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术语翻译(精选9篇)
1.中英文术语翻译 篇一
茶叶术语英文翻译
一、茶叶分类相关术语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rolling, baking and tea leaf maturity 根据制造时发酵,揉捻焙火与采摘时原料成熟度来分类
Non-fermented 不发酵茶,即绿茶 Post-fermented 后发酵茶 即普洱茶
Partially fermented 部分发酵茶,半发酵茶,即乌龙茶(铁观音)Complete fermentation 全发酵茶,即红茶
(1)绿茶分类术语:
Steamed green tea 蒸青绿茶 Powdered green tea 粉末绿茶 Silver needle green tea 银针绿茶 Lightly rubbed green tea 原形绿茶 Curled green tea 松卷绿茶 Sword shaped green tea 剑片绿茶 Twisted green tea 条形绿茶 Pearled green tea 圆珠绿茶
(2)普洱茶分类术语:
Age-puer 陈放普洱 pile-fermented puer 渥堆普洱
(3)乌龙茶分类术语:
White oolong 白茶乌龙 twisted oolong 条形乌龙 Pelleted oolong 球形乌龙 roasted oolong 熟火乌龙 White tipped oolong 白毫乌龙
(4)红茶分类术语:
Unshredded black tea 功夫红茶 shredded black tea:碎形红茶
(5)熏花茶分类术语:
Scented green tea 熏花绿茶 scented puer tea 熏花普洱 Scented oolong tea 熏花乌龙 scented black tea 熏花红茶 Jasmine scented green tea 熏花茉莉
上述各类如果假如食品或香料,就成为调味茶(spiced tea),如果加到绿茶,则成为:spiced green tea 调味绿茶,以此类推。
二:常见茶名的英译:
White tipped oolong 白毫乌龙 wuyi rock 武夷岩茶
Green blade 煎茶 yellow mountain fuzz tip 黄山毛峰 Dragon well 龙井 green spiral 碧螺春 Gunpower 珠茶 age cake puer 青沱
Pile cake puer 青饼 jun mountain silver needle 君山银针 White tip silver needle 银针白毫 white peony 白牡丹 Long brow jade dew 玉露 Robe tea 大红袍 cassia tea 肉桂 Narcissus 水仙
finger citron 佛手 Iron mercy goddess 铁观音 osmanthus oolong 桂花乌龙 Ginseng oolong 人参乌龙茶 jasmine tea 茉莉花茶 Rose bulb 玫瑰绣球 gongfu black 功夫红茶 Smoke black 烟熏红茶 roast oolong 熟火乌龙 Light oolong 清茶 anji white leaf 安吉白茶 Liu’an leaf 六安瓜片 fenghuang unique bush 凤凰单从 Tea powder 茶粉 fine powder tea 抹茶
三、茶具名称:
Tea pot 茶壶 tea pad 壶垫 tea plate 茶船 tea pitcher 茶盅
Lid saucer盖置 tea serving tray奉茶盘 tea cup 茶杯 cup saucer杯托 Tea towel tray茶巾盘 tea holder茶荷 tea towel 茶巾 tea brush 茶拂
Timer 定时器 water heater煮水器 water kettle 水壶 heating base 煮水器底坐 Tea cart 茶车 seat cushion 座垫 cup cover 杯套 packing wrap包壶巾
Tea ware bag 茶具袋 ground pad 地衣 tea ware tray 茶托 strainer cup 同心杯 Personal tea set 个人品茗组(茶具)tea basin 水盂
brewing vessel 冲泡盅 covered bowl 盖碗 Tea spoon 茶匙 tea ware 茶器
thermos 热水瓶 tea canister 茶罐 tea urn 茶瓮 tea table 茶桌 side table侧柜 Tea bowl 茶碗 spout bowl 有流茶碗
2.中英文术语翻译 篇二
一、京剧术语翻译研究现状
1. 研究不够。
据我们统计, 1994年至今, 国内京剧术语翻译研究的论文仅3篇;京剧术语的双语词典也无觅处。这与京剧的地位显然不符, 不利于国粹西渐与发扬。
2. 停留于静态术语。
前述3篇论文中, 刘宝杰研究了京剧行当和剧名的翻译 (1995) 、京剧名称的翻译 (1996) ;毛发生 (2002) 提出了京剧术语翻译的方法。然而, 不可忽略的是, 京剧中除了乐器、脸谱、服装、剧目等静态术语外, 尚有大量技法和功法的动态术语、行话等。对其翻译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
3. 研究不全不细。
即便是对于静态术语的翻译, 现有研究也存在不全不细的问题。比如, 舞台和道具的翻译被忽略了, 剧目名称的翻译研究也仅谈及极少几处。
4. 英译混乱。
对交际目的和功能的理解、采用的翻译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京剧术语英译的混乱。比如, “武净”、“武丑”二词, 毛发生 (2002:25) 将其音译为“Wu Jing”、“Wu Chou Clown”;而刘宝杰 (1995:16) 则意译为“Martial Painted-face Role”、“Martial Comic Role”。
5. 单纯音译多, 译文不达意。
毛发生 (2002:26) 指出:音译法对译文读者接受初期可能会感到陌生, 但经常使用后也就习惯了, 并将“文场”和“武场”音译为“wen chang”与“wu chang”。然而, 拼音对于目的语读者几乎是没有语义内涵的, 故不应以简单音译敷衍了事。
6. 译文不够准确。
京剧术语翻译中译文不准确较为普遍。毛发生 (2002:24) 将旦角译为“actress”, 如花旦Hua Dan actress。事实上, “旦”仅指“女性角色”, 并非“女演员”。旧社会旦角也由男性扮演, 如著名的“四大名旦”。故而该译法并不准确。
二、京剧动态术语的翻译
1. 京剧动态术语的含义。
京剧动态术语可界定为:表现动作或言语等形式的特色词汇, 包括各种功法、乐法、妆法等, 相对于以实物存在的静态术语。
2. 翻译原则与方法。
京剧动态术语属于信息类文本, 英译时应以传达信息为交际目的, 遵循“意义优先 (priority of meaning) ”的原则 (Nida&Taber, 2004:13) , 采取“交际翻译”的策略 (Newmark, 2001:39) 。在翻译原则上, 应以达意为目标, 将深奥的术语转换成简练、易懂的译文, 宜采用意译法和直译法, 必要可加注, 亦可采用音译加注法。 (1) 直译:较浅显易懂的术语, 可直译, 如:四功五法four skills and five techniques (“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 (2) 意译:有些术语字面意义并不直白, 直译无法传达其意思, 可意译, 如:吃栗子stammering (念错台词或结结巴巴) 。 (3) 直译加注:先译出字面意义, 再加解释。如:破脸broken face, asymmetric in pattern (左右脸图形不对称) ;幺鹅儿youngest goose, performer who never makes but always breaks (败事有余的演员) 。 (4) 意译加注:有些术语意译后仍有意义遗漏, 可加注。如:晕场stage fright because of nervousness, or lacking familiarity with the lines, etc. (5) 音译加注:作为补充手段, 如:亮相Liangxiang, striking a pose.
三、京剧动态术语翻译举隅
京剧动态术语可分为功法、乐法、妆法等几类, 还可包括内场和外场行话。其中, 功法之“唱、念、做、打”, 可译为singing, speaking, acting and acrobatic fighting。
1. 唱:
音调、发声和练习方法等, 如:
左嗓out-of-tune voice (指嗓音与伴奏不搭调)
云遮月Yunzheyue, mellow and full voice of Senior Male (老生圆润的嗓音)
荒腔lower-than-tune voice (音调不准)
冒调higher-than-tune voice (音调高于调门)
嘎调high/stressing tune (突出拔高音唱字)
塌中aphonia (中老年演员失音无法演唱)
砸夯pounding-puddling way of singing (用气过头或使蛮力, 多在尾音出现笨拙重音)
三条腿mono-lined coupleting (唱词只有上句而略去下句, 以锣鼓代之)
留腿儿final-line suspension (唱段末句暂不唱, 表演后接唱留句)
2. 念:
包括音韵、平仄等, 如:
五音five types of initial consonants (唇音、舌音、喉音、牙音和齿音五类声母)
四呼four types of rhymes (开口、齐齿、合口与撮口四种韵母)
险韵rare rhymes (字数极少的辙韵)
翘辙out of rhyme (唱词不合辙)
跑辙false categorization of rhymes (错韵或乱辙)
叫板ending-tone rhythmizing (道白末句节奏化)
盖口answering lines (对口唱念的应答词)
一顺边lacking change in rhythm or tone (仄声或平声相连, 缺乏顿挫感)
3. 做:
借助服装、道具做出不同造型或姿势, 如:
起霸Qiba, getting-ready
趟马horsewhipping skills (持鞭做打马、勒马或策马等舞蹈动作)
4. 打:
基本武打动作, 或结合器械的武打表演, 如:
涮腰swaying
朝天蹬skyward/upward kicks
走边Zoubian, side-walking techniques (身怀武艺者轻装潜行)
5. 乐法 (Music Accompanying) :
伴奏术语, 如:
挂儿grand interlude (“过儿”, 唱段间的大过门)
垫头linking music (起搭桥作用的旋律)
行旋background music (表演时的衬托音乐)
6. 妆法 (Making-up) :
尤指脸部图谱、纹路等, 如:
俊扮beautifying make-up
丑扮comic-face painting
净脸垫底face cleaning and rubbing
揉脸face coloring
7. 内场行话 (Stage Lingo) :
一棵菜best stage cooperation (配合演好戏)
一道汤tasteless soup, performing without creation (演员缺乏独特性表演)
两下锅combined performance of two types of opera (两个剧种同台演出)
挑帘红popular from the start (一出道就受欢迎)
碰头彩head-on cheers (一登台就报以喝彩)
洒狗血overacting
四、结语
在京剧动态术语的翻译中, “达意”应成为译者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原则, 否则将无法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无论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译者都应注重接受者的反应, 在充分理解术语含义的基础上, 做到准确达意。
摘要:京剧中存在大量以动作或言语表现出来的动态术语。京剧动态术语的翻译在策略上应以交际翻译为主, 注重信息的传达。本文在分析京剧术语英译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意义优先原则与京剧动态术语的翻译方法, 并对京剧动态术语进行归类, 对其翻译进行探讨。
关键词:京剧,动态术语,分类,英译,译意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13.
[2]Nida, E.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39.
[3]刘宝杰.再谈“京剧”名称的翻译[J].中国京剧, 1996, (5) :27.
[4]刘宝杰.试论京剧行当和剧目名称翻译[J].中国京剧, 1995, (4) :15-17.
3.中英文术语翻译 篇三
[关键词] “编辑学”英文术语 讹传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1-0023-04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coin of the term “Redactology” by the author and its misrepres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itation by the circles of redactology in China. It is helpful for reminding people of what right citation is and how the history of redactology in China will be recorded.
[Key words] Redactology Misrepresentation
近日不期收到我国编辑和出版界老前辈邵益文先生的来信[1],令晚辈喜出望外。邵老希望我谈谈当年在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Cleveland Daily Banner)刊登《中国人研讨编辑学》一文的来龙去脉,以免学界就“编辑学”的英文术语Redactology和所谓的美国报道以讹传讹。
我按令即行。原因有三:一是难辞邵老盛情,深为邵先生的精神所感动;二是确有澄清的必要,以免编辑学界在撰写我国编辑学史时以讹传讹;三是怀着一己之见,如鲠在喉:我于1990年8月26日发表在美国报纸上那篇短文中所用的“编辑学”英文术语“Redactology”并非源于林穗芳先生。大致情形是这样的。
我当时兼职于《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编是王振铎教授,张如法教授是资深编审。张如法教授在他的博客[2]上对我和这件事这样记述道:
周领顺先生现在是扬州大学教授,当时为河南大学公共外语教研室教师。他英语水平极高,被《河大学报》编辑部聘请为外语稿件的兼职编辑与英语目录翻译。他业余喜欢写些英语短文,常给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投稿并获刊载。《河大学报》编辑部的一位先生便请周领顺写写学报的编辑学研究情况,给该报投稿,并得刊载,署名为周领顺(汉语拼音)先生。这当然是件好事。
我在《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工作期间,适逢王振铎教授等撰写的《编辑学通论》一书出版。王老师要我用英语写个书评,碰巧美国的《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向我约稿。我和该报有多年联系,在河南大学读本科时发表了第一篇用英语写的文章Christianity in China is Reviewed(1985年4月11日),后来陆续发表了十几篇,主要写一些中国的民风民俗。该报对我信任有加,聘我做专栏作者,称有稿必发,且配以“编者按”和我的照片,连我孩子1995年出生的纪念文字和大幅照片也刊载了(1995年11月19日),这些短文有几篇还转录于我主编的《英语写作》(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中。“编者按”不乏溢美之词,如1987年3月31日刊发拙文时赞扬道:Zhou Ling Shun, whose command of a foreign language (English) is remarkably good…。
这家报纸是美国田纳西州克利夫兰市的一份市报,读者面有限。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故意把我的名字Zhou Ling Shun分开写(按规则应拼为:Zhou Lingshun),竟使他们分不清我的姓氏,报纸上常称呼我为Shun(顺)而不是Zhou(周)先生,比如该报在刊发我这篇编辑学书评(Chinese groups studying ‘redaction’)时配发了王老师和我的照片,照片下方就注的是:Duo(铎)和Shun(顺)。这些英语文章全是闲来习作,主要以练习英语文笔为目的。虽后来不再投稿,但原件和来往信件至今保存着;虽然纸张均已发黄,但一切历历在目,宛然如昨。
该书评的发表,封藏的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从不奢望有什么反响。尽管后来因特网遍布千家万户,而我也时常上网搜索有关我的信息,但从未检索到该文及其可能的反响。迟至2009年5月,我在网上检索我的信息时链接到张如法教授博客上所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编辑学存在研究学派之论的虚妄性》。在这篇文章中,与我有关的信息张教授是这样记述的:
上个世纪,曾出现一种说法:美国有关学界也认可中国“编辑学”一词及其英文翻译名,有美国报纸为证。发表此小消息的原河南大学外语部周领顺先生对我说,那是他听说我校学报在研究编辑学后写的,那张报纸并非是美国主流媒体,甚至不是大报,影响很小,是他想发表英文习作,锻炼锻炼能力时找到的,以后常有联系,根本谈不上美国学界已认可。难怪,北京的一位有名的学者在听说美国有关学界也认可中国“编辑学”一词及其英文翻译名时,发出疑问道:中国编辑学会为什么不知道这件事?美国学界为什么不通过北京的研究机构了解中国编辑学研究的情况呢?眼下盛行浮夸吹嘘之风,以提升政绩、名望,此风也该刹刹了!
我顺着该线索往下寻找,不禁愕然,旋即在张教授的博客中简单作了回应。张如法教授在“附记”中写道:
《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只是该市的一家报纸,影响有限。中国人写投并发表此稿件,并不意味着“中国系统的出版理论研究已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西方的关注”,也不意味着美国传播学界也认同“编辑学”采用周领顺先生提出的redactology英语译名。
该书评被多人引用,沸沸扬扬,且讹误不断,靠臆猜立论者不在少数。转眼20年过去了,应前辈邵先生之约,就此将有关事实向编辑学界作个汇报并讨论有关问题。该书评的英语原文是:
Chinese groups studying ‘redaction’(Book Review)
Editor’s Note: Zhou Ling Shun is an English teacher at Henan University in China, who occasionally submits articles to the newspaper. The following is a book review he wrote about “General Redactology”.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a newly-developed Chinese science to my Western readers—“redactology”, or the study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The study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has been going on all over the world, but in-depth study of redaction as a form of serious learning is very rare.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editing circles have started studying redaction, thus, the term“redactology”has been coined.
nlc202309011257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new science in 1983 to now, some pictorials and over 10 books on redactology have appeared. The latest, most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is “General Redactology”, which was published by the Hen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in October 1989.
“General Redactology” was written by Wang Zhen Duo, a well-known professor at the famous Henan University and several others.
The book is good,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It introduces several new innovative theories of editing, including those which follow the rules of information screening. In practice, it outlines principles and concrete approaches to the editing of news, science, literature and art, broadcast, film, and TV, textbooks, local records and reference books, etc .
Western readers, especially those in editing circles, may b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more about redactology. If you would like to obtain a copy of “General Redactology”, an English translation can be made available to you. For more information, contact me by writing Zhou Ling Shun, Public English Departmen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P.R.China.
About the author: Wang Zhen Duo,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and redactology at Henan University, and also Special Research fellow of China’s Publishing Research Institute.
我提出的问题与我的解答有两点。
一是学界对Redactology一语在做法上有两个极端。第一种极端是,在提及《克利夫兰旗帜日报》这篇书评时将Redactology归于林穗芳先生。网上[3]看到有道编辑学考题问的是哪国人首先提出了英文的“编辑学”术语,当然认可的是来自中国的林穗芳先生。比如,作者吴飞在《“天才编辑”的消失与编辑学研究的困境》中就写道:“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有一篇关于中国编辑学研究情况的报道,文中的‘编辑学’也采用了林穗芳先生所创的redactology。”王波在《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发表的《编辑学为什么首先在中国诞生》一文也作如是说。
林先生是编辑学界名家,认可英文的“编辑学”术语源于林先生无可厚非:一是林先生确实经过了深思熟虑,二是提出的时间也早于我。这些是近来检索有关信息时才得知的。但是一定说我发表于《克利夫兰旗帜日报》上所用的Redactology来自林穗芳先生,我却不敢苟同。
王一禾在《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11期发表的《得益于内容,获教于治学态度:读〈中外编辑出版研究〉》一文还作恍然大悟状:
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报道说,中国新近发展起一门科学——编辑学,并创造了编辑学的英文术语redactology。最近读了林穗芳先生所著《中外编辑出版研究》(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才知道首创这个英文术语的中国人就是他。
王先生还在《编辑之友》2010年第4期发表的《一笔一画的觉悟:追忆恩师林穗芳先生》一文中明确说:“美国《克利夫兰每日旗帜报》1990年8月28日报道我国编辑学研究进展情况时采用了这一术语,并承认这是一门new science(新科学)。”他虽然把美国的这份报纸名称重新翻译了一遍,可惜把发表日期误写为28日。
第二种极端是说到redactology乃“编辑学”的英文术语时,经常和我那篇文章挂钩。比如有一份资料叫《出版专业基础(中级)编辑概论》,其中这样写道:“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中国开始的。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1990年8月26日发表一篇报道,作者在其中说道:……”。有一份《编辑学概述》的资料也写道:“我国最早提出编辑学。1990年美国报纸进行了这方面的报道。英文redactology。”
我不在编辑学界,编辑学的信息不够敏感,也不够畅达。但作为一个外语学者,在英语redact(编辑)一词后加个-ology(学问、学科)后缀来表示一个学科,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的构词联想,这是构词常识。比如,“翻译学”(translatology)就是在translate(翻译)后加上-ology构成的。况且,在此基础上,我在文章中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or the study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或者说是编辑和出版的学问/即对编辑和出版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讲,命名的理据不够充分并不是最关键的,只要有同位语做出解释并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二是有的甚至将所评介的书名弄错了,比如有人写道:“(美国)《克里夫兰旗帜日报》载文:《中国人研讨编辑学》,在欧美出版物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人创造的编辑学术语redactology,评介了《编辑学原理论》一书。”
在引用该书评时,夸大宣传是比较突出的现象。比如吴赟在《“写给‘而立之年’的编辑出版学:对我国编辑出版学科发展的总结与前瞻”》写道:
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Cleveland Daily Banner)以题为《中国有组织地从事编辑研究》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编辑学的研究情况。可见,中国的编辑出版学已在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西方关注。
赵航在《出版科学》2002年第4期发表的《析编辑学中的变量因素 :读〈编辑学理论纲要〉的联想》更是把“大洋彼岸”的上述反应看得特别重要:
这门学问是由中国编辑和学者搞起来的。……就连大洋彼岸也有了反应。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在报道中说:“我想向我的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编辑学。在全世界一直对编辑出版进行研究,但把编辑工作作为一门严整的学问加以深入研究则很少见。”
nlc202309011257
王波在《编辑学刊》2000年第5期发表的《编辑学为什么首先在中国诞生》一文的一个小节标题还以“国外媒体的承认”为题进行了报道,认为“报道的内容和语气都表明, 国外至少是西方一直到1990 年代是没有编辑学的。”
龚维忠甚至在《编辑学研究综述》(《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引述阙道隆等著的《书籍编辑学概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写道:
1990年,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介绍中国的编辑学研究情况时,最先接受了国际用语Redactology的英文表达形式,说明由中国人最早提出的编辑学这门独立学科已经得到国际认可。
以上仅限于网上检索到的部分信息,至于未上网的信息又是怎样传播的,却不得而知。
编辑学界的作者似更应强调引文的规范:当引用二手资料时,要么努力寻求第一手资料去求证,追根溯源,要么明确标以“引自”或类似的文字。像作者杨春兰所写的《在艰难中探索 在探索中前进:关于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模糊地叙述为“美国《克里夫兰旗帜日报》载文《中国人研讨编辑学》,在欧美出版物中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人创造的‘编辑学’术语——redactology,评介了《编辑学通论》一书”,虽然宣传效果甚佳,但读者不免会产生疑虑:作者何许人也?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了中国的编辑学?也许有读者会产生错觉,误以为该文作者是美国编辑出版传播界的有名人士而发出的赞许之声。
就该书评的整个传播过程看,学界似有先入为主、错误判断语词来源的不当之处。在把“Redactology”和《克里夫兰旗帜日报》对号入座时,这个英文术语一定是作者周领顺构造的,起码文中没有任何词语或叙述证明它来自林穗芳先生。
我的“Redactology”一语是否被美国接受?张如法教授在博客中提及了林先生的疑问。他说,“林穗芳先生精通几国文字,是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韬奋奖得主,他最早以疑问的口气提出:说西方学界关注并认同中国首创编辑学一词,为什么没有通过中国编辑学会来传递信息?”当众人把Redactology一语发明权全归功于林先生时,他却没有简单接受,而是对美国报纸上我这篇短文和所谓的美国接受产生了疑虑。
据《关于“编辑学”国际用语定名问题的通信》(《编辑之友》1996年第2期)一文说,林穗芳先生在写给孙同志的信中介绍道,他在《明确基本概念是出版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文中引用过我这个书评,见于1993年出版的《第六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5—86页)。在这封信的末尾,林先生说:“《克里夫兰旗帜日报》大概是通过河南大学的渠道获悉中国编辑学研究情况,所以报道中特别推荐了河南大学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哪位学者第一次引用鄙文或者是出于什么样的需要,均无可非议。林先生转引自哪里,已作交待,但他始终没有明白作者是谁、是怎么刊载与传播的,潜意识中也认为是外国媒体主动报道的。遗憾的是,先生生前没能见到我的原文,不然早会阻止讹传之风,因为原文的“编者按”清楚地写着:“周领顺是中国河南大学的英语教师”。
未来中国编辑学史会怎样记录这段历史?比如吴赟在《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发表的《中国编辑出版研究学术史简论》一文中写道:
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Cleveland Daily Banner)以题为《中国有组织地从事编辑研究》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编辑学的研究情况。可见,中国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研究已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西方关注。
周国清在《编辑学导论》写道:
1990年出版的姜振寰主编的《交叉科学学科辞典》、1994年出版的《第六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论文集》,其中的“编辑学”均译为redactology。1992年10月通过的中国编辑学会章程第一条把中国编辑学会的名称定为China Redactology Society。1990年8月26日美国《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关于中国编辑学研究情况的报道中的“编辑学”也采用了redactology,可见国外至少西方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都没有编辑学。
诸位作者都是把这个书评作为编辑学史的一部分来讨论的。笔者期望编辑学界在未来讨论《克里夫兰旗帜日报》上这篇书评和中国编辑学史的关系、“编辑学”英文术语“Redactology”一语的诞生和传播等有关信息时,加以甄别并慎重对待之。
注 释
[1]邵益文先生的信:
周领顺先生:
您好!
友人下载了张如法先生和您对《克利夫兰旗帜日报》刊登《中国人研讨编辑学》的博客对话送我,让我这个闲人了解一点情况。据记忆这段文字,国内引用者不止一二人,首引者可能是林穗芳先生或王振铎先生,后来就增加了。这事不大,但正如你们博客上写的那样,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澄清,免得以讹传讹。为此,我很希望您能写一篇文章,讲一讲来龙去脉,在相关报刊上予以发表,以便像我这样不玩电脑的老朽也可以了解真相,又可避免有人再予炒作,影响学界风气。
顺颂
冬安!
邵益文 敬上
2010.11.2
[2] 张如法.编辑学存在研究学派之论的虚妄性[OL].http://blog.sina.com.cn/zrf269
[3] 文中的有关检索信息,均来自Baidu网上检索工具,具体网址不再一一注明。
(收稿日期:2011-05-28)
4.电影术语(中英文对照) 篇四
cinematograph 电影摄影机, 电影放映机
cinema, pictures 电影院(美作:movie theater)
first-run cinema 首轮影院
second-run cinema 二轮影院
art theatre 艺术影院
continuous performance cinema 循环场电影院
film society 电影协会,电影俱乐部(美作:film club)
film library 电影资料馆
premiere 首映式
film festival 电影节
distributor 发行人
Board of Censors 审查署
shooting schedule 摄制计划
censor’s certificate 审查级别
release 准予上映
banned film 禁映影片
A-certificate A级(儿童不宜)
U-certificate U级
X-certificate X级(成人级)
direction 导演 production 制片 adaptation 改编
scenario, screenplay, script 编剧 scene 场景 exterior 外景
lighting 灯光 shooting 摄制 to shoot 拍摄
dissolve 渐隐,化入,化出 fade-out 淡出 fade-in 淡入
pan 摇镜头
frame, picture 镜头
still 静止
double exposure 两次曝光
superimposition 叠印
exposure meter 曝光表
printing 洗印
影片类型films types
film, motion picture 影片,电影(美作:movie)
newsreel 新闻片,纪录片
documentary(film)记录片,文献片
filmdom 电影界
literary film 文艺片
musicals 音乐片
comedy 喜剧片
tragedy 悲剧片
dracula movie 恐怖片
sowordsmen film 武侠片
detective film 侦探片
ethical film 伦理片
affectional film 爱情片
erotic film 黄色片
western movies 西部片
film d’avant-garde 前卫片
serial 系列片
trailer 预告片
cartoon(film)卡通片,动画片
footage 影片长度
full-length film, feature film 长片
short(film)短片
colour film 彩色片(美作:color film)
silent film 默片,无声片
dubbed film 配音复制的影片,译制片
silent cinema, silent films 无声电影
sound motion picture, talkie 有声电影
cinemascope, CinemaScope 西涅玛斯科普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变 形镜头式宽银幕电影
cinerama, Cinerama 西涅拉玛型立体声宽银幕电影,全景电影
title 片名
original version 原著
dialogue 对白
subtitles, subtitling 字幕
credits, credit titles 对原作者及其他有贡献者的谢启和姓名
telefilm 电视片
演员actors
cast 阵容
film star, movie star 电影明星
star, lead 主角
double, stand-in 替身演员
stunt man 特技替身演员
extra, walker-on 临时演员
character actor 性格演员
regular player 基本演员
extra 特别客串
film star 电影明星
film actor 男电影明星
film actress 女电影明星
support 配角
util 跑龙套
工作人员technicians
adapter 改编
scenarist, scriptwriter 脚本作者
dialogue writer 对白作者
production manager 制片人
producer 制片主任
film director 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副导演,助理导演
cameraman, set photographer 摄影师
assistant cameraman 摄影助理
property manager, propsman 道具员
art director 布景师(美作:set decorator)
stagehand 化装师
lighting engineer 灯光师
film cutter 剪辑师
sound engineer, recording director 录音师
script girl, continuity girl 场记员
scenario writer, scenarist 剧作家
放映projection
reel, spool(影片的)卷,本
sound track 音带,声带
showing, screening, projection 放映
projector 放映机
projection booth, projection room 放映室
panoramic screen 宽银幕
关于原版电影的!
1....Presents 出品
2....Production, A Production of...摄制
3.A...Film 制片人
4.Director, Directed by, A Film by 导演
5.Screenplay by
编剧
6.Based on a Story by 原著
7.Produced by 制片
8.Executive Producer 执行制片
9.Production Manager 制片主任
10.Director of Photography 摄影
11.Music by 音乐
12.Sound Effect 音响效果
13.Sound Mixer 声音合成
14.1st Assistant Director 首席助理导演
15.Casting by 选派演员
16.Cast of Characters 演员表
17.Starring 主演
18.Costumer Designer 服装设计
19.Art Director 美术
20.Editor 剪辑
21.Set Designer 布景设计
22.Property Master
道具
23.Gaffer 灯光
24.Key Grip 首席场务
25.Dolly Grip 轮架场务
26.Best Boy 场务助理
27.Make Up 化妆
28.Hairdresser 发型
29.Stunt Coordinator 特技协调
30.Visual Effects 视觉效果
31.Title 字幕
32.Set Decorator
布景
33.Script Supervisor 剧本指导
Academy Awards(奥斯卡奖项)
提起奥斯卡颁奖典礼,众所周所,这个世界级的电影奖项都包括哪些奖项呢?
1.Costume Design
服装设计
2.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男配角
3.Make up 化妆
4.Art Direction 艺术指导
5.Live Action Short Film 纪实短片
Animated Short Film 动画短片
6.Sound Effects Editing 音响效果剪辑
7.Sound 音响
8.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女配角
9.Cinematography 摄影
10.Film Editing 剪辑
11.Visual Effects 视觉效果
12.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记录短片
Documentary Feature 记录长片
13.Foreign Language Film 外语片
14.Lifetime Achievement 终身成就
15.Original Musical or Comedy Score 音乐(喜剧)
Original Dramatic Score 音乐(戏剧)
16.Original Screenplay 原著剧本
Screenplay Adaptation 剧本改编
17.Original Song 歌曲
18.Director 导演
19.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最佳女主角
20.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最佳男主角
5.轴承术语中英文对照 篇五
adapter bearing带固接套的轴承adjustable bearing可调轴承adjustable cone colter bearing圆犁刀的可调式锥形轴承aerostatic bearing空气静力轴承agate bearing玛瑙轴承air journal bearing气体轴承air lubricated thrust bearing空气润滑止推轴承aligning bearing(直线)对位轴承alkaline-friction bearing抗磨轴承allowable bearing容许支承力all-rubber type bearing全胶式轴承。全橡胶轴承aluminum base bearing铝基合金轴承aluminum-tin bearing铝锡合金轴承angular ball bearing径向止推滚珠轴承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角面接触滚珠轴承,向心止推滚珠轴承angular contact journal bearing角面接触轴颈轴承annular ball bearing向心球轴承,径向滚珠轴承annular contact thrust ball bearing推力向心球轴承antenna bearing(电磁)天线方位antifriction thrust bearing减磨推力轴承,减磨止推轴承antithrust bearing止推轴承asymmetrical roller bearing非对称滚子轴承axial bearing支撑轴承,止推轴承axial thrust bearing轴向推力轴承axle box bearing轴箱轴承azimuth bearing方位babbit metal(cast)bearing(铸造)巴氏合金轴承babbit-lined bearing巴氏合金衬套轴承,衬巴氏合金的轴承back bearing反象限角,后轴承,反方位(炮)back-to-back duplex bearing成对双联轴承(外圈宽端面相对)ball bearing滚珠轴承ball collar thrust bearing滚珠环止推轴承,滚珠环推力轴承ball journal bearing球颈轴承ball thrust bearing止推滚珠轴承barrel bearing圆筒轴承base bearing主轴承,底轴承,基轴承bellbearing钟杆推力轴承,小钟杆平球架,炉钟杠杆bevel pinion front bearing小锥齿轮前[后]轴承big-end bearing大端轴承blade bearing刃型支承block bearing支承轴承,止推轴承boring bar bearing镗杆轴承box bearing空转轴承bracket bearing托架轴承bushing bearing衬套轴承cageless rolling bearing无保持架轴承camshaft bearing凸轮轴轴承center bearing下心盘,下心盘支承面;中心支承centring spring rod bearing调准簧杆轴承ceramic bearing陶瓷轴承
6.SMT术语中英文对照 篇六
AI :Auto-Insertion 自動插件
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允收水準
ATE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 自動測試
ATM :atmosphere 氣壓
BGA :ball grid array 球形矩陣
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 監視連接元件(攝影機)
CLCC :Ceramic leadless chip carrier 陶瓷引腳載具
COB :chip-on-board 晶片直接貼附在電路板上
cps :centipoises(黏度單位)百分之一
CSB :chip scale ball grid array 晶片尺寸BGA
CSP :chip scale package 晶片尺寸構裝
CT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熱膨脹系數
DIP :dual in-line package 雙內線包裝(泛指手插元件)
FPT :fine pitch technology 微間距技術
FR-4 :flame-retardant substrate 玻璃纖維膠片(用來製作PCB材質)IC :integrate circuit 積體電路
IR :infra-red 紅外線
Kpa :kilopascals(壓力單位)
LCC :leadless chip carrier 引腳式晶片承載器
MCM :multi-chip module 多層晶片模組
MELF :metal electrode face 二極體
MQFP :metalized QFP 金屬四方扁平封裝
NEPCON :National Electronic Package and
Production Conference 國際電子包裝及生產會議
PBGA:plastic ball grid array 塑膠球形矩陣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電路板
PFC :polymer flip chip
PLCC:plastic leadless chip carrier 塑膠式有引腳晶片承載器Polyurethane 聚亞胺酯(刮刀材質)
ppm:parts per million 指每百萬PAD(點)有多少個不良PAD(點)psi :pounds/inch2 磅/英吋2
PWB :printed wiring board 電路板
QFP :quad flat package 四邊平坦封裝
SIP :single in-line package
SIR :surface insulation resistance 絕緣阻抗
SMC :Surface Mount Component 表面黏著元件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 表面黏著元件
SMEMA :Surface Mount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表面黏著設備製造協會
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表面黏著技術
SOIC :small outline integrated circuit
SOJ :small out-line j-leaded package
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小外型封裝
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電晶體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統計過程控制
SSOP :shrink small outline package 收縮型小外形封裝
TAB :tape automaticed bonding 帶狀自動結合TCE :thermal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膨脹(因熱)係數
Tg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玻璃轉換溫度
THD :Through hole device 須穿過洞之元件(貫穿孔)
TQFP :tape quad flat package 帶狀四方平坦封裝
UV :ultraviolet 紫外線
uBGA :micro BGA 微小球型矩陣
cBGA :ceramic BGA 陶瓷球型矩陣
PTH :Plated Thru Hole 導通孔
IA Information Appliance 資訊家電產品
MESH 網目
OXIDE 氧化物
FLUX 助焊劑
LGA(Land Grid Arry)封裝技術 LGA封裝不需植球,適合輕薄短小產品
應用。
TCP(Tape Carrier Package)
ACF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異方性導電膠膜製程
Solder mask 防焊漆
Soldering Iron 烙鐵
Solder balls 錫球
Solder Splash 錫渣
Solder Skips 漏焊
Through hole 貫穿孔
Touch up 補焊
Briding 穚接(短路)
Solder Wires 焊錫線
Solder Bars 錫棒
Green Strength 未固化強度(紅膠)
Transter Pressure 轉印壓力(印刷)
Screen Printing 刮刀式印刷
Solder Powder 錫顆粒
Wetteng ability 潤濕能力
Viscosity 黏度
Solderability 焊錫性
Applicability 使用性
Flip chip 覆晶
Depaneling Machine 組裝電路板切割機
Solder Recovery System 錫料回收再使用系統
Wire Welder 主機板補線機
X-Ray Multi-layer Inspection System X-Ray孔偏檢查機
BGA Open/Short X-Ray Inspection Machine BGA X-Ray檢測機
Prepreg Copper Foil Sheeter P.P.銅箔裁切機
Flex Circuit Connections 軟性排線焊接機
LCD Rework Station 液晶顯示器修護機
Battery Electro Welder 電池電極焊接機
PCMCIA Card Welder PCMCIA卡連接器焊接
Laser Diode 半導體雷射
Ion Lasers 離子雷射
Nd: YAG Laser 石榴石雷射
DPSS Lasers 半導體激發固態雷射
Ultrafast Laser System 超快雷射系統
MLCC Equipment 積層元件生產設備
Green Tape Caster, Coater 薄帶成型機
ISO Static Laminator 積層元件均壓機
Green Tape Cutter 元件切割機
Chip Terminator 積層元件端銀機
MLCC Tester 積層電容測試機
Components Vision Inspection System晶片元件外觀檢查機
高壓恆溫恆濕壽命測試機 High Voltage Burn-In Life Tester
電容漏電流壽命測試機 Capacitor Life Test with Leakage Current
晶片打帶包裝機 Taping Machine
元件表面黏著設備 Surface Mounting Equipment
電阻銀電極沾附機 Silver Electrode Coating Machine
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筆記型用
STN-LCD(中小尺寸超扭轉向液晶顯示器 行動電話用
PDA(個人數位助理器)
CMP(化學機械研磨)製程
研磨液(Slurry),Compact Flash Memory Card(簡稱CF記憶卡)MP3、PDA、數位相機
Dataplay Disk(微光碟)。
交換式電源供應器(SPS)
專業電子製造服務(EMS),PCB
高密度連結板(HDI board,指線寬/線距小於4/4 mil)微小孔板(Micro-via board),孔俓5-6mil以 下 水溝效應(Puddle Effect):早期大面積鬆寬線路之蝕刻銀貫孔(STH)銅貫孔(CTH)組裝電路板切割機 Depaneling Machine
NONCFC=無氟氯碳化合物。
Support pin=支撐柱
F.M.=光學點
ENTEK 裸銅板上塗一層化學藥劑使PCB的pad比較不會生鏽
QFD:品質機能展開
PMT:產品成熟度測試
ORT:持續性壽命測試
FMEA: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s Addressed by Thin-Film Transistors)導線架(Lead Frame):單體導線架(Discrete Lead Frame)及積體線路導線架(IC Lead Frame)二種
ISP的全名是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指的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
ADSL即為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數據機
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操作手冊)
DOE: Design Of Experiment(實驗計劃法)
打線接合(Wire Bonding)
捲帶式自動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 TAB)
覆晶接合(Flip Chip)
品質規範:
JIS j****工業標準
ISO 國際認證
M.S.D.S 國際物質安全資料
FLUX SIR 加溼絕緣阻抗值
1.RMA(Return Material Authorization)維修作業
意指產品售出後經由客戶反應發生問題的不良品維修及分析。
7.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篇七
一、英汉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点
1.词义具有明显的专业性、排他性。法律文本中的法律专业术语, 仅仅出现在法律语体中, 并使法律语体与其他语体如文学作品、科技作品和新闻报道等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对其有统一的解释。法律专业术语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 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二是某一个专业术语即使在民族共同语种属多义词, 一旦进入法律语言作为专业术语出现时, 也只能保留一个义项。
2.词语的对义性和类义性。词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具有一种矛盾或对立的关系。法律工作必须借助一组表示矛盾、对立的事物或表示对立的法律行为的词语来表示各种互相对立的法律关系, 法律专业术语不可避免的存在大量的对义词。如:plaintiff和defendant, right和obligation等。同时, 由于法律所面向的是整个社会, 其调整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法人、机关、团体等各种各样的法律关系, 而表示这些法律关系的概念必然有大有小, 有数有种。在使用这些概念的过程中, 为了明确其外延的范围, 就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根据其各自的属性进行门类的划分, 用适当的词语加以确定, 以避免理解上的任意扩大或缩小, 从而产生了不同层次上的属概念和种概念, 而表示这些概念的词语就是不同层次上的类义词。如:“car (小汽车) ”、“bus”、“truck”、“train”等都属于“vehicle”类的类义词。
3.使用上的变异性。变异性指的是术语的使用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习惯有所不同。如“不作为”、“不能犯”这两个法律术语, 在民族共同语中, “不笑”、“不能”、属动词词组, 在句子中常充当谓语。而在法律语言中, 作为法律专业术语的“不作为”、“不能犯”不再是动词词组, 而是具有动词功能的法律概念, 在句中常常充当主语和宾语, 而不能充当谓语。
4.词义具有保守和权威性。法律词汇具有明显的保守特征。沿用旧的法律用语, 即古体词, 就是这一特征的表现。在法律文体中, 有些词汇经过漫长的历史并没有随着法律的发展而改变, 仍保持其原有含义。法律英语古体词从古英语和中古英语时期沿袭而来, 其来源由两部分组成, 有些来自于法语、拉丁语和少量希腊语等外来词语, 例如“suit”、“testimony”等。另外一些来源于古英语, 例如由here-, there-和where-组成的复合词 (hereunder=under it, thereof=of that ) 用来表示确定的含义。法律汉语的古体词例如“刑罚”、“自首”等主要是文言词语, 这些文言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经过历史的过程在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 它们“作为人类的法律文化具有继承性”。
二、法律术语的翻译的方法
律术语是一种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任何法律翻译工作几乎都无可避免的涉及不同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概念所产生得功能性差异。因此, 法律翻译除了要求语言功能的对等以外, 还应照顾到法律功能的对等。所谓法律功能对等就是原语和译入语在法律上所起的作用和效果的对等, 从而使译入语精确的表达原语的真正义涵。根据以上观念上的认知, 翻译应做到:
1.使用功能对等词。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 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法律上的效果对等, 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 以免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按照Sarcevic (1989:278-279) 的定义, “功能对等词指的是译入语法律体系中与源语法律体系某一个特定概念有相同功能的概念。”功能对等词通常在没有确切对等词的时候使用。在没有确切对等词的情况下, 选择哪个词作为功能对等词, 取决于译入语中的术语的概念与源语中的术语的概念的功能是否对等。例如:jail和prison的功能对等词就不相不同, jail更接近中国的“看守所、拘留所”, 而prison的功能对等词则应该是“监狱”。
2.无对等词的翻译。对等的概念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 英美法中许多有关概念、原理或规范的专业术语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 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此种情形, 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意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例如:depose, deposition应译为“庭外采证, 庭外证词笔录”而不是“录取证词, 证词”。
3.释义。释义就是是用译入语里的中性语言把源语的意图涵义表达出来。可以让译入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源术语的意思, 而不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从而提高可读性。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 或望文生义, 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而且, 词的意义长随上下文而变动, 即罗马法所谓的:“noscitur a soclis”词义可自其上下文予以理解。
4.译借。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必然使中国的法制不断健全、完善, 这也是不断丰富中国法律术语的过程, 而译借就是促进法律术语丰富的一个方法。由于英语词和汉语词在发音、书写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英语借词进入汉语法律语体后, 一般经过了“归化”, 也就是借词在音韵上或书写上经过稍微改动, 使它跟汉语的本土词相似。以anti-trust law为例, 这是英美法系中的一个概念, 在中国的法律制度里没有确切对等词, 所以通过译借译成了“反托拉斯法”, 成功地成为汉语读者都接受的一个法律术语。
5.含混对含混, 明确对明确。英美法中有许多术语, 虽有特定意思, 却无明确定义, 其适用范围也无清晰界定, 因而其确切含义不明确。如:substantially certain应译为“大致确定, 基本上确定”而不是如书中所译“必然结果”。中国法律中同样也有类似的含混词。如《民法通则》中的“主要生活来原”, “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法律及合同中的含混词目的在于保持条文执行或履行时的灵活性。日后如果发生争执, 其最终解释权属于法院, 译者无权对此作任何解释或澄清。因此, 译者在法律功能对等的前提下, 对含混词应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以模糊对模糊。相反的, 对于含义明确的原词则不应, 含混以对, 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模糊。
三、结束语
法律术语翻译只是法律翻译中的一个方面。由于术语的翻译受到语言一致性、社会和交际因素的制约, 翻译时必须考虑灵活性的正确发挥和它可能受到的制约。而且, 法律术语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 译者对原文本的文化历史背景要有一定的认识, 跳出语言层面的束缚, 传达出原文的内容含义与文化精神。不同的法律体系没有完全对应的法律概念和分类, 译者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地尝试以上的方法, 找出某个英语法律术语的最佳汉语翻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术语翻译的质量, 最终保证法律文本的翻译质量。
摘要:对外法律文化交流的增多, 要求大量翻译外国的法律、法规, 法律文本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解决术语的翻译问题, 而法律术语翻译是一种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 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翻译中的难点。探讨法律术语的特点, 有助于对翻译中经常遇到的情形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法律术语,特点,翻译
参考文献
[1]陈忠诚.英汉法律用语正误辨析[M].法律出版社, 1998.
[2]孙懿华, 周广然.法律语言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3]《英汉法律词典》编写组.英汉法律词典[M].法律出版社, 1985.
[4]朱定初.评复旦大学《法律英语》中的译注—兼谈法律专门术语翻译的基本原则[J].中国翻译, 2002.5.
[5]肖云枢.英汉法律术语的特点、词源及翻译[J].中国翻译, 2001.
[6]陈文玲.试论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与翻译[J].法律英语, 2002.10.
[7]曲志英.英汉法律术语的翻译[J].法律英语, 2004.11.
8.篮球术语英语翻译特点初探 篇八
关键词:篮球术语语言特点英语翻译
一、 篮球术语翻译现状
作为国际体育交流的一种工具,英语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篮球运动竞技水平的改善和发展,国内本土篮球运动员已经无法满足篮球发展水平的需求。因此,大量的国际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开始进入国内市场。随着他们的进入,一系列的问题也出现了,其中之一就是沟通。由于语言的不同,翻译成为外援与本土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信息沟通的纽带,翻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外援在比赛中技战术的执行能力和竞技水平的发挥。而目前国内篮球英语翻译人才匮乏;现有翻译人才缺乏篮球运动知识;缺乏篮球运动训练经历;翻译工作经验不足; 与篮球球队关系不密切;以及翻译人才管理不规范等。这些不仅制约着篮球术语翻译水平,甚至影响篮球比赛结果。试想,要是在国际比赛中,出现严重的翻译错误,不仅可能会影响球队的成绩,如果因此丢掉奖牌,那就更遗憾了。
二、 篮球术语特点
1 词语特点
11词语的趣味生动性
在篮球术语的翻译中,用的字眼是生动、有趣的。例如,“ pick”,它通常是指“捡”或“从多个事情中选择一个”,但在篮球英语术语中,被翻译为“掩护”。意思是进攻队员以合理的技术动作,用身体挡住同伴的对手的去路,给同伴创造摆脱防守的机会的一种进攻配合。 “press”,人们通常翻译“压、按”。但是在篮球英语术语中,人们翻译“紧逼(防守)” 。它包括full-court press,全场紧逼、half-court press半场紧逼、zone press区域紧逼、one-man-press一人紧逼和two-man-press双人紧逼。篮球术语的翻译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些词语非常生动形象而有趣,从而使篮球术语翻译更准确。
12合成词的丰富性
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词或词组,这类构词成份一般是英语基本词汇,它不受词类的限制,组合自由而灵活。篮球英语术语中有很多的复合词。这些合成词不仅使篮球英语术语更丰富而且也突破篮球英语的界限。如“free-throw”, 翻译成“罚球”。比赛中出现犯规时,就会有“罚球”。“away-game” 客场比赛,意思是一个球队到其他城市参加比赛。常见的“free agent”意思是代理机构,而在篮球英语中翻译为“自由无约的职业队员”,意思是球员合同到期或者是不受合同约束。在篮球比赛中“behind-the-back”(背后运球)即在身体的后方运球,这样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在实战中,背后运球可以防止对手的抢断,借机可以观察场上的动向。而在普通英语翻译中,这个词只是意味着“落后于人”。这种复合词简短,可以使运动员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能更清楚地理解意思,这不仅避免了长句浪费时间,而且也降低了译者的压力,使球员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因此,复合词在篮球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
13语言的简洁性
篮球英语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许多简单的话词语在篮球英语中有特定的含义。如“tie”,普通意义是“领带”的意思,但在篮球英语中,翻译成“平局;打平”,意思是本场比赛的得分是一样的。在篮球英文术语的翻译中所用的语言是很简短的。在篮球术语翻译中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意思可以是球员在激烈的比赛中更快的理解教练的指示。例如,“charging foul”(带球)撞人(犯规)是指持球队员推动或移动到防守隊员躯干上的身体接触,当接触的瞬间防守队员已经提前站位,则进攻队员构成带球撞人。“Double team”用两位防守球员包夹进攻球员。在比赛中,教练就是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简洁的语言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使教练和球员之间更快而清楚地进行教练。
2 句法特点
篮球术语的专业性导致了篮球术语英语翻译在时态、词性和句子结构方面的特殊性。为了使表达更生动形象而有效,使用普通的一般现在时而不用过去时。例如,“整场比赛的最后比分是108比92”译为 “The final score is 108 to 92 in the whole game”; “火箭在上半场以65比60击败湖人。”译为“Rockets beat Lakers 65 to 60 at first half”
多使用祈使句和简单的语言。例如,“Well saved”(漂亮的救球),“good shot”(好球)。虽然这些句子没有主语,但却清楚地表达了意思,所以理解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三、 篮球术语翻译的注意事项
1 翻译者提高专业素质和语言能力
做好一名篮球英语专业翻译并不是英语好就够了,还应该多去了解体育、关心篮球、热爱篮球。篮球英语的翻译人员需要是将体育专业知识、篮球专业知识、体育英语知识、篮球专业英语知识综合起来运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翻译,不仅要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知识,有较高的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良好的口语和书面翻译能力,还应对于本职工作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特别是要熟悉篮球运动的规律、技战术术语,以及相关的体育方面的综合知识。专业体育英语翻译,只有不断学习英语、翻译理论和众多相关体育专业知识,获取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在体育英语翻译过程中得心应手。
2加强和规范管理
相关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根据篮球运动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加强篮球翻译人才的培养,规范翻译人才的管理,建立专门的人才库,建立合理的劳务关系,从而激发和鼓励译人员学习和工作动机,提高实际工作质量。
四、 结论
篮球术语的特点要求翻译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知识,而且要有体育和篮球专业知识。翻译人员要了解体育、关心篮球事业、热爱篮球事业,培养对体育和篮球的兴趣。只有更深入地了解篮球,才能真正地理解篮球术语,从而全面了解词的用法,着手翻译。好的篮球翻译人员对球员、教练、整个俱乐部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国力体育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胡本东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体育英语翻译人员现状及发展和对策研究济宁学院体育系,山东,曲阜,2008
[3]孙光旭体育英语翻译方法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6):142-143
9.常用广告术语中英文对照 篇九
AD
Art Director 美术总监、艺术总监
AE
Account Executive 客户总管
Audience 观众、听众
BS 卫星电视
CM
Commercial Message 电视广播广告
CF
Commercial Film 用电影胶片拍摄的电视广告
VCM
Video Commercial Message 录像电视广告
CM Planner 电视广播广告策划者
CM Song 广告歌曲
CC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企业信息交流
CI
Corporate Identity 企业形象认同
CM time 广告时间
Copywriter 撰稿人
Corporate Mark 企业标志
Coverage 媒体覆盖率
Cow Catcher Hitch Hike 在正式节目前后的插播广告
Creative Director 创意总监
Comtinuity 分镜头脚本
F to T
Film to Tape 较转磁
Golden Hour 黄金时段
G·R·P
Gross Rating Point 总收视率
HUT
Household using TV(家庭电视)收视率
Informercial 信息广告
Marketing 市场营销、市场理论、营销理论
Media 媒体、媒介
Media Mix 媒体组合Media Representative 媒体代理
Media Vehicle 媒体载体
Mass Communication 新闻界
Narration(1)配音(2)解说
Official Supply 指定赞助商
Off Line 脱机,预备编辑
On Line 联机,正式编辑
Production(广告)制作公司
Presentation 提案(会)
Product Team(1)制作小组(2)摄制小组
Producer 制作人
Positioning 定位
Publicity 新闻发布式宣传
Recruit 招聘广告
Regular Spot 固定插播
Risk Management 危机管理(美国称Crisis Management)
Rough 草图
Rush 样片
Series Advertising 系列广告
SOM
Share of market 市场占有率
SOV
Share of voice 广告占有率
Sizzle Advertising 刺激购买欲望的广告“吊胃口”广告
Sound Logo 音响标志
(吧音响和企业标志合二为一的广告词汇。创作的目的在于使听 到的人能联想起有关企业、企业形象以及广告本身)
SP
Sales Promotion 促销活动
Spot Commercial 插播广告
Super Lmpose 字幕
Symbol Mark 象征标志
Tie-up Advertising 共策广告
(厂商为了各自的目的联手合作,共同进行的广告宣传活动,或制作的广告宣传品。)
Time Rank 时段档次
Time Sales 卖时段
【中英文术语翻译】推荐阅读:
商标术语中英文名称07-16
铸造术语中英文对照10-22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11-03
电气术语-中英文对照11-05
葡萄酒中英文术语01-13
服装辅料中英文术语01-19
NBA 篮球术语 中英文对照08-09
工程术语中英文对照表11-17
会计术语中英文对照表11-17
交通行业术语中英文对照概要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