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坚持落实(精选13篇)
1.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一
坚持以生为本,优化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是西方人性管理的重要理论思想。“以生为本”,是指老师在对班级的学生管理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用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优化班级管理。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那些违背人本的思想和做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
一、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 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和采纳。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如何优化班级管理,集思广益为班级发展谋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我们实行值日生轮流制,又设立了“金点子”信箱和学生的“回音壁”,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和班级情况。一次,一个学生在“回音壁”中给我写道:“孙老师,这是我两年来第一次给你写信,你在班上表扬我,并采纳了我的‘金点子’的建议,我激动极了,浑身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冲劲,我觉得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了。”
为了和学生贴得更近,我每天中午设立了班主任谈话日,有时和学生交心谈心,有时拿出些话题倾听学生的讲述„„两年多来,我和两个班的学生谈话次数已超过六百次,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有幸的是我走进了热情活泼、充满活力的学生群体中,感悟到学生在前进中发展的潜力。只有让广大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优化班级管理。
二、寻找温馨和谐的管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也是一个孕育着温馨与和谐、渴望与憧憬的社会。人们与环境、与自身、与群体、与他人的温馨和谐是人们的最高追求,这种追求也必然反映到班级中来,这就要求我们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要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改变过去师生之间那种片面的失衡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爱、互动、温馨、和
1谐、信任的朋友关系。因为信任就是力量,信任就是最高的奖赏。
为造就一批文明守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思索创新的学生队伍,铸造有个性、有创意的小人才,有利于学生脱颖而出,我想方设法地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在墙上开辟“吾手写吾心”、“数学乐园”、“理化天地”等栏目;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围绕中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出“中考特刊”的展板„„。这样,学生乐起来了,学起来了,忙起来了。两年多来,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增强,有的学生在市区各种比赛中获奖,我所带的两个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深受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作为老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容忍的气度,在人本主义的管理中表现出能宽恕学生。班上有很多有个性的学生:有的性格古怪,不大合群;有的课堂上超出常规,过于活跃;有的畏畏缩缩,缺乏自信„„但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他们的独特,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和信任他们,运动员、调解员、播音员„„都从他们中产生,渐渐的他们还为班级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我们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环境,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需要融合。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特别突出对学生的信任,这样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但可以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而且还可以激活出每个人的强大动力。我们提倡“合作互动型、伙伴型的学习活动”,每一组就是一个互动伙伴的集合,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加大以情激人的管理
“以生为本”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激励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用真诚、尊重去激励学生,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上课不但不学,还讲话闹堂,怎么办?硬压下去,什么具体情况也不了解。我们应该稍安勿躁,语重心长地和他谈心,耐心听他的心声„„用真情打动他。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学生既要在思想上加以指导,又要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还要在学习中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能力的差异用其所长,尽其所能,这样,才有利
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
四、注重人格化管理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给学生学习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环境的非限制性。搜集资料、访问调查、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都不完全是坐在教室里就能完成的。如果对学生定下过多的条条框框,给学生戴上“紧箍咒”,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舒畅放开手脚搞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还对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也是极大的挫伤。不过,建立一些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不可太严太多。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我们主要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加大对学生的约束。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道德观,我们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贯穿两条主线:科学精神的探索和人文素质的塑造,特别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总之,在优化班级管理上,我们应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为突破口,要求以人本主义的思想,反思过去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审视并修改其中一些不符合人本主义精神的条款,使其更能适应班级“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郑培民曾说过:“人才是压出来的,效益是严出来的。”这话很对,但如果加上人本主义的思想,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优化班级管理,那么“人才”和“效益”就会更有生命力和后劲,从而达到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2.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二
一、一切为了学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因此,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建构过程。
1. 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即学生已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 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 (如备课、制作教具、让学生搜集信息、预习等) 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恰当地布置任务,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为学生顺利向最近发展区转变提供条件。
2. 采用多种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有效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要积极运用语言、动作、多媒体、现场实地等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设置矛盾, 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讨论、交流、探究, 以耳闻目睹的生活现实、社会现象作为突破口或切入点,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让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从而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整体的把握, 获得深刻、理性的认识, 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开展丰富的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 人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因此, 应使教学过程活动化, 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充分地使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这里的“动”和“活”是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考, 让学生积极思维, 展现自我, 明辨是非, 提高智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让师生之间相互启发、诱导, 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例如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小品表演、辩论会等主题活动, 都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及时恰当的评价。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往往来自于教师的评价。“我本来不喜欢学习, 但在一节课上, 我说出了我对某件事的真实感受, 老师带头为我鼓掌, 于是我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是某位学生的心里话, 可见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多大。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适时点评和有效评价, 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时, 可以采用如口头表扬、掌声鼓励、赞许的眼神、满意的表情或者是竖起大拇指对他们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 这样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努力做得更好。此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为了一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不仅是指学生个体, 更应是学生群体, 即全体学生。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采取多种措施,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 营造平等氛围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的智能分为八种, 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 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表现不同, 但智能品质没有优劣之分, 因而学生的智能差异丰富多彩。现代教育理论倡导师生平等, 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姿态彼此对话、相互学习。教师在学生面前应采取谦虚平和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被器重的感受,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一种平等与关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平等的情感体验, 发展个人的优势智能, 都能获得成就感。
2. 鼓励全员参与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走百步, 不如让一百个人走一步。”在教学中, 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一百个人都来走。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要设计层次分明的阶梯性导学问题进行分层教学, 按照性别、性格、学业水平、能力等均匀划分学习小组, 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等。通过这些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都有所收获, 都得以发展。
3. 关注弱势群体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 尊重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成就感, 使其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班级中的学困生往往是学习上的弱势群体, 对于他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即使答错了也要从他们参与行为的角度给与肯定。这样, 学困生才能放下包袱, 轻松听课, 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余时间加强与他们的交往, 多谈心, 走进他们的心里;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加以鼓励, 点燃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成功。
三、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 更应着眼学生的未来,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1. 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说过:“什么是素质教育?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教育, 必须要有家长认可的文化成绩, 应该说学生成绩是学生素质的主要部分, 教学质量低下的教育绝对不是素质教育。”一提到成绩, 往往认为那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作为教师, 关心学生的成绩是对学生负责, 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当关心分数背后反映出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礼记·学记》中说:“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师。”教师要求学生获得的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储备。教育面对的是生命, 教育中还有什么能比学生生命成长更为重要呢?从这个角度看, 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具有生命性, 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和指导生命发展。教师让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应该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思维的习惯、行为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道德情感与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学会创造。
3.试卷讲评应坚持“以生为本” 篇三
一、自查自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物理试卷应该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查找错误的缘由。同时,要求学生针对试卷的每一个错题提出如下问题:1.这个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2.错在哪里?3.应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反思。学生经过这个环节的实践,一般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讨,搭建师生、生生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为了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可让班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于交流讨论为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错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中“生生”交流,以及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使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
这个新电源与外路断路时,左右“两极”的电压就是E测,显然,E新=E真。至于新内阻,它是新电源对外供电时,电流先后流过RA和r遇到的阻碍,即r和RV的串联值:r测=RV+r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测量的结果是电动势E测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公式计算法是最具说服力的,因为它是让数据说明问题;等效电源法最抽象,如果在《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中学得不扎实,估计很难理解;而图像分析法比较直观,如果单纯定性研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这种方法无疑最好,但该法的弊端在于无法定量得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实验方法拓展】本实验还有“伏阻法”(图8)和“安阻法”(图9)。 图8图9 “伏阻法”(图8)与电流表“外接”法(图1)实际效果是一样的,而“安阻法”(图9)与电流表“外接”法(图2)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责任编辑易志毅)
“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那么,试卷应该怎样讲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取相应的解题方法,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自查自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物理试卷应该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查找错误的缘由。同时,要求学生针对试卷的每一个错题提出如下问题:1.这个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2.错在哪里?3.应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反思。学生经过这个环节的实践,一般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讨,搭建师生、生生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为了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可让班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于交流讨论为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错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中“生生”交流,以及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使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
这个新电源与外路断路时,左右“两极”的电压就是E测,显然,E新=E真。至于新内阻,它是新电源对外供电时,电流先后流过RA和r遇到的阻碍,即r和RV的串联值:r测=RV+r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测量的结果是电动势E测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公式计算法是最具说服力的,因为它是让数据说明问题;等效电源法最抽象,如果在《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中学得不扎实,估计很难理解;而图像分析法比较直观,如果单纯定性研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这种方法无疑最好,但该法的弊端在于无法定量得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实验方法拓展】本实验还有“伏阻法”(图8)和“安阻法”(图9)。 图8图9 “伏阻法”(图8)与电流表“外接”法(图1)实际效果是一样的,而“安阻法”(图9)与电流表“外接”法(图2)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责任编辑易志毅)
“这种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到现在还是做得一塌糊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类似这样的“感慨”应该耳熟能详。为什么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呢?我认为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着重强调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美国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那么,试卷应该怎样讲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取相应的解题方法,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自查自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物理试卷应该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答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查找错误的缘由。同时,要求学生针对试卷的每一个错题提出如下问题:1.这个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2.错在哪里?3.应该如何解决?并进一步反思。学生经过这个环节的实践,一般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探讨,搭建师生、生生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为了给学生创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可让班干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于交流讨论为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错题进行讨论,通过小组中“生生”交流,以及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得到及时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的影响下,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就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小组互助学习,使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形成学生、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
这个新电源与外路断路时,左右“两极”的电压就是E测,显然,E新=E真。至于新内阻,它是新电源对外供电时,电流先后流过RA和r遇到的阻碍,即r和RV的串联值:r测=RV+r真。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图1所示的电流表“外接”法电路图测量的结果是电动势E测 在以上三种方法中,公式计算法是最具说服力的,因为它是让数据说明问题;等效电源法最抽象,如果在《研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中学得不扎实,估计很难理解;而图像分析法比较直观,如果单纯定性研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这种方法无疑最好,但该法的弊端在于无法定量得到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实验方法拓展】本实验还有“伏阻法”(图8)和“安阻法”(图9)。 图8图9 “伏阻法”(图8)与电流表“外接”法(图1)实际效果是一样的,而“安阻法”(图9)与电流表“外接”法(图2)实际效果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阜宁特殊教育学校高国军 [摘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真情实感地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使班级拥有无穷的凝聚力,真正成为宽松、和谐、融洽的乐园。本文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和谐班集体进行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和谐,班级管理 构建和谐班级,是落实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班级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成长,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而班级和谐又是校园和谐甚至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构建和谐班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班级管理中具体做到以下"四化"。 一、目标具体化 目标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向,是学生行动的依据,前进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学生有追求优越的天性,每个学生都不甘心止步不前,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之所以看起来没有上进心,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或者说一时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因此,要改变学生,首先应从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具体目标做起,帮助学生找到心中的那个目标。在学生定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首先帮助他们确定低要求,容易达到的近期目标,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压力,使自己能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把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作为实现大目标的基础,使之有"奔头",有信心。 在操作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符合实际,避免空洞,要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它,切实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有用,无论学生在那一科,那一方面,有一点成绩或提高,都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因素。 二、管理民主化 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走班级管理民主化的道路。强调班级民主管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自主权力,引导他们自我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班主任需要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要建立一个民主开放的环境,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将一碗水端平,以平等的姿态真诚面对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在日常的班级工作中,通过开展"小主人"活动,多让学生走上台来,讲讲自己的经历、爱好、理想,提出对班集体建设的希望,打算为班集体做好那些贡献等,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集体建设融为一体,让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中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班级管理只有实现民主化,学生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才能实现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教育情理化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交融塑灵魂,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不应该板起面孔,精神上应朝气蓬勃,学识上应富有创造性和广泛性的知识,以发展的眼光,从多角度去看待学生的一切,即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作为班主任,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学生才会"敬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必须加大情感投资力度,做到以情育情,以情感人。有一个学生上楼梯时,一步跨三个台阶,一下子摔了跤,我扶起他,引导他明白做事要依照规律,循序渐进,指出他平时学习不努力,指望到考试前几天的复习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时时以摔跤的事提醒他,使他改掉懒惰、耍小聪明的毛病。 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所以,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在班级工作中,爱事业,爱学生,是师德之魂,是教育之根,班主任始终以一种饱满的热情和质朴的真情对待学生,以全身心投入的态度处理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要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促进教育时机的到来,比如,师生关系紧张时,教师就应主动亲近学生,消除隔阂,使师生关系融洽,心理相容,形成宽松、和谐的班集体。 四、批评艺术化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批评,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应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使学生改正错误的一种有效而又不可缺少的方法,班主任只有正确地运用这种教育艺术,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认识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以宽容为怀,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了解学生犯错误的态度,就事论事地进行批评,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学生想一想,在遭到批评后,他会怎样想?这种批评方式适合他吗?他是否心服口服等,力求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即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感入心,批评应该讲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 势压人,还要注意师生间心理的协调,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时,要先给他们一段认真反思的时间,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基础时,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生为本,把握重点,读得“活” 东莞东城区花园小学 苏肖华 阅读教学要求“实”、求“活”。求“活”就是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求“实”,就是在活的形式下学得扎实。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革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并利用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在《称赞》一课的教学中,释题后,我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读得活,学得实。 1、把握重点句,多种形式读: 《称赞》这一课,重点是读好几个对话,读中感悟。我抓住两组对话,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第一组是互相称赞的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这一组对话,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读,设身处地地称赞对方,体会称赞的语气,然后选派代表读、评议、领悟称赞的语气。第二组对话,是称赞后带来的好处的话:读这一组对话前,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先找出相关的两句话:(1)“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2)“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这两句话的朗读,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一句,在读中体会,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在重点句的朗读中,老师始终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凸现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很乐意读,乐意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学生与作者拉近了距离,贴近了生活,使人文素养得当了升华。 2、突破难点,品读: 《称赞》这一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小獾的板凳做很粗糙,为什么小刺猬还要称赞它呢?要突破这一难点,我选择了品读。让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悟理。首先设疑,你认为小獾有优点吗?是在哪一段哪一句知道的?学生马上拿起书本,认真地读全文,再通过小组讨论,他们终于读明白了,找出了这句话:“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我因势利导,你认为小獾的优点是什么?该读好哪个词?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接着,把品读推向高潮:“那小刺猬怎么知道小獾的优点的?”由于有了刚才的品读经验,学生很容易找出了这一句:“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我从学生的朗读中,体会到学生读出了“味道”了。 3、分角色,表演读: 演一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最后,我设计了演一演,读一读的环节。让学生下位,自由选择喜欢的伙伴,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把课文演一演。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促进合作、互动。在学习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能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伙伴,以饱满的热情展开学习活动,学生学得活、学得乐。 [反思] 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交融是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所向,老师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巧妙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读通句子,读懂句子。通过“演一演”、“说一说”来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活”中求“实”,优化了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语感和人文内涵都得到升华。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生本教育的关键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把学生变成先生。让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生本团队,优化生本课堂,组织调控,激发了全体同学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生本教育;生本团队;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25-01 1.科学谋划,转动课改方向盘 1.1实施“先学后教,问题导学”策略,打造“以生为本,灵动高效”的化学课堂。“先学后教”是指教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展示的基础之上,根据学情和认知确定教什么、怎么教。 “问题导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导学案或导学提纲,学生依据导学案或导学提纲开展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等。 “以生为本”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教学以生命为根本、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成为契机、以生本为终极。 “灵动高效”就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灵活,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追求效果最佳化,效益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发展最优化。 1.2构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智慧引领――训练达标”教学流程,让理念转化为策略。“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独立预习和合作讨论两个方面。这一环节可以当堂进行,也可以提前进行,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少。学生以导学案或导学提纲为“线路图”,首先独立看书、查阅资料、尝试练习、找出问题;然后对子间就问题进行互助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教师,或向其他小组取经,或在展示环节上提出供大家思考、讨论,供教师点拨、讲解。自主学习环节,教师是一个巡视者、指导者、合作者。 “展示交流”是指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选派不同层次的代表,以多种有效方式,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的疑难问题、自己的观点等向全班同学展示,不到位的方面,其他同学补充。这一环节,学生都是参与者、倾听者、评价者,教师是组织者、激励者、评价者。 “智慧引领”即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或老师对展示的情况进行点评、梳理、归纳,就疑难问题进行讲解、点拨、小结,对不全面的地方加以拓展延伸,对亮点进行提炼升华。此环节,师生都是引领者。 “训练达标”即教师或师生共同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状况等,分层、分类设计有针对性、有坡度的训练题,进行分层达标训练,以达到了解学情、提升能力之目的。训练一般当堂完成。教师和优生对学困者给以适当帮助。 1.3提出四大教学基本要求,让策略转化行动。为了让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更好的把握改革尺度,防止出现过左或过右倾向,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四大基本要求,用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提高“四个度”: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获取新知的情感体验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度、提高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关注度。二是有效协调“四个关系”:有效协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有效协调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关系、有效协调轻松形式与丰厚收获的关系、有效协调教学起点与教学终点的关系。三是建立“四个体系”:实用的导学案体系、高效的小组合作体系、科学的教与学评价体系、特有的课改文化体系,以体系支撑课改。四是实现“四大转变”: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师职能由传授式向引领式转变、课堂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学生学习由接受式向自主式转变,让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中悄然而至。 2.开展活动,驱动课改四车轮 2.1开展四级培训,奏响课改协奏曲。滚动培训教师。课改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为了让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课改操作策略。“枕中云气千峰近,开窗放入大江来”,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导”,坐下来“研” 等方式,教师们更加深刻的领会到了“以生为本”这一理念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课改的实质就是改变传统地教与学关系,逐渐形成了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教育信仰,初步探寻到了有效实施课改的操作策略。 适时培训家长。学校有其高度地社会性,方方面面倍受社会关注,更受家长关注。课堂改革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如果学生家长不了解、不支持,将难以推行。启动课改之初,我校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召开了多次家长培训会,并且利用“访万家”之机与家长进行进一步交流沟通。通过培训与沟通,绝大多数学生家长了解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明确了开展教学改革的原因,误解消除了,阻力没有了。 随时培训学生。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改,积极参与课改,掌握自主学习、合用学习、探究学习的策略,各班级对学生进行了系列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有:如何利用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步骤、课堂上如何大胆展示、课中课后如何进行学习反思等。通过培训,学生学习渐入佳境。 定期培训组长。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小组长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为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以班为单位,定期对小组长进行了跟踪培训和指导。 2.2举行“讲、评、研”活动,唱响课改行进歌。教师们在实际课改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求解决之法,“讲、评、研”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研究平台。一年来,各教研组每月定期举行1-2次“讲、评、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研究主题,挑选2-3名对这一主题研究较透的教师讲引路课,介绍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困惑,大家围绕困惑之处展开讨论、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策略。活动时,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和学校分管领导都亲临现场指导。每次活动都能有效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3.初显成效,增添课改新动力 经过一年的课改,今日的熊绎中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教师有了教育智慧,敢于放手,放弃了霸主地位,主动融入学生之中,课堂有了应有的温度;学生得到了解放,课堂上能够冷静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积极挑战问题,主动生成智慧,全程体验快乐,生命因享受课改盛宴而狂欢……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生本教学,教学效率 职高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面对学习时自卑感较强,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上,失败的体验远远多于成功的体验,数学成绩一直未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数学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经常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因此,职高数学教学必须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低起点,缓坡度,激活数学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置,增强教学针对性 现在用人单位对职高学生提出了“文化知识够用”的要求,如何才是“够用”,这就涉及到文化课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不同学习基础差异和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层次也要有所不同,要在保证职高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注重职高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1. 依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设定适中的教学目标。 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普遍令人担忧,数学教学一定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还要逐渐地让他们赢得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反映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就必须要做到: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现有的发展水平,把目标设定在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地方,而切忌高、难、深。职高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教学力求知识的深度、广度,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成效。而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职高学生首先对数学学习不感到恐惧,愿意去学习数学。例如集合的内容,知识目标可以这样设定: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其中对集合和元素的关系本课只要求理解,而不要达到“掌握用符号表示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的高度,因此不管是数学基础多薄弱的学生,本节课只要认真听了就能够达成这个目标。 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 职高学生分班是按照所学专业划分的,同一个专业的学生数学水平相差很大。如果一视同仁设置教学目标,就等同于无视学生差异。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必须体现出层次来。例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内容,可以这样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会用配方法求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3) 会用配方法求解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4) 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以上目标的制定 (1) (2) 是中职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而 (3) (4) 则是有能力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既有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又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3. 重视人文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设定,切勿以偏概全。 职高数学教学因其为专业服务的特色和学生学习的特殊情况往往偏向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定,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生本化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注重人文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制定,它将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情感、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4. 弹性制定教学目标,为教学的生成留有余地。 数学教学需要计划,但是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把教学限定死。我们教的是有生命的人,而生命是有自主性和超越性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把教学过程中所有发生的事情都预料到。关注发展、关注生命比关注预设、关注形式更为重要。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稍纵即逝的生成性目标和事先准备的预设性目标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宝贵。要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就不能把学习目标定得死死的,给目标留下空间才能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随机问题灵活改变教学设计。因此我们要讲究学习设计的“留白”和“弹性”艺术,让学生走向真正意义的生命成长。 二、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动态整合教学资源 1. 结合时代的特点,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专业开放。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凡是涉及到量化模式的问题,就要用到数学。职高数学教学就应接近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与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达到解决日常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之产生亲近感,增强其学习的独立自主性。譬如数列知识与《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教师可以用专业课的实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例如,(等差数列与单利终值的计算)某企业有一张带息商业汇票,面值一万元,票面年利率为8%,按单利计算。问题: (1) 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 (2) 从第一年到第五年,各年年末的终值数据排成一数列,有什么特点? (3) 从以上五个数据的规律,你能知道第n年年末的终值是多少元吗?通过此例题,学生在理解数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的同时,又能掌握《财务管理》中单利终值的计算方法。 2. 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和灵活度。 职高学生大多对网络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熟悉计算机的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既可以多涉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又可学到知识,寓教于乐,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进一步增进感情。首先,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例如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展现出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运行变化规律,是数学教师制作课件的有利工具。它还有较强的作图功能,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作出图像,观察图像的动态变化,进而把“数”的问题转化为“形”的问题,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函数y=Asin(ωx+φ)(A>0,ω>0)图像”这一节课,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通过几何图形的动态变化,向学生演示函数y=sinx的图像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函数y=Asinx、函数y=Asinωx和函数y=Asin (x+φ)的图像,形象地揭示函数y=sinx图象与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传统数学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3. 突破技术理性的局限,向人类命运、情感和价值迈进。 数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数学的教学与应用更应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史。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继承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为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1)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与知识相关的数学史的介绍。例如函数概念初中时已经学过了,可到高中为什么要用“集合”来定义呢?这还得从康托创立集合论的初衷说起,受数学家海涅的鼓励,康托开始研究一个十分有趣,也是很困难的问题:任意函数的三角级数的表达式是否唯一?对康托来说这个问题是促使他建立集合论的最直接原因。当时许多数学家都从事对不连续函数的研究,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集合这一概念挂起了钩,这就为康托最终创立集合论创造了条件。而集合论的创立同时也使得以函数为研究对象的微积分的基础逐渐牢固了起来,所以函数和集合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是用集合论来给出函数的精确定义也就理所当然了。有机渗透数学发展的历史,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渴望,同时也能为学生打开现代数学的窗户。 (2)在教学中加入体验数学美的内容。数学之中蕴含太多的美: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美、统一美等。高中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及时揭示,学生必能引起共鸣,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比如:函数y=f (x)这一简单的表达式把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通过对应法则f并且用等号连接在一起,精炼准确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表述,深刻地表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图形和形体诸如完美的球、正四面体、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解析几何中圆锥曲线第二定义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统一在一起,反映了数学的统一美;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深刻地反映了数学的静态美与动态美……数学美还体现在数学方法上,巧妙解题使数学魅力平添,美不胜收。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这些,一带而过,而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带动学生一起去体验,感受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神奇幻美。 (3)在教学中加入体验数学精神的内容。数学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无一例外地感受到数学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巨大力量,进而激发他们探索真理的强烈愿望。这种数学的精神将对学生的一生起到莫大的影响。日本学者米山国藏曾说:“科学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不多的,而数学的研究精神、数学的发明发现所需要思想方法、大脑的数学思维训练,对科学工作者是绝对必要的。……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地铭刻十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点等,却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应把“数学精神”的培养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使他们养成脚踏实地、耐心细致、沉着冷静、独立思考、果断机智、思维缜密、心胸开阔等良好的性格和实事求是、有条不紊、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三、努力优化过程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我们要承认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它在组织、高效和管理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这些优势的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长年累月一成不变的模式下变得黯淡、逐渐失去活力,这也正是生本化教学所关注、希望改进的。 1.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有关数学命题。 例如“充分、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并且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构造两组命题: 给充分、必要条件以十分贴切、形象的解释,然后教师可以借助韦恩图来引导学生理解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条件。 2. 创设有利条件,构建有效的课堂交往互动。 教学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要使课堂成为“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要时时刻刻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处理教材时要思考:是否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问题设计时要思考: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的选择时要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的统筹时要思考: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针对教学问题预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让他们感受到原有知识的不够,或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他们疑惑、惊奇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促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和”起来,思维才能“活”起来,探究才能“动”起来,观点才能“亮”出来。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旦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飞跃起来了,才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成。因此,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而且要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活而不乱”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探究等差数列的扩展应用: (1) 回忆等差数列前几项和的推导的过程与方法. 问题(2)和(3)是基于问题(1)抛出的,这有利于学生展开关联联想和类比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课堂随着他们的探索而互动,随着他们的思维而飞翔,此时的教师也就成为了课堂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3. 作业布置有梯度,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 为了切实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所以作业的布置也不能千篇一律,对学困生要有所照顾。作业布置要多设计阶梯性习题,对比较难的题目标上“选做”字样。这样一来,即使有的题目学困生没有顺利做出来,但因为是“选做”,学生也就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学习的兴趣就不会因为个别题目不会做而降低。优等生可做“选做”题等难度较大的题目,而“学困生”起初则可选基础题做,慢慢地根据其基础题的完成情况而适当提高要求。不断鼓励他们:你这段时间作业完成得很好,进步得很快,你完全有能力赶上其他同学,在经过不多时间就会赶上最好的同学。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选做题”“跳一跳”。让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以生为本的数学教学,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也开始乐学数学,愿意在课余时间探讨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的关注、尊重和激励;班级内师生、生生感情也随着活动,以及合作的展开而有所增进,等等。当然,深入推进生本化数学教学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涂荣豹, 王光明, 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李正银.数学教育中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 (10) . [3]高霖.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4) . [4]周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2) . 【关键词】以生为本 创建 高效 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7-01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学生随后的深造、发展关系密切,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抽象、复杂,每个人都知道要学好数学,然而却鲜有学生“得法”。由于不懂“法”,很多教育者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还有很多学生盲目选择题海战术,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从长远角度看来,无一不是耗时、费力的举措,长此以往,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还会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状况分析 为了响应素质教学号召,教学改革活动已经得以在我国各大学校施行。初中数学教育与初中生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初中数学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初中数学课改的成效毋庸置疑,但是受制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时至今日,初中教学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于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情况未能发生改變,灌输式教育教学的模式未能改变,课堂呆板无趣的状态未能改变,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未能改变……课改建立高效数学课堂的美好想法因此沦为空想。不良的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反思,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不良的教学现状、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全面提高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实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以生为本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策略分析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创建和谐向上的课堂环境 学习的过程本就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加之数学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公式定理,因而必定比语文、英语等学科更加的枯燥无味。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为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教育者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出发: 第一,设计科学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决定了课堂教育的成败,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环境。因而教育者应该有意识的优化自身的“教学开场白”,要能够善用课堂导入帮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引出课堂内容。例如在落实《几何图形初步》一章教育的时候,教育者可以将课本后面的课题学习课程前移,向学生布置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的任务,在落实教育之前,利用妙语连珠的话语启发学生观察包装盒,进而引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章节的内容。 第二,优选教学“突破口”。高效数学课堂的创建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必须时刻把握学生为本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实例。 第三,多样化教学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备受诟病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单一。因此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创建,必须有意识地避免这一点,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持久性。例如在落实《轴对称》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善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动态图形,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阐述自身观点,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优化了课堂教学氛围,可谓一举数得。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和谐生动的数学课堂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建立需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具备科学搭配自己和学生角色的能力,要积极树立“教”是为了“学”的理念,要积极引导学生求知,在向学生授“鱼”的同时授“渔”,促使学生发挥“主体因素”,继而逐步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三、结束语 数学是学生要从小学到的的一门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是人类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以生为本,是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核心,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索,以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现状不容人乐观,创建数学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教育者需要纵观全局的考虑教学工作,充分的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继而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相信通过教育者们的不断努力,在经历不懈的教育实践之后,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一定能够为我国广大学生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添加助动力。 参考文献: 3月13日中午,按照组委会安排将由程翔老师做公开课,因中途堵车,当程老师赶到时,听课学生和一千多名听课教师已在做课现场等候,程老师和学生简单交流后,便准备开始上课。 当程老师说今天将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同学们却说老师已经把这首词讲过了。面对突发情况,听课老师都不禁暗暗为程老师捏了一把汗,虽说程老师是位专家级的名师,但毕竟面对着陌生的高二学生,面对着前来学习的一千多名听课教师。要说没有一点压力,确实不现实,大家都注视着程老师,看他如何“走活”这盘棋,也许这正是这节课的“彩点”,同时也是教师们需要突破的“节点”。这时但见程老师微微一笑,说道:“哦,这首词老师已经讲过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讨论,然后再做出决定,还学不学这首词”。最后经过同学们讨论决定:把这首词再学一遍。学生们的理由是“这首词虽说老师讲过了,但还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再一点就是想聆听程老师对这首词独特的见解。”程老师尊重学生们的意愿,决定和学生们一道把这首词再学一遍。 教学内容确立后,如何组织教学又成了一个“节点”,这又将是听课老师关注的焦点。这时,只见程老师先组建了学习小组,并指定了学习组长,让本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讨论,总结出本小组成员对这首词的疑惑。然后每一个组长都总结出本组成员的疑惑。最后归纳出同学们对这首词的四点疑惑,并把这四点疑惑就当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细节让听课老师很是感动:当一位同学称程老师为“大师”时,程老师忙纠正说:“在我的头脑里没有“大师”,我只是同学们的朋友”,同时他劝诫同学们说:“老师希望你们有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不要迷信课本,不要迷信大师,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通过听程翔老师这节课,我有许多感悟: 一是淡定是一种很好的素养。当学生的学情和程老师预设的授课内容相冲突时,程老师凭借着自己深厚的教学功底,从容面对,既体现了名家风范,又让同学们及时进入学习情境。由此我想到: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孩子,他们思维敏捷,性格迥异,行为习惯千差万别,他们很容易做出让我们意料不到的事,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要时刻记住“愤怒是以愚昧开始,以后悔结束”这句话,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要慢半拍去处理,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修养和教育智慧。修养和教育智慧从何处来?一是要善于积累日常的工作经验,坚持写教育日记,把自己在工作中点滴的经验积累起来,然后进行反思和提升,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教育艺术。二是要善于读书学习,从书中学习和体悟名家的教育智慧,然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力,从而让自己的工作高效和睿智。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要依据学情而定。正如程翔老师在这节课中所运用的做法,老师已讲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但学生究竟掌握如何,哪些是学生疑惑的地方,哪些是需要拓展的地方,程翔老师心中无数,因此程翔老师就把各组学生的疑惑归纳起来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时确立的学习目标最能反映学生的疑惑,也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了。”正因为程翔老师确立了恰当的学习目标,在这一个多小时的学习中,学生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也多次赢得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确立学习目标时,也不妨和像程老师那样同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建议,切实了解学情,这样预设出来的学习目标才会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也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三注重学法指导。在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两个教育细节,当其他小组成员在宣读本组成员的疑惑时,其他学生只是在听,这时,程翔老师提醒学生要及时把其他组的疑惑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同学们思考问题。同时程老师特别强调:学会倾听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提醒同学们注意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生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反复提醒的过程,针对我们学生养成教育比较差这种状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适时、适量的提醒,让学生在逐步修正和体悟中渐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学生播报一周要闻:2014年10月13日上午,山西5.25億元福利彩票巨奖得主现身领奖,领奖时身着“熊二”装扮的服装出现,该奖是中国彩票史上第三大奖。“熊二”能全额领到5.25亿元奖金吗?据你所知,生活中哪些现象与税收直接有关? “熊二”中奖后要缴纳一笔巨额税款,他老婆觉得太亏了,于是她找到税务局长,说能不能给打折,如果不能打折,税务部门能否帮忙出面免费注册一个个体服装商标;如果都不行,那干脆就不交了。运用税收相关知识,说明“熊二”老婆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说说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熊二”中5.25亿元奖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熊二”中奖后在老家办了一家服装厂。前段时间该服装厂从“光头强”的纺织厂购进了一批布料,布料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服装厂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后的境内销售额为150万元。该服装厂需要缴纳多少增值税?国家征收增值税的意义何在? “熊二”服装厂10月份部分员工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工资清单:职工小李月工资3500元;职工小王月工资4000元;聘请的意大利服装设计师保罗月工资10000元。算算他们分别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保罗要不要缴纳税款?为什么?根据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数量不等,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熊二”网上发帖:“税收让生活更美好”。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违反税法的行为,我国的税收工作任重而道远……请你联系实际进行网络跟帖。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总会思考“如何使教学设计更精当、教学目标更有效、教学组织更精彩”等问题。要达到以上的目标,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征税与纳税”知识点多、琐碎且比较抽象,在教学中,笔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熊二纳税的故事”,以此为主线设计一系列问题展开课堂教学。通过本课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1.问题情景接地气,激兴趣,营造生活课堂 学习动机理论认为,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需要,形成学习期待,构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主动链接生活,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精心选择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意义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活课堂。 2.学生活动多样化,巧安排,打造灵动课堂 新课程特别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授课内容,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接受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出形式新颖、变化多姿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创设多种活动平台,包括“新闻播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网络跟帖、设计税收社会实践调查表”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交流中解除困惑,在同伴互助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整堂课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心智交流,演绎着思维灵动的课堂。 3.价值引领无痕化,重体验,构筑生命课堂 中学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责任。成功的政治课堂必须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完美结合,将书本知识、现实生活和学生成长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核心追求。教学中要注重价值的无痕引领,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构筑真正有生命的政治课堂。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不断优化的地方,如预设多、生存少、生本与文本关系的把握等。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且行且思考。 总之,“以生为本”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情怀,更是我们永恒的历史使命,落实“以生为本”,将“以生为本”进行到底,让政治课堂永葆生命力。■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自主探究,以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但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个目标要求的提出概括之, 主要是要求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的合作探讨, 把课堂交给学生, 以生为本。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初中自主阅读教学并未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语文教学满堂灌, 所谓答案的生硬生成, 为教而教的情况比比皆是, 弄得师生们疲惫不堪。本文以《明天不封阳台》为例, 稍做不成熟的探究。 一课文预习单, 自主生疑 这一部分在课前完成, 要求学生从阅读感受、问题探究两大方面自学课文, 找出认为需要掌握的字词, 写出自读感受 (课文大意, 文章线索) , 摘抄好词好句;探究方面写下初步思考的问题及还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预习单的形式, 学生对预习工作有事可做, 并且有自己的理解和质疑, 为课堂内容的讲解奠定了基础。当然, 这种形式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觉性, 若草草了事, 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 一定要强调预习单的重要性, 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二检查督促, 初读有声, 自主感知 “人生在勤劳, 不索何获?”在这个环节里,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教师适时纠正, 并全班朗读。这样一来, 文章的字词能够初步识记, 而且用学生的答案来教给学生, 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讲述自己的初读感受,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叙述了“我”家由于一只鸽子从封阳台到不封阳台的事。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是否封阳台”。带着这些理解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理解”, 进入作者设计的语境 这是第一步。在这一层面里, 学生主要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整体感知, 就像某个城市的“航拍”, 拍出的是这个城市的全景。在自我讲解和大声朗读中, 改变了单纯地机械阅读带来的乏味和沉闷, 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感知, 学习自然更加投入。 三学法指导, 质疑提问, 自主探究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只有学生主动地提出疑问, 读出不懂的东西,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是探索的动力, 是诱发兴趣的源泉, 也是创新的前提。 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的疑问, 有问“文章为什么写内蒙古一段”“为什么作者描写了几处鸽子的眼睛?”“文章是记叙文, 但出现了不少的议论和描写, 有什么作用?”“父亲为何从封到不封阳台?”等各种疑问, 其实这些疑问已经涵盖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 包括人物形象分析、语句的赏析、表达方式的运用、文章主旨四大部分的内容。老师出示学习方法的指导, 用简要的语言进行分析, 然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疑问, 写下各自的理解。 这样的环节借疑激趣, 因疑启智, 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历练中进入语境, 教师主要为学生探索作品铺路搭桥, 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交给学生, 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四引导点拨, 交流对话, 自主吟味 “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学生们派代表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补充, 同类型的问题学生不断地思考、补充、再思考、完善, 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 教师再给予点拨、补充、诱导, 启发了学生的全部思维, 激励了学生的自我探索。 五总结评论, 畅谈收获, 自主创造 教师的小结非常重要, 既对整篇课文进行回顾、反思, 又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 使学生再一次重温课文重难点, 巩固学习方法。 当然, 课还没有结束, 还需学生说说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通过学生自己畅谈收获, 更进一步强化了内容及学习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会说还不够, 会用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给学生一篇课外文章, 要求学生就所学内容出一道问题, 并自问自答。我相信, 当一个学生有能力自主出题时, 他的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纵观整个过程, 我们要改变预设, 走出框架, 服从于学生的思路, 从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 学生由带着问题读课文变为在读课文中提出问题, 师生一起展开学习过程, 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当然, 自主教学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如课堂小组讨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否就应该忽视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另外, 一个班级学生参差不齐,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学会自主阅读,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都需要在漫长的摸索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教师是如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不要把他们看成学习的容器,而应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来对待,而不要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机器来对待,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有个人的追求,有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的情感经历,这些正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就要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以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熊琴覃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541002) 摘 要:班级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管理运行机制、学生服务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班级精神机制四方面探索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班级;管理;以生为本;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010)04-0038-0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大学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主能力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迫切要求做到以生为本。从目前各高校的学生管理来看,主要通过学校、院系、年级、班级这四级实现,班级管理虽然处于末端,但却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最重要一环。在实际工作中,“以生为本”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高校班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不规范。因此探索适应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学生、班干部、班主任、学校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运行机制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实现以生为本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核心和基础。高校育人目标、各项工作计划和措施,最终都要靠落实到班级和学生具体的行动才能得以实现和完成,而班级管理要想实现以生为本,也离不开学校的引导和支持。但是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在制定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措施时关注较多的是学校的近期利益,加上对目标、计划和措施的阐释过于抽象,难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班级管理不过是辅导员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与自己毫不相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学校、班级和学生之间缺乏一个共同认可的目标。因此,必须通过班级目标管理,把学校抽象化的目标转化为班级成员认可的自觉行动,使学校总体育人目标和任务得以有效完成,同时通过实施班级目标管理,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调动学生参与管理和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 [1]班级目标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活动的期望成果,是组织使命在一定时期的具体化,是衡量班级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2]通过实施班级目标管理,目的是要在学生、班干部、辅导员、学校之间搭建一个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班级管理机制。其中,学校负责把握总体发展方向,凝练贴近学生,符合学校长远利益的发展目标,并加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制定和完善全校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为此,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立足于以学生为本,帮助班级制定一个共同奋斗的总目标。但是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是经过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后,形成的共识。只有让学生民主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来,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班级目标与班级利益、个人利益密切相关,学生个体才能被激励起来,班级才能凝聚起来,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自觉地参与到班级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去,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桥梁作用不可忽视。目前高校实行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使得班主任很少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到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需要班干部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班级意见,而且班干部是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对班级目标和班级管理有自己的想法,是班级管理的依靠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对班级目标的理解有分歧,对班级事务的处理欠妥当,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班主任必须及时给予指导,不能听之任之。通过目标管理,建立学生、班干部、班主任、学校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机制,把学校、班主任、学生凝聚起来,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和谐校园,使以生为本的高校班级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细致多样的方式,建立人性化的学生服务机制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它要求班级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具体说来,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看来,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尊重、被重视和被肯定的需求,这是一种高层次需要,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甚至是无意“伤害”学生的这种需要。 为此,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就是不仅要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而且要经常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感受和情感需要。而要做到这些,需要班级管理者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宿舍走动、班团活动等日常方式了解情况;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内心封闭、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采取主动出击,抓住每一次校园碰面的机会,主动找其谈心或是利用手机短信、Email的方式表达对其的关心。这些看起来的一个个工作细节,体现了管理者的工作责任心和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如果我们能多走近学生一点,多给予一些关心,就会赢得学生的真诚和信任,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班级就能使以生为本理念体现到实处,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 三、以生为本,构建学生个人、学生宿舍、学生班级三层量化的班级评价激励机制 高校班级管理做到以生为本,关键是要把握和理解以生为本的内涵。根据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我们认为以生为本,不能是一种单一的、静态的理念,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目前,运用多年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是以传统的行政班级为依托,以量化的方式对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高校实行学分制,鼓励大学生创新、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这种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激励模式,往往使受激励的对象集中在那些“听话的”好学生上,实际上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公平。因此,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中要实现以生为本必须完善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构建一个对学生个人、学生宿舍、学生班级进行层级量化,具有科学性,体现公正性的评价激励机制。首先,在评价学生个人方面,由于学生在能力、兴趣、特长方面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学生文化成绩优秀,有些学生学术研究出色,还有些学生擅长文娱活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量化管理规则》,内容涵盖个人学习情况、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个人日常行为情况、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情况、体育锻炼情况等。学生首先在参照规则标准考核自己的个人行为后,提交申报奖学金和“评优”的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然后经过班级民主评议再经过综合审核后决定获得该项奖学金的学生名单。这样,既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和其潜能,又充分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体现以生为本班级管理的应有之义。学生宿舍是学分制下班级管理的新阵地,评价激励工作应该制定《宿舍量化管理规则》,将宿舍文化建设、卫生情况、宿舍内成员个人表现和宿舍集体表现等纳入其中,每月由校宿舍管理委员会对宿舍内的个人和集体进行逐项打分和考核,公布成绩和加、减分情况。为了配合宿舍考核有效进行,团支部和学生会可以定期举办以宿舍为单位参加的活动。这样,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班级评价激励是整个机制的核心部分。它考核的是各班的班集体建设和学风建设,为了配合制度的实施,院系学生会每月按出勤、成绩、卫生、纪律、班团活动、班级总结等内容按年级把每班的表现情况依排名给予相应的分数,并详细标注加分减分项目,明确指出每个班级的加、减分情况和原因,让各班级从中找出不足并予以改正。一个学年的累计积分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级和优秀团支部的主要依据。[4]这样可以在各班级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有利于高校学生班级的管理。 四、以创建品牌班级为契机,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依托,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机制 高校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级的成员在大学校园这个环境中基于相互交往而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5] 它有利于增强成员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学生在班级中享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体验自身的尊严和价值,使良好的班级精神氛围得以形成。因此,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潜移默化地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大学教育以生为本目标的实现。 首先,立足班级实际,打造品牌班级,建设特色班级文化。高校各班级由于专业不同,班级成员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内聚力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在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因此,必须依据这一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创建品牌班级活动,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形成独特班级精神。如在化学与工程技术系2007级生化制药技术学班级开展创建品牌班级活动后,该班级提出“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努力进取、力争第一”口号,创建“强化职业技能”的特色班级文化。该班级的学生经常到校内外实训基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近两次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该班级学生的通过率达95%以上。 第二,通过创办班级报纸、班级信息栏,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班报记录班级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同学之间的喜怒哀乐,有利于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和班级凝聚力 的增强。设置班级信息栏,一方面向同学公布本月班级内发生的大小事,以便让学生及时了解班情;另一面,收集班级成员对班级发展、院系及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班主任反馈。这样有利于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构建的积极性。 第三,优化班级环境,使班级成为学生的温馨家园。化学系各班级都对教室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张贴名言警句、班级荣誉证书、学生书画作品。每星期定期组织同学打扫教室卫生,并成立卫生监督小组,对班级卫生和环境实行日常监督和检查,确保班级环境干净整洁。开展这一活动后,学生上教室的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多,大家都感受到团结进取、温馨互爱的班 级氛围。 第四,扎实推进班风学风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风貌。化学系将“两风”建设与优秀班级评比、班级文化建设挂钩,开展班级风气评比活动。全系13个班级都参与创建优良学风班的活动,全系的学风状况逐步改善,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精神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燕.高校班级目标管理新模式实践与思考[J].技术监 督教育学刊,2008(1). [2]周雪.关于高校班级管理方法的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马丽.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当代班级管理的启示[J].安徽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李建梅.高校学生自治班级管理实践探究[J].世纪桥,2009(3). [5]许岱民,王斐斐.高校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J].西北医学 教育,2007(8).[责任编辑林超然] *[收稿日期]2010-04-03 **[作者简介]熊琴(1981—),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与社会学系讲师,广西师范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覃晋(1975—),女,广西南宁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与工程技术系党总支 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生为本坚持落实】推荐阅读: 教学合一以生为本06-16 以坚持为话题高中作文07-02 以坚持为话题的记叙文09-27 以坚持初心为主题的演讲稿09-15 坚持真理坚持自我正能量的名言07-01 初中坚持作文07-13 坚持梦想材料08-09 坚持 坚强08-26 坚持作文08-274.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班级 篇四
5.以生为本,把握重点,读得“活” 篇五
6.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六
7.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七
8.坚持以生为本 创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八
9.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九
10.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十
11.放手课堂,以生为本 篇十一
12.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十二
13.以生为本坚持落实 篇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