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2024-10-02

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共15篇)(共15篇)

1.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一

车用传感器很多,判断传感器出现的故障时,不应只考虑传感器本身,而应考虑出现故障的整个电路。因此,在查找故障时,除了检查传感器之外,还要检查线路。插接件以及传感器与电控单元之间的有关电路。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汽车上的主要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是将吸入的空气转换成电信号送至电控单元(ECU),作为决定喷油的基本信号之一。根据测量原理不同,可以分为旋转翼片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丰田PREVIA旅行车)、卡门涡游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丰田凌志LS400轿车)、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日产千里马车用

VG30E发动机和国产天津三峰客车TJ6481AQ4装用的沃尔沃B230F发动机)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四种型式。前两者为体积流量型,后两者为质量流量型。目前主要采用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和热膜式空气流量传感器两种。

进气压力传感器

进气压力传感器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负荷状态测出进气歧管内的绝对压力,并转换成电信号和转速信号一起送入计算机,作为决定喷油器基本喷油量的依据。国产奥迪100型轿车(V6发动机)、桑塔纳2000型轿车、北京切诺基(25L发动机)、丰田皇冠3.0轿车等均采用这种压力传感器。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半导体压敏电阻式进气压力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安装在节气门上,用来检测节气门的开度。它通过杠杆机构与节气门联动,进而反映发动机的不同工况。此传感器可把发动机的不同工况检测后输入电控单元(ECU),从而控制不同的喷油量。它有三种型式:开关触点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和天津三峰客车)、线性可变电阻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北京切诺基)、综合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国产奥迪100型V6发动机)。

曲轴位置传感器

也称曲轴转角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的点火系统中最重要的传感器,其作用是检测上止点信号、曲轴转角信号和发动机转速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能按气缸的点火顺序发出最佳点火时刻指令。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三种型式:电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和北京切诺基)、光电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型式不同,其控制方式和控制精度也不同。曲轴位置传感器一般安装于曲轴皮带轮或链轮侧面,有的安装于凸轮轴前端,也有的安装于分电器(桑塔纳2000型轿车)。

爆震传感器

爆震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随时监测发动机的爆震情况。目前采用的有共振型和非共振型两大类。

2.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二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后来又有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诺等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它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间的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逐渐成为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2]。

1.1 知识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个人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2]。知识不是从外部输入人内心的,而是在与外部作用的过程中在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3]。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而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出现新的假设。另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1.2 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4]。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自己知识,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学习者通过构建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仅仅是记住别人已经研究出来的结论[5]。学习者的知识构建过程受到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教学内容为中介形成双向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构建知识。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研究型教学实践

2.1 设计课程教学流程,规范课程教学六大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情境”“协作”以及“知识主动建构”,基于该理论指导,根据“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教堂、教员在研究中教、学员在实践中学”的教学理念,以“知识、素质、能力综合培养”为课程目标,设计了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规范了课程的讲授、教材、作业、讨论、实践训练、考核等课程教学六大要素,使每个环节都有实施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法。

2.2 采取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解决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的问题。突出专业基础教学的综合性、系统性,体现现代仪器及测试科学和技术的相互关联和完整性。

“点”指以课程教学六大要素为单元,课程重点讲授核心知识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讲授内容宽而新,以仪器学科的应用为大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基本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线”指以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科研训练体系为三条主线,探索研究型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由理论型课程教学单元构成,强调对传感器基本原理的掌握;实践课程体系由基础型、综合与研究型实验构成,强调通过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开放研究实验的锻炼,培养创新意识;科研训练体系由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等构成,锻炼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面”指以教学科研结合型的教师队伍和学科的整体实力来铰链点与线,建设立体化的应用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注重先进性和科学性,将最新军事应用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训练,接触科学前沿。同时让学生接受教师研究和教学文化的熏陶及严谨的学术作风的浸润。这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同时对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实施“从单元构建系统,从系统细化到单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贯穿传感器原理、结构及应用这一主线,设计了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教学进程,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不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方法不同,对不同传感器的特点,具体的教学手段也不同。

2.3.1 按不同课程内容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该课程内容分为三大块:基础理论、典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以及典型参量的测试。在学期开始的基础理论部分,采取“以兴趣为核心”的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和亲身感知的事件中由实践到理论、从工程实际到科学理论认识传感器;再分门别类讲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采取“以问题为核心”的方式,从科学到工程,引导学生对传感器工作原理进行探究,根据工程需要对科学问题进行提炼;课程后期,典型参量测试部分,采取“以案例或课题为核心”的方式,从科学到工程,从单元构建系统,进行设计学习。教学进程表和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2.3.2 针对不同传感器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

不同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如电感式传感器部分,差动变压器灵敏度特性是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是“先做实验,主动探究”。先讲授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而对特性部分不予讲解,接着布置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电压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时灵敏度不变”这一规律。学生在自问为什么时,会主动根据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公式作进一步推导。压电式传感器的教学思路是“搭建支架,分析比较”。两种典型的压电材料石英晶体和压电陶瓷,由于其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所以两种压电式传感器在稳定性、灵敏度、价格和抗干扰性方面有很大区别,学生只要掌握了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即可自己分析得出两种压电传感器的特性。如计量光栅,教学思路是“创造情境,丝丝入扣”,包括以下几步:(1)以学生熟悉的测量转速光电传感器为例,提出是否可以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位移。(2)大家分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这时有学生提出,可以把光电传感器中的开孔圆盘拉直变成开槽板,并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张均匀刻槽的纸,现场演示了学生的思想—这是光栅的雏形。(3)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即测量的精度、实际系统中光电接收元件的安装等问题。(4)讨论并改进方案。学生的方案提高精度可以通过减小槽的距离,进一步让学生分析这种思路的技术可行性和难点。于是引出用2块光栅交叠,并请大家伸出双手演示著名的“莫尔条纹效应”。至此,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光栅数字位移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基本原理。(5)配合演示动画,让大家分析光栅的特点。

2.4 多元化、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该课程涉及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测试系统的设计,评估学生的能力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式。教学评价系统遵循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研究学习过程的知识获取(如传感器原理)、探索研究(如测试技术应用与最新发展)、思维创新(如测试系统设计)等要素为评价因子,以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考核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形成多元化、全过程“合格+拔尖”的综合评价系统。最后成绩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卷面成绩、课程设计综合评估。作业包括课本习题/调研报告、资源检索等,作业可以通过网络提交。第一次课的作业是请学生跟踪调研新型传感器、测试技术或测试系统发展动态,后续的课堂中,适当安排些调研比较充分的学生做汇报、研讨,教师再进行点评。课程中期布置了课程设计、自行车测速系统的设计,不限传感器类型。每个小组上交传感器设计说明书,并根据条件实现传感器部分或全部环节的制作。各小组代表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小组成员可随时补充,其他组学生可随时提问,对相互间的不同观点可据理力争,甚至驳斥。最后,教师再逐一点评,和学生一起评价出最佳设计奖。这种研讨课的教学效果超过了预期设想。每组选用了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测速,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并从传感器选型、电源、安装、成本、误差分析、实用性等方面全面分析,考查学生全面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情况以及分工、合作、沟通的能力。

3 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型教学,迎合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的学生人数激增,并且作品质量有很大提升。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不是生搬硬套,如何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迅速发展、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的情况下,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需继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文成.研究型本科教学探析:衍进、内涵、措施[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64-68.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6-80.

[3]王晓鑫.试论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心理学取向: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影响[J].科教文汇,2008(1):35-36.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医学传感技术;PBL;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59-02

PBL(Problem-Based Leaning)教学法是一种由问题引导学习的探索性教学模式,此方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PBL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国内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专业和院校[1],其对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多方认可。[2]医用传感技术课程内容多为抽象、复杂的公式,单纯依靠讲授式教学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研究连续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两个年级中开展医用传感技术课程PBL教学,分析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变化趋势。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1级和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两个本科班的学生,其中2011级本科班有学生25人,2012级有学生26人。将各班级学生平均分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人)采用PBL模式开展医用传感技术理论教学,对照组(25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以6~8人为一组,教师在上课前一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或几个设备维修案例或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学生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学习,最终得出有关设备的损坏原因、工作原理、维修方法等方面的正确答案。面对案例中列出的各种问题,学生要明确自己要查找的目标知识与信息,并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或网络信息获取问题解答所需的新知识与新信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选择那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技术信息,启发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并适当控制课堂教学进度和问题的难度。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讲授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课后作业练习,第二次上课前就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和复习。

(三)教学评价

一个学期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统一的百分制试卷闭卷考试。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为单项选择题,主观题包括简答题、计算题、分析题以及设计题。此外,设计调查问卷发放给实验组学生,收集学生对PBL教学法的反馈意见。

(四)统计分析

使用SPSS16.0软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成绩差异,P<0.05认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理论考试

如图1所示,实验组低分数段(<60分)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高分数段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运用PBL模式开展教学能提高学生成绩水平,降低不及格率。

分析各题型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实验组主观题平均得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设计题和分析题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简答题和计算题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实验组主观题得分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这表明PBL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调查随访

为了解学生对PBL教学的评价和意见,我们在实验组内开展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份,收回有效问卷24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PBL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反映课外时间占用过多的问题(见表2)。这说明当前PBL模式在后续推广中还需要调整,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前准备效率。

三、讨论

通过在两个年级学生中开展医用传感技术PBL教学,我们发现,PBL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理论考试的平均成绩,学生成绩多集中在中、高分数段,不及格人数显著低于传统教学对照组(见图1)。这说明PBL教学法是提高了学生整体水平,而非单纯依靠个别尖子生拉高平均成绩。教学过程中,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付连国等[4]研究发现,有计划地开展PBL教学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实验组学生医用传感技术整体成绩的提高与PBL教学法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密切相关。刘曦等[5]在医学影像专业开展的PBL教学研究也支持该观点。

关于PBL教学提高学习成绩的问题,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如周庆萍等[6]在人体解剖学PBL教学研究中发现,PBL组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理论考试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与医学学科不同,医用传感技术属于工科课程,笔试内容重推理、轻记忆,我们可通过在试题中加入设计性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应用能力。通过分析理论考试各题得分率我们发现,PBL组学生解决分析和设计问题的能力强于对照组。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PBL教学训练能切实提高学生掌握和内化知识的能力。[7]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是接受和欢迎PBL教学的,但是其在准备阶段占用了太多课外时间。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那么PBL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会因为准备欠妥而失去汇报和发言的机会,进而产生失望和厌学心理。[4]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课外时间占用过多的问题。对此,我们将在后续PBL教学中尝试:1.编制准备手册,规范课前准备流程;2.参考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提高前期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用传感技术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PBL教学在前期准备阶段还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这既与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学习,自主学习和预习能力欠佳有关,也和教师前期指导不够充分有关。我们在今后的PBL式教学中,要重视案例优化和前期方法引导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杜朝东,梁斯,潘贵书.“PBL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2):86-89.

[2] 夏葱,顾鸣敏,陆斌杰,张艳萍,黄钢.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6-7.

[3] 周耀生.如何实现基础教育从教到学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60-62.

[4] 付连国,孙丽丽,姚荣英,韩慧,张勤,吴学森,庄颖.PBL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4-5.

[5] 刘曦,罗小平,赵建农,郭大静,钟维佳.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介入放射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43-2744.

[6] 周庆萍,欧阳海珠.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比较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1):82-85.

[7] 干静,魏雅荣,汪锡金,陈伟,刘振国.国内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97-98.

4.学习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 篇四

今天我又一次认真倾听了金教授的讲座,对自主学习有个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 ,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课始就吊起胃口。

另外,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如教师在评价中使用“你很有自己的见解”、“你真肯动脑筋”、“你分析得很准确”、“你读得真仔细”等说法就很有效。因为这些激励性评语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二、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的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性,讲究教学方法。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这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加以关注的。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

1、演一演

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它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辩一辩

“辩”是学习语文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氛围也会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都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总之,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5.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五

8月9日到10日,我们参加了公司组织的6S管理培训。通过学习,使我们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6S管理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先进的、实用性极强的现场管理模式,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它能帮助企业消除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不良现象,为企业创造一个整洁、规范、优美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对提高企业形象,激励员工士气,促进生产文明,增加企业效益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个项目,因日语的拼音均以“S”开头,简称6S。6S起源于日本,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

1、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2、遵守规定的习惯

3、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

4、文明礼貌的习惯

通过学习,完善了我对人,机,环境,工作,管理等6S在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的应用体会,下面就是通过这5个方面谈谈我的学习感受。

一:人是决定事和物的主导,提高人的思想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首先必须认识到6S是对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使每个职工都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安全,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的大事,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打扫卫生。彻底摒弃以往那种大钱大办,小钱小办,没钱不办的思维。从细节入手,从小处做起,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员工自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加员工的企业向心力,增强团队观念。使每个人都能从思想上树立起一个以厂为家、以厂为荣、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观念,使员工都能做到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思想上养成规范化、标准化做事的良好习惯。

二:机是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一个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是品质和效率的基础。而6S是保证设备的最好工具,工厂无尘化,无碎屑、碎块和漏油,经常擦试和保养,机械稼动率高;模具、工装夹具管理良好,调试、寻找时间减少;设备产能、人员效率稳定,综合效率可把握性高;每日进行使用点检,防患于未然。

三:环境是一个企业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零事故的软件设备。6S强调的现场管理方法,干净,整洁的工厂,无不给人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不断增加,而经过6S的整理、整顿后,通道和休息场所等不会被占用;物品放置、搬运方法和积载高度考虑了安全因素;工作场所宽敞、明亮,使物流一目了然;人车分流,道路通畅;“危险”、“注意”等警示明确;员工正确使用保护器具,不会违规作业;所有的设备都进行清洁、检修,标识明确,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消除安全隱患;消防设施齐备,灭火器放置位置、逃生路线明确,万一发生火灾或地震时,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四:工作的积极性是企业活力的源泉,6S可以创造出快乐的工作岗位,一目了然的工作场所,没有浪费、勉强、不均衡等弊端;岗位明亮、干净,无灰尘无垃圾的工作场所让人心情愉快,不会让人厌倦和烦恼;工作已成为一种乐趣,员工不会无故缺勤旷工;6S能给人“只要大家努力,什么都能做到”的信念,让大家都亲自动手进行改善;在有活力的一流工场工作,员工都由衷感到自豪和骄傲。

五:管理是企业的工作核心,抓好了管理生产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而全员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有效手段。从每个部门抓起,从每个人员抓起,从每个环节抓起,从细、从严、从实是抓好管理工作的关键。有了制度就要有落实,要落实就要有监督。要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道工序、都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这样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才能提高企业形象,使企业更加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6S精益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在日常工作中,我对仓储的基础工作以6S法做了一定归纳和建议,先总结如下:

库房“6S“工作法推行要点 1.坚持健全物资的收发领用制度。要把好收发关,不做“人情活”物资入库要有入库单,出库要有领用单,签字等手续齐全。2.材料库用公司统一表格建立物资台帐。3.物资入库、出库必须及时核对、登记,要建立定期清点对帐制度,材料库日常管理要做到日清(将每天入库的零件按规定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收入或发出的零件要根据原始凭证当日登上台帐);月结。

4.必须对物资进行合理存放、妥善保管,做好物资的防尘、防霉等五防。要充分利用仓库库容,以现有空间满足公司仓储要求5.库容、库貌整齐、卫生,坚持每天擦扫。随时整理。6.物资要摆放整齐,零散必须上架子,不得散放、混放。7.每一种物资的规格、材质、数量等相关信息必须用卡片进行明确标注,标注必须及时准确,并在日清月结时进行复核,有问题的立即复查,不放过一个可疑问题。8.帐、卡、物必须保持一致,坚决杜绝“差不多,有可能”的思想。9.材料库的周边环境也要保持清洁,不能将物资随意摆放在材料库外边,要求库房周边环境要与厂房整体环境保持协调一致。10.分为达标、合格、未达标三类。按月对各个库房6S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罚措施,将奖罚措施落在实处。鼓励基层员工多提建议,多想办法,对有贡献的进行奖励,激励员工长期有效的将6S制度放在心中,落在实处。

6.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六

新世纪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但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次“十五”师训把“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当自己认真研读以后,才真的感到这一决定是毋庸置疑的,的确如前言所说,选取的文章当之无愧是目前全国教育理论专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华,既有超前意识的思考,也有从现实出发的呼唤。作为一名教师,确实应该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及教育发展动向,同时还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否则就很难适应新世纪高素质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属性,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统一和谐,这就是新的教育观。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育观,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新教育观;改变严守纪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营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尊重学生个性,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以宽容、保护、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实践,打破封闭式教学等等。

要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业务素质:(1)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基本保证。(2)有较高的管理艺术。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班级的整体管理,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3)有丰富的情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热情洋溢的赞赏以及在与学生接触时的仪态、表情和举止所表现出的积极情感能随时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教”,变苦学为乐学,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了双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乐、学者亦乐。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在于有无敬业精神,是否喈叹这项职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代办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从一个人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心理层次,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弘扬好的风气,鼓励教师为神圣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会使每个人通过自我的修养,约束本我的不正当欲念,达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师敬业精神的灵魂,素质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楼阁,只有培养出良好的教师敬业精神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欲兴事,先兴人,铸造爱岗敬业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条件,使每个教师忠诚于新型的教育事业。

成功教育认为,教育面向的是人,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从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

成功教育既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又有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改革教育目标的意义在于:教育的本职任务、教师的本职任务原本就应该为社会培养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主动发展。成功教育把激发、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机制作为培养目标,强调为学生修身发展的长远需要服务。改革教育方法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的外压式的强制教育,通过教师创造成功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自我开发内在潜能,主动发展个性。

加强师德师分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7.学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篇七

徜徉在这部宝典中, 如果学生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诗歌的“言外之意”, 老师依然把一首首优美、清新的诗肢解成字、词、句的知识点堆积, 那我们就不要指望语文课能濡染心灵、陶冶性情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诗歌鉴赏中有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以读带讲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因为诗歌有特定的节奏和音韵, 所以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的情感, 才能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不读, 又焉能体会得出诗人的喜悦、忧愁或凄婉呢?

因此诗歌仅靠老师讲是不行的。那么我们的语文课为什么不多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 去品味呢?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喊出来的吗?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浅吟、低唱, 动情处放声高歌呢?在琅琅读书声中, 来体味“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 “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 来揣摩李白、苏轼的豪放, 杜甫、辛弃疾的雄浑。

二、借助多媒体, 优化诗歌教学过程

诗歌是想象的语言。其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 但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成为诗歌教学的一个难点。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能有效地弥补常规教学的不足,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特定的氛围中。

比如在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时, 可用图片将朗朗明月、密密松林、潺潺流水表现出来, 甚至可以用音乐表现水流的声音。又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可用画面展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直观、醒目的画面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总之, 运用多媒体, 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让诗歌教学激情澎湃。

三、以点带面

诗歌有独有的艺术技巧。比如意象、意境等, 对于高中学生, 应该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就可用来自学了。教师不能一首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务, 更应该“授之以渔”。所以, 教师可以用一些专题来集中讲授这些知识, 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比如, 李清照的《声声慢》, 用秋风、黄花、梧桐、细雨等典型意象来诉说词人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就可以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

四、以练带学

物质发达的今天, 浮躁的人类却不愿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那就让我们以课堂为阵地, 让学生真正感受诗歌的美。

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 而想写好古诗词, 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押韵、对仗知识, 这样就逼得学生自己去学, 无疑比老师单纯的灌输效果更好。写出来, 再按意境高低, 技巧强弱等评奖, 优秀作品搞展览, 这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而这不正是素质教育下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生动体现吗?

8.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篇八

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观摩课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哪组希望老师和你们一起做呀?”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

其次,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实验区学校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实际测量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长度单位,并学会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结合学校运动会,设计了一个统计参加不同运动项目人数的问题情境,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献计献策。

第三,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变,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略创造宽松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时不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进行再审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选择策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內容,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或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要注意避免简单地以学生熟知或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内容,来替换学生陌生的、日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但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应思考采取什么策略实施相关内容的教学。

最后,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9.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九

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

一、写在前面的话的废话

今天,大年初七,我又一次打开校园网,看看是否有老师写了学习《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的心得体会,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写的,自己想走个捷径,模仿着其他老师写一写,结果,还是没有。因为快要接近开学,所以我带着完成任务的观点,下定决心,先自己学习一遍《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再说,因文章太长,又因为我眼睛老花得厉害,我将近看了一个半小时,才把它看完,而且还是草草地看,有些地方还是一目十行,于是我只是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仔细看一看而已。

说实在,要写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心得体会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因为我教的是健康教育,以前也没有对这门学科探究过,所以怎样写,写什么,心中无底。下面我只是把我学后的看法写一写,供大家参考批评。

二、不成熟的看法

“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广泛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是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的重要途径。” 我的理解:说实在,我的课堂教学,确实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很少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举动,所以,照这样下去,学生都会把我培养成死学生,没有作为,我将误人子弟,对不起国家。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虽然自己年事已老,但在教一天学一天,是我当老师的一点良心。“由于分类程度不同,对科学探究要素的划分也略有不同,本指南根据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细化为以下基本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及表达交流。” 我的理解:幸好,《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实施指南》给我们老师学习探究指明了探究的大体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反思评估→及表达交流。”以后,我将它作为自己探究的拐杖,摸路过河试试。下面对这七个问题罗列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体会。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源于人类的好奇、疑惑、兴趣与求知欲,在组织探究学习中探究活动应围绕一定的问题展开。教学中关注“提出问题”要素的落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及提问能力等。又说,随意提出问题是容易的,但要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却非易事。

我的理解:首先不管是有价值的问题也好,无价值的问题也好,先让学生尽量提吧,老师也不要要求太高,太苛刻。然后到他们提出的众问题中再引导学生去筛选,挑出有价值的问题。

2、猜想假设。在科学探究学习中,面对提出的问题,应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猜想假设。我的理解:照搬《指南》,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猜想什么,怎样猜想,为何这样猜想等,可以让他们用“如果……又会怎样?”的模式来提出猜想假设。学习现成经验吧!

3、制订计划。在探究过程中,面对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必须进一步加以证实,为此,应梳理探究思路,精心设计可行、可靠的实验方案,制定清晰、可操作的研究计划,从而保证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我的理解:这一项活,虽然也有学生的活动,但大部分在老师,为此,老师要吃透精神,把住要点进行设计。

4、收集证据。为了验证猜想假设是否合理,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去寻找证据。这些证据来自观察、调查、实验或其它途径,并且应是科学的、客观的。

我的理解:收集证据要师生双方行动,让学生参与的好处是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得到锻炼。

5、分析论证。在收集了大量证据后,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到信息、事实或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加工整理、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分析归纳,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形成探究结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我的理解:是上面一段最后一句话:即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6、反思评估。在科学探究中要不断反思、评价探究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的猜想和假设、设计的方案和计划、所做的实验、收集的证据、得出的结论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内容作出进一步修订,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估能力。我的理解:反思很重要,反思使失败变胜利,反思使胜利更胜利,以后我们要多多反思。

7、表达交流。不仅表现在探究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也贯穿于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不但能梳理思路、相互启发,有时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新的线索。注重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有关科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科学精神。

我的理解:表达交流不但能梳理思路、相互启发,有时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探究提供新的线索。

三、最后的啰嗦

10.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十

我去的美容院就有一个女孩子,可能我也有这种境缘,我一去她就跟我叨咕她婆婆,我就觉得特投机,我也是,怎么都会碰见这样的婆婆。后来我再去她跟我说,我就打住了,她就再也不说了,而且后来我就找不到这个女孩了,再问就说不上班了,调工作了,我还想挺好的,正好不来跟我说这个话题了。有的时候我妈妈也会提,就是觉得这个婆婆怎么样,我说妈妈,打住!你也是婆婆,别忘了。你夸人家这婆婆,你这个婆婆就被人夸,都是这样的,你要多夸我婆婆,你媳妇就夸你。我妈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她说对,明白了,这个容易,那就夸她呗。就跟我说你婆婆好,这老太太明理,你婆婆好,这么大岁数不容易。我就引导她这个话题,不让那个恶的话题出现,只要一说就打住,后来慢慢就没人说了。所以首先自己首先要有这种定力,要特别坚定,跟自己烦恼习气对抗的决心。我回家把这个excel表格好一顿设计,一开始每天看那表格挺上火的,所以我刚回家修学女德的时候,又吐又拉,然后又上火,后面我妈说不用刮痧都能起痧了,特上火。我说怎么这么多问题呢?这个怎么办,能不能行啊?特别坚定然后就是一定得改,没什么可说的,女德我不是给别人学的,就是先学给自己,也不是打算给别人讲的,先给自己给讲明白、讲通了,就是这样子,所以跟大家来分享自己的一些修学的体会。

那么后面一句话是“虽以贤女之行,聪哲之性,其能倍乎。”就是说你即便有这个贤惠的女子的德行,你也不能够是完备的,离圣贤的境界差的太远了,我们通过学《弟子规》就会品到怎么做,第一篇入则孝做的不够,更何况后面呢?我们就从第一句开始,什么是父母呼,应勿缓?不是说表面妈妈叫一句,婆婆叫一句,得到答应,不是的。是父母内心的那种呼声,你能不能够时时相应,心心相印,像王希海老师一样,父亲任何一个心理,他都能够抓摸到,随时随地的服侍到位,我们还是想自己多一点,想父母少一些。所以这头四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你就反复学,学一辈子也学不到,那这四句我们都学不明白,你怎么能说是一个贤女呢?那你自己也没有那么完美,你何必去要求别人,所以人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过,把自己能够弄明白。

那么接下来班昭是通过正面劝导,反面警戒来强调家里上下亲和这种重要性。正面怎么劝导呢?她说“故室人和则谤掩”,就给掩护起来了,就给掩盖了。“内外离则过扬”,你心里有内有外,分离了,这个过错你就会到处宣扬。“此必然之势也,心得体会《学习陈静瑜老师主讲学习女德的心得体会报告》。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之谓也。”那么我们想一想在一个家里相处是不是这样,家丑还不可外扬,我们女人往往是这样,我以前有过这样的习气及毛病。我观察好多女性都是这样,三五一聚会的时候就这样说,你婆婆怎么样,我家大姑姐怎么样,我家小姑子怎么样,好像说好的不多,泄愤的、抱怨的比较多,发泄一下。很多人认为必须发泄一下无所谓,因为是跟朋友,但是如果我们懂得其中很慎深的道理的时候,你就不会说一个字、一句话。那我们就想想这个人总说这样的话,磁场好不好?我们看现代很多的女性的面相,脸真的是很尖,越来越尖,眼角越来越往下,嘴角越来越往下耷,好像是都不是慈眉善目,和气祥祥的样子,都是像要打架,像要怨恨,像要欠钱那个样。

不是欠钱就是欠债,因为以前就是有老师问我,你以前是这样吗?我说不是。我以前很严肃,不爱笑。然后身边也没有朋友,很孤家寡人,下班就回家,回家就看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事都不管。你让我做我就做,不让我做,我也乐得清闲。我拿出我前年的一张照片,因为我会想相有心转,我自己看镜子好像不大明显。我把我以前的相片拿出来,和我今年的学女德之后,大概三个月之前的相片拿出来,面貌变化特别大,我觉得以前那个像不好看,别人看了肯定不生欢喜心。跟昨天何美慧老师提到刘善人,有一个女子找到刘善人,她说我丈夫总打她,刘善人说我也想打你,她说为什么?你长得就是让人打的相。她那个脸耷了着,都要掉下来,面无表情,她说那怎么办?他说你不用治病,你回家笑就好了。你笑一笑,他就不打你了。她就是这样,她回家就是笑。第一天笑给丈夫吓一跳,以为她精神有问题,没打她。又连着笑了几天,她丈夫也不打了。

那么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的呢?还不是学女德。我是从06年开始做服务行业,我不爱笑,身边人没有一个爱笑的。我们家那个小服务员都面无表情的,特别严肃。然后,我们家客人都反映,你们家怎么卖货的都这么严肃。后来我就买了一个小镜子,我就让他们练习笑。从我开始练,那阵子就是很职业的那种微笑,没有真诚心,估计那种笑也打动不了人,但是也在练。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欢喜,我觉得是自性的,你的德行流露出来的笑,你特别高兴。我后期讲女德,我也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愿意笑,我就是讲的挺高兴的,可能讲的也很差,也不好,但是我特别开心。然后底下的人听着,那些老师就说很有收获。有个小女孩13岁,跟她妈一起去听,就跟她妈说她特别喜欢听静瑜老师讲课,主要喜欢听她的声音,和看她的笑容,听着也不太懂,年龄很小。

11.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請同学们猜一猜,我三个谁喝的多?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 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 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挑战800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二)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学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

(三)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2.我的学习体会 篇十二

一、案例与教案的内在界定

教学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育教学事件”。它包含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 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 视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 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 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案, 是教师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包括单元教学计划) 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 并结合本校教学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进度和单元计划中的目标确定上课的具体内容,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选择组织教法的一种预设的教学方案。

二、案例与教案的时间、范畴

案例的记录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方面含有丰富信息和意义的一个事例。它叙述了一段教学情节发生过的事实, 提供人物、场合、过程、结果, 引发大家的思索。它呈现特定的问题情境, 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 从中体现出应有的教学思想或教育理论, 是写在教学事实后的结果性描述。

教案描述的范畴则是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和教师已有的经验, 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 写在教之前, 是对教学预期的假设。

虽然他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 教案是有条理系统地记载整堂课的教学流程, 而案例则是从已经教过的环节中节选一个有特色的教学片段进行反思与思考, 研究其教育规律和教学技巧。在内容上看教案记载的面面俱到多而杂, 案例则记载的少而精。

三、案例与教案的表现形式

案例的表现形式就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 既可以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 也可以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 还可以是对教材重点、难点处理方法等。具有启发性的特征。因此, 不管是教学策略, 还是关于师生关系或学生行为都要能反映《课标》对教学的要求, 使读者更愿意接触到这样的案例, 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案的表现形式是利用图例 (组织) 结合文字或者表格向读者展示: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场地器材、练习密度、运动量、课后小结等。每篇教案都有一个主教材, 其他的辅助教材都必须围绕主教材, 包括准备活动的热身和游戏的激趣。教案需要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科学教、学生合理学的问题;通过撰写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提升。

13.学习《马哲》的心得体会 篇十三

《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说到哲学,这定是让我们年轻人头痛的一个问题,我们通常会把它和枯燥的高中政治课联系起来,并且认为学习这门课是毫无用处的。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马哲》是一门很好的哲学课程,它讲究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承认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并且它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本学期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一个新的看法和认识,也提升了我自身的知识贮备。在高中,我虽接触过一些马克思的思想,但并没有《马哲》这一门课程所讲的那么详细,并且因为高中就只在高一的政治课上学过一些,到大学也基本上忘光了。在一开始看到这一门课程时,我认为它应该和高中的政治课是一个性质的:无聊、枯燥、死板。但真正开始接触时,我意识到了我理解错误了,大学学习《马哲》这一门课不仅是理论知识,还联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且我也发现了许多它所给我们带来的益处。《马哲》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认清事实本质,更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知识,认清当今形势和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性发展中国家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深刻和丰富的。比如: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碰到的,例如:考英语四级时,你如果有好好地复习积累知识,那四级过过就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如果你只知道玩,而没有去复习积累,那四级要通过是十分困难的。我根本不否认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系统论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论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入和发展。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之间并没有矛盾,也不是并排的理论,对立统一论是系统论的根基。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周总理曾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又为何不可呢,只有先掌握基础,才能发展,也只有先学习,才能应用。由此推断,学习《马哲》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马哲》这一课程,但我可以说我大致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见解。并且通过学习让我喜欢上了这一门课,喜欢老师讲解这一门课,喜欢了解老师上课中所讲的例子。

14.学习古琴的心得体会 篇十四

时间转瞬即逝,这个学期选修了《古琴演奏技法与鉴赏》,听到老师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传授中国古代古琴的历史,一些古人弹琴的技巧,古人对弹琴的感受,使我受益匪浅。古人说:读史可以明鉴,但是在古琴方面,聆听琴声可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

想要弹我琴,弹出动人心弦的琴声,首先,最基本的就是练好指法。指法——顾名思义,现在有一把琴,你要如何弹出美妙的琴音,离不开的就是你的两只手,十指,当然,十指未必每首琴曲都必须用到。但是作为弹奏的基础,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有牛叉的才艺演出用脚弹奏,这个可以排除在外了!纵观古琴史,如何想要弹出一曲动听的琴音,弹琴者在这当中占据了主导的作用。首先弹琴者坐姿要得体,弹琴更要得体,要强调感情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一个出色的琴师,她要把琴曲当做自己的孩子,知音,注入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去对待她们!第二:要弹琴如歌,重视作品的曲调性。一首琴曲有她自己的基准,基调,我们弹琴要遵循琴曲的语调,不能本末倒置。古人常说:对牛弹琴,意思很明显,对于不懂曲调,不懂琴音的的听者来说,即使弹奏的不知是否有曲调,我们仍然是无法理解的。因此,在这里要虚心学学弹奏的曲调!第三:弹琴要按节奏谈。一个良好的节奏才能谈出令人难忘的琴声。第四:弹琴还要调节气息。一个人只有稳定的气息,他才能弹奏出一首成功的琴音。第五:弹琴要炼骨。何为炼骨?炼骨一词,在不同的发面有

不同的解释。作为古琴,炼骨就是掌握弹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如高音与低音间的过渡。第六:弹琴要学会取音。只有熟练地了解琴音,才能恰到好处地取得琴声的节奏与音感!第七:弹琴要明白琴谱的道理。知道琴谱的作用,意义。感情的最终从哪里获得?最后,弹琴要辨别门派。不同历史时期,每个古琴名人都有不同的门派。他们代表这这一时期的琴声,代表着这个时期的古琴发展的主体方向。因而,每个时期的琴音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瑰宝。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弹琴是需悟性的,需要点时间和过程。有人可以学的很快,一年流水梅花,有人三年弹个平沙。其实这些好比速生杨树和黄花梨的区别,前者适合如方便筷子,后者需洗洗考量制成传世器具。没有那个是一定正确的,只是满足了不同学琴者的需要。

弹琴需多读书,多亲近自然。作诗的功夫在诗外,弹琴亦然。关于琴谱,我个人觉得从少儿学古琴,琴学备要打好基本见识再从晚清看起,古文的解释和文字的识别和体会有一点积累后再入明代琴谱比较顺手。

琴器,有张好琴可以促使你提高学习古琴的兴趣,一张好琴光听听散音看看外形就是一种享受。至于对音色的鉴赏力,我个人来说是学琴一年之后的某一天去郑州买琴挑了一会又挑挑弹弹一下午,之后开窍了。当然这不是一下午就可以练就的,之前北京,苏州,乌鲁木齐也扒拉了很多琴。只是没有鉴赏力,浪费了很多机会。

另外就是对外形的理解,有人说看到仲尼和伏羲就有审美疲劳,我觉得你没有见到好的,仲尼历代有很多,当今以曾琴见长,方正饱满,有儒生味。审美的确有层次之分,但通过历练也会不断提高。

(字数:1279 共3页)

闽江学院 海峡学院 2012级会计2班

15.学习传感器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8年7月9日联合发布、同年12月1日施行的GB 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是对原GB 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的补充和完善,是对清单计价指导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新《规范》的出台,不仅巩固了原《规范》实施的成果,而且对进一步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2 新《规范》的亮点

2.1 条款数量的扩充及涵盖内容的变化

新《规范》的条文数量比原《规范》增加了92条,其中强制性条文增加了9条,基本涵盖了从施工项目招投标开始到施工竣工结算办理的全过程。新增内容为: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工程发、承包合同签订时对合同价款的约定;工程量的计量与价款支付,索赔与现场签证,工程价款的调整;竣工结算的办理及对工程计价争议的处理。

2.2 工程量清单组成的变化

原《规范》中工程量清单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三部分组成;而新《规范》要求工程量清单应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规费项目清单和税金项目清单组成。与原《规范》相比增添了规费项目清单和税金项目清单两项,更加明确了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内容。

2.3 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组成要件的增加

原《规范》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由四要件构成,分别是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新《规范》规定构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五个要件是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这五个要件是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要由原来的“四统一”变为“五统一”,原因就在于一些编制者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不重视工程项目特征方面的描述,描述不清、界限不明,给投标方报价人员的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发、承包双方的争议。新《规范》规定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项目特征描述原则,应按规范附录中规定的项目特征结合拟建工程项目的实际予以描述,强调了项目特征描述在工程量清单组价、报价工程中的重要性。在进行项目特征描述时,可掌握以下技巧。

1)项目特征必须描述的内容。

a.涉及正确计量的内容必须描述:如门窗洞口尺寸或框外围尺寸。b.涉及结构要求的内容必须描述:如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涉及材质要求的内容必须描述:如油漆的品种、管材的材质等。

2)项目特征可不描述的内容。

a.对计量计价没有实质性影响的内容可以不描述:如对现浇混凝土柱的高度、断面大小等。b.应由投标人根据当地材料和施工要求确定的可以不描述:如对混凝土构件中的混凝土拌合料使用的石子种类及粒径、砂的种类等。

3)可不详细描述的内容。

a.无法准确描述的可不详细描述:如土壤类别。b.施工图纸、标准图集标注明确,可不再详细描述。

2.4 措施项目内容及计价方式的变化

新《规范》中把原有的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四项合并为“安全文明施工”;把原来措施项目中含有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去掉;施工排水降水拆分列两项;新增“冬雨季施工”“地上地下设施,建筑物的临时保护设施”两项。措施项目中可以计算工程量的项目清单宜采用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方式编制,列出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例如混凝土浇筑的模板工程;不能计算工程量的项目清单,以“项”为计量单位,其费用的发生和金额的大小与使用时间、施工方法或两个以上工序相关,与实际完成的实体工程量关系不大,典型的是大中型施工机械、临时设施等。

2.5其他项目内容的变化

新《规范》中其他项目清单由四项内容组成,分别是暂列金额、暂估价(包括材料暂估价和专业工程暂估价)、计日工、总承包服务费。与原《规范》相比较内容上有很大变化:1)取消原《规范》中的招标人部分和投标人部分;2)将“预留金”更名为“暂列金额”;3)增加“暂估价”;4)将“零星项目工作费”更名为“计日工”;5)取消了“材料购置费”,由“材料暂估价”取代。

2.6招标控制价的增设

新《规范》术语中明确指出“招标控制价”是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按设计施工图纸计算的,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价格。其作用是招标人用于对招标工程发包的最高限价,有的地方亦称拦标价、预算控制价。招标控制价不同于标底,其无需保密。为体现招标的公平、公正,防止招标人有意抬高或压低工程造价,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如实公布招标控制价,投标人报价超过该价格则为废标。

2.7工程量清单使用范围的扩展

原《规范》主要强调工程量清单在招投标阶段的使用,而对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如何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的指导性不强。而新《规范》中把工程量清单作为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计算工程量、支付工程款、调整合同价款、办理竣工结算以及工程索赔等的重要依据,内容则涵盖了从招投标开始到施工竣工结算办理的全过程,这样使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计价阶段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对全面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新《规范》中明确规定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不仅适应于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同时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也可以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

3结语

新《规范》的发布实施,体现了工程造价计价各阶段的要求,条文规定更具操作性。使得建设工程发、承包双方的计价行为更加规范,工程造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更加有利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全面推行。总之,实施新《规范》后,将更好地保障建设各方的权益,构建和谐的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1]GB 50500-200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

[2]GB 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

[3]成晓君.浅谈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J].山西建筑,2009,35(35):248.

上一篇:2009-2010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资产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