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2024-06-24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精选13篇)

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篇一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时间:2012年10月11日

对象:七二班 田志强

一、个人背景和分析

1.家庭背景:他的父亲离开家;母亲很辛苦,打零工挣钱,溺爱自己的儿子,起早贪黑没时间也不会教育孩子。他不太听从母亲的管教,与社会不良人员有过来往。在家缺少父爱,与母亲缺少交流。

2.学校背景:他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品德不好和有不良行为,不遵守纪律,所以挨批的事都能找到他,他对老师有敌对情绪。与同学相处时经常使用一些污言秽语,随便拿同学东西,不拘小节,同学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多数同学对他是畏而远之。缺少老师的关爱,缺少与同学积极的沟通。

二、措施方法

1.欣然地接纳。既来之,则受之。接纳任何一个孩子,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

我先让自己从心理上认可他,把他放在与其他同学同等的位置平等地看待,一切从头开始。一开始,我就不露声色地关注着他,他的眼神、动作、着装,的确是与众不同。我投给他的是信任、期待、友好、温和的目光,我想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信,老师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当他目光游移不定,坐姿不正时,我会主动帮他纠正坐姿,微笑着鼓励他,长大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从现在起就要时刻注意自己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同时,抓准时机利用休息时间及时总结评价表扬鼓励。他感受到了老师的友好和关爱。

2.真诚的鼓励良好的沟通

他的喜欢打篮球,想当寝室长,抓住这一点,赶紧找他谈心,告诉他“你是一个热爱生活、有上进心的孩子,当了寝室长,你应该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做同学们的表率。老师相信你,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

3.适度“惩罚”帮他养成常规

虽说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要从宽。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正过来的。有时也要对他出现的违纪行为予以适度的惩罚。开学两周后的一天,有同学告诉我,田志强打了七(1)班同学的水瓶,还威胁人家。我的处理办法是让他自己写明事件的过程,重点写清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作为。如果你是对方同学,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应当承担的责任。是男子汉就应当对做过的事勇于负责。

4.持久的信任耐心的等待

任何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孩子,都不可能通过老师的一两次谈话,三五次的思想工作在三周两周内该掉的,有些可能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所长进。所以我从不对他短期内出现的屡犯屡改,屡改屡犯的现象丧失信心,给他一定的时间,冷静耐心地与他一起分析原因,让他感觉到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成长和进步,老师会长期持久地支持信任他。

三、教育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行为习惯有很大提高:衣着整齐了,语言文明了,口头语少了,集体观念增强了,与同学关系融洽了。学习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成绩进步了。

对待问题学生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要付出更多的心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要欣然地接纳,要对他充满积极的期待。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可以交心的朋友。这样,老师的真诚、友善的表扬和批评才能被他乐意接受。

滴水穿石,长期持久的支持信任很重要,一旦放弃,他就可能会重蹈覆辙,自暴自弃,我们的工作也会前功尽弃。所以我认为还要坚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的转化工作。这样,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篇二

2014年4月26日19时左右, 2013级专科某班学生干部刘某某与同班同学李某某和王某某晚自习时因班级日常管理中的一些琐事发生口角后在教学楼卫生间里发生争执, 双方互相推搡, 在其他同学的劝阻中被拉开, 而后双方又在班级QQ群中发生言语冲突, 进而导致晚自习结束后双方在校门口进一步发生肢体冲突, 王某某和李某某一方纠集数名校外人员在校门口将刘某某及另一名同伴打伤, 后在保卫人员的驱赶下打人者逃离, 受伤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

二、案例分析处理:事件本身处理过程

1. 控制事态, 及时上报

保卫人员在发现该案情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制止, 将受伤学生带回值班室, 并驱离打人的学生。随后, 在落实好涉事学生情况后及时将现场情况通知涉事学生辅导员。涉事学生辅导员在收到保卫值班人员的通报后, 第一时间与受伤学生、打人学生及相关班级班委电话联系, 确认事态进展, 联系值班老师第一时间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在向学院相关领导汇报情况后尽快赶赴现场处理。在探望受伤学生确认其伤情后, 及时联系打人学生确认其情况, 并通知双方学生第二天一早到办公室接受调解处理。随后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领导。

2. 分别谈话, 严肃处理

首先, 分别与涉事双方学生进行谈话, 责令其作出书面情况说明, 并据此对其进行关键问题询问, 并作详细记录。其次, 与其它知情学生和保卫处值班人员进行沟通, 了解事情的客观情况。再者, 通过与涉事学生、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领导及时处理协商, 对当事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 督促协调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 迅速平息事态。根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相关决定给予涉事学生相应处分, 同时将当事人双方情况及时通知家长。此外, 对于参与其中的校外人员, 及时将有关参与人员的信息在保卫部门备案, 以防此类人员进入校园滋事, 并配合保卫部门在公安部门备案。

3. 思想劝诫, 警示他人

首先, 应对涉事双方学生分别进行思想劝诫, 引导他们认识到此次事件的本质, 促使他们消除误会并重拾友谊;其次, 应劝导他们意识到暴力事件本身的危害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使其在思想上能够意识到暴力事件的危害, 并明确今后遇到此类误会时该如何处理;最后, 在妥善处理相关事件后, 应将此次事件的情况及处理过程汇总整理, 并将此事件处理情况通过有关渠道及时向全院学生进行通报, 并教育其它同学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遇事要冷静处理, 切莫因一时冲动给自己及他人造成严重的后果。

4. 及时备案, 形成材料

及时整理有关材料, 形成该事件完整备案材料, 以备日后查阅使用。并及时将处理情况上报相关领导。

三、教育实施成效

首先, 通过对涉事双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严肃处理, 双方学生在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变化, 在遇到诸如此类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妥善处理, 而不再是一味的简单思考、粗暴应对。尤其是作为班委的刘某某, 其通过此次事件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在班级工作中简单粗暴处理问题这种方式的危害性, 并对日后该如何妥善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日常管理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思考, 其通过此次事件得到了较好的成长。其次, 该事件的处理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使其他同学能够通过此次事件明白在当今这样一个法治社会, 学会合法、理性、冷静处理问题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此外, 在当今这样一个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 如何有效理性的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如何规范每一个人在网络社会中的言行, 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师生思考的话题。

四、工作思考与建议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 双方学生发生争执进而大打出手的原因并不复杂, 但这一事件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

1. 为何一名学生骨干会因管理琐事与同学大打出手

该案例中, 刘某某为该班班长, 平时在班级中表现优秀, 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是辅导员眼中的学生骨干。但这次因班级常规管理中的一点琐事便与同班同学发生肢体冲突,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 刘某某与李某某和王某某法制法规意识较差, 对一时冲动造成的后果缺乏有效预见和认识;二是刘某某虽然身为班长, 平时在班级中威望较高, 但其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管理工作, 一方面应提高学生干部思想觉悟水平和法律法规意识, 使学生干部从思想意识层面上意识到遵规守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管理方式和管理技巧的培训, 使学生干部掌握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 以便其能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游刃有余。

2.“不抛弃、不放弃”——违规违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剂良药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尽管各级院校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均会将遵规守纪教育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予以落实和强化, 但在学生工作的实践过程中, 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触犯国法校规, 对于那些犯错的学生, 在受到国法校规的严厉惩戒后又该如何教育?是值得我们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方面, 我们应稳定学生情绪, 疏导其精神压力。有些学生在被处分后, 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自暴自弃的现象, 对此我们应采取心理谈话等方式稳定其情绪, 并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疏导其精神压力, 从心理上为其减压。另一方面, 我们应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合理规划未来, 使其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而是能够在勇敢承担和理性面对挫折后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夏智伦, 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家案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0 (01) .

3.高三学生学业拖延问题案例报告 篇三

一、个案描述

陈某,男,17岁,独生子,某校高三走读学生,有严重的学业拖延问题。 奶奶是退休教师,父母均是大学生,母亲是国企高管,父亲在异地工作,周末才回家,有时甚至一个月回家一次。与母亲、奶奶共同生活,由于母亲工作较忙,早出晚归,奶奶照顾他的时间更多,对他比较溺爱。

(一)拖延行为的主要表现

1.日常生活行为的拖延

每天早晨都要妈妈把他从被窝里拽起来,然后慢吞吞刷牙洗脸,等着奶奶做好早餐,催他匆匆忙忙吃完,帮他收拾书包后才离家上学。

2.学校学习生活行为的拖延

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平时测验考试,动作都比较慢。比如,课堂做练习,别人已经做完,他经常连题目都没有看完。在学校晚自修时,他经常玩笔、画画,甚至宁愿发呆也不愿意抓紧时间动手写作业,直到放学了还有很多作业没完成,有时回家继续做,有时索性不做。在家学习时,他经常玩手机、看电视,一个下午看不了一页书。

(二)拖延行为的程度

从个案描述和老师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到,个案的拖延行为是泛化的,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有拖延行为。并且,个案的拖延行为在程度上比较重。

二、成因分析和评估

(一)成因分析

1.幼时不良成长环境

年幼时的陈某动作缓慢,做事很不利索,母亲和奶奶很心急,常常催促,于是陈某学会了等待,等大人帮他完成任务。这种包办恰恰剥夺了他锻炼的机会,惰性因此越来越强,没有自理的愿望,没有责任心。

父亲常年不在家,母亲工作繁忙,父母把更多事情托付给奶奶,这更助长了陈某的拖延。

父母都是大学生,奶奶是退休教师,均对他学习成绩的要求比较高。然而他的学业成绩一般,尽管曾经比较努力,但始终处于中等水平,生活上养成的拖延习惯自然影响到他学业的拖延。

由于父母陪伴较少,出于内疚,不断满足陈某购买和更新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iphone、mp4等)的要求,陈某经常一玩开就很难停手。

2.低期望,没有价值感

屡试屡败之后,他在考试还没开始时就等待着失败。比如模拟考没达到2B(本科线),即使有些科目考得很好,他也觉得那是侥幸,牢牢地坚信自己是失败的,一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奶奶的唠叨、同学的嘲笑等,于是他不想学,认为就算学了下次考试依然糟糕。他总会受一些非理性信念困扰,如“我很不行,我不太可能顺利完成任务”“我永远都不受人欢迎,做什么都不讨好,还不如不做”“数学考试又考差了,我永远都学不好”“我胖,动作向来比别人慢,只能这样了”等,这种习得性无助造成退缩回避的行为,最终越来越拖延。

3.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

学业的挫败感和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很强的焦虑情绪。越觉得自己做不好,就越担心;越是担心,越是着急,越是焦虑,就越拖延。

4.完全由冲动控制

陈某经常在开始学习时,会先做点暂时轻松的事,比如玩一会儿游戏。游戏很简单,但魔力超大,抵挡不住诱惑,最终学习被搁置。

5.不善于管理时间

陈某时间观念淡薄,时间管理意识薄弱,做事情缺乏紧迫感,计划性差,任你着急催促,依然我行我素。

(二)评估

个案是学业拖延与日常生活拖延同在的泛化性拖延行为。前者是个案面对学校学业等刺激所显现的拖延行为,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后者是每天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行为,没有强制时间限制。

三、干预策略

(一)强化时间观念

首先,培养良好习惯来管理时间,比如养成什么地方拿的东西就放回什么地方的好习惯。其次,确定对自己什么最重要的,什么重要就先做什么。再次,在办事时,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简单的事情条理化。

比如,针对自己无法抵制的那些会让成绩差的诱惑,我建议他拿一张纸,中间竖着画一条线,左边写上其短期之利,右边写上其长期之弊,然后两相比较。在第二次咨询时,陈某说:“当我将玩乐、看电视的短期之利和长期之弊都列出来,再逐一比较后,我就产生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玩乐、上网、看电视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快乐,可从长远来看,它对我的影响却弊大于利。明确了这一点,我就不再那么贪玩和迷恋电视了。”

(二)改变非理性信念

鼓励陈某做一些替代非理性信念的练习,画一幅放大的“痛苦→力量转换图”,并把它贴在房间的墙上,评价自己处于什么境况,并用银针在图上适当的地方标出来。对于靠左侧的内容需要做些改变来向右移动银针,慢慢发现境况可以改善,最终推翻非理性的信念。通过把“我应该”“我无法”“我该怎么办”“我老是”“都失败了”的痛苦之语带来的孤独无助感,转换为“我能够”“我不打算”“我知道自己能够应付它”“我其实”“保证不出问题”的力量之语,勇于承担,增强力量。

(三)调整期望

建立最初的舒适圈,选择一个真正感兴趣的科目知识点(比如数学函数),然后努力尝试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在建立起自信后,可以尝试走出舒适区,试着转到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知识点。

(四)订立行为契约

与陈某订立了行为契约,契约所体现的平等和尊重能强化行为改变的效果。与家长商定后确定行为契约,在吸引陈某的不良行为和不愉快后果之间建立联系,要求其母进行监督,完成任务则及时表扬,未完成则明确提出批评意见。

四、效果分析

在整个个案辅导过程中,双方能真诚坦率地交流。陈某不盲从,不阻抗,不完全依赖教师,能不断主动地进行自我分析,除分析、反思、领悟之外,懂得反复思考和前后对照,懂得做好各个阶段的总结。

为观察训练辅导对个案的持续性效果,本人对陈某训练辅导后两个月的拖延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试图改变一个人多年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确实是不容易的,在辅导结束后两周,个案拖延行为有所回升,对不感兴趣的任务仍有较明显的拖延,但个案持续效能得到加强,巩固效果显著,学业成绩有所

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4.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篇四

经过观察和了解我发现,由于他母亲经常不在家,和他的沟通很少,从小就没有好好的管教,使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他的父亲倒是总是在家,但是没有工作每一天混日子,他以前的生活和习惯对孩子的教育造成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喜欢暴力解决问题,不能吃一点亏,孩子的逆反越来越严重,致使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孩子的想法都是社会青年那些小混混的想法,每一天玩、打架就是生活。

明白了他出现问题的症结之后,我仔细分析,认真琢磨。改变了原先一味的批评教育。采取了指导、说服、鼓励等一系列方式。在语言沟通上,我说话时尽量以让他比较能理解的语言与他沟通。还鼓励他遇到有困难、想不通的地方要跟老师说。在担心孩子的思想教育之余,我还在不断寻找各种方法。

案例分析:

一、“三结合”教育转化学生

我首先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让他的家长尽可能的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同时想办法转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样家、校联合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忙他取得进步。

学校的领导和教练们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由于众人的参与让学生的问题转化工作逐步深入,良好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在班级工作中我也开展了很多适合孩子的活动,其中读书角、五子棋、象棋比赛等让学生们当然包括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不管怎样说他总是孩子,童真和幼稚还是存在的,他在读书过程中能安静下心来,能从书中找到些能吸收的东西;在棋类比赛中,他的聪明脑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了班里的佼佼者,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奖励。这对他来说是很久以来都没有过的感受,我能从他的笑容中看到自豪、骄傲、开心的多种情绪。他开始融入群众并感受到了群众的力量和在群众中才能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的3月,应教育办公室的号召,我们学校也开展了活动,活动资料是去深圳的欢乐谷进行考察、探索和学习。他的父母十分支持这项活动,用心让他参与了,在行车的路上,他和同学一齐聊天,谈孩子们自己的话题,能够看出他的喜欢和快乐,一路都笑容满面的。生存岛到了,大家兵分几路经过了爬、攀登、跳跃等不同的活动项目,他都和大家一齐,虽然满头大汗的但是我感受到那笑容是真诚的!到了自己动手的环节,他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伙伴一齐制作石膏像、制作泥塑、制作印章甚至编制中国结和制作插花,蛋糕和冰淇淋虽然没能自己亲手做,但看着工作人员的动手制作他也跃跃欲试,尝到了好吃的东西时候那兴奋劲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虽然仍然能够看出他的问题,比如爱恶作剧、抢同学的吃的、搞怪、吃饭不知谦让喜欢吃独食等让其他学生很不喜欢,但我相信他的内心在逐渐软化,他就应找到了群众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照片中大家一齐开心、逗乐、好玩的影像是学生真实的`记录!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看到他的进步,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问题虽然有时让我们很头疼,但是只要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教育他们。运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去引领他们,帮忙他们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寻找自信,那么,他们是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从问题中走出来的。

尤其这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让我这个班主任和老师、领导们看到了期望,学生的问题转化工作是不间断的更是不容易的!

对钟小强同学的反思和学习作总结:

一、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不能少,不仅仅是指班级里不缺少学生的数量。而是指他们都能在教师的教育下取得进步。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后或掉队。虽然这样做会花费我们超多的时间,而对学生来讲,就有着更大的好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一生。

问题学生也是学生,他们同样有受教育,被关爱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学生这种权利。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才有拯救那些问题学生,帮忙他们从问题中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问题,就否定他们的存在,或是忽视他们的存在。这样都是不可取的。

二、教育从了解开始。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论语》中也有一句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往往因为无知,所以狂妄;因为不了解,所以偏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会构成一种思维定势,以为自己教学生的时间越长,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其一,教师的工作往往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潜力,并不是全方位的;其二,基于各种因素,学生往往会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其实“问题学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有那么多问题。

他们多数只是某一方面落后。昔日冷眼中的瓦特、讥笑中的牛顿、愚笨的爱迪生,不是都成了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了吗?这还不足以给教师们以警醒吗?我们不能早早地下结论,早早地摇头叹息。

三、自信,是问题学生进步的催化剂。

教师们应对的差生,往往差的不只是学业,还有行为习惯、技能技巧,所以他需要的帮忙很多很多,我们根本就来不及也不可能一一弥补,只能给予他最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培养他的自尊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自信。对于问题学生来说,由于某些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经常受到各种批评、指责、更有甚者或是被冷落。做好问题学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育人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

帮忙问题学生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问题学生出现问题也不是一日、一时。而是长期在不良的环境或是家长应对孩子错误时不当的处理方式,而出现的不健康或是不正常的行为。所以我们也要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任何有助于帮忙学生的方式、方法。我们在帮忙问题学生的时候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5.教育案例——问题学生的转化 篇五

李玉波

引言:

在初中一年级,有一个叫做方寒(化名)的学生,他经常早课迟到、旷课,课外大部分时间去网吧或是台球室玩,而且还和人打架,学习成绩自然也是“一路飘红了”,他还自豪的说:“一路红灯高挂,照亮我的前程,红红火火”。尽管班主任老师和政教处的老师对他进行多次的教育,仍不见好转,以致很多同学见到他都望而生畏。可是偶尔一两次他也会有进步的,但都是昙花一现般,没过几天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老师们渐渐的对他也都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篮球打得很好,三分球命中率高的让体育老师都佩服的很,而且他还是市区少年百米记录保持者,除此之外,他还弹得一手好吉他。

一、该案例的理论层面的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

1、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问题学生的特点(1)超强的自尊感得不到别人认可或是尊重;

(2)拥有天生的好胜心理,但某些方面往往品尝不到生理的滋味;(3)有一定的上进心,但有些时候意志力稍显薄弱。

人是复杂的矛盾体,每一个人得背后都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同,所以上述特点也是诸多个性中的一些共性。但问题学生存在的背后一般都会有一些故事的发生,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也会和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2、转化问题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定问题学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2)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家长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问题学生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一步步的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3)捕捉、发扬问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4)创造各种条件,扭转问题学生心理认识和观念,促进积极、健康转化;(5)不断牢固每一步的转化成果,循序渐进。

二、围绕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及具体操作计划

该案例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问题学生的转化问题。”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

1、“经常上课迟到、旷课、课外大部分时间去网吧或是台球室玩,而且还和人打架,学习成绩自然可想而知”,说明该生学习差、品质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老师应该看到方寒才 上初一,年龄还是比较小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肯下功夫,还是有办法挽救的。

2、主动与方寒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朋友关系,老师应该放下姿态,从和方寒交朋友开始,这会很好的和方寒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能全面的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是做好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相信人心是有情感的,是可开化的,方寒是可以变得上进的信念的基础上,从他家长、邻居、朋友、同学的访谈中了解方寒养成坏习惯的原因。

4、“他篮球打得很好,三分球命中率高的让体育老师都佩服的很,而且他还是市区少年百米记录保持者,除此之外,他还弹得一手好吉他。”运动除了天赋之外,还需要更多的刻苦训练,这说明方寒是比较有吃苦精神的。方寒说吉他是自己摸索学习的,这更能看出他还是比较有悟性和灵性的学生。市区少年百米纪录保持者,这说明方寒同学对于活动的参与还是比较积极的。

调查背后的真相:

通过对方寒家长、邻居、朋友、同学的调查了解到,方寒同学以前学习还是非常优秀,在家长、亲朋好友和老师的眼中,方寒是一个聪明伶俐、有上进心的一个好孩子。可为什么,如此一个优秀的学生现在竟然变成这般状态。这话还得从方寒的父亲说起,方寒的父亲原来在一家企业上班,还是一个部门的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倒闭了,方寒的父亲也就失业率。原来的风光无限瞬间灰飞烟灭,巨大的落差严重打击了他,在那一段时间,方寒的父亲每天总是喝得醉醺醺的回家,然后总是责备方寒,逐渐的转变到了动手毒打的程度,原来,开朗的小男孩,也就逐渐的转变了。后来,方寒的父亲逐渐从失落中走了出来,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公司,但那一段时间的不愉快,深深的刻在了方寒的身上和心理,后来,他父亲也和他谈了很多次,并且也向他道歉了,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对此,方寒的父亲感到深深的内疚和后悔。

问题的节点找到了,那么该如何解决那?“心灵沟通”教育,这是我想了很多方法中最好的方法,俗语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截然矛盾的双方是他们父子,那我就创造一个环境,制造一些感人的氛围,召开一次《其实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的“心灵沟通”教育主题交流活动。

在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和至少一位家长坐在一起,首先,观看事先准备好的视频短片,然后在感人的音乐背景下,深情的讲述事先准备好的周边的现实案例;然后让学生和家长在背景音乐下回想彼此曾经快乐的时光和曾经一起激动、兴奋或是难忘的事情。最后,让他们相互之间说一句,在心里面已经很久的一句话。

结果显示,这次的《其实我想对你说》“心灵沟通”交流活动,完全达到了目的,效果超乎想 象的好,现场的家长和孩子都抱头痛哭,他们留下的是幸福的眼泪、感恩的眼泪、欣慰的眼泪。方寒的心理纠结也在这次活动中,在大环境中、大氛围中也彻底的解开了,他和他父亲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曾经的阳光的小男孩回来了,曾经积极上进的小男孩回来了。反思:

6.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案例 篇六

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案例

我们班有一个刘阳的小女孩,天天都不完成作业。也不喜欢说话,更不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我也耐心的与她沟通过,但是都没有效果。我是又气又急。有一次,她又连续一周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对她大声说道:“明天叫你的爸妈来一趟学校。”第二天只见她自己背着书包来了,我心想:一定是孩子撒谎回家没有说实话。于是到了第一节下课,我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严厉地说道:“你家长呢?”孩子小声的说:“她们有事来不了。”听了这句话我火冒三丈,对她斥责了一番。孩子委屈的留下了泪水,什么也没有说。看见他哭了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我心想:家长不负责不能怨孩子,明天我还是去她家一趟吧!第二天放学后,我便与她一起来到了她的家里,看见华刘阳的爸爸妈妈用手对我比划着,我感到了从小到大没有感受到的尴尬,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他们是聋哑人。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完成不了作业?为什么家长没有到学校来?临走时,我在我们交谈的纸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的乖女儿在学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你们放心吧!孩子以后就交给我了!从此,我每天在学校帮助刘阳在课余时间把作业完成,让她明白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课上总是提问她,并表扬她。课下我总是领她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慢慢的孩子有了些自信,不在像以前不爱说话。经过一段时间她回家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而且完成的特别好。看到孩子的进步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些安慰。那一学期我都在努力着,就想在她的的脸上多看到一点微笑。渐渐地孩子的笑容多了,也愿意与同学在一起玩了。有一天中午,她悄悄地来到了办公室,在我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和一张纸条。我刚想说话她却转身跑掉了!我打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的写道:老师谢谢你!那时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甜。既然孩子喜欢这种沟通方式,不如我也给他回个条吧!我写道:能让老师做你会说话的朋友吗?其实,在农村学校,有很多家庭有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应该还有家的温暖,家人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的成长!

7.大学生挫折教育案例探析 篇七

挫折教育, 事实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 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乐观、坦然地面对自身的遭遇, 从而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成长的摇篮, 教育工作尤显重要。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多的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积极应对挫折,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良好品质上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为我在大学辅导员工作的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王某, 女, 19岁, 为我系2007级学生。王某入学时的成绩比较好, 性格比较外向。开学不久, 王某曾向辅导员老师透露其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希望能够得到学校的帮助。由于王某比较胆小害羞, 在参加各种社团竞选活动中屡屡受挫, 很是失落。以前在中学因为成绩很好, 深得老师器重和同学们的信任。进入大学后看着其他同学积极的表现, 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产生了怀疑, 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所带来的压力和挫折导致王某不能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甚至会产生幻觉。

班里的同学尤其同宿舍的同学感觉到了她的变化, 几位关系较好的同学积极开导王某, 但是见效不大。王某由于经常情绪不稳定, 导致身体状况出现问题, 几次晕倒在教室和宿舍楼道, 送往医院并作了全面的检查, 但结果显示王某身体上没有出现异常, 被医生诊断为癔症。得知王某的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开导他。

【案例过程】

1. 积极与王某谈心, 给予其更多的关注。

我经常通过宿舍走访、面谈、聊天的方式与王某谈心, 耐心地与她交流, 倾听王某诉说心事。在交谈过程中, 王某渐渐对我产生了信任, 建立起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后来王某与我无话不谈。通过交谈, 我发现:王某家人身患重病, 医药费用高昂;父母打零工很辛苦, 自己很想减轻家庭负担, 但发现自己却无能为力, 因此非常痛苦、郁闷。同时, 王某对自己在各方面的要求很高, 看到同学们极强的表现力, 觉得自己很失败但又不甘心。双重压力导致她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我了解情况后适时开导王某, 鼓励她要自强自立, 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 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在生活上, 我从身边的小事关心王某, 积极帮助她找兼职和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生活补助金, 以减轻其在经济上的负担。

2. 联系心理辅导老师, 寻求专业辅导。

我积极主动与心理辅导中心专业老师取得联系, 并将王某的情况反馈给咨询中心, 给他们预约会谈时间。心理辅导老师热情地接待了王某, 其热情打动了王某并取得了她的信任, 王某将自己的心事和顾虑和盘托出。心理辅导老师认真倾听其苦衷, 并从专业的角度对王某进行开导。每次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之后王某的精神面貌都有所改观。

3.帮助王某树立信心, 转移注意力, 端正学习态度。

我积极关注王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表现。根据她唱歌方面的特长, 让她担任班里的文娱委员, 使她能够重拾自信。同时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请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王某更多的关注, 时时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 重建她学习的信心。

4.联系家长, 取得家庭的支持。

我积极与王某家长取得联系, 与家长交流王某在校情况, 希望家长能从家庭的角度对王某进行开导。这样有利于减少了王某对家庭负担的过度忧虑, 能够坦然面对家庭环境的困扰。

经过两个月的耐心辅导, 王某的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积极参加班级和系里组织的多项活动, 并且在某些方面小有成就;学习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气色, 上课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生活上热心关心同学, 对有困难的同学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案例思考】

通过本次案例, 我深有感触。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时期, 他们面临着角色的转换、环境的适应、学业的竞争、社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困惑等问题, 在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自由与纪律等诸多矛盾和冲突面前, 往往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 耐挫折能力差的弱点。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 情绪波动较为普遍;有的学生受到挫折后, 精神上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产生情感失控, 造成心理疾病, 甚至做出破坏性的举动。因此, 做好大学生遭受挫折后的教育工作, 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针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1.认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 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

我们要教育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冷静地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 及时找出症结所在。从个人的实际条件出发, 用切实的行动改变挫折情境, 使其成为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 而非绊脚石。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越是能够获得与挫折事件相关的信息, 就越能够有效地处理它;越是积极地面对挫折情景, 就越能够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境。可见, 个体对挫折的反应和承受能力不仅取决于挫折情境本身, 而且取决于其对挫折的认识。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许多大学生属于理想主义者, 缺乏社会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历, 增长其见识。大学生之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弱,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 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越深, 容忍力越强, 承受挫折的能力就越强。因此,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宽容、理解和忍耐, 能自我控制、释放、转移和升华内心的挫折, 以达到自我调适、内心平衡, 使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 能有充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挫折的挑战。

3. 加强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给学生提供心理宣泄机会。

心理咨询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首先, 它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通过调整学生心理来增强其挫折能力, 降低挫折感;其次, 它可以帮助求助者提高对待自身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能力, 促进人格的重建和发展。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心, 通过在报刊杂志、黑板报、广播、宣传栏上开辟专栏、现场咨询、校园网、热线电话等形式, 加强理论咨询, 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扰, 从而提高心理调节和耐挫折能力。

4. 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加强心理知识学习和培训。

辅导员自身的素质高低对于工作成效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如果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 认识不全面, 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会不知所措。因此, 辅导员在开导学生时必须运用系统的、科学的心理知识和观点来解决问题。这就对辅导员自身提出了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通过加强学习, 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高校应多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 系统地进行学习才有利于构建、完善辅导员的知识框架。

总之, 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需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同时, 挫折教育应该从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出发, 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为切入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 引导学生从容应对挫折, 在实践中培养自强、自立、自信的人格与品质。

摘要:挫折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时期, 面对挫折往往表现为悲观、压抑、失望、胆怯等负面情绪, 极易导致心理障碍。因此高校须加强挫折教育, 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从而提高心理调节和耐挫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荆爱珍, 申小军.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探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5) .

[2]王骁骅.抗挫折能力: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职业时空, 2007, (21) .

[3]季达成.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科学大众, 2009, (03) .

8.浅谈学生思想教育的案例 篇八

由此,我想起了我与一个小学生的故事。

去年秋期招收新生时,一个叫做龚生全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一个大头、一双大眼、一副大大咧咧的形象表明是一个极不安分的学生。后来,我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今年满7周岁,但是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母亲在生下他以后离开了贫困的家,父亲在一次车祸里丧生,由于肇事者无力赔偿就勉强收养了他,生性顽皮不羁的他经常遭受养母暴打…...

果然,龚生全的表现让全体教师无不意外:上课坐不住,一会站起,一会歪坐,时而骚扰前后左右的同学,时而趁教师不注意就溜出教室;对于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从来不做作业,从来不听从老师的招呼;每天都要偷同学的东西,每天都要殴打同学,每天数十次对龚生全的违纪举报让我极为头疼。

我不得不认真思考怎样对他进行有效的教育。

通过研究我发现,龚生全的极端淘气行为其实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通常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包括无法集中精力,很难聆听和完成委派的任务等。

找到了病根,我就开始对症下药了。

首先,我要取得他对我的信任,这样才能接近他并对其产生影响,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爱。因为,爱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好的语言和最稳固的桥梁,就师生而言更有现实意义,古語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一次,我发现龚生全到校时一反常态,平时都是跳着横起跑,这次却闷闷不乐的耷拉着头走。我叫他,他没有反映,我赶上去截住他,蹲下身来,两手拽住他的双肩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说钱掉了,没有吃早饭,我高声说:“这还不简单,这两元钱拿去买包子。”他的表情顿时舒展开来,接过钱蹦蹦跳跳又横着跑去了……

这次以后,我发现龚生全开始有意无意的从我面前跳着经过,看我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我叫他的时候也能停下来,甚至能向我靠近了,我知道他已经对我有了好感,初步接纳我了。

不久,我到他们班上听课,刚坐到他旁边,他忽然把脚伸到板凳上大声说:“给我穿鞋带!”听课的所有老师都被这学生的顽劣逗乐了,的确!一年级的新生敢叫校长穿鞋带,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况且还是在上课时间。我顿了顿,用认真而严肃的眼神与他对视,看他郑重其事的样子,不像恶作剧,我就俯身为他系好了鞋带。接下来的上课时间里,他一会儿挠痒痒,一会儿站起来;刚找到本子,铅笔又掉了;一会儿高声附和着乱答问题,一会儿不知道讲课到了哪里把书翻得唰唰作响,总之,不但一点没有听见去,还破坏了教研课的严谨氛围。要知道校长就与他坐在一条板凳上啊!我真为这个学生的表现大为吃惊,更为对他的教育捏了把汗。

不过,我却发现了他的一个进步,就是进入学校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没有中途跑出教室。课后,我把他叫到我的面前,要他看着我认真的眼神,然后用低缓而清晰的声音给他以肯定,并给他讲了要遵守纪律的道理,尽管我很清楚对他是没有作用的,然而作为老师我又必须这样做。

我发现他开始敬畏我了,接下来我就开始实施我的第二步教育攻略:强制约束、死缠烂打。(我一直以为,对孩子的教育,在他没有形成健康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前,必须要进行强制的约束和规范,以矫正他们的行为。那种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任其兴趣自由发展的观点,是由那些所谓的儿童教育专家凭空杜撰和主观臆测出来的,若按其操作,结果将一塌糊涂。)

有同学举报他乱丢垃圾,我赶紧把他叫来,反复问他,他一概不答(他的一贯做法),我明确的告诉他,要爱护清洁、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他面无表情的点着头,显然没有在他心里引起震动,看来必须要让他为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道理灌输完以后,我就带着他到操场,告诉他,惩罚他的方式就是捡垃圾,我示范了垃圾的捡法,然后强制约束他和我一起捡……旁边很多小朋友围着取消他:“龚生全遭了哈!龚生全遭了哈!”我不时侧目观察,他的表情非常复杂……我的教育开始起作用了。

接下来这样的情景再现了无数次,他似乎被我的不厌其烦的坚持所感染了……居然有时候自己提着装垃圾的小桶边跑边吼:“捡垃圾哟!”我站在楼上悄悄的看着他,心里一阵暖意涌起,为了他的细微改变,更为我执着换回的一丝回报。

龚生全是一个几乎没有礼数的学生,从来不招呼老师,从来不按规则做事,我又开始了对他这个坏习惯的进攻。

一天早上,我很早在操场等他,见面就问:“你招呼我没有?”他使劲的摇头,我说:“马上敬礼”。他说我不会招呼,我马上给他讲解示范问候老师的礼仪,并监督他立即向我行礼。然后,带着他到办公室,让他看见老师就行礼,迫于我的压力,他只好照做。既然开局良好,我就“急火猛攻”,此后近一个月的时间,我每天到校就去找他,带他去给老师敬礼。终于在一个早上,我正伏案工作,一生清脆的“校长老师好!”从门口传来。我抬头一看,龚生全正在门口,向我敬着工整的队礼。我很兴奋,他居然能够主动向老师问好了!同事们很是诧异,龚生全居然会招呼老师、向老师敬礼了。

今年3月,我校为了深入推进“文明校园”的建设,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结束时,我到一年级进行文明礼仪知道的测试。试卷发下去的时候,龚生全大声乱吼 “我做不起”,我走过去上严肃的看着他,把他的试卷收了,让老师把题念完,其余同学做。看着大家都在做,自己连试卷都没有,他一下就慌了,愤愤而尴尬的站在那里。下课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劈头就问“你是不是一道也不会做?”他点头称是,我说“我就不信你不会做,我来念题,你答!”“第一题,早上起床要刷牙,晚上可以不刷牙,对不对?”他回答说对,我进一步说:“老师早上晚上都刷了牙的,你再回答”他说:“不对”。我马上假装兴奋的说“恭喜你答对了!”我用这种方式引导和启发他答完了其余9道题。后来我才知道他拿着那份100分的试卷向同学、老师炫耀了很久……

还记得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尽管龚生全还是经常违纪,尽管他还是不爱学习,但我却看到了他的很多进步,感受到与他真诚交流并对他产生影响的幸福,我宁愿用我的爱和道德去感染他的灵魂,塑造他健全的人格,我将快乐的与他一起成长。

9.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写写帮整理) 篇九

作业要求及评分标准:案例和反思部分各占50%,其中:

1、写出案例,占40%;

2、案例过程与反思学习要点吻合,占10%;

3、要记述事件过程中的自我觉察(情绪感受与思考),占20%;

4、对案例的反思学习作总结性表述,占30%。

问题学生教育案例

案例:作为一个新老师,班主任经验不足的我,带着一颗充满热情而又稚嫩的心投入到我的教育事业中去,而作为班主任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样。在刚刚接到班主任通知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热情终于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给我的实力发展出来,但是事与愿违,叶某是第一个问题学生。他是一个比较邋遢的学生,什么都是稀里糊涂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是一塌糊涂的,而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的学习态度才是最大的问题。他的父母很操心他的学习,而他的态度竟然说出“你担心也没用,我学习和不学习是我的事情,和你们没有关系。”甚至说到“不学习,会气死妈妈。我也不怕”这类大逆不道的话语。我觉察到他的表情并不是真心这么说的,但是出于对他妈妈的理解,我耐着性子的开始对这个孩子加以帮助。起初,他并不是愿意改正毛病,而是处处和我做对,后来我绝对调一下他的座位,让他一个人单独一个座位。慢慢的,我开始发现他的上课状态有了转变,随后,我跟踪了一下他的态度,和他深深的聊了一次,我甚至拿话来刺激他,以至于让他感受到危机感,从他的眼神里我看见了他的弱点,他一直以来,妈妈对他的溺爱使得他没有危机感,甚至连最糟糕的事情,他都不曾焦虑过,所以他养成了这种懒散的性格。找到了原因,我和他的家长联系过,征求他妈妈的同意。接受我的建议做法。我也认真考虑过,对于我一个新班主任来说,这是冒险之举,但是我愿意试试,所以思前想后,我觉得他是一个提的起来的学生。从一开始的叛逆、拒绝课间操、作业不交、上课睡觉,到慢慢的课间操可以看见他的身影,作业本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上课的时候专心程度一点一点提高,我感受到我的这一招险棋得胜了。现在,这个学生的各方面都和其他学生一样,甚至有的老师还提出对他的表扬。

自我反思:

在对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个人感觉我有两点进步和反思:

1、在问题学生本性方面,出于这个妈妈的同情和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我认为每个学生的本性都是好的,甚至说有的是非常好的重点生,所以时间和耐心就是最好的武器,所以我反思由于我是新老师,所以对于学生的代沟可能会比较小一点,而这点也成为我的优势。

2、在策略方面的进步方面,我首先是把他的妈妈请到学校来一起教育,看清楚他妈妈的态

10.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篇十

马晓琳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涌进来一群学生,个个叽叽喳喳地都冲着我喊:“老师,老师,咱们班的一堆人被校长抓住了。”听闻,我马上放下笔走出办公室,孩子们直接带我来到了操场。只见操场上六七个我们班的学生个个低着头,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压下一肚子的火,逐一询问事情的经过。原来以前教学楼过道的一扇门不知被谁踢坏了,孩子们觉得好奇都爬进去玩,并称之为“鬼屋”。这次我们班的几个进去玩的时候刚好被校长看见了,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看着一个个调皮的样子,我也有心惩戒一下,于是厉声说道:“到底是谁把门踢坏的?”孩子们都说不知道,只有小鱼一人不假思索地说道:“是丁当踢坏的,他亲口告诉我的。”看着他信誓旦旦的样子,于是我专门花了些时间来调查这件事情,结果证明:这扇门早已经不知被谁踢坏了。于是我让每个人下午都把家长请来,把门修理好。小鱼又是冲口而出:“老师下午我们自己带工具来修可以吗?”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我心想:反正也就只是想惩戒一下他们,既然知道错误,自己也能去主动改正错误,顺便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说道:“自己修理要注意安全。”下午孩子们还真的自己动手修好了门板。本来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心里还一直在想小鱼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挺强的,本想就这件事情在全班先批评一下他们的错误行为然后再表扬一下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却又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国庆节前,学校组织“迎国庆古诗文诵读”活动,要求全员参加。我之前选定的领诵人员因声音有些小,音乐老师换成了别人,就在这个角色被宣布换成别人的时候,小鱼和班里几个调皮的孩子一起哄堂大笑,此时那个被换下去的领诵孩子非常难受,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中午家长就打来电话,说是孩子一回去就哭而且也不吃饭,问了半天才说出原因。家长希望老师能批评教育一下那几个幸灾乐祸的孩子。下午一上班,我就走进教室,询问事情的始末,这次又是小鱼说是丁当带头起哄的,班里其他孩子却不吭声。(后经调查当时大家是一起笑的,只是小鱼笑的比较夸张,而且连蹦带跳的。)鉴于这两件事情都与小鱼有关,而且小鱼都有推卸责任,撒谎的迹象。这次我没有向上次一样简单处理,而是把小鱼叫到办公室和他促膝长谈了很久,最终孩子哭着说道,这都是跟爷爷学的,爷爷每次遇到事情都会推卸责任,而且他也看不惯那位同学的作风。听着这些话从孩子稚嫩的口中说出,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很有必要和家长谈谈。于是在放学后我单独留下了小鱼的奶奶,将发生的几件事情连带小鱼近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孩子告诉我的话一并告诉了小鱼的奶奶,奶奶听完跟我略加解释,说是爷爷脾气不好,经常打骂小鱼,孩子从小就跟爷爷不亲,而且急了也会和爷爷对打,希望老师在学校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听到这里我心想,爷爷的问题是一方面,但是孩子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不能忽视。正想再和奶奶沟通沟通,此时奶奶就着急地说还有事先走了。后来奶奶又来找我了一次,说是这段时间她隔三差五就要问问孩子这两件事情,孩子的说法非常一致,而且言外之意就是

小鱼没有撒谎,老师有偏袒之心。听得出,小鱼的奶奶很有情绪,心里想着现在都是隔辈亲,爷爷奶奶只是一味的疼爱孙子,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提议说道,要和妈妈沟通沟通。小鱼的奶奶一口拒绝,说是孩子的妈妈说了,孩子的事他管就行了。听到这里,我也只能作罢。但内心却是对家长的担忧。不是担忧他对老师的意见而是担忧他对孩子的偏袒。以我对小鱼的了解,我猜想他对奶奶隐瞒了更多他不对的地方,强化的是别人在这件事中的错误,我的心情愈发沉重。面对小鱼的撒谎、逃避责任我的心隐隐作痛,因为这个孩子很聪明,一直以来我很喜欢,也许就是因为聪明,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的聪明开始在各个方面蔓延开来,包括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课堂上调皮捣蛋,完成不了作业就找各种借口不来学校,或者干脆奶奶帮着写。我想孩子的这些个表现和家长对他的要求和偏袒是不无关系的。不忍心这个孩子就这样沾染不良习惯,于是我决定和小鱼的妈妈再沟通一次。在谈话中,我把这两件事的整个过程都告诉了小鱼妈妈,让小鱼妈妈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心中有数,同时把我对孩子的喜欢和担心告诉他,面对我的坦诚和真诚,小鱼的妈妈说:“马老师,谢谢您今天这样坦诚的告诉我孩子的情况。其实我也感觉到孩子有不能直面自己错误的这个毛病,总喜欢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每次我都想好好的和他谈一次,但当我们都坐好后我又不知该怎么跟他谈?”真是一位可爱的妈妈,她把每次和孩子的谈话都要搞成两国会晤的形式。我告诉他:“孩子的问题应从一些事、一些话中去发现,发现后就要及时引导。这种引导是无声无息的,潜移默化的,当您和孩子像谈判

似的坐好时,先别说您有没有准备好,孩子已经变得异常紧张了,您还怎么和他沟通,充其量就是你说他听,这不是沟通。我建议您首先自己要重视和直面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平时的谈话和事情中孩子一定还会埋怨别人,所以对他的引导和纠正就要在平时做起来。时间久了,这种意识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变得重要了。要学着改变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希望这次的谈话能让小雨的妈妈有所思,有所悟,至少能正确面对孩子的问题。

我们常说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就有一个问题家长,而这个问题家长往往是对孩子的爱偏失了方向才导致了问题。就像小鱼的奶奶、妈妈,听到小鱼的辩解于是就认为孩子委屈了,冤枉了,没有客观的、理性的去想一想在这件事上小鱼到底错在哪,这件事情的处理小鱼会从中收获什么。如果片面的听从孩子的话,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就是:责任可以逃避,错误可以隐瞒。家庭是孩子生活的起点,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的基础教育,是父母用人格、品质、学识、情感以及生活习惯给孩子以熏陶的基本教育。因此,父母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性格、习惯和行为,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成员自身的行为不良,是导致孩子行为发生偏差甚至犯罪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家长”,才会诞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孩子”!因为是父母将一颗原本纯洁无暇的心熏染、教育成了有问题的心灵!

1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案例 篇十一

王旭东,男,汉族,15岁,未婚,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3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降,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

我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认为考上一类高中绝对没问题。两个月前班级的一次测验,因为那天身体不舒服,状态不是很好,所以没考好。当天晚上没去上晚自习,无聊的时候翻看同学放在床头上的一本武侠小说,立即被吸引住了。从此,对小说着了迷,把课余时间都用来看小说。一个月前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降了很多。老师找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连二类也考不上。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评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我想 “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如果考不上好高中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出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控制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烦恼痛苦。一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

王旭东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某公司员工,家庭条件较好。父母从小对王旭东要求很严,希望王旭东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重点高中,将来到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

【咨询师一般印象】

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带愁容,述说时眉头紧锁,眼有黑眼圈,似乎睡眠不足。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来回搓手,语言清晰有条理,对咨询表现出一定的信任与合作态度。

【分析与诊断】

(一)求助者的身心状态

1精神状态:焦虑、烦躁、情绪低落、自责、注意力不集中。

2身体状态:头疼,入睡困难,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社会功能:对学习、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二)心理测验

1SAS:标准分60,焦虑症状明显;

2SDS:标准分55,有轻度抑郁;

3EPQ:N65、E30、P40、L40,该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

(三)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四)诊断依据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可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王旭东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反映强烈,反映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而王旭东的心理问题病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表现为漂浮式的,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半年以上。而王旭东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思维逻辑,没有泛化和回避,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王旭东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但是因现实刺激引起,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症状,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生物原因该求助者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二)社会原因

(1)生活事件:两次失败的测验,一个多月看小说的经历,让求助者对升学考试感到恐惧,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

(2)社会支持:当他出现失误时,父母、老师、同学未对其表现表示理解,期望值较高。

(三)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内向、温顺,非常听父母的话。不善于与父母、老师沟通考试失败的原因。

(2)认知原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害怕失败,心理承受能力差。

【咨询目标】

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 帮助求助者分析两次考试失利的原因,分析中考对人生的意义;

(2)改善求助者焦虑、烦躁、情绪低落的精神状态;

(3)帮助求助者减少失眠、头疼的生理症状,缓解心理压力。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的个性,帮助其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自信心,积极重新认识自我与学习。

【咨询方案】

(一)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

(二)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三)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

咨询收费:30元/次。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

第一阶段即第一次咨询。主要是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技术,鼓励求助者倾诉,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心理测验,通过对症状评估、分析,做出诊断,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咨询的阶段

第二阶段分三次咨询,首先是第一次咨询是合理情绪疗法的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在与王旭东交流的过程中找出王旭东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头疼、入睡困难,对考试过分担心的想法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两次失败的考试、家长、老师的批评,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连续两次考不好,中考肯定考不好;考不上好大学,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必须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人,否则会被别人瞧不起……并对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引起了焦虑、烦躁等情绪,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找出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然后进入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为了减轻或消除求助者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咨询师:现在我们具体谈谈你对目前的成绩及中考的认识。

求助者:目前我的成绩真是糟糕透了!这两次考试考这么差,中考时情绪一紧张,肯定考得更糟。那样的话我的人生就完了,谁还会看得起我呀!

咨询师:你是说这两次考试就决定了你的中考成绩,你以前的成绩对中考不起作用?

求助者:也不是。以前的成绩说明我基础打得比较好,但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再说我荒废的时间再也弥补不回来了。

咨询师:你认为与以前的考试相比,这两次考试特别重要,你能谈谈这两次考试与其它考试有什么区别吗?

求助者:这个问题我以前真没想过,好象没太大区别,只是两次考试训练……难道是因为我这两次考试失利了才觉得它重要?因为我以前从没在考试中失败过,这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咨询师:按照这种思维,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保证每次考试都成功,不能有一次考试失误。一位成功人士,必须从起点开始就是成功的,不能有一次失败,否则他就不可能成功。事实是这样吗?

求助者:这……好像不是,成功背后会有很多挫折。一两次挫折并不决定成功与否,战胜挫折的人才会成功。所以这两次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中考失败,对吗?

咨询师:你的悟性很高,事实就是这样。正因为你有这种必须的绝对化要求,,所以你才会焦虑、烦躁,出现现在的状况,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求助者:我明白了。但是荒废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必定会影响我的中考成绩。一想到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我就难过得要死。

咨询师: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将考上理想的高中作为自己追求。现在感觉没有把握,所以很难过,这一点我能理解。初三学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高中,每年中考也有很多人考不上理想高中,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求助者:……每个人的选择是不一样。有人选择复读,有人考不上学选择打工、学技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周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他们。也就是说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依然有很多出路,我以前怎么没想过呢?

咨询师:你说得很好,已理清了自己。的确,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不会糟糕到要死的地步。每个人的面前都有很多机遇,成功不是只用中考来衡量的。

求助者:听了你的分析,我心里亮堂多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

本次咨询结束后,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制定学习计划,确立中考目标。

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的情绪大有好转,焦虑减轻,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和中考目标,不再有沉重的中考压力,对未来充满自信。

【咨询效果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认为躯体症状已基本消失,情绪状态也明显好转,已经能坦然的学习生活,走出了考试焦虑的阴影。通过王旭东的父母和朋友也了解到,王旭东较从前开朗、活泼,学习与生活走向正常化,学习成绩也开始提高了。

12.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篇十二

案例描述:

我班学生沈某, 于9月24日晚, 因为宿舍同学影响其休息, 与宿舍同学大吵一架后, 突然情绪失控, 试图跳楼自杀, 后被学生及时制止。后经了解, 沈某平时为人孤僻, 想法偏激, 处事方式比较极端, 经常会与同学发生口角, 并且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在班级、宿舍里很难与人相处, 班上的同学都不太喜欢他, 也不愿意与他做朋友。在班里他只有一个比较谈得来的朋友方某, 两个人是由于游戏而玩在一起的, 且方某性格内向, 不善言语, 平时不会因为琐事与沈某计较, 所以两人未发生过矛盾, 能够和平相处。同时在与沈某谈话过程中, 发现其思维有些混乱, 他经常将脑子里所想的事情, 心里期望的事情当成现实。而且该生对其父亲成见较深, 甚至是仇恨, 并且想要与其父亲脱离父子关系。

案例分析:

该生对同学, 对家人的敌对倾向不是一时之间产生的, 而是其长期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沈某父亲是某钢厂的一名生产负责人, 平时工作压力较大, 工作强度比较强, 平时和孩子缺乏交流, 遇到问题经常会斥责、谩骂甚至打孩子。并且其父亲有酗酒问题, 只要一喝醉酒, 就会情绪失控, 孩子一有问题打骂孩子就更厉害了, 甚至还有过把孩子赶出家门几天的经历。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 孩子也形成了一定的暴力倾向, 遇到问题时, 他的处理方式也是谩骂与打架, 所以在宿舍里, 只要同学一不顺他意, 他就会谩骂同学, 甚至会动手, 从而引发打架事件;而平时与他接触最多的是他的母亲, 但他的母亲更多关注的是他的生活问题, 从不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 有了问题, 也只是认为孩子太小, 等大了就懂事了, 甚至平时有些纵容孩子, 总在内心中偏向于自己的儿子, 觉得都是小问题, 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处理方式不统一, 使得矛盾和问题更明显。二是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特点决定的,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 他总以为自己已成熟, 可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但往往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使得问题不但没有解决, 反而产生新的问题, 当自己内心难以承受那么多的打击时, 选择了一些极端的方式。

辅导方法:

1. 家校合作:

首先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 了解沈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 与家长互相沟通,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 以便解决问题。

2.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指导家长阅读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 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和孩子在相处中要采取多鼓励、表扬, 少批评、责骂的教育方式, 同时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 尊重他, 信任他。特别是对于父亲的教育, 一定要避免再次对孩子的打骂, 让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父亲写下保证书让教师保管, 做出不再打骂孩子的承诺。父亲更应该多花时间多与孩子试着交流, 用自己的行动来向孩子证明自己的改变。当然孩子对父亲的看法不可能一时就改变, 要让父亲有耐心, 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

3. 调节与同学的关系:

教师先与宿舍同学进行交流, 说服其他同学能包容他的一些问题行为, 给他改正自己行为的机会, 并试着慢慢接受他。对于他一些不当的行为, 能采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他改正。特别要发挥他好朋友的作用, 利用好朋友的关系, 对他进行提醒, 让他慢慢学着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让其他同学能接受他。

4. 本人的自我调节:

指导沈某阅读一些名人自传, 以及一些正能量的书籍, 让他明白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受到别人的欢迎, 同时自己才能感受到成就感与幸福感。同时把注意力引导学习上, 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5. 有针对性的, 持久的心理辅导:

沈某的这种为人处事方式不是一两次的教育, 一两次的就能改变的, 平时多要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 经常与他交流、沟通, 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帮助他慢慢融入集体, 学会与其他同学和平相处。

6. 发挥心理资讯室的作用:

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经常对沈某进行辅导和矫治, 教给他必要的心理调节方法, 努力提高他的适应能力, 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对于沈某存在的心理问题, 其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要如春风化雨一般, 不着痕迹的, 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 激发学生, 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 使他最终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

参考文献

13.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篇十三

案例基本情况:

丹丹,女,13岁,七年级学生,家距就读学校二三里,生活习惯较好,每天清早自己起床弄早点吃了后按时走路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但学习习惯很差,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用心,有时干脆埋头搞小动作,屡次说教都不起作用,成绩下降明显。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说是问题学生了,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过分自卑。丹丹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伤害,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知道了她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并且听他母亲说丹丹曾经被狗咬过4次,每次都注射了狂犬疫苗,丹丹认为自己不聪明了是疫苗惹的祸,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了,导致她意志消沉,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了。

2、逆反心理。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丹丹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她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她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模样。

3、意志薄弱。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但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像丹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的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教育方法的粗暴。她爸爸对丹丹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对丹丹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丹丹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丹丹爸爸整天忙于工作,妈妈外出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祖辈总是有求必应。这无形之中给孩子形成了一种固执的性格。采取的措施

我了解情况之后,结合自身的认识,认为学生的主观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而家庭、学校的因素都是次要因素。所以,我常对丹丹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满足丹丹心理方面与学习方面的需要,帮助她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适当的生活目标,教她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作了以下工作: A、以激励的教育方式,唤起她对学习的信心。

为了消除丹丹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我经常对同学说:“看,丹丹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丹丹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渐渐的,丹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对学习也开始有了信心。B、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绝对是个好办法。有一次,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她热情高涨,参加了100米短跑赛,并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把她的这一成绩反复在班里进行表扬,并通过学校广播表彰了她的这一成绩,此时,她的成就感就溢于言表。

C、家校沟通,促进自觉性的培养。

首先,我找家长谈心,我真诚的告诉家长,不能盲目的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同时详细地分析了丹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平时可以多鼓励他说说学校里的事,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使他渐渐的乐于表现自己;实施奖惩结合制度,如果最近一周作业的书写有进步或者正确率提高了,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相反则有相应的惩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家长、老师常见面

交流,并当着孩子的面总结做得好的地方与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共同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不给孩子零花钱,实在有必要给的话,也要以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让他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体会到凡事只有努力过才会有报酬,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书籍、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辅导效果。

上一篇:质量保证书下一篇:留学法国必备指南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