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内审员培训教材

2024-09-01

高级内审员培训教材(精选10篇)

1.高级内审员培训教材 篇一

内审员培训心得

——安全保卫部:李海勇

首先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了2次的培训,让我对内审这方面有了少许的认识,要说老师教的都学会那是不可能的,记得老师第一次为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很多我都听不懂,不是老师讲得不好,其实是对内审这方面是个文盲,从来就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还有就是,我在课中休息的时候迟到了,老师罚了我们小组,当时我的心情无比的不快,我恨不得我帮小组所有成员受罚,但我心里还是明白的,如果一个好的团队不能团结的话,可以才能打胜战,如何才展示团队的力量,这也是纪律、这也是观念。当第二节课的时候,这次比上次要强多了,很多的知识听后都能明白,当时心情也是无比高兴和激动,老师讲时我就带着思考、做着笔记。一下子又有了回到学校的感觉,回到了部队学习条例的感觉,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老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堂上热烈的讨论气氛,还有就是“小红花”,激起了我们所以人的激情,让我们认识去想,认真的去做题。这也带给我们无数的欢笑,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们这些内审员也高度重视和培养我们,真的用心良苦。我真的想说一句“老师你辛苦了”谢谢你们。

经过了这次内审员培训,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总的来说有一下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培训,学习并掌握了内部质量审核的步骤、方法和技

巧。

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意识到公司要想走正规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公司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先提条件之一。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问题现场讨论和解答,让我理清了思路、转变了观念、掌握了方法,为今后工作的开展铺垫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现场通过我们各个小组一起互动,充分发挥个人的分析和见解,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受益匪浅。

第二:通过培训,增强了责任感,使我感到责任重大。

公司要想进一步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来规范公司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好的制度管人、理事,从而形成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机制。而这套机制的建立需要内审员来严格把关,需要高度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内审员肩上的担子是非常重,责任是非常重。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在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根据客观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新,制定出一套适合公司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三: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此次培训,贺书记在白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进行动员讲话,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培训的高度重视,而且更反映了公司对培训学员的关心和鞭策,使我备受感动和鼓舞。第四: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入的理解了“乐于助人”的含义,不单单是为了工作才去做好人好事,要发自内心的去做事,才能做好事,公司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学习雷锋、郭明义,只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也是创新的一个手段,也是基础。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然后才能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相对于自主学习,培训则是快速提升工作能力的一个捷径。由于日常工作琐碎繁杂,自己老是借口忙而放松学习,即使学习了,也只是表面上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学习上懒惰和主观能动性不够的表现,培训则不同,在老师的指引下,轻松的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

作为公司基础管理人员,更要加强学习,接受新思维、新举措,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公司重望,在这次“追求卓越”活动中,我要起到表率作用。同时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思想,学以致用,把日常工作做细做实、做细。

我会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脚踏实地的工作,为公司的明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谢谢!

2.高级内审员培训教材 篇二

一、培训时间:4月8日12点开始报到;4月9日全天培训;4月10日上午培训,下午考试发证。

二、培训内容:1.《医院评审暂行办法》解读;2.《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解读;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解读;4.医院迎审准备讲解;5.医院内审员实务。

三、培训师资

中国医院协会庄一强副秘书长;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振清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处李岩副处长;浙江大学二附院戴晓娜主任;中山市人民医院杨有业副院长;北京妇产医院王建东副院长;北京友谊医院郑一宁主任。

四、培训人员:三级医院领导,医务、护理、后勤、评审办公室、质控中心、临床科室、药剂、感控、检验等科室领导。

五、学分及证书:1.授予CHA医院内审员资格证书;2.授予CHA医院内审员胸牌;3.国家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六、培训费:中国医院协会团体会员,培训费1000元/人;首次申请加入中国医院协会的单位在开班前两周办理团体会员入会手续,培训费1000元/人;中国医院协会非团体会员单位,培训费2000元/人。参加培训人员交通、食宿费自理。

七、其他事项:开班前一周我会用电子邮箱发送第二轮通知,告知具体会议地点及乘车路线。

联系人:华光大13910605085会务组:常娜娜18518430284传真:010-84271474

报名邮箱:chanspx2013@163.com QQ群交流:233916368

3.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质量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G文献标识码:A

中高级士官是我军部队基层组训、管理和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在部队执行各项重大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堪称“顶梁柱”。对中高级士官实施任职培训,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是我军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和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体提升我军士官队伍能力素质的内在需要。

实施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必须牢牢把握我军院校任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以士官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提升人才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科学筹划,严密组织,不断提升人才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但从近年来的培训实践看,教学实施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突出表现为“四个不相适应”:一是教学内容滞后于部队武器装备尤其是主战装备和新装备发展,信息含量不高,针对装备型号的实践教学不够,与培养岗位任职合格人才的具体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教学组训方式尚未打破以教员、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方法尚未走出“你教我学”的误区,与士官任职教育要求和“短、实、新、活”的士官任职培训特点不相适应,三是管理育人机制不健全,培训质量的评价监督和管理教育模式等,与高技能士官人才培养要求和培训对象特点不相适应;四是生员质量不高,来校“出公差”、专业不对口、起点不一以及在培训中因个人素质不高而暴露出各种思想问题的还不在少数,与高素质技能型中高级士官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人才培训质量,必须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训模式,优化人才培训内容,加强管理育人机制建设。

一、强化四种理念,引领培训工作全局

观念是先导,影响和决定行为。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虽与士官中高等职业教育、军官任职培训同属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从其内在需求出发,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牢固确立引领和指导培训全局的新理念。

(一)强化能力本位的理念

需求牵引、能力本位是对军队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一致要求。但与军官任职教育相比,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的学制普遍较短,岗位指向性更强,必须确保训用一致、学为所用;与有学历的士官任职教育(即:士官中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更加强调帮助人才尽快获取任职必需和急需的职业能力。概括地说,部队新技术装备和特定岗位的特定要求,是开展中高级士官教育训练活动的基本依据;千方百计提高人才的岗位任职能力,是此类教育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必须贯穿培训的全过程。

(二)强化实践育人的理念

士官是技能型人才,执掌部队武器装备。士官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帮助他们练就过硬的动手能力、形成较强的理论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任职岗位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能够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总要求。但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在关注人才知识结构更新的同时,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侧重提高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快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根本性转变。

(三)强化开放教学的理念

将教学改革与实践置于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大背景中,树立主动、系统、全维开放的教学理念,是任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开展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必须把开放性教学的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内容上,应不断完善动态更新机制,持续加大对新信息的调整充实力度,积极引导学员关注前沿、面向未来,从根本上打破“一纲一本”的统一式固有格局;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启发、讨论、探究、质疑等教学基本形式,着力培养学员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使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中活跃思维、拓展能力;教学空间上,应打破困于教室的传统教育空间,积极推进课堂面向部队、面向社会、面向电子网络等一切有利于学员能力生成的教学场所。

(四)强化管理育人的理念

如何建立符合培训对象特点、适应培训任务需要的管理育人机制,发挥管理育人的强大功能,是任职教育院校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就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而言,院校承训任务繁重与承训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培训对象因思想基础、年龄经历、入学目的、专业起点等多有不同,明显具有价值观念多样、学习动机多样、成才需求多样等特点。因此,承训院校必须牢固确立管理也是教学、管理旨在育人的大管理观,努力增强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程推进的管理育人责任感,真正把管理教育融入到培训的系统工作中去。

二、针对任务特点,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具有“短”(培训时间短)、“实”(突出岗位任职需求)、“新”(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等)、“活”(学制长短不一)等显著特点。多样化的人才培训需求,客观上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人才培训模式。

(一)优化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士官岗位职责,将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标准,按照专业技能过硬、基础必需够用、岗位任职合格的培训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牢固树立“信息制胜”的观念,瞄准部队信息化建设方向和武器装备发展趋势,赋予人才培养目标新内涵,大力培养基于“明天战争”需要的信息化士官人才。

(二)探索符合岗位任职能力生成规律的组训方式方法

坚持以问题为中心,采取重点讲授、示范教学、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任职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训练,典型问题强化训练,疑难问题创新训练,积极培养学员实践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解决岗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精选和设计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推进实践性教学。针对现有教学装备缺乏或滞后的实际,应广泛运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模拟化、网络化训练模式,探索“以软代硬”的装备教学之路;拓展模(虚)拟演练内容,有意设置无法或难以依靠实装施训的项目,组织学员反复模拟演练,体验岗位任职环境,促进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拓展第二课堂,鼓励和支持学员踊跃参加特长培养、科技创新等课外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经验教育

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班学员大多具有丰富的

部队实践经验,有的甚至是本岗位专业领域的专家能手,对某些知识或实践技能的掌握甚至超过了教员。他们的这些经验以及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无疑是院校难得的教学资源。应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学互动,把对其经验和优势的学习与借鉴,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一方面应引导他们认真进行梳理总结,实现经验向理论的升华;另一方面,应广泛开展互动交流,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从而达到“经验资源共享”。

三、突出改革重点,狠抓培训内容建设

优化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内容,必须贯彻模块化、综合化、定向化等教学设计思想,紧紧围绕“一个根本”(能力培养为本)、“两个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融合)、“三个贴近”(贴近未来作战,贴近装备型号,贴近任职岗位)的总体要求,精心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新型课程体系,着力加强教材配套建设。

(一)推进课程体系多元化、模块化建设

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培训对象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菜单”,开设门类多样的选修课程、讲座和自修课程,由学员自己“点菜”,加强自主学习,发展专业特长,切实增强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适应性,满足“多面向”教学需求,重视研究和开发综合课程,建设专题(课题、问题、案例等)课程,增强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实现学员知识结构与自身基础、任职需要、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有机衔接。

(二)完善课程标准

以士官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依据细化分解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认真组织制(修)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教学中,不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昨天的问题、今天的需要上,更不能简单地“复制”已有的内容,应将新技术、新装备、新训法、新战法及时引入课程,增强教学内容的即时性和针对性。

(三)建设新型教材体系

针对专业教材信息化含量少、主战装备和新装备教材缺乏、实践性教材数量不足且内容与任职资格考核难以衔接等实际,组织力量加强教材配套建设,努力形成与课程标准相适应、文字教材与电教教材相配套、士官教学特色鲜明的立体化、信息化、模块化教材体系。

四、着眼全面育人,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推进管理育人理念向提升管理效益的具体实践转化,应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针对任务要求和培训对象特点,结合部队士官岗位实际,积极采取问卷调查、专题辩论、个别交心等多种形式,深入摸清和动态掌握学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大正面引导力度,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效果确保学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育人思路

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关注学员个性发展,重视发挥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切实把“人本”教育管理作为管理育人的重要价值取向。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员的人文精神,建立完善和谐的交流机制,坚持以目标为牵引,正确处理好制度化与人性化的关系,突出发挥学员的自主管理作用,努力实现依法从严与以情管理、集中要求与弹性管理、部队协助与校本管理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学员部队经验丰富等优势,吸纳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等一系列重大教学问题的研究研讨,着力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谋划参与作用。

(三)建立完善士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引导教育过程正确发展的方向标,是教学活动的有力指挥棒。中高级士官任职培训以提升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关键,必须建立起以能力素质为标准、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与培训任务和特征相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引入士官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切实把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衡量和评价士官人才的基本标准,深化教学监控评价改革,真正将注重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转向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监控评价,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改革考试制度,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连续性考核评价与一次性评价考核相结合,推行以重点理论知识运用为主、单纯理论知识考核为辅的能力素质型综合考试,部分课程还可采用撰写专题报告、组织综合演练、开展研讨辩论等更为灵活的方式。此外,应积极建立由部队等用人单位广泛参与的开放式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跟踪调研制度,了解培训效果与部队要求,适时调整评价标准与考评方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部队基层职业岗位的有机接轨。

4.内审员培训心得 篇四

质量是生产正常运行的保证,而内审员又是正常生产保证中的保证。为了保证体系运转良好,对内审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是必要的,为此公司对我们进行了内审员培训,经过几天的学习,我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学到了内审的相关流程和在审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事项,使用哪些方法等相关的审核知识,下面是就培训中主要讲述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容说一些自己的心得。

质量管理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企业依存于顾客。因此企业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强调领导者的作用,企业的领导应为员工创造一个充分参与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氛围和环境。各级人员都是企业之本,唯有其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为企业的利益发挥其才干。同时要求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坚持“PDAC”模式,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企业的方针,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依据所建立的目标进行实施;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针对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质量应该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应只局限于生产产品,还应该考虑服务、设备运行、材料供给、测量等行业,也不能局限于某一职能部门,应属于公司整体范围全员参与。保证公司产品的质量应该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公司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有关质量的责任,要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在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及实现的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只有全员参与,全员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持续向前发展,在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其中一条便是“全员参与”。因此,公司必须重视整个公司内部员工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5.内审员培训通知大全 篇五

各内审员: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经质量部研究决定,拟于2014年7月15日、16日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请大家按时参加。现将有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的1、熟悉我司管理体系及相关文件;

2、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有关知识;

3、通过参加本次培训,能够胜任ISO9001内审工作。

二、培训具体时间

2014年7月15日下午14:30-17:00;

2014年7月16日下午14:30-17:00。

三、培训对象:

1、所有内审员,见附件《海特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内审员名单》;

2、内审员为部门经理的,可不需参加培训。

四、培训地点:公司多功能厅

五、此次培训结束后组织统一考试。

附件:海特光电有限责任公司内审员名单

质量部

6.内审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高尔基说过:“幸福家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质量体系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的组织不管是谁进行内审,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选择合适的内审员,给内审员以合适的定位并适当的培训,循序渐进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是定位的问题,像在上一篇文章所说的,不管是组织还是培训机构,大多把内审员定位为对其他部门的监督者、审查者。我的建议是,内审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完善者,这里所说的建设是指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内审员应该从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做起,对本部门的体系了解了,才能对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有所了解;本部门的体系完善了,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才能相对完善,内部审核的压力才会降低;本部门的体系没有问题了,审核别人的时候才有资本,说话的时候才能有理有据。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变革。

因此,在内审员的培训上,不要一上来就学习标准,学习如何编制检验计划、检查表,如何给别人定罪,而是要与本公司、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首先培训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以及自己所在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结构和管理要点,内审要从自己部门开始,支持资源要首先从内部获得,最后才是如何编制检验计划,编制检查表,如何对外部门审核。

最后,内审员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对待新培训的内审员,特别是年轻人,真正的以储备人才的态度来对待,不可急功冒进,以为简单的三五天培训以后就可以在体系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成为组织内部矛盾作用的工具。如果组织内各部门内部能够坚持月度或者季度的体系自审自查,自我完善的话,一个内审员应该在本部门从事相关工作1年以上,才有资格参与对外部门的审核。

以上是我对个别体系运行不完善并且希望完善体系工作的组织的一点建议。

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8月15日至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组织人事处安排的为期7个半天的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感到受益匪浅。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参加培训的体会。

在培训中,我能够做到认真学习、深入思考,踊跃参加班级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在园区的发展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思路,交流各单位成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同时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关系,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做到学习、工作双不误。

培训班开设的《有效沟通能力》《打造高效团队》《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中层角色定位与自我管理》《领导者创新思维》等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从沟通到建立团队,从如何成为职业经理人到怎样提高执行力,从中层角色定位到领导者创新思维,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番番激烈的讨论,一位位老师精彩的讲述循序渐进的启发了我的思维,使我不断地思考、提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尤其是通过如何提高执行力的培训,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什么是执行力。并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对于如何提高执行力的问题,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日常工作中,我们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对待问题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面对问题,一筹莫展,不思进取,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也不会完成;一种是不怕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消灭问题,结果是圆满完成任务。反思对待问题的两种选择和两个结果,我们会不由自主的问到,同是一项工作,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做得很好,有的人却做不到呢?关键是一个思想观念认识的问题。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天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成功企业也认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效果。观念转变,思想解放具有“核 —1—

裂变”效应,能够产生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企业才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才能始终充满蓬勃旺盛的精力。综观我们园区近年来所取得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正是思想先行、观念解放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如果不是破除了“等靠要”的旧的思想认识,树立了新的改革创新发展观念,正确施行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就不会有我们我们园区辉煌的今天。由此,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不仅仅是战略决策,经营规划等等,更重要的是各级人员的执行能力。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是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我们常说,诚诚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人要有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事也要有一个做事的原则。但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有制度,有措施,也有违章。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一个责任感强不强的问题,一个做人是否诚实、做事是否认真的问题。联系到一些企业“做强做大”的发展格局,就象我们园区一样,规模越来越大,更需要我们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诚实认真地执行好园区的每一项决策。要时刻牢记执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要视服从为美德;工作中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要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体现出服从、诚实的态度和负责、敬业的精神。

三、提高执行力就要做到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不怕任何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回想我们园区二期开发建设时,面对征地难题,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下乡劝说农民,讲道理,摆事实,最终平稳顺利地克服困难,顺利的完成拆迁征地的各项工作任务。充分体现了高度的纪律性和大局意识,这也正是我们在执行中必须要坚持的,记住,这是你的工作,无论你在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你都要全力以赴完成它。

四、提高执行力就要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受到表彰奖励时,总是说,我做得还不够,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种戒骄戒躁和诚实谦虚的表现,但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做什么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绝不是最终的,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还要再接再厉,好上加好。

以上就是我参加培训班的心得体会.请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共同努力、加强交流,为实现科技园区更好更快的发展不懈努力、不断前进!适值岁末,让我们随着新年的钟声,以更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

7.高级内审员培训教材 篇七

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是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培养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是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必然要求。为了帮助中央企业掌握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正确把握境外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借鉴国内外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全面提高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国务院国资委干部培训中心举办了“中央企业领导人‘走出去’战略高级培训班”。

这次培训在内容及方式上有所创新。培训班聘请了国务院有关部、委、办、局领导、我国驻外使馆商务处负责同志、中央企业负责同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国际著名专业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等,主要讲授“走出去”战略、政策法规、案例分析、风险管控与经验分享等内容。这是自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在国有企业中层次最高、课程课目涉猎最广的一次短期培训。

3月22日上午,受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王勇委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邵宁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领导人‘走出去’战略高级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祝贺,对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参加培训班表示欢迎!他对办好这届培训提出了要求与希望,并率先开讲头一课。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国税总局副局长王力、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高怀忠以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周中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等为培训班学员答疑解惑、交流经验。100多名学员经过近70个学时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普遍反映培训班办得有深度、有广度,课程设置全面,对自身素养上层次、长见识、提水平效果明显,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决心。他们非常感谢国务院国资委培训中心的努力,期待今后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

8.ISO9001内审员培训试题 篇八

ISO9001:2008内审员培训试题

公司名称﹕ 姓 名﹕ 分数﹕ 考试时间﹕ 身份证号﹕ 一﹑选择题。(1′×20)1.持续改进是指()A﹑日常的改进活动 B﹑重大改进项目 C﹑持续时间很长的改造项目 D﹑投资很大的基本建设项目、2.下列哪项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A﹑顾客所作的第二方审核时提出的不合格报告 B﹑公司的月产品品质总结报告 C﹑公司增设合约部的建议报告 D﹑上述各项

3.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这些过程应包括()A﹑管理职责 B﹑资源管理 C﹑产品实现 D﹑测量﹑分析和改进 E﹑上述各项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按其产生领域可分为()A﹑内部文件 B﹑外部文件 C﹑技朮性文件 D﹑A+B 5.请判断以下所举文件﹐哪些属管理性文件()A﹑图纸 B﹑使用说明书 C﹑验收准则 D﹑程序文件 E﹑工作指引 6.产品防护包括()A﹑标识 B﹑搬运 C﹑包装 D﹑贮存 E﹑保护

F﹑上述各项 7.质量管理体系能()A﹑帮助组织提供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B﹑提供持续改进的框架以增加顾客满意的可能性 C﹑适用于所有行业和领域﹐通过规定和控制产品要求向顾客提供信任 D﹑A+B 8.组织可以剪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仅限于产品实现阶段 B﹑仅限于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阶段 C﹑仅限于产品的性质和法规的要求 D﹑A+C 9.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是一个必须的要素﹐它的目的在于方便()A﹑审核员进行文件审查 B﹑客户参观 C﹑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D﹑B+C 10.管理评审应()A﹑按十二个月进行一次 B﹑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 C﹑评价质量方针和目标 D﹑B+C 11.顾客的要求包括()A﹑书面定单 B﹑电话要货 C﹑任何方式的包括产品功能和交付的要求 D﹑A+B+C 12.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活动()A﹑目的是使产品能按期交付 B﹑目的是保护产品交付前不受损坏 C﹑只适用于最终产品 D﹑B+C 13.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式可以是()

1/4 东莞市冠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产品质量审核 B﹑过程质量审核 C﹑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D﹑服务质量审核 E﹑以上都是 14.审核发现指()A﹑审核中观察到的事实 B﹑审核中事实与审核要求比较的结果 C﹑审核的不合格项 D﹑审核中的观察项 15.产品要求可由()A﹑顾客提出规定 B﹑组织预测顾客的要求规定 C﹑法规规定 D﹑A+B+C 16.对供方应()A﹑随时跟踪市场情况确定取舍 B﹑选定和定期评价 C﹑根据实现过程及输出影响来评价 D﹑B+C E﹑ A+B+C 17.对人员进行培训时﹐组织应确保员工意识到()A﹑所从事活动的重要性相关性 B﹑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贡献 C﹑以上全部 D﹑以上全不是 18.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目的()A﹑及时发现过程运行中的问题 B﹑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C﹑实现公司持续经营 D﹑以上全部 19.内部沟通方式包含()A﹑质量问题检讨 B﹑会议 C﹑不合格的预期使用 D﹑以上全是 E、A+B 20.标志着内部审核全面结束的活动是()A﹑编写部门内部审核结报告 B﹑编写公司内部审核报告 C﹑末次会议 D﹑公司内部审核报告的分发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15)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的是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2.组织应识别为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必需的测量和监控。(×)3.审核准则包含客户要求。(√)4.质量手册应包含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5.为了确保不合格不重复发生﹐对采用的纠正措施的需求应进行评价。(√)6.纠正与预防措施也是持续改进的措施之一。(√)7.产品要求应由顾客提出或规定。(×)8.审核发现是审核计划实施情况与审核准则相比较的评价结果。(×)9.对供方的评价选择时﹐应对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进行记录。(√)10.管理过程就要管理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活动。(√)11.质量记录不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2.组织应确定所有员工从事本职工作的能力﹐并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13.组织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到供方处对采购的产品进行验证。(√)

14.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设备﹐以证明产品是符合规定的要求。(×)

2/4 东莞市冠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5.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测量包括对顾客满意的测量。(√)三﹑案例题﹐判断以下事实是否有违反ISO9001标准要求﹐若有﹐指出违反哪个条款﹐并简述其理由﹔如没有﹐也要简述理由。(4′×5)

1.审核员在品保部审核时查阅2014年二季度成品检验报告﹐检验报告上的检验数据均按要求进行了填写﹐但有5张检验报告上无检验人员的签字。

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2.4条款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理由:检验报告上无检验人员的签字。

2.某装配车间的工艺文件规定在产品装配前对所有加工件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审核员发现有些工人未进行清洁就直接装配﹐工人解释说﹕“其实清不清洁都不会影响装配质量﹐工艺文件规定得太麻烦﹐增加了我们许多工作量。” 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5.1条款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装配车间工人未按工艺文件规定要求在装配前对工作进行表面清洁处理。

3.某公司程序文件《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规定﹕“供方所提供的测量和监视设备在试用阶段可不检定。”

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6条款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未对供方所提供的测量和监视没备进行检定。

4.公司5-6月出厂的产品被顾客退过4次货﹐公司方面都很及时地作了处理。审核员问品保部是否对这几次退货都作了记录统计﹐回答说﹕因为当时都已很快处理并得到顾客满意﹐所以就不必记录了。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8.3条款不合格品控制;

品保部未对几次退货的处理作记录

5.部份自制测试设备的校准规程中﹐有校准方法﹐但未规定校准判定准则。

不符合ISO9001:2008标准7.6条款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未对自制测试设备制定校准判定准则 四﹑简答题。(4′×5)1.组织应对哪些方面与顾客进行沟通﹖ 7.5.3

2.组织对顾客财产应如何进行控制﹖ 7.5.4

3/4 东莞市冠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3.组织对记录应如何进行控制﹖ 4.2.4

4.ISO9001﹕2008标准对文件控制提出了哪些要求﹖ 4.2.3

5.纠正措施的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8.5.2

五﹑问答题。(7′+18′)1.组织应对哪些方面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7′)8.4

2.对自己所工作的部门,编制一份审核检查表。(18′)

9.检测实验室内审员培训.. 篇九

培训内容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起源和发展 1.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验收)的起源 2.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 3.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改革

第二章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法律规定及法律效力 1.计量认证的法律规定 2.审查认可(验收)的法律规定 第二篇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条文解释

案例题、案例分析

第一篇 概述

一、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认可的标准和准则

1.GB/T 27025-2008 idt 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CNAS-CL01: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3.GJB 2725B-2008 测试实验室和校准实验室通用要求 4.国认实函(2006)141号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起源和发展

1.国家质检总局于2006年2月21日,发布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

规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必须通过资质认定。

2.国家认监委制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新评审准则出台,原《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作废。3.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二种形式。三.计量认证 1.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是依据《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 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 则》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条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计量认证是对检测机构的法制性强制 考核,是政府权威部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2.计量认证的法律效力

根据计量认证管理法规规定,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用于贸易的出证、产品质量评 价、成果鉴定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未经计量认证的技术机构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属于违法行为,违法必究。

3.计量认证标志CMA:CMA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 中国计量认证的缩写。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 的检测机构,可按证书上所批准的项目,在检测(检测、测试)证书及报告上使用CMA标志。4.计量认证的的意义和作用

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计量认证合格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和结果主要用于 以下方面: 1)政府机构要依据有关检测结果来制定和实施各种方针、政策; 2)科研部门利用检测数据来发现新现象、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3)生产者利用检测数据来决定其生产活动; 4)消费者利用检测结果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5)流通领域利用检测数据决定其购销活动。5.计量认证分级:

计量认证分为两级:一级为国家级,由国家认可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一级为省级,由省级质量技 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工作由省局认证监管处管理与实施。不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认证,实施的效力是完 全一样的,对通过认证的检测机构资格在全国均同样有法定有效,不存在办理部门不同效力不同的差异。6.计量认证评审准则

2001年国家颁布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同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废止 原《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JJG1021-90。目前,计量认证所遵循的评价体系基本上与国外类 同,其基本内容与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一致,同时,补充了我国计量法制管 理规定的内容。

7.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 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是法制计量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对检测机构来说,就是检测机构进入检测服 务市场的强制性制度,具有计量认证资质、取得计量认证法定地位的机构,才能为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实验室认可是与国外实验室认可制度一致的,是自愿申请的能力认可活动。通过实验室认可的检测机构,证 明其符合国际上通行的校准和/或检测实验室能力的要求。8.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发展及社会作用

目前我国的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覆盖了农、渔、林、机械、邮电、化工、轻工、电工、冶金、地质、交通、城建环保、安全防护、水利等行业。四.审查认可(验收)

1.八十年代中期,在全国设立各类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监督产品质量。同时,各部门、各省、市也相继设立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验。

2.原国家经委标准局于1986年颁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管理试行办法》,1990年发布了三个细则(中心、所、站),开展对各级检验机构进行审查认可(验收)工作。3.审查认可(验收)标志CAL CAL是China Accreditation,中国审查认可(验收)的缩写。取得审查认可(验收)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可按证书上所批准的项目,在检测(检测、测试)证书及报告上使用CAL标志。

4.对非技术监督局系统的质检机构的授权称为审查认可;对技术监督局系统的质检机构的考核称为验收。五.合格评定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和实验室认可

1.世贸组织(WTO)在七十年代末,正式签署“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该协议规定了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1994年,将认证制度更改为“合格评定制度”。2.认证:产品认证、计量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等;

认可: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审核机构认可、认证机构认可、审核员资格和培训机构认可。六.实验室认可的发展

1.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认证活动是以产品认证和计量认证为主,后期才开始实行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2.从1994年,国家标准化组织提出建议,要求建立认证制度,开展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质检机构、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3.从1998年,开始对质检机构、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

第二篇 评审准则条文解释

一、总则

1.国家认监委依据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基本规范、评审准则、证书和标志。制定新的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遵循和吸纳国际标准ISO/IEC 17025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兼顾我们国家对检测实验室强制管理的要求。

3.国家认监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4.对已取得国家认监委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5.新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实验室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

二、参考文件 1.GB/T 1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ISO/IEC 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 三.术语和定义

使用《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中给出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2.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3.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例: 游标卡尺、千分尺、压力表、秒表、万用表、电子秤、温控仪、测长仪、色谱仪

4.测量设备:为实施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和(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例: 测量软件(自检软件、测试软件、校准软件、自动校准软件)、标准物质(标准气体、标准样品)5.计量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或出具检定证书。(1)按检定性质分类: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2)强检范围: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企业最高计量标准;

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列入国家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

目前国家公布:61类,118种仪器仪表。

(3)按检定目的分类:首次检定、周期检定、抽样检定。

6.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参考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1)校准是非强制性的,是企业自主行为;(2)校准是市场行为,自愿寻求溯源;

(3)校准数据给出被测量的示值,也可给出示值的修正值;(4)校准结果要给出测量不确定度;(5)国际上一些通用做法,对测量仪器校准后,给出校准结果,不判定合格与否,不给出校准的有效期。判定仪器是否合格由使用者自己判定。●案例分析

某企业生产线上关键质量控制点有一台温度巡检仪,测量范围:0~200℃ 允许误差:±1℃

某计量机构对仪器进行了测量,其测量结果如下:

标称值: 0 50 100 130 150 180 200 实测值: 0 50 101 131.5 152 181 200 示值误差: 0 0 +1.0 +1.5 +2.0 +1.0 0 检定判定:有二点超差,判定不合格出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判定: 1.限用,在130 ~150℃这二点范围内限用。

2.企业用在其它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地方使用,将允许误差放宽到±2℃,则视为“合格”。检定、校准、检测的比较

内 容 检 定 校 准 检 测

符合法定要求 预期使用要求

依 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校准规范、技术合同 国家标准、企业标准、技术合同 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证 书 1.合格:检定证书 校准证书、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测试报告 2.不合格:通知书

形 式 计量建标考核 计量建标考核

法定计量机构考核 第三方实验室要通过认可 第三方实验室要通过认可、资质认定 7.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标准或工作测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的比较。

●案例:某企业购买了五台仪器,为了节省检定费用,将其中二台仪器送计量机构检定,回来后,在这二台仪器当中选一台认为“非常准”的仪器,再用这台仪器去“校准”另外没有送检的三台仪器,并认为是“自校”。●比对方法常常用于实验室间的比对;日常测量监控;无法溯源的仪器;测量过程控制等。第二篇 评审准则目录

4.管理要求(共11个条款)5.技术要求(共8个条款)4.1 组织 5.1 人员

4.2 管理体系 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4.3 文件控制 5.3 检测和校准方法 4.4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5.5 量值溯源 4.6 合同评审 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4.7 申诉和投诉 5.7 结果质量控制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5.8 结果报告 4.9 记录 4.10 内部审核 4.11 管理评审 目 的 评定计量器具是否 确定计量器具是否满足 评价被测对象的特性

对 象 强检计量器具 非强检计量器具 产品、材料、设备、工艺、环境 4 管理要求

4.1 组织(有12个小条款)P11 理解要点:

4.1.1 独立法人或经法人授权、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有独立的账目和核算; 4.1.2 具备固定工作场所,独立使用仪器设备; 4.1.3 实验室管理体系覆盖所有场所的工作; 4.1.4 从事检测、校准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1.5 实验室及人员不得参与有损检测、校准的诚信度活动,不得参与和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等活动;实验室应有措施确保人员不受任何内外部的压力和影响,防止商业贿赂;

4.1.6 保护国家、商业和技术秘密;

4.1.7 明确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各之间关系;

4.1.8 各类人员的任命文件,最高管理者和技术负责人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授权部门确认; 4.1.9 规定人员职责、权利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1.10 对检测、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11 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并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利; 4.1.12 执行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授权实验室)。4.2 管理体系 P16

一、理解要点:

1.按照本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公正性、独立性,并与检测、校准活动相适应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2.管理体系形成体系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 3.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报告; 4.管理体系文件的理解和实施。二.文件各层次的关系

1.质量手册是体系文件的“浓缩本”,是纲领性文件; 2.各层次文件的构成

机构较大可设定的层次:(A)、(B)、(C)、(D)机构中等可设定的层次:(A)、(B+C)、(D)机构较小可设定的层次:(A+B)、(C+D)(A+B+C)、(D)3.手册与程序文件编写要一致。4.3 文件控制 P18 理解要点:

1.建立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管理所有文件(内部制定的文件和来自外部的文件); ——实验室根据管理和运行的需要,编制各类文件 ——文件发布前经过审核、批准和使用 ——建立文件总目录、文件编号 ——文件发放、保管 2.文件控制要求

 工作场所可得到文件的是批准、最新版本  定期审核和必要修订  撤回失效或作废文件

 保留的作废文件做适当标记

3.文件唯一性标识

        发布日期

修订标识(编号与识别)页号、总页数或文件结尾标记 批准人 更改的审批 更改的标注 手写更改

计算机系统内的文件更改 4.文件更改、修订要求

4.4 检测/或校准分包 P19 理解要点:

1.分包给有能力的实验室,符合本准则要求,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定;

2.分包比例的控制,分包项目限定仪器设备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及特种项目; 3.保存所有分包方的资料和能力,必要时,对分包方进行第二方审核,验证其能力; 4.将分包项目书面通知客户,得到同意才可分包; 5.分包项目不能计算在本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内。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P20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应对制定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选择合格的计量检定/校准机构和仪器设备、消耗性材料的供应方,以及购买、验收、存储和不合格品的处理规定;

2.实验室对外来检定/校准服务机构和供应商的质保能力进行评价,建立合格的服务机构和供应商名单; 3.外购物品(仪器设备、材料)的检定/校准、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4.建立合格的外来服务和供应商评价记录、档案。4.6 合同评审 P21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分析、整理客户的委托书、标书和合同中的需求,在开始工作前得到解决; 2.应有编制、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文件,保存评审记录; 3.合同评审的检测/校准项目应在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内;

4.客户常规要求评审可以简化,经有关人员确认,对偏离标准或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评审。4.7 申诉和投诉 P21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应建立、完善客户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能快速反应,在24小时内给客户回复,对投诉及时处理; 2.实验室应主动征求客户意见,了解客户抱怨,不断改进工作;

3.实验室编制申诉和投诉处理程序,各环节要求:受理、界定、调查分析、处理、反馈或说明、改进; 4.保存客户申诉和投诉的调查、处理记录,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P22 理解要点: 1.不符合:是指管理或技术活动不符合体系文件、规范、标准和准则的要求; 2.纠正措施: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纠正,然后在实施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3.预防措施:对潜在的不符合,通过事先分析,确定可能造成不符合工作的原因,采取预防性措施,加以消除; 4.实验室应建立不符合工作、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 5.对不符合工作的确认,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 6.分析确定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7.实验室通过实施质量方针、目标进行改进;实验室通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持续改进管理体系。4.9 记录 P23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建立并保持质量体系的记录管理程序;2.实验室记录的分类: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

3.实验室记录规范填写、更改、识别、收集、检索、存档、维护和清理; 4.记录要有编号,方便查找;

5.在适当条件下保存和保存期限,一般性记录保存1~3年,特殊记录应长期保存; 6.保证安全和保密。● 记录填写要求:

(1)数据清晰书写规范,信息齐全;

(2)记录用蓝黑墨水笔或签字笔填写,不准用铅笔和圆珠笔填写;

(3)数据划改要求:不准用涂改液(带),不准涂划,只能划改,在错误数据上用斜线划改,在上方写出

正确的数据,然后,修改人签名,不准只写姓;(4)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不准编造、伪造数据。(5)电子储存的记录应采取有效保护和备份,防止丢失改动;(6)采用正确的法定计量单位。● 技术记录的控制(1)包含足够的信息;(2)包括有关人员的标识,记录有填写人和核验人签名,证书和报告要有签发人签名;(3)可识别为属于某项具体任务;4.14 内部审核 P25 理解要点:

1.内部审核要求有内部审核管理程序和审核计划,定期组织内部审核,以证实实验室运作符合质量体系和本

准则的要求。

2.每内部审核活动覆盖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和活动,内部审核一般一年(12个月内)不少于一次。

3.质量主管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审核工作,参加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需经过培训具备内审员资格的人员,才能 进行审核。只要条件允许,内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内部审核 一.审核的术语和定义

1.审核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确定满足商定的准则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

成文件的过程。

2.准则: 确定为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3.客观证据: 支持事物存在或真实性的资料(数据)。客观证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试验或其它手段获得。4.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5.审核发现: 审核的结果。

6.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二.审核的阶段和顺序 1.审核的阶段: 外部审核有三个阶段: 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审核结果的审核。

内部审核有二个阶段: 文件审核、现场审核 2.审核的顺序:

外部审核按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审核结果;内部审核按文件审核、现场审核重复进行。三.审核的分类

1.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

●由实验室质量主管组织具有内审员资格的人员, 对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核。2.第二方审核––外部审核

●由外部的第二方或合同方,组织具有评审员资格或内审员资格的人员, 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3.第三方审核––外部审核

●由外部的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具有评审员资格的人员, 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四.审核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3.《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实验室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五.开展内部审核的步骤: P138 1.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2.内部审核的实施; 3.跟踪与验证审核结果;4.编制内部审核报告;5.内部审核与记录归档。

●准备工作:

1.评审准则、审核计划; 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3.现场审核检查记录表; 4.不符合报告书; 5.内部审核结果表。六.内部审核首次会议 1.明确审核目的、范围;2.明确审核组成员与分工;3.简要介绍审核采取的方法和程序;4.确认末次会议和审核时间安排;5.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 6.会议签到。七.审核实施注意事项

1.审核组长控制审核全过程、审核进度、审核结果; 2.选择抽样要有代表性; 3.依靠检查表 4.寻找客观证据

5.发现不符合项应增加调查研究的深度 6.与受审核方确认事实 7.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和有礼貌 8.做好审核记录 八.符合和不符合的评定

●严重不合格项:指管理体系出现严重遗漏或体系文件执行中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的失控、失效。如管理体系及体系文件与法律法规、《评审准则》等要求严重不符,要素或关键程序没有得到有效贯彻,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的失控、失效或者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

●不合格项(也称轻微或次要不合格项):指个别的、孤立的、偶发的、整改容易的,且对检测工作质量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问题。

●观察项(也称缺陷项):指存在问题,但证据不足或尚不构成不合格,发展下去将成为不合格项,因此需提醒注意的事项。●不符合报告书的内容(1)受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2)审核员姓名及审核组长姓名(3)审核依据(4)不符合事实的描述(5)不符合类型

(6)采取纠正措施及完成日期(7)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和验证 九.汇总分析审核结果

1.在召开末次会议前, 组织召开一次审核组成员会议, 对审核出来的问题进行评定, 确定不符合项及存在问题。

2.对审核结果汇总分析, 对受审部门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做总体评价,不符合项的问题点。3.与受审部门领导或主管交流, 通报存在的问题和不符合项数量。十.首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

1.末次会议应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者签到;

2.审核组长说明不符合项的数量和分类, 宣读不符合项报告书与存在的问题。3.要求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措施,以及完成时间; 4.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提出要求或对不符合项整改要求; 5.审核记录保存归档。4.15 管理审评 P26 理解要点: 1.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进 行必要的改进

2.管理评审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特殊情况增加次数;

2.管理评审应考虑: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报告、外审和内审结果、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客户 投诉、改进建议、质量控制、资源和人员培训。4.管理评审结果由此产生的改进措施; 5.管理评审报告和记录。5 技术要求 5.1 人员 P28 理解要点:

1.实验室有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验室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确保所有人员的能

力,对人员进行监督;

2.对人员其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特殊岗位的人员的要求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 首次评审或复评审要求对检测人员进行计量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理论考试。3.制订人员培训和技能的目标、程序和计划; 4.对正在使用培训的人员进行适当监督;

5.实验室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档案。

6.实验室的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备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的技术职称,熟悉业务,经过考核合格。参加 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取得证书。

7.依法设置和依法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授权签字人应具备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的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从事三年以上。5.2 设施和环境条件 P29 理解要点:

1.实验室的检测和校准设施以及环境条件,应满足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 2.对可能影响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监测、控制制和记录环境条件,非固定场地的环境条件监控; 3.实验室对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的有效控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4.实验室对有影响环境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 理措施;

5.对互相影响的工作区域有效隔离;

6.控制进入/使用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并正确标识;

7.保持良好的内务管理,必要时制定特殊程序,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安全、定置管理要求。

8.环境条件分类:标准工作条件、正常工作条件、极限条件。在修建实验室(计量室、检测室、测试室、检验室)基础设施时,设计要求达到标准环境条件或正常工作条件,互不相容的工作区域有效隔离;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一般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5℃,要求高的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0.5℃ 2.湿度:一般实验室控制在75%RH以下

3.振动:实验室要远离有振动源的地方,要有防振措施,振动幅度小于4μm 4.防尘:实验室要有防尘措施,灰尘应小于0.25mg/㎡ 5.照明:实验室照明灯照度在200~300 lx 6.电磁干扰:应避免外磁场干扰,屏蔽间抗干扰的衰减能力应达到40~80dB 7.电源:交流220V±2% 50Hz±1%, 直流电压±1%,有符合要求的接地。5.3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 P32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应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或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校准;

方法选择:

    国际、区域性或国家标准方法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文献和期刊公布的方法 设备生产厂家指定的方法 实验室制定的经过确认的方法

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校准结果,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2.正确选择和使用的新方法,方法发生变化应重新确认。确保使用的方法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3.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指导书应现行有效,便于员工使用; 4.需要时,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5.实验室自行制定的非标准方法,经过确认,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仅限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

6.检测或校准方法的偏离须经过有关部门验证,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被客户接受和认可,并将该方法偏离 进行文件规定;

7.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处理规定。当采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和校准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 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应有数据保护程序。5.4 设备和标准物质 P36 理解要点:

1.实验室配备所需全部抽样、检测和校准的测量设备(包括测量软件和标准物质),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经过检定或校准,并进行维护保养; ●购买有合格证的标准物质。

2.仪器设备出现异常和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加贴停用标识。如有可能进行隔离,然后进行修理。修复后经过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并且要对以往的检测结果进行追溯。

3.实验室需要长期使用租用、借用和使用客户的仪器设备,仅限于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备,应 符合本准则,租用、借用手续;

4.检测设备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有关使用和维护的资料方便人员取用; 5.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和测量软件档案,也有称设备履历卡;

6.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及其测量软件)应有明显的唯一性标识,表明其状态; 7.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的设备在返回后,在使用前进行功能和校准状态检查; 8.按规定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9.在校准产生的修正因子应正确使用和保存;

10.未经过定型的专用设备需要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11.仪器设备的配备

(1)仪器设备配备计划的批准与实施。

(2)仪器设备的计量性能包括哪些指标?在配置时如何确定是否能满足需要的计量要求?同时,还要考虑

价格、溯源性、售后服务等。

(3)购买国产的仪器设备是否有制造许可证编号?是否有“CMC”标志?

(4)制造、修理许可证管理“CMC”标志,编号规则:如(86)量制粤字第01015678号。12.不合格仪器设备的控制 1.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的八种状态:(1)仪器设备已经损坏;(2)仪器设备显示不正常;(3)仪器设备过载或误操作;(4)仪器设备功能出现可疑;(5)超过检定周期或校准周期;(6)有封缄要求的仪器设备封缄被破坏;(7)测量结果不正确或明显的错误;(8)环境条件影响。

●出现不合格仪器设备的处理:

(1)停止使用,隔离存放,作出“停用”标识;(2)确认后,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3)调试或修理,随后再检定或校准;

(4)仪器设备达不到原有级别可降级使用,要在标识上标明限制使用量程和功能;(5)仪器设备判定不合格报废处理,有审批报废手续。

(6)对不合格仪器设备已往出具的数据进行验证,对产品进行追溯。13.标识管理

(1)标识的种类:不干胶彩标、铜(铝)牌、电刻、油漆;(2)标识的使用状态:

合格证(绿色):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

准用证(黄色):仪器存在部分或功能缺陷

停用证(红色):仪器已经损坏或不合格

(3)标识内容:使用状态、设备编号、检定/校准单位或人员、检定日期/有效期、校准日期/建议再校准日期、限用说明;

(4)标识粘贴仪器设备的位置,牢固耐久、防止油污、损坏。5.5 测量溯源性 P39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应确保检测、校准结果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适用时,绘制量值溯源图; 2.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实验室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结果的证据;

3.实验室应制定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在使用前,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 4.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也称计量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在调整前后均应校准,参考标准应仅用于 校准;

5.实验室应使用有证的标准物质(也称参考物质),没有有证的标准物质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6.按照规定程序和计划对参考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7.实验室应有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安全处置、运输、储存和使用程序,以防止污染和损坏。5.6 抽样和样品处置 P42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应有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储存、保留和清理的程序,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2.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备制、传送、储存和处置。没有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应根据适当 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

3.实验室抽样记录包括: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是抽样位置图、其他等效方法; 4.实验室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增补或删改的要求,并通知有关人员; 5.实验室应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接收样品的异常或偏离的相关内容; 6.实验室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混淆;

7.有适当的样品储存设施及安全措施,确保样品不受损坏,并保存样品的流转记录。5.7 结果质量控制 P45 理解要点:

1.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计划,以监控检测和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监控内容和方法:

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次级标准物质;b)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c)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的重复检测/校准;d)对保留样品的再次检测/校准; e)分析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2.实验室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出现 错误的结果。5.8 结果报告 理解要点:

1.实验室按照相关技术依据或标准要求,及时出具检测和校准数据和结果报告,并保证数据和结果的确准、客观、真实,报告应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1)在下列活动中应当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1.公文、统计报表;

2.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产品使用说明书; 3.制定标准、规程、技术文件、图纸; 4.出具检定、校准、检测、检验、测量数据; 5.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2)判断下列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 • • • • • • • 长度:M、DM、CM、M/M、KM 面积:平方、平米

体积:立方、立升、公升、cc 时间:S、〞、′、H 质量:KG、Kg、T 压力:kgf/c㎡、mmH2O、mmHg、bar 功 :度、大卡 温度:度、“ °”

2.检测报告和校准证书的基本内容: a)标题;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检测/校准地点); c)报告的标识(编号)和页码编号; d)客户名称和地址; e)所采用的技术依据和标准; f)样品的状态描述和识别; g)样品接收日期和检测/校准日期; h)抽样计划说明; i)检测/校准的结果;

j)检测/校准人员、核验人员和批准人签字,或等效标识; k)必要时,结果仅与被检测/校准样品的有关声明。3.对检测/校准结果进行说明时,还包括下列内容: a)对检测/校准方法的偏离、增加或删减,以及特定检测和校准条件的信息; b)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c)不确定度的信息;

d)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信息。4.对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样日期;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地点; c)报告的标识(编号)和页码编号; d)客户名称和地址; e)所采用的技术依据和标准; f)样品的状态描述和识别;

5.检测报告中含有分包方的结果,这些结果应在报告中清晰地标明从分包方获得的结果。分包方提供的报告是书面或电子方式报告;

6.用电话、传真和电子/电磁方式传输检测/校准结果时,应符合本准则的要求,防止丢失和缺少数据,并注意

保密;7.对已发出的报告和证书的修改,只能另发文件或数据修改单,声明原报告和证书作废。修改后,发出的新

10.高级内审员培训教材 篇十

步入21世纪,“文凭社会”开始向“能力社会”转变,提高能力和水平普遍受到高度关注。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两个水平”,是党中央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对公安机关能力和水平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公安机关切实承担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两个水平”,既为新形势下的高级警官培训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级警官培训工作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级警官培训要认清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站在新的起点上,把握机遇,从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建设面临的重任中看到高级警官培训事业的发展方向,在结合培训工作实际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工夫,按照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在下一步的高级警官培训中,努力拓展广度,挖掘深度,提升高度。

一、按照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拓展高级警官培训的广度

(一)培训形式的拓展

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将带来高级警官培训规模、形式不断扩展的趋势。应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研究和探寻具有层次性、阶梯性和分类性的培训形式。高级警官培训要根据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岗位种类较多、职务层次不一的特点,拓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培训形式,把培训需求相近、工作内容相似和层次相当、结构合理的培训对象组合起来,实行分层、分类培训,研究、探讨共同关注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问题。

(二)培训体系的拓展

高级警官培训要结合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拓展三个层面的培训体系:一是基本能力和基本水平的培训层面,要使学员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规范、基本方法,二是综合能力和综合水平的培训层面,要使学员在实训中操作、熟悉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探讨和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三是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培训层面,要使学员激发创造力,实现学员能力和水平由验证型向创造型的转变。

(三)培训模式的拓展

高级警官培训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的模式。要围绕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拓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除了原有的研修式、研讨式培训外,还可以尝试采用参与式、体验式等培训模式,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等,引导学员在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培训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理念,分享成功的经验,剖析失败的教训,使学员们在参与和体验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取得共識,共同提高。

二、按照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挖掘高级譬官培训的深度

(一)培训资源的挖掘

高级警官培训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完全依靠一个部门的培训资源,组织和实施全部培训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北京地区的人才、科技、信息优势,依托和利用公安大学校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要将学员中潜在的、隐形的、无形的培训资源加以开发、提炼和运用。

(二)培训方式的挖掘

高级警官培训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而要积极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培训手段;也不能单纯采用传统的单向式知识传授办法,而要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能力训练、现场考察等现代培训方法,以突破培训的时空限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成果的挖掘

培训成果的生命力在于为决策服务。高级警官培训应该针对学员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精心安排专题研讨的主题,构建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与学员互动交流的平台,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应该从专题研讨反映出的问题中,精选出基层公安机关关注、上级公安机关关心、理论工作者感兴趣的,对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具有较高推动、指导作用的课题,深度开发研究,再将研究成果深化为咨询、决策建议,提出翔实的决策依据。

三、按照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提升高级警官培训的高度

(一)培训目标的提升

高级警官培训目标的设置,应该注重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应该与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相适应,突出“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直接、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二)培训质量的提升

培训质量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必须把质量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特别要优化高级警官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设置。培训方案应该按照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确定培训学员的素质、能力、水平结构,突出应用性、实践性;课程设置应该积极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实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权威性,并对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培训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三)培训管理的提升

要努力实现高级警官培训队伍的管理创新,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夯实培训管理基础。按照现代培训队伍的专业化要求,高级警官培训工作者应该有“门槛”、“执业资格认证”。应该通过学习教育、引进人才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充实和改善培训队伍结构,研究、探索符合高级警官培训特点和规律的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充分、有效地提高培训队伍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总之,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两个水平”的要求为高级警官培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进一步做好高级警官培训工作也是培训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公安部党委的有关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增强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两个水平”为核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主动,扎实工作,不辱使命,推动高级警官培训工作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进修部

上一篇:关于生活随笔感悟之如果生命只剩下一天下一篇:创业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