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行滋养你的心灵

2024-12-17

用善行滋养你的心灵(精选2篇)

1.用善行滋养你的心灵 篇一

巧用音乐来滋养你的宝贝(2)

帮助宝宝唱歌时掌握节拍

宝宝在唱歌中掌握不了节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能力限制

宝宝年龄小,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较弱,对节拍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不理解。

2.家庭影响

生长的家庭环境无音乐氛围,父母缺乏指导意识。宝宝表现出唱歌的兴趣,被父母扼杀,宝宝对音乐产生反感的情绪;父母虽发现宝宝对音乐有兴趣,但苦于无能力指导,只能袖手旁观。

3.教育上的问题

父母选曲不当,节拍过于复杂,难度太大。

单调枯燥的指导方法,宝宝不易接受。

父母急于求成,态度过于严厉,宝宝因惧怕而丧失原有能力,显得手足无措。

怎样让宝宝在唱歌中掌握节拍呢?

1.选择适合宝宝能力的音乐,节拍简单,歌词与乐曲以一字一音为宜。

2.家庭环境因素:

创设环境,培养兴趣。如看音乐节目,听录音歌曲,唱卡拉OK。

发现宝宝主动唱歌,不要制止、反对,父母应和宝宝一起唱,激发兴趣。

找资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指导,发展节奏感。

3.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耐心启发诱导,不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让宝宝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如:敲门声(笃笃笃×××)、汽车声(嘀嘀××)、闹钟声(嘀嗒嘀嗒××××)、钟楼的打钟声(当-当,当-当,×-×,×-×)、自行车铃声(丁零,丁零,××,××)等。

唱歌时按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来拍打节拍,适合宝宝年龄的歌曲特点一般是第一音为重拍。在唱的过程中,父母和宝宝一起边拍边唱,帮助掌握节拍。

注意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电视节目的歌曲可以让宝宝伴奏,即打拍子,还可以用踏脚、拍胸、拍腿方法提高宝宝的律动能力。

音乐治疗

当宝宝焦躁不安时,让他多听听单纯性的音乐,例如:水晶音乐、大自然音乐、民族音乐等,这些都可以安抚宝宝的情绪。尽量选择较慢版且缓和的.音乐,让脑部注意力集中。可以选择古典时期及浪漫时期的音乐,前者音乐均有一个完美的形式,例如: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后者是可以抒发个人情感,变化性较多,可以启发特定的情感,多为标题音乐,例如:舒曼、李斯特的作品。还有印象的音乐家的作品也很适合,例如:德彪西的《月光》就有漂浮的感觉,能够稳定情绪。

如果是快版的音乐,适合宝宝早上起床的时候听,振奋宝宝的精神,可让人体的血液沸腾、心跳加快,这种类型的音乐,以铜管乐器较多。

从小听音乐的孩子,稳定性会比较高,情绪的表达能力也会比较好,由音乐欣赏,说出心理的感觉,借此抒发孩子的情绪。

2.用国学滋养儿童的心灵 篇二

问:您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国学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答:一、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国学可以养心。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可以说是百年向外求索,基本上学习西方的分科制教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但从长远的人才发展目标来看,太关注科技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文的培养。尤其是当下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个体向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生命内在的体验越来越贫乏,内外处于失衡状态。在这个时代,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著作,可以滋养儿童的心灵,让儿童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

二、全球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得到肯定,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经典。

问:在国学热的背景下,有人呼吁要“让国学重回中小学课本”。您的观点呢?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事情,因为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是更高效,最容易出效果的。国学热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持续了将近二十年,无论是民间推动、高校参与、媒体支持还是政府决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学教育的深入研究。2010年3月,教育部语用司会同相关司局召开国学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试点工作研讨会,同年6月,已经在全国18个省开始实施。这是一个标志,表明国学经典从最早的“该不该学”的争论阶段,升华为“怎么样学、学什么内容”的建设阶段。真正把国学经典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建设,这在目前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现在是“孙悟空教育”

问:学习传统文化,或者在早教中加入国学学习,对儿童的成长而言,意义何在?

答:我们现在的教育,好有一比,叫做“孙悟空教育”。孙悟空的童蒙时代,教育对他缺失了两样——一是缺失了祖先,没有祖先崇拜,没有生命之根;二是缺失了父母,他是坐不稳坐不住的。我们的教育让孩子学英语,学奥数,学习各种技能,迷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而真正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却在丢失。

一个人不读经典难以达到品格修养的提升,一个民族如果普遍地不读经典,甚至是轻视经典、嘲笑经典,则会让全体国民素质下降。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传统经典传承的重视,每一个犹太孩子都要学会背诵《圣经》的部分章节,这使得犹太民族始终保持较高的文化素养(如马克思、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即使是在美国,孩子们的读物也不尽是卡通动漫,中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阅读很多大部头的著作,包括莎士比亚的原著等。美国的大学里的“通识教育”规定每个大学生都要读完大量的文化原著,否则不能毕业。因为美国的教育学家发现,要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要实现“高等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必须要让孩子广泛阅读经典名著。

反观国内,现在大多数城市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形成了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6个人围着一个孩子的现状,孩子养成了大少爷、大小姐脾气,家庭教育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缺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味重智轻德,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把孩子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父母对长辈不够尊重,对他人冷漠无情,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对民族和社会更缺乏一份感情和责任。

二、生活教育的缺失。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很多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离开父母就不知道怎样去生存,自立、自理的能力极差。

三、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1993年,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写下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一次夏令营的较量中暴露出了娇气、懒惰、缺乏公德、心理脆弱等问题,和日本孩子的坚忍刚毅形成强烈的对比。报道发出后,中国的家长们被震惊了,整个社会也都震惊了。人们反思:中国孩子到底能不能胜任未来的国际竞争?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然而十余年过去了,文中提到的情形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据报道,由于父母对孩子娇惯溺爱,缺乏挫折教育,现在的很多孩子心理抗压能力极差,小学生21%、中学生32%都有心理健康问题,八成以上的孩子不知该怎样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压力自杀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

四、盲目跟风潮流,基本素质滑坡。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很多家长把报班当成唯一的解决方案,奥数班、剑桥英语班、新概念英语班、作文班、计算机班……反正社会上流行什么就学什么,有什么班就报什么班,班报得越来越多,可是教育的成果却越来越叫人失望。刚毕业的大学生写一封求职信错别字连篇,理科的研究生写不出一篇通顺的实验报告,如今都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人们在惊呼:中国孩子的基本素质在大幅度滑坡!

五、底蕴薄弱、后劲不足。很多中国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外名牌大学,然而一旦开展研究却普遍后劲不足,到了实际工作的时候,更显得力不从心,胸襟眼界、知识的丰富、多种学科的联想和激发,都无法和欧美的高级人才比肩。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可以做“将才”、“器才”,却很难成为“帅才”。教育学家分析,其原因不在知识的欠缺,而在于人文底蕴的薄弱,在于人文教育的缺失。

道德、气质、底蕴、情商该怎样培养?很多家长都知道:言传身教,一方面给孩子讲道理,另一方面注重用自己的行动做孩子效仿的榜样,这是最自然、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手段。可是如果还想让孩子奠定更高尚的道德、更深厚的底蕴、更博大的人格,家长个人的言传身教就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了。每个人的人生阅历、思想境界都是有限的,而心灵的教育又是世界上最复杂、最丰富的教育行为,最有效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去学习吸收最优质的文明精华,从而让他打开心智、启迪智慧。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思想、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心灵的智慧都记录在所有文明的经典著作之中,只要我们能够引导孩子阅读经典、走进经典,无疑将能为他们打开人生的通途,开启人生智慧的宝库,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从而为未来更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教育根基。

全面培养儿童学习国学的兴趣

问:其实,大多数人在童年时都能背出《三字经》、《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句,

但是长大后又往往忽视了国学。您觉得原因何在?

答:一方面是小时候背的经典名句还停留在文字层面,并没有转化为内在的行动,导致了言行脱节的现象。孔子称之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个现象非常可悲,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环境对國学的重视不够,现代教育的功利色彩太浓,太看重分数,国学不能加分,自然很轻易就放弃了。不但把曾经记得的国学语言放弃了,连国学中的做人要义也一起放弃了。

问:据知,目前开始国学课程的中小学并不在多数,那么儿童学习国学的途径有哪些?

答:虽然目前开设国学课程的学校(指每周都是固定课时,有教材、有专门国学教师)并不多,但是,接触国学的学校数量还是很客观的,不少学校会在“边角料”时间让学生来接触国学,这是一个儿童学习国学比较简捷的途径。

另外,全国各地的一些民间机构中开设的国学馆、国学班,课程设置比较系统,教学形式比较生动,也是儿童学习国学的一个途径。

还有,书店中有大量的国学方面的书籍、CD、DVD、软件,电视中的国学知识普及的栏目如央视百家讲坛,北京卫视的中华大讲堂,网络上的国学频道,每年针对儿童举办的国学夏令营等,都可以帮助儿童来学习国学。

问: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国学兴趣?

答:(一)制定读书计划,营造一个国学的氛围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关于国学学习的计划,每天拿出10分钟左右时间来诵读国学经典,坚持下去,家长和孩子都会有很大收获;播放相关的国学朗诵CD,每天给孩子听,潜移默化地熏陶。

(二)父母和孩子一起学

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有着良好国学素养的孩子一般都有父母的大力支持,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这样的亲子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旅程。

(三)给孩子选择好的国学资料

每个孩子的起点和兴趣都不一样,学习国学时,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有的孩子喜欢诗歌,就可以引导孩子大量诵读唐诗宋词;有的孩子喜欢军事,就引导孩子诵读《孙子兵法》;有的孩子喜欢看多媒体,就给孩子选择好的国学视频;有的孩子喜欢互动式学习,就给孩子选择多媒体国学软件。

(四)假期多带孩子去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旅游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假期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到文化氛围浓厚的场所深入体验传统文化,比如学习《中庸》的时候,可以带孩子去岳麓书院的自卑亭,自卑亭得名于《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学习《论语》,可以带孩子去曲阜,体会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问:值得儿童学习的国学经典都包括哪些?

答:国学经典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孩子来学习,我们建议孩子学习的国学经典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全面,涵括蒙学、经、史、子、集等门类;二是要选择各个门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著作,比如蒙学阶段的《弟、三、百、干、笠翁对韵》等;经部的《论语》、《大学》、《中庸》(选)、《孟子》(选)、《诗经》(选)等;史部的《史记》(选)、《资治通鉴》(选);子部的《老子》、《庄子》(选)、《孙子兵法》;集部的《历代诗歌选》、《历代美文选》。

问:“育灵童国学课堂”丛书和现行的语文教材相比,区别何在?侧重点又有哪些?

答:育灵童国学课堂是国内推出的第一套多媒体国学经典学习软件,它的配套丛书都是围绕国学经典来展开学习;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国学经典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这是从内容的选择上而言。

在表现形式上,育灵童国学课堂配套丛书是一个系统,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唐诗》、《宋词》、《论语》等七部国学经典。每部经典都设置了一个新颖独特的情景,如“弟子规夏令营”、“三字经快车”、“百家姓神秘岛”、“千字文宝塔”、“博雅唐诗苑”、“玲珑宋词宫”、“论语智慧园”,希望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把孩子带入到国学经典的快乐体验中。

在功能上,这套丛书只是育灵童国学课堂软件的配套丛书,更丰富的内容,更精彩的设计都在软件中。我们希望给现代的孩子提供全新的国学学习方式,让现代的孩子爱上国学。

上一篇:ems基础知识下一篇:赴西安高新区考察报告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