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生活随笔

2024-08-26

生命的意义生活随笔(共16篇)(共16篇)

1.生命的意义生活随笔 篇一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想得到那个一直希望得到的结果

可是当我们真的得到了

我们失望的发现,一切不过如此

于是我们开始失落

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不知熬过去是否值得

这种感觉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考结束后

突然生活没有了方向

其实生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得到

而在于追求

在获得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断完善

使自己的人生在追求的过程中升华

不要在意,你所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真的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石阶上本来就没有最佳的结果

既然选择了,就走下去

在前进的道路上,完善自己

最后得到的同时

收获的还有一个新的自己

你有时会讨厌自己吗

讨厌那个懒惰不知上进有理想却不去实现

每日晃晃总日的自己吗

那就不要逃避,不要急功近利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

一步一步的前进

每天都改变一点

终究有一天

你会学着开始喜欢自己

鼓励自己

少些烦恼

多些感激

感激生活如此宽待自己

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切都会过去

珍惜现在

2.生命的意义生活随笔 篇二

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 而教师应该是拥有浓烈生活意识并能将之贯彻到教育实践中的“生命工作者”。教师的生命意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 平视每一个生命, 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哪怕是有缺陷的生命, 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我的幸福体验, 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 关注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让自我在施行教育的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 注重对话, 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 使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群体生命在交往过程中互相交融、互相统一、互相印证。

摘自《浙江教育科学》

3.生命的意义生活随笔 篇三

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学生。我真的努力了。我要做这样的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都高高地举起手,每次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就像米歇尔一样,上故事课时她是最棒的,每次都在同学们面前大声地朗读。或者像马科一样,总是知道数学题的正确答案。我努力地像他们一样,做个好学生,得高分。可是,事与愿违。我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父母几乎整晚进进出出,永无休止。他们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我都知道他们每天什么时候会做些什么。

每个月的前六七天,父母就会把救济金花完,一分不剩。没钱了,母亲就会到水槽酒吧或麦戈文酒吧,从各种不同的老男人那里要一两美元。有时她会恳求别人给几个25美分的硬币去玩自动点唱机,或者干脆从别人口袋里偷钱。有时母亲会带着男人来到家里的卫生间,或者带着男人去后面的小巷,几分钟后,她就能赚更多的钱。直到她攒够了买毒品的钱,才会罢休。

购买一点点毒品最少需要5美元。每次从酒吧回来后,母亲便直接向父亲汇报:“皮特,我有5美元。”这时,他们会静悄悄地穿上衣服,偷偷溜出去,以防被还没睡着的莉莎发现。

父亲知道,当我们挨饿时,如果他买毒品被莉莎发现,那将引来无休止的咒骂、侮辱、眼泪和争吵。

莉莎和父母争吵时,我知道她做得非常正确。我们饿着肚子,冰箱里只剩下一些变质的蛋黄酱和生菜,他们不应该将所剩的最后几美元都拿去买毒品。莉莎的愤怒并没有错。

但对父母吸毒这回事,我的态度却不像莉莎那么坚决。母亲说她需要毒品来麻醉自己,来忘记童年时期悲惨的遭遇,这些遭遇经常在她脑子里挥之不去。雖然我不确定父亲吸毒是不是也为了忘记过去不幸的遭遇,但我知道,如果父亲不吸毒,他将会十分痛苦,一连几天在沙发上痛不欲生地躺着。那时,我都很难认出他是我的父亲。

他们不会故意伤害我们。他们并不是白天跑出去疼爱其他的孩子,而晚上回来时对我们凶狠。父母没法给我所期望的东西,可我又怎么能责怪他们呢?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在我生日那天偷了我5美元。这是奶奶从长岛邮寄给我的。我把钱放在梳妆台的抽屉里,准备去杂货店买些糖果吃,可是转眼就泡汤了。母亲看到我将钱放在那里后,等我离开就把钱拿走买毒品去了。

半个小时后,母亲带着一小包东西回到了家。看到她,我非常愤怒,我要她把钱还给我,大声地说了一些至今仍很难想象出来的尖酸刻薄的脏话。母亲没有说什么,转身离开了,我跟着她继续骂着。我想,她肯定是想躲着我,私下里享受她的毒品,但我错了。我看见母亲将那小包东西扔进了厕所,在那儿大声地哭着。这时我才意识到她丢进厕所的是她买的可卡因。

她满含泪水地看着我说:“莉丝,我不是个怪物,我忍不住,停不下来,原谅我好吗,小南瓜?”

我原谅她了。她自己也不想那样做;如果她自己能控制,她也不会那样做。

“好啦,妈妈,没事啦,我原谅你!”

这次我原谅了她。两个月后,当我看见母亲将我们从教堂拿来的感恩节火鸡卖给隔壁邻居换钱买毒品时,我再次原谅了她。原谅她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受伤害。每次当我们挨饿时,我的心都要碎了。但我不会因为自己受伤害而责怪我的父母。我不生他们的气,我不憎恨他们。如果我有什么需要憎恨的话,我憎恨那些毒品和毒瘾。

晚上,母亲偶尔会来到我的床边,帮我盖好被子,对我轻声地唱那句永远重复的“你是我的阳光”。她对我微笑着,用手指梳着我的头发,亲吻着我的脸,对我说:“你和莉莎是我的小天使,我的小宝贝。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快乐。”我知道她一直深爱着我们,她那云斯顿香烟和可卡因的混合味道一直在屋里盘旋着。闻着这些味道,我渐渐地进入梦乡。

一个冬日,大概凌晨4点钟左右,憔悴的父亲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答应陪我出去感受那年的第一场雪。那时,在清晨昏黄灯光的照耀下,洁白的初雪像钻石一样闪烁着,我依偎在父亲身边,推着他向前走。他边走边讲着他大学时发生的事情,并教我他在上大学时学到的东西,反复强调着这些东西对我今后很有用。我们一直向前走,大街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当时我感到父亲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整个世界都属于我们俩。我知道父亲一直深深地爱着我。

我坐在大学门口的石头隔板上,看着人来人往。

我已经厌倦了,厌倦了面试,厌倦了被拒绝,厌倦了听到说不行。如果无论如何只能听到不行这两个字,那我去面试还有什么意义?我现在走了,至少还能买点比萨吃。如果更现实一点看,可以说我就是在浪费时间。

但我坐在那里,又反复思量。如果……是的,很可能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一样,但是如果这次的回复不是不行呢?也不知这个想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既简单又吸引人。“如果……尽管不大可能,但如果就是这下一次面试,就这一次,学校招收了我呢?”

这个想法让我心里一阵感动,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我独自一人站在人行道上,身边都是“那些人”。我的思绪开始迸发——我有家,有家人,头顶上有屋顶,有我爱的人为我在世界上指明方向。现在,我在第65大道,母亲死了,父亲走了,莉莎和我也分开了。一切都不同了。生活总是这样:一会儿所有东西都有意义,下一刻,一切又都变了。人会生病,家庭会分裂,你的朋友会关闭曾对你敞开的那扇门。我坐在那里,经历过的那些快速的变迁折磨着我,心里却没有悲伤。不知从哪里,也不知为什么,一种异样的感情偷偷地占据了悲伤的位置,那就是希望。我想,如果生活可以变得很糟糕,那么,它也可以变得更美好。

有可能,我会进入下一所学校,也很有可能,我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是的,想想以前所有发生过的事,没必要那么现实,很有可能我可以改变一切。

我放弃了吃比萨的想法,赶去参加面试。

我渴望进入哈佛。我收到了一封信,哈佛没有接受我,但我被告知在等候的名单上。我鼓起勇气,努力往好的方面想。毕竟这不是拒绝,所以我依然有机会进入哈佛。我赢得了一次机会,生命中如此多的事情都改变了—我在预备学校表现优异,我获得了《纽约时报》提供的奖学金。然而,表面的积极只是掩盖了我内心的疑虑。我担心经历了这么多,我已经挥霍掉所有的幸运了。进入哈佛的梦想是不是一个奢侈的、过分的要求呢?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哈佛是我脑子里想的唯一的事。

装奶油的卡车靠边停下的时候,孩子们跑在家长前面,在窗户前吵吵闹闹。不知道谁打开了消防龙头放水来抵御炎热。不远处,一群青少年打着篮球。我看着邮递员,慢慢地,慢慢地,离我越来越近。我知道他的邮包里很可能就装着那封信。我一边满怀着期待,一边用佩里的话安慰自己:“不管怎样我都会没事的。”我焦急和担心了几个月,就快等到答案了,它就在我面前。然而,我却没有感受到原以为会感受到的沮丧。事实很简单:该写的都已经写在信里了,我什么也改变不了。当时我意识到,该做的我都做了。

上帝赋予我平静,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赋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赋予我智慧,让我发现事物的不同……

发生了这么多事之后,我最终只关注我能改变的那几个为数不多的生活领域,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些事情是我无能为力的。

我不能把萨曼莎从她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不能改变卡洛斯,但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谊,让自己好起来。我不能治愈我的家人,尽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谅他们,爱他们。

我还可以选择努力为自己创造一种生活,这种生活绝对不会被我的过去所束缚。

看着邮递员越来越近,我意识到这封信,这封来自哈佛的信,无论里面写了什么,都不会打破我现有的生活。而且,我渐渐明白,无论这儿会发生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我的生活绝对不会被外部条件所控制。如以往一样,我的意愿会决定我的生活一步一步向前。

我非常肯定一件事:不管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是商务人员,不管是医生还是老师,不管你的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生命才有了意义。

(摘编自《风雨哈佛路》,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4.用生命影响生命生活随笔散文 篇四

“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是北京广渠门中学校长吴甡的教育思想!的确,想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老师的说教、训斥,而是他本人的一言一行、处事方式!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有两个:小学时的袁艾老师,初中时的王金良老师。他们从来没对我进行过一次唠唠叨叨地说教,但是,在多少年以后,当我也开始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社会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当我在处理一件事的时候,眼前会不自主的闪现他们的影子,心里会想,要是他们在这里会怎么办?然后,我就有了自己的思路!

学校就是个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地方!所以,大家都注意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校园文化,绝不仅仅是你在墙上做了多少展板,在校园里树立了多少宣传栏!更多的是有这个园子里的所有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可以形成约定俗成的处事方式:比如,怎么面对学生、怎么面对学生的错误、怎么面对老师,怎么面对老师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大家在这种共识指导下,建设着一个共同的生活环境,就宛如,一方池塘,有大鱼,有小鱼,有虾米,有水草,有螺丝,有莲花,有水鸟,有水蛇,甚至是鳄鱼。在这个池塘中,无论你的地位高低,都要遵守一个不言自定的规矩:那就是承认所有的存在,不打破任何一个环节,这才能保持整个的生态平衡。一旦有一天,小鱼吃光了虾米,大鱼吃光了小鱼,抑或鱼们吃光了水草!那这个水塘就会迅速变成一潭死水!

这就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原理。

在自然中,每一个物种都会影响到其他的物种,生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关系,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在学校里,也是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有存在的理由,老师不能企图拔除任何一根水草,学生永远是生活在生态系统的下层的!如果,一旦下层的水草收到了种群灭绝的威胁,那么,肯定会有另一种力量渗透到这里反过来影响着其他种群:这就是家长和社会!

也许,又是老师也只是处在虾米或是小鱼的位置上,那,生态系统的最高层就起到了决定整个系统存亡的作用!

所以,我们需要深刻理解“生命影响生命”意义。

我想到了我们都很熟悉,也经常听到的一个实例:一个孩子在家里,从小听到的就是父母不说脏话就不开口的习惯,那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一个家长如果经常以粗暴简单的打架来解决问题,那孩子将来也会变得粗

暴简单!

那么。作为学校,我们该怎么影响学生?校长、副校长、科室主任、班主任,我们就好像是生态系统里的.上层生物,我们该怎么促使整个生态系统的持久繁衍呢?我想,这将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思考的问题吧?

你要承认孩子们会犯错误,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们的错误,真正的王者风范,是不能靠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树立的!你简单粗暴,孩子们就会感到没有安全感,他们就会寻求自己以为是的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

应该想想自己的生命状态正在以一种什么方式展现给孩子们!

就好像一个老农,不去给庄稼浇水、施肥,而是抱着膀子天天对庄稼说:“你要生长!不长就会害了你自己!”或者大声地呵斥:“什么东西,多少天了也没见你长多少!真是没用!”最后,终于无法忍受这成不了器的庄稼了,干脆一把火

给烧光了!

试想:他用生命来影响生命了吗?其实,他只要肯于悔改,及时行动起来给庄稼浇浇水就行了!只可惜,他把庄稼不长的原因归结到了庄稼自己的身上了!丫就终于满眼看到的都是歪瓜裂枣了!——这不是他自己造成的吗?

5.生命脆弱请好好生活杂文随笔 篇五

早上打电话给父亲,说家里邻居表嫂去世了,我大吃一惊,久久的陷入了沉思。

父亲说,本来就是简单的便秘,然后住院做手术肠道感染,然后继续转院说大脑供血不知,然后转院西安继续手续……费用花了十几万,结果人也去世了!天呐。我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生命太脆弱,你不知道你见他一面就是永别!

我的脑子里还浮现出她的音容面貌,那是去年春节回家见的.她。年纪轻轻的,人,爽朗可亲,怎么在病魔面前就这么不堪一击呢?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活到?96岁,他懂得低调行事,一个忍字描绘了他的整个人生。他活生生地熬死了主公曹操,熬死了新主曹丕,熬死了一代明君刘备,熬死了一代雄主孙权,熬死了一生劲敌诸葛亮;他熬死了和他同?等级别的所有政要。他深刻地认识一个道理:“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结底属于那些身体好的,活得久的”。

是呀,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终究是属于那些活的长久的。只有好好活着才能看潮起潮落,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实现你的诗与远方!

总是会看到某人深夜猝死,总是报道不幸的车祸人亡,总是会听说,有人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生命来来回回,下一秒有人哭有人笑。生活多有不易,唯有现实安好,才能有美好生活。

这些年经常会关注养生之道,也试着不去熬夜也坚持吃早餐,不去吃垃圾食品。只想让自己身体舒服,只想好好生活。也总是会说来日方长,其实人生就是见一面少一次的,不是吗?每次回老家青山绿水依旧却少了故人,他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离去。如果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那么请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6.生存生活生命人生意义的三阶段论 篇六

生存 生活 生命——人生意义的三阶段论

人生的问题非常复杂,也非常具体。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目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我们遇到的问题自然也都是很不相同的,所以人生的具体问题永远都是靠自己解决的,也只能靠我们自己解决。我今天讲的都倾向于一般性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有些参考的价值。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一个人的人生要真正幸福快乐,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不一定赚钱,也不一定能有很好的地位,但他心甘情愿,因为这样过一辈子他认为值得。

人生意义的第一个层次是“生存”。在“生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的独立。这是比较偏向物质方面的。譬如,中国八年抗战胜利以后,当时流行“发国难财”,很多人追求的是所谓的“五子登科”:要有个房子,要讨个妻子,要生个儿子,要买个车子,银行要存点银子。经过大半个世纪,现在人们的追求已经不一样了。很多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不管是男性、女性,对是不是要生儿子,看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不过,房子、车子、银子还是现代人非常迫切需要的。当然,各个不同的时代,各种不同的人对于人生有不同的选择。人生的追求有很多很多可能性,你设定的人生目标不同,你对人生的定位不同,你的需求也不同。理想非常高的人,例如对文学、对艺术有追求的人,他对物质就看得比较淡,房子车子银子这些东西根本不在他的算计之中,因为他追求的是更高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今天你们也许会问我,以我的个人经验,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回想过去,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说实话,我像你们这样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有多大的房子、多好的车子、要存多少银子。我年轻的时候想,我这一生要达到两个愿望:第一,想读任何的书我都有钱买;第二,想到任何地方去我都有能力去。这当然是在基本生活已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在今天,我的这两个愿望基本是实现了的,这也无形中符合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对于古人来说,要实现这两个愿望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行万里路”,可现在就容易多了。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机会比过去多得多了,但是竞争也比过去更激烈了。有人说市场经济社会的法则是“丛林法则”,竞争非常残酷、激烈。当你踏上社会,真正遭遇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工作、生活包括感情等方面的难关都需要你自己去面对。所以中国有句古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是从经验当中磨炼出来的。

面对“生存”阶段可能遭遇的困难,我们应当持什么样的态度呢?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一进入社会,只要找到安定工作以后,就希望马上享受。这样的态度比较危险。我建议一种比较健康的态度,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奢求,我们希望的是明年比今年好一点,后年再比明年好一点,逐渐地好。一下子追求到极其丰富的享受,这里面是有很大风险的。一旦你的工作有了问题,或出现其他差错,你整个就处在困难之中了,你的人生就可能整个地完了。所以我们在追求经济独立的过程当中,态度很重要,我们希望能逐渐地好,踏踏实实地、很稳健地走人生道路。这也是我的一种人生的经验。

我们在追求经济独立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的意见很多,他们会要求你学这学那,学些你可能不怎么喜欢的专业,而你又不能不听。但我告诉你们,越是现代化的社会,父母越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有些父母在这方面做得不大好,常常给孩子很多的压力。有人采取两全的办法,就是兼顾双方。我想你们大概都知道台湾歌手罗大佑。他过去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去学医,当他赚了钱之后,三十多岁就不再管父母的意见了。我要去过我自己的生活,我走我自己的路。这样的人比较少,这些人都有很强的个人能力。一个人的人生要真正幸福快乐,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不一定赚钱,也不一定能有很好的地位,但他心甘情愿,因为这样过一辈子他认为值得。很多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包括一些学哲学的,这样的例子很多。他们认为人活着就是要有自己的意义,按照自己的志趣去发展,无论受多少苦难,也甘之如饴。

老实说,我们中国年轻人比较依赖家庭。现在美国的很多孩子不那么依靠家庭,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活上的自由,他们宁可自己去打工挣钱。像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传统,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既然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你能不听他们的话吗?追求独立、追求自由,就很难了。我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意识,所以比较独立。我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很会赚钱。我的大哥、二哥都跟着他做生意。我父亲希望我也跟他们一样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但是很不幸,他生了我这样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儿子,从小对他这个行业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我从小就跟父亲发生冲突。因为不喜欢,怎么办?我就一走了之。我想我一生有点成就,跟这叛逆的性格、想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有关。

现在这个社会,假如我们不管家庭背景如何,没有太多的牵绊,那么我们的选择范围简直太广了。人多半重视经济,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人对物质反而很轻视。在台湾甚至有女孩子,在大学毕业以后,跑到山林里过起了陶渊明似的生活。所以,现在的人有太多的可能性,不一定非要那样的生活。你可以拒绝现代文明,不见得人人都追求金钱。

金钱真的万能吗?事实上,有人拥有财富却活不下去,其中有一条,因为缺少人生的意义。所以我们讲人生的意义,是希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在意义或理想的召唤下,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活跃起来。一个人活着,有再多的财富,有再大的名气,到了一定阶段,你受了挫折,你都有可能活不下去。如果你有意义感,你充满对人生意义追求的热情,就不会对人生感到绝望,再困难都会挺过去。

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生活”这个层次上,我们人生追求的仍旧是古老的三大范畴,不外乎:求真、求美、求善。就目前我们所能想像的,再过几千年,基本的人生意义的追求仍可能是这个方向。

人生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就是“生活”。这就牵涉到意义的问题,贴近比较高的人生意义的追求。在“生活”这个层次上,我们人生追求的仍旧是古老的三大范畴,不外乎:求真、求美、求善。就目前我们所能想像的,再过几千年,基本的人生意义的追求仍可能是这个方向。这里面有无穷的复杂性,但是大方向应该是不会变的。

所谓“求真”,最主要的功能是创造知识。人类所有的知识大概可以包括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里面。今天我们不是从专业的立场上来讲,而是从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求知”的兴趣和乐趣来讲。每个人天生就有这方面的好奇心,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好奇心,知识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一个人的好奇心在孩提时期能不能得到满足,跟他将来求真能力的强与弱,有一定的关系。好奇心在儿童时代得到满足越多的孩子,将来在求真方面往往比较自信。

这里我想顺便提两个观念的差异,一个是“知识”,一个是“资讯”。现在网络内容非常丰富,搜索也很便利,但网络给我们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资讯,就是给我们许多关于知识的索引。知识是什么?知识一定要有论证推理的过程,一定要有系统性,这是资讯所不能提供的。系统的知识在网上并不多,重要的经典在网上更不多见。我们一定要知道知识与资讯是有差别的,一定要熟悉一些经典著作。所谓“经典”,就是经过几百几千年来的累积,经过时间的淘汰、过滤而留存下来的好东西。这样的东西才是对你求知和做人有帮助的。

在“求真”之外,我们稍微谈一谈“求美”。求美的重要功能是创造美感、丰富人生。在这方面提供给我们的是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曲等等。假如我们一生,对这几个方面产生一种兴趣,养成一种嗜好,这是很高尚的。一个有素质的国民,在文学艺术方面也一定是有所好的。一座伟大的城市,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有很多剧院,有很多音乐、戏剧在表演,有各种舞蹈在表演。在城市中,我们可以参观各种博物馆。在这方面最丰富的我看就是法国巴黎。这个城市拥有各式各样的美术馆、博物馆,丰富得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卢浮宫。你走进去会非常感动,藏品非常丰富,光是走也要走上好几个小时。所以,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尽职的政府,要培养人民这些高尚的爱好,这些可以让人生活得有品位,可以变化国民的气质。我们现在在市场经济潮流之下,对艺术的功能是相当忽略的。我在报上读到余秋雨的文章,他说看过在欧洲、日本举办的世界文化博览会,法国馆、英国馆都很吸引人,我们中国展馆前排队的人很少。人家把国家方方面面的成就都在那里呈现了出来,可是我们国家没有做到,很惭愧。世界博览会这样重大的事情,必须要结合国家的各种专业的文化人来设计。我们中国本来是有很多傲人的东西可以展示的,可到了真正该向世人展示的时候,却没有拿出来。

在“求美”这一部分,我也要区别两个观念:一个是“美感”,一个是“快感”。我们现代人追求的多半是快感,而忽略了美感对人的重要性。美感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各种艺术所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美感带给我们各种内心的喜悦,使我们感到充实,引起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动。假如你有艺术的修养,你看到一幅好画,看到好的表演,你会很感动,会不自觉地欢笑流泪,和艺术产生共鸣,这个时候你就极有可能使生命升华。如果经常能有一些艺术使你感动,使你产生共鸣,这就是你所好的,是你可以继续喜好下去的,而且能进一步提升你的素质、变化你的气质。如果你对什么都无动于衷,就说明你生活得很贫乏,没有办法接受这么好的艺术教育。这种人也是有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讲,“美感”的本质就是“忘我”。美感能带给你喜悦、充实、感动,甚至可以“忘我”。大自然的美景、伟大的艺术作品都能把我们带入美境之中,使我们产生“忘我”的感觉。你会沉浸其中,陶醉其中,把自己都忘掉了,跟自然、跟艺术融为一体。假如你常常有这些感觉的话,也就会不断地丰富你的内心。

“快感”在中国过去的价值观里,无论儒家、道家、佛教,都是比较受到轻视的,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堕落、下流的东西。其实,快感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是必要的。我们偶尔狂欢一下,特别是年轻人非常痛快的那种快感,代表生命力的释放,也是重要的。但也不可不知,快感带给我们的是事后空虚,因为快感是不能持续的。

所谓“求善”,最主要的功能是要使人遵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人类社会一定要有最基本的规范,没有这些规范,社会秩序无法维系。代表宗教道德这方面的规范,原则上没有古今新旧,社会与知识都是可以日新月异的,但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只要还有人存在,就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增加一些新的规范,但是一些旧的规范仍然有效。譬如,我们儒家讲的“仁义礼智”,合称“四端”,再加上一个“信”,就是“五常”。中国传统社会奉行了两千多年的规范就是这五个方面。

什么叫“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有爱心、要有同情心。这个道理不是新鲜的东西。古人知道这些,我们现在仍然有这个要求。问题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在追求市场经济的时代,这种基本的道德规范严重式微,不但被忽视了,实践起来也远比以前困难。

什么叫“义”?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就是有羞耻之心,就可以做到不贪、不苟且。任何时代,这个要求都是有的。

什么是“礼”?“辞让之心,礼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懂礼貌。中国人特别重视“礼”,自称“礼仪之邦”。可是现在的中国人却不太懂礼。我们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分析一下、观察一下,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有多么缺失。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羞耻的。如果文明的方面跟不上,中国怎么去跟世界接轨?孔子讲:“知耻近乎勇。”我们对于自己的缺失应该感到羞耻,一定要勇于去改。

什么是“智”?中国儒家讲,“智”就是“是非之心”。人应该知道是非。然而,是非是最难讲的。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说法,你认为你讲的对,我也认为我讲的对,人间的纷争就因此而起,所以是非难明。中国儒家似乎认为判断是非很简单,就是凭你的良知、良能来判断。今天我们不探讨“良知”这个复杂的问题。良知当然有,但是靠良知就能判断是非吗?人间是非是多么复杂,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多半是因为是非不明,因此产生争执和冲突。是非还有很多种,有的是知识上的,有的是道德上的,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可以把是非问题讲得很清楚。我们既然知道是非很难分明,那么有时候当你坚持“我的意见”时,你就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是不是一定错。经过反省往往发现,我们自己坚持的不一定对,别人所说的也不一定错。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不要因为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冲

最后要讲“信”。信任是古今中外任何社会都需要的,人与人之间要是一点信任都没有了,这个社会也就完了。

在个人求善方面,是不是能遵守“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规范,跟财富、跟权势、跟学问没有一定关系,这些只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我们现在仍可看到很多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没有钱的人,他们很朴实、很诚信、很厚道。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印度的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为穷苦人、为病痛者、为残障的人服务,她干的事平凡,但她的灵魂太伟大了。像她这样的人在财富上一无所有,但是她的宗教精神感动了整个世界。

人生意义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阶段。这个层次跟我们大多数人的关系远了些,是不是它不重要?不是的。正因为它最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把生命问题提到一个高度上来。耶稣说过一句名言:“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生命。”这是把生命提到人的终极价值的高度上来了。我这里说的“生命”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要在“生命”这方面有伟大的创造、有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否则,它不容易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这种创造性的伟大人格,可分为道德宗教和非道德宗教两类。在道德宗教这一类里,古史有个文明的轴心期,那时期世界上就产生了几个大伟人。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希伯来的耶稣等,都是在那几百年中出现的,并在历史上持久地被人奉为道德宗教上的伟人。

创造性的伟大人格,现代有没有?在宗教道德方面,印度的天主教修女特蕾莎,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一位现代的圣人,她一生都在为贫民服务。特蕾莎修女一生在那里为穷苦人、为病痛者、为残障的人服务,她干的事平凡,但她的灵魂太伟大了。像她这样的人在财富上一无所有,但是她的宗教精神感动了整个世界。台湾有个尼姑叫澄严法师,她的影响力在台湾非常大,有几百万信徒,政治人物都要去拜访她,有的还向她磕头。她外表很平凡,也没有佛教的高深造诣,可是她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她的爱心不分国界。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总是要出现这样创造性的伟大人格,才能延续民族的精神。

非宗教道德这类的人物就多了。一个民族要想伟大,就一定要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哲学家。我认为,中国文化最有成就的是文学和艺术。在哲学方面,我们中国就西方的标准而言比较有限,因为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西洋哲学偏向的是精确的概念定义、清晰的逻辑推理、严密的理性论证等,而中国哲学这方面比较弱。中国哲学跟西洋的很不同,中国哲学注重的是精神修养,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有这样的偏向。西方哲学与精神修养则没有什么关系(神学例外),注重的是抽象理论和逻辑思考。所以西方人一度认为中国没有哲学,中国的儒家、道家在西方不被当作哲学。研究中国哲学的大都被安排在东亚系,而不是在哲学系。中国在整个近代没有产生有很大影响的哲学家,在这方面比较缺乏。但是中国人在文学、艺术这些领域的造诣非常高,很有自己的特色,也受到西洋人的尊敬。

7.论巴金作品中生命的意义 篇七

另一个人物万昭华, 她是一个生活在旧家族中的新女性。她有着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文化选择, 还有着知识女性特有的敏感与多思。婚后的她自觉被纳入到世俗化生活、伦理秩序中, 遵守着既成的礼数规矩。她是一个贤妻, 替丈夫打点家里的一切, 大方得体地招待客人;又是一个良母, 照顾着并非亲生的儿子小虎, 并默默地忍受着小虎的谩骂与他姥姥家的诽谤;同时她又是一个孝女, 为讨长辈的欢心, 放弃了看新戏的爱好与兴趣, 一次又一次地陪母亲看自己不喜欢的京剧。毋庸置疑, 这种角色意识带来的联系确有诗意的部分, 如丈夫对妻子的感情, 母亲对女儿的爱, 以及下人对主人的敬重。但是思想观念的前卫与现实生活的传统令她的言行充满了表演性和伪示性。这并不是万昭华性格的懦弱和外力强加而致, 而是万昭华自觉地纳入到伦理规范之后的一种道德自律和角色意识使然。有着伦理合理性的生活与内在的心灵取向是不能持平的。此时, 自我与真我被伪装和隐匿, 甚至被压抑和牺牲。真我的无拘无束与自我充分实现是生命自由的前提, 而真我与自我的扭曲与变形正是自由匮乏的表征。

叙事者在这里是他人生活的观察者与虚拟生活的创造者, 同时也是自我生活的经历者。归乡是为了摆脱外界的喧嚣与漂泊, 寻觅久违的童年故乡与精神家园, 但当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故乡时, 故乡早已失去了曾经的景致与久违的温馨, 变得陌生而隔阂, 丧失了体味的空间与情致。正由于旧友姚国栋的热情邀请, 才得以停留多日。以往大多数评论者和研究者更多在社会文化层面对《憩园》进行阐释和理解, 认为作品是对封建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寄生思想的批判, 这样固然能够对作品作以一定程度的理解, 但它们过于简单、肤浅, 不能说明《憩园》的真正魅力。

摘要:巴金的作品以杨梦痴与万昭华两人分裂、互补的生命境遇与人生姿态, 诠释了生命的悖论性存在。同时, 又以小说家黎先生归家寻梦的整体故事, 与叙述者在作品中创作的潜文本, 作为前两个故事完整性的补充。

8.生命的意义 篇八

穷则独善其身

2008年9月,我遇到了韩琼。

22岁,她的头发黑黑的,不见光泽见乱麻;她的皮肤白白的,不似凝脂似石灰;她的身材细细的,不是苗条是赢弱;她的眼睛大大的,不露希望露绝望……

韩琼是一位贫穷的大四女生,她找到我,是因为她面临毕业求职的压力,要我给她一些“指导”。她来自农村,家里极端贫困。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因为无力负担她那点学费,曾经要她从学校退学,只是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才一路读了下来。大学期间,她曾经穷到了常常挨饿的程度,一个月的伙食费只有几十块钱。如果不是她在南宁电视台对着摄像机告诉我,我实在难以相信,她在农村的父母年收入加起来,只有两千多块。这使我想起了马加爵的父母。马加爵的父母也是这个收入水平。而生活的极端贫穷,是马加爵杀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韩琼有一个理想,要当国家公务员,将来做像撒切尔夫人和吴仪副总理那样的女强人,造福一方父老乡亲。为此,她就连大学实习,都选择的是政府机构;为此,她毕业不想就业,而要考研究生,因为研究生更容易进入政府工作;为此,她告诉我她宁可放弃任何赚钱的机会,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说到理想,韩琼笑了,露出了她的牙齿;而她的牙齿,好像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黯淡稀疏……

贫穷如严霜,降落在韩琼生命的旷野,所到之处,摧杀了韩琼一切该有的青春靓丽和快乐体验。

“徐老师,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一个千古难解的问题。人类存在多久,这个问题就有多么复杂。但对于韩琼,我的答案很简单:活着的目的,其实不过是增加一点营养,改善一点伙食,添加一些副食,偶尔来点美食啊!在自己的吃饭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最好不要考虑别人的饭碗问题。而就在你韩琼解决了自己的吃饭问题、你父母的吃饭问题、你自家亲戚的吃饭问题的同时,其实你已经造福了一方父老乡亲了!反过来,如果你不能在应该养活自己的时候养活自己,其实你是在“为害”一方乡亲啊!

韩琼,还有什么,能够比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给自己增加营养,更能激励你活着的动力,显示你“生命的意义”?

达则兼济天下

2008年11月,我遇到了卜谐。

32岁,他的个子矮矮的,显现着机灵;他的眼睛亮亮的,展示着自信;他的毛衣厚厚的,传递着暖意;他的笑容苦苦的,暴露了问题。

我是到清华大学参加陆向谦教授主持的“创业领导力论坛”,在接受提问时发现卜谐的。卜谐拿到了发言的话筒,当着几百人说:“徐老师,我一直找你。为此,我曾经在俞敏洪老师面前跪了下来,求他给我你的电话号码!”

跪求跪求,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他当时真的把膝盖弯了下来,让小腿与地面平行,名副其实地“跪求”,但似乎老俞没有给他我的电话。

这个动作让我感到怪异。我就知道他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讲座结束后,我突破几十个同学的“包围”,和他走到了附近的咖啡馆。我要请他喝咖啡,吃夜宵,我要和他交朋友。

卜谐是湖北人,初中毕业,在闯荡了很多地方之后,现在定居北京。我问他在北京干什么?他说:“我是补鞋的。”

我觉得他在开玩笑,但他说这是真的。“我真的是补鞋的——我有三家补鞋店,其中一家就在双安商场里。”

我问他一年收入有多少,他说有三四十万!

我问他个人总资产有多少,他说有五六百万!!

我问他老婆孩子在哪里,他说他在中关村附近买了房子,因为属于一个学区,孩子在著名的中关村二小就读,老婆不必工作,就在家带孩子!!!

我肃然起敬。这样一个一米六零、初中文凭、体力不行、社会关系等于零的小小男人,居然能在对待外地民工以“冷酷”著称的北京城落地生根,在修鞋这个虽然卑微然而重要的领域修出了一个准千万富翁的地位,让老婆孩子过上了有尊严和希望的生活。这样的人,不是我的偶像是什么?不是我的兄弟是何人!

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恨不得把他拉到胸前,生猛地拥抱他一下,同时也把我的鞋请他补一补。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还要来找我和我扯淡,他说:“老师,我有一个请求,能不能做你的司机?免费!我不要任何收入,我只想有机会接近你,能够进入你的社会层次……”

我明白,卜谐是在赚了一点钱之后,有点“精神烧包”,要追求更高一点的社会层次。

我说:“你算了吧。你就应该好好经营你的鞋店,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君不见当剪发变成美发,就可以从十块钱涨到一百块。而你,则可以把修鞋变成美鞋(抛光上油),变成香鞋(是金子就会发光,是鞋子就可以更香),变成强鞋(奥巴马竞选就经常换鞋底),变成宣鞋(宣传穿鞋、走路、护脚、健脚,顺便替良子足疗做分销)……当你生意越做越大,挣钱越来越多时,你的社会地位就会越来越高,到时候,我就会到你这里,跪求VIP修鞋服务了!”

“人活着难道就是要挣更多的钱吗?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徐老师……”

我知道卜谐要说什么,心里不禁感到恐怖,就抢在他前面说:“不,人活着不是为了挣更多钱……”

“那是为了什么?”

“为了修更多鞋!”

是的,我没有开玩笑。对于卜谐,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多修几双鞋,就在于把这个给他带来财富和尊严的修鞋服务业做好、做深、做大。修鞋服务给他带来了一切。设想:如果他不善待自己这个“衣食父母”,万一修鞋生意“鞋底涂油”弃他而去,他失去了收入来源,那时候,初中毕业的外地民工卜谐,在偌大的北京将怎样活下去?

我鼓励卜谐把他这个事业经营好,并希望他从心底里改变对它的鄙视。很快,他会发现,鞋里不仅有黄金屋,鞋里不仅有颜如玉,他甚至可以利用修鞋给他带来的丰富财源,在满足了老婆、孩子、父母、岳父母的基本需求之后,做点善事、好事、慷慨事,比如为中国足球队开一家破鞋专修店。

温饱思荣誉。这是卜谐人生的问题和困惑,但更是他生命的光荣与骄傲。就在我和他谈话的华清嘉园咖啡馆附近,多少“八大学院”的莘莘学子,正穿着卜谐修过的鞋,踏遍京城找工作,挖空心思找饭碗呢!

作为初获成功的企业家,卜谐似乎能够理解我的意思。我把手机号码留给他,希望他有空给我打电话。说实话,虽然我暂时并没有需要修补的鞋子,但我还真的有点渴望和他交

往……

这样,通过一次讲座,我认识了卜谐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奋斗者,而卜谐则结识了发自内心喜爱他认同他的我老人家。

深夜,2008年11月底的这个寒冬的深夜,在清华创业园附近这家咖啡馆里,这就是此时此刻我们各自活着的理由和生命的意义。

找寻生之平衡

2008年12月,我遇到了林博。

与其说我遇到林博,不如说我是求见林博。林博是北京某著名大学心理学教授,在行内是比较知名的学者,经常在各个公共论坛和著名大学讲学。林博的老公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女儿是一个有点超常的天才儿童。她自己爱好广泛,交友众多,品位不低,对我老人家高度认同,相当崇拜。我们在一次论坛上遇到,交换了名片,没有细聊就分开了。

我想见林博,是因为我自己也有一些关于生存问题的困惑。虽然我早就通过心灵自洁功能,把这些疑虑打扫过一遍,但人毕竟需要他人的帮助、肯定、确认和认可,就连我本人也不例外。

我见到了林博。

42岁,她的肤色极其红润(让我赏心悦目),她的嘴唇非常诱人(但我岿然不动!),她的手袋非常昂贵(她是个腰包很鼓的富婆),她的年龄似乎在骗人(也许她只有32岁?)。

我们交谈起来。没想到,这样女神般的人物,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之际,自己罹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回国之后,她迎来了事业、家庭和人生的十年景气,但现在,再度陷入了低潮。

“小平,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吓了一跳,暗自叫苦。为什么人人都要问我这个问题,就连这位我以为能够替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林博教授也这样问?但我立即心领神会。我猜林博的老公肯定有了外遇。无论多么强大的女人,如果在42岁时婚姻出了问题,立即就会变得无比脆弱。但让我震惊的是,有外遇的是林博——林博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

听到这个故事我很烦。因为我知道这将是一次跨世纪的对话(跨22世纪)。但是,出于对林博的尊敬,我不得不假装听她说下去,听着听着,时间就过去了三四个小时。

当林博从泪水的河底中挣扎着游到理性的岸边时,我们两个同时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对于林博,她需要在情感激情和家庭责任中寻找平衡;而我,则从林博给我的充满感谢的拥抱中,找到了我的答案:继续为大学生韩琼、小老板卜谐、博士教授林博这样的朋友们做咨询,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在他们生命之舟暂时搁浅、心灵激流遇到堵塞的时候,为他们打开航道、疏通河床。这是我自己活着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从养活自己的胃到充实他人的心,从自己谋生到造福他人,这可能就是我们活着的理由和生命的终极意义吧!我们活着的不同阶段,有着完全不同的活着的目的。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在我们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时,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导向生命的远方……

飞翔在生命的崇山峻岭

2009年1月。

这是这篇文章伴随《新东方英语》杂志到达亲爱的读者手中的日子。读到这里,我要读者你:“闭上眼睛,许个愿吧。”

我看见,你像玉娇龙一样,从武当山的绝壁上纵身一跃,在生命的崇山峻岭里自由飞翔……

编辑观察室

9.舞动的生命随笔 篇九

露珠星夜临世,晓风拂过。晨曦柔射,她晶莹如钻,滚动着生命的赞歌。她的生命短暂,她努力了、辉煌了,无怨无悔。

溪水澄澈灵动,欢愉的跳跃奔腾,一路高歌,吟唱着生命的欢歌。路遇险滩阻障,她挺胸了,坚强了,直汇大海。

山丘孤寂无援,不畏刀风霜剑酷暑严寒,不断地成长,诵读着生命的丽歌。他坚守了,执着了,高耸云端。

落叶涂满秋霜,离开母体根归大地,她的生命没有终结,谱写了延续生命的轻歌。她顿悟了,释怀了,完成了使命。

雏鹰悬崖练飞,不畏折翅摔崖,翅膀充血忍痛训练,奏响了血泪的壮歌。他坚韧了,搏击了,翱翔苍穹。

羽化成蝶伴花魂,点染绿林醉洒山川,成就了生命的天籁。她痛苦了,磨砺了,美丽蹁跹。

凤凰涅,浴火重生超越生死,历经煎熬义无反顾,升华了生命的礼赞。她追求了,悟智了,重获生命。

舞动的生命是永恒的;舞动的生命是绚烂的;舞动的生命是平凡的。

有谁能说晨光下,健身之人手握刀枪剑戟,撩、刺、劈、削不是舞动的生命?

有谁能说生日宴上,耄耋老人手切蛋糕,满脸幸福不是舞动的生命?

有谁能说幼稚的宝宝,小手挥动,随着乐曲扭动不是舞动的生命?

有谁能说偏瘫患者,手拄拐杖,一脚轻一脚重,周而复始的挪动不是舞动的生命?

生命的载体是舞动的,舞者是生命载体的拥有者。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憧憬未来。

见过这样一些舞者,他们大多是不惑、花甲之年。夏天,喜欢聚在公园的树荫下共舞,他们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其中不乏有舞龄长者,舞姿优美,人们用羡慕的目光欣赏。一些舞者总在一旁蹒跚学步,他们有时也指点一二。时已深秋。一日,“教教我们吧!”“不然,我们难登大雅。”“我们交学费!”有人恳请。“叫你们可以,学费不能收!”“耶!”欢呼雀跃。

交谊舞学习班诞生了。王老师艺术家的气质,深沉。焦老师倩丽,舞技娴熟。丈夫金山老师真诚教舞兼陪练,甘当绿叶。

这件事感动了一个舞厅老板,他无偿提供舞场,每日三小时练舞。老师耐心示范,学生虚心求教。几天后,王老师飞往南方,不时发回舞步视频,供大家学习。焦老师妇夫重任在肩。从基本步教起,谁走错步了,焦老师会蹲下身子用手搬脚指导,大家感动在心,热情充溢。

仙儿,活泼热情,退休后涉足麻坛。更年期作祟,心颓气躁。学舞后,一扫烦恼,阳光灿烂。

静儿,聪明伶俐,身体欠佳,学舞细心,要领掌握有素,学会后协助老师指导大家。

大海,内向,少言语。为了记牢,每个动作用纸记上,谁出错了,热心提醒。

寿清,幽默风趣,照顾耄耋父亲。坚持练舞,大家疲惫时,幽默两句缓解疲劳。

一日,大家来到大舞厅,随着恰恰舞曲、牛仔舞曲优美的旋律翩然起舞。老师的脸上绽开了欣慰的笑容。这舞步历经了成长、盈满了自信、展示了自我。

10.生命的随笔 篇十

经世久了,会发现生命很有意思,越是护我,就越觉得生命生冷冰凉的感觉越来越彻骨,这个“我”,就越发的孤单寂寞。于是,我们感慨着人群中的难耐……于是,人们开始去宗教里寻求安宁,并依着宗教的教育去做人——各教派的文人们于是有事可做,一天起来鼓吹这个那个的善人善家。殊不知,那些所谓的善人善家肯定也是一样的经历了一个荒诞过程的,他们的荒诞过程与我们的相比,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他们终于能够放下那屠刀下面的私欲——那屠宰良知,屠宰生命安宁的自私自利的欲念——总归也算是好的。不可能我们所有凡人都有一个极好的安宁归宿——机缘巧合也罢,自我选择也罢。但是,身为人,处在世间,总要与人日日的打交道,就真的是应该要多多的思考,与人之间的爱该是怎么样子——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护己?还是应该更多的去怜人?这个事必须要有个度来把握着。

人总是在失去时才知道珍惜,比如快乐。很多人是没有真实不虚的快乐的。何以如此呢?

儿时我们都曾快乐过。虽然儿时的我们也是会护己的,却有着很多的纯真爱心,却会在很多我们不见得极是喜乐的事物面前有着许多的谦恭谨让,有着充足的怜人之心。年龄大了,经人见事多了,我们反倒失去了那些美好的情愫。哪怕是偶尔的怜人——我们理智的说,人家要你管什么,人家比你强太多——我们的那份基本的爱心,渐渐萎缩了,在猥琐的世事面前。

11.生命的最终意义 篇十一

亚历山大· 佩恩不仅是好莱坞颇有成就的导演,还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后人》《巴黎,我爱你》《三岔路口》等。

《关于施密特》

导 演:亚历山大·佩恩

演 员:杰克·尼科尔森 / 凯西·贝茨 / 霍普·戴维斯

推荐理由:电影《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刚刚退休的保险公司职员史密特,因为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难以继续,决意寻找新的生活。

应该说,华伦·施密特先生是个没有多少内涵的人。他缺乏精神上的追求,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仅供消遣的书。当他退休的一天终于到来,他才发现,除了未来大把的时间之外,他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施密特是保险公司的职员,兢兢业业,辛苦一生,但当他来到办公室想看看后生之辈有没有什么向他请教时,却突然发觉:自己的工作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他被无声无息地取代,与以前并无丝毫差别。

梭罗说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施密特正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影片开始的一幕是施密特参加完毫无意义的退休告别晚宴,回到家里,却发现跟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老妻似乎是个陌生人。

“在我家里的这个太太是什么人?”

也许,他太太也会这样发问。他们一直过着恪尽职守、循规蹈矩的生活,突然之间,他们都不晓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该扮演什么角色了。

66岁的施密特先生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甚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而女儿,施密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没有给他带来慰藉和亲情,相反,却令他畏惧和不满。偶然的机缘下,他通过世界慈善组织资助了一个6岁的坦桑尼亚儿童。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统统倾注到给这个孩子的信里,虽然对方未必读得懂他写下的所有东西,然而施密特只剩下这一个心灵的窗口了。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大雅诗丛·白鹭》

作 者:德里克·沃尔科特,程一身 译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定 价:?36

当当价:?25.90

推荐理由:老年人还有明天吗?老年人的明天是死亡还是回忆?

身体的衰老、疾病的折磨,总让那些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们陷入无措和难堪之中。上升的精神与慢慢变老变丑的沉重肉体之间横亘着美的天堑。人们如何学会在精神升华的过程中,也能接受身体的衰老枯败,沃尔科特在《白鹭》中向我们呈现了一份感人至深的答案和独特的参照。

《最好的告别》

作 者:阿图葛文德(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定 价:?54.9

当当价:?32.9

推荐理由: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本书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最后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养心》

作 者:董峰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 价:?39.9

当当价:?26.8

推荐理由:《养心》是中国首席私人保健医师董峰的呕心沥血之养生大书!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中医认为,心是五脏经络之主,无论是脾胃虚寒、气血不畅、精神不足、肾气不固。都可以用养心来调理。百病由心生,养心就能祛百病。而现代养生只注重片面调理,唯独忘却了钻研一切养生的根本源头——养心。

12.生命的绿意的随笔 篇十二

遥看阳坡那片萧瑟了一冬的草地,突然冒出了一抹嫩绿,这是三月的春风在传达大自然泛绿的情感。

青春无季,生命的绿意不止在三月呈现。不用说松柏的坚韧、红梅的独傲、白莲的纯洁,只要真挚的生活真挚的爱,那便是你心中永驻不凋的绿意。

生命的绿意是这样铸成的:任岁月无情,你童贞如初心热如初;虽羁旅劳顿,你不懈不辍一如既往;枉花季深深喧嚣锦绣,你只专意默守宁静;看群鸟争鸣响彻天宇,你只在内心百转千回自己钟爱的旋律。

生命的绿意是这样赢得的:不强求花的娇艳,却拥有内在的美丽;不刻意拥有的富足,却怀有欣赏的胸襟;不在意呼朋引伴飞斛醉月的浮华,却珍惜淡漠中的每一个日子,追忆自己星散的小小收获,也不流连曾经的沧海,湿润的泥土眷恋久长;纵然是亦风亦雨的飘零之夜,你也不能辜负已然开启的心愿,因为前面等待你的就是初夏的热烈与生长的辉煌。

13.生命感悟的随笔散文 篇十三

午后,阳光暖暖地照着,我想在飘窗上小憩一会儿,无意中发现一只美丽的小生命,在靠近窗玻璃的地方。

房间是封闭的,即使窗户打开时,纱窗也是关闭的呀,它是怎么进来的呢?

当我靠近它时,它使劲儿地扑棱着翅膀。我不想去触碰它,只是静静地看着。也许是扑棱累了,也许是意识到挣扎只是一种徒劳,它终于停了下来,并收起了漂亮的双翼。

我轻轻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它闭合的翅膀,把它放在我左手食指上。当我松开手指后,它的双翅也舒展开来:金黄色的羽翼上点缀着黑色的斑点,仿佛金钱豹身上的花纹。两根触角精神抖擞地直竖着,根本看不出它刚才拼命挣扎后的疲惫。

我任由它在我的手指上蜗行,从食指到中指,从中指到手背,最后来到了我的`掌心。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感受着手指手背掌心里微微的生命的颤动,心静如水。

它应该属于大自然。

我拉开纱窗,把手伸出窗外,还没等我准备好相机,它已振翅远去。我微笑目送。

这样一个弱小的生命,无意间闯入我的领地,如果不是及时遇到我,它的命运会如何?它应该感谢我吧?![调皮]

我不知它的生命还会有多久,但当它陷入困境时,它挣扎过,虽然没能摆脱;当生的希望降临时,它振翅远去,毫不犹豫。

沐浴在午后温暖的阳光里,我想了很多。人这一生也是极其短暂的,应该怎样度过?可以说,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次。答案总是不明晰,有时还是很矛盾的。

现在我的大脑里已渐渐清晰,接下来的日子我应该怎样做。

昨天读书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们淹没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

尼采也有一句名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Abrahan Lincdn 也说过:And in the end it is not the years in your life that count . It’s the life in your years.

(生命的重量源于他的浓度,而非他的长度。)

不管今后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管是平顺还是崎岖,我都会微笑着去走,努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14.色彩+幻想=生命的意义 篇十四

你最爱什么色彩?热情似火、鲜艳无比的朱红,还是活泼可爱、激荡跳跃的浅橙?温馨富贵、心宽体胖的明黄,还是自然帅气、清新幽默的嫩绿?娇嫩撒欢、清纯快乐的粉红,还是玲珑娇小、善良苗条的淡紫?冰清玉洁、如花似玉的纯白,还是沉默深沉、内向博学的黑色?开朗外向、热爱音乐的天蓝,还是……

朱红是我家对面的一位大妈,她对人的热情像火辣辣的辣椒,让你感到亲切无比,她身上鲜艳的色彩让你感受到浓烈的过年的气氛。我最爱去她家里做客了,每次走之前,她还会塞一把新年糖果给我呢!

浅橙是我家楼上的一位小妹妹,每次我去她家,她都会蹦着跳着为我唱一首歌,然后为我跳上一支舞。每当我听到她那悦耳的歌声、看到她那可爱的舞姿,我所有的疲惫和烦恼就都不见了,仿佛进入了人间天堂。

明黄是我家楼下的一位富贵的肥夫人,虽然她很胖,但是她很和蔼,每次我去她家玩耍,她总会塞给我几件漂亮的连衣裙,说是她不要的;每次我敲她家的门,她总会给我几个玩具,说是当见面礼。现在,我家里有好多东西都是她送的呢!

嫩绿是我家楼房右边那幢楼顶层的一位帅气的“金领”,他很幽默,每次我带着忧伤去他家,他总能让我装着欢乐回家。我们一起打水仗、玩沙布袋、堆雪人,想不到已是公司总裁的他还有一颗可爱的童心。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我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

粉红和嫩绿住同一幢楼。她是和我一样大的小女孩。她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留着齐腰的头发,还剪了一个小刘海儿,简直就是一个洋娃娃。她说话的声音也很甜,每次看到她向她妈妈撒娇的样子,我就想起了小猫咪。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不开心,好像整个世界都宠着她一样。

淡紫住在粉红楼上,她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眸子,身材很苗条,披肩的长发一直让我羡慕不已。听说她是大学里的校花呢!她不仅长得漂亮,人也很善良,一次,我走路时不小心跌倒了,她拿出自己心爱的手绢为我包扎,还送我回家呢!

纯白是住在淡紫楼上的一位“白领”。她长得很清秀,一双柳叶眉下是小小的眼睛,她每天都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像仙女下凡般走来走去。她经常施舍钱给乞丐,看到流浪猫、流浪狗,她还会收养它们,现在,她已经收养了2只小狗、1只小猫了!

黑色是住在嫩绿楼下的一位作科学研究的伯伯。他不大说话,但是,每当我问起有关科学的问题时,他总会兴致勃勃地替我讲解。我时常想:伯伯真有才华啊!但是,每当我夸奖他时,他总是低下头,默默地做着实验。

天蓝是住在黑色楼下的一位音乐家。他是个开朗的大哥哥。每次我敲他家的门时总会听到他动听的歌声如清泉般缓缓流出,使人心旷神怡。他有许多朋友,这使得我的知识面广了起来,他的朋友有歌手、科学家、化学家等等。

以上这些朋友们都住在“我的幻想”小区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是我生命中追求的真、善、美,我爱他们。

“色彩+幻想”为什么等于生命的意义,你明白了吗?

获奖理由:

15.随笔写作流淌生命的诗意 篇十五

随笔不拘一格,可以充分表现自我。随笔形式多样,笔调各异,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体现了文章的个性化。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注重作文的写作的随笔化,将写作置于生活化、日常化的情境中,可以提升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增强表达的自觉性。情感涌动之际,灵感闪现之时的写作让作文更具灵性。

让写作回归随意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中并不总是正襟危坐,惊涛骇浪的。常态的生活是平淡而有味的,有很多无法预约的故事,也有很多不期而遇的情思。生活的本色是恬淡的,作文也应是这种生活的写照。但这些情感的涌动和灵感迸发只有在作文课上才有吗?显然不是,这些情思和感受随时都可以流淌出来!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下列方法体现作文的随意。

随时随地:随笔可以随时写,让同学们写在平时,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写作的地点不仅局限在教室和书桌前,随笔本在手,可以随地写,操场、宿舍、野外、电视机前都是写作的场所,作文的时空广袤无垠。

随遇随历: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现实生活和思想驰骋的情感世界的波澜,在阅读体验中的种种情思,形成随手而写的习惯。

随情随意:真实的自我是率性的,面对自己的写作需要袒露出诚实的自我。尽管随笔中的自我可能是自私的、狭隘的“小我”,但缺失“真我”!“真我”是会变化的,从“小我”变成“大我”的过程就是人格发育的过程。

随形随体:随笔不拘一格,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只要适合自己,自己喜欢都可;不受字数限制,根据需要而定;它形式多样,笔调各异,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体现了文章的个性化。

随读随评:自己写完的作品,读一读;可以可以读一读同伴的作品,当然可以和老师进行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读经典的作品。读完后自己和同伴师长互相品评借鉴。

随改随展:经过阅读和交流的随笔,随手进行修改,修改成文的随笔,誊抄在自己的作品集中,在课堂上口头发表,在班级作品集展出,在校刊、各级报刊投稿发表,以写促写!

在随笔化写作中,教师和学生建立随笔本进行练笔积累,无需写在专门的作文课写在作文本上,同学们可以随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日记本、读书笔记本、随笔本均成为笔耕的田园。教师和学生通过随笔本进行交流和笔谈,相互交流、评点、修改,共同提高。

放开了对学生作文内容限制,从内容上来说,“随笔”不是漫无目的,不是随心所欲,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强调一种心灵的自然倾泻,一种真情的自然抒发,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悟,它可以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对人生的点滴感受,也可以是对现象、事件的看法,见解;它的主

要目的还是唤起同学们心中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写作内容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随意而作,率性而为。

经过探索与梳理,我们形成了随笔化作文教学体系,将日记、随笔作为作文基本内容。初步做到提笔能写,下笔成文,达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言之有理。平日以写日记随笔为主,所做、所观、所闻、所感、所想,尽收笔下。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初中生应达到的写作要求,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教学操作流程为:平日或日记或随笔或阅读笔记,做到每日一记;写作课进行日记随笔读评交流;做专题写作指导;修改、加工、润色;作品誉抄入集。采用日记积分法、随笔读评法、作品专辑法、发表激励法、师生同写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坚持读写并重,以读促写,以量变促质变,厚积而薄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用简约的教学环节予以定型:读——评——改——展。突出一写三读:写完随笔后读自己的作品,读同伴的作品,读经典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自悟。评改体现自改和同伴的互助。展示重在激励,给学生更多的发表机会,小组内发表,口头发表,在个人作品集、班级作品集、年级作品集、校刊,再到推荐投稿,在报刊发表等刺激激励!

随笔写作回归写作主体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很多学生作文写的不算好,但是日记随笔却写的非常好。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是源于自己内心倾吐感情的需要,而另一个则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应付工事。没有写作的欲望和兴趣,被动地写作,那写作的效果怎能会好呢?只有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完全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写作的主人。那他才会尽心竭力的去做好,才为他的写作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写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和学生的作文水平息息相关。语文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写作教学的效果,更决定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水平。一部分语文教师写作能力欠缺,或者没有写作的切身感受,在指导和评价学生作文时缺乏针对性。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而教师“下水”则是一种言传身教、最有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可以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范作用。

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写下水文、随笔。鼓励老师和学生进行习作交流。这样教学就不会出现空对对,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共同写作的快乐中实现双赢,一个擅长写作的老师往往能点燃学生一生的写作兴趣、成为其动力之源。他对学生写作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内驱力,使其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将教师发表的文章介绍或印发给学生,诚恳地与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在写作中编织美好的生活。

让作文回归真实

写作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营造写作的情境和捕捉写作的机会是同等重要的,因为这等激

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且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体验到写作带来的快乐。例如:新学年一开始,学校都组织军训,我们就让学生以军训为话题作文;还让学生写——玩不够的假期;学生喜欢看电视,我们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一则广告或其它电视节目;另外,我们还相机捕捉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让学生写作。我们就曾让学生写过《老师发火后的反思》、《我为什么不举手》,《给老师布置作业》等,效果非常好。这样的写作,学生感觉作文离自己并不遥远,既不空洞,又不枯燥。甚至有的学生感觉,作文真实的表达是一种幸福!

著名作家莫言说“文章是流出来的”。其实,每个人的文章都应该是自己体验的结果,都应是自己感情的自然流淌。但可惜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在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电视节目中焦点访谈、实话实说、面对面这些栏目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很重要的一点,这些节目都直面社会上、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丝毫不回避生活中的弊端、失误。它们发出了人们心底的声音,所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是不能容忍学生说真话的。例如,一写理想,必须远大和崇高,网上热炒的一位小学生写他的理想是做一条狗,来守护自己守寡而胆小的母亲。但他的老师认为这不是作文,这样的作文当然是不合格的。在很多人看来,理想应该是崇高的、美好的。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来思考:这个学生的理想是透露了对母亲的深情挚爱,正是百分之百的大实话,纯真得可爱,充满了伦理之美,人性之美,真是感人至深!况且,“人变狗”,还颇有童话色彩!这样的作文正是需要大力倡导的!最可贵的一点是,说的都是内心真实的想法,是“真情”!

真实的表达可能很多是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灰色情感,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虚假的崇高,那学生的文章必然陷入假大空的泥坑,迷失了自我。长期习惯于说假话、空话,这会对学生言语人格造成伤害。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不要拒绝学生作文中的灰色,否则你也把学生真诚的心扉关闭了。因此,我们不能把作文当成道德评判,要还作文以本来面目,说真话,抒真情!其实写作教学将“小我”变为“大我”的过程,其实触及到写作的本质,作文即为做人,指导写作就是全面育人!

真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有300多篇学生的文章发表和获奖。给我们触动最大的不是那些优秀生的文章,而是那些所谓差生的文章。他们的文章发表,纯粹得益于情感,真挚朴素的情感让我们能触摸得到他们心灵。与其说是他们文章写的好,不如说文中写出了自己真切的感情,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心声,是自己感情的流淌。如果我们学生都能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在作文中倾吐感悟,抒发真情,作文有何难!

让作文回归朴素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有两条非常朴素的道理: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方法技巧是次要的,提升综合文化底蕴和写作眼界才是正途。这就是为什么罗大佑和李海鹰才能创作出经典歌曲的原因。除了有个性化的情感和灵感外,他们有高深的艺术素养是创作的根基。

作文是倾吐,而阅读则是吸收。阅读是作文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吐故纳新方能使读写

相贯通,也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我们的古人有很多论述发人深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对这些论述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写作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几乎所有的作文水平高的学生都喜欢读书,都有大量课外阅读的习惯。他们的语文素养高,写作能力强,得益于自己的大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大量文学营养的汲取,有助于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

阅读是吸收,是积累,但同时阅读也是对话,是体验。如果仅仅是前者的话,那读者就仅仅是容器。阅读是另一种生活,虽然没有去过大海深处,但是可以跟着凡尔纳通过《海底两万里》欣赏海底那深邃和缤纷的景象;虽然没有到过仙境,但是《西游记》的精彩纷呈也会让读者连呼过瘾的,更不必说还有异域风情、和千年追思、未来畅想了。如果阅读不是体验的话,那么何来“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通过阅读绝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丰富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形成语感。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仅靠每学期十多次的作文训练,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作文和作文训练仅仅是一个形式。可以说,一篇成功的文章背后,是深厚的生活储备,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以及文字和表达诸方面因素的综合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应从日积月累的生活素材、生活感受、文字表达方面下功夫,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日记和随笔就是最适合的选择。当代著名作家周国平说:“日记是最纯粹的私人写作,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隐秘领域。在日记中,一个人只面对自己的灵魂,只和自己的上帝说话。这的确是一个神圣的约会,是决不容许他人在场的……我甚至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之所以被称为真正的写作,就是日记的写作不是为了老师检查,同学评判,或者予以发表。不必顾虑要有读者意识。它只要求忠实学生自己的灵魂,他们写作日记仅仅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思,满足心灵的需要。同理,随笔也是纯自然的练笔,它形式自由,没有时间、字数等限制,写作内容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随意而作,率性而为。看似随意、幼稚的随笔背后是学生思想、语言包括生活感受的成长过程,这就是真正的写作。所以,我们把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和随笔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内容,让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通过大量练笔,写出手感,写出情思,写出自我!

16.关于生命的随笔:请尊重生命 篇十六

本地有一个公众号上经常发布一些类似新闻之类的消息,有时候会有一些车祸发生的现场,说明哪里出了一起车祸,让大家引以为戒。让人不舒服的是拍视频的人的声音,像是在吆喝叫卖一样:“哎,大家快来看啊,哪里哪里又撞死个女的了!”言语中丝毫没有怜悯的意思,对于死者的凄惨也毫不顾忌,就在那儿肆无忌惮地拍摄,在他眼里那不是一具冰冷的尸体,而是他可以哗众取宠的素材。而对瞬间消失的生命,这些人无动于衷,反而把这当作热闹来看,真的很可悲。人乃万物之灵,与动物不同之处,就是人是有感情的。生命有禁区,人生有敬畏。尊重生命,是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品德和良知,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高考首日的6月7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镇五金高层一名22岁男复读生轻生跳楼。该高中复读生在收到高考成绩单后心灰意冷,站在学校顶层准备跳楼解决余生。或许是内心有点动摇,这位学生迟迟没有做决定。突然人群中一个男生大喊“快跳啊,有种你就跳啊!怎么这么怂啊?”话音刚落,楼顶的男生纵身一跃,当场不治死亡。

前几天发生的甘肃女生跳楼身亡的新闻更是让人义愤填膺,就在女孩决定跃下前的几个小时里,附近围观的人群中,居然有人起哄,还有人拍视频并表示“看完你跳,我还要去接娃娃呢。”严格来说,她是被人们的冷漠杀死的!

更有甚者,面对那些被逼到跳楼自杀的同胞,还有人在下面骂:“赶紧跳啊,不要耽误我们的时间!”人心居然麻木到了如此地步!

一个人的遭遇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中,很快就会转瞬即逝,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悲剧对一个家庭来说,有时却是灭顶之灾,会是一生无法磨灭的伤痛!我们不禁要反问那些怂恿别人跳楼的人,当一个生命需要救助的时候,不仅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还要落井下石,是不是有点胜之不武?说的通俗一点,人家死了与你有什么好处,就算是一只小猫、小狗也是生命啊!“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同情理解的话,就能给人很大安慰,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能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一句极具杀伤力的话是可以将人毁灭的,可以“谋杀”人的生命的!此类现象让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药》,难道我们真的要回到去蘸“人血馒头”的愚昧过去吗?

广袤的世界之中,我知道我的卑微,也知道文字的无力,更知道自己视野的狭小,我注视的,只能是无从逃避的,向我逼近的历史和现实。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众生。面对世间种种,我们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也抚慰不了灾祸面前的悲哀,但我们可以给人以一点温情,一丝暖流,让大家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上一篇:我的集邮盒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四年级语文课改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