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

2024-08-27

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共13篇)(共13篇)

1.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 篇一

2013年超声科医院感染培训试卷

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空3分)

1、控制院内感染我科做了以下工作:、、、。

2、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即:、、、、,超声科医疗垃圾主要属于。

3、医院废物实行分类收集管理,黑色袋盛装,黄色袋盛装,红色袋盛装。

二、选择题(每题7分)

1、以下属于手卫生指征的是: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D.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2、关于医疗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B.各类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C.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D.医疗废物达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必须紧实、严密。

E.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3、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1/2 B.2/3 C.3/4 D.1/3 E.4/5

三、判断题(每题4分)

1、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

2、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允许出现少量散落的医疗废物

3、可以不使用特定颜色包装收集医疗废物。

4、科室对紫外线灯定期检测,周期为每年一次。

5、对已知1、2类传染性疾病者,超声检查时加铺一次性床单、套探头套,防止交叉感染。

四、简述手卫生指征(20分)

2.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2009年165名实习生, 年龄18~22 (20±2.4) 岁, 男生52名、女生113名, 均为大专学历, 其中临床医疗专业35名、检验专业16名、影像专业10名、药学专业8名、护理专业96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在对实习生培训之前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专业基本知识、抗生素的规范应用、职业暴露及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采用多媒体教学, 针对实习生掌握医院感染知识的情况进行培训。在采用传统讲授结合课堂提问、引导、图示、案例讲授等方法的同时, 对基本的操作项目 (如洗手、无菌操作、穿脱隔离衣等) 进行示范, 培训后进行考核。

1.2.2 培训后考核

在实习生实习一个月后, 进行现场提问、操作考核, 并向带教教师了解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培训内容

2.1 医院感染相关定义和内涵

列举实例, 佐证相关法律法规, 引导实习生明确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内涵。首先列举我国发生的重大的医院感染事例, 由此谈及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说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以我国“非典”疫情流行以及发生的院内感染为例, 说明卫生部对应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流行;以西安交大附属医院发生的新生儿死亡事件为例, 讲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列举我国发生的因医务人员手不卫生导致的重大的院内感染, 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出台《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重要性。使实习生在理解医院感染概念的同时对法定传染病和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2.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问卷调查显示, 实习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基本不了解。由于其内容多而枯燥, 讲解时应以引导为主, 结合相关知识, 列举临床实例, 以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手术切口感染时, 对目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介绍;讲解抗菌药物引起腹泻时, 对二重感染的含义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提示;讲解呼吸道感染时, 说明重症监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 同时讲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概念并由此谈及耐药菌株的发展。

2.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以临床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为主, 如手术室、内镜室、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科室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规范和标准, 以及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医院感染的卫生行业规范和标准, 以讲授为主, 辅以图示与课堂提问。如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配以图示讲解, 以加深实习生的理解。

2.4 专业基本知识

根据问卷调查中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了解,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大多数实习生不能掌握消毒器械的正确使用, 不能明确区分高、中、低效消毒剂, 讲解时要以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为切入点, 引导实习生正确理解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如以化学消毒剂戊二醛为例, 因作用的时间不同, 既可作为高效消毒剂达到灭菌的作用, 又可作为中效消毒剂达到消毒的作用。同时从最简单的煮沸消毒开始, 逐步对目前医院常用以及先进的消毒器械 (如紫外线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锅、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进行讲解, 使实习生在了解消毒剂性能以及消毒器械种类和起源的同时, 加深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

2.5 职业防护

首先以我院临床医护人员被针刺伤为例, 有针对性地讲解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并对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的概念以及职业暴露后的处理进行详细的讲解。

2.6 医疗废物管理

以我国“非典”疫情流行为切入点, 说明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并以图示的方式将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置流程展示出来。

3 结果

2008~2009年实习生岗前培训前后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比较见表1。

4 体会

调查发现, 专科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十分欠缺, 有的内容几乎是空白。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 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3]。通过岗前培训, 使实习生在上岗前认识到医院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使其能规范自己的从医行为;强化无菌观念, 规范操作规程, 使其认识到无菌操作不仅可以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从而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自我防护意识的增强, 使实习生能更好地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职业防护, 减少职业暴露。

总之, 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治理的工程, 不仅需要医院每一位员工的参与[4], 也需要实习生的参与。因此,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院感染学教学, 做好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 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逐步实现与国际医院感染教育和再教育接轨的前提[4]。

参考文献

[1]靳桂明, 吴明, 魏华.医院感染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411~1413.

[2]章小缓, 张志光, 凌均棨, 等.口腔医学院开设口腔医院感染控制课程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7) :845~8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6.

3.试析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篇三

【关键词】检验科;医院感染;策略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08-01

众所周知,医院感染对于医患双方来讲都是很不利的。一旦发生此项事件,受害最大的应该是检验人员,因为他们每天都要跟患者交流,而且还要接触很多的感染源,像是血液、分泌物、体液等很多标本里都含有可以致病的细菌等微生物,导致感染的发生。作为整个医院感染的高危和监控区域,检验科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如何加强科室内的安全防护,增强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将是检验其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内容所在。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对策入手: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对策来讲,检验科的首要工作就是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来指导约束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操作程序标准及一些可行的管理程序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通过一些控制感染应急预案的建立,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持续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责任,掌握各种事件的处理方式,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感染状况;通过统一的工作守则,约束工作人员的形体,减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除了建立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外,检验人员有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检验人员刚入职后,要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有效贯彻落实医院方面关于此项工作的各种管理规范。技术守则和安全指导方法十分关键,应在培训中逐渐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各项认识。要督促和指导工作人员增强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一定要穿工服戴工帽,而且每进行一次操作必须换一次乳胶手套,进行静脉穿刺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守每个人都只用一根针,一个吸管的原则,止血带也应进行消毒后才能使用。还有其他的利器都应找到相应的专人负责,不能越权行使操作[1]。杜绝实验室内的一切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如进食、吸烟等。总之,所有工作要以尽量降低医院感染为前提而进行各项工作。

三、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防止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也取决于医院本身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医院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医院感染工作,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要将医院感染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和指标清晰明确的制定出来,并分配给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具体实施[1]。其次,不管从人员的配备、资金的投入还是一切防护用品的购买等多条通路保持畅通,方便共组人员遇到问题及时跟上级沟通协调。最后,要指导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污染几率。而且要合理安排检验科的位置及其内部结构,要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进行分开管理。总之,为防止医院感染,应尽量完善其管理体系,以达到有效管理各项工作的目的。

四、重视消毒管理工作

由于检验科的主要职责是收集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和提取其中的一部分物质进行检验,而这些物质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治病因子,所以作为检验科来讲,必须重视消毒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消毒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既定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操作,每天开窗让空气对流,保持室内的墙壁、工作台、地面彻底消毒,同时门窗及柜子把手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及很多的辅助工具在进行检验工作时要注重细节,减少不必要污染[2]。

五、慎重处理医疗废弃物

在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中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也是很关键的。通常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2]。要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应将生活垃圾同医疗垃圾做明显的区分并分开放置。平常用于检验工作的各项仪器在每次检验完后都应该进行彻底消毒,对于一次性产品如注射器、习惯等产品的选用上一定要注意其质量,而且在用完后应将其分开放置,放置污染。对于可以回收的物品一定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除此之外,应该对各项垃圾回收工作进行必要的等级,防止因为忘记而出错。总之,检验科要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目标性监测,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在思想意识及工作能力上均应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觉悟,担负起与之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责任,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及控制水平,尽量避免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其主要目的。

六、规范检验人员手的卫生

对于检验人员来讲,手的作用极为重要,很多细菌都是通过手进行传播,所以对于经常接触细菌的工作人员来讲规范手的卫生非常必要[3]。有数据显示,百分之三十的医院感染都是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所以要维持良好的医院感染制度必须规范检验人员手的卫生,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和速干手消毒剂来规范操作,降低医院感染几率。

七、总结

综合全文,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策略对于医院和患者都非常重要,只有切实有效的控制好医院感染,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医院才会更好的运作。所以作為工作人员来讲,切实抓好此项工作,让以上的防止感染策略落到实处将是我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潘桂芝吴慧.浅谈检验科如何预防医院感染[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

[2] 程玲娟.浅谈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1,(23).

4.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小结 篇四

为 了更好的做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院感科2015年2月27日下午进行了以门诊主任、护士长及各科的院感监控医生及护士为主的院感知识的培训,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对各项新规范的了解和在临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培训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等方面做出一些介绍及总结、评价。

1、从医院的建筑结构布局方面用图片的形式来让大家了解我院在医院感染管理的建筑求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布局流程等均有大部分不符合规范及相关法规的要求。门诊注射室在空气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垃圾暂点除了能归类收集外,其余方面无论是 建筑要求还是远离生活区、诊疗区等方面均不能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2.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防控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注重手卫生的实施、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及抗菌素的使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变。3.将今年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抗菌素使用情况统计、个人防护及职业暴露等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二、学习了卫生部法规及行业标准

1、同时结合本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来说明预防及控制方面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提请各科室今后在发现多重耐药菌的发现及报告、防控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学习与本院常发院感病例的疾病的诊断标准,提请医务人员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以及一些本院有可能发生,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过的一些疾病的注意。

5.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总结 篇五

二是受市卫生局安排对部分医院院感管理工作给予了指导,使这些医院在等级评审中的院感管理工作顺利达到要求。

三是创办了“绵阳院感网站”,为医务人员进入互联网进行院感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提供了信息平台。

四是开展了医院感染科研教学工作,加强学术交流,近年来全院累计有三十余篇论文在医院学术年会上交流,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医院组织编写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管理》一书30余万字,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我院系首批进入四川省医院感染监控网,并严格按照监控网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连续十年以上无医院感染不良事件发生,曾被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医院感染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整个院感管理工作,一直保持在绵阳市领先水平,在四川省内也有一定影响。20xx年在庆祝全国有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事业的表彰大会上,我院由四川省卫生厅推荐,被评为“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单位”。

各位委员,由于医院感染的学科特点,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十分复杂,很多医院感染恶性的事件,常常因小事酿成大祸,如深圳妇儿医院因戊二醛消毒液比例出错,造成100多例子宫切口感染,损失一个多亿,德阳二中医院门诊注射消毒不严造成一百多例感染后,赔偿200多万,宿州眼科手术污染造成九个眼球被摘除。东北的输血感染事件造成16人因输血患艾兹病,致使12名医务人员被判刑,最近西安交大附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死亡八例,每例赔偿十八万,还致使该院院长到医生护士9人受处分。凡此种种足以引起我们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高度重视。

回顾过去,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虽然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这必竟是过去。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们医院发展很快,基础设施与快速的业务发展不相适应,职工对院感的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的隐患在某些方面还相当严峻,随着国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国策,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章及相关的准入标准不断出台,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己经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医院感染事件,特别群发感染事件,频繁被社会暴光,有的

酿成恶性医疗事故。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杜绝医疗纠分,己经是势在必行。就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看来,目前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在职人员、新上岗人员及护工的院感知识培训须进一步加强;

(2)、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供应问题;

(3)、进一步加强供应室、手术室、(ICU)、产房、血透室、内镜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介入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的院感管理;特别是供应室、(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改建问题;

(4)、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

(5)、感染疾病科(包括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建设事项需进一步完善;

(6)、消毒药械进入医院的各环节管理制度切实建立;

(7)、污水排放的处理。

总的看来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过去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虽然目前某些方面的感染隐患还很严峻,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统一认识,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切实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定能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6.工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篇六

一、培训范围 培训范围 全院工勤人员。

二、培训方式 讲座、座谈、观看宣传教育片、网上学习等、以现场讲课为主,宜图文并 茂、现场演示。

三、培训时间 每年不少于 2 次的培训,人员调动时,需重新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方 可上岗。

7.检验科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篇七

1 医院感染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1 防护意识薄弱

医院针对医院感染防控所做的宣传教育已经有多年时间, 各大医院领导也极其重视,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 仍然有许多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较为薄弱, 未按照规定行消毒隔离。

在检验科中, 经常会与带病菌的标本接触, 操作人员为避免繁琐操作步骤, 经常不戴手套、口罩, 在行检验操作中, 未及时采取有效地消毒措施, 便开始接触身体、食物, 或者其他生活用品, 与患者接触, 或进入生活区域[1]。在行检验过程中, 对检验仪器、地面、工作台消毒不彻底, 检验后标本随意扔弃。诸如此类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都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

1.2 制度不健全, 缺乏监管力度

许多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的制度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制度不健全, 太过宽泛、缺乏针对性, 理论较多, 缺乏实际操作内容, 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 无法做到规范化。在管理过程中, 也未将医院感染控制重视起来, 缺乏监督力度, 管理制度过于陈旧, 卫生感染后处理能力较弱。管理过程中, 缺乏全面的系统化管理模式, 导致监管力度不到位的主要因素。

1.3 废弃物处理失当

检验科的工作过程中, 每天都会有大量废物产生, 其中大多为经检验后患者标本, 或检验后耗材、试剂等, 而这些所产生的废物中, 都含有病毒与病原微生物, 未采取特殊的消毒处理, 与生活垃圾混合, 会加大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社会感染风险性。

2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2.1 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采取定期岗前培训,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也需要积极参与培训, 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不管是在操作技术, 还是在思想意识上, 都可以与时俱进。强化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认识, 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在行检验操作过程中, 必须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程, 需着专业工作服、手套, 避免裸露与易感染物接触。检验过后, 需及时做好手部消毒工作, 在消毒彻底后, 再接触生活用品。使用过的工作台、检验仪器等都必须及时做消毒工作, 应避免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 工作区域闲人免进, 避免导致交叉感染[2]。

2.2 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

检验科人员管理、实验操作、标本管理、实验仪器、工作区域消毒、检验后废弃物处置等, 都必须要根据具体制度进行完善, 形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3]。在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监督力度, 并将是否准确制度作为工作绩效考核标准。检验人员不得随意解除标本, 且应固定做检验工具清晰, 若有违反规定事件, 需采取相应的罚款措施。各岗位工作人员需明确自身职责, 安全专人做相应的清洁、消毒工作, 且定期检查, 随机抽查。

2.3 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

针对医疗废物, 需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相应的特殊消毒处理。医疗废物需严格与生活垃圾区分, 放置于专门存放处, 统一处理, 且设警示标志。针对处理情况, 做相应的处理记录。

2.4 医院格局设计

根据检验科的实际情况, 为杜绝医院感染, 必须将半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做相应的区分。行标本采集区应该设立窗口。标本采集后, 放置于专门放置区域。对于检验后医疗废物, 应设立专门的存放处。工作区域需保持良好的换气、通风条件, 室内空气保持干净, 需建立专业的消毒区域, 做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3 结语

医院感染控制为医院管理中的核心部分,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4、5]。据相关报道显示, 目前医院感染率的发生率可达8%左右[6]。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 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对医院感染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效果。通过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 完善规章制度等方式, 使得医院感染控制力度能够显著提高, 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 检验科可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或是医院感染外流, 有效确保医患健康与安全, 也能减少标本间相互感染率, 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控制,医院感染,作用,管理

参考文献

[1] 曹慧.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8) :2560-2561.

[2] 闫昕伟, 李华信.检验科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 2012, 6 (6) :642.

[3] 李华.微生物检验对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重要性之我见[J].医药前沿, 2013, (3) :313-314.

[4] 周爱梅, 曹喜凤.浅谈医院感染管理[J].白血病·淋巴瘤, 2001, 10 (21) :60-61.

[5] 张文菊, 徐丹.注重关键要素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10) :1416-1418.

8.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 篇八

(医学类)

考试日期:年月日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共40分,每小题4分)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A、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B、住院床位总数在300张以上

C、住院床位总数在500张以上

2、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A、环境消毒B、隔离传染病人C、洗手

3、医务人员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应。()

A、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B、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C、进行卫生手消毒

4、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A 属于生活垃圾,不属于医疗废物;B病理性废物;C 感染性废物。

5、根据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将抗菌药物分为几类进行分级管理?()

A.三类B.四类C.五类

6、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胸穿、腰穿操作时应戴()

A、清洁手套B、乳胶手套C、无菌手套。

7、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

A、外科口罩B、医用防护口罩C、N95口罩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

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9、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几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

10、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何种水平()

A消毒水平B灭菌水平C清洁水平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30分,每小题3分)

1、医疗废物与旅客可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2、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和警告说明。()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按“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步骤处理。()

4、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5、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6、住院患者中,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首先发现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7、、碘伏属中效消毒剂。()

8、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9、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可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

10、洗手的目的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三.问答题(共30分,每题15分)

⒈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当洗手?

⒉医务人员锐器伤后如何处置?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ACA6-10 CAABB

二、判断题

1.× 2.√ 3.√4.√ 5.√ ⒍√⒎√⒏√⒐×⒑×

三、问答题

1、答: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9.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 篇九

2011年新上岗医护岗前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主讲人:唐宏伟地点:老干局四楼会议室

时间:2011年9月16日

参加人员:全体新上岗医护及实习生、见习生

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并且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胸膜腔感染

(二)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

(三)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腹(盆)腔内组织感染、腹水感染

(五)中枢神经系统:细苗性脑膜炎、脑室炎脑侵袭性操作(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史,或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腆下和硬膜外脓肿等);椎管内感染:包括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

(六)泌尿系统

(七)手术部位: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感染

(八)皮肤和软组织: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包括:褥疮浅表部和深部组织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婴儿脓疱病

(九)骨、关节: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锥间盘感染

(十)生殖道:外阴切口感染、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

(十一)口腔

(十二)其它部位:涉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而又不适合归于某系统的感染;通常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皮疹也应列入此类,如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等。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㈠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烧伤病房、重症监

护病房。

细菌总数≤2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环境:包括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

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采样时间及注意事项: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㈡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Ⅰ、Ⅱ类环境要求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5 cfu/cm2,未检出致病菌。

Ⅲ类环境:包括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未检出致病菌。≤10cfu/cm2,未检出致病菌。

IV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及病房。要求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5 cfu/ cm2,未检出

致病菌。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

菌。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或是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㈢手和皮肤黏膜消毒: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铜绿假单孢菌为消毒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为消毒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为消毒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大

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消毒合格。

皮肤粘膜:参照手的卫生学标准执行。

㈣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1、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

2、接触粘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cfu∕g或100 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3、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应≤200cfu∕g或cm2,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㈤使用中消毒剂与无菌器械保存液卫生标准:

1、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四、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

1、医院感染爆发: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源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

4小时内上报感染办

2、协助感染办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

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周围人群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隔离病人,停止接受新病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

5.分析、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一→报告感染办一→感染办核实流行或爆发

一→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一→同时查找感染源一隔离病人一→查找引起

感染的因素一→制定控制措施一→分析调查资料一→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五、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取出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首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 清除或杀灭首部暂居菌和减少长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已定、碘伏等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六、重点部门、部位医院感染控制

重点部门: 门诊、急诊、治疗室、换药室、普通病房、产房、感染疾病科、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

重点部位:医院内肺炎、手术部位、导管相关血流、导管相关尿路感染与预防

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分类处置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环保部门确定的专门机构处置;

六、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七、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九、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八、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一)医院工作人员要着装整齐,接触不同传染病人要根据传染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二)空气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新生儿是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两次,普通病

房每周消毒一次,手术室、产房另行规定。特殊情况随时消毒。空气消毒方法如下:

1、病人无法转移(有人)的房间,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 用照射强度不低于70uw/ cm2紫外线灯照射至于30分钟,照射时人不得在室内。

3、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0.5~1.0%的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条件下关闭门窗熏蒸2小时。用量按1g/m3计算。消毒时室内不得有人。

(三)各种表面消毒:

1、地面和墙面:无明显污染的地面用自来水湿式拖地1~2次/日,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的地面和墙面用浓度为500mg~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喷洒表面使充分作用于约5-10分钟后清理干净。被烈性传染病或特殊感染病原菌污染后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理干净。

2、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无污染时以清洁湿抹布抹洗,2次/日。被服原菌或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及时处理。

3、急诊抢救是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以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如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消毒处理。

4、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每天用清洁水擦拭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被污染时,按污染地面消毒方法处理。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次,被污染时立即更换。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在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须作终末消毒。可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

1、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用肥皂或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手被污染后先用皂液或皂液流动水洗净,在使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接连进行各种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分钟。

2、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

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前、要带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要更换一付手套、操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脱下手套,流动水洗手。

双手直接接触病人和他们的污物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搓擦2分钟,然后皂液流动水冲洗。

3、解除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前带手套,操作结束后脱下手套洗手。手直接接触污物后将手用手消毒也搓擦2分钟,进行皂液流动水冲洗干净。

4、进行创伤换药、腰穿等无菌操作时,先肥皂流水洗手,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规则。

(五)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1、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要达到100%,无菌物品均要写灭菌有效期,有灭菌指示带,有效期为7天,无菌棉签、棉球、纱布等极其容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接触未破损皮肤黏膜的物品(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如被污染随时清洁,袖带被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先清洁,后用75%的乙醇或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干燥保存备用。

3、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螺纹管、麻醉口罩、减压器、吸引器、引流器、引流瓶等清洁,后消毒,耐高温的进行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用含有效氯500mg/L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燥密闭保存备用。

4、朊毒体感染病人用后的器械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推荐使用:

(1)中度危险物品或低度危险物品先浸泡在含有1mol/l氢氧化钠溶液60min,然后121℃压力蒸汽灭菌器中灭菌30分钟;之后清洁,在清水中漂洗;用常规灭菌消毒。

(2)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器132℃、至少30分钟,之后清洗并用常规法灭菌

5、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病人用后的器械,应先用污染的处理程序2000mg/l,浸泡30min之后清洗并用常规法灭菌。

(六)消毒用碘酊、碘伏、酒精注明浓度,酒精每天更换,碘伏等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2次。

(七)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八)治疗、换药室区分污染区和清洁区,无菌物品按特殊要求与一般物品分开放置。

(九)污物的处理:按照我院《医院废物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执行。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九、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分三类39种甲类2小时上报、乙类和丙类24小时上报

1、甲类传染病2种、包括:鼠疫、霍乱,为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0.检验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试卷 篇十

一、培训目的

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培训对象、内容及时间

1、培训对象包括专职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药剂人员、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2、培训内容及时间

(1)选派专职人员及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参加市、县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每年不少于2次。(2)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从性低的特点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及医疗废物管理、分类处置及抗生素合理使用等知识及技能培训。重点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及分类处置的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三、培训形式及考核方法

11.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 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等相 关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及标准预防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工作人员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二、采血室设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无菌操作前、后及接触不同病人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三、静脉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 片。

四、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五、工作人员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有符合要求的干手设施或纸巾。

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

七、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须重新灭菌。

八、皮肤消毒剂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或使用小包装。

九、严格执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建立日常清洁、消毒制度,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两次,环境表面一旦发生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毐。

十一、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标本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汇报。

十二、凡进行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十三、标本应就地消毒、灭菌后再按医疗废物处M,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相关文件:

12.临床医学检验知识竞赛试卷 篇十二

姓 名 得 分

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计100分)

1.糖尿病的多尿的原因是

A.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 B.饮水过多 C.体内产生水过多 D.水中毒 E.抗利尿激素减少

2.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的原因为

A.营养不良 B.消耗增加 C.水份丢失过多 D.肝功能障碍 E.消耗性疾病导致蛋白丢失过多

3.对LDL描叙正确的是

A.运输内源性胆固醇 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C.运输外源性胆固醇 D.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E.既有内源性胆固醇,又有外源性胆固醇

4.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GTALPAMY B.ALTASTALPGGT C.AMYLDHα-HBDGGT D.ACPASTLipaseLDH E.TnIASTACPCK

5.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最重要的酶是 A.LDH B.CK C.ALP D.ACP E.ALT

6、C肽存在于

A.人内源性胰岛素原 B.商品动物源胰岛素

C.人工合成胰岛素 D.人内源性胰岛素 E.胰岛素

7.能催化CM和VLDL核心TG水解的是

A.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D.肝脂酶 E.HMGCoA还原酶

8.正常人血清中钙和磷相互的浓度关系以mg/dl计是

A.[Ca] [P]=40~65 B.[Ca] [P]=35~40 C.[Ca] [P]=25~30 D.[Ca]与[P]没有固定关系 E.[Ca]↑时[P]↑

9.肝中与胆红素结合的主要物质是 A.硫酸根 B.乙酰基 C.葡萄糖醛酸 D.甲基 E.甘氨酰基

10.有某一种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又由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则该物质的清除率是 A.0 B.50% C.90% D.100% E.需要其他数据

11.检测淋巴因子与下列哪项变态反应有关 A.I型变态反应 B.II型奕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E.I型、II型变态反应

12.免疫放射测定(IRMA)与RIA的区别中,哪项论述不正确 A.RIA使用标记抗原,IRMA使用标记抗体

B.RIA中抗体结合标记抗原的量与被测抗原浓度成反比关系,而IRMA中则相反 C.RIA中需对B、F分别作放射强度测定,IRMA只测定上清液的放射强度 D.RIA用于检测抗原,IRMA用于检测抗体 E.IRMA为非竞争结合,RIA为竞争抑制

13.单向琼脂扩散试验通常不用来检测 A.IgM B.IgA C.IgG D.C3 E.IgE 答案:E

14.关于半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必须与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B.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C.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可与相应抗体发生可见反应 D.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15.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最多见的疾病是 A.缺铁性贫血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16.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主要见于

A.多发性骨髓瘤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细菌性感染

17.糖尿病的多尿的原因是

A.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 B.饮水过多 C.体内产生水过多 D.水中毒 E.抗利尿激素减少

18.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的原因为

A.营养不良 B.消耗增加 C.水份丢失过多 D.肝功能障碍 E.消耗性疾病导致蛋白丢失过多 19.对LDL描叙正确的是

A.运输内源性胆固醇 B.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C.运输外源性胆固醇 D.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E.既有内源性胆固醇,又有外源性胆固醇

20.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那组检测最恰当 A.CK GT ALP AMY B.ALT AST ALP GGT C.AMY LDH α-HBD GGT D.ACP AST Lipase LDH E.TnI AST ACP CK

21.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最重要的酶是

A.LDH B.CK C.ALP D.ACP E.ALT

22.假定血糖在常规实验室20天测定的质控结果的均数为5.6mmoll/L,标准差为0.50mmol/L;第一个月在控数据的平均数为 5.4mmol/L,标准差为0.20mmil/L;累积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为5.5 mmol/L,标准差为0.30 mmol/L.您认为第二个月份的室内质控图,应采用的均值和标准差为 A.5.6 mmol/L和0.50 mmol/L B.5.5 mmol/L和0.30 mmol/L C.5.4 mmol/L和0.20 mmol/L D.5.5 mmol/L和0.40 mmol/L E.5.6 mmol/L和0.30 mmol/L

23.脲酶试验阳性的支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解脲脲原体 C.人型支原体 D.生殖道支原体 E.发酵支原体

24.某病人行右下肢截肢术后,在手术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经培养,血平板上有扁平、枫叶 状带金属光泽的大菌落生长,具生姜味,有水溶性绿色色素。此菌很可能是 A.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大肠埃希菌

25.分离培养厌氧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A.厌氧装置的催化剂失活 B.标本在空气中放置过久 C.未用新鲜配制的培养基 D.培养基未添加必要的补充物质 E.以上均是

26.在初次分离培养基上可形成较大,灰白色黏液型菌落,相邻菌易发生融合,用接种针挑取时可挑出丝状细丝的是

A.奇异变形杆菌 B.液化沙雷伯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阴沟肠杆菌 E.以上均不是

27.检测淋巴因子与下列哪项变态反应有关 A.I型变态反应 B.II型奕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E.I型、II型变态反应

28.免疫放射测定(IRMA)与RIA的区别中,哪项论述不正确 A.RIA使用标记抗原,IRMA使用标记抗体

B.RIA中抗体结合标记抗原的量与被测抗原浓度成反比关系,而IRMA中则相反 C.RIA中需对B、F分别作放射强度测定,IRMA只测定上清液的放射强度 D.RIA用于检测抗原,IRMA用于检测抗体 E.IRMA为非竞争结合,RIA为竞争抑制

29.诊断PNH最基本的试验是

A.抗人球蛋白试验 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测定 C.血清结合珠蛋白的测定 D.未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E.酸溶血试验

30.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B.外周血细胞形态分类以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为主 C.NAP活性降低 D.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E.PH染色体阳性

31.FAB分型法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的标准之一是 A.小原淋巴细胞占80%以上 B.大原淋巴细胞占80%以上 C.原淋巴细胞胞浆量较多 D.原淋巴细胞染色质细致均匀 E.原淋巴细胞核仁清晰可见,1~3个

32.关于凝血酶时间(TT)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的 A.正常人TT为16~18秒

B.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凝血酶溶液,测定其凝固时间即TT C.又称凝血酶凝固时间(TCT)D.主要反映凝血过程第一阶段有无异常

E.患者较正常对照至少延长3秒以上有诊断意义

33.MCV以飞升(fL)为单位,1fL等于 A.10/L B.10/L C.10/L D.10/L E.10/L

34.新生儿作血常规检查,多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 A.颈静脉 B.耳垂 C.足跟 D.肘部静脉 E.头皮血管

35.肝素或双草酸盐抗凝血都适用于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分类计数-13-1

5-18-9

-12C.血红蛋白测定 D.红细胞比积测定 E.红细胞形态检查

36.关于尿HCG的检测,下列哪种试验的灵敏度最高 A.免疫胶体金法 B.放射免疫试验 C.胶乳凝集抑制试验 D.酶免疫试验 E.生物试验

37.关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尿中的易热酶可致假阳性 B.维生素C可致假阴性 C.其阳性程度和尿中红细胞数一致 D.需注意不可批号的试带 E.肌红蛋白可致假阳性

38.在正常尿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

A.不可见 B.少见 C.极为少见 D.%26lt;5个/HPF E.%26lt;10个/HPF

39.急性肝炎时,人体内转氨酶变化为

A.ALT升高,AST升高,且ALT=AST B.ALT升高,AST升高,且ALT%26gt;AST C.ALT升高,AST正常 D.ALT正常,AST升高 E.ALT升高,AST升高,且ALT

40.临床上不需进行TDM的抗生素药物有 A.丁胺卡那霉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氯霉素 E.妥布拉霉素

41.有一个24岁的男性病人主诉的胃纳不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体检发现皮肤呈青铜色,低血压和肌肉消瘦,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 mmol/L [K+]6.2mmol/L血浆皮质醇降低,尿17-OHCS降低血浆ACTH增高,根据以上结果诊断该病人很可能患有 A.库欣综合症 B.艾迪森病(Addison)C.继发于垂体功能不全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肾上腺皮质腺瘤

42.下列疾病CSF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A.病毒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病毒性脑炎

43.新鲜脑脊液混浊,最常见的原因是含大量 A.葡萄糖 B.细胞 C.蛋白质 D.氯化物 E.凝血因子

44.能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快速定量的生化项目有 A.葡萄糖 B.免疫球蛋白 C.胆固醇 D.尿素 E.肌酐

45.观察细菌物形态和动力,一般常用悬滴法或压滴法,而这种方法需要如何染色 A、单染法 B、复染法 C、不染色 D、革兰氏染色 E、姬姆萨染色

46.漂白粉乳状液可消毒地面、厕所、排泄物等一般应用浓度是多少 A、1-5% B、5-10% C、10-20% D、25-30% E、30-40% 答案:C

47.与一般基础培养基相比较,解脲支原体基础培养基添加下列何种成分 A、牛心 B、NaCL C、尿素 D、酵母浸膏 E、蛋白胨

48.脑膜炎奈瑟菌生化反应不具有以下何种特征 A、发酵葡萄糖 B、发酵麦芽糖 C、产酸不产气 D、发酵蔗糖 E、不发酵乳糖

49检查菌体不同结构成分及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须用何种显微镜 A、普通显微镜 B、荧光显微镜 C、暗视野显微镜 D、倒置显微镜 E、照像显微镜

50.下列何种培养基不适合钩端螺旋体的培养

13.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篇十三

(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

2012年11月01日

主要存在问题

• • • • • 建筑布局流程:分区、流程 手卫生:设施、依从性、正确性

医疗废物 :胎盘处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现象

清洗、消毒灭菌:紫外线灯、高压蒸汽灭菌器、化学浸泡消毒管理等 监测 :灭菌效果的监测、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等

建筑布局流程

• 医院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应当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污染。

• 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 产房内设更衣室、换鞋处、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洗手消毒间、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污物浸泡清洗间、打包间、卫生间等。设外科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设施

5.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5.1.1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5.1.2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5.1.3 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5.1.4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5.1.5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5.1.6 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5.1.7 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b)宜使用一次性包装。c)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手卫生规范

5.2 外科手消毒设施

5.2.1 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5.2.2 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5.2.3 应配备清洁剂,并符合5.1.3的要求。5.2.4 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5.2.5 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5.2.6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5.2.7 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5.2.8 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暂行规定

手卫生规范

《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123号)

山东省卫生厅:

青岛市卫生局《关于产妇分娩后医疗机构如何处理胎盘问题的请示》(青卫发【2005】22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此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00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胎儿、婴儿遗体的处理

• 卫生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必须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建立登记制度

• 胎盘处置:日期、床位、姓名、分娩方式、接产者、胎盘去向(带回、焚烧-产生病理性废物)、家属签字、乙肝等阳性标识。另外胎盘处理在病历中有专页填写

• 胎儿、婴儿遗体处理:日期、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胎儿婴儿遗体处理意见-留医院处理、家属签字、处理遗体金额、产房交接者签字、太平间接收者签字。

医疗用品清洗问题

医疗用品灭菌包装、标识问题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 • • • • • • • • • • •

范围

术语

定义 4 管理要求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6 清洗与清洁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消毒 12 皮肤与粘膜消毒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5 消毒效果监测

物品分类定义

• 斯伯尔丁分类法 : •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 高度危险性物品 • 中度危险性物品 • 低度危险性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中度危险性物品

•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灭菌水平定义 灭菌水平

•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

消毒水平定义 高水平消毒

•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中水平消毒

•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低水平消毒

•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

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

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索证及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消毒产品索证

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下列有效证件: • 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 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 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 产品合格检验证明;

• 产品说明书上内容与卫生许可批件批准内容及抽检结果一致。

2008年常州市一级医院管理评价细则

消毒供应室管理

1.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明确,标志醒目,配置必备设备,工作流程符合标准要求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程序、操作规范 3.供应的无菌物品符合质量标准

4.全院所有诊疗器械均由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消毒处理,科室不得有自备包 5.做好各项质量检测,记录齐全

6.人员固定或每日相对固定时段在岗,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消毒供应中心

CSSD 目的:

重复使用医疗器械通过清洗消毒及灭菌,确保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环境条件要求

•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 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 三个独立的作业区域:

– 去污区

– 检查包装、灭菌区 – 无菌物品储存区

内部应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和无菌存放区。

环境条件要求

 通道规划

– 污物通道 – 清洁通道 – 无菌通道

工作区域要求

• 物流

– 强制性的单向流动

– 洁污分流: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 人流

– 缓冲室

– 专用出入口

• 气流

– 建立空气的压差

– 由洁到污递减: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标准的操作程序是感染控制的关键

基本要求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被朊毒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作用60分钟再按处理流程进行处理;被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消毒30-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清洗

• 清洗范围

– 重复使用诊疗器械 – 外来医疗器械 – 首次使用的器械

– 存放后再使用的器械

清洗

• 清洗方法

– 机械清洗 – 手工清洗

– 手工初洗后,再机械清洗

• 清洗操作程序

– 冲洗: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出不去除污染物; – 洗涤:冲洗后将酶剂或其它清洗剂进行清洗; – 漂洗:洗涤后,用流动水洗去污染物和清洗剂;

– 最终漂洗:使用软水、纯水或蒸馏水进行冲洗、消毒

消毒

 首选机械热力消毒(自动清洗消毒器) 采用75%乙醇  酸性氧化电位水  消毒剂

湿热消毒

•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A0值≥3000 • 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 min,或A0值≥600

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与时间

• 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

• 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75℃。

• 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 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器械检查与保养

• • • • 应在清洁区进行器械的检查,保养和组装。应确认器材清洗消毒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

进行洁净度检查、功能检查及保养、器械组装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执行操作规程,遵循厂商提供的指导手册和建议 器械保养禁止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的规定 应使用医用的器械润滑剂

• •

清洗质量标准和操作要求 清洗质量标准和操作要求

包装

• • • • • • • • • •

包装操作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

器械包装与手术衣、手术单敷料类包装应分室操作,避免棉絮微粒污染器械 应依据器械装配的技术规程或图示进行器械的组装和配置。

各类器械的配套组装应制定实物图谱和文字说明包括器械包的名称、规格、数量和器械组装步骤、化学测试卡摆放位置等,确保包装、配套和组装操作符合使用要求。手术室器械的组装配套应依据使用部门建议,每套器械的应建立配置清单

手术器械通常为多件组合,应摆放在有网格的器械篮框或底部有孔的器械盘等硬质容器中 器械应摆放有序、平整 不应将多件器械捆卷包装 盘、盆、碗等器皿单独包装 贵重精密器械,宜单独包装

包装

• • • • 建议金属的盘、盆、碗不应放在手术织物包内

盘、盆、碗等器皿不能做到单独包装时,应在两个容器之间加垫布巾等吸湿的材料 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 有盖的器皿应开盖 • • • • • 应先在底层铺垫吸水布巾等吸湿材料

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管腔的阀门应打开保持管腔通畅

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护的部位应能够充分接触灭菌介质 通常情况灭菌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器械和敷料包装过重和较密集需要较长的灭菌周期和干燥时间,当超过灭菌参数标准时将影响灭菌质量。

• 延长灭菌时间会加快器材氧化、耗损,减短器械使用寿命。

• 骨科移植手术器械或手术器械使用硬质容器时,应遵循厂商提供的灭菌时间、干燥时间

包装

• 医疗机构对超重量的灭菌包还应进行灭菌质量测试,确认灭菌时间、干燥时间等参数,确保灭菌质量的安全和有效

• 灭菌包体积过大会影响蒸汽的穿透和包内冷空气的排除

•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利用冷空气的重力作用进行排除,冷空气排除时间较长。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利用机械方法,抽真空排除冷空气,冷空气排除的时间短

•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和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包体积标准有所不同,•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30㎝×25㎝

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30㎝×50㎝

包装方法及材料

• 选用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具有无菌屏障功能

• 开放式的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 重复使用的纺织包装材料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

• 使用前应在带灯的桌上检查,有破损的包装材料不应使用

• 应粘除棉絮及外来污染物,有血渍、污渍的不应使用。

• 手术器械等关键器材的包装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时,应使用2层包装材料。宜采用连续包装方法

• 如使用两层纺织棉布缝制二合一的包布,应视为是一层材料

• 一次性使用的无纺布、纸等有工厂制成的二合一材料,可视为两层材料

• 病区至少2层1次包装(2层纺织棉布缝制在一起)

• 通常情况纸袋、纸塑袋使用一层包装材料

• 手术器械根据无菌操作的需要可使用两层包装

• 使用两个纸塑袋包装时,袋子应纸面对纸面,塑料面对塑料面,里面袋子不应折叠,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

• 如果器械物品较小,可先使用闭合包装方法装后,再用放入袋中密闭封装

• 包装袋适用于单件物品的包装,不应用于组合的重型手术器械包,可能造成封口处裂开,影响包装的密封完好性

• 如果使用双重包裹,内层材料的透气性不应低于外层的包装材料

封包要求

(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2)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3)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

(4)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5)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灭菌

• 正确的、有效的灭菌方法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消毒供应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 常用灭菌方法

– 压力蒸汽灭菌 – 快速压力灭菌 – 干热灭菌

– 环氧乙烷灭菌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 – 低温甲醛灭菌

灭菌方法选择

• 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类别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 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 应遵循以下原则:

– 保护被消毒灭菌物品不受损坏 – 确保消毒灭菌的可靠性

压力蒸汽灭菌

– 分类: 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

•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 脉动真空压力灭菌

– 适用范围:适用于耐高温、不怕湿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 灭菌操作方法:

• 灭菌器操作方法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参数

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操作人员应经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灭菌设备应每日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 门框与橡胶垫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 门的锁扣是否灵活、有效

– 压力表在蒸汽排尽时是否到达零位 – 蒸汽调节阀是否灵活、准确

• 正确装载灭菌物品

• 运行中注意观察蒸汽是否存在泄漏,压力和温度情况

• 具体操作步骤、常规检查保养,应按照厂方说明书的要求执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 分类:

– 下排气 – 预真空

– 正压排气法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对裸露物品的灭菌、应急物品的灭菌处理 – 不适宜选用此类设备进行常规灭菌

• 灭菌操作方法:

﹣灭菌参数如时间和温度由灭菌器性质、灭菌物品材料性质、是否裸露而定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 注意事项

– 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 –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方法可不包括干燥程序 – 运输时避免污染

– 4h内使用,不能储存

灭菌过程的质量控制

• 良好的蒸汽

– 蒸汽的质量

• 定期对用于灭菌的蒸汽进行检查 • 确保蒸汽的含水量低于3% • 应符合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用水标准

• 有效的消毒灭菌过程

– 设备运行前准备 – 运行操作 – 灭菌后卸载

• 完善灭菌过程的监测

设备运行前准备

• • • • •

• 灭菌器压力表应处在“零”的位置 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

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 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柜内壁清洁 检查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

预真空灭菌器预热后应进行BD试验。监测合格后使用灭菌器

灭菌装载

• 下排气灭菌器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80%

• 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90%

• 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又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 灭菌器械装载应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装载

• 装载时器械不要堆放,灭菌包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2.5cm • 使用下排气灭菌器时,较大的不易灭菌的包放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下层 • 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以防止吸入冷凝水

灭菌装载

• 尽量将同类器械一起灭菌

• 如果不同类器械必须同时灭菌,织物类器材应放置在上层 • 金属器械类器械放置在下层,以防止冷凝水流到下层物品上 • • • • • • 手术器械包应平放

盆盘碗类器械应当斜放或倒立 织物类器材应竖放

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将筛孔打开 自动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平放

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器材应倒立或侧放;灭菌包内容器开口应一致,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

灭菌卸载

• • • • • • • • 灭菌物品取出后放置于远离空调或冷空气入口的地方,待冷却30分钟后再从搁架上取下 物品在完全冷却前,不要放到金属或冷的表面上,防止产生冷凝水 冷却过程中的物品不要用手触碰

检查灭菌包干燥情况,如果包装外表或胶带的表面上有明显的水滴或湿迹,应该被视为湿包即灭菌失败

检查化学指示胶带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未达要求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检查包装的记录标记

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均视为污染

储存

1.无菌物品的储存条件:

(1)清洁、干燥、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60%。

(2)物品必须存放在洁净的柜内或架上,离地面20~25cm、离墙面5~10cm、距天花板50cm 2.无菌物品的有效期:

– 纺织布:有效期7天

– 医用一次性纸袋:有效期1个月 – 医用皱纹纸:有效期6个月 – 医用无纺布:有效期6个月 – 硬质容器:有效期6个月 – 纸塑袋:有效期6个月

3.已灭菌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发放

1、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发出的、过期的无菌物品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3、发送至临床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车或容器,采取密闭运送。运送工具保持清洁,洁污分开。

灭菌质量的监测

• 物理监测

–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 化学监测

–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生物监测

–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 – 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 灭菌管腔类器械进行管腔PCD监测

质量控制过程记录的可溯要求

• 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进行记录与追踪。记录应易于识别和可追溯,• 清洗、消毒监测资料的保存期限应≥6个月 • 灭菌质量的监测资料保留的期限应≥3年。

灭菌效果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

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生物监测法 应每周监测一次。

• 标准指示菌株:耐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或SSIK31株)

• 标准测试包的制作:由16条41cm×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

• 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的制作方法:将两个标准指示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即完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的制作。

• 监测方法:将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 ±1℃恒温箱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若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则无需做阴性对照。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 可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

注意事项:

(1)监测所用菌片须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

(2)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4.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方法:

(1)B-D测试包的制作方法:B-D测试包由100%脱脂纯棉布或100%全棉手术巾折叠成长30±2cm、宽25±2cm、高25cm~28cm大小的布包;将专用B-D测试纸,放入上述布包的中间;制成的B-D测试包的重量要求为4kg±5%。或采用一次性使用的B-D测试包。

(2)B-D测试方法测试前先预热灭菌器,将B-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底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134℃,3.5~4min后,取出测试包,观察B-D测试纸颜色变化。

(3)结果判定B-D测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B-D试验通过,灭菌器可以使用;变色不均,说明B-D试验失败,可再重复一次B-D测试,如果合格,灭菌器可以使用;不合格,需检查B-D测试失败原因,直至B-D测试通过后该灭菌器方能使用。

注意事项: •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第5类化学指示物。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消毒液的监测

消毒液的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以下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2.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1)采样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采样后4h内检测。(2)结果判断

•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ml • 皮肤粘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10cfu/ml • 消毒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100cfu/ml(3)注意事项

• 使用中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剂应每月进行监测。

• 对未使用的低效消毒剂和皮肤黏膜用消毒剂,使用前应按照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的方法进行细菌检测,未检出细菌为合格。

消毒液的监测 消毒液的监测: 1.常用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以下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2.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采样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采样后4h内检测。结果判断

•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

•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注:江苏省监测规范要求: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剂应每月进行监测。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江苏省医院消毒灭菌相效果监测规范

采样时间

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采样部位

为内镜的内腔面。

采样方法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孔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结果判断

• 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镜,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无菌生长。

注:消毒后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监测

•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监测频度

•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

• 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

• 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判定

•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 •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4cfu/(15 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 min·直径9cm平皿)。

注意事项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消毒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监测方法

•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连续采样4个,• 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判定

• A.5.5.1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 cm2。

• A.5.5.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cm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紫外线消毒

C.6.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C.6.2

紫外线消毒灯要求

C.6.2.1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使用中的强度)应不低于70μW/ cm2。

C.6.2.2

应定期监测消毒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C.6.2.3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μW/ cm2的时间(功率≥30W),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 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紫外线灯生产单位应提供实际使用寿命。C.6.3

使用方法

C.6.3.1

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m~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 m3,照射时间≥30min。

C.6.3.2

采用紫外线消毒器对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其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

C.6.3.3

消毒时对环境的要求

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境清洁、干燥。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20℃~40℃,相对温度低于80%。

C.6.4

注意事项

C.6.4.1

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C.6.4.2

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温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C.6.4.3

采用紫外线消毒物体表面时,应使消毒物品表面充分暴露于紫外线。C.6.4.4

采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C.6.4.5采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及空气中悬浮粒子多时,应加大照射剂量。

C.6.4.6

不应使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C.6.4.7

不应在易燃、易爆的场所使用。C.6.4.8

紫外线强度计每年至少标定一次。

A.3 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 A.3.1 紫外线灯辐照度值的测定 A.3.1.1监测方法

A.3.1.1.1 紫外线灯辐照计测定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离下测定,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值即为该紫外线灯的幅照度值。A.3.1.1.2 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

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蒋指示卡置于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A.3.1.2 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管的辐照强度应符合GB19258要求(新灯辐照强度≥ 107*93%≈10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μW/cm2为合格。A.3.1.3 注意事项

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A.3.2生物监测法

空气消毒的有效监测

按A.6的要求执行。A.3.3 注意事项

A.3.3.1 紫外线灯在投放市场之前应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产品卫生安全评价。• A.3.3.2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时,采样液(平板中)不加中和剂。

C.8.1.戊二醛 C.8.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C.8.1.2

使用方法

C.8.1.2.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将洗净、干燥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2%的碱性戊二醛中完全浸没,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气泡,容器加盖,温度20℃~25℃,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灭菌作用10h。无菌方式取出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等 擦干后使用。其他戊二醛制剂的用法遵循卫生行政部门或国家相关规定进行。C.8.1.2.2

用于内镜的消毒或灭菌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C.8.1.3

注意事项

C.8.1.3.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或灭菌。

C.8.1.3.2

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必要时就医。

C.8.1.3.3

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

C.8.1.3.4

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再加防锈剂(亚硝酸盐)充分混匀。

C.8.1.3.5

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经灭菌处理。C.8.1.3.6

在20℃~25℃温度条件下,加入pH调节剂和亚硝酸钠后的戊二醛溶液连续使用时间应≤14d。

C.8.1.3.7

应确保使用中戊二醛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C.8.1.3.8

戊二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江苏省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灭菌方法(试行)

手术缝线、锐利器械(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缝线不应重复灭菌。

使用2%戊二醛应注意的问题

1.主张只作为消毒用,不要作为灭菌用。

2.浸泡之前器械必须得到充分清洗和干燥,否则影响消毒效果。

3.如果作为灭菌使用,必须确保持续浸泡达10小时;一个容器浸泡一批器械,标识开始浸泡时间,灭菌过程中不可随意开启添加器械。

4.浸泡灭菌过程注意密闭,防止消毒剂挥发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5.浸泡消毒完成后、使用前必须用大量无菌水对物品进行彻底冲洗。清除消毒剂残留,防止残留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对蛋白有凝固作用)

6.不可用于刀片、缝线、皮片、缝针等浸泡消毒或保存。7.浸泡消毒用容器应定期清洁和灭菌。

8.每天进行消毒剂浓度监测并记录;每月进行消毒剂生物监测;每月进行灭菌物品的生物监测。

9.未加入碳酸氢纳,有效期参考厂家说明,有1年的,也有2年的;加入碳酸氢纳和防锈剂以后,有效期不超过14 天。

9.关于标识:应对消毒剂配置时间、失效时间、浸泡起始时间、浸泡完成时间、器械清洗人员姓名、器械灭菌人员姓名等进行标识,有可能将浸泡消毒或灭菌的器械名称标识清楚,该标识随诊疗过程最终粘贴到病人的医疗文件或医院诊疗记录中,以于质量追溯和责任到人。

C.8.2

邻苯二甲醛 C.8.2.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C.8.2.2

使用方法

C.8.2.2.1

将待消毒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完全淹没于含量为5.5g/L、pH为7.0~8.0、温度20℃~25℃的邻苯二甲醛溶液中浸泡,消毒容器加盖,作用5min~12min。C.8.2.2.2

用于内镜的消毒应遵循国家有关要求。C.8.2.3

注意事项 C.8.2.3.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除去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C.8.2.3.2

使用时应注意通风。直接接触本品会引起眼睛、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损伤。接触皮肤、黏膜会导致着色,处理时应谨慎、戴手套;当溅入眼内时应及时用水冲洗,心要时就诊。

C.8.2.3.3

配制作用应采用专用塑料容器。C.8.2.3.4

消毒液连续使用应≤14d。

C.8.2.3.5

应确保使用中的浓度符合产品使用说明的要求。

C.8.2.3.6

邻苯二甲醛应密封,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保存。

C.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C.5.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湿、热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管腔器械、金属器械、玻璃器皿、合成材料物品等。C.5.2 灭菌方法

C.5.2.1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程序应包括:预热、预真空、排气、蒸汽注入、、湿化、升温,反复甲醛蒸发、注入,甲醛穿透,灭菌(在预设的压力、温度下持续一定时间)反复蒸汽冲洗灭菌腔内甲醛,反复空气冲洗、干燥、冷却,恢复灭菌仓内正常压力。

C.5.2.2 根据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的要求,采用2%复方甲醛溶液或福尔马林溶液(35%~40%甲醛)进行灭菌,每个循环的2%复方甲醛溶液或福尔马林溶液(35%~40%甲醛)用量根据装载量不同而异。灭菌参数为:温度55℃~80℃,灭菌维持时间为30min~60min。C.5.3

注意事项

C.5.3.1

应采用取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并使用专用灭菌溶液进行灭菌,不应采用自然挥发或熏蒸的灭菌方法。C.5.3.2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操作者应培训上岗,并具有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

C.5.3.3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的安装及使用应遵循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或指导手册,必要时应设置专用的排气系统。

C.5.3.4

运行时的周围环境甲醛浓度应<0.5mg/m3,排水内的甲醛浓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灭菌物品上的甲醛浓度均值≤4.5μg/cm2。在灭菌器内经过甲醛残留处理的灭菌物品,取出后可直接使用。

C.5.3.5

灭菌包装材料应使用与压力蒸汽灭菌法相同或专用的纸塑包装、无纺布、硬质容器,不应会用可吸附甲醛或甲醛不易穿透的材料如布类、普通纸类、聚乙烯膜、玻璃纸等。

C.5.3.6

装载时,灭菌物品应摊开放置,中间留有一定的缝隙,物品表面应尽量暴露。使用纸塑包装材料时,包装应竖立,纸面对塑面依序排放。

C.5.3.7

消毒后,应去除残留甲醛气体,采用抽气通风或用氨水中和法。

C.10 含氯消毒剂 C.10.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品、物体表面、分泌物、排泄物等的消毒。C.10.2 使用方法 C.10.2.1 消毒液配制

根据新产品有效氯含量,按稀释定律,用蒸馏水稀释成所需浓度。具体计算方法及配制步骤按C.9.1.2.1进行。C.10.2.2 消毒方法

C.10.2.2.1 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于装有含氯消毒剂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1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氮2000mg/L~5000mg/L消毒液,浸泡>30min。

C.10.2.2.2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消毒所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同浸泡法。

C10.2.2.3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400 mg/L~700 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10min~30min;对经血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喷洒后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人员应离开现场。

C10.2.2.4干粉消毒法 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干粉加入分泌物、排泄物中,使有效氯含量达到10000mg/L,搅拌后作用>2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2h后排放。C10.3 注意事项

C10.3.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使用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限≤24h。

C10.3.2 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手套。

C10.3.3 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绣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

C10.3.4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1、含氯消毒剂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 ★建议使用片剂,计量准确,能精确计算浓度。

• ★使用中应加盖,防止挥发,降低浓度;

上一篇:中学推广普通话倡议书下一篇:恭喜宝宝满月贺词汇总(通用6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