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批评的名言(精选8篇)
1.关于批评的名言 篇一
接受批评的名言
批评家的表总要比别人的快五分钟(圣伯夫)
批评没有能力达到艺术的.高度。艺术进入了一定高度,除了它自己,其他表现形式都无法企及的境界(杰依·查普曼)
真正的文化以同情和赞美为生,而不是以憎厌和轻蔑为生---(威廉·詹姆斯)
真正的艺术品包含着自己的美学理论,并提出了让人们藉以判断其优劣的标准(歌德)
在文学上,年轻人常常从担任法官开始他们的生涯,只有当智慧与经验到来时,他们才终于获得了受审的尊严----(托马斯·哈代)
-名人名言网
一个人的心灵隐藏在他的作品中,批评却把它拉到亮处----(伊本·加比洛尔)
对同时代的人的批评不叫批评,叫交谈(勒梅特)
敢于在杰作堆里问津的才是好批评家(法朗士)
批评家是预料奇迹的人(亨尼克)
巧妙地置疑是一个优秀批评家的重要特征(拉·洛詹尔
2.关于批评的名言 篇二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其他党派不同的地方, 就在于它“经常自己批评自己” (1) , 并依靠批评不断地发展壮大。列宁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具有重大意义, 他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 就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 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 揭露错误的原因, 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 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 ——这才是一个郑重的政党的标志, 这就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 这才是教育和训练阶段, 以至于群众。” (2)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活力, 促进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 (3) 同时指出了批评的主要任务和有关的原则、方法等。在1942年开展的党内整风运动中, 要求党员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立场及方法、检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最终确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1945年, 党章中第一次写入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 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 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4) 内战胜利前夕,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预见性的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 他们是不曾被拿抢的敌人征服过的, 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5) 中国共产党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不断发展壮大,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也充分认识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的在执政中的重要性, 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一优良作风。
二、《决定》的发表及其效果
1950年4月19日, 新中国成立不到200天, 中共中央即发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6) 。只有1800余字的《决定》全文,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如何接受人民群众批评问题进行阐述, 指明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等, 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
1.《决定》深刻地阐释了决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但是在如何建设新中国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地位地转变, 一些党员和干部出现了骄傲情绪, 一些不良作风初现端倪。要想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 批评与自我批评必不可少。只有及时在党内外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才能及时地纠正缺点和错误。因此从党的执政地位, 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看,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必要的重要的。
2.《决定》指出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形式
一方面, 要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让每个党员明确开展这项活动的真正目的, 帮助党员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保持党的纯洁性, 切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另一方面, 对于党外出现的群众意见要积极听取, 认真对待, 及时反馈, 不能闭目塞听, 置之不理, 更不能对提意见的人民群众进行打击报复。但需要注意的是, 报刊在刊登人民群众批评建议时要注意区分正确的批评和破坏性的批评, 对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进行核实。引导人民群众提出对巩固新政权, 建设新国家有建设性的意见, 从而实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
3.《决定》规定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
以报纸刊物为载体, 记者和编辑负责对发表的批评进行筛选, 可在认定所选定批评建议基本符合实际的前提下进行发表, 无须与被批评者沟通。同时要对投稿人的信息进行保密, 维护投稿人的利益, 杜绝任何压制批、打击报复批评人的行为。另一方面, 对于情况属实的批评, 被批评人要及时进行反馈, 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声明接受批评, 同时要公布进行改正错误的具体结果。如被批评人认为批评有部分失实情况存在, 允许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做出解释和更正, 但需接受批评的正确部分。党的纪律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 对于出现的拒不接受批评, 打击报复批评人等现象要及时有效处理, 如存在触犯法律的情况, 应交由国家相关执法机关处理。
4.《决定》的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广大群众踊跃参与来信
以《人民日报》为例, 1950年3月份收到的读者来信不足900封, 但在4月收到读者来信多达1674件, 较3月份增加1倍, 到了5月份则来件数量更是接近2500件。1950年和1953年间, 《人民日报》和各级党报刊发了大量的批评性报道和文章, 仅《人民日报》就刊发了4243篇, 其中1950年为753篇, 1951年为1749篇, 1952年为1741篇, 1953年为1027篇, 三年中日均刊登批评稿超过4篇, 在数量上是巨大的。各级党报的这些批评报道, 不仅没有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反而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继续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改革开放以来, 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和物质利益追求的诱惑, 一些不正之风极大的影响了我党的形象, 使得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基本丢掉了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因此在新时期要继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切实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1. 接受批评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认识到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批评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密切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只有敢于接受批评和勇于进行自我批评的党员领导干部才是真正能够代表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要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勇于地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 它是完善自己的方法, 是预防腐败的基础, 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途径。
2. 认真把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
党和人民群众都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体, 要处理好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的关系。批评和自我批评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认识上到位了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 要抓住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实质。广大人民群众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于党和人民政府及其各项工作的提出批评时, 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要如实的反映问题, 既不夸大, 也不缩小, 要详细地反映问题, 切切实实地提出具体的问题, 提出批评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根本, 且不能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把问题扩大化。党员领导干部在自我批评和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时, 要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 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人民群众的批评建议出发, 找出自身的不足, 分析不足的原因, 哪些原因是主观性的, 哪些原因是客观性的, 哪些方面使属于工作能力方面, 哪些方面使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等等, 都要做一一的深入的分析, 找出自我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3. 不断拓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多重途径
建国初期, 中国共产党开展在报刊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当今多媒体发达的时代, 要不断开拓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途径。传统的报纸、报刊、杂志仍然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途径, 这种方式可以是批评和自评批评较为长时间的保存和记录, 也便于党和人民群众对有关问题的查询。同时应该利用新兴媒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和政府的网站可以开辟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专栏, 党和政府机构的微信, 微博可以开通批评和自我批评专栏, 党员领导干部也应该利用新兴媒体, 广泛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开展自我批评, 及时地回复人民群众的批评。
摘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1950年4月19日, 新中国成立不到200天, 中共中央即发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决定》中提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 实施的原则对于当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1994年版.
3.关于自己批评孩子的心得浅谈 篇三
【关键词】教学管理;批评艺术;自尊心;批评教育
作为一名在西藏教育的岗位上工作多年的班主任教师,这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认识到,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对于教师善意的批评可以换来学生会心的一笑,而讽刺和挖苦换来的则是学生的横眉冷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但往往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过错采取“恶性刺激”的批评方式,使学生在怨恨中“吸取教训”。然而这种刺激效果,往往会助长学生的逆反和怨恨心理,这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很坏的后果。就算是心理较为成熟的成年人,大多也都好表扬而不愿被批评,更何况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藏族学生。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批评,作为教师就必须分析和了解受批评的学生心理特点,努力达到与学生情与情沟通,心与心交融的境界。所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对于批评学生时会注意了以下几点:
1 以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批评的核心
首先所有学生的自尊心都有这么几个共同的特点,则分别是:动力性、敏感性、情绪性、脆弱性和复燃性。每个人的自尊心,它都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的,要求集体和社会能够承认自己的人格和能力的一种思想感情。其具体的表现为不容许别人歧视,不愿向别人侮辱和屈服等方面。一个人若具有真正的自尊心,那么这个人总会珍视自己在集体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通常说来自尊心是一个努力克服缺点的,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既然作为一种动力,那教师则应当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自尊心引导为学生的自我教育,防止其向虚荣心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才能使得其教育取得成功。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学者在人格理论中就有一个观点:人格的基础是自信、自尊。然而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单凭他自己是不能建立起来的。在孩童时期的他的自我概念是靠外部的评价建立起来的。现在的教师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这一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好,这一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其方法不当,再加上教师不能及时地挽回学生的自尊,这就会毫无保留地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旦被伤害,对于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能够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能够满足学生得到别人尊重的这一需要,这就为在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弄清事情的缘由是批评的首要条件
我读过美国马里杰·斯比勒·尼格写的一篇文章《多看了一眼》,作者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了一件引人深思的事。作者说自己看见一位坐在矮凳上拔草的男人,便以为那该是最懒散的典型了。当自己临离开时,又看了他一眼,才发现那男人原来只有一条腿。就这样,只因多看一眼,原先认定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忽然间成了勤劳的百折不挠的人了,由鄙厌变为尊敬。幸亏多看了这一眼,这是何等重要的一眼啊!对于孩子间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班主任都不能莽撞处理,那不仅会伤害了孩子,还会给自己的教育道路添障碍,这也是我一路摸索所得。
一次,我正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听到后面有一个同学在讲小话,当我回头看时,正好看到有个同学嘴巴在动,于是我就跟认定刚才讲小话的人是他,就对其批评。然后这个同学当时就站起来说他没有讲小话。当然作为教师碍于自己的面子和教师的尊严,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也不肯承认,这个时候的课堂上开始陷入了尴尬的境界。最后,自己只好强忍怒火把这堂课上完。下课后,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外,另一个同学就追出来,在我旁边小声地说,刚才真不是那位被我批评的学生讲小话而是他说的。顿时,我就感觉到心里的矛盾,是向学生道歉,还原事情的真相?还是碍着自己的面子,此事就此作罢呢?最后,我还是把那位学生找来,并对他道歉。虽然他也对此事表示理解教师,可我心里总感觉不太舒服,认为自己此事的处理有欠稳妥。从此以后,我也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不要轻易批评。对某件事或某个学生非批评不可时,一定要在批评之前,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对批评的原因和目的进行把握,最起码能使被批评的人口服心服 。
3 把握时机、注意分寸、对事不对人是批评的关键
没有批评的教育也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教育表现。但过分的批评很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这样一来便失去了批评的意义和目的。批评学生时,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把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无论是对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时的语言要准确,恰如其分。批评浅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批评重了,就会刺痛学生的自尊心。准确、真诚的批评言语,会使学生心服口服,欣然接受。教师批评学生时,首先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然后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最后,批评教育后别忘了安抚。要多关注孩子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严厉批评后一定要关注其情绪变化情况,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可能会做出报复、出走、逃学、破坏、轻生等过激行为。批评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错误,所以认为批评结束就万事大吉,而要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辅导、有了进步要及时表扬。关注其改正错误的情况,注意安抚技巧,消除感情隔膜,防止坐失良机。批评后在必要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向学生表明为什么要批评,为什么要这样批评,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总之,我们教师要做到批评无痕。在无痕的批评中,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爱护,使其体味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教师的拳拳之心。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使得学生的思想升华了,灵魂也得到了净化,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邵夏珍.井深大早期教育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 R·M·加涅.中国社会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田克勤.学习理论大家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
4.关于批评通报的 篇四
经查明:20____年2月15日上午,姜【人名】同志工作时间内网上打牌。
姜____身为市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聘用工作人员,本应自觉遵守单位工作纪律,而他却在工作时间内做与工作无关事项,根据《____市农业局违反作风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处理办法(试行)》第十条之规定,经市农业局班子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姜【人名】同志通报批评,并扣发300元考核奖。
本决定自发文之日起生效。若不服本处理决定,可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农业局提出书面申辩。
____市农业局
5.高二关于批评的议论作文 篇五
早在古代时期,我国就专门设置了一个官职,担任此官职的人就是批评君主和一些官员的过失,而我国历代开明的君主,也都是把纳谏作为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他们善于虚心接受批评自己的官员,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在自己的过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在批评中不断发展自己,也为国家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唐太宗重用直言不讳的魏征,齐威王从谏如流等等,都是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秋高气爽,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夏去秋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祝中秋节阖家幸福快乐!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臣民的批评建议,而一个小企业的腾飞也离不开顾客的批评建议,我国小天鹅集团由亏损到盈利几亿的利税大户,可谓步入鼎盛时期。这时候,他们悟出一个道理:企业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更主要的是生产信誉和质量,顺这个思路,他们进行了更深层的思索:他们认为企业最好的时候,往往就是企业最不好的开始。基于这种思考,小天鹅从利税最佳的那一年开始在全国多个省市实施了花钱买意见的活动,虚心接受用户提出的批评建议,并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使“小天鹅”飞向更广阔的世界,加入世界家电的竞争。
世界上每个人都可能受到批评,但在批评中我们可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宋濂年轻时常到百里外从师,遇到难题时请教老师,但有时因为他愚笨不能解惑,受到老师的批评斥责,他却“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因此,他虽然愚笨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每次在批评中他又有所闻。通常我们每个人都害怕受到别人的批评,有时还会记恨于心,但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批评中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在批评中取得了进步。可见在批评中可以使我们受益。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个体,都要受到别人的批评建议,也只有在批评中,一个国家才能不断强大,一个个体才能不断进步发展,我们每个人受到批评的同时,同时也是被关注。也只有在别人的批评与被关注中才能提升自己。
6.关于批评的名言 篇六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队伍,每一位党员也都处于不断的进步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秀作风,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身存在或产生的缺点、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改进,以实现不断的优化成熟。
在此,我以自身为标的,冷静思考,深刻反省,作出以下自我检讨和批评:
思想政治方面有左倾偏向。近期以来,我非常关注香港中文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先生的言论,他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式”、“产业链阴谋”等观点,尖锐地指出了我国在环球产业和金融方面的劣势,甚至战略性的配置失误。这使我曾一度对中国经济前景失去信心!
冷静下来客观地思考分析以后,才纠正了这个过于激进的认识——我们的相对劣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免要出现的,出现的一些失误,也是前进道路上无法避免地要付出的代价。但这些都不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正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中所说的那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工作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进入大四以来,班上的活动和工作明显减少,我们面临着下点实习,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也近在眼前。由此而产生的压力,使我出现了心态急躁、甚至是浮躁等消极状态。
个人生活方面与集体的融合度明显下降。近一年以来,由于成长的原因,我对于个人独立性的重视有所提高,排斥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这在培养个人主见和决断力的同时,也使团队协作精神有所下降。
7.关于批评的名言 篇七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新闻语篇,意识形态
一、引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探究话语中, 广泛社会和文化形成中的权力关系, 揭示其中的不平等关系, 意识形态, 歧视, 偏见等关系。新闻媒体是提倡公平、公正、客观, 然而各新闻媒体都担当这继承和宣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 代表各政治集团和权力集团的利益,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 它们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 报道者总是会潜移默化地构建和传递他所尊崇的意识形态。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12年3月3日刊登在中国日报的一篇《Official:Tibet immolations were instigated》和2012年3月5日刊登在纽约时报的一篇《Three Tibetans die after self-immolations》的两篇报道, 揭示各语篇的意识形态和所隐藏的主观倾向和偏见。这两篇新闻报道主要讲述的是在中国两个不同的藏族地区三名藏族人通过自焚自杀。
二、实例分析
1. 标题和结构
新闻语篇的标题一般都浓缩了事件的主要内容和报道者自身的主观倾向。虽然都叙述的是同一事件, 两篇新闻的标题却有较大区别。纽约时报的标题言简意赅, 告诉读者三名藏族人自焚身亡, 而中国日报的标题除了传达这个信息外, 还多提供一条信息, 即这三名自焚者是受人唆使怂恿的。中国日报通过“were instigated”这一被动结构来告诉读者, 这件惨剧与中国政府无关, 不法人士或者组织应该对此次事件负责。这样,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甲新闻是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上。
新闻语篇的结构能很大的反映出报道者的立场倾向。下表是甲乙新闻叙述顺序和各部分信息篇幅比较:
中国日报的新闻共16段, 纽约时报的新闻共8段。前者在新闻的开头用了4段的篇幅表明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态度, 在第8段和13至16段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藏民聚居地大力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而该新闻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批判和谴责达赖喇嘛集团和藏独分子。纽约时报的新闻用了7段来引述自由亚洲电台, 自由西藏组织和妇女组织对此次事件的看法, 占了整篇新闻的87.5%。该新闻仅仅在结尾处表达中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立场和态度。由此可见,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 报道者通过信息的不同组合顺序和比例, 可以使两篇主题相同的新闻语篇表达不同的立场。
2. 分类
语篇的分类系统是指语篇对人和事物的命名和描述, 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语言在描述和命名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的偏见。人们对于事物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结果反映出来。在新闻语篇中, 报道者往往通过词汇的选择揭示他所代表的利益一方的意识形态。两则新闻通过不同的词汇选择揭示出中国政府和反华势力、藏独分子对此次惨剧的发生原因的不同看法。例如:
中国日报:be instigated, be deluded, go against Buddhist teachings
纽约时报:protest China’s repression of Tibet, call for freedom, forces occupied
中国日报指出此次惨剧完全是违背佛教精神受达赖喇嘛教唆怂恿的, 达赖喇嘛必须对此次事件负责。纽约时报则用“forces occupied”和“China’s repression”指明中国政府强制侵占统治西藏, 3名自焚者是为了寻求西藏独立, 反抗中国政府的压迫的自我牺牲。中国政府必须对该事件负全部责任。
除此之外, 两则新闻对达赖喇嘛集团和藏独分子的描述用词也大相径庭。
中国日报:two-faced;Dalai Lama’s clique, vainly trying to foment;carrying out their plan;riots and assaults;trained separatists
纽约时报:Tibet’s spiritual leader-in-exile;call for eased Chinese restrictions
中国日报使用大量贬义词指明达赖喇嘛集团和藏独分子是企图分裂中国置人民与水深火热之中的叛国分子。反之, 纽约时报用褒义词将其描述成为争取西藏人民的自由, 摆脱中国政府压迫被放逐的精神领袖。
通过不同的词汇选择, 两则新闻表明各自所代表的利益一方:中国政府和反华势力, 藏独分子。
3. 情态
语篇的情态系统直接反映报道者对事件所持的态度和观点, 可以控制受众者意识形态。情态动词, 情态副词, 情态形容词, 转述言语等都可以表示情态意义。下文将着重分析两则新闻的转述言语。
转述言语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Leech和Short (1988) 提出转述言语有5种方式:直接引语 (DS) 、间接引语 (IS) 、自由直接引语 (FDS) 、自由间接引语 (FIS) 、言语行为的叙述性转述 (NRSA) 。由于FIS和FDS在新闻语篇的出现率非常低, NRSA在本质上属于间接引语, 本文只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来分析甲乙两则新闻。
两则新闻大量的引用转述性言语, 以提高新闻的说服力。新闻媒体是主张客观, 真实, 转述性言语大多出自当事人或者权威人士之口, 具有很强的真实权威性。因此, 报道者通常通过引用他所代表的利益一方的话语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 从而影响受话者对事件的观点态度。中国日报的新闻共22个句子。其中直接引语7句, 占全文31.8%;间接引语13句, 占全文59.1%。纽约时报的新闻共13个句子, 其中直接引语1句, 占全文7.7%;间接引语9句, 占全文69.2%。由此可见两则新闻以间接引语为主。间接引语是报道者转述他人言语, 与直接引语相比, 更加带有报道者的主观色彩和意识形态。同一个内容通过持有不同的立场观点的报道者转述后, 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消息来源指的是被转述话语的来源。报道者在引述他人观点时, 通常都会注明话语的来源。消息来源的选择就是话语权的选择。报道者在语篇理引述哪一方的话就给了哪一方更多的话语权。报道者通常会引用来源于他所代表的利益一方的言语, 从而很大程度的影响受众者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中国日报的转述话语的消息来源分别是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发言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四川政府新闻办公室。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消息来源都是中国政府官员或政府机构。该篇报道中, 无论是对事件发生的描述还是引起事件的原因的话语权都给了中国政府。例如:“It's painful to see selfimmol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places that ethnic Tibetans inhabit”。
纽约时报主要的消息来源是自由亚洲电台、自由西藏组织。值得一提的是, 自由亚洲电台是一家拿着美国国会的拨款, 支持反华势力和藏独势力的美国电台。而自由西藏组织则是以脱离中国独立西藏为最终目的的不法组织。在叙述事件发生过程和原因的转述言语全部来源于自由亚洲电台和自由西藏组织。诸如:“Three Tibetans killed themselves by self-immolation in two different Tibetan regions of wester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ays, to protest China’s repression of Tibet”和“Tibetans will not stop protesting until their calls for freedom are heeded”, 这些话不断提到自焚这一举动是为了抗议中国政府压迫西藏, 将导致这次惨剧的矛头指向中国政府。相比之下, 中国政府的话语权却少之又少, 仅仅在新闻的最后一段引用了一句中国政府的言语:“China has denounced that the self-immolations were terrorism inspired by the Dalai Lama”, 然而在这句间接引语后, 报道者立刻指明达赖喇嘛是为摆脱中国对西藏政治和宗教活动压迫而斗争的精神领袖, 从根本上否定中国政府的对此次事件的观点。
三、总结
本文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 对比分析了分别刊登在China Daily和New York Times的两篇内容相似的新闻报道。通过从语篇的标题结构, 用词, 转述言语三个方面的比对分析, 可以明显看两则新闻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大相径庭。造成这个巨大差异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影响语言运用。China Daily站在中国政府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而New York Times则是代表支持反华势力和藏独势力的美国政府的利益。因此, 审视媒体的报道和评论, 应该运用批评性分析方法, 客观全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 1989.
[2]Short, M.Speech Presentation, The Novel and The Press[C].W.vanPeer (ed.) , 1988.
8.关于批评的名言 篇八
【关键词】班主任 批评教育权 学生 重要性 问题 措施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政府到各种社会组织再到每个家庭,都已经深刻意识到,素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条规定以一种法律形式规定出了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掀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一、批评教育权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看到批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塑造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场所,班主任老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老师。
(一)批评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再加上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其心理承受能力、受挫能力极差,而且容易产生性格偏差,比如孤僻、骄傲自大,对本身缺乏准确的认识。
所以,面对这样的状况,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批评他们所犯的错误,通过批评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事情是错的,什么样的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其实批评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只是这个教育方法是一种较为“消极”的教育方法。
教育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鼓励是教育,一种是批评是教育。这两种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鼓励是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去做正确的、社会道德所提倡的行为,对学生良好的表现提出表扬;批评教育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只有学生本身存在缺点、犯错误时才可以采用的教育方式。
(二)批评教育帮助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
首先,我们人从一降生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人类永远都无法抹杀掉的,它只会随着环境、地位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刚刚出生的小孩,他们的满足仅仅局限于本身的感觉,饿了、困了、冷了、渴了等等他们就会哭,向周围的人传达本身的需求,来获得满足。
其次,当他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物质上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精神上对自尊感、成功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无限制追求满足感的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势必发展成贪婪欲望,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逐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要想阻止满足感的方式一般通过批评教育实现的。
通过批评教育告诉学生,一切物质与精神的需求,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才能逐渐实现的。引导他们把这种满足感转化为人生的一个目标,坚决抵制急功近利的心态。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促使他们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快速转变。
二、批评教育权在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批评教育权的行使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首先,是家长的思想认识不足。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异常的疼爱,舍不得打、骂,感觉自己的孩子不能够受一点点委屈,以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高人一等。在学校里犯点错误是应该的,老师不应该责备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对责罚自己孩子的老师打击报复,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其次,是老师的思想认识有偏差。在实行素质教育之后,老师不知道该不该去批评孩子,觉得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应该实行“鼓励”式的教育方式,要经常去表扬学生,来增加师生的感情;有的老师怕被学生家长打击报复,对学生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老师滥用批评教育权
老师应该承担起教育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哪怕是在学生犯错误时的批评教育,也应该为了孩子着想。然而,一些老师在批评教育过程中,滥用词语,攻击学生的人格,肆意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辱骂、伤害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老师在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勒令学生退学,侵犯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班主任对学生的侵权行为有着诸多原因,但根本的一点就是班主任不能够依法行使批评教育权,蔑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
三、如何解决批评教育权在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解决办法:
首先,要端正班主任、家长对批评教育权的正确认识。学校定期举行家长会,加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將批评教育的益处向广大学生家长解释清楚,得到他们的谅解,并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听取家长对批评教育权的看法,大家一起来探讨研究一下如何行使批评教育权,才能够起到最好的作用。还要对各个班主任老师加强思想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规范批评教育权的使用规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要做到心知肚明。
其次,就是引导班主任艺术的行使批评教育权。批评教育权作为一个“消极”的教育方式,就要用“艺术”的方式把它很好的表现出来。在批评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只是为了批评而批评,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错了,还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做,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告诫他。而不是以一位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身份去训诫他。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融入真情实感,这样学生感觉到你是在用心与他交流。心与心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
四、结语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老师在行使批评教育权时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自己行为,避免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柳明.人格教育.具有战略意义的希望工程[N].今晚报. 2010.(03).
[2]廖一明.关于教育惩戒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10.(7).
【关于批评的名言】推荐阅读: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10-06
关于办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08-26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07-22
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06-30
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言08-13
批评自我批评11-19
班主任的批评艺术10-17
军队批评与自我批评10-23
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简短08-27
个人批评与自我批评清单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