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2024-07-28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共14篇)

1.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一)、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师:同学们,10月1日的假期里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师:游乐场里的小朋友们都在玩哪些娱乐项目?

(二)、师:游乐场里不仅快乐多多,智慧也多多!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小精灵“一起去感受一下。

(点击进入小飞机场景图,并运用小精灵出示问题)

1、出示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飞机?用什么方法计算?可以怎么列式?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每架飞机上坐3个人,接着数一数,得出一共有5个3,所以写出3+3+3+3+3=15(人),表示5个3相加。】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你们它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加数都是3),它们的加数都是3,所以说他们的加数相同。(板书:加数相同)

2、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点击进入小火车界面,出示问题二: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1)、圈一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每一节车厢里坐几个小朋友,(一边数一边出现数字,出示()个6),我们先看看有几个这样的车厢?有几个几?

(2)、师:那求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谁会解答这个问题?(3)、写一写:6+6+6+6=(4)、数一数: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多少人?(24)(5)、说一说:这个算式也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6)、师:观察这个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只有一个加数,加数相同,它们都是连加的算式)【板书:加数相同的加法】

3、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再来看看小火车提出的第三个问题。

(点击进入过山车界面,出现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1)、师:谁能说说从这个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引导观察每一节车厢里坐2个小朋友】(2)、师:几个几相加的和?数一数。

(3)、学生口述列式:2+2+2+2+2+2+2=14(人)

(4)、观察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7表示什么?(相同加数2的个数)

(5)、谁能来说说前面两个算式里,相同加数是几,它们相同加数的个数又是几?

小结:像在这样算式,每个加数都一样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把这样的算式叫做“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理解几个几相加的意义

(1)、师: 谁能说一说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说明不用算出结果。学生一边说教师在白板上板书。)(2)、师:你能说说你这个算式里的相同加数是几,它的个数是几吗?

(3)、师:可以表示几个几相加? 2.由困惑引发思考。

师:如果这个游乐场里的火车有20节车厢,求一共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用什么方法计算?几个几相加?想象一下,20个2相加,写起来会怎样?

师: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相加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2=14)

师:先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这种新的方法叫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专家们想出来一种新的方法,它叫做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3.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写出乘法算式和读法教学)师:同学们请看(课件演示)我们把生活中像这样2+2+2+2+2+2=2=14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板书)(1)、几个2相加?

(2)、7个2相加可以写作7x2,“7”表示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或是2的个数),“2”表示什么?(相同加数),等于14,“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3)、认识“x”号,算式里的这个符号(指着x号)我们叫做乘号(齐读,再写一写乘号,先写左斜再写右斜。),所以算式7×2=14,读作7乘2等于14。(拿起手一边写一边读,写的是写作)【强调:读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4)、也可以写作2×7=14,读作2乘7等于14。(拿起手一边写一边读,写的是写作)

师:同学们这个“X”号和我们学过的哪个符合很像?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有趣的动画。(播放“+”变成“x”的过程)

小结:求多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更简便。

5.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乘法,你们能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名说一说,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巩固练习,知识扩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学习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这里老师设计了几个关卡,你们有没有信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闯关成功?我们先来到第一关看看。

1.先让学生说说题意,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表示几个几相加?再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先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它的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师几。【引导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可以互换位置】

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

()6+6+6+6=6×4

()3+3+3= 3 ×3

()7 +7+5=7×3

()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 3 ×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 +7+5=7×3 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四、反思回顾,总结收获: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加数

简便

2+2+2+2+2+2=12

6个2相加

6×2=12

读作:6乘2等于12

4+4+4+4+4=20 3+3+3+3=12

2×6=12

(乘号)

5个4相加

5×4=20 4个3相加

4×3=12

读作:2乘6等于 4×5=20 3×4=12

2.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二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乘法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 由加法到乘法, 无论是从概念抽象程序上, 还是从思维难度上,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质的飞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要做到整个教学活动不被乘法算式的外在结构所牵扯, 而把重点回归到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上.我在教学中, 关注学生心理, 优化教学环节, 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引入———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关于学习过程, 美国著名认识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据此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更是这样.因此, 探明学生已掌握的旧知, 从而使新知之舟泊于其锚桩上并随时准备起航, 成为了学生获得新知的一个重要前提.学生生活在万千信息的社会里, 生活中无处不见的数学现象无时无刻不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 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所以, 现在所指的旧知, 并不是只包含教师所给予的“旧知”, 而应该包含学生在一切活动中获得的旧知.

对于“乘法”这一学习内容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更是发现了个别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或接近了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是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首先应面对的以下, 便是我在“了解起点, 引入概念”这一环节中的师生对话.

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加法和减法,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 (板书) .关于乘法,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会背乘法口诀: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

师:真了不起!会背口诀了, 知道它的意思吗?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生: (在实物展台下摆上图型:) , 我摆了3堆, 每堆有2根小棒, 用了6根小棒.用加法算是:2+2+2=6;用乘法算是:2×3=6, 口诀就是二三得六.

师:是啊, 像这样摆3堆, 每堆2根, 也就是3个2, 有相同的加数, 可以用乘法2×3=6来表示.谁还能来摆一摆.

教师在这节课中应有所为, 有所不为, 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 展开教学, 建立新知与旧知的联系, 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链条,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模型建立———用鲜明的表象滋养儿童的思维

表象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概念的掌握, 公式的推导, 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等都离不开表象的参与.总之,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获得常常离不开具体实例的充分感知.因而教学时, 我们应重视概念形成过程中表象的建立, 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 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在乘法概念建立的环节中, 表象的作用不言而喻.

操作: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如画画、摆学具、做动作, 等等, 表示加法和相应的乘法.

巩固意义:在小方格中涂色表示乘法的意义.

体验乘法的简便: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摆、画、涂等方式写了很多乘法算式, 其实小朋友身上也有乘法呢.

学生受到启发, 表演动作, 如:三下三下拍手, 拍五个回合等.其余的学生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师:数小手指也有乘法!如果10个10个地数, 全班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呢?

生1:10+10+10+…, 40个10相加.

生2:10×40.

师:比较两个算式, 有什么感受?

生:用乘法简便多了.

乘法意义认识的关键就是对相同加数的认识.本环节强化了相同加数的表象.有了表象, 也就可以发生比较、联想等智力活动.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表象的形成、积累、深化以及应用等,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巩固与发展———万变凸显其宗

抽象的概念需要熟悉广泛众多的事物才能得以形成.低年级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中, 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 绝不是一次完成的, 而要经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感性向理性的抽象思维活动中, 除了提供常态的标准材料, 还要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 提供充分的事物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

在《乘法初步认识》的巩固练习阶段, 我通过一系列的变换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具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一认识.

改写:把可以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成乘法算式.

游戏:

(1) 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 拍3次. (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2) 找朋友:把意义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编儿歌:

学生观察图形, 自编儿歌, 如下图形, 学生是这样编的:

﹡﹡﹡﹡﹡﹡﹡﹡﹡﹡﹡﹡﹡﹡﹡﹡﹡﹡﹡﹡

仔细看, 每份 (行、列、组、排、盘, 等等) 是5.

几个5?

4个5

4×5, 5×4.

“自编儿歌”这样的形式无疑是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利用这种充满童趣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学生的思维没有漫无边际地“乱跑”, 活跃而高效.然而, 万变不离其宗, 其目的, 都在于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并加以巩固与发展.

四、综合运用———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儿童学习活动中, 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及已有认识联系最密切的事物, 学生最感兴趣.在综合运用阶段, 我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到生活中找乘法算式, 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积极性很高, 他们的收获也很大.

生1:我的水彩笔盒上标有12×2, 我猜可能是表示这盒水彩笔有两行, 每行有12枝.打开一看, 果然是这样.

生2:每板银翘片上都标有4×3, 就表示每板银翘片有3行, 每行有4粒.也可以说每板银翘片有4列, 每列有3粒.

从学生已感知的事物引入学习新知, 用新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事物, 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始终贯穿, 犹如一汪活水.

教学心理学理论阐释往往是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切入, 是对鲜活的、成功的教学实践的心理学提炼, 教师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又用教学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理论, 意义深远.

摘要:小学各学科教学都呈现出富有学科特性的师生双方心理活动的现象和规律, 教学实践呼唤着心理学的理论支撑.将儿童心理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用心理学理论指导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乘法初步认识》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做到教学环节的优化, 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学习心理,教学环节,优化

参考文献

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玩!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火车有几节车厢,每个车厢坐几人?你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吗?谁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玩过山车的和玩摩天轮的分别是多少人?

2.教学例1(出示主题图):看,有几个小朋友另寻新玩法,他们正用小棒摆着各种图案,他们摆了几个什么图案呢?

3.引导学生列加法算式。

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需要多少根小棒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10+10=30、5+5+5+5=20、3+3+3+3+3+3=18、16+4=20

4.引导发现。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揭示乘法含义,板书课题。

引导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6.完成64页做一做:有几组小朋友?每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玩荡秋千?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7.出示例2图,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气球?)

(1)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请大家看书第47页例2,看后,把你了解到的信息汇报给大家听。

(3)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说一说10×3=30、5×4=20、6×3=18这些算式中的因数和积分别是哪个数?

8.教学例3(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主题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学生汇报,师板书算式。)

(2)大家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a:这两个算式都对;b:加法麻烦,乘法简单。)

三、巩固测评

1.完成教材48页第1、2、3、4题,集体订正。

2.同桌合作摆小棒,根据自己摆出的图形列加法或乘法算式,并说出理由。

四、作业

教材48页8、9题。

五、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用乘法表示。

2.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等号后边的数叫积。

3.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说明:《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44页~49页内容。本设计是依据《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教学改革实际设计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思路。

4.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四

丹凤县竹林关镇张塬小学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设计思想: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

(1)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五、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六、教法选择:合作探究——交流总结、发现法。

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八、教学准备 小棒

九、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生2:我摆了2颗星星。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

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6、(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7、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8、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9、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10、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11、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12、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13、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

2、练习题可以依据各班具体情况酌情进行加、减训练。

十、教学反思:

1、学生体验不够,我在课中仅仅轻描淡写地说了求几个几用加法计算方便吗?旨在让学生体验乘法的简便。学生有的说乘法方便,有的说加法方便,没有真正体会乘法的简便。如果让学生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在认识乘法时,我的设计是在学生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表示,从而写出乘法算式,可是学生在看到出示的图后,自己就得出了乘法算式。当时我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我决定让这个孩子试着说说他是怎么想的,还好,班里的同学你一句他一句,自己就把乘法学会了。从加法到乘法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应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想到我当时的一个临时决定,不仅能让这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效果远比老师直接传授要好。

3、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的问题是: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备学生,课前预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另外就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说话准确,完整。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 数学教案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13-03-26 → 手机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 李燕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

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

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

二、自主探究,认识乘法。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第一个算式,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2相加?(板书:6个2相加)第二个算式有几个相同加数?(一起数一数)相同加数是谁?那这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5个4相加)第三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3相加)问:相同加数是几?(我们一起数一数)几个3相加? 4.由困惑引发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6个2相加的算式:同学们,这是6个2相加,如果有100个2,加法算式怎么写?(学生可能说出把100个2加起来)想象一下,100个2相加,写起来会怎样?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 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6×2=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6乘2等于12)

第二个算式(2×6=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6等于12)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三、简单应用,形成能力

同学们,操场上可热闹了,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同学在玩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没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小朋友荡秋千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6+6+6+6=6×4()3+3+3= 3 ×3()7 +7+5=7×3()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 3 ×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 +7+5=7×3 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四、反思回顾,总结收获: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

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加数 简便

2+2+2+2+2+2=12 6个2相加 6×2=12 读作:6乘2等于12 2×6=12 读作:2乘6等于12(乘号)

5.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五

在与小白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6.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六

设计者:明 莉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数学思考: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课标解读:“结合具体情境” 要求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素材,让学生对这些素材的进行分析比较,获取感性认识。行为动词“体会”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词“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在这里指乘法的意义。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去研究,去分析、去比较,然后通过充分的交流,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几个几,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第二个层次就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一节起始课,也是一节概念课。乘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在整套教材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白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因为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教材以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为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直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运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加法,知道了求几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这为学习乘法意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帮助学生理解乘 法的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大部分学生假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乘法计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多数学生甚至会背乘法口诀,但对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生不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亲身感受乘法的简洁,是建立起乘法概念的关键。同时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虽在学习前对乘法有了一些认识,但缺少系统的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乘法算式。因此在课堂上既要照顾有乘法基础的孩子的发展,又要照照顾无基础的孩子的初步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下面的教学活动(模式)设计,主要借鉴的是“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构是:导入新课——通过情景活动讨论发现提出问题、初学新知──通过讨论和探讨新知识及其规律,掌握和解决数学问题、巩固新知──由学生讨论巩固知识的方法,选定习题进行练习、总结学习方法——讨论总结学习方法和教学规律,我借鉴这种教学模式的意图是:通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进而讨论解决问题,充分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2+3+5=

3+3=

5+5+5=

2+2+2+2=

2、看图列加法算式。

()+()+()=()

3、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都喜欢到游乐场参加各种游乐活动吧!(出示第46页场景图),请你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各种游乐活动各有多少人玩?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先复习相同数(不同数)相加,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为引出乘法做铺垫,然后用生动有趣的公园的一角为背景引出乘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一)学习例1。

1、摆图形游戏。请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如小伞、小树、小房子、五角星等等,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2、小组交流操作过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用了多少根小棒。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设计意图:摆小棒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操作活动,教师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创设了公园里小朋友们做摆小棒游戏的情境,引出“你们会用小棒摆什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为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而设计了恰当的学习活动。)

板书课题:乘法

4、初学理解。

(1)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乘法表示。(3)以3+3+3+3+3=15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数一数这个连加算式有()个3。

求5个3连加的和是我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作5×3=15,算式中的“×”叫做乘号。乘号与加号、减号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符号。读作:五乘三等于十五。也可以写作3×5=15.这个算式怎样读?

设计意图:在摆摆说说中让学生体会乘法的含义,以及与加法的联系,直观而形象。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6+6+6+6=

2+2+2+2+2+2+2=(二)学习例2。

1、一个一个地出示气球图:1个5、2个5、3个5,要求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用乘法怎样写?怎样列3个5是多少?

5×3=5或3×5=15,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它们的积。(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解决游乐园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地展开探究,设计自主观察、小组合作、比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促使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结合对乘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直接学习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第4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写出乘法算式。

3个2相加

5个4相加

3和4相乘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形式多样层层深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全员参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深化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都在本节课上有所收获。)

四、课堂小结、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游玩了游乐园,你们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梳理、反思和质疑,再次展示自已的所学所得,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促进知识建构,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现知情共融,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这对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三部分:教学评价设计(思想)

1、学习过程评价

自评、小组评判为主,随时进行,教师点拨:关注的是学生的情绪、交往、思维状态——当学习出现小问题时,迅速判断原因,及时指导;当学习出现思维障碍时,要特别注意,可能需要补充知识(搭脚手架)或调整学习方式。

2、学习结果的评价

目标达成度:教师设计检测题目与要求。

学生总结学习收获: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思想,学习方式的变化等。

3、课外学习

作业:课内解决,不留作业。

拓展学习:关注个别差异,课堂学习的巩固(基础性目标——保底)、课堂学习的应用(发展性目标——提升)。

附: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15 乘法:3×5=15

读作:3乘5等于15

5×3=15

读作:5乘3等于15

7.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森林聚会的情景中, 通过分实物, 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们,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小动物们要举行森林聚会, 你们想去参加吗?

学生观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纷纷来参加森林聚会。

师:小动物们玩得可高兴了, 转眼间到了中午, 狮子大王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 (课件:给动物们准备的食物) , 看, 都有什么呢?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渲染了开课气氛, 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探索新知, 体会领悟

活动一:分竹笋

师:首先跑来的是两只熊猫 (课件:两只熊猫跑过来) 。大家看, 狮子大王准备了多少竹笋呢? (课件:1 0个竹笋。)

师:现在, 两只熊猫要来分吃这1 0个竹笋, 你愿意帮它们分一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能把你的分法说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吗?

师:小朋友们看, 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好呢? (五五分法。) 你为什么觉得这种分法是最好的?老师也觉得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熊猫分得的竹笋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 所以是很公平的。我们把分的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 。小朋友们, 怎样才叫平均分呢? (一样多, 同样多。) 你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多媒体将一个枯燥、生硬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生会满怀信心地帮助熊猫“分忧解难”, 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活动二: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 (课件:练习题) , 你能说出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吗?请小组内说一说, 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想法。

小结: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设计意图:多媒体出示一组区分“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练习, 直观地展现出“平均分”的具体概念, 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分桃子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 小猴子急急忙忙跑来了 (课件: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跑来) 。那么, 2 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 (课件出示问题) , 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下面请你从学具中拿出2 0个桃子, 帮小猴子摆一摆、分一分, 好吗?分完之后,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实物投影, 交流分法。

小结:刚才这两位小朋友一位是一个一个地分, 另一位是两个两个地分, 都把这2 0个桃子平均分给了5只小猴子, 每只小猴子都分到了同样多的4个桃子。小猴子们拿着分到的桃子, 都高高兴兴地跑了。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通过个性化学习成果的共享, 学生体会到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的过程是源于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不同”中体会“相同”之处, 从而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活动四:继续分桃

师: (课件:3只贪玩的小猴子急忙跑来) 可是有3只贪玩的小猴子却来晚了, 没有分到桃子 (课件:狮子大王拿来1 5个桃子) , 快看, 狮子大王会怎么分呢? (课件:狮子大王的问题。) 请小朋友们先从学具中数出1 5个桃子, 再来帮这3只小猴子, 摆一摆。分一分, 好吗?

师:哪位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出示继续给小猴分桃的情境。让学生在整个联系紧密的情境中, 继续动手分一分, 巩固对“等分除”除法意义的理解, 为以后学习除法算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五:分萝卜

师:刚才, 这3只小猴子也平均分好了桃子, 可是小兔子却哭了 (课件:小兔子哭着跑来) 。它为什么哭了? (课件:1 2个萝卜闪一闪。)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狮子大王是怎样给小兔子分萝卜的 (课件:狮子大王一个一个拿, 总共拿了4个萝卜给1只小兔子) 。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 像狮子大王这样,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这1 2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呢?

学生动手操作。

交流:哪位小朋友来展示你是怎样分的呢?

活动六:分松果

师:小朋友们, 小兔子的萝卜我们也帮着分好了, 现在小松鼠也来排队领午餐了 (课件:小松鼠排队领午餐) 。快看, 狮子大王为小松鼠准备了多少个松果? (课件:1 5个松果。) 现在狮子大王想给每只小松鼠分5个松果, 可以分给几只小松鼠呢?

师:有的小朋友想到了答案, 没有想到答案的小朋友请拿出学具袋中的松果帮小松鼠分一分、摆一摆, 好吗?

学生分完后, 集体交流分法。

三、综合练习

师:小动物们吃饱之后, 它们来到广场, 欢快地做起了游戏 (课件:小动物们做游戏) 。小朋友们看, 小猴子准备做什么游戏呢?来了多少只小猴子? (课件:出示问题。) 请拿出老师发给你的答题卡中的第一题, 帮小猴子圈一圈、分一分, 好吗?哪位小朋友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 (实物投影展示) (课件:小猴子荡秋千。) 刚才, 小朋友给小猴子分好了组, 小猴子们高兴地玩起来了。

师:再来看, 小兔子们在做什么呢? (课件:小兔子跳舞。) 大家看, 一共来了几只小兔子?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 几只小兔围成一组?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课件:问题) 。也请你拿出老师给你的答题卡中的第二题来圈一圈、分一分, 好吗?小朋友们分完了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这次森林聚会快要结束了, 小动物们非常感谢狮子大王的盛情款待, 给狮子大王送来了礼物。看, 送来了什么礼物? (课件:小动物们给狮子大王送来鲜花。) 多少朵鲜花?狮子大王想把鲜花装在花瓶里, 看看狮子大王想怎么放呢 (课件:8朵鲜花, 每个花瓶放的同样多) ?请翻到答题卡反面, 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圈一圈、分一分。小朋友们分好了吗?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小动物们一系列的游戏情境, 引导孩子们步入自主练习的小天地。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练习纸上, 自己动手分一分、画一画, 体会数学活动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插花”活动中, 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 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 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 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 学生体会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活动七:回顾整理

师:今天的动物聚会就要结束了, 小动物们都有点舍不得离开了, 因为他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得很开心, 玩得很愉快, 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邀请你们成为森林里的荣誉市民呢,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

课堂总结:今天, 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 还学会了怎样解决平均分问题。同学们感到很快乐, 因为不但学会了知识, 还学会了帮助别人。你们这节课的表现都非常棒, 把掌声送给每一位同学。

设计意图: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知识, 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以及别人, 让课堂更加快乐、和谐。

点评

1.教师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的这一心理特征, 将“森林聚会”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突出了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目的。

2.紧紧围绕“平均分”概念, 通过具体情境体会“除法”概念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出示“森林聚会”的情境、动手摆一摆手中的学具等形式, 指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强调“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 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8.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八

俞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切身感受相同加数这种特殊的加法算式来引出乘法,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也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将这个新出现的计算形式合理的融入到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具体操作上,让学生从不同的加法算式中挑出那些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分类环节)作到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形象的数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利用算全班小朋友的手指数目,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算式——乘法算式。由一般的加法算式中提炼特殊的加法算式,既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再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已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实接下去的核心内容基本都是为这个“改写”服务的。包括认识乘法的基本读写方法,巩固“改写”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刚刚认识的这个乘法的时候,一般很容易将其意义与加法混淆,比如课堂上就出现了4×4=8的回答。这是对乘法意义的不理解。巩固和练习是可以熟练“改写”,但是对于一些对意义还有存疑惑的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在加强和巩固。俞老师在课堂上的运用了各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感受了乘法的意义以及与加法的区别,只是在具体练习上有所欠缺。

数学的计算方法是一个很一般化的,能够普及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就能够通用。乘法的出现就直接囊括了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学生知识体系中就是所有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俞老师尽量多的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的.加法算式改写到乘法算式,其实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最后一个学生自己发掘并改写的环节由于时间问题草草收场实在可惜。

9.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九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P47、48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知道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一、导入 数青蛙儿歌

疑问: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二、新授 1、3只青蛙

学生尝试描述3只青蛙的故事。疑问:()_眼睛()条腿。请用圆代表青蛙的眼,分别画出三只青蛙的眼,请你列一个加法算式,2+2+2=6。展示作品 师:2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3个2相加?

预设:2指的青蛙的两只眼,因为有三只青蛙所以有三个2.数一数几个2,圈一圈。疑问:()条腿

用小短竖代表青蛙的腿,分别画出三只青蛙的腿。请你列个加法算式。预设:4+4+4=12 作品展示

师:4指的什么,为什么是3个4相加? 预设:4指的是青蛙的四条腿,因为有三只青蛙所以有三个四。数一数几个4,并且圈一圈。齐读3只青蛙的故事。2、4只青蛙 学生尝试描述4只青蛙的故事。(奖励)疑问:疑问:()_眼睛()条腿。请你直接列出算式,预设:2+2+2+2=8 师:为什么是4个2相加? 预设:4+4+4+4=16 师:为什么是4个4相加?

齐读4只青蛙的故事。

3、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3只青蛙,几只眼,我们用3个2相加,4只青蛙几只眼用4个2相加,那100只青蛙,有多少只眼?(100个2相加)请你们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遇到困难 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4、相同加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加数相同。

5、乘法

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比如:2+2+2=6,就可以写成2×3=6,2指的是相同加数,3呢?加法 中没有,3是怎么来的?

3个学生回答,3指的就是3个2,也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师总结: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可以了。

6、“×”

老师讲解乘号,它像你学过的那个运算符号?请你用小手比划一个加号,然后把它斜过来,就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乘号。

所以乘法和加法有关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乘法中的2指的就是加法中的相同加数,乘法算式中的3 指的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除了可以写成相同加数2乘它的个数3,还可以写成相同加数个数3乘相同。

7、读法 谁听到刚才老师是怎么读这个算式的吗?

生:2×3读作:2乘3(老师给予奖励)板书2乘3等于6,全班齐读 即使练习,8道乘法算式

8、乘法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个部分有自己的名字,乘法中也有,乘号前面的数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乘数,得数叫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9、即时练习今天学习了乘法,你能把黑板上三道题改成乘法吗?

前两道问问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最后问为什么只能写成4×4?

10、加法和乘法对比 加法和乘法比,你更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11、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还以用乘法计算,用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就可以了,并且还知道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三、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3个5。

让我们带着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列出加法算式,并且请学生改成乘法算式。

2、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

(乘法的用处可多了,在游乐园里也能用到,在游乐园里你能看到什么?你最喜欢什么项目?)

小飞机:3+3+3+3+3=15 3×5=15或5×3=15老师详细引导 小火车:6+6+6+6=24 6×4=24或4×6=24填空

过山车:2+2+2+2+2+2+2+2=14 2×7=14或7×2=1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气球:5+5+5=15 3×5=15或5×3=1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4道)过度:小青蛙也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4、判断(四道)

过度:小青蛙学习了这节可,有几个疑问,你能帮他解决吗?

5、游戏:送小鸟回家

今天大家都表现的很好,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拿到奖励小鸟的孩子举手,和周围的孩子商量下,你的小鸟应该送回哪个家?请把它们送回去。(有2只小鸟的家不在这里,我们再给它们建个家)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红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用处可真多啊,他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数学也很美,它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你喜欢这节美丽的数学课吗?

五、拓展

旋转木马:3+3+3+2=11,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可以改成含有乘号的算式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6 3个2相加 2×3=6 或 3×2=6 读作:2乘3等于6 乘数 乘数 积 4+4+4=12 3个4相加 4×3= 12 或 3×4=12 2+2+2+2=8 4个2相加 2×4= 8 或 4×2=8 4+4+4+4=16 4个4相加 4×4= 12 教学指导 关老师:

1、3藏在哪里?比较好。

2、判断题没有处理透,2个3相加,可以写成3+3,也可用2×3,而且应该注意2+3是2和3与乘法的区别。3×7不仅能表示3个7相加,还能表示7个3相加。

3、送小鸟回家可以带着孩子一道题一道题过一遍。林老师:

1、过度不清楚。周老师:

1、体验式教学,100只青蛙学生认识是一个抽象的,应该用10 只青蛙,可以让学生尝试列一个加法算式,然后发现太麻烦,找寻简便算法。

2、游乐园里的数学这道练习题应该放在刚讲完乘法后面,即时练

习。其他老师:

1、读法练习,可以减少成4道。

2、可以尝试把乘法改成加法。

3、几个相同加数讲的还不够。

4、在总结的时候应该老师总结下本节知识点。

5、拓展题应该放的更开,让学生自己处理,看看能不能改成一个 乘法算式,不应该限制()×(),无法开拓孩子思维。

6、课堂应变不够,展台出现问题,可以说今天我们的电脑出现点 问题,咱们把图移植在黑板上。

7、小鸟回家时亮点。

8、课堂时间不够,应该机智不处理拓展题。

10.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 篇十

关键词: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概念形成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角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但是它和这些平面图形都不一样, 前面认识的都是封闭图形, 因此角的认识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要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 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 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 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经历做角、折角、比角等活动, 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生活实际发现日常概念

【片段1】

师: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苏州, 苏州的春天经常下雨。星期天, 小明和小红约好了一起做手工, 天气预报说会下雨, 所以他们带了把伞。不一会儿, 天空下起了雨。他们这样撑伞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 (伞没打开, 不能为两个人挡雨) 那我们要把伞撑得更开一些。

到了家, 他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谁来说说他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师:观察得真仔细, 在这些物体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位我们将要认识的新朋友, 想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角也是一个平面图形, 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平面图形不太一样。

师:在教室中, 我们的身边其实也隐藏了很多角, 谁来比划一下哪里还有角?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刚才这些物体, 有没有角?

师 (出示剪刀图) :我们先来看看剪刀, 剪刀上有角吗?你来指一指, 比划比划。我们把它请出来。 (课件展示, 引导:由这条直直的线和这条直直的线组成的这个图形是一个角)

师:再来看看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

师:时针和分针形成了一个角。我们也把它请出来。

师:我们再来看看纸工袋上有角吗?

小结:在刚才的物体上, 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图形, 在数学上, 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分析】心理学角度看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不经过专门教学, 通过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而获得概念。这类概念称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由于这类概念往往受到狭隘的知识范围限制, 因此常有错误和曲解。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 如牛角、墙角、眼角……学生对角的这些认识就属于日常概念。因此在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角时, 有学生说到桌角、凳子的脚、眼角, 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掌握概念的另一条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熟悉有关概念内涵的条件下掌握概念。这时教师只需指出:小朋友刚才说的这么多“角”, 有些是我们今天要一起认识的数学上的角, 有些并不是。让学生明白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接下来教师再有计划地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上的角的基本特征———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为了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 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 教学中往往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 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 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二、抽象、概括形成科学概念

【片段2】

1. 认识角。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 尖尖的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板书贴出:顶点) 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 (板书:边)

师:你能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边呢?

2. 练一练。

(1) 辨角。师: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2) 数角。师: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那我们来看看, 这两个图形, 它们各有几个角呢?

3. 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 你知道怎样画一个角吗? (要画出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画边的时候要用到什么工具?) 请你仔细观察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画顶点, 再引出一条边, 再引出一条边, 组成了一个角。

师: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 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叉开的地方, 用一个小“) ”线来表示一个角。 (教师板书)

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画完后和同桌互相指一指你画的角的顶点和边。

【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 在引导其对具体物体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接着指出, 在数学上, 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再通过比较概括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 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这样充分遵循了 (从) 感知→ (经) 表象→ (到) 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而接下来的练一练环节又及时巩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角的概念。

三、实际应用升华概念

【片段3】生活中改变角的大小的运用。

1. 伞上的角。

师: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打伞的图片, 上面有角吗?一开始伞没有打开, 形成的角很小, 挡的雨就很少;当伞打开的时候, 角变大了, 也就能挡住更多的雨滴。

2. 挖土机上的角。

师:生活中,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改变角的大小的例子也有, 如挖土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挖土机在挖土的过程中, 这个铁手臂上形成的角有什么变化?

3. 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 木工叔叔为爷爷设计了一把躺椅, 爷爷躺上去觉得不舒服, 你能做一个小小设计师, 帮他改一改, 让爷爷躺着舒服点吗?请你拿出练习纸, 自己动手改一改这个躺椅。

【分析】课程标准指出: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并尝试解决;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 有意识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 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在教学中, 笔者将课前出示的两个小朋友打伞的图片再次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伞上是否有角, 看了这两张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然观察到伞没打开时, 形成的角小, 伞打开之后形成的角变大了。借此笔者继续引导伞没打开时, 形成的角小, 挡住的雨就少;伞打开之后形成的角变大了, 挡住的雨就多了。小小设计师的情境, 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 自主尝试改变角的大小, 有意识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 逐步升华的角的概念。

1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分析) 篇十一

执教:连梅洁

指导:陈巧珍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初课,是学习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分析:

教材首先展示一个热闹欢乐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捧摆出的作品。教材这样设计提示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然后再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我在使用教材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以下的补充与调整。具体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利用摆小棒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油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解决主题图的问题,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朵花”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步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1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图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教者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励合作,培养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拔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交流成果……这样让学生最大可能的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成果整体会集体的力量。

三,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让学生摆图形列出算式后,以黑板上较长的算式3+3+3+3+3+3+3+3+3+3=30为例,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算式变得简短一些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个3,没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现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马上决定不动声色,还是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谈3×10=30这一方法时,特别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参与思考补充,教师在他们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让他们有种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不同小组的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使他们在交流,争辨中获得启迪。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重视反馈,合理评价

1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1 篇十三

黑龙江省桦川县冷云小学:孙艳艳

教学目标 :

1、创设活动情景,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和游乐园一样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欢乐谷,你们想去看看吗?那今天老师就要求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游欢乐谷。快看,欢乐谷到了,请仔细观察,看看这里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玩过山车,有的在玩摩天轮,有的在玩小火车。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师:可以看出这些小朋友都非常的开心,欢乐谷里不仅欢乐多多,而且智慧多多,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精灵去到欢乐谷的下一站拼图吧去看一看吧。这里的小朋友正在进行有趣的

拼图游戏,请仔细观图,他们都拼成了什么图形呢? 生:他们有的拼三角形,有的拼小雨伞,有的拼花边,有的拼一

座房子和一棵大树。师:同学们,你会摆图形吗? 生:会

师:那你会摆什么图形呢/ 生;三角形,正方形、、、、、师:和你同桌说说你会摆什么图形

师;看来同学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

师:想好了吗,那你能多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吗?请你快速的拿出学具小棒。开始 生:动手摆小棒 师:巡视

2、交流,写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摆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那你摆这么多的图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 生:先自己回报,然后再个同桌说

师:那你能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你的作业纸上。

生:写算式 生;回报

师: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板书: 3+3+3+3+3+3=18

5+5+5=15

4+4+4+4=16

3、观察算式,感知加数都相同。

师:同学们动脑筋,通过摆图形,算小棒,得到了这些算式,请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师:你能举出像这样加数都相同并且比这些算式还长的连加法算式吗? 生:

师:谁能举的比他还长

4、感知乘法的意义。

师:像这样的加法算式计算起来会相当的麻烦,那怎么办呢?聪明的数学家有办法,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连加法算式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现在我们就去认识他(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出示3+3+3+3+3+3=18

观察这道算式,找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根据6个3相加的和是18,数学家们写出了一道这样的算式:6x3=18

师:乘法算式中的6表示的是什么,3又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

师:x叫乘号,读作:乘

x像什么? 生:像错差。像加号

师:对,因为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加号一歪就变成了乘号。谁能试着读出这道乘法算式 生:6乘3等于18(板书)

师:这道乘法算式还可以这样写:把相同加数放在前面,把相同加数的个数放在后面

3x6=18(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这道算式:3乘6等于18(板书)

师:出示5+5+5=15

你也能像数学家一样,把这道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

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师:出示4+4+4+4=16

(指名板前做题,其他在作业纸上写)师:刚才作业纸上的算式你能改写乘法算式吗?

三、间休

同学们刚才表现都很出色,可能也有些累了,现在和老师一起来做韵律,活动一下筋骨吧!

四:巩固应用

1、回归情景图。

师:同学们,我们在拼图吧已经停留了很久,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欢乐谷的第一站欢乐吧放松一 下吧,(出示情境图)这里还藏了许多数学知识呢,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那你能

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

师:玩摩天轮的小朋友人数最多,我们就先来解决玩摩天轮的一共有多少人?(先用加法,在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依次解决其他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你们这样聪明,所以老师要带你们到欢乐谷的下一站知识吧进行挑战,你们敢去吗?

2、进入知识吧(1)连一连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数学王国的欢乐谷之游即将结束了,那你们有什么收获呢?我想同学们这节课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老师真的很欣慰。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乘法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呢,让我们以后继续研究,好吗?

六、作业

下课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回家之后把你今天课堂上的表现和感受用几句完整的话写在日记本上,好吗?

教学反思

结束了本课的教学思绪万千、感触很多。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这是一节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本课我把重点放在怎样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过程,怎么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索、思考去体会乘法的意义。所以我设计了摆图形这个环节,通过动脑筋、摆图形、列算式,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特殊加法,也就是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铺垫,同时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在感知加数都相同的这个环节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举出想这样加数都相同并且比黑板上的算式还长的算式吗?当学生一口气说不完算式时会很累,让他们感觉这样列式、计算都会非常的麻烦,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巩固应用这一环节我设计的回归主题图,根据所学知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一环节我还设计了一道拓展题:4+4+2+2 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按照本节课所学知识,只有加数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那大多数同学看完这道题后会马上做出答案(不能),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这道题可以先变成加数都相同的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灵活去运用数学知识,不把数学学死。

因为这是低年级教学,孩子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所以整堂课都以情境教学贯穿始终。一开始带着孩子们来到数学王国,然后以 快乐吧——拼图吧——知识吧

连接这整堂课的教学,这样孩子就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除此之外,我在设计每一节课之前都会这样想:什么样的语言学生喜欢听,什么样的表情学生喜欢看,什么样的活动学生喜欢做?为了达到目的,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变小,与他们融为一体,让他们感觉到我的亲切。当学生和你没有了距离,他们才能更好的去发挥、去探索。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上生成问题很多,所以时间超时。

2、在感知加数都相同的环节中,我设计的问题有些过难:请 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很长时间没有具体的概括,不能用数学语言直接表述它们是加数都相同的算式。我想:此时要是这样问:观察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长的是否一样呢?这样学生会容易理解。

14.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篇十四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四单元课时备课教案

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 授课人 李涛 时间

1、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3、教具、学具准备:44页游乐场情景放大图,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4.教学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1、口算

30+50 70-30 40+6 78-8 20+45 4+3+2 2+2+2 3+3+3+3 2.2+2+2 4+3+2 3+3+3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2.准备

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提出小朋友到公园见过哪些活动?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启发引导:这列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把算式写出来。让各组把每个加数相同的等式写在纸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等式,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说明:算几个同数相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别的方法:乘 步骤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解决问题。3.新课

摆图形游戏。交流。

学习乘法。尝试。4.练习

5.总结 法。

举例:3+3+3+3+3+3=18 6×3=18

告诉学生乘号的写法,把乘法算式写完整,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同时让学生知道算式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让学生尝试将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交流

练习、总结。教学反思

亿库教育网

上一篇:中学生生活困难补助申请书下一篇:解除采购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