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2024-07-28

语文教师教育随笔(共20篇)

1.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篇一

我们如果细心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达到爱读、善读、自己照着读的境界。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经常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道渠成了。

三、范读领略,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老师范读,当然,范读是随机的,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再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我才范读。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朗读的形式有:齐读与知名读;轮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配乐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较多,故事性较强,语言生动的活泼的课本可以分角色朗读。比如:《松鼠和松果》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我读旁白,这样反复读了两遍,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起到了示范作用。接着我又让学生换角色读课文,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读的投入,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五、注重朗读评价

我们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的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的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我们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与肯定。学生们在我们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在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中流淌。

总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正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篇二

1.1 读课文。

达到“三读”, 即把课文读准、读熟、读懂。《语文课程标准》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为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目标, 足见其重要性。“三读”, 与课标中的“正确、流利、有感情”依次对应, 读懂了才能做到读得有感情。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1.2 理解课文。

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 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 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 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 也要把握好, 以便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运用。老师领悟得深, 学生才能领悟得深, 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 超常发挥。否则,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包括鉴赏能力) 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1.3 认真思考课后习题, 有的要先做一做。

例如, 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 (或全文) , 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 我先读好。

1.4 查阅资料。

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 二是上网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阅读。

2. 提倡创意阅读, 注重读写结合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会拿书里的世界与自己周围的世界作比照, 拿自己与作者或书中人物作比照, 既理解了作者, 又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从而实现“有创意地阅读”。因此, 有时朗读中闭眼想象的效果反而要比看图片更好。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霍金的形象, 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近人物, 用心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实现的, 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书是无声的, 但它有生命。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让那些方块字涤荡幼小的心灵, 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 让学生眼前出现一个辽阔而绚丽的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体会课文的思想与情感。

《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感悟霍金人格力量时, 我指导学生朗读体会, 在读中感悟霍金的哪一句话最打动人心, 学生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带着无比感动景仰之情全体站起来表达了对霍金的崇敬。教学效果较好, 但如果我能把最后总结的话换成:“假如霍金来到我们教室, 来到我们身边, 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 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 你难道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动笔写出内心感受, 这样, 一定会比教师用美的语言渲染效果好得多。语文课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3. 关注学生行为, 帮助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尊重他人

在生活中, 每天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 家长送孩子来上学, 家长给孩子们背着书包, 孩子们在一旁边走边玩、打闹。快放学的时候, 家长早早地在学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 尽量找显眼的位置, 让孩子能很快看到自己。放学后, 赶紧接过孩子手中的书包, 嘘寒问暖, 给孩子递上提前买好的吃的东西。孩子们一边悠然自得地吃着一边走, 无视家长的存在。我不知道当你看到这里, 会作何感想?我想要说的是:现在的孩子缺少感恩之心, 不懂得尊重别人。

作为老师,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很多, 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 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 懂得尊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 爷爷奶奶娇惯, 爸爸妈妈忙于自己的工作, 很少有时间管孩子, 再加上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要什么家长买什么, 不买就发脾气。在家里什么事情也不做。只管享受, 不懂感恩, 认为这些就是父母长辈们应该给的, 把“粒粒皆辛苦”,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抛诸脑后。我们在学校, 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感恩, 知道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 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长辈们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让学生平时在家里做些家务, 长辈们生日时, 能为他们做点事情, 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理解的眼神, 一句体贴的话语, 父母都很满足, 知道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懂得关心别人了。

4. 引领孩子读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 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 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 同时, 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 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 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 我愿做一个牧羊人, 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尽情享受。

5. 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 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 学习及方法上的, 都要十分重视, 努力从多方面积极引导, 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 培养习惯, 正面引导固然重要, 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 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 似乎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 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 真正的“以人为本”, 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 一味地顺从和迁就学生, 必要时, 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 教师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 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非常重要:一是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大方、大声说话, 说普通话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3.初中语文随笔训练教学探究 篇三

写作训练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一直被视为“老大难”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随笔训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随笔训练 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而“写”是语文综合能力,在“听说读写”中占据着半璧江山。但写作内容泛化、写作情感虚化、写作形式僵化、写作语言刻板化一直是作文教学的诟病,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笔训练,因体裁表达灵活、情感思想相对自由、语言表达具有个性的特点,倍受师生的青睐。

一、语文随笔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明确。语文教学既有教学,也有育人的任务。我们在随笔教学中,要摒弃“高分低能”的困扰,摆脱功利性的目标,走出“应试”的樊篱。教师设立的目标既有学科总目标,也有随笔训练总目标,也有随笔阶段性目标。目标的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师要因材施教地开展训练实践活动。

2.循序渐进。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教师无活动计划,或预设的计划被“见事行事”了,教师东一榔头西一棒,以致写作训练变得无序化。教师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学生未经过系统的训练,只是盲目地凑篇数。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序的原则,如写记叙文时,初一是记述性的记叙文,初中写描写性的记叙文。

3.丰富多样。随笔训练不能囿于“写”的技能训练,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教师习惯于陈旧的方式、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在随笔训练时常冥思苦想,或敷衍了事,写出的东西毫无新意。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包括训练素材、训练内容、命题方式、训练评改、训练指导的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开放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训练内容的开放性,要将听说读写与名段摘抄、改编评赏相结合,要将作文教学与做事、做人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形成生活体验,实现语言知识的积累。其次,教师要注重训练过程的开放性。教师不局限于“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低效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学习与合作交往的环境,让他们“说真话,述真情”,进行自由地写作。最后,教师要注重指导评价的开放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评价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价中,能拓展学生思维、积累学习经验,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写作。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1.依据学情与不同阶段制定目标。在随笔训练前,教师有确立随笔训练的目标,教师在遵循学科与随笔训练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如七年级上册包括:(1)培养随笔写作兴趣;(2)阅读课内外文学作品,感知五种表达方式;(3)不会摘抄,能写简单的感想与点评;(4)学会认真观察,能有顺序地记叙所观察到的人、事、物;(5)学会简单的景物描写方法;(6)养成写作的习惯,每周写两至三篇随笔。(7)学会自由表达,能“说真话,述真情”;(8)尝试评改自己的作文,学会用常用的修改符号改文章。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主动、快乐、全身心地去研究,而绝不会将之当作一种负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精选随笔本。学生越是花了功夫选择随笔本,就会越珍惜。随笔本须选用精美的硬面抄,页面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与课本差不多即可;要伴随学生整个初中三年,因而页数要厚。学生在写随笔时,可以用彩笔对文章进行装饰,有画素描的,有贴纸的,有画插图,也有画漫画的,再不济也用线条装饰,这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心情,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2)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命题。由于学生过着两点一线式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常感到无话写说、无内容可写,教师如果能写作内容不加选择,学生往往会胡编乱凑。在随笔初期,教师可多布置摘抄、点评、仿写的训练,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如在《幼时记趣》一文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三件物外之趣的事,教者让学生“自己写一段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这样学生很愿意去完成。当学生适就了随笔写作后,教师要增加难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题目。可以通过看电影、写影评,如学生看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美人鱼》等电影,会被其中绚丽的场景、奇妙的情节所吸引,就会产生要表达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重视语言的锤炼。教师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美文杂谈、精美小说、报刊杂志中摘抄优美词句,并进行仿写、扩写活动。当然,光有摘抄还是远远不够的,遇到精彩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背诵。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炼字”的功夫,让他们从简短的片段练习开始,下笔前反复思考,力求精益求精。(2)学会观察。学生缺少观察,就缺少生活体验。教师要运用春游、参加社会活动等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力求细致、全面,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并及时记录在随笔本上。(3)丰富联想。教师要通过续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多样评改。教师应从讲评环节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评价尺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教师要建立多样化的讲评方式,可以采用每月一次的大讲评与每周一次的小讲评相结合,要建立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可以是通过生生互批,提出修改意见,作者要虚心接受,对不赞成的写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在互评、自省中能取长补短,提高了写作效率。

4.教师随笔小学语文 篇四

这个星期他们还是很听话的,没有出现什么很大的问题,所以他们来要求是不是可以上班队课。我同意了,可是想不出什么可以上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准备,真得不放心,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弄好,可是让我来定吧,他们也不一定会喜欢,所以班干部要开个小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想进行一次背诗比赛。想想也不错,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去准备去了。我们接触到的诗,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多,所以让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是背李白的诗,一组当然是背杜甫的诗咯,让他们自己去看书吧。

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一下子就到了上班队课的时候了。看到黑板上那些不是很好看的字,就知道他们很重视这次活动。当我正式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两组小朋友已经沉不住气了,想要把对方压倒,你一句,我一句,根本就听不到,现场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这样是不行的,你们这样让评委怎么评呢?”我的一声大喝让他们安静下来了,于是我只好让他们派出代表,让代表说出题目,组员进行集体背诵。这个法子果然有效,活动就这样下去了。

两边都不服输,一边的声音响了一点,那边的声音就更高。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热闹,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的声音还是那么响的哦,真是人不可貌相哦!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就没有这么响了,哎,还真是要靠兴趣的。

时间在他们热闹的背诵声中逃走了,很快时间就到了,要评比结果,因为比赛不能没有结果啊,可是发现两边背的一样多,所以两边都是冠军。小朋友们还是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下次在玩这个游戏。

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要上这样的课需要他们什么样的表现,果然在以后的几个星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听话,让我以为他们都一下子转性了呢,不过想想也对,对于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对于他们还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想得到他们的青睐,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哦。

这个就好像我们的学习一样,只要让让学生对读书有兴趣了,那再多的事情他也会做,如果他们还没有兴趣,那么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也不会来理你的。所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的天性还是很可贵的。

5.小学语文教育随笔 篇五

现象:

从学生的参与感官看:

凡是让学生动手做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让学生动耳听的。

举例:六年级数学《抽屉原理》,在学生自己摆放“4支笔放到3个文具盒”的教学环节时,学生参与面100%,而当全班交流汇报时,学生的参与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学生就不能进入认真倾听的学习状态。

凡是让学生动口读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让学生动脑想的。

举例: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凡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的地方学生都能大声朗读,参与面100%,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什么意思”等问题时,学生的参与面就明显下降。

从教师的专业情感看:

凡是教师投入情感多的环节学生参与面明显高于教师情感投入低的。

举例:两个老师,同样上一年级语文《四个太阳》,一个老师上课激情奔放,始终以自己的情感场吸引同学们,学生的参与面始终在90%以上。而另外一个老师,上课冷漠无热情,讲述得只是干巴的知识点,学生无情趣,学生参与面只在50%左右。

6.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篇六

由于实习生的到来,学校安排了许多的活动,异常是我校朱利清教师的课更是上升为镇级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我也有幸目睹了名师的风采。

朱教师的课很精彩,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最让我受益的还是朱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

首先,因为上的是二年级的课,应对的是低年段的小朋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朱教师异常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表扬语言的运用。这样做不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并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的在教学《一株紫丁香》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就是让个别学生朗读词语,朱教师就说:“等他读完了,我们小朋友就给他鼓鼓掌。”“还有谁想赢得大家的掌声。”这一系列的话比那些“你读得真好”,“你真行”有用多了,这些话更能激起学生的竞争念头,所以课堂气氛就浓郁起来了,活动起来了。

在这次的上课过程中也有许多,如在齐读课文这一环节时,有一部分同学的课本是放在桌上的,所以朱教师亲切地说了一句:“把课本拿起来会读的更好。”许多小朋友都乐于理解,很听话的拿起来读了。这么和蔼、亲切的一个教师比一个大吼大叫的教师更易于被人理解。

其次,直观形象的教学设计。在感悟词语的时候,朱教师充分研究到学生的知识起点,有重点的、有选择性的挑了几个学生自我难以解决的词语(雪中送炭助人为乐、索取、奉献、热忱、真诚等),甚至在帮忙学生理解的时候也是用不一样的方式的。直观感受: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让学生看,看完了在说,加深他们的印象;形象代言:分别用蚕和老鼠,让学生来“对号入座”,并且要说说为什么。此外还有用两个句子来比较“热情”和“热忱”;用辨析法来理解“真诚”等等。这些都是让学生更好理解词语的方法,从中可见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多深了,真正的名师风采。

第三,从生活实际出发。朱教师在帮忙学生理解词语以后,都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活动,如:学习了“雪中送炭”之后,教师就问如果一个人很饿,我们要送什么在家中,谁代表“奉献”,谁又代表“索取”并且蚕和老鼠是生活中的物体,学生容易理解。异常是最终的活动体验,播放了《西游记》的音乐,然后给四个朋友送卡片,用这个形式巩固词语,学生更有兴趣。

总体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持久时间不是很长,朱教师就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朱教师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中,在相互学习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乐中掌握。

之后我们又听了朱教师的讲话,真是有很大的收获。在备课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自我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自我的学生,就是你有再渊博的知识学生也是理解不了的;如果你没有研究到学生的实际,那么要上好课也是一句空话。学生重要,教材也是重要的,因为有了自我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运用它,不必须要用本本条条去限定它,这样的教学才是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师才是新的教师。所以我们也要学会与书本对话;学会与学生对话。

而我在备课的时候,自我的思维总会受到教参的影响,所以没有很好的了解教材资料,没有自我的理解,而对于学生,我只研究到能否激起他们的兴趣,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知识起点。所以这些方面我还要多多学习,让自我欢乐上课,学生欢乐学习,真正的寓教与乐。

7.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篇七

一、缺失的范读和品读,让美文缺少了美读,文本的魅力得不到彰显

遍布课堂的齐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用得太多,其弱点也一览无余: 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不到体现,很容易误入唱读的泥潭; 也使扮演“南郭先生”的学生有了可乘之机。我觉得凭该老师的功底,其范读的魅力应该可以征服学生,流露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创设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更何况该文是本单元的精讲课文,不可不让老师的读成为“精讲”的“第一讲”。

还有,在学习“离别前赠墨梅图”部分的时候,老师采用的读法是“速读”,分析的写法是“语言”描写。这时,我在默默地呼唤: 如果能够让学生体味人物的心情,进行分角色品读,对语言描写的理解、对慈祥的外公那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是否可以悟得更深呢?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正所谓“言为心声”,多少伤心事,都付笑谈中。听君一席话吧,品君肺腑言吧,梅花魂———就是海内外华人的“中国 心”啊! 如果在此 处,老师再播放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我想: 就以此文的学习作为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周年大庆的献礼,祖国妈妈一定会欣慰的!

二、关键词的不确定,让关键褪变为 “不关键”,词语的锤炼丧失了绝佳的机缘

在开始学习课文第一段的时候,教者要学生在齐读之后,找出文段中的关键词。当学生回 答“故乡”的 时候,老师没有确认,而是启发学生继续寻找与“内容”有关的词语,当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答出“外祖父”和“梅花” 的时候,老师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时候,坐在同学旁边听课的我产生了疑惑: 难道“故乡”不是关键词吗? 身在异国他乡的外祖父, “故乡”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啊! 梅花之所以成为外祖父的最爱,不正是因为它是故乡的象征吗? 还有第一段中的“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更是文段中精妙的语句,“冷艳”冷的是思乡之苦,“幽芳”更是幽幽的思乡之情啊! 如果这些词语能够荣膺“关键词”的雅称,美文的内涵,不是可以有所挖掘了吗?

还有最后一段的分析: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女生齐读完该段之后,老师要求同学继续从“内容”上找出“关键词”,当学生说出“珍藏”后,老师板书在“外祖父”和“梅花”之间的箭头下。老师随即追问: “‘珍藏’这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深情呢?”学生答出了“喜爱”“魂”等词语,老师板书了心中预设的正确答案“喜爱”,对于其他 词语,则不置可否。

这时候,我心潮澎湃: 为什么只能是“喜爱”呢? “魂”正是全文的文眼啊! 那颗眷恋祖国的心,不就是冷艳幽芳的“梅花魂”吗? 梅花魂、语文魂,怎么就这样轻易地失魂了呢?

三、古诗文名句的忽略,是与传统文化的背离

请看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忆起外祖父常常吟得泪流满面 的唐诗宋 词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正是外祖父浓浓思乡之情的写照啊! 可惜老师就是把该段所述之事“教读古诗词”几个字之后,就放弃了对该段的精髓内容———古诗词名句的学习。

在教者进入下一段内容的概括时,我沉默了: 唐诗宋词,它们本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璀璨的两朵奇葩,如今有谁堪摘? 至少也该稍稍流连,哪怕走马观花也罢。

对比自己平时的教学,也存在诸多类似的问题。如何让语文的学习回归语文的本位,真是我们大家亟待解决的课题。谨借用鲁迅先生的两个颇有深度的词语,与教者及语文同行们共勉:

让我们不再“彷徨”: 语文之魂,就是赤子之心!

8.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与作文教学 篇八

一、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现状分析

1.教育环境问题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老师在训练设置和题目拟定方面大多以迎合中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应试教学的思想不仅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写作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使语文教学失去了人文教学的意义,这也就间接的为语文综合性教学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2.写作训练内容不符合实际

对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老师在题目或者是训练设置上过于注重开放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符,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第二,脱离文本。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题目拟定的时候往往会脱离日常教学内容,对文本外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引入,这样脱离文本的行为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但是却使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大范围的拓展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课业量增加,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写作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第三,题目的创设不具有创新性,枯燥无聊的作文题目很难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不能是学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写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很多的教师在语文设置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偏离了这一目标,只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写作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会使得学生不能够掌握和学习到应当了解的写作知识,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要偏离原有的语文教学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水平

1.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

语文学习应当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因此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意识,那就是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服务于自己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如何使写作教学更加具有生活性,首先老师应做到不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写作教学很容易走向古板或者是老套的误区,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些新颖的作文题目能够用全新的方式或者是思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2.正确的评价机制和适当的鼓励

想要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适当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能够随时在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同时,对学生适当的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的鼓励不能是盲目的鼓励,对学生适当适时的鼓励应当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老师应当首先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优点所在和薄弱方面,对于学生的优势方面应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对于薄弱项目,尽量不要采取批评教学的方式,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薄弱项目更应当进行鼓励,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写作学习。

3.写作教学中趣味情景的创设

趣味情景的创设也是语文写作的一个重点,情景教学已经被多个教学领域所引用,写作的情景模式教学无疑对于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简单来说,情景教学在写作学习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更加生动化、具体化。第二,它能使教师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三,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的接受。第四,使所学知识有所应用,下面我们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和整合。

4.遵循目的性原则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依靠的是其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性。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应当时刻遵循目的性原则,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应当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老师在题目拟定,课堂讲解方面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历来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中所重点关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在人才培养方面占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成果来看,我们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语文写作训练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语文写作训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和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如何正确的认识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的发展现状,并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是我们应当重点思考的。

9.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篇九

我明显看到有些孩子很是失望,不知道他们会真的怎么想?我不动声色,我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就看他们明天交给我的日记了。我曾经说过,周四的读书交流会,一定要坚持下去。他们会说我失言,我说话不算话。这一切就看明天日记了。若是他们的日记,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或者说很少人反应这个事情,说明我们的读书交流会没有魅力。这一次的读书交流会停办,也算是别有价值。这次不举行,也有理由,因为三周没有换书了,上两次讲的同样的书,我想他们也许不会在讲出新意。上午两节原本的读书交流会,上成了作业讲评课。

由于今天仍在忙着整理书香档案,帮助校长确定展板的文字,以及需要的图片资料,加上今天该我值日做教师午餐。所以没有时间批改作业,下午第一节课,我安排孩子们领读课文。心想也算是读书交流会的另一种形式吧,我快速批改每天坚持看的练字作业和日记作业。因为练字每人四行,有了本子绳,翻阅较快。为一眼看着亮眼的好字打上优,差的摩写几字。快速阅读孩子们的日记,出彩的给与鼓励。我的日记批改原则,鼓励为主,多找优点,少提缺点。

这一切完了,孩子们也领读完毕。我拿起孩子们交的读书条,想看看他们真的读书了吗?我可以用读书条抽查。让他们说说昨天读书小时大致内容。除李璐鑫外,所提到的孩子,都能滔滔不绝的讲所读内容,有的要不是我打断,会占去更多时间。看来确实按照他们的兴趣选书,效果更好。上两周,我们统一选书,有些孩子不喜欢。在我们看来是好的书,他们不一定感兴趣。

由于抽查的孩子们出色表现,我决定图书室换书照常进行。我们在第二节课,让所有的学生进行了自由选择图书,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我想,以后还会同读一本书,交给孩子们选择更好。可惜图书室没有同一本书能满足我们班人数要求的。

作者:殷志斌

10.教育随笔感言:语境中学语文 篇十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所以语言的学习脱离不了上下文、也必须联系时间、空间,结合情景学习效果会更好……

对于语境二字的重视来源于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时徐承芸老师说:“词语是最小的语境。”例如当我们学习“板”字的时候,出示如上图的带有板字的词语,是不是能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个字呢?我想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生字的学习不能独立于词语的学习而存在。

对于语境二字的最近一次重视来源于在南昌市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低年级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中,吴双老师执教的《秋天》一课。这篇课文我也曾教过,当我看到吴双老师借助游戏出示了三组短语: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此时我脑海中又浮现了“语境二字”。对呀,也许随文识字对于老师、对于一年级刚刚学习课文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但是出示这种短语,肯定是可以接受,并且效果很好的。通过出示三组短语,结合同学们的观察,孩子们学习了生字“气”、“树”、“叶”,还能掌握“了”字的轻声调,结合语境学习,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11.语文阅读与随笔写作的一些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阅读;随笔写作;读写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75-1

随笔,顾名思义,随便写,说得细一点就是随时、随地、随意地写。平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谈、所思都可以生成一篇作品。这种写“生活”的教学方式解除了以前作文教学的束缚,由“体裁作文教学”转向“题材作文教学”。通过随笔,学生的写作变成了一种生活倾诉、一种人文交际、甚至是一种人生享受。于是,一开始,随笔写作就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因为要写自己的生活,所以,随笔写作特别重视让学生积累生活,做到“要求学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作文眼,来发现生活中的人和事。”随着生活随笔的推进,我感觉到学生生活体验的缺失、思考的浮泛和思想的浅薄。也让我深刻地感觉到阅读在随笔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阅读让生活积累增加思想的厚度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随笔写作的好处是,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受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随笔写作重视学生积累生活,让同学们把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随时记录下来,为随笔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可以让学生的作文返璞归真,也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奋点。但一个周期结束,学生便感觉无东西可写,因为他经历的少,思考的更少。因此,我们加强阅读指导,提供的《精品随笔100篇品读》,体例新颖别致,创设了“美句抄录”、“读后感言”、“名师圈点”等栏目,学生通过品读、模仿,能够参悟随笔“玄机”,领悟随笔“精妙”,掌握随笔写作技巧,得窥写作门径。但要登堂入室,就不仅要能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学会阅读,也不仅仅阅读随笔写作教学中指定的《精品随笔100篇品读》,也不仅限于阅读自己喜欢的散文、小品文,更要能由课外而课内再课外,由通俗而经典,这样才能够不仅仿出样式,更能够写出生活的厚重,写出思想的深邃。

二、阅读让思考成为学生的一种品格

思考是衡量阅读是否真实的重要标准,更是人生的一种重要品格。要说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应该不算少。不谈高中以前的阅读积累。单是高中阶段,就有《课本》、《读本》及名著阅读,再加上平时老师推荐的书报杂志,学生三年下来,学生少说也阅读了数百篇文章和十部左右的大部头文学作品。而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更是不敢轻视,一个学期下来少说也有二十篇。两周一大作,每周一小作,再加上周记、读后感、月考及各种考试作文等等。但一到考场,学生们还是提笔踌躇,冥想苦思,搜肠刮肚。阅读了大量文章,又经过大量的写作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总该有所起色吧?为什么还是这么差!一线教师常感到,在作文教学上花了不少时间,投入不少精力,狠抓读与写,却难见成效。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时缺少了思考。学生看起来读了不少书,但理解很浅,吸收很少;也写了不少篇文章,由于割裂了阅读教学和写作的关系,写,也就成了胡乱的写。要想使阅读能够助力写作,就不能像蝴蝶,到处涉猎,浅尝辄止,而要像蜜蜂采蜜,不但要广泛采集,而且要经过消化转化。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不断体悟,深入思考,经过自己的生命濡染,像蜜蜂那样让花粉变成蜂蜜。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生命,就会充实人生,学会写作,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好文章自然生成。

三、读写共生,让生命怒放

在高考中,作文成绩占据“半壁江山”,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就要像蜜蜂酿蜜,不但要勤奋读,更要坚持写。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正确的、通顺的话表达出来,不知道怎样把口头语转化为书面文字。我们先通过阅读,让学生模仿人家如何“以小见大”,不仅写生活,更要写生命。别人如何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别人如何叙述,让事情条分缕析。然后,我们通过勤练笔,先入格,再出格,有序有度,循序渐进,学生产生了浓厚的习作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乐写、爱写、善写,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著我思”。在随笔教学序列中,我们规定学生每周要写两到三次随笔,老师当天及时批阅,打上等第,学生还要即时修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小组互评,互改,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并通过班随笔手抄报,年级随笔周刊、学校校刊刊登优秀习作,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平台,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加以改进。用随笔训练作文,让学生利用随笔养成喜爱写作的好习惯,记自己熟悉的人,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眼前的景,状自己身边的物,抒自己内心的情。用我笔写我语,用我语抒我情。既积累素材,又锻炼文笔。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文字及思想感情,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即读是吸收,写是输出。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用随笔写作为学生人生奠基,“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的生命怒放。

随笔写作教学,注重积累生活,让学生感到“存在必有其理”;重视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我思故我在”;鼓励学生勤于练笔“我手写我心”。阅读之于随笔写作,尤如阳光之于万物,空气之于生命,不可忽缺!

[参考文献]

[1]赵道夫主编.精品随笔100篇品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走道夫,宋明镜著.随笔生态写作的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2.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随笔训练,作文教学

近年来,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写作教学。但现实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很难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进而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也很难获得大幅提升。为实现写作教学水平的真正提升, 写作教学教师要不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一、初中语文写作随笔训练的特征

1. 体裁比较灵活

同传统的写作训练方法相比, 随笔训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作为重要的语文写作形式, 随笔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传统的作文写作方式, 不但可以议论事实, 还可以观景抒情。随笔训练的文章篇幅和文章字数要求相对较为宽松, 尤其是可以旁征博引随笔内容,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畅所欲言, 对学生知识的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情感思想较为自由

人是有思想的, 人的思想情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予以表达。让学生进行随笔训练, 让他们在训练中表达自身的生活, 具有生动、客观、真实的特点, 这种表达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内心思想, 对于学生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语言表达比较个性

随笔训练的自由性、灵活性特点使得其内容表达更加自由、灵活, 而且, 学生的随笔训练内容相关比较广泛, 学生在随笔训练过程中, 不但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所以, 随笔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认识和了解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相关特点后, 作文教师应根据自身学科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 引导广大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阅读, 为随笔训练提供知识储备支持。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有效措施

1. 合理有效地制定随笔训练目标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之前, 首先需要制定明确有效的随笔训练目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作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 并结合学生客观状况, 给他们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目标。比如,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际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参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事物观察习惯, 养成良好的写作训练习惯, 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这种方式, 不但有助于学生三观观念的养成,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能够让学生充分激发和释放自身的学习潜力, 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水平。

2. 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中国有句古话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优异的写作环境, 充分激发他们的文章写作兴趣, 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逐步提升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一, 作文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自身较为喜欢的笔记本, 用以随时记录自身的所思所想, 通过学生对笔记本的喜爱, 可以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养随笔训练的良好习惯, 激发他们的作为写作兴趣。第二, 在让学生进行随笔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引导学生在训练初期注重素材的积累, 教师适当布置一定的作业, 比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进行一定的教学内容延伸, 让学生在阅读自己文章后发表相应的看法, 并进行一定的讨论, 让学生共同进步、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方式, 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3. 素材的积累

素质是写作的基础, 素材缺失, 写作也便无从谈起。当前, 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比较抗拒, 是由于他们的写作技巧和素材积累相对比较缺乏。因此, 教师要引导广大学生不断精选素材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 充分结合其他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 掌握和了解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为随笔训练提供必要的素材积累; 同时, 因为单纯的课上阅读很难满足他们的写作要求,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并对自身认为比较经典的阅读部分进行记录, 为写作水平的提升积累充足的素材积累。

4. 写作讲评

作为重要的写作环节, 写作讲评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作文写作教师要给予写作评价足够的重视, 在对学生随笔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 给予他们一定的意见参考与指导, 避免他们形成写作误区。首先, 教师要注重差异化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客观状况, 实施有差别性的教学方式, 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及时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升他们的作文写作自信心。其次, 丰富讲评方式。传统的评奖比较强调教师的评价, 在观点和思想上比较单一, 使得讲评效果非常糟糕。因此, 教师要注重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讲评竞争氛围, 激发他们的文章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感, 进而实现学生写作效果和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笔训练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 广泛阅读, 激发学生的文章写作兴趣, 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进而实现初中语文写作教师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美侠.让随笔闪烁智慧的火花[J].文学教育, 2012, (07) .

[2]夏冬芹.让随笔与文思齐飞[J].文学教育, 2012, (06) .3

[3]张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学周刊, 2013, (06) .

13.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随笔 篇十三

很多学生都在抱怨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味如嚼蜡,老师是在照本宣科,划分段落层次,总结中心思想,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动不动还要来一个“忧国忧民,上升高度“。这样的机械化程序化流水作业的课堂,确实没有什么美感可言。而老师呢,也在抱怨课难教,学生偏重于数理化成绩,不肯对语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也是,真正上台讲过两节课后,才发现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整体连贯下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小事,再要求把课上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则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就产生这样一个矛盾的两难困境:老师和学生各有各的委屈,彼此之间都很难理解对方,都在互相指责抱怨。难道,语文教育,就真的要一直陷在这个死胡同中永远无法走出来么?也许,现在就下这样的断言为时过早。

语文教育,在我看来,是对一个成长中的人的促进。这种促进,既体现在交际表达,阅读写作的工具性层面上,也流露在言行举止,思想精神的全部过程中。好的语文教育,带给学生的应该是智慧的喜悦,生命的感动,性情的抒发,灵心的陶育滋养,而不应是沉甸甸的负担,硬生生的灌输。语文课文,应该是活泼泼的,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活力,能够与学生亲近,与他们还未成熟的心灵发生共鸣和碰撞。与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思想大师进行交流和对话,这是怎样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体验!可实际情况却往往与我们的预期大相径庭。应试教育,功利思想,让语文与学生之间反倒有了一层厚厚的隔膜,那种冰冷的距离感,让我们很难与作者共同思考,彼此对话。这真是巨大的遗憾和损失。

语文的学习,比起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对“学”者的心灵有所默示而对其生命有所触动。它的重点不应落于知识的记诵,也不落于理念的强加。这种学问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应该接近于“道”,通过“耳闻,目见,言传”而终至“心觉,意悟”的至深之理所在。用心去点染生发其他灵心的根芽,让更多的心灵得到人文之光的润泽,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语文老师,更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用真切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去唤醒文字中栖居的灵魂,在对话中与先哲的智慧相遇,将先贤的智慧传递;而绝非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匠人,将芜杂的知识碎片条分缕析,拼接连缀成美丽璀璨的串珠。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应该眷注于学生的成长的求索,境界的升华和生命的感通。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有了不受制于个体生命际遇的精神力量,能够进行自我审视和自觉反省,才可以超越外在事物,周遭环境的的牵累,达到“无所待”的自由。从此种意义上说来,语文更应该是探照灯,照亮思想的黑暗,照亮路途的光明。而行路人,正是懵懂中渴求导引的学生们。教师,更应该以平等的身份,成为孩子们最亲近最信赖的领路人。

谈了这么多悬空的教育理念,无非是想说,在我们的课堂上,需要老师们真实性情的流露,需要对作者思想内涵的解读,需要我们用生命去感悟生命。在语文教师甚至所有教师的眼中,学生都该是独一无二的松子,在这些闪光的日子里,我们一起相处,一起进步成长,一起砥砺交流。让语文走进生命,让生命启迪教学。这样的境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14.跟岗语文教师培训随笔 篇十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可转化为可贵的自觉性。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通过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选择益智、有趣的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比如:有一次我向学生们讲了《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故事,然后再启发引导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童话故事吗?”同学们回答“想”后,我就向他们推荐了《安徒生童话选》这本书。这样一来,同学们都兴趣高涨,争着去阅读这本书。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有一次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井水会冬暖夏凉;为什么麻雀会站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为什么冰棍会冒气;为什么太阳早上会从东边升起晚上又从西边落下等问题。当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时,我“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这本书,从中去寻找答案。

(二)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有些课文只是节选部分在课内学习,如能够让他们阅读该全本书,了解全貌,解除心中疑团,学生会更有兴趣。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这样,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实际推荐读物

由于孩子天性活泼,因此必须选择适合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推荐读物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都调动起来。

二、传授阅读方法,教学生会读

我们都知道不要死读书,读死书,那么,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一)把语文课本作为例子,教会学生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

15.《爱的教育》读书随笔 篇十五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爱的教育并非易事,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充分运用爱的教育“法宝”?

常有家长拉着自己不听话的孩子,慷慨地对老师说:“他要是不听话,你就狠狠地打,我们不会有任何意见的。”时代发展至今,我只能把这话理解成为善意的谎言。教师不适合充当暴力的实施者,面对一群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以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场持久战。师生之间的一次促膝长谈恐怕对于部分学生是收效甚微的,所以在师生之间建立一条“有情、有意、有恒”的道路,则更行之有效。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要对社会充满爱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爱应爱在平凡中,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句语言中;体现在老师看学生的每一个眼神中;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在教育学生与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只有让他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我们的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实是这样但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参与希望工程……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给予学生更多一点呵护、一份真情、一份关注、一些宽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浓浓的情意和关爱!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的爱应爱在平凡中, 爱在细节中。爱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责任感、精深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以及一颗爱孩子的心上。

16.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 随笔训练 教学

随笔训练能够很好的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积极的辅助效用。随笔作文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而自由的写作平台,也能够让学生们更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见解。这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深化学生的写作技能上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合理制定随笔作文训练目标

在展开作文随笔训练前教师首先要确立合理的随笔作文训练目标,这一点很有必要。虽说随笔训练并没有那么多明确的要求,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但是这不等于完全没有要求。想要让随笔训练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这仍然需要教师给学生们确立一定的写作目标。对于文本的文体、语言形式、题目等都可以让学生自行确立,这也是随笔训练的一个特征,然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应当表达的一些主题,教师应当有明确限定。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作文,并且抓住一条明确的主线来合理的进行发挥。这才是随笔训练的合理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例如:在初中初级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爱自然、观察事物等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写作习惯,并坚持每周两到三篇随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在每周的随笔训练中给学生们设定一些相应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记叙这一周以来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件,也可以让大家描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不一定要做硬性要求,但是,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才能够让大家更好的展开作文习练。

二、激发学生随笔作文的写作兴趣

随笔训练的另一个教学优势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一直是困扰很多学生的一个难题,一提到要写作文学生就开始各种抗拒或者是畏惧,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写作兴趣的缺乏,以及大家对于写作技能的匮乏。随笔训练则能够一定程度化解这个问题,随笔作文通常写作范畴都更为宽广,学生的写作自由度也更大,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由表达的机会,这种方式也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教师可以以随笔作文为突破口,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随笔训练初期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作业,例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进行课文教学中,截取一段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或者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让听的同学给予建议,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的生赏析能力。这种灵活的随笔作文训练不仅化解了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是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很好的培养。

三、注重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教师还可以透过随笔训练的形式来引导大家更好的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样会很有帮助。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会觉得头脑空白,找不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要鼓励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观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在随笔作文中表达。这种灵活的记录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随笔作文的良好展开,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提供了帮助。

写作与阅读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多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为随笔训练做好铺垫。另外,单纯的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经典段落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可以多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读后感,这同样是透过随笔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教师一定要深化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良好进步。

结语

随笔训练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作文训练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随笔训练在展开时首先要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并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借助随笔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随笔训练还能够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立颖. 浅谈预初年级随笔写作指导[J]. 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7期.

[2] 袁小萍. 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思考[J]. 快乐阅读,2011年12期.

[3] 何欢.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7.对于角色观察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篇十七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 角色游戏 这样的一种自然、开放、流动的游戏状态下,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和指导?观察与指导过程中重点应该落实到哪里?哪些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观察和指导?具体怎样操作才能使自己做到观察适时和到位呢?

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如何观察和捕捉有效的行为特别重要,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在专注于玩耍的时候,教师不要介入太多,只要支持他们的行为就可以了。至于把玩具带回家等情况一般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可以用小宝宝没饭吃了,谁家里有饭饭带幼儿园里来等情景介入的方法,帮助孩子把东西拿回来,还可以和家长联系,帮助孩子搞明白借幼儿园里的东西明天要送回去。材料投放可以分点层次。如大小不一的食物,让幼儿可以选择。对于吃玩具的小朋友可能因为年龄关系搞不清是假的、不可以吃的概念,教师要及时制止,让他了解小朋友吃的东西和瓶宝宝吃的东西不一样,等他略大些自己就会明白的。

教师在指导孩子游戏的时候,不宜如巡视员一般监督幼儿,而是要在一旁多观察、等待。只有发现幼儿多次尝试仍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才宜以教育者或游戏者的身份适当介入指导。另外,游戏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教师要用智慧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 提高孩子 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面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在观察指导 角色游戏 中的回应策略的灵活性,其不动声色地使用了潜移默化情景介入、直接提示等指导方法,帮助孩子们化解了一场**。

18.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教师随笔 篇十八

重新爱上语文是因为那些可爱的盲童们太需要语文了,他们不了解文学的魅力,不了解文字可以让人振奋,不了解深邃的思想和力量能够拯救人的精神世界!我太想帮助他们了,一个盲童如果不能在文字中找到力量,那么还有什么能够点亮他们?能够让他们的心有所归依?阅读是能够走进他们心灵世界的途径,是能够让他们自我释放,自我救渎的媒介,为什么不能让他们也爱上语文?

我们共同爱上语文,也就有了共同的爱好,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其实教也是在学,教过了小思的<蝉>,才知道大千世界还有这么可爱,无私而又悲壮的生灵,他们在地下成长了才能破土而出见到天日, 而他们在这世上唯一的任务就是繁衍后代,延续物种。雄蝉繁衍以后即死去,雌蝉产完卵后也死去了,他们还没有享受到做父母的快乐,就匆匆告别了多彩的世界。掐指一算,他们在这世上的时间不过两三个月,而那漫长的等待换来的是后代的繁荣,多么让人感叹啊!生命短暂易逝,但十七年蝉却能够紧紧抓住有限的时光,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用心的教就是认真的学,我得到的感悟就是给学生的献礼。所以说教学相长,我们用语文做桥梁建立沟通,这样的情感是人生中至真的情感。

关于人生的话题太多,太宽泛了,关于人生的解读如果只停留在文字上,那么意义自然不大。我想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悟,在现实中体会。爱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一位语文老师只有深爱语文教学,深爱孩子们才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变得生动,变得贴近心灵。讲到小思的`《蝉》,讲到席慕容的《贝壳》,其实不仅要讲到关于生命的命题和那些道理,重要的是孩子们是不是真正懂得自己的人生也可以同样精彩。我提到季羡林,他曾经说过“人生一定要先尽人事,然后要听天命”。孩子们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引导他们,居然王玉洁悟出的这句话的含义,这就是语文的力量,如果经过我们的点拨能够让孩子们在文字中找到灵感,那么语文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尽人事,就是要努力将自己能做的事做好,听天命,就是不要急功近利,听由天意的安排,这不是教大家唯心,这是在讲述一个事实,尽人事者不是人人都能成功,有时候天意弄人,个人的力量真是无法做,所以失败了也要坦然面对。我又讲到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它具备聪明的头脑,过人的智慧,千般努力,万种机会也没有能够完成光复汉室的心愿,这就是天命使然,不是诸葛孔明没有尽人事。生活中到处蕴含着哲理,在等待着孩子们去发现。我只是他们的向导,永远伴随着他们走在路上。

19.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篇十九

一、 促使教师注重学生的内涵发展,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随笔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 应该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例如,笔者在教学《凡卡》一文时,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小凡卡过着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生活时, 突然有位学生站起来质疑: 既然凡卡生活在这样困窘的生活之中,哪有钱上学?他怎么又会给爷爷写信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把大家愣住了,一阵静思过后,有的说是爷爷教的,有的说是从鞋匠店里偷学的, 还有的说是碰到了一位好心的富人教的。面对此情此景,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 寻找有理有据的答案。笔者私底下将这件事写成教学随笔,并从中体会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二、 让教师在对比学习中不断成长,在反思实践中趋于成熟

教学随笔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由此可见,如果一名教师从教数年, 但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佳, 那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课后反思。教师只有经常写教学随笔,不断反思,才会不断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才会细致地、冷静地推理总结,才会在对比学习中不断成长, 在反思实践中趋于成熟。例如,笔者曾听过支玉恒老师的一节课, 将感触和所得写成教学随笔后, 终生受益:教师上课要始终面带微笑,语言极具亲和力,说话落地有声,教到感人至深处要懂得真情流露。

三、 让教师在成长旅途中提高境界,挑战自我,敢于创新

新的课堂呈现的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教师在上课下课的往返中, 要不断孕育新的希望,在白天黑夜的交替中,要不断寻思学生取得进步的良方。要知道,教师在反思和探索时,就已经登上了成长的阶梯。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 发挥应有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随笔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 分析教学事件等, 这实际上为教师提高境界,挑战自我,敢于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一次, 笔者班上的班长对笔者说:“李老师, 我发现你上课提问时总照顾那些学困生, 很少提问我们。”笔者猛然间想到,小班长的发问不仅仅是一位好学生不经意间的疑问, 也道出了她的真实感受。事后,笔者立刻写了一篇教学随笔, 警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上下求索,寻找一条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成长的发展之路。

每一个行业都有强者和弱者之分,但这并非是永恒的。强者只要满于现状,不求上进,终究也会变成弱者;弱者只要勤学好问,不断进取,终究也会变成强者。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灰心丧气, 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重任。要成为一个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和适应社会新潮流的教师, 我们必须要有勤奋好学、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不甘落后于人的精神。事实证明,撰写教学随笔正是广大教师通向专业化成长的必然之路。

20.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 篇二十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学生;随笔训练

由于写作能力基本上可以反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语文词语的应用情况基本上在学生的写作上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该阶段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问题做针对性指导。特别是在词语运用和句子构成上教师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要求训练。

一、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现状

1.对语言的运用不够灵活

写作能力作为初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关系着初中学生对于语文的灵活运用能力,而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诊断,以此判断学生对于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因此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运用上不够准确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描叙一些事物,以保证基本的写作能力。在初中生写作过程中主要会出现这样几个问题,对于人物或者是事物的描述不够细致,也就是说学生容易出现写作中的词穷阶段,这在平时的随笔训练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同时这是由于学生没有对于人物的形象或者是对于事物的状态了解清楚造成的,这就要求初中学生平时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事物的印象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在脑海中逐渐地形成的。

2.初中学生在写作的恐惧心理依然存在

这一般是所有学生共有的一个状态,因为害怕写作完成以后,对于自身所描述的事物或人物不够仔细的问题,引来教师的批评,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造成学生对于教师的权威性的抵触,而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关系,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其实也是来源于对结果的不确定以及对自身的不自信,如果教师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这样学生对于写作的恐惧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另外,写作的题材过于单一,由于初中学生所拥有的知识体系十分有限,写作题目以记叙文为主,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规定的命题一般是简单的人物描写或者是对于某一个景点的大致说明,逻辑思维较强的议论文很少涉及,这是非常客观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正是由于平时课堂上随笔训练时间不足,才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有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除了要与教师之间保持平等关系还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一些简单写作题材的

训练。

二、提升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相应对策

1.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一般认为,课堂气氛的调动离不开这样几个基本的因素,主要有基本的情景教学以及互动教学。这是两个关键点,首先情景教学的方法多样,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发挥非常重视而且关键的是,写作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快速提高关系到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描述能力,而描述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大脑对于其基本状况的了解,如果课堂的气氛是活跃而自由的,学生能够具有自我表达的能力和意识,这个时候写作就不难了,这就是情景教学在其中的体现。还有一点就是互动教学,所谓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教师的频繁互动教学,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双向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将信息通过口头或者是书面的形式体现出来。

2.构建对事物描述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好的写作素材和基本的写作构建意识

学生在了解基本的写作步骤之后,并不会马上对描叙具体的事物有很好的文字构建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与要描写的事物之间构建良好的信息交汇点,比如,教师需要学生描述某一处景点,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该景点有基本的了解,比如该景点历史悠久,有许多历史故事都在此处发生,学生自然会对这样的背景有很强的好奇心,因为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关注会成为其在写作中的另外一个方向,并且在后续的写作中也就有了话题点,文字组织也就变得容易许多。其实需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来带动课堂气氛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写文章,初中生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于故事的期待很强,如果教师每次在上课之前是带着一个新鲜有趣的故事来,就可以在写作中为学生找到很好的关注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以文学沙龙的模式进行练习,因为文学沙龙的存在给了学生之间很好的交流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交流一些写作中的技巧和一些素材的运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课堂气氛的要求非常高,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知识的贮备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写作对于中文的听说读写是缺一不可的,写作对于学生在客观事物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的延续要求越来越高。当然,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对于语文的写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初步认识,并且适时地将自身对事物的认识很好地记录下来,那么对于写作的基本准备工作也就基本到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很好的写作模板,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有很好的写作论点,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汤敏英.浅谈随笔教学与高考作文的关系:从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说起[J].才智,2011(6).

[2]顾立颖.浅谈预初年级随笔写作指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上一篇:三字经校本教案下一篇:德胜文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