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2024-09-18

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精选17篇)

1.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篇一

本周周二上午,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我校听课堂模式课,我也精心准备了一节。经过讲课、评课,让我感觉自己又颇有收获。对于这节课,反复思考、回想,我认为存在着这样几点差距:

(1)在课堂引入上。简洁而明快的课堂引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我本来目的在于此,但在讲述过程中却事与愿违,显得还是很罗嗦。我认为还是开始问题设置上语言不够精练,以至于学生对问题意图不清晰。因此以后应加强语言提炼。

(2)在实验探究中,由于在课前曾让学生在家预习,自己操作,所以在课上我试着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而没有给出探究过程。但在实验过程中,显然学生预习得不充分,在家也没有按老师要求去操作。只有少数几组能顺利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凸显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实验缺乏方向,具有盲目性,操作不顺利,虽然在老师提醒下能得到结论,但浪费了时间,所以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针对学生特点,课堂内容设计还应注意严谨性,应尽量避免盲目性的发生。

(3)在学以致用环节上,理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环节是很必要的,而且许多生活现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一点不仅让我想到如果将它应用到引入新课上,那么学生兴趣会更浓,效果会更好。比如在课初提问:带鱼生活在哪里,它的体形为什么是扁的?既与液体压强相联系,又生动活泼,再讲这节课一定做新的尝试。但在课上学生所能举出的生活实例仍能让我感觉到学生的知识面和较大的潜力。

(4)由于课上实验和讲授中有时间浪费,所以最后的知识反馈没来得及进行,只得拿到课下进行。但是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课下游乐相互交流,很难看出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八(1)班,我反复强调完成练习的独立性。这几天情况有所好转,但还需多加提示和监督。另外,本周我加大了八(1)班的练习和考察力度,学生明显提高了重视程度,以后还要坚持和摸索各种不同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篇二

首先, 物理学所揭示的自然奥秘, 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 要求学习者 (教师和学生) 必须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热情的人。正如孙维刚老师所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神圣科学的钟情和执著, 必然会通过展示学科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坚定勇攀高峰的信念, 引导学生献身科学探索, 树立为社会创造财富, 为人民服好务、多服务,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崇高理想。笔者认为可以将物理学史上的动人故事告诉学生, 因为真正的科学大师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 比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

其次, 我们必须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源于哲学的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基本结构与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既可以使学习者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又确实需要学习者付出艰苦的努力。例如, 物理知识的精确性, 物理实验的可计量性, 都要求学习者必须有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再如物理知识的客观性, 物理概念的精细性, 物理规律的局限性, 又要求学习者必须有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品质。学生有了这些基本认识才能有备而学, 做到大气沉着, 冷静从容, 紧而不慌, 忙而不乱, 张弛有度, 收发有序。

最后, 尝试探究习题教学。习题教学是应用概念、规律的环节, 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棘手的事实常常是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所有知识 (即一看答案就会, 一说规律就背, 一听讲解就懂) , 但就是不能顺利求解 (即一写就错, 一考就蒙, 一放就忘, 一提就烦) , 什么原因呢?简单来说是学生没有掌握审题的基本要领:慢、准、细、全, 不能通过细心审题找到“题眼”, 联系相关的知识、方法、规律、技巧、或者相似的典型情景加以适当变化处理, 灵活变通、准确迁移。即或者知识点不清楚, 或者知识线不实, 或者知识面不全, 或者知识体系不丰厚, 致使应变网络不通畅、牵一发而未动全身, 感觉不灵敏、反应迟钝、各部分功能不能协同作战。其实以我个人之见, 习题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概念规律的应用环境, 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物理学科系统的高度审视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基本性质, 即先要对题目设置的物理事件做出定性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是谁, 作用环境怎样, 事件的起因为何、经过哪些过程、如何结果, 哪些是主要因素, 甚至决定性因素, 哪些是次要因素, 抓住问题特点 (即突破疑点、明确难点) 只有对所学规律、方法各自的特性和应用范畴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筛选出适合题目的具体规律。这些好习惯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自觉做到仔细审察、揣摩、挖掘每一个字、词、句、数据、图像信息里面的内涵和外延, 对问题做到了如指掌, 必然会对症下药, 药到病除。为达到以上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对典型习题的深入研究, 充分展示物理学科的灵活多变, 反复玩味, 领略其美好。

下面试以例析:

例1:平板车的质量M=8kg, 长度L=1m,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kg的小滑块, 以速度V0=4m/s的水平速度, 从平板车的左端滑向右端。若小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求小滑块离开小车右端时平板车的速度为多少? (g=10m/s2)

答案:1m/s

解法1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法2用动量定理求解

解法3用动能定理求解

解法4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变式1为使小滑块留在车上, 车的长度最少应该多长?

答案:L=M V02/2μg (m+M)

变式2为使小滑块留在车上, 小滑块的初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V0=[2μg (m+M) L/M]1/2

变式3若增加小滑块的质量, 使它不滑出车, 则小滑块的质量最小值是多少?

答案:m=M (V02/2μgL-1)

变式4若车足够长, 滑块相对于车静止需经历多少时间?

答案:t=MV02/μg (m+M)

变式5若车和小滑块一起以V0沿光滑水平面运动, 车与墙壁碰撞后, 以原速率反弹。经过多长时间小滑块在车上停止滑动?设车足够长。

答案:t=2MV0/μ (m+M) g

说明:本题看似寻常, 但是极具典型意义, 尤其几个变式的情景设置, 异彩纷呈, 令人耳目一新, 揣摩之后, 更觉余味无穷。

例2:在直角坐标系xoy原点O处, 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q的粒子, 速度大小为V0, 方向沿y轴正方向 (重力不计) 。现要求你设计一方案:在粒子运动范围内加上某一种或几种“场”使其能通过直角坐标系xoy中的p点 (a, -b) 。说明: (1) 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并说明运动性质; (2) 通过必要的运算给出所加“场”的有关物理量的表达式 (用题设的已知条件和常数)

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反思 篇三

一、反思对实验的准备

每次上课前,都要准备需要的器材,但若只是把器材准备齐全,而不进行试做或精心设计,可能得不出预想的结论。特别是电学实验,上节课老师或是自己刚做过的实验,如果不重新检查一下导线、灯泡,可能就会出现差错或纰漏。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实验中,有时得出的结果误差会很大,该怎么处理,怎么分析误差,课前一定要想好。再如:“熔化和凝固”这个实验,我认为这是初中阶段比较难的一个实验,难在器材多、难在时间长、难在观察时间不好控制、难在实验现象(温度计)可视性不怎么好。之前我一直没成功做好这个实验,请教我校其他老师,他们也和我一样。于是我就想,难道是实验室的海波不纯,含有杂质?难道是温度计有问题?我曾经准备放弃这个实验,因为做不好这个实验可能会误导学生。但是我的性格是不服输的。在前不久上这节课之前,我又试着重做了一次,并且对着书上的器材照单清点。这次终于成功了。原来我每次在实验时都忽略了一个小问题——搅拌,因为我们物理实验室没有专门用来搅拌的小玻棒,在准备实验器材时就把它忽略了。我潜意识认为:加热试管,试管里放了温度计,再去搅拌,似乎操作不方便。这一次我用了一根废旧的铁丝代替搅拌棒。就这么一根废旧的细铁丝解开了我五年的疑团。经过分析我认为:此实验如果不搅拌,试管内海波受热不均匀,温度计没有与海波充分接触,上升的温度一直是水的温度。

可见,要做成功一个实验,实验前的准其起着决定作用,也印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

二、对学生纪律的反思

做演示实验,要么可视性差,只是前面几桌学生看得见,后面的同学就索然无味;要么趣味性强,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乱哄哄的,一时半会静不下来。对于可视性差的实验,通常我是把坐在后面的同学叫到讲台上来做我的小帮手,因为有学生参与,其他人也跃跃欲试,整个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而对于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要先交代学生遵守纪律。

做分组实验时,学生看起来激情高涨,而实际上你仔细观察,有些在聊天,有的把实验器材当玩具,有的不按规则在乱做一通。只有很少的人在认真做实验。因此,做分组实验时,不要急于让学生进实验室,一定要在教室先交代清楚,做什么,需要什么器材,遵守哪些规定,完成什么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做有所得。

三、对创新物理实验的反思

因为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如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进行实验,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方向相反”时,学生对此很难理解,可以用扫帚在黑板上演示:往一个方向用力扫,会清晰的观察到扫帚的须偏转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再结合学生扫地的经历,分析后可得扫帚在扫地的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此摩擦力与扫帚的运动方向相反。可见,摩擦力的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是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但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经历和理解能力,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创设实验。再如:在研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时,除了课本上的实验还可以用“手掐人”来感受。同一个人同一只手用较小的力和较大的力来掐,痛的感受很分明。如果用力一样,用指甲掐和用手捏,效果也是显然不同的。于是便可加深学生对影响压强大小因素的理解,并且难以忘怀。

四、反思物理实验的拟人化

物理是以研究物体、物质的道理为主导思想,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法得出物体、物质的道理及其规律,是一门庄严,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可以说是听物理生畏,学物理生叹,并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所以,我在实验过程中把有些专门器材、专门术语拟人化,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我把“比热容”比拟成人的饭量。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我把沉入水里的“物块”比拟成“阿基米德”。物块慢慢浸入水中的过程,比拟成阿基米德洗澡时先脱裤子双脚进入水里,然后再脱衣服躺到澡盆里。这样的实验,学生何乐而不做呢?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有更多的反思。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4.物理课的教学反思 篇四

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在新课教学中注意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而不应该运用“题海”战术,盲目地让学生做题,增加生的负担,要注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走出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模型的建立非常重要,在这里要让学生们知识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使学生们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们知道推理的过程,提高推理的能力等等。

另外,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们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如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等效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因为中考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们领会一些科学的方法。

另外,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只有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都必须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所以,能让学生概括、推理、证明的,应居高临下鼓励学生自己去做。

最后,要适时总结,不要只是练习、讲解,要注意对知识的总结、概括,使学习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如物体的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法等,都要适时地进行总结。

5.九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 篇五

这是第十二周上周我班进行了半期测试,今天我在九年级一班评讲这套物理试卷。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多数同学不能及格,高分的学生也比较少。但这套试卷比较简单,基本上全是考查物理基础知识,没有难题、怪题、偏题。可考试的结果并不是怎么理想。

今天第三节课在九年级一班评讲这套试卷,在评讲的过程中,涉及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可学生却一问三不知。从考试结果和评讲的过程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够,其次学生还缺乏相应的能力,如思考分析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教学中的知识点的强调,教学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学生完全掌握了基础知识过后,再对相应的知识做适当的延伸,从而逐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观察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6.物理光的传播教学反思 篇六

物理光的传播教学反思范文一

光的传播是光现象的第一节课,学生对光已有比较感性的认识,这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光传播的路径,也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以及其相关应用的例子。这节课我从听到声音的三个条件,即声源、介质传播、人耳,从而引出看到光,必须先要有光源,光线传播到眼睛,进而举出一些光源的物体,并强调是自身会发光,而人的眼睛就不是光源了,让学生理解了光源的概念并学会举例后,接着讲光的直线传播,对光在空气中、水中、固体中分别做了演示实验,并举出关于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整节课基本算是顺畅,有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例如用果冻演示光在固体中的传播,该强调的地方也做重点强调,如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整节课没有存在大的问题。科组长吴老师和科组罗老师听了我的课后,给我提了一些建议。

一、部分实验效果不好。

如演示光在空气中传播时,让光线从黑色的板表面通过,事实上能很清楚地看到光在空气中演直线传播,但是学生误认为光在板上沿直线传播,虽然实现现象明显,但是学生产生了误解。所以需要改为喷雾或烟来做实验。演示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时,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学生没办法完全看到。这两个实验都需要改进。

二、需注意细节方面。

当举出月亮不是光源的时候,学生都会说出是月亮是反射太阳光的,不是自己发光的,而我没有再进行详细讲解一次,因此程度较低的学生可能还没办法理解,对于有些问题,不能认为学生会回答那就是懂了,其实还有很多学生似懂非懂,要再讲解一次。

做笔记要详细,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讲完后没有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因此在小结的时候,学生还是很难回答出来,因此笔记一定要详细,即使有些学生没办法完全理解,也能记住一些。

板书时,因为黑板地方不够,而又要留一些地方画图,字写得不够大,可能有些学生没办法看到,教室里光线太暗,我也忘记了开灯,这些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是会造成学生听课的整理情况和课堂的学习效率,这也是要注意的地方。

在画光线时,因为一时找不到尺子,就徒手画,这是教学上的一个失误,给学生起了不好的示范作用,光线必须用尺子来画,让学生有这个意识,还要多加强调。

三、加强引导学生的能力

课堂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提出太难的问题,一些问题注意分步提

出,降低难度。这节课在提出人在太阳下,从上午到下午影子怎样变化时,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如果换成先问上午到中午,太阳逐渐升高,影子怎样变化,学生凭生活常识,应该可以回答出来。一些较难的题目,要分步提出,逐渐引导,并且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根据两个听课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以及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我思考了造成本节课一些失误的原因,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到,忽略一下细节的问题,本来要带尺子的,因为一时忘记,课堂上没及时解决,也没强调学生要用尺子画光线,所以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些细节的东西要反复检查。另一方面,或许是新教师的通病,对一节课计划的内容,想在一节课就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备课的内容跟上课时会有一些出入,比如讲多了某方面的内容,可能完成教学计划时间会紧一些,又怕一些内容拖着,便有赶课的现象,因此对一些问题的讲解就不够详细,造成学生对该问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对该知识点就没办法完全掌握,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一方面也是新教师经验不足造成的,需要逐步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讲不完的内容留着下节课再讲,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彻底理解,这一方面的能力我需要逐渐加强。另外,我觉得自己目前做得还不够的是对学生的掌控和了解的能力,在课堂上,必须对学生对该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哪个知识点还不能完全理解的,下节课才能做补充,所以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不然不了解学生是否能掌握课堂所讲的内容,心中没底,教学质量将会降低,因此在课堂练习的时候,要仔细检查学生做题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物理光的传播教学反思范文二

《光的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让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知道“光在空气中、水中以及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也很明显,如果进行探究实验的话,很多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达到探究的目的。小孔成像的实验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课堂上分组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及时指导,明确的指出观察什么。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应该观察哪里,然后由学生自己辅以作图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性质、特点,最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其它实例,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由这节课我也总结了一下在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实验、有效的提问、引导和讨论等策略,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同时辅以相关课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最后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相关联的物理知识,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

物理光的传播教学反思范文三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首先介绍“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图找出各种光源,区分出不同的类别,引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整节课为概念教学而教学,学生学得扎扎实实,但却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能力的目的。

我在这节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是创设探究的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如在课的导入部分,教师为学生首先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认识光源时,教师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体会到光源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光的研究兴趣。又如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让学生亲自反复实验比较如何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开展头脑风暴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光源,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淡化了知识,让学生在感知——寻找——辨析中认识光源。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首先把教室中的窗帘拉上,并关闭了所有的光源,创设了一个黑暗的环境,让学生在黑暗中摸索着进入教室,由于违背了常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光”的研究上来。这时自然引导学生想各种方法使教室亮起来,“拉开窗帘,让太阳光进来”,“打开灯,让灯光照亮教室”。学生一下就感知到了光源。教师再适时的让学生想办法用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发光的物体把教室照亮,比如点亮蜡烛,手电筒,火柴等,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充分感知到光源的作用。

然后教师运用头脑风暴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出生活中的各种光源,这样做第一是对光源概念的掌握进行反馈,第二对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如开闸的洪水涌了出来,“火把、灯笼、电视、手机、电脑、萤火虫、荧光灯、激光……”学生们争先找到了几十种的光源。

最后教师借助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寻找、发现光源并排除非光源。月亮、镜子等物体在学生的分辨中一下被排除,对光源已有清晰的认识。

7.对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反思 篇七

一、明确新课程教学目标, 正确使用新课程的教科书

新课程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教科书编写得太简单了, 教材内容顺序的编排与以前旧教材不同, 不好教, 不习惯等, 其实这是教师观念没有更新的表现, 许多教师习惯于以前的依纲据本的教学。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 强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 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相对而言则是附属的, 将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课程教学所关注的中心, 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把握。与之比较, 新课程教学目标, 要求更多地体现人文教育的因素, 对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强调了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的学习经历, 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中, 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实现的具体途径, 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 价值的判断和态度的稳定性等。在这里情态不仅指学习态度, 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 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 学习责任, 更是指乐观的学习态度, 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因素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或非理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的画面, 又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心灵连续体。

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新课程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其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 甚至教学的成败。作为现代教育思潮典型代表, 建构主义理论对新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针对教学策略设计这一环节强调指出:“我们不是仅仅为了选择教学策略, 而是要创设学习者积极学习的现实环境。”为此,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包括允许学生决定自己想学什么, 让学生能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得到互相帮助, 创设非威胁性的学习气氛, 帮助学生发展元认知意识, 使得学习富有意义, 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知识, 在现实情境中使教学有固着点, 提供学习内容的多种方式, 促进积极的知识建构, 包括利用活动促进高层次思维, 鼓励审视不同的观点, 鼓励创造性, 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学生呈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机制”。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 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动机;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索, 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留有充足的空间;注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

现代物理的教学重视对过程的研究, 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 而探究策略则为上述目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当然, 我们强调过程, 体验和发展, 并不是说其他教学策略不足取, 恰恰相反, 其他教学策略是探究策略的最好补充。因此,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策略时, 根据对各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 同时考虑到教学策略中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课堂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注和评价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烃是和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

学习方式是多样的, 不同的教学环境, 不同的学习内容, 不同的学生个体及群体, 都会造成学习方式的差异, 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1.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高速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内容和如何学习等问题有清晰的意识和反应。因而自主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所以自主学习不同于自习, 就目前来说, 很多的自主学习还只是流于形式, 但是, 在这一活动中, 也有学生往往会表现了良好的学习素质, 如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等, 我们要抓住这住这些闪光点, 及时肯定和鼓励。

2.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 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合作学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课堂上, 其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式, 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 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一活动多数仅仅停留于形式上, 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很快回头, 满面教室热闹起来, 小组内各说各的, 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教师一喊停, 学生就静下来, 表明了合作学习并未真正发生, 因而, 诱发学生的合作行为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我们可以从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 (如改秧田式的座位方式为会晤型、马蹄型或圆桌型等) 、创建能够形成合作的学习小组、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为的教学活动 (如故意选择一个复杂环境让学生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哪些是静止的) 等入手, 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真正形式, 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传统教学针对个体式的评价, 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运用评价手段时, 要注意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 对一个人的考证改为把其置身于同类的背景中进行考评, 同时引入学生互评和自评, 把终结性评价改为过程性评价等, 凭借正确的评价, 才能引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 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8.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反思 篇八

【关键词】物理;教学;效率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发现发展的各方面需要,如果像传统应试教学那样,只依靠增加课时数与作业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是无法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的,只能把学生培养成知识接受器而已。老师在进行新课程教学时,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受到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体验探知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内,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一、重视预习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项重要活动。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老师应该作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能提高预习的效率。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布置预习的时候,常常叫学生看一遍教材而已,学生看了教材后,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预习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老师应该将学生的预习纳入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编写预习的提纲,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大概,初步明确学习的目标,并能开展定向思维活动。比如,预习光的传播内容时,可以给学生下列提纲:光的传播路线怎样?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什么叫光线?随着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单一式的问题导向,转为每节课的整体内容的感知。比如,对机械能的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时弄明白每段的内容,怎么探究的?各种能之间是怎么转化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的把握新知识,还有效的发展了思维。对于学生在预习中不能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将它记下来,同学之间可以先进行探讨,这样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环节。

二、情境导入

导入是新课的开端,好是导入能立即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运动的快慢知识的时候,可以播放刘翔勇夺110米跨栏比赛的场景,然后引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式;在学习流体压强知识的时候,可以先请学生上来吹“不落的乒乓球”。这样的导入,能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绪,从下课散漫的状态,立即转变到物理问题的发现、探索中,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主宰着课堂,将大量的知识强塞给学生,学生就像是知识接受器,没有经历获得知识的体验,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锻炼。试想一下,各个老师都是采用同样的备课,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要求,同样的考试试卷去培养不同样的学生,每个学生能得到充分发展吗?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培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得到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他们的个性,让他们体验学习过程。

新课程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探知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探知的方法,才能提高终身再学生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否则,仅靠几年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开展好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变得比较重要。比如,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先可以叫学生上来用木棒挑前后不一样重的物体,感受一下,如何能使这个担子平横,也可以叫两个学生上来用木棒抬一个重物,感受一下重物放在不同位置个人肩膀承担的重力,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平衡条件的探究。这样,学生不仅能牢靠的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知识,还体验到知识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了科学素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四、使用多媒体

教学总是与社会相联系的,社会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物理上有很多不易看见的事物,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展现,比如,分子、原子的运动,这是肉眼看不见的,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峡大坝为了能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必须提高水库里水的高度,整个大坝气势恢宏,巍巍壮观。但,每个学生不是都有机会去看到的,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播放视频,不仅能使学生明白能量的转化知识,还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物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当然,多媒体不能滥用,很多老师的板书,物理实验等等,都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这是不允许的,老师的在黑板上的解题板书,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如果用多媒体一幕一幕的播放,不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至于物理实验,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手段,凡是能在实验室里做的,决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毕竟学生看看多媒体课件是得不到动手能力锻炼的,更不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关注的问题,但能不能实现要看学生是不是愿意学习,有没有主动参加教学的积极性以及会不会学习,而不是像传统的应试教学那样,只看看学生记忆了多少知识与规律,考试的时候考了多少分数。因此,在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愿望,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主编 廖国琴 张大昌

9.初三物理复习尝试的教学反思 篇九

第一轮的复习对“知识概念”的回顾是必不可少。由于是已经学过的概念,有的学生已经掌握或自以为掌握清楚了而在课堂上打不起精神,忽略此环节。传统的方法是老师整理好知识点,课堂展示出来让学生过一遍。这样的方法显然已落伍,不足以让学生打起精神来。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后来就让学生自己整理概念。但整理的是否完整正确,如何反馈给学生,又存在一些问题。现在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应用,老师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水平日渐提高,把复习的内容做成课件,其中的概念部分或框架式或填空式来让学生复习,既节约时间使课堂容量增大,又让学生耳目一新,效果当然不错。但是每一章节都精心制作课件花费的时间的精力太大,另一方面学生的主动性也没更好的调动起来。于是本学期做了一点新的尝试:让学生自主复习整理概念并做成课件(实在没条件的整理在练习纸上)在课堂上使用。

尝试之前曾有三个担心:第一担心学生家中电脑的普及率低,或有电脑的也不会或不愿做;第二担心学生做得慢耗时太多家长有意见;第三担心做出来的东西完全不能用。虽说有这么多的担心,但很多事情不试是不知道结果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是物质诱惑加精神鼓励能想到的都用上。同时我自己先示范做了一章节的课件供学生参照。

第一次试下来有三四个同学做成了课件,出乎我意料的是课件的质量非常高,有两个在内容上几乎不需修改直接可以用。也许是孩子们天真顽疲的个性所至,他们的课件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课件画面上加入了各种与知识内容无关的动画及动漫人物,有的很搞笑,有的很花哨。为了使课件更实用,一开始多花点时间来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找他们来对其作品进行点评,首先给予极大的肯定并兑现各种奖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当同学们明白课件在课堂上使用的目的,花哨搞笑的内容会分散同学的注意力时,都主动的删去了无关内容,更改为清晰简洁的画面。看到他们修改课件时那么的熟练又让我吃了一惊。现在的孩子能耐之大真不可小看,他们有多少的潜能需要我们去挖掘。

课件改好后,接下来就是在课堂上用了,我请做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播放自己的课件并提问同学一起复习基本概念。台上台下的同学都非常投入得互动。应该说第一次的尝试是成功的。接下来参与的同学越来越多,课件的质量越来越高,同学们熟练后所化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一些操作的细节上不断的`改进完善,当然效果也越来越好。例如:我原来要求同学的课件中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误,如果有,我会让其改正后再用。后来我发现这样一来只能纠正一个同学的错误概念,因为也许还有很多同学跟他一样的问题却不能印象深刻的得到纠正。于是发现有典型错误,干脆不指出,等到课堂上让同学去发现互相纠正,这样一来有同样错误或概念不清的都得到了纠正且印象深刻。本校在一模考试中全校第一,中考时全校第二的陈宋驰同学在自己的热学课件中关于舞台上烟雾的形成就犯了典型错误,课堂上由同学发现并指正。以至于台下的同学注意力更加集中,总想发现别人的错误,整理概念时又特别仔细怕出错。

在尝试中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有的同学在课件中还加上了一些自己在各种辅导书上找来的不会做的或是觉的比较好的例题。还有的同学学会在网上去下载课件,收集图片并进行整理,例如王珏同学下载的关于“激光”、“日食”、和“月食”的图片非常的漂亮和清晰,课堂上播放时引来同学们阵阵喝彩。并且因为课件使我和同学的交流更多了,使我们师生的感情更融洽,这是最让我高兴的。

在尝试中当然也有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这种方法在基础较差的班级很难实施,复习时只能由我来播放别人的课件,他们也知道是同年级的同学做的,也很羡慕,可自己却做不出来。拒我调查,这个班里有电脑的学生也很多,那么平时同学们都用电脑来干什么呢?我想他们的家长应该最清楚,也许买的初衷是好的,但缺乏管理其后果却实得其反。

10.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十

雕庄中学

黄惠明 2010 1

物理复习课教学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学习的钥匙,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而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电路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电路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在期末总复习中,通过以实验的复习为载体,把相关的物理各知识点的复习引入,同时把基本技能和概念等加以复习,感觉效果还不错。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实验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实验问题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复习题,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但在我所教的三个班级中,都存在有十几个学生做作业时态度较差,对于知识公式的应用的基础题不记知识和公式,随心所欲瞎做,填空和选择随便乱写,而对于实验和计算就干脆不做,上课时,尽管把是什么知识?怎样使用知识解决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但学生也不改,这种情况一直在困扰着我,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加以研究,力争找到解决的方法。

4、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11.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物理教学;反思

在若干年的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不断分析和反思总结,笔者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的知识是载体,而心灵的感悟和体验才是真谛。只有经过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灵体验过程,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教学进度和教学习惯,有时不愿意提问学生,也不愿意学生提出问题,因为这样会花不少的课堂时间,也可能会出现教师一时答不上的问题。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会失去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绝好机会。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入口”,不能发现问题便谈不上科研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学会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是捕捉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观察没有思考(研究)叫“视而不见”,说明没有科学头脑;只有思考而没有观察,思考便必定成为空想。众所周知,历史上x射线、放射性现象、威尔逊云室、电子蛙眼、气泡室的发现与发明都来自于科学的观察。物理学的发展,物理规律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矛盾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如量子论的发现是由于黑体辐射实验结果与当时理论的不符。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机遇让学生进行矛盾感受,使学生在感受矛盾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问题解决的强烈欲望。如在原子物理教学中,从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量子模型,每一次都要引导学生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其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很快就推测出这个问题的结论;有的学生则很快就预感到研究这一问题的方法;也有的学生解答物理习题时长时间不得其解,忽然灵机一动,推测出解题的方向,或是直接预测出问题的答案。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是这些学生凭空想象,而是他们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得到的结果。这种思维活动就是物理直觉思维。

所谓物理直觉思维,就是由物理概念和物理表象相结合而生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指人脑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知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事物的物理实质,并迅速做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直觉思维具有启发思路、确定方向、寻找途径、整体把握的作用。物理学家和优秀的学生解题时,总是要先明确已知什么,需求什么,然后,审清整个物理过程,在人脑中形成该问题动态的、整体的图景,再调动大脑中的全部已有的相关知识信息,直觉地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从这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对有些物理问题就很难确定解题的方向和途径,更谈不上解出结果。

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如果观察一些好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在数、理课程中,或者其他一些需要发展解题技巧的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所得大多来自解答每章后面的习题活动或者学习课本中已经解出的例题活动。我们分析这些现象后得出:通过自然现象和实验归纳出的概念和规律,学生虽然掌握较好,而运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问题则困难较大。这是由于演绎推理较之归纳推理可以通过更多种形式来表现,掌握起来也复杂些,因此,就需要有意识地对他们多加指导和训练。

我们在课堂上就注意例题和习题的配制,注意加强学生概念的形成和问题的解决。概念不仅是学科结构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框架”的“交结点”,而且是思维的“细胞”。而问题的解决,即应用,正是结构中各部分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结构的发展所必需经过的阶段。这也就是思维的过程。统计表明,仅就中学生而言,掌握归纳推理的水平略优于掌握演绎推理的水平。

总之,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思考,我在不断研究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我认为这是我值得欣慰的事。也只有这样每个教师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曹宝龙.认知能力与高中物理创造力的培养.

12.对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反思 篇十二

许多演示都被放在一节课的开始, 起一个导入新课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取材方便的“小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比如在教授“大气压强”一节时, 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用一个玻璃杯刚好装满一杯水, 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打印纸轻轻蒙住杯口, 一手托纸, 一手抓住杯子迅速倒过来。奇迹出现了, 薄薄的一张纸竟然“托”住了一杯水, “哇”—教室里一阵惊呼……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有了这些“引人入胜”的小实验做引子, 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步步深入, 不显得突兀、枯燥、无趣。还有一些演示是放在授课过程中的。对一些物理规律、定律学生学习起来未免感到枯燥、生硬, 而如果教师把这些抽象的书本知识用一些具体、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恰当地展现出来, 学生就能领会得更清楚, 接受得更容易。

在课堂教学中, 演示实验的具体实施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 要具体地做好演示实验, 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教师们往往也把它们叫做“小实验”, 也就是说这类实验一般取材方便、操作简单, 但不能因为它“小”而轻视它。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挑选实验所需的器材, 亲自动手, 反复试验, 做到操作娴熟, 效果显而易见, 而且要通过课前反复操作, 充分估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前的一次”失败”j教训, 我一直记忆犹新, 那是一节关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公开课, 我由于课前实验完后一时疏忽, 忘取下一根导线, 结果在课堂上自认为轻车熟路, 得出结论应当水到渠成, 没成想实验中电流表的指针就像被孙悟空定住了一样, 预想中的数据怎么也出不来, 那一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 上课演示时, 先要用简练的语言循循善诱,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有条不紊地一步一步操作, 并且要边操作边给以简明扼要的讲解, 尽量做到演示一气呵成一次成功。然后, 结合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给自己的, 而是自己从实际当中体会出来的。

3. 学生自己演示。有些小实验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开发,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记得有一次上“浮力”一课时, 我边说边把折叠成一小块的废牙膏皮放入水中, 毫无悬念的和学生一起看着它沉入水底, 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 “剩下的实验何不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呢”, 于是我边取出废牙膏皮边问“牙膏皮的密度比水的大, 那谁能让它浮在水面上呢?”边说我边让出了讲台。话音刚落, 一名男同学一个箭步就冲到讲台上, 用我事先准备好的一根小木棍撑开牙膏皮, 于是一只可爱的“小船”飘荡在水面上……从他的脸上, 我看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演示, 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且使学生感到物理其实并不深奥, 物理就是我们发现的, 同时, 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自信与幸福。

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事实,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验中如果出现了问题, 没能得出预想的结果, 教师一定要敢于不顾及自己的“面子”, 不生拉硬扯、自圆其说。

13.中考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篇十三

咀头初级中学 王秀娟

一.问题提出:

从3月份起初三年级就开始第一轮复习,虽然已是带过几轮,但有俩班的学生都反映初二几乎没学,让我很郁闷,尤其在复习《电学》时,真正让我领教了上复习课让我是如此的无可奈何,上课之余我在不断的、反复的思考,对于这帮孩子,上复习课如何才能激起他们的共鸣,得到应有的收效呢?我觉得首先得分析出现复习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我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台上者津津乐道,台下者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灵魂,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为这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我觉得这也就 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办法: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考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充足的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

因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设计方法: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具体方法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等重复出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2016物理中考说明》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拉成线,织成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14.教学反思与物理教师的发展 篇十四

教学反思与物理教师的发展

美国著名学者波纳斯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的“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习惯。如果物理教师对教学不加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1、新课程下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作用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指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目前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部分中学经常开展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各地普遍重视探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探究性学习,需要物理教师深入细致地反思。 2、物理教学反思有助于物理教师在新课改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初登讲台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例题、多做习题的`方式,但检测成绩总不理想,学生对物理概念不能深刻理解,不能真正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 4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在讲电场线时,我把磁感线演示仪搬到教室,用磁感线进行类比,使学生对电场线形状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进行讲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衡水十四中 物理宋兴哲)

15.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作用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及时地认识到实施教学反思的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特点,开展合理的、科学的以及合适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及时地分析、总结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找到解决的措施,从而不断地完善动态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最终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综合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的作用

1. 及时地认识到教学的不足

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了教学活动之后,积极开展自身的教学反思工作,能够从中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比如说哪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哪种教学方式能够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在教学反思工作中不断地获取更有效的教学经验,最终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 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效率

通过教学反思,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分析出抑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原因,从而及时地对症下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不仅如此,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在反思的过程中积极地借鉴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案,反思自身的教学弱点,从而探索出高效的、合适的教学途径。

3. 推动教学的全面发展

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那么细小的教学问题就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最终成为严重的教学问题,直接阻碍教学的顺利开展。相反,如果高中物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重视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就能够不断、及时地抑制教学不足的产生,从而全面推动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1. 反思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知识、经验通过适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载体,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的效率。正是因为这样,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及时地开展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反思,这样才能够总结出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探索出合适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最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善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第二,开展合适的、合理的以及科学的探究性教学,因为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经验,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才能够起到对学生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三,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提高。

2. 反思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经验,更应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认识到自身与学生的关系,进而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尽可能与学生做朋友,这样才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没有情绪上的抵触性;第二,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比如说根据一个话题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从而延伸更多的知识。这样,既能够创设出轻松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反思教学内容

因为物理知识本身的枯燥、无味,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地开展教学内容上的反思,因为学生的厌恶情绪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而只有积极的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也才能够弥补物理枯燥、乏味的不足。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结合教材的特点,有机融入生活知识,比如说告诉学生物理知识常见于哪些生活现象、生活中哪些活动包涵了物理知识等,从而转换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第二,对于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演示,而通过演示实验,不仅仅能够完善学生思想上的抽象结构,更能够直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

三、总结

16.浅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物理教学

我国的教育在经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乃至于教学方法都较传统教学有很大的突破,但是还存在一些弊端,有待改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所以有人说,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会反思的老师就不可能有进步。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在提高教学效果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的灯塔,所以有人说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一场革命。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素质上,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所以教师的教学关键一定要放在观念的转变上。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新课改还提倡转换师生的角色,提倡学生在教学中要保持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主导地位。转变过去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深刻改变和不断完善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不再是讲授,还有协助、指导等多种身份。多元化的教师作用是以往教师身份发生变化的关键,教师要把握好这样的转变并适应这种变化。

二、反思物理教学是否生活化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提倡灵活使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蓝本,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好的老师善于在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因为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物理知识的学以致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物理教学中,从教学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改后的重要教学理念。初中物理是自然科学教学的基础知识,而且在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和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物理知识充分应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明确生活知识的应用,提高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懂得生活就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启蒙学生的物理科学意识。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要具有挖掘生活资源的能力,而且要善于将此作为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思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是否都密切联系了生活,应该成为物理教学反思的重点。

三、反思物理教学是否具有先进性

有人说,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教师的高度就是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理念的新颖。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具有超前的科学意识、较高的科学素养,对当今社会的高新技术要有一些了解,给学生传递最新的科技信息,為学生终身的科学意识培养打好基础。教师是否能在教学中将现代物理技术传递给学生,也是物理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进度给学生以传递。比如,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污染、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内容的科技研究最新进展,都应适时地融入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优秀的老师都是善于传达新的科技信息的使者,是否能做到这一点,也应该成为教学反思的重点。

四、反思教学中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是一切社会活动的重要生产力,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该一切教学设计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习惯。教师研究教学的前提是研究学生,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意志为主导,是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应该认真反思的一项内容。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让学生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形成和能力培养,是否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综上所述,进行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反思就是对教学实施之后的总结,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对教学中反映出的优势进行发扬,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那么教学效果的提高就不是难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翟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青年与社会,2012(2).

[2]李霜爽.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物理教学的优化应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3(2).

(作者单位 宁夏盐池县第三中学)

17.物理的教学工作反思 篇十七

一、什么是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课后对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回顾、反思的简要文本记录,其关注焦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利与弊”分析,因而它已日渐成为一种培养教师反思习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教学后记的主要特点是:并非前瞻的、预设的、全面的教学计划,而是后顾的、生成的、精要的文本小结。从时间关系上看,教学后记通常是写在“课后”而不是“课前”;从形成机制上看,教学后记不是教师只身书斋时预先对教学设计和学习状况的“理想”设定,而是通过对教学现象的“现实”回顾与反思及时生成的小结性文本;从内容完整性上看,教学后记未必是对完整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包容和涵盖,而是对某个(种)教学步骤、教法技巧、教学灵感、突破创新、课堂反应甚至个别学生学习表现的“点滴”描述和反思。

二、教学后记是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要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常态和兴趣,“写”教学反思显得多么重要!“传统型”物理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学的中心和话语的霸权,在教学中比较注意知识积累、经验的应用和单向传授,忽略了教学的生成、学生人格的尊重、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显然无法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物理教师要实现由“知识型”、“经验型”、“预设型”、“教学型”向“能力型”、“开发型”、“生成型”、“专家型”教师转变,这就需要从自我做起,不断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寻找自我求成的突破口、着力点,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教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能将最新的、最有效的、最富有生命力的反思结果以教学后记形式记录下来,这将极大地方便物理教师随时查询、学习和借鉴,其重要价值窥见一斑。

三、物理教师如何写教学后记

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不同,教学后记的内容也有所差异。目前,人们对教学后记内容的看法不一,仁智各见,但以下四个方面应当成为教学后记首选内容。

1.记录教学进程的针对性分析

教学后记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反思教学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进程的针对性分析特指对有反思价值的某个(或少数几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考量,而不是对所有教学阶段“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全程式记录。教学后记重点分析收到较好效果和存在明显不足的阶段,其价值在于分析寻找成与败的原因,不断归纳出避免教学失败的方法,总结出获取教学成功规律。比如,在《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预先设想同学们应该可以轻易从手推车、跷跷板等实物中抽象出杠杆,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课后,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更多地被繁重的学习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放飞梦想所致。于是,我在教学后记中提醒自己,下次上这节课时,请同学们回家后以适当的方式对手推车、跷跷板、扁担等一些事物作初步了解,为本课的顺利教学事先作好铺垫。

2.记录最新见解和疑惑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现有水平和认知特点存在着较大差异,对同一问题常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新见解、新看法。如果将这些“未曾预约的精彩”及时记录在案并加以认真分析,这不但是对教学经验的丰富,更是对思考角度的转换和思维习惯的完善。另外,当面对来自学生的新疑惑、新问题时,即便那时一下难以应对,都应真实记录下来。因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十有八九就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就算是学习中的错误也应“诉于笔端”,因为错

用心爱心专心 1

误本身往往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错误其实也是一种美丽!例如,在讲解《功》一节时,有学生认为“功为负,物体就后退”。持有该观点的学生,主要是对功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到位所造成的。在教学后记中,我认真总结了这一现象的解决办法:功为负,表示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记录教学灵感

教学灵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是毋庸质疑的,但由于它是在复杂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的“激荡”状态时产生,所以具有随机性、瞬时性和迸发性的特点,若不及时加以记录,将会很快遗忘。比如,在静摩擦力时,学生对静摩擦力的方向难以理解。我顺手拿起黑板擦,一手把它按在桌子上,另一只手沿水平方向拉,让它保持一种运动趋势(仍然静止)。只见黑板擦上的“毛”向另一方向弯曲。这一下子将运动趋势和静摩擦力的方向直观形象地展现面前,让学生对“静摩擦力”有了更为深刻而准确的认识。这种教学灵感稍纵即逝,因此要及时记入教学后记,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4.记录教学突破与创新

无论是教学观念的一次更新,还是教材使用的一次突破、教学手段的一次尝试、讨论方式的一次遽变、学习检测方法的一次创新,这些都可成为教学后记的珍稀资源。比如自己有时也抱怨教材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实在不好教。但细细想来,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宇宙间有“不受力”的物体,我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一开始我就直接提出一个悬念: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同学思维活跃,大胆发言:如果向上抛出去的物体,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太空以外,就回不来了。显然,通过这样别开生面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相互讨论中使问题更加清晰化、明朗化,最终让大家获得正确的认识。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记的“生命律动”,虽简约却不简单。教学后记实现了现实中的“我”和思想中的“我”的亲密而精彩对话。通过教学后记让教师欣享教学中的“点滴”精彩,这将在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和促进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上一篇:自动化专业网络检索课实习报告下一篇:北京市建设工程保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