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精选19篇)
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一
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评价学生时有流于形式的做法,盲目地“跟风”、追求“时髦”而陷入误区。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个奖励品。讲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sticker,学生每发言一次,教师就匆忙地赶回黑板前贴一个标志,而学生回答问题又必须在教师完成了贴标志这个过程之后。教师为了让黑板上的板书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停地变换所贴标志,有时也忙中出错,不是一会儿忘记贴标志,就是一会儿又贴错小组。整节课,教师异常忙碌,学生也心急如燎,课堂显得一片忙乱,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堂评价方式很多,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宽容的微笑,都是一种评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但有些老师却忽视了。在一节小学英语课上,教师依次向各组提问,答对的小组可以得分。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在举手,于是老师选择了一个平时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但今天积极举手了),而当教师让其回答问题时,该学生却说出了一个错误答案。按竞赛规则,这组就不能得分,教师把机会让给了另外一组。该生在本组同学的抱怨声中尴尬地坐下了,此后,该生在本节课上再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了,这挫伤了孩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的回答不能如老师所期望的那样答得很完美时,就进行否定、批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是多么重要啊。
“Good!Good!Very good!” “Good!Good!Good job!”课堂气氛在有节拍的表扬掌声中变得非常热烈,这在很多公开课中经常看到。由于受激励为主的思想影响,评价滥用表扬,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是清一色的表扬、赞美之词,听不到一句批评,即使学生答得很差,也给予表扬,特别是一些学生轻而易举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也给予表扬,有时抽问的速度比较快,甚至连学生的回答都还不是很完全,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评价:Good! 显然,这种无原则地赞美和鼓励,缺乏准确性,使学生分不清回答正确与否,评价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没有达到课堂评价的真正目的。
当前,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最基本目标。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针对新课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须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概括起来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除此,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具有一些独自的特性,我这里将以小组评价为例来予以表述:
2.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二
那么, 一堂语文课完成下来, 对这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优秀、良好, 还是合格、不合格?应该有一套评价标准。下面就优秀课的标准, 稍作解读。
一. 教学理念
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最新理念强调,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主体互动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并尊重彼此的主体性。师生之间和学生彼此之间是一种主体性关系。因此, 高中语文课堂要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有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而不做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人唱主角, 要走出话语霸权, 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对话关系,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 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2、定位准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安排;4、体现三维目标 (在设置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 也能够设置相关学生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的目标) 。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 明确其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 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 把握住目标间的隶属关系。语文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 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 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高尚完善人格的养成、全面素质的提高。
体现在教案所确定的目标中没有空话套话。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融合。如:在设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时, 可分为: (一) 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 能力训练点: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 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
1、教与学内容科学 (深度、广度合适, 容量适当) , 教材处理适宜;2、教学重点突出, 难点处理得当;达成目标的过程分析能够紧扣重难点进行;3、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落实和培养;4、内容符合学科特点,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教材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教材的理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五个系列, 如果语文教师机械地“教教材”, 那要教到猴年马月?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目标需要对教材进行删减、重组、整合、扩展或延伸, 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 “用教材去教”, 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教师对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浓缩, 不求面面俱到;对于一些复杂深刻、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教师要能抓住关键, 选准突破口, 化难为易, 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 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是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从“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入手, 设计出一个个问题:1、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2、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3、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然后, 教师作如下引导: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疑问,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举出战场上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情况。根据逃走距离的远近, 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反问——“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进一步诱使梁惠王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观点的话:“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孟子早已设好的“圈套”, 所以, 孟子说, “王知如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这时, 教师再抛出关键的一问:4、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这时学生小组讨论后有如下答案: (1) 说明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魏国的政策虽然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2)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打比方, 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3) 梁惠王的移民移粟的措施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 实质上没有区别, 只是形式数量上不同。
这样,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善用比喻论证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安排科学合理, 层次清楚, 环节紧凑, 活动转换自然、妥当,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注意调整和控制教学过程;2、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3、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 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4、教与学方法的选用符合内容需要,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能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要, 不断改进教学计划, 在师生的互动中即兴创造, 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在民主、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主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 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如与同桌组成的二人小组、四人小组、自愿组合的学习小组、优劣互补的学习小组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下完成讨论与交流。
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 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 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语文知识时, 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 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而“名著导读”《论语》则可以采用百家讲坛式的专题讲座法。
五.教师素质
1、教学语言规范, 教学内容表述准确、生动有感染力, 民主平等;2、善于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活动, 开放性和感染力强。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 精练、准确, 幽默、富有启发性,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质疑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发表见解。教师是否有意识地自觉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维的活动, 这是课堂评价的重要方面。
总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 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三
众所周知,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地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高中化学课程的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其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和互动的立体结构,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交流等发挥集体的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2.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理念
社会的发展和化学学科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高中化学课堂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当体现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系;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形成的阶段性和发展性。
3.体现科学本质的理念
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清晰的学科特征意识,使化学学科特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具体化学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使具体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化学意识,在化学教学中体现科学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化学是为人类服务的,绿色化学学科的发展、绿色化学技术的开发,都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4.突出科学探究的理念
探究是科学的核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把这两者紧密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就必须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学习的动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设置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同时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5.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理念
化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现代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化学学科的重要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化学支撑了现代技术的发展,没有化学就没有今天的科学进步。由此使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特点
1.适应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要求了解自己,开始“想到自己”,甚至“发现了自己”。他们在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中逐渐学会了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高中生十分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很关心别人的内心活动。
2.适应高中生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是与人的认识活动、认识兴趣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情感。高中生随着学习内容向纵深发展,以及对个体能力的意识,对学科的兴趣越来越稳定,并与以后的职业选择、志向确定联系起来。高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
3.适应高中生的叛逆感的发展
高中生已逐步摆脱了具体的经验意识,自主探索精神已初步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他们已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探索性、创造性、独立性,对他人的思想、观点不轻信,喜欢创新和发现。由于受情感培养不足的制约,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成熟,往往会造成问题的探究无果而终。
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情感特点,把情感特点看做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对学生学习机理的深层次研究,因势利导,力争寻求最佳的教与学的途径,实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适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比初中阶段多而复杂,同时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日益趋于成熟,接触的社会面更加广,社会知识更加丰富,充分体验到现在升学和今后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这些压力都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这些新的要求形成矛盾时,就会成为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内动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特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考虑高中的认知特点,才能更科学地进行课堂教学。
1.适应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认知结构的各种要素不断完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核心部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由直觉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所以认知系统各种要素都趋于稳定状态,个体的特性包括智力和品质也基本定型,认知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结构已经变得很完整。
2.适应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
由于高中生理论思维的日益成熟和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使得他们思维的方向性、目的性更明确,识记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较大发展,个体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水平明显增强。
3.适应高中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性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他们的情感变得丰富,个体的意志力逐渐增强,个人的兴趣爱好增多并趋于稳定,学习的愿望更强烈,学习变成自觉行为,符合自身实际的理想开始逐渐形成,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认知发展的巨大动力。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因素的发展,心理因素的发展对认知活动起定向、发动、维持和调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中生逐渐成熟的思维、逐渐增强的自我意识,对于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伴随着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4.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四
桃源县第三中学 翦素芬 职务:高中英语教师 职称:中二
在21世纪地球村时代,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而掌握英语则是首选。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最近,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将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谈谈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一,从教师角度来评价
1,教师的英语口语;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英语教师的口语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正如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嗓音一样,英语教师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样就让学生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这就是流利的英语口语的魅力。
2,教师的情感因素;
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英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与人的心理发展、文明发展相联系。另外,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都是带着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英语教学脱离不了情感。在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时,我们更要注意情感,要注意人的心理体验。教师上课时,要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给学生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3,教师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艺术使课堂生动有趣。如:新奇引趣法,口决法简化法,竞赛激励法,启发法等。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学习策略相关的。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
4,教师的课件含量;
现在的英语课件一般要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因为他们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洪恩软件《从零开始学英语》就运用IT技术,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其制作的光盘,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各种感官受到刺激,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独特性。例如,我们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布置一个展览中心,computer等包含最新词汇的科技展品,可让学生用鼠标拖动放在展览中心的某个位置,让学生通过自己创意练习“intend/plan to do”;“There-be„”等句型,操练词汇。在这种练习中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其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同等发展,创新意识也孕育在他们对美感布局的实践操作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个体的学习进程,可以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获得不同的成就。二,从学生角度来评价
1,学生的积极参与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要铭记:课堂是学生的。
2,学生的英语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那么学生应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而要用英语来思维,用英语来交流,以达到增强语言实践的能力。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来思维的习惯。正常的幼儿都能逐渐学会母语,能分辨词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这有力地说明语境对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学习英语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这就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英语课就是一个展示学生自我的绝好的平台。3,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有某种程度上的创新思维,这样的英语课才是真正的成功课,达到了理想的高度。
5.英语口语试听课程的评价标准 篇五
标题:英语口语试听课程的评价标准
导读:对于选择英语口语学习的同学开说,进行事前的英语口语试听很重要,这能让我们顺利挑到适合课程,从而帮助我们的口语学习。下文就是告诉大家相关的评价标准,帮助判断得更加准确。
大家都知道买东西还要学会货比三家呢,对于想要进行英语口语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对课程了解的最佳方式就是英语口语试听了。不过我们很多人对于这么课需要达到的标准不太了解,这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判断,所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英语口语试听需注意的标准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点:
1.课程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流利、地道的英文表达思想的高级口语技能,而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该课程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2.该课程必须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从而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3.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达到语音正确、语调得体,能用基本正确的语言表达感情,要求学生能就一般日常生活话题进行简单会话;了解一定的中外文化差异。
6.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力求达到目标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在基础学力、发展学力、创造学力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理念;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
3、活化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注意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活化教材;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
学习材料充足、注重布局、条理清楚,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4、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
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方法
5、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言行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6、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环境,善于激趣引疑,启迪创新思维。
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的度、量安排合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手段选择恰当,能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善于激趣引疑;
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四、教风教态
7、尊重学生,教风民主,学生的回答和质疑得到鼓励,及时反馈调控,应变力强。
尊重学生人格、教风民主、提供机会,引导求异,关注差生;
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具有教学智慧;
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8、教师情绪饱满、热情,教态自然,演示规范、媒体运用熟练。
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规范、注重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演示规范,运用熟练。
五、参与状态
9、对问题情景关注,兴趣浓厚、主动投入、积极性高。
学生对问题情景关注;
兴趣浓厚、参与活动主动。
10、认真阅读、讨论、观察和记录,正确使用学具或实验器材。学生能认真开展阅读、讨论,对实验或事物认真观察、记录; 学具或实验器材使用正确、操作规范,使用完毕后及时整理。
六、参与广度
11、参与学习活动人数多,自主活动时间充足,活动方式有效。
参与学习活动人数小班应全体参与,其他班级应有绝大多数学生参与; 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安排足够时间开展自主活动,一般不少于整节课时间的二分之一; 活动方式有效、各类学生都有收获。
12、学生能够倾听、协作、体验、探究、分享,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或同伴的发言,相互间团结协作,探究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
七、课堂氛围
13、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气氛融洽。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
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 学习进程张驰有度,气氛融洽。
14、热烈、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机会均等。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充分; 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机会均等。
八、学习效果
15、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习惯良好,有不同收获。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习惯良好;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16、多数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多数学生达到本课目标;
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目标明确、具体;
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5分 设计思路
1、以学论教,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设计有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10分 教材分析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
3、能够体现知识的联系,实现学科知识整合。15分 教学流程
1、导入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3、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4、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灵活、并具有开放性;
5、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6、体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个性;
7、注重过程教学,并能让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
8、注重知识的深化,有较强的应用意识。40分 板书设计
1、思路清晰、简练、实用;
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10分 作业处理
7.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七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初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评价的理念、目的、内容、标准、方式和手段等无一不对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传统,这样的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大部分人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唯一标准,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固有的评价制度显然已经不适应目前英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新构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
构建新的英语课堂的评价标准,就是这样一种着眼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能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全人格形成产生积极作用的评价方式,它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潜心研究,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师在不断地钻研中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有利于实现课堂的和谐发展,让教与学在评价的催化下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能力、创新能力。
二、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构建
1.课堂的合作与表达。语言的学习交流是根本,英语学习学生的活动应该是多元化、多感观的,所以对话表达是英语课堂上最为重要的环节。现在我们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话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积极创新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开口“讲话”,但这种活动的设计多于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比如讲单词时的猜图比赛,比如讲课文时的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这些活动学生究其根本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一点点创新也是围绕老师所给的模式适当的拓展,并没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季亚琴科认为:“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他在合作教学理论中阐述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有了合作学习的课堂才能算作真正的课堂。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我们还是以八年级上第六单元birdwatching为例,可能我们现在大部分的课堂在讲reading的课文时都是以回答问题、分段复述、完成表格等形式去理解和掌握课文,这种对话表达只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换句话说,学生总是被动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层面的理解换成小组间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观鸟协会的倡议书,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设计好的倡议书让小组代表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活动设计就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的学习能力。
2.课堂的聚焦生成。俗话说画龙在于点晴,课堂的点晴之笔在于总结。最常用的总结方式是教师亲自总结,归纳出本节课所学的重要语言点,或者把重要语言点按照考试题型反馈给学生们,所以,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们最为放松的时刻,学生们的大脑可以休息,不用思考,教师只是在无味地重复着已经讲过的知识。而在一节高效的英语课堂,学生们的专注度应该贯穿整节课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后的总结应该归还给学生们,因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生们应该在课堂的最后对小组间的展示进行点评,对本组的表现进行反思,更多地应该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大胆的质疑,只有提出问题,我们才能解决问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了质疑,有了辩论,有了研讨,我们的课堂才能生成真正的智慧。
虽然有了学生的总结,也不能不要教师的总结,教师的总结更是总结中的点睛之笔,作为教师我们点拨的要精巧、适时、到位,但也不能越位、喧宾夺主,我们要让我们的点拨紧扣学习目标,我们要让我们一节课上的每一次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拓展提升,并能自然地体现出育人这一点,更多地点拨不是知识性的讲述而是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不是题目的答案而是办法的引领。
3.将教学与多媒体整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声画结合的特征,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学生的全部感官有效地调动起来,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英语之中。通过运用这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提升英语课堂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一直处于高度运转的状态。而学生能够保持着高效的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精神等因素,这能够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教师能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课本将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高效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与最终目标。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需要主动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对语言能力获得的渴望,进而真正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最终目标的高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我们想要的高效英语课堂。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主要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而初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鼓励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评价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的意义与构建。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评价标准,意义与构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
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 课堂有效性 评价标准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英语教育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准之一。初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可以为终身发展奠基。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做出了全面规划,要求初中英语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渴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人心,初中英语课堂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发展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新型评价标准已是当务之急。而教师的课堂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性设计出一套规范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构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建议
1.构建评价标准的理论基础。
(1)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由姚利民提出,他认为有效教学至关重要,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促进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行为,相对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有效教学具备几个基本内涵:教学效果是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预期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符合教学目标、吻合特定社会的教育需求;相对有效地实现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成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姚利民的有效教学理论指出了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知识、教学责任意识和教学机智等一系列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具备这些因素,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
(2)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知识不是通过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文化背景下通过他人帮助,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如何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二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新的见解,然后进行共享,最后达成较全面的认识。总之,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成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多元智能理论概述。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正常的人都具备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项智能,每种智能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都致力于人的发展。该理论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取综合措施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构建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标准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就算有些评价指标比较抽象,也要用可操作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
(2)独立性原则。在逻辑层面,评价标准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否则会影响评价过程的科学性。
(3)导向性原则。建立每一个评价指标,都要以某一思想为指导,要沿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
3.构建评价标准的具体建议。
(1)教师教的有效性。针对初中英语教师构建评价标准,必须从其课堂具体教学行为入手。
一是评价教师有效讲述英语知识的行为,这个层面又可以包括若干个小点:1)教师正确处理英语与母语的关系,能够熟练掌握语码转换,同时强调英语与母语的重要性。2)富有激情的讲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英语知识能力,即教师要发音准确,可以熟练使用上下文释义法、列举归类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法。
二是评价教师有效英语板书的行为。有效英语板书的基本要求是:1)板书内容都是重难点。2)字母写法要规范,有美感。3)可以用彩色粉笔或加粗字体来突出某个单词或某个字母。4)板书可以同简笔画、图画配合使用,活跃课堂气氛。
三是评价教师有效英语多媒体教学行为。越来越多的初中英语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1)认真指导学生感知语言材料。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简单规范。3)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深化知识。4)不可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
四是评价教师有效英语问答行为,英语教师在提问学生时注意:1)问题难度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2)问题要清晰明确。3)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4)保证每个学生有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从以上几个层面来构建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标准,可以见到明显的评价效果。
(2)学生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应该制定一些评价标准。其实,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初中英语新课程认为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发展。所以评价标准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知识与技能发展,初步掌握英语语言,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日后学习英语进行奠基;
二是过程与方法发展,学会与他人合作,自主探究英语能力的发展,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能够对其他文化采取包容态度,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并学会用宽容的心灵与他人和睦相处。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入手,确定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从这些评价标准入手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三、结束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所以对他们进行评价至关重要。评价标准要不断优化,与时俱进,方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课程与教学,2012.5.
[2]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限度[J].全球教育展望,2010.8.
[3]吴永军.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J].课程 教材 教法,2011.7.
[4]肖庆华.论有效教学的伦理性[J].全球教育展望,2012.1.
[5]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J].课程 教材 教法,2012.2.
[6]焦彩珍.有效教学几种形态的动力问题探讨[J].课程 教材 教法,2012.1.
9.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九
1.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判断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很重要。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1)应将学生作为认识、发展的主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自我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
2.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条件的准备和学习环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应正确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传统教教材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
(2)学习环境的创设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
(3)应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
现代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应体现这一特点:
(1)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学生应全程参与、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并且能采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能通过师生和生生互动,促进相互间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教师应创设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
(3)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的新颖性、提出问题的语言和教学语言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4)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享受体验成功的愉悦。
(5)课堂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性,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4.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
(1)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需要说明的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是从几个大的维度着手,更重要的是种评价思想。它从宏观层面,从课堂教学的共性出发,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10.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标准 篇十
(一)、教师教态大方、自然,精神饱满;
(二)、有教案或电子课件,备课充分;
(三)、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适当;
(四)、教学重点突出,难点讲清;
(五)、理论联系实际,举例典型;
(六)、教学法得当,时间安排合理,课堂教学程序设计好;
(七)、语言准确,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八)、板书得当或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九)、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11.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课堂评价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实践证明,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确立全新的英语课堂评价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与进步,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历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到自我,树立信心。
二、善用表扬,巧妙地否定
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们已达成共识: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针对学生的闪光点,真诚地鼓舞,激励学生。同时,教师应巧妙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又不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终结性评价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我们应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强调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又强调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形式要多样化
评价形式要多样化,特别是形成性评价,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对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发展作质和量的价值评断。在评价的主体上,它应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评价的标准上,它既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对学生状态进行评价。
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有评价的权利
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在评价学生过程中,应对学生全方位考察,进行纵、横双向比较。同时,还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12.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评价方法 篇十二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评价, 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给学生以自豪感和成就感, 还促进和激励学生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例如: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认识不足, 恢复自信, 提高学习能力。为了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由于学生的背景、基础和性格的迥异, 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关爱和耐心。这就要求英语教学中的评价角度、方式、内容的多样化, 从而满足不同个性和层次的学生需求。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方式
1. 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的评价两结合。
教师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淡化终结性的测试, 而不是“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教师应意识到考试是一种手段, 它是用来鞭策学生的学习。一份好的英语试卷, 应当具有激励性, 也要具有导向性。给学生那种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乐趣, 测试题既要是学习过程的检测, 考时从容惬意;又该是英语课魅力的延伸, 考完能意犹未尽。给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 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和进行科研活动。
2. 改变单项评价, 重视教师能力的提高。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他所面对的是人, 不能等同于物。教学工作的成绩是一点一星, 日积月累, 由量变到质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分晓的。仅凭某一次的单项评价反而容易出现偏差。所以, 对教师的评价要以自我评价为主, 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 对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素质、专业技能和教学成果等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尊重教师的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等各方面的差异, 才会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原则
1. 丰富性原则。
传统的评价体系通常是简单地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依据, 量化分析学生, 然而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 有各自独立的人格特征。因此, 用试卷反映的分数给学生分类是很不公平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复杂多样的, 评价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 在原有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基础上, 转向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潜力等个体性较大的因素的评价。例如: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等等, 这些都强调了对个体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挖掘、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价值, 鼓励学生体验成长过程, 激活学生渴望成功、不断发展、完善自我的内驱动力,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够全面发展。
2. 全面性原则。
如果仅仅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对象则显然是很狭隘的, 所以应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要明确的是:学生是社会的人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不是水桶, 学生也不是碗, 水桶论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英语教学了。所以, 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评价,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而应针对各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较大的覆盖面, 要体现评价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目的, 把评价作为手段, 做到为教学服务。
3. 激励性原则。
不能把评价仅仅当成一种鉴定, 也不能仅仅为了追求表层的一些肤浅的见解, 人云亦云, 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的完善。如果要寻求更快的发展和完善, 就要求在评价指标的设立过程中, 应当以激励为指导, 确立能促进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评价指标, 因为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用意。然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指标的选取是以贯彻激励性原则为目的, 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 并给予认可和鼓舞, 侧重于教育教学步骤中教师和学生和谐融洽的氛围, 并应不断地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的发展及其心理健康的成长。
4. 发展性原则。
课堂有效的教学评价, 应将其核心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作为完整人的发展上, 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检查教学是否使学生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包括学生认知与人格的发展、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等, 还要关注教师教学效能的有效发展, 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这些都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发展性。
总之, 评价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还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促进教师的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体系正在改革创新的阶段, 它不是“破旧另立新”的过程, 而是继承原有的合理部分, 加以发扬及改造, 并增加新的内容, 使评价体系更合理、更科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柯孔标.教学评价[M].北京:知识出版社, 1999.
[4]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三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保证。为了使我市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有一个“路标”,使课堂教学尽快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修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望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再提改进意见。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评价课堂教学,即以“学”评“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基本功情况,具体表现在学生课堂中呈现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操作说明(-)参与交往及思维状态状态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交往的课堂,就谈不上是有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又要为每个学生创设能够充分参与学习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使知识成为引发学生思考的对象。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
(1)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平等。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能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对于每个学生提出或回答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对错,都能够得到同样的尊重与正确的回应;每个人在集体中都能感受到别人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没有出现个别学生被冷落、歧视、讽刺、讥笑的现象。
(2)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全员、全程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方式感到兴奋、愉悦,上课时注意力始终比较集中,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能保持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只通过少数学生的发言来维持师生之间的交往。
(3)课堂上有丰富、和谐、多向、有效的信息交流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有合理的分工和愉快的合作,有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整个学习进程活而不乱、紧张有序。(4)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在分析讨论中大胆质疑,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层次、有条理的展开,不出现偏离学习目标,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造成无效学习的现象。
(5)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发现、提出问题
课堂上出现了适当的疑难情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类比、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借助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习新知识。
(6)有的学生能出色地参与“教”的活动,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有效地“兵教兵”场面
这里指课堂上出现了较高水平的参与状态,有的学生能够在对所学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充当“小先生”参与“教”的活动,课堂上出现了生动有效地“兵教兵”场面。
(二)学习达成状态
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积极思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高,课容量适当、知识掌握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1)90%以上的学生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见解,踊跃发言,认真读书、书写或做实验
学生总体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见解,踊跃发言,认真读书、书写或做实验,学习方法得当,完成课堂练习。
(2)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必要的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再现所学的基础知识
一节课下来,与上课前相比学生有了变化,基本掌握了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知识,每个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不同程度的再现所学的基础知识。
(3)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训练,90%以上的学生按要求完成了基本训练(实验)内容
为巩固所学知识,课堂上对学生的训练体现了分层要求,90%以上的学生按教学目标要求当堂完成了基本的训练(实验)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技能。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其他方式、方法对所学知识以及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梳理、归纳、表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问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5)课堂上学困学生得到了适当的帮助,有所进步
课堂上学困学生得到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发表见解、板演、提出问题的机会,学习动机被有效的激发,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进步愿望。
(6)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课已完成,意未尽的感人场面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与激情,焕发了活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喜悦和成功的体验——感到自己“行”,出现了没学够,下课后还不愿离去的现象。
(三)教师行为状态
教师的基本素质、基本功情况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展现出来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行为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1)语言准确、生动、简洁,贴近学生实际 课堂上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认真推敲,尽量缩短讲解的时间,像读题、读课文等能让学生做的事情要尽量激发学生自主完成,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贴近学生,不出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乏味的现象。
(2)板书简洁工整,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和学具 教师的板书应该是为了展示知识线索,使学生便于回顾整节课的内容,使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教师板书过多也是浪费课堂时间的因素之一,所以板书要简洁、工整、科学合理;现代教育技术永远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辅助工具,它不能代替教师合理的板书,现代教育技术及直观教具、学具的使用要有实效。(3)专业知识扎实,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及实验操作的过程准确无误
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有灵活处理知识的能力,上课时在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分析以及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无科学性错误。实验操作及指导准确无误。
(4)三维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合理,能结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教师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三维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处理、情境创设及过程设计构思合理,能结合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5)了解学生,课容量及难度适当,基本体现分层教学要求,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教师了解学生,课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到位,课容量及难度安排适当,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本体现分层教学要求,正确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活用教案,灵活处理问题。
(6)课堂教学体现课题研究及校本教研过程及成果,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好。
14.小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10分)
1、目标设置:教师“导”的思路清晰,学生“学”的目标明确。
2、层次划分:知识与技能的达成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揭示目标,情感与态度的孕育目标,能力与素质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0分)
1、内容选择:教学容量适度,重难点把握准确。
2、呈现方式:能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三、教学结构:(20分)
1、环节设计:课前先学有体现,设置情境、激发动机、展开过程、巩固训练、发展提高、达标检测;每一环节学生都有事做。
2、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活动、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教学方法:(20分)
1、教法优化:教法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2、学法指导:指导学法得当,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状态:(10分)
1、师生互动:师生要有激情,课堂气氛要和谐,具有学术研究氛围。
2、学生参与:学生思维活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能愉快的获得新知。
六、教学效果:(20分)
1、思维训练:课堂容量要大,学生思维积极主动、缜密有效,课堂练习要有梯度、切实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2、达标训练:能及时反馈练习,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七、教学特色:(10分)
1、创造性:导学过程设计新颖,富有创造性。
2、艺术性:导学不出现“超导”与“滞导”现象,艺术性高。
3、生动性:导学具有感染力,课堂教学深刻、生动、形象。
等级设置:
总分85分以上为优秀;75-85为良好;60-75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合格
推荐学习:什么是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3、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4、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5、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6、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7、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8、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9、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10、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11、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12、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15.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刍议 篇十五
一、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必要吗
从理论的角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师课前教学准备的依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导航仪,也是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根据,没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和约束的教学必然是盲目和无序的。
但从实践的角度,我们既能找到许多用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学校典型,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不少学校并没有推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标准,但教学质量依然相当不错的学校个案。
即使学校没有推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标准,教师也没有用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就没有运用评价标准。只不过这个评价标准是零散的而不是系统的,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一位教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在潜意识中)运用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固有认识准备、组织、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如果这个过程是自觉的,那么这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如果这个过程是随意的、不自觉的,那么这位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就非常困难。
二、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困难有哪些
既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那么重要,为什么许多学校要么没有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么即使有也不强力推行而形同虚设?一线校长和教学管理者给你的答复也许是:制订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太困难了。因为标准不科学,所以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意义不大,学校推行标准和教师使用标准的积极性就不高;因为质量不高,学校即使强势推行,也不会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和支持,流于形式、半途而废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困难到底有哪些?
1. 科学与艺术的冲突。
科学与艺术虽然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是冲突的。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这是我们对课堂教学达成的基本共识。课堂教学是科学,那么就有相应的内在规定性,有必须遵行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在规定性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进行具体的描述。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强烈的主观体验和创造。这些既无法规定也无法预知,如果强行对课堂教学的艺术作简单化的理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有可能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枷锁。
2. 定性与定量的矛盾。
定性与定量是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两种基本方法。如果偏重于定量,虽然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但其科学性和人文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偏重于定性,标准必然因为由于过于原则和模糊而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会大大下降。
3. 共性与个性的纠结。
能否全国通用一个课堂教学标准?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如果全国真的能通用一个课堂教学标准,我想教育部早就组织专家进行研制向全国推广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通用的标准自然无法关照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诉求,标准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就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不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学习也有不同的需求,通用的标准就相当于强制让不同的人吃相同的饭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课堂教学还是应该有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律。
4.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制订者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把握,对课堂教学改进和改革的期待,体现着制订者的教学理想,因而是预设的结果。但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否在一所学校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答案是否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应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进行定期的修订。但如果标准经常修改,标准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修改,标准必然会制约课堂教学的改革。
5.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些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质量很高,但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老师们也不会自觉运用,甚至还会强烈抵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潜规则”取代了提倡的评价标准。所以,你就会发现,公开教学研讨时,我们都会用提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评课,而日常的课堂教学还是围着怎么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的“潜规则”在转。这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现实中的悖论。
三、如何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虽然困难重重,但并不意味着无从下手,从理论上讲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原则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已有基本的认识,从实践的角度,对好课的形态还是有不少经验的积累。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至少需要追问三个问题:
1. 依据是什么?
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所以质量较差、内在逻辑混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依据,不知制订课堂评价标准的根在何处。我认为这个依据至少有两方面:一是课程标准,它代表着国家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保障这个基本要求变成现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必须把课程标准具体化。二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和张扬的场所,他们的诉求就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体现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对老师教学的希望。否则,不管这样的标准如何高大上,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
2. 由谁参与制订?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主体,有些地区是教研部门,不少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这些部门和人员自然是制订标准的重要力量,但不应该是主体的全部。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参与者。诚如前文所言,如果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没有学生的声音,不但学生的发展需求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如果根据未经学生讨论出台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与学生感受完全不同,无论从逻辑上还是情感上都是讲不通的。鞋子合适不适合,只有穿鞋的人最有发言权。教师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不但能集思广益,让标准更科学、更专业,而且从心理上更容易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老师们也更愿意自觉运用标准指导、组织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家长中也是高手如林,他们又是学生课堂学习利益的直接相关者,所以他们既有能力也有热情和资格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贡献智慧。
不同的人因为教育理念、看问题的角度、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有时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这些非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反而是制订标准的重要资源。不同理解的碰撞才有可能促成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整的理解,不同思想的交锋才有可能制订出更深刻的评价标准。所以,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订的部门和人员应该与教师、专家、学生、家长等坐在一起,让他们充分发表对标准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由。如有不同看法,要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如果分歧较大,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辩论。达成基本共识后,可以试行一个阶段,在实践中检验,再组织讨论和修改。
3. 内在逻辑是什么?
现实中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本质多角度认识的简单拼凑,缺乏内在的一致性,逻辑比较混乱,容易造成老师们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所以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选取一个认识课堂教学本质的特定角度,构成对课堂教学本质完整而正确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评价框架。
例如,刘华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围绕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展开的系统性活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有序推进”,由此建构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3期48—56页):
郝志军就认为“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由此出发建构了以教学关系为逻辑起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110—116页):
这两种思路也许并不是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全部角度,评价框架也不是无懈可击,但借用刘华老师的话说,至少是“逻辑自洽,结构严整”。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对某些指标作更具体的演绎和量化,以使评价标准更具可操作性。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标准的适用范围多大合适?是一个县区一个标准?一所学校一个标准?还是一个学科一个标准?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一个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比较低,就可以研制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反之,以一所学校制订一个标准比较合适,因为学校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差异也较大,各校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大相径庭,所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校势必对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造成束缚。针对学校的优秀教师,学校也可以鼓励其自行制订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教学创造,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三、怎样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未能落地生根,除了因为标准本身不科学而缺乏吸引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标准转化为课堂文化的保障机制。
16.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六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原则;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学生们受到表扬或者赞誉的时候,学生们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提高,阅读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学生们也会受到批评,当受到批评的时候,学生们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去解决和克服,由此看来课外阅读评价对于教学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一、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原则
(一)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种比较自由的阅读方式,学生们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这样一来课外阅读评价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不像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把握语感和语速细细的去品味文章的内涵。模糊评价方法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上去对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比如学生们课外阅读了多少文章,阅读了哪些方面的文章。要知道每个学生的阅读喜好是有差异的,教师在对课外阅读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尊重这种差异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个性化原则
学生之间都是有差异的,自然阅读习惯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从整体角度去考虑,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多表扬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不应该总把目光放在整体上,也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知道学生的阅读史,帮助学生规划以后的阅读方向,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阅读评价一定要讲究科学性,针对学生阅读的方法和过程等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达到课外阅读标准中要求的阅读量。课外阅读讲究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们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如果只是一时兴起是很难有所收获的。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提起重视,多掌握一些关于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争取让学生们都多读书、读好书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滥用激励性评价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评价主要是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想对现阶段的评价进行改革的话,我们需要把评价的激励和诊断作用发挥出来。如果不能正确的运用评价的话,不但实现不了目标而且还会产生比较消极的结果。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表扬他们,并且有些表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话,对于学生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让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的,如果学生对于阅读的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的话,教师可以适当的使用激励性评价,相反如果漫无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的话,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对激励性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合理的运用。激励并不是毫无理由的表扬与赞誉,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互相坦诚,逐步培养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不足[1]。
(二)混用多元主体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倡我们实行多元主体评价,以往都是实行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单一方式,多元主体评价就是要让家长以及同学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一来评价就成为多个主体一起参与的一个活动了,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产生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在对自己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会掺杂一些感情因素,刻意的掩盖自己的一些缺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对学生实施一些引导,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对自己进行评价的意义所在。学生们往往会觉得评价就是为了选拔,教师要想办法纠正学生的意识,让大家感受到评价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让学生们抱着一颗平常心去参与评价。学生们在进行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不足,加深与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互相之间的感情。
(三)误用成长记录袋评价
对于高中课外阅读评价而言,成长记录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往往利用它们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教师并没有全面的认识成长记录袋的作用,他们总是认为成长记录袋就是用来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记录的,所以教师总把跟学生课外阅读有关的东西都放在成长记录袋里。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我们不能只注重收集资料而忽视了我们的根本目的。教师在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成长记录袋的生成是要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不应该由老师代为完成。相反如果这些工作都由老师来完成的话,不仅大大地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如果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成长记录袋的话,也就不了解自己的阅读历史,更不要说反思自己的阅读收获了。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课外阅读评价的重要性,遵循评价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解决现阶段课外阅读评价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新. 浅议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及其评价[J]. 祖国:建设版, 2013, (6): 140.
17.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篇十七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行为。深入基层,经常听课,课后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究竟用什么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听课后的评议实践,谈谈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看法。
一、评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的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地理知识;应该“初步学会” 或“学会”的基本技能;应该“懂得”、“受到”、“树立”、“形成”的思想教育,都作了具体说明。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超纲,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大纲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要求。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课堂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适当。
二、评教学内容和结构
1.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无知识性错误。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应该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大纲和教材内容相符合。如果教师知识水平太差,在课堂上信口开河,那么或多或少会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绝不允许的,也是最忌讳的。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但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化易、关键抓祝对重点内容,分析时要“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关键是指对理解和掌握本章、本节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在讲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实理解其地理意义,明确掌握关键对建立知识间联系的重要作用。
3.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地理知识教育是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反愧练习、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衔接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师生的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
三、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首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师特长择优选用教法,并能根据课堂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其次,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充分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启发性”这个总思路去衡量是否实行启发式教学。
2.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思维的主人,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演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和学得到和谐统一。
3.加强直观教学,选用直观教具得当。教师应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并能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启发、诱导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5.重视学法指导。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具体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和回答问题,如何读图和绘图等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学会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五、评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基本技能训练效果。
3.发展能力活动的完成情况。
4.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18.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八
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到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在基础学力,发展学力,创造学力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做到全员参与。
2、组织和调控好课堂学习秩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做到全程参与。
3、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做到有效参与。
二、亲和度
1、衣着端庄大方,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语言规范、标准,富有感染力。
2、师生关系融洽,既重视倾听学生的口头表述,又能及时给予准确的评价。
3、讲授条理清楚,重视培养学生的优秀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自由度
1、学生有思考时间、讨论的空间,不是满堂灌,教学过程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联系科学技术,关注学科渗透。
2、教师启发有效,问题设计逻辑性强,学生倾听教师或同伴的发言,相互间团结协作,探究问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既解决教学煌预设问题,又关注课堂生成问题,处理好教材内容与补充内容的关系。
四、准确度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处理恰当,教学内容难易适中,符合课程标准。
2、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无科学性错误,教学容量适当,教学媒体应用得当,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可见度大。
3、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五、创新度
1、优化教学方案,教材处理充满智慧,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秩序活而不乱,促进学生发展。
2、优化学习过程,讲练结合,有动口、动手、动笔等多种练习,让学生有亲自体验的机会。
3、优化板书板画,书写美观大方,条理性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思想 体现“五突出”。
1、突出学生主体。
2、突出过程方法。
3、突出合作探究。
4、突出面向全体。
19.高效能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标准 篇十九
一、教师教的维度
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教学行为的方向。因此,其所占比重应当大一些。主要包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学科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及整合;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和气质,能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引导学生与他人、社会和睦相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思路: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信息量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系统、准确,体现单元要求,体现学科特色;课程开发利用意识强;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目标测练,做到问题堂堂清;作业布置适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实效。
学科功底:学科教学基本功,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组织协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课堂注意创设情境,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致,各环节衔接紧密。
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对话。
二、学生学的维度
注意状态: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教师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看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如语文的听、说、读、写,数学的操作、演示推理、计算等。
交往状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地合作;也可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思维状态:观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在观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时,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辩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造性时,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
情绪状态: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他们在课堂上的张扬活泼与生气。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一下子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这就表明学生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
生成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否在自主、合作、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是否伴有满足、成功、愉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还可以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独特的表现,是否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或得出不同寻常的答案,以及学生的个性是否得以显现。
应用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课堂问题的分析回答,测查练习的深度、广度、准确度,看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效度。
三、高效能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导向,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引导作用,能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着眼于高效能课堂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构建了以下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1. 从教学地位看,考察是否以学生中心。
其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体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新火花的迸发。
2. 从培养目标看,考察是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应不分主科或副科,而应以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3. 从学习方式上看,考察是否关注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渴望知识的窗口,激发学生内心的创新欲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探究。
4. 从学习状态上看,考察是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
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互动,并合作学习、交流的状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好习惯,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5.
从知识来源上看,考察是否重视直接经验的学习,诸如开展积极有效的动手操作以及从实验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感受实践成功的快乐。
6. 从信息传递上看,考察是否注重多向交叉式传递。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1-11
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08-17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09-14
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全英语)09-22
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录07-3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1-03
高中英语教学策略09-17
高中英语教学叙事10-26
高中英语趣味教学浅析06-24
高中英语聚焦课堂反思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