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2024-06-14

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精选8篇)

1.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一

学院关于班风、学风、舍风建设的建议

班风、学风、舍风建设一直并将长期作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辅导员作为日常与学生接触比较亲密的人,站在了这项工作的第一线,如何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搞好班风学风建设是辅导员工作中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学生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要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特别与教学系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关心紧密相关。教学系领导和全体教师要注意与辅导员的共同协作,做辅导员的好参谋和坚强后盾,要时时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班级建设。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使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带头和模范作用。应设置辅导员工作小组,每月开一次小组例会研究班级工作,教学系应把教书育人加强班级管理纳人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并把它作为教师职称考核内容,随时检查落实,使全体教师积极投人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班级建设的行列中,形成上下一条心,大家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抓好人学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生刚刚步人校园,对新环境还不了解,或知之甚少。这时,对学生应采取“先人为主”的教育方法,因为这种教育在他们记忆中不易抹去,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起着奠基石的作用。一要注重与新生第一次见面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对优秀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从而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设立自己的目标。辅导员应及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使学生一到校就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同学的团结友爱,使他们彼此关心、互帮互助,生活在一个温暖友爱的集体中,这有利于集体凝聚力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形成。二要扎实抓好人学教育。人学初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守则》的教育是核心,要及时召开班会,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教学系,明白其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政治教育和观念教育;认真学习讨论《学生守则》。根据《学生守则》结合实际情况,把班级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提出明确、具体、严格的高标准严要求细则。通过人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思想转变,及时调整行为习

惯。三要从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对自我要求各不一样,如若不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等不良习惯形成就难以纠正。首先,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貌之习惯,自我教育之习惯,刻苦学习之习惯,爱劳动讲卫生之习惯,积极活动锻炼之习惯,相互竞争共同促进之习惯等等。通过实践证实,这些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有利于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

德育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方向性,二是它的渗透性。德育的方向性决定了德育的首要地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统帅与主导作用;渗透性决定了德育本身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去讲大道理,而是要将德育内容的各个细节渗透于各个教育环节之中。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调其主导作用,主要是在“质”上下工夫,而不是在“量”上,注重学生平时政治学习的实效性,做到有计划、有检查。德育的主导不等于主体,学生的主体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了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德育的渗透性,将德育内容紧密地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融德育内容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一体,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刻苦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通过各种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报效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的热情。加强德育教育,要实行全员参与,即参与对象不仅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还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目的在于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德育工作能力。如每周五晚的读报、政治学习及其它活动,可采取两人负责一周的轮流制,培养学生自身的参与、组织、管理的德育工作能力和其它方面的能力。

四、建立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

优良的班风学风应该是建立在全班学生自觉意识的基础上。集体主义是班集体的凝聚力,而集体主义的形成,除辅导员的工作外,一个强有力的班团干部队伍是形成集体主义的核心,也是形成好的班风学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选定干部的条件是:踏实肯干、能以身示范、敢于工作,有创新意识、愿为大家服务,具有竞争和拼搏意识。主要干部能成为辅导员的有力助手,辅导员除按学校要求

建立健全班团干部队伍外,还可以设立班常委,成员由党小组长、班长和团支书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日常重大事务工作作出安排和决策,其目的在于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使所作出的决策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具有可行性,避免个别干部的主观性。辅导员还应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严格要求党员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对班团干部的工作应采取大的方面管住,原则不动摇,小的方面放宽放活,积极支持干部的工作,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把党员和班团干部作为班风学风健设的中坚力量。

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学、科学管理

教育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严是爱,松是害。要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不放纵、不迁就。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从严治学”的可靠保证。因此要根据《学生手册》,按照建立一个良好班风学风的目标来制订全面、细致、严谨、可行的班级管理细则。在班级管理中,采取“思想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没有严格的管理就无法形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和团结友爱积极创新的优良班风。“严”不是“凶”、“压”、“整”,而是要通过辅导员严谨的治学精神,严肃的教学态度,严明具体的组织纪律和严格的工作方法来管理班级。对违纪学生进行深人细致的思想工作,正本清源,树立正气,做到一人受批评,全班受教育。

六、人为师表,言传身教

要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信于学生,就应随时牢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作为辅导员自身要严于律已、乐于奉献、严守职责、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排优解难,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信任自己。辅导员的身教就是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犹如“檬檬春雨,悄悄地给予,静静地渗入”。当然,仅有辅导员的言传身教还不行。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学风,使这种风气能逐步转变为学生以后的工作作风,还离不开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任课教师,无论在工作态度上、工作纪律上都要从严治学、从严治教,除自我严格要求外,还要严格要求学生。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处事为人,如何对

待工作等道理。

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优良班风学风的建设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辅导员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要把爱与严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的爱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就会把辅导员当作可以信赖的人和知心朋友,这样辅导员的教育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学生也乐意和教师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辅导员也就更容易了解学生就能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个学生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好的班风学风。总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真抓实干,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

2.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二

一、热科院OA系统建设概况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以下简称“热科院”) 是直属农业部、专门从事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设有14个机关部门、14个科研单位和3个附属单位, 分布在海南、广东两省六市 (海口市、儋州市、文昌市、万宁市、湛江市、广州市) 。拥有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等60多个部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科技干部职工4600多人, 土地6万多亩。

由于热科院机构分布广、职工人员多, 因此建立一个节能高效的网络办公平台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 热科院于2013年初启动OA系统调研工作, 3月份与海南思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协议, 正式启动系统建设工作, 9月份试运行;2014年4月份在全院17个院属单位和14个机关各部门全面使用。热科院OA系统主要用于非涉密文件的网上审批、公示、传递, 成功解决了院属各单位多地办公带来不便问题, 提高了办公效率。系统的运行, 节约用纸70%, 文件运行周期缩短了50%。截止目前, 已有终端账号1000余个, 成为单位日常办公的核心系统。

二、热科院OA系统的建设经验

热科院OA系统自2013年建设到现在有2年多了, 回顾2年多的历程, 还是有一些东西值得与大家分享。总结起来, 主要如下:

(一) 准确定位, 合理设计。

一是准确明晰系统的框架定位。建设框架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骨架, 用来明确办公自动化建设完成后的功能。因为热科院办公地点分布在海口、儋州、湛江、文昌、万宁、广州、北京等地, OA系统的建设, 让距离不再成为问题。提高办公效率是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需求, 所以热科院办公自动化定位首先是非涉密互联网办公平台。作为国家级科研单位, 我院承担多项职能, 是否将不涉密的行政办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管理、出国管理等都纳入到办公系统建设管理也是建设前期必须明确的内容, 否则建设内容不清晰, 部门分工不明确。目前我院比较成熟规范运行的主要是行政办公及日常事务管理模块, 因此办公自动化建设首先从公文收发、公文审批、日常事务审批功能建设入手建设, 其他功能待有关业务部门结合需求进行再次开发。明确以上两点后, 办公自动化建设的方向非常清晰, 不贪大图全, 便于集中精力, 在短时间内看到建设成效。二是科学确定设计思路。首先要贴近传统办公方式, 克服传统办公方式的不足。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不是把原有的文件传递、审批方式推翻重来, 而是尽可能比照传统办公程序, 运用现代的网络技术, 实现无纸化、高效化。这意味着办公自动化建设来源于传统办公, 而且只有无限贴近传统办公方式、并能克服传统办公方式的缺点的设计思路, 才能被大多数所接受。因此, 办公自动化的文件审批、日常管理设计思路都要以尽可能靠近日常工作程序, 并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办公内容为原则。其次, 系统设计要做到固定性与灵活性的合理结合。办公自动化建设流程设计是系统建设的核心环节, 对办公内容起到导向作用, 是一座大楼的施工图。要通过流程的控制实现办公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因此对既定的管理工作要将流程固定化。但同时也要考虑多种可能性, 在非关键节点允许灵活性的处理, 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将管理工作贴近日常实际。即, 对一项系统内的关键环节, 要提纲撮要, 固定必须的流程, 加入可以灵活的节点供使用人增删。

(二) 加强沟通, 做好设计。

一是做好设计沟通。系统设计, 沟通是关键。作为农业科研单位, 管理部门对办公的各个环节、细节十分清楚, 而且形成了自身的一套办事风格和语言术语。但承接办公自动化建设的设计公司是局外单位, 对此有所不知。需要联络员与设计方对每个程序、每个细节一一敲定。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 往往直接会造成整个环节的运行不畅, 后续运转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二是做好术语对接。建设方使用的一般是电子计算机程序已经命名好的固有词汇。对于长期从事农业科研管理的人员, 这些词汇是生僻的, 哪怕是熟悉的词汇也有不同于字面的意思, 比如“竞争执行”“知会”“多级会签”等, 需要逐个与设计方沟通明确。当明确内部词汇的含义后, 要善于将日常工作的管理思路“翻译”为建设方常用的计算机后台设计用语, 用建设方的用语与设计方沟通,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系统开发与使用的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发现办公自动化系统问题, 完善系统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测试须全面, 要对即将投入使用的所用功能逐项进行操作;同时, 充分考虑每项功能的各个环节最复杂的运行情形, 尽最大可能满足所有可能性。例如发文程序, 在办公室审核后即将提交给院领导审签之前, 设想到会签、加签、减签的情形, 使用最复杂的程序测试发文程序, 能够发现各个细节存在问题, 及时完善。我院下辖17个院属单位, 各单位办公方式不同, 在测试时要充分考虑这种区别, 不能整齐划一地设定办公流程, 否则办公系统的实用性会受到影响。例如发文程序, 在建立好各单位的审批框架后, 可以在办公自动化审核的流程上尽可能赋予每个环节较多的权限, 用“文书管理”的权限进行流程之间的连接, 该功能能实现当前环节的增加流程、减少流程、修改正文、设定下个环节权限等多种功能。在环节连接处不固定下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人员, 由当前环节操作人员根据本单位实际自由选择。在尊重个性的同时, 必须要实现环节的制衡, 即整个办公环节, 审核编号、签发的环节要予以固定化, 确保系统内文件规范运转, 并能及时对不妥的文件进行纠正。

(三) 化繁为简, 抓好落实。

一是要抓好OA系统培训。系统的推广使用是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目的。任何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且费用较高, 如果在系统推广方面没有深入普及, 则形成了投入产出低效率, 在单位内部造成不良影响。系统推广关键在于深入广泛。要最大限度地让单位职工学会如何使用,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培训。但培训不可能让所有职工都参加, 为了巩固推广效果, 最好由本单位亲自编制图文并茂的使用手册 (区别于建设方交付给单位的系统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是建设方用专业术语对系统适用方法的操作) , 对系统每项功能、每个环节如何使用做出细致的说明。热科院办公自动化系统培训时, 由院办公室分别编制了针对院机关和各单位适用的《系统使用手册》, 成为学习使用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方法的必读内容。二是要做到难易结合。每个单位人员组成都呈现年龄差异, 且存在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年龄大小呈反比的一般规律, 而且科研单位年龄较长者一般为单位中上层领导, 因此在操作上要尽量简化, 比如发文审批, 仅需掌握输入内容, 并点击“提交”或“发送”简单操作即可。把需要较高操作水平环节交由一般管理人员来操作, 并强化操作水平培训, 这类人员电脑操作水平高, 且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能够胜任审批环节中枢流转操作。三是拓展推广落实渠道。系统推广的难点是改变职工传统办公习惯, 接受新事物需要时间过程, 因此系统推广忌讳操之过急。要调动大家使用OA系统的积极性硬件也很重要, 我们在推广办公系统时开发出APP客户端, 即安装在手机上可以实现文件的签批, 最大限度地便利领导阅批文件, 从而提高领导接受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当单位领导普遍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后, 向其他人员推广就会变得容易多了。

三、热科院OA系统的完善与思考

热科院OA系统的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公文运转的效率, 为热科院政务工作高效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我们也看到, OA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离终极目标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还需要大家一步一步去落实。

(一) 缺乏人员和经费持续支持办公自动化的后期运行。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后期维护是一个持续性的日常工作, 不断完善功能, 改进不足, 丰富功能, 才能实现其目的, 需要单位有专人负责, 并有经费支持。否则建设出来的效果会打折扣, 长期没有维护就会使OA系统便利性、高效性慢慢钝化, 从而会放弃OA系统。许多单位在OA系统建设时热情高涨, 建设成功后效果也不错, 但由于科研单位人员的流动、经费支持的变化, 考核目标的更改, 使得OA系统失去建设时具有的人财物优势, 最后影响其效率性和便利性。为此, 我们建议:把OA的后期维护作为一个单位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给予持续性的经费支持, 由专人负责OA的后台管理、信息更新、问题收集和改进完善。

(二) 缺乏二次开发。

单位统一建设的办公自动化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下属单位, 需要由各使用单位在已有框架下, 结合实际进行一些细节和小功能的二次开发。但由于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自上而下推进的, 部分院属单位没有投入任何时间和成本, 一旦统一开发的系统不符合其实际情况, 就会出现弃而不用的情况, 造成办公不畅通。因此, OA系统建设完成后, 后续的二次开发和创新问题, 应该让所有使用单位参与进来, 提出需求, 不断在自身需求上丰富功能, 在统一的框架下尊重特殊性, 从而顺利推进办公自动化。

(三) 工作思路不稳定造成的办公自动化不便利。

办公自动化是对科学固化流程的认可和使用, 任何一个流程模式的建立都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当OA系统建成试用时, 不采用、不使用, 就会造成系统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因此, 办公自动化应该是实现已经成熟的办公流程和方法, 探索性的工作和尝试性的工作思路要在实践工作中推行成功后, 形成统一的定论和方式, 再开发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上, 这样就更加科学合理。

摘要: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OA系统的从无到有, 整个建设过程凝聚了开发者和管理者的不少心血。本文通过对热科院OA系统建设经验的分析和共享, 对进一步完善系统提出了建议, 为其他单位OA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OA系统,经验,建议

参考文献

[1]牛天民.办公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EB/OL]. (2015-12-15) http://www.guotuzy.cn/html/1304/n-125431.html

[2]陈刚, 范武波, 邓远宝, 温春生.科研院所重大事项督导机制的研究与创新——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热带农业科学2011 (3) :62-65.

3.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三

【关键词】思辨文化;独立学院;行动研究

思辨源于古希腊的哲学思潮,在希腊文明中发展和传承了两千年。思辨从纯哲学的思考以衍生到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同一问题正反两面的辩证分析,能极大地锻炼人们对问题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总结和反驳能力。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日三省”即使强调反思,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而墨子在《小取》中也强调“明是非之分,明同异之处”,在社会中辩证地看待事物。思辨能力能提高大学生课外的活动的层次,以辨促思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并且在思辨中提高自己判断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思辨文化在大学生能力中不可或缺。

我院2005年9月,学院成立了辩论协会并于同年10月举行了首届“新生杯辩论赛”开始,陆续取得了一些成绩:2006年12月荣获陕西省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得到了省内兄弟高校和媒体的普遍关注;2007年7月受邀赴台湾参加第三届亚太华语辩论公开赛,首战就遇到华语辩坛强队——澳门大学辩论队,经激烈角逐胜出,最终取得8强;近几年学院辩论队也曾参加两届世界华语大专辩论赛、两届IDEA-SUFE中国公开辩论赛、首届独立学院辩论公开赛等等。实践证明,独立学院辩论队和辩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国内、国际高校进行同台竞争的潜力。然而,思辨文化却没有持续得到的发展和推广,各独立学院的思辨文化却不甚活跃。本文将对思辨文化的萧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管理模式落后是校园思辨文化活动处在低位主要原因

笔者在带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比赛中,对同级院校的辩论活动进行了了解和调查。独立学院的校园思辨文化活动不能得以发展和推广,主要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学生自身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个性突出,但自制不足。学生整体暴露出知识面狭窄的不足,不能够满足涉及面广的辩题的需求;对时政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于形式化、表面化,缺乏个人见解;部分学生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带有功利思想,大局意识不强。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人主义意识较强,也导致了团队打比赛中集体意识薄弱,不利于协调和统一。

第二,社团运作方面:专业的辩论队和大学生辩论社团没有区分,导致辩论的精英化专业训练被降格为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辩论队队员现大都是辩协成员,辩协过于繁重行政事务和组织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拖累着辩手对辩论的热情追求、能力提升和精神投入,辩协与辩论队的“合二为一”发展模式成为大学校园辩论近年来一直处在低位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辩论队员人员不固定、更替过于频繁,辩论队管理较为松散,造成思辨文化和辩论技能传承的断层现象十分严重。社团管理的单一模式使团队不稳定,使思辨文化不能得到有效传承。

第三,学院指导方面:独立学院成立较晚,文化积累比较薄弱,依附于母校的管理模式使院校对思辨文化的关注薄弱,造成对辩论活动重视不够、理解不深、活动单一、脱离常规管理规范等问题。另外,团委人员队伍的不稳定,对辩论的理解和认识差异较大,造成对辩论的重视和组织常会出现忽冷忽热,制度执行断断续续,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

总之,学生辩论队管理松散,思辨社团建设缺乏文化传承,学院的指导和关注较少,是导致校园思辨文化活动处于低位的综合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地打破恶性循环,积极建设思辨文化,并在校内外进行推广,需要在学生队伍管理,社团机制管理和学院导向管理上的整体配合。

二、“多点开花,分层促进,重点配置”的思辨文化发展思路

为了加强思辨文化的推广,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和批判性分析能力,提高思辨团队的竞争和协作精神,配合建设创新活力的校园文化,笔者基于思辨文化的特点,对兄弟院校的调查和建设学院辩论社团和取得佳绩的经验,提出如下“多点开花,分层促进,重点配置”的思辨文化发展思路。

(一)辩论队去行政化

近几年,辩协学生负责人和辩手多次反映学院思辨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辩论队的指导老师也觉得有些被动运作。学生反映,学院辩论队有被“忽略或异化”的感觉,很多时间被一些与辩论无关的事情所干扰,队员激情减退。将辩手从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组织工作解脱出来,使辩论队和辩协错位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真正将辩论队建成一个“博学、多闻、慎思、明辩”学术型、交流型和竞技型学生团队,让辩手在一种开放、自由、活潑和激情的氛围中,扩展知识层次,交流辩论技巧,提升思辨素养,坚决避免有辩论潜质和热情的辩手因不喜欢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社团内部的“官僚”作风过早地离开辩论队,造成辩手结构和层次上的断层现象。辩论队应该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学生对学校的严格管理方式有抵触,我们提出“大学严格管理与宽松管理哪个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辩题,让学生在正反思辨后更客观地认识社会现象,而不只随波逐流简单抱怨。

(二)区分辩论队与思辨社团的职能

辩论队的主要职能:引领学院的思辨文化发展方向;普及辩协会员的思辨知识和技能;指导、担当学院 “新生杯”辩论赛和辩论群英会的技术指导和评审;代表学院与校外辩论团体进行学习与交流,参加各类辩论比赛;完成学院在思辨文化建设方面的其他事宜。思辨社团的主要职责:聚集有辩论爱好的学生;“新生杯”辩论赛和辩论群英会两大赛事组织工作;给学院辩论队培育和输送有辩论潜质的新鲜血液。辩论队和辩协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合作与共赢的关系,互相制约、互为促进的关系。辩论队伍的成立需要提高层次,并加大本院与兄弟院校的参赛、交流和学习,以提高认知水平,拓展交流视野。

nlc202309031024

(三)积极构建“以赛促建”的长效机制

目前,在校外竞赛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开辟校内竞赛平台。基本模式:第一学期的新生杯辩论赛以发掘具有辩论潜质的新生力量;第二学期:的辩论群英会以锻炼新生代,充实辩论队,完善辩手结构。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逐步成立系级学生辩论队,不定期组织系级辩论队学习与交流,拓宽我院学生在思辨文化的继承和延伸,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不断提升全院学生的口才技能和思辨素养,真正起到文化育人的功效。在院内选拔完毕后,推荐学生参加国家级的各类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开设《演讲与口才》公共实践类选修课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演讲与口才已经成为现代人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其作用越来越大。演讲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交际的重要技能;是求职成功的桥梁;是树立自我形象的渠道。该课程主要介绍演讲与口才的实用知识,各种演讲词的写作方法;介绍演讲、辩论、求职等通用口才的技巧和职业口才的技能。强调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利用公选课这一平台,普及广大学生的写作、思维、演讲、辩论等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思辨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的终极目标。

总之,“一言之辩,重于九鼑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思辩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一所学校来讲,可以有效地将辩论与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相结合,与青年学生的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包的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个体来讲,也是一个提升个人素质、锻炼个人能力的有效载体。学校层面可以适度加以组织与引导,让思辨文化在大学校园里起到活跃第二课堂,辅助第一课堂,强化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Roy Wood.Strategic Debate\[M\].Illinois USA: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1995.

\[2\]孔子.论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鄭晓燕.论校园辩论活动的优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6.

\[4\]陆楚真.开展辩论活动,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

\[5\]钱激扬.不同辩论模式引发的文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2004.

\[6\]韩献芬.谈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

【作者简介】

陈涛(1978— ),男,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团委书记。

4.经济林建设项目建议书 篇四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经济林建设项目建议书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1、总论

项目区林业发展还存在着森林资源质量较低,整体生态功能脆弱;林业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林业改革相对滞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林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1.1 项目概要

项目的建设突出生态治理的作用,同时兼顾经济社会效益,集中表现在:

通过人工营造干果经济林和经济林与工程设施相配套的水路及护林设施,使山体原本荒芜、破碎,岩石裸露的面貌得以彻底改观,特别是大面积的封育区将是灌草茂盛,并能萌生大量的榛子、油松等乔木树种,可以达到疏林密度,原有的油松散生木通过加强管理,生长速度将加快。人工经济林工程的实施,将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0.3个百分点,可以有效地控制1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经济林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它应有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近四万亩农田,亩产量预计将增长15%,产值将增加300万元。

1.2编制依据

1.2.1《中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1.2.2《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

1.2.3《中国林业建设质量手册》

1.2.4《河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技术指标

当年苗木成活率85%以上;主要分为造林小班面积核实率100%;当年造林小班合格率100%;经济林混交造林面积达到60%以上。

1.3.2整地标准

采用径流整地、穴状整地,个别地段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为6 0×4 0×3 0厘米,外高内低,呈反坡形;穴状整地规格为6 0×6 0×6 0厘米,株行距为2米×3米,密度为110穴/亩(块状)。

1.3.3苗木标准

栽植经济林树种为油松、、侧柏、刺槐和山杏,其中刺槐、山杏苗木是二年生l、Ⅱ级裸根苗或营养杯苗,苗木无病虫害,无损伤,根系完整,裸根苗栽植时应截杆;侧柏和油松苗为二年生l、Ⅱ级容器苗,要求树冠整齐,生长旺盛的优质壮苗。经济林树种为辽核系列、中林系列,苗高50公分以上的嫁接苗。

1.3.3配置模式

经济林采用块状混交方式及针叶与阔叶混交方法。具体为侧柏与刺槐、油松与山杏混交,比例为50:50。经济林采用核桃纯林方式。

1.3.4幼林抚育

为促进苗木正常生长对新造林采取锄草和扩穴、松土等措施,抚育时间为7、9月。

1.4结论

1.4.1项目建设的作用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给全县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全发挥其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而且对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1.4.2项目投资的可行性

1.4.2.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工作制度健全到位。

2000年实施经济林建设工程以来,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林业、水利、农业、农发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领导组,领导组全面负责经济林工程的组织、规划、协调、管护和实施工作,领导组在林业局设立经济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程规划、技术指导与检查验收三个小组,工程规划组负责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领导组负责项目

的技术指导工作,专门委派3名同志对工程作全过程监理和技术指导,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工程量;检查验收组负责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单位进行审计。自始自终参加监督和协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面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度,提高区域性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带动周边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增加农民农业收入,还可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的实施可从生态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及带动周边农户造林积极性等多方面分析是完全必要的:

1、经济林工程的实施,可使山体原本荒芜、破碎,岩石裸露的面貌得以彻底改观,特别是大面积的封育区将是灌草茂盛,并能萌生大量的榛子、油松等乔木树种,可以达到疏林密度,原有的油松散生木通过加强管理,生长速度将加快。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2、经济林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它应有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农田,增加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3、通过经济林工程的建设,将统一项目区广大农村干部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群众植树造林步伐将加快,项目区村容、村貌等整体改观。

4、随着工程治理的深入开展,乔灌草立体结构将日趋完善,从而越来越发挥出更大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干年后,项目区将成为山川秀美,林茂粮丰的生态区。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区内建有蓄水池多处可满足工程浇苗用水,同时有专用拉水车4台,拉苗工具车5台,工程修路铲车1台等设施,这些都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保障。

我们采取“苗木培育与工程造林同步发展,基地育苗、精品实施”的方针,采用“建设单位建立主干苗圃;就地大搞容器育苗;突出发展乡土树种;苗木数量自给有余;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原则。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某某县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由某某县林业局承建。现有干部职工54人,其中有林业总工程师1人,林业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10人,技术员22人。

4.1雄厚的技术实力

某某县林业局有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多年承建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的先进经验。

4.2优质的苗木保证

某某县有三个规模型苗圃,育苗400万株,品种有油松、侧柏、桧柏、山杏、刺槐等40多个品种,这样两个林场就可以实现就地取苗,就地栽植,有力地保证了苗木的成活力,提高了工程的质量。

4.3丰富的营林经验

近年来,项目区先后承揽了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国道省道绿化工程等重大林业工程的建设任务,完成人工造林6.93万亩,封山育林4.58万亩,工程总量是过去四十年的造林面积的1.5倍,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6个百分点。

4.4科学的造林技术

经过多年的造林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旱阳坡造林技术。

4.4.1径流林业整地技术

为了扩大苗木生长的营养供给体,并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最大限度地进行坡面截流,提高栽植穴土壤含水量,采用“**二”大鱼鳞坑整地,沿等高

线品字排列、石块围边、垫土回坑、穴面呈里低外高反坡,每亩整地55穴,从根本上解决了“大环境恶劣,小环境优越”的问题。土土山区则采用隔坡水平带整地方式,带宽1米,深0.5米,长度沿等高线、地形而定,带面里低外高呈反坡,起到活土层深,最大限度地拦蓄坡面径流的作用。

4.4.2大容器苗造林技术

两个林场采用大容器,把2年生的实生苗培植到大容器袋中培育半年以上进行造林,成活率达97%以上。

4.4.3裸根大苗带土坨浇根宝溶液造林技术

定植2年生油松、侧柏1—2年,然后带土坨上山造林,用根宝溶液底水或施抗旱剂并浇底水,土坨直径20—30cm,苗木根系生长环境基本不变,同大容器苗造林一样,虽然苗木运输及上山造林费时费力增加了成本,但成活率达95%左右。

4.4.4混交林营造技术

林场大力营造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林,以实现生态树种经济化,野生资源栽培化。一是保证苗木生长的营养供给,二是利于灌草生长,进而形成乔灌草复层结构,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也减轻了病虫害防治与防林防火的压力。

4.4.5覆盖林业技术

栽植后就地取材石片进行整穴覆盖,避免杂草丛生与苗木争水争肥,避免了松土除草,也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一举多得。

5.项目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该善区域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

加强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农村产业机构和资源配置。同时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

5.1.2指导原则

(1)工程选择造林地时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建设的相结合原则。

(2)工程坚持造林模式科学、施工精细的原则。如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大苗栽植等模式,既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又增加苗木多样性,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3)工程坚持以先进造林技术,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的原则。如采用径流林业整地技术、大容器苗造林技术、裸根大苗带土坨浇根宝溶液造林技术、混交林营造技术、覆盖林业技术等技术都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的造林成活率。

(4)工程坚持提高质量标准,建设精品工程的原则。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精品意识,采用大苗、容器苗栽植等方式,并加大科技造林和管护力度,作到一次成效,一次成林。

5.1.3建设目标

项目的建设突出生态治理的作用,同时兼顾经济社会效益,集中表现在:

1、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及与工程设施相配套的水路及护林设施,使山体原本荒芜、破碎,岩石裸露的面貌得以彻底改观,特别是大面积的封育区将是灌草茂盛,并能萌生大量的榛子、油松等乔木树种,可以达到疏林密度,原有的油松散生木通过加强管理,生长速度将加快。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的实施,将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0.3个百分点,可以有效地控制1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2、经济林绿化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它应有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有效地保护了近四万亩农田,亩产量预计将增长18%,产值将增加350万元。

3、通过经济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将统一项目区广大农村干部的思想,明确奋斗目标,群众造林和四旁植树步伐将加快,项目区村容、村貌等整体改观。

4、随着工程治理的深入开展,乔灌草立体结构将日趋完善,从而越来越发挥出更大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干年后,项目区将成为山川秀美,林茂粮丰的生态区。

5.2规模与布局

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

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人工造林工程区在某某县大寨镇土巷村1000亩、西寨乡寺上村1000亩;封山育林工程区在沾尚镇西峪口村2500亩、赵壁乡黄岩村2500亩。

5.3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地现状

该人工造林地是宜林荒山和荒地,属于低中山土石山区,土壤属褐土类的山地褐土,在淋溶褐土之下,以石灰岩、沙页岩质、黄土质为基础,大多数为粗骨性土壤,土壤厚度约为40—80cm左右。土壤结构好,持水能力和保肥能力高。该区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刺槐、杨树、栎树等,灌木主要有黄栌、黄刺玫、沙棘、荆条、皂角、狼芽刺等,草类有白草、铁杆蒿等。

(2)林种选择

依据我省荒山立地条件,项目建设为经济林防护林。

(3)树种选择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和生态性的一致性,阳坡、半阳坡树种选择侧柏、刺槐,阴坡、半阴坡树种选择油松、山杏。

(4)整地

根据造林树种及及造林地立地条件,采用径流整地、穴状整地,个别地段采用鱼鳞坑整地。鱼鳞坑规格为6 0×4 0×3 0厘米,外高内低,呈反坡形;穴状整地规格为6 0×6 0×6 0厘米,株行距为2米×3米,密度为110穴/亩(块状)。

(5)苗木与植苗

栽植树种为刺槐、侧柏、、山杏和油松苗,其中刺槐、山杏苗木是二年生l、Ⅱ级裸根苗或营养杯苗,苗木无病虫害,无损伤,根系完整,裸根苗栽植时应截杆;侧柏和油松苗为二年生l、Ⅱ级容器苗,要求树冠整齐,生长旺盛的优质壮苗,针叶树容器苗栽植时要把容器袋撕破或去掉,栽植深度要超过容器袋上口5-10cm。用熟土回填覆盖,最后用地膜或石片覆盖,也可用草皮翻盖。

(6)配置模式

造林采用块状混交方式及针叶与阔叶混交方法。具体为侧柏与刺槐、油松与山杏混交,比例为50:50。

(7)抚育管护

为促进苗木正常生长对新造林采取锄草和扩穴、松土等措施,抚育时间为7、9月。

(8)苗木供应保障

在苗木供应中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抽调专职领导、专门人员对苗木从选苗、起苗、包装、运苗、假植、栽植等每个环节认真检查验收。二是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关。按照造林设计和苗木分级标准选苗期,不合格苗木不能进入造林工地。三是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河南省林木种子条例》,严格两证一签制度,以保证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5.3.2.1封育区现状

通过调查,封山育林区海拨1200—1600米,降雨量400—500毫米之间,土壤为山地褐土,平均厚度为20厘米。每公顷现有油松母树每公顷30株,平均年龄30年,平均高3米,平均胸径8厘米。现有幼苗、幼树平均每公顷80株,平均年龄5年,平均高0.6米,平均胸径符合封山育林条件。

5.3.2.2封育类型

封育类型为乔灌型

5.3.2.3封育方式

封育方式为全封

5.3.2.4封育年限

封育年限为8年从-2018年底

5.3.2.5封育措施

5.2.5.1封禁措施

3厘米。灌木盖度平均为20%,在封育年限内,按照“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火、病、虫、鼠、兔等灾害的防治措施,要避免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做好相应的预测,预防工作,对封育区要设置警示标志。在封育区边界明显的主要山口、沟口、路口树立坚固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在封区四周范围、面积、年限、方式、措施、责任人等内容,1500亩以上至少应设立1块固定标牌,人烟稀少的区域可相对减少,标牌不小于1.2×1米。

人工巡护。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设置管护机构和专职或兼职护林员,每个护林员管护面积为一般为1500亩—4500亩,在警护困难的封育区可在要塞口、沟口、路口、设峭卡加强封育区管护。

设置围栏。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可设置机械围栏、围壕(沟)或栽植乔、灌木设置生物围栏,进行围封,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无区分标志物时,可设置界桩以示界线。用石块垒2m×0.8m的圆锥形石柱,用白灰涂刷,标明封育区的边界范围。

5.2.5.2育林措施

对封育区内有萌檗能力的乔、灌木幼树母树,可根据需要进行平茬或断根复壮,对封育区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匀的地块,可按封育类型、成效要求进行补植补播。对封育区内树木株数少、郁闭度和盖度低且分布不均的小班,应采取树冠下、林中空地补植或补播的人工促进方法育林。对树种单一和结构层次简单的小班,可采取点状、团状、疏伐的方法透光,促进林下幼苗、幼树生长,逐渐形成异龄复层结构的林分。

在封育年限内,根据当地条件,对符合封育目标或价值较高的乔、灌树种,可重点采取除草、松土、除檗、间苗、抗旱等培育措施。

5.3管护

有完善的管护措施,项目区吸取以前精品变次品,次品成废品的教训,重视了工程的后期管护,政府加强了管护力度,制定了完善的管护措施,县政府以(2002)56号文件形式将生态工程区实行全面禁牧的通告下发全县,同时

还制作县政府封山禁牧碑2000块,分别树立在工程区各路口,实施单位加大了管护投资,成立了由300村共计550人组成的专门管护队伍,常年对历年来的工程进行管护补植,保障了生态工程林木的正常生长。

5.4实施进度安排

人工造林2010年雨季和秋季开始整地,3-5月栽植,5月底栽植完成,7月至9月幼林抚育,10月进行验收和补植;封山育林3月、4月开始铲播和人工补植,铲播和补植的同时进行铁丝网封山,4月底铲播结束,5月底人工补植结束。

6.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6.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植苗造林投资80万元,植苗造林任务2000亩,每亩按400元概算。其中苗木费70元(110株/亩),补植费每亩15元/3年,管护费每亩15元/3年,整地人工费用240元(每亩用工4个,每工60

元),栽植人工费用60元(每亩用工1个,每工50元)。封山育林投资35万元,封山育林任务5000亩,每亩按70元概算。管理费为5万元(按财政总投资3.5%计算)。

6.2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农发资金80万元;省财政配套32万元;市财政配套4万元、县财政配套4万元。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植被将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可新增林地667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发挥林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保护和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2经济效益

7.2.1该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苗木和劳力,这样可带动本地苗木的销售和解决部分剩余劳力,增加农民部分收入。

7.2.2 项目实施后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项目的实施可以吸引项目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能改变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稳产、高产,增加农民农业收入,还可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7.3社会效益

随着环境质量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带动苗木种苗和销售体系形成。加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早日实现。

7.4风险分析

项目的实施主要风险是自然灾害(旱灾、病虫灾、地质灾害),我们要加

强预测预报,做到防患与未然,采取一切抗旱措施,确保苗木成活。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有利配合,某某自94年实施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以来,就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林业、水利、农业、农发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领导组,领导组全面负责经济林绿化工程的组织、规划、协调、管护和实施工作,领导组在林业局设立经济林绿化工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程规划、技术指导与检查验收三个小组,工程规划组负责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的制定;技术领导组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工程量;检查验收组负责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审计部门对项目单位进行审计。自始自终参加监督和协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8.2技术保障

有乡村出荒山,林场出技术资金合作造林的良好机制,有抗旱造林技术保障,项目区自从二00二年以来,在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逐年增加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的造林技术和营林经验,由原来的容器苗栽植,采用普通阴坡育苗阴坡栽,阳坡育苗阳坡栽的抗旱技术,提高到采用节水整地技术,截干造林技术、ABT生根粉和抗旱保水剂的使用等,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8.3组织保障

项目区实施经济林绿化示范工程以来,采取股份制形式由造林专业队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以前大大提高,使经济林绿化的投资效益进一步增强,加快了国土绿化的进程。

8.4宣传保障

我们坚持科技兴林,把提高基层一线人员的技术素质作为重头戏,大力进行科技推广及技术培训,不短引进先进的造林经验、技术和新品种,有效的提

高了工程质量。

8.5资金保障

对经济林专项资金管理,采取县和工程队两级管理,绝对杜绝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等现象,贯彻专款专用,专款专帐,专款专户的原则,为了把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在资金的投放上采取资助资金与工程任务,质量标准,效益情况实行挂钩考核的办法。

8.6管护保障

项目区吸取以前精品变次品,次品成废品的教训,重视了工程的后期管护,政府加强了管护力度,制定了完善的管护措施,县政府以(2002)56号文件形式将生态工程区实行全面禁牧的通告下发全县,同时还制作县政府封山禁牧碑2000块,分别树立在工程区各路口,实施单位加大了管护投资,成立了由300村共计550人组成的专门管护队伍,常年对历年来的工程进行管护补植,保障了生态工程林木的正常生长。

8.7避险保障

我们积极加强预测预报,做到防患与未然,采取一切抗旱措施,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把工程风险即时预防且降低到最底限度。

9、结论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植被将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可新增林地400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有效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发挥林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同时该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苗木和劳力,这样可带动本地苗木的销售和解决部分剩余劳力,增加农民部分收入和带动农户增收,保护和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五

1、加强领导,大力营造浓厚氛围。把非公领域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总体规划,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由县文明办牵头、工商、商务、组织、民政、税务、金融、群团等部门组成的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指导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每年年初都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具体明确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目标要求和任务,明确工作重点,深化企业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世界商贸有限公司、南海集团、兴发机械有公司等8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精神文明先进示范点的示范、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大力培养、树立、宣传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创建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一批可信、可学的创建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选活动,通过表彰、报告、座谈等形式,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文明创建真正融入企业发展的进程中。

3、优化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为全面提高企业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教育培训,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契机,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企业及员工自身特点,推行“菜单式”培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聘请市委党校、讲师团专家、教授授课,并组织到本市有特色的非公企业精神文明先进示范点实地参观,进一步加强企业党员、员工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服务规范、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员工的爱业、乐业、敬业精神,使员工更新思想观念,充实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进一步引导企业不断丰富业余活动内容,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营造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开展歌舞、书法、绘画、体育比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6.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六

2012-7-19 20:31:00 来源:大众网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推动我省科学发展的又一重大机遇。海洋经济与海洋文化相辅相成,在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着力融入海洋文化的内涵,提升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文化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轻文化建设,重经济建设,各地缺乏大文化观念,对文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二是海洋文化建设还没有纳入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摆在突出位置。因缺乏宏观布局和整体规划,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现象普遍。三是对海洋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够,产品文化含量较低,缺乏持久的吸引力。四是专业人才,尤其是从事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五是文化产业行业模式单一,某些地区过于依赖滨海旅游模式而忽视了其它文化行业的发展和新型产业模式的开发。六是蓝色经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矛盾较突出。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地位,将文化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

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增加“文化建设”规划,提出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在文化产业基础较好,文化积淀厚重的青岛、烟台建立“文化产业试验区”,研究落实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政策配套、资源整合、资金投入等难题。

二、创新体制,搞活文化载体

1、完善文化产业配套体系,健全文化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配套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和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加大对文化企业在财税优惠、贷款担保、用地支持、政府采购、专利奖励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着力发展文化产业经纪、咨询、评估、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规范文化中介企业的设立和运行,推进文化中介组织的行业规范制定和行业自律管理。

2、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一是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市场准入政策指南》,除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不能进入的文化领域外,均可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境外资金等多种力量参与投资,在政策待遇上与国有文化单位一视同仁;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组建区域文化发展协调基金和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三是逐步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可利用债券、股票等手段加速发展。

3、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在海洋文化建设中,逐步探索打破沿海7市行政区划的限制,深入推进区域协作,消除体制性障碍和地方保护主义,着力解决由于一些区域共有文化资源而存在争议或重复建设的问题,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双重的调节作用,形成政府、学术界和学术组织、企业界合力推进半岛蓝色区域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完善政策,实施蓝色经济区人才工程

一是制定鼓励政策,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懂得文化产业、尤其是海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规律,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实现蓝色经济区人才结构的优化。二是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学科建设,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建立蓝色经济区文化创意网络教育培训圈,加快培养当前急需的懂经营、会管理,有广阔国际文化视野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高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三是对在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予以重奖。四是在核心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平台,提供免租和廉租的生产、办公和生活用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开放融资,拓宽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一是在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设立独立账户,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二是面向各类文化企业,采取资本金投入(参股)、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文化产业的投资方向,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三是增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具有发展前景、能带来良好效益的优势项目、重大项目和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予以扶持。四是完善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更快发展。

五、多措并举,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与高科技对接。加快发展数字和网络媒体,提高文化产业竞争优势。高度重视网络游戏产业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鼓励和扶持国内游戏企业开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特别是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网络游戏产品,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加强产权技术交易,发挥技术产权引入优势,积极输出技术产权;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发展设计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需要的设计人才。

二是注重海洋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合理划分海洋旅游功能,形成不同特色的海岸风光、海洋文化个性和旅游区域,打造啤酒海岸、幸福海岸、葡萄酒海岸、太阳海岸、逍遥海岸、黄河口生态海岸等旅游地域,推动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科学整理山东海洋文化的精华,推动山海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观光与休闲结合,打造自然养生、文化体验、海水热疗、食疗浴疗、高尔夫运动、葡萄酒、海上运动等多种休闲度假产品,形成中国海滨旅游的文化高地、旅游产品高地;充分挖掘具有海洋文化内涵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如海阳大秧歌、荣成民俗、东海龙王庙、石岛天后宫等,形成多种文化体验性产品;设立山东海洋节,把海洋科技文化、海军文化、海防文化、海上牧场渔业文化、现代海洋生态文化纳入文化旅游发展的框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与国际接轨的海洋文化体育活动,推进海洋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

三是挖掘资源,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在增加文化品牌创新意识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文化业态,形成更多高附加值的文化品牌;将青岛啤酒厂、烟台张裕葡萄酒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青岛家电制造业等工业遗产通过博物馆形式展示出来,开发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工业遗产文化品牌,使这些丰厚的工业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在高新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园区,发挥园区在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加大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曲阜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及济南、淄博、青岛、烟台等地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园区的功能和作用,逐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六、加强协作,创建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区

一是推动成立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区。发挥山东与日韩邻近的区位优势,以提升文化竞争力

为目标,积极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建立三国文化产业合作区协调机制,整合三国资源,集聚产业要素,设立三国间互惠互通并与国际接轨的“文化创意产业试验示范园区”、“文化产业加工区”、“文化产业保税区”等,创建三国城际间创意城市联盟网,创建三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构建三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平台、信息平台和资金平台。二是积极争取在山东举办“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鼓励和引导我省文化产业方面的企业家、专家参加论坛,在文化交流、产业合作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借鉴,积极将本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

七、保护与开发并重,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名片”

7.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七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以西安为中心, 面积7.98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沿线地带和通向西北的重要门户, 主要依托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天水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 在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布局等方面, 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 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 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重点经济区, 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 关天经济区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产业集聚和规模溢出效应不断显现,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为经济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地区以旅游等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引领西部地区前列, 拥有高等院校80多所, 国家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个, 高科技人才达100多万人, 拥有21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 5个产业孵化基地, 3个大学科技园区, 富含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自然资源, 区域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 西咸特大城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对周边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己达到2000多美元, 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

二、加快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关天经济区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 加快陕西省铁路路网建设, 对推动关天经济区发展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必须从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予以重视, 始终以适应关天经济区开发需要为第一目标, 适度超前发展。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 铁路的建设在工业化初期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 起着重要的作用。立足先进技术, 提高路网质量;提高主要干线运行速度;多渠道筹集资金, 满足铁路建设的需要。陕西铁路的迅速发展, 已经使关天经济区大开发步入了快车道, 并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预见, 随着陕西“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路网的逐步实施, 陕西铁路在关中天水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三、发展低碳经济, 优化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合理调整能源结构, 优化能源利用方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借鉴发达国家的有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 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生物燃气、地热等清洁能源, 并进一步落实政府鼓励政策。继续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以高效节能技术应用促进工业节能。未来关天经济区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减少国民经济对工业增长的依赖,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 努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现代会展业及文化产业。

四、整合企业集团, 实现装备制造大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和国内外实践表明, 产业集群主要是市场化作用的结果。“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欠发达地区, 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完善,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失效”现象。“关中-天水经济区”应在大力发展民营装备, 不断提高市场化率的前提下, 在短、中期装备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还需政府一定程度的扶持和调控, 应主要借鉴苏州“政府主导型”的集群模式。“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具优势的产业, 无疑是装备制造业。只有抓住这个支柱产业做强做大, 方能提升整个产业结构水平, 以结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而“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要实施错位发展, 就必须突出产业特色。“关中-天水经济区”各类各级开发区必须实行错位发展, 明确行业定位。

五、发展旅游产业集群

完善陕西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 政府应鼓励关天经济区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 为旅游产业培训、输送各种专业人才;企业应创造良好的培训机制与用人机制。促进中国旅游行业协会健康、持续的发展, 充分发挥对企业和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关天经济区旅游企业的综合能力。旅游企业应利用各种渠道 (如行业协会等) 加强企业间的知识、信息和经验的沟通和交流, 从“竞争对手”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 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氛围。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旅游企业创新包括三个方面:旅游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关天经济区旅游宣传力度。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努力, 在国内及国际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 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宣传;积极开展突出关天经济区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 来增加内外市场需求, 拓宽市场。

六、加强对外开发, 促进交流合作

在交流合作方面, “关天规划”致力于推动东西部合作和国际投资贸易洽谈。西安有着对外交流的悠久历史, 在新的历史时期, 首先, 政府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推动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其次, 应大力发展以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为代表的会展活动, 加强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并通过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活动的举办, 提高城市参加国际经济社会活动的程度。

摘要: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发展区域经济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比较优势双赢目标的必然选择。关天经济区的成立, 无疑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区域, 对经济区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区域经济,低碳经济,西部大开发

参考文献

[1]郭玉琼.“关天经济区”规划下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1]郭玉琼.“关天经济区”规划下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

[2]对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1[2]对关天经济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支持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1

[3]高立军等.关天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阅读.2011[3]高立军等.关天经济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阅读.2011

[4]刘晓惠.关天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1[4]刘晓惠.关天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1

8.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建议 篇八

——遵义市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调查报告

(2010年5月12日)

工业园区是指以区域内的特色资源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主导,围绕资源、产业、产品优势以及重大项目建设而集聚形成的产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功能布局优化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链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纽带;是集约利用土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生产要素的最佳依托;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的的主要手段;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是推动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开放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组建于2010年3月底,自宣布班子以来,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多次到市政府、市发改委、市工业能源委、市园区办等相关部门就桐梓工业园区定位和发展等问题咨询了多位相关领导,组织园区管委会人员到新蒲新区,遵义和平工业园区,重庆北碚区、长寿区进行学习考察,参加了市园区办组织的集中业务培训。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桐梓工业布局和发展的实际,工业园区初步定位是:以桐梓煤化工、桐梓火电厂、金兰伟明铝业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等,打造黔北重要的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形成占地20平方公里的一区多园的新型工业园区。目前正在找有资质和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园区产业规划和建设总规的编制。

二、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有差距,缺乏工作经验。工业园区刚刚起步,面对新领域,对工业园区知识了解不多,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加之建设工业园区属于一个新课题,没有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建设,因此在工业园区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上还思考不够,工业园区整体推进不快,效果不够明显;

2、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行机制不活。工业园区目前人员共到位6人,除主任,副主任3人由市委及市委组织部正式行文明确外,其余2名处长和1名工作人员是县委组织部行文临时抽调的,且调动和任职手续一直未完善。省、市、县三级对园区管委会在责、权、利上授权不够,管理体制至今未理顺,管理权限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职能难以到位,事权划分不具体,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缺乏内在动力。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园区管委会不具备法人资格,缺乏相应行政职能,没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限,导致项目多头管理,审批程序复杂,服务效率较低。园区管委会人员多为抽调兼

职,至今管委会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福利尚未理顺,园区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没有享受到市管的相应标准,因而园区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难免有些影响,难以承担园区工业发展重任和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企业头上管理的婆婆太多,审批环节过多,运行不够顺畅,协调工作难度大,管理水平较低;

3、资金严重不足,制约园区建设开发。由于工业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而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工业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造成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硬件滞后,功能不完善,对客商缺乏吸引力。一是工业园区的各项经费未纳入市、县两级的财政预算,加之市、县财政相对困难,缺人员、缺经费、缺办公条件是园区的普遍问题;二是市、县给工业园区下属公司匹配的注册资本金一直未到位,致使园区管委会无法及时组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难以搭建投融资平台;三是工业园区融资渠道不畅通,由于资本金缺乏,没有一定的国有资产,土地等可供抵押贷款的担保,加之园区刚组建,资信度不高,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对政策性融资平台融资工作的影响,很难融资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四是工业园区前期首要开展的产业规划和建设总规的规划设计费用50万元没有经费来源,无法正常开展相关工作;

4、规划建设滞后,园区建设与城市拓展脱节。虽然过去桐梓曾经规划过诸如盘龙工业园区等,但仅仅是一种宏观的指导性规划,缺乏组织定位、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和建设总规,因此工业园区一直都是以企业为主建设,只有企业发展规划,而没有园区建设规划。园区规划与城市新区规划开发脱节,往往是就园区建设而园区建设,城市新区而城市新区,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能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园区建设缺乏城市开发在城市功能、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配套和支撑;

5、用地指标紧缺,项目落地困难。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入园项目建设等需要大量土地,加之土地报批程序多、时间长、占补平衡指标不够,园区用地保障非常困难。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可利用的土地少,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二是新上项目用地紧张,审批程序复杂,办理用地手续时限长;三是土地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可供占补平衡调剂的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园区工业建设用地的需要;

6、招商机制不活,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不够。近年来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招商力度较大,效果明显。但从招商质量看,引进项目存在谈的多,成功的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一般性企业多,高新企业少;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多,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企业少的现象,导致园区的活力不够,后劲不足。从招商服务上看,存在着“重签约,轻服务”,“重建设,轻投产”,“重项目引进,轻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从引进的产业档次来看,引进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产业链缺乏,严重影响了园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园区建设现在还处于“筑巢”阶段,西部大开发老的优惠政策即将到期,新的政策尚未出台,缺乏统一、规范、有吸引力的投资优惠政策。

三、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进一步提高对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发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省、市、县要把园区建设融入工业经济发展大局,精心培育,重点扶持,优先发展。要对园区管委会的职能在责、权、利上予以具体明确,合理划分事权,理顺管理关系,建议市、县在设立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发改、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建设、环保、水利、电力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统一协调园区建设工作,统一组织园区开展各项活动,及时解决园区建设的重大问题,保证园区建设高效运转。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园区管委会的职能、职责,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着重要在行政审批、人员调配和财政收益支配等方面,赋予园区更大的自主权,建立既有利于调动园区积极性,强化园区管理权限,又有利于规范上级监督和管理职能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政府相关部门在园区内设立派出机构,接受园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和协调,并在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税务和劳动人事等方面享有同级政府管理权限的运作模式,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精简机构,强化服务,简化办事手续,避免相互扯皮,机构重叠;采用“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方式,实行“一条龙”、“马上办”,以减少管理人员,减少管理层次,减少办事环节。如果部分职能不能下放至园区,市、县级相关部门也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工作日,为园区企业提供方便。在用人机制上,积极探索组阁制。强化园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开拓进取、吃苦耐劳、善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园区干部队伍,真正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为推进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要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画册、标语、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园区工作的宣传推介,让干部群众看到园区建设取得的成果,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园区建设发展上来,让干部都关心园区发展,让群众都支持园区建设,真正做到全力以赴,齐心协力推进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要尽快制定出台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持,从企业准入、财政扶持、招商引资、用地保障、产业转移、项目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意见,鼓励、支持和扶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园区发展。二是要下放审批权限,实行园区“封闭管理,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园区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大力支持园区开发建设,形成加快园区发展的合力。三是加大对园区建设的资金扶持。省、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对园区建设进行重点扶持,对工业园区道路、供水,排污等公共设施,符合条件的协调列入国债项目予以资金扶持。四是要建立健全工业园区建设考核评比体系。省、市、县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指导、管理和调度,建立健全工业园区考核评比体系,对园区运行情况进行动态评比,定期通报。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对园区建设中的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五是制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省、市、县要研究制定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供给、项目立项、资源配置、融资机制、规费减免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对园区土地出让收益、行政规费、税收等的市 县级部分全部或部分返给园区用于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准确定位,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合理布局,资源共享,优化结构”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园区产业规划,建设总规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在园区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根据“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围绕“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城市化”的园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调整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在园区建设规模上,要一次规划,留足余地,分步实施,总体上要能满足发展需要,确保园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园区发展规划的超前性、严肃性。

以煤化工为龙头,火电厂,铝厂,钛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围绕煤炭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延伸,将园区工业、商业、居住、文化和环境等各项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保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把园区建设成规模大、布局好、档次高、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承载能力强的循环经济工业新区。

(三)破解难题,创新模式

用好、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努力破解资金、用地两大难题,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发展。

1、搭建融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融资是极赋挑战性的工作,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关键,资金不足和融资能力差已成为工业园区发展最大的瓶颈,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拓宽投融资渠道至关重要。

(1)工业园区各项经费及时纳入市、县两级的财政预算,按期足额划拨工作经费,以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支出,确保机构正常运转。

(2)市、县尽快给园区注入一定数量的资本金,委托一家中介机构按程序申报、注册园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或者用国有资产,园区土地作为注册资本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其开发建设投融资主体的作用,利用公司资本金,土地,国有资产,园区基础设施等作贷款担保抵(质)押,实现资源资本化,用少量资金撬动银行最大的信贷投资。

(3)借鉴先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模式,市、县应赋予工业园区土地收储权,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用地指标上向园区倾斜,划拨足够数量的土地给工业园区用于供电,道路,通讯,广电网络,供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用地,满足工业建设用地,特批一定数量的土地允许园区进行商贸开发建设,拓宽园区建设资金渠道,用土地开发建设收益留存,增强造血功能,滚动发展壮大园区。

(4)建立工业园区与市、县政府财税分成机制,增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市、县对工业园区企业地方税收所得部分按一定比例分成给园区管委会,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土地征用及园区必要的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园区建设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的单一形式。

(5)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宣传推介工业园区。一是财政税收政策,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前三年按一定比例由财政专项补贴给企业。二是土地政策,如土地出让金中市、县的净收益部分全部返还给园区,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规范政策,如园区的城市建设配套费和其他行政事业收费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限额收取,市、县两级留存部分全部返还投入园区建设。四是服务保障,园区管委会全权代办园区入驻企业投资建设手续,协调处理好在申办,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市、县领导联系外来投资重点企业制度,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对重点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干扰、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除重大安全隐患、重大环境污染隐患、治安刑事案件、突发事件外,部门和单位开展一般性公务检查,需事先向园区联系,征求园区意见。

(6)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渠道,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基础建设。一是要做好土地经营文章。搞好土地储备,盘活土地存量,以土地换资金,滚动开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加快与有关金融机构的主动对接,积极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合作平台,用足、用活金融信贷政策,促使银行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信贷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信贷资金。三是要积极探索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大胆探索将园区道路、供排水等设施建设作为招商引资项目,采取BT、BOT、TOT等模式,推向市场公开招商,吸引外来资金。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主动与信托公司合作,以发行债券等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和配合,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引导一部分企业采取吸收合作伙伴、参股入股、融资租赁、民间贷款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

(7)树立“借力发展”的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充分发挥和利用园区劳动力价格低、黔渝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交通便捷的比较优势和园区积聚效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招商引资中,严把园区企业准入关,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亮“红灯”,坚决说不,做到不以浪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暂时发展。

在招商引资定位上,按照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要求,以煤化工为龙头,火电厂,铝厂,钛厂等企业为依托,围绕煤炭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延伸,采取上门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选择性招商,对招商引资取得成功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激励机制,出台奖励政策,予以重奖。

2、加快土地规划调整,着力解决园区工业用地瓶颈。

上一篇:《希望戒指》教学设计下一篇:论保险市场误导消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