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

2024-09-11

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共10篇)(共10篇)

1.输血相容性检测制度 篇一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1.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九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核查。

2.凡遇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查。

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标本于2℃-6℃保存7天。

2.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 篇二

符合用血条件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4 严重烧伤病人。

成分血的适应症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用于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4 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②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VII因子、XIII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量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输血前评估 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及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去,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各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四

输血后评价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三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两份分别送医务科、输血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3 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医务科和输血科每个月抽查部分输血病例资料,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每个月医疗质量通报的一部分内容。并针对医务人员输血质量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对出现较突出质量问题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输血技术规范的学习、培训。

输血效果评价

术中情况:

实际用血量:红细胞------ML,血浆-------ml,血小板-------人份,其他------

输血后相关检查:

3.输血管理制度 篇三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室内质控标准。

6.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4.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篇四

1、确定输血后,当班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要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采血要求:一次采集一人血样。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又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4.取血时护士携带领血单到输血科,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血液有效期。

(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交配血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及血液有效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

(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及交文配血单,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定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及交又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2)核对患者腕带,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服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没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先慢滴5-10分钟,再根据医嘱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①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②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③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

(6)执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输血记录单、输血核对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执行时间。(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及“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送问输血科

7、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腕带”识别外,清醒患者还应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询问患者姓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8、输血反应的预防:(1)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起反应,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应在30mim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核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认真查对血装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有溶血,不能使用。

(3)血液内不可随意加人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和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注两袋以上血液时,应问隔输人注射用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滴速,对患有心、肺、肾疾病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人的速度宜慢。

5.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篇五

为加强医院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合理、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最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血液供应及管理

1.输血科必须按照师市卫生局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临床科室用血必须从输血科申领。

3.输血科必须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输血科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

4.输血科应与血液中心签订供血协议,做好用血计划(根据我院同年期临床手术用血量和科室常规治疗用血量的三倍储备血液),库存血液应尽量在2周内周转。发血按照采血日期的先后依次发出。按照红细胞血型A、B、O、AB储存血液的比例为3:3:3:1。

5.输血科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账目清楚,认真保管,不得私自销毁。有关血液入库、核对、领发等登记资料需至少保存十年。

6.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技术培训及考核,考核内容纳入科室质量考核。

二、临床用血流程及管理

1.临床科室用血必须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并记入患者住院病历中。

2.临床用血申请实行分级管理,不得越级用血。

3.临床用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及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输血治疗同意书》归入患者病历。无家属的无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节假日或夜间报医院总值班)或者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凡需申请输血者,临床医师必须在输血前对受血者完善有关检查,内容包括血型、血常规、ALT、乙肝五项、抗-HCV、抗-HIV 1/

2、梅毒,检验结果录入病历保存。急诊输血患者可在输血之前留取血标本,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留取血标本的时间及“结果未归”字样,待结果出来之后将报告单归入病历。

5.决定输血前,应由临床经治医师开具交叉配血医嘱,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上级医师审核后,连同贴有条码的受血者标本至少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送输血科备血;凡申请少量输血(50ml或100ml)、大量输血(超过1600ml)、保存期短(7 天内)的血、特殊血液成分,如Rh(D)阴性血或冰冻红细胞,至少于输血前3天送输血科,以便向血站预约。(急诊例外)

6.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标本进行备血。

7.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符合输血指征和申请资质者方可按《临床输血申请单》备血和发血,不符合者应耐心向申请医师解释其理由,解释无效仍须按医嘱执行,必要时向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8.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交叉实验,必要时候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9.临床医务人员取血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确认无误后与输血科发血者共同签字,方可将血液带离输血科。严禁患者及其家属取血。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10.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一般取回的血液应在半小时内输注,血液发出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的,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不得自行在病区普通冰箱内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1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师)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严格查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实施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方可离开。输血时做到一次一人一份。

12.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按照《输血严重危害控制预案》及时处理。输血科每月5日前,将上月医院所有临床输血反应情况填表报乌鲁木齐市兵团血液中心。

13.输血后应在无菌条件下封闭血袋,在2-4℃温度下保留24小时后集中销毁。

14.临床医务人员有责任开展无偿献血知识、自身输血或亲友互助献血等的宣传教育。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亲友互相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15.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手术及其他治疗时间而必须施行的紧急输血按照《紧急输血处理流程》执行。

三、临床用血评价

1.临床输血后,临床医师应通过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等对输血后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入患者住院病历中。

2.输血管理委员会根据《最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临床合理用血评价指标,定期对全院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临床规范、合理用血情况通过病历检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医务处向全院公示,并按照专项病历质量管理奖惩标准执行奖惩。

3.输血科定期对各科室及各级医师用血量进行统计、汇总,由医务处进行评价并公示。

4.输血管理委员对临床用血评价中问题突出的个人,医务处可提交医院办公会讨论,限制其临床工作或手术权限。

6.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 篇六

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及时报告上级医生,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②尽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将血袋连输血器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7.输血及核心制度总结 篇七

“输血适应症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由检验科的毛艳平进行了授课,首先从法律法规开始讲解,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刑法》对血液领域犯罪规定;《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等的法律法规,到临床输血适应症、合理用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选择最佳输血治疗方案,严格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查,认真核对检查血液,详细做好输血观察处理记录,应用白细胞滤器等等,对互助献血利与弊进行了分析,因现阶段保障急救和临床医疗用血需求的献血模式。

接着张红主任讲十三项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重危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重危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医师交接班制度,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分级护理制度,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进行了讲课,使大家再次学习并让大家牢记在心。这次培训让大家更加了解和明确了医院的重点管理制度,践行病人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服务管理,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使大家切实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时规范,用制度管人管事,用规范指导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事故,保障医疗安全,这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切实履行质量管理职责,我们要全身心地抓好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把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落实到医院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对在用医疗仪器、设备要认真做好日常安全检查和维护,强化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的管理,发现医疗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消除医疗安全隐患,确保医疗安全,为进一步完善我院医疗管理,规范我院管理制度,进行医院输血基本知识及输血适应症及核心制度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及人手一本制度书,我院输血知识及核心制度的知晓率达100%。

8.输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篇八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 7.输血传播的疾病

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9.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篇九

1、临床科室必须派医护人员送标本,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

2、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抽血人、抽血时间、送血时间、送标本人签名。

3、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查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若有疑问,立即通知临床科室,标签空白的标本立即退回临床。

4、标本拒收准则:

(a)由非护士(病人或其家属、护工等)送达的标本。(b)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

(c)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注明病人的血型(病人刚入院未做血型除外)

(d)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标明血液制品的种类或数量。(e)保存期超过输血前三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g)申请单上无医生签名。

5、输血科接收标本后根据用血日期将标本编号,并将标本按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四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6、实验前必须观察标本有无溶血、长菌等异常现象,标本有异常立即通知临床重新抽血。

7、必须是三天以内的标本方可用于配血。当天的标本配血后放入当天的标本架的相应位置,以前的标本还回原标本架的相应位置。

10.输血科工作制度(下载) 篇十

目录:

1、输血科工作制度

2、贮血制度

3、配血制度

4、发血制度

5、输血科查对制度

6、检验记录核对制度

7、血液质量检查制度

8、输血后感染的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9、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登记及反馈制度

10、交接班工作制度

11、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12、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接收登记制度

13、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14、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1、输血科工作制度

⑪ 严格执行《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供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同时掌握国内外输血工作发展动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技术,开展输血治疗和输血新技术的推广。

⑫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医院感染和输血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⑬完成输血科的各项日常工作,保证设备、用品正常运转和使用,把好各项技术质量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⑭遵守医院劳动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要事项,口头和书面同时交班;接班人未到、未交接班,当班人不得离岗。

⑮服从工作安排(包括排班表、二线或临时调配以及当班人员的紧急需要),调班应以保证安全输血为前提,不得连续疲劳工作。

⑯工作认真、仔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准确及时配血、发血,完成当日各项工作。

⑰每天坚持作好各项记录。

⑱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包括朝会传达、业务总结、科内事务说明、讨论、质控汇报等内容),有重要事情、紧急事情时临时召集开会,要求全体人员到场。

2、贮血制度

⑪贮血室应经常保持整洁,非输血科人员末经允许不得入内。

⑫贮血室每天定期消毒2小时,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达到医院内空气Ⅱ类标准。⑬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⑭按O、A、B、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⑮贮血冰箱必须有温度自动报警装置。贮血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6℃,定时观察作好记录。每天记录四次。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报告给设备科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⑯凡血液在贮存中出现凝块、溶血、包装破损、血浆出现黄疸均不能发出,并做好记录备查。

⑰贮存期间禁止开启血袋,已开的血液和血浆应立即输用。已输用过的剩余血液或血浆禁止输用。

⑱严禁不合格的血液入、出库。血液出库后一律不得退回。

⑲每日交接班时,必须做好库存血液清点记录,以及当日血液入库数目。当日已用血液必须完全出库,入出库账目清楚。

3、配血制度

⑪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粒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冷沉淀等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⑫用于配血的标本必须是三天内,无溶血、长菌、变质的标本。

⑬配血前严格核对标本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完全一致后方可配血。

⑭首次鉴定血型必须进行ABO血型系统正反定型及Rh(D)鉴定。

⑮配血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不得相互交谈,必须严格遵守交叉配血操作规程。⑯配血必须采用可检出不完全抗体的交叉配血法,不得单独使用盐水玻片法配血。⑰配血时必须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⑱配血有疑问时应采取复查标本、不完全抗体筛查、询问临床资料等相应措施,不可放过任何疑点,必要时应向上级医师报告,或送相关部门作进一步检测。

⑲配血完毕应立即记录血袋号,填写配血结果并签名,并在计算机中录入配血报告,同时再一次核对所有资料。

⑳急诊标本必须注明接收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并及时处理,记录配血时间。⑴疑难标本(如配血不合、正反定型不符、亚型、产生免疫性抗体、冷凝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必须及时、主动向临床说明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遵医嘱作进一步处理,并将疑难标本的情况登记于《特殊病例记录》;对于疑难复杂血型检测、交叉配血及特殊试验,本室不能完成的,要及时联系成都市血液中心血型室或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血型室协助完成。

⑵实习生、进修生不得独立出配血报告。

4、发血制度

⑪配血相合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领血。家属和非医护人员领血一律不能发给。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与领血人员必须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供血者姓名、血型、贮血号、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量、交叉配结果和血液外观。质量合格、血袋无破损、无渗漏、标签完整、清楚。经双方签名并记录发血时间后,将血发出。

⑫发血人必须为输血科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不能独立发血。

⑬接血人必须核对配血报告单与血袋的血袋号、血型、血品种、血量、献血员姓名无误,血袋外观无异常。

⑭发血人必须在《血液出库登记本》上清楚记录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品种、血量等内容,签名后才可打印报告,发出血液。

⑮除特殊情况需要鲜血外,发血应按采血日期的先后发出。⑯紧急发血(未配血)后必须立即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并将结果电告医生,通知临床科室派人取回报告单;如结果有异常要立即通知临床停止输血。

⑰血液一经发出,不得再退回。

⑱血液发出后,立即将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管保存于2~8℃冰箱7天。凡输血后需要再配血者,应重新抽取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不能用输血前的血样管。

⑲有输血反应需如实填写输血反应记录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并做好登记报告记录及追踪调查处理。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及时向血站反馈。

5、输血科查对制度

⑪输血科接收配血标本和配血时必须进行七查:指查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输血种类,取血科室。查病人血样标本上的内容与申请单内容是否相符,必须准确无误才能接收和配血。

⑫临床科室输血时必须进行七对:指对献血员姓名,血型,血号,血液种类,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查输血科提供的配血报告单内容是否与血袋上内容相符,必须准确无误才能输注。

⑬输血科人员对血液入库、出库要严格按照血液质量检查制度认真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血液严禁入库或出库。

⑭交接班时必须查对当天的血液入库、出库、收支账目必须清楚,准确无差错。

6、检验记录核对制度

⑪临床输血前必须做九项检查。临床用血输血前监测主要以乙肝、丙肝、爱滋、梅毒四项作统计。并每月做临床用血月报表上报资阳市卫生局。

⑫急诊用血,输血前的检验报告单末出来时,由当班人员登记用血时间,随后核对检测项目并登记在输血科输血前检测登记本上。并进一步核对和督促临床用血科室必须作输血前的必查项目。

⑬择期手术、常规输血病人必须在输血前作检测,并在输血申请单上填写上检测结果。输血科在配血时要核对检验记录是否一致。如有漏查必须马上反馈给临床用血科室,并作相应补救措施。并上报医务科备查处理。如属输血科人员没认真作核对而造成漏查,输血科按科室考核制度直接处罚当事人。

⑭输血前作好用血标本的核对工作,如用血申请单、病员姓名、性别、床号、血型、住院号、科别、用血日期、所需血液成分项目,如有不符,请重抽标本。

⑮如遇特殊血型、心外科及儿科病员需输近期血液提前作好备血。

7、血液质量检查制度

血液入库检查内容 ⑪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⑫献血员姓名(或条形码)、ABO血型、RH(D)血型。⑬血液品种。⑭采血日期和时间。⑮有效期及时间。⑯血液编号(或条型码)。⑰储存条件。

输血科收到验收合格的血液后,应认真做好入库登记。登记内容应用献血员姓名、血型、血量、采血日期、血袋编码、购血日期和时间等内容。

血液出库检查内容: 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②血袋有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精大颗粒;

⑥末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楚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⑨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⑩血桨肉眼黄疸或脂血较重、有气泡、重度乳糜、纤维蛋白折出时。11禁止接受不合格的血液入库。禁止不合格的血液出库。○输血科人员对血液入库、出库严格按照血液质量检查制度执行,不符合标准的血液严禁入库或出库。

8、输血后感染的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出现输血后感染疾病,应及时如实反馈给供血单位。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处理出现的输血问题。并做好登记报告记录及追踪调查处理。

⑪预防血液传播疾病,严格进行血液检验,加强血液质量控制。⑫对血液严格管理,提供无偿献血。

⑬采集血液时应严格操作规程,所用器具应严格消毒。⑭防止外伤时接触污染血液。

⑮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由于输血及血液制品有传播肝炎的危险性,故决定对病人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⑯提倡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并尽量减少输血和做到合理输血。

9、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登记及反馈制度

⑪输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由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在24小时内送回输血科保存。⑫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下:

①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②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⑬如怀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性输血反应,在积极治疗和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实验记录。

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的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旦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鉴定。

⑤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⑥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⑦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⑭出现输血反应后,及时如实反馈给供血单位。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处理出现的输血问题。并做好登记报告记录及追踪调查处理。

⑮输血科主任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输血的各项情况,了解有无输血感染疾病的病例,并每月上报医务科,做好每月用血统计,填写每月用血月报表上报资阳市卫生局。

10、交接班工作制度

⑪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坚持值班制度,必须保证24小时有值班人员,不能脱岗,串岗。由于失职而造成的纠纷或差错,值班者应承担责任,要严肃处理。

⑫值班人员要急病人所急,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检验并报告结果。抢救病人标本应优先检验。

⑬当班者应在做好检验工作的同时,做好值班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⑭交接班必须面对面交接,接班人员到后,作好交接班手续,交班人员才能离开。当班者要做好值班记录并签名。重要问题应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汇报。交接班内容,必须保证当天的血液入库、出库、收支账目清楚,保证当天的水电、仪器维护及安全防护,并作好原始记录。

⑮夜间门窗关闭检查,防火、防盗,执行各室间的预防消毒工作。

⑯ 贮血冰箱和低温冰箱如遇报警及时检查原因,有问题马上通知设备科解决,并作好原始记录。

⑰科主任要检查值班工作,查看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1、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⑪输血完毕后,要求在当天由临床医护人员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并如项在《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本》上登记签名。

⑫输血科在接收本上签名。并要求输血后血袋装入黄色袋中放入存放配血标本冰箱中保存24小时后作无公害化处理。

⑬输血科当班人员负责清查当天放发临床用血的血袋数量,如临床没有如数送回,请与临床联系,要求及时送回。

⑭输血后的标本由输血科保存一周。

12、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接收登记制度

⑪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输血送检标本,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免错采、错收、污染、丢失,否则,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⑫配血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容器、采取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

⑬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须与检验项目相符。不合要求必须退回重送。在核对输血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输血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⑭急诊输血标本要开绿灯,及时配血、核对、出报告。

⑮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受血者和献血员配血标本需放冰箱保存一周,以便备查。

13、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⑪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接受各级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⑫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制度,不使用无血站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站以及非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血液。

⑬认真执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决定,执行输血技术规范,指导临床全血或成分血的合理应用,保证输血安全。

⑭执行好全血或成分血的贮存与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供血单位。

⑮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九项检查,并核对报告每月上报医院预防感染科、医务部。⑯输血出现不良反应时,祥细记录和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及时调查处理,反馈给供血单位。

⑰严禁不合格的血液入、出库。⑱血液出库后一律不得退回。

⑲全血、成分血血样和受血者血样标本,放专用标本冰箱保存至输血后七天。⑳做好试剂质控工作,确保检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4、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⑪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⑫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⑬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或消毒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⑭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⑮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1:100“84”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1:100“84”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⑯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2:100“84”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在清洗晾干备用。

上一篇:以全会精神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下一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如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