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2024-08-16

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精选14篇)

1.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一

2014年检验科质量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组长:程平

质控小组成员:蒲孝敏、邓兰、林雪梅

为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特作如下工作计划:

1、组长负责全科检验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评比。

2、完成适合本科室的《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完善各项记录。

3、每月不定期抽查检验质量,内容包括检验报告单书写质量、室内

质量控制、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试剂和仪器使用情况等。

4、每月组织一次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当月室内质控

检验结果并加以评价。

5、完成省临检中心组织的每年两次的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并进行总

结评价并加以改进。

6、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

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成都军研附属糖尿病医院检验科质控组

2014年2月10日

2014年每月质量控制工作重点

一月份: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

二月份:规范操作规程

三月份:完成质量手册

四月份:拟写质量程序文件

五月份:完善管理文件和技术性文件 六月份:完善各个环节质量控制记录 七月份:修订检验指南

八月份:室内质控规则

九月份:查对制度落实

十月份:检验前质量控制

十一月份:检验质量控制

十二月份:检验后质量控制及结果报告

2.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二

1 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自2002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强调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2006年9月,卫生部印发《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提出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配置,构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编写新教材,以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2 修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原因

2.1 培养目标的变化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与定位,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卫生、病理检验技术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不同于2001年版教学计划中确定的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初级医学检验专门人才[2],培养目标的变化要求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相应调整。

2.2 行业发展对医学检验人才要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现代实验室科学的发展促使医学检验工作的内容、方式及人员结构和管理工作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才的专业化、仪器的自动化、试剂的商品化、方法的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化对医学检验工作的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3 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状况的变化

随着高中的进一步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文明礼仪缺乏、合作精神欠缺、竞争意识淡薄等问题。

2.4 2001年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不足

2001年版教学计划存在着过多强调专业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文化基础课学时偏多,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不一致,教学过程未以岗位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为主线,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相关职业素质的课程,如人际沟通、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等课程明显开设不足等问题,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已不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

3 新版教学计划和大纲修订的内容

3.1 教学计划的修订

(1)教学计划。新版教学计划由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招生对象及学制与时间分配、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教学课程内容要求、教学见习与毕业实习、考核、附表共8部分组成。

(2)培养标准。要求毕业生除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伦理知识、法律知识、医疗安全知识及评判性思维与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文化品质、心理调节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3个层次,三者比例大约为6∶3∶1,实践目标要求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2个层次,二者比例大约为7∶3,职业素质和态度要求则分为学习和具有2个层次。

(3)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分别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毕业实习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模块新增设了社科人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课程名称和内容更具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点。

(4)学分计算。教学计划中设置的所有课程都进行了相应的学分核算,以适应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和半工半读的发展趋势。其中必修课18学时计1学分;选修课每门课程计1学分,共15学分;毕业实习每1周计1学分,共40学分。

(5)时间分配。3年共计150周,第1~4学期各为26周,其中教学18周,入学教育(或教学见习)1周,长假1周,复习考试1周,寒暑假5周;第3学年46周,其中毕业实习40周,包括医院实习32周,社会实践8周,长假2周,毕业复习、考试2周,就业教育2周。改动较大的是毕业实习的时间明显延长,由一学期延长为一年,其次为每天教学时数,改为7学时、每学时40分钟,以适应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

(6)专业方向。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招生规模有限、无法实施专业方向分流的实际,取消了多个专业方向并存的课程设置,以临床检验方向课程设置为主,保证满足主要就业岗位的需求,同时专业课程选修模块中设置病理和卫生检验的相关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2 教学大纲的修订

(1)教学大纲结构。课程标准由课程任务、课程目标、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要求、大纲说明等5部分组成。

(2)教学内容和要求。统一增设了教学活动参考,其纳入参考的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讨论和技能操作等,以利于教师教学中灵活选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新版教学计划和大纲修订的特点

4.1 贴近岗位

(1)教学计划中压缩了公共基础课学时数,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学时数为738,占总学时的20.7%,语文课由2001年版的224学时缩减为90学时,数学课由2001年版的186学时缩减为54学时,英语课由2001年版的225学时缩减为144学时。按照专业够用、岗位实用的原则,对学生难以掌握、且与岗位需求关系不大的理论课学时数,予以大量缩减。

(2)教学计划中增加了专业课学时数,专业课程模块学时数为684,占总学时的27.4%,临床检验课由2001年版的190学时增加到252学时,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由2001年版的133学时增加到180学时,充分保证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时间,强化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了专业特点。

(3)教学大纲的制定,充分考虑到了医学检验相关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中等医学检验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并将所要求的能力要素转化为各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以岗位实际为导向,淡化学科意识。

4.2 强化技能

(1)新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数(1 336)和实践学时数(2 224)之比为1∶1.66,而2001年版教学计划中理论学时数(1 820)和实践学时数(1 477)之比为1∶0.81,新版教学计划实践学时增加了747学时,增幅为33.6%,使实践技能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2.5%,且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模块,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2)教学计划中调整了学生在校学习和岗位实践时间比例,毕业实习时间为40周,学生专业实践的学时由2001年版的570学时延长到1 400学时,延长学生毕业实习时间可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4.3 注重育人

选修课程模块中增加了社科人文课程,建议开设美育、礼仪、人际沟通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存在问题

由于我们对相关政策方针领会的程度有限,加之此次新一轮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修订任务时间紧,与各兄弟学校沟通交流不够充分,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甚至不妥之处,恳请各学校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相互进行沟通,以期使2007年版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更加适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医学检验领域能力验证计划的比较 篇三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

【中图分类号】R197.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80-02

评价是现阶段诊断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是实验室对实验结果的认可与分析。在目前的实验工作中,评价一个实验室特定检测或者测量能力的高低,通常都是以实验室间接对比法为主,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力的对比和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室工作方式早已经无法满足医学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以评估准则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应用手段。这种那个方法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电气、机械、医疗等领域,成为评估实验检测技术的最根本原因。

1 PT概况

P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力验证,它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具有广泛含义的验证模式,它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定量、定性、顺序、同步的要求,是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解释的一种活动。在目前的医学检验领域中,这种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定量测量、定性检测和解释为主,它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针对外部质量制定出完善、且是的研究计划,这不仅是提高检验过程和结果的要求,还包含着检验前后工作中,工作人员能力和态度的分析。在整个实验室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的跟踪来断定这一特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目前,我国有关单位和协会早已经成人了这一计划在检验领域中的地位,它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极为突出。广泛的应用在各行业的检验工作当中。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疗的辅助阶段,是保证临床质量的关键。在医学检验工作中,检验分析的前阶段也被称之为前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就开始的,它包括了检验项目选择、患者的采样准备、护理人员对标准采样、样本保存、样本运送等多个环节。这一工作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流程,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检验结果,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给病情判断带来影响。

2 常见医疗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药物对病人病情检测的影响十分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在检验中药物通常都会与检验媒介直接发生反应,激发或者抑制检测反应,甚至会造成检测颜色、监测数据的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到检验质量。因此,为了确保患者检验准确度,在检验之前最好实现停服一些容易引起反应的药物,同时临床医师还需要仔细对患者阐述药物的影响,避免患者出现抵触心理。

在目前的医学检验工作中,能力验证的使用十分普遍,是外部检测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质量最好、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效果成分。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下,检验组织所选择的评价样品主要以检验结果为主,同时在工作的时候所产生的组织影响也最为突出。经过分析比较,这种检验方式与计划实验室检验工作而言,在确定项目检验结果、目标价值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它是评定实验室工作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

在我国有关协会提出的检验能力实施准则中,明确的规定了能力验证的实施需要提供和建立一个完善、规范的运作平台,以运作平台为基础对领域中的有关本活动和组织加以评价,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处理。医学检验是临床诊疗的辅助阶段,是保证临床质量的关键。在医学检验工作中,检验分析的前阶段也被称之为迁过程,这个过程是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就开始的,它包括了检验项目选择、患者的采样准备、护理人员对标准采样、样本保存、样本运送等多个环节。能力验证在医学检验的应用中,也是根据这些步骤不断拓展和迈进的,它的应用是以组织机构管理、结构体系管理、人员资料侦查为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技术要素要能够同其他的管理要求相结合,从而使得整个管理流程持续、顺利进行。

3 能力验证计划分析

技术要求较高的是PT物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指定值及其不确定度的确定及参加者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反映了PT计划组织者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PT活动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医学检验领域,要求PT提供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反馈结果,以便及时改进。所以一个方便、易用、快捷的信息平台非常关键,是为实验室提供准确、快捷服务的基础,是策划、运作、评价、反馈、指导改进的核心。PT的结果可以按多种数据类型分布,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也应与分布特性相适应。

4 比较分析

根据相关上述分析比较得出,在能力验证计划中,主要的比较可以从指定价值、评价标准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入手进分析。

4.1 指定价值

指定值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定量确定指定值最佳方法是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定值,其次是公议值或统计值,如稳健均值(算数均值、几何均值、对数均值等)、中位数等。

4.2 样品问题

PT计划所使用的样品各不相同,有自制新鲜血清、全血,有商品化质控品。选择评价样品时需要考虑样品中所含项目的数量,各项目检测值与医学决定水平的符合性,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包装及成本等;还要考虑评价样品与新鲜样品的一致程度,即样品的基质效应。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各个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主流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各不相同,疾病种类各异,关注的检验项目专业类型和所用方法学也有差异,参加PT提供者的实验室数量各不相同,专业分类和分组方法各异。因此,在设计统计方法时应考虑各种因素,从多方面入手设计。

参考文献:

[1] 何法霖,王治国,钟堃,王薇.两种来源的允许总误差质量规范在凝血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 2012(06)

[2] 白玉,王治国,王薇,李少男,钟堃.全国常规化学检验项目室内质控变异系数的分析[J].检验医学. 2011(03)

4.检验科工作计划 篇四

20xx 年工作计划

检验科室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认识重要性、必要 性、长期性,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确定目标,创造氛围,努力把科室建设成有特色、有优势的现代 化实验室而奋斗。检验科的宗旨是:以质量为基准、服务为根本、 科学为原则,准确、及时、客观、可靠的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为临床诊治、防病治病提供实验室诊断数据,造福于人民。20xx 年,我们科会发扬优势,改正不足,在努力做好院班子领导安排 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做到自己满意,医生满意,病人满意,领 导放心! 贯彻执行检验科程序化温馨服务五条公约: 第一:礼貌待患,真诚帮助; 第二:发挥作用,服务临床; 第三:窗口整洁,环境优雅; 第四:严肃认真,确保质量; 第五:团队协作,共同发展 20xx 年 03 月 18 日 仁康医院检验科

5.检验科2017年质控计划 篇五

本为了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作为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科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和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本检验科将根据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经验,从体系文件的编写、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人员素质的提高、检验全过程(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室间质评及管理评审等方面,结合自身实际,求真务实,不断探索,持续改进,在检验科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一.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已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控小组和科室负责人要定期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持续整改措施。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绝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有效的运作必须是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因此,科内生物安全小组和质量控制小组,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三.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加强人员培训是有效的手段。检验科要根据发展的需要、工作的复杂性、转岗等不同情况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和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形式灵活多变,可采取科内业务学习、科外培训、请专家授课的形式。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主动局面。

四.对检验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检验工作自检验申请单的开出、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标本的接收、标本的检测直至检验报告单送抵申请者(或患者)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的工作链,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全程控制。为保证有效性,将检验全过程划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独立环节进行管理,使其独立性得到强化、突出。

检验前的质量控制

检验前过程指从申请单的开出至标本送到检验科的过程。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用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7.3%。实际上许多关于检验结果不准确的抱怨和投诉与标本的质量有关,并不是检测过程的原因。因此,对检验前过程的控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检验前过程大多发生在检验科外,容易被忽视且不易控制,这造成了该阶段成为三个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检验科可利用全院的业务学习、邀请医护人员参加科内学习、检验通讯、印制发放原始标本采集手册等方式,对临床医护人员讲解宣传检验前过程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其了解不同检测项目对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的受影响因素等知识,严格按规定正确规范地采集标本或监督病人正确留取标本。此外,还应对标本运输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避免送检不及时、不规范影响检验质量。2 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验中指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的过程,包括标本的接收过程。(1)重视标本的接收。检验科要建立专门的标本接收和拒收登记,由检验人员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核查签收。核查内容应包括:申请单填写是否正确齐全、申请单与标本的唯一性标识是否一致、标本质量是否满足申请项目需要、标本是否及时送检等方面。对不合格标本拒收,并向送检者说明拒收原因,必要时可直接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要求重送标本。对接收和拒收标本均应记录并保存。(2)把好仪器、试剂关。

合格的设备和试剂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检验科将对试剂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管理、试剂采购及出入库、保存条件、试剂的使用记录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杜绝不合格试剂进入检验科,杜绝不合格试剂和过期试剂应用于检测。在检测仪器方面,也应制定标准化设备管理文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专人保管,对仪器设备考察、购买、使用、校准、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确保仪器设备的运行条件与使用手册要求一致,例如电压、电流、湿度、温度等。

(3)严格实验室标准化操作规程。

我科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编写标准化操作规程。其内容应包括:检测原理、性能参数、原始样品要求、溶器和添加剂、校准程序、检验程序、质控程序、干扰和交叉反应、生物参考区间、样品可报告区间、警告危急值、实验室解释(临床意义)、变异的潜在来源、参考文献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规程,使操作过程标准化、程序化,减少操作误差。(4)做好室内质控。

通过室内质控可发现仪器、试剂误差波动规律并采取及时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科将建立室内质控的标准化文件(SOP),开展除大便常规外的所有项目室内质控、建立质控原绐记录,质控图,每月有质控小结,使用12s、13s、22s、41s、10x等规则对失控进行判定,并建立失控分析记录。3 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检验后过程指检验结果的审核、发出、临床应用、标本保存的过程。(1)检验结果的审核。

建立双审核制度,先由操作者作为报告人进行初审,然后由经授权的负责人进行复审。如发现漏检、错检、书写不规范、病人资料不符合等情况,及时查对或与报告人联系,及时纠正。对有疑问或较异常的结果可经复查后才发出(2)检验结果的发放

检验结果的发放必须及时、保密。经消毒后统一发放检验单。(3)已检标本的保存。

检验科应对有保存意义的已检标本进行保存,并制定标准化文件对保存方法、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在保存期内可追溯到原始标本。做好这一环节,既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复查,也有利于检验人员的自我保护。我科将所有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暂定为7天。五.积极参加室间质评工作

6.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六

现今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检验科有可能建立各种检测方法, 采购各种先进仪器设备, 但不一定会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原因不在于实验室的水平、实验员的素质、医生的知识结构, 问题多出在相互的沟通不足。检验科的硬件建设是装备的自动化, 软件建设是“临床化”, “临床化”指的是检验科不能脱离临床, 不能游离于临床之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注重实验室的工作和检验的质量, 却忽视了与临床的沟通与交流。必须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 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

1 检验科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长期以来, 检验科与临床医生之间存在着专业脱节, 互相沟通少, 使检验结果无法有效地利用, 造成资源的浪费, 有时还造成误解, 临床医师埋怨检验科结果不准, 而检验人员认为临床医生不会解释检验结果, 导致互相不信任、不协调。直接后果是患者得不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间接的后果是导致重复检验或检验资料搁置, 造成经济损耗。临床首先要求申请项目的结果必须正确, 其次希望尽快得到检验结果以便判断病因及早治疗。检验希望临床医师应对检验结果科学分析, 对异常结果正确认识。

1.1 临床医师合理选择实验项目是使检验结果发挥其临床价值的前提

临床医生是否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检验项目或项目组合检验。一方面, 检验科在每开展一个新的检验项目之前, 应该将其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如何正确采集标本等, 要预先告知相关的医护人员;另一方面, 不同的疾病其病因是不同的, 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程中有不同的病理表现。例如在感染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后, 第2周才开始产生相应的抗体, 第4周达到高峰, 若在第1周检测肥达反应, 阳性的可能性很小;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 其免疫的过程以及各种标志物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首先出现的是HBs Ag, 依次出现抗-HBc、HBeAg、抗-HBe, 而抗-HBs在HBs Ag消失后才出现等。如果临床医生不了解实验的窗口期而选择实验, 不但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还可能得出错误的判断而导致误诊, 给患者增添痛苦或出现更严重的后果。所有这些都要求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学科交流、检验方法学的研究和实验方法学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结经验, 优化出最直接、最特异、最经济的检验项目或项目组合提供给临床, 并主动与临床沟通和对话, 接受临床反馈的信息。

1.2 建立一个合理的参考值

我们检验科目前提供给临床的参考值, 一方面是从参考书得来的, 另一方面是试剂厂家提供的, 这是欠妥的, 因为这些参考值来自不同实验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仪器。因此, 正确的方法是我们应该与临床医师沟通, 通过检测不同的人群来制定本地常见项目的参考值, 以供临床参考。例如白细胞的参考值是4.0×109~10.0×109/L, 而这个数值是几十年前用末梢血测定白细胞时确定的, 今天, 我们已经改为静脉血测定白细胞, 但参考值还是沿用以前的参考值。

1.3 检验危急值的报告

所谓检验“危急值”是一组代表的会危及患者生命的数据, 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出现危急值的标本必须复查, 结果及时报告临床。由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 临床医生大大减少了对检验工作的抱怨, 增加了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 增强了服务临床的意识与沟通。当出现危急值并复查无误后, 检验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 增加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机会, 变被动为主动。最重要的是, 由于我们及时沟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2 检验科与护理站的沟通

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科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 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非常必要且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正确规范化采集和处理标本, 尽可能减少各种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诊断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例如输液时要在对侧抽血, 用药前取培养标本, 留标本时注意“先培养再常规后生化”的顺序, 标本上一定要注明患者的资料, 标本要正确运送, 标本容器不要多储以免失效。在血液分析中, 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影响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准确性、可靠性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 规范采集血液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是至关重要的。采集标本之前,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饮食起居、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因素。有文献报道: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可增加50%, 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和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量饮酒后γ-谷氨酰转肽酶 (GGT) 升高1倍以上,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升高约40%;高脂肪饮食会使血中的TG大幅升高, 高蛋白饮食会使血氨、尿酸和尿素升高。剧烈运动可使血钾、钠、钙、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糖、无机磷、尿素、尿酸、胆红素和转氨酶均升高1倍, 肌酸磷酸激酶转移酶升高4倍。很多因素包括采血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与收集标本容器的质量、采集标本量及抗凝剂的应用等都是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 为了避免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误差, 而将避免剧烈运动、禁食12 h后采血作为基本的标准。采血姿势尽可能统一, 并且应尽量在使用止血带1 min内采血, 见回血随即松开止血带, 当检查的项目很多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时, 其采集的顺序一般为凝血功能、血液黏稠度、电解质、血气、血液常规, 再就是生化免疫及其他。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要合适, 避免抗凝剂过少造成血液抗凝不全出现凝块, 抗凝剂相对过剩影响检验结果, 如血液分析、凝血系列、血流变、血气分析等。所以, 临床上要求用于血细胞计数的血标本要充分抗凝、无凝块、无溶血并及时送检;用于血培养的血液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 因为细菌进入血液与寒战发作通常间隔1 h左右, 无论何时采集, 血培养应该在患者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检查疟疾的最佳采血时间一般为患者寒战或发热前1 h~2 h等。我们只有了解这一系列影响因素和特性, 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才能为临床提供可信的诊断治疗依据。因此, 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过程是检验结果重要的质量保证, 即使拥有再好的检验人员、再好的仪器、再好的检测方法, 也难以弥补在采集标本时引入的错误。也就是说, 标本不合格或标本不真实, 是得不到准确的报告的。在这方面应和临床医生、护士、患者达成共识。

3 检验科内部的沟通

随着检验医学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是各类大型自动高效率仪器设备的相继问世, 模块式的组合和流水线式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这些设备实现了大多数检验的系列化、自动化, 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实验室信息管理和数据传送系统, 使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准确性及工作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 即时检验的快速发展, 也受益于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 小小的一台即时检测仪及配套的卡、板、条试剂, 集合了各个学科的新技术, 满足在医疗、危重患者抢救时间上的要求, 可使患者尽早得到诊断治疗。因此, 当今自动化仪器和小型仪器是检验医学的两个发展方向。由于仪器的不同、试剂的不同、方法的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 可导致常规生化检验与急诊生化检验之间可比性较差。所以检验科在急诊生化测定时尽量采用与常规生化相同或相近的方法和试剂, 选用质量稳定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物;要有完善的标准操作程序 (SOP) 文件;要严格交接班制度, 加强相互沟通;严格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 特别是对所有值班人员定期就实验方法、反应原理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 对所用仪器也要进行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尽量保证急诊生化与常规生化检验的一致性。

4 检验科与患者的沟通

科普宣传是医学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茶水发炎”事件, 还有“香蕉有毒”、“啤酒甲醛超标”等新闻事件发生, 究其原因, 都与人们对相关知识缺乏有关。向群众宣传科学、宣传医学知识、宣传医学检验知识, 是我们的责任, 也是义务。我们可以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影响周围的人群, 通过举办科普活动等正式场合, 或者利用公开的媒体, 用简洁易懂的方式向周围的人们广泛宣传检验知识, 宣传检验注意事项, 宣传新的检验信息, 让群众从不了解检验到认识检验。用检验这门医学学科为健康者提供医疗咨询, 为亚健康和患者提供疾病诊断、治疗的信息。

检验科应经常性地与临床科室进行学术讨论和信息交流, 一方面, 检验人员可以多掌握一些临床知识, 提高分析判断检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沟通与交流认真听取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价及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同时对检验科的内部建设、工作改进、质量提高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临床医护人员也有更多的机会熟悉和了解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所开展项目的方法学原理及干扰实验的各种因素, 了解检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总之, 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临床医护人员要尽可能地熟悉患者的各种情况, 检验人员应全面了解影响检验的各种因素, 标本采集人员操作规范化, 完善制度, 并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集用品。

7.检验科的感染管理再议 篇七

1 存在的问题

卫生主管部门虽然加大了对院内感染力度的监控,医院也成立了院内感染科,加大了院内感染的工作力度,但医院重视的是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感染及患者的感染和预防,对于检验科还没有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监管力度不够。

1.1 工作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淡薄,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得到与检验专业水平相适应的消毒、隔离、感染及无菌技术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多年养成的老习惯使科室一些工作人员并未按最近国家出台的一些医院内感染管理规定执行,口罩、帽子、手套统统不带,在接触传染性标本或离心机离心标本过程中,既不带手套、口罩,又不戴护目镜,溅出的液体标本也不能去进行规范系统的消毒处理,甚至在离心过程中不开启相应的抽风设施。在工作间饮水、吸烟、会友,用污染的手去接听电话、手机,用戴着手套的手或拿过污染标本的手再去拿洁净的物品,穿着防护服或白大衣进入生活区及厕所等,一项新的调查资料显示医院白大褂污染严重,将是医院感染危险的潜在传染源之一,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2 执行感染管理规范不严格,感染机会增多,防护设施不全。室内紫外线灯配置不足,不能进行合理的杀菌效果监测,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能及时消毒,检验工作人员不能按规范使用六步洗手法或进行手消毒,污染的检查单不能及时进行消毒,试管架乱放等。

1.3 计算机及仪器表面不能定期消毒,申请单及报告单不能严格区分并消毒,检测后产生的废液没有通过消毒后就倒入下水道,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发生。

2 管理办法探讨

2.1 健全组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定期组织全科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新职工实习进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并组织考核合格后上岗,并严格进行监督。

2.2 加强自身防护,对工作人员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教育,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禁将个人物品带进工作区,严禁在工作區内吃喝、抽烟等日常生活中的与试验无关的行为,工作人员在接触任何标本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工作服帽、口罩、手套佩齐,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护目镜等,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规则进行洗手,工作结束后进行手消毒,定期给工作人员体检并建立档案。

2.3 严格消毒管理,杜绝交叉感染,静脉采血必须认真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位病人都要做到操作前洗手,对无菌棉签、棉球、纱布等消毒物品开放后不能超过4小时。

2.4 使用后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废弃物品、标本必须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统一焚烧,废弃标本培养基应高压灭菌,采血针头必须用黄色利器盒盛装回收处理,各类垃圾回收后要做好记录。

2.5 每天要做好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每天不能少于1小时,并做好记录,紫外线灯要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各类物体表面,每天上班前和工作结束后,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6 各种日常器具要及时消毒,加样器、移液器及日常检验用具,用后要清洁、消毒,对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等办公用品用消毒剂擦拭消毒。

2.7 申请单要用微波炉,先消毒后登记,最后报告单同申请单分开或用电脑打印报告单,避免以申请单为媒介带入病区及病人手中以防交叉污染。

2.8 自动化检验仪器工作中产生的废液,要在桶内加入消毒剂,按规定时间和比例消毒后倒入下水道,需要进行离心振荡操作的标本,应将器容和试管加盖以免液体外溢,离心机内外要定期进行消毒。

2.9 免疫实验室的洗涤仪在每次洗涤完毕,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以免洗液中的成分产生结晶而阻塞针孔,造成实验环境污染;吸入废液瓶中的液体,应按量加入适量的消毒剂,作用规定时间后处理。

8.2011医院检验科工作计划 篇八

2011-02-19 01:24:23 作者:检验在线 来源:本站整理

推荐:医学检验资格考试网上辅导

2010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在各科室的通力配合下,同志们齐心协力,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结合科室的工作特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较好地完成了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在2011年检验科将会配合医院改革创新,科技兴院的宗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严抓科室内部管理,使科室工作再上一个台阶!2011检验科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内部管理

1、按照三甲医院审核的标准,对检验科的各条检查内容进行分解对照,逐条梳理,认真准备,对没有达标的项目尽快落实解决的措施。力争检验科在三甲医院复审中顺利通过。

2、进行检验科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范的制度、流程和措施。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要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系统学习,对各岗位上的责任人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定期进行考核、检查职责执行情况;

3、通过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增强安全忧患意识,逐步达到监督检查制度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严格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准确性

1、室内质量控制目标:继续做好生化室各个检验项目的每日质控工作,完善临检室各个常规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做到有记录、有失控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2、室间质量控制目标:2011年检验科继续按时参加卫生部和自治区临检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室和血库的室间质量控制活动。力争所有参加项目均达标。

3、血库配发血准确率达到100%,登记完好率100%;成份输血使用率达到99 %;

4、将各室的室内和室间质控结果纳入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提高检验准确性、将科室的化验差错率降到最低点。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作好现有各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并能对出现的各类故障,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及时解决。保证本室各类仪器的正常运行,这样既节省了维修成本也保证了日常检验工作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引进新设备:2011年争取购进……………

四、增加工作量提高业务收入:

1、标本量:2011年计划完成……人次,比20xx年完成……人次,增长…%;

2、业务收入:2011年计划完成……万元,比20xx年完成……万元,增长……%;

3、血库用血:2011年计划用血……万毫升,比20xx年完成……万毫升,增长……%;其中成分输血率达到99 %,(三级甲等医院规定标准为90%)。

五、开展新项目完成科研教学任务1、2011年检验科计划开展的新项目有……

2、争取科研课题立项一项。

3、全科在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2篇,其中在统计源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4、申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项,争取获得院内奖项。

5、教学工作:接受来自xx医科大学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实习生管理规范有序。

六、人才培养与业务学习

1、计划引进本科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做好引进人员的培养工作。

2、全科业务学习规范化、制度化。计划全年举办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次。

3、争取举办区级或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1次。

2011年是继往开来的崭新的一年,乘着医院新大楼投入使用的春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愿为医院的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使检验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9.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九

检验科每月进行工作质量检查和工作总结分析,在科室内通报,分析当月的质量状况、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六、加强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管理。血库是检验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实验室,血库负责人是检验科任命的实验室负责人,专门负责输血管理,减少参与输血检验操作的工作人员,血库工作人员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依法治国、依规办院、依制建科,2015年,科室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为重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检验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的卫生服务。

一、工作思路

1.起动新一轮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细节化管理,加强制度的执行、检查、考核、监督和惩罚力度,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促进实验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进程。

2.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定期举办 “检验临床科室联系会”,定期下发《检验与临床》资料,介绍新项目、新技术以及检验前质量控制知识,同时广泛听取临床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实验室与临床联系的长效机制。

3.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科室文化建设,建立一支团结、奋进、务实的团队。

二、工作量和经济目标:

三、新工作开展计划

四、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升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及提高老师的技术水平;加强对规培、实习、进修学员的教学管理,从思想、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关心学员,每月进行2次理论讲课,严格实行出科考试;加强业务学习、“三基”培训和考核,科内每月组织业务学习1-2次,对青年医师、技师、规规学员2个月进行1次闭卷考试,并进行奖惩。

五、实验室管理

1.“三甲医院标准”加强实验室管理。认真落实、法规和规章、规范,努力完善ISO质量体系的建立;落实和贯彻卫生部新版《医院工作制度与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制度、职责、标准、规范。2.作好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按时、合格完成,不断提高检验质量。积极参加部、省两级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和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比对活动,省室间质评成绩各项保持优秀,卫生部室间质评成绩各项保持优秀或良好。

3.继续申报重点专科,完善科室建设。重视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检验科

2016年,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科室的通力配合下,检验科同志们同心协力,围绕医院中心工作,结合科室的特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较好的完成了科室的各项工作任务。在2017年检验科将会配合医院改革创新,科技兴院的宗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严抓科室内部管理,使科室工作再上一个台阶,2017年度检验科工作计划如下:

一、提高服务态度与质量,加强与临床沟通

1.定期举行检验科各检验项目介绍会,宣传检验科开展项目之意义,使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能够与临床诊疗紧密结合。

2.与医务科协调,组织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双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广泛征求各相关科室对检验科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检验科的工作。

二、加强与院领导沟通,争取各方支持

1.争取院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以弥补科内人员紧缺状况。达到合理分工,科学发展。

三、促进医患和谐,完善科室各项管理工作

1.优化门诊患者取报告单流程,使患者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拿到最及时的检验报告。

2.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3.实行各窗口微笑服务,使就诊患者从精神上感受到温暖,减轻心理压力。

求是地认真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真实性。

四、促进医患和谐、完善科室管理

1、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2、优化门诊患者取报告单流程,使患者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拿到最及时的检验报告。

3、实行各窗口微笑服务,使就诊患者从精神上感受到温暖,减轻心理压力。

五、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检验重要工作,为提高检验质量,计划选派人员参加卫生部实验室质量控制培训班。在作好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继续参加省、卫生部两级质量评价活动,确保成绩合格,所有的参评项目还要保持多年的“一单通”资格,全面提高检验质量。加强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检验发现危急值立即报告临床并详细登记记录,提高检验质量并减低临床医疗风险。检验科每月进行工作质量检查和工作总结分析,在科室内通报,分析当月的质量状况、技术状况和安全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六、加强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管理

继续严格执行实验室内部安全检查制度,每天有专人安全检查、签字登记,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物资设备安全运行。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

10.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十

关键词:检验科;医院内的感染;管理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05-01

前言:

医院检验科目前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容主要包括了生化检验、病理检验、临床检验、微生物检以及免疫检验等。相关工作人员所接触的包括了患者的血液样本、患者的机体、分泌物、体液以及排泄物。属于医院内的一个高危潜在性生物传染源。但是目前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下面本文将探讨医院检验科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调取我院检验科在2008年~2011年之间经过检验的标本 11.5 万份( 次),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5,年龄在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检测出来的有潜在性感染的标本有1850例,所占的比例约为1.61%。

1.2.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对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

二、.结果

检验科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数为28例。其中由于废物、废液处理不当发生引发感染的有8例,发生利器划伤感染的有5例,发生化学试剂损伤感染的有8例,发生污染废品交叉感染的有7例。

三、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原因

3.1.医院领导对此没有予以重视 目前随着各种医疗制度的改革,很多医院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还停留于重治疗轻预防的阶段。这样就使得对检验科的预防感染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而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上不规范、消毒不彻底、对污染区和休息区的界定不清,医务人员随意出入,面对血液污染等突发情况不能及时的处理以及在感染科相关仪器设备的供给上缺失,这些都是导致医院检验科管理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缺失的因素。

3.2.医院管理制度的不严格 目前在部分医院检验科或个别检验人员方面,存在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医院没有制定相关严格的管理制度或是没有将制度认真的落实实施,这样就使制度对相关的工作者缺乏了约束性、存在侥幸工作的心理和态度。造成了检验人员的操作不严谨,进而导致院内感染的加重与传播。如当检验科将遭到污染的化验单交予临床医师的时候,就会使感染在院内蔓延。

3.3.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很多时候发生感染的原因是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就会产生松懈、大意的心理,进而为了提升工作的效率,而忽视了对自我的防护,如不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进而养成了不良的工作习惯,造成检验科感染的发生。

3.4.检验科硬件设施不健全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医院对预防感染没有予以足够重视,进而导致检验科在相关的硬件设施上较为缺乏,如占地面积较小,休息区、污染区与半污染区的界定不清,通风换气设备不足,使得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四、相关的解决对策

4.1.重视检验科公共卫生安全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有效地降低检验科发生感染的几率,院方应该对感染的前期预防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检验科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及时的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促进医院对检验科感染的预防与调控。

4.2.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 对医院检验科的预防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对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并明确感染区、非感染区与休息区的分布,并让科室的工作人员严格遵照相关的规定与规范执行,让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

4.3.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医院内加强感染危害与处理的相关教育宣传活动,定期对所有检验员工的操作技能和防护意识进行培训与考核,用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检验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进而最大化的杜绝感染的发生。

4.4.制定相关的卫生安全应急预案 主要是针对发生各种微生物感染感染后的处理措施,这样就能使医护人员在发生感染后能够将工作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清洗创面、消毒、基础血液等,或是定期的接种各类疫苗,严重者应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是相应的抗病毒疫苗。达到有效降低感染率的目的。

结论:

医院检验科的感染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治疗与发展,因此,医院应对其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逐渐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培训和宣传,并针对发生的各类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进而有效的避免和处理各类感染,促进医学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李伟宏,刘丽. 检验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5) : 589.

[2] 司淑萍. 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 5) : 462.

11.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分析前质量管理,检验医学,临床医学,互动

临床与检验常存在沟通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对于检验质量的纠纷和差错的认识, 以及对于检验出错的责任认定都存在异议。研究资料表明, 检验质量之差错主要是出在了检验分析前。医护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检验分析前的工作, 建立健全的检验质量管理的全程体系, 以保证检验质量的准确可靠[1]。本文就我国当前检验科的现状, 分析了前检验质量管理的意义及举措, 以期有效促进检验与临床之间的良性互动, 提升整体的医疗质量。

1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

在实验室管理当中, 质量管理是核心。为规范各行业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制定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规格和标准。ISO (9001和9002) 是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认证总则;在检验与校准实验室技术能力上, ISO/IEC17025是通用的要求, 对于各种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都是适用的。但医学检验的实验室与其他行业的实验室相比, 存在显著区别[2], 对此,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9年专门组织了世界级的专家们, 制定了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方案, 这个认可方案是一个专门针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方案。

检验过程主要包括众多的横向过程和与之交叉的纵向过程。横向过程总体来说又包括分析前和分析中, 以及分析后这3个阶段, 详细的横向过程是:医师选择正确的项目, 接着开申请单, 再患者准备, 护士采取标本, 再是护士以及卫生员递送标本, 然后实验室接收标本并对标本加以处理, 之后分析测定标本, 并核实检验的结果, 在确认了检验结果后发出检验的报告, 接着在临床中及时反馈信息, 最后就是正确应用报告诊疗。为确保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准确可靠, 因此要管理好每一道标本采集、运送、检验的程序。

2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临床科室的作用

2.1 临床医师的作用

临床医师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他负责制定患者的诊疗方案, 且检验项目首先是必须具备一份诊疗医师的检验申请的, 而一份恰当的检验申请在检验质量管理中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 临床医师是多么关键和重要。

2.1.1 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在临床中, 诊疗医师应该利用最新的临床依据, 以确保采取最合理的医护措施, 当面对一些陌生的临床信息时, 临床医师要通过认真周全的检查, 来重复诊断, 最终确认治疗方案。同时诊疗医师还要明确检验项目背后的意义。

2.1.2 正确采集标本

在正确采集标本中, 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是采集标本的时间要合适, 二是采集标本的方法要正确。如在采血液标本中需要注意凝血时间, 以及血浆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保存多长的时间;而且对于成人与小孩, 在采血时, 抽血时间和抽血量都是有区别的。

2.1.3 工作责任心

若诊疗医师的责任心不强, 可能错填漏填患者的信息, 造成检验结果出错;甚至出现患者的身份名字混淆等。

2.2 临床护士的作用

在检验申请中, 临床护士是执行者, 而护士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都有可能会出现纰漏, 最后影响分析前检验质量。如在常见的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 就可能潜藏着很多不当的操作方法, 如抽血的部位、采血技术、抽血的用具选择不当或者采血量不足等[3]。在采血过程中不得出现气泡, 避免气泡导致fbg与V因子、VII因子的性质发生变化;采血后, 瓶盖是不可以取下的, 否则会导致血液中的CO2丧失掉, 从而导致血液的pH值升高, 凝血系统就会被激活, 血液会马上凝固。

2.3 临床支持中心的作用

临床支持中心的任务是负责收集和运送标本, 临床支持中心的工作效率也会影响到分析前检验质量。在临床支持中心的工作中, 标本不能及时送达, 而很多标本从采集到最后的化验, 间隔时间必须严格控制, 如在室温下, PT和APTT的保持时间在2~4h, 尿常规的标本最长可保持2h, 血糖浓度的标本最多只能放置1h等[4]。临床支持中心工作者缺乏完善的医学知识, 工作中破坏标本, 甚至人为复制标本等, 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检验报告的质量。因此, 应建立健全高效的标本运送渠道。

3 举措

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检验质量结果, 检验科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 将问题控制到最小化, 方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提升整体的医疗质量。

3.1 宣传与培训

在临床医护工作中, 很多护士与临床支持中心工作者都只是具备一点基本的医学常识, 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医护常识都不具备, 这是我国临床医护工作中的硬性缺陷, 因此, 需要加强对临床医护安全的宣传, 同时医院应该组织对临床医护工作者的专业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并且还要加强临床医师、临床护士和临床支持中心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提升休养。

3.2 健全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尽管临床医护工作者都是经过了考核后才准许上岗工作的,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 在临床医师、临床护士和临床支持中心工作者这三者之间, 他们的医学休养差距太大, 而且, 每一项分析前检验质量的工作, 都是由数人合作完成的, 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因沟通信息的欠缺而破坏最后的检验质量的情况。因此, 需要有一套全面完善的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1) 质控员制度。分析前检验质量管理的工作中, 各科室都必须由专人负责临床业务的质量监控, 而且要及时召开工作总结会议, 加强科室的交流, 同心协力, 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2) 建立工作考评细则。在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中, 也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工作质量考评细则, 制定出各项工作的巨细标准, 尤其是在标本采集与标本选择环节中, 对这些细节工作都要有严格的要求与限制标准, 才能做好标本化验前的准备工作[5]。

3.3 建立检验医师制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疗技术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飞跃, 很多之前人类束手无策的疾病, 现在都可以完全根治。在医学界的飞速发展中, 检验界同样需要响应学科浪潮, 建立检验医师的制度。当前的卫生部医师的分类之中, 已经设立了检验医师, 并且正在建设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基地。

3.4 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其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检验和临床中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中介来传递信息, 可促进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检验科将把临床患者的信息编入一个信息系统中, 可以方面检验师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有利于检验师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广, 王磊.广东省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成立大会纪要[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7 (8) :2-3.

[2]钱晓娟, 商新梅, 罗秀峰.惟有多渠道沟通才是检验与临床双赢之举[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2) :1535..

[3]丛玉隆, 邓新立.实验室ISO15189认可对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30 (2) :19-25.

[4]万大权, 梅丽春.检验科主动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18) :173.

12.检验科质量管理计划 篇十二

一、加强学习,促进优质服务和检验质量

以“二甲评审”的中心工作为契机,并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宗旨,检验科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全年共进行政治学习),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全年业务学习,业务考核x次)。一方面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使“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为了缩短患者等候报告单的时间,同志们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实现了在提高检验质量的基础上快速发报告的目标,尤其方便了农村偏远地区的患者。另一方面,使全科同志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到了遵守SOP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检验质量大大提高。

二、以“二甲标准”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责、加强了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具体制度有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标本验收核对制度、急诊检验制度、急诊检验结果登记和即时通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报告单签发制度、试剂与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了各级工作人员和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对不同岗位人员做了针对性地专业培训;全年x次对检验科全体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使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保证了检验科工作正常、有序进行,保障了检验科人员与患者的安全健康,保证了仪器设备、电器和危险品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了仪器设备及管理

高质量的检测结果离不开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高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精心的维护和管理。检验科设备众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能,以取得投资效益,就必须保持设备完好,延长仪器寿命。为此,我们检验科掌握了系统的管理理念,以定期有计划地维护保养为主,对各种仪器责任到人,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仪、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尿沉渣仪等仪器设备,例行了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年保养,并建立了详细的仪器日常使用与维护保养记录。

四、以“二甲评审”为契机,加强了实验室的正规化建设、管理和质量控制。按“二甲评审”精神,成立了质量管理小组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学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__》、《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和各种仪器及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等,重新修订了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新购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和维护规程,制定了检验科质量控制管理办法,建立和指导同志们进行临检、生化、免疫、细菌的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室内质控,使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化、正规化、日常化;积极认真地参加了省市定期进行的室间质控,全年室间质控活动均取得优秀的成绩,使各项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各种检验准确率达98%以上,从而使我科的生化﹑血常规﹑免疫、尿液、微生物和血凝等在20__年再次全部通过了全省检验结果“一单通”的认可。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极大地满足了临床需求和人民群众诊治疾病的需要,受到了同志们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五、努力挖潜开展新项目和增收节支

一方面,为满足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需求,我们广泛征求其意见,并根据我们检验科目前的综合资源条件,充分挖掘潜力,开展了急诊干式生化等一批新检验项目,进一步满足了临床急诊需求,给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速的就医环境,同时也为科室带来了可观的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号召全科人员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从节约一滴水、一滴试剂做起,限度地减少浪费;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控制人情单,限度地增加收入。经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年检验科收入又有较大增长,20__年检验科毛收入突破x万元大关,达x万元,比去年增加了x万元,增幅x%;支出比为x%,节支x万元;20__年检验科总收入占全院总收入之比为x%,纯收入为x余万元,创历史水平。

20__年度工作成绩是肯定的,但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思路还需要更加开阔。检验人员的知识面有待扩展,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责任心还有待加强,避免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有待更加严密,纠正问题有待更加及时。还要进一步向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与临床、患者沟通,开展临床所需的新项目等。要继续促进检验科全体人员的业务学习,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

总之,20__年度是检验科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一年,是树立全新经营管理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年,也是落实“厚德仁爱,博学创新”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一年。一年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不仅使检验科顺利通过了“二甲评审”,迸发了诸多令人瞩目的亮点,而且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13.卫生检验专业见习计划 篇十三

卫生检验专业学生见习计划

一、见习目的卫生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各类检测检验机构(例如商检、技术监督、环保、食品饮料类加工生产企业的实验室等)、从事卫生检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见习、实习等,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见习,是学生学好专业课和进行下一阶段单位实习不可缺失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础阶段。通过见习,能使学生印证、加深在课堂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感性认识;较早接触卫生检验工作,了解检验内涵,熟悉检验范围和检验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责任感,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单位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见习安排

1.学生可自主选择所在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类检验机构(例如商检、技术监督、环保、食品饮料类加工生产企业的实验室等),集中见习2周。

2.可分别在以下不同科室进行见习:检验科、性病艾滋病防制科、计划免疫科、结核病防治科、血吸虫病防治科、公共卫生科、精神病防治科、质量控制科等。

三、基本要求

1.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带习老师安排,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熟悉检测部门的规章制度,卫生防疫、食品、水质等环境样品的检测工作程序;了解常规样品检验项目的组成及方法等。

3.熟悉各科室环境和功能,明确工作职责及检验范围。

四、成绩评定

见习完后,写出专业见习总结(字数不低于1500字,A4纸打印,宋体,小4号,1.5倍行距),并填写《成都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鉴定表》(需见习单位签字、盖章),返校后交学院。由学院组织给予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

14.试论如何实现检验科科学化管理 篇十四

1 增强服务意识

1.1 观念的转变

计划经济模式下, 检验人员的工作比较懒惰, 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习惯严重影响检验工作的实施与管理[1]。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调节, 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 树立“患者第一, 临床第一”的理念, 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摆正自身的位置。进一步规范行为准则, 对检验科和检验人员的形象进行塑造。取得临床医生的支持和理解, 以此促使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科室工作的发展。

1.2 建立优质服务

人文服务的创建, 对医患双方不愉快事件的消除非常有利, 患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 并进一步理解、支持各项医疗工作, 使得医疗纠纷问题得以有效控制[2]。①凭借沟通、举止、言谈、交流等方式做出实际行动, 进行优质服务工作, 并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②依据临床需要, 对检验项目进行开展, 促使对落后检验方法的改进, 实现检验质量的有效提高;③将门诊采血及检验时间相对延长, 同时缩短报告发布的时间;④对《检验手册》以及相关的法律文件、标本采集要求规范等资料进行编写, 对临床医生科学的选择检验项目进行指导, 促使对患者病症的有效诊治。

2 质量控制小组的建立

检验科对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组建, 负责科室质量管理监督与质量控制工作, 同时对临床交流的平台进行构建, 使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得以不断加强[3];作为医学检验人员, 必须指导、建议临床医师对合理检验项目进行选择, 并指导临床医师充分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促使对检验项目的合理选择, 在医疗资源节约利用的基础上, 实现临床检验人员与医生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共同提高。

3 管理制度的建立

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 并促使其健全完善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进行严格的制定, 使各级各类人员的相应职责得以明确;对科室各项奖惩制度、考核制度进行合理的制定, 促使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有效实施, 以质量为主进行各种项目内容的考核, 并做好日常监督工作, 定期落实检查制度的有关内容, 促使相关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实现制度对人的管理, 以制度为控制手段来约束并激励工作人员。

4 业务培训的组织开展

目前, 我国医学检验的发展十分迅速, 并逐步成为我国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临床工作实践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然而, 比较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 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 需要通过检验科人员业务培训活动的定期组织, 对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一般情况下, 除上岗前培训工作以外, 依据检验人员自身的特点, 还应注重对检验人员一专多能的培养, 每位检验人员通过培训学习, 必须全面掌握检验项目相关的操作规程, 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 在理论发展方面, 以多种方式鼓励并促进检验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的学习班, 也可参加进修班进行学习讨论, 促使技术、理论知识的共同学习与培训, 最大程度的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5 操作及质量控制手册的制定

对标准化操作手册、质量控制手册进行合理的制定, 使检验工作者能够依据操作手册严格的进行各项工作内容, 确保相关仪器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状态进行工作, 并对其进行校准, 提高相关检验的精确度。工作内容的实施具体包括[5]:仪器使用、保养维护;试剂配制、标化并定期更换;新设备校准等。另外, 使用的试剂盒需要进行对比分析, 对适宜的试剂盒进行选择并使用。严格遵照“价格合理、质量第一、服务周到”的原则对相关设备物品进行选购。

6 检验与临床探讨的加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是相对独立且联系紧密的两个学科。临床医师一般不十分熟悉检验情况, 检验人员也不了解临床资料。针对这一现象, 应促使临床工作者与检验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并增进双方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如果对于患者体征的描述, 检验数据与临床医师的认识存在差异时, 临床医师通常只是将数据作为参考值, 而对于数据不符的原因并未进行过多的探讨,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也不方面对检验质量的具体情况进行询问;检验科则因为体制的不同, 与临床之间的交流也有所缺乏, 由此一来, 双方之间的隔阂就会随之增加。所以, 应对这种现象进行转变, 促使检验科积极参与到疾病预防工作中, 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 建议临床对适当的检验项目进行选用, 实现对有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理。

7 标本质量的控制

质量管理中, 标本质量的控制是促使项目检验合格的重要基础, 实践过程中需要对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送检、接收相关的制度进行科学建立[6]。采集标本之前, 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确认;采集运送标本的过程中, 按照规范操作, 正确的进行各项工作的实施, 避免污染与交叉感染问题的发生;不合格标本应拒绝使用, 同时对问题原因进行说明, 并建议重新进行标本的采集, 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 使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合理。

8 检验文书的管理

对检验文书的管理进行加强, 并促使其文书质量的有效控制。规范、整洁的进行检验报告单的书写, 页面上不得随意涂改, 描述检测结果时必须科学严谨, 同时对报告的时间进行注明, 在建议检验报告单上对“本报告仅对所送检的标本负责”进行明确标示, 确保对检验文书收集与管理。另外, 检验结果与原始记录的保存最少时间应为3年以上。

综上所述, 检验科科室管理工作的实施非常重要, 要促使检验质量的提高, 对相关人才进行培养, 增加经济效益, 就必须对科室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制定, 以促使检验科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 作为管理人员, 促使医院检验科管理工作的发展, 就必须不断的进行学习, 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对科室各项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 以此为手段对检验人员进行约束、管理, 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实现检验科管理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摘要:随着《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 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施, 其主要目的就是对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建立, 使各项规章制度得以完善, 最终促使检验质量的提高。对此, 检验科管理工作需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对新的观念和思想进行转变更新, 于实际工作中对包括仪器校准、维修、维护、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记录在内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建立, 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工作, 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促使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此促使检验科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关键词:检验科,管理,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刘和平, 宋小兵.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7, 6 (2) :80-81.

[2]吴辉, 夏寿扬.现代医院检验科管理的综合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 2003, 2 (1) :77-78.

[3]李峤.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附61起检验差错统计分析) [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89, 5 (2) :91-92.

[4]段秀英, 王海青.谈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1999, 12 (1) :54-56.

[5]王益武.检验科管理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30 (15) :4205.

上一篇:房地产考试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出色的“使者”--成功写就一封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