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2024-07-14

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精选12篇)

1.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一

客坊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丰富校园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提高文化品位,突显办学特色,提升人文素质,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结合特色学校建设,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民主型的制度文化、智能型的知识文化、素质型的心理文化、情感型的审美文化、开拓型的观念文化。具体说来就是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结合写字特色教育,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原则:

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紧紧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校园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1.加强校风、校训的意义的宣传,充分发挥校风、校训的凝聚作用;校园内的座右铭、格言等名言警句要言简意赅,同时结合向身边的人学习板块,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2、突显写字特色教育,书香校园创建,对学校的各块墙壁进行相关内容的装点,另外,每个班都设立书橱,使整个校园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氛。

3.悬挂室内外标语、建立文化墙;增设校园内各种提示牌(安全、节水、卫生、爱护花草等),处处提示、警醒学生。

4.确保图书室定期开放、建设阳光书吧。

5.加强校园作品成果展示栏、光荣榜、校务公开宣传栏等的建设。

6.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7、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按要求做到:教室正面要张贴国旗,教室要有宣传栏,黑板报要充分体现班级文化的特点。《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激励性语言要张贴在黑板报或宣传栏内,教室清洁卫生、美观大方。

8、完善校园绿化地带,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新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二)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为此我们校风定位“学习创造未来、品德铸就人生”。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对学校教师进行“分层管理”。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角,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客坊中心小学“爱生乐教、务实求新”的教风,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们从学校的温馨家园、和谐校园为突破口,拟定出“博学、勤思”的学风,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设置了知心姐姐信箱、心理咨询室、工会活动等,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

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1.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一天三读;广播室;鼓号队;兴趣小组等。

2.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教师论坛(教学观摩课、教师基本功大赛、骨干教师评比等),教学开放周、课件评比,专题讲座;工会活动室等。

3.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艺术节、运动会、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以展示校园文化成果的项目:学校网站是最具有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浓缩的文化精品。继续强化学校网站建设,让其使用价值能够跨越时空,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辐射能力。

(三)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校本意识,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构建学校特色制度文化。

我们已经实行了《教师综合考评方案》、《教师常规工作考评办法》、《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方案》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继续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

(四)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目标是整合他律,强化自律。校园行为文化,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表现出来,是学校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最直接感受和表达的校园文化形态。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种娱乐性、学术性活动。它构成了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管理内容。对于行为文化的设计,以体现民主管理,倡导师生自勉自律,以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

五、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阶段: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初步形成特色项目,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化。)

2、逐步完善阶段: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侧重于精神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3、总结提高阶段: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文化底蕴丰富、人民满意的学校。

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代表一种风气,体现一种和谐,孕育着一种教育力量。因为人一定要创造一种环境,而人又一定会被环境所创造。干净、整洁、优雅的校园孕育的是团结、民主、和谐,学生展现的是积极、自信、勇敢。通过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将展示的是一种积极建康、团结进取、特色鲜明的校园风貌。

客坊中心小学2013年3月13日

2.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二

南京理工大学目前正在使用的数据中心机房位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是在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机房的基础上于2005年改造而成的。目前数据中心共有2个机房, 面积各约130平米左右, 配有UPS、供配电、精密空调、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等辅助设备, 至今已持续运行近10年。

2 机房建设内容及子系统

2.1 机房装饰工程

⑴顶面、墙面及地面工程。1) 顶面:现代机房要求机房吊顶材料必须防尘、防火、防潮、吸音、降低电磁干扰、美观和易于拆装, 同时还必须考虑空调回风。因而在机房中广泛使用着铝合金吊顶;2) 墙面:机房区墙面要求平整度好、耐冲击力强、防火、防水、防尘、防静电、隔热、隔音效果好, 易清洗、易保养、不褪色。各机房区域墙面首先应进行防尘处理, 并做保温处理。保温处理后采用轻钢龙骨做安装基层, 面层安装阻燃性能等级为A1级的高级彩钢板做饰面处理;3) 地面:活动地板可以在活动地板下形成空调送风的静压箱。为了获得最佳的通风效果, 根据机房场地现有高度, 故地板敷设高度机房区为-400mm, 保证充足的通风空间。⑵保温工程。在精密空调区域所有内墙、柱面做保温处理;所有精密空调区域的地板下地面、顶面及梁面在做防尘处理后, 在地面及地板下一周墙面采用阻燃保温板作保温处理, 保温板表面铺设镀锌铁皮。在顶面及梁面同样须采用阻燃保温板作保温处理。

2.2 机房电气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供电系统分为两部分:不间断电源系统和市电系统。

本次南京理工大学数据中心机房供电系统按照一级负荷供电设计:⑴数据中心UPS电源总进线为2路, 1条主用, 1条备用, 分别由2台变压器引入, 每路供电功率不得低于500kW;⑵动力电源总进线为2路, 1条主用, 1条备用, 分别由另外2台变压器引入, 每路供电功率不得低于250kW。

2.3 UPS、空调及通风系统

⑴UPS系统:UPS系统是连接在输入电源和负载之间, 为重要负载提供不受电网干扰、稳压、稳频的电力供应的电源设备, 在市电掉电后, UPS设备依靠配置的电池可继续给负载提供一段时间的供电。⑵空调系统:为保证各类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 为机房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机房内配备机房专用精密空调, 以满足计算机设备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和洁净度要求, 起到减少计算机设备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⑶通风系统:包括新风及排风系统。新风量按下列三项要求合理取值:室内总送风量的5%。;按工作人员每人40m3/h;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排风系统用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烟雾及灭火后出现的气体。气体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 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次。

2.4 设备环境监控系统

系统根据用户对机房管理的需求, 能对数据中心机房实现集中监控, 包括对机房动力系统 (包括配电柜、UPS) 、环境系统 (包括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漏水监测、温湿度监测、新风、等) 、安防系统 (包括门禁管理、视频监控、消防监测、防雷) 等, 具有完善的监测和控制功能, 融合了机房的管理措施, 对发生的各种事件都结合机房的具体情况非常务实的给出处理信息, 提示值班人员进行操作。机房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管理、智能化实时语音电话报警和事件的实时记录;可极大地减轻机房维护人员负担, 提高工作效率, 并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清晰地处理各种事件关系, 实现机房的科学管理。

2.5 综合布线系统

光纤配线:机房内需求与大楼主干统一设计机架, 大楼主干线芯全部上4台ODF架, ODF安装在核心机房1内。大楼的独立网络分类:外网 (互联网) 、内网、楼控综合网。机房配置应与其相适应。铜缆配线:机房内铜缆全部采用6类线和6类模块。配线柜设计:机柜布置位置应符合最捷路径原则, 机柜形式与机房服务器机柜相同类型。机柜模块全部采用19寸一体化标准机柜。布线方式:走线路径机房内按柜顶一体化桥架。

2.6 消防系统

为了正确的掌握机房异常状态, 出现火灾能够准确、迅速的报警和灭火, 本数据中心机房设置消防自动报警及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采用一套有管网组合全淹没分配系统进行保护, 即用一套气体灭火剂储存装置通过管网的分配, 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 但是最多不超过八个防护区。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 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消防气体钢瓶间设计在大楼九层。

综上所述, 建设高效、节能、简捷、安全、稳定、绿色环保、具有高可管理性、高可靠性、高经济性、高可扩展性、高可用性的符合现在及将来要求的高标准的具有长远效益的新一代的数据中心。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462-2008) .

[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00) .

[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3-2004) .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

3.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规划与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076-3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ref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mestic virtual self-learning cente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center in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 national vocational demonstrative program, and introduces the virtual self-learning cent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detai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virtual self-learning center,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1. 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引起教育理念和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的要求,外语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最主要目标。因此,外语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上来。要实现这种转变,关键之一是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就是在适应这种转变中应运而生的。

2. 高职院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背景

2.1 本科试点已经成功,模式趋于成熟

随着教育部《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发放,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全国各高校迅速展开。教育部首批确定的全国180所大学经过近十年探索,已经取得成功。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已成为一种模式成熟、能有效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能力、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学习平台。

2.2 部分高职院校先期启动推行

上海、江浙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在2004至2005年都纷纷启动了基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与硬件建设、多媒体等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推行课堂教学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学习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些先期试点的高职院校外语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 高职院校示范性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开展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我院于2007年入选,2008年正式开始示范性专业建设。通过我院示范性建设专家组大量的考察和论证,我院将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纳入示范性专业建设范围,并给予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支持。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实际应用,特别是那些服务性较强的专业,如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等,对口语及听力要求较高。高职英语听力、口语课程授课,缺乏交互和练习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听力、口语水平的提高。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一个全新的场所。学生可以完全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或语言知识结构有针对地学习,如练习听力、训练口语、阅读学习资料。口语、听力教学一般以网络自学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现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及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柴少明,2007:101-102)。

对于在课堂上不敢开口的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的英语自主学习,自己欣赏反复练习,也可以与标准带进行比较,提高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水平。这种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完成传统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训练,能够随时记录、了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听说水平和综合能力。

3. 高职院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规划

为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给学生提供基于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借高职院校示范性专业建设之机,我院于2006年开始规划建设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在考察了大量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和使用情况后,我院根据高职学院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方案规划。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总要求是为学生创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语言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可以充分支持大学生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自主操练,集多种学习功能于一体;以听说能力为突破口,侧重于学生英语口语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养成;同时还要求能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时间等情况,实现网上课程作业、在线考试、自主测试、人机对话及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等功能(夏章洪,2007:77-79)。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建设中有别于本科院校,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突出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在大量调查了解的基础了,我院提出了相应的功能需求,大致分四大功能进行建设。

3.1 英语过级式听说训练功能

此项功能主要训练及考查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训练和考核主要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学生可在软件设置的情境中与机器对话,由系统根据学生对答的水平自动打分,分数由1级到N级。该项练习要求学生在听懂机器的对话和提问的同时,还要快速反应如何回答应对,以达到过关的水平。此项练习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3.2 英语背诵与朗读功能

目前其他高校中尚无此类学习功能。该功能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篇英语小短文,利用软件自动对背诵情况进行评估,该功能主要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3.3 英语配套课程学习功能

传统课堂上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但是教师无法在课后有效控制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过程。学生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使用所用教材的配套课后练习软件(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听说教程;新世纪高职高专综合教程、听说教程及第二版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等),可根据在传统课堂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配套课后练习,在学生完成课文配套练习之后,系统中安装的学习软件可以对学生的练习自动打分并纠错。学生也可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在网上即可批改作业,这样就可避免传统课堂教学中收发作业带来的时间延误,信息可以及时传递,学生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实时解答。同时,学生可通过该平台与教师在网上进行一对一的直接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4 英语课外资源学习

这一部分功能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范围,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以及提供基本的学习援助。该功能整合储存了海量的课外英语学习资源,内容涵盖考研英语,大学英语四、六级,BEC剑桥商务英语,英文电影,英语散文,英文小说,著名演讲,最新的英语新闻、英文歌曲等。全部内容采用支持网络传输的高清晰流媒体格式,视频点播流畅,浏览速度快捷,包括图像、文本、声音等多媒体内容的资料可做到完全同步播放,且支持变速播放、复读、带读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课外内容。学生不但可以增加词汇量、拓宽知识面,更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主动性。

4. 高职院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与实施

在高职示范建设方案正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和论证后,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也正式纳入示范专业建设,并正式立项进入建设实施阶段。根据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方案,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完成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全部功能,学生座位数则只完成总工程的一半,另一半在第二期工程时增加。我院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建设第一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

4.1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语言自主学习中心选址,选址主要涉及中心使用面积、后期发展以及管理的问题。基础建设还包括中心教室机房的改造和装修、装饰以及里面的电脑桌椅的设计与布置。为体现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特点,中心全部铺设静电地板,桌椅间全部使用屏风隔断,以减少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4.2 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建设

传统的语音教学实训室是通过总控台和简单的终端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不断降低,现代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全部采用计算机作为终端,在软件配置、更新和升级方面更为灵活。为实现语言学习功能,我院在计算机配置、服务器配置方面力求适当超前,方便今后更为广泛的应用。在网络方面,我院提出要求满足大量音频及视频流的需求,要求网络速度100m到桌面、主干1000m的设计。

4.3 软件购买

在软件购买方面,指导原则是不求大不求全,避开某些不实用、利用率不高的功能,追求实用功能的最大化。根据示范性专业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购买了雅信达英语学习系统和大学体验英语学习系统,还与知名的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开发了一套针对性很强的英语背诵系统。

目前我院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现已投入使用,各功能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正在实际应用中逐一显现出来,将为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带来巨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柴少明. 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 教科文汇,2007(8):101-102.

4.石湾中心小学师德建设三年规划 篇四

2010-2013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上级各部门的文件及会议精神,不断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及德育工作,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根据《中心学校师德师分风建设及德育工作三年规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及德育工作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坚持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作为小学生 德育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小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培养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为重点,坚持 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加强青少年学生的 养成教育,努力塑造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德育学校。

三年中,我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开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开展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教育;开展学生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遵守纪律的教育;开展意志、品质教育;开展法制观念教育。

在今后的三年里,通过扎实有效的开展中小学“德育促进工程”,全面推进“德育特色学校”“德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重点抓好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本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小公民。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德育体系和工作机制。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形成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打造更加有助师生发展的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1、教育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关心集体、文明守纪、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培养自理自强、团结协作、辨别是非的能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2、以争创“示范学校”为契机,开展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和强化训练,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把争创活动深入到每一个师生的心里和行动上。

3、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层次地递进地向好的方面发展。

4、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5、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少年儿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整顿并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6、加强法制和公民基础道德教育,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元旦节等开展纪念活动,教育学生爱国、爱民、爱队,争做“文明小天使”。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以明确的规范为引导,以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以此内化为人人遵守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

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心理健康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要利用好心理咨询室,设立“知心信箱”等为学生咨询解惑。负责心理咨询的教师,要理解、关爱学生,做到师生平等,耐心细致地倾听学生的烦恼,为心里有烦恼的学生说一句安慰的话,为孤独的学生说一句温暖的话,为迷惘的学生说句开导的话,为沮丧的学生说句鼓励的话

1、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强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倡学生参予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主动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继续探索素质教育科目化与课程化的整和。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一年级的必修课,并在高二开设心理选修课,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校每学年举办全校性运动会、校园艺术月、军事体能比赛、趣味军体比赛、队列口令指挥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校园文艺晚会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会、在乐中成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抓好校容校貌、校风、校纪的建设,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四)、抓观念,形成校内合力,构建整体德育

要把德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保证德育工作的资源配置,充分体现“德育为首”的理念。要确立全员德育思想,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的潜移默化作用。明确每一位教师的育人岗位和职责,在校内形成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要牢固树立德育居素质教育核心地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德育整体性的观念、牢固树立德育有效性的观念、牢固树立教师是育人关键的观念。

(五)、抓德育科研,走规范化、实效化管理之路

要引导、教育好学生,必须要走近他们、研究他们,要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来做好德育科研工作。、研究学校,规范德育各项工作。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要坚持以校为本,重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形成本校德育工作的个性和特色。、研究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取得最大的实效。、研究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德育的最大效果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研究教师的着眼点有二:一是放在促进全体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学校要抓好以“弘扬一中精神,塑造一中人形象”为重点的教师群体形象建设,要根据已定师德规范细则,进行师德师风大检查;二是放在广大教师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提高教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这也正是当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时代意识和本质特征。、研究家长,加强家庭教育。进一步落实建立家长、学校的联系,建立家庭访问制度,定期召开家庭教育总结表彰会,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研究社会,树立大德育观。要主动加强与社会各方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支持,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周边环境和文化氛围。

(六)、抓机制,形成全员育人良好局面。

学校要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要切实把德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一规划。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不断完善已有的德育工作制度,以法管德,以章理德,使学校德育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激励机制,要建立对教师德育工作的指导与考评制度,要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转变差生等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每学期要对教师

进行师德考评。要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强调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完善班主任工作条例,做到月月有考核,期末有总评。要落实学生行为规范检查制度,完善学生一日常规,以达到激励的效果。

五、目标:――09学

研究师德建设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部署学校师德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重点开展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工作,各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制订师德的底线要求,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师生调研活动,启动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和学生评选“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宣传校内外师德典型和师德先进事迹。――10学

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有关系列活动;制订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师德规范,修订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实现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更加深入研究师德建设新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特别在师德建设的奖惩机制和环境建设上有所创新突破;各班可在结合学校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固化师德建设的理念和行为,探索运行师德建设工作监控体系。――11学

总结前两年师德建设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创新,提升建设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体现正确导向,为师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师德建设长效运行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全面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热爱学校、业务精湛、素质优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构建师德建设工作的系统工程,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学校领导要注意听取教师意见,解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广泛发动全校广大师生参与师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应作为师德的表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工会、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的合力。

5.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五

“三创”工作规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教体系统三创攻坚动员大会精神,切实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三创工作,根据《石泉县教体系统三创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石泉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积极投身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创建工作,以提升师生卫生水平、文明程度为工作重点,以开展卫生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园林校园等系列创建为抓手,积极完成教体系统三创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按照全县教体系统三创工作总体部署,确保三创攻坚工作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为教育系统三创工作顺利通过验收而积极努力。

三、主要任务

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的创建工作中,全面落实“卫生校园”、“园林校园”创建任务,在师生中开展做一名“旅游形象大使”实践活动。

(一)全面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使校园干净、整洁。

2、建立健康教育领导机构,聘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及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时效性。

3、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开展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90%,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80%,师生卫生技能形成率达到标准;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5%。

4、办好卫生室,配备兼职教师,落实卫生室工作职责;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音、教学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学校食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饮用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建立完善学生健康体质监测档案;做好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6、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和环境消杀工作,控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7、及时反映“创卫”工作动态,每月向上级媒体网站报送“创卫”新闻信息3条以上。

(二)扎实做好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各项工作。

1、全面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一是积极开展植树、种花、护草活动,学校绿化覆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25%以上,人均养花5-10盆;二是开展美化、绿化、净化校园活动,推进生态卫生新校园建设;三是努力完善校园基础设施设备,开展 “园林单位”达标活动。

2、切实把握创建工作载体。一是继续抓好校会、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外活动等,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二是通过“小手牵大手,共同开展三创”活动,学生带动家庭成员参与,提高家长投身“三创”的参与率;三是深入开展“我与文明同行,文明伴我成长”、“创建卫生县城,文明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师生文明乘车、文明集会、文明观赛、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就餐、文明购物、文明待客、文明过节;四是教育师生注重生活细节,养成文明习惯,自觉成为崇尚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3、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

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继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活动,进行文明公民养成教育;二是加强德育工作,做好导优辅差,根据每个孩子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培养特长,落实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三是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切实做到“五个无”、“五个有”。“五个无”就是要做到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迹、桌面无划痕、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五个有”就是要做到课堂有秩序、课间有纪律、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差生有进步;四是引导学生开展“五小”活动,即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会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五是以“诚实遵规,文明出行”为主题,继续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美丽校园我的家”环保教育、“我为三创做一件实事”等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公德及自我保护意识。

4、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健身、科学健身;二是抓好体育竞赛活动,以参加全县运动会为契机,抓好田径队、乒乓球队的日常训练工作,组织好冬季乒乓球赛、春季田径运动会等体育活动。

四、工作步骤和方法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2011年6月20日-2012年3月30日)。

阶段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组织机构,制定三创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召开教师、学生三创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三创工作。

第二阶段:攻坚实施阶段(2012年4月1日-2012年7月1日)。

1、开设好健康教育课,建立健全卫生工作制度。

3、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以纪律、卫生、安全等内容为主的评比活动,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工作。

4、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自律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抓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5、切实搞好卫生工作。管理并用好卫生保健室,做好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做好学生在校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

6、积极参加中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三创攻坚工作;完成县三创办下达的“卫生单位”创建任务。

7、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学习新教育形势下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新要求,落实《石泉县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暂行办法》,不断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教育行业新形象;(2)深入开展 “三爱”教育,严格规范教育行为,要求教师做到仪表美、语言美、情感美、行为美。

第三阶段:自查整改阶段(2012年7月1日-2012年8月1日)。阶段要求:全面自查,认真整改,确保创建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1、开展自查自评工作,检查三创攻坚任务落实完成情况。

2、按照自查和上级整改意见,开展查漏补缺工作。

3、完成县教体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4、做好三创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

第四阶段:迎接省级验收阶段(2012年8月)。

阶段要求及主要工作:巩固三创成果,提高三创水平,做好迎验准备工作。

第五阶段:迎接国家验收阶段(2013年)

总体要求及主要工作:查缺补漏,总结整改,巩固提高,全力以赴迎接国家级验收。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学校将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提高全体师生对三创攻坚工作的认识,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校园为阵地,加大学校环境整治力度;制定三创攻坚工作方案,确保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中池镇中心小学“三创”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余顺康

副组长:杨荣斌 周涛

成员:尤强锋 宋录银 胡侠兵谭靖才陈泽艳钟邦宝张浩春周其春各班主任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创建宣传工作,营造人人参与三创工作的舆论氛围;学校、班级要充分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等宣传平台,开展三创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工作。

6.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六

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

2016.11

小伊中心小学消除大班额的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切实做好消除大班额的文件精神,努力消除本学校“大班额”现象,制定灌云县小伊中心小学消除大班额的专项规划。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校舍建设规划及校舍建设改造等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

二、现状分析

全乡学生,2957人。其中中心小学占地2.8公顷,学生1504人,教学班30个,教职工75人,平均各级每班50人。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现有大班额20个,超大班额15个。分别为:一年级45人以上5个班,其中50人以上1个班;二年级45人以上5个,其中50人以上4个;三年级45人以上5个,其中50人以上5个;四年级45人以上5个班;五年级45人以上5个,其中50人以上3个;六年级45人以上5个,其中50人以上2个班。

三、消除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增加20个左右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大班额带来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5.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6.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四、总体规化

2017年采取过渡,消除60人以上的特大班额,秋季入学一年级新生的班额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

2018年一二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三到六年级严格控制在56人以内。

2019年,一至六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2020年全部控制在45人以内。

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按上级班额要求,严格控制我校班额人数,并力争降低班额的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7.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七

对上海而言,以深水港和货物吞吐量为标准的初级阶段的资本密集型的国际航运中心已基本建成;然而这种仅仅依靠地理环境和港口硬件设施而形成的货流导向的航运中心模式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目标。符合长远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模式应是知识密集的、资金和信息流导向的航运中心,这种高级的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是航运“软实力”的建设。

要加强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信息平台,其建设的好坏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航运交易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必须满足上海航运中心对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其目标和任务包括:提供航运市场信息,推出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价格指数,调节航运市场价格,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提供金融服务,进行海事仲裁等。

1 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交易现状及挑战

1.1 上海航运交易系统的现状(如图1所示)

上海航运交易系统围绕着“规范航运市场行为,调节航运市场价格,沟通航运市场信息”三大基本功能,并着重构建航运信息研究平台、航运资信评估体系、船舶交易鉴证中心、口岸航运服务中心以及为会员服务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航交所已经发布了三种航运交易指数。由交通运输部主持、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CBFI,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

第二,建立了船舶交易的平台。

第三,建立了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洋山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分为“港口公共信息”、“港口业务信息”和“港口监管信息”三大类。

第四,建立了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

第五,初步呈现、尚待整合的航运金融服务和海事仲裁信息。

1.2 上海航运信息发展的挑战

第一,目前上海处于逻辑整合阶段。上海正着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整合浙江,江苏各港口的资源,实现长三角港口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但上海航运信息中心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航运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尚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航运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需要进一步开发;缺乏私人信息机构,构成对公共机构的补充;服务的种类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第二,航运信息交易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体化进程缓慢。日前长三角地区港口信息一体化建设严重滞后,港口间还不能实现港航信息共享,区域内港的信息一体化建设任重道远,这制约了长三角区域内水运物流的发展。

第三,信息孤岛存在、信息效度信度不够、信息集成程度不高。目前长三角地区及长江干线港口都陆续建立集装箱EDI系统,各个港口、海关、商检、检疫、海事、边检等也正在或分别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但相互之间互不联网、代码独立、孤立分散、难以提高整体和综合效率。各个港口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就会导致数据的混乱和资源冲突。

第四,港口、港口城市群之间缺乏有效合作。由于港口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地位,盲目的投资建设、压低费率,从而抢夺临近港口的货源,这么做不仅对港口自身无利可图,同时也消耗了港口群内的资源,不利于港口群的整体发展。

第五,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上海发展航运金融空间巨大,拓展包括航运金融在内的航运服务业,必须加快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突破现在的人才瓶颈,加快金融和航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航运交易信息基础设施平台的要求

2.1 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要求(如图2所示)

符合上海长远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中心应是高级的、知识密集的、资金和信息流导向的航运中心模式。航运交易系统的信息内容包括航运信息有效聚集、航运信息专业分析、航运信息权威发布、航运信息辅助决策(为政府服务)、航运信息增值服务(为市场服务)。另外,还应充分考虑相关信息的增值服务,建立国内外航运相关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包括航运、港口、船检、货代、海事、造船等,以及区域信息共享机制。

2.2 上海航运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如图3所示)

第一,提供航运市场信息集成。对于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来说,其所提供的航运市场信息必须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和实用性。其不仅要服务好政府,更要服务好市场。另外,交易平台还要考虑到航运业各个领域以及整个航运市场动态信息的组合应用。包括船公司最新动态、港口、航线的即时数据,航运人才需求现状,海事、保险、金融等领域的最近进展、动态资料等等,而这些不只是交易平台要努力的,也将是整个上海乃至全国航运业的长远目标。

第二,推出航运价格指数门户。国际航运交易平台,不仅要有自己的航运价格指数,而且其数据采集和发布范围要面向全世界,扩大航运价格指数的辐射范围,能够对全球的航运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指导全球航运业,发出“上海声音”。

第三,调节航运市场价格中心。航运交易系统应该充分发挥“调节航运市场价格”的功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立场,以市场需求为杠杆,以自律、自愿为原则,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货主、航商的正当权益。并且要完善船舶买卖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广大会员提供有关船舶交易方面的相关服务。

第四,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机制。航运交易平台作为航运市场行为的规范平台,必须要打造航运及其辅助业诚信体系并且推进通关服务平台,实行运价备案制度,航运交易平台作为执行机构,增加了交易的公开性和市场的透明度,有效降低了上海等口岸的交易成本。

第五,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接口。要促进航运业务发展,还应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开发自由港是相互依赖的。上海航运交易平台应该借鉴实施金融自由政策,尤其是特殊的外汇政策。货物的自由进出需要有资金的自由进出相配套,应放松外汇管制。

第六,海事仲裁、服务信息的集中引擎。航运交易平台应该提供包括船舶建造和买卖、船舶碰撞、船舶租赁、货运代理和渔业纠纷等在内的海事仲裁服务。而海事仲裁不仅要保证效率,更要保证仲裁质量。除了海事仲裁,还要提供海事调节服务,使行政调节变为民间调节。而保险公司、保赔协会作为最后埋单者的重大作用,应当鼓励这些公司、协会使用上海的海事仲裁。

3 航运交易平台的具体实施

3.1 形成物理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化战略定位(如图4所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长三角包括上海共同建设的国际航运中心。在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是以上海港为中心,以江苏、浙江部分港口为两翼,沿海港口为纵深,以枢纽港、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为主体的组合港口群。建立物理集散、逻辑集中的航运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将长三角区域的航运信息有效地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3.1.1 超越物理和区域竞争,以共赢达成共识,抓住泛上海航运信息门户的机遇

上海利用其先天的地理优势及经济优势,在航运中心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和暗中的较劲。航运中心的建设现在已经开始注重软实力建设,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强国际航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已经成为突破瓶颈的唯一出路,只有在软环境中充分发挥上海的优势,把原先硬件中竞争力量变成区域经济中共享的增长力量,才能够形成长三角城市群软件和信息的共享和配合。目前像航运在线、上海航运交易所、航运信息网、长江航运网等都提供了航运信息的查询、船舶的在线交易等航运业务,但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缺乏一定的综合性以及国际性,功能并不完善。

因此,上海可以充分发挥其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综合优势,整合各航运信息平台的特色与优势,着手建立一个综合的航运信息服务平台。

3.1.2 以信息化为资源配置契机,形成错位竞争、良性竞合的泛上海港口群国际航运配套体系

由于地方利益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全国范围和长三角城市港口群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然而,航运信息中心可以发挥信息的纽带作用,减少盲目,形成错位竞争、良性竞合的上海港口群航运配套体系。因此上海应该努力做到港口群和腹地经济单位信息共享,制定和推广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立集货源分析、需求管理、港口服务、船舶定舱、货物跟踪、客户服务、单证结算、出口报关等为一体的港口与腹地信息集成系统。

3.2 上海航运信息平台中信息内容的信息所属关系和信息组织的流程(如图5所示)

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的建设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信息提供与业务支持,因此,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的相互协调来共建共管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以此囊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信息,既可以归类发布信息,实现上海国际航运公共信息的共享,也可以弥补各自信息量有限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从而形成集团化的优势,使世界各国及国内企业更好地了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飞速发展,加强上海航运与世界的交流,逐步形成与巩固上海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

3.3 上海航运信息门户的功能集成(如图6所示)

上海航运交易系统的建设是面向国际化的,这就决定了其功能的完善性与综合性。通过整合与航运相关的各信息门户的相关功能,充分利用已有建设成果,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的建设。同时,通过借鉴各相关信息系统的运行经验,降低国际航运交易系统的开发风险,并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减少建设成本。

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应整合航运信息展示门户、船舶交易门户、外贸交易门户、航运政务门户、国际班轮运价备案门户、中国航运实属编制与发布中心、全国港航信息联络中心、船员服务中心等信息门户的功能,为交易主体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简化整个交易的业务流程,从而巩固航运交易系统的中心地位。

3.4 上海国际航运信息平台的发展阶段(如图7所示)

3.4.1 上海国际航运交易系统

上海国际航运信息平台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整合已有的各个子系统的现有功能,充分利用整体优势。

航运交易系统包括口岸通关、采购交易、电子支付、公共物流等交易模块,各个交易主体完全可以通过该平台完成所有的交易流程。

3.4.2 上海国际航运信息平台

国际航运交易系统已进入到一定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就是着手综合的国际航运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可分为“港口公共信息”、“港口业务信息”和“港口监管信息”三大类。其中“港口公共信息”主要指口岸物流、港航动态等相关信息;而“港口业务信息”主要指各港口生产和口岸单位的具体业务信息;而“港口监管信息”主要包括港口安全监控信息及应急指挥等。

3.4.3 上海国际航运服务平台

国际航运交易系统发展的最终阶段是建立一个综合的国际航运服务平台,不但为交易主体提供交易信息展示,交易业务流程支持,而且能够提供整体的咨询服务,为整个交易流程提供一站式的决策支持,简化交易流程,丰富交易模式,让整个交易过程完全可控。

国际航运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各口岸管理部门,包括港口、海事、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政府职能部门;二是港航用户,包括货主、码头、仓储、船公司等;三是相关服务部门,包括船代、货代、船务、航运交易、金融、保险及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联运单位。而国际航运服务平台要做的就是整合各类对象的功能与优势,使整个交易更加顺畅与便捷。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交易的现状和挑战的分析,指出了构建航运交易平台的必要性以及要求和内容,在具体的构建措施上,坚持物理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化战略定位,划分航运信息中的信息所属,再将信息集中到航运交易平台的门户中来,以达到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建设。最后,本文还对上海国际航运信息平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构想。

摘要:首先分析了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交易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挑战,阐述了航运交易信息基础设施——航运交易平台的要求和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最后指出了航运交易平台的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实施航运交易平台的具体步骤,以达到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的目的。

关键词:软实力,航运信息,航运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1]窦义粟,于丽英,于英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肋”[J].中国水运,2007(4):15-18.

[2]真虹.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努力建立长三角港口群协调发展机制[J].科学发展,2008(5):30-32.

[3]水家耀.信息化浪潮席卷长三角[J].长三角,2008(7):5-8.

[4]唐一之.国内外港口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3-15.

[5]王煜.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港口物流信息平台[J].对话-主题,2010(9):21-23.

[6]UNCTAD.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08[J].United Nations,2008(12):19-21.

[7]奥尼.贝楠.现代物流与航运中心建设[Z].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2010.

8.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八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回顾

“十一五”期间,上海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航空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航运服务业发展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意见》进一步明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入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与发展服务软环境并举的阶段。

1. 国际航运主业快速发展

上海港年货物吞吐量从“十五”期末的4.5亿t增长到2010年的6.5亿t,年集装箱吞吐量从TEU增长到TEU;货物吞吐量自2005年以来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010年位居世界第一。

国际著名航运企业云集上海,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均有分支机构入驻上海。在上海注册的国际航行船舶(包括国际航线船舶和特案免税登记船舶)从“十五”期末的223艘、493万总吨增长到2010年的356艘、869万总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上海共有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家,船舶代理企业139家,船舶管理企业97家,无船承运人(上海地区中国企业法人)948家,船供企业204家,船员服务机构57家,船员培训机构7家,注册海员人。

2. 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集疏运体系不断优化,公路、港口、内河航道、铁路、航空等硬件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的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由2004年的25.4%上升到2010年的38.0%,公路运输比例相应地由2005年的40.3%下降到2010年的37.5%。

一是港航设施建设成绩显著。东海大桥建成后,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以及外高桥四期、五期、六期工程相继投入使用,上海港码头年设计货物吞吐能力从2005年的3.0亿t增加到2010年的4.6亿t,集装箱专用码头泊位数和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由2005年的29个和920万TEU增加到2010年的41个和TEU;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三期工程顺利完成,主航道水深达到;长三角内河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启动,苏申外港线、大芦线一期、赵家沟航道经整治后均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初步形成连通江浙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络;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一期泊位建设基本完成。

二是公路建设进展顺利。上海公路总里程由“十五”期末的增加到2010年的,高速公路里程由增加到。随着长江隧桥、申嘉湖高速、杭浦高速等相继建成,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完成拓宽工程,上海形成“两环、九射、一纵、一横、两联”的高速公路网格局。“十一五”期间,上海与江浙联系的省道新增加6条,高速公路增加到8条、48车道,其他公路通道达到23条、74车道,港口集疏运通道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铁路建设全面提速。截至2010年底,上海境内铁路营业里程共计,建成“两主三辅”共5个铁路客运站。“十一五”期间,建成沪宁城际铁路和沪杭客运专线,有效释放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的货运能力;建成服务于洋山深水港区的芦潮港铁路中心站,完成南浦货站至闵行货场搬迁调整。京沪高速铁路于“十二五”初期竣工。上海地区铁路运输能力明显提高,布局进一步优化,为形成沿海铁路货运大通道、发展海铁联运奠定基础。

四是航空枢纽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上海浦东、虹桥国际机场已形成5条跑道、4座航站楼的规模,可保障高峰日架次起降。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由“十五”期末的人次和221万t增长到2010年的人次和t。已有81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开通上海定期航班,国内外通航城市达到219个。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3年位居全球机场第三,基本确立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2010年浦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国际机场协会第二十位,首次进入三十强排行榜。

3. 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全方位展开

“十一五”后期,上海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全方位展开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航运要素进一步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加快提升,航运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航运服务体系框架逐步形成。

一是航运服务产业初步集聚。“十一五”期末,在上海从事国际海上运输及辅助行业的外商驻上海代表机构达到250家左右,有余家不同资本类型的国际海上运输和辅助服务企业在上海开展经营活动。全球九大船级社均在上海开设代表处,开展船舶检验服务。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中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等机构相继成立。开展航运经纪业准入制度试点,国内第一批专业航运经纪公司率先在上海成立。上海航运交易所积极落实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船舶交易管理规定》,2010年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公示成交船舶91艘次,接受艘次船舶的成交信息报送。非双边海运协议关系国际航运企业在境内设立独资公司取得政策性突破,全球第二大班轮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在上海设立独资公司。

二是口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上海口岸深化推进“大通关”工程,完善“5+2”通关工作制,优化“一门式”服务,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平台;启动“统一平台、区域联动、选择申报、多点放行”改革试点,探索实施便捷通关、无纸通关、快速通关、分类通关等通关模式,推进“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检验、口岸放行”“直通放行”等区域通关改革,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改进空港中转联程流程,提高国际中转旅客通关效率。

三是航运服务集聚区布局不断优化。科学调整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管理机构,成立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三港三区”联动工作实质性启动,统筹效果显著。虹口区落实专项资金扶持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业发展,北外滩已经成为国内航运产业资讯发达、航运服务相关产业门类齐全的航运企业聚集区之一。浦东新区充分利用港口资源禀赋、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及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发展形成陆家嘴高端航运服务区、外高桥航运物流发展区、洋山临港综合服务发展区、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四大重点区域。

四是口岸安全和环境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上海港水上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水上交通事故件数等安全指标值比“十五”期间有所下降。推进实施水上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的源头管理,实现水上安全预防预控管理;实施长江上海段和长江口定线制,完善吴淞、洋山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实施水上网格化巡航管理模式,完善口岸水上助航体系,优化口岸水域通航环境;建成水上自动识别系统信号网络,提高船舶进出港助航能力;发布《上海海上搜救和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一次性清除溢油的水平,推进外高桥五号沟水上综合应急反应基地建设,建立船舶污染事故应急组织协调指挥体系。

4. 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作用得到发挥

积极落实《意见》要求,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十一五”期间,上海已经为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航运企业从事国际航运业务,以及物流、仓储等企业累计免征营业税超过元人民币;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有效延长;进口汽车保税展示平台在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用。

5. 航运金融业务迅速拓展

“十一五”后期,国内金融机构加大对航运金融业务的投入力度,多家银行成立航运金融专营部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均在上海筹建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船舶险和货运险等航运相关保险业务发展迅猛,2010年,上海产险市场中船舶险首次超越企财险,船舶险与货运险总和在上海产险市场的占比已经超过22%;融资租赁业务取得突破,成功吸引单机项目公司落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单船项目公司落户洋山保税港区开展业务;上海航运交易所编制的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正式发布,据此指数开发的金融衍生品在国际市场实现多批次交易。

6. 邮轮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十一五”期间,邮轮产业发展环境日渐改善,市场经营主体纷纷进驻,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均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并开设多条以上海港为母港的区域邮轮旅游航线。邮轮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落实,邮轮母港船舶进出安全保障得到加强,邮轮旅客通关服务能力和效率提高,境外邮轮挂靠上海港日益频繁。2010年,上海港靠泊邮轮108艘次,其中母港邮轮60艘次,访问港邮轮48艘次;进出境旅客人次,其中母港邮轮旅客人次,访问港邮轮旅客人次。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吴淞国际邮轮码头两大邮轮港口、邮轮公司与相关机构开展的合作业务已发展至咨询、旅行社、教育培训、旅游电子商务、票务代理、劳务服务、技术研发等领域。2010年10月,上海港始发经厦门港至台湾高雄港的邮轮航线开辟,实现境外邮轮国内多点挂靠。

7. 港航装备制造业保持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以集装箱码头装备制造为主的上海港口装备产业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占据全球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约70%的市场份额。上海船舶制造业能够制造各种类型的现代船舶和海上工程项目,在国际航运界的影响日益增强。2010年上海建造交付船舶110艘,合计万总吨。

8. 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制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建立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长三角港口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发挥。市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署《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合作备忘录》,取得国家主管部门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全面支持。建立长三角、上海与中部六省市以及川渝沪等区域“大通关”合作工作机制,促进跨区域口岸物流联动发展。落实航运业交流与合作的双边协议,加强地区间港航业深度合作。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沿江多个港口建立合作关系,成立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总体上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航运集疏运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航运安全保障、航运发展政策、法律、科技、人才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各项任务有待深化落实。

1. 集疏运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总体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铁路设施运能不足且与港口缺乏紧密衔接,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洋山深水港区支线码头泊位尚待建设,内河水运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上海空域资源紧张与航空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两大机场地面配套交通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地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实力、航空枢纽的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 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航运服务业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航运相关法律、鉴证、评估、代理、咨询、经纪、船舶管理等服务机构规模较小,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口岸通关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上海口岸“分类通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以及“直通放行”等通关改革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拓展,与长三角、长江流域等地的口岸资源和跨区域物流通关信息网络需要进一步整合。

航运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船舶融资、船员个人所得税、航运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政策,国际航运企业、航运辅助服务业外资准入条件,国际航线船舶船员国籍标准、航运仲裁法律适用、开放船舶供应市场等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如何与国际航运通行惯例接轨。

航运复合型人才结构、总量和整体素质需要优化和提高。熟悉航运金融、航运咨询、海商海事、国际公约、航运交易、邮轮管理、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现有航运教育和培训机构难以满足航运发展对复合型高端航运人才的需求。

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上海港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待进一步健全,应急力量建设和协调机制尚需加强,特别是水上油污事故和水上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力量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3. 航运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大量中资船舶在境外注册,航运融资业务多在境外发生,影响境内航运金融业务规模的拓展。国内航运保险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航运交易鉴证、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尚不能满足航运金融专业化外包服务的需要,其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 邮轮产业发展滞后于社会需求

邮轮产业相关专业法规、政策体系、行业协调与管理机制尚待完善,邮轮船队经营及航线开发等关键政策尚待研究突破,邮轮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水平有待突破。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四个中心”建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发展阶段,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1.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预期内需市场将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将持续流入,劳动力综合优势仍将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制造业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际航运要素加快向沿海和内陆新兴经济发展地区辐射的趋势将延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得到有效提升。

2. 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格局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上海作为长江流域外贸进出口集散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升上海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作用。同时,长江黄金水道战略的实施也将有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服务能力,使上海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

3. 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

加速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2009年《意见》颁布后,市政府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金融、航运、贸易等服务产业,着力建设“四个中心”。“十二五”期间,上海将聚焦服务经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和上海继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倾斜力度,有效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有助于加快形成以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为主体的高端航运服务高地;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迅速起步,有助于夯实上海港航产业的发展基础,推进洋山保税港区等航运功能区的建设和创新发展。

4. 亚洲新兴市场崛起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速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将再趋活跃,国际产业转移将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进行。除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外,我国将更加重视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法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这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实现人才、货物、企业、船舶、资金、交易等航运要素的集聚创造良机。

(二)面临挑战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面临多方位的国际竞争

伦敦、新加坡、香港等港口城市在海事服务、船舶登记服务、综合物流服务、船员税收政策等方面比国内拥有更为优惠的产业政策,并依靠传统优势,推动其航运服务业在全球扩张,这将对上海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遇到制约因素

随着《意见》的深入落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通过区域性的“先行先试”为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实践经验,进而提高我国航运业的综合竞争力,成功参与国际竞争;如何在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在全国推广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先发优势,有效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产业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的战略目标;如何有效依托国务院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开拓航运中心建设条块联动、区域合作的最佳途径,均有待深化研究。

(三)发展要求

“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形势要求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全面贯彻《意见》精神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协同推进,创新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和上海综合保税区“三区三港”联动发展优势,争取在航运金融、保险、船舶租赁、航运交易等方面实现跨越发展和重大突破,不断完善航运业态,规范航运市场,加强航运法制、文化建设,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

二是主动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区域合作,与长三角地区各港口城市协同共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共享航运中心建设成果。积极争取在国家有关方面的统筹下,合理布局长三角地区的航运和物流资源。

三是加快航运中心建设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国际航运及航运服务企业和人才;另一方面,本土航运及航运服务企业要加快走向世界,形成国际经营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

9.中学心理辅导中心规划与布置方案 篇九

学校心理辅导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确必要场所,是培养二十世纪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心灵的家园,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加油站。所以,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很重要的方面之一。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为把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做出特色,现将我校的心理辅导室规划如下:

一、基本功能室规划

1、场地要求

需要三间大教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场地,地址较为僻静。

2、各功能室要求

计划将待建室划分为4个室,分别是 “教师办公室”、“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和“专用心理健康课教室”,其中“教师办公室”可兼有“接待室”的功能,“团体辅导室”可兼有“储藏室”的功能,从而提高功能室的面积利用率,“专用心理健康课教室”可兼“大团体辅导室”。使得整个心理咨询区域更加规划具有系统性和多功能性。

3、各功能室建设说明

(1)办公室:供教师办公、接待学生;

(2)个体辅导室:用于对单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备注:以上两个功能室合为一间。

(3)小团体辅导室:因为团体辅导使其成员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增进对自己与他人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团体辅导成员间的反馈有助于他们行为的改变。团体辅导提供给成员丰富的接受反馈的机会,较之个别情景的反馈,团体的反映更具冲击力。多个成员的相同的看法或反映可形成一定的团体压力,促使成员改变不正确的观念,改善自己的行为。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专职辅导人员不足的矛盾。既经济又有效。辅导为来访者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更易于将辅导产生的效果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团体辅导对孤独等社交障碍者有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团体辅导室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室。

(4)小储物间:用于存放心理宣传画,其他宣传用品等

备注:以上两个功能室合为一间。

(5)专用的心理健康课教室:用于日常心理健康课的教学。由于一般的教室其他影响因素较大,如教室的氛围。在专用的心理健康课教室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更好的达到心理健康课的教育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在教师上课前对教室进行布置和做好其他课前准备。

备注:该功能室单独为一间。

4、基本设备要求

包括:咨询沙发、办公桌、坐垫、书柜、档案柜、杂志架、电话、电脑、录音机、空调、电视音响设备、心理适应性挂画、盆栽等。

5、图书资料要求

10.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十

海门市汤家中心小学

2010~2015年学校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确立办学理念、提炼学校精神与建设优良的“三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可视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节日文化、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追景”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快乐成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本规划执行时限为五年,2010年~2015年

二、学校文化的界定:

学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学校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学校进而也是学生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之道。学校文化是学校组织成员的精神皈依,是他们认同的信念、观念、语言、礼仪和神话的聚合体。它决定着人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同时显现在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学校的节日、仪式、庆典、教学,以及各种具体的行为规则等)、各种物质载体(建筑、logo、色彩、绿化、教室、课桌、座椅、装饰、校服、网站甚至校徽、纸杯等)和全部的符号体系(校训、校歌、校徽、学校吉祥物,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的语言表达)之中。

学校文化的形成来源于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它意味着学校师生接受、内化并归属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及其相应的文化样式。学校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稳定性、聚合性、亲和性,其精神结构、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与吸引力,能够产生巨大的弥漫和辐射效应,会超越时空,持久地支配每个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学校文化认同是维系学校秩序的“粘合剂”,是培育师生员工学校意识的深层基础,是任何刚性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都无法替代的。(引自朱永新《文化为学校立魂》)

三、学校文化建设现状: ⒈理念体系基本确立。

办学宗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舞台,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成功的机会

校训:追寻理想,超越自我 校风:快乐成长,进取不息 教风:博爱 学风:乐学 文化:“追景”文化 ⒉外显的识别体系: 校徽:我们的校徽由红蓝两种色调组成,由左往右看,是“科技”汉语拼音开关的两个字母,由上往下看是“航模”汉语拼音开关的两个字母,清楚地表明我校的办学特色是航模科技教育。从外观看,它充满了艺术气息。左下角蓝色的扫尾犹如一枚正喷射火焰飞向蓝天的火箭,象征着我校航模科技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它又像一只灵动的小雏鹰在充满人文气息校园里尽情汲取养料,在快乐学习中振翅高飞。整个校徽让人感到鲜明的时代气息,红色与蓝色的组合协调、自然,又不失欢快、活泼,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希望,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学校网站:校报:《风景》(一学期一期)雕塑:放飞梦想 电视台:“金苹果”电视台 校园闭路电视:多功能演播室 ⒊显性环境:

①综合楼:意含叩开理想之楼。正墙面有汤家“东南西北”名人榜,各楼层有科技名人榜,西楼道有航模师生星星榜,东楼道有珠心算师生星星榜,底层走道宣传窗有优秀教师群体等。

②北教学楼与西教学楼:意含汤小群星争辉。所有上下楼道都有不同年级的汤小好学生、特长生,体现了汤小多元评价的成果。

③综合楼前宣传栏:宣扬学校成绩,每学期更换;综合楼后宣传栏:德育大单元主题教育专栏、蝴蝶文化专栏等。④校门西侧“七”字形建筑后墙则是学校的科技特色长廊(拟建)。

⑤所有楼梯均有上下行分线,草坪四周有温馨提示标识。⑥地面美化、绿化。校园至少有占地面积30%草坪,30%左右的塑胶操场,垃圾箱在显要的位置均配齐。

⑦班级文化:彰显班级文化特点,把握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尽显班级特色,集中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表现。⒋隐性环境:

①学生社团活动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共开设包括学校特色社团在内的社团近50余种,极大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②每月一次的星光灿烂多元评价,每学期的行为习惯示范班集体等评选制度健全,发挥积极导向教育功能。

③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评选制度健全,每学期一次奖励性绩效工资逐步完善并积极实施。⒌存在的问题:

①学校现有三幢楼宇均建于2007年前,即将迈入维修阶段,功能设施亟待需要维修和完善。

②因为缺少整体规划,厚重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办学特色的结合还亟待系统的研究整理。同样,学校可视文化景观外显还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标志性传统文化符号,也没有形成标志性的富有特色的文化景观。

③作为学校文化的第一要义,办学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还有待作进一步的思考,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体现。

四、优势与机遇:

⒈汤家中心小学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农村中心小学,曾培养了卞之琳、王尘无、陈国权、袁绍安、梅永熙等一批汤家名人,有着较为深厚的办学文化积淀,但更多的是体现了现代办学理念与办学业绩。学校已连续六年获海门市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一等奖,凸现了以航模科技、珠心算为主的特色文化。学校已成为南通市首批特色学校,海门市航模特色学校,学校航模科技队在省级比赛多次获得团体一等奖。珠心算代表队连续多年获海门市团体等级奖,有1人次在世界“城市杯”三算竞赛中获金牌。

⒉有一个团结和谐、勤奋务实、积极向上、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群众信赖的领导班子,为学校持续高位发展提供了保障。

⒊目前,学校师资队伍以中青年为主,中年占多数,经验丰富,进取精神和接受能力强,特别是航模、珠心算以及班主任三个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强,工作成效显著,有一定的影响力。

⒋市局及镇党委政府历来对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在学校设施改造、基建维修过程中全力支持,市局相关科室的领导常亲临指导学校文化建设。

五、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将传承百年学校的文化精髓,提升现有特色文化品位,打造高质量的特色文化精品,让学校的特色文化享誉省内外。努力营造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核心价值观的“追景”文化,把学校建设成海门市农村窗口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六、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等。⒈精神文化建设——自觉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未来五年在学校精神文化层面面临的工作: 在已确立的内涵明确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的基础上,不断明晰学校的办学使命、办学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并努力将其内化为全体成员的自觉文化,并坚定不移地践行之。学校的办学使命:通过全人课程,实践全人教育,致力提供一个充满快乐与关爱的学习环境,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良好公民。办学愿景:传承百年学校的文化精髓,提升现有特色文化品位,打造高质量的特色文化精品,让学校的特色文化享誉省内外。努力营造以“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为核心价值观的“追景”文化,把学校建设成海门市农村窗口学校。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追寻理想,超越自我”,坚守信念,快乐进取。

⒉环境文化建设——激励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形式,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潜移默化,自然似之”。环境文化建设不在量的扩充,而在质的提升,凸显科技特色。近五年还需补充并完善的内容有: ⑴学校标识 校歌、校旗 ⑵自然景观

综合楼前东南角与前面草坪立巨石,通过介绍学校的历史,彰显学校文化的厚重感。⑶人文景观

科技特色长廊、蝴蝶自然生态园 ⑷室内环境

规划校史陈列室(综合楼二楼)⒊行为文化——榜样

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动态形式。新教育倡导“底线+榜样”就是借他律来约束师生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行为自律,使底线中涌现出更多的榜样。

⑴以学校社团活动为舞台,全面发展学生特长。学校特色社团闻名海门市。

⑵以机器人、航模队为主平台,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办好“航模科技节”,在省级竞赛中摘金夺银。

⑶以学程导航教学范式为抓手,全面建设理想课堂。⑷依托市中小学研修中心,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未来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评比中再创辉煌。⒋制度文化——底线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底线要求。在全面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背景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更要坚持以人为本,让更多的教师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真正让制度约束人,激励人。

⑴以文化的视角审视现行的规章制度,修改不合理的,删节繁复的,增补疏漏的,调整有相悖的,强化规章制度的规范性、教育性、民主性、激励性和实效性,使规章制度真正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行动指南。拟在今年度重编《汤小规章制度集》。

⑵每学期修改并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方案》。

七、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保障 ⒈学校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把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高度整合。⒉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依法运行、务求实效、推出品牌。附:

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杨成辉

副组长:朱锦平俞 瑾

成 员:黄 娟 黄春玲 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 长:杨成辉 副组长:俞春花

成 员:沈利民 黄春玲

沈利民 俞春花 严冬黔 严冬黔 陈海华

11.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建设与实施 篇十一

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本概念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是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 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 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 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狭义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是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做出预测, 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同于以往的人力资源规划, 更强调规划的战略性。“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 是指作战的谋略。战略具体总体性、系统性、长远性、指导性、竞争性、现实性等特点, 导致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比人力资源规划更全面、更系统、更长远。因此,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着眼于长期规划, 兼顾中期规划、短期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着眼于企业总体人力资源规划, 兼顾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某项任务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着眼于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兼顾战术性人力资源规划。

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作用及目标

(一)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作用。

一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变动的环境和战略需要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作出相应的调整。从组织内部来说, 员工队伍本身就是处于变化之中, 冗员或缺员都需要预先给予考虑和安排、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人力资源现有结构是否合理, 能否适应未来组织发展需求, 也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整体分析并加以调整和改正。这些问题就是运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管理手段, 才能满足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二是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使组织内各级人员了解人力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 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中, 可以说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也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对满足员工的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巨大的作用。三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组织各项重大人事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指导。

(二)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当实现的目标。

一是根据企业集团战略目标, 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二是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 提出相对措施。三是合理预测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规划和控制各业务板块人力资源发展规模。四是规划核心人才职业生涯发展, 打造企业核心人才竞争优势。五是规划重点专业、技术、技能操作领域员工队伍发展,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六是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改进建议, 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一)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

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四项:一是预测需求与供给的数量;二是分析供给与需求的比较结果;三是确定预测的依据;四是了解企业平衡需求与供给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供求的比较结果, 即净需求。同时, 应根据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 制定人力资源政策和工作实施计划。

(二)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

人力资源业务规划主要有岗位职务规划、人员补充规划、教育培训规划、人员分配规划等。一是岗位职务规划只要解决公司定员定编问题。公司要依据公司的近远期目标、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工艺要求等状况确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岗位职务标准, 进行定员定编。二是人员补充规划就是在中长期内使岗位职务空缺能从质量上和数量上得到合理的补充。人员补充规划要具体指出各级各类人员所需要的自励、培训、年龄等要求。三是教育培训规划是依据公司发展的需要, 通过各种教育培训途径, 为公司培养当前和未来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合格人员。四是人力分配规划是依据公司各级组织机构、岗位职务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所需的人员, 包括工人工种分配、干部职务调配及工作调动等内容。

四、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体系的制定程序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企业战略制定的程序是一样, 包括内外部环境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评估与控制等四个步骤。

(一) 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条件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组织所处地域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组织所处行业的演变、生命周期、现状及发展趋势;组织在行业所处的地位、所占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的现状及增长趋势, 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 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政策;预计可能出现的新竞争对手。组织外部的劳动力市场状况, 政府的人力资源政策、法规对组织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等。外部环境的分析通常采取PEST分析法进行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企业的组织文化, 以及企业员工的现状和他们对企业的期望。

(二)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采取SWOT分析法, 再用PEST分析方法对企业外部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和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的分析;通过SWOT矩阵, 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与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相匹配, 得到四类可能的战略选择。然后,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的“选、用、育、留”原则来选择人力资源战略。

SO战略:利用企业内部优势, 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有利机会, “利用战略”;WO战略:利用外部环境机会, 补和改善企业内部的劣势, “改进战略”;ST战略:利用企业内部优势、躲避外部环境中可能的威胁, “监视战略”;WT战略:主要是使劣势最小化以躲避外部环境中的威胁, “消除战略”。

(三) 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

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是将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行动方案的转变过程, 在转化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战略目标、战略实施计划、实施保障计划以及资源的合理平衡、人力资源规划等, 使人力资源战略可操作化, 把战略变成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活动。同时要使战略制度化, 通过制度来保证战略的实施, 使战略切实落到实处。

(四) 人力资源战略的评估与控制。

人力资源战略在实施过程中, 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 人力资源战略环境的变化, 必须进行适时的调整, 同时要监控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偏差, 及时对其调整, 同时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调整, 以适应战略的实施。战略评估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寻找战略与现实的差异, 发现战略的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战略, 使之更符合于组织战略与实际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调整和评估才能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五、结语

总之,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通过制定规划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符合企业战略和不断发展需要。要管理好企业的人力资源, 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并且要按照科学的程序来制定和实施, 最终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内容变成真实的行动, 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

摘要: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依据总体战略, 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实现企业战略所进行的系统思考, 是企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长远性的决策和方略。本文是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的情况下, 制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远景、使命、目标及战略, 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为企业持续经营获得竞争优势。

12.中心小学师德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篇十二

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一支有道德、有修养、有能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直以来是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目标。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根据轮台县教科局的安排部署,学校研究决定,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精心打造一支“师风正、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的教师队伍,全力营造“为人师表、从教为民、管理规范、文明育人、依法治教、廉洁勤政”的校园新风貌,促进我校办学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危机感和幸福感,激发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热爱教育、发展教育的激情,坚定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从教理念,努力造就一支让学生欢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教师队伍。

1、打造一支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人们满意的教

师队伍。

2、促进两个转变:师德师风向更好的方面转变;行风校风向更好的方面转变。

3、解决“三大问题”:职业倦怠、教学倦怠问题;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问题;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懒散问题。

4、实现“四个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上有新的提升;关爱学生、走访家长、服务社会上有新的提升;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上有新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升。

三、活动安排和步骤

按照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此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学习,提高认识阶段。

1、活动时间:2013年3月三十日至四月末,大约三十天时间。

2、活动内容: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营造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思想舆论氛围。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召开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教职工提高对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具体要求,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于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之中。

第二、认真组织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工重点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管理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紧急通知》、《巴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十条》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通过学习、培训,引导全体教职工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深刻内涵,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师在职业行为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高贯彻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第三、开展“今天怎么当好教师”大讨论活动。围绕“今天我怎么当好老师”主题,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新形势下如何当一个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抵制师德师风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第二阶段开展自查阶段。

1、活动时间:2013年5月1日至5月末,大约三十天时间。

2、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采取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方法,重点突出“七查七看”:一查贯彻教育方针,看是否有重教而轻育人的行为;二查尊重学生人格情况,看是否有讽刺、挖苦、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三查廉洁从教情况,看是否有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和商品、向学生和家长索要钱物、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问题;四查遵守社会公德情况,看是否有赌博、酗酒等违反社会公德现象;五查树立良好教师现象情况,看是否有语言不文明、言行不检点行为;六查关心集体、尊重同事情况,看是否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团结的言行;七查工作作风、工作纪律情况,看是否有作风不踏实、纪律不遵守、有令不

行、有禁不止、工作懒散的行为。

第三阶段为整改,查出阶段。从六月一日开始到七月末,大约六十天时间。主要任务还是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校教师队伍实际,根据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纠正。

每位教师要结合自身情况,对照七查七看,撰写一份“个人师德师风分析材料”,交给学校德育处。同时,学校将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评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认真调查处理,及时整改。对评议出来的不合格教师,特别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教师管理权限进行严肃处理。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调查问卷、明察暗访、座谈会等形式对我校在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经常性的查找和剖析。对教职工中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严重的给予批评、纠正,并在职务聘任和晋升、表彰奖励、绩效考核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同时,对师德师风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使我校的师德师风在整体上得以提升。

第四阶段为总结提高阶段。

1、内容:对我校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并针对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意见,形成长效机制。

四、有关要求

学校校长及班子成员,对这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高度重视,校长亲自抓,把此项工作摆上日程,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和措施,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分阶段逐项落实,按时完成。每阶段有布置、有检查、有分析、有总结、有资料,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艾合买提阿布拉

副组长:吐尔逊亚森,吾斯曼依明

成员:阿布里肯木依不拉音,图尔逊托乎提,阿里木艾买提吐尔逊亚森具体负责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了解各阶段行动的活动情况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情况,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

塔尔拉克乡中心小学

上一篇:记者团户外实践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