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共20篇)
1.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一
年
级
学
科
备课人
教学时间
周次 第周总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认识反义词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反义词和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拼音卡片、反义词生字卡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1、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还记得吗?(2)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2、找一找。(1)教师贴画,两座房子,分别写着声母和与韵母。
声母
韵母(2)游戏
送声母、韵母回家。(学生一个个为他们找到家)(3)贴完后,指读,评价。
3、写一写。
(1)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声母和韵母。(2)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3)按要求把声母、韵母抄在四线格里。
(4)同桌互相检查。(5)师生共同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
(1)做“反话游戏”,同学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2)老师说,同学做。
(3)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如: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3、学生把成对子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当小老师带读。
4、动手用尺连线。
(三)、我会读
1、游戏“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
2、还可以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3、把自己认为是一类的摆在一起。(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4、请学生上台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5、全班齐读。
(四)、我会连
1、出示题目。
(1)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读的字可互相交流,或向老师请教。(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2、试着连一连。
(1)学生在书上做练习。(2)学习组长检查。(3)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五、作业布置: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
年
级 一 学
科
备课人
教学时间
周次 第周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读句说句
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2、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教学难点 读句说句。
教
学
过
程 批注或调整
第二课时
(一)、读读说说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经常做的事有哪些?(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小组互相读。
2、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副孩子活动的图画。
(2)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踢()。()洗()。()读()。
(3)同桌讨论后,指名说。
(二)、我会认
1、出示“姓氏花”。
进行有趣的识字练习,请大家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同学听,看谁得多。
2、学生交流。(1)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3、做练习。
(1)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2)涂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3)如果同桌又教给你新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4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美。(1)请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课本外的姓氏,请学生读一读,涂一涂。
(三)、读读背背
1、示图,你看见了鹅,想说些什么?(1)指名发言。
(2)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见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这只大白鹅。
2、出示古诗。(1)教师范读。
(2)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3)学生试读。(4)组织学生评价。
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体会“鹅”快活、可爱的样子,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四)、练习
1、我能看拼音写笔画,写汉字。heng
shu
pie
na
dian
()()()
()()
2、把意思相反的字连起来。
上
左
出
大
右
下
小
人
3、加一笔,成新字。
大———()
木———()
二———()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爸爸妈妈听,看谁得多。
六、板书设计:
heng
shu
(pie)()na
()dian
()()
2.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学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艹”:“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莲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3.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展示汉字演变等方法,识记“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三点水”和“草字头”。
2。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正确书写“可、东、西”3个生字,学写新笔画“竖钩”和“竖弯”。
3.借助生动的画面,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表演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之情,体会江南的景色之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江”“南”:重点认识新偏旁“氵”,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姓名认读“江”;指导“南”的读音。
二、走进诗歌,识字读文
1.自由读古诗,要求:边看插图边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同桌互读古诗,学习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教师巡视。
3.教师呈现古诗,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预设“采”字的教学:
(1)卡片出示“采”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教教大家。(2)播放“采”字的微视频。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学习诗句,感受美景
(一)學习前两行诗句
1.课件出示江南采莲的美景,提问: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风景?(莲叶、莲……)
2.交流反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莲”,学习新偏旁“斗卜”:“莲”就是荷花,“采莲”就是采莲子;“莲”可以和哪些字交朋友?(莲叶、莲花、莲蓬……)
(2)指导学生感受荷叶“田田”的美景。
仔细观察莲叶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赞美莲叶一碧绿的、一张接一张的、层层叠叠的……莲叶这么多、这么密,就是古诗中的一个词——田田。
指导朗读:江南采蓬时节,大大的、绿绿的莲叶一张挨一张、一层叠一层,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让我们配乐朗读,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二)学习后五行诗句
1.师:看着莲叶的美景,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湖中的小鱼也乐了。瞧,它们也来了。
图片出示红色的“鱼”字,学习“鱼”字。
2.读后五行诗句,小鱼儿在莲叶间干什么?
学习生字“东、西、北”。看图猜字:
3.创设情境,体会“戏”的快乐。
师:谁来当小鱼?这条小鱼,你想游到哪儿去?(反复巩固认读“东、西、南、北”)小鱼小鱼,你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自在、快乐)
小鱼这样自由快乐地在莲叶间游戏玩耍,诗句中用了哪一个字来表达小鱼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鱼“戏”莲叶间的自由快乐之情。
(三)游戏表演,熟读成诵
1.播放歌曲《江南》,加动作表演读。
2。用师生对读、同桌表演读、拍手歌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看课文插图,背诵古诗。
四、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摘莲叶,读生字。
师:小鱼快乐地玩耍着,我们也来做一个游戏吧。(PPT出示)莲叶间藏着许多生字,谁认识它们?(北、江、可、鱼、采、莲、东、西、南)
2.出示“可、东”,认识新笔画“竖钩”。
观察比较,这两个字有哪些相同的笔画?认识“竖钩”,红线勾出竖钩在田字格中的不同位置。
教师范写,重点指导“东”字书写,边范写边说口诀:一横平平稳又稳,撇折折在横中线,左右两点齐对称。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学生再写一个。
3.播放“西”的书写微视频,认识新笔画“竖折”。
教师范写一学生书写一反馈评价一学生再练。
【设计意图】
汉乐府《江南》是一首优美的采莲曲,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语言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整首诗短短七行,前两行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水嬉戏的情景,还配有淡淡的水墨画,孩子们很喜欢。学生在这之前只学了两篇课文,识字量少,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都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情和第一学段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努力达成“识好字、读好文、写好字”这三个要求。
一、“多种方式”识好字
在教学中,我试图引领学生通过看字形、看图片、动作演示、观察汉字演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识好字。在集中识字环节,制作“采”字微视频,通过展示“采”字的演变,变抽象线条为生动图形;继而联系生活经验,点明“采”有“摘、取”之意,表示人用手去拿、取,又把“采”字放入果农摘果子的生活情境中(“爪字头”代表伸手去取,“木字底”代表一棵结满果实的树),这样学生识字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巩固环节,我以歌曲、游戏的方式作为课间操复现,集课中放松游戏、识字、诗歌梳理于一身,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消除了疲劳,又自然而然地背诵了课文,更为接下来的写字教学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朋辈互助”读好文
“朋辈互助”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一条路径。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借助“朋辈互助”的学习方式,同桌共读一首古诗。在朗读环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小组合作、师生对读、问答读、小组合作演读、情景表演等方式,运用角色转换入情入境,演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采莲人的欢快,体会江南景色之美。
三、“观察比较”写好字
4.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篇四
要求: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提示:1、回顾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
2、想一想打算从哪几方面来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3、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
4、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大家共同评议,修改习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
主题:“我”观察到的
要求:把观察的经过和发现写下来,题目自己定;还可以写观察日记,注意日记的格式。
提示:
1、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在观察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
2、把写好的内容和大家交流,共同评议,修改习作。
3、如果在连续观察时写了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认真修改加工,成为一篇习作。
怎么写观察日记?
1、确定观察对象。是一项事物,一个场景,还是一个过程。
2、确定观察顺序。对一项事物或一个场景,可以采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外部到内部等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对于一个过程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观察。
3、写出事物的特点,或过程的特点。
4、一般采用平实的语言,为了便于表达,可以采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
主题:童话
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小木偶的故事或自己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提示:
1、回顾本组课文的几篇童话,想象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2、自己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
3、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听听大家的意见。
4、把编好的故事写下来,再和大家共同评议,修改习作。怎么写童话?
1.听童话,写童话。先由教师或口述能力强的学生口述一个童话故事,然后由全班学生写下来。
2.看图画,编童话。开始编时,大都选多幅图构成一组,可以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凭单幅图编童话,故事的情节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来构思。.看实物,编童话。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某一实物,抓住实物的特点加以想象,编写童话。
4.联系生活实际编童话。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编写童话,帮助学生分清是非、美丑,让学生受到教育。
5.结合课文编童话。教师借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编童话。结合的方法有“扩”、“改”、“仿”、“借”四种。结合课文编
童话,既有利于读,又有利于写。
6.按提纲编童话。教师出示一个童话作文提纲,让学生编童话。这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得有条有理。
7.提供开头编童话。教师只讲一个童话故事的开头,然后学生自由开展想象,把故事编下去。
8.根据在意义上毫不相干的两个物体或者两个词语编童话。教师向学生提供两个毫不相干的物体或词语,让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在它们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从而编出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9.听音响编童话。教师向学生提供两种以上的音响,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把与这些声音有关的东西、动物或人编进一个童话故事里。
10.根据题目编童话。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题目;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围绕童话故事的中心,运用拟人手法展开想象编童话。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主题: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提示:
1、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
2、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坐在一组,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可以讲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讲它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
3、把想好的内容写下来。
4、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怎么写你喜爱的动物
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这是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义务。保护自然环境,首先要爱护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应得到我们的呵护。写一写你喜爱的动物,会增加你与动物间的情感,会让你更自觉地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怎么写你喜爱的动物呢?
一、带着爱心写
带着爱心写,就是要带着你喜爱动物的那一份特殊感情写。带着爱心写,能让你喜爱动物的感情流露在作文的字里行间,这样写出的作文自然充满真情。
二、围绕特点写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对同一只动物,各人看出的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写自己喜爱的动物,一定要围绕自己眼中看到的动物特点来写。
三、抓住事例写
写人物,要让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特点。写动物,也要用动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动物的特点。抓住具体事例,就是让动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表现自己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主题:介绍一处“世界遗产”
要求: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提示:
1、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3、把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4、大家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怎么写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其作用有三:一是引导游客观光游览,二是宣传旅游景点。二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只有在掌握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
导游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习惯用语。即游览前的“欢迎词”、游览结束时的“欢送词”等。
二、整体介绍。用概述法介绍旅游目的地,帮助游客宏观了解,引发游客兴趣。
三、重点讲解。即对主要游览内容的详细讲述,因而是导游词最重要最精彩的组成部分。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
主题:胜似亲人
要求:
1、看图写话,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2、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提示: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如果不想写这幅图,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写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
5.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五
语文园地的教学除了要延续课文学习的内容知识,更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回忆自己的课堂教学应该说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会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简单总结。
1、教学效果(思效)。
就“交流平台”来说,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以及对于相关课文知识的运用和积累。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积累运用。学生在读、说、交流中发现写景文章主要的在于想象画面,通过看、听、闻、想,将语言文字具体化,在脑中形成画面感。这部分的学习等于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系统的“复习”,通过这个环节的交流,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内容进一步理解了。
“书写提示”是新增的练习项目,字体范例内容是《观潮》中的语段,最主要的是旁边的提示,对于书写的格式、标点符号、书写态度都有明确要求,让学生对于写字要求更加明确。
在“日积月累”的处理上,教师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乐趣。
2、教学收获(思得)。
(1)通过交流平台,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重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尤其是在“词句段运用”部分,学生不仅透过这些词语与句段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用“风”“烟花”“雷雨”“小狗”说几句话,并且按照要求用上“霎时”“顿时”“忽然”,这其实是对于词语的辨析和运用;而“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则是对于语言组织方面的规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如何丰富语言、如何条理性表达有了更深的认识。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我感觉在这次的语文园地学习中,就是复习、积累和运用,应该是没有什么难度,但是依然有些许遗憾:尤其是“语句段运用”部分,这些词语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运用方面过于狭隘了,很明显学生缺少“生活”。在平时教学中应该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语文园地教学的源泉。
现在来说,学生虽然不缺少“生活”,但是的的确确缺少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发现”。
4、改进措施(思改)。
6.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作文 篇六
我们的校园坐落于西南边陲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一条小河从学校门前流过,校园里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春天的校园生机勃勃。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好像在说:“我来了,让我们交个朋友吧!”树木长出了嫩芽,如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在春风的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花儿也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啊校园里的春天是多么可爱,多么生机勃勃!
夏天的校园五彩缤纷。校园里花团锦簇,几棵高大笔直的大青树长得郁郁苍苍。小朋友们玩累了,就跑到树下休息,乘凉。树下的黄色小花开得更艳了,招引来了小蜜蜂和小蝴蝶,它们正围绕着大树翩翩起舞呢!
秋天的校园变成了黄色的。落叶像蝴蝶似的,从半空中慢悠悠地飘落下来,形成了一块黄色的地毯,迎接秋姑娘的到来。小草也变黄了,垂头丧气地趴在地上,仿佛在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要走了,但是明年春天我还会再回来的哟!”
冬天来了,校园里依然美丽。由于我们的校园位于热带雨林地区,所以冬天并不很冷。大青树脱下了绿色的衣服,小草也沉入了梦乡,校门口的小河变得清澈了,时而有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真快活啊!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我的校园
我的校园在一座山脚下,门前有小河流过,四周是宽阔的田野,远处是高高的山峰,景色十分迷人。
清晨,远处的山被云雾笼罩着,若隐若现,真是好一幅“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景象啊!太阳出来了,阳光穿过大雾,照耀着我们的校园,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树木花草变成金色的了,河水变成金色的了,教学楼也变成金色的了,连小朋友们的头发,都变成金色的了呢!在阳光的照耀下,我们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叮铃铃铃——”下课了,午休的时间到了,校园里变得安静了。天空蓝蓝的,几朵白云飘在天上,像棉花糖一样,真想尝尝看是不是很甜!大青树下坐满了乘凉的小朋友,他们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猜谜语。早晨还忙忙碌碌的小蜜蜂和小蝴蝶也像是怕热似的,不知道躲哪里去了,到了傍晚,它们又出来还小朋友们嬉戏了。
傍晚的校园真是美丽极了。新种的凤尾竹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仿佛一个曼妙的绿衣姑娘在翩翩起舞。大哥哥在篮球场上打篮球,不时传来一阵喝彩声。日落西山,染红了大半边天空,那天空像是着了火似的,艳丽多彩。那云也不时的变换着形状,一会儿变成了长着两只长耳朵的兔子,一会儿变成了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毛毛虫......真是瞬息万变啊!
这就是我美丽的校园,她不仅让我学到知识,也给我带来了快乐!
我的校园
我们的学校在一条小河旁,它美丽如画。来到校门口,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水泥路,路两种满花草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走进校园,水泥路的右边就是高大的教学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教学楼三幢围在一起,围成一个U形,一共有四层。正中间是我们的教室,右边是图书馆和实验室和器材室等,左边是老师的办公室还有多媒体教室等。
三幢楼围成一个大广场,广场正前方有升旗台,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红旗伴随着我们的歌声冉冉升起。课间的时候,我们在大广场上做操。课余时间,我们还可以在广场上玩游戏,跳舞,或者打羽毛球等。在升旗台的两侧,是校园宣传栏,它给我们传递了一些课外知识,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水泥路的左边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有一个足球场,足球场旁边有三个篮球场。我们上体育课时,有的同学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同学在足球场上踢足球,还有的同学在篮球场上打篮球。
再沿着水泥路往前,就是食堂和我们的宿舍。食堂和宿舍围成一个正方形,中间有一大块绿色的草地,草地上还有几棵高大的树木,我们吃过饭后就在这里乘凉,游戏,生活得可开心了!
7.初步培养一年级孩子语文自学能力 篇七
一、培养一年级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加强培养孩子预习——课堂———复习三步骤学习习惯。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一年级的孩子预习一般从生字词入手, 能在课文中找出要学的生字, 并将生字标注好拼音, 将课文读通读顺, 有些请家长配合, 和孩子提出一个或两个简单有趣的问题, 达到语文预习的目的。
二、培养一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从孩子的某一特长出发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优点, 老师可以通过孩子的优点, 趁机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孩子的点滴成绩被大家认可时, 他们倍感自豪, 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孩子也不会因为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设法提高孩子成绩, 提高孩子成绩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1. 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灵活的识字方法,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潜移默化进而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我经常用上不同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自主识字法、趣味识字法、朗读识字法、卡片识字法、表演识字法、游戏识字法、多媒体识字法、比较归类识字法、课外延伸识字法。用这些不同的识字方法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从而也培养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堂上趣味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教师采取别致新颖的导入, 在课堂让学生表演, 还有课堂上开展竞赛或游戏, 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孩子良好阅读的习惯, 引导孩子能够自主学习。
古人云:“开卷有益。”所以, 我们要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快乐!
使孩子能够自主学习语文, 让孩子们开始拥有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
8.爱上语文,从一年级起航 篇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多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知识系统的建立都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小学语文内容以识字为主,是一门为日后学習和工作打下基础的课程,其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在一年级就激发学习兴趣,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要面对的一项首要任务。
一、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实用性极强,可以说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实践机会。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还是占据比较大的比例,教师仅局限于读、写、背等机械式传统教学法,教学枯燥乏味,令人厌倦。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年级语文教师可以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方面的能力。
小学生习语文的现状包括:第一,对语文认识存在偏差。受年龄的限制且小学生刚刚开启学生时代,还没有意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体会不到语文的功能性。第二,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于刚进入校门,许多阅读习惯、学习习惯都还没有养成。第三,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由于语文作为考试科目,教师和家长还是以考试为目的敦促学生学习,并没有提高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
目前,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一年级语文课程除了基础识字外,还有古诗、简短课文等内容,其涉及内容广泛,资源丰富。一年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由于入学不久还保留爱玩的天性,良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们爱上看似枯燥无味的语文课程,并且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一年级语文教师要在保证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1.走入生活,走出课本,在生活中增加阅历。
语文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走入生活,走出课本,在生活中增加阅历。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课为例。《春雨的色彩》一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春雨的色彩、春天的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规律描述得淋漓尽致,在一年级中属于较长篇幅的文章。春天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该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把这堂课带到室外。室外课上,学生们面对校园中比较常见的比如杜鹃花、月季花、梧桐树、松柏等植物,加之教师们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讲解,其收获定会比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多。当讲到“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这部分时,若坐在讲堂里,学生则可能一时理解不了春雨为何是红色的,当学生面对雨过天晴的校园时,看到某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或者已经盛开的花朵,加之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便不言而喻。如此,一堂课的时间,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课后的时间不管是对文章的理解背诵还是文中生词生字的学习,都是信手拈来[1]。
教师带领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走进生活,走出课本,实际观察一些有趣的东西,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笔头功夫。
2.创设符合课堂内容的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阳光》一课为例,由于阳光较好的时间通常出现在10:00——14:00,因此一般在学校的时间很难组织学生观察阳光,以及阳光给生活带来的美好[2]。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布置作业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观赏天边美好的阳光,包括日出、日落等各个时间节点的阳光变化,如有条件可以用相机记录美好瞬间,由此,通过观察,学生不仅对阳光的特点熟记于心,美好的景色也会使学生提高对该课的兴趣,在观察和欣赏美景中将文章熟记于心。
3.引入综合性学习模式,增添教学的新颖性。
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应该培养学生开拓研究新事物的精神。语文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很难长时间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3]。在学生看来,语文学习无非就是读写、背诵,大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把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分开,导致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学生研究新事物的精神。语文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让学生在研究新事物的过程中发现自然之美、语文之美。
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该课属于科学类的文章。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的内容感兴趣,文章通过“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描述了荷叶颜色、形状和生长环境,并加入小蜻蜓、小青蛙等拟人化的元素描写了荷叶与其他动植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该课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PPT教学模式,把教室桌椅改变布阵格局,将教室变成一个“小型表演舞台”,提前准备一些蜻蜓、青蛙等动物和荷叶、小草等植物的有关图片标志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别装扮模拟成为荷叶、小草、鲜花、露珠、蜻蜓、青蛙等形象,根据课文内容分配给每位学生台词,以小舞台剧的形式完成此课教学。该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的新颖性,还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拟人化”这一写作手法,寓教于乐。接下来教师通过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讲解多媒体内容,将课文中的知识点同时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本文内容并背诵,整个课程计划基本完成。笔者认为,引入综合性学习模式,增强教学的新颖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语文教师作为各个学科的引路人,其学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其他学科,但是多数语文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教师应该逐渐接受综合性内容的学习,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
4.看图写话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看图写话是语文习作的起点,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让一年级学生爱上看图写话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在学习看图写话之前,语文教师要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喜好,为他们推荐相关读物,例如绘本是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籍,先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们搭起一座从图画通向文字的桥梁,大大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渐渐地学生会逐渐接受并成功完成看图写话。看图写话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如在下面的图片中,一年级学生可以明确指出两位学生在干什么,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图片中太阳和画面中的背景,帮助学生完成时间、地点等要素。由此,学生逐渐掌握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规律和写作手法。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文化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而言,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跳跃,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保护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寓教于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可以收获语文知识,并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J].语文建设,2002(04).
[2]龙梅.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实施策略——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为研究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9.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九
《语文园地一》是结束拼音教学而进入识字教学后的第一次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性较强的练习作业。有七项内容,分别是巩固识字拼音,分清声、韵母;认识反义词;巩固识字;认识事物说完整句的练习;有认识“姓”进行课外识字的练习,以体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兴趣又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巩固汉语拼音,区分声、韵母,能正确抄写,巩固32个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激发在生活中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画有代表声、韵母的车厢图的黑板一块;设计成火车票的拼音卡若干;带姓氏的花;卡,头饰,《咏鹅》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火车声音──今天天气真好,秋高气爽。老师带你们乘坐火车去秋游,怎么样?
2、火车已慢慢靠站,听!广播里传来了列车员的声音:欢迎你们乘坐本次列车,旅客们请注意,本次列车已经到站,请乘客们看清自己的车厢以及座位号。
3、说说听到了什么?
4、从抽屉里拿出老师分给的拼音。(声母与韵母卡片,根据学生人数可灵活设计成几组车厢,或卡车司机,或服务员等,以确保人人参与。)
二、复习声母、韵母,并进行归类
1、师指着黑板问:有几节车厢?他们分别叫做──
2、请小朋友拿出“车票”,仔细辨认自己的车厢以及座位号。
3、小朋友看这黑板上的火车图回答“声母、韵母”。
4、把自己的车票介绍给四人小组听。
5、把自己手中的“车票”贴到相应的车厢里。
6、小朋友们这么守纪律、有秩序,想不到这么快就上了火车。你们认识他们吗?
7、开火车读一读:
⑴ 在读准音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发音方法。
⑵ 随时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语言愉悦。
8、写一写:
⑴ 发拼音练习本,把分好类的`声、韵母按顺序抄在四线格内。
⑵ 同桌互相检查,师生共评价。
三、找朋友
1、你们为什么不上火车呀?让小朋友仔细瞧一瞧你们的车票。哦,原来,他们坐的是卧铺,分上铺和下铺。
2、上铺的“上”在哪里?
3、小朋友,你们说上铺的朋友会是谁呀?(出示“下”)
4、“左”边的朋友找“右”边的朋友: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5、交流生活中的反义词──对口令练习。
6、当我们找到自己的座位,火车就要出发了。──音乐想起。(小朋友做动作)
四、谁结识的朋友多
1、你们看,车厢可热闹了!你姓什么?我姓什么,他们在结交朋友。
2、认认班里小朋友的姓,看谁结交的朋友多?教师师范(出示姓氏花),认一个,涂一个。
3、四人小组合作,涂文中的姓氏花,并演示汇报。
10.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
4、学习猜谜语。教学重点难点: 积累语言、巩固识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
1、小朋友看过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吗?有一天那条可爱的小丑鱼尼莫离家出走了,你看他的爸爸多伤心呐,(多媒体画面,尼莫的爸爸正在伤心地喊着尼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送尼莫回家,愿意吗?这一路上我们可能会欣赏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学到许多知识,但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危险,小朋友怕不怕?老师相信小朋友会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平安护送尼莫回家的。
二、亲自拜访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尼莫前进时遇到九个偏旁的阻拦,师: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先和他们打打招呼。(自由打好招呼后,开火车读好偏旁)
2、再去它们家拜访拜访,看看各家的主人是谁?各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去拜访哪一家,(出示多媒体)每个偏旁有一个家,每个家里有一字,小组代表带领自己组的小朋友向各家的主人问好,如:绿色的绿,你好!
3、为主人介绍好朋友。师:大家看,主人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么宽敞的房子里是多么孤单呀,怪不得他们会留住尼莫不放,我们现在就为他们介绍一些好朋友和他们一起玩,尼莫就可以回家了。快!马上行动起来,各小组为自己喜欢的主人多介绍几个好伙伴。哪一个小组介绍的好朋友最多,就可以得到尼莫的贴画。(自由选择偏旁,有能力的小组可以说出九个偏旁的字,包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小组长做好统计)
4、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出示课件上一些课内认识的字,课外认识的字可以板书出来,让大家一起认识。)
三、勇闯三关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尼莫: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我们继续前进吧!尼莫欢快地向前游去,忽然遇上了大鲨鱼,尼莫想逃跑,鲨鱼大声喊:“小鱼儿,别害怕,只要你闯过我的三道关,我会送给你们一个隆重的礼物的。”师:小朋友,敢不敢闯?
2、过第一关:转转盘。师:为了万无一失,你们先小组合作连线,再把老师分给小组的词语卡片找好对应的词。最后(出示课件)转转盘。学生派代表转,对应的词语转对了,读好了,就会变成实物。
3、过第二关:选用这里的一组词语说句话。(谁说得好谁就可得到尼莫的贴图)
4、过第三关:你还能说出___________的_________这样的一组词语吗?(本小组交流,跟自己喜欢的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5、(播放多媒体)鲨鱼: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的智慧和勇气叫我佩服,我要打开海底珊瑚通道让你们过去!
四、巧答龟题
1、激趣说话。(播放多媒体画面)师:小朋友,鲨鱼的礼物确实隆重,你们仔细欣赏海底珊瑚通道,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好吗?这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2、海龟请教。(出示课件)师:呀,海龟来了,它跟我们打招呼呢,听听它有什么话要说呢?(海龟背着词语打招呼):远方的客人们,我接到鲨鱼的电话后,就一直守侯在这里,听说你们特别能干,我想请教几个问题,好吗?
第一个问题:我背上的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齐读,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谁说得好谁就可以得到尼莫的贴图)
(2)第二个问题:日夜 ____________来往___________ 红火 ____________明白 ___________
这些词语也能像我背上的词语那样说吗?
(3)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能这样说?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海龟告别。(播放多媒体)海龟: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祝你们一路平安,再见!
五、智猜灯谜
1、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尼莫的爸爸:儿子,你终于回来了,谢谢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你们太聪明,太勇敢了。我送给大家两个大灯笼,请小朋友收下吧!
2、快乐猜谜。(出示课件)
(1)师:你们看,灯笼上有两个灯谜,你们快读一读,猜一猜。(2)小组合作读灯谜,猜灯谜。猜对的同学要说出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哪一组猜得又对又快,哪一组就得到灯笼(老师准备好玩具灯笼)。
(3)扩展练习。
师:得不到灯笼的小组也别灰心,尼莫的爸爸还有几个大灯笼(出示课件),想要的小组快来互相猜谜语,这次千万别错过哦。
A、小组互猜。
B、向其他组发起挑战,胜利的一方可得到灯笼,(多媒体画面:灯笼上挂下一行字)并要小组合作大声读好灯笼上的句子。
小组依次读出的句子是:我们真聪明!我们爱学习!我们会动脑!我们组最棒!我们会合作!
六、教师总结
祝贺大家凭自己的智慧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成功护送尼莫回家,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你们每一个组都会成为。
七、作业布置
11.让一年级语文作业向快乐出发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育;一年级学生;作业
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的特点,因此作业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并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作业氛围的目的,让儿童在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完成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对学生作业的布置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形式多样化,品味快乐
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復合体,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1.画一画。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画画,如何把这一爱好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既感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呢?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编入“认一认”板块,在教学时我就尝试了把字、物、事与画统一。
2.查一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仅凭课本中的课文学习语文还远远不够,必须向课本外延伸。如学习《我叫“神舟号”》,课前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有关宇宙飞船的知识,或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宇宙飞船的知识。课文背景离学生较远的难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知识的本领。
3.用一用。教材不过是个例子,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主要源泉。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搭起“交际”的舞台,在更广阔的交际平台上灵活运用交际方法,提高口语能力。例如,一年级上册《不要这样做》中,学生得到了劝说的“秘诀”,即在劝说别人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法。教师根据教材进行适当拓展,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不文明语言,大胆上前劝说。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具体布置,可以先从针对家里的不良想象进行劝说,如:吸烟、打网络游戏、打麻将等。
二、拓展作业,发挥潜能
对于语文教材,它本身只能是把学生引向人类文化智慧宝库的一条通道。作为教师,我们就是一条纽带,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向人类的文化智慧宝库延伸。这里的延伸,是指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只有实现这种延伸,才能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
1.合作作业,多向交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鉴赏作业,拓展自我。批改作业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应是一种人文活动,教师不能是批作业的法官,而应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是学生可交流的对象。作业则成了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阵地。在这块阵地上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角星,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嘉奖方式,从一枚到五枚,等次清晰。我尝试采用“作业展览”的方式,如绘画、小制作、演讲、诵读等将学生作业以不同的主题进行展示,由全班学生评选出作业明星,并将他们的优良作业展示一天,或拍摄下来上传至班级网站,供大家欣赏学习,并留下“继续努力啊”、“好样的”这样鼓励性的评语。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提高。
12.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十二
一、有效地结合看图和阅读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胜于抽象思维能力。相对于语言文字,他们更喜欢观察图片,并且,学生更容易理解图片的内容。为了推动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利用图片形象功能,有效地统一看图练习和阅读教学,从而实现形象化的阅读教学过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中的一些插图,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描绘的主要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探讨图片的一些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教师在教学《春天的手》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以使学生大致描绘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由于图片非常形象,因此,学生可以大致描绘出春天的一些景象,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内容,如此有助于学生把图片的内容转化为语言文字,从而推动学生迅速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二、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首先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将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并非一种负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有效地把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性,适当地营造教学情境,借助各种方式使学生融入文章表达的情境,也就是引导学生“入境”。当然,引导学生“入境”存在非常多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进而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学生争着朗读、乐于朗读、愿意朗读,可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播放一些音乐作为背景,也可以让学生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活动等。可以说,入境入情地朗读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在朗读教学《老树的故事》这一篇童话故事时,由于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务必要求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次营造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演示老树以及有关的事物,以使学生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总之,借助教师营造的朗读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情感,并且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有效地统一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思维活动
阅读互动并非只是阅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而是应当与语言文字进行必要的互动,深入思索课文的内容。阅读活动常常与思考行为密切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使学生逐步地探究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式,进而收获大量的语文知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知识,设置各种训练思维的活动,从而有效地统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丁丁和牵牛花》时,可以转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交给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和思考之后再教授课文的知识,并非要求学生在自身的教授过程中阅读课文。换言之,以学生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为主,教师加以点拨,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丁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让奶奶看到牵牛花的?”这样,学生在阅读后,能够互相探讨,积极发言,有利于教学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以这种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地统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阅读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提升其阅读水平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过于急躁,应当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量通过多姿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以阅读为乐。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摘要: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形势下,语文课程的地位也在提高,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因此搞好小学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阐述了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业建.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技术意义及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张菊香.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13.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设计 篇十三
看图说说:小兔把大南瓜从什么地方运到什么地方?第一幅图小兔在做什么?第三幅图呢?
(二)思考问题
让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然后,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三)全班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到的办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其思考的角度,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多角度地想出办法。如,学生说出小兔看到路边熊猫骑车经过,上前去请他帮忙运一运;小兔见南瓜太大,就请来自己的好朋友──一群猴子帮着抬回家。教师可点出这是用请别人帮忙的办法来运的。这实际上是在点拨学生可以再从不请人帮忙的方面去想,或继续补充请人帮忙的办法。如果学生说小兔找来绳子拴住南瓜拉,找来木棒撬着移,教师可点出小兔在自己克服困难,不过挺费力气的,这实际在启发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一些办法可能开始没想到,在交流之中互相启发后会想出。如,把南瓜侧着立起来像车轮似的推着滚回家;向朋友借来小车,把南瓜移到车上拉回家。如果有的学生开始就说出了把南瓜滚回家,教师也应启发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绝不可局限于一种,否则达不到启发想象的目的。在交流中始终要重视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四)讨论评议
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应予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课后延伸
14.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是作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的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
2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也记录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这一阶段大家的课余生活而又有乐趣。今天,我们就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课余生活的乐趣。
二、小组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a讲讲课间课后同学之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B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
C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摘记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教益; D讲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工夫,有那些长进。E讲自己与家人外出游览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三、全班交流
四、共同评议
五、谈听了他人的介绍之后,自己对课余生活的打算。
第 二 课 时 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我们交流了我们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二 回忆介绍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1)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2)课余辅导训练,如科技制作、绘画、足球比赛、乒乓球训练等。(3)个人爱好,种植花草、练习钢琴。
(4)家务劳动,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三 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习作带来什么启发? 四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五学生交流 六各自修改,可以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1)是否写了课余生活中的事情;(2)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3)语句是不是通顺。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 四 课 时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二、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根据拼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出诗的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5.练习背诵。
三、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每组的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部分。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并用生字卡片检查巩固。
四、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商展示情况。
15.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十五
刚入学的学生, 从各个不同的幼儿园来到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 开始了小学时期的生活。个性的不同、各幼儿园要求的差异、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等, 诸多的差异导致了整个班级学生之间语文基础悬殊, 如何保证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同时保证各个不同基础的学生语文水平稳步提高, 尤其是认字量大, 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 语文的基本水平远远超过同龄孩子, 要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兴趣, 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选择从倾听开始, 采取一些延续性的措施对我班的学生进行训练。
班上共有五十多个孩子, 有些孩子接受新奇知识时是比较在状态的, 参与度高, 精力集中, 回答问题反应快而积极, 可是一旦已经会了, 又没有发言机会时, 小家伙们的注意力马上就分散了!长此以往, 我们都知道后果不堪设想。训斥!简单的说教!一再的叮咛!软硬兼施的鼓励等。当我们的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深处的时候, 这些做法如同杯水车薪, 收效甚微, 又如同蜻蜓点水, 可能不仅无济于事, 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提前了孩子的逆反期。班上老师面对的“聪明”孩子太多了!他们急于表现的欲望让老师欣喜, 但他们静心倾听的状态也令人担忧!
倾听是一种习惯, 也是一种能力。首先, 在班级的网络平台中, 我选择了一个话题“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培养倾听习惯”的讨论, 告知各位家长, 我在班上对学生们所做的倾听要求, 回家后, 在班上我都有哪些要求, 布置了些什么工作要完成的, 让孩子回家后向父母表达清楚, 并请家长对孩子完成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对孩子下次的倾听工作做积极预期, 同时, 家长的反馈或意见, 可以在平台中的交流中直言不讳, 以家校共促的方式加强孩子倾听能力。同时也使家长们明确倾听能力的养成比说的能力更重要, 让家长明白听课听到了什么实际上比回答了哪些问题重要得多。其次, 由于班上孩子们的写字速度和写字水平差异很大, 语文作业采取口头布置的方式进行, 家长可以对照网络平台中的作业信息, 检查孩子课上倾听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家长在家中要耐心引导, 学会好的、易于为孩子接受的问话方式, 尽可能让孩子把记忆中听到的内容讲述出来。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弱, 对老师的要求可能没有记忆意识, 回家一问, 会一脸茫然, 一无所知, 这时, 家长和老师都会注意到这些孩子, 对他们反复强调, 并提出明确要求, 努力缩短幼小过渡的适应期, 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加快进入小学的步伐。
上课伊始, 我先训练孩子们课堂的全身心投入, 比如静坐一分钟, 眼睛盯住黑板, 孩子们心静下来, 然后开始进行课堂讲授, 好的倾听效果要靠集中精力来支撑, 所谓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正是同此理。此外, 利用孩子们在校的其他时间, 比如早晨课前, 老师给孩子们讲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有趣故事, 或布置孩子们课下读成语故事然后讲述, 然后由听的同学再复述出来, 孩子们热情高涨, 讲的同学绘声绘色, 听的同学专心致志, 复述时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孩子们往往会为自己得了“倾听小明星”的荣誉而得意洋洋呢。
会倾听才能获取重要信息。以孩子为核心, 从较广泛的领域考察, 孩子们倾听的外部对象有:老师, 同学、学长、父母家人, 影视传媒, 广播等;其中, 老师应当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倾听对象, 很多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孩子们听讲, 课堂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 更是孩子们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场合。课堂上不听, 重要的信息就无法传递给大脑, 获取知识的途径势必受阻,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 孩子的学业就会有大问题。同学之间的交流, 是孩子们获取信息的又一有效途径。在这些过程中, 善于从讲述者的话语当中收集到有效信息的孩子, 是“善听”的孩子, 会听才会讲, 会听才善思。在教室上课要实现学生有效倾听, 老师首先帮助孩子们克服刚入校的不适应, 促使学生集中精力, 努力用眼神交流, 用简短的话传达信息, 并有意对细节部分强调, 以此克服倾听障碍, 如对环境的不适、孩子走神、急于发言、有异议、疲倦、不喜欢等主观情绪。帮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集中精力, 训练他们在倾听中理出说话者的逻辑;把学生置于说话者的位置, 当小老师, 从老师的角度理解和叙述, 抓住需听的要点, 并请学生切身感受老师对不听或不专心听的心理;设置传话游戏环节, 在享受乐趣中使学生接受信息, 学会客观聆听, 不要加入主观判断;完整的从沟通中获得说话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和意思, 是学会倾听要达到的重要阶段。在以上具体倾听工作布置的基础上, 我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反馈回来的信息统计如下:
共交回问卷42份, 布置作业完成的情况是:周一大部分完成人数有41人, 完成率是97.6%;周二42人, 完成率, 100%;周三39人, 完成率是93%;周四40人, 完成率是95%;周五40人, 完成率是95%。周一至周五每天完成的有24人, 占总人数的57%。讲成语, 学生复述的反馈调查中, 周一原原本本复述出来的有22人, 占总人数的52%;周二31人, 占总人数, 的74%;周三29人, 占总人数的69%;周四21人, 占总人数的50%;周五24人, 占总人数的57%。周一至周五原原本本复述出来的有16人, 占总人数的38%。
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可以见出:交回反馈表的人数总量在逐步增加, 在完成作业的学生中, 周一到周五大部分完成作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也在稳步增加, 周一到周五完成率稍有波动, 但从纵向比较看, 处于稳步增长态势。成语复述情况, 周一到周五能够原原本本复述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同样在增加, 从周一到周五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无论是作业完成情况或成语复述情况, 反馈数据偶有波动, 当属正常状况, 比如布置作业的早晚, 学生记忆时间的长短, 成语的难易程度等外在的因素对倾听效果都有一定影响。
倾听能力的训练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在授课过程中, 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状态, 提高倾听效果, 增强语文的各项能力, 注重家校配合, 不断进行信息的反馈, 寻找原因, 改进方法, 加强倾听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期间, 这是一项长久的不应间断的训练。
摘要:倾听是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的新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应当学会和善于倾听, 会听才能有效学习, 并逐渐学会在听的过程中掌握和提取有效信息, 撷取知识, 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搭建家校之间的良好联系。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进行一年级新生倾听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
16.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 篇十六
如何才能加强说话训练呢?
一、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入学时就注重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
二、一年级语文课堂实施方法
语文第一册分为汉语拼音、认一认、识字、练习、课文五个部分。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入学后,学生接触最广、使用最多的便是汉语拼音,大量地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拼音教学中可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组成的音节时,可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 楼梯;tí——提 提醒;tǐ——体 体育;tì——剃 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既巩固了拼音,又活跃了课堂。
(二)“认一认、识字”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认一认”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最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三)“练习”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在练习中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笫一册练习中的“口语交际”——看书上四幅图,引导学生动脑筋说图意,让同学之间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你应提醒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让学生们知道交通常识,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请学生做一下评价,看谁讲的最生动。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交际。
(四)“课文”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运用插图,是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能提高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如教《我叫“神舟号”》,在学生口述图意后,再让他们认真读课文,弄清“神舟号是怎么认识嫦娥姐姐的?嫦娥姐姐为什么想回家?”等问题,最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话。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说话的内容就有了条理性、具体性和逻辑性。
我想,只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反复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17.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十七
教学目标:
・・ 1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 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 3 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小黑板。
・・ 教学时间: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 一、我的发现
・・ 1 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 2 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 3 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 4 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 二、我会认
・・ 1 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 2 扩词练习。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 3 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 交朋友交通支路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 三、我会写
・・ 1 认读其中的字。
18.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十八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学习询问。
二、教材说明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游戏”。图上画了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帕。教材用图上小朋友的人数提示学生游戏指的是两人以上的集体娱乐活动;从图上小朋友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教学重点是交流一些游戏怎样有趣,是怎样做的。
三、教学过程
1看图激趣。
(1)谈话: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戏?这些游戏你玩过吗,你还做过哪些游戏?(板书学生说到的游戏名称)
(2)揭示话题,思考: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
2以图为例,指导说“怎么有趣”。
(1)《老鹰捉小鸡》有趣吗,怎样有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游戏的趣味。)
(2)《贴鼻子》游戏怎么做的?你做过吗?把自己做的情形说一说。
(3)小结:告诉别人游戏怎么有趣,可以讲做法,可以讲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讲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游戏怎么有趣,对自己不熟悉的游戏也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
再推选代表把一个最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全班。
4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可以继续询问,再评选出最有趣的几个游戏在课下做一做。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五、学生发言举例
19.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 篇十九
关键词: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积极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中的三年级来说,可谓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是第二学段的开始,因为有了“习作”这一内容,从而使“听”“说”“读”“写”更加完整俱全。如何巧妙用好“听”“说”“读”“写”,保护好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听”促“读”
优美范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我都做到课前充分读,力求在课堂上用饱满的感情、纯正的字音、恰当的节奏、最好的语气为学生范读,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在“听”中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感和魅力,也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除了为学生优美地范读课文,我还为学生范读一些古诗词、现代小诗、童话故事、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让学生听得享受,听得入境,从而课后去积极阅读、拓展阅读,详细了解原文原著,并像老师这样去朗读。事实证明,一个语文老师优美地范读,积极引领,会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语文、探究语文。
认真倾听,以“听”促“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后,多种形式让学生去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角色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接龙读;纠正读、比赛读、个性读(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的学生有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有语气,“听”的同学也有要求:眼看耳听手指,认真倾听,听字词有无差错、句段是否连贯、是否读得比自己好等等,发现差错立即指正,觉得自己比同学读得好,可以展示读。经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听的同学还是读的同学都更加认真,课前预习时更加认真强化字词,多遍读文,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预习语文的能力。
个性展读,以“听”促“读”。语文新课标提出“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我将全班同学按座位排好顺序,课前学生自选课外读物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或精彩的段落句子,摘抄的名言、警句、谚语,一个成语的出处释义,积累的好词好句、词语成语,搜集到的拓展小资料、语文小知识,介绍一位作家的生平,为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等等,每节语文课前一分钟,轮流由一名同学上台为大家展示朗读。这样,人人都有机会进行个性展读,人人都要做充分准备,人人都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台上一分钟,课下大练功。短短一分钟,长期坚持下来,既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和听的水平,又引领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搜集整理,使学习语文变成快乐有趣的事情。
大量的“听”和“读”,正如厚积而薄发,为学生的“说”和“写”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好了积淀。
二、以“说”促“写”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口语交际”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语文新课标对于第二学段中的“习作”提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口语交际、口头作文等来以“说”促“写”。
课堂敢说,以“说”促“写”。课堂中总有一些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或不自信自己的答案,或不善表达。为了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敢于表达、敢于说话,我采取了很多激励办法,如:先小组讨论再指名发言,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找同学回答、同一个问题让多个同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回答、本组同学向他组同学提问发言等。在学生敢于发言、能普遍发言的基础上,比比哪位同学哪个小组的发言正确流畅、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还展开比赛,说说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写会,复述课文内容并续写、仿写,精炼总结全文、简单评价人物等。如此,在语文课堂中,争先恐后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发言的质量也逐步提高。在提高了“说”的能力后再去“写”,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大大提高。
口语交际,以“说”促“写”。我将语文课中的口语交际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首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各种时机、场合下与学生说话的语句、措辞、语气,为学生做好典范。细心搜集整理学生平时说话中的精彩之处、语言口误、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等,为口语交际课中的案例,具体分析、指导、点评,让学生说好每一句话,让学生体会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的大作用,让学生说好我们的母语,传承好我们的母语。会说还要会写,平常有学生请假,及时指导学生写请假条;有学生借书,及时指导学生写借书条;元旦联欢会,指导学生写节目串词;六一运动会,指导学生写为运动员加油的小稿件;还指导学生写班级好人好事、小新闻等。在口语交际和生活实践中,学生的“说”和“写”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口头作文,以“说”促“写”。一说起作文,对于三年级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别提有多难了,不是无话可写,就是记流水账……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急于让学生先“写”作文,而是大胆让学生先“说”作文。比如,第一阶段,先让学生简单描述人或物:口头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外貌,描述小动物的外形,描述生活物品、学习用品的样子等,因为很熟悉,学生大都能口头描述清楚,老师只要加以引导描述的顺序即可。第二阶段,让学生口头讲述人或物的特征:讲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性格特征,讲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讲述一件物品的作用等,若加举例更好。第三阶段,让学生口头描述场景:如描述同学们做大扫除卫生时的场景,描述同学们开运动会时的场景,描述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等等,若能描述出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更好。第四阶段,让学生口头简要评价,概括对一件事一个场景的看法和想法。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层层训练,学生不再胆怯写作文,不再苦于无话可说,也不再写流水账式的作文,因为有话可说,也就有话可写,顺畅地实现了写好作文的巧妙过渡。
20.浅谈一年级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 篇二十
一、写字习惯的培养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专家指出:写好汉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加强写字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养成,并逐步达到将写字训练中养成的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内化成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
首先是写字姿势的培养。很多孩子写的字不好看,大多都是因为拿笔姿势错误而造成的。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不知道怎样拿笔,写字的时候手指握笔要么太长,要么太短,要么拿笔写字时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画字,要么拿笔姿势过于僵硬,三个小手指在写完作业后,因为过于用力出现了中指指端有一处陷进去的现象,而整个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个身子在写字。正确的拿笔姿势是三个手指捏住笔端,手腕带动笔端。写字时坐姿要求,背直腰挺,两脚自然放在座位前面,两个胳膊要自然撑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离的桌子很远,就会出现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两个胳膊没有做到自然撑起,眼睛离的书本太近现象。错误的写字姿势不但让孩子写出来的字不好看,更会影响孩子身体健康发育成长。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开始接触写字,他们的字可塑性极大,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训练:
1.教师的示范。教师教授书写笔画时应尽可能进行示范,在黑板上进行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笔画的注意点。在教授笔画时要帮助学生讲解各种笔画的书写要点和组合规律,走下课堂观察学生书写情况,必要时采用手把手教学,教好每一种笔画。
2.结合写字姿势歌书写。写字前让孩子心中默想写字姿势歌,调整好写字姿势。
3.表扬鼓励。教师在下课堂观察学生写字时发现写的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对字写得不好看的学生也要发现他的闪光点,比如可以赞扬,“你的写字姿势很漂亮!”“你今天的进步真大!老师相信你的字会越写越漂亮!”写的好看的孩子可以把他的本子放在展示台上展示。教师自身的书写认真与否也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在黑板上的自己清晰,工整,对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新课标的中年级阶段就开始要求 “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很多孩子并不把预习当一回事,觉得预习就是读读课文,查查词语,归纳归纳段落大意。显然这并不是预习的正确方法。
预习首先要让学生能养成去读的习惯,在预习方法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方法。比如在课本上划一划,圈一圈,找到本课中新出现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体会词语在文本中的意思。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写在边上,把问题留到课堂上来讨论解决。
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课题开始思考,从课题中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针对这样的疑问去阅读课文。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自己的疑问有没有通过阅读解决。
教师也可以在预习之前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比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经过、结果是什么样的?通过看、想、说、问,把自己带入课文,学生想要尽快知道故事的发展,就会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遇到重点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让学生在预习后给老师设置作业题,让学生自己也变成老师的角色,来考考老师。
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字典是无声的老师,遇到困难时,随时随地都能请它来帮忙。虽然每个同学都有字典,但是常常因为“懒惰”,少有翻阅。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和不认识的字时不能张口就问,要逐渐养成自己动手查字典的好习惯。还可以利用班会课组织查字典比赛,比一比,谁查得又快又准确。
四、随想随记习惯的培养。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说我们在看书,学习和听课的时候,都要勤于动笔。勤动笔不光是要把我们在书上看到的,老师讲到的内容记下来,更是要把自己的信箱所得都摘录到纸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关心身边事,学校事,社会事,对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这样天天动笔记,时时动脑想,心中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等到用时就不会“句到写时方恨少”了。
五、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迸发出奇思妙想的火花。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就记什么,读书、讨论中从来不发表自己的体悟和发现,也不敢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老师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意识。
一是要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要使学生不去“照抄照搬”老师的思想,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平台。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班级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敢于质疑,勇于思考的环境。要本着“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自己得出结论”的思想,去设计课堂。让“问号”引着学生走,让学生“思考”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只有自己真正思考了,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才能逐渐培养创新思维。
二是要让学生体味“思考”的快乐。体味“思考”的快乐,是学生主动去思考的根本动力。如果学生有不同于老师的见解,不但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反而可能遭到讽刺和挖苦,那必然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毁掉孩子的创新思维。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设计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给答案,要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对每个学生提出的观点,无论其对错,都要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其积极思考、善于创新的态度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学生体味到“思考”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要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一时的“思考”不是“思考”,一节课的“思考”也不是“思考”。教师应该把“让学生思考”的观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有一个精彩人生,就必须有善于思考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一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推荐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06-23
2017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10-16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9-04
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24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07-06
三年级上册园地一习作06-0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7-30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08-16
一年级语文上册gkh06-24
一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备课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