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千字文教学计划

2024-07-05

幼儿园千字文教学计划(7篇)

1.幼儿园千字文教学计划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13,14,15,16段;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让学生明白“寸阴是竞”的道理。

教学准备:

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小印章

教学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1.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

2.复习《千字文》9,10,11,12段;

3.教师伴乐有感情的范读所学内容两遍;

4.教师伴乐领读,学生跟读初步熟悉所学内容;

5.让学生认真朗诵所学内容,并找出多音字,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

6.提出“寸阴是竞”,让学生自行感悟并议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列举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词句;

7.分组朗诵,学生自由背诵;

8.游戏“双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

总结:奖励,盖印章,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教学目标:

1、识记《龙师火帝》中生僻的字。

2、找出韵律,熟读《龙师火帝》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解析句子。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是。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愿归服贤君。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4、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拓展活动:

神奇汉字

六、课外延伸:

《击壤歌》

2.幼儿园千字文教学计划 篇二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 地是黄色的, 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 月亮圆了又缺, 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 来了又去, 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 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 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 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 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译文】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 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 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译文】海水是咸的, 河水是淡的, 鱼儿在水中潜游, 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译文】仓颉创制了文字, 嫘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 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译文】安抚百姓, 讨伐暴君, 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 垂衣拱手, 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 功绩彰著。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译文】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 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 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帖帖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译文】凤凰在树上中欢乐的鸣叫, 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 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译文】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 (指地、水、风、火) , 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指仁、义、礼、智、信) , 诚敬的想着父母养育之恩, 哪里还敢毁坏损伤它。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译文】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 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过错, 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 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译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 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 器度要大, 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译文】墨子悲叹白丝被染上了杂色, 《诗经》赞颂羔羊能始终保持洁白如一。要仰慕圣贤的德行, 要克制私欲, 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译文】养成了好的道德, 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 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 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

【译文】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 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 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译文】奉养父亲, 侍奉君主, 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 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译文】要“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 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 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译文】还能延及子孙, 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 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 言语措辞要稳重, 显得从容沉静。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荣业所基, 藉甚无竟。

【译文】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 认真去做, 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 有此根基, 发展就没有止境。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译文】书读好了就能做官, 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 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 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份的贵贱而有所不同, 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 夫妇要一唱一随, 协调和谐。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 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 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 同气连根。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 因为同受父母血气, 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 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 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译文】仁义、慈爱, 对人的恻隐之心, 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 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 情绪就会安逸舒适, 心为外物所动, 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 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 追求物欲享受, 善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3.《千字文》教学反思(模版) 篇三

今天上午,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使我豁然开朗。解决了教学古诗的一个技术难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老师抓住对诗题的理解,作为教师的讲解重点。“元二”:姓元,在家里排行老二,朋友睨称他元二。“使”:出使,身带使命,不得不去。“安西”:长安以西,西北边疆地区,俗称西域。那里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处处戈壁沙漠,十分荒凉。元二去西域最少一年才能返回。何况身带使命,少则数年才能回来,多则十几年才能回来,甚至一辈子再也回不来了。

二、学生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给句子画节拍,理解诗句。小组合作和借助书下注释,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诗中的哪些画面。

四、师:假如,你是元二的朋友。你会在离别时刻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元二,你多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生:元二,你路上要多加小心,照顾好自己。

生:元二,你多带些衣物,西域寒冷,要吃饱穿暖。路上有强盗千万小心躲开。生:„„

4.千字文教学设计四(上) 篇四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人类对生活在其间的天地和宇宙俩来充满的幻想和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本课要讲的主要意思,了解人们关于天地的诸多传说。

教学难点:生字的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阅读书第5页“开眼界”,了解干支纪年法,通过“辨深义”加深对天干地支纪年法的理解,进而通过创创和奇奇的话理解了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就是利用干支纪年法命名的,观看图片,加深对干支纪年法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由于本节课的新字很多,所以教师要范读正因,并拼音标注,帮助学生朗读记忆;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玄:青黑色,形容天空很幽远的样子。

2.黄:苍黄色,形容大地很广袤的样子。

3.宇宙:中国古代将四方上下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宇宙说的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4.盈:饱满,形容月圆的样子。5.昃:太阳西斜。6.辰宿:星辰,星宿。7.列张:有序的排列分步。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4句话的意思,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

五、课后巩固:说说你听说到的关于天地的传说,说给自己父母听听,如果不知道的也可以问问父母,然后和全班交流一下。

第二讲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四季的变化和历法的制定。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阅读书第11页“开眼界”,了解何为六律六吕,在配上提纲式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六律六吕,进而引出律吕调阳,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暑:炎热。

2.收:收货。3.藏:贮藏。

4.闰余:阴历中的一年与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相比,差十余日,叫作闰余。

5.岁:年,这里指闰年。

6.律吕:中国古代音律体系中六律、六吕的合称。7.调阳:调节阴阳。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4句话的意思,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

五、课后巩固:

1.说一说“辨深义”中创创和奇奇关于二十四节气中芒种的理解,谁对谁错?农民在芒种前后要收个、种植哪些农作物?你知道吗? 2.收集并整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讲给家人朋友听。

第三讲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简单了解雨、雪、露,霜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是个深藏不漏的大学问家,有待同学们去研究开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背景公园内的铜仙承露盘,问学生是否认识,它是干什么用的呢?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腾:上升,升腾。2.致雨:使天上下雨。致:招引,导致。3.藏:凝结。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2句话的意思,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

五、课后巩固:你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天天见到呢?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查一查相关资料,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在讲给家长听,看哪位宝贝表现最好。

第四讲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简单了解黄金和玉石的产地,以及有名的宝剑和珍珠。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阅读书第22页“开眼界”,了解三长两短这个成语故事,借故事,借宝剑引出新课:古代人最喜欢宝剑啦,对宝剑有着深入的研究,那么他们对什么还有深入的研究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金:黄金。

2.丽水:云南的丽江,因为出产金沙,又名金沙江。3.玉:玉石。4.昆冈:指昆仑山。

5.巨阙: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一把宝剑的名字,后来成为宝剑的代称。

6.夜光:古代有名的珍珠,相传夜里发光可以照亮整个屋子。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4 句话的意思,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

五、课后巩固

收集含有“金”“玉”“剑”“珠”的成语,看谁收集的最多!

第五讲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简单了解古时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一些剪纸图片,让学生赏析,再让学生阅读书第29页“开眼界”剪纸,了解剪纸这门艺术的由来,由古代的剪纸艺术引出新课:古代没有我们现代的靓丽的图片,但他们有属于他们的美丽图片,除了剪纸之外,他们还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珍:珍贵。

2.李奈:李子和奈子。奈,苹果的一个品种,通称“柰子”,也称“花红”。

3.重:重要,这里指不可少。4.芥姜:芥菜和生姜。5.鳞:泛指长鳞的鱼类。6.潜:潜藏。

7.羽:泛指张羽毛的鸟类。8.翔:飞翔。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独立思考这4 句话的意思,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

五、课后巩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关于鸟的诗句。你能收集一些以鸟为题或者与鸟有关的诗吗?和同学分享一下!

第六讲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简单了解上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八卦图图片,让学生赏析,说说对八卦图的了解。再让学生阅读书第35页“开眼界”八卦,了解八卦图的由来,由古代的八卦图引出新课:八卦图是由伏羲画出来的,让学生体会伏羲的伟大之处,那么你知道伏羲还叫什么吗?还知道哪些伟大的古人始祖吗?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阐释大意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龙师、火帝、鸟官、人皇,他们都是上古传说中重要的人物,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龙师即伏羲氏,传说中伏羲氏以“龙”命名手下的百官,因此伏羲氏也被称为“龙师”。相传,伏羲氏推演出了八卦图。火帝就是炎帝,因为他用“火”命名百官,所以被称为“火帝”,又因其亲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所以又被称为“神农氏”。鸟官指的是昊氏,少昊氏以“鸟”命名手下的百官,因此他被称为“鸟官”。人皇是指上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中的人皇氏,时上古时期的君王之一。

五、扩展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三皇吟》,加深对三皇时代的了解。同时介绍一个国学小典故:邵雍的故事,帮助孩子们积累国学故事和常识。

五、课后巩固:学习了本课,我们了解到了三皇,但你是否有疑问:为什么他们不直接叫“皇帝”呢?那么又是谁最先自称“皇帝”的呢?皇帝最初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些你知道吗?借助资料查一查,然后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第七讲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简单了解文字和衣服的首创,体会古人的了不起,进而促进学生爱文字,爱学习,教育学生衣服的得来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国学小辞典’的内容,找学生给大家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而引出文字,引出本课:文字分为这么多种,那么你想知道文字最早是有谁发明的吗?今天老师就来满足你们!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始:开始。

2.制:创制。

3.文字:此处指汉字,历史上有“仓颉造字”的传说。4.乃:才。5.服:穿。6.潜:潜藏。

7.衣裳:古时候上面的衣服称为“衣”,下面的衣服称为“裳”,现在统称“衣服”。相传,衣服最早为黄帝时期胡曹所造。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结合注解独立思考这2句话的意思,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学生自学‘开眼界’中的:金缕玉衣,了解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的衣服。

六、课后巩固:

自学书上《赏诗文》内容:给出注解,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理解诗文大意,再全班交流。

第八讲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简单了解虞舜和唐尧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的禅让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国学小辞典’的内容,找学生给大家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而引出本课:你知道禅让制是谁最先推行的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推:推让。2.位:君位。3.让:推让,禅让。

4.有虞:有虞氏,传说中上古时候的部落名,舜是这个部落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结合注解独立思考这2句话的意思,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学生自学‘赏诗文’的内容。

六、课后巩固:

收集“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看谁讲的最棒!

第九讲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商君成汤和周武王姬发,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改朝换代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殷墟出土的甲骨片,让学生说说看了有什么感受,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朗读‘殷墟遗址’,全班共同探讨,引出新课:殷墟时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那么商朝为什么会覆灭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吊:安抚,安慰。2.民:百姓。3.伐:讨伐。

4.罪:有罪的人,这里特指残暴的君王。

5.周发:西周开国君主武王姬发,他继承其父周文王旳遗志,讨伐暴君商纣王,灭商建周。

6.殷汤:商朝开国君主成汤,他顺应老百姓的意愿,讨伐夏朝的暴君桀,建立了商朝。“殷汤”也作“商汤”。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结合注解独立思考这2句话的意思,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学生自学‘赏诗文’。

六、课后巩固:

你知道十二生肖吗?知道十二生肖的甲骨文或篆文时怎样写的吗?试着用甲骨文或篆文写下自己和爸爸妈妈的属相,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第十讲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圣明君主和大臣探讨治国之道、天下百姓归顺贤君的情形。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齐桓公这个人吗?(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课件出示齐桓公照片,问学生:你知道齐桓公爱紫服的故事吗?让学生借助注解自由朗读此部分,说说自己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引出新课:座位领导或者具有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要谨慎,要以身作则。那么圣明的君主又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坐朝:端坐在朝堂上。

2.垂拱:垂着衣服、拱着手,什么事都不用干的样子。3.平章:平正彰明。章,通“彰”,彰明、显著。4.黎首:指老百姓。5.臣伏:称臣降服。

6.戎羌:代指四周各方少数民族。7.遐迩:远近。遐是远,迩是近。

8.率宾:指四海之内所有的领土。宾,通“滨”。9.归王:归顺君王。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结合注解独立思考这几句话的意思,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学生自学‘开眼界’。

六、课后巩固: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贤君能臣,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一下君王听从大臣建议的例子,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第十一讲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仁德的君主的仁德恩泽惠及天下所有百姓。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百骏图’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再读‘开眼界’的《百骏图》,让学生了解的更多,引出百骏图的背景,进而引出本课:太平盛世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鸣凤:鸣唱的凤凰,古代认为凤凰出现是太平盛世的祥瑞。2.竹:竹林。3.白驹:小白马。

4.食场:在草场中间吃食,古代认为“白驹食场”代表贤才们都愿意留下来。

5.化:教化,指以君主的仁德来教育、感化百姓。6.被:遍及。7.赖:惠,利。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结合注解独立思考这四句话的意思,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学生自学‘赏诗文’。

六、课后巩固:

收集一些形容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成语,做一期成语展览。

第十二讲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内容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2.浅显讲解本课的内容。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古人认为:人的生命体的两部分是父母给予的,要精心呵护审题,时刻注意品德修养,这就是践行孝道的根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孔子、孟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孔子和孟子的了解,再读‘国学小常识’,了解“五常”,接着让学生借助注解读读‘赏诗文’的内容,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2.跟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以正字音; 3.学生自读:学生自己尝试着在下面练习朗读; 4.小组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

5.学生范读: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6.学生朗读展示: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展示,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三、讲解词句:

1.盖:句首发语词,引起下面所说的话,本身并无实义。2.身发:身体和头发,这里代指整个身体。3.恭惟:恭敬的想着。惟,思考,思念。4.鞠养:抚育,供养。岂敢:怎么敢,意思是不敢。6.毁伤:毁坏,伤害。

四、阐释大意

学生先结合注解独立思考这四句话的意思,再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五、扩展

学生自学‘赏诗文’,‘开眼界’。

六、课后巩固:

5.幼儿园千字文教学计划 篇五

摘要:《千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启蒙课本,随同四书五经等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在日本,从早期的皇室汉语学习一直到江户时代寺子屋的教学,《千字文》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学、汉学教育的缩略版本,是汉字和汉语教学实用版本。文章首先澄清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发端和独有特征,确认《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其次说明《千字文》除了体现汉字、汉语教学的独有规律,还具有教材模板作用。最后阐述《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当今汉语教学工作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千字文;汉语教学历史;日本汉语教学;汉语教材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16)02-0048-08

DOI:1014156/jcnkirbwtyj201602006

研究日本汉语教学历史的著名学者王顺洪先生指出,“日本的汉语教育源远流长,其基底、历史、果实,非其他外国所能达到”[1],在世界汉语教学的大棋盘上,日本“是一个举足轻重、富有影响的国家,当然应名列前首”。文章梳理日本汉语教学历史的发端和渊源,认为《千字文》对于历史上的汉语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考察《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教材价值,可以重新审视汉语教学的独有特征等理论问题。相信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种种教法、教材都会给当前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带来借鉴意义。

一、将《千字文》为典型教材的古典

期纳入日本汉语教学历史研究整理日本汉语教学史料,可以发现,日本对汉

语的称呼,历史上有“汉文”“唐话”“清语、支那语”和“中国语”这几种,这正暗含了日本汉语教学历史的四个分期:古典期、转型期、战争期和现阶段。古典期的汉语教学时间最长、研究价值很独特,《千字文》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教材。

六角恒广先生的著作《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以1871年“汉语所”的成立,作为近代日本中国语教育的“起步”,到1900年前后的历史时期为研究内容。他认为“中国语”的概念指的是口语,不包括文言。中国语教育“起步”之前的汉语教学,以“汉文”为学习内容,用日语语序阅读,这种改造式阅读是日本独特的,不能算是外语学习[1]。笔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认为应该将古典期作为汉语教学历史的发端,来论述《千字文》在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的地位。

2期学理论的影响,实际上,英语等西方语言教学的历史比较短,早期的拉丁语教育对后来外语教学的影响不大,也并没有和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相联系进行充分研究。而对于1600年左右到1868年近世时期的江户时代的汉语教学,六角恒广先生也看到,那时的汉语教学既有明确的实用目的、具备相当规模和影响,又有成熟的教材和教学设计。唐通事教学同时,还有以荻生徂徕为中心进行的具有文化性质的汉语学习,也是对中国语文教学传统的延续。汉语及其文化的发展历程跟西方世界很不相同。日本汉语教学历史“转型期”的“唐话”教学因袭着“古典期”的传统,汉语及其教学传统自古一脉相承,并不像西方的诸多语言那样与古典脱节。因此,日本汉语教学的历史开端的探寻势必进一步延伸,以《千字文》为代表教材的古典期汉语教学就进入了研究视野。

就汉语教学历史而言,早期的汉语教学,学习的当然不是今人的、现代的口语,学习方法和外语交际方法也不同于今人,汉语言文脱离问题是较为特殊的问题,那么不能说当时的汉语教学不学口语,他们的教学就是不用来交际的,他们教学内容不是汉语,就不能算汉语教学。如果以六角恒广先生提出的1871年为界划分汉语教学,就割裂了汉语口语跟文言语体,是不够科学的。所谓“汉文”“文言”,今天看来它与生活脱离,但是过去它恰恰就是人们生活必须习得掌握的技能,其中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是值得研究的。古代汉语的“影子”因着汉字的作用,就活在现代汉语之中。认为学习口语跟学习文言无关,或者说汉语口语跟汉语文言文是两种没有联系的语言,这种看法无疑十分生硬。

语言教学活动不仅跟语言相关,也跟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很多学科相关,用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深入总结和提炼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才能形成较好的理论。不应该把由于历史局限而没有形成较好理论的外语教学实践割裂在语言教学历史研究之外,这才是研究历史应有的态度。正如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所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本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史的目的,求得真事实,予以新意义,予以新价值,供吾人活动之资鉴。”[2]如果以今人标准割裂历史,势必无法客观地获得历史研究的新意义和新价值。

近年来,汉语教学历史的研究思路和观念都有更大进展。李宇明《重视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研究》认为,与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相关的历史研究,应该包括早年汉学在东西方的传播、华人华侨在海外的语言保持与发展和(新中国)50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三大部分[3]。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认为,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应该有对外汉语教育史(包括断代史)、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史、国外华文教育史、国外汉学史五个部分[4],他们的观点表达了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的迫切需要。两位先生都把汉语教学的历史推进到汉语传播、汉学传播的“远古”时期,因此,一个重要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正如教育史与人类文明史同时发端一样,第二语言教学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交流同步。

笔者把日本汉语教学历史的分期明确为“古典期”“转型期”“战争期”和“现阶段”。

“古典期”时间最长,《千字文》传入日本,看作“古典期”的开端,直到中国南宋时期的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卷

十、《日本历史大辞典》记载的,日本应神天皇16年(中国西晋武帝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朝鲜百济阿蒂王派阿直歧到日本,他不仅识字、通晓经典,还懂得养马,当上了太子菟道稚郎子的老师,阿直歧又推荐了胜过自己的学者王仁(相传又名迩吉师)。因此日本天皇就把王仁请到日本。王仁给日本带来了《论语》10卷、《千字文》1卷,由此开始了日本皇室中华文化典籍的学习。王仁和阿直岐的日本宫廷汉语教学已经跟以往中日民间交往的口耳相传、自发的言语传习不同。这种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就可以看做汉语教学历史的开端。日本汉语教学的“古典期”在中国汉唐时期最为兴盛,此时期的汉语教学以《千字文》为典型教材,遣唐使的汉语学习是一种超完整意义的、原汁原味的汉语教学,这种做法以日本9世纪开始出现平假名片假名为转向,以中国南宋时期日本幕府政治开始为结束。

“转型期”始于日本镰仓时代,日本政治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向中国派出“遣唐使”的做法已经减少,随着世界范围内航海技术的进步,日本开始了向西方文明的转向。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中转站,日本汉语教学的转型期是从全盘追随中华文化到全盘接受西方文明大转折六百余年的过渡期。

“战争期”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到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历经77年。从汉语教学的角度和日本现代教育史的发端来看,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教育就全面为军事扩张服务,在教育特点和风格上可以看作是战争的前期和前奏。此时期,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历程较短,却是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历史上少见的“巅峰状态”,这一时期教材铺天盖地、教学研究以及测试纷至沓来,呈现出畸形的繁荣。

“现阶段”是从1945年到现在,虽然又是半个多世纪了,日本汉语教学并没有从传统与现代的割裂和纠结中走出来,现实中许多问题需要回溯历史,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之道。尤其是“古典期”汉语教学对中日关系打下的基础,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千字文》所代表的中国语文教学传统在今天汉语教学和传播中的价值,值得发掘。

二、《千字文》的教材模板效应

(一)《千字文》的成书、传播和在日本的使用

关于《千字文》的成书时间,唐贞元年间(约805年)李绰《尚书故实》中记载:“(南北朝)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周)兴嗣谓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赐甚厚。[5]”唐朝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821年)、《太平御览》(977年)文部也有与此基本相同的说法。从中可以看出:

第一,《千字文》是梁武帝时应汉字教学的需求而产生的。梁武帝502年登基,在位48年,周兴嗣死于537年,由此推算《千字文》成书在公元502-537年这段时间。

第二,《千字文》的“最小碎片”是1000个常用汉字。

第三,《千字文》解决了汉字教学中,单个汉字杂乱陈列无章可循的问题,使得字形(书法)、字音(压韵)和字义得以整合。字形是王羲之的书法,字韵是朗读发音的需求,字义是一夜才思一气呵成:《千字文》的四字短句可以体现单音节汉字使用上字义相互搭配和组合,《千字文》的对仗和上下句关联可以体现单音节汉字的语义场关联。

第四,《千字文》整篇具有哲学和文学的内涵与价值,体现的孔子以来“名正言顺”的教育思想,即以汉字教学作为阐述儒家思想实现政治抱负的手段的语文教学传统。

日本关于《千字文》传入的记载跟中国《千字文》成书的记载时间有出入。对这个问题,中日学者都进行过考究,上田正昭《日本的历史》注意到,王仁携带《千字文》来日本的时间比周兴嗣《千字文》成书早至少217年。尾形裕康认为梁武帝之前,已有《千字文》的原型“古千字文”,神田喜一郎指出《古事记》《日本书纪》官修史书作者把原先传入日本的同类字书《急就篇》或者《仓颉篇》错记为后来传入的《千字文》,小川环树认为日本古史的纪年有意拉到初期天皇统治的时代。《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9年3期的符力《关于〈千字文〉的制作、别本以及对〈千字文〉传入日本一事的浅见》也专门考证了这个问题。可能《千字文》的样式很早就存在,《千字文》《千字诗》是当时已有的文章写作形式或者是已有的语文教学的作法。《陈书?沈众传》说“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梁书?萧子范传》载,“子范制《千字文》,其辞甚美。”这两本书都已亡佚。

王仁和阿直岐之后,513年,百济五经博士段杨尔到日本;516年百济五经博士汉高安茂到日本;553年又有几位百济博士到日本。日本设宫廷学问所,读书活动一直采用《千字文》作教材,后来贵族家庭教育、大学寮、地方的国学教育都把《千字文》当作重要的教材之一。593年日本圣德太子摄政,他聪慧过人,“内”深研佛法,“外”通儒家经典,是史上一位成功的汉语学习者。631年,圣德太子第一次派出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遣隋使”,此后多次有“遣唐使”到中国。

《千字文》较早的注释本《千字文李暹注》在中国却早已散逸,仅在敦煌保留部分内容,而在日本《千字文李暹注》尚存完本。7世纪末到8世纪初奈良时代日本正仓院保留抄写《千字文李暹注》字句的木简,稍后的平城宫木简当中也有出自《千字文》的内容。文屋是日本平安时代(公元875)的国立教育机关,那里的学子们每天朗读《千字文》,1007年源为宪编著《世俗谚文》里面谈到“文屋一带的麻雀啼叫的也是《千字文》里的秋收冬藏这句话”。

中世纪以后,日本贵族、武家,各地的藩校、乡校、私塾,上层庶民家庭,也还在广泛使用《千字文》作为教材。14世纪日本民间出现了名为“寺子屋”的寺院,收七岁左右的庶民子弟入寺学习,是具有初等教育意义的学校。在语文教学方面急用先学,先学习假名,然后学汉字,主要的教材就是《千字文》,将训读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然后在汉字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和歌和咏诗,还有“尺牍”“往来物”即书信的写法。

(二)《千字文》所体现的汉语面貌和汉语教学特点

古代中国没有明确的“对外汉语教学”意识,这是汉字、汉语的特点和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的,在中国“境内”的汉字教学、或者说汉语书面语教学跟“越人”“楚人”之间用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很不一样,是专门对“君子”进行的“雅言”教学,跨越地域,跨越了“对内”“对外”之别。

那么,日本汉语教学历史上长时间使用的《千字文》“算”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吗?笔者认为,《千字文》的汉语教材特征首先在于它体现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全局意识和汉语常用字词教学的频次意识。全局意识就是先总观目的语全貌,再逐一突破,便于学习者把握全局和各个部分的关系。如同先总览城市地图,再逐一去景点探访。《千字文》时代,先是梁武帝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随意”选取了1000个汉字,后来周兴嗣编写了千字文,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凭借经验提取了汉语的常用字词。今天这一千个字绝大多数依然还是常用汉字。唐松波注释《千字文助读》对照 1988 年 1 月 26 日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千字文》含现代的常用汉字 884%,其中常用字占 81%,次常用字占 74%,占116%的非常用字[6],如:坟、妾、禄、凋、诛、犊、筵、枇杷等,也并不冷僻。

常用汉字,为我们提供了汉语教学教材应有的全局意识和频次意识。就是说不会让人觉得学习汉语就是掉进词汇的汪洋大海,而能够了解整体和局部,有了层级意识和框架意识。汉语教学从少数常用字词入手,通过了解字本义和常用义,了解汉语书面语渊源关系,来了解“由字而词”的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千字文》不仅是识字教材,也是汉语词汇、语法教材。汉代司马迁《史记》有“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又有“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克不及睹”(《孟子荀卿列传》),已经可以看到汉语由单音节向着双音节、三音节词语发展变化的痕迹。《千字文》成书以及流传和应用的年代,虽然汉语(书面语表达)已经不再以单音节为主,但是《千字文》仍然是以字为本位,通过两字缀连成词,四字缀连成句,还有上下句对仗,体现汉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滋生造词功能,体现汉字叠加组合的规则,体现汉语语法风貌。

李荣先生说过:“在用多字词的时候,其中单字的意思在谈话人的脑子里活着。[7]”就是说,在使用双音词、以及多音节词语时,每个单字的意思都被使用汉语的人所掌握,很多现代汉语新词是旧有字义的翻新。徐通锵《语言论》说:“汉语的突出特点是语义,而印欧系语言的突出特点是它的语法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把印欧语言叫做语法型语言,把汉语叫做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重点研究‘主语―谓语’的结构和与此相联系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划分,而语义型语言的研究重点是有理据性的字,突出语义、语音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8]”

陈辉《汉字文化圈缘何相当于儒教文化圈?――基于19世纪30年代西士对中朝日〈千字文〉之译介》一文发现,19世纪30年代集中出现过多个世上最早的中朝日《千字文》欧译刊本。这些西方译本大都无法使用词或者短语跟“字”进行对译,因为西方的语言习惯只能从整句上完成一个意思表达,所以他们的翻译都是以句子为单位解释《千字文》的意思,那么他们的翻译只能剥离《千字文》的讲字说字功能,剩下的是儒家思想表述的内容[9]。由于这些早期西方译者发挥的作用,使得不少西方人士认为汉字文化圈就是儒家思想文化圈。可见以“字”为本位的语义型语言跟以“句”为本位的结构型语言的差异。

(三)《千字文》的“翻版”和应用

《千字文》成书之后,隋代书法家智永曾经抄写800本分赠给江东诸寺,《隋书?经籍志》有《篆书千字文》一卷,《草书千字文》一卷。在长久的流传和使用中,可以练习书写,可以练习朗读,被用作书法教材,是文学写作教材,也是孩子们的儒学思想启蒙教材,还生成了字典排序功能。一直到清朝末年的19世纪,中国还有地方用它来作为儿童蒙学课本,使用了将近1500年,具有难以超越的教材属性和价值。

《千字文》在中国、日本和朝鲜都产生很多别本,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著述群。尾形裕康《我国〈千字文〉教育史研究》把仿照周兴嗣《千字文》而编写的各种《千字文》称为“异系千字文”。根据他的统计,中国仿照周兴嗣《千字文》编写而在日本以写本或者刻本流传过的“异系千字文”有14种29部。日本人编写的千字文种类数江户时代最多,内容多种多样,包括天地人事各个方面。仅尾形裕康家藏的本子就有214部,全部是日本人编写的。日本各式各样的“翻版”《千字文》同样都含有教育功能,更多地是汉字教学功能。江户时代《幼学千字文》《女千字文》等,跟朝鲜《图像注解千字文》《图形千字文》一样,单纯强化《千字文》的汉字教材功能。

《新概念英语》的作者亚历山大(路易斯?乔治?亚历山大(Louis.George.Alexander1932~2002)曾谈到,外语学习不要随意组合各种目标的教材,而应该在一套教材中完成不同技能、不同方式的训练[10]。也就是说教材的价值在于利用。《千字文》就具备这种教材应用价值。从中国古典哲学“道――法――术”层面来看,“道”是规律,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核心;“法”是一套规则体系,就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做事情,流程、规范、结构、框架等,应该基于道,符合道,而且法要与时而易,需要创新和发展;“术”是具体操作的技巧,技术,模型。术要符合道和法,术需要简易,有可操作性。道者不易,法者时易,术者简易,是最好的策略。从这三个层面看待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活动,《千字文》这部教材是道法术三者统一、兼备和组合的汉字百科。

三、《千字文》的汉语教学对当今

汉语教学工作的借鉴意义

(一)外语教材的模板效应

《现代汉语词典》为教材下的定义是: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所谓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各种各样的教材编写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借鉴的“教材模式”,即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形成了一定标准的教材编写模式,模板效应指的是以一种教材为模板配以其他语种翻译的外语教材编写方式。《千字文》不仅创造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儿童习字启蒙教育的教材模式,而且成为一种模式和样板,让后人争相效仿,以至于梵语教学也仿拟用作模板。

唐三藏法师义净编纂的《梵语千字文》收录于《大藏经》第54卷《事汇部》下,祖本为东京东洋文库藏本。《梵语千字文》作者有不同意见,敬光在再版序说:“千文一书,题曰义净撰。识者非无疑,盖依全真唐梵文字而制之,托名净师者也”,又说“然有益于初学既已不少,伪也真也,何亦须言?”

江户时代梵仙著《宗门千字文》用于佛教传播的,义净作《梵语千字文》则用于梵语教学。敬光在再版序中的提到《梵语千字文》的功用:“为欲向西国人,作学语样”。虽然梵语是“声音中心”的语言,但是义净依据“意义中心”的汉文特点来解释梵语。“梵语下题汉字,其无字者,以音正之”,就是把一千个汉字跟一千个梵文常用字词按意义对应联缀成篇,所用字“并是当途要字”,内容同样涉及天文、方位、政事、家庭伦理、修身、文学、军事、器具、农事、佛法和身体器官,生死轮回的佛法等。

《梵语千字文》共两版:第一版只有意译而无音译,右为梵语,左边为汉语词汇。再版时加入音译,明确标出了韵脚字,仍然按照单字罗列,上为梵语,中间为汉字注的读音,下为汉语词汇,“梵语下题汉字,其无字者,以音正之”,如果掌握这一千个梵文单词,再熟悉三种数(单数、双数、复数)、八种格(主格、宾格、用格、与格、来格、属格、位格、呼格)的变化,就可以说梵语入门了。“若兼悉昙章读梵本,一两年间即堪翻译矣”。后来追溯双语词典源流的学者都会提到《梵语千字文》和《一切经音义》,“但学得此则余语皆通”,我们把这种以模板形式对照编写外语教材和词典的情形称为“模板效应”。

以一种教材为模板配以其他语种翻译的外语教材编写方式,后来出现在二战时期。二战时期美国陆军中盛行听说教学法,其语言学背景是以布隆菲尔德语言学刺激反应理论,从语言本体上强调句型整体输入训练,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背景是行为主义理论,即强调刺激―反应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英语九百句》是这种教学流派的典型教材。当时美国语言学者霍凯特不仅完成了结构主义语言学集大成之作《现代语言学教程》,而且主持了外语教学“口语系列”教材编写。1944年他和中国学者房兆楹编写的《汉语口语》,收入《美国陆军部教育手册》,1976年和1980年再次印行。日本学者都提及《汉语口语》对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汉语教材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的“口语系列”潮流中,所有语言的外语教学都是从判断动词“是/不是”“有/没有”“可以/不可以”等句式开始的,好像以《英语九百句》为模板的不同语种的“全球化”翻版。

外语教学是按照目的语的思维去学,还是按照自己熟悉的思维去学,这是两种很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梵语千字文》是按照汉语模式教梵语,如同有人用英语九百句套写汉语九百句一样,这是我们不赞同的方式。直截了当对译的模板效应有“见效快”的好处,但是对形成“二语思维”的效果却值得推敲。因为二语学习如果以母语思维推及二语,容易造成“洋泾浜式”的外语,有称作“石化现象、高原现象”等。中国宋代时期,日本派遣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逐渐减少,中日佛教交流较多。那时的日本僧?H中通晓梵文的学者试图对用汉文所写的《日本书记》和《古事记》中古代口语进行分析,寻找“古之道”。这种现象似乎是对《梵语千字文》做法的反向。

按照梵语的生成和本质特征去掌握梵语,按照英语的自有规律性去掌握英语,按照汉语的生成规律和本质特征去掌握汉语似乎更加自然合理。遣唐使的汉语学习全盘学习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方式,是一种超完整意义的汉语学习,其中的成败得失,也需要具体分析,对于其中合理因素应该加以总结和借鉴。

(二)汉字、汉语教学独有模式的回归

在今天的汉语教学和传播研究中,应该呼吁汉字、汉语教学独有模式的回归。还注意到,中国语文教学传统精华与糟粕并存。古代中国很多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阐释往往借助儒家思想体系,有时含混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各个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就像哲理和思辨不能代替调查和实证。

西方语言教学法专门化研究开始得早,进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兴起的二语习得理论,承袭了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比起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思想重视实验、重视统计计算的探究模式来说,我们有些经验总结式、放任自流式的教学研究只能逊色成为“史前科学”。汉语教学应该有很多独特之处,中国语文教学传统并非没有科学价值。例如日本的汉语教学曾经采用“和训”阅读汉文古籍,与科学意义的汉语教学有所差距,这是汉语汉字“言文脱离”带来的问题,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通过历史回顾,科学地提炼中国语文教学传统。这就需要汉语教学研究者放弃“史前科学”的做法,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建设属于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

[参考文献]

[1]六角恒广.日本中国语教育史研究[M].王顺洪,译.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2:序言.[2]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序言.[3]李宇明.重视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4.[4]张西平.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8(1):122-132.DOI:1013724/j.cnki.ctiw.2008.01.002

6.关于《千字文》中的几个问题 篇六

关键词:《千字文》,问题,解读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诵读《千字文》的今天,有几个问题, 尤其是在学术上有争议或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以抛砖引玉,也就教于方家。

一、《千字文》是否千言不重?

有的学者认为,《千字文》共1000字,其中只有一个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有的学者认为,《千字文》实录九百九十四个相异汉字,有6个重复汉字。现以伏俊连、李占鹏注释的《〈千字文〉 〈弟子规〉助读》[1]为例,把这6个汉字翻检出来:

发——周发殷汤盖此身发昆——玉出昆岗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并——百郡秦并并皆佳妙洁——女慕贞洁纨扇圆洁

那么,《千字文》到底有没有重复字形呢?笔者认为原版的《千字文》没有重复字形,《千字文》是真真正正的千言不重。

首先,从文献记载来看,《千字文》不可能有重字。《太平广记》、《刘公嘉话录》中引用《尚书故实》中的说法:“梁周兴嗣编次千字文,……其始乃梁武教诸王书,令殷铁石于大王书中,拓一千字不重复者,每字片纸,杂碎无序。武帝召兴嗣曰:‘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而赏锡甚厚。”这段话大意是说梁武帝教诸位王子王孙书法,让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重复的字,每字一张纸,没有顺序地杂乱放在一起,所以他召来周兴嗣说:“你很有才思,请为我将它们有顺序地编在一起,还要讲究押韵。”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一夜之间鬓发全白,武帝重重地奖赏了他。

其次,从字形来看,重字的误解,来源于汉字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文字因简化和规范化所导致的繁体字(含异体字的归属)与简化字的合并、分野。简言之,如果从《千字文》 的简化字版本来看,会发现有重字,但如果还原其繁体字字形,就没有重字。下面对上述6个字分别加以分析。

发:“周发殷汤”的“发”,读阴平,其繁体字为“發”。“盖此身发”的“发”, 读去声,其繁体字为“髪”。所以,繁体字版本为“周發殷汤”、“盖此身髪”。

昆:“玉出昆岗”的“昆”,为昆仑之意,其繁体字为“崑”(异体字为“崐”) “昆池碣石”的“昆”为昆明之意,其繁体字仍为“昆”。所以,繁体字版本为“玉出崑岡”、“ 昆池碣石”。

戚:“戚谢欢招”中的“戚”,其意为忧愁、悲伤,其繁体字为“慼”,而“亲戚故旧”中的“戚”,其意为亲属,其繁体字仍为“戚”。

云:“云腾致雨”中的“云”,其意为乌云,其繁体字为 “雲”,“禅主云亭”中的“云”,其意为云山(山之名),其繁体字仍为“云”。

并:“百郡秦并”中的“并”,为合并之意,其繁体字仍为“并”,“并皆佳妙”中的“并”, 为副词,表示不同事物的同时存在,其繁体字为“並”(该字的异体字写作“竝”。)

洁:“女慕贞洁”的“洁”,其繁体字为“絜”,“纨扇圆洁” 中的“洁”, 其繁体字为“潔”。此二字意义相同,互为异体字, 但在古本中,写法不同。

除以上这6个重字外,有的《千字文》现代简化字版本, 还有2个字也有类似情况,那就是“巨”和“实”。

巨:“剑号巨阙”的“巨”,用于名称,其繁体字仍为“巨”, “巨野洞庭”的“巨”,为巨大之意,其繁体字为“钜”。

实:“策功茂实”的“实”字,其意义为事实,其繁体字字形为“實” 。“多士实宁”的“实”字,其繁体字字形为“寔”。 “寔”是通假字,既通“实”字,也通“是”字, 此地的“寔”为代词 “是”字,有兹、此的意思。“多士寔宁” 的意思就是:天下赖此多士得以安宁。

再次,从读音来看,今天我们看到的《千字文》现代简化字版本的所谓重字,今天读音相同,但在周兴嗣所生活的时代,即梁武帝时代,这些字的读音并不相同。如:两个“洁” 字,“女慕贞洁”的“洁”字,应读古平声;“纨扇圆洁” 的 “洁”字,应读古入声。“周发殷汤”的“发”,读古平声,“盖此身发”的“发”, 也读古入声,再考虑到他们的字形不同, 意义不同,故实为两字。

最后,从赵孟頫的《真草千字文》来看,可以确认:《千字文》中并没有重字。误解的来源缘于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二、《千字文》的结尾是“自谦之词”“无意义的句子”吗?

在《刘宏毅博士< 千字文> 讲记》[2]中,刘先生对结尾这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的注释为:“‘谓’是说起来,说到的意思。这两句话与上两句都是自谦之词,意思是说:“说到我的学识嘛,也就是知道几个助词,焉、哉、乎、 也,仅此而已。”

笔者认为,这两句不是自谦之词,也不是有些学者所说的“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或“凑字数的无意义的句子”,应译为:说到古书中的语气助词嘛,那就是“焉”、 “哉”、“乎”、“也”了。因为:第一,这两句是从教育学童的角度而言的。语气助词“焉”、“哉”、“乎”、“也”作为古汉语中的常用虚词,是学童们应该掌握的常识之一。它们虽无实际词义,却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暗示作者某种情感、 态度、补全语义的作用。语气助词是虚的,但虚实相生、虚实相形,文章才有节奏,有韵味。第二,正是因为助词是虚的, 无所寓意,故无所不寓。《千字文》的开头太宏大了,宏大得令结尾成为一件难事。若用“愚蒙等诮”就结尾了,难免有虎头蛇尾之感,然而,虚而又虚的“焉哉乎也”正好与实而又实、玄而又玄的“天地玄黄”形成呼应,使得整篇文章虚实相映,形成一个整体。第三,“焉哉乎也”四个字仿佛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据说周兴嗣领过皇命,一晚上才思泉涌,讲一千个拓出来的汉字巧妙组合而成文,清晨对镜自照, 却发现鬓发尽白。这也许只是个虚构的故事,然而,却笼上了一层传奇色彩。那一夜仿佛已不再是普通的夜了,而是周兴嗣生命的挥洒与缩影;那一夜而成的《千字文》,也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与排列了,而是周兴嗣用毕生的才情、人世的沧桑阅历与对儒家经典语句信手拈来而上演的绝妙舞蹈。周兴嗣就这样悄然完结了舞蹈,只余一声叹息。这一声叹息,语音绕梁,回味无穷,变成了最完美的谢幕。

三、怎样理解《千字文》中最具玩味的四句话?

人们一向认为,《千字文》中最具玩味的四句话是“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四句话,该怎样正确理解?能否从哲学角度来解读呢?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多样性。在这四句中,“性静”与“情逸”、 “心动”与“神疲”、“守真”与“志满”、“逐物”与“意移” 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且处于条件性联系链条中:因为“性静” ( 内心的淡泊宁静),才有了“情逸” (情绪、情感上的闲适安逸);因为“心动”(心猿意马、心神不宁),才有了“神疲”( 精神上的疲倦不堪);因为“守真”(保持纯真的本性), 才会“志满”( 意愿得到实现);因为“逐物”( 追求外物), 才会“意移”( 志向被改变、转移)。在这四句中,“性静情逸”与“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与“逐物意移”之间还存在另一种联系,那就是相对相反的关系:保持内心的淡泊宁静,才有情绪、情感的闲适安逸;相反,心猿意马、心神不宁, 精神就会感到疲倦不堪。保持纯真的本性,你的意愿终将得到实现;相反,追求外物,意志、志向就会被改变、转移。

子思在《中庸》里面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凌下; 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 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命,下不抱怨别人。所以, 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子, 应该到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子思在《中庸》中的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不攀比、不比富,不拍马溜须,不怨天尤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守着这样的真性情,你会志满, 你会情逸,你会得到属于你的一切!

有人说,我们所处的社会在急遽变化,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每个人的生存状况都在发生变化,这么多不确定性天天围绕着我们,我们很难做到“性静”、“守真”的;还有人说,现代人身上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面前充斥着光怪陆离的诱惑,谁能做到“性静”而心不动、“守真”而不逐物呢?

面对心动还是不动、逐物还是不逐物这种矛盾现象,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看待。 比如,有一次,我坐在出租车上,听见司机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档车,于是,感叹道:“唉,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我的钱这么难赚?”我心血来潮,问他:“你认为世上什么钱是好赚的?”他答不出来,半晌才说:好像都是别人的钱比较好赚。这是他性不静的表现,也是他不能守真的表现。其实,这位司机不该“心动”,不能“逐物”(改换工作),不该抱怨命运,也不该这山望着那山高,而应坚信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与汗水,应坚信路在自己的脚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太多的爱恨情仇,太多的无可奈何, 太多的事与愿违,太多的身不由己,面对这些,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浮躁好动的,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狼狈。如果我们能做到品性淡泊,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世间纷杂的一切,那么, 我们的情绪、情感也许真的会安逸自在,从而达到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高度。

再以关颖珊赢得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冠军时的精彩表现为例:她一心想赢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只排在第三位,怎么办?在最后的比赛项目上,她 “心动”了,“逐物”了,她选择了突破,而不是求稳。在4分钟的长曲中,她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了两次。这样做,她有可能连第三也保不住,甚至败得很惨,但她毕竟成功了。她说:“我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还有潜力没发挥。”关颖珊的成功告诉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该逐物时就逐物,该动心时不犹豫,才是我们应有的素养。那种该出手时不出手,心该动时老犹豫,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大胆创新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不要把“心动”仅仅理解为内心浮躁妄动、 心神不宁、想入非非、心猿意马等贬义词,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追求新理想、探求新方法、获得新生活等褒义概念。同样的,不要把“逐物” 仅仅理解为对声、色、犬、马等具体的物的追求,还可以把它理解为对理想、目标等抽象物的追求。 我们不要把“逃避”美化成了“性静情逸”,也不要把“不作为”奉为“守真志满”。其实,生活中若一味地静性而心不动,则情更难逸;若一味地“守真”而不逐物,则志更难满, 应该追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在新的层面获得新的境界的“性静情逸”、“守真志满”。

7.千字文注释 篇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①昃②,辰宿③列张。【译文】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注释】①盈:月光圆满。②昃(zâ):太阳西斜。诚敬的想着父母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毁坏损伤它。③宿(xiù)〈古〉中国天文学家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译文】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才能有道德的人。

不要放弃。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①调阳。【注释】①律吕: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译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偶数各律叫做“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以调阴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译文】墨子悲叹白丝被染上了杂色,《诗经》赞颂羔羊能始终保持律六吕来调节阴阳。洁白如一。要仰慕圣贤的德行,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①,玉出昆冈②。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①听。【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注释】①习: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译文】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

说话声非常清晰。剑号巨阙①,珠称夜光②。果珍李奈③,菜重芥姜。

【注释】①巨阙: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莫邪、鱼肠,全都锋利无比,祸因恶积,福缘善庆①。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注释】①祸、福二句:语出《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而以巨阙为最。②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

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

【译文】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③柰(nài):果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

【译文】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

资父事①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注释】①事:侍奉。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①火帝②,鸟官③人皇④。【译文】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注释】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②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③鸟官:少昊(hào)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临深履薄,夙兴①温凊②。似兰斯馨,如松之盛。④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注释】①夙兴:“夙兴夜寐”之略。夙,早。②温凊(qìng):“冬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温夏凊”之略。凊,凉。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译文】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①陶唐②。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

【译文】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这里指舜,又称虞舜。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

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他死时把

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

笃①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藉甚②无竟。(shàn)让”。

【注释】①笃(dǔ):忠实,诚信。②籍甚:盛大。【译文】苍颉(jiã)创制了文字,嫘(lã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译文】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学优①登仕,摄②职从政。存以甘棠③,去而益咏。【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注释】①学优:《论语》有“学而优则仕”之语。②摄(shâ):代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理。③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①一体,率宾②归王。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注释】①遐迩(xiá ěr):指远近。②率宾:出自《诗经》:“普天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政和遗爱。

【译文】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译文】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

加怀念歌咏。鸣凤在竹,白驹①食场。化被②草木,赖及万方。

【注释】①驹(jū):小马。②被:覆盖,恩泽。

【译文】凤凰在树上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

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

百姓。

盖①此身发,四大②五常③。恭惟鞠养④,岂敢毁伤。

【注释】① 盖:发语词,无实义。② 四大:指地、水、风、火。

③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④ 鞠(jū)养:抚养,养育。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同气连根。交友投分,切磨箴规。意思。②密勿是勤勤恳恳的意思。③横:连横。战国时,苏秦说

【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shuì)六国联合拒秦,史称“合纵”。张仪主和拆散合纵,使六国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一个个服从秦国,称为“连横”。由于连横,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首先打击赵、魏,所以说“赵魏困横”。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译文】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晋文公、楚庄

【译文】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连横。

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 候也不可亏缺。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译文】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会盟。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韩非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刑之下。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起翦颇牧①,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注释】①起翦(jiǎn)颇牧:起:白起;翦:王翦;颇:廉颇;牧:坚持雅操,好爵自縻①。都邑②华夏,东西二京。李牧。【注释】①縻(mí):牵系,拴住,系住。②邑(yì):国都,京城。【译文】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译文】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中国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①,禅主云亭。背邙①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注释】①岱(dài):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注释】①邙(mánɡ):山名,北邙山,在河南省。【译文】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译文】洛阳北靠邙山,面临洛水;长安北横渭水,远据泾河。宫后归于统一。五岳以泰山为尊,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殿回环曲折,楼台宫阙凌空欲飞,使人心惊。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⑥洞庭。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①傍启,甲帐②对楹。【译文】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注释】①丙舍:宫中别室。②甲帐:汉武帝时所造的帐幕。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译文】宫殿里画着飞禽走兽,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正殿两边的野,望湖上湖南洞庭。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帐幕对着高高的楹柱。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译文】中国的土地辽阔遥远,没有穷极,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译文】宫殿里摆着酒席,弹琴吹笙一片欢腾。官员们上下台阶互象万千。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相祝酒,珠帽转动,像满天的星斗。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译文】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种植着小米和黄米。收获季【译文】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庄稼种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赏赐,种得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不好的就要受到处罚。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⑤槐卿。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译文】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有从汲(jí)【译文】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县魏安厘王冢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f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ù)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宫延内将相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 大夫公卿夹道站立。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译文】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①,驱毂②振缨。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注释】①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②毂(ɡǔ):泛指车。身。【译文】他们每家都有八县以上的封地,还有上千名的侍卫武装.戴着高大帽子的官员们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①幸即。不威风。【注释】①皋(gāo):水边的高地。【译文】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形,对抗权尊。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译文】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可以幸免于祸。春风得意。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 世。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译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去官职呢?【译文】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离君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汤王封他为“阿衡”。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 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译文】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遥。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译文】齐桓公匡正天下诸侯,都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来无限的快乐。的旗号。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

渠荷的历①,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②凋。贤相传说。

【注释】①的历:光彩烂灼的样子。②蚤(zǎo):通“早”,指月初

或早晨。俊乂①密勿②,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③。

【译文】池塘中的荷花开得多么鲜艳,园林内的青草抽出嫩芽。到【注释】①乂(yì):“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乂是贤才的了冬天枇杷叶子还是绿的,梧桐一到秋天叶子就凋了。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束带矜①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②。

【译文】老树根蜿蜒曲折,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只有远游的鲲【注释】①矜(jīn):自夸、自恃。《礼记·表礼》“不矜而庄。” 鹏独立翱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②诮(qiào):讥讽、嘲讽。

【译文】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这些道理孤陋

耽读玩市,寓目囊①箱。易輶②攸③畏,属耳垣④墙。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注释】①囊:口袋。②輶(yïu):一种轻便的车子。

③攸(yōu):所。④垣(yuán):矮墙,也泛指墙。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译文】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译文】说到古书中的语助词,那就是“焉”、“哉”、“乎”、“也”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了。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

【译文】平时的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饱的时候自然满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梁武帝时期(502—549 年),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①,待巾帷房②。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

【注释】①绩纺:泛指纺纱,绩麻诸事。即纺绩。②帷房:内房。同义异体字)。因此,此篇《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现在中

【译文】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国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只剩九百九十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余个相异汉字(具体数量因异体字的归属而有不同说法)。

纨①扇圆絜②,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注释】①纨(wán):很细的丝织品。②絜(jiã):“洁”之书面语。千字文 [繁体]

【译文】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白白的蜡烛明亮辉煌。白日小憩,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閏馀成歲 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 露結爲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阙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①。矫手顿足,悦豫且康。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注释】①觞(shāng):酒杯。吊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译文】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情不遐迩一體 率賓歸王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複 器欲難量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聖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译文】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資父事君 曰琅c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笺①牒简要,顾答审详。骸②垢想浴,执热愿凉。笃初誠美 慎終宜令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注释】①笺(jiān):文书、书信。②骸(hái):身体。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译文】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仁慈隱恻 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據泾 宮殿盤郁 樓觀飛驚

【译文】家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都会受惊,狂蹦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丙舍傍啓 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乱跳,东奔西跑。官府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升階納陛 弁轉疑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杜稿鍾隸 漆書壁經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高冠陪辇 驅毂振纓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

【译文】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撮口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绮回漢惠 說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寔甯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任公子善于钓鱼。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並 嶽宗泰岱 禅主雲亭

释纷利俗,竝①皆佳妙。毛施②淑姿,工③颦④妍⑤笑。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曠遠綿邈 岩岫杳冥

【注释】①竝(bìng):“并”异体字之一。②毛:毛嫱(qiáng)。治本于農 務資稼穑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西:西施。《庄子·齐物论》:“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 孟轲敦素 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聆音察理 鑒貌辨色 ③工:善。④颦(pín):皱眉。⑤妍(yán):美丽。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 林臯幸即

【译文】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索居閑處 沈默寂寥 求古尋論 散慮逍遙 这些都非常巧妙.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欣奏累遣戚謝歡招 渠荷的曆 園莽抽條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陳根委翳 落葉飄搖 遊鹍獨運 淩摩绛霄 耽讀玩市 寓目囊箱

年矢①每催,曦晖朗曜②。璿玑③悬斡④,晦魄⑤环照。易輏攸畏 屬耳垣牆 具膳餐飯 適口充腸 飽饫烹宰 饑厭糟糠

【注释】①矢(shǐ):箭。②曜(yào):日光、照耀。③璿玑(xuán 親戚故舊 老少異糧 妾禦績紡 侍巾帷房 纨扇圓絜 銀燭炜煌 jī):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④斡(wî):旋转。⑤晦魄:晝眠夕寐 藍筍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舉觞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 月亮。嫡後嗣續 祭祀烝嘗 稽颡再拜 悚懼恐惶 箋牒簡要 顧答審詳

【译文】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驢騾犢特 駭躍超骧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 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布射僚丸 嵇琴阮嘯 恬筆倫紙 鈞巧任釣 釋紛利俗 竝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懸斡 晦魄環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

【译文】顺应自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如此心地坦孤陋寡聞 愚蒙等诮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

上一篇:文体局开展2012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下一篇:人生感悟:有梦就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