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实验(共14篇)
1.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一
性状鉴别
由于叶类中药的质地多数较薄,再经采制、干燥、包装、运输等过程,一般均皱缩或破碎,鉴定时:
①观察大量叶子所显示的颜色或状态,是完整的还是破碎的,是平坦的还是皱缩的;是黄绿色还是蓝绿色。
②对皱缩的药材将其浸在水中使湿润展平后识别。
③注意叶片的形状、长度及宽度;叶端、叶缘和叶基的情况。
④叶片的上、下表面的色泽及有无毛茸和脉点。
⑤叶脉的类型、凹凸和分布情况。
⑥叶片的质地。
⑦叶柄的有无及长短。
⑧叶翼、叶轴、叶鞘、托叶及茎枝的有无。
⑨叶片的气和味等。
⑩叶的表面特征有时还可借助解剖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时需对光透视。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
叶横切面:主要观察上下表皮细胞及附属物等;叶肉主要观察栅栏组织的特点,根据栅栏组织的分布位置和分化程度判断其为等面叶或异面叶;中脉是叶片的维管束,其类型、数目等均是鉴别叶类中药的依据。
异面叶中脉横切面:
①表皮分上下表皮,多为1层排列整齐的细胞,外壁稍厚,上表皮外平周壁常具角质层;亦有表皮为多层细胞,称复表皮。表皮细胞内有的有结晶、粘液质或角质层纹理等应注意鉴别。
②叶肉通常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两部分。异面叶只有上表皮下有栅栏组织。是由一至数列长柱形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海绵组织常占叶肉组织的大部分,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疏松。叶肉组织中应注意是否含有结晶、分泌组织、厚壁组织等,以及它的形状、分布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③中脉通常为一外韧型维管束,木质部位于上方,呈槽状或半月形,韧皮部在木质部的下方。有的叶中脉维管束分裂成2~3个或更多的,维管束的外围有时有纤维等厚壁组织包围;有的为双韧维管束。中脉上下表皮内方大多有数层厚角组织。
等面叶与异面叶的主要区别是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
叶的表面制片
叶的表面制片,可见表皮细胞、腺毛、非腺毛和气孔等。并且可以见到栅栏细胞及最微细叶脉的端点。腺毛和非腺毛的形态、细胞组成、排列情况、表面状况、壁是否木化、分布密度及气孔类型、分布状况、栅栏细胞的密度和最微细叶脉包围的叶肉的数目等亦是叶类中药鉴定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叶类中药一些常数的测定:包括气孔数、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这几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是恒定的,有鉴别意义)。
①气孔数指单位面积(mm2)表皮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称为气孔数(stomatal number)。(用于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或药材鉴别)
②气孔比率上下表皮各有各的气孔数,二者之比称为上下表皮气孔的比率(ratio)。(用于两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或药材鉴别)
③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把单位面积(mm2)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换算所得出的百分比,称为气孔指数,测定叶类的气孔指数常可用来区别不同种的植物和中药。
④栅表比一个表皮细胞下的平均栅栏细胞数目称为“栅表比”(palisade ratio),“栅表比”在同属不同种的叶的鉴定上亦具有一定的意义。
⑤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脉 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为一个脉岛。
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同种植物的叶上单位面积的脉岛数目是固定不变的,且不受植物生长的年龄和叶片的大小而变化,因此,可作为叶类中药的鉴别特征之一。
粉末制片
观察内容与表面制片相同或类似,细胞多散开,除观察表皮细胞、气孔、毛茸等外,还应观察:
①导 管多细小,以螺纹、环纹为主。
②纤 维细小,是否木化。
③石 细 胞有无,形状、是否有分枝。
④内 含 物有无,结晶类型、形状、淀粉粒有无等。
⑤分泌组织有无,类型、形状等。
2.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二
1 中药鉴定学的地位和重要性
中药鉴定学是以传统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 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定, 这是因为中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药厂、连锁药店、医院、药房药库和药材公司的生产、质检、调剂等岗位, 岗位性质决定他们将成为医药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 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的直接责任者, 将在一线工作中直接运用到中药鉴定学知识, 其中鉴别药材真伪是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为更好地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 使毕业生在医药领域中更具竞争力, 学好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医药高职高专类院校药学类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培养目标总体一致, 即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3]。中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所要完成的“教育产品”是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而不是具有高深理论知识的研究型精英人才。本校也是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 即培养理论知识适用、够用, 实践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具有职业特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3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操作技能训练的必要性
如今制药厂、药品零售店、医药公司等医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性质决定了成本节约型人才的优先性, 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 减少支出, 企业希望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岗位, 胜任工作, 为企业盈利, 而不是经过几个月的技能培训后才能勉强胜任。尤其在高校不断扩招, 本科毕业生数量激增, 竞争日益激烈, 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21世纪, 高职高专毕业生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优势就是具备适应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针对目前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有必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我校在多年专科教育的基础上, 为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数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制定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 如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等, 并与理论考核分开, 单独记分, 同时规定操作技能考核未达标者不得参与实习。
4 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分配之比约为1∶1,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提高学生中药鉴定操作技能,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性状鉴定加以改进。
4.1 性状鉴定实验的改进
本校旧的性状鉴定实验教学与其他院校一样, 学生以班为单位在标本陈列馆隔柜观看, 天气好、室内湿度不大时允许学生开柜将中药取出观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多、标本少, 不但会出现拥挤现象, 不能保障每个学生从中药的形状、大小、表面、质地、气味等各方面对药材进行认识, 且不利于检查实验效果, 不利于标本的储藏养护。为克服原有教学的缺陷, 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 对学生进行标本实训。
4.1.1 实训场地
单独设置标本实训室, 与标本陈列馆分开。实训室有实训台、凳子、讲台等必需品。
4.1.2 实训对象
将各班学生分组, 每组6~8人, 由学生推荐组长1名, 组长负责安排本组人员自带塑料袋在每次实训课结束时, 装一份标本带到教室, 并负责本组标本的养护, 以便课后不定时熟悉药材。同时组内人员相互检测对药材的熟悉程度。
4.1.3 实训药材
每次实训内容为最近所学药材, 药材数在20味左右, 每次实训内容不能过多, 否则不利于学生掌握、消化。保证每组有一套完整的标本, 且要求性状特征典型, 药材量充足, 保证人手一份。
4.1.4 实训效果检查
实训课下课前10分钟, 采用教师随机抽查的方法检查当堂实训教学的效果, 并将抽查结果作为标本实训的平时成绩。被抽查者要求回答所辨认的药材名称及主要性状鉴别特征。
4.2 显微鉴定实验的改进
显微鉴定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 正确制作中药粉末的透化装片或水装片。在实验过程中随机抽查学生, 检查显微鉴定的操作及对药材组织结构的熟知程度, 要求学生在自制装片中将药材的组织结构显微特征一一指出, 并将抽查结果作为显微鉴定实验的平时成绩。不能指出药材组织结构者, 教师应及时帮助其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找到组织结构。
4.3 综合实验
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增设了综合实验, 如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的鉴定, 通过实验, 使学生明白了单味药材的鉴定与中成药鉴定的联系与区别, 以及中药鉴定学在定性与定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5 我校中药鉴定学操作技能考核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 还制定了一套中药鉴定学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机制, 并在本校连续3届中药专业学生中实施,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套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机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5.1 考核方式
按考核内容分为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技能考核。
5.1.1 性状鉴定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以一定比例从掌握、熟悉、了解的药材中随机抽取50味药, 其中原药材占70%, 中药饮片占30%, 要求学生10分钟内准确识别并写出正名。考试场地设在实训室, 将50味中药编号, 一一摆放在实训台上, 学生考前在标本陈列馆待考, 考试时逐个进入考场, 并记录进入时间, 每隔2分钟进下一个考生, 保证考生之间有一定距离, 不能互相抄袭。待10分钟考试时间一到, 监考教师提醒考生交卷、离开考场, 并不得进入待考区。于考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备用中药, 考试过程中, 随机进行更换。
5.1.2 显微鉴定
将显微鉴定实验中的中药粉末进行编号, 药材粉末种类不足的可将2份同样的分别编号, 编号数与每班考生数一致, 使每个考生所抽取的药粉编号不同, 但不同编号的药粉可能为同种中药。考生从已编好号的药粉中抽取一个, 在规定时间 (40分钟) 内完成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规范操作与药粉的鉴定, 其中规范操作包括显微镜的使用 (包括摆放、归位等) 、粉末制片 (包括载玻片与盖玻片的清洁程度、显微镜下观察到气泡的多少) ;药粉的鉴定包括正确写出中药名, 绘出主要显微特征图, 并标注。
5.2 评分标准
5.2.1 性状鉴定
考核50味药, 满分100分, 每味药2分, 要求10分钟内写出中药正名、正字。凡药名与正名不符者, 不给分, 未写出正字者, 每错一字扣0.5分, 另如出现将黄芪的芪写成黄芩的芩, 则以与正名不符处理, 不给分。超过10分钟不交卷的不得分。
5.2.2 显微鉴定
满分100分, 粉末装片操作规范与正确使用显微镜占10分, 药材粉末名称判断正确占30分, 主要显微结构特征图到位并标注正确占60分 (显微结构特征到位与标注各占50%, 少显微结构特征的, 按缺少的个数占主要结构特征数的比例扣分) 。超过40分钟不交卷的不得分。
5.3 成绩管理
操作技能考核时间定在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毕业生实习前。学生必须参加操作技能考核,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均要求合格, 不合格者继续参加训练, 直至补考合格, 方能参与实习。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并已在本校连续3届中药学、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加以实施的实验教学及操作技能考核方法, 实践证明, 经过实验教学改革, 大大提高了学生中药鉴定学的操作技能, 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举行的辨药、识药测试中的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从而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摘要: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中药鉴定学在高职高专中医药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加强操作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入手, 对我校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并制定中药鉴定学操作技能考核机制, 使该课程在培养医药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仁霞.高职高专中药鉴定学教改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3) :19~20.
[2]杨海霞, 梁利香, 周巍, 等.《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6 (2) :119~120.
3.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篇三
【摘 要】 凝集教学资源,博采众长,建设起《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将依据各自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和任务,共同拟定整个团队的长远发展规划,改变目前教师每人负责一门课程教学而导致的教学效果差、学生接受度低的不良局面;通过团队建设解决了任课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76-02
高校优秀教学团队的组建,在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中具有政策性需要、客观性需要、本质性需要、主体性需要及内在性需要。这个模式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中依然还存在的传统的“一个人一门课”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1]。我校的《中药鉴定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以下简称药鉴)的主干课程,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对于未来要从事中药领域各个行业的学生来说,能否真正学好该门课程,能否准确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2],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获取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提高我校药鉴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为本专业的学生构建起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平台;为加强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建立一个能帮助全体教职工全面发展的优质平台,组建了《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团队。
1 组建《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意义
1.1 组建教学团队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程教学团队是指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承担课程负责人,其他教师参与组成,能按照课程的特征,共同商讨,提出规划,共同实施的服务于课程教学工作的团队[3]。我校每个专业都有比较稳定的培养模式,每学期都有相对固定的培养课程。每门课程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同学期开设的其它课程的日程和管理。因此,课程开设期间,负责课程的第一责任教师就面临着家庭、日常生活中各种无法回避的问题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但本门课程如果有自己的教学团队,则这些问题和矛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解决而避免给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2 组建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 组建团队能博采众长,更加有效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教学团队负责人擅长中草药原植物、饮片的鉴别,团队中成员有的在中药材化学成份的分析、提取以及新药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擅长中草药的药理及功效、多媒体的录制、中草药的栽培及学生管理等工作。组建团队后,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将分担给团队内每位成员,以保证让每位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强化自己负责的教学内容。
2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管理和发展
2.1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构成 团队成员依据工作性质分为三部分,即承担《中药鉴定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成员、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成员及课程网站建设与维护成员。课堂教学教师共4人,主要负责自己承担的部分或在其他教师请假时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及指导实验、教学实习工作;实验教学3人,主要负责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及开放实验室工作和实习教学工作;网络课程负责与维护2人,主要负责课程录像及课程上网等工作。团队成员除协同完成《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理论、实验及实习教学工作外,还要定时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对药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进行及时的探讨,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2.2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的功能与职责
2.2.1 团队协调,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依据课程进程及实践与社会的要求,组织团队成员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例依据社会发展和要求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作出相应修改,删减或增加等,依托学校的建设,完善实验室的仪器、投影等软硬件设施。
2.2.2 双向共赢,搭建梯级教学平台,“传、帮、带”培养教学人才 借助学校一类课程建设的平台,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传、帮、带”年青教师,给予年青教师一个较高的起点,及时培养课程的后续接班人。同时,团队的建成,还有利于团队成员协作一致,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并吸引优秀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一个不断舍弃旧、老、落后,补充新、强、先进的良性循环。
2.3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
及时交流,坚持学习,打造能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教学团队。墨守成规的团队是没有生命力的。《中药鉴定学》团队不仅要将有用的教学资源进行传递与分享,还需要及时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寻找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以挖掘出更多的有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资源,共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适时到兄弟院校调研及派遣团队成员外出学习,讨论并分析本课程与国内兄弟院校存在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具体的措施等。
3 讨论
3.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团队建设之前,教师们各自为阵,导致了每年学校给予的外出进修、学习机会都因教师们是循环课程的独立承担者、无人可替代而与我们擦肩而过。其次,一门课程仅由一位教师讲授,课堂单调、乏味,知识面较窄,学生兴趣不浓。第三,教学任务的无可替代性让承担着一定科研工作的教师们一筹莫展,无论是出差、出国或还是完成科研工作都存在着极大的困难。
3.2 建设教学团队,改变已经过旧的教学方法 建设教学团队之前,我校的《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其他课程一样:整门课仅由一位教师讲授,授课过程中学生只看幻灯片,听教师讲授相关要点;学期第四周后,学生才开始进入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实验课上,教师要带领学生一味一味地看和认药材;期末只考一次,所考内容全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
建设教学团队后,首先改“一课一师”为“一课多师”,即课程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每位教师都有专门负责的部分,从而改变了“一张面孔一学期,一位教师一门课”的让学生感到疲倦的教学模式。其次是药材实物进课堂,即每堂课授课教师都须将药材带到教室,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边听课边观察药材,从而避免了开学第四周后学生才能接触到药材而导致的前面所学的大半内容已经忘记的情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药材性状的印象。其三,实验课上试行了“不讲”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仅不对实验课上所提供的药材进行讲解,而且还不提供实验药材的名称,要求学生凭自己所学知识认出每一味药材,并写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鉴定依据。让部分爱偷懒的学生“妄图”在实验课上走形式,偷工减料完成实验的心理变成了泡沫。其四,期末分两次考试。即除了传统的卷面考试外,笔者创新地增加了一个“百味药材”的考试,即要求学生在30min内写出教师随机排放在考场内的100味药材的名称,所获成绩最终以30%的比例记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以上各项改革措施在试行以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曾经沉闷、枯燥的《中药鉴定学》课堂活了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3.3 建设《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后取得的成果 建设教学团队后,笔者不仅对专业建设、课程构建、教材、教学内容及实践环节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和不定期进行讨论。经过一年的试行,目前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本门课程的多名教师授课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魅力让学生对课堂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有期待、有兴趣,教师才能真正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心里,让他们真正把握住每门课程的精髓所在。其次,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内容都由相应的教师讲授,内容更加深入、系统,易于接受。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用最短的时间见到成效,因此,流于表面的知识已经不足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我们改革后每位教师深入研究的领域正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风景。第三,教师们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在完成自己承担的教学任务后,有了更多时间去学习或完成科研工作。没有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科研工作作为后盾,任何过旧的知识都将会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解放”团队教师,正是为本门课程注入新鲜血液的有效途径。第四,集众所长,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于及时的解决。“隔行如隔山”,“三人行,必有我师”。“独角戏”不仅难唱,而且常常乏味,而团结协作不仅能轻松解决问题,还能随时带来新鲜的思路和想法,这才是课程发展的真正出路。
总之,《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建设以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任课教师工作、生活、学习之间存在的矛盾,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组建教学团队还凝集了现有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博采众长,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而相应地作出有效的改变,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伟武.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多重需要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3):53-55.
[2]康廷国. 中药鉴定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3]陈洁.“双元互动”项目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2(S1):57-58.
[4]任利民,刘红梅,马彦周.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2):64-65.
[5]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4.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四
茎(caulis)木(lignum)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是草本植物的茎藤,实际上分为两类,即:
茎类中药
药用部位包括茎藤(caulis),如关木通;药用茎枝(ramulus),如桑枝;药用茎刺(spina),如皂角刺或其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或仅用茎的髓部(medulla),如灯心草、通草等。药用草本植物的茎,则列入全草类中药,如麻黄、石斛等。
木类中药
药用部位主要采用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为木材。一般木材可分为边材和心材两部分。边材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又称液材;心材由于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和树脂类物质,颜色较深,质地亦较致密而重。木类中药大多采用心材部分。
性状鉴别
形 状
茎类中药的形状以圆柱形较多,也有扁圆柱形、方形的。有些茎的木质部较发达,商品常切成斜向横切片,或不规则段片。木质藤本多扭曲不直,大小粗细不一。
草质茎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如天仙藤;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中药的表面颜色各异,多数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和斑块。
表 面
草质茎表面多沟纹,具有粗细不等的棱线,如天仙藤;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显特出的颜色,如鸡血藤为红紫色。未除去木栓层的茎藤尚可见深浅不一的纵横裂纹或栓皮剥落后的痕迹,皮孔大多可见。木类中药的表面颜色各异,多数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和斑块。
断 面
茎的断面有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习称“车轮纹”、“菊花心”等。中央有时尚可见有髓部,有时常成空洞状。
气 味
气味常可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味可以区别。木类药如降香、沉香等则气香。
茎类显微
周 皮(或表皮):应注意木栓细胞的形状、层数、增厚情况等(详见皮类中药),幼嫩茎的周皮尚不发达,常可见表皮组织。
皮 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初生构造的皮层有时具有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茎次生构造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注意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含物等。
韧皮部:应注意韧皮薄壁组织、筛管和韧皮射线以及有无厚壁组织等,以及各种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韧皮部外方常有初生韧皮纤维束或周纤维(环管纤维),过去曾称中柱鞘纤维。
形成层:一般都成环状,注意是否明显。
木质部:注意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及木射线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情况。木质藤本导管孔径较大。
髓 部: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多具明显的细胞间隙,细胞有时可见圆形单纹孔,有的髓周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髓部较小。
注意点:茎类中药鉴别除应注意以上各类组织的排列、各种细胞的分布、特别是除石细胞和纤维外,还应注意细胞内含物如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和淀粉粒的有无以及它们的形状等。对于存在于不同部位的厚壁组织如周纤维、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等,应分别通过解离组织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细胞壁的厚度、有无壁孔和分隔以及木化程度等加以区别。
双子叶植物木质藤茎,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构造上和一般的茎藤有时有较大的差别:如木栓层较厚;有的有明显的落皮层;维管束常被射线分隔成明显的放射状;导管孔较大;维管束有的具异常构造,有的有内函韧皮部(included phloem)或内生韧皮部(internal phloem)。在纵向切面尚可见到射线的宽度与高度。这些在鉴定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木类显微
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在观察时,应分别作三个方向的切面(横切面、径向纵切面与切向纵切面)及解离组织进行观察组织细胞特征。
木射线木射线细胞形状与木薄壁细胞相似,但切面上的位置和排列形式则不同,射线细胞的长轴通常是半径向的,和导管及纤维的长轴相垂直。射线在三切面上的特点是:横切面可见射线的宽度和长度,径向切面可见射线的高度和长度,切向切面上所见到整个射线的高度和宽度,还须注意如果全部射线细胞都是一样的称为同型射线,倘若细胞形状不同的,则为异型射线。射线细胞中亦常含有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细胞壁亦常增厚或有纹孔。
导管注意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通常木类中药的导管大多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导管分子末梢壁上的穿孔通常呈大的圆形或斜梯形,在解离组织及纵切面上易察见。此外还应注意导管中有无侵填体及侵填体的形状和颜色。
松柏科植物的木材没有导管,而为管胞。管胞不象导管由许多细胞形成长管状,而是两端较狭细无明显末梢壁(纤维状管胞),即使有斜形末梢壁,但无穿孔而只有纹孔(导管状管胞),且纹孔的膜是完整的。管胞侧壁上的纹孔通常是具缘纹孔。
木纤维占木材的大部分。通常为单个狭长的厚壁细胞,长度为宽度的30~50倍,细胞腔狭小,壁厚有斜裂隙状的单纹孔;少数细胞腔较宽。有些纤维胞腔中具有中隔,称为分隔纤维。
5.中药鉴定学课件 篇五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中药鉴定学课件。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课件》。“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一)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
当前中药材的真伪问题仍十分突出,一些常用中药出现了伪品、混品或掺伪品。除历史根源外,究其原因还有:
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如种大黄时误种为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将金钱草(过路黄)误采为风寒草(聚花过路黄);市场上曾大量出售十字花科芫菁的种子,以其充菟丝子;以丝石竹的根充桔梗;以参薯的块茎充山药;在山西、四川、江西、湖北还曾出现把有剧毒的小檗科桃儿七误作龙胆,以致造成中毒死亡或致残事件等。
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如防己商品中粉防己、广防己、汉防己、木防己名称或使用相混,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只有防己科防己才可提制“汉肌松”原料。以滇枣仁充酸枣仁,川射干充射干等。
3、个别人有意作假,以假充真。如金钱白花蛇,有用银环蛇的成蛇纵剖成条,接上其他小蛇头盘成小盘者,有用其他带环纹的幼蛇伪充者,甚至有用其他幼蛇在蛇身上用白色油漆画出环纹伪充正品;有用马铃薯片加工伪充白附片;用其他动物的皮(如马皮)熬制的胶充阿胶等。
中药的质量优劣,是关系到临床疗效和中药国际化的大问题,质量是中药的生命。中药的品种明确后,必须注意检查质量,如品种虽正确但不符合药用质量要求时,同样不能入药。
除品种外,影响中药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栽培条件 栽培条件不当,黄芪木质化程度增高,栽培的防风分枝等。
2、采收加工 不同的采收期和不同的加工方法,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如茵陈,过去只用幼苗,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茵陈的三个主要利胆有效成分以秋季的花前期和花果期含量为高,为此,药典规定茵陈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收,前者称“绵茵陈”,后者称“茵陈蒿”。金银花采用阴干、晒干和蒸后晒干,绿原酸的含量不同,以蒸晒法加工者含量高。
3、产地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如广藿香,广州石牌的广藿香气较香醇,含挥发油虽较少但广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
4、贮藏时间 如荆芥的挥发油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新鲜细辛的镇咳作用强,当贮存6个月后则无镇咳作用。贮藏不当会收起霉变、走油、风化等。
5、运输 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6.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 篇六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一、植物类药材
(一)菌类(4种)
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
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
(二)藻类(1种)
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
(三)地衣类(1种)
松萝科:松萝(地衣体)。
(四)蕨类(4种)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棉毛贯众。
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
(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
(六)被子植物(139种)
1.双子叶植物(108种)
(1)单种科(共21种)
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远志科:远志 ; 紫草科:紫草; 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 车前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有10种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 ;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 ;大戟科:巴豆; 鼠李科:酸枣仁; 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 报春花科:金钱草; 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马兜铃科:细辛。
(2)含2个种的科有10科
苋 科:怀牛膝、川牛膝。苋 科,怀牛川牛膝
龙 胆 科:龙胆、秦艽。龙胆科,龙胆加秦艽
防 己 科:防己、北豆根。防己科,防己北豆根,石 竹 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科,银柴太子参。
萝 藦 科:徐长卿、香加皮。萝藦科,香加徐长卿
樟 科:桂枝、肉桂。樟 科,桂枝加肉桂,桑 科:桑叶、桑白皮。桑 科,桑 白 皮。
旋 花 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科,菟丝牵牛子,橄 揽 科:乳香、没药。橄揽科,乳香加没药,葫 芦 科:天花粉、瓜蒌葫芦科,瓜蒌加天花粉。
(3)含3个种的科有7科
蓼 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 科,蓼大青大黄何首虎杖,十字花科:板蓝根、大青叶、葶苈子。十字花科,大青葶板。
桔 梗 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科,桔梗党南参,木 兰 科:厚朴、辛夷、五味子。木兰科,厚辛夷五味。
芸 香 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香科,吴枳白黄柏
木 犀 科:秦皮、连翘、女贞子•木犀科,秦皮连女贞,玄 参 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科,地黄胡黄玄。
(4)含4个种的科有1科
茄 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茄 科,金花枸地骨。
(5)含5个种的科有2科
五 加 科:人参、、西洋参、三
七、通草。五加科:人参三七通西洋,茜 草 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茜草科:栀子钩茜巴。
(6)含7个种的科有1科
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唇形科:藿香薄荷紫丹参,黄芩荆芥益母草。
(7)含8个种的科有1科
蔷 薇 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
蔷薇科:榆楂苦杏木,桃仁金枇乌。
(8)含9个种的科有1科
毛 茛 科:威灵仙、川乌、附子、草乌、白芍、赤芍、黄连、牡丹皮。
毛茛科:川乌、草乌和附子,黄连牡丹威二芍。
(9)含11个种的科有1科
伞 形 科: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小茴香、蛇床子。川伞形科:川芎当芷羌二胡,小蛇北沙防风藁。
(10)含13个种的科有1科
菊 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菊 科:蒲公英最青蒿,茵陈二香二术,紫菀款待牛蒡子,鹤虱来送红菊花。
(11)含15个种的科有1科
•豆 科:葛根、甘草、黄芪、槐花、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番泻叶、苏木、鸡血藤、、广金钱草、降香、儿茶、苦参、山豆根。
豆科:金鸡苦儿番山豆,黄芪甘草(敢抄)决明子,葛根苏木沙苑子,槐花降香补骨脂。
•2.单子叶植物(31种)
(1)含单种科有7个科
①药名与科名相同3种,百部科:百部; 泽泻科:泽泻; 黑三棱科:三棱。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4种
莎草科:香附; 禾本科:薏苡仁;香蒲科:蒲黄;薯蓣科:山药。
(2)含2个种的科有2个
鸢 尾 科:射干、西红花。鸢尾科:射干加西红,棕 榈 科:槟榔、血竭。棕榈科:槟榔加血竭。
(3)含3个种的科有2个
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南星科:天南半石菖
兰 科:天麻、白及、石斛。兰 科:兰天白石斛。
(4)含6个种的科有1个
姜科:砂仁莪术(误入)益智蔻(扣)黄金。
(5)含7个种的科有1个
百 合 科: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黄精、玉竹。百 合 科:三母二冬吃精玉。
二、动物类药材(26种)
1. 单种科22个,其中11个药名与科名相同,11个药名与科名不相同
水蛭科:水蛭;珍珠贝科(蚌科):珍珠;牡蛎科:牡蛎;钳蝎科:全蝎;蜈蚣科:蜈蚣;蝉、科:蝉蜕;蚕蛾科:僵蚕;蟾蜍科:蟾蜍;龟科:龟甲;鳖科:鳖甲;熊科:熊胆;钜蚓科:地龙;鲍科:石决明;乌贼科:海螵蛸;鳖蠊科:土鳖虫;螳螂科:桑螵蛸;芫青科:斑蝥; 龙科:海马; 虎科:蛤蚧;眼镜蛇科:金钱白花蛇;蝰科:蕲蛇;游蛇科:乌梢蛇。
2. 含2个种的科有2个
7.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七
1. 具体做法
1.1 改集中考试为分散测试。
传统的中药鉴定学考试大多通过期中、期末2次综合性理论考试决定学生的成绩, 实行目标教学以来, 我们遵循评价、反馈和矫正贯穿始终的原则, 除继续保留期中、期末2次终结性测试外, 又增加了诊断性测试、课时性测试和单元性测试。
诊断性测试多在每一单元开课前进行, 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学习该单元必需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情况。如在学习“根及根茎类中药”一章时, 先对已学的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根、根茎的形态、组织构造等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记得模糊不清或遗忘的知识及时辅导补习。
课时性测试是为改善和促进正在进行的教学而专门设计的测试, 往往根据课时内容及授课形式灵活安排。目的主要是让师生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结果验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或比较几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以获得改进教学方法的信息, 学生则可从考试成绩的分析中客观评价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指导今后的学习。
单元性测试通常被编进学期授课计划, 教师在制订单元目标的同时, 精心编制了各单元测试题, 每单元授课结束都进行10分钟至l小时不等的单元测试, 测验成绩一方面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反馈矫正的依据, 对未达标的学生及时提供矫正材料或个别辅导以使其进行补救学习。
1.2 改单一理论笔试为知识、技术、态度全方性测试。
中药专业是一个专业面广、实践性强的复合型专业,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态度是教学目标中缺一不可的因素, 因此, 我们将知识、技能、态度的评价全部纳入学生成绩, 在终结性测评中, 每名学生的总成绩均由4部分组成:理论笔试成绩、显微鉴定技术考试成绩、单元测试成绩及平时成绩 (包括实验课平时成绩和理论课平时成绩) 。
近几年来, 我们又加大了技能操作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首先在课时分配上, 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或2:1, 增加了实验学习时间, 并对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分班上课, 保证每次课的教学效果。我校的中药鉴定实验考试分期中和期末两次进行, 参考学生每次的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 给出最后实验课成绩。
在各项测评中, 我们不仅详细制订了知识和技能考核标准, 还特别注重对态度目标的评价。如在对显微鉴定技术测评时除了观察学生的操作准确程度和实验最终结果外, 还规定了实验过程中的态度目标: (l) 认真预习实验目标、内容及相关知识; (2) 着装整齐, 操作规范、仔细、积极、主动; (3) 尊敬教师, 与同学团结协作; (4) 按时完成实验内容, 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5) 爱惜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自觉维护实验室秩序及卫生; (6) 节约水电。此外还详细规定了各项目标的评分标准。
2. 体会
2.1 全程评定学生的成绩, 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 提高了学习成绩。
教学是一个组织严密、目标明确但又不易控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 要完成教学目标, 两者缺一不可。实施目标教学以来, 由于加大了对学生全程学习的监控, 教师可以直接、客观地掌握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 了解自己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 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并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 学生也在多次的测试中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补救, 把工夫、精力用在平时, 因此, 考试压力大大减轻, 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2 考核目标更加客观、全面,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8.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八
关键词:民族药;中药炮制;教学改革
项目基金:本论文由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
【分类号】R-4;G642.4
炮制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制药技术。传统的炮制技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需要不断的继承、发扬。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传统制药技术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炮制方法。实验教学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1】。通过实验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炮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能综合利用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
本文通过对比中药与民族药炮制特点并对民族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实验改革发展思路,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中药炮制学人才奠定基础。
1中药、民族药的理论与炮制异同
中医药和各民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是不断交流相互促进与融合的过程。客观上讲,中医药在某些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民族药物中,以具有较为完整理论体系的藏蒙苗傣等,其药学理论与中药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傣药“四气八味”、“五性”及“入塔”理论与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理论颇为相似;苗药的“母药论”提出的“母药”指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3】,与中药的“君药”之意相近。民族医药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民族药理论依据与中药也有所差异,如瑶药的“颜色功能”理论认为药物颜色有红、白、黄、黑4种,红色药走血分,有补血、破血、生肌作用,黄色药走皮肉,有清热解毒、杀虫、除风作用,白色药走气分,有补气、行气、消气解毒作用,黑色药走骨髓,有滋肾、补胃、利水、消积、除寒利湿作用【4】。
炮制对于有毒药或矿物药的减毒存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药炮制中,一般以修、火、水、水火共制等方法为代表;同时于临床应用有明确的禁忌,如十九畏、十八反、北京同仁堂的对联炮制“虽难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便是对中药使用严格的生动表述。而民族药炮制各具特色,不同民族传承的炮制方法同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相承接,如蒙药炮制多用牛奶、羊奶制;藏医炮制矿物药多用煅、煨法;土家族苗族医炮制有毒药物多用童便制,壮药鲜品多用时炮制等[5]。
2炮制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炮制专业术语表达的影响
有人把《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比喻成一本“菜谱”,认为只要照着原有的操作一步一步来就可以炮制出合格的饮片,但真正操作起来会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6]。而如何正规、准确及科学的进行实验操作,教与学两方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最大的困惑就是某些中药炮制方法的术语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性差。就像菜谱中有“加盐少许”这样的操作,加“少许”究竟是加多少呢?中药炮制的有些术语也是这样。比如“炒法”作为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的炮制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炮制过程中的“火力”和“火候”。中药炮制“火力”系指中药加工炮制时火的大小,涉及武火、中火、文火(温度高低、升温快慢等)。而早时由于受到历史条件以及科學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对“火力”精准的进行控制和表述,对炮制“火力”的分类与参数的表述凭经验而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意识性。
2.2 实验室的条件的影响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中药炮制实验室条件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如原加热设备主要为煤炉、煤油炉等,现多改用电炉、天然气炉等;同时改进了通风装置,从而使炮制实验室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炮制实验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均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导致了学生对工业化大生产所涉及的生产设备缺乏直观的认识。例如与饮片厂的炮制生产设备相比,学校一般难以将各种类型、各种型号的设备购置齐全,因此实验室的炮制操作与饮片生产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造成实验过程与工厂大生产过程脱节[7]。不利于其毕业后在饮片厂开展工作。
2.3 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在高校中药炮制学的大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全国医药院校中,课时相差很大,少的仅54学时,多的达108学时,由于某种原因总课时相差大,为了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只有减少实验课时,有的实验课时仅有18学时[7]。实验课时比重小而教学任务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从成绩考核来看,理论课考试所占分值比例较大,实验考核又没有客观的评分标准,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对实验有所轻视的现象。
2.4 实验教师的影响
在实验课上,教师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边演示边讲解炮制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成品要求、“火力”、“火候”等,大多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描述和表达,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教学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的教师对炮制的掌握不同,在实际教学当中难免造成偏颇。
2.5 文化、地域差异的影响
由于中药的使用历史悠久及各地用药习惯的差异,使某些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一药多法”、“各地各法”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为炮制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3改革措施
3.1适当调整实验内容
对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的比例进行了适当调整。在实验安排上以中药炮制的常用方法为主,如炒法、炙法、蒸煮法等,选择具代表性的药物,如:王不留行、麻黄、阿胶、鳖甲、地黄等,在有限的药物中体现传统炮制技术的特点,同时也要开展一些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实验课程。通过传统炮制实验可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使得这部分内容约占实验课总学时50%的课时。
3.2 注重思维方法教育,培养严谨和创新的态度
我院药学以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以人为本,使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创新”。主要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既掌握本专业要求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具有一定民族医药特长,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高级人才。因此,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只有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说服性。在实验室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出现的问题敢于有自己的理解及解决思路及解决手段。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步实验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强调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及“准确性”。在这种共性与个性结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环境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试验操作技能,启迪其科学思维及创新意识。
3.3 重视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老师给出的实验题目及要求,学生课外通过图书馆和校园网资源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总结归纳,将其运用于实验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在老师的指导及帮助下完善及改进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不必过分强调学生必须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应要求学生对设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结果进行充分、具体、科学的分析。开放性实验有别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模式,改变了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更加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8]。如:何首乌的设计性实验,有的学生设计了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首乌炮制前后蒽醌的含量变化,虽然这种方法准确度不高,可行性差,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不仅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和加深,同时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设计实验和知识运用的能力。还有的学生查阅了许多何首乌的相关资料,仅卵磷脂的测定方法就写出了多种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大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路,为将来的科研和工作打下基础。
4小结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作为中药炮制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验证来补充理论,而是應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新性。通过对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的主观意识,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重复,打破了其对学生的束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是理论学习的综合运用的综合运用【9】,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地实用型中医药专业人才。同时应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及特色,在实验教学中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炮制实验,如蒙药、藏药等,培养一批民族医药人才,为少数民族进一步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7:1-3
[2] 田华咏,瞿显友,熊鹏辉.中国民族药炮制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
[3] 蔡翠芳,裴慧荣,赵建英.中药炮制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 2320-2321.
9.中药鉴定学习题集:矿物类中药 篇九
9.001、下列矿物药中主含单质成分的是
a、雄黄b、自然铜c、朱砂d、硫黄e、炉甘石
9.002、下列矿物药中常含结晶水的是
a、朱砂b、雄黄c、石膏d、自然铜e、赤者石
9.003、不透明的矿物药为
a、磁石b、雄黄c、云母d、芒硝e、石膏
9.004、《本草纲目》金石部载有药物
a、32种b、161种c、38种d、200种e、180种
9.005、最早记载矿物药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拾遗》d、《本草纲目》e、《证类本草》
9.006、具绢丝样光泽的矿物药是
a、朱砂b、雄黄c、铅丹d、石膏e、信石
9.007、具金属光泽的矿物药是
a、铅丹b、信石c、硬滑石d、石膏e、自然铜
9.008、断具金刚样光泽的是
a、滑石b、信石c、炉甘石d、自然铜e、雄黄
9.009、具吸水能力的矿物药是
a、方解石b、寒水石c、软滑石d、硬滑石e、石英
9.010、主含铜元素的矿物是
a、自然铜b、胆矾c、皂矾d、明矾e、硝石
9.011、具磁性的中药是
a、磁石b、滑石c、雄黄d、雌黄e、石膏
9.012、挠性较好的矿物中药是
a、自然铜b、雄黄c、赭石d、滑石e、磁石
9.013、燃烧时有大蒜样臭气的是
a、信石b、赭石c、石膏d、硫黄e、雄黄
9.014、具金属样臭气的矿物中药是
a、朱砂b、雄黄c、铅丹d、密陀僧e、自然铜
9.015、属剧毒中药的是
a、赭石b、信石c、石膏d、芒硝e、朱砂
9.016、具钉头的矿物类中药是
a、磁石b、自然铜c、朱砂d、赭石e、信石
9.017、经磨片可见骨组织构造的矿物类中药是
a、牡蛎b、龙骨c、信石d、朱砂e、雄黄
9.018、舐之能粘舌的中药是
a、赭石b、龙骨c、牡蛎d、明矾e、石膏
9.019、五花龙骨为
a、古代哺乳动物骨胳化石b、古代象类动物骨胳化石c、古代三趾马骨胳化石
d、古代象类动物门齿化石e、以上均是
9.020、下列矿物不能作药用的是
a、皮硝b、芒硝c、信石d、朱砂e、玄明粉
9.021、石膏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以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
a、50.0%b、70.0%c、80.0%d、90.0%e、95.0%
9.022、有吸溶性的中药是
a、赭石b、炉甘石c、信石d、明矾e、芒硝
9.023、经煅烧后遇水能硬化的矿物类中药是
a、炉甘石b、磁石c、自然铜d、石膏e、信石
9.024、来源于天然矿物的中药是
a、轻粉b、石膏c、石决明d、铅丹e、石龙胆
9.025、人工制成的矿物类中药是
a、炉甘石b、自然铜c、硫黄d、密陀僧e、滑石
9.026、无色透明的中药是
10.中药鉴定学试题及答案 篇十
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对象是(a)
A、中药材及成方、制剂B、天然药物C、中成药、D、中药的化学成分
2、白芍的产地加工方法应为(c)
A、晒干B、去皮后晒干C、去皮,煮透心后晒干D、开水浸泡后晒干
3、那种柴胡有毒,不能药用(c)
A、北柴胡B、狭叶柴胡C、大叶柴胡D、银柴胡
4、甘草中具有解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
A、甘草甜素B、甘草苷C、异甘草苷D、甘草内酯
5、沉香的药用部位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及沉香的(c)
A、含树脂的茎B、香树脂C、含有树脂的心材D、含有树脂的边材
6、钩藤中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d)
A、黄酮类B、蒽醌类C、皂苷类D、生物碱类
7、皮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茎、枝和根(a)
A、形成层以外的部分B、木栓层以外的部分C、周皮D、皮层以外的部分
8、侧柏叶的药用部位是(b)
A、叶B、枝梢及叶C、鳞片D、小叶
9、以干燥的头状花序入药的药材是(a)
A、菊花B、洋金华C、丁香D、松花粉
10、下列药材中除了哪一位外均为果实?(a)
A、槟榔B、使君子C、枸杞子D、连翘
11、以果皮入药的药材是(c)
A、益智B、白豆蔻C、化橘红D、砂仁
12、我国薄荷最著名的产区是(b)
A、安徽省B、江苏省C、江西省D、湖南省
13、石斛商品药材中的耳环石斛是由下列哪种植物加工而成的?(d)
A、金钗石斛B、马鞭石斛C、黄草石斛D、铁皮石斛
14、冬虫夏草的虫体有足8对,其中(b)
A、头部3对最明显B、中部4对最明显C、头部4对最明显D、中部3对最明显
15、全蝎身体的后部呈狭长的尾状,属于(b)
A、剑尾B、后腹部C、步足D、后体部
16、下列中药以孢子入药的是(d)
11.色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色谱;中药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40-02
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法、层析法,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在药物的研究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常用的色谱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TLC)、气质联用色谱(GC-MS)、反相HPLC、高速逆流色谱(HSCCC)等,现就其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探讨如下。
1中药分离鉴定研究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致使性质差异、生物活性不同。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色谱技术对中药分离制备,药理作用明显增强。洪波等〔1〕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以氯仿-甲醇-0.3mol/L盐酸(4∶3∶2)为溶液系统,从附子中分离得到了15-α-羟基新乌碱单体;俞雁等〔2〕应用HSCCC技术,采用一次进柱过程从延胡索粗提取物中分离制备活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康纯等〔3〕利用微乳薄层色谱对黄酮类的槐米、黄芩等7种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复方芦丁片、双黄连口服液等7种中成药进行分离鉴定,得到理想效果。
2中药质量控制研究
2.1中药有效成分测定
中药的有效成成及含量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可以全面控制中药中整体物质群,真实反映中药内在化学成分。曹进等〔4〕运用HPLC-ELSD对复方清开灵注射液其中7种有效成分定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张皓冰等〔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多组分低级性、小分子量、具挥发性的麝香的含量测定,测定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特征碎片定量有较好选择性,能准确进行含量测定。此外,孙冬梅等〔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为评价陈皮药材质量提供依据,并为制成合格的陈皮配方颗粒提供依据。
2.2中药有效部位确定
中药有效部位,是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而且一类或几类已知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该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中药有效部位只是用化学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得到的一个结果。近年来,许多医药研究者就中药有效部位的某种化学成分研究分析、鉴定。胡亚楠等〔7〕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脑脉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阿魏酸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2.08%。李军等〔8〕利用HPLC法测定甜叶菊有效部位中4个酚类成分含量,4个化合物平均加样回收率(n=3)均在98.69%-100.9%之间,且RSD均小于3%,此法的实践为甜叶菊有效部位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2.3中药指纹图谱确定
我国中药质量标准通常是利用色谱或光谱手段鉴别和测定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指标成分,或药典规定的常规检查项目,但这些方法还有局限性,结合指纹图谱,能够反映化学成分全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HPLC对复杂样品高分离能力与质谱具有高效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专属性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中药鉴定的准确率。韩凤梅等〔9〕研究山麦冬甲醇提取物中物质组成情况,建立了山麦冬HPLC-ESI-MS特征指纹图谱,其中山麦冬提取物色谱图中17个共有峰的重现性与精密度RSD<5%,可用于山麦冬的品质评价与品种鉴别。另外,有报道称有研究者应用HPLC-DAD法测定10批太子参药材的色谱图,有效分离了7个共有峰,确立太子参的标准指纹图谱,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结语
高效液相色谱具有高效、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等特点,在中药主要用于分离分析药物组分含量、药物动力学研究、指纹图谱确定等方面;高速逆流色谱主要用于中药的分离制备单体;薄层色谱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高效薄层色谱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假相薄层色谱能够用于药物微量物质的检查和体内药物分析,另外,微乳薄层色谱常用于中成药的分离和鉴定;高效液相色谱与其它色谱联用绘制测定指纹图谱,为中药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4参考文献
1洪波,司云珊,赵宏峰,等.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附子中的15-α-羟基新乌碱〔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57-58,65.
2俞雁,金艳,徐超,等.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从延胡索中分离制备延胡索乙素〔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2006,8(2):331-333.
3林辉概,戈早川,李志良,等.表面活性剂用于黄酮药物的薄层色谱分离鉴定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1,26(6):471.
4曹进,徐燕,张永知,等.清开灵注射液HPLC/ELSD指纹图谱建立及质量相关性研究〔J〕.分析化学,2004,32(4):469.
5张皓冰,陶奕,洪筱坤,等.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麝香中甾体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1):79-83.
6孙冬梅,毕晓黎,胥爱丽,等.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1):1-3.
7胡亚楠,冯素香,王淑美,等.脑脉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137):34-5.
8李军,姜华,石仁兵.HPLC测定甜叶菊有效部位中4个酚类成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4):536-539.
9韩凤梅,李紫,蔡敏,等.山麦冬的HPLC-ESI-MS特征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05,36(9):1395.
12.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十二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现状
中药鉴定学是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 《中药鉴定学》教材的使用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对《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教材的使用及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 以使《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教材的使用能结合中药鉴定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 对现用教学的教材、内容等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是非常必要的。
1《中药鉴定学》全国协编、统编和规划教材出版概况
自从1964年在中医院校开设《中药鉴定学》以来已经三十多年了, 先后出版了全国协编教材1977年出版和1980年出版, 全国统编和规划教材1980年出版和1996、2003年出版, 具体情况见表1。
2《中药鉴定学》教材, 现行2003年版教材具有的特点
《中药鉴定学》教材收载的植物药材是按药用部位分类的, 分为:根与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与种子类、全草类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掌握植物药材的形态特征, 有利于同类药物的比较, 因此学生学习很方便。对于动物药和矿物学因不便归类常结合自然分类法 (动物药) 和化学成分分类法 (矿物药) 编排。
《中药鉴定学》收载种类较多, 对每味中药材的内容记载比较全面。《中药鉴定学》收载常用中药材362种, 对每味中药材包括历史、来源、植物 (动物) 形态、产地、采收加工、药材性状、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定 (包括含量测定) 、功效以及附注 (主要是类似品、伪品的鉴别) 。
《中药鉴定学》在收载内容上基本能反映各个时期中药研究的新成就。2003版教材 (现执行教材) , 在总论部分增加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鉴定新方法简介等, 对中药资源一章和理化鉴别等作了调整;各论中增加了第四篇中成药两章内容;删除中药 (含附药) 31种, 增加中药 (含附药) 12种, 调整归类品种5种, 规范中药名称5种。根据实际需要, 将熊胆改为熊胆粉。吸收有关最新研究成果, 如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的新化学成分等, 删除了263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增加了10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共收载61味中药的135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大多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对照品, 纠正错误化学结构式7个。本教材中理化鉴别、含量测定、检查等项中涉及的实验方法, 如未说明具体方法者, 均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方法。
补充了适用于中药鉴定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 增加了中成药的检验内容, 为了适应中药应用发展的需要, 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补充进各类药材之中, 如对果实种子类药材及动物类药材增加了蛋白电泳分析法, 对矿物类药材补充了X射线衍射内容;显微鉴定项目下也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如动物类药材的磨片显微特征、电子显微镜显微特征, 矿物药材的显微光性特征等;增加较多的含量测定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等等。
《中药鉴定学》教材附图较多, 便于学生学习理解, 包括植物 (动物) 形态图、药材图、药材横切、纵切面显微组织图 (详图或简图) 、粉末显微特征图, 薄层色谱图等, 并在原有826幅基础上, 删除附图254幅, 新增加附图109幅, 修改或更换图313幅, 共附图634幅。
3《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3.1《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的分析
通过现行2003年版《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 本版教材较以往版本教材比较, 突出的特点在于收载种类较多、对每味中药材的内容记载比较全面;增加或补充了中药研究的新成就、中药鉴定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及中成药的检验内容;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补充进各类药材之中;教材附图较多等等。总之, 记载内容越来越全面、丰富。这是现版教材益于现在教学之处, 如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中药研究的新成就;新的现代分析检测手段及中成药的检验内容;各类药材新的检测方法及内容等等。
但是, 使用过程中随之也带来需面临、也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已不仅仅是《中药鉴定学》教材的问题, 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个学科都在迅速采纳新的技术与知识, 教材内容越来越多, 书越编越厚, 逐渐向参考书演化。在毕业生问卷调查中, 有97%的人在工作中把《中药鉴定学》教材作为常用参考书, 但教材在教学使用中, 却面临工作日压缩、教学体制改革、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等等问题, 也就是说, 教材制订要讲授的内容, 现在各中医药院校规定的教学学时数内已根本无法完成。越来越突显出的问题是, 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3.2《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对策的探讨
《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 一面是教材内容越来越多, 书越编越厚, 逐渐向参考书演化, 另一面却是工作日压缩, 教学体制改革, 每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突显出的问题是, 教材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对这一点, 目前在大多数中医药院校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给教学质量带来的直接影响。据我们调查的20所中医院校, 只有3所在使用自己单位参考统编《中药鉴定学》编写的教材, 绝大多数使用的《中药鉴定学》均为全国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笔者针对《中药鉴定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的对策进行以下探讨:
3.2.1 根据《中药鉴定学》教材在各中医药院校使用中面临的
问题, 势必要求各中医药院校中药鉴定学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 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 配合各自院校工作日、教学时数等等, 编写出能适合本学院教学实际情况的相应讲稿, 并制订出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 如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的情况及比例等等, 但这需要各院校资金上的投入和方方面协调才可切实做到。
3.2.2 中药鉴定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其3/4鉴定内
容属形态学鉴定范畴, 特别是《中药鉴定学》附图较多, 要求有可视性,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直观、生动地把性状、显微形态学特征表现出来, 将是中药鉴定学教学手段发展的趋势。如运用多媒体现代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 图、文、声并茂, 形象、直观、生动, 包容信息量大的特点, 将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台阶[1]。面向21世纪, 电脑、多媒体、远程网络等成为新的教学手段, 因此制订电子教材、CAI教材等将是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 面向21世纪, 《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的使用, 要结合中药鉴定学教学的特点及社会的专业需求[3], 以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全面的, 既具有丰富的性状鉴别经验, 又具有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 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人才[3]为目的, 对《中药鉴定学》教学教材在现今教学中面临问题的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教学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5 (3) :76-77.
[2]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培养目标的分析与研究[J].药学教育, 2002, 18 (2) :30-31.
13.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十三
1.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叶类中药显微鉴定常做的制片【答案】
a.横切面 b.上表面制片 c.纵切面 d.粉末制片 e.下表面制片
2. 蓼大青叶含 【答案】
a.方晶 b.砂晶 c.柱晶 d.簇晶 e.菊糖
3. 大青叶的主产地为 【答案】
a.四川、云南、贵州 b.新疆、青海 c.河北、陕西、江苏、安徽
d.吉林、辽宁、黑龙江 e.河南、山西
4. 番泻叶主要泻下成分是【答案】
a.双蒽酮苷类b.大黄酸 c.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
d.山柰苷 e.大黄酸异鼠李素
二、b型题(配伍选择)每题1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a.蓼科 b.马鞭草科 c.十字花科 d.爵床科 e.豆科
1. 路边青为 2. 大青叶为 3. 蓼大青叶为 4. 马蓝叶为 【答案】
a.叶椭圆形式卵圆形,蓝绿或蓝黑色,可见膜质托叶鞘。
b.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基部下延至叶柄成翼状。
c.叶片长圆形,灰绿色,叶缘有细小锯齿。
d.叶片长卵圆形,棕黄绿色,叶薄革质。
e.叶片长椭圆形,上面灰绿,下面淡灰色被毛。
5. 马蓝叶为 6. 蓼大青叶为 7. 路边青叶为 8. 大青叶为 【答案】
a.埃及的尼罗河中上游 b.红海以东至印度
c.东南亚各国 d.法国、意大利 e.我国南方各省
9. 狭叶番泻叶主产于
10. 尖叶番泻叶主产于 【答案】
三、c型题(比较选择题)每题0.5分,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用。
a.多列式锥状多细胞非腺毛b.靛蓝、靛玉红
c.两者均含 d.两者均不含
1. 狭叶番泻叶含 2. 大青叶含 3. 马大青叶含
4. 尖叶番泻叶含 5. 蓼大青叶含 【答案】
a.晶鞘纤维 b.簇晶 c.两者均含 d.两者均不含
6. 蓼大青叶 7. 大青叶 8. 路边青叶 9. 马蓝叶 10. 番泻叶【答案】
四、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番泻叶的显微特征为 【答案】
a.上表皮细胞含粘液质 b.非腺毛多细胞
c.叶肉等面型 d.晶纤维 e.簇晶、棱晶
2. 全国各地以大青叶为名的药材来源有【答案】
a.十字花科菘蓝 b.蓼科蓼蓝 c.爵床科马蓝
d.马鞭草科路边青 e.唇形科活血丹
3. 番泻叶的化学成分为 【答案】
a.番泻叶苷类 b.芦荟大黄素双黄酮苷 c.大黄酸葡萄糖苷
d.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 e.山萘苷
五、问答题
1. 比较四种大青叶的来源、性状和显微主要区别。
14.中药鉴定学实验 篇十四
(二)——产地加工
1.拣,洗 芳香气味或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车前子,葶苈子。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块(2012年,对一些坚硬的藤木类、较大的根及根茎类或肉质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2011年,含浆汁、淀粉粒、糖分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4.熏硫近年来熏硫后有效成分下降,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故《中国药典》已不使用该方法加工。(2013年,《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是)
5.发汗 需要发汗的药材包括: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2013年,在产地加工时需要“发汗”的药材有)
6.揉搓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时时揉搓,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7.干燥 如生姜、地黄、益母草、石斛等要求鲜用。
(1)晒干 不宜晒干的药材:①含挥发油:当归、薄荷、金银花等。②晒后变色:某些花类、叶类、全草类等。晒后易爆裂:③郁金、白芍、厚朴。(2)阴干或晾干 本法适用于上述几类不宜久晒或暴晒的药材。
(3)烘干 一般温度:50~60℃,多汁的果实类70~90℃。含淀粉——烘干温度缓缓上升;好挥发油或保留酶活性,如薄荷、杏仁、芥子等,不用烘干法。《中国药典》对药材干燥的表述方法: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2013年,《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暴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重点记各项下的举例。
【中药鉴定学实验】推荐阅读:
中药鉴定学辅导:中药鉴定的依据和取样06-16
2011中药鉴定学讲义12-16
中药鉴定学考试试题10-14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口诀01-05
[中药鉴别]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11-07
现代中药鉴定技术10-17
中药实习情况自我鉴定11-16
中药房实习自我鉴定例文08-06
中药房实习生自我鉴定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