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共12篇)(共12篇)
1.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一
通俗地讲,有机食品是精品,绿色食品是良品,无公害食品是普及品,三者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用金字塔形状来表示。但这三者间又有区别:
第一,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A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允许即或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未作规定。
第二,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第三,有机食品的认证管理是由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及其认可的机构来完成,与国际接轨。绿色食品归属农业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并颁发证书。无公害食品则是农业部宏观管理,省级农业行政部门进行产地、产品认证管理,是企业必须达到的最低食品安全标准、市场准入标准
2.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二
十一月的北京, 寒意渐浓, 但国际展览中心却热火朝天。展会上, 标有“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琳琅满目, 各种各样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宁夏的枸杞、新疆的大枣、江西的陶菊、东北的大米、东光的香油……不胜枚举。
由于是有机食品, 所以价格几乎比超市里普通产品的价格高两倍, 一袋300g的榨菜10元钱, 一瓶300ml的饮料15元钱, 可高额的价格仍然阻挡不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买的是产品品的是文化
“来尝尝我们的菊花茶吧”, 正当记者眼花缭乱, 不知去哪个展位的时候, 一位身穿淡黄色旗袍、梳着麻花辫的美女向我们招呼道。在交谈过程中, 得知她给我们介绍的产品是产自江西省资溪县的陶菊, 因那里是陶渊明的故乡, 所产的菊花茶便命名为“陶菊”。资溪县因空气质量很好,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很高而被誉为“人间净土、生态王国、天然氧吧”。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陶菊花大、形美、色艳、香浓、味甘、质好。
禁不住美女的盛情邀请, 我们品尝了她递过来的菊花茶, 清香扑鼻, 顿感神清气爽。她为我们介绍道:“菊花大小不一, 泡开喝起来味道不同, 形象美感更不同。大菊花成熟、丰腴, 令人心安;小菊花娇小、可人, 惹人怜爱……”
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中, 产品已不仅是产品本身, 它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来自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让人享受一种别样的小资情调, 来自东北的土特产让人感受到严寒之地人们的热忱与豪爽, 来自南方的各类糕点让人感叹他们的细腻与精致……这样的展会既是采购的季节, 也是品味文化的好时机。展会上展出的商品代表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 穿梭其间, 体会不同生活、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文化盛宴, 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贵还是便宜?
品过陶菊之后, 一股香油的香味隐隐约约在空气中闪现, 循着这清香, 记者来到了河北东光的香油展位前。一位西装笔挺的先生向我们推荐一款220ml的香油, “这款香油选取最优质的白芝麻, 采用传统的石磨水代法加工工艺, 而且现在是厂家直销, 所以价钱比超市便宜了将近一半。”
正当我们将信将疑的时候, 一位大妈过来问了价钱之后, 便感叹道:“比超市便宜不少啊, 上次在超市见了觉得太贵没买, 现在要多买点儿。”多问了几家之后, 发现很多展位上的商品都比超市货架上的同类或同款产品要便宜很多。
毕竟, 有机食品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加工流程、生长环境等因素, 价格会比普通产品高很多。但在此次展销会上这些有机食品因为是厂家直销, 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 价格比大型超市低了很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安全、营养、健康
展览会上“安全”“健康”等字眼随处可见。近两年,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消费者对于普通食品的不信任感增强。“纯天然、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颇受大众青睐, 在很多消费者的观念中, 有机与安全、营养、健康已经划上了等号。
除此之外, 有机食品在认证的过程中十分严格。在参展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展位都会把他们的有机认证书放在显眼的位置。据了解, 有机认证是一个十分严格的过程, 要经过初审、复审、再审等一系列的环节, 每次审查中有一个环节不合格便不能通过, 而且有机证书一年一换, 企业每年都要申请。通过严格的审查来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健康。
国外某所大学曾发文指出, 目前为止, 还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但是, 有机食品自出现以来备受追捧却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我们暂且不讨论它是否更具营养价值, 但其健康、安全却是被时间和经验所证实的。来展会采购的张阿姨告诉我们, “我认为有机食品是健康的, 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在生长的过程中所处地环境优美, 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来自黑龙江的赵先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大米:“农场的地址在一个山清水秀, 离城市很远的地方, 我们当地人都吃我们生产的大米, 老人小孩身体都特棒!”赵先生的展位前还放着一碗刚刚焖出来的大米, 光是闻一下, 已是米香扑鼻。
3.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三
目前,食品(农产品)的标识上会出现四种不同的产品标准:①有机食品,②绿色食品,③无公害农产品,④只标有产品标准代号的食品(暂称为一般食品)。
生活实例
王阿姨退休后,买菜做饭成了“专职工作”。每天早晨,她都到附近的农贸市场去买菜,那里的蔬菜、禽蛋便宜又新鲜。后来,一位朋友告诉她,超市的菜安全和质量都更有保障,王阿姨就改在每天上午去超市买菜了。可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以及比一般食品高出不少的价格,王阿姨很迷惑:这些新概念与一般食品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更安全、更有营养?
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在标准要求上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指标上稍有差距,互有宽严。绿色食品强调的是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和终产品的检验,从而保障营养、安全的要求。无公害农产品的评定过程基本同绿色食品,仅将部分理化指标选择在一般产品的中档水平,从而照顾国内生产的整体水平。
有机食品没有具体的指标要求,产品检验是参考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的。其强调在原生状态条件下进行生产,自然环境符合要求,不用农药化肥。目前,有机食品的生产靠生产者自觉进行,从检测情况看,尚存在不少问题。
就目前生产水平和实际监测数据看来,无论是何种认证产品,其营养品质水平基本上没有差别。
“我国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蔬菜都能满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要求”
消费者在超市或专卖店购买食品时,通常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但是,在农贸市场买菜时,大多数蔬菜以散装形式出售,没有任何包装标识,如何选购呢?
4.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四
有机食品,生产区域或原料产地至少要求3年内未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生产过程中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种苗及一切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有机食品主要面向高端消费阶层。有机食品要求建立全新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从生产绿色食品转向生产有机食品时,有关生产、养殖区域必须有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转换期。有机转换期食品标准高于绿色食品。
目前,国内有机食品主要认证机构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等。有机食品的颁证有效期为一年。
===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对使用数量、使用次数有一定的严格限制;绿色食品不准使用转基因技术;绿色食品可以延用常规农业生产体系,从无公害农产品到绿色食品,必须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绿色食品面向的是较高的消费阶层。
目前国内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只有一家,即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的颁证有效期为三年。
===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安全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无公害农产品对转基因技术使用无限制;无公害农产品与常规农业生产体系基本相同,也没有转换期的要求。无公害农产品主要面向广大的普通消费阶层。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质量标识,属政府强制性行为,目前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实施,实行无偿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的颁证有效期为三年。
5.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五
【发布文号】农市发[2005]11号 【发布日期】2005-08-08 【生效日期】2005-08-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意见
(农市发[2005]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林渔业)、农垦、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乡镇企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大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将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新时期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性收入的增加是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适应市场需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促进优质优价,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收入增加的有效措施。
(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农业优质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消费安全为基本目标,以强化标志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确保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二)发展方向。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进程,树立品牌形象。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坚持政府推动为主导,在加快产地认定和强化产品认证的基础上,依法实施标志管理,逐步推进从阶段性认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全面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安全消费。绿色食品作为安全优质精品品牌,坚持证明商标与质量认证管理并举、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行,以满足高层次消费需求为目标,带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有机农产品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坚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逐步从产品认证向基地认证为主体的全程管理转变,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有机农产品。
(三)发展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质量和效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重点是“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绿色食品发展重点是优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有机农产品重点发展有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
三、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
(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行业特点和质量安全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按照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发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通过产地认定解决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千家万户的生产质量管理问题,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通过产品认证切实解决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发展绿色食品,要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发展有机农产品,要在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基础上,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农业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选择性地发展。
(二)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总量规模。无公害农产品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绿色食品要依托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抓好大型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大型骨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要发挥农业系统的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农业资源,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高认证产品效益。
(三)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及修订力度,优先推动农产品安全标准、大宗优势出口农产品的品质标准的制定。努力争取我国在农产品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参与权。积极筛选和组装配套适用的生产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把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农场)、建设科技示范场、优粮工程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等,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结合起来。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划和农业标准化发展区域布局要求,以产地(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品牌、有效益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周边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合理引导消费需求。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积极通过农交会、绿博会等农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大力推介和推广认证产品。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发展,全面树立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农产品国内外贸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农产品产销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农产品集散地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专销网点、柜台和展示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农业信息网,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认证等信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网上交易。各地要充分利用公共传媒,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贸易和流通。
(五)加强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各地要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准确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操作规范。要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为目标,实施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和实现优质优价。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创造条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标准制定、认定认证、基地建设、市场营销和监督检查等。同时,要创新机制,将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示范园区创建等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实施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农产品生产性投资项目,要以标准化生产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验收的基本条件。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为基本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纳入财政支持、奖励范围。要积极争取将鲜活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尽快纳入绿色通道实施范围,减免过桥过路等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监督,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公信力
(一)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管理制度,当前,无公害农产品要在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监督管理规范》;绿色食品要加快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修订《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组织制定《绿色食品管理办法》;有机农产品要在执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符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有机农业及有机农产品管理办法》。
(二)实施例行检查,强化证后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同步”的方针,突出抓好认定产地的投入品使用和获证产品的监督管理。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例行检查制度。对获证产品和企业(产地)要实行抽查、检查制度;对标志的印制、使用和登录要加大跟踪力度;加强对工作机构工作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检查认证质量体系、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执行情况。要通过例行检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有效性。
(三)健全信息网络,提高追溯能力。要加快建立健全认证产品、企业和基地追溯查询网络,积极推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信息网上公示、查询、追溯制度。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受理认定认证投诉,适时公布执法监督检查结果,尽快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尽快建立获证产品、企业(产地)质量信用体系。要通过建立获证质量档案和监管档案,强化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认证公信力。
(四)加强工作体系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机构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完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规范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行为。对各级工作机构,要逐级实施考核和报告制度,对产地环境、产品检测技术机构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实行资质考核、注册制度,建立退出机制,提高认证工作的科学性、公证性和权威性。各级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五、加强组织协调,全面落实各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将其纳入到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完善省、地(市)、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工作机构,积极改善工作推进条件,充实工作队伍,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认真将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基本原则,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工作业绩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相关行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计划(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好社会各种管理资源和技术优势,尽快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共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新格局。
农 业 部
二○○五年八月八日
6.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六
王鸿雁
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
内容提要:例举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迟缓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在农村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有机食品认证存在很大隐患和问题。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检测认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声誉。只有大力扶持有机食品产业,加大发展力度,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协助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有机食品面临的问题,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需要根据有关部门检测且达到要求的食品才可称为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实践证明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 , 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 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 , 增强人民身体健康 ,增加农民收入 ,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认证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我国绿色食品近年来频繁出现问题,很多拥有绿色标识的企业反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让我国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产生了怀疑,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检测认证的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在检测认证中出现企业“明星效应”,知名企业在检测认证过程中享受了“优惠”,监管体系中出现了互相推诿的问题,如此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导致了我国绿色市场发展迟缓,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失去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 扰乱了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 , 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 “商标法” 的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包括 “绿色食品” 中文、绿色食品英文(Green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三者的组合体。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之徒 , 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欺骗消费者 , 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某权威单位曾对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 发现市场批发的果品中 , 有近20 % 的产品包装上印有 “绿色食品” 字样 , 其中有 80 % 的产品系假冒绿色食品。此外 , 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 , 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学说 , 认知只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如消费者听说“绿色食品”),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感知了某种产品或某种消费确能极大化地满足其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时 , 才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由于绿色食品整体宣传不够 ,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 , 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 ,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据广州市统计局今年 3 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 , 市民对 “绿色食品” 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 , 但相当市民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的人群中 , 有 78.5 %的人听说过 “绿色食品” 这个名词 , 其中有 24.1 %的人未听说过 “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 , 而具备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 21.9 %。“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 , 即使在买过的人群中 ,也只有 48.8 % 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 而 62.4 % 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未购买绿色食品。调查中 , 有相当部分的人对绿色食品不甚了解 , 以为绿颜色的食品或纯天然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 还有人认为保健食品就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较高的价格也影响着消费。现代农业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 , 绿色食品由于禁止或限用化肥和农药而引起产量下降 , 其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产品 , 价格理应高些 , 但目前有些企业没有正确分析产品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 , 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提高价格 ,造成供求价格不平衡 , 影响消费。据调查 , 北京市某超市经营的绿色食品蔬菜(礼品装)价格比普通蔬菜高 200 % 以上 , 绿色食品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价格高 120 % 以上。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 , 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 , 产品跨地区经营困难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 , 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如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 ,1999 年东部 12 个省、市绿色食品产品数为 572 个 , 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 42 % , 中部 9 个省、自治区产品数为533 个 , 占产品总数的 39 % , 而西部 10 个省、市、自治区的产品数为 248 个 , 占总数的 19 %。而且 , 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 , 绿色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辽阔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 , 在1999 年的 742 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 , 有近70 % 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供货困难 , 造成产供销脱节 , 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绿色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尚未形成进入市场的合力 , 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扩张规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全国各地 ,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 , 缺乏较强劲的经纪人队伍 , 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 , 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 ,产品供给没有规模 , 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 , 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 , 企业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 , 企业难以形成合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 , 与绿色食品营销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 , 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 , 部分企业还存在 “重申报 , 轻市场” 的观念 , 有些企业还过分依赖政府行为 , 如此等等 , 都是影 响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 , 产品结构不合理 ,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 市场的发育 , 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绿色食品经过 10 年的发展 , 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由 1990 年的 127 个增加到1999 年的 1353 个 , 绿色食品实物产量由 1990年的 35 万吨增加到 1999 年的 1105.8 万吨 , 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由 1990 年的 15 万公顷增加到 1999 年的 337.6 万公顷。但是 , 相对于普通食品 ,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 , 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 1 %。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 , 所占的比例也很小。1999 年 , 绿色食品粮油产量仅占全国普通粮油类产量的 2.44 % , 绿色食品饮料类产量仅占全国普通饮料类产量的 3.01 %。绿色食品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 0.61 % , 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 1.59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 产品品种单调 , 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 ,2000 年 , 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 , 粮油类产品占 28 % , 蔬菜类占 17 % , 饮料类占 15 % , 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 , 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按一般商业标准 , 商店每平方米经营的食品品种一般应有 15 — 20 个 , 规模100平方米的商店 , 其经营的品种至少要达到1500 — 2000 个。而我国绿色食品产品数 1998年仅 1018 个 , 目前也仅 1831 个 , 如除去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一些由于地区消费习惯、口味等原因只适合本地区销售的产品外 , 真正能跨地区经营的产品还不到 1000 个 , 这么少的产品无法进行绿色食品专营 , 也无法形成独特— 4 2 —张志华 :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绿色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自身的难度较大。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诚信和环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有机生产倡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安全食品认证特别重视终端产品的认证而言,有机食品则强调从育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完整的记录体系来实施追踪审查。因有机食品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和风险性相对较高。
部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却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结果造成“两张皮”: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食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这将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机构差异较大。认证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关键。当前,国家认监委根据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规章和标准,对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自1995年以来,除少数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外,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不断增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注册的有近30家,少数认证机构在尚未得到国家认可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有机认证业务,这将影响认证的有效性。
有机食品认证的诚信问题。与其他认证一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信誉。自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标准宣贯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但强劲的市场拉动也有可能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发展我国有机食品建议
(一)严格检测认证、监管程序。
由于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频繁出现问题,消费者对绿色认证产生了质疑,所以要加大力度搞好检测认证和监管程序,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进行检测认证,应引入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和认证体系,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犹太检测等第三方机构来协助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应严格处理,对于真正绿色健康的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扶持政策。
(二)扩大生产规模 , 调整产品结构 , 扩大市场容量 , 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质量与发展” 是绿色食品的两大主题。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 ,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 各地要稳步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 , 扩大市场的供给能力。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 , 将发展绿色食品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 把绿色食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 坚持以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 ,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 , 把扶持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资金投放的重点 , 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依照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 “拳头” 产品 ,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 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特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其品牌 ,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 , 提高产品质量 , 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积极筛选、研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 , 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兽药、水产养殖用药等。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陆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与 90 年代初比分别提高了19.4 %、76.8 % 和 55.1 %。目前 , 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 , 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 , 获取更高效益 , 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和避孕药等药物 , 肉、蛋、水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市场呼唤绿色畜禽、水海产品。但是 , 我国目前的绿色肉、蛋、水海产品很少 , 其所占比例还不到所有绿色食品产品数的 3 % , 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各地要认识到开发绿色肉、蛋、水海产品的市场前景 , 加快绿色肉、蛋和水海产品的开发。绿色食品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畜禽(水产)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畜禽(水产)兽药使用准则》 等标准文件。这是绿色食品市场发育和发展的需要 , 也是人们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三)强化宣传教育 , 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作为商品 ,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 但更多地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 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 , 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 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层面上 , 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 , 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在宣传内容上 , 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特性 , 还要宣传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和教育 , 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消费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 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需求。
(四)分区域、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 , 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目前 , 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 , 市场聚集效应不显著 , 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 , 应有计划、有组织 , 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聚集绿色食品 , 建立集散地。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中间商 , 可承担绿色食品零售网络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 , 具有降低成本、控制价格、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动员社会力量 ,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 , 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 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 , 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 , 首先可考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批发市场可分区域建立东部批发市场、西部批发市场、南部批发市场和中部批发市场。连锁店不能过多 , 大城市 3 — 5 家 ,中等城市 2 — 3 家。2 1 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 “ BtoB ” 和 “ BtoC ”电子商务 , 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利用 “ BtoB ”平台 , 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通过 “ BtoC ”平台 ,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 , 实现 “网上购物”。对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 ,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 , 加大资金投入 , 发挥社会力量 , 合力搞活绿色食品流通。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制定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及连锁店认证管理办法 , 施行 “绿色食品准入制度” , 加强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连锁店的监督和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五)加强宏观调控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政府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 , 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为切实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 规范和发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 , 黑龙江省出台的地方性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对保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加快绿色食品标准、认证准则、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AA 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 , 其出口潜力巨大。我国即将加入 WTO ,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大量出口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标准建设 , 加快标准、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3 1 加大打击假冒绿色食品产品的力度 , 维护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有关部门 ,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 , 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4 1 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是绿色食品营销中的新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食品 , 生产价格高于普通食品 , 同时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 应将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 30 % 以上 , 而日本政府允许高出 20 % 左右。5 1 加强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中的监督管理 , 保证认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 , 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产品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工作等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发展有机食品认证建议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自身的难度较大。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诚信和环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有机生产倡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安全食品认证特别重视终端产品的认证而言,有机食品则强调从育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完整的记录体系来实施追踪审查。因有机食品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和风险性相对较高。
部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却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结果造成“两张皮”: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食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这将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机构差异较大。认证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关键。当前,国家认监委根据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规章和标准,对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自1995年以来,除少数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外,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不断增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注册的有近30家,少数认证机构在尚未得到国家认可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有机认证业务,这将影响认证的有效性。
有机食品认证的诚信问题。与其他认证一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信誉。自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标准宣贯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但强劲的市场拉动也有可能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为了促进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有机食品认证,应完善体系编制,建立诚信体制,重视有效性和规范性。并遵循国家政策,引进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和犹太认证以及美国FDA认证等检测机构,协助规范有机食品企业,重新建立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
参考文献
7.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篇七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分析报告》
2012年,整个工作系统按照农业部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南宁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我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体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 614家,产品6 196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6 862家,产品总数17 125个,分别比2011年增长3.6%和1.8%。认证有机食品企业685家,产品2 762个,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境外企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573个,种植面积913.33万hm2,总产量8 041万t,基地对接企业达1 607家,带动农户1 995万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经检查验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也增加到8个。近年来,部分地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争取省内支持,努力创造事业发展条件,促进了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从财政、税务、科技、金融和扶贫等多渠道加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尤其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
2.产品质量稳定提高。2012年,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抽检169个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地方绿办共抽检产品4 437个,抽检合格率为99.6%,比2011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有机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8.8%。证后监督抽检和跟踪监测表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3.体系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2011年,全国已有80%以上的地市、50%以上的县设立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队伍已发展到5 000多人。另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机构分别达74家和57家,专家队伍有近500人。
(二)重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近几年,我们始终围绕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一方面,打基础、谋长远,为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努力解决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2年,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扎实推进。2012年,整个工作系统以全面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为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了规范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1)在规范认证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强了认证现场检查的督导检查,与全国所有认证检查员签订了《绿色食品认证审核责任书》、《有机产品认证审核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认证检查责任。黑龙江、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统一印制《绿色食品生产记录册》,分发各认证企业,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安徽省出台了《绿色食品基地生产操作规范》,夯实了
基地标准化生产的基础。(2)在证后监管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年检工作,并加强了督导检查。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产品抽检覆盖率达27.4%,比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场监察数量达到259个,比2011年增加11.1%,其中地市县级城市市场103个,占40%,比2011年增加55.4%,范围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抽取标称绿色食品的样品9 130个,比2011年增加37.8%。对市场监察中发现的违规用标、不规范用标问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地绿办都及时进行了处理,对假冒产品提请工商部门进行了查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所有获证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求抓出实效。湖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与基层绿办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将证后监管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并与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湖南省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企业检查工作规范实施办法》、《认证产品监管规范》、《认证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办法》、《“三品一标”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四川省探索建立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通过省绿色食品网和手机的在线查询。浙江省开展了“三品一标”百日大整治行动,全面带动和促进了证后监管工作。
2.《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12年7月30日,重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以第6号部长令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和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全面规范了产品审核和证后监管工作,为依法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办法》颁布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宣贯。随后,山东、四川、新疆等多个省区分别组织开展了宣贯活动。
3.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因产品包装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屡遭部分地方工商、质检以及职业打假人的质疑,甚至查处或起诉,对绿色食品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研究,并深入基层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别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全力协调下,由卫生部、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绿色食品标签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明确了获证企业在包装上可标示执行的绿色食品标准,也可标示执行的其他标准。至此,一直困扰绿色食品发展的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有机食品专职检查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认监委有机食品认证新规出台后,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在全国培养的检查员受新标准的限制,无法对辖区内认证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严重影响了系统内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与国家认监委的积极沟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力配合跟进做工作,2012年6月,国家认监委同意,各地农业系统的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后,可列入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专职检查员范围。至此,全国28个省(区、市)的188名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的“身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体系优势得以保持,从而保证了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部分业务工作呈现新亮点
1.续展率大幅度提高。2012年,绿色食品企业续展率和产品续展率分别达到62.3%、63.4%,比2011年提高了7和9.9个百分点。续展率保持在这样一
个适当的水平,能够避免获证企业大出大进、产品大起大落,是衡量绿色食品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续展率的不断提高,一是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获证企业实现了预期效益,调动了其续展申报的积极性;二是各地高度重视续展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工作推动力度全面加大;三是续展综合审核工作职责下放试点效果明显。山东、江苏、黑龙江等3个试点省份,企业和产品续展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黑龙江省企业和产品续展率2012年分别达到76.8%、76.1%。
2.企业内检员实现全覆盖。为了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检员队伍,提高企业自律能力,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地继续加强企业内检员培训工作。目前,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已达9 261名,有机食品企业内检员1 197名,实现了每个获证企业至少有1名内检员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检员队伍的作用,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网上知识竞赛,全国共有2 280名企业内检员参赛,对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60名企业内检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在绿博会期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还召开了“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内检员的履责意识,提高了业务素质,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3.宣传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2012年,围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全面推进、《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地方绿办积极组织宣传,效果显著,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围绕新修订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1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都进行了集中报道,地方多家权威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形成了规模效应,既扩大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影响,又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黑龙江省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黄金时段播放绿色食品公益广告,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8.绿色有机食品宣传标语 篇八
2、湘莲美食客,人生粒粒珍。
3、真情“实”意,湘亲湘恋。
4、粒粒珍湘莲,粒粒皆珍品。
5、粒粒皆珍贵,品品是健康。
6、心中珍品,口中美味。
7、最爱粒粒珍,最美香湘莲。
8、粒粒珍选,湘之莲露,源自天域。
9、真情情湘莲,最爱粒粒珍。
10、绿色粒粒珍,健康咏湘莲。
11、休闲美味新选择——湘莲粒粒珍。
12、粒粒珍湘莲,颗颗皆天然。
13、粒粒珍品,相思连连。
14、湘莲粒粒珍,绿色好食品。
15、湘莲粒粒珍,绿衣俏佳人。
16、粒粒珍湘莲,颗颗有机源。
17、粒粒献真心——粒粒珍湘莲。
18、惊喜莲莲,回味不断。
19、粒粒珍湘莲,人人爱天然。
20、粒粒真香,来自粒粒珍湘。
21、粒粒好湘莲,颗颗传真情。
22、真情永不变,粒粒珍湘莲。
23、清新莲,连心间——湘莲粒粒珍。
24、粒粒珍湘莲,珍爱你一生的.缘。
25、粒粒珍湘莲,颗颗真香甜。
26、粒粒绿意,自然莲韵。
27、玩好是乐,吃好是福。
28、心心相连,真爱不变。
29、粒粒珍,情湘莲——粒粒珍湘莲。
30、粒粒珍湘莲,自然更健康。
31、湘莲粒粒珍,绿色好心情。
32、粒粒珍生态,健康心湘莲。
33、粒粒香莲,家家香圆。
34、粒粒珍惜,湘莲有缘。
35、粒粒珍湘莲,相伴每一天。
36、粒粒在目,真情在心。
37、绿色湘莲,健康相连。
38、快乐时刻,幸福分享。
39、真享健康,珍出美——粒粒珍湘莲。
40、粒粒珍选,健康有爱。
41、精彩莲莲,粒粒传情。
42、吃湘莲?当然粒粒珍。
43、健康美味延,粒粒珍湘莲。
44、我们心中的阿莲——粒粒珍湘莲。
45、香入舌尖,花开心田。
46、美味香莲,健康相连。
47、粒粒珍湘莲,不吃就得馋。
48、湘莲出秀水,天然粒粒珍。
49、天然粒粒珍香,健康颗颗乐享。
50、粒粒珍心,份份真情。
51、粒粒珍湘莲,清香又保健。
52、心相莲,情相莲——粒粒珍湘莲。
53、浓浓湘莲情,粒粒真香莲。
54、湘滋湘味,最忆湘莲。
55、粒粒珍天下,湘莲香四海。
56、粒粒珍湘莲,口口味香传。
57、珍情珍意——粒粒珍。
58、粒粒珍湘莲,美味入心甜。
59、爱相伴,心相随——湘莲粒粒珍。
60、粒粒珍湘莲,粒粒香无限。
9.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 篇九
2017-01-16 11:09:47 来源:中国食品报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形势,以及经济下行压力、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继续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市场供给、产业水平、品牌效益的同步提升。
截至2016年12月10日统计,新发展绿色食品企业3949家,产品8930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9%和8.5%。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10,116家,产品24,027个,同比分别增长5.6%和2.7%。绿色食品企业总数首次突破1万家,产品总数接近2.5万个。农业系统有机食品企业总数达到951家,比去年同期增长7.7%,产品3844个,同比下降6.2%。
全国已有489个单位创建696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总面积1.73亿亩,对接企业2716家,带动农户2198万户,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全国创建了24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达到2534万亩,初步形成了稻米、蔬菜、水果、茶叶和畜牧产品等各具特色的有机种养示范模式。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发展步伐加快,全国共有绿色生资企业121家,产品266个,分别比去年增长21%和10.4%。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正式启动,河北、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广西等8个省区,涵盖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等产品类别,农业种植、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业态相融合的示范园建设工作拉开了序幕。
2016年,通过更加严格的生产加工现场检查、更加严格的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更加严格的标志许可审查、更加严格的证后监管,确保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质量,维护了品牌的公信力。根据产品抽检、企业年检结果,共取消了110个产品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及时进行了公告并集中对外发布信息。通过组织开展对全国146个销售场所产品的绿色食品用标监察抽样,及时处置了少数不规范用标产品,并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打击了假冒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组织开展了对安徽、浙江、大连等14个省(市、区)的43家获证企业的不通知检查,对北京市场在售有机产品进行了市场监察。
2016年,各地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全国28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已发展绿色食品企业4385家、产品11355个,年产量3973万吨,分别占绿色食品总量的44%、47.1%和39.5%。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已达74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3。通过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绿色食品,促进了精准扶贫工作。2016年,位于国家级贫困县内的606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的1479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证书,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户脱贫致富。在各地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纷纷“唱主角”,备受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欢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放发展步伐稳健推进,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扩大,一批全球知名的企业还获得我国颁发的证书。
在新形势下把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的机遇
绿色食品经过26年的发展,打造出了一个精品品牌,创建了一项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政策环境来看,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刚刚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农业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要求突出抓好品牌建设、品质管理,支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打造一批富有特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从市场条件来看,随着城乡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档次正在加快升级,对优质、安全、品牌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快速增长,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已成大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肩负重任,既要把准定位,创造条件,推动发展;又要主动入位,服务大局,发挥作用,为深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绿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是坚持“安全、优质、环保”的产品定位。秉承“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带来强劲生命活力”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严格的产地环境监测,推行减量化、可持续标准化生产,加强对投入品的科学合理管控,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实现以环境质量促产品质量提升,以产品质量促生活质量提升的目标。
二是坚持“用品牌化引领标准化、用标准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工作定位。通过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推广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和规范化管理新模式,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绿色食品品牌,打造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资料、专业营销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促进农业升级转型,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三是坚持“打造精品品牌、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的市场定位。通过提升品牌的公信力、美誉度,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力度和覆盖面,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模式,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成为引领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消费的“风向标”,带动提升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并发挥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以品牌为载体,配置优质资源,拉动消费需求,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多措并举不断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稳健发展,致力打造精品品牌。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结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实际,今后要在稳步扩大发展规模,增加产品有效供给,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全力把品牌做好做实做强,切实维护品牌的公信力。要瞄准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始终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加强全程质量管控,从严把关,确保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继续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风险预警、质量追溯以及产品公告等监管制度,强化淘汰退出机制。
坚持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水平。目前,绿色食品主体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尚不理想,要重点引导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示范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提高产品档次;加快畜禽、水产品发展,丰富品种结构,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挖掘资源潜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协调推进绿色生资、绿色食品原料、绿色食品产品、绿色食品营销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打通产业链,同时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放大品牌增值效应。
推动融合发展,持续增强动力机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协同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作用,更好引导农业生产,优化供给结构。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应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一方面,根据国家可持续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规划,有序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做好规划的结合。立足《农业部关于促进“三品一标”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结合现有的农业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财政部、农业部新近出台的《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创设。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品牌宣传,支持产销对接、专业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市场拉动力。
10.有机食品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篇十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相当普遍的,根本原因,许多企业以为将过去的普通农产品,通过认证成为有机食品,包装一下就会有市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首先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尤其是在食品行业,处在完全竞争状态,有机企业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某个食品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如蒙牛出的有机特仑苏和有机儿童奶未来星,统一出品的有机绿茶等,这些企业在规模、技术、品牌、渠道、管理都有着极其强大的优势。缺少有效的定位,细分市场、细分消费群进行差异化竞争的话,是很难有根本性发展的。
其次,本身有机食品的概念较为复杂晦涩,不像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那样直观,消费者看到就知道是较环保健康的食品,可惜的是,大多数有机食品企业仅仅是在做有机种植、加工、销售的工作,对什么是有机食品?为什么要吃有机食品?为什么要选购本品牌的有机食品?如何过健康快乐的有机生活,都没有具体的推广和宣传,许多产品包装上仅仅就是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标志,以及国外的认证的标志,普通消费者看到这些图案和字母,基本上等于没有看到,笔者在走访调研北京有机销售终端的时候,在万达广场下面的沃尔玛超市,看到一位年纪约35岁左右的妇女,购买了许多有机蔬菜放在购物车里,于是走上前询问,结果该位女士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有机食品,笔者将产品包装的有机认证标志拿给她看的时候,她说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是感觉这些菜比较新鲜干净就买了。而这样的情况,笔者统计过差不多占到有机消费群的80%。
经过调研发现,许多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有机食品,只是觉得比普通蔬菜看的精致干净,价格贵,贵的品质当然一定好喽。真应验了葛优在《大腕》里的那句话: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对有机食品的普及推广带来了巨大的障碍。而我们一些有机企业的疏忽和不作为,却是原因所在,产品内外包装上连对什么是有机食品都缺少说明,指望这些产品有稳定持续的销量只有看天意了。
再次,目前如何推广有机食品,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在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初期,每个子产业的发展阶段不同,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传播推广,
切莫一刀切,以为某个模式可以有效就拿来用,却没有考虑自身的资源和条件是否匹配,把有机食品当卓保健品销售;把有机食品当作药物销售;把有机食品作为改善营养补充剂推广;把有机食品当作排毒减肥的工具使用;把有机食品当作回归自然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等等,这些在某个区域、某个阶段进行运作都是可行的,但是一定要考虑产品的特征和属性,以及自身的资源是否匹配,还要考虑到毕竟是食品,不能搞的过大,超出了日常生活范畴,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就有可能被消费者质疑,甚至媒体曝光,对有机食品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有机食品行业,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到了同质化竞争阶段,曾经一个阶段全国有数十家有机米生产企业与笔者交流咨询,从中发现有机大米价格从每斤3.5元到65的都有,而且不少品牌是一个地方出品的,许多笔者也尝过,区别不是很明显,这样同质化的产品,价格幅度这么大,如果没有对产品和品牌、产地、做一个系统策划包装的话,进入市场就会就会出现很大的认同度问题,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会怀疑是不是被黑了。而一些有机大米本身品质非常好,如贵州一种特别的有机香糯米,价格却只有4块多一斤,往往把本身的价值定位低了了,而北京一家来自无常的有机米品牌,把原来17元一斤提高到60多一斤,并炒作概念,给水稻喝果汁,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植物主要需要氮磷钾肥料,果汁主要是糖分和膳食纤维、维生素,这些都不是水稻需要的主要营养,目前该品牌的伪科学炒作已经被媒体曝光,会对后期影响很大。
有机米行业的情况,反映了众多的有机食品企业对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开发产品、如何进行品牌定位、如何对不同功能品质制定合理的价格,如何进行生动化的品牌传播都缺少必要的认识,靠过去看外国人的一些做法,或者模仿其他企业的一些策略,不仅耽误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同时,因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往不愁销路的有机食品,遇到了大幅度的销量下滑,如淳牌有机鱼头,销量下滑高达40%以上,依赖过去高端酒店渠道销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以上的困境,有机食品企业该如何实现突围呢?获得快速发展呢?笔者认为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突破:
产品关
11.有机食品销售分析 篇十一
有机食品
营销如何给力成就品牌领袖?
目前,有机食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朝阳产业,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这与过去惨痛的经历密切相关。贯穿欧洲大陆的莱茵河,因为工农业污水和垃圾污染,造成整个流域成为死河,周边居民癌症和皮肤疾病率高发,治理40年才见清溪,酸雨横扫芬兰,二恶英吞噬比利时,疯牛病让英伦三岛疯狂,伦敦经过百年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更加成为永远的“雾城”,法国平均气温较80年前有了很大的上升,整个欧洲大陆风雨飘摇之际,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迅猛发展。
近几年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知晓度和购买率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过高的价格,以及众多的产品,影响到有机食品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有机大米据不完全统一超过500个品牌,有机乳制品、有机茶叶、有机果品也进入到了竞争状态。另一方面众多的有机农场由于前期定位和规划出了问题,导致连年亏损,专卖连锁机构由于缺少零售经验和有效地推广模式,不断出现倒闭的现象。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东方晟威营销策划机构做了深度调研,解析案例,深度探讨和分析有关有机食品发展的问题。
营销意识先行者抢占品牌致高点
大兴区的留民营就是个生态文明的典范,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村的一大特色是以沼气为中心,充分利用生物能和太阳能,串联农、林、牧、副、渔生态系统,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生产体系,分几大功能区:有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工业区、有机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
网络营销干货汇总搜索营销社会化营销移动营销数据分析
区,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留民营一直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观光农业为特色,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维护了生态平衡,为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乐活城的创新模式——综合安全健康食品连锁专卖店。
乐活城是专卖店,是专门经营有机健康食品的专卖店。2006年3月,当中国人开始寻找有机健康的食品,而中国的农民却还一味的认为只有用化肥农药才能生产农作物时,便出现了乐活城。乐活城有机健康生活馆是热爱自然、喜爱有机、崇尚健康生活的朋友一起努力创建的,它是消费者与有机食品和健康食品之间的桥梁。为消费者奉上健康美味食品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家园地球,做一份贡献。乐活城实现了环境、农民、消费者三赢的绿色产业,乐活城出售的不只是商品,乐活城出售的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就是它与其它超市的差异化定位,同时,也是有机食品创新模式的典型。
德青源鸡蛋,年销数亿,都是“鸡蛋身份证”的功劳。
2000年7月,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公司“蛋生”:德,以德为先;青,永葆创业时的激情和朝气;源,发展源远流长。创始人钟凯民曾经在欧美工作过一段时间,发现我国与欧美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国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生产者为降低成本,在价格的恶性竞争中取胜并获得利润,为高产使用大量激素。钟凯民决定,自建生产基地,确保每一枚鸡蛋都是自己农场的鸡下的,喂鸡全部用优质玉米、豆粕,不添加抗生素,这样的鸡蛋质量高、口感好,胆固醇含量只有普通鸡蛋一半,卵磷脂含量却高一倍。最重要的是,德青源成为了有机食品中第一家给鸡蛋发放身份证的品牌,蛋壳上就会被标注上各种相关信息,包括生产地址、时间、批号、序列号、质检员工号、鸡舍号、鸡笼号及产蛋鸡年龄等等。因为德青源有品牌营销的意识,即使它没有真正达到有机鸡蛋的标准,但却占有北京品牌鸡蛋市场71%的份额,是消费者最信赖的鸡蛋品牌。
更香茶楼不走寻常路,成就有机茶叶第一品牌。
为了推广有机茶,不惜在北京各大媒体刊登广告,向社会各界人士免费赠送价值100万的有机茶,让消费者体验和认同有机茶的品质和价值,在首都打响了有机茶战役的号角,同时开辟差异化渠道,与五星级饭店合作,共同合作在其咖啡厅推广有机茶,因为一般的高级酒店一年茶水的营业额都超出一千万,更香茶楼在与其建立的稳固的关系后,进一步将有机茶深度推向了高端消费市场,进而
成就中国有机茶叶领导品牌的地位,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有机茶也将在全国得到风行。
日本“无添加”品牌化妆品,好的概念是定位营销的王牌。
化妆品无添加的概念来源于日本。所谓“无添加”,是指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没有添加对皮肤构成敏感、损害的成分,以避免出现香污染、色污染、油污染,对消费者身体造成伤害。包括杀菌剂、防腐剂、酸化防止剂、人造香料、人造色素、油脂和界面活性剂等在内的102种成分被界定为“添加成分”。虽然不是有机化妆品,但销售额高达数十亿,上海、北京等城市多次出现断货现象。可见,有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发展空间巨大。如何在营销定位上突破才是最关键的。
目前在中国产品多,企业多,但是没有行业领袖,在营销策划上不足,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传播。有机食品企业必须知道自己要卖什么。“有机”并不能让潜在消费者马上产生一种正面的思维,他们会认为是与化学品有关的事物,而“有机食品”也是很多销售人员不能圆满解答的一个词汇,因此单纯一个有机食品的概念并不能支持产品的价值
和属性,必须配合自身产品的产地、属性、特征、文化、种植方式、食用方式等进行挖掘,形成概念,要具有生动化、具体化、直接化的特点,以利于消费者的认识。如果哪家有机食品企业能够占有先机,提炼符合市场的产品卖点,必将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成为行业标杆。
有机食品,谁是你的消费者?
这本身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简单,可这决定着有机食品企业的市场推广策略、产品定位、渠道选择等基本层面的问题。那究竟谁是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呢?
稀缺资源的产品,消费人群普遍存在享受性、炫耀性消费的特征。有机食品作为具有一定稀缺性的产品,完全可以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目标准确,才能击中要害,消费人群的确定,决定着有机食品企业的一系列营销措施。因此,把消费人群锁定在具有这些特征的人群中,必将是事半功倍的事情,特别是现在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行为的确立,找到目标人群,其它问题的解决就容易多了。
当然,有机食品也不仅仅是以上这些人群,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也是可以消费起有机食品的,比如有机蔬菜,附加值并没有高到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程度。所以,有机食品企业要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确定谁是你的消费者。
据目前的调研发现,消费有机食品的三大人群为:
有钱人:这是少数的精英群体,也是前期有机的主要开发对象。在目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高端有钱人不仅仅需要消费高度差异的产品,也需要对自身的健康和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以真正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身心的同步提升,他们对于有机产品的需求稳定且随着人群的扩大,消费的基数在快速提升; 送礼及特殊人群:这是具有较大差异的市场,类似医药保健品的领域,在现代社会如何送出具有差异和真实价值感的产品越来越难的格局下,送礼及特殊人群:主要包括渴望长寿怕死的老人、患有慢性病的群体、不断排毒减肥的女性、孕产妇、婴幼儿等群体,市场具有广泛的成长空间和基础,而有机产品,由于具有高度的天然性从而确保了高度的安全性,这对于很多为安全而困扰的群体来说,是优质的解决方案,也正因为如此,这类群体虽然不是每天使用的类别,但是人群的基数极其的庞大,是一个随时都可以爆发的群体;
向往品质生活的中层人群:这类人群,钱不一定很多,但是有着“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意识,他们向往品质生活,对于如何体验品质生活是勇于花销的。这个群体也是现代中国成长速度最快的群体,他们的人群基数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增长。而同时,这个人群对于真正有钱人的推荐是极其信赖的,这是一个依靠高层人群影响就逐步渗透的群体,他们也是网络使用的主体。
在食品信任危机下,有机食品的市场在哪里?
现在国内层出不穷的毒奶粉、假大米和地沟油等问题,已经使国人对于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个时候,有机蔬菜、绿色食品等越发引人关注。为了吃到放心菜,同时回归大自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有机食品。而大部分新进入的有机食品企业只是浅层次的认为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而对于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定位,产品的营销等等并没有突破,这也是这个行业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明星企业的原因。有机食品作为一种未来的消费趋势,在营销上该如何
应对,该如何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们认为企业需要从根源上去寻找解决市场快速发展的方法。通过分析,我们觉得以下市场是有机食品的机会。
婴幼儿及产孕妇市场
毋庸置疑,这是有机食品的金矿市场,这些群体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且一般不会太看重价格,只要产品确实安全,富有营养,通过深度传播是能接受的,可惜的是目前国内鲜见有婴幼儿的有机食品,连小孩吃的有机蔬菜粉居然还要从法国进口,可见有机食品行业目前的市场意识还相当淡薄,继续加强,填补这巨大的市场空白,想见杭州当年的贝婴美,仅仅依靠几款含有双歧因子、DHA等稍微差异化的葡萄糖,作为主打产品,成为今日婴幼儿食品的龙头企业。因此,只要抓住机会,开发得当,有机食品企业在婴幼儿市场将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可以占据。
中高端营养品市场
目前国内市场充斥着人工合成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品,国外研究机构研究表明,这些人工营养品长期服用会有致癌的危险。而作为有机食品作为最接近自然状态的生态食品,作为营养滋补品的深加工原料,是非常适合的,从中国传统的滋补膏剂,如目前流行的茯苓膏、凉茶,到现在的各种蛋白粉、豆奶粉、鸡精等都有开发的价值,满足国内中高端消费群和礼品市场的需求,例如对有机蓝莓的深度开发,满足都市群体用眼过度造成的疲劳和伤害,是非常有益处的。
奢侈品市场
现在国内奢侈品消费已经日趋明显,日本进口的越光大米,还不是有机的,价格卖到99元一斤,竟然出现卖断货的局面,因此对稀缺性、特殊性的有机食品而言,进入这一市场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有机企业正在这么做了,但是仅仅停留在包装形象方面,过度的包装不但违背有机生活的原则,而且在看管了的花花绿绿奢侈品的高端消费群来说,反而缺少特色和差异。但是对产品的独特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栽培方式,以及产品的文化和鲜明个性化、稀缺感的传奇故事和传播都缺乏,往往产生滞销的情况发生,因此根据自身的定位和差您特征,结合高端消费群的心理和食用方式,进行系统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礼品市场
有机食品作为高端礼品进行推广,是有机食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人逢年过节都要买些水果、烟酒、滋补品送人,有机食品企业应该利用好这一社会文化习俗,对礼品市场做一次全面的升级,对原有的礼品进行替换,这样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要送就送好一点,有面子,有特色,只要控制好礼品的组合和价位,并给消费者明确送有机的核心理由,那么将会在许多区域市场流行开来,广东深圳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拿整箱整箱的有机蔬菜瓜果拿去送客户了,只要找到自己产品与礼品消费的共同特征,加以引导,那么有机食品畅销指日可待。
面对巨大的潜在市场,作为有机生产和销售的经营者们,不能被有机本身的概念所催眠了,结合市场特征和目标消费群特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品牌推广和多层次的营销创新,获得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有机食品,营销给力点
形象是打开消费者心智的第一把锁。
对于有机食品来说,目前在形象上存在着形象陈旧,没有特点,文字说明简单,包装粗糟等情况,这与有机食品的产品属性并不匹配。这样的普遍形象根本无法体现有机食品的价值,我们知道一个产品的形象是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实体的形象,是消费者第一眼能看到的;另一个是虚体的形象,是指包括产品概念在内的一种产品价值综合体现,更为重要的是
你的产品包装能否体现你的产品价值,能不能在消费者看到的第一时间留下印象,记住你的产品。
产品的形象不仅仅是包装设计,更宽泛的讲还包括产品的宣传品、产品手册、终端的销售说辞等等一切能够传递出产品信息的元素。产品的形象与产品的价值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你的产品形象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档产品或者说稀缺产品的一种盲目的尊崇,你就不可能打动消费者从钱夹内掏出钱来。所以说产品的形象是打开消费者心智的第一把锁。
单一产品,一个巴掌拍不响。
单一产品无论是从企业的传播上还是产品在终端的表现上,都会让人觉得选择的余地较少,同时,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单一的产品结构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打击,在自己的产品受到市场的冲击时,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的竞争壁垒。
单一产品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要改变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就需要在产品的开发上进行大力度的投入,进行产品线的规划,形成多层面,多角度的产品结构,这样不但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有腾挪的余地,也为市场竞争的出现贮备了足够的产品应对,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产品都有它的作用,无论是市场竞争的角度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
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的产品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包括这些产品在终端的展示都有些杂乱。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产品线规划,哪些产品是走量的,哪些产品的要利润的,哪些产品是狙击竞争对手的,要分清楚产品的主次,完善产品的结构,要知道,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一个产品的市场经营是危险的。
渠道创新,走出传统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有机食品企业,都是采取普通的食品渠道进行销售,也有采取专柜、专卖店等方式进行销售的。这些渠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不能在这些渠道里“玩出花儿来”,就要看企业对这些渠道的整合或者是掌控能力了
无论有机食品未来渠道如何变换,唯一不可能变的可能就是提高服务、加强体验,促使消费者能够深度的接触有机食品,了解有机食品,信任有机食品。走出传统模式,开创新的渠道可能是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方向。
有机食品企业要想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在行业没有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就要锻炼自己的内功,包括从产品的开发、渠道的选择、人员的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当有一天机会来了,你才可能赢得市场。
12.无公害食品认证 篇十二
养鱼禁用这些药
无公害农产品申请认证程序
无公害草莓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
解读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食品--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4年第二批获得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目录全国统一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防伪数码查询说明
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
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无公害蔬菜施肥用药有要求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对策
无公害食品 苦瓜
关于增加《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部分内容的通知浙江修订实施《无公害猕猴桃标准》
无公害食品 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 黄瓜》等137项农业行业标准
无公害肉类安全标准
安徽省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
无公害白菜类蔬菜感官要求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蔬菜施肥要求
无公害猪肉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要领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公告关于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意见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
无公害食品 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有国标
湖北省首批5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通过认定
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申报指南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无公害用水水质
第一、二批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名录允许在无公害生猪饲料.中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
无公害农产品施用农药规定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概述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测机构名录
无公害蔬菜生产应掌握的几个环节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如何选用农药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施肥技术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条件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评定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区别】推荐阅读:
老百姓对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了解09-12
有机环保绿色食品的市场研究07-20
有机食品证书09-09
有机食品如何选购06-20
中国有机食品商城09-26
什么叫有机食品11-12
关于发展铁岭市有机食品的调查07-27
国际有机食品市场现状08-18
有创意的婴幼儿有机食品广告词09-17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存在三大障碍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