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周周清

2024-12-26

初一周周清(精选6篇)

1.初一周周清 篇一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四年级语文第八周周周清试卷

一、比一比,再组词。

欺()稿()辟()受()

期()搞()僻()授()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枝()叶()()()不安不()不()()()如也屏()凝()供养()()

望子成()老()识途龙飞()舞

三、选词填空。

希望愿望渴望

1、我的()是长大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为国争光。

2、乡亲们()赶快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3、妈妈()继承父业,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安静镇静僻静

4、遇到危险的时候,他非常()。

5、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非常()。

6、喧闹的大街,一到晚上就显得非常()。

四、修改病句。

1、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新建的工厂和厂房。

———————————————————————————————

2、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第一个首先发言。

———————————————————————————————

3、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一切习题,他都做完了。

—————————————————————————————

2.高一历史周周清试卷 篇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先秦时期生产力落后,人们信仰神灵,而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是上天安排的,以得到民心。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 统治较为稳定

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 政权更迭频繁

D. 各项制度尚不健全

2.清明、端午、中秋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郡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度

3.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

A. 社会功能逐渐增强

B. 政治功能彻底消逝

C. 主体呈官僚化趋势

D. 不断推动社会转型

4.《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分封制度被破坏

B. 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 等级制度被破坏

D. 贵族特权被废除

5.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确立了一套等级制度

D.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6.有学者指出:秦以后的官吏是皇帝的“雇员”,俸禄取自国家税收。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这体现了官僚政治()

A. 取代世卿世禄制是历史的进步

B. 一定程度上防止皇帝个人专断

C. 有效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 极大提高官吏的个人政治素养

7.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 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

B. 突出了权力的制约平衡

C. 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 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9.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A. 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 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②它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建立于秦朝,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④主要体现为皇帝对中央官员的管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1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 “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 “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13.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行政权

B. 削弱三省权限

C. 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 加强皇权

14.《通典·职官》中记载:“(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这表明,刺史的职责是()

A. 考察荐举优秀人才

B. 维护地方治安

C.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 监督皇帝言行

15.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A. 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 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

1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B. 完善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诉求

C. 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自主性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17.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

B. 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

C.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

D.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

1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相似的职能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9.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这体现了()

A. 宗法制度的变异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专制主义的削弱

D. 地缘政治的特点

20.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等管理地方。在蒙古族聚居的北京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主要采取军府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并设驻藏大臣。这说明清政府()

A. 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B. 全国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一致性

C. 民族事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

D. 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共2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古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2分)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削弱相权?请予以描述。(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4分)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2分)

3.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语文版 篇三

温馨提醒:本试卷共两个大题,共计70分,其中含有5分卷面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缄(jiān)默 干涸(hé)畸(jī)形 歼(jiān)灭 ....B、玷(zhān)污 驿(yì)站 凝(níng)视 逊(xùn)色 ....C、搪(tāng)塞 卑劣(liè)哀悼(dào)鄙(bǐ)视 ....D、匿(nì)名 溺(nì)水 诘(jí)责 叱(chì)骂 ....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蕴藏 出类拔萃 生脱死拽 B、欧打 水汇不通 浅尝辄止 C、筛选 梦寐以求 张冠李带 D、赊欠 源远流长 直截了当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D、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蔬菜)....

4、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是,目前水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

的挑战之一。水危机严重 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水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A、严肃 制约 B、严峻 制约 C、严峻 控制 D、严肃 控制

5、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在火车上写标语。B、小王买了一本精装的《红楼梦》。C、孩子们看着他们在哈哈大笑。D、船行二日即到。

6、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共同的爱好和相似的性格使他们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C.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们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B.为防止“中国式过马路”不再引发交通事故,部分城市对行人闯红灯采取了罚款措施。

C.“我的中国梦”演讲活动,使同学们点燃了爱国激情,放飞了青春梦想。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8、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主要 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B.《南京大屠杀》这篇报告文学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征,作者以惨痛的史实告诉年轻的同胞:勿忘国耻,走好今后的强国之路。

C.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形式可分为现代诗和旧体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叙事诗。

D.《孙权劝学》《祖逖北伐》选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10、名著阅读,填空。(5分)(1)凭借你阅读《格列佛游记》的体验,从下列地名中选出格列佛没游历过的一项。()(2分)A.小人国 B.车迟国 C.大人国 D.慧駰国

(2)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4分)

①发现“水帘洞” ②获取“金箍棒” ③炼就“火眼金睛”

二、文言文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共18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 明日:第二天 ... C.窥镜而自视 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

1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2分)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D.皆以美于徐公。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作铺垫。B.妻、妾、客的回答从不同角度真诚地赞美了邹忌的美丽。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14、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于是入朝见威王 皆朝于齐 B、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王之蔽甚矣 蔽林见窥之 D、自以为不如 以为妙绝 ......

1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他也“窥镜而自视”,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之中,于是,就“入朝见威王”,劝威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都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B、邹忌的讽谏是从生活小事出发,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

C、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之后的反应是“忌不自信、暮寝而思之”说明了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人。

D、本文记叙的是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17、本文用“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2分)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译: ⑵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其后各题。(共15分)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乙】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9、甲文作者是(人名),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 家、家。他的传世名作《史记》是一部 通史。(2分)

2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天子为动 父时为将 B、东向而朝军吏 朝廷之臣莫不畏臣 ....C、已而之细柳军 赵括之母也 D、将以下骑送迎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4分)

(1)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2)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22、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2分)

23、请写出与乙段文字有关的一个成语:。(2分)

24、如果我们认为乙段文字要表现的人物是赵括,甲段文字要表现的是周亚夫,那么作者都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他们?(3分)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答案

一、1、A

2、D

3、D

4、B

5、B

6、C

7、C

8、C

9、C

10、(1)B(2)(4分)要点与评分:抓住关键词“发现”,“获取”,“炼就”。能体现其过程,情节基本完整,1分;表达,3分。例一:有一天,群猴在水边洗澡,顺流而上发现一股瀑布。石猴率先跃入瀑布中,发现瀑布后有个天然的大石洞,他就率领群猴入住其中„„

例二:石猴想要一件合适的兵器,就去找东海龙王。试用了几件兵器都不满意,最后他看中了龙宫的定海神珍铁,便取来做他的兵器„„

例三:美猴王大闹天宫被抓,太上老君将他关到八卦炉中。他在炉中被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想到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

二、文言文阅读

(一)11、A

12、D

13、B

14、C15、D

16、A

17、门庭若市

18、(1)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够比得上你呢?

(2)我的确知道没有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

(二)19、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纪传体;20、D

21、(1)将军规定 在军营之内不允许驱马驰骋。(2)大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没有把她一起杀死。

22、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信守军规、从严治军的军事人才,所以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23、纸上谈兵

4.四年级语文第五周周清试卷分析 篇四

四年级语文第五周周周清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这次四年级的语文试题四个大题。有

一、比一比,再组词。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三、选词填空。

四、修改病句。

二、卷面分析

全班参加考试的54人,都认为命题的形式多样,并体现了新颖性和灵活性,能够照顾大多数学生。题目容量适中,为学生应知应会的,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形近字组词等。

三、答题情况分析

(1)词语训练

题目给出了相似字和多音字各几组,让学生分别来组词。本题的得分率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拿到理想的分数。可见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相似字和多音字的辨别能力还是很强的。学生都能够对四字词语进行补充,补充成语一题平均失分1分。主要表现在积累少、记得不牢靠。

(2)按要求写句子

按要求写句子其中写被字句、扩句学生掌握的好,没失分。失分多的是:修改病句和改反问句。究其原因:题比较灵活,此类题训练少。所以日常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句子的构成。

四、努力方向及措施

1、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要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和规范。

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了学生的今后发展,必须夯实基础。对缩句、改比喻句、拟人句除多读懂的方法,还要多练习,多巩固。

5.初一周周清 篇五

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2.小吴同学对高中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进行归类总结,其中不恰当的是(D)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物种基因库的不同 C.生物出现新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D.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3.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C)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下列按顺序出现的生物类型的几种排列,可能性最大的是(D)A.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异养 B.需氧自养、厌氧自养、自养 C.厌氧自养、需氧异养、光能自养 D.厌氧异养、光能自养、需氧异养

5.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6.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B)A.用进废退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C.过度繁殖学说

D.生存斗争学说

7.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色,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B)A.25%

B.32% C.50%

D.64%

8.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9.外形相似但不同种类的鱼,在生殖时把各自的精子和卵排放在同一水域中,其中一种鱼的精子不能进入另一种鱼的卵内。这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的(D)A.生态隔离

B.地理隔离 C.行为隔离

D.生殖隔离

10.调查发现男性色盲大约占人群的7%,根据这一概率推算,女性色盲占人群的比率大约为(B)A.0.25%

B.0.49% C.0.7%

D.1.4%

1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描述,正确的是(A)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使基因库不能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重组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12.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猎豹与斑马的“军备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13.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B)A.不同种群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是一个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的性状是相同的

14.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B)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1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是(A)A.产生变异的机制

B.自然选择所起作用 C.生物的适应性

D.生殖过剩的原因

16.鉴定牧民放牧的马和由国外赠送返回原产地放养的野马是两个物种主要的依据是(C)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 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 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 D.野马比牧马更适合野生环境

17.隔离的本质是(C)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生殖条件,使基因不能在个体间自由交流。

18.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这种抗性解释最好的是(D)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 B.由于生殖隔离形成

C.病毒的某种结构的用进废退

D.自然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保留

1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B)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③生物进化是长期应用的结果 ④进化的根本原因是遗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0.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D)A.进化为另一新种

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种类

D.绝灭

21.雌葱柱头上的细胞膜表面有一种糖被,可以使不同种的花粉不能萌发从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这个现象属于(C)①细胞识别

②抗性 ③生殖隔离

④应激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接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D)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3.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的雌雄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

B.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

C.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D.这两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24.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C)A.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mR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5.隔离导致(B)A.物种绝灭

B.物种形成

C.物种不能交配繁殖

D.导致基因突变

26.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植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B)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7.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基因频率是指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B.基因频率越大,突变率越高

C.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造成基因频变的改变

D.自然选择会使原来同一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28.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C)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活资源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29.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D)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而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D)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产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31.达尔文观点,生物的生存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过度繁殖

B.生活空间有限

C.食物短缺

D.遗传变异

32.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A.环境改变是物种起源的根本原因

B.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33.自然选择是指

D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C.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D.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34.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

C A.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不能阐明生物界的多样性

35.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一个种群是不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中的个体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C.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36.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则

B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会提高杂合的比例 37.基因频率是指

B A.某种基因型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B.某种基因在某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C.某种基因在某种生物体中出现的频率

D.种群的基因库

38.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某种基因在这个种群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基因频率要采用抽样调杳的方法获得。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 a的个体占78%,a 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C A.18%、82%

B.36%、64%

C.57%、43%

D.92%、8%

39.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5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15、30、5个,在这个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 A.60%

B.40%

C.100%

D.80%

40.羊毛的白和黑分别取决于显性等位基因B和隐性等位基因b。假定从一群体中随机抽取900只羊作为一个样本,得知如下结果:891白和9黑,试估算等位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B A.0.99和0.11

B.0.9和0.1

C.0.8和0.1

D.0.8和0.2

41.某生物种群有500个个体。其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0%,则该种群中显性纯合体的个数为

B

A.100个

B.180个

C.300个

D.400个

42.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D A.13.2%

B.5%

C.14%

D.9.3%

43.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从全校的1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8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做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多少?

A A.10%

B.20%

C.90%

D.80%

44.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但仍认为它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因为

A A.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物种的普遍性 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C.基因突变在无性与有性生殖中都能发生 D.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类型

45.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对于一个有106个个体的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量理论上计算约为

B

A.2x104个

B.2x105个

C.105个

D.10个

4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

C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47.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D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48.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B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9.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

D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种群间的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C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D使种群间停止基因交流,各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50.驰名世界的我国特产动物金丝猴有三个亚种:金丝猴、黑(滇)金丝猴、灰(黔)金 丝猴。导致这三个亚种形成的原因是

A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自然选择

51.下列关于生殖隔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生殖隔离的形成有求偶方式,繁殖期的不同,开花季节、花形上的不同等

B.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C.种群间交配后产生的不育后代也是生殖隔离造成的 D.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不能交配

5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

53现代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其中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C A.基因突变

B.自然选择

C.生殖隔离

D.物种分化

5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高,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A A.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B.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55.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D)

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

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条件所能承受的数量

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56.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D)

A.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

B.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

C.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

57.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错误的是(B)

A.变异是不定向的 B.遗传和变异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58.目前对于自然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D)

A.个体发展到群体

B.微观发展到宏观

C.低等发展到高等

D.以个体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59.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C)

A.达尔文

B.《物种起源》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D.优胜劣汰

60.云南某旅游区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群弥猴为(B)

A.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8个种族

D.一个群落

1-5 BDCDD

6-10 BBDDB

11-15 ADBBA

16-20 CCDBD

21-25 CDDCB

26-30 BBCDD

31-35 AADCA

36-40 BBCAB

41-45 BDAAB

46-50 CDBDA

51-54 DBCA

6.初一周周清 篇六

[测试范围:第18、19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4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1)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结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的石柱上雕刻的狮子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2)苏州园林里假山的堆叠,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hè()。墙壁上砖砌的各式lòu()空图案,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州园林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别有用心的杰作。

B.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节目,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令人捧腹。

C.卢沟桥桥栏柱头上刻的狮子独具慧眼,赏心悦目。

D.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遐迩,“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C.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D.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近年来,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他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5.默写填空。(4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晚回舟,__________________。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名著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这里的“我”是__________,他一反常规,用__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的名著《昆虫记》,堪称___________________完美结合的典范,赢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7.综合性学习。(6分)

请你根据下面的谈话内容,给市盐务管理局写一封为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书。

要求:内容简明,语言得体,150字左右。

胡爷爷:唉!现在超市里盐的品种真多,都搞不清买哪种盐好了。

关奶奶:是呀。我家老头子甲状腺不太好,也不晓得该吃哪一种,就怕吃错了对健康不利。

董爷爷:嗯,要是盐也能像药品一样,在包装上有“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健康方面的说明内容就好了。

古典园林构筑造景手法——障景

①障景是古典园林构筑造景的一种手法,或称抑景。含蓄是我国各个艺术领域中传统的审美特质,为了追求含蓄美,园林造景的大忌是一览无余。鉴于此,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利用山林、峰石、建筑等,暂时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随着游客的步履移行,少顷,突然展现在游客眼前,使游客心情倏忽为之一振,一如雨霁见日,酣畅淋漓。

②进入拙政园,过第一个景点兰雪堂,眼前赫然矗立一峰高大的湖石,名为缀云峰。初次游园的人满以为进了大门,美景便会迎面而来,谁料,巨石障目,不禁黯然。于是,绕路转向,呈现在面前的却是小桥流水、山林葱茏、亭榭楼阁的美妙景色,顿时,让人喜出望外。缀云峰便是起障景作用之物,经此周折,游客深入游览的欲望越加强烈难抑……

③古典园林中,有的建筑也多多少少起障景的作用。譬如,走进留园的大门后,那漫长而曲折的走廊实际上就具有障景的功能,慕名而来的游客缓步其间,心中期待着古典名园的美丽景致,想象并猜测着眼前将是怎么一幅画景。长长的走廊几乎带来的是“煎熬”,突然,眼前豁然开朗,山绕池水、小桥秀亭、古木参天,让人不由得失声叫妙。其实,有的建筑具有双重作用和功能,一方面是被欣赏的景致,另一方面起着障景的作用。譬如,拙政园中部的见山楼,造型非常华美,而且与水面和谐,是古典园林中的杰作。同时,见山楼巨大的“身躯”,遮掩了后面的美景,游客从正面看不到,一旦从西部出来,绕至其后,可以看到清流汩汩,线条美丽的爬山廊与楼体相衔接,粉墙黛瓦,窗棂古朴,绝不亚于楼前的景致,让人不由得停住脚步。有些建筑内部的装饰也有障景的功能,当游客的眼光穿过室内的飞罩、落地罩、挂落等等的建筑“附件”时,无形中强化了景深的层次,亦藏亦露,耐人寻味。

④当然,那些山丘、丛林更能起到障景的作用。如果进了拙政园,过兰雪堂,从西面小路入园,近则见到小溪石桥,抬头却见山林如屏,游客过石桥,继续北行,绕过小溪,方能见到刚才被山丘、林木遮掩的天泉亭和秫香馆等建筑,惊喜之情也油然而生。

⑤曲折,也能起到障景的作用,曲廊、曲桥、曲路等等,都能利用角度的转换和变化,使前面或两边的景色时而呈现,时而隐藏,大大提高欣赏和游览的价值。

(有改动)

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审美特质?(4分)

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0.文章主要从什么角度来表现障景所能达到的效果?(3分)

11.“当然,那些山丘、丛林更能起到障景的作用”中的“更”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2.障景手法在造景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第五单元 周周清(一)

一、基础清

1.(1)qì xiào

(2)壑 镂 嶙峋(每空1分,共5分)

2.D(3分)点拨:A项中“别有用心”的意思是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是贬义词,用在句中不合适,应改为“自出心裁”或“别具匠心”;B项中“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句中不合适,应改为“有声有色”;C项中“独具慧眼”的意思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用在句中不合适,应改为“惟妙惟肖”。

3.B(3分)点拨:A项中的“可能”表示不确定,仅是推测,如果删去,会改变原句的意思;C项中的“几乎”如果删去就成了“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与河面平行”,与原句的意思不符;D项中的“比较”一词说明石拱桥出现得相对早,如果删去,表达就太绝对了,会改变原句的意思。

4.A(3分)点拨:B项,搭配不当,“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可将“改善”改为“提高”;C项,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D项,否定失当,应将“不再”改为“再次”。

二、素养清

5.(1)似曾相识燕归来(1分)

(2)沉醉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3分)

6.法布尔 野外观察 科学与文学 昆虫的史诗(4分)

7.(6分)示例:

为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的建议

尊敬的市盐务管理局领导:

您好!最近,我听到小区的老人们在谈论,市场上食盐品种很多,但有些食盐包装上没有健康说明,大家都在为不知如何选择而烦恼。因此我建议,给每袋食盐都配上健康说明,标明食盐的功能、对健康产生的影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老百姓就能获得更多信息,根据需要,正确选择。请您在百忙之中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祝您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建议人:×××

2021年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建议书,首先要明确建议的内容,即建议市盐务管理局给食盐配上健康说明,然后细读材料中三位人物的对话,明确建议书的内容,抓住句子“都搞不清买哪种盐好了”“甲状腺不太好,也不晓得该吃哪一种”“有‘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健康方面的说明内容就好了”可以明确建议的内容,最后在拟写时,要注意称呼、格式和语言的委婉得体。

三、阅读清

8.说明对象是障景。(2分)体现了含蓄的审美特质。(2分)点拨: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第①段首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第二句写出了它所体现的审美特质。

9.举例子。(2分)以拙政园中的缀云峰为例,具体说明了障景的作用。(2分)

10.从游客的感受这一角度来表现障景所能达到的效果。(3分)

11.不能。(1分)“更”从程度上说明山丘、丛林能起到障景的作用更大。(1分)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点拨: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结合具体内容,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角度回答。

上一篇:学校系办工作总结下一篇:(8)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