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改小论文(共12篇)(共12篇)
1.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一
学校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 发展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只有密切联系家庭,依靠广大家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一、办好家长学校,构筑家校育人的平台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区学校。家长大部分是工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却关心子女教育。因此,家长学校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的家长学校下辖10个学员班,共计有学员500多名。几年来,我们有序地开展活动,务实地进行教学,初步形成了“信息互动,构建家校平台”和“落实家长意见,开展系列教育”两大基本特色。古往今来,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渴望学生成长,为人师者亦同心。家长学校,使学校与广大的家长学员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目标上找到了共鸣;家长学校,构筑起了家校育人的平台。
学校自成立家长学校以来,在活动中,全体教师和家长提高了“家校合作, 科学 育人”的意识,形成共同办校的共识。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向全体家长学员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和办好家长学校的现实意义,使广大的家长学员能全力支持这项功德无量的事情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好家长学校的工作。每学期初,家长学校开学时,授课老师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保证有充足的教材资源,每个年级的负责老师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到图书室借阅材料,有的自己撰写。
为凸现办学的实效性,我们结合实际,富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课程。如一年级学生刚进校门,家长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孩子该养成怎样的行为习惯还不太了解,如果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而忽视家庭的配合,那么,学生在学校刚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到家就忘记了,教育也就成了空谈。因此,在家长学校授课时,家长明确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掌握了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方法,在家里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还有,每到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对孩子进行哪些思想方面、学习方面以及怎样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等内容向家长授课,让家长教子有方、教子得法,从而达到家校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我校的家长学校,坚持每学期每个年级要召开1~2次家长会,教师和家长们一起制订教育孩子的计划,希望家长多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明白打骂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不利于孩子健康个性的形成。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校心理健康老师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关讲座,家长听后,收获很大。他们觉得这个讲座给他们以往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敲响了警钟,许多家长说:这样的辅导学生需要,我们也需要,要多搞几次,让我们明白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也让孩子明白家长心里在想什么,使我们和孩子能够沟通,共同进步。
我校家长学校的课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二是定期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三是班级家长会。三个层面有机联动,教导处严格按照计划加以组织落实,在具体而扎实的活动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实效。家长们则在学习中品尝到了科学育儿的甜头,每次家校联系,不管手中的活有多忙,他们都会挤出时间来参加。家长学校为家庭、学校共同育人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平台。
二、开展家访活动,开设家校联系通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德育效益,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学校 教育 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我校开展了有声有色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
活动开始,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向每一位教师传达了活动的精神,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明确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了《城中小学辅导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计划》,印发至每位教师。活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了行政领导、党员、团员、班主任、教师的家访要求和数量。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团员教师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学校要狠抓班主任这支强有力的家访队伍。因为班主任是家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家访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班主任每学期对班内学生的家访率达到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家访学生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每位班主任及教师在进行家访时都能做到有重点地选择家访对象,作好充分的准备,对家长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育人原则,尊重家长,融洽家校关系。家访后还下发了《城中小学教师家访记录表》,把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家访中明确树立了服务意识,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教师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 科学 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在思想、学习、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寻求解决的良策。
家访中,教师积极主动,让家长感受到了热情与真诚;教师的细致与认真,建立起了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教师因人而异、逐个分析,充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 情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德育提供了依据,创设了和谐的德育交流氛围。本着连接学校和家庭,增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学校还开展了“千名家长看学校”等活动。活动切实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意识,改进了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全力塑造、展示了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不断 发展 。
三、设立“家长接待日”,实现家校合作育人
学生家长们虽然知识水平不高,但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育子经验,同样凝聚着无限的教育智慧。为此,我们广开言路,主动征求他们对课程设置和教学的意见,征求他们对学校德育的看法和意见,对学校家长工作的建议,征求他们对合作育人的设想。构建起信息反馈落实制,构建信息互通制,学校要求教师家长来校时要热情接待,有的放矢地开展家校共商共育工作,不断拓展育人途径。校长室确定每周一为家长接待日,每个接待日,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接待家长,认真倾听家长意见,及时记录家长意见,针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及意见,及时解决,消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不和谐音符,这样做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
2.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二
初中科学这门学科, 仅学习教材知识还是不够的, 要有合适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新教材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进行科学小实验的时候, 就要选择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来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具体的说, 合适的实验教学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 运用教学模具, 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还不能够进一步集中, 所以枯燥的学习方式就会使学生提不起兴趣,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教育教学中就应引用现代化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辅助教学, 如多媒体图像生成, 视频教学,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收知识, 吸收知识。
(二) 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主思考, 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 准备一些与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 在课堂上展示, 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 集中注意力, 在这期间教师就可以提问, 让学生们进行思考,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
(三) 注重实践,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新教材更注重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一些生活小常识的实验课题,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 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亲自进行实验, 学生参与其中, 加深对科学实验的理解与记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科学小实验的教学案例
新课改的科学教学理念是,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在科学探索研究方面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 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全班分为6个小组, 每小组准备好教学模具, 如透明胶带、剪子等用品。例如如何快速建造高塔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搭建, 然后讨论问题: (1) 哪一种方法能够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2) 采用怎样的结构构造能使高塔最稳固, 所使用的材料又最少? (3) 小组进行讨论, 你对自己建造的高塔和其他小组所建造的高塔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在这当中, 小组的组长要对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进行综合, 确定自己组高塔的形状, 并画出简图, 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 共同来建造高塔。高塔建成之后成员要进行测试, 检测出高塔的承重力是多少, 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小组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和讲解, 最后各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如何改进高塔, 如何增大承受力, 各组学生提出建议。
在这次科学实验中, 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制作, 然后交流讨论, 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本身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注意力比较集中, 思维也相对活跃, 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之后再和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沟通, 集思广益。这无形当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
社会发展迅猛, 国家正在迈向新时代, 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分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科学教材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学的科学学科教育是最基础的, 注重培养兴趣, 新课程教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 教学内容设计给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
科学研究重视的不仅仅是过程和内容, 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的探索方式, 教材中很多的问题都是以让学生探索为引子, 这就锻炼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 教材完整性更强
自然界系统、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等几大项都包含在新课改的教材当中, 内容相当的丰富, 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五大系统, 即STS、生命、物质、地球空间、科研探索。这五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满足了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
四、提升中学科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 教学目的明确
学习科学的目的要明确, 这样才能更快地去吸收知识。确立目标, 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这个目标可以大到整个学科, 可以小到每一章节。初中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地进行钻研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二) 充分地利用教材
尽管新课改的教材有完善的知识体系, 但是能够充分利用教材的也就是教师了, 要明确教学大纲, 下足功夫备课, 准备新颖的教学资料, 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真正地去利用教材内容。
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中, 社会对于学生们的科学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 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 对学生起到一个教育引导的作用, 在科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发挥科学小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作用, 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使我国的教育教学事业更上一层楼。
摘要:在国家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科学小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就如何进行科学小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结合科学小实验本身的特点, 陈述了科学小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科学小实验,分析
参考文献
[1]高琳.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8.
3.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大收获
一、巧妙的开场白
我们每节课的开始,就像电视中的任何一个节目一样,能不能吸引观众的收视率,巧妙的开场白至关重要。其实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都是我们 在三尺讲台上表演完成的,我们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还要懂得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心理。刚当老师那会儿,总认为学生很好驾驭,只要我讲过的知识,他们就应该会,不仅要会,而且还要很好的运用。残酷的现状告诉我学生根本没有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老师的课堂提问成了学生的心病和压力。导致学生听课不认真,也根本无心听课。针对这一问题,我总是课前走进教室,和学生说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比较轻松的,又与课题有关的话题,减轻他们的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新课前给他们三分钟的回顾时间,然后再提问,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效果也就很明显了。另外,给一些后进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们信心,他们也会为自己能回答问题而兴奋一节课。我自己也会因为教学效果明显而神采飞扬。这样,一节快乐的课就开始了。
二、多次提醒,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一直很有耐心的,注意力集中不会长久。有的时候老师讲的精彩纷呈,而我们的学生却无动于衷或是思想抛锚。比如说,过上七八分钟敲一下桌子,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课;再过几分钟,老师再次大声地说:“注意了,有人打哈欠睡着了”类似这样的话提醒,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了,一节课四十分钟,提醒学生三四次也不多,但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收效率,一节课就这样张弛有度的完成了。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给学生一个笑脸,给自己一份好心情
起早贪黑的教师工作已经够苦够累了,不能再让自己不快乐了,不是吗?愁也是过一天,乐也是过一天。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因为学生答不对题或没完成作业很是气恼。越是发火,学生越是出问题,甚至不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不敢也不想回答问题了。试想这样的一节课下来,老师窝了一肚子的火,学生更是什么也没听懂,不是吗!其实,我们不是天才,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优秀生。那么原谅他们的错吧,面带微笑,给学生一份鼓励,给自己一份愉悦,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其实挺可爱的,除了学习有点不尽人意。在课堂上我们的幽默,我们的微笑,我们的宽容会吸引更多的目光,“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也会越学越好的。
四、以生为本,敢于放手
曾读过叶圣陶老先生的一些话:“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如果我们都替他们思考了,归纳了,学生不成了记忆的机器了吗?我深有感触的是英语单元知识点的归纳,为了节约时间,我把一个单元的短语,重点句子,语法等都归纳好,让学生记忆。结果检查效果奇差。刚好,我校在提倡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的教学。有老师进行的很成功。我也尝试了在课堂中不再一讲到底了,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找知识点,自己做题,小组讨论。最后我讲解归纳学生难以理解的,或是学生不懂得知识点。一节课下来,我是浑身轻松,而学生则是参与讨论,辩解的热火朝天。课后提问他们回答更是滔滔不绝。几次的考试成绩也让我出乎意料的好。年终我还被评为了优秀,真是收获多多。看来我们学生的潜力的确是无极限的。呵呵,该放手时就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主,毕竟教室是他们的地盘。也希望我校以生为本的“生本教学理念”得以走向更加的成功。
4.我的英语课改小故事 篇四
实验小学 范方媛
回记得在刚开始的英语教学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课堂上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小组内合作学习出现单干现象,对小组评价不公平;由于时间把握不准造成展示的时间不足;教师在指导小组学习还欠艺术等等。回顾一段时间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路走来,有过困惑,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和成功。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我试着用新的教学形势方法去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和小学英语课程共成长。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 , 效果不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就近原则分成一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势练习对话,做游戏,尤其在单词的检查这一环节中,分小组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组组长检查督促小组成员,以小组比赛的形势看谁背的又快又正确,既涉及个体又与集体有关,效果较好。经过多年探索,本人认为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二、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三、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被引进英语课堂教学,究其原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英语这门语言学习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随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把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首先在课前,我是以歌曲导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尽管有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们更是喜欢,甚至有些孩子编的动作比我编的还要好。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形成较好的课堂堂组织形式了。对于游戏,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的,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等游戏都是常做的。我在设计游戏时还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及适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竞赛性的游戏,孩子们更是喜欢。利用游戏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在教授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删除添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者推后。比如说,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我们不要急着要学生记单词、学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再比如说添补,例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动物词时,添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但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动物单词。如“lion,ox,wolf”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为“森林里的故事”。例如:“以前,在大森林里面,有一只调皮的monkey....”,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表示动物的单词,自己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保持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课上,我把他们所学的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音乐,画画,甚至还可以结合比赛、游戏等等。总之,要设计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说编儿歌、做动作、演小品,这些学生都是很喜欢的。英语教学就是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另外,要保证我在进入课堂之前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想一想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每堂课后,我要扪心自问“这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对于老师而言,“每堂课起码要对得起天真可爱的孩子”。而不能说你今天心情不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课。有时很多小孩确实很调皮,怎么办呢?学着自己去开导自己,“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有这么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课堂中保持一个好心态是很重要的。“学着爱上你的行业,爱上你的学生,学会去享受每一堂课。”只要摆好心态,就会发现原来学生们都是那么地可爱,上英语课不再有那么多的烦恼。
(三)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交际中学,在交际中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力。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学生表现欲较强,课堂上只要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他们非常喜欢表现自己,并想从中得到肯定和赞许,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在平时的课堂上,我经常注意到,当学生能正确地猜出英语谜语,并能用英语准确说出时,他会情不自禁地用左手做了一个“v”字形手势,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荡漾。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让学生学会倾听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有时候小组成员发言或展示,为了维持纪律拍桌子。小组展示时,小组纪律较乱,老师不好把握。可以采用扣分的办法,但时间一长,学生对分数也有麻痹现象,课堂太注重评价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口头表达时,学生不愿听。我想主要是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决定了学生的心态不稳定。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了以下办法。根据英语学科的本身特点,我在分配英语学习任务时,要做到活动目标要明确,活动步骤要讲清,活动方法要科学,活动组织要有序,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各小组安排统一任务的前提下,体现各小组的活动特色和创造性。二是要求其他同学进行自主评价和点评,肯定优点纠正错误,也可以复述刚才同学所说的,或者让小组发言同学提问,老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及时给予红星奖励,结合教学内容评出最佳和谐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现小组等。及时给予小组ABC卡的奖励,并把成绩公布在班级之星大擂台上,形成小组间的良性竞争。现在我的英语课堂正朝着高效方向运作。
二、让小组学习发挥实效
首先,我从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入手,经过调查了解,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主要是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所以我召集了班里的小组长,跟他们清楚的要求了自己的职责。另外,如果总是让固定的人当小组长,时间一长,他们也会倦怠或有情绪,于是我让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长,让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也使每个人树立起责任心。
我总觉得对于激励学生学习来说,奖惩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奖惩的措施只能从外部刺激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改进教学手段,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而不是单纯为了得到某个奖励而努力,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另外,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老师还要倾注情感的教育,通过谈心、家访等做法,可能能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
三、要正确的对待学生练习中出错问题。
在练习活动中,一旦发现学生的语言错误就立刻纠正,中断学生的连贯性表达,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产生压抑感,害怕出错而不愿参与练习,练习活动就开展不顺利,学生的思维活跃不起来,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我在课堂上容忍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口误,对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的积极性首先加以肯定,并作出公证的评价,在交流过程中应以讨论式的语气,而不是一味的挑剔、指责学生的语言错误。
5.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五
社会组:金俊红
一、什么是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同思想政治课,德育都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教育又称为形势和政策教育,因为形势和政策 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谓形势是指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呈现的趋势。根据形势,党和国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提出相应的任务,制定出为实现任 务而规定的行为准则,这须是政策。形势决定政策,政策又反作用于形势,正确的政策促使朝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目前,我们许多老师在教为中进 行的实事政治
教学就是形势教育的主要内容。
具体地说,形势教育有3个方面的基本任务。1帮助学生了解同内课重大时事,得到党和同学
重要方针,政策。这事形势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末门任务,也是 形势教育区别于思想政治课和同章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特 点。
2提高学生分析形势的耐力。对中学生进行形势教
育,不是仅仅停留在工作时事,党的方针政策上,还应 该进一步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形势的耐力,使他们古今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终身受益。
3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这既是形势教育的基本任务,使形势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
重大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培养学生分析 形势的能力,最终都必须落实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 觉悟上来,这是由形势教育的德育性质决定的。二必须加强形势教育
第一,从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础意识的要求看,必须
加强形势教育。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中学生学习马列 主义不仅要学习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而且要学习马列主义的运用,学习当前正在运用中的马列主义。马列主义在本质上又是发展的。党和国家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分析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方针,政策,推动形势朝有利于人民的示向发展。这些方针,政策
实际上就是运用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
课的教材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 原理,而对当前正在贯彻执行的重要方针,政策的反映则很不 党分,这就客观上要求利党教育来加以补党.第二,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要求看,也必须加强形
势教育.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分析日常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的水平上,而应该逐渐学会分析国内外重大的 政治,经济现象,学会分析形势.培养分析形势的耐力自然 也可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但是思想政治课是按照 严格的教学进度和预先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这不但不使它 在联系形势,联系实际示而有一定局限性.形势教育,恰好补其 不足.第三,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要求看来,更有必要
加强形势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作觉悟不仅体现在世界观,人生
观和道德本质上,而且还体现在政治立场和态度,在党前,对坚持四项原则和改革开放所指的立场,态度,对保护安定团结政治面向所持的 立场,态度,示他们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的集中表现,也是他们 思想政治觉悟的直接体现.学生的思想领悟问题,有许多直接就 是有关形势和教策示向的.所以,加强形势教育,帮助学生 认清形势,正确理解党的政线,方针,政策,使其有关的
思想认识问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势教育的责型和手法
形势教育总使这过一定的类型和方法进行的,不同的责型
和示法在完成形势教育任务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力特点.教师必须 从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地选择,灵活地运用形势教育的 责型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形势教育的任务.⑴形势教育的类型:
形势教育大致课氛围课内课外两大类型.所谓课内形势教育是指以上形式进行形势教育,它有 学生课前时政演讲型,学生评论课课型,学生一周时事 选评型,教师综述阐型等具体课型.1学生课前时政演讲型,我省政治课教政和教学水平
古今国处于领先.我市绝大部分政治老师在教课前安排了五分 钟学生时政演讲.遗憾的是,有少数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 这一既有利于时政式学习,又有利于在开者后颁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大好形式.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还难以脱离讲稿,直接
进行时政演讲.教师可在每个学期开学初设计并同意打印好 时政演讲稿,供参考如下:
时政演讲 教师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时政演讲进行报导.告诉
学生;演讲内容包括国内外大事,本地区的同学.可从政治
经济文化(如教育,科技,文化,娱乐,体育,卫生等)三大方面选取并整理 时政要领,一步讲,内容控制在200字.简评挂中, 引导学生从有证本题材主要内容,就事论事进行分析,提炼出 相应昵称,论点,法论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评.(即简评, 1关于:…….2分析:…….3启发:…….)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循序渐进的耐力出发,在高中三个水平中安排时政演讲时,可分层次要求.如对初一学生实况,只要能较 好地选取最近差大要阅进行报导,学习之为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 也可以,对初二学生来讲,要能对
要闻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如人物,时间,事件等)做出有 中心,并做出一定的判断.对初三学生, 除了“内容”上要选择,表现以外,还要要求学生能一向活
区类小组,各小组选派小组代表一名,即发言人。四个大族及发言人 依次轮流值周,要保证各个大族继承员都能得到各种类型时事选评的 锻炼。②、学生 ③
概括题材,从主要方面分析题材,能发挥的知识点, 感想启发,把“小课堂”与“大社会”进行有机连接.由于学生的学号顺序相对较稳定,教师可以
指定各班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轮流,一般地说,一学期每人都可到二次
一节课名同学上在时政演讲,学生演讲完后,随时问学生时政情况,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完成,教后教师一定要作简要点评.学生做了准备
课拓本法上的时政演讲,在课余事件坚持看报,听广播,搞搞抄 上同查询,查询要闻,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特种耐力.2学生绩报课型 有条件的比较,可每周
或每两周来一次讲评课,每次半内学生到阅览室,启校
刑杂志,教师进行指导,引导,也可布一些小本题,就是一些讨 论,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或议论文.或者教师事前准备
一些报刑杂志,法给学生论报,也可以让学生字备有关报刑杂志, 进行课.3一周时事选评课型,此课型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 的时事本课.①教师组织.把会半分成国际时事组,国内时事组 本地时事组(家事,家庭,学校,社区)时事组四个大组,各族选出
6.学生论文《我的课改生活》 篇六
王楼乡中心小学 朱凤娇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在小学生活了四年。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新课改的春风里享受着。回顾四年的学习历程,我亲眼目睹、感受、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给我学习带来的快乐。我觉得课改生活很有意义,具体体会如下:
在课改前我们不用思考,老师会对答案;不用互问,老师会帮助解答;不用动手,老师已备好了一切。学习好像只是老师的事情,我们习惯了所有的现成,课堂上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地写,我们如一个被操纵的机器人,我们感到学习是多么的枯燥和乏味。所以,自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了,课堂生活如冬季般的单调没有生机。
但是新课程改革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所有的人,我们学习生活的春天来了,我们成了学习的主人。
首先,老师的教法新颖,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注重在师生关系上下功夫,他们在课堂上尊重我们,注重与我们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努力为我们的课堂交流营造和谐、愉悦、自主的氛围。老师在上课之初总通过恰当、幽默有趣的导语,让我们感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养成了独立思考学习的好习惯,渐渐地,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阵地,而是我们自我展示的舞台;老师不再唱着独角戏,而是一起合作分享成果。
其次,老师总是在课堂上给我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锻炼我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老师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活跃主动,讨论的氛围更加热烈,小组长带领着组员学习,老师在各组之间转悠,不时地指点。大家练习之后,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共同的交流后得到解答,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提高了学习成绩。
另外,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一些简单的做人道理。我们从刚开始的乱喊乱吵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学会了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长学会了领导自己的组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明显体现了出来。不光是家长,连我都觉得自己变化很大,逐步养成了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时,老师会让我和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我们会先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其他同学再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如果解决的问题比较难,就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先说,受到前面同学的启发,后面的同学也能说出一两点,小组长再作小结。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因为大家可以全员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主要的是我们锻炼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了尊重他人。
我们在课改中收获了快乐,在快乐中收获了成果。我们的各科成绩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尤其是语文、数学,我不再觉得恐惧,因此我的成绩从以前的几十分提高到现在的九十多分。我们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奔跑,我们各自制定并实现着自己的目标。老师在拔尖培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补差和激励中等,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优势,不仅增强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也在帮助他人中收获了友谊。
总之,我的课改生活丰富多彩,收获很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愿课改越来越好,愿我的同学在以后的课改生活中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评语: 《我的课改生活》一文,结构严禁,语言简洁、流畅自然,比喻形象、贴切,如用枯燥无味的黑白色比喻传统教学。这充分显示了小作者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小作者是从自己在小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平时的上课学习情况进行剖析,写出他眼中的课改生活以及课改带给他的快乐。从文中看得出来:在新课改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学生一旦对这门功课产生了兴趣,就会不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主动的、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教师要在转变角色的同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搭台,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心理需求。
7.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 篇七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 也就是找寻文章关键词句。有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把问题提得明白些。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大多能找出有助于人物形象分析的关键词句, 提出质疑。有的问:“文中开头部分‘可是每星期日, 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一句有什么作用?其中‘衣冠整齐’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有的还提出了:“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远不变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 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此句表明什么?为什么这样来写?”有的问:“父亲突然暴怒起来, 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带着这些问题研读, 人物形象就能凸显出来。对一些深刻隽永、耐人寻味的佳句, 学生总能提出质疑。《孔乙己》一课中, 介绍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写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经过思索, 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去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 也就把握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 从而找到了分析这个人物的入门钥匙。
在阅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句子, 句中似乎有些不和谐的音符, 或是词句矛盾, 或是说法反常, 初读起来会以为是作者的笔误。其实, 它们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学生运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 找到看似矛盾的词, 问题的质量就更高了。
二、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光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 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 从整体把握, 教会学生段、篇质疑的方法。那么段、篇质疑如何进行?笔者认为:文无定法, 但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 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抒情、议论) , 表现手法 (铺垫、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其次, 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 归纳段意, 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 (尤其要明确照应的几种类型:首尾照应、情节照应、伏笔照应、人物语言照应、文题照应等) 。明确了这些知识, 就能以其引导学生的思维。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质疑也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了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从比较中质疑
前后比较。通过前后比较提出问题, 比如阅读《故乡》一文时, 发现课文中写少年时的闰土外貌: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 只是不怕“我”, 而且心里很高兴。跟“我”讲话无拘无束, 滔滔不绝。中年时的闰土外貌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 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 周围都肿得通红, 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又粗又笨, 而且开裂, 像是松树皮了。见到“我”脸上现出欢乐和僵硬的神情。与往日的滔滔不绝完全不同———“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 分明地叫道:‘老爷……’”少年与中年的闰土简直判若两人。文中也写了杨二嫂前后外貌、语言、动作行为的不同。经过对闰土、杨二嫂前后的比较分析, 就可提出以下问题:二十年前的闰土和二十年后的闰土有什么不同?这变化表现在哪儿?杨二嫂有什么变化?他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异同比较。即把主题相同题材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从中发现他们的异同, 由此质疑。《孔乙己》和《范进中举》, 都是写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经历和命运, 都是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他们是有差异的:孔乙己是封建末期一个科举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形象。《孔乙己》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范进中举》则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毒害。《孔乙己》是以乐境写哀, 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范进中举》则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 进行辛辣的讽刺。通过分析比较, 可提出质疑:两篇课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有什么异同?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等。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更能理解作品独特的内涵和魅力。
8.推荐课改学生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1)默读和“速读”习惯;(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
9.新课改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篇九
一节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出示了几张图片,图片上都是一些小婴儿,图片上的孩子样子古怪,头大脖细,形体发育极不正常。这些大头娃娃正是著名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受害者,同学们义愤填膺之外,都说国家质监部门应严把检测关,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提出如何实现这个“严”字呢?怎样真正把握这个“严”呢?也不能一袋一袋奶粉逐个化验呀,这时有的同学就说了“抽样检测呗”,接着其他同学就问道:“如何抽样呢”?就这样几张图片引发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一个又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想要去解决,去找寻更好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道:“我们不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如何抽样”。接着教师让学生们阅读教材,又稍作点拨„„这样在学生不断地提问和问题的解决中学习了“随机抽样”,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案例体现了问题解决的一个关键环节: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的意识。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是当今具有竞争力人才所具备的关键素质,而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提问题”能力的培养。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方法。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材中设置的“思考?”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素材,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提出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提出问题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数学的创新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空手”而来,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提出问题是数学创新的基础,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成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够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虽然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精神,但是首先还需要自主探索,需要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新课程改革如何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长期实践、交流和总结。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改变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合理地利用新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习新知识,首先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我们的教学是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学生等待回答问题,教学过程其实还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造。因此,应该保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再简单,再“可笑”,教师也要鼓励他们把问题提完,切不可泼冷水,讥讽挖苦,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热情解答、积极引导。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比如新课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概念的内涵、外延作必要的探索,而不是将结论简单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在例题分析、练习点评、课堂小结及反思等环节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提出问题,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新课改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过程更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再不断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因为教材是最直接的材料,而现在的教材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开始可以向学生问教材中的有关问题,比如问问题的引入与提出:问概念、定理的涵义;问定理用于何处,使用的条件;问公式如何运用等等。通过训练,然后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以上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再比如对课本中的例习题的解答,有许多学生总想表现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高明,比书上的独特,爱“标新立异”。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同时还要引导他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并且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更新、更好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
以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事实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以信息为背景,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等待灌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是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创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在这种课堂学习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的看法所唤起,不同的意识在撞碰中相互同化,于是,每个人的经验都进行了改组和改造,每个人都获得新意义的生成和创造。在这样的课程里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展开生命活动和精神生活的“理想世界”。这样的教学也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沟通。经常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辨析是非,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有利于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提出摸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引起学生探究,也可以故布疑阵,引发学生争议,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也许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或亮点。
在解决问题中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国际上一致认为应该提倡解答一个问题,要力求寻找多种途径,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因为本质相同,实现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抓住本质,就有可能推断出所有实现目标的途径,并在这些途径中,寻找最佳捷径。这里的核心是鼓励学生抓住本质性的因素,打开思路,让思维突破成规的局限,探索最佳途径。“问题解决”,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规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学习数学就是要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即问题解决。当学生对老问题有了更好的理解,自然就会提出新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变换问题,教师也可以改编一些开放式问题。问题的答案是无穷的,根据常规这个说法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却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想象。
因此,培养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的人才,要求学生试作一些具有开放式答案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类题型不是让学生感到答案神秘莫测,而是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学生的头脑不呆板、不僵化,能够具有不断探索新的结论、新的思想的意识。这无疑对学生提出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科学的认识规律,就一定能够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改下学生问题
意识的培养
延寿县第一中学
10.化学课改:积极开发学生差异资源 篇十
1 把学生差异视为一种教育资源, 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
在化学新课程学习环境中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生态教学资源, 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 这对于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和社会化适应, 尤其是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发展实践证明, 越是高度个性化的社会, 它的整体力量就越强;越是缺乏个性化的社会, 它的整体力量就越弱。人们逐渐认识并尊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 发展这些差异与多样性, 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
2 利用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资源, 有利于形成多元化文化的学校生态环境
学生来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 具有独立的个人潜质, 这些都会反映到他们的学习之中, 使之面临各种各样的学习差异, 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学校生态环境。如学习途径的差异, 学习组织形式的差异、认知风格的差异、学习偏好动机的差异,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动手能力的差异等等。
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的多样性, 为课程资源开发带来勃勃生机, 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形成。针对和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 大力培养他们的优良个性品格和独特性, 就成为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否则, 片面强调一致和统一, 漠视差异和个性, 就会导致单调和乏味, 化学新课改势必事半功倍, 学校教育也就丧失了生命活力。没有差异, 只有同一, 学校文化生态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也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群体的差异发展。
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上看, 通过制度规范、课程安置、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验室的开发、适度竞争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来发掘丰富多彩的差异资源, 使学生差异资源作为学校文化环境的存在基础, 更有利于形成多元文化的学校生态环境。现代生态化的课程观正是强调了这种学生差异资源作为学校多元化文化环境建设的生态基础。
3 促使主体间的差异互动, 有利于生成合作交往、共生共长的教与学过程
在一个化学教学的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主体间动态因素的多向性差异互动是生成合作交往、集思广益、差异互补的化学课教与学过程的重要途径。这种互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教学观有所不同, 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而是将教学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也是化学教学系统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 是化学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由问题情景引发的认知冲突、质疑或充分暴露的错误, 都可以视为多元思维的结果, 并可当作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 通过不断地追问, 引导学生去探究、反思, 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从而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 灵活地驾驭课堂、驾驭知识, 塑造个性。教师之间在认知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即使教授同年级的教师, 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同样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师师互动作为差异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化学教学系统, 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启发、协作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使教育生态资源观更加丰富和完善。
在交往互动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相异的非智力因素互为影响, 相互激励, 促进每个学生积极向上, 促进群体和谐成长。这种差异因素的交往互动还将扩大到社会、社区和家庭, 与学校之间形成的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主体间关系, 形成交往交互、共享共识、共生共长的教学生态。
4 教师改变角色, 成为学生差异资源的组织者、开发者和促进者, 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
知识观改变了教学情境和教师角色的选择与定位。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不是化学知识的生成者, 而是学生差异资源的促进者、开发者和组织者。化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有积极的兼收并蓄的学生观,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心理需求, 尊重差异, 呵护学生的差异性资源, 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地、自由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品质和学习方式, 采取创设多元刺激的教学环境、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开展合作学习等策略, 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教学。
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特点也是影响教师人格、品质、形象及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补共生的生态关系, 学生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合作。多向性是现代学习理念的基本表征,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学习资源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前沿科技信息, 因而教师也是学习者、成长者, 向学生学习, 共同成长,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复杂生态系统中, 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各种简单的、复杂的, 单向的、双向的, 直接的、间接的, 多方的、多层次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共同发展, 才能更好地尊重差异、接纳差异, 顺应学生不同需要, 体现教育民主与公平, 才能遵守“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的差异教学要义。
5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实现差异教学, 也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
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尊重差异、促进发展应注意:一是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个方面的平均发展, 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照顾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接纳发展”的差异教学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3], 也是化学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
尊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回归。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实现差异教学,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的形成与发展, 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性, 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不是消除这种差异, 而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 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差异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一方面, 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的共同要求, 特别是促使化学学习中暂时有可能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底线;另一方面, 强调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使优秀学生发挥特长, 在化学学习中脱颖而出。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性, 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不是消除这种差异, 而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 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课,学生差异,资源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108.
[2]于伟.教育观的现代危机与新路径初探[J].教育研究, 2005, 3.
11.边城3学生版 新课改 导学案 篇十一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沈从文,清将门之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凤凰镇草城(今沱江镇)。原名岳焕,笔名懋林、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等。
民国13年12月22日在《晨报》副刊第一次发表文章《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在北京大学工作及学习期间,出作品集《鸭子》。民国18年(27岁)始,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民国22年(31岁)起在北平编辑中小学国文教科书,民国28—35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教授。民国35—38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此间,从事业余写作,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他的近500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代表作有《边城》、《从文自传》等。其作品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城市各阶层人,但主要写家乡水边人的哀乐故事,被誉为乡土作家。
沈从文是国际笔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历史学会会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从第二届起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二)《边城》简介
《边城》发表于1934年。由于教材课文为原文节选,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特将小说全文梗概介绍如下:
大约在民国初年,在山清水秀的川湘交界的偏远山区,有个背山面水的小镇茶峒。这座边城民风朴实,人心善良,好似世外桃源。茶峒城外临水的一线称为水街,水街相当于一处水旱码头,是两省贸易物资的一个集散地。水街有位德高望重的船总叫顺顺,他的两个儿子大老(即老大)天保和二老(即老二)傩送,从小受到父亲很好的调教,能够吃苦耐劳,很有本事,而且淳朴善良。离茶峒不远的溪水上住着管摆渡船的祖孙二人,爷爷年已七旬,带着十几岁的外孙女翠翠,过着朴素宁静的日子,相依为命。美丽的少女翠翠已经出落得引人注目。大老天保看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打算将来娶翠翠为妻,继承老船夫的工作,为人摆渡。在一次端午节上城看赛船时,情窦初开的翠翠与二老傩送邂逅,心中萌发爱慕之情,但是一直羞于表露。差不多同时,山里的王团总要以一座水上碾坊为嫁妆,把女儿许配给茶峒最漂亮的小伙二老傩送,请人说亲。而这时船总顺顺也托杨马兵找老船夫给大儿子天保说亲。
老船夫得知大老天保喜欢翠翠,不胜欣喜,他试图说服翠翠嫁给大老,不料翠翠却早已有了意中人。大老得知弟弟也爱上了翠翠而且表示宁要渡船不要碾房,心中很是苦恼。兄弟二人情同手足,自然不能做生死决斗,于是相约到渡口对溪高崖上轮流为翠翠唱歌,看谁能最终把翠翠的心唱动。按当地习俗要为心上人唱歌三年六个月。大老自知唱歌比不过弟弟,郁闷不乐,为了成全弟弟,独自乘船外出经商,不幸在险滩落水而亡。噩耗传来,1
二老傩送十分悲痛和内疚,不愿再提亲事,离家出走。老船夫见翠翠婚事无望,怅然伤怀,加上劳累过度,心力交瘁,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与世长辞。翠翠依旧守候在渡船上,为人摆渡,同时有所期待。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13至15章。第13章写的是翠翠爱情的萌动和对爷爷的依恋,第14章写的是翠翠甜美的梦境和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暗地探访大老天保的情形,第15章写的是爷爷小心探询翠翠的心事和翠翠对傩送情歌的期待。
(三)《边城》的主题
青山,绿水,河边的老艄公,16岁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龙舟中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
而关于《边城》小说的主题,历来有种种说法,不少人认为作者似乎是厌倦了现代文明造成的社会弊端,惋惜美好自然和淳朴民风的丧失,于是在唱一首挽歌,为我们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也有不少评论家反对这个看法,认为作品另有所求。当然,我们不妨沿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来思考一下该作品的主题。
沈从文自己说过:“在《边城》题记上,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地方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陈迹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和梦里,相宜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还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汪曾祺在《沈从文的寂寞》一文中说:“提起《边城》和沈先生的许多其他作品,人们往往愿意和‘牧歌’这个词联在一起。这有一半是误解。沈先生的文章有一点牧歌的调子。所写的多涉及自然美和爱情,这也有点近似牧歌。但就本质来说,和中世纪的田园诗不是一回事,不是那样恬静无为。有人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更全部是误解(沈先生在《桃源与沅州》中就把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的‘风雅’人狠狠地嘲笑了一下)。《边城》(和沈先生的其他作品)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沈先生的重造民族品德的思想,不知道为什么,多年来不被理解。”
看来,《边城》的创作动因与“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问题密不可分的,它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四)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为我们刻画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包括出场的和没有出场的,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翠翠和她的外祖父。从课文节选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以
下内容。
1.翠翠
翠翠是一个美丽纯真、温顺可爱的山城少女。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这位少女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了翠翠对外祖父深切的爱和对爱情的朦胧的向往。翠翠的母亲当年跟一个军人秘密相恋怀孕后,远走不成,先后自杀殉情。翠翠从出生就由外祖父抚养,她对相依为命的爷爷充满强烈的依恋。内心躁动不安、孤单寂寞时,她渴望爷爷能在她身边,让心灵有所依傍;爷爷兴致好时,她爱傍在爷爷身边,听爷爷讲故事,吹曲子,唱歌。祖孙分离时的情景,即使是出于她恶作剧的想象,也会让她一颗“小小心子”“跳跃不已”。朦胧的爱情已开始在她的心中萌动,心事开始变得复杂。她的梦境由于有了二老傩送的情歌而变得“顶美顶甜”,妈妈那凄美的爱情故事令她心驰神往。她不能也无法告诉爷爷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向往,而“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作者把翠翠在亲情和爱情中的情感体验、行为举止描写得生动真切,充分展示了一个少女天真、纯洁的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笔下,翠翠不止是爷爷的外孙女,更是大自然的女儿,湘西边城淳厚的风土人情和清风、丽日、清山、绿水一起陶冶了她,给了她水晶般清澈透明的性格。从翠翠身上,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古朴清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2.爷爷
爷爷一生勤劳,善良淳朴,翠翠是他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他所有的亲情。他期盼翠翠享受爱情的幸福,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他暗中为翠翠的婚事操心,当得知天保和傩送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了翠翠,天保在爱情的“文明决斗”失败后驾船远走辰州,老人心情沉重。他既对翠翠与傩送的恋情抱着很大的希望,又怕翠翠不是那个有磨坊作陪嫁的团总之女的对手,因而怀着隐忧。这位撑摆渡船的爷爷身上也极为自然地融合着淳厚、善良、慈爱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3.天保与傩送
大老天保与二老傩送也是小说侧面刻画的两个重要人物。其间的手足之情感人肺腑。当兄弟二人发现他们爱上了同一个姑娘的时候,他们一没有反目,二没有相让,他们决定公平地接受姑娘的选择。由于哥哥走“车路”先行了一步,就由弟弟走“马路”先唱歌。没想到一唱成定局,哥哥默默地带着失恋远走他乡意外而亡,弟弟因此心灰意冷。这又是一种纯真的、化解不开的、浓浓的手足之情。
(五)小说的艺术手法
1.细致微妙的人物心理描写
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既微妙又细致。比如,小说中表现翠翠对爷爷的依恋之情的语段: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
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像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此外,例如翠翠心中“薄薄的凄凉”“忽然哭了起来”,都表现了少女心中孤寂的情思。又如翠翠听了爷爷唱的“那晚上听来的歌”,自言自语地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这又分明是翠翠心中爱情的萌动和神往。
2.小说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
小说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湘西边城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而且又以不同的环境烘托了人物的不同的心理活动。比如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如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复奏烘托翠翠对夜半情歌的期待以及少女的一片纯情;最为精彩的当属爷爷给翠翠讲述翠翠母亲的爱情故事时的那一番环境描写: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在作者笔下,月夜是那样静谧、安详,宛如明丽宁静、纤尘未染的童话世界,而翠翠母亲殉情的故事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娓娓道来,则显得是那样的清纯与凄惋。
二、能力训练、检测
1.请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红字注音
烘烤()逢场()喁喁()黝黑()
焖饭()啼啭()悲悯()傩送()
涎皮()甬道()船舷()莞尔()
蒿艾()胡诌()碾坊()依傍()
2.下列加红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埋没 埋伏 埋头 埋怨
B.甬道 涌现 怂恿 蝉蛹
C.薄弱 薄云 薄膜 日薄西山
D.芝艾俱焚 期期艾艾 方兴未艾 自怨自艾
3.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
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作好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
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阅读下边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垂 钓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雾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在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欧也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步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有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
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首,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4.“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
答:“取舍标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字以内)
“堂皇形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以内)
5.(1)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
答:胖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并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第二、六两节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要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着固守,只想钓大鱼。
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很难分开。
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12.学生课改小论文 篇十二
桃花江实验中学 朱花元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第一,体育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以美的体验、智慧和力量的表现为特征的活动中,精神和身体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其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学生自我观察、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以及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也同样推动着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英雄主义等的发展。第四,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这种活动方式上的差异也可以加深个性上的差别。
那么,如何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呢?
一、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
世界上没有各种心理特点完全一样的人,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既然如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在分析学生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个性,即因材施教。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 只有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跳起来,够得着”,才能使优秀学生发挥长处,更上一层楼,使中等生再提高一步,使后进生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当”的要求,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规定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激励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身观。然后,一方面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参加锻炼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培养高级需要,形成强大而持久的积极做好各种训练动作的学习动力。
(三)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长善救失
每个学生的个性中都存在不同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善”和“失”的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通过各项运动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 2 了他们的体育特长,还能帮助他们展示优良个性,克服缺点,弥补短处,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四)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 学生的个性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爱运动的,有不爱运动的;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体育特长生,更应当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个性不仅决定人对环境的顺应,还左右着人去改造环境,同时改造着自己。一个先天身体素质优越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发展的个性,也很难成为优秀体育人才。只有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体育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成为个性优良的体育后备人才。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相对枯燥,反复练习,新鲜感差。过去那种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学做的机械的训练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大脑疲劳,精神涣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应当以“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改革课堂结构,贯串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于课堂全过程,创造一个适宜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优良环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此,我们探索了一种自主学习的“五步”教学模式,介绍出来和大家商榷。
第一步感知试练。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有关文字,观察动作图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教手段详细地展示动作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然后,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试练时学 3 生可以观摩其他同学的动作,也可以同组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巡视做适当指导,但不做过多指点。尽管学生动作多种多样,不尽规范,有的甚至笨拙而可笑。但是学生都很认真,很主动,积极性很高,消除了紧张感,形成了自由、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展示。
第二步观摩演示。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演示,一般挑选2~3人,其他同学观摩。每人演示完毕,由全体同学评价,找出动作不正确、不规范的地方,教师加以纠正,提醒学生注意。2~3人演示完毕后,该出现的问题一般都能显露出来。演示时,教师要加以指导,既帮助演示学生做好动作,也要提醒其他同学观察要点。这是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切忌只顾演示,而忘了“观众”。学生评价时要注意引导,使学生都明白动作的要领所在。这样演示、观察、评价的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起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仿学的教法,在个性形成与发展方面优越得多。
第三步学习复练。根据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练习,要求不看别人而独立完成动作。教师分组指导,着重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尤其是差生的动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好的高要求,差的低要求,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动作,尽最大努力完成。对于普遍性的错误,教师要详细指导,必要时可示范。在复练中,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好学生得到表扬,差生在鼓励中也看到了希望,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都有收益。
第四步评价提高。同一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演示,其他同学评价,4 指出动作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演示,引导评价,提醒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好学生也要找出不足,差生基本完成动作,就要肯定鼓励,不要过于苛求。在演示动作、评价他人、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实现了信息的多项交流,激起了学生极大兴趣。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完成动作,仔细观察他人动作,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多种感官共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五步开展竞赛。每组推选一名组员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规范、最正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多选几人参加比赛。学生很爱参加此项活动,这是展示才华的机会,一般学生是不会放过的。这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特长。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发展。因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事可干,要试练、观摩、评判,还要复练,参加竞赛。只有上一步做好了,才能做好下一步。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危险系数较大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应加强帮助和保护。
【学生课改小论文】推荐阅读:
课改小论文06-29
学生课改札记06-17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课改心得10-03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的方案10-05
课改论文题目12-31
信息技术新课改论文08-14
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09-09
高中数学新课改论文11-17
语文课改评价探究的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