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

2024-12-23

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精选7篇)

1.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 篇一

射人医发[2012]10号

射洪县人民医院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射洪县人民医院病历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和《射洪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已经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组织学习,认真落实,确保我院 创建工作全面完成。

附:射洪县人民医院病历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

二〇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附件

射洪县人民医院

病历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

病历是客观记载病人的病史,各种客观检查所见,诊断与治疗护理过程、病情的转归变化,是医疗机构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医学文书,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及过程的客观记录与文字见证。因此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及终末病历的监控,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运行病历评审

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可及时了解临床、医技科室的质量情况,发现各个医疗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有效预防。应将危重病人、输血病人、重大手术病人、首次实施新技术/新疗法的病人以及可能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人作为重点对象实施监控。监控内容主要围绕着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从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入手,严格落实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在内的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检查:准入制度审核,病历书写时效性与规范性,医嘱的规范性,辅助检查的合理性,知情同意制度与三级查房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以及对急

诊病人、危重病人、疑难病人、重大手术及二次手术病人、纠纷病人的管理等7个方面。

对运行病历的监控采取科主任或科室医疗组长检查及质控科每月环节质量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历质量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病历评分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在分管院长带领下,质控科主任协同相关质控人员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抽查各临床科室、门急诊运行病历,每位医生每次被抽查的病历不得低于2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在《环节质量检查督导意见书》中,每一位检查人员签名,再交由被检查科室主任填写整改意见、并签名。环节质量检查书一式两份,被查科室与质控科各留一份。

每月,由质控科对运行病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缺陷的病历均要求及时整改,对问题病历进行全院通报,并将结果报各分管院长,按《内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将运行病历的检查情况纳入对科室和科主任的绩效考核。各科室应及时将《病历整改反馈单》交质控科汇总。

二.出院病历评审

1.每月由医务科将核准的各科室医生名单提供给质控科,质控科按名单在病案室接手病历,每月每位医生抽查至少2份病历进行评审,尽可能抽取全部死亡病历。

2.从2010年12月起,每月抽评一次,由质控科派专人评

审。

3.评审标准: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的《病历评分标准》进行评审。

4.评审人员必须每月及时按标准评审每份病历,并认真填写《住院病历质量监查评审表》。

5.评审人员工作程序:

(1)对照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病历评分标准》,首先查找单项否决项目,经单项直接否决为丙级病历的病历或一份病历中有2处单项否决为乙级病历的病历,直接登记、传送给质控科.(2)对除上述第(1)款外的其它病历,监查人员应对照《病历评分标准》逐项监查,对病历中存在的缺陷项目将其对应的序号逐一填写在《住院病历质量监查评审表》中,评审结束后将病历和《住院病历质量监查评审表》一并送达质控科。

6.质控科复核审查:

(1)对一票否决为丙级的病历或一份病历中有2处均否决为乙级病历的病历,质控科必须重新复核,复核属实后再下丙级病历的结论。

(2)对打分后归为丙级或乙级的病历,质控科也应重新复核,复核属实后方下丙级病历或乙级病历的结论。

7.每月,质控科负责统计住院病历质量监查评审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对问题病历进行全院通报,并将结果报各分管院长,按《内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必要时对当事人进行单独教育、培训,提出限

期整改。各科室应及时将《病历整改反馈单》交质控科。

三.病历质量展评

1、在分管院长指导下,由质控科每年组织一次病历质量展评。

2、依据运行病历监控和归档病历评审结果,对平时病历书写较好的人员,按名单在病案室抽取每位医生至少2份病历,作为参展病历。

3、由质控科在医院专家库中抽取参评专家,作为评委。

4、组织评审专家进一步熟悉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病历评分标准》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5、由评委依照标准逐份审阅参评病历,并根据评审情况对病历书写人员进行投票,分别得出“优秀”、“良”、“差”三个等级。

6、质控科组织人员当场汇总投票结果,按每个项目得票多少,“优秀”取前3名,“差”取前3名,其余为“良”,分别得出“优秀”、“良”、“差”三个等级。

7、由质控科将“优秀”名单报请医院领导批示,再报给政工科,年终作为医院病历书写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2.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护生80人, 其中男9人, 平均年龄 (20.50±0.50) 岁, 平均身高 (174.00±1.00) cm, 平均体重 (63.50±1.50) kg;女71人, 平均年龄 (21.67±1.48) 岁, 平均身高 (160.46±2.82) cm, 平均体重 (51.58±2.83) kg。

1.2 方法

被选取的护生接受为期12学时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科目实训。第1天4学时的多媒体理论讲解并观看视频, 包括讲解CPR的起源、发展简史以及发生机制的心泵学说、胸泵学说、左室被动管道学说等, 在观看视频时会将CPR中需要注意的重点、要点向护生强调;第2~4天每天2学时的操作实训练习, 在操作练习中会重点查看护生对胸外心脏按压的重点、要点的掌握程度;第5天应用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2学时的徒手心肺复苏考核。在考核中每位护生均应按照《2010心肺复苏指南》行胸外心脏按压2 min[2]。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会自动采集胸外心脏按压相关质量指标。

1.3 观察指标

在考核中观察、记录每位护生的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指标, 包括符合标准的按压频率、没有错误的次数 (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深度≥5 cm、完全释放) 、足够深度的次数、不正确手部位置次数、按压胸壁完全回弹 (完全释放) 等。

2 结果

2.1 符合标准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情况

80名护生胸外心脏按压<100次/min 28名, 占35.00%;≥100次/min52名, 占65.00%。按压按压深度的正确率为21.84% (4239/19 408) 。

2.2 按压定位情况

80名护生中42名按压部位正确, 占52.50%;10名完全错误, 占12.50%;其余28名按压部位不准确, 占35.00%。不正确手部位置有l648次, 占8.49% (1648/19 408) , 其中以位置偏左、偏低为主, 定位准确率为91.51%, 见表l。

2.3 完全释放及按压没有错误情况

80名护生中按压时完全释放57人, 占71.25%;不完全释放23人, 占28.75%;按压时不完全释放的次数为659次, 占3.40% (659/19 408) , 即胸壁完全回弹占96.60%。按压没有错误5991次, 占30.88% (5991/19 408) 。

3 讨论

3.1 反馈系统在胸外心脏按压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

心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紧急、危险情况, 有研究显示, 目前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仍然较低, 旁观者心肺复苏的执行率普遍偏低[3,4,5,6,7]。护士在观察病情时, 如果一旦发现病人发生心脏骤停, 往往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独立应对, 进行抢救。传统的学习方式多采用理论讲解、视频及普通模型操作实训的方式。在讲解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的重点、要点都强调到了, 但是护生在操作中各项指标的有效率如何, 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 严重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比如张广等[8]利用胸外按压反馈监测系统对北京三甲医院500名急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95%的胸外按压质量不符合《2005心肺复苏指南》的标准。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而有效的质控信息反馈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全面质量提高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反馈监测系统明显提高了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在反馈监测系统中, 应用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对护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并用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对胸外心脏按压中符合标准的按压频率、足够深度的次数 (按压深度) 、正确手部位置次数 (按压定位) 、完全释放的次数 (按压胸壁完全回弹) 、胸外心脏按压没有错误情况进行监测, 能够不断反馈纠正错误。通过重点强调环节质量, 可以明显提高护生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 考核结果显示, 按压频率≥100次/min人数占65.00%, 按压定位的准确率91.51%, 胸壁完全回弹96.60%,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反馈系统在胸外心脏按压质量评价中的效果分析

3.2.1按压部位的准确性

有研究发现, 以前指南中关于胸外按压的位置, 强调的是胸骨柄中下1/3处 (剑突上2 cm处) [9]。这种定位方式延长了定位消耗时间, 但不能提高定位的准确率。本研究中, 采用的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定位法, 80名操作者, 定位准确率达到100%的只有42人 (占52.50%) , 手部位置放置错误的主要表现是放置位置偏低和偏左。据文献[4]报道, 目前, 有些人误解了两乳头连线中点的定位法, 常以左手手掌根中部的凹陷点盖住右手示指后放下, 指向远侧乳头的是中指。这种手法跟正确定位部位存在一横指的差距, 这就造成了按压部位偏低。而按压部位偏左可以通过将左手掌跟线稍靠近胸骨右缘, 双手重叠后双肩移至胸骨正中的上方, 掌跟重心会稍向胸骨左侧回到胸骨中线;使用切迹上两横指定位时勿将左手大鱼际重叠于右手食指上, 这样可以增加定位的准确性。即从解剖学位置来说, 恰好是在平第3~5肋软骨的胸骨体上[10]。

3.2.2 按压频率、深度

在胸外心脏按压操作的培训中, 按压深度不够是本研究人群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是在培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研究结果表明, 按压频率会影响按压整体质量, 按压速度过快, 会导致过早疲劳, 而疲劳容易导致按压深度不够、按压定位准确率降低、按压频率减慢及胸壁回弹不够[11,12]。这就需要操作者在按压过程中把握好其他的指标与按压深度之间的平衡。在操作过程中, 需正确的操作方法, 比如操作持双臂伸直且与胸壁垂直, 使用上半身及腰部力量尽力垂直下压, 集中按压力量, 加大按压深度[13]。使用可视化按压深度动态监测系统, 也有助于操作者对按压力度与深度的把握[14]。在反馈系统的应用过程中, 当连续按压的深度不足时, 要给予及时提醒, 并在按压姿势、用力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 如使用掌跟定位、双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使用髋关节作为支点等。同时依据计算机的反馈系统指导护生保持均匀的按压速度, 提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

按压频率一直是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最受关注的指标之一, 经过多年循证与实践研究, 较低按压频率和较长按压中断明显降低了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概率[15]。胸部按压中断可影响复苏效果, 本研究中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按压深度至少5 cm、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80名护生中没有错误的5991次, 占30.88% (5991/19 408) 。操作者按压频率过快, 可能会导致按压深度不足, 降低了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在进行按压训练前, 通过感受节拍器频率来加强操作者对频率的把握度, 将频率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有利于保证足够按压深度[16]。

3.2.3 按压胸壁完全回弹

本研究显示, 80名护生中按压后胸壁完全回弹57人, 占71.25%;不完全释放23人, 占28.75%;按压时不完全释放659次, 占3.40% (659/19 408) , 即胸壁完全回弹占96.60%。胸壁回弹不充分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增高, 血流急剧减少, 从而降低冠状动脉的灌注、心脏指数、心肌血流及大脑的供血[17]。胸外心脏按压质量会随着时间发展、操作者疲劳产生而逐渐下降[18]。大多数报道认为, 疲劳时间在2 min左右[19,20]。有关资料指出, 2 min后操作者的疲劳程度会导致按压质量降低, 要保证高品质的胸外心脏按压, 需要多人参与, 最多2 min必须换人[21]。

4 小结

3.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 篇三

[关键词]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评价个体反馈信息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课程教学质量检测是学校抓好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它事关学校教学的成败。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信息反馈与评价等多方面。教学质量发展和学校质量发展离不开课程教学信息的反馈,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针对每位教师所承担的课程,每学期在学生中都做调查,旨在获得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信息,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但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目前课程教学信息反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调查指标不够具体,学生很难把握

2属于结果性的满意度调查

3直接由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存在不客观的可能,老师对此存在顾忌

4课堂教学评价意见的反馈流程存在意见反馈慢的问题。

5教学评价注重对老师课堂教学情况的优劣评定,缺乏充分有效的沟通

如果处理不当,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在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形成对立情绪,甚至挫伤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如何才能有效地获得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个体反馈信息?如何确保个体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是教学质量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

1要明确“反馈”不属于“评价”的范畴

“反馈”旨在为个体教师提供促进教学质量的有用信息,而“评价”往往体现在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界定。如果混淆了“反馈”和“评价”的界限,就失去了个体反馈的意义,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要确保个体反馈结果只属于相应个体,以便维护教师的尊严,保护教师工作积极性。个体反馈结果不能作为评价结果公布于众或存入档案。

对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确切地了解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素质,增强质量意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事求是地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教师的合理使用、进修培养、职称评定、津贴待遇等方面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促进教师尽职尽责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抓好教学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反馈的目的则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的使用、职称评定、津贴待遇等不挂钩。

2要让“反馈”成为一种文化

要让“反馈”成为一种文化。首先,来自于管理者对老师的信任。管理者不能扮演监督员和考评员的角色,而是成为帮助教师获得有效信息的助手和朋友。反馈信息应该详细地反馈给教师而不能只是给出等级或分数。有些学校没有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本人,而是采取简单的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实行奖惩,不但没有改进教学,反而挫伤了教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损毁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不利于教学。当教师处于高利害的评价中,教师会被动地为了迎合评价而改变教学策略,即使他们认为这样做是没有价值的,导致教师丧失了创造性和思考能力,变成“机械的、没有技能的简单操作者。”反馈,重点在全面评估教师,以期找准教师个人定位,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不能与教师的晋升、薪酬水平或绩效考评等发生直接的关系。

其次,来自于教师能客观地看待个体反馈信息,就如同接受医生的诊断结果一样坦然,然后按照医生精心设计的医嘱,积极配合,认真服药医治疾病,使得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3要设计精品问卷,获得可量化的、操作性强的个体反馈信息

首先,调查问卷的主题要具体、明确,范围不能太大。其次,一级指标不一定能够量化,二级指标必须能量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便于回答、利于统计、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数据。

4不能让调查问卷停留在文字上

认真选择主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对个体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等过程固然重要,但更加关键的步骤是要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使个体反馈信息不仅仅停留的文字上,而要体现在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行动上。

问题改进初步方案

1组织校内外专家,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和不同性质的课程,设计个性化调查问卷的主题及可量化的二级指标,用学生可以准确理解和判断的事实选项来设计调查表,以获取准确信息。

2在课程1/3时段进行反馈调查,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发现问题,因材施教,优化下半学期的教学。学生可从中直接受益。这种反馈也是一种师生交互活动,能有效促进师生交流,其反馈信息既有教学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促进班级学风建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

3课程结束后再组织一次反馈调查,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总结工作,同时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质量评价。

4针对个体反馈结果,让教师个人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协助实施。

教师评价主要有两种目的:业绩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业绩评价关注于可达到的、相对短期的目标,倾向于在某个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下一个结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重要作用。一般说来,业绩评价和教师的名誉及利益是相关的。教师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的工作给予反馈,改进或完善教师的教学,明确个人的发展需求和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以促进其完成目前的任务或达到将来的目标。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评价大多应是发展性评价,它应该给教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允许教师存在不足和缺陷,它所关注的不是给教师当前的能力和水平下一个结论,而在于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并帮助教师改进。

可能遇到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1学生不能客观提供有效的个体反馈信息

综合同事、领导、企业及家长等各方面的的个体反馈信息,评价内容能够涵盖决定质量的相关因素,评价结果才能客观、准确,具有可参考的价值。

2反馈的解决方案得不到落实

一方面给予教师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把反馈问题解决方案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核范围,敦促其实施。

制定高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时,要明确进行績效评价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整体工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多贝尔教学质量篇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石东伍深化教师学生评价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吉林教育督导》,2005年第2期

[3]王景英郭述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育信息库

4.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 篇四

汇报材料

一、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上课对学生的评价有待加强。学生展示仍需进一步加强。2.板书不规范,突破难点有待提高。

3.教师对学生授课缺乏研究性学习,达标检测不够合理。

4.教学方式方法陈旧。仍需根据教学“六个一”不打折扣的进行教学改革。

(二)常规存在的问题

1.教研活动开展次数较少。教研流于形式没有扑下身子仔细研究,以至 于教改没有进展。

2.作业批改内容填写不详,应该充实。听课记录内容填写不全。作业批改较粗。

3.文科同步学习作业存在抄答案现象。4.包保制度和导师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二、整改措施

针对去年这种现状我校首先召开全体教师会,把检查结果反馈给各任课教师。对照存在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并责任到人。

(一)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1.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用制度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教学。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将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教研组、每一名教师。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按照学校教育教学业务评价方案严格的对每一位教师进行评价,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明确教学质量具体责任分工,建立奖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1.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1)备课:严把备课关,注重备课质量,加大对备课的过程性督查,杜绝应付备课和突击备课。

(2)讲课:严把课堂教学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严格要求教师应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要灵活、适用,适时有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达到拟定的教学目标。

(3)作业批改:严格做到作业内容要精选,作业要求要严格,处理要及时,批阅要规范,批阅量要足额。同时做好作业的讲评,讲评要细致到位。

(4)辅导:辅导要耐心、细心、热心、诚心,积极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注重后进生和学差生的辅导和提高。

(5)加强听课、评课工作。校级领导、中层领导、专任教师都要听、评课。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所听的课要全部进行评课,以提高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6)继续认真执行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制度决不把当天的工作留到第二天。

(三)扎实开展教学活动,用活动推动教学。

1.教研活动经常化,扎扎实实地深入研究,真正的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与教师工作评价挂钩,真真正正落到实处。

2.教研组通过对教师的集中业务学习,强化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的认识,提高教师教育教研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教师外出培训的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各教研组要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教导处要对每次教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四)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加强各学科质量验收工作。各学科每月进行一次单元验收,每学期进行一次质量验收。教导处对学科质量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做出总结。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

首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争取尽快完成班班通建设,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三耻宣传教育,要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继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加强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争尽快建立起一支师德师风良好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抓好整体工作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初三中考的窗口地位,下大力气落实包保制和导师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减少优等生的流失,力争明年中考在全县的位次有提升。

以上汇报有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5.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篇五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每次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都能让我们有好多的感触,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亮点和可圈可点之处,可我们的督查,包括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检查大多数是报忧不报喜,美其曰,“优点么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就谈几点建议吧”!有说感染管理科的人是太平洋警察,专门到处找茬。实际上我们也想通过各种形式逆转临床医护人员的这种看法,细想起来,我们感染管理科接受上级检查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评价?我想应该是对工作的肯定,最起码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然:这是指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努力开展工作的)。哪么换位思考,对临床科室的检查也是同理呀!过去我们认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是每个医务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我的检查表也就只设计了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最近有位我敬重的感控专家检查中建议“要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中增加亮点部分有利于调动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这一个小举措确实是工作方法和与临床科室沟通的技巧问题,我将原表做了修改,存在问题改为检查情况(内容可包括亮点和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改为效果评价。

6.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 篇六

“督/导闭环反馈”机制实施背景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如何, 反映在人才的培养质量上, 并最终受到社会的检验。为保证教学质量, 我校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价和指导, 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 各行业大都需要信息类专业人才。西安邮电大学是西北地区一所培养电子信息领域专业人才的院校, 肩负着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提供人才的艰巨使命。为保证电子信息类学科中核心专业基础课群的教学质量, 有效监控课群的教学效果, 我院督导组提出了“督/导闭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开展本机制的研究, 实践“督导并举、以导为主、督导并重, 以导先行”的教学督导工作理念, 探索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达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我们拟以电子信息类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为试点, 选取本课程关键教学点为导引, 进行研讨和示范教学, 通过“督/导闭环反馈”机制实现教学情况的实时跟踪, 分析数据结果, 给出指导意见。通过上述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 摸索出能够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流程, 中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灵活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保证核心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并为同类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监控提供借鉴。

“督/导闭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

我院督导组拟以电子信息类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信号与系统》为试点, 展开“督/导闭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研究与探索。“督/导闭环反馈”机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图1所示。

步骤 (1) :督导组组织本课程的相关老师首先对试点课程《信号与系统》合理地确定出若干个关键教学点, 这些教学点反映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将这些关键点串起来就自然地形成本门课程教学的中轴线, 再通过在线上将教学内容扩展、引申, 就可以达到整个面的效果。

步骤 (2) :督导组联合基础部组织精英力量讨论这些关键教学点的具体教学内容、前后相关联的知识要求、教学实施方法等, 同时安排具体老师制作出相应的电子教案和精良的PPT课件, 最后请本领域资深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示范教学。在示范教学结束后, 督导部联合基础部对教学内容、讲解流程、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互动展开讨论, 并认真听取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对课程讲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使每个老师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及借鉴, 达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

步骤 (3) :示范教学后, 将此教案和PPT运用在班级授课过程中。

步骤 (4) :“督”的体现——督导组对该课程的讲授进行专项听课评价, 同时对信号课听课学生进行该课教学效果的随机抽样调查。根据督导组听课反馈意见和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从中发现授课当中还存在的问题。

步骤 (5) :“导”的体现——督导组会同基础部资深教师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的特点:对于个体问题, 督导组会单独和授课教师交流, 诚恳地指出其上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对于普遍问题, 督导组联同基础部根据具体问题将再次组织研讨, 完成前一个关键教学点的总结, 并针对特定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将改进建议反馈到下一个关键教学点上, 不断推进上述过程。

步骤 (6) :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后续的教学中改进”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 逐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督/导闭环反馈”运行机制的保证下, 稳步快速地提升教学质量。

“督/导闭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效果

“督/导闭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已经实施一年之久, 经过督导组和基础部的共同努力, 我们验证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效力, 并在以下方面取得收获。

(1) 实践了“督导结合, 重在指导”的工作理念

在“督/导闭环反馈”机制实施过程中, 我们更突出“督”和“导”的有机结合, 即监督是手段, 指导是目的。坚持监督与指导相结合, 重在指导的原则, 强化了院督导组和学院教师的信任关系, 提高了院教学督导组的工作水平, 为后续的督导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

通过“督/导闭环反馈”运行机制, 督导组对核心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监控施行方案, 并在学院的核心基础课群中进行推广, 从而推动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示范教学带动效应

通过本领域资深教师的示范教学, 让青年教师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多方面感受优秀教师的风范, 发现并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结论

高等学校督导活动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 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大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加强他们的内在驱动力以便更好地履行教师责任, 达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5】。为此, 我们通过“督/导闭环反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实现了教学督导模式的转变, 变“外延式监督”为“内涵式指导”, 切实可行地带动了一批中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终达到了提升基础核心课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形成具有操作性的施行方案, 在我院核心基础课群中进行推广, 从而推动我院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景汇泉, 李君, 赵百捷.发挥教学督导作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 :130-131.

[2]张元凯.构建督导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内江科技, 2008 (9) :177-178.

[3]曾照芳, 董志, 姚榛祥.创新教学督导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4) :460-462.

[4]余柯, 李晓红, 王亭婷, 汪枫.优化督导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教学与管理, 2008, 7:21-22.

[5]李泽民.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4 (4) :81.

7.反馈?评价?调适 篇七

1反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情况

大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性实验,笔者却持相反的观点。物理探究性实验评价既能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有些学生缺乏做实验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的目的去做实验,会使学生在面对仪器时不知如何下手,或者胡乱地将仪器摆动一番,使教师大伤脑筋。有些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却缺乏实验操作的能力,大部分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探究性实验。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会讲述学生基本的操作步骤,甚至有些教师进行亲自示范,虽然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时,学生表现得很不错,却只是机械地模仿课本或者教师的操作步骤,这样仅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忽略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实验最主要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操作中却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由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会寻求教师的帮助,进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将物理实验做出来便成功了,却忽视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的,也不会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的相关仪器进行思考,因此,教师要及时思考与改进实验方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评价初中教师物理课程教学的成果

实验探索是初中物理实验设计的核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习能力,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将课本中不懂的知识通过查阅、询问等方式获得答案的过程是实践性的表现,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内容,对课本知识基本掌握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传统意识中的自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而新课改形式下的自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也就是说教师先将本节课程的学习目的、方法告知于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自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学更加具有目的性,避免学生盲目的学习。自学、实验探索教学模式基本上适合所有的初中学生,若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前,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与实验探索,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在旧知识中找寻新的问题,带领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发电机”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逐渐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说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能是否可以由机械能转化?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可使学生积极思考之前学过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带领学生进入了新的章节。引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解新的物理知识。例如曹冲称象、指南针的发明、大气压的测定等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都是教育学生以唯物主义历史观看问题的好素材。例如,在学习“热的辐射”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先给同学介绍一下“煤灰解危”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为何要在冰上撒上黑灰、煤粉。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自学、实验探索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优势:(1)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2)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主动探索知识,进而达到扩展学生视野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能够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学、实验探究,对实验课堂有了初步的理解,进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3调整初中教师物理课程教学方案

物理课堂是由课外自学与课堂实验两部分组成的,课外自学主要指的是理论部分的学习,掌握课堂内容、了解课堂知识点、提出问题等是其主要内容;然而,课堂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具体、形象的将课堂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解“大气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先将部分水倒入较大的试管之中,再将另一只稍微小点儿的试管放入较大的试管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我们将试管倒置之后,会看到什么?”学生便展开想象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创设了一种实验情境引学生深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其核心内容是实验,只有利用课堂实验才能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教师不仅要知道利用实验进行教学,还应当注意要将实践与实验相结合,增强实验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在课堂中加入实例,进而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初中物理主要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可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条件,[TP6CW28。TIF,Y#]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掌握物理课本上的知识,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奇妙,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一章节内容时,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实验,让学生掌握产生电流的条件,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图1)。

上一篇:河长制实施意见下一篇:创建群众满意学校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