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11篇)
1.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一
乡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的安排和要求,我们政协学习组成员分别深入到全乡13户养殖大户和2个养殖基地就畜牧养殖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深刻地认识到目前我乡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决策依据。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道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畜牧业发展有着相当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河道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将畜牧业作为全乡基础性产业,常抓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全乡畜牧业呈现出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目前,全乡奶牛存栏量580头,生猪存栏达到67000头,其中能繁母猪9021头,鸡存栏17、3万只。全乡新建了规模养殖场2个,万只鸡场7个,养鸡专业户达19个,百头以上养猪大户14个,畜牧业收入占全乡农业总收入的42%,畜牧产业已成为全乡的主导产业。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河道乡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突破制约瓶颈,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推进,主要实现了两个转变:
1、畜牧养殖由传统的散养向小区规模化养殖发展,实行规模养殖有利于集中免疫和生态环境保护,避免零散养殖对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更能较好的解决养殖户对土地的需求。河道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殖场(小区)建设,把养殖场建设作为打造畜牧业基地的着力点,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建立养殖小区。通过努力,吸引资金在全乡建立了陕西华兴种猪场和兴农奶牛养殖场,长兴综合养殖小区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河大港商投资1亿元的集养殖、屠宰于一体大型龙头企业,项目正在洽谈中,有望年内建成投产。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全乡在皇中咬马等村新发展养殖大户14个。
2、畜牧养殖由传统的养殖向标准化现代化养殖转变。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县、乡畜牧站的技术指导下,养殖户防疫技术、饲养技术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减少了养殖损失,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全乡90%以上的养殖大户防疫基本到位,初步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能够抵御市场风险。
二、畜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河道近几年畜牧业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养殖基地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畜牧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当前制约养殖基地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一是缺乏资金投入。无论是想扩大规模的养殖户还是想建养殖基地,最难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主要原因是融资渠道不宽,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审贷要求。二是政策支持覆盖面不广,力度还不够,激励机制还未健全。比如对新增规模养殖户,新建养殖小区采取贴息贷款,补贴、奖励等政策。
2、技术服务人员缺乏,技术推广工作滞后,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疫病防治体系,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不健全,不配套,技术装备差,乡畜牧站建设进度缓慢,制约影响了畜牧防疫工作的及时开展。
3、上规模有效益的龙头企业少。养殖业仅靠散养无法明显增加农民收入也无法推动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且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带动力以及辐射效果有限,一般农户处于经济或者技术原因无法跟进投资。从而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领导,转变农户养殖观念。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农户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认清作为农户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的发展前途。同时积极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提高从事畜牧业发展的本领和能力。
2、加大资金投入。建议金融部门扩大金融信贷投入,开展“小额贷款”业务,降低信贷门槛,放宽信贷条件,并通过财政补贴息的方式,争取向养殖户投放更多信贷资金。
3、建议有关部门完善激励措施,加大对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扶持力度。
4、加快畜牧业组织化步伐。引导和支持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吸引大企业介入到畜牧养殖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畜牧业服务配套化步伐,建立相适应的全方位服务体系,做到规模经营发展到哪里,技术指导与综合服务就跟到哪里,为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2.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二
一、区位优势
马营镇位于通渭县西北部, 距通渭县城23 km, 总耕地面积1.29万hm2, 辖区35个行政村、234个村民小组、8 828户, 总人口41 636人。人均耕地面积0.3hm2, 辖区群山起伏, 沟壑纵横, 地势西高东低, 平均海拔2 121 m;马陇公路、华双公路从辖区经过, 牛谷河自西向东蜿蜒27 km穿境而过, 沿河形成较开阔的川台地, 形成天然牧场, 土壤以黑炉土和黄绵土为主;干旱少雨, 多风多雾, 无霜期120天左右, 年降雨量400mm左右, 年平均气温3.3℃, 属典型的内陆性半干旱半冷凉气候, 由于地理因素, 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辖区内牧草比例相对优势, 紫花苜蓿、红豆草生长茂盛, 年产5 000 t, 加上全膜玉米秸秆年产4 600多t, 因此, 特别适宜草食畜牧产业发展, 继续把草食畜牧产业开发做为富民强镇的重要产业来抓, 是顺应民意之举, 符合区域发展优势。
二、调研情况
㈠全镇畜禽饲养总量牛5 417头, 其中能繁母牛2 372头;羊9 561只, 其中能繁母羊5 949只;猪3 832头, 其中能繁母猪674头;鸡25 779只;马属动物4218匹;鸵鸟46只 (甘肃欣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其中, 涧滩村养牛最多312头;结元村养牛最少, 以马属动物为主;长川村养羊最多, 979只;东关村养羊最少, 32只;陈坪村马属动物最多, 365匹;油坊村无马属动物。
㈡畜禽规模养殖场 (小区、专业合作社) 其中养羊场5个, 养牛场2个, 养猪场1个, 鸵鸟场1个, 养羊合作社2个, 共11户。
㈢村级兽医防疫、协检服务人员全镇共有村级兽医防疫、协检服务人员46名。
㈣畜禽交易市场全镇共有畜禽交易市场4个。
㈤乡 (镇) 级畜牧兽医站全镇共设有1个畜牧兽医站, 下辖锦屏、黑燕两个分站, 专业技术人员12名, 中级职称5名。
㈥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全镇共设有1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检疫申报点38个, 检疫执法人员7名, 官方兽医4名, 协检员38名。
㈦动物贩运户据统计, 全镇共有动物贩运户21名。
㈧调研方式调查问卷, 走访群众2 840余户, 村委干部70名, 驻村乡镇干部35名, 乡镇领导2名。民意主要以发展牛羊养殖为主, 建议在优质牧草种植、加工、畜禽品种改良、养殖资金、疫病防治、畜禽及其产品销售加工等关键环节在政策、资金等给予支持。
三、存在问题
㈠养殖的用途由于马营镇由原锦屏乡、黑燕乡、马营镇三个乡镇合并而成, 所辖地域较大, 发展不平衡。加之地理条件、自然因素、群众农耕意识等方面影响, 养殖业发展以耕畜为主。如陈坪村以饲养马属动物为主, 方便役用。
㈡畜禽品种改良滞后部分群众对人工授精改良技术持观望态度, 引进优良品种资金不足。
㈢生产方式落后辖区内大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劳务输出, 闲置土地增加, 畜牧养殖大多为家庭散养 (养殖人员以老弱妇女为主) , 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 不适宜现代畜牧业发展。
㈣饲草利用率低玉米秸秆等牧草过剩, 没有及时的青贮氨化, 草畜转化效率低。
㈤活畜交易市场混乱活畜交易市场设置不规范, 管理不到位, 养殖户不愿到市场进行动物交易, 贩运户则走村串户购销各类动物, 时有引发动物疫情的危险, 又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建议
3.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三
根据县政协2008年工作安排,11月5日,由县政协主席李玉玺带队,政协党组副书记刘启龙、政协党组成员朱占林、政协副主席姚德惠、政协副主席于伟及县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员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视察了我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视察组一行先后视察了临泉县团结养牛场、单桥镇房庄黄牛养殖小区、临泉县新兴黄牛养殖小区和临泉县泉
优种猪场,听取对如何发展我县畜牧产业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视察报告如下: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狠抓中的动物疾病防控,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县成为全省第一养牛、第一养羊大县、第二养猪大县。全县规模养殖场达4285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5%,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率超过40%,年出栏黄牛30万头,生猪100万头,山羊120万只,家禽940万只,肉蛋总产17万吨。
二、存在问题
通过视察,委员们认为,我县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一)产业化程度低,总量扩张缓慢,规模效益不够明显,无品牌优势。我县虽然有几家规模较大的畜牧业养殖企业,形成了几家养殖合作社,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处在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的自然发展阶段,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畜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部分乡镇对畜牧产业视为自然经济,对它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例及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认识不够,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抗风险能力差。加之群众经济基础较薄弱,投入不足,对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缺乏认识,导致对畜牧产业发展观念滞后,措施不力。
(二)养殖风险整体加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三重风险作用下,养殖业风险整体加大。市场行情不稳定,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养殖效益没有保障;畜禽疫病复杂多变、防疫难度加大也困扰畜牧业发展。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零星发生,对我县养殖业构成较大威胁;同时自然灾害频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养殖户信心。
(三)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分配不合理,生产环节处于弱势。目前畜牧产业链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利润分配严重失调,影响养殖业健康发展。畜牧业生产环节周期最长、风险最大、效益最差,而其上游的饲料,下游的屠宰、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处于盈利,个别垄断环节甚至暴利,而生产环节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对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四)科技兴市还有差距,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程度较低。畜牧业是我县的一个传统产业,养殖业涉及千家万户,从有利的方面看,说明养殖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但也带来许多养殖户满足于传统的畜禽品种和养殖方式,在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过渡阶段,群众科技水平低,饲养技术落后,防疫意识、风险意识较低,学习和接受科学饲养方法的自觉性不强,畜禽品种改良的推广工作难度大,阻碍了畜牧业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三、意见建议
我县“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要突出发展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重点发展农畜产品深度加工,以农村致富带头人为抓手,大量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针对当前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要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委员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畜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产业链条长,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既可以形成农业内部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又可以带动饲料、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畜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富民的产业、千家万户都能做的产业,畜牧业发展空间大,既可以组织规模化生产,又可以单家独户饲养,在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要把畜牧业这一传统产业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发展畜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宏观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到政策落实,资金、人员和技术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畜牧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有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总结经验,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新的问题,畜牧产业才能稳步、健康地发展,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4.大石桥乡畜牧业调研报告 篇四
一、基本情况
大石桥乡位于县城西南38公里伏牛山南麓,西临209国道,南濒丹江河,丘陵纵横,山脉绵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龙头乡。国土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4万亩,荒山16.6万亩,辖31个行政村,271个村民小组,7891户,3.4万人。
二、大石桥乡养殖业现状
据统计:截止2008年5月全乡散养农户共存栏牛1582头,羊2256只,猪1611头,禽15189只。规模养羊场9家共557只。规模养殖:养猪厂2家共有基础母猪300头,存栏1800头;养鸡场20家,共存栏蛋鸡58800只。养殖品种:牛是南阳黄牛和本地山牛杂交后代,羊是本地山羊、伏牛大白羊杂交后代及波尔山羊杂交后代。养殖业收入户均年收入700元,占人均收入仅7%。
三、养殖场的成功经验
大阳养猪厂2004年被评为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3年引进母猪360头,年产仔猪7000头,曾带动东湾、杨营、西岭三个养猪专业村的45家农户规
模养殖,每户少则15头,多则30头,户均收入万元以上。具体做法:
1、走“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建立稳定的产业基地。大阳养殖场从成立伊始就遵循先进的经营理念,注重创新经营模式,在村委会协助下,按照“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选定科技意识浓、事业心强的农民作为合作伙伴,根据群众申报的规模,进行统一规划,为农户建设标准化圈舍。养殖场从外地引进品种母猪繁育仔猪,仔猪断奶三个星期后进行防疫,然后与农户签订合同,由农户进行饲养,养猪场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按照最低保护价回收生猪。
2、成立养猪协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户个体养猪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饲料配量和技术普及率低,养猪见效慢、效益低;二是资金短缺;三是规模太小、销路不畅,价格不统一;四是防疫能力低下,成活率低。为解决上述问题,养殖场和有关部门结合,于2005年筹建成立了县养猪协会,对养殖户实行“四化两协调”服务。“四化”即技术标准化,防疫程序化,保健定时化,饲料统一化;“两协调”即协调资金,协调销售。近年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53家,共印发各
类技术资料3000余册,投放仔猪成活率达95%以上,市场销售形势良好,每头猪增效120元。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发展之路。养殖场坚持生态化发展,走猪、沼、果(菜)循环经济之路,利用猪粪便生产沼气供猪场使用,同时,将沼液、沼渣等有机肥无偿提供给群众使用,发展无公害农业,既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又拉长了产业链条。目前,养殖场共在协会会员间建立沼气池40多个,帮助群众发展蔬菜200多亩,建温室、大棚26个,户均增收1500余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石桥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养殖量小,未能实现规模效益。主要表现在散养户平均每户养牛0.2头,养羊0.3头,养猪0.25头,养鸡2只,每户平均收入只有700元。
养猪:受蓝耳病的影响,猪发病率很高,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
养羊:适宜养羊村的劳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农民多为老弱病残,缺乏管理能力。
养牛:种牛成本高,农户无力规模饲养,秸杆生物
转化技术未能推广,母牛繁殖系数很低。
五、大石桥乡今后畜牧业发展思路
1、强化统的功能,做强鸭蛋产业。2008年,乡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万元,成立大石桥兴农养殖公司,由公司申请注册了大石桥商标,统一包装,制订了无公害产品生产章程和生产技术操作方案,定期对养鸭户进行技术培训,拓宽了市场销路。发展蛋鸭养殖场100多家,现存栏2万多只。
2、推广新技术,膨胀养羊规模。采取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引导养羊户学习秸杆生物转化技术,春夏秋散养和冬天圈养相结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羊效益,膨胀养殖规模。
3、建立种猪场,鼓励农民养猪。针对移民不愿投资基建的问题,乡政府依托大阳养猪厂,在山区原罗沟林场建一个标准化的良种猪繁育基地,计划投资600万元,饲养原种母猪100头,二元母猪500头,年可供二元母猪800头,商品猪1.2万头。利用自然生物发酵床技术和秸杆生物转化技术,解决养猪劳动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和饲养成本高的问题。
自然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猪圈不用做水泥地平,而下挖80公分深,然后垫上秸杆、树枝、树叶、木屑等廉价而且含碳的物质,同时接种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土著菌和几样菌种激活剂和营养素,利用土著菌分解猪粪尿,然后产生相当于蘑菇的食用菌,猪又拱翻寻食将菌吃掉,然后把粪便埋住,这样周而复始,三至五年都不用出圈。在饲养猪的过程中,因为有生物菌的作用,饲料中不能加抗生素和消毒药,猪一般不会生病,疫苗只接种几样病毒苗。所以生产的猪肉是不含任何抗生素的安全食品。这种技术现在已得到有关专家的公认,国务院主要领导也对推广此技术做过批示。
4、组建股份制鸡场,实现规模效益。引导非移民村将闲散资金投入到股份制鸡场,把几家甚至十几家的投资汇集到一起,农户又是股东也可是饲养员,把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这样既不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又能解决环境污染、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的问题。
六、对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政府不要强求一乡一品,规模连片。因为山区村条件不同。山坡面积广的地方要以牛羊为主;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要以鸭鹅为主;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地方,可以养猪或养鸡。另外在发展中要引
导群众注重保护环境和生产安全食品。
5.乡畜牧业的发展经验材料 篇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快我乡扶贫开发步伐》。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公里,这里山大沟深,农业基础脆弱,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全乡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农业人口***户***人,耕地面积****亩,人均**亩,**年农民人均纯
收入***元,人均产粮**公斤。境内有天然草场**万亩,与邻县的草场相连,面积可达**万亩左右,群众历来就有养畜致富的传统习惯,发展养殖业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改变*面貌、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性产业来抓,取得了明显效果,畜牧业发展向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方向发展。截止**年底,全乡各类大牲畜存栏8918头,其中牛7629头,猪存栏3218头,羊1810只,出栏各类商品畜4000多头(匹、只),较上年增长31,其中牛出栏1540头。全乡8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96户。畜牧业产值达320多万。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人均达3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5。回顾我乡畜牧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初步确立科技兴乡,畜牧富民的战略思想
我乡地大,雨水多,水甜草丰,气候高寒阴湿,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长期以来,群众养殖观念陈旧,饲养技术落后,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乡党委、乡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历年来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整合区域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养殖业,确立了“种草养畜,富民富乡”的发展战略,明确把发展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全乡农业的主导产业。为了增强广大群众的养殖信心,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养殖大户,兽医站的技术人员,为广大群众分析养殖业形势,采取算帐对比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其次采取示范带动的方法,将乡牧厂承包给乡村干部经营,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牛存栏200多头,马3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示范效益十分明显,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乡养殖大户已由2001年的192户增加至2004年的296户。第三,从资金、技术方面为广大养殖户及时提供服务。先后为养殖户提供贷款6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了发展资金。
二、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效益
实践证明,良好的饲养方式,加之科学的管理,是快速发展养殖业,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关键,因此我们下大力气,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一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全乡养殖大户,到我县畜牧养殖技术较好的**养殖公司等地方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县畜牧中心技术员为养殖大户传授先进技术。三是狠抓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全乡近年来共引进秦川牛、西门塔尔、野牦牛等多个优良品种**头。促进了当地品种改良。利用扶贫资金和整村推进项目发展暖棚养猪**户,使暖棚养畜户达到**户,占总户数的**,累计投资50多万元。四是注重防疫,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在防疫工作中,始终保持“春防,秋补,重点防疫,全面注射,四季防疫”的原则,乡有兽医站,村有防疫员,形成防疫网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不留死角。近几年内,全乡没有畜禽疫病的发生。
三、依托项目,整合资金,加快发展步伐
为了整合区域资源突出产业优势,首先我们在项目工作上,围绕畜牧业储备和争取项目,先后争取到,黄牛品种改良项目,暖棚养猪项目,舍饲养牛项目,整村推进暖棚养猪项目,世行基础母牛项目,种草(紫花苜蓿)项目等多个项目,整合资金80多万元,形成有效的资金投入,确保畜牧业迅猛发展。其次,在招商引资中,大力推介畜牧业。基本形成了公司 农户(即农民生产、公司销售)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发展畜牧养殖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是养殖规模不大,群众观念、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低。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力争使我乡畜牧业有更快的发展。
四、畜牧业工作打算
***年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为了实现我乡畜牧业的较快发展,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夯实一个基础,加快两个基地建设,强化五项服务措施。
(一)夯实一个基础即饲草生产
6.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六
1 野牛沟乡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祁连县农牧业集约化经营试点范围涵盖24个行政村, 占行政村总数的53.0%;集约草场80 667 hm2, 占承包草场的8.0%;集约牲畜39 800头 (只) , 占存栏牲畜的3.4%;集约耕地653 hm2, 占耕地总面积的26.0%;参与群众649户2 756人, 占总人口的7.4%。
野牛沟乡位于祁连县西北部, 距县城80 km;是一个由汉、藏、回、蒙古、土等8个民族构成的纯牧业乡, 辖4村15社, 共有1 012户4 165人;总面积4 440 km2, 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0.0%;可利用草场352 800 hm2;2010年末, 存栏各类牲畜29万头 (只) 。目前, 全乡参与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牧户已达510户2 123人, 占全乡总户数的50.4%;集约草场98 067 hm2, 占全乡可利用草场的27.8%;集约牲畜125 800头 (只) , 占全乡牲畜总数的43.4%;已落实羊用暖棚53处, 水井17眼, 种公牛63头, 围栏95 400 m;筹建养殖小区7个、育肥基地3个。2010年, 全乡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 930元。2011年, 全乡已整合项目资金138万元, 修建羊棚25处、储草棚7处、羊浴池2处, 育肥羔羊14 500只, 竞拍羊毛32 800 kg。
2 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数量减少
由于羊肉市场下滑、养殖成本较高及外来因素的冲击, 近年来, 羊产品市场很低迷, 群众养羊积极性不高。加之, 藏系羊和牦牛本来就有出栏时间长、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产肉性能差、繁殖力弱等特点, 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这些综合因素致使养殖户养羊积极性受挫, 养殖数量急剧下降。
2.2 生态环境恶化
对牧民而言, 牲畜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但是, 由于过去乱砍滥伐、对草原的保护力度不够、超载过牧、草原使用权不明确等, 使草原牧草数量减少、多样性下降, 导致牧区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 牧民生活和生存更加困难。
2.3 品种资源得不到保护
由于乱交乱配, 加上长时间的遗传积累, 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特有家畜的资源优势已不明显, 且存在繁殖率不高、出栏率低等问题, 致使牧民养羊积极性受到打击, 养殖户逐年减少。同时, 牧区的经济条件也是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特有家畜发展的障碍, 不仅没有牛羊越冬的基础保障, 甚至连饮水设施都不具备, 严重阻碍了青海省祁连县野牛沟乡优势资源的发展。
3 建议
3.1 平衡草畜矛盾
2010年以来, 专业合作社先后筹资78 000元, 进行了毒杂草、鼠害灭治和土垡墙清理工作。截止目前, 共灭治毒杂草6 667 hm2、鼠害1 200 hm2, 清理土垡墙840 m, 实施人工种草333 500 m2。2011年, 将通过牲畜提前出栏和淘汰劣杂牛羊等措施, 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 实现禁牧后的草畜平衡目标。同时, 核定母畜发展指标, 鼓励发展羔羊经济, 积极争取项目, 扩建草场围栏, 封育天然草场, 实行划区轮牧, 从而有效减轻草场压力, 缓解草畜矛盾, 使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得到同步发展。
3.2 加强品种选育
野牛沟乡作为青海省优质“大白毛”生产基地, 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是保持和稳定这一优良地方种群生产性能、遗传特性的唯一技术手段。因此, 应积极开展牦牛本品种选育工作, 尝试开展特级种公牛驯化、采精工作, 提高种牛的利用率, 达到“牦牛提纯复壮、畜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目标。同时, 积极探索牦牛一年一胎营养调控技术, 以及舍饲、半舍饲养殖技术等;继续加大科研投入, 不断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另外, 还应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增加种畜输出数量, 加快经济发展。
3.3 开展特有家畜的品种保护
保护地方优良品种是野牛沟乡今后的一个重要课题, 特别要抓好藏系羊、野牦牛的提纯复状工作, 保证藏系羊和牦牛的可持续发展, 使青海藏系羊的数量、种群、品质等保持稳定, 优良的种质资源不再流失。同时, 需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出科学的饲养模式, 使藏系羊和牦牛成为野牛沟乡乃至青海省的特色生态畜牧产业。
3.4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依靠已经建成的“县有选育中心、乡有选育基地、村有选育核心群”的牦牛3级选育体系, 以县级育种场为核心、乡级扩繁场为补充、村种公牛 (羊) 站为基础, 坚持集体上站配种, 逐步形成县、乡、村3级整改网络, 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3.5 打造特色品牌
努力构建完善的“畜种选育、畜疫防治、畜产品流通”3个网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治理、草地集约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培训”3个长效机制。试拟注册祁连山草原牦牛畜产品全系列商标, 着力打造高原畜牧业特色品牌, 通过品牌推介, 使祁连县牦牛走出青海、推向全国, 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一条符合野牛沟乡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文香, 吴阿迪.试论青海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意义和措施[J].青海草业, 2002 (1) :19-21.
[2]马黎明, 马海青.青海省祁连县生态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草业与畜牧, 2008 (10) :57-59.
[3]陈鹏.祁连县生态畜牧业建设研究[J].青海草业, 2003 (4) :28-31.
[4]李旭谦.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青海草业, 2008 (4) :14-18.
7.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七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按照“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小家禽、兔,积极发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从抓试验、示范入手,紧紧围绕畜禽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畜牧业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了全市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分户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加快了我市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一)耗粮型生猪生产数量下降
全市生猪出栏量由1995年的125万头下降到2003年年末的100万头左右,并稳定在该水平;生猪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鸡、肉鸭、肉鹅为主的小家禽继续呈现大发展的态势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栏突破1000万只以后,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栏量以年递增100—150万只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增长率达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栏已达1474.1万只,由于节粮型的禽畜迅速发展,其畜禽产值已经占畜牧产值的23.8%。
(三)规范化、集约化养殖迅猛发展
近三年来,我市新办规模畜禽养殖企业达26家,现有生猪养殖专业户181户,禽类养殖专业户228户,出栏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户,养殖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13户。其中,正州养殖公司目前存栏优质的pIC父母代种猪近4000头,年产优质五系配套pIC仔猪近10头;江津市渝欣牧业公司属市外企业,该公司投资建成了两年存栏达600只的南江黄羊和金堂黑山羊种羊场。
(四)禽畜养殖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减少养殖风险的新型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目前,我市出现了,酿造+养猪、堰塘养鱼+养鸭、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模式,在发展养殖同时,也发展了相关产业,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较好地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业发展速度在逐渐减缓,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区市县相比差距逐渐拉大,很难发挥畜牧业在我市农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减缓,与部分发展好的区市县相比有明显差距
近年来由于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家庭养殖业逐渐减少,养猪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使得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业产值由1996年占农业总产值的40.41%下降到2003年的32.40%。2003年重庆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2%,合川、开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分别为45%和41.3%,而我市分别比合川市、开县低17和13.3个百分点,比重庆市平均水平低9.6个百分点。
(二)全市种植业和养殖业比例不相适应
近年来,市委、市府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种植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放松了对畜牧业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屠宰税停征、生猪价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资金投入有所减少,导致农民养猪和发展畜禽积极性降低,使得畜牧业出现下滑趋势。随着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也应得到较快的发展,种植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由于没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步发展,使得部分种植大户要到外地收购有机肥,增加了种植业的成本,同样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三)对畜牧业服务体系的投入不足,服务体系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畜牧业服务体系包括畜禽良繁体系、疫病控制体系、饲料生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一项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畜牧业发展的有效保证,但是,我市的畜牧业体系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资金支持,很多设施基本不能运作。如:畜牧站建立的饲料监测室,由于没有资金,许多仪器设备搁置不用,未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或已损坏;良繁体系的不健全,我市的仔猪大多依靠外地引进,每年调入近30万头仔猪,不仅不利于本地畜牧业的发展,同时给疫病防治带来诸多隐患。
(四)我市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规模养殖发展缓慢
由于我市畜牧业龙头企业少,生产规模不大,而且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扶持力度不大等原因,致使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难以带动全市畜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调查了解到全市规模养殖提供的畜禽产品总量仅占全市畜禽产品总量的15%,全市绝大多数畜禽产品仍来自于饲养分散、缺乏规模效益的农户,与合川、开县相比差距明显。合川市规模化养猪场700余个,其中pIC种猪场238个(养殖母猪100头以上的120个),年饲养商品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场550个(其中1000头以上的30个,万头以上大型养猪场8个,还有4万头规模的猪场正在建设中)。开县养殖大户618户,其中养商品肉猪200头以上的256户,养羊200只以上的114户、养牛20头以上的47户,养兔1000只以上的58户,养禽5000只以上的143户,新建规范化种羊场6个,年可提供良种羊4800余只,两地都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优势畜牧业,并带动了饲料、肉食加工、兽药产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畜牧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在农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差,文化低,缺乏相应的科技知识。由于畜牧业推广缺乏应有经费,有的畜牧业推广专业技术人员逐渐流失,使得科技知识的宣传、推广、服务不到位,致使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在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农户和业主对动物防疫、防病知识缺乏,对品种改良及市场需求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六)畜牧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我市牧草资源丰富,南部山区有90万亩草山草坡资源,加之近年退耕还林20多万亩,理论上有55万只羊单位的载畜量,但我市目前只有2万多头牛,2万多只羊,造成大量的饲草浪费。特别是我市草食牲畜良繁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我市草食型牲畜牧业的发展,很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七)其他不利于畜牧业发展的事项
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其他一些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其它因素,主要有:
1、在一些地方存在生猪收购垄断经营,压级压价,坑农害农,严重影响农民饲养积极性。
2、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不到位,多数养殖户仍用传统的方式养殖,养殖效益差,成本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3、农民防疫意识淡薄,为安全畜禽产品生产的监管增加难度。
4、饲料添加违禁药品监管困难,部分养殖业主仍在使用违禁药品。
5、在发展龙头企业的过程中,有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兑现,影响业主的积极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三、对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市今后畜牧业的发展的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畜牧业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畜牧业,能有效地转化粮食和其他副产品,可以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促进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农业资源,是新阶段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战略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畜牧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跳出种植业就是农业的传统思维,在产业管理上做文章,真正确立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以产业化改变畜牧业传统的经营方式,以科学技术改变畜牧业传统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的大发展,促进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再上新的台阶。
(二)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对畜牧业良繁体系、防检体系、服务体系和安全畜产品生产监测体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研究出台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龙头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良种繁育、饲料和疫病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强畜牧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有技能、有经验的科技推广队伍和一大批能运用先进技术知识的新型农民队伍,全面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狠抓优势畜牧业发展。生猪生产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畜牧业时,务必抓好生猪生产形成农村经济的支柱,并利用我市被重庆市列为优质瘦肉型猪百万产业化工程项目县(市)的契机,充分发挥养猪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生猪品种改良,提高生猪品质,做大做强我市的生猪产业。同时,抓住我市畜禽产业的优势产业,依托重庆市场和壁山肉兔加工厂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肉兔生产,瞄准市场,依托养殖大户,带动农户,形成规模养殖。
(四)充分利用资源,做好我市畜牧业发展规划
8.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八
1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基础
1.1 实施产业化开发, 打造鲁中特色畜牧业生产
依托山东六润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 以科技为支撑, 走标准化饲养、产品研发、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的发展路线, 在全市建立起了特色畜禽品种研究、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产业化开发体系, 累计加工、销售莱芜猪30万头、黑山羊20万只、吉山黑鸡50万只。鲁中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1.2 标准化生态养殖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主导模式
大力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完善标准化生态养殖配套生产、粪污处理设施, 全面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畜禽放养5种生态养殖模式。改造发展生态养殖场1600家, 生态畜禽出栏比重达60%。
1.3 畜牧科研和成果应用成效显著
以科技为支撑, 通过产研结合, 莱芜猪、莱芜黑山羊等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莱芜黑猪”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莱芜猪”、“莱芜黑山羊”、“吉山黑鸡”、“莱芜黑兔”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莱芜黑山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 “花脸长毛兔”获国家发明专利。培育出“鲁莱黑猪”国家级新品种及“欧得莱猪”、“鲁农Ⅰ号猪”两个配套系。其中“鲁农Ⅰ号猪”配套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先后实施“莱芜猪自群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等项目42项, 获奖26项, 获实用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4项。
1.4 重大疫病防控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增强
逐级落实防控责任, 强化监管措施, 提高队伍素质, 完善技术设施, 规模化养殖场防疫率、产地检疫率等防控目标均达100%。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和投入品监管, 规范种畜禽管理, 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完善, 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 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2.1 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牢固树立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赢”的理念, 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 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前提, 以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为动力, 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为原则, 借鉴历史和国际经验, 充分利用现有的畜牧业基础条件, 协调好稳定畜牧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任务, 谋划重大举措, 切实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2 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特色畜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 坚持资源创新及高效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相结合, 坚持科技和人才支撑,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 坚持分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
3 发展目标
3.1 资源利用效率类目标
实施莱芜猪、莱芜黑山羊等“四黑一花”特色畜禽资源的保纯选育、性能测定、开发利用等基础性研究工作。科学制定品种饲养、加工等技术产业规程和标准, 带动良种畜禽的高效利用。确保到2020年, 主要畜禽良种自供能力、覆盖率分别达到90%、100%, 科技对畜牧业贡献率达到70%, 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100%, 秸秆利用率达75%。
3.2 环境治理类目标
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和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 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采取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推动畜禽养殖场配套雨污分流、粪液分离和固液废弃物分别处理设施, 创建省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00家, 规模发展合作经济组织80家, 确保2020年全市85%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配套粪液贮存处理设施。探索建立畜禽废弃物处理厂和有机肥厂5~10家, 实现畜禽养殖场的集中收集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系数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3.3 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类目标
继续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积极推进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组织全市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0家以上, 全市“三品一标”畜产品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全市8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和合作组织参与“三品一标”认证产品的生产, 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 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4 区域布局优化及行业布局调整
4.1 区域布局优化
按照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思路, 根据目前本市良种畜禽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发展趋势, 重点扶持莱城区、钢城区, 带动其他区实现突破。积极鼓励山区、丘陵地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和肉兔饲养;平原地区重点发展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生产;城乡结合部和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
4.2 行业布局调整
坚持“稳定猪鸡生产, 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积极促进养殖业科学布局、协调发展”的方针, 优化畜禽存栏结构, 突出发展羊、牛、兔等草食畜禽和莱芜猪、吉山黑鸡等的圈牧养殖。以规范场区布局、圈舍改造、信息化装备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为主, 以推广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发酵床养殖、循环养殖、畜禽放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力争到2020年, 本市草食畜禽占畜禽饲养比重达35%以上。
5 重点任务
5.1 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本市“四黑一花”特色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依托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 继续开展莱芜猪、莱芜黑山羊等品种的选育及新品种培育工作。集成示范配套技术, 探讨特色畜产品加工工艺, 逐步完善以品种饲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技术体系, 为高效利用良种资源提供科技支撑。
5.2 加强畜牧业污染治理,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围绕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乡村综合整治,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造。维护沼气工程、干清粪工艺、雨污分离等工艺技术, 完善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5.3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农业
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 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料、节药、节能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畜牧业模式。
5.4 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检测等预测、预警信息平台, 加快构建畜禽保险体系, 建立健全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特色畜禽养殖保险长效机制。
5.5 建立长效机制,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建立制度, 开展技术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大力发展节水增效畜牧业。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建立畜牧业资源环境监测体系, 开展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监测评价。
6 关键技术
重点推广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生态养殖模式示范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肉羊规模化育肥与优质肥羔生产技术推广、畜牧业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生猪高效繁育配套技术推广、优质蜂蜜生产及蜜蜂授粉技术、优良鸡种及安全高效配套生产技术推广、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推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技术推广、集约化繁育母猪饲料发酵湿喂技术推广、种畜禽场疫病净化技术示范推广、家畜人工授精技术等12项技术。
7 重点工程
7.1 实施地方特色品牌开发工程
发挥该市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 加强莱芜猪、莱芜黑山羊、莱芜黑兔、吉山黑鸡为重点的良种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 科学构建标准化生态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生产场, 形成相互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山东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昊城食品有限公司完善特色畜禽资源产业开发机制, 加快特色品牌畜产品开发和基地建设。同时借鉴莱芜猪开发的经验, 通过建设生产基地, 研究生产技术规程、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推介品牌、建立销售及信息网络等措施, 加快莱芜黑山羊、黑鸡、黑兔等特色品牌产业化开发。逐步形成一定市场品牌基础, 做大做强具有莱芜地方特色、优质品牌畜牧业, 打造鲁中特色品牌畜禽生产基地。
7.2 实施生态养殖示范工程
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为主, 支持50个畜禽养殖场区进行标准化改造, 开展标准化养殖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行动, 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标准畜禽养殖场、畜牧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并存互促的养殖格局。落实畜禽养殖场区备案管理制度, 扶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确立现代养殖方式,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
7.3 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程
建立畜牧兽医与卫生管理部门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 开展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的净化行动。加快种畜禽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步伐。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 提高应急能力。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疫苗、耗材、人工、检测及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列入市、区财政预算。完善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基础设施。
7.4 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重点抓好畜禽防疫检疫。按照“政府保密度, 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 落实防疫、检疫、检测、消毒等防控措施;强化兽药、饲料、种畜禽的管理,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 提高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基础设施, 以市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依托, 完善区、乡镇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加强畜禽养殖场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严格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 杜绝不合格畜禽及产品流入市场。
7.5 实施阳光培训工程
围绕本市确立的9项主推品种和12项主推技术及畜牧政策法规, 针对畜牧从业人员、执法人员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训, 让参训人员学习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理论和政策法规, 掌握现代畜牧业新技术、新知识, 更好地发挥推广技术、促进生产、传播畜牧业科技知识的作用。着力提高从业者的畜禽养殖技术水平, 促进畜牧业向圈舍标准化、养殖设施化、品种良种化、管理规范化、防疫程序化方向发展, 推动畜牧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8 保障措施
8.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转变工作作风,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创新发展思路,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切实转变工作方式, 打破区域、行业和部门界限, 积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交通、运输、仓储等服务, 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切实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国土、物价、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努力确保各项“强牧惠牧”政策的落实;加大对行业协会与公共服务组织的支持引导力度, 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新型有效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监督考核, 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8.2 强化科技支撑
整合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生产企业等科研资源, 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继续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莱芜猪、莱芜黑山羊实施保护, 加快推进莱芜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地方山羊遗传资源活体基因库建设;加快正在培育中的吉山黑鸡、莱芜黑兔等良种的研究, 并开展国家级新品种 (配套系) 审定工作。开展标准化健康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奶牛数字化生产管理及DHI性能测定、畜禽发酵床养殖、生猪人工授精、优质肉禽高效饲养、高档羊肉生产综合配套、肉羊快速育肥、畜禽程序化免疫、优质牧草与饲料作物种植利用和畜禽质量安全控制与追溯等重大实用技术研究, 制定优质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培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 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科技培训。切实抓好对畜牧业从业人员、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 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力度。
8.3 完善扶持政策
8.3.1 产业政策
实施好畜禽良种、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工程”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良种补贴、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等重点项目。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畜牧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等专项投入。加大对畜牧机械、饲草饲料机械、挤奶机械等畜牧业农机具的补贴力度。积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 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逐步完善补贴机制。将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种畜禽、饲养环境等检验检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8.3.2 金融政策
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继续落实好《印发<关于加强信贷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莱农信发[2011]46号) 精神, 每年筛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基地、重点品牌, 并积极给予其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畜牧业担保体系建设,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8.3.3 土地政策
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场, 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针对畜禽规模养殖, 兴办主题和建筑性质的不同, 严格按照《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的通知》 (莱国土资发[2012]22号) 规定, 及时办理养殖用地手续。
8.3.4 健全法律法规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从事畜牧生产经营活动及监管。
8.3.5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产业组织形式,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产品加工上下功夫, 拉长产业链条, 向精深加工、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要效益。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 为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加工、运输、销售、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培训与推广等提供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 加快构建从养殖场到商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从国内到国外的现代产业体系。
8.3.6 扩大对外开放
9.关于宁江区畜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篇九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国家惠牧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和区委、区政府对发展畜牧业的高度重视, 每年在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均作出了重要部署。因此, 我们充分用好政策, 极力推动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 大力发展养殖园区、牧业小区、规模养殖场建设, 不断壮大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规模, 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截止2012年底, 全区大牲畜饲养量9.63万头 (其中肉牛饲养量8.5万头, 奶牛0.77万头, 马属动物0.36万匹) , 生猪饲养量25.2万头, 羊饲养量12.7万只, 家禽饲养量133万只。肉类总产2.08万吨, 禽蛋总产0.61万吨, 奶类总产1.8万吨。牧业小区发展到27个, 各类规模养殖场1 375个。畜牧业产值实现8.3亿元, 同比增长13.6%。
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 规模饲养集中化
全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1 375个, 其中出栏1 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23个, 存栏2 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11个, 年出栏5 000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21个, 出栏1 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6个。
(二) 经营模式多元化
一是集中经营。如伯都乡于家小区、新城乡四家子养殖园区、田家奶牛小区, 通过政府扶持, 村集体管理, 通水、通电、通路, 引导农户集中发展。二是股份经营。如万兴源养殖股份有限公司, 统一养殖, 多家参股, 较好地解决了养殖融资难题。三是独资经营。如芳欣乳业有限公司、天缘牧业有限公司、袁明屠宰场等, 是由个人投资兴办, 目前约占各类企业投资的90%以上。四是技术合作经营。如益民养殖合作社、青春养殖合作社等, 多家联合, 信息共享, 风险共担, 效益共赢, 此类经营模式是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三) 以生猪、肉牛屠宰加工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善友镇团结村肉牛养殖园区入住的养殖场, 90%以上均与长春皓月集团签有订单合同, 保收购、保价格、保风险, 促进了我区肉牛业的发展;袁明屠宰场引进先进生猪屠宰线, 全年屠宰生猪达1.28万头;松原市开发区“吉林省春源同力食品有限公司”已建成万头生猪屠宰能力的生产线, 现已投产使用。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和宁江的资源优势, 为加快发展家畜养殖业奠定了基础。
(四)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区畜牧部门为中心, 区、乡、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治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养鸡、养羊、养牛、养猪等专业协会, 各协会均设有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三是加强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区、乡、村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技术推广网络, 对各类养殖小区、养殖场、养殖规模户进行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饲料饲草青 (黄) 贮技术等指导, 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 尽管我区畜牧业从散养到集约, 从数到质有了较大提升, 但整体评估仍存在一些问题, 各类养殖企业抵御气候灾害、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去冬今春的异常气候、“山东肉鸡事件”、“上海死猪事件”、H7N9亚型禽流感等, 严重冲击着我区养殖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给广大养殖业户造成了重大损失。
(一) 产业化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在我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规模较大、拉动能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座落在宁江区的较少, 以域外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养殖业发展, 贡献率相对小。
(二) 资金严重缺乏
市场前景好的养殖项目, 企业要扩大规模, 养殖亏损的企业想转型, 均存在资金缺乏情况。特别是今年严重亏损的企业, 资金筹措更加困难。目前我省针对受“各类事件”影响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企业仍未出台补贴政策, 肉鸡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等企业正在苦于支撑, 个别的已倒闭。每年国家有奶牛、可繁母猪、梅花鹿等补贴政策, 现只有可繁母猪补贴, 其他两项已取消;以奖代补、菜篮子工程项目过少, 覆盖面极小, 扭转不了目前整体养殖困境;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 支农贷小额贷款申请困难, 担保条件苛刻, 一般养殖户拿不到, 即使拿到的, 数额过小, 期限过短, 不能满足畜禽养殖周期。
(三) 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畜禽近60%靠散养, 按北方传统习惯, 房前屋后, 建舍散养, 饲草饲料自给自足。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恶劣气候条件下, 因饲养管理不善, 仔畜、雏禽致死亡率过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四) 定点屠宰检疫难度大
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25号)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8年第13号) 规定 (其他动物参照执行) :畜禽定点屠宰职责归商务局定点办, 点内畜禽检疫归畜牧。职能归属不同, 执法对象不同, 致使畜禽进点检疫率不高, 仍存在私屠乱宰现象。
(五) 部分养殖企业亏损局面短期难以扭转
如生鲜乳、猪肉、肉鸡产品等市场价格过低, 短期内市场前景黯淡, 加之气候条件影响, 畜禽死亡率偏高, 养殖企业亏损过大, 国家补贴政策、拉动政策尚未出台或未惠及我区, 亏损局面短期难以扭转。
(六) 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滞后
从调研得知, 全区仅芳欣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更旺养殖场在市环保部门的政策扶持下, 设有沼气池, 病死牲畜、粪污等通过发酵产生沼气, 真正做到了养殖的无害化。其他养殖场几乎没有无害化处理设施, 个别有的, 仅是简单的搭个炉子, 达不到实际用途。
(七) 畜牧业与农业争地现象仍然存在
基本农田、天然草原等受国家法律保护, 地方政府难以规划养殖业用地, 仅有的机动地多数已用于招商引资、工业开发。用地短缺导致畜牧企业很难扩大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养殖业户的综合素质
发挥松原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推广机构、区劳动力培训基地、市广播电视等作用, 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使各场 (户) 学会1~2门畜牧养殖技术;并且适时邀请省农大、吉大专家, 以集中讲座和现场指导的方式, 传授实用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
(二) 抓好畜牧业基地建设, 向专业化、标准化经营迈进
改变传统观念, 在良种化、标准化、规模集约化、产品安全化、生产工业化上多下功夫。强化基地建设, 不断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辐射带动全区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完善县 (区) 、乡 (镇) 、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建设。覆盖全区, 服务到户。二是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整合推广机构队伍, 在品种改良、科学养殖、安全生产等方面实现服务功能最大化。三是推进畜牧业信息网建设。省畜牧业管理局已编程全省牧业信息软件, 各地正在编录。确实、快捷的信息共享, 给予养殖业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应建立养殖风险预警机制。国家定期发布疫情 (病) 、食品安全、市场物价、产品储备等信息, 地方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也相应地建立预警机制, 对本地区生产、销售情况, 规划立项等进行预警, 有效避免广大养殖业户遭受重大损失。四是工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发展统筹规划, 合理用地, 给畜牧业快速发展留有一定空间。
(四) 增加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
无论是国家政策或地方政策支持、农信部门贷款、企业筹资或融资等, 均应加大投入力度, 才能有效缓解养殖业目前的困境, “重保种, 多出雏 (畜) ”, 牧业才能稳定、健康发展。
(五) 推进“大部制改革”进程
“大部制改革”方案中的畜禽定点屠宰职能纳入畜牧部门管理, 希望政府部门快速推进改革进程, 尽快扭转“定点与检疫”因职能不同而带来监管无力的不利局面。
(六) 加强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10.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十
县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
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是第六年了,项目主体已全部完成,后续工作主要是与项目去乡镇签订转贷协议和项目验收。
根据自治区办公厅“新政办发[2004]49号”文件《转发自治区财政厅、畜牧厅关于“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第七条规定:“项目县与实施项目的乡镇(场)和其他受益单位签定转贷协议,乡镇(场)在与受益农牧户签定转贷协议”。“各地、州、县(市)财政部门作为同级政府的债务债权代表,全面负责本级应承担的全部债务的偿还责任,包括贷款本金、利息、承诺费等”。以及根据《世行贷款畜牧业发展项目新疆项目区转贷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已拟出与实施项目的乡镇(场)的转贷协议,甲方由我局和畜牧局代表县人民政府,乙方为实施项目的乡镇(场),分别为:吐木秀克镇、塔格拉克牧场、博孜墩牧场、萨瓦甫齐牧场、吉格代牧场、博孜墩乡、托乎拉乡和佳木镇8个乡镇场。
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
温宿县财政局
11.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十一
作为福建省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分会场的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暨闽台畜牧业发展论坛定于2013年9月26~28日在武夷山市宝岛会展中心大酒店举行。本次年会和论坛由福建省畜牧兽医学会主办;南平市农业局、南平市畜牧兽医学会协办;南平市相关企业赞助;海峡畜牧兽医网、《福建畜牧兽医》杂志为会议支持媒体。届时将邀请省内外及台湾有关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大会期间还将召开学会理事会会议和举办畜牧企业展示会。
大会向社会公众开放, 欢迎有关领导、本会会员及科研院校等相关人员参加。
联系人:省学会:黄稳18950309963
金钺13705912446
武夷山市学会:沈锦华13960625946
【关于大堰乡畜牧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0-27
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教案07-24
大堰河我的保姆评课稿07-31
关于XX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08-21
关于乡畜禽防疫工作的调研报告06-30
乡关于农村危房改造自查报告07-22
关于农村水产产业的调研报告06-23
关于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