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精选13篇)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 篇一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说出课文的主要意思。
2、知道读报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3、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在今后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读报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在今后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准备:自学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 月 日 序 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质疑
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交流展示、汇报成果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三、互动探究、精讲点拨
1、再读课文,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和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什么?。
4、养成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对我们小学生有什么好处?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矫正反馈、迁移运用
1、齐读课文。
2、填空。
忠实的读者因为经常读报,不仅----------,而且开阔了--------------,陶冶了---------,有的人因此而走上---------------------。
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
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受益终身
2.我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篇二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根基。读书则是驶向知识海洋的航船,是长成智慧大树的养料。而我以前却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虽然妈妈为我买的书堆得像小山一样,可我连一本也没认真读过,导致我写作文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那次与书的邂逅,却改变了我——
那是去年秋天过生日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生日礼物,我满心欢喜地拆开一看,竟是几本书!顿时,我的心就冷了大半截,可也不好意思说不喜欢,就随手放在了书架上。爸爸见了说:“你还是翻开看看吧!里面有‘黄金屋’呢!”嗯?有黄金?我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上下五千年》翻开看了看,立刻被里面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迷住了: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专横跋扈,滥杀无辜,害得黎民百姓衣不敝体,食不裹腹,到处是乞丐。读了商纣王的故事,我深深为那些百姓而感到悲痛,为商纣王的昏庸残暴而气愤。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书中,真没有想到,书中的故事那么引人。读着,我也仿佛走进了那段悠久的历史。就这样,捧着《上下五千年》,我走进了书中,认识了不少历史人物,了解了不少历史故事,开始了我与书的永恒相约——
之后,我读的书越来越多:名著、杂志,甚至爸爸订的报纸,我也拿来兴致勃勃地读上一番:领略经典的魅力,看“五洲四海”的神韵,听长江黄河奔腾不息的涛声,邀游太空、探寻“海洋”……与爸爸谈论国家大事,和同学评辩书中的主人公,向日记倾吐自己的心声……渐渐地,我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和美好。饭后、课余时间、星期天……我都会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悠悠的思绪伴随着淡淡的书香,喧闹的尘世远去了,烦燥的心灵得到了安歇,自由自在的我沉浸在一种超脱的陶醉和愉悦之中,享受着读书的怡然之乐。
3.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反思 篇三
1、报纸真的有魔力吗?
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自己的爷爷因看报而忘记了吃饭,有的学生讲伯伯因看报吸烟而烧了自己的衣服。学生因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认识到了报纸的吸引力。
2、既然报纸有那么大的魔力,是不是什么报纸都能读呢?
学生一致认为: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报纸才能读。我建议他们推荐一些能读的报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说:“《山西日报》、《太谷报》、《小学生德育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辅导报》……”只有将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4.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 篇四
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本节课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谈话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读课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惊天动地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层出不穷 陶冶 息息相通 九霄云外 回肠荡气 (2)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思考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陶冶 充溢 回肠荡气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层出不穷 着迷 诱惑 惊天动地 息息相通 九霄云外 良师益友 指名读、同桌相互读、齐读。 2、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 惊天动地 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 层出不穷 陶冶 息息相通 九霄云外 回肠荡气 3、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 四、精讲精练 本课的精讲点: 1、学习第一段 (1)指读,思考写了什么? (2)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 (3)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4)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2、学习第二段 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学习第三段 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4、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练习七的第一、二部分。 板书: 读报的重要 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 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受益终身 24大自然的文字
5.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作文 篇五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下午,放学回家时,路过一家书店,我和妈妈便进去准备挑选几本书。我的脚刚刚踏进书店,目光就立刻锁定在一本漫画书上,“我要买这本书。”我指着心仪的书对妈妈说。妈妈却回答:“那你要再选一本故事书。”没办法,我只好顺手拿了离我最近的故事书,然后一脸不开心地回了家。很快,我看完了漫画书,闲来无事,便随手翻一翻那本被冷落的故事书,可没成想,精彩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从那以后,我的兴趣慢慢地从玩电脑变成了读书,几乎每天都要读几页书,从那以后我也变得勤奋起来,连身边的人都开始赞美我了,说我从爱玩的孩子变成了爱读书的好孩子。有一次,大家都在吃饭,而我却在自己的卧室里窝着,我正看到精彩的地方,都舍不得离去了。到大家吃完饭我还沉迷在书的世界里,真正体验了一把“废寝忘食”的感觉啊。
还有一次,那是星期六,我正在读一本厚的像一个枕头的小说时,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的身边,眉头紧锁,严肃中流露着一种慈爱,“你还去上金笔作文吗?”我看了一下表,发现已经九点多了,“天哪!”说着,抓起书包,放下书冲了出去。
读书使我快乐,书就像一位良友伴随我们左右,我感谢自己爱上了读书,俗话说:“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我喜欢现在这个爱上读书的自己。
6.引导学生养成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篇六
一、会听——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求学生上课时既要听老师讲解,又要仔细听同学们的发言。要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①上课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促使他们仔细听课;②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仔细听课;③运用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保持学生良好的注意。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听的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
(1)重视听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老师讲解的重要作用。老师的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老师或家长的辅导详细得多,更是同学们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
(2)专心听讲。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
(3)会听门道。一般老师讲课分成几个大步骤:开始复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接着引入新课,然后进行新课、分析讲解、推理,启发学生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最后还要概括小结一下。教学中要让学生听得出来,明白老师每一步讲解的目的,并积极配合,达到老师既定的目的。
(4)当堂弄懂。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运用等。
(5)理清思路。学生的思路不但要跟着老师走,而且要把知识发展思路及教师引导思路弄清楚。知识发展思路,在预习时可能“理”过,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课时就应特别注意,弄清楚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是怎样从上节课内容发展来的,这样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二、会想——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习数学知识,就其过程而言,实质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疑、质疑、释疑的思维过程。所以,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要使学生养成质疑问难习惯必须做到两点:
(1)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师除了对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进行鼓励外,还应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激发全体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在讲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时设疑“能否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呢?”在完成转化后,暂不作具体的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问:如果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这样一步一步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顺着逻辑思维的路子,得出了计算法则,显然,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2)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小学数学中质疑问难的主要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①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表达的,为啥要这样表达?②解例题、习题的方法。题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如果把这道例题再改变一下条件或问题,解题方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是教会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质疑问难的一般逻辑方法,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释疑解难,并逐步养成习惯。
三、会说——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过程,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说的训练一般有如下两种:
(1)操作叙述法。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有时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引导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这样使学生有话可说,从小养成爱说善说的习惯。
7.养成用电脑的好习惯 篇七
2.不上不良网站,(这些网站可能含木马、病毒、后门、广告、间谍等危险程序)
3.不上未知网站下载任何文件,包括软件、歌曲、office文档、图片等。(这些文件可能含有危害系统安全的危险程序,从而导致系统被 控制、个人隐私泄漏到网上、其他正常软件无法运行(主要是安全软件)、硬件的驱动程序损坏、重要文件丢失等严重后果。)
4.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HIPS(主机防护系统)软件等安全软件要时刻保持它们是最新的版本,
并定期用新危险软件对它们进行性能评估。(注意:最后半条建议仅供有一定电脑知识的电脑使用者采用!)这些安全软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们是万万不能的。
5.定期用安全辅助软件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比如:sreng、autoruns、系统安全盾、hijackthis等,可以对付绝大多数未知危险程序。
6.移动存储设备互相拷贝文件前,请用最新版本的杀软对移动存储设备全面查毒;分区盘符请用右键打开,慎用双击方式打开。
7.电子邮件请尽量用安全性好的邮件客户端软件收发,比如foxmail6.0等;垃圾邮件一律删除并将发送人添加进黑名单。
8.让学生从小养成多思善问的好习惯 篇八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可见,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一种求知的状态,是发明创造的起点。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养成多思善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好习惯就得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较窄,害怕答错、怕羞的心理使他们不敢提问。那么,学生内心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孩子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他们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腔热情地鼓励孩子们敢说敢想的积极性;说错了允许重说;说得不完整时可以想好了再补充;即便是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是漫无边际,甚至离题万里,也不作轻易否定,而是耐心地提示孩了换个角度再想想。
二、创设问题教学的情境,要有疑就问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较有挑战性或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的素材或信息,从而让学生提有关数学性的问题。形式营造问题情境。从而使他们领悟所学知识,感受信息过程,进而激发他们质疑:根据信息,你会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教师充满鼓励的引导下,学生马上就会提出充满个性的数学问题。
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我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灵活处理。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简单而又与本课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可一点即过,让学生向行处理;对于那些突出本节课重点、要点、难点的新问题,教师要把它一一罗列出来,重点讨论、重点解决;教师处理问题时,把握要有轻有重,有缓有急。
三、切中学生质疑的途径,要一题多问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只有找准质疑途径,学生提问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为学生的本性就是爱问,尤其是爱问那些古怪的和抽象的问题,最喜欢问个为什么。当然实践操作更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方法和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生质疑的有效途径。一道题形成多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伴随着问题而得到提高。在此操作过程中,学生感悟了探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领略了猜想与验证的欣慰,并找到质疑的途径,深刻领会一题多问的实质。
四、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要一问到底
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帮助学生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尤其要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立足多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引导孩子们善于从同伴的提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教师的答疑中悟出辩证性的道理。我们要多启发、多诱导、多鼓励、多表扬,以赏识的眼光、爱戴的心理、赞叹的语气去关照、鼓动他们大胆提问,反复提问,一问到底。让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急于提问,精心培养他们多思善问、一问到底的好习惯,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善问”的目的。
五、拓宽学生“会问”的渠道,要投石问路
在培养学生“会问”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和问题意识。只有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探究,真诚地和学生进行内心交流,学生心理状态处于安全的情况下才“善问”“敢问”“会问”。这种投石问路的有效学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诱发了深邃的数学问题,拓宽了学生“会问”的渠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数学问题。学生生来的好奇心决定他们好问的天性,这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在数学课堂上把时空还给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养成多思善问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大昌汗九年制学校
9.要养成善于学习思考的好习惯 篇九
赵建功
5月1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 在省委办公厅调研座谈时作了重要讲话,对办公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习卢书记的讲话,“四个重在”和“党性”、“宗旨”、“全局”、“枢纽”、“服务”、“责任”、“严格”、“运作”这八个关键词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烙印。结合中心、集团综合处的工作,笔者感到在围着领导转,照着职能建,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综合处人员养成善于学习思考的好习惯至关重要。
学习是形势所迫。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这样警告:一个人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每年不更新7%的话,那么这个人便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过去,一个人凭着从学校学得的十几门课程,在工作岗位上基本够用。现在,如果仅仅满足于在学校学得的那点东西,就远远不够了。因为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只能占20%,80%的知识需要在干中学。现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学方能知不足,方能奋起直追,这就决定着我们更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特别是要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只有理论上的坚定和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成熟。善于用科学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经验。要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素质,在头脑中成为“主心骨”,在思想上成为“定盘星”,在行动中成为“指南针”。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不学习,就可能被淘汰;不学习,就不会有提高。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压力,也应该成为一种自觉。
学习是终身任务。学习是无止境的,即使有很高学历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充电”。因为一个人的知识能量总是在不断地释放和消耗,因而也必须不断地补充和储备。因此,我们必须终身学习,要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天地正气养清廉,腹有诗书气自华。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增加更多知识。我们要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把学习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有人觉得工作繁忙,难以静心学习。但这不应成为忽视或轻视学习的理由。工作和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才能提高本领,胜任工作。一位哲人说过,学习是生命中的盐。盐是人们生活中一天也离不开的物质。学习也应该成为人们事业、生活的“第一需要”。只有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才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忍受清苦,除去浮躁,守住寂寞,激发学习动力,焕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直至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贯穿于整个生命的旅程。
学习是一种责任。对综合处人员来说,重不重视学习,学得怎么样,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而是事关职责和集体的事业。因为每一名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并不只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一个集体,学习的好坏,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集体的建设、发展。因此,学习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集体、对事业负责。只有真学才 能见真效,要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理论学习不系统、不全面、不深入,一知半解;再一种是学归学,用归用,学用脱节。做到真学,就要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举旗帜的坚定信仰,转化为工作的能力,转化为单位建设的成果。
学习就是工作。学习是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工作需要学习,学习好才能工作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就是工作。学习与工作并不矛盾,“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除了要深化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外,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把学习融入工作中,使工作成为不断学习、深化学习的平台,使学习与工作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只有学习成为常态,工作才能进入状态。此外,多思考,大有益。事情往往是这样:困惑因思考得以消除,觉悟因思考得以升华,缺憾因思考得以弥补,优长因思考得以弘扬。只要在学习、实践中认真思考,不仅会有值得称道的经历,而且会有比较理想的结果。
为什么要认真思考——孔子 早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著名作家巴尔扎克 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由此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综合处是领导的助手和“外脑”,不能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用力工作仅能及格,用脑工作才会优秀。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很难称得上是称职。
思考些什么——思考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经常”:一是经常站在全局的高度、领导的角色思考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大事。不在其位要谋其政,要积极给领导提建议、出点子,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二是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哪些做得好,好在那里,为什么做得好;那些做得不好,为什么做得不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三是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思考,结合自身工作,经常琢磨点问题,撰写些研究文章。
怎样思考——思考的途径有三:首先,要注重调查研究。认真思考不是闭门造车,必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既要吃透上情,又要摸透下情,更要做好结合的文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已有的经验,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遇到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个别现象,要从特殊看到普遍。其次,要善于集思广益。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既要独立思考,又要集思广益,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只有博采众花,才能酿得佳蜜。再次,要摆脱思维定势。有的同志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性的思维定势:领导是这样讲的,书上是这样写的,别人是这样搞的,过去是这样做的,我们也只能这样办。这样的惯性思维,工作就难以创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这些旧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自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0.高中历史学习要养成的好习惯 篇十
这个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环节。认真听讲就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听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老师讲课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就是学生学习方法。
二、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要全读就是阅读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如课题、子目标题、正文、注释、插图、思考题、练习题大事年表等。这是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总要求。要通读就是将教材中零碎、局部的历史通过阅读融会贯通起来。这就要求在读书时要前后联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识投入到某章、某单元的大范围内联想和梳理。要略读就是在全读之后,在笼统地游览一遍教材内容,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体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材中的目录、章题、节题和子目。要精读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确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这些观点的失事,了解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要异读就是在阅读时要把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准确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做记就是在阅读教材时,要做好读书笔记,把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调动各种器官的能动性,使大脑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的是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中学生应查阅《历史词典》《历史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扩大知识面和视野,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好比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有了链子,才能共同发生作用,车才会不停地前进。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这种学习习惯。动笔墨在这里或指做笔记,或对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画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录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的观点。这种习惯对于提升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先复习后做作业,先仔细审题后作解答。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改正错误,书写要工整规范。
七、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记忆与遗忘是一队孪生兄弟,而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不能一劳永逸,要学而习之,这样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复习包括整理笔记,补充完善课堂笔记,加上理解性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复习。
八、写考后记的习惯。
11.依托教材优势 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篇十一
一、高度重视,严格训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习惯篇的教学,不但要确保上足课时,而且要认真研究编者的意图、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按照教材要求,课堂上做到指导到位、训练到位、考察到位,遇到问题不迁就,把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善始者,功半成”,开端是关键,在培养每一种良好的习惯之初,不仅要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更要磨练学生同不良影响和不适应状态作斗争的意志,严格按规范和标准要求他们。比如读书写字的姿势,要达到身直、肩平、手离笔尖三厘米左右,本子和书要放正等等,课堂上要反复强调、即时纠正。如果教师都能意识到这点,认真抓好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常规训练,这将是孩子们的幸运。
二、抓好联系,循序渐进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关键,抓好联系,逐步提高要求,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读书常规训练,首先要抓好坐和站两种姿势训练,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还要注意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及联系。如朗读是低年纪读书训练的主要形式,是背诵、默读的基础;背诵是朗读的熟化,低年级是训练学生背诵,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语感的黄金时期;默读是朗读的发展和提高,是读书技能的最高要求,低年级是默读训练的入门阶段。明确了这些要求和联系,才能减少训练的盲目性,增强训练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孤立的进行,还应与思想教育、技能训练等紧密联系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上课认真听讲、发言先举手、端正站立回答问题等是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认真听同学们发言,是虚心学习、尊重别人的表现;爱护文具是勤俭节约的美德等。
三、联系实际,持之以恒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仅靠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而且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使之定型。叶圣陶先生认为,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能够形成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这就需要学生有恒心,坚持不断的督促学生认真练、反复练。因此,习惯的培养,除了在开始时讲清楚道理,提出要求和规范指导学生反复操练直至符合规范外,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时时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使他们“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否则,一曝十寒,想起来抓一下,过去就丢了,是养不成好习惯的,即使有点进步也很难做到位。
在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突破教材的安排,有些项目提前安排训练。如背诵训练不能等到第三册才开始;甚至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如作业错了应及时订正、书本坏了怎样修补等。
四、以图为师,反复自练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根本的还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监控、自我训练。习惯篇的内容均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出来的,这些图画中的人物感情丰富,栩栩如生,很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引导学生的自我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以图为师,反复自练,检查矫正。使学生每当学习时,都能自觉的对照图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保证不反复、不蜕化,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五、以身作则,典型示范
叶圣陶认为:“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教师要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的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教师本身的习惯就是一个极有效的不言之教,是一种示范,是保证“言教”落实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学校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小到批改作业时的坐姿、讲课时的站姿,大到对学生的态度、与其他老师的通力合作,都要成为学生的典范,由此,对学生的训练就可以产生好影响,受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由于学生的遗传及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悟性有差异,他们中有一些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习惯较好,教师可在一定范围内将他们当做示范。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比较容易的,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终在学生身上真正养成。
12.小西子的好习惯养成日记作文 篇十二
一直以来,妈妈总是认为小西子有些习惯不太好,比如:做事太拖拉、遇事不做好准备工作等。在妈妈的大力唠叨下,小西子同学最近有了明显改观。
妈妈,我选好衣服了!
每天早上的时间是最紧张的,加之小西子起床后总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挑选衣服上,搞得几次妈妈和小西子都快迟到了。痛定思痛之余,妈妈便强制性要求她每晚必须得选好衣服。第一天,忘记了,已经上床的小西子被妈妈揪起来“改过”;第二天,又忘记了,再揪起来“改过”还加上十分钟的“邵大姐经验介绍”;终于第三天,洗完澡后的小西子挑好了衣服,得意地叫着“妈妈,我选好衣服了!”还“报复”性地给妈妈上了十来分钟“美学课”,你看上身衣服与裙子的颜色要协调,最好是同色系才好看,知道吗......终于给报了一箭之仇啊!
13.养成“静学雅行”的好习惯- 篇十三
所谓静学,大致就是安静的学习。往细里讲,就是:在学习、完成作业的时候保持一种专心致志、心无旁鸳的处境,假如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你不被外界的一切事物所干扰还在专心的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状态!静学,学习还须要专心,想增长学问必须要靠刻苦的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增长学问,不刻苦学习、专心学习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好的成绩。老是不学习或懒惰又散漫就没法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可能学习好!
所谓雅行,大致意思是儒雅的行为,学校一直很重视我们的`行为,例如:对我们进行多次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公开的广播教育或者是我们的班主任给我们补充一下如何更加儒雅。学校通过开展雅行的教育,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使我们这些这些小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了我们这些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高尚的情操。同时,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学校校园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呢,乱扔纸屑、包装袋的同学明显减少了,环保、讲卫生、经常打扫卫生的同学曾多了,任何人刚一进校园就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把“静学”和“雅行”放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意思呢?哦!知道喽!“静学雅行”是指:安静、专心的学习;端庄、优雅的行为举止。
相信,有谁看到了我的这篇作文,一定会学习我给的建议去做吧!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材】推荐阅读:
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06-10
如何让亲子班的孩子养成吃饭的好习惯07-04
在《读报参考》报社的实习报告06-15
好习惯早养成07-22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08-0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09-12
良好习惯养成主题班会06-08
习惯养成系列主题班会06-19
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