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

2024-07-27

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精选12篇)

1.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 篇一

翟店初中教师听评课制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课堂,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全体教师应从听课评课活动中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打造出一支教学水平精湛、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队伍。针对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具体制度

1、每位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

2、听课要有计划,各教研组长在开学初要作出全学期听课安排。

3、听课要有明确的目的:或了解情况、或研究教法、或总结经验、或解决问题、或拜师学习、或共同探讨、不能盲目的、应付式地听课。

4、听课要作好准备,熟悉新课标和教材,做好“假如我教这一课”的设想。

5、一般教师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教研组长、教导处全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

6、听课要认真,要专心,仔细观察学生动态,做好听课笔记。记录内容为:导学思路、方法,如何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落实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及学生课堂上活动情况,不能单记板书。听课不迟到,若几人一起听课,不得在课堂上随便讨论。

7、听课以后要立即组织评课,同授课者、听课者交换意见,进行评课或总结;每位老师要写好评课意见。教研组长做好记录交教导处备案、存档。

8、交换意见或评课必须保持平等态度,要中肯地提出有价值的意见供参考,要着重分析导学目的是否明确,小组的作用是否发挥,学生参与是否积极,知识落实是否到位,课堂效果是否高效。

二、说明及要求:

1、校内听课活动

(1)根据个人的任教学科特点,积极参加同学科的各类公开教学的听课活动,提倡互相听随堂课,开展跨学科听课活动。

(2)听课过程中认真进行相关记载,用新课程标准认真及时地进行评析,打好等级。参加公开课、研讨课等活动后,写好听课记录,及时交教研组长登记、存档。

(3)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积极参加评课、议课的交流活动。认真分析授课老师的不足,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填好评课卡交教导处存档。

2、外出听课活动

(1)根据教导处和教研组的外出听课活动安排,积极参加外出听课学习活动,严格遵守听课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听课活动安排,严守听课纪律,认真记载,细致评析。

(2)回校后认真汇报主要的听课评课情况以及个人的收获与思考,写好自己参加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及时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与其他教师进行精神传达和经验交流。

(3)每学期各教师都要根据各自的教科研课题,写好专题研究总结,从夯实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做起,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 篇二

听课、评课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而进行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表现形式, 是研究教材教法、检查教学工作、交流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是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自我成长有机结合起来的长效机制[2]。我们通过总结温州医学院社科部近5年来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的经验, 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及相应规范制度有效执行情况, 谈谈对社科部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过程管理的心得。

一、听评课活动过程设计

听评课活动是集听课、评课及前奏后续等一系列过程的活动。新进青年教师是要通过反复经历这一系列过程来熟悉并掌握听课、评课技巧。为此, 我们从实际出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 观摩、参与听课。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 对了解和认识课堂活动、评价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3]。它既是一项技术, 又是一门艺术, 新教师要想获得较好的听课效果及不断增强的听课意识, 除了自己的努力摸索外还需要跟其他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沟通, 较快地把握听课的技巧。我们针对本部教师确定的听评课制度, 在听课次数上规定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 老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同时学校新教师帮带制度规定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 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参与听课的活动中。思政课的同一门课程都由多名教师承担, 青年教师通过听与自己承担同一门课程教师的课, 将自己要讲的教学内容系统全面地听一遍并进行比较, 也去听其他课程教师的课, 观察他们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教学修养和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等, 总结自己的不足与别人可借鉴的地方, 意识到貌似平常无奇的课堂教学, 实际上蕴藏着大量的教学规律, 教与学、讲与练、动与静、听与记、议与思, 知识、能力与情感, 智育、德育与美育,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等关系与问题, 都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引出并真实地作用于课堂教学[4]。

(二) 观摩评课。

在教学教研活动中, 评课是听课信息的反馈。评课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评课老师对授课老师的课堂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价, 是授课老师宝贵的资源。如何提出有效的建议等评课的技巧, 是教师要针对本身进行有效的自我思考, 并不断努力掌握的。社科部教师在评课实践中也确实如此, 第一次参加评课会的新教师大都会为评课会上评课老师的毫不留情但有效的“抨击”感到震撼。这场观摩评课会让新教师明白, 评课要从授课教师的整体上课情况出发, 看其如何设置教学目标, 是否合理, 通过授课能否达到;看其教学程序如何设计, 因为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 因此, 评课就必须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 从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安排情况出发进行评定[5]:教学内容是否丰富,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使用哪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是否适当适时, 教学效果如何, 学生的反映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课堂氛围是活跃还是消沉等;指出不足与缺点, 通过哪些方面的改进能做得更好, 等等。而优点上, 不是将亮点的具体做法和处理再复述一遍, 而是提到优点后阐述好在何处[6], 可以为其他教师所借鉴。

(三) 参与评课。

观摩评课后, 参与评课。只有真正实践了, 才会真正有效果, 主要目的是逐步融入到评课气氛中, 逐步把握评课技巧。

第一次参加评课的青年教师, 准备工作是温习听课和评课笔记, 有目的地听完授课老师的一堂课内容, 作好记录。所有教师在规定时期内听完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 选定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评课。首先, 由一位教师 (一般为社科部主任) 主持, 大致介绍授课老师的基本情况和授课内容。其次, 进行评课, 每位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评价, 期间对于提出的问题、评价, 授课老师可以立即进行回答, 大家都可以参与讨论, 并得出一个结果。最后, 在所有教师评价结束后, 授课老师进行自我总结。对于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个别难以独自完成的, 可以直接提出, 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而对于授课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值得借鉴、发展的亮点, 应及时指出、讨论, 尝试教学的创新改革。

(四) 被听课。

社科部新教师往往是任课的第二个学期被安排听课与评课, 除了参加本部的听评课活动, 同时也会参加学校的督导听课活动, 接受学校督导专家的听课, 对于新教师来讲是一个测试。经历过观摩评课、参与评课等活动, 新教师已经非常熟悉社科部评课的程序、过程、内容, 认真准备, 可以有的放矢。复习“观摩听课、参与听课、评课”所记录的笔记, 结合自己的上课经验和特色设计一堂课:确定教学目的, 怎样有效安排自己的课堂内容与时间的分配, 如何引题, 如何与学生互动, 采用哪些有意义的例子和思考题, 如何结束;并思考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 自己的特色是什么, 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是什么, 哪些方面需要他人提供更好的改进方法与意见、帮助等。

(五) 被评课。

经过了观摩评课和参与评课活动, 每位社科部新教师都能基本上接受评课的气氛与方式, 明白社科部的评课是一场淋漓尽致而有效的讨论会。

新教师抱着虚心接受的心理, 认真听取大家对自己的评价并思考, 在各位同事认真负责的分析下明白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与自我认识评价进行比较, 接受大家对自己提出的改进建议与意见, 同时也适时地叙述自己的课堂设计理念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 以确定更科学的教学理念。最后, 新教师进行总结, 对于个别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与环节则直接提出, 大家整体提出解决方案。评课结束后, 新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与问题, 根据听评课教师的意见, 写出自己的听评课反思, 提出改进方法, 检测教学效果, 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细节管理

在整个听评课过程实行中, 我们特别注重各个步骤的细节管理, 保证整个过程有序、有质、有效地完成。

(一) 坚持体现听评课的人文原则。

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的开展, 一切以维护青年教师的进步为出发点。结合新教师帮带制度, 从实际出发, 引导青年教师自己经历, 体验听评课的五个环节, 通过自己思考, 导师指导, 其他同事集思广益, 积极配合, 目的就是使其健康成长起来, 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提高。同时结合学校督导听课制度, 听取外督导专家的意见;鼓励他们观看、参加学院与学校的教学比赛, 如教学技能比赛、教学软件比赛、教案讲稿比赛等, 更多地以实践来锻炼他们, 提高其综合教学素质。

(二) 结合一系列教学制度, 保证听评课制度有效实行。

听评课制度的有效进行, 与其他相应的教学制度的实行是分不开的。社科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制度, 有新教师试讲制度、新教师帮带制度、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 这些制度的有效实行保证了听评课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其应有的效果。

新教师试讲制度规定每位新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讲课15分钟, 这是新教师对学生授课前的第一次被听课。社科部通过新教师试讲情况, 初步判断新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 在此基础上为其配备一位帮带教师, 即新教师帮带制度的开始实行;听课制度规定了新教师的听课次数, 为其主动或被动地观摩听课创造条件;帮带教师通过课前讲解、听课后讨论使新教师学会听课, 在评课活动结束后与新教师沟通, 讨论评课的技术性, 结合集体备课即课程组教师之间讨论本次听评课的结论, 对自己授课课程设计的新的想法, 特别是新教师被评课后的集体备课中, 教研室其他教师帮助其消化建议, 总结评课经验, 使其取得实质性进步。

(三) 注重听评课的结果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运用。

在听评课活动中, 我们注重听评课结果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结合运用, 注重青年教师对每次听评课结果的消化和吸收, 帮助其将听评课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与自己的上课情况结合起来, 进行更好的调整。同时积极鼓励青年参与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活动, 增强其实践教学的创新意识。

三、经验得失

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行中, 听评课活动的开展中, 我们也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得失。

(一) 听评课活动效果明显, 成绩喜人。

听评课活动的开展, 结合其他一些系列教学制度的锻炼, 社科部青年教师逐步成长起来。经过一年的教学工作, 新教师都能顺利摆脱青涩, 熟练地把握教师的角色。在每周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里, 逐步获得学生的认可;在期末的学生评教结果中, 进步明显, 在全校教师中排名渐靠前;在督导听课交流会中, 社科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学校督导专家的认可与表扬;在学院学校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 个别教师破例在全校开公开课;在学院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都有不错成绩, 个别青年教师甚至取得A级。这些成果都是听评课活动继续开展的积极动力。

(二) 严格执行制度, 缺少创新氛围, 青年教师成长复制化。

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执行, 结合新教师帮带制度的实行为新教师的成长给予了很大帮助, 但对于新的教学主体, 帮带教师的亲切, 听评课制度及其他的相关教学制度使青年教师习惯适应, 遵照社科部的教学条例与传统来开展教学活动, 而逐渐磨灭了些许自己的特色, 这对于期盼融入新鲜血液的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四、结语

实践证明, 我院社科部的听评课制度是社科部教师整体教学高水平的保证, 但这个制度实行必须有两大条件的保证:一是社科部主任与全体教师对这项制度的认同与严格执行;二是作为社科部骨干力量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努力成长的支持, 对他们进行鼓励与指导。

严厉的要求、有效的成果、严肃的氛围使青年教师逐步地融入到这个团体中, 形成了自觉、自省、自创的教学意识, 使其成为一股新生力量融入到温州医学院社科部的教学团队中, 为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出了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菊芳, 边林, 姬天舒, 王志民.以事业凝聚人以机制鞭策人以教化提升人—社科部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效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11) :622-623.

[2]付瑛, 宋东清.听课评课的认知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23) :58.

[3]张海锋, 闫文利, 李嘉, 刘文冲, 季乐乐, 迟素敏, 王跃民, 裴建明, 高峰.资深教师听课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10, (6) :756-758.

[4]林存华.再议听课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 2006, (11) :3-6.

3.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 篇三

一、听评课的现状

毋庸置疑,当前的听评课,还存在着随意、低效的现象。如,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就进教室听课;听课过程中,关注教师教的多,关注学生学的少;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即兴发挥的话多,评课结果往往也只是体现为一个无法解释清楚的分数;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往往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其实这很难与实际相符。也还有为听评课而听评课的现象,听评课不是出于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再次是听评课的简单化、形式化。参与听评课的教师往往保持沉默的多,发言的少,即使发表意见,也过于客套,引不起教师之间的共鸣。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工作动机之外,到底听什么评什么,怎么听怎么评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清楚的,缺乏对听评课的重视、学习和研究。

二、听课听什么

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认为,课堂结构有四个基本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性质和课堂文化构成了完整的课堂。因此,实施听课就需要观察:课程———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教师技艺(怎么教),学生———有效学习(怎么学),课堂———文化氛围(怎么样)。对这四个基本维度,从合理的视角选择恰当的观察点进行观察分析,才更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听评课的可操作化、专业化。

三、听课怎么听

正确认识了课堂结构,就解决了听课听什么的问题,观察的视角和观察点的设置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开发和完善。一个人在听课过程中,按照各维度确定的观察点进行全面的观察是不可能的,听课者应该根据听课的性质进行分工合作,有选择性地实施观察。我们的做法是:

1.召开课前会,在确定了开课教师以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同时确定参加听课的教师,在开课前一天召开课前会。课前会是听评课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上,开课教师要进行说课,明确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授课计划,明确困难和问题;介绍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等;听课者提问;上课教师进一步说明。最后商议确定听课的重点,选择观察点。课前会后,设计开发观察或记录的量表和其他工具。

2.课堂听课,听课教师要提前进入课堂,每一位听课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选择好听课位置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既要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又要有定量的记录。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听课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等。必要时还要有辅助观察,如问卷调查、访谈等。为课后会提供翔实的依据。

四、评课评什么怎么评

听完课后,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召开课后会。在课后会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然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就这节课展开交流和对话。最后协商得出一些结论和改进建议,并对从课堂上收集的资料,做相应的更细致的研究。讨论的时候,不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开课的教师都应抱着“对话”的心态,就具体的话题开展平等、民主、专业的讨论,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让教师们不再觉得听评课只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改进教学,是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4.数学教师如何听评课 篇四

【如何进行课堂观摩】

在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听、看、想、记”。1.听什么?

一听教师怎么讲的(如何导入、如何展开、如何提出问题等),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重点是否突出,对于教学过程中难点问题是如何处理的,详略是否得当;

二听课讲的是否思路清晰,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 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四听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五听学生的反馈。

在学校数学研讨活动中,教师经常要相互听课,在听课后教师要相互评课。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互动交流活动。为了搞好这项活动,教师必须明确听课的要求和评课的标准,才能听好课、评好课。2.看什么?

一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板书是否合理,运用教具是否熟练,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二看学生,看整个课堂气氛,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板演、作业情况;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教师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什么?

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一定要注意看实际效果,看学生怎么学,看教师怎样教学生学的。4.记什么?

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听课要求】

一、听看结合,详细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究资源,是数学教师间相互交流和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全面、具体、详细,包括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知识推导、思维点拔、方法引导,以及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教法的选择、学法的运用、练习设计、教学反馈、教学的亮点与失误,还有听课教师自己的评析与建议。

二、集中精力、认真分析

在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再“回放”。如果忽略某些细节,对这堂课的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其对这堂课教学的整体认识与评价,所以教师听课应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要做到听课的前瞻性和对照性兼顾,使听课的过程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

听课的前瞻性:指听课教师的思维要先于任课教师的教学进程,遵循数学教学规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探索过程、探索课堂发展的趋势,为分析评价赢得时间,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

听课的对照性:指在听课过程中,将现场的实际教学与被听课教师的教案及自己以往的听课经验(以前听过的优秀课),以便寻找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的闪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听课要点】

数学教师在听课中主要应关注课堂教学以下两个方面的状况:

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状况

四种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机智能力、教学评测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种学习状态:学习参与状态、学习交往状态、学习思维状态、学习情绪状态。【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1、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其中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课堂教学调控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课堂教学机智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否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的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任课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具有分层的、开放的议练题和富有实践探究性的议练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培养能力的目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1、学生的参与状态

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2、学生的交往状态

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学生的多项交往信息联系与反馈,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学生的思维状态

看学生是否具有数学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学生的情绪状态

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生情绪。有时课堂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学生数学学习情绪状态。

【如何评课】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促进学生的发展

 在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强调教师的成长

 课堂教学的评价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制订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两个关注】

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学生的思维过程。

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思想方法孕育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思想”是概念的灵魂,是“数学素养”的源泉,是从知识到能力的桥梁;  “过程”是“思想”的载体,是领悟概念本质的平台,是思维训练的通道,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土壤。 没有过程=没有思想;

 没有思想就难以理解概念的实质;  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的纽带,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认识、联系也难以建立,导致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整体性,其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指标”都会大打折扣;  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

【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五个状态进行评价】  情绪状态

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意愿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

学生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回答问题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

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踊跃发言,自觉进行练习。学习过程有适当的分工与合作。 思维状态

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条理清晰,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思考和创意。 生成状态

学生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有成功的体验,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

【如何评价一节课】 【评课的内容】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有人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等边三角形,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任何的一个顶点得不到重视,那这个三角形就不平衡。这无疑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这三个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反映了这三个目标的不可分割,缺少了任何一个目标的达成,一节课显然也就不完整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师照本宣科,泛泛而讲,学生不知所云,就肯定不成功。如果教师违背《课程标准》,任意拔高难度,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一节好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相关的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知识、传授知识、运用知识的媒介。现代化教学呼唤现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案例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的减法 老师讲了三句话:

1.76-19=? 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差是多少?(自主探究)2.你是怎么想的,说给你的同伴听。(合作交流)

3.看看谁的方法多。(8种)(反馈评价)

研究:1.教师之间的讨论„„ 2.问学生

⑴听到其他学生的算法吗? ⑵明白其他学生的算法吗? ⑶你能表述吗? 变式题:54-17=?

80%的学生只知道自己的算法,不明白其他同学的算法。有没有问题?问题在那里?

教学语言有问题。(教师在引导时,听的学生与说的学生无法沟通)板书有问题。(归纳、整理、思维)总结的语言。(教师的总结归纳和提升)

上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交流更重要的是思维的交流。(听懂别人的做法,作出自己的比较和判断。)第二节课:听懂别人的算法 76-19=? 1.谁会算?

2.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能说一下。3.⑴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吗?请举手。⑵和他的方法差不多的有吗? ⑶和他的方法 不一样的有吗? 三个问题⑴97% ⑵87% ⑶75%。

教师行为的改变,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上述案例留给我们的启示

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交流是思维的交流。(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思维得到发展) 通过交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理解数的重组。

 有效课堂——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学生的学习成就包括兴趣、爱好、态度。)

研究形式:以课为载体。

 研究的关键:有主题,有基点,有方法,有改进。 研究的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不断的行为改进。

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案例的学习。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主要是看学生是否参与了,投入了;是不是兴奋,喜欢。还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课学生很忙,但思考度很侧。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主要看教师是不是面向了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六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六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5.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 篇五

学校领导既是学校行政的管理者,又是学校教学的引路人,为了落实本教育局工作要点精神,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疏漏,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长、书记、其他学校领导听评课一学期不少于40节(按15周计);主抓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评课每周不少于4节,一学期不少于60节(按15周计)。

二、学校领导听课可分为听研究课和听推门课两种形式,听推门课不少于听课总数的50%,以便及实了解老师常态教学情况,督促广大老师自觉地提高施教水平,缩小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差距。

三、学校领导听评课本着校情出发,均衡听课科目及学段(语数英每科不少于总数的20%)。

6.小学教师听评课记录 篇六

任课教师 听课人 教学内容 王开琴 陈达

科别 听课时间

语文 班级

1年月3日第二节

五年级

《清平乐·村居》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复习旧课

师:我们之前学了两手关于儿童的诗《牧童》和《舟过安仁》,我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一下。(指名背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齐读课题,解题。(1)介绍作者

A: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辛弃疾? B:师补充()解题

3、一起再读课题。

二、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用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和读词的节奏。

、学生由朗读课文。

3、齐读

4、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5、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想象画面,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

(二)把握词意

1、学思考。

(引导学生选择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逐句讨论: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A:指名解释意思 教

程 B:(结合插图说感受:虽然是简朴的乡村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绿意盎然的美好感受)C:指名朗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A;指名说

B;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是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陶醉了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读出陶醉来。

C: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谁能用己的话来说说? A:指名说

B: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大家来说说这三个儿子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齐读本句,读出乐趣

(4)谁能够把整首诗意完整的说出来? A:指名回答

B:师小结后质疑:陶醉的只是这一家五口吗?陶醉的还有谁? 作者辛弃疾。

D:师: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陶醉其中了,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诗人那陶醉的感觉,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好情景中吧!。(5)全班配乐齐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交流、评价。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本课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可见,各个环节衔接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紧凑细致,能通过理解—感悟—朗读三步曲,让学生理解词意、感受词境。、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采用了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一幅幅画面相对应的句子。很好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快乐幸福生活!整堂课老师都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课

议 会情感美,鉴赏意境美,还追求创造美。

3、教师抓住了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古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炼。有助于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4、教师语文功底扎实,教态大方然,口语清晰流畅,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好,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二、不足及建议:

1、教师不够重视生字词的教学。由于这首词个别生字还是较难,因为学习在初次由朗读词时,教师可在出示的文章上标上拼音,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朗读。、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3、教师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好,致使第四个环节没能在课堂上充分落实。应该在导入新课时减少用时,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时间。

任课教师 王开琴 科别 语文 班级 五年级

听课人 陈达

听课时间

1年月3日第二节 教学内容

《清平乐·村居》 教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复习旧课

师:我们之前学了两手关于儿童的诗《牧童》和《舟过安仁》,我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一下。(指名背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齐读课题,解题。(1)介绍作者

A:同学们回去做了预习,谁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辛弃疾? B:师补充()解题

3、一起再读课题。

二、主初读,感知词韵。

1、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用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和读词的节奏。

、学生由朗读课文。

3、齐读

4、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5、指名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想象画面,同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

(二)把握词意

1、学思考。

(引导学生选择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逐句讨论: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A:指名解释意思

B:(结合插图说感受:虽然是简朴的乡村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绿意盎然的美好感受)

C:指名朗读这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A;指名说

B;师: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是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陶醉了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一句,读出陶醉来。

C: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谁能用己的话来说说? A:指名说 B: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大家来说说这三个儿子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齐读本句,读出乐趣

(4)谁能够把整首诗意完整的说出来?

A:指名回答

B:师小结后质疑:陶醉的只是这一家五口吗?陶醉的还有谁?

作者辛弃疾。

D:师: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陶醉其中了,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诗人那陶醉的感觉,一起陶醉在村居的美好情景中吧!。(5)全班配乐齐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交流、评价。

3、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本课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可见,各个环节衔接然,第三个环节的教学紧凑细致,能通过理解—感悟—朗读三步曲,让学生理解词意、感受词境。、教师在课堂中渗透“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采用了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一幅幅画面相对应的句子。很好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快乐幸福生活!整堂课老师都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体会情感美,鉴赏意境美,还追求创造美。

3、教师抓住了古诗词“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古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炼。有助于了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

4、教师语文功底扎实,教态大方然,口语清晰流畅,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好,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二、不足及建议:

1、教师不够重视生字词的教学。由于这首词个别生字还是较难,因为学习在初次由朗读词时,教师可在出示的文章上标上拼音,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朗读。、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赞扬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7.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 篇七

听评课从过去主要看教师的教发展为今天关注学生的学, 应该说这是听评课文化的进步。听评课关注学生的学, 是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 让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更加注重教的效果。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 我们的一些管理者、学习者, 在听课后的评价活动中只谈学生的学而很少谈教师的教, 这也是当下听评课活动的一个误区。

下面是笔者在活动中收集的部分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 采取了反串互动导学模式, 每个环节都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 学生讲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反串互动是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启迪学生, 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这部分可谓课堂的高潮之所在, 学生讲解、学生拓展、学生变式、学生分析, 一切由学生展示;学生人人是主角, 个个是专家;课堂是自由的、自主的和开放的舞台”……

“在这个环节里, 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学三角形内角和的成果;给学生多大的天空, 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听到这些精美、华丽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我们当然会为那些执教者感到高兴。笔者以为, 听评课“关注学生的学”没有错, 但听评课只关注学生的学是不够的。我们听评课的目的, 从学习的角度看, 主要是学习教师教的经验;从指导、交流的角度, 最终也是要看教师的教。看教师的教, 就是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评价, 肯定教师教学的长处, 分析教学中的不足, 对教师的发展提高给予帮助,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给予指导。因此, 听评课“关注学生的学”不应成为听课唯一的、最终的目的指向。如果我们听评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评价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分出个三六九等, 从学生学的角度评价课堂是可以的。然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教科研人员以及教师之间的学习、研讨、交流性质的听评课, 如果只看学生的学, 这是不够的。听评课关注学生的“学”有时需要透过学生的学习来看教师的教。对于非评价性质的听评课, 如果评课交流只是停留在看学生的学上, 就会出现虽然听了课、评了课, 但执教者可能不知道哪些教的经验需要固化下来, 哪些教的问题需要改进, 学习者也许学不到真正教的精髓。

当我们重点看教学的效果、看某一过程完成得怎么样时, 应以以看学生的学为主;当我们要挖掘教师教的经验或问题时, 就需要我们通过学生的学进一步反观教师的教。从学生的学看教师的教, 就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看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怎样;看教师教材处理与把握的准确性怎样;看教师教学构思与设想、教学方式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怎样;看教师教学过程管理与调控的能动性怎样;看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达成性怎样……这就应该是以学论教。

8.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 篇八

关键词:听评课 范式 课堂观察 课堂分析框架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不幸的是,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诸多去专业的问题,我们亟须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去专业现象

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听评课只被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也是个别教师的一种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总的来说,当前的听评课制度“去专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处理

听评课的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一是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过程中,听课时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引起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三是结果往往是为了让上课的教师得到一个分数。而且该分数是无法解释的:谁都说不明白该教师的“85”分是怎么来的?它说明什么?离100分差15分差在什么地方?比另一位教师高5分高在何处?比自己上一次的课高3分进步在哪里?这样的一种实践逻辑就是拿一个所谓好课的标准(谁都达不到的)来评所有老师的课,结果所有老师的课都有问题,那么复杂的课堂活动最后就变成一个貌似精确的分数,以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表示教学活动的精确,实际上却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何况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是难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勉强用数量表示就会妨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的揭示。(我自己以前也在犯这样的错误。)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犯错误类推,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如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课(如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公开课和家常课完全是两回事。

(二)任务取向

直自地说,任务取向就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在听评课人群中,首先。大部分人的听评课动机是任务取向的,即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有的是学校规定的,一个学期一定要听多少节课,有的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多去听课,其背后的假设是“听总比不听好,听多总比听少好,听得越多越好”。其次,开课日的管理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主动地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再次,评课的形式化。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往往更多地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已时才发言;即使发表意见,也往往过于客套,对于有名的教师和自己身边的同事更是如此,优点一二三。然后再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这样下来,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大而全,不着边际地说几句,评了和没评一个样:要么评课由教研员或专家把持,评课成了“一言堂”,专家云大家亦云——听评课流于形式。

(三)不合而作

教育专业的特性在于合作,在于对话,然而听评课群体中隐约有三类独立的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评课。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的,然而听评课却成了他的中心工作,这类人的假设是“我权威,我评课”。二是”仿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模仿。模仿可细分为两种:即仿校内有经验的教师和仿校外的名师,这类人的假设就是“我模仿,我听课”。三是“听课任务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是一种任务,因为学校统一布置的必须要完成的,至少要按规定填写“听课手册”,这类人的假设就是“为听课而听课”。此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一类人是“做课专业户”,经常在全国各地“做课”,如借班上课、抽班上课等,希望更多的教师都能够按照他的“课样”上课。甚至,为了做好“课样”,试教六七次,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给教师自身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些现象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工业思维”,也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严重丧失。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问题,构建一个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的范式。

二、听评课范式的转型:转折点在于思维方式

要思考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这种转折点集中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秉持简单的思维,一直坚持分解、简约的思维,习惯于把二分解为一加一,即2=1+1,事实并非如此。在分解过程中,其实本身就损失了很多东西。正如我们把人分解成“身+心”,其实“身+心”不全等于一个完整的人,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此外,我们总是片面思考,静止类推。对一堂课的评价,经常是没有考虑个体、时间与空间、情境等因素,没有把小整体放到一个大整体中去思考,都是以固定、单一的整体来思考问题。相反,我们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我们要系统思考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坚持“1+1”的同时,还要坚持“2”本身。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艺术。它是无序、非线性的,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

(二)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

在听评课过程中,对立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本位,评课人往往都是“由己及人”,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二是责任缺位,如,“今天我没准备要讲话,既然一定要我讲,我只好讲几句……”。三是角色凝固,上课人、听课人、评课人角色和地位凝固,没有认识到听评课其实是个合作体。因此,我们要倡导理解的思维。要求听评课时必须考虑:一是情景性。也就是说,必须基于“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问、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离开情景所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而言大多是没有意义的。二是个体性,特别是现在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多挖掘上课老

师好的东西,不要老想着该老师这方面不足、那方面不行。我们总希望老师“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事实上有这样才能的人很少来当老师的。如果按社会分工理论,实行同工同酬的话,我们要付给这样优秀的老师多少报酬呢?何况改变一个人的缺点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是发挥他的优点。三是同理心。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以“体谅优先”为原则。因为上课老师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话题,使我们有了一个独特的合作学习机会。我们首先要表示感谢!我们更应该为他这种愿意“晒自己的真实”的心胸而感动!当然,崇尚理解的听评课并不是说不能提问题,而是希望提有证据的、针对性的问题。

(三)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

在听评课中。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业余的思维或方法处理专业的事情”。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无论是职前教师教育还是在职教师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教”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早已列为教师教育机构的正式课程,而“如何听评课”往往都是留给校本研修,没有资格登上教师教育机构的“大雅之堂”。二是缺乏专门的训练,教师往往是在学校现场自觉自为地学习听评课,缺乏专门的培训或专业引领。三是缺乏专门的人才,我们总以为有教学经验的、自己会上课的人或者做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一定是“善于听评课的人”。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那么,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听评课”呢?也就是说,如何提高当前听评课中的专业含量?让专业的人士用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情呢?我们建议:一是需要重视对“听评课”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门的知识基础;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使得教师成为不仅是一个会上课的人,也是一个会听评课的人;三是需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特别是自己不上课的人、教育教学研究者、行政领导人员或所谓的专家不能越位而充肖话语霸权者。下文就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所作的一些首创性探索。

三、新范式的构建:一种尝试性的框架

新的听评课范式如何建构?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关于范式的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在哲学层面需要对听评课进行重新概念,其次在社会学层面要组建听评课专业合作体,再就是需要在技术或工具层面提供支持。

(一)哲学层面

何为昕评课?听评课不是业余的“听而评之”,我们愿意将昕评课界定为:日常生活、专业学习与合作研究。首先,听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除非你不做教师,如果你要做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生活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评课与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把老师仅理解为“上课的人”,还要将他们理解为“昕评课的人”。其次,听评课就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未完成性;终身性,教师需要在职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听评课就是一种在职学习课程,一种重要的专业成长途径。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第三,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听评课本身就是一种由分工组成的合作体,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社会学层面

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这样一种定位将有助于重构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方式,也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合作共同体的形成。首先,听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专业合作体;在这个合作体中体现对话、分享的理念,而不是强加的理念;体现专业的领导,而不是行政或权力的领导。其次,作为听评课合作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第三,听评课合作体的形成与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只有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听评课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合作的文化,积极探索新型的昕评课合作平台,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学校还需为教师寻求校外专业支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听评课共同体开展有效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技术或工具层面

听评课范式的构建不仅仅是理念层面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或工具层面的支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听评课的程序。听评课是一种完整的专业活动,可分为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进入课堂观察,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在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与生成以及上课教师的自我反思等,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下面提供的就是课前会议与课后会议需要关注的问题框架。

课前会议应关注的问题:

1.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

2.这些学习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习进度?

3.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4.你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

5.你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小组、个人或全班学生将如何活动?请提供学生要用的作业单或其他材料。

6.你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区别指导?

7.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8.你愿意让我在课堂中具体观察什么?

课后会议应关注的问题:

1.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2.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3.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物理空间的运用,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4.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5.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其次需要明晰的是听评课的观察与分析框架。根据上述对昕评课的再概念,综合各种文献,以及通过与中小学开展的合作研究,我们将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建构如下:

上述两个框架的设计理念是共同的,即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我们现在的听评课主要是关注老师是如何教的,听课时一般都是坐在教室的后面,坐在后面观察不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只能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当然,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涉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多种因素,如教师的教、课程的性质以及课堂文化等因素。这些框架的经验依据就是“我听评什么课”,由此也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由这四个问题构成了上述框架。

最后我们还要开发和设计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设计和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观察点而定,应便于记录、便于反思;并且应有计划地开发出系统的、适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量表。课堂观察工具主要包括编码体系、描述体系、叙述体系、技术手段中的某些具体类别,或是它们的综合运用。

四、我们的努力:一个案例。

近年来,我们与基地学校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合作研究探索“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一项研究就是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教学研究方式——课堂观察。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这种方式自愿组建听评课共同体。更加突出合作研究与专业学习的性质。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观察活动,我们合作开发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课堂观察手册》,确定了课堂观察实施的三个步骤,即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明确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即课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每一个维度都确定了有针对性的观察指标(即上文所提供的框架)。

步骤之一:召开课前会议

2006年寒假前,生化组教高i生物的屠飞燕老师作为被观察者开设了一堂观察课,内容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在确定屠老师开设观察课以后,教研组同时确定了参加课堂观察的老师,并召开了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议上,作为开课教师要说课,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和参加观察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观察点。这样的课前会议一般是在开课的前一天召开,参与观察的教师也要做充分的观察准备。而不能随心所欲地观察。本次课堂观察活动,屠老师先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设计,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四点困惑:一是这节课自己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关涉到这节课的成败,但自己对小组合作的指导经验不足;二是按照设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实现的,但探究活动必然带来耗时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分配教学时间;三是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然会提出一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如何高效引导叉能有效聚焦核心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四是在情境的创设、利用和拓展以及问题的设置、提出等方面心里没有底。

根据屠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困惑以及观察者自己关注的问题,参与观察的6位老师确定了6个观察点:一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观察;二是目标达成的观察:三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观察;四是教师讲授的观察:五是学生回答行为的观察;六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观察。

步骤之二:开展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求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观察的教师还要记录音像资料。这节课,郑超老师观察的是“学生的错误和教师针对这些错误作出的反应和采取的应对行为”,根据他的观察记录,在本次课上学生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为3次,表达性错误为2次,思考不全面的有5次,未把握问题指向的错误5次。同时,他还对教师的反应和教师相应的行为作了记录。其他观察教师也都从自己的观察点出发,按照规范的观察记录记下了在每一个观察点上学生的表现、教师的反应和相应的行为,并记录下当时的课堂片断,为课后会议以及写观察报告提供翔实的依据。

步骤之三:召开课后会议

课堂观察后,教研组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在课后会议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就这节课展开对话。

屠老师在本次课堂观察的课后会议上,就自己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平等、真诚的对话氛围中,观察的教师也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后,每一个参与观察的教师都从自己观察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课堂原始记录和课后会议的对话写出了详细的观察报告。报告中有数据有分析还有建议。每一项建议和分析都建立在课堂表现的基础之上。屠老师根据课后会议上参与观察教师的意见和自己上课的体会,写出了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她认为自己的课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情境创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知识点过渡上,语言太僵硬,逻辑性不够;提问过程中有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答非所问或不知从哪个方面回答;整堂课在情境创设与讨论上耗时过多,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从整堂课看,自己的语言还有点啰嗦。

说起本次观察活动,屠老师有三点感想:一是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让她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了:二是这次观察活动对以后的教学行为改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这种方式对参与观察的人来说也有很大收获。

9.教师听评课心得 (五年级下册) 篇九

今天一天,我和我校的赵旻英老师有幸参加了在二十冶二小进行的沙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评选的优质课听评课活动。今天共有5名教师参赛,分别来自葛泉学区、北掌学区、赞善学区、柴关学区和刘石岗学区,其中四名女教师,一名男教师。通过他们现场授课,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深感自己的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真的是不虚此行。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回顾教师们的优秀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每位老师的特点。有的老师擅长设计各种活动环节提高课堂气氛,有的老师基本功扎实让人眼前一亮,有的老师课堂语言幽默丰富惹人好感,有的老师课堂紧凑主题突出,还有的老师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也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佩服他们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我觉得先不论学生的配合与否,光从老师身上我们就能感受到教学的多样和精彩。

1、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

北掌学区的老师讲的五年级语文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该老师具有优美圆润的音色,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让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2、丰富的教学语言激情于课堂。

教学语言的确是一门值得我们潜心研究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的教学语言能把学生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如赞善学区教师讲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激情呼唤战友的导入,课中激励学生的评价用语,课尾低沉、激昂的结束语震撼了大家,使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多听课老师深深沉浸其中。

3、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柴关学区一名男教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讲课时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不时的发自内心的笑,让学生在心情愉悦中学到知识,更加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4、发挥学生在学生中自主探索的能力。

刘石岗学区的张丽娟老师讲的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整堂课,老师都在引导学生们自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做探究。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尤其在张丽娟老师设计的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时,学生分组完成对实物的观察,并得出观察结果进行记录,这一环节学生完全成了课堂上的小主人,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有特色让学生、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10.三段式听评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篇十

听评课是教师专业活动和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掌握先进教学理念、践行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为目标的“三段式” 听评课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段式” 听评课是指在一个学期中,将听评课分为三个阶段,即“诊断课”、“提高课” 和“创新课”,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引领,全方位打造。

“诊断课” 是指学期初前两周各教研组对新分配、新调入和新改科的青年教师展开的听评课,由学科组长、年级教研组长和学科组成员组成听评课合作小组,对他们的课进行听、评、议、改,让这些教师能在最短时间内达标。

“提高课” 从开学第三周开始,对上过“诊断课” 的教师的课进行改进提高,由学科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定期、定点地听评课。并且,从第四周开始,针对中青年教师,校领导还进行推门听评课,以促进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提高。

“创新课” 在每学期全员教师参与的地毯式课堂达标的基础上,由每学科组选出2-3名有创新意识、讲课优秀的教师,通过听评课层层选拔,择优推荐参加校级“五佳教学能手” 等活动的评选。

经过一个轮次的“三段式” 听评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评者,都经历了一个从问题到改进、从低起点到高要求的过程。在反复备、讲、听、评、改的过程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大家的共同协助下逐一完善。

11.听评课:以评促教,教学相长 篇十一

抓住学科理念,培育学科素养。教育家培养对象吴向东老师在徐闻县春蕾小学听了六年级的科学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评课环节,吴向东老师高度肯定了该次科学课的课堂纪律和合理组织实验方式,并指出,我们不仅仅要通过实验揭示知识,通过授课阐明理论,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吴老师看来,科学知识太多、太庞杂,而且总在发展变化中,有如过眼云烟,而实证态度和批判精神却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我们所要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根本素质(批判精神),而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培养。”此次评课,吴老师为乡村教师指出了科学课的重要理念,科学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科学实证的本质来还原科学课的根本精髓,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吴老师的点评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明了方向。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理科类名师培养对象何庆辉在五华实验中学听了一节高三化学教研公开课。在评课环节,何庆辉认为,该节化学课授课教师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探索出了高考出题规律,对高考考查方向也有较准确的把握,并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些“多点结构”的问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在何庆辉看来,课堂某些环节的设计仍存在“高耗低效”问题。对此,何庆辉建议引入新的课堂模式,如“查漏补缺”环节可以改成竞赛活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说出错误个数,再进行小组间的综合评比。通过建构这种课堂模式,将“主人公身份”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力求进一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倡导合作探究,启发创新思维。初中名教师培养对象庄海滨在徐闻县第五中学听了该校的英语公开课。在评课过程中,庄海滨高度肯定了该校英语课授课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但认为在教育教学技巧上还需要更深的打磨。在庄海滨看来,“完整阅读”和“完整回答”十分重要,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更要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得出多个答案,在扩大信息储备量、完成知识系统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活动中,庄老师还特意将教师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带着具体的任务去研究案例,让教师们通过讨论、总结和分享来逐步掌握在“写前阶段”帮助学生搭建情景、话题、语言、结构等支架的技巧。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评课环节有机结合,相互呼应,达到了良好的交流指导效果。

12.简析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关键词:听课,评课,专业成长

一、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

听评课活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是教师用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否则将被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所击败,最终将误人子弟,被社会所淘汰。听课、评课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相互协作、反思、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听评课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任务式地听课,目的不明确,敷衍了事的现象较为普遍

(1)听课中教师心不在焉。有的东张西望,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发短信,甚至有的交头接耳……总之,许多教师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形到神不到。

(2)在检查听课内容时浮于形式,听课记录过于简单,写上课题,及一部分板书,就算完事。有些对评议内容多是客套话、空话,缺失真正的评议和反思的内容,对该课的亮点、成功之处、值得商榷之处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没有加以提炼和归纳。

(3)在听课后的听课笔记考核中,更是疲于应付,为了完成考核的节数。譬如每个月两节,有些教师未完成节数的情况下,抄袭旧听课本或者把同事的听课本拿来抄。

2. 评课活动丑态百出,多是形式,没有实质的作用

评课活动,既是自我展示对本堂课的理解和看法,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尊重,但真正评课时一些老师往往流于形式。

(1)“好”字当头。“引入好、教学过程好、小结好、教学效果好”,给出这种从头好到尾的评价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自身水平有限,对整堂课的准备不足,因此不能作太多深入的评价,只能说好,否则自己就露馅了,活脱脱一个南郭先生;第二种是怕得罪人,彼此都是同事,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考虑,报喜不报忧,全说些捧场喝彩的奉承话,没有深入思考课堂引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等问题,这样的“好”评又有多少作用呢,对教师长远来讲真的是害人又害已,你还能在这样的评课活动中得到什么专业成长呢?这样的“好”评只会让你在错误的基础上,继续你的错误。

(2)“套”话连篇。新课改、新教材的推行,要求课堂教学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组织,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新”理念太不实际。但有评课者对教学工作不是很熟悉,对所听课不是很了解,就大谈新理念、新方法,把一套一套的理论拿出来评价,最终听者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脱离实际的评价让教师很少有所收获,更多的是迷惘。

(3)三缄其口。评课时置身事外,一言不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与不在一个样。

二、加强听评课活动的管理

以上听评课现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听评课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它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教学,于是加强听评课活动的常规管理,成了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加强管理呢?

(1)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前面教师听课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其实是教师的一种消极行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教师、深入办公室,多一份关怀。一份情感的投入,换来的是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洽、营造校园关系的和谐,让教师体会到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落实到小处,以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应加强对教师的听评课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培训,找好切入点,从而提高听课和评课的实效。学校应把开课信息及时公布,让教师了解听课的内容,让听者及时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才能评得中肯和具有针对性,听评课活动也才能达到互相交流和互相借鉴的目的。听课者要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听课,如看教态。教态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给学生的直观感知;看课堂机智,我们有时会惊叹于上课老师那敏捷的才思和充满灵气的智慧;看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堂课,思考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思考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到评课时积极鼓励教师踊跃发表意见,做到上课“百花齐放”,听课“百家争鸣”。

(3)学校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平时加强检查和考核,对检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指出,也要培植先进典型,展览优秀的听课笔记,倡导向优秀教师学习之风,推广学习之风,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校园教研氛围。

上一篇:《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下一篇:农产品推介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