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

2024-06-18

小学数学教案: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4篇)

1.小学数学教案: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 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上课一开始,通过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有意识地把旧知识引入新知的学习中。

2.注重启发,探究算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先让学生估算32×30,再用口算或笔算的方式计算32×30的积。在笔算的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而教师借机向学生介绍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并通过“试一试”巩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前半节课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略显仓促。

2.小学数学教案:被乘数乘数末尾零的乘法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口算卡:

8×60 14×10 8×90 11×60

师:“8×60”怎样算简便?你是怎样想的?

(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儿童电影院吗?你们知道儿童电影院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吗?(多找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电影院看一看。

(大屏幕显示课本42页例题及情景图)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让学生观察例(1)及情景图并让学生回答儿童电影院到底有多少排座位?每排有多少个?

生:有36排座位,每排30个座位。

(多找几位成绩稍差学生说一说) 从口算出发,通过知识迁移,很自然引出新课,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

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学生根据情景图会说有30多排,虽然,没有说出准确数,老师也要给以肯定。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合作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把学生的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方法一:36×10=360(个)

360×3=1080(个)

方法二: 3 6

× 3 0

0 0

1 0 8

1 0 8 0

方法三: 3 6

× 3 0

1 0 8 0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请大家比较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方法三)

师:你是怎样想的?(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最后让学生明白:计算这样的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一个0。

巩固练习:26×40 34×30 28×90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做完集体订正。 学生不会口算怎么办,自然引出用笔算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使学生理解36×30的简便算法就是先算36乘3个十得108个十,即1080。

在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算法的同时,再强调简便算法。(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

结合学生出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只要说的合理就给以鼓励。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如果每排增加到40人,你还会算吗?

2、教学例(2)(大屏幕显示)

让学生自己列式,试着算一算。然后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把主要方法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口算:40×30=1200

笔算: 4 0

× 3 0

1 2 0 0

我们刚刚做的两个题都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你们觉得怎样计算简便呢?

多让几位说一说,一定使学生明白: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

出示口算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0×70 80×90 50×60

30×50 60×40 90×20

200×3 500×70 40×300 (拓展练习)

让学生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体现解法多样化有必要,解法优化更有必要。

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口算,有的用笔算。

由于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的算理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可能出现40×30=120。的错误。这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重点是口算方法。

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篇三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各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乘法。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能将具体的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如第10题的方框里填数,同学们很快地想到分成两个整十数相乘,也有学生想到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拆并。举例如下:因为25×4×16=1600,所以25×64=1600。50×2×16=1600,所以50×32=1600等。对于积的变化C规律有些学生不太会说,有等于今后多引导。

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篇四

巴闸小学

马玉梅

教学内容:教材34页例5,“练一练”,练习六5—9题。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

40×22= 20×20=

40×90=

502×7= 笔算。

15×50

50×20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深化情境,激发求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问:要求“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这两个条件。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

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5 0

5 0

×

5

× 1 5

2 5 0

2 5

5 0

5

5 0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2)学生尝试解答。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

(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

(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

5.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5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及时避免运算中的错误。对于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6题。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2题。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组织全班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四、反思总结

上一篇:银行柜面服务营销技巧下一篇:小河的蜕变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