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2024-06-29

小学科学课评价表(精选13篇)

1.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一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

摘要:新的教学形式给科学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科学课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势下,科学课的评价必须注重解决评价主体的问题,并且要端正对评价功能、评价目的的正确认识,同时注重在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小学科学评价方法

正文

一节科学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是本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正式启动,在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上,重心发生了转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渐上升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新教学模式需要发展学生许多新能力,因此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学生的能力已经不适合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去评价。面对新的目标要求,科学课如何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尺度去衡量学生?怎样才能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课评价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评价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权利,更应是学校、社区、家长、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课评价方法的实施及探索

(一)、首先应解决评价主体的问题。

传统的评价,在应试教育机制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只要能够考高分就万事大吉。因此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活动一般是由教师提出,什么时候进行,具体什么要求。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很难发挥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随着教育评价功能从单一的鉴定、证明发展到导向、改进以后,“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应该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而且他们都是作为平等、合作的伙伴而存在的,评价的效果取决于他们“协作”的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评价的民主性,把学生当成具体、完整的个人而不是传统评价中的试验对象,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养成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在自评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如在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先提供时间让各个小组进行观察探究,在各个小组汇报反馈后,让学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评价,然后师生共同评定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对一些错误的结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同时教师对学生评价或观察中一些独特的见解,表示肯定和赞赏。尽可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当然,在科学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应该是所有教学评估的发起者、协调者,有时仍然是主持者。

(二)、要端正对评价功能、评价目的的正确认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案的好坏,教学策略的优略,是靠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这种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于对教师所传授知识接受的数量有多少,掌握程度的深浅等为标准。量化的分数不但是评判一名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也是学校评定一名教师的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取向,变成了教师获名得利的法宝,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持续发展。然而在新课标中对评价的功能,明确指出重在于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优劣与奖惩,而是在于促进人的生动活泼发展。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每位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等进行评定和记录,在期末的总评中占重要的一块。这样教师在期末评价中淡化了分数的量化,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以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使期末评价成为长期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过去,又看到自己的现在,更能够着眼于自己的未来,不去跟别人比,只和自己的过去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从而提高自信,使学习、考试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科学课程的学科定位是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是一个综合性很大的目标概念,它不仅包括原有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能力、以及行为习惯等领域的要求,形成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学生要达成这个综合性的目标光靠单纯的书面考试,肯定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有多样的评价方法。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精神,在实践中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

一改以往在期末时出一张综合性试卷的做法,根据目标达成的多元性要求,进行分项考试和分散考试,如在三、四年级段可以进行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的专项性考察,在五、六年级段中可插入实验方案的设计比赛等。同时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可采用口试、笔试和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可以尝试在期末考试中实行免考,如平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考试,这是给学生的荣誉,肯定了学生在平时的努力学习和杰出表现。

2.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发展性学生评价理念的评价法而被大力倡导,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和认可,表现出相当大的生机和活力。成长记录袋可以详细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通过具体材料的对比,看到自己的发展变化。成长记录袋要有较大的容量,学生可以把平时的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收集的科学知识,部分实验材料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过程。同时在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展览,也可以进行评比。

3.课堂行为表现记录单。

学生在课堂的探究活动中的杰出表现(如独特见解、科学创意)及时记录在案,供总结性评价是参考。这一评价方式虽然简单,但与学生朝夕相伴,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争取进步。

4.专题任务评定法

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布置一个专题任务,从学生的完成情况判断其综合能力。专题任务可分短期和长期两种。

短期任务由教师当堂布置,学生当堂完成,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如:教师提出一句话“米饭中含有淀粉”让学生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方案实施。

长期任务是由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可以经历一段时间,期间教师全程管理,并且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如对蚕一生的观察。

5.评优激励法

学期结束时,由师生根据上述的评价总和,民主评议。选出单项先进分子,如我是“最佳观察能手”、“最佳记录者”、“最佳操作手”等和综合性的“小小科学家”“科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

四、改革评价的时间点,评价的时空的全方位.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本、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尽早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制,切实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进行

2.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二

一、评价要多层次

多元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 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如有的学生在语言智力方面较强, 有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力方面较强, 有的学生在自然观察智力方面较强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用同一个目标评价每一个学生, 则结果会是学困生吃不了, 优等生吃不饱, 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性。因此, 我们不妨多应用分层评价, 设置不同的目标:一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评价目标, 二是中等生能达到的评价目标, 三是优等生都达到的评价目标。这样就可有效克服“一刀切”的弊端,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质性评价。因此, 在评价方法上, 除了纸笔等量化方法外, 还要注意运用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

1.对部分评价结果暂不公开。如教师将原来的红花评比台变为红花评比袋, 孩子们将自己的每一次红花都装入自己的红花袋中, 只公布红花最多的同学, 其他的则提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明确努力方向, 既起到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多渠道评价。教师要善于收集资料 , 这些资料可以是平时学生最好的作业, 班级或小组向家长发的喜报, 平时的各种奖励卡, 如“创新思路卡”、“精彩发言卡”等记录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利用它在期中、期末各开展一次学业成果展览会, 展示档案内容, 邀请家长、学生参加, 让学生、家长自行评价打上等级, 写上评语, 并提出建议, 形成学生主体、家长、老师共同评价的体系, 多渠道地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评价的时效性

1.及时评定。小学生年龄小 , 非常在意老师的一言一行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 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 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因此, 对学生的重要反馈, 诸如答问、质疑课内解题练习 (包括板演) 、作业、考试等, 教师应及时作出评价, 评定其好坏、正误, 及时向学生输出这些评价信息, 让学生尽快知晓自己见解的正确与否, 使正确的得以强化, 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 及时唤起学生相应的复杂思维活动,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2.延缓评价。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奥斯本的 “延迟评价”原理: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出在思维的后半期, 思维启动过程中的过早评价, 往往会成为思维深入的抑制因素。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 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 而应采用延缓评价, 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去评判。无论学生的想法合理与否, 教师都充当忠实的倾听者, 适时点拨, 采取迂回、周旋等延迟性的评价策略, 给学生思维的展开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充足的空间。

四、评价语言要优化

小学生喜欢表扬, 教师一句亲切、鼓励的语言, 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则充满关心、激励的评语, 沟通了师生感情, 可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明显改进,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我们要善用评价语言, 让一次次评语成为学生前进的助推器。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 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 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 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很有创意, 这非常可贵, 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 ”“你讲得很有道理, 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 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使得每一次评价都较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2.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评价中, 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大热天, 对打瞌睡的学生, 则可以问下:“你梦见孙悟空了吧, 可别忘了请他把今天的气温变低点哦! ”, 既达到评价的目的, 又活跃课堂气氛, 可谓两全其美。

3.善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参与程度, 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 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 诱发学习兴趣, 进而积极主动学习。

五、评价手段要多样

1.善用手势评价语。用手势配合口头语 , 能够帮助把话说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力;增强说话的形象性, 强化说话的感情色彩, 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更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因此, 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的同时, 不妨配合手势语言, 如用手扶摸摸学生的头、竖起大拇指等, 把一份真诚融入到表扬之中, 使学生感到亲切, 增加信心。

2.充分发挥眼睛的作用。眼睛是心灵之窗 , 它的变化可传递无声的信息, 维系双方思维的感知通道。有时一个眼神, 可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学会眼神评价的无声之语, 时不时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号, 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教师的“注意中心”, 感到自己不是“被冷落的人”, 从而得到信任, 促使学生更有兴趣探求新知的奥秘。

3. 善用表情 评价语。 面部表情 是人的情 绪体验的 外在表现, 蕴涵了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 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通过面部表情, 结合口头语言进行激励性评价,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促使学生热爱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不仅增加了勇气, 还激起了他们不懈追求学习动机, 从而得到了发展。

3.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三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99-01

形成性评价和探究式的学习密不可分,在组织学生探究时,教师必须知道学生已经了解了哪些科学概念,发展了哪些技能,掌握了哪些探究方法,并由此决定采取什么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称这种评价为“形成性”的原因。

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程度,要收集学习的信息并把它们融入持续的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决定后面的行动方案。

一、适时进行形成性评价,使学生的科学探究不断深入

在一节科学课上,学生围绕“摩擦力”这一课题展开探究。他们想弄清摩擦力足怎样产生的,在不同物体的表面移动摩擦力各是多少。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有结构的材料——玻璃、较光滑的KT板、包有绒布的木板、能装载不同数量钩码的“小车”、不同接触面都可以拉动的木块、0.5N的测力计等等。要求学生探究不同主题,如怎样测量摩擦力,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移动,摩擦力有什么变化等,还要求学生寻找影响摩擦里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学生围绕探究的结果展开讨论并作好向全班报告自己的工作及想法的准备。

教师巡视,倾听他们的讨论,提出如“你测得的摩擦力是多少?…‘为什么每次测的结果都不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之类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牛提出能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出答案的问题。教师记录学牛开展探究的方式,例如,了解学生进行研究时的系统性和观察时的深入程度。

接着,教师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能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出答案的假设,用文字和画图的方式设计他们的实验,并寻找设计实验的依据。

然后,教师把结果收集起来,以此来研究学生如何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何运用证据以及他们的推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学生是否已做好了进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的准备工作,或者还要对于前一部分的学习进行巩固。

利用这些信息,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方案,使得探究可以不断的深入,也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有效性。开展这样的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与教。

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发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动性

光靠量化的方式或精确的数学方法来分析,仅将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简化成凡令僵硬等第的类似做法,会将教育的复杂性与学习状况的丰富性泯灭其中,也必将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东西。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科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定量评价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简单地给个等第,排列名次。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后,教师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评价结果。对于探究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重点指出存在的不足,而对于探究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同学则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在评语中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怎样的探究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是否掌握摩擦力的初步概念,是否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闲素,实验能力等方面做出形成性的评价,还应该对学乍设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对比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作出定性的评价,更应该对学生的态度,情感的投入,与同人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自评,小组成员的互评,教师的评定等方式作出量化的评价,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为充分地发挥。

三、采用“档案袋”的多元化评价,保护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档案袋评价,又称为文件夹评价。是指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用以展示自己学习与进步的状况。所以说,文件夹基本上是一个收集个人的技能、思考、兴趣、业绩、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证据的容器。

4.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四

听: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

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5、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研究成果评价激励语:

66、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

6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6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

69、你是一个很优秀的记录员,不仅把观察的内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还写得非常端正、清晰!

70、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真的是非常出色!

71、哇,你的作品太好了!

72、你太厉害了!

73、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74、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75、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76、你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请继续研究!

77、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而叫好!

后续研究评价激励语:

78、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研究吧!

79、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

80、研究碰到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81、大家齐心协力,再加把油,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的!

8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83、男子汉,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84、别泄气!还有机会等着你!

85、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要向你学习!

86、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

87、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88、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89、你很自信,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90、相信自己,研究就是错了再试的过程!

91、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

92、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

93、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94、老师很佩服你的钻劲儿!

95、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96、努力争取,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97、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98、今天你又有了新发现,真为你高兴!

99、你是敢于尝试的勇士,好极了!

100、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

科学课教学评课经典用语

1、结课种种:

(1)、“这节课各小组同学团结协作、自主探究,通过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三维目标”的达成

(2)、“学完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3)、“瘪乒乓球”

“鼓了以后冷到一定程度会不会又瘪下去?”——体现材料的结构性

“受热——体积变大?有没有受热变小的?”

“受冷体积会不会变大?”——水的反膨胀,体现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2、要学生安安静静地做实验,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帮助。

适当的、鼓励的、指导性的评价。——以委婉而准确的语言、以商量的口吻。

活动与活动之间要有足够的逻辑联系。

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结构性。

要继承和发扬自然、常识课20年改革的成果。

3、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内部。从而增加学

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4、这是一堂比较精彩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贯穿了“科学学习要以

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改理念,为使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

景,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性的材料,引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

众多的体验中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

5、刘默耕:“问题是按照孩子们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还是按照你的思路去进行教学?这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问题。”(与路培琦老师谈)

6、课堂点评:

(1)、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2)、让小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7、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文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8、(1)、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

(2)、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学科的本质:

科学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地想问题,可指导科学地做,有计划地做,能动地搜集资料。

面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假设、验证、整理、交流。

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9、科学课本质的东西—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去看待事物、解释问题。作家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科学家往往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一种学问,而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是一种智慧。

10、关于结论----至少四处(科学课程标准):

(1)、科学探究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

段把结论告诉儿童。

(3)、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4)、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某一个感兴 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

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11、导课艺术:

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导入,必然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调节其心志、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总之,导入要力求新颖,不落窠臼,有趣味性、有启发性、有情感性,能使学生处于一种欲和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魔术”与科学课

魔术与科学是有着质的界限的,魔术不是科学课所要研究的对象,所以在科学课堂中最好少用“魔术”一词。

魔术是什么?魔术只是一个快乐的“骗局”,是个掩人耳目的把戏,无一例外都是假的。

13、预设与生成

5.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五

一、请你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答案。如果你对某小题的答案不确定,请选一个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请把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前的括号里)()1.下列描述天气特征的语句中,科学准确的是

A.寒风刺骨

B.雨雪交加

C.气温-2℃—5℃

D.电闪雷鸣

()2.下面天气符号中,表示风速的是

A.

B.

C.

D.

()3.能反映当地气温的是

A.室内温度

B.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 C.室内和室外温度的平均值 D.室内和室外温度之差

()4.如图所示的自制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是

A.风吹来的方向 B.风吹去的方向 C.风的速度

D.风速的等级

()5.2012年7月,北京市房山区24小时降水量达到460毫米,属于

A.大雨

B.暴雨

C.大暴雨

D.特大暴雨

()6.把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的依据是

A.光照

B.云量

C.风向

D.降水量

()7.我们观察天气时,需要用到一些工具,最全面准确的一组是

A.温度计、风向标、放大镜 B.风旗、雨量器、显微镜 C.温度汁、风向标、风旗

D.温度计、风向标、风旗、雨量器

()8.如图所示的过滤装置,利用这个装置

能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A.食盐 B.面粉 C.白糖

D.高锰酸钾

小四科学

第1页(共4页)()9.四个同学分别用图示的方法表示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A.

B.

C.

D.

()10.小明在家里洗碗,发现用水洗不净碗上的油,他在碗里滴了几滴洗洁精,抹匀后,再用水清洗,碗就洗干净了。小明用洗洁精清洗碗里的油的做法,利用的原理是 A.水能溶解油

B.水能溶解洗洁精 C.洗洁精能分解油

D.洗洁精能溶解水

()11.观察一瓶未开启的可口可乐,轻轻晃动瓶子,可以看到有气泡在液体中上升,说明 A.气泡里是氧气

B.可乐中可以溶解少量气体 C.气泡里是二氧化碳

D.可乐中不能溶解气体

()12.取大约30毫升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10克)同时放入两杯水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一些。这一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B.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C.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D.以上都是

()13.在探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需要每次向水中放入等量的食盐,等溶解完了第一份食盐再放第二份食盐……直到加入的食盐不再溶解。为了减小误差,放入的每一份盐最好是 A.2克

B.10克

C.50克

D.100克

()14.熄灭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用嘴吹灭

B.用手掐灭

C.用湿布扑灭

D.用灯帽盖灭

()15.先轻轻击打一个音叉,再重一点击打同一个音叉,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的词语是 A.低和高

B.短和长

C.弱和强

D.以上都是

()16.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说明

A.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由人对钢尺用力产生的 C.声音是由钢尺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 D.以上说法都对

小四科学

第2页(共4页)()17.如图,用同样的力量敲击3支长短不同 的铁钉,它们发出的声音区别在于 A.音量

B.音高

C.音色

D.以上三者

()18.如图,拨动尺子伸出桌面 的部分,随着尺子伸出桌 面部分长度的变化,尺子

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也发生变化,其关系是 A.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 B.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快 C.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慢 D.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振动快慢无关

()19.以下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B.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C.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通过固体传播的速度快

()20.在一个杯子的杯口蒙一层气球皮,用橡皮筋固定好,在杯子旁边敲击音叉,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在这个模型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的 A.外耳

B.中耳

C.内耳

D.鼓膜

()21.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要控制噪音、远离噪声,下面哪一项不是噪声

A.夜晚施工工地上的机器声 B.轻柔的音乐声

C.街道上拥挤车流的鸣笛声 D.在图书馆、医院里的大声说话声

()22.在观察我们的身体时,用到的观察方法是

A.用眼看

B.用手摸

C.用耳听

D.以上三者的结合

()23.用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动到胸前。参与这一动作的人体结构有 A.骨骼

B.关节

C.肌肉

D.骨骼、关节和肌肉

()24.当一个人吸气时,吸入的空气会进入

A.心脏

B.胃

C.肺

D.肝

()25.关于人的心脏认识,下面不正确的是

A.运动时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会增加

B.心脏时时刻刻地工作,没有休息的时候

小四科学

第3页(共4页)C.睡眠的时候,氧气需要量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D.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心脏更强健

()26.从根本上说,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A.肺从外界吸入的氧气

B.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C.心脏跳动向全身输送的血液

D.运动器官自己产生能量

()27.人的口腔中不同位置的牙齿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门齿位于口腔最前面,顶端尖,适于撕裂食物 B.犬齿位于门齿的两边,扁平状,适于切断食物

C.臼齿位于口腔的里面,表面凸凹不平,适于磨碎食物 D.臼齿位于口腔的里面,扁平状,适于切断食物

()28.当你做这份试卷的时候,参与这项活动的人体器官有

A.只用脑就可以了

B.只用手写就可以了 C.只用眼睛就可以了

D.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协同工作

()29.人体呼吸过程中,进入血液的气体和排出的气体分别是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氧气 C.氧气、氧气

D.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30.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A.头和身体两部分

B.上半身和下半身两部分 C.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D.头、颈、躯干三部分

二、请你想一想:

31.小刚把橙子切开后吃了一些,他准备把剩下的橙子留着过几个小时再吃。他妈妈说,要用保鲜膜包住这些切开的橙子,否则它们会变干。小刚决定探究一下是否真的要用保鲜膜才能保持橙子里的水分。他计划把一些切开的橙子用保鲜膜包好,而另外一些不作处理。他采用称重的方法比较这两种做法的效果。为了保证公平,小刚需要保持某些条件相同以防止对测试产生干扰。请举例写出4个需要保持相同的条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相同的 相同的 相同的

相同的

小四科学

第4页(共4页)

6.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六

一、连连看

小号 二胡 竹笛 小提琴 锣 圆号 唢呐 黑管

二、1、说出下面字母谱旋律是哪首歌:(B)A、《在北京的金山上》B、《我的家在日喀则》

2/4 d d r m ︱ s s ︱d’d’ l d’ ︱ l s ︱ d’ d’ r’ d’ ︱l d’ l s ︱m s m r︱ d d ‖

2、请你帮忙找位置。d r(m)f(s)l(si)si m s

三、这些音乐家我知道:

1、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是(美)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的作品。

2、《小天鹅舞曲》选自(俄)国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 天鹅湖 》第二幕里的一段舞曲。

四、灵巧的小手连一连。拍手 拍腿 拍腿 2 / 4 拍手 拍腿 3 / 4

五、创作2 / 4拍节奏2小节 2 / 4 X X ︱ X// 用红色

7.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七

一、激趣导入, 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

新课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那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够承上启下,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心弦, 把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1. 联系生活, 引人入情。

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科学探究离不开生活, 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上课铃声响了, 教师急急忙忙地走进教室, 说了这样一番话:“不好意思, 同学们, 我来迟了。刚才我正准备来上课的时候, 一不小心把钢笔水弄了一滴在衬衫衣服的袖子上。这件衬衫是我昨天才买回来的, 今天第一次穿, 就弄脏了, 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学们, 你们帮我想想办法, 用什么才能把衣服上的脏洗掉吗?”老师一边说着上面的话, 一边指着袖子上的污渍让学生们看, 满脸愁容。

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以后, 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的说用肥皂洗, 有的说用洗衣粉洗, 还有的说用洗涤剂、牙膏、衣领剂……看到这一情景, 教师立即追问了一句:“哪种物品洗涤效果好呢?同学们想不想试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吧。”学生们开始分工, 设计实验方案, 探究活动由此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了。

2. 开展竞赛, 引人入景。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同样能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激情。如教学《摩擦力的秘密》一课, 教师准备了一些泥鳅、沙、玻璃水槽。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捉泥鳅比赛———把泥鳅捉到小桶里, 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捉的泥鳅多。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玻璃水槽里, 另一个学生的泥鳅放在沙堆上。比赛开始了。台下的学生神情专注地看着, 并不停地为他们加油。台上学生紧张地忙碌着, 一个如探囊中之物, 轻而易举地把沙堆上的泥鳅捉进了桶里;另一个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一条。比赛结果显而易见。第二回合交换比赛内容。比赛结果刚好与第一次相反, 台下学生和台上学生都满脸疑惑。教师这时很自然地导入了这样一番话:“这是摩擦力的作用。一个摩擦力大, 一个摩擦力小。一个费力, 一个省力。那么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 好不好?”

3. 猜测实验, 引人入境。

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 上《探测暗盒里的电路》一课时, 教师举起了双手, 说:“同学们, 我们来做个猜谜游戏好不好?”“好!”同学们情绪高涨。“老师两只手里各抓着一根导线, 其中一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 另一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你能猜出哪只手里的导线是完整的, 哪只手里的导线是断开的吗?”有的学生说是左手, 有的学生说是右手。“在不松开手的前提下, 有没有办法验证哪一种猜测正确呢?”老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们思索了片刻, 有学生回答:“老师, 用简单电路装置可以检测。”老师满脸喜色, 说:“是吗?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简单电路装置, 你来试试?”这位学生满心欢喜地跑到老师身边去检测。正如这位学生猜测的那样, 用简单电路装置果然能检测出导线是断开还是衔接的。老师大大地表扬了这位学生后, 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暗盒, 你们想不想也用这简单电路装置检测一下暗盒里的电路情况呢?”“想!”学生们异口同声。

通过游戏猜测、实验验证, 引出本节课探究活动的重点, 把学生带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必然会提高其探究的兴趣和成效。

另外, 利用音像资料, 真实再现情景也是值得应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二、引领学生探究, 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1. 以实验为基础是科学学科的基本特征,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帮助他们形成有关概念, 获得实验技能。然而, 一旦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种类多了, 数量多了, 学生兴趣也会降低, 太费事了。同时有限的课堂时间保证不了个个实验都能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究。

(1) 师生共同准备。如《热的传递》一课, 固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让学生准备, 进行分组实验。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实验材料教师准备, 进行演示实验。

(2) 学生按组别准备。如《神奇的水》一课, 有水的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实验、水的压力实验、水的浮力实验、水的溶解实验等。上课前,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每组选择其中的两个实验准备材料。为了避免一个实验有多个小组准备, 其他实验没有人准备, 在了解各组选择的内容后, 教师引导学生适当作一些调整, 保证每个实验材料都有人准备。上课时, 各组按照自己准备的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 指名小组代表汇报, 其他做相同实验的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全班学生在自己亲历探究和其他同学探究交流的基础上, 对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水的溶解性等有了较好的认识。

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由

于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推崇。各学科都根据教材内容实时地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科学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那么, 教师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扮演着哪些角色, 才能使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开展下去呢?

(1) 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导火索。“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所以我们在课上应该触及学生的心灵, 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首先, 要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有事做, 使他们对后面的实验充满期待。其次, 教师激励性的提问也能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如, 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时, 老师采用的是夸奖式的提问“你怎么摸得这么准呀?能说说你的办法吗?”这么一夸, 学生自然兴致高, 乐意表达了。除此之外,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回答提问时教师的肯定以及鼓励性的评价, 同样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2) 教师做小组合作学习中方法的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课堂教学者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生合作是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小组该怎样合作去研究某种事物或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进行。在《认识固体》一课中, 有个环节是认识固体的共同点, 教师先让学生小组中每个成员各选出一种自己想研究的固体, 合在一起作为本组共同研究的内容;再引导小组成员商量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这些固体, 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之后指名小组成员代表汇报交流。接着各小组根据商定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这些固体, 并将研究结果记录在册。在整个教学过程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都注重了合作期间方法的引导。在教师这种步步为营的引导下, 三年级的学生也像模像样地开展起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探究时秩序井然。

三、多元评价, 体验快乐, 让课终音犹在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利于改进教学, 促进学习, 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1. 及时给学生以表扬, 愉悦学生身心。

在传统教学观念里, 好动的孩子往往不太受欢迎, 然而正是这些孩子活跃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 这一类型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很强, 有自己的独特思想, 更具有创新思维。他们大多会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角, 他们的参与关系到探究实验的进程。课堂上, 教师抓住时机, 欣赏他们, 让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 既能使他们找到“自己是最优秀学生”的感觉, 享受成功的快感, 同时也促进了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能使学生意识到平时应注

意自身形象, 了解自己在其他同学眼里表现如何, 学习情况如何。还能帮助其他学生完善研究方案, 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还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体会到怎样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在探究中应注意怎样操作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同样也要给以评价。

一是给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进行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在《认识固体》一课的总结评价环节, 教师提出了汇报性的问题“老师送给你的小礼物满意吗?这些小礼物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在回答时, 就能反映出该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加以补充, 也就形成了对学生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价。在给小组进行评价时, 除了教师的评价外, 更多的是学生的评价。从小组发言的次数、小组成员发言的声音、发言的质量等多方面去评价, 并量化成绩, 将评价结果公布在黑板上, 以示促进。在给小组评价时, 最终每组的评价结果要有层次, 不能都一样。教师原本打算从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 评价结果都是满分, 可看到的情形却是学生中发出了失望的声音。

8.浅谈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 篇八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通常一节好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五、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9.科学活动评价 篇九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

一、优点

(一)活动目标方面

1.难度适中,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2.包含了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方面。

(二)活动内容方面

1.活动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如:教师把冰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使冰融化的方法。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到了冬天,水结成了冰……

4.活动各环节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三)活动准备方面

1.活动准备的材料具有探索性和变化性。如:冰可以化成水,水烧开后冒出的水蒸气遇冷

可以变成水珠。

2.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方面

1.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如: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还能不能变成水

呢?从而引导幼儿进行下一环节的猜想。

2.教师的语言流畅,提出的要求比较明确。

3.教师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这个水蒸气是怎么来的吗?

4.幼儿基本上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享受科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不足

(一)活动目标方面

1.目标的表述方式不统一。第一点是发展目标,行为主体是幼儿;第二和第三点是教育目

标,行为主体是教师。

2.第二点目标的表述抽象、不具体。

3.第三点目标的表述不是这次科学活动中幼儿发展的重点,不全面。

(二)活动过程方面

幼儿间缺乏商讨和合作的机会。

三、改进建议

1.活动目标可改为“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能积极主动的寻求答案;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会变成冰。3.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10.四年级科学评价方案1 篇十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全面评价获得的多源反馈信息而深刻的积极的改进教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原则

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措施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关注的就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了学生整个科学探究中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4、具体几个方面评价:

1、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B、书面作业(10%)

C、其它学习态度10%)

2、期末考查50%

A、书面考试(30%或略高)

B、实践考试(20%或稍低)

3、自评、互评20% A、自评(10%)B、互评(10%)

4、具体评价要求:

①、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操作办法:教师每班准备一份名单类

似点名册。在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 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期末 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分数。

B、书面作业(10%)

操作办法: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作业一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 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C、其它学习态度(10%)

操作办法: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 况给予一定的分数。

②、期末考查50%

A、书面考试(30%或略高):具体操作方法应该和以往的考查一样,主要应提高命题质量。

B、实践考试(20%或稍低):由教师出题由学生单独以实践操作完成一定的实验答题,也可采用抽题方式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实验,实验中的现象分析等情况可以让学生记录在纸上,实际是一种实践和书面相结合的考查方法。

③、自评、互评20% A、自评(10%): 可以编制问卷让学生自评,看结果确定学生的分值。主要是列举本学期学生应做到的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对照自己做到了哪几条,再加上最后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答。

B、互评(10%):

通过小组讨论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是有其合理性的。

具体操作办法:自评中的问卷由小组中的成员共同讨论,给本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定。

④、最终结果的呈现

11.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评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科目的学习、参与兴趣。采用何种评价模式,如何在教学中适时评价就成了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

1.建立科学课程成长“档案制”式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要想不断完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课余活动中、生活上以及与学习相关的其余活动表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化、量化观察,总结出每个学生具备的学习優势和缺陷,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模式。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的是一节课一次评价的模式。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课外参与科学活动表现、期末综合测评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让学生和学生家长充分重视最终的评价结果,在期末结束后,选出一位具备科学探究能力的优秀学生,据此设计科学课成长“档案制”,突出评价的综合性价值。

2.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评价模式一直受人诟病,多元化评价模式引人注目。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将以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的模式。单一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能力的判定是片面的,因为教师无法全面观察每位学生在课余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开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特点,促进自我理解。增加家长的评价,能够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学习特点变化,在学生今后的发展中及时给予引导。

3.围绕教学目标,全面评价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分析科学研究成果,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角度确定综合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再结合大纲对于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制定与之相符的评价标准,从每位学生目标完成情况着手分析。其次,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每节课需要的教学材料、教学资料,将每节课的评价体系记录在科学日记中。

二、以过程性评价为例,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

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发现过程性评价是一种着眼于长期发展目标的有效评价模式,是关注学生学习成果、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建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评价模式。

1.材料准备阶段

小学科学是一种对探究性学习依赖较高的学科。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对教学材料的操作、练习、思考,才能获取全面的印象,从而取得对事物的全面、准确认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教学材料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材料的准备过程中,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2.考察探究能力阶段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首先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然后再运用亲自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以下重点关注其中的猜想与验证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

(1)猜想与验证能力

猜想能力是学生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或者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再根据现有的材料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进行推理性猜测的思维方式。猜想作为一种合乎逻辑的研究模式,在科学研究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要从小就要培养的思维方式。猜想结束之后,就要采取有效的验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报告就是需要对猜想是否进行验证做出明确评判的结果。

(2)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智力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他以后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的发展都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明确目标。如,让学生在使用简单的仪器,如酒精灯、水温计、烧瓶、测力计等,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自身行为造成的自然事物的变化,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好细化、量化观察记录。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中有什么》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基本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猜想这样一个问题: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吗?你能怎么证明?学生观察到在冬天,人们说话的时候嘴里会冒出气体,这个可能就是水蒸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猜想:①将碎冰块倒入干燥的玻璃杯中;②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等几分钟;③在玻璃杯的外壁上,出现了很多小水珠。这就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在新时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的质量,从本质上说就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效果,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教学知识及活动方式掌握程度等。因此,在制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策略时,要体现出综合性、多元化、发展性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王俊霞.思维导图式科学探究教学:以苏教版《声音的传播》一课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9).

12.小学科学课评价表 篇十二

一、贴近生活实际, 科学布置任务, 激发合作参与

任务性英语教学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 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教学理论。所谓任务性英语教学, 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性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一) 任务要贴近生活实际和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兴趣,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交际活动中, 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的任务来进行训练。如:5B《牛津小学英语》Unit 9 e English Club Part B, 教学内容就涉及到各个国家和语言, 上课时笔者带了一些国家和展现其特征的图片, 在巩固练习阶段, 指着熊猫图说:I am a panda, I am from China.I speak Chinese.然后展示图片, 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 再互相用目标语介绍。如:一位学生指着袋鼠说:I am a kangaroo, I am from Australia.I speak English.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兴趣盎然, 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本节课的目标语。

(二)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

设计任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6B《牛津小学英语》Unit 5 e Seasons Part A, 在学生阅读完导读课文后, 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的问题:

Q1:When is Su Yang’s dad going to New York?

Q2:How long is he going to work there?

Q3:What does Su Yang want to know?

在学生阅读完整篇课文后, 也可以设计有关教学内容的练习。通过这些活动设计, 以达到“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中用”的目的, 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 任务的选择要有层次

任务性教学应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设计有梯度的任务, 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做, 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 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完5B《牛津小学英语》Unit 9 e English Club整个单元后, 笔者设计了一个扩展练习, 其中包括三个话题供选择, 并为每个话题提供了一个例子, 以供参考:

Talk with your friends:

1. your country

2. your friend

3. your language

(例子略)

二、采用“独特”教法, 增强教学趣味, 促进有效学习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采用了一些“独特”的教学方法, 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情商”。

1.奖励学生English Name

每个English Name都有它的特殊象征意义。针对这一特点, 笔者制作了精美的表格, 张贴在班级的布告栏中。如下图:

Boys’names:

Girls’names:

课上和课后对学生的表现采用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予以评价, 对表现突出和有进步的同学奖励他们English Name, 被奖励的同学具有优先选择权。他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English Name (English Name被选后, 就像发明专利一样, 这个name就属于这位同学的了, 其他同学无权“侵权”) 。通过此举, 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空前高涨, 每个同学都想争取拿到自己所喜爱的English Name。

2.评讲练习的时候再写一遍

很多英语老师会发现, 在评讲练习的时候, 有的同学会开小差,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写得正确了, 就不再专心地听讲了。所以, 在英语练习评讲的时候, 可要求学生用圆珠笔再写一遍 (边讲边写, 不允许抄) 。这样, 就给了学生另外一次锻炼的机会, 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下图展示的就是两位同学的练习册练习 (见右图) :

这种再写一遍的训练, 教师要给学生明确以下几点要求:第一, 保证字迹清晰端正;第二, 在写的时候把第一次写的答案遮挡起来, 再次思考一遍;第三, 写出英语题的解题思路。下面以选择题为例:

A.watch cartoons B.watching cartoons

C.to watch cartoons

这一题学生应该用圆珠笔圈出would like这两个词汇, 以明晰解题思路, would like后加动词的不定式, 进而扩展到同义用法:want to V。

通过清晰解题思路和再写一遍的方法, 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了明显的进步, 教学效果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 介绍国外文化背景

语言离不开环境, 更离不开文化背景, 学习英语更是如此。如果不从文化背景入手, 有的知识点就很难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小学英语就出现了很多国外的知识, 如:Halloween这一节日, 在中国是没有这个节日的, 当教学这课时, 教师必须先向学生介绍一下西方的Halloween节日及日常庆祝活动以及相关物品等等,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学习。以苏教版5B Unit 9 e English Club为例, 介绍一下笔者在教学这一课前所准备的中西方礼仪文化背景介绍。笔者制作了幻灯片, 下面节选几张演示:

通过背景知识介绍, 学生了解了各个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 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树立“发展”理念, 合理开发“工具”, 完善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 只重视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忽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师要遵循多元性和开放性原则来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下面介绍一下实施方案。

1.确定级别

2.评价工具的选择及其使用

笔者采用的评价工具主要有:学生成果袋、课外活动评价表、错题手册、免写登记表等等。

学生成果袋可以收藏并展现学生英语学习的阶段成果及优秀作品, 可以是英语书法作品、英语习作和英语奖状等等。把自己写得最好的英语书法作品加以收藏, 一个月后, 如果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 可以进行挑战, 超过收藏的就可以取而代之;把自己在报刊上发表的英语习作复印件收藏在袋子中, 一学期下来统计一下, 跟自己比一比, 再和同学比一比;一学期中, 要进行多次比赛, 如:英语写字、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和英语儿歌比赛等等, 对表现好的同学会发小奖状。

课外活动评价表可以记录在课外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活动, 如英语手抄报、英语角、英语卡片制作和英语小报纸展览等等。每个月举行一次“I love English”展示会, 学生可以用英语表演各种节目。如给电影配音, 演童话剧等, 这些活动都会记录在每位学生的课外活动评价表上。

错题手册有三种类型:一是订正型, 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都抄下来, 并订正;二是汇总型, 将所有做错的题目按课本的单元顺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综合型, 即将原所有做错的题目按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错题手册也可以记录下一些重要的语法。错题手册的使用, 使学生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使得学习重点突出, 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习成绩。

免写登记表是对英语学习中有进步的同学的一种奖励。每节课都会评选出3名表现突出或表现有进步的学生免写当日的英语家庭作业。在这一策略实施之前, 大力宣传实施细则, 使学生了解评选的要求, 课中及时评价, 课后集中评选, 让学生充满希望和“奢求”, 既增强了课堂的纪律性, 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发展性评价必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进一步地深入, 评价工具需要不断开发, 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地规范和完善。

13.地理学科学生评价 篇十三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它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信息源,又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课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地图知识便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呢?

一、看图,以图释文,图文并茂。

图像系统的增加和文字系统的精减是人教版新教材相对老教材的一个重要变化,这种变化更符合中学地理学科体系。课本每幅图像都是紧密配合课文而精心绘制的,但每幅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和方法往往不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怕麻烦,不愿看图,甚至放弃看图,只是死记课文的文字。这样学起来既辛苦,效果又不理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即是运用有关的地图解释课文内容。其次是引导学生根据各种图像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看,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组合观察和多幅地图迭置阅读,由点到面,由简到繁,达到整体性看图。最后让学生不依课文独立地运用地图描述地理现象。例如:《聚落与居民》一章中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状况的内容,如果只读课文,使学生有“空中楼阁”之感,不易理解,更难以掌握空间分布;运用课本中的“世界地形图”、“世界降水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图像,分别从地形、降水、气温三方面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更突出重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密切配合课文,指导学生一一阅读这几幅图像分组讨论,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知识。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直观,收到化难为易的功效;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图像;从而使学生能初步具有从图上独立汲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析图,以图提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观察地图,获得图上信息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进行析图。。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取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图进行剖析,先是单要素、分部门、小地区的分析;再是把这些要素、部门联系起来,进行多要素、多部门的综合,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然后我围绕图像向学生提出适量的问题。例如:讲到“世界气温的分布时”要求学生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提出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极地逐渐降低的规律,接着设疑,等温线为什么不跟纬线一致?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的曲折较多?启发学生进一步读图,分析海陆分布及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南半球海洋宽广,等温线受纬度影响较大,受陆地和地势高低影响较小,故平直;北半球海陆交错分布的影响大,故曲折。以图设疑,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变“索理于文”为“索理于图”,把学生的思维水平推进更广阔、更高级的创造性思维层次。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

三、填图,以图训练,巩固知识。

填图是地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看图、析图的归宿,也是巩固看图和析图知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课本中有很多分散的、零星的知识要求学生准确掌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利用地图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编成综合练习,让学生做。例如: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我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如果有两艘油轮由波斯湾出发到日本和西雅图,它们应怎样走?沿途经过哪些海洋和大洲?这样,使学生在积极、兴奋、愉快的填图练习中获得知识。既摆脱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善于读图的能力。

上一篇:出租车及出租车户产权转让协议下一篇: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实数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