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精选12篇)
1.分数的再认识评课 篇一
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相对整数有很大的区别,意义抽象,表达准确比较困难。通过邓老师的教学过程,使我对本节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一、联系平均分引入新课,过渡自然。
本节内容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但邓老师在这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和整数的不一样,而且还在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表达上对学生加以规范,我想这样对学生后面叙述分数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描述粉饼的过程是,有小朋友说出每个小朋友分的二分之一。这时,教师追问,正方形的二分之一和刚才月饼的二分之一大小一样吗?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描述,将重要的读出来、重读。随后教师点拨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如果教师在这里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说法和书上有什么不同,我想学生会对“这块月饼的”理解的透彻一些,或许引导学生发现与分到整数个的结果的描述有什么不同,由此来理解分数与整数表示意义的不同。
三、有效预设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中。
学生在读分数时会读,但写出读的方法时经常会大小学混淆,教师在课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注意吧,我想学生在练习时这样的错误会很大程度的降低。
四、多问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数是1说明什么?分母不一样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四分之一不是六分之一?
等有价值的提问很好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分数各部分的理解。
五、练习给学生充分自我展示的平台,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在形象的图形帮助下进一步巩固了对分数的认识。
建议:练习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折法并说说为什么用这样的分数。练习中有一题中出现卡通动画,建议删去。
2.分数的再认识评课 篇二
笔者在“分数的再认识”一课的新授中,充分体会了“灌输式”概念教学到“再创造”概念教学的转变。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出示情境图,逐步出示正方形、苹果、三角形、骨头图案。对话如下———
师:能用分数表示吗,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是四分之三。
生2:把三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一个是三分之一。
生3:5个图形平均分成5份,涂色的是五分之二。
生4:把12个骨头图案平均分成12份,取了8份是十二分之八。
生5:我是这样想的,每排都是4个图案,共有3排,取走了2排,是三分之二。
师:你还能举例说说分数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吗?
生举例后,师提问:“同学们举了那么多的例子,那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1:要平均分。
师板书:平均分成若干份。并问:“把什么平均分?”
生陆续补充:一个图形,一些物体等。
师小结:“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把一个图形、一些物体或图形,几组图形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分数的意义。虽然学生都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例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但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人类的经验或创造的成果,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就像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弗赖登塔儿说过:“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但是经验看不见、摸不着,有时还难以用直观的语言表述。因此,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于是我基于“再创造”理念,进行了“再创造性”的教学。
师:四分之三可以怎么表示,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独立工作纸上表示出来。
师巡视指导学生并收集作品(3分钟)。分别收集一个图形为整体,多个图形为整体,多组图形为整体3种情况。
师: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份同学们的作品,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表示的?
【展示环节1】(单个物体)
生1: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三份可以用3/4表示。
师:这个也可以用四分之三表示,你觉得呢?
生1: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没有平均分。
师小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展示环节2】(多个物体)
师:“孩子,说说你的3/4表示什么?
生1: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圈住的占了其中的3份,是3/4。
师:这里我们也可以把四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怎么说,你试试。
生2: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圈住的3份是3/4。
师:谁来说说这个同学表示的3/4吗?
生3:把四朵花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摘下的3朵是3/4。
师小结:这两份作品把几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展示环节3】(多组物体)
师:请这个小作者说说他的四分之三表示什么?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生1:我把16件衣服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中有4组,每组是4件,完成了三组,可以用3/4表示。
师:这份作品表示的分数3/4是什么?
师:这份作品是怎么表示的?
出示问题1:你还能举例说说分数能表示什么吗?
(生举例略)
屏幕出示问题2: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用分数表示)
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
生2: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师:把什么平均分?
生3:把一个整体。(板书:把一个整体)
师:根据大家的总结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分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板书补充完整)
3.《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篇三
关键词:分数;除法;教学
一、善于研究教材,用好例子
教学围绕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二、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
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范例讲授法等,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因此课堂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过度清新自然。
三、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本课中,马老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操作的空间。在教学中,马老师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
四、准确把握了分数和除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
1.合作探究把握非常好,操作非常到位
两种分法: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___(块)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马教师的处理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学习。
2.练习达标十分到位
马老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符合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拓展延伸,方有尺度
马老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做到了突出重点,同时在这个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教师抓住这个重点,加以巩固。教学线索清晰,使课堂内容紧凑而井然有序。讲授新知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交流后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课本上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在这个环节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静.改进评课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2).
4.《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四
今天听了路青好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向一个集体的几分之几的过度,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在意义上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路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具体表现在:
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路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再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从而认识几分之一。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桃子的个数不同,而其中的一份都是二分之一,每盘桃子都是六个其中的一份却可以说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等等,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三、一些建议
1、对于几分之一的意义,老师说的太多了,建议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
5.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 篇五
执教:华应龙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揭示课题 1.引出单位
屏幕出示大头儿子头像。
师:四个月前大头儿子碰到难题,我们能帮他解决吗?一起来看看。小头爸爸去买床,可看到这么多床没办法了,不知多长? 打电话给大头儿子,儿子量到两个领带长。师:沙发的长没有两个领带长,怎么办呢? 生:对折了量沙发的长。
对折,对折,再对折,7个领带长。
师:床是7个领带长,我怎么跟爸爸说沙发是几个领带长呢? 把思考写在纸的反面。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你碰到什么难处了? 生:对折了几次?
生:对折了三次后是这条领带的几分之几呢? 师:有人写了3个1/7,有人写了1/6,究竟是多少? 生:1×2×2×2 教师解下领带演示 师:7个1/8领带长。板书:7个1/8
7/8 师:还可以怎么说?我看到不同的答案。生:1个7/8。
师:可以说7/8,也可以说7个1/8。这两个答案怎么样? 生:一样的。师:为什么一样?
生:把一条领带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就是7/8。师:7个1/8就是一个7/8。
师:沙发的长正像我们同学说的1个7/8。
师:五(1)班的孩子对分数掌握得挺棒!那么今天对分数再认识应掌握些什么?
生:分数的大小。
生: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知道它用分数表示。
师:有3个答案。一般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要经过这样几步: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做?(出示三个问题)
师:如果我们量舞台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米。板书:单位
师:创造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师:如果量铅笔长用什么单位? 生:厘米。
师:比厘米更小的单位呢? 生:毫米。
师:看来,我们要用合适的单位。1/8是7/8的单位。2.巩固分数单位
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的单位是什么? 3/4 4/5
3/7
5/7 板书:分数单位 师: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生:分母还是原来分数的分母,分子都变成1。
师:刚才,我们量床长时用整数2表示,它是用什么作单位? 生:1/2 生:用1。
师:对折以后创造了一个单位1/2,再对折就又创造了1/4。为什么刚才大头儿子量沙发时不用1/
2、1/4作单位呢? 生:不能正好量完。
[随感:轻松的课堂也许是“简单”课堂的代名词。我们在教学中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了教学设计流程与问题设计的明显不同。浅表层的学习肯定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时时警惕不能让学生陷入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答案的浅薄中去。数学语言的正确表述是一种高级语言的运用,只有在学生经过学习之后,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或者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说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一定要“思考”!
二、炮兵的表达——创造单位 师:炮兵创造的单位是怎样的呢? 生:角度
距离„„
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度”是怎么规定的?
生:把一个平角平均分成18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度。师:其实,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度。出示一个角
师:要知道这个角多大,怎么办? 生:看这个角是包含其中的几份。师:炮兵创造的单位是什么? 观看一段录象《集结号》
师:目标是把桥炸断,怎么去表示单位呢? 屏幕出示:向右0—75 向左0—03 师:这里用到的单位是“密位”。
师:什么是“密位”?密位是怎么规定的呢?
给你一个式子,360度=6000密位。你能想出密位是怎样规定的吗?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000份,1密位就是其中的一份。师:如果给你一个式子,你能看出怎么规定的吗? 1密位=6/100度
生:把1个周角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6份就是1密位。生:不对!6/100度是1密位。师:6/100度什么意思?
生:把1度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6份就是1密位。师:密位为什么要这么精确?
生:炮兵攻击敌人,有一点点误差就会打不中。
师:为什么有一点点误差就会打不中?不就那么大一座桥吗? 生:距离长,越往前,越来越歪。
师:我们老祖宗有句话很有道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师:从刚才的密位,你感受到什么? 生:发射炮弹密位一定要精确。生:密位就是1度的6/100。师:密位就是比度更小的单位。
生:把1个周角平均分成36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度。生:把1个周角平均分成600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密位。师:看来,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单位也不一样。度很小,密位更小。根据需要创造更小的单位。
三、想一想,圈一圈——理解意义 屏幕出示要求:
(1)下面有一些五角星,请圈出它的4/6。(2)下面有一些月饼,请圈出它的2/3。(3)下面有一些苹果,请圈出它的3/4。交流前两题。师:4/6什么意思?
生: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师:圈了多少?
生:圈的是4个,圈的是4/6。师:怎么一会儿是4个,一会儿是4/6? 生:取其中4份就是4/6。
生:把1个五角星当成单位就是4,把6个五角星当成单位就是4/6。交流第(3)题。生:圈了9个。生:圈了12个。
师:为什么出现两种意见?
生:把16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12个。生:我们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9个。师:从这3道题你明白了什么?
生:分数多变,每题分数不可能是一样的。生:分数一样,但圈出的不一定相同。师:别人意见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不一定是错的。
[随感:这一环节的练习层次分明,设计新颖。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对单位和分数意义进行充分的再认识,第一题是结合图形直观感受分数的意义;第二题以“3个月饼”为单位,作为变式练习有助于学生辨证、深刻地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题通过操作活动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表示的具体大小也不相同。教师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卷入到探究氛围中来。]
四、试一试,看一看——应用提升 1.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吃一个西瓜的6/7,用了1分钟,这样,他吃完这个西瓜还要用多长时间?
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7份,吃6份用了1分钟,吃1份就是10秒。生:猪八戒吃剩下的1/7还要用10秒。2.大臣的难题
师:最后奖励一个故事:池水有多少桶? 看动画听故事
师:听完故事有什么感想? 大臣们为什么解不开国王的问题呢?
五、想一想,说一说——总结提炼
师:创造单位很重要。今天,我们围绕大头儿子量床创造了分数。什么是分数?就是先分后数的数。为什么要用分数? 怎样做一个分数?
生:分了以后就有分母,数数有多少个单位? 师介绍数学家名言: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华罗庚
6.《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分数的再认识,再一次看到这一课的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这么的陌生,心里的感觉真不是滋味?为什么怎么说呢?记得自己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新教师会教的时候上的就是这一课,那一次没有上好!在那之后,自己看到关于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法,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夏老师上的这堂课,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今年,张齐华老师也演绎了这堂分数的意义。最近再看黄老师的《活的课堂》,看到了黄老师的这堂课。三节课看下来,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简单清楚的理解这样课。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反映的是一种理念。
夏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张齐华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地方就是单位“1”,老师直接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当单位“1”规定之后,2表示多少?3表示多少?二分之一表示多少?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的课堂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课堂资源进行吃哦过分的利用。想到这里,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要上的课是什么?要反映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自己简单的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回顾以前已经知道分数的含义,学生似乎说不出来,这是,教师马上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时候,再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信封就是单位“1”,做到单位“1”的认识;环节二:让学生猜一猜,一直一个图形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这之后,让学生思考着先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提供出四个孤立的小正方形,问学生?这样可以么?讨论?出乎意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四个小正方形不是一个图形?一时间有点束手无策,但是马上追问:“能不能看成是一个图形呢?”从而做到单位“1”整体的提升,并让学生举例深化感知;环节三,出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让学生提升分数的意义,不断完善。
7.《百分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七
1、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本课是一节概念课,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学案的编写科学、合理、有条理,学案中设计了百分数的产生;百分数的读法、写法;百分数的意义;生活中的百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这五个内容,全面地概括了百分数的内容。不仅如此,学案中还出示了对学生的温馨提示、展示要求、听展要求等,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的点拨、引导到位,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及时点拨、引导,关键处进行了重点强调,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4、学生的展示精彩纷呈,比起以前,学生展示的内容丰实了展示形式多样了,点评也精确了,真正展出了学生的风采,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
5、教师组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不留于形式,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展示时,让2号组员组织其他成员继续交流,使其他的学生不至于无事可做,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做到了有效、高效。
6、教学语言简练,干净利落,评价及时、恰当,能较好地调控课堂,给学生创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8.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八
学生情况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教材分析
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看书”“捐款”“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实物导入,能贴近学生实际。三年级学习的内容,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两份,三份,而这节课,不再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了.但教师掌控要好,是把几个东西分一分,但还是要平均分.事先教师准备学具(不同数量的圆片)直接引入,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多少份, 强调要平均分.用什么分数表示.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学生回答:分数)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学生没学过 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6片 1/2 3片 结合线段,数形结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34—36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的分数吗?通过学习你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师: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请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水笔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
1/2
3支
8支
1/2
4支
8支
1/2
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活动二:说一说 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如果是同样的书,书的厚薄相同,也就是总页数相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一样多;如果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师:(演示课件)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游戏:请1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画一画:国庆阅兵式上,群众演员在天安门广场排出了各种不同的方阵,现在这个正方形是其中一个方阵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测出这个方阵的完整形状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板演到黑板)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看来下次再有大型的表演,导演一定要来参考咱们的意见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画一画、选一选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填一填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辩一辩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四、全课总结
9.认识百分数的评课稿 篇九
今天,很高兴听了施老师的《认识百分数》一课,受益匪浅。《认识百分数》是六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认识了分数的概念以及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说说我的.感想:
首先,课前,施老师安排同学们到生活中去收集百分数,我们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所以,课堂上学生们举了很多例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此,老师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其次,在课的最后一个板块,施老师让学生思考:关于百分数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老师放手,学生讨论,这个环节很棒。学生围绕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开展讨论。孩子们认识到今天学习的百分数与分数有很大关系。百分数与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却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因此,它同分数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在形式上,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百分数不需约分。在读法和写法上,它们也不同。 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抓住本质,设计一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追寻,还课堂给学生。
10.分数的再认识 - 修改稿及反思 篇十
(初稿)
执教者
范如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整体“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在操作、观察、理解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整体1”,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难点:整体“1”的扩展,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盒铅笔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例举出一些分数吗?(1/
2、1/
3、3/
4、2/
5、4/7 ……)请你任意写一个分数,并配上相应的画来说明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开始操作。
师:谁能够上来说一说你所例举出来的分数的意义。全班交流。
师:老师课前也收集了一些分数,出示,请你仔细观察,这三幅图在表示二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表示二分之一,都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多个图形,多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分数的奥秘还挺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探索分数的奥秘!(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一分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铅笔的1/2(其中有2盒铅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6支)。
师:这里有三盒铅笔,你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1/2吗?
2、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3、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
4、汇报自己拿的支数。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师:他们拿的都是总支数的二分之一,为什么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却不一样呢?
5、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铅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6、师:谁能告诉老师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师: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并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总支数是8支的时候,二分之一是几支?总支数是10支的时候、、、、、、板书:8——1/2——4
10——1/2——5
20——1/2——10
6——1/2——3
100——1/2——50
7、师:同学们,看这排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回答。(分数都是二分之一)
8、师:二分之一没有变,什么变了呢?(总支数变了,二分之一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变了。都是把总支数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出其中的一份,但是总支数变了,所以二分之一所表示的数量也变了。总支数也就是整体“1”)
活动
(二):猜一猜
我们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同学们看书的积极性可高了,看这边两位同学正拿着书在争论着什么。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忙解决一下。(找“书香校园”的图片)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3、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4、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5、我们要带着新的认识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三种情况你能用简单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吗?
6、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道题目:圆片题
活动
(三):画一画
同学们表现得真好,(出示课件: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这几个正方形是老师画的几幅图案的1/4,那你能猜测出老师画的图案是什么样子吗 ?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同学们看画的和老师的一样吗?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三、想挑战吗?
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接受挑战吗?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涂一涂: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对应分数。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想一想:分别画出下列各图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4、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5、辩一辩
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对,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部分 8
10
拿出它的1/2 50
100 50 分数相同,对应的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后,在五年级的上册安排了“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如下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认识整体“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在操作、观察、理解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景,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创设“拿铅笔”情景,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一开始,我先带领学生回忆了以前学习的有关分数的意义。然后让三个学生从三个粉笔盒里拿出全部粉笔的二分之一,结果他们拿出了不同的数量:两支、三支、四支。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数量却又多有少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讨论,他们明白了“因为整体的数量不同,所以,他们的二分之一的数量也不相同。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书”“画图”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的结论,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分数的认识。这样突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其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数量却又多有少呢?”这个问题极具挑战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参与学习,他们只有在主动地观察、分析、争论的过程中才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这无形当中策进了他们的主动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1、没有充分安排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回答完选择题后,应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其他同学好好听一下,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11.分数的再认识评课 篇十一
(一)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3-64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解释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难点: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同一个“整体”,不同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中性笔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猪八戒吃西瓜; 孙悟空变出小猴子。
2、猜一猜:用分数怎么表示
十拿九稳()七上八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看书63页)3/4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2、分数的意义 什么叫做分数?
把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其中的一份叫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3、操作实践,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一:拿中性笔比赛
(1)拿中性笔: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出示三盒中性笔)老师这里有3盒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笔总支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2)设疑:三个人都是拿出每盒中性笔的1/2,为什么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他们拿错了?)
(是不是每盒中性笔的支数不一样多?)
(3)检验与整理:那你们三个分别说说自己中性笔盒里的总支数是多少?拿出它的1/2又是多少支?
三位同学回答同时老师板书整理:总支数 拿出支数(4)再设疑:
同学们,刚才他们三个人都拿出每盒中性笔总支数的几分之几?但是,他们拿的支数一样多吗?这好像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个人都拿出了中性笔总数的1/2,可是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5)反馈小结:
当总支数是2支时,总支数的1/2是多少支?6支时呢?8支呢?每盒中性笔的总支数不同,它的1/2所对应的中性笔支数也不相同。
结论1: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活动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不同颜色小圆片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出示课件)(2)怎样变化可以使蓝色小圆片占总数的二分之一 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启发得出结论。
结论2:“整体”一样,各“部分”所占的分数不同,那么各个“部分”的具体数量也就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说一说
2、课本64页第二题
3、分别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四)拓展训练
为帮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区灾民,小明捐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1.“整体”相同,各个“部分”所占的分数不同,那么各个“部分”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2.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3.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图形不同,各部分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4.分数具有相对性,要分情况分析问题。
七、布置作业
12.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记录 篇十二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时间:2016年11月2日 地点:四屯镇中心小学会议室
参加人员:讲课教师、各校主管教学领导及数学教师
一、介绍参加本次评课活动的评委老师
二、说课
三位授课老师就自己的本节课授课思路及教学反思进行说课 曹娟:在时间把握上存在问题,没有关注个别差异。
袁新丽:在“平均分”问题上存在不足,没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李云珍:这节课显得“头重脚轻”,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听课老师真自由发言、进行评课
四、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李红娟:教学中,曹老师从平均分一个苹果导入,复习把一个物体作为单位1进行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此环节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在认识1/2基础上,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分数,他们有各自独特的发现。不仅顺利地认识几分之一,而且还创造出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并且还能举生活中的实例来验证,说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这“做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创新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不断体验到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李立哲:《分数的意义》的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这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
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高伟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者以故事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 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题型新颖,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讲究艺术,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总结并颁发纪念品
【分数的再认识评课】推荐阅读:
三年级《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10-16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反思07-19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9-16
认识分数《分一分》教学反思07-03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08-25
认识百分数数学教案08-14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08-12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7-13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09-29
对结构游戏的再认识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