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计量人员如何管理(精选9篇)
1.企业计量人员如何管理 篇一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
作者:徐君
摘 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管理中,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产品的质量是基础。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计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在节约能源方面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企业在经营中,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企业中,为了更好的进行发展,一定要做好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
关键词:企业发展;质量管理;计量管理工作
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一定要不断进行提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基本。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可以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同时在能源消耗上也能进行改进。在企业计量管理中,一定要对计量管理的环节进行控制,更好的保证企业的发展。做好测量设备的配备工作
在企业中,要想做好产品的计量工作,一定要保证测量设备的齐全。在企业中,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在产品进行生产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进行计量工作,尽量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离不开测量设备的,因此一定要保证测量设备的水平。一旦企业的产品质量在不断的提高,为了保证测量设备可以更好的进行测量,同时也满足生产的要求,一定要对测量的设备进行更换,同时,影响产品质量情况的出现一定要进行汇报。在进行产品质量计量的时候,一定要和生产、技术、质检和安保等部门进行协商,保证计量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做好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工作
在进行产品质量计量的时候,一定要对计量的过程进行记录,在进行计量的时候,要对使用到的测量设备进行很好的记录,同时对计量的数据也要进行很好的记录,这样是为了使计量的工作更加符合要求。对计量工作进行记录管理,可以保证计量的结果可以在以后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同时对检定和校准的结果进行记录,可以保证所有的计量工作都可以做到有源可查,对计量工作的准确性是很好的保证。对每次的计量工作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可以不断对计量工作进行总结,对计量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使计量工作在实施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做好测量设备的标识工作和分类管理
计量管理工作中,测量设备的标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计量
检测的时候,对所有的测量设备都要进行标识,而且对设备的使用状态也要进行标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各个设备更好的进行分别,同时也是为了区分设备的状态。在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的时候,可以根据标识好的设备进行选择,这样不但可以做到方便快捷,同时也可以节省对设备进行检测的时间。对企业中所有的测量设备都要进行台账的建立,这样是为了更好的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企业中,测量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生产工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产品的质量。对测量设备的使用进行台账的建立,可以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不同的等级设定,对经常使用到是设备可以进行更好的管理,对测量数据要求较高,而且在准确性上有更高要求的设备也要进行更好的管理。在企业中,测量设备通常是存在着很多的特点的,很多的设备都是使用寿命较长,而且测量的性能也是非常稳定的,但是有些设备就是稳定性较差,同时使用时间较短的。做好测量设备台账的管理工作
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产品的质量一定要经过检验,在进行检验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产品质量的计量,因此,计量工作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在企业生产中,在进行器具的生产时通常都是有几百种,甚至是上千种的。而且,在进行每种器具的生产时,都是大批量进行生产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产品的质量无法进行保障,那么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是无法进行保障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计量工作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为了更好进行产品的生产,需要对这些器具实行管理,就必须建立企业内部测量设备总台帐,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计量器具的检查工作进度,避免计量器具漏检及丢失,使计量工作不会过于集中。减轻计量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企业成本,减少资金浪费,提高企业计量管理的科技水平和企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在要求各单位建立本单位的测量设备台帐时,总部也将建立测量设备总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帐、物、卡相符一致。计量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企业的测量设备,建立全企业测量设备总台账。各单位建立本单位的测量设备台账。新建工程在投产六个月内建立测量设备台账,各单位新领用的测量设备建账后,经确认合格才能启用。新增加的检测点应在使用前建立台账,技改、大中修项目在投产后三个月内建立测量设备台账。各单位每月根据测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测量设备台账,并报计量主管部门备案。变更测量设备的管理类别应报主管部门批准。
测量设备应按计划实施检定校准,各单位新增或临时需要安排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应向计量主管部门报临时计划后才能安排检定校准。新发放的测量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设备必须按照程序进行量值溯源。测量设备在确认周期内发生故障,应按照不合格测量设备进行处理。检定校准设施、设备的布局,应便于正常进行检定校准和测试工作。室内应整齐,温度、湿度、照明、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应符合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的要求,定期记录室内温度、湿度。进入检定室应更换洁净的专用鞋,以保持清洁。所有标准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和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量值溯源,使用人员应按
使用说明书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保证标准设备的计量特性符合要求。保证标准物质经溯源且在有效期内,保管好使用说明书、技术档案。保证每项检定校准工作,均能严格执行国家、部门或地方检定规程。检定校准过程中,检定校准人员应按规定做好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准确做出检定校准结论,并出具相应的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应有检定校准人员、核验人员和主管人员的签名,并加盖检定专用章。
计量检测体系内部审核工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根据需要可增加审核的频次。做好检查和验证受审核部门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各单位负责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要做好计量工作,获得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支持和赞同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单位领导或部门领导对计量了解不深,甚至认为不就是几块表吗,送计量所检一下,拿个指定证书,贴个合格或准用标签就行了。对于这样的领导,作为计量管理者就要与他沟通,通过交流,增强领导对计量的认识,让其感受到计量的重要性。许多单位在生产、科研中都会遇到对某个参数的测试问题,计量管理员可结合自己的计量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测试方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计量技术保障。此时向领导宣传计量的重要性,效果会事半功倍。5 结束语
企业在市场中进行生产经营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可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一定要在产品的质量上得到很好的提高。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在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记录工作。
2.企业计量人员如何管理 篇二
健全计量器具管理工作各项制度
为搞好计量器具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开发公司着力落实2006年重新修订的《辽河油田公司计量管理实施办法》,并制定了《浅海石油开发公司计量器具管理办法》。本办法细化了计量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严格按照此办法对计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使浅海公司计量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还制定了计量器具使用、维护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计量器具配备规范、计量器具管理台帐、计量器具档案,并结合HSE的具体要求对计量器具使用过程制定了危害因素识别及相应的消减措施。做到“三清一对应”,即在用计量器具配备数、合格数、到期检定数清,台帐数和实物数相对应。此外,规定计量操作人员应经常与计量管理人员研究分析如何消减计量误差及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计量器具的分级管理与控制
计量器具管理应采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并实行A、B、C三级管理办法,实现管理效果与管理成本的统一。根据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公司实际情况,A类主要是指用于贸易结算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如地衡、差压变送器等应重点管理;B类是指在法制要求、准确度等级和使用的重要程度方面低于A类的计量器具,但其出具的测量数据对企业的生产、安全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其周期检定或校准,因其数量较大,做为一般要求管理。C类一般都是监视类仪表,准确度等级较低,如压力表等,一般采取自行校准,允许采用一次性溯源、损坏后更换的方法管理。
动态管理计量器具使用台帐
1 重点抓好计量器具的配备工作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按照GB/T 20901《石油石化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要求》,结合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现状,用能单位和次级用能单位的配备率达到100%,用能单元和设备的配备率达到90%以上。
2 做好备用计量器具的存放管理、标识管理、动态管理
计量检定人员将备用计量器具按类别及计量检测点的不同分别存放。备用计量器具的存放柜有明显的标识,柜内放置要整齐规范,各检测点的备用计量器具有明显的区分标志。由于在用计量器具是动态的,而在用和备用是互相依赖的,故必须做好备用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
3 认真记录计量器具的编号
大多数计量器具在出厂时都给出了出厂编号无论是备用或在用计量器具,“计量编号”应是惟一的,但每个厂家的编号方式不一致,不便于统一管理和查找。因此应根据计量器具的编号规则、方法对每台计量器具给出惟一的计量编号。这样还可满足“计量器具管理数据库”的需求,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分析、查询和处理,使企业计量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4 准确填写有效期
在用计量器具到期前,计量管理人员应根据检定计划将备用计量器具检好,其彩色标签的有效期应按企业规定的检定周期填写。
5 定期巡检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情况
根据计量器具更新及挪用情况要及时更新台帐,做到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
科学合理制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
国家标准对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按照计量器具使用的稳定性、预计用途和使用频次规定了适当的确认周期。检定规程上规定的检定周期是经验的积累,大多数是具备可行性的,且对计量器具都规定了最长的检定周期,对企业确定溯源间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上情况比较复杂,如计量器具要保证按规定间隔校准与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检定频次、合理延长确认间隔、降低人力物力消耗无疑是相矛盾的,为此,我们结合浅海公司计量器具使用情况,逐类跟踪、摸底、对比,规范操作使用,在确保数据采集准确的情况下适当延长部分计量器具校准周期,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加强对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书和检定合格标识的管理
计量器具检定证是计量器具经过检定后,由检定机构出具的计量器具性能的一种标志。把这项具有权威性、执法性,影响到检定单位荣誉的工作认真做好是计量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为此,要加大监督力度,并接受油田公司计量主管部门监督,彻底杜绝为应付检查而私自填写、涂改检定合格证的现象,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加强对计量器具检定合格证书和检定合格标识的管理,增强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法制性。
规范现场管理,强化现场监督
数据采集管理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既是反映产量增加减少、能源消耗多少的重要数据,也是企业采取应对措施的依据和保障,为此,必须把正确采集、录入数据做为计量过程控制的重点来抓。首先加强计量器具运行中的巡检,以便及时获得故障信息并及时处理,重点对原油、天然气、注水的计量参数进行检查,坚决杜绝经验值、笔误值、编造值的发生,起到为生产提供可靠数据的根本目的。
计量器具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
虽然有了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但最终是要靠人的努力来实现的,这就要提高计量器具管理检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此,辽河油田浅海石油开发公司以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基层单位计量操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培训,包括计量法、计量基础知识、在用仪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排除故障现象的处理方法等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计量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并进行不定期考核,使他们能够按照标准正确使用、保养计量器具,准确进行数据采集等。通过以上培训工作,浅海公司所有的计量人员都取得了油田公司颁发的《交接计量员证》,提高了计量器具使用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浅海公司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将备用计量器具的管理纳入到质量体系中
为进一步使备用计量器具实现科学化管理,应将备用计量器具的管理纳入到企业计量管理体系中。因为辽河油田公司计量器具检测体系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整个计量活动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任何行为的计量过程都有据可查,不因人的变动而变化,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加强工程项目“计量三同时”管理
工程项目“计量三同时”是对计量器具配备和检定工作的一项重要要求,按标准配备和检定计量器具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要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1)加强与工程项目负责部门和监督部门的沟通,建立工程项目计量器具配备部分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的连动机制;
(2)强化“计量三同时”工程项目申报制度,组织对工程项目计量器具配备部分的监督检查,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
(3)坚持工程项目“计量三同时”统计制度,随时掌握本公司“计量三同时”工作落实情况,做好新增计量器具的首检工作,指导和帮助解决基层单位在执行“计量三同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加快石油专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体系建设
众所周知,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我国经济面临调整、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计量工作不能再以传统的方式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计量校准的规范性文件规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以通过计量校准的方式进行量值溯源,并承诺2~3年内逐步形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规范的计量校准市场。为此,计量工作者应下大力气对目前石油专用计量器具进行量值溯源体系的建设,优化溯源(量传)体系构架,选用合理的量传方式,完善相应的配套检定规程、校准方法,提高石油专用计量检测能力,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油田发展的需要。
严肃计量器具管理工作,按标准配备、存放、使用、检定计量器具是计量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石油企业计量器具管理做为一门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基础学科有待继续探索研究,因此在深化计量器具管理工作中,只要做好了基础工作,潜心研究,优化管理,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就一定能使计量器具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3.如何提升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 篇三
关键词:中层管理人员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203-0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这不仅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主要骨干力量,长期以来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新形势下,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表现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科学管理水平不高,思想观念陈旧,创新能力缺乏。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将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企业团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几个问题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1 提高中层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解决中层干部的素质问题,建设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是建设“温州大港群、港务大集团”的要求,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为此,必须建立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层干部队伍,大力提高这支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1)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是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的需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最终要靠企业和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扎实工作。向职工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如果自己理解不深,或者理解有偏差,执行中就会走样,可能会把职工的思想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因此,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中是否得到贯彻落实的大事。(2)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是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企业的最终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经济。推动企业生产发展、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的核心力量在于人,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是全体员工中的精英和骨干,只有高素质的干部职工才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3)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也是市场对企业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的入世,企业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市场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排除困难,取决于我们对市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一个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怎么能带领一个公司和部门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呢?
2 中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的素质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些素质是每一位中层管理者所必须的:如主动性、执行力、影响力、带领团队的能力。
(1)主动性。主动性是指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惜投入较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计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地采取行动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新的机遇。不能积极主动地前进,不敢为人先,集体的成绩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对企业的总体绩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是在为自己的事业自掘坟墓。衡量中层管理者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其个人主动发起的行动数量。在这一点上,中层管理者与冲浪运动员颇为相似。(2)执行力。对企业决策的执行力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也是中层管理者必须具有的能力。高层很多时候考核他们的时候都是衡量自己的决策能否被中层管理者很好地贯彻到基层。很多的企业都面临着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执行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层管理者胜出的一个要素。个人执行力是团队执行力的基础,而基础的关键是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中层管理者作为地方区域的决策者、领导者,承上启下,非常的重要。(3)影响力。如果说传统意义的领导主要依靠权力,那么现代观点的领导则更多是靠其内在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指身居何等高位,而是指能够凭借自身的威望、才智,把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取得别人的信任,引导和影响别人来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并且使组织群体取得了良好绩效。领导者的影响力日渐成为衡量成功领导的重要标识。(4)带领团队的能力。管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层管理人员表现出团队取向的工作风格,他们乐于协同作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他们是“领头雁”,是足球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他们坚信1 1不等于2,善于运用头脑风暴放大集体的智慧;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批评、面对冲突,从来不放弃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彼此欣赏,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3 提高中层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主要途径
(1)提高中层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提高中层管理人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切从實际出发,更新观念,善于创新。创新是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把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开展工作,知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2)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要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关系,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组织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要模范遵守各项组织纪律、财务纪律、工作纪律,做到依法办事。(3)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就要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努力推进干部聘用,进一步提高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抓紧培养、选拔、任用年轻优秀干部,是当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着力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干部聘用机制。(4)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素质要强化对中层干部队伍的培训,积极实施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采取培训班、学习讲座、业务考察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
4.企业计量人员如何管理 篇四
赵梅阳
说到财务委派,也许是能很好的解决财务人员挪一挪的好办法,一些大国企在执行上往往打了一个打折扣,很多都在地方落地生根了,如果国企属于省内,则一般还能较好地执行。民营企业则言必行,行必果,既然提到有这一条,一般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其实不光是在财务,看看刚刚在创业板屁股还没有坐稳的上创业板的企业高管,急于套现,隐身而退(真退假退谁知道),提得理由诸多都是家庭原因、身体原因,出差不变等等。下面说说委派财务人员的管理办法制定。
一、目的明确
财务委派实现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的财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全方位、系统化、高效率、统一性的管理,以适应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客观需要,根据集团企业战略发展规划,需要结合集团财务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职责明确
委派财务人员应当以相关法规和集团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依据,组织好被委派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对所派驻单位贯彻执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情况,资产经营、预算管理情况,单位经营业绩等情况进行监督。委派财务人员作为集团企业委派的监管者,兼任内审工作,完成集团企业审计部下达的内审工作任务,其主要职责是通过对所在单位财务活动的领导和控制,支持所在单位依据集团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健康发展,保障集团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应赋予以下几方面职责:
1、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预决算方案和财务收支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考核、分析预算和生产经营、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内部财务和资金收支情况;
2、组织所在单位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按照国家及内部规定的费用标准和开支范围,合理使用资金,正确核算成本、费用;
3、审查资金的合理使用。所有资金付出均须委派财务人员先审查签字,行政领导后审批签字;
4、按规定及时编报财务报告,确保被委派单位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5、参与对本单位重大事项的研究,重大事项包括经济合同、工程招投标、融资等。列席有关经济分析、专题论证等总经理办公会议;
6、监督本单位资产营运、财务收支和执行集团企业管理政策和管理规章的情况……
7、完成审计部交办的工作任务……
8、负责组织所在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9、委派财务负责人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按照集团企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负责主持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三、委派义务
委派人员需要维护集团企业和所派驻单位的利益,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与派驻单位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合法正确履行职权,保证集团企业与分子公司之间的良好沟通……
与税务、银行等部门维护良好的关系,为所派驻单位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加强对公司的应收、应付的工作管理,平时多进行核对查实工作,参与公司的应收款回笼工作,利于公司资金的正常运转……
不得泄露公司秘密……
分子公司应建立必要的管理机制确保集团企业委派的财务人员能够履行上述职责。这些管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建立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联签制度、在职位说明书中列明财务负责人的职权、委派财务人员职权等。
四、人事任免
集团企业委派财务人员由集团企业财务副总经理提名,同时征求分子公司总经理的意见,经集团企业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审核后予以任免(若是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需通过分子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委派至新建全资或控股企业的财务人员也遵循相同的任免程序。
一般委派财务人员的任职资格……
委派财务负责人任职资格……
由集团企业、审计部、人力资源部组成工作组性质的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小组,对委派财务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
五、委派原则
工作轮换原则……
委派回避原则……
六、工作管理
委派财务人员必须按照集团企业要求及时向集团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积极对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改善建议。
财务人员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即时报告两种……
委派财务负责人工作管理……
七、薪酬绩效
为全面衡量委派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财务部将根据相关考核办法对其实行全面考评,同时认真听取所派驻单位总经理和集团企业审计部主任对考核提供的参考建议,考核结果报集团企业人力资源部备案。
对委派财务人员的考核周期为季度(财务负责人为)。考核基本依据是: 委派财务人员的定期和专项书面报告所反映情况……
贯彻执行集团企业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的情况……
分子公司的财务会计规范运作情况和财务管理水平……
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考核流程包括步骤……
5.加油站计量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篇五
接卸油操作员
1、负责加油站的油品接卸和计量验收工作,并确保卸油安全。
2、严格执行油品计量和接卸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油品测量、计算和记录工作。
3、负责每日检测储罐存油量,并做好数据记录;检查加油机及管线有无渗漏;发现非正常损坏或溢余,应及时上报。
4、妥善使用、保管、保养计量器具,按期送检。
5、每周对液位仪进行一次人工计量比对,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校正并做好相关校正记录。
6、每月对加油机进行自检和记录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加油机的情况。加油机自检时必须由经理、核算员及前庭主管同时在场才能进行,自检视频监控记录保存不低于20天。
7、每月月底对本月的接卸油工作做书面小结和自我评定。
加油站经理
1、每日上午检查前一日24小时内所有接卸油操作人员填写的接卸油记录检查表,作为接卸油工作的第一线责任人与接卸油人员共同负责加油站油品的进、销、存和质量管理。
2、每日查看前一日所有接卸油工作视频,监督每次接卸油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是否按规程要求完成做评价。
3、每周与接卸油操作人员一起对液位仪进行人工计量对比,并做详
细记录。
4、每月与接卸油操作人员、加油站核算员一起进行加油机自检,如计量误差超过允许范围应立即停止该加油机对外销售并上报公司管理部。详细记录加油机每次自检和强检的情况。
5、每月底对本月的接卸油工作及盈亏情况做书面汇总并对每个接卸油操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做评价,汇总和评价都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支持。
6、设立接卸油操作人员工作监督举报制度,接卸油操作人员工作接受全员监督。站经理并将举报情况及核查结果上报公司管理部。
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职责
1、统计各加油站每日接卸油情况数据,发现数据异常且无法说明原因的着重对该站该油罐进行跟踪核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整改方案。
2、每周公司管理部对各加油站现场接卸油过程视频监控录像随机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告知抽查单位。
3、统计各加油站每周一次的液位仪人工计量对比情况,液位仪数据与人工计量误差超出范围的及时向液位仪供应商报修并跟踪厂家维修情况。
4、统计各加油站对加油机进行自检的情况和记录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加油机的情况,建立各加油站加油机计量检测档案。加油机自检时误差超法规允许范围及时与计量主管部门联系校正,协助加油站做好每
半年一次的加油机计量强检工作。
5、每月底对各加油站当月的接卸油工作及盈亏吨情况做书面汇总,对每个加油站的接卸油工作表现进行评定,并在例会上通报。
6.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篇六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企业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企业能源计量、1、能源计量是企业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由企业的计量机构(企业计量主管 部门)统一管理,企业通过能源计量管理,促进企业实行能源定量化管理,做到能耗有 数据,制定生产工序和产品能耗定额有依据,考核用能状况有标准,为制订节能的操作 制度创造条件,同时为合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 监测、控制水平。
2、企业计量主管部门应做到企业用能实行全面计量,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含能工质在其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全过程中,按生产过程需 要实行分别计量。
3、在企业的计量主管部门中,设置能源计量的机构,并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负 责完成能源计理的管理、检定、测试和维修工作。
4、计量主管部门按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按工艺流程路线,设计绘制 本企业能源计量点网络图,编制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
5、计量主管部门为实施企业能源计量的统一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有关能源计量 的具体、管理制度如下: ⑴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⑵能源计量测试实验室的工作制度; ⑶能源计量测试人员岗位责任制; ⑷能源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⑸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测试、修理定额管理制度; ⑹能源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降级、作废核准制度; ⑺能源计量测试原始数据,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⑻能源计量测试档案,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
6、企业能源计量配备的范围应做到:
⑴进出厂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焦炭、成品油、煤 气、石油气、蒸汽等)以及含能(或称载能)工质(压缩空气、氧、氮、氢、水等)的 计量; ⑵自产二次能源和含能工质及能源生产单位自用的一次能源的计量; ⑶生产过程中能源和含能工质的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计量; ⑷生活和辅助部门(办公室、食堂、浴室、宿舍等)用能的计量; ⑸为能源平衡测试所需要安排的计量。
7、第 6 项所涉及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做到不少于 95%的要求。
8、能源计量的检测率和计量器具的准确度都要达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和管理通则》的要求。
9、为保证使用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标准,根据本企业实际需要,对量大面广的计 量器具建立健全计量标准,严格计量监督、对使用量小,准确度要求高,而本企业又不 能检定的能源计量器具,企业计量主管部门可以有计划地报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
10、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原则上要达到 100%,并根据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确 定各类能源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制订周期检定计划,保证受检率达到 98-99%,抽检合 格率达到 95-98%。
11、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使用严格按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以保证合 理安装、正确使用、维修方便。计量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巡回检定和现场监督检验,杜绝 不合格计量器具流入生产线。
12、企业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统计企业能源消费量,研究能源消耗的规模和构成,从而计算各消耗能源部位的消耗量,用以分析能源消耗的 去向与分配。其次是统计企业能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为加强能源管理提供 资料,再次是编制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以反映各种能源的来龙去脉,研究能源利 用的经济效益。企业能源统计的扎口单位是节能主管部门。
13、企业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由节能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能源消耗统计报表格式,能源消耗统计报表按月逐级上报,即生产车间(或能源二次加工部门)、分厂和集团公 司。能源统计内容必须包括各种能源消耗量统计和能源利用水平(产值单耗和产品单耗
等)统计,能源统计的时段必须与企业生产产品或财务报表同步。
14、企业能源统计的汇总工作由节能主管部门负责,除应完成本企业能源管理所需 要的统计工作之外,还应完成行业或政府部门规定上报的能源消耗报表。
15、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全厂各部门或企业的能源统计资料,定期编制企业能源消费平衡 表,绘制企业能流网络图,以此开展企业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或开展企业能量审计工作。(参考的能耗报表、能源消费平衡表、能量审计报表格式见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7 年 11 月 1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月 28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总 则 录 2007 年 10 节能管理 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 一般规定 工业节能 建筑节能 交通运输节能 公共机构节能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节能技术进步 激励措施 法律责任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
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第三条 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 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 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 第四条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展战略。第五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能计划。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 工作。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 第六条 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节能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七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 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八条 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 步。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 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新闻媒体应当宣传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 第十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第二章 节能管理
第十一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 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履行节能监督管理职责不得向监督管理对象收取费用。第十三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有关节能的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强制性的用 能产品、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和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严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节能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依照法定程 第十四条 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序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 行业标准的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并报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 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 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十六条 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制度。淘汰的用能 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 定并公布。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对超过单位产品能 耗限额标准用能的生产单位,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治理。对高耗能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第十七条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第十八条 国家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实 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产品质量 监督部门制定并公布。第十九条 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列入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目录的用能产品标注能 源效率标识,在产品包装物上或者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并按照规定报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共同授权的机构备案。生产者和进口商应当对其标注的能源效率标识及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负责。禁止销售应当标注 而未标注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禁止伪造、冒用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
第二十条 用能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节能产品认证的 规定,向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事节能产品认证的机构提出节能产品认证申 请;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可以在用能产品或者其包装物上使用节能产品认证 标志。禁止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制 度,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改进和规范能源统计方法,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国务院统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 及主要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和节能情况等信息。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 公益性节能服务。第二十三条 国家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三章 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第一节 一般规定 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 第二十四条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 第二十五条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励。第二十六条 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 第二十七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计量器具。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 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任何单位不得对能源消费 第二十八条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本单位职工无偿提供能源。实行包费制。第二节 工业节能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推进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第二十九条 国务院和省、推进有利于节能的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用能结构和企业布局。
第三十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 材、石油加工、化工、煤炭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政策,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第三十一条 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第三十二条 电网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的规定,安排清 洁、高效和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以及其他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规定的发 电机组与电网并网运行,上网电价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第三十三条 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燃煤发电机组、燃油发电机组和燃煤热电机组。第三节 建筑节能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 的建筑节能规划。建筑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第三十五条 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已经开工建设的,应当 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已经建成的,不得销售或者使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在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 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 负责。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 第三十七条 使用空调采暖、院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第三十八条 国家采取措施,对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分步骤实行供热分户计量、按照用热量 收费的制度。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室内温 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城市节约用电管理,严格控制公 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第四十条 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 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第四节 交通运输节能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全国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 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分别制定相关领域的节能规 划。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指导、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优化 交通运输结构,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鼓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鼓励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第四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引导道路、水路、航空运输企业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四十五条 国家鼓励开发、生产、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摩托车、铁路机车车辆、船舶和 其他交通运输工具,实行老旧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制度。国家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的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的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不符合标准 的,不得用于营运。国务院有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检测的监督管理。第五节 公共机构节能 第四十七条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本法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第四十八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 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应当包括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 改造计划。第四十九条 公共机构应当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的能源消费状况报告。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管理 权限,制定本级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该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第五十条 公共机构应当加强本单位用能系统管理,保证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国家相关标 准。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并根据能源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第五十一条 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应当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 录中的产品、设备。禁止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 门制定并公布。
第六节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 第五十二条 国家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 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第五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的能源利用状况报 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 措施等内容。第五十四条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 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 求,限期整改。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 第五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 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
第五十六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发布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领 域,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制定节能标准,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 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节能产 第五十八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节能技术、品的推广目录,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 目、重点节能工程。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 原则,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工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农业、科技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支持、推广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方面应用节能技
术和节能产品,鼓励更新和淘汰高耗能的农业机械和渔业船舶。国家鼓励、支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发展小型水力发电,推广节能型的农村住宅和炉灶等,鼓励利用 非耕地种植能源植物,大力发展薪炭林等能源林。第五章 激励措施
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 第六十条 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第六十一条 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本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 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第六十二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税收政策,健全能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及其开采利用水平的提高。第六十三条 国家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 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应当 第六十四条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节能产品、优先列入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第六十五条 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 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国家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第六十六条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节能。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 能办法。国家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制度,鼓励电力用户合理调整用电负 荷;对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其他主要耗能行业的企业,分淘汰、限制、允许和鼓励类 实行差别电价政策。第六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 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负责审批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机关违反本法规定,对不符合强制性节 能标准的项目予以批准或者核准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 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开工建设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者逾 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 闭。第六十九条 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使用伪造的节能产品认 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第七十条 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产品质量 监督部门责令停止生产、进口、销售,没收违法生产、进口、销售的用能产品、设备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第七十一条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 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 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第七十二条 生产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 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可以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 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标注能源效率标识而未标注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 改正,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法规定,未办理能源效率标识备案,或者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不符合规定的,由产品 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伪造、冒用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 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第七十四条 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 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七十五条 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处罚。第七十六条 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无偿向本单位职工提供能源或者对能源消费实行包费制的,由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第七十八条 电网企业未按照本法规定安排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和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 组与电网并网运行,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上网电价规定的,由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责令改正;造成 发电企业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上五 第七十九条 建设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十万元以下罚款。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违反建筑节能标准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
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八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在销售房屋时未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 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五 万元以下罚款;对以上信息作虚假宣传的,由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 下罚款。第八十一条 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未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 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 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第八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实的,由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八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整改要求或者整改 没有达到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 第八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万 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七章 附 则
7.如何提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 篇七
一、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才能需要根据企业的转变而采取改变的措施,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与素养应该有动态性变化,所谓的动态性变化是指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一个企业所处的处境和环境来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能够决定企业的未来走向,因为管理人员手下有很多的技术人才,他们的指导性思想需要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与肯定,假如一个企业在管理基层人员的时候出现混乱的局面,基层技术人员对面临的问题不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得到限制,企业发展止步不前还有可能出现破产的状况,所以企业发展的好坏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了将企业带向良好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才能和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工商管理企业人员应该有这几种职业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身体状况、专业的管理技术才能。此外工商管理人员应该有下面的专业能力:
1.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洞察周围的市场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的信息变化极其快速,如今社会也是知识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信息时代,就企业的发展来说,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弹性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并且如果一个企业掌握了市场,那么就相当于在企业竞争中拥有了竞争实力与必要的竞争资源。因此,要想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与企业就应该迅速必要地掌握市场的经济信息,这样才能跟着时代的步伐,看透时代的商机,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市场坐标,找准发展的目标,在繁茂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2. 找准市场发展趋势与必要的竞争资源还需要企业的竞争市场符合社会的发展,这样的竞争实力有利于企业有发展的不竭动力。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个体或者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相互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各个企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与竞争发展展望,企业能够参与竞争的实力源于工商管理人员有条不紊的管理才能,这样的管理才能带动着整个企业快速发展,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优秀的企业工商管理方面的领导应该有下面几种领导该有的才能:
(1)做事果断不拖沓。现如今的世界发展不再是一个地方几个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世界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识别市场陷阱与机会的能力,在遇到企业市场陷阱的时候应该做出迅速的撤退计划,当遇到企业发展机遇的时候,领导应该在看准发展机遇的前提下迅速决策,做出有利于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决定。
(2)上面提到过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所以,在企业管理中领导应该具备组织能力,使得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能够正常运营。
(3)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要想正常的运营与工作,不仅仅需要工人有条不紊地努力工作,还需要领导工商人员对企业的领导作用和各个部门管理人员的协调,只有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做到相互协调的效果,才能使得公司企业的利润额达到最大值,当然管理人员的协调是重要的,员工与领导之间的良好协调能力也至关重要,因为,领导人员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为员工的提供,所以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协调对企业的长远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
3. 市场变化瞬息万千,在知识信息变化发展快速的今天,工商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的创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创新能力决定着维持市场稳定的作用。
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着企业的活力,所以工商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关注市场的需求与供应,有步骤、有计划地面对企业遇到的机遇与挫折,将企业的发展逐渐壮大,引领企业走向国际化。
二、工商管理人员现状的综合分析
工商管理人员的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状况下的工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工商管理人员在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因为社会的不断重视,各大企业各大名校都开始重视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但是,学校在培育中发现学生只是重理论发展并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因此出现新从业人员在面对企业面临的问题时不知所措,所以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学校应该对培养的人才进行分类教育,让每个人各尽其职,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我国在培养优质的管理人才中面临着管理教材与实际教育不相符的现状,工商管理需要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发展的人才,但是我国在培养中有培养课程不够完善的现状,所以,应该要求各大企业、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我国的现状来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人员。
三、定期加强工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需要温故而知新,相同的道理,工商管理人员也需要定期来完善自己的知识链接,经常与人切磋,这样才能够开拓管理眼界,用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来管理公司的发展。为了提高工商管理方面的人员熟悉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关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术,需要定期更新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并组织他们参加这方面的竞赛,当然竞赛不是唯一的强化方法,企业还可以请一些知名的有管理经验的人来自己的企业开一堂讲座,让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操作,应用更加完善的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管理才能来加强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正确的运营操作的支持,所以,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该懂得与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让管理人员引导企业走向正确的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运营状态。
四、结语
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使一个企业在运营操作上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制胜,所以管理人员应该学会观察社会的供需关系,根据市场供需创新企业发展方向与攻略,使得企业发展更加具备高效化和科学化,屹立于商业社会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刚,肖阳.浅析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M].商情,2013(3).
[2]于春梅.试论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
[3]魏薇.现代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4]侯文剑.企业现场管理执行力保证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学院,2005.
[5]陈强.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4(2).
8.关于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管理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37-02
就当下而言,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文明建设的重大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准确实施,就必须保证计量工作的稳定发展。保证计量工作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依靠在岗人员的力量,在岗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能够带动计量工作的稳定发展,提升在岗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就需要进行计量工作的专业培养和强化。传统计量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良好的专业人员素质培养,才能够保证未来我国社会长足的发展计划。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态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各方面的资料能够得知我国社会在计量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在文中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促进我国提升综合实力,站在世界发展舞台的前沿。
1 我国社会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迅猛发展,我国为了追赶世界的发展脚步在不断努力。为我国社会未来的长足发展做出计划的同时,还要提升我国社会的综合实力,首先就是要求社会各部门坚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各部门的各项工作职能,就是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是为经济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计量工作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提升科学技术的重要支柱力量。计量工作的操作范畴包含很多方面,对于地球能源计量的工作内容,企业和单位进行的经营和工程建设内容,还有运输行业等等层面的计量工作内容。广泛的操作范畴和严谨的操作方式,都足以体现计量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也说明计量工作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依靠作用。
计量工作的专业性极强,计量工作的操作步骤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技术进行监督和辅助,在对于不同种类的工作范畴中进行专业数据、质量的掌控和监管,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对于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能源资源进行专业的工具检测,进行认真的验证,进一步作出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依靠计量工作的准确实施,就能作出企业和社会计划成本的估计数值,能够帮助企业和社会完成节源开流的工作意义。综上所述,计量工作的实际工作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又需要严谨认真的对待,否则细小的操作失误都会影响整个程序的进行,也会给企业和社会的工程进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社会收益,导致经济文明建设的发展环节出现问题。
对于计量工作操作执行的人员而言,计量工作是十分严肃的,需要工作人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认真态度,对于计量工作专业人员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综合上述因素,积极的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计量工作的操作,很难实现企业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社会的经济建设进程和速度。进行针对计量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强化,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我国社会对于整体经济文明建设的体系构建,满足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2 我国社会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工作的现状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对于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计划要求,进行周全的技术提升方法提升时当下的社会发展重要任务。面对我国社会当下的计量工作监管现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对计量人员工作现状的总结,能够提出有效的改善建议和措施。
2.1 计量专业人员的评估制度不健全
我国社会的计量专业操作人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中包含对于计量器具的使用,其中又可以细致的划分为检验、认定、测量、校对、维护和修理等等环节,这些工作内容的操作分别在重多的工业、农业、科技企业中进行实际应用,需要专业的计量人员进行对于所从事行业的化学、电辐射、光传递等等性质的知识掌握,专业的计量人员所要掌握的职能越多,对于他们工作执行力的要求越严格,这些都需要进行强化的管理监控。一旦在计量专业人员的工作中出现管理的松懈,就会导致发生许多问题,上述的专业性操作都要求工作人员接受过严格的评估制度检验,但是我国目前的计量专职人员资格认证还存在许多缺失,没有细节的监管,和可能造成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混入计量工作的队伍,造成未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严重的工作操作缺失。
2.2 专业计量工作人员的职业操作规范准则不全面
大部分的计量工作人员在进行专业计量工作的操作方面已经构成了整体的操作体系,但是在具体的监管方面还缺乏相对准确地指导准则规范,比如在法律监管的方面就存在缺失,很难保证计量工作的规范进程,这些因素最终都导致计量工作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很难取得长足的进展,也没有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导致整体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被拉低,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建设,引导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偏差。缺乏全面的计量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计量工作进程中的严重缺失。
2.3 专业计量技师资格认证体系不规范
我国社会关于专业计量技师的资格认证的体系还不健全,主要就体现在我国的专业计量技师资格认证从2005年之后才开始进行,之前的计量工作都是在没有专业人员认证资格的情况下进行的,后期虽然设立了计量资格技师的认证,却没有完善认证体系,导致认证资格的执行内容缺乏规范性。为了配合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强行快速建立的认证体系是在缺乏研讨过程中,缺失了验证标准和体系的层层筛选,导致计量人员对于实际的工作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够应用计量管理系统进行操作执行,也会出现工作纰漏,最终导致资本损失。
2.4 专业计量人员的管理工作缺失
我国社会当下针对专业计量人员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疏忽,在传统监管理念和现代化技术并存的时代,严重的产生互相干扰的状态。这种干扰严重的影响了专业计量人员的工作思维,使得专业计量工作人员在很大程上存在工作的缺失。由于全国范围内不同的计量人员考核标准,导致专业的计量人员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状态,致使计量工作的结果出现差异,最终影响整体计量工作成果。还因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专业的计量人员工作范围划分不健全,没有相应的管理划分组织进行计量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长期的管理缺失,影响了整个计量专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和热情。
3 我国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对当下我国社会的计量工作存在的许多问题,综合上述计量工作管理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强化改善措施。在强化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理顺,然后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动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工作的实施。
①对专业的计量工作人员进行标准的资格考核和认证,通过严格的资格认证进行有效的筛选,能够提升专业计量工作人员的素质,保证整个行业的品质提升。专业资格的认证能够帮助提升计量专业的技术,是促进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有力途径。专业计量人员如果要通过资格认证,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的培训之中整合教材内容,完善自身科学技术职能,充实能力的同时完成资格认证考核。这些活动的进行,都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是科学技术提升的有效推动力。
②在进行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工作的强化过程中,要积极的配合传统的计量管理工作准则,进一步完善新旧制度的交替,让我国社会的计量工作操作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且健全计量工作科技提升的体系构建。在日常的计量工作中,需要对于专业计量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管,实时的保证计量工作的校对,建立一套完善的检验验收体系,让计量工作的实质内容能够得到准确的操作结果。
③针对我国社会目前现有的计量专业人员管理制度,进行体系认证的完善,就是要求建立法律保护的规范职能。保证专业技师的职业成果得到准确的大众认知度,提升整个计量行业的社会名誉,进而促进计量行业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
④对计量专业人员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推动和促进。建立完善的保护和鼓励政策,让专业的计量工作人员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工作,还需要确保专业计量人员的福利待遇,让专业计量人员认识到我国社会对于他们劳动知识能力的认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高涨的工作热情能带来认真准确的工作态度,提升我国社会的竞争力。
4 结 语
坚持以人为本的国家发展要素,需要在完善计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人员管理进行强化训练,积极的管理手段能够保证我国社会的经济文明建设的稳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宣湘.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改革发展推动计量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国质检系统计量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J].工业计量,2005,(2).
[2] 质检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发布《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的公告[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3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发布《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暂行规定》的公告[J].中国计量,2013,(6).
[4] 王建军.强化计量管理意识健全计量管理体系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J].衡器,2014,(6).
9.浅谈企业计量管理的创新 篇九
一、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计量基础工作的确有非常大的提升。但在之后,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上级管理部门取消了大面积的检查验收等活动。企业内的计量科(处)等部门也随之被合并或者撤销,削弱了计量工作的职能和力度。2.人员技能水平
计量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又要求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新员工因为看不到计量工作的前途而纷纷选择离开,进而导致计量技术人员的水平不稳定。
二、创新点 1.相关业务外包
针对计量人员、业务持续减少和公司剥离辅助强化主体核心的转变思路,在反复分析优劣势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先后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论证。包括统计检修业务工作量,寻找有资质有能力且愿意承揽所有计量检测和检修维护及巡回服务(含长度几何量、热工、压力、电学等专业)的协作方,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和我们继续从事该工作的优劣点进行分析权衡。
经过系统分析、价值平衡和组织决策,先后把电学计量(含电能表校验等)、力学计量(含衡器检定、水表检定、气体流量表检定、压力表检定修理)、长度计量(含平板检测、螺纹检测、水平仪检测等)的大量检定修理业务进行了外包。我们只负责安排周期计划、收发、送检等管理业务。人员成本和辅助检定装置等费用节约50%以上。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因为测量管理体系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选择和使用量仪的匹配性问题,不仅仅是要求把单一的量仪器具调校检定准确。为了持续提高计量管理的能力和整体水平,经公司研究决定,我公司从2009年起全面导入测量管理体系。(1)安排人员参加外部计量机构组织的培训,取得了内审员证书
为了了解并学习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及满足内审工作的要求,按照外部审核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内部审核员,以便开展内审工作。
从2009年起,曾先后安排了10人以上的同志参加中启计量认证中心和陕西省计量协会举办的“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参加学习的人员均通过考试取得了内审员证书,为后期测量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大号了基础。(2)组织全员学习体系和标准知识
为了使测量管理体系在各基层单位更好地执行,曾两次聘请陕西省计量协会专业人员对我公司各车间、部门负责计量工作的领导、兼职计量管理员进行体系和标准知识的培训,加深对GB/T19022-2003中要求、程序、方法的理解,同时对在体系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
(3)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次的作业指导书
该体系包括计量的法律法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职能分配、目标制定、管理评审、资源分布、计量确认、测量实施、环境、分析与改进等诸多要求。
在充分学习理解GB/T19022-2003的核心要点之后,根据公司计量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QB/SHG3030-2009《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ZL7001-2009《测量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在反复征求咨询专家,相关部门意见后,于2009年9月经上级部门审核并报公司领导批准,下发执行。(4)持续增加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的覆盖面
根据GB/T19022-2003的要求,关键、重要和精密的测量参数,与组织经济效益,效率相关的参数,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的测量,以及溯源测量等均属于高度控制测量过程范畴。按照每年递增的方式,增加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的数量,确保关键工序所用的测量设备的适宜行、可靠性。(4)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自从建立该体系以来,为了持续改进,每年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都进行内部审核。从编制计划、实施审核到总结、改进的各项环节都按照标准要求执行。之后,经过专家机构的全面验收和评审,我公司于2009年12月取得了国家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AAA级《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三、分析和思考
企业计量工作是一项长远的技术基础工作,对于统一量值。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之后,我们选择外包和强化主体管理控制的做法。原来的管理范围是人员、技术、测量设施和过程,而选择了多重路径后,现在我们只关注结果。
【企业计量人员如何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08-15
关于加强供水企业水表计量管理的几点认识09-29
计量人员管理07-08
江苏省企业计量保证确认规范10-08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08-24
计量检定人员工作总结07-06
全国计量检定人员考核统一试题08-27
计量操作人员考试题及答案10-04
计量器具管理程序09-29
法定计量单位管理程序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