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讲话

2024-08-27

重要讲话(共8篇)(共8篇)

1.重要讲话 篇一

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与重托,倍加珍惜群众的信赖与期待,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省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务实创新、执政为民、团结和谐、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向党中央和4400万江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要带头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实效。伴随实践发展,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江西的发展变化,得益于不断解放思想,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首要的还是靠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和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我们省委“一班人”要在解放思想上带好头、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省解放思想不断引向深入。要清醒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省取得了巨大成绩和进步,但江西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加速崛起、富民兴赣任重道远。要努力使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一些,思维更活跃一些,目标要求更高一些,力争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迈出更大的步伐,全省面貌有更大的改变。要清醒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足够估计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江西的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推动工作打开新局面。要清醒认识到,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败。要敢于为基层干部承担责任,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谋发展、促和谐,让解放思想、创新创造成为赣鄱大地最活跃的生动实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我们要带头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政之要在于用人”。选人用人历来是一种敏感的风向标,干部关心、群众关注。我们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用人原则,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求贤若渴、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选拔使用各类优秀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选拔那些品德好、有真才实学、能力突出、可以委于重任的干部。要进一步创新人才评价和选拔使用机制,以业绩和贡献论英雄,着力选拔在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思路好、能力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不断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特别关注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特别关注在条件艰苦、困难多、矛盾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干部,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的老实人、正派人,广开进贤之路,真正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全省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全省各级干部切实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用在为人民谋福祉上。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我们要带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的高度自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竭力关注民情、纾解民困、改善民生。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把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中。要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民意,问计于民,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民生,切实做到政声民意同频共振,使政策决策与群众呼声相统一,干部政绩与民生需求相一致。

清正做人、清白为官、清廉从政

我们要带头坚持求真务实、勤政廉政,保持和塑造新一届省委的良好形象。省委的形象是全省各级党组织的标杆示范。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谋全局、议大事、抓落实,使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办事,自觉维护省委的集体领导。要倍加珍惜和维护团结,切实做到和谐共事。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团结得人心,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唯有团结和谐才能成就事业。自觉维护省委全委会和常委会的团结,维护省委与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几套班子的团结,维护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团结。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省委全委会的每一位同志,特别是常委同志,都要自觉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敬仰事业,敬畏权力,敬重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正做人、清白为官、清廉从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这里,我代表省委常委会全体同志郑重承诺:(1)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秉公行使权力。不违反规定干预或插手土地、工程建设领域、重大项目投资、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等市场经济活动,并从中谋取私利;不违反规定配备使用公务用车;不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干股;不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谋取其他一切不正当利益;严禁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和影响谋取私利。(3)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衷共济,团结共事。(4)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选拔任用干部,不搞个人封官许愿,不搞任人唯亲,坚决抵制跑官要官。(5)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坚持下基层轻车简从,不搞迎送和超标准接待。(6)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敢抓敢管,作好表率,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以上承诺,请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监督。

全会选举我继续担任省委书记,这是党中央的重托,是全省党员、全省人民的高度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乃至诚惶诚恐。我将把大家的掌声化作奋进的鼓点,把同志们的信任变为永恒的动力,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同志们的信任和全省人民的厚望。

同志们,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全省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发愤图强、倍加勤勉务实,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共同开创江西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推动全面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苏荣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主线,把反腐倡廉建设有机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协同推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创新制度,维护民利、保障民生,严厉惩处、严格执纪,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做好我省各方面工作发挥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

苏荣指出,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是党在新形势下经受严峻考验、防范各种危险的迫切需要,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顺利推进、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广大党员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共同努力。

苏荣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密结合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实际,全面落实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要求,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第一,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与严格队伍管理并重,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自觉性。要自觉加强思想建设,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自觉加强道德建设,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严把党员“入口”关,选好干部、配好班子,疏通党员“出口”,保证党组织队伍的纯洁性。第二,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并重,大力培育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环境氛围。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开展干部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的各项部署,切实解决工作作风方面的庸、懒、散,领导作风方面的假、浮、蛮,为政不廉方面的私、奢、贪,以及行政审批低效率和中介机构乱作为等问题,以一流的作风创建一流的发展环境;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突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改进内容方法,创新载体手段,不断强化廉荣贪耻的社会价值导向。第三,坚持严格纪律监督与完善党内民主并重,建立健全保障党的纯洁性的有效机制。要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绝不允许有任何不受纪律约束的党员;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尤其要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深入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专权独断。第四,坚持坚决惩治与有效预防腐败并重,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要始终高悬反腐利剑,及时将害群之马清除出队伍,下大力气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努力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

苏荣强调,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和这次省纪委全会精神,坚持以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为中心,保证中央和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自觉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表率,努力锻造反腐败的钢铁队伍。各级党委要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关心爱护纪检监察干部,态度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做他们的坚强后盾。

尚勇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苏荣同志的讲话,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明确了我省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各项要求,是指导我省党和政府工作特别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1月16日在南昌召开。全会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持。尚勇代表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了题为《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继续开创全省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省纪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各市、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和省直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同志,未设纪检监察机构的省直单位分管领导,省委巡视组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新年伊始,我们就召开全省发展提升年活动总结暨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集中整治活动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主要是对2011年全省发展提升年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先进,部署全省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

刚才,尚勇书记通报了全省发展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情况。从通报情况看,在过去一年里,全省各级机关按照《江西省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力举措,认真查找并切实解决机关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提升年活动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受苏荣书记委托,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优化发展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全省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新年的祝福!

为巩固近年来机关效能建设成果,提升服务水平,针对当前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今年在全省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已经印发,刚才智勇同志作了简要说明,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一年。在全省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对进一步优化江西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是培育竞争新优势、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迫切需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国各地争先发展的态势更加凸显、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局面。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区域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干部作风是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干部作风能激发和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我们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就是要解决当前干部作风中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升行政服务质量,保持行政审批效率全国领先,努力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营造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二)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民群众不仅希望生活更加富裕幸福,而且希望干部更有公心廉行。干部作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我省干群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人民群众对身边的干部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有少数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办事不顾群众利益和意愿,对待群众态度蛮横,服务群众漫不经心甚至百般刁难。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之所以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少数干部作风存在问题;有些地方社会风气不够好,也与当地干部作风有直接关系。我们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就是要切实解决当前干部作风中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使各级干部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群众中树立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以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是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成效的重要举措。我省自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分别开展了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广大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但发展环境仍然是影响江西发展的重要因素,干部作风仍然是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少数机关和干部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问题,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问题,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以及行政审批中的低效率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影响坏、危害大,与我们面临的竞争形势、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不相适应,与干部在人民群众中应有形象不相符合。我们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就是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机关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

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集中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省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对这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集中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一)坚持自上而下强力推进与群众有序参与相结合,形成集中整治的浓厚氛围。各地各部门要自上而下进行广泛深入动员,充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集中整治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要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内部简报、橱窗专栏等,反映整治动态,宣传正面典型,曝光突出问题,针砭不良风气,营造浓厚氛围。要坚持开门整治,面向群众大力宣传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部署安排,充分调动群众参与集中整治的积极性。各地各部门要敞开群众参与整治的渠道,向社会公布整治活动工作电话、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利用民声通道、领导热线、领导信箱等,接受群众投诉和举报,广泛收集干部作风问题的线索和信息。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执法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更要采取有效形式接受监督,查摆问题向群众征求意见,整改措施向群众公开承诺,整改成效接受群众公开评议,有条件的单位和部门应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不达标的要进行“补课”。

(二)坚持学习教育与加强干部管理相结合,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自觉性。广大干部要自觉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增强推进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要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重要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学习《廉政准则》、《公务员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增强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意识,以党的纪律和党性原则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本单位、本系统干部作风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倾注在干事创业上,把本领体现在服务发展上。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公务员法》等干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内部规章制度,把从严要求贯穿于干部日常管理的全过程。要认真执行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以及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问题。要完善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承担起干部管理监督的应有责任,既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好班长带出好班子,以好班子带出好队伍。

(三)坚持自查自纠与加强督促检查相结合,确保干部作风各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干部要自觉对照《决定》及《实施方案》指出的突出问题,开展严肃、认真的自我查摆,找准、认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深刻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认真加以整改。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采取全面检查、随机抽查、重点督查、明察暗访以及电子监察平台实时监控、发展环境监测点监督测评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各地各部门集中整治的成效。要严格追究问责,对在集中整治中行动迟缓、措施不力,马虎应付、敷衍了事,有过不问、有错不纠,导致部门和单位作风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改、干部职工发生严重违法乱纪问题的,除严肃查处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责任。对作风恶劣、严重损害发展环境、影响极坏的典型案例和问题,坚决公开处理,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真正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坚持集中整治与完善长效机制相结合,着力巩固和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成果。既要在关键节点上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又要坚持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着力在建章立制、完善体系上下功夫。要对集中整治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多从规律性上找原因,对普遍出现的问题多从制度上找原因。要认真总结推广集中整治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并形成制度。从我省情况看,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行政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着力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预决算管理,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快建立集行政审批、政务公开、经济社会服务、举报投诉、公共资源交易等多种功能的网上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等等。

三、切实加强对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努力使集中整治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一)要高位推动。集中整治活动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党政领导班子是集中整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地各部门不仅要抓好本级的整治活动,而且要加强对本系统整治活动的领导、指导和督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要把集中整治活动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周密部署,以集中整治活动促进日常工作开展。

(二)要形成合力。集中整治活动是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集中整治领导机构要健全工作机制、严明工作纪律、把握工作进度,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各级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综合指导和统筹协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和问题。组织部门要加强干部管理、教育、考核和监督。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监督,营造浓厚氛围。

(三)要结合实际。各地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各自实际,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各自特色。要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特别是问题较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和单位,要深入自查自纠、强化监督整改。赣州、上饶、抚州、宜春等地以及省委政研室等部门已经开展相关整治活动,有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这些地方和部门要结合落实全省集中整治活动的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巩固既有成果、查找薄弱环节、完善制度措施,为全省开展整治活动提供有益经验。

同志们,在全省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意义重大。全省上下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认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提升各级机关的服务效能,转变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不断优化全省的发展环境,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重要讲话 篇二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今天,较为系统地归纳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于当前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

01谈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1)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4)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02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称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1)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03谈实干兴邦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我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3)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

(4)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扬劳模精神。

实现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劳模精神、劳模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04谈党的群众路线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

(1)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

(2)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3)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4)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坚持开门搞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一目标任务,着眼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05谈建设文化强国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2)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3)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

(4)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5)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6)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06谈深化改革开放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称改革要做到“蹄疾而步稳”。

(1)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具备有利条件,具备实践基础,具备理论准备,也具备良好氛围。

(2)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也要有足够思想准备。

(3)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4)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

(5)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

梦想让人激动,步子更当稳健。“蹄疾而步稳”,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节奏。

07谈依法治国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话,谈依法治国。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5)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6)坚持党的领导,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08谈反腐倡廉

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谈反腐倡廉。

(1)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2)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3)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

(4)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5)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6)八项规定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7)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8)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9)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全党动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09谈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党内学风。

(1)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2)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

(3)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4)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当前,我们党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那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10谈干部队伍建设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谈建设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1)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2)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

(3)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4)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5)要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11谈生态文明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谈建设美丽中国。

(1)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以往的GDP竞赛,正在逐步转向公共服务竞赛、改善民生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社会管理竞赛。

12谈外交

2013年10月24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谈睦邻友好。

(1)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

(3)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4)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5)要着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

3.重要讲话 篇三

【关键词】讲话精神;政工工作;主流方向

政治工作是各行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来说,政治工作关乎企业发展方向及未来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经济成分由原来的单一计划经济逐渐转变成为多元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发展局面。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步发生变化,企业的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工作困难与挑战,政工工作一度陷入被动发展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的一些列讲话,为企业政工工作提供了思想与实践指导。

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简称8·19讲话),深刻阐述了关于宣传政治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些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与目标、重点任务与基本要求等工作。

一、清醒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大是大非问题,旗帜鲜明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澄清模糊认识,在政治工作中真正树立“两手”思想

习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明确指出,目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及斗争形势,就是要通过积极的政工工作唤醒人们要澄清模糊的认识,真正树立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的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尤其在企业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政治敏感性与党员干部的党性。不能只重视物质方面建设,只追求经济效益的创造,而忽视思想意识的方面的警惕性,导致思想意识懈怠,导致问题的发生。

2、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摒弃错误思潮影响

在具体开展政治工作时,要积极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紧紧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大是大非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向员工传达表述清楚“既不走封闭式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通过积极的政治思想工作,让员工不受封闭僵化思潮与全盘西化发展思潮的影响与侵蚀。通过政工工作的积极开展,将我国的主流发展思想进行积极宣传,让企业的员工深刻领会主流发展理念,坚定发展的信心。

除上述的错误思潮外,在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着如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及普世价值馆等错误思潮。这些错误思潮的实质就是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下,妄图通过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群,否定抹黑共产党,企图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与道路,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只有旗帜鲜明地开展积极的思想领域斗争,才能为我国坚持正确的改革发展方向祛除“邪念”,营造我国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良好氛围,因此,我国的政治工作开展成效至关重要。政治工作时刻不能停歇,要通过积极开展政治工作,积极抵御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坚定发展的信念与信心。

二、将开展互联网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1、清醒认识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与严峻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电子互联设备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与便捷,信息的碎片化传播随处可见,经常会出现歪曲事实、谣言扩散、传播泛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并利用大众盲从跟风与猎奇的心理,为负面信息、虚假信息甚至谣言推波助澜。

2、积极构建企业宣传思想文化网络体系建设

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及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复杂局面与严峻形势,从国家角度来说,已将互联网发展安全提升为国家战略高度,积极完善互联网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建立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的透明度。对企业来说,要积极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特点,将政治思想及文化宣传工作与新媒体资源进行积极整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与部署、协调各方、共同实施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积极建设一支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同时,积极建立网络舆情检测体系,及时了解舆论的动向。

三、积极推动政治思想工作理念创新,进一步适应新形势发展

1、树立实事求是的政工工作理念

在习总书记的讲话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还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要求企业的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从本本主义与固定模式出发;政工工作的落脚点必须落实到业务工作,不能仅落到头脑之中。

2、强化主流价值导向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坚持的价值导向也要与时俱进。要逐步转变传统计划经济时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价值导向,应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形势,要承认个体追逐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主流价值导向。

3、开展以人为本的政工工作做法

以人为本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文本的开展企业政工工作,要求政工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人民群众。这就要求企业政治工作的开展与目标定位要从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转变到促进员工发展及自身素质提升上来,最终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上来。同时,要求企业政工工作的对象要从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要从只注重说教转移到注重人文关怀上来,关心员工的急难险重等方面。

综上,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习总书记的讲话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些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开展政治工作的目标与方向、重要任务与基本原则,因此要准确把握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政工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开展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4.重要讲话 篇四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项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第二,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公认,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探索中深化认识,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

在坚持科学发展中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从根本上说源于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不够科学。因此,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新时期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经济开发区到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改革财政、税收、金融、投融资体制到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到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切表明,坚持和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正是由于坚持了科学发展,我们才有了今天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5.汪洋书记重要讲话体会 篇五

2011-01-07 08:08 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 条,点击查看 我有话说 汪洋: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汪洋提出“十二五”发展核心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汪洋详细论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并要求各地研究制定幸福广东的指标体系。

南都讯 “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给全省人民描绘了一幅未来五年“幸福广东”的蓝图。昨日上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并作主题报告。会议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汪洋提出,广东“十二五”发展核心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全会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十二五”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 一要科学把握发展形势。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和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都使广东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也要看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政策调整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所形成的增长动力,广东改革开放比较深入、市场经济发育比较成熟所形成的良好基础,从根本上都有利于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要突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必须顺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顺应全省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我省落实“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核心任务,作为“十二五”时期广东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夯实物质基础,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全省上下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扎实努力工作,把这一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

三要正确处理若干重大关系。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硬实力与软实力、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政府与市场、改革发展与稳定等重大关系,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四要明确“十二五”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要明确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扩大内需、自主创新、人才强省、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共享等六大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六大战略的科学内涵和政策措施,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朝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方向前行,实现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要明确主要目标。“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显著一个完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全会指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着力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抓落实,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会议强调,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而努力工作。把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十二五”时期乃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全过程。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建设“幸福广东”重头戏,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增加就业、公共教育均等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城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乡防灾减灾和环境治理、城乡文化实施建设等民生工程。

二要形成倒逼机制,利用重大活动压任务打硬仗。

三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各地各部门要明确1—2个转型升级突破点,以点带面促进工作。要在推进“双转移”上实现重大突破,从今年起实行省级产业园升降级制度,对搞得好的园区进行通报表扬,对搞得最差的三个园区今年实行黄牌警告,明年再搞不好就实行红牌罚出。

四要善于改革创新,找准解决难题的思路和办法。

五要切实强化政治优势,发挥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全会一致通过:李启红因涉嫌严重违纪,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决定撤销李启红十届省委委员职务;鉴于李安喜同志工作变动已调离我省,其十届省委委员职务自然免除。根据有关规定,决定依次递补十届省委候补委员陈宗文、傅朗同志为十届省委委员。

名词解释 加快转型升级

就是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夯实特质基础,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

6.学习徐德明重要讲话精神 篇六

重要讲话精神

2011年7月12日至13日,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局长座谈会在延安召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长徐德明同志作重要讲话。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徐德明同志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积极按照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的要求,及时传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徐德明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传达学习徐德明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8月18日,我院迅速召开院党总支委员会议,研究部署对徐德明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工作。会议认为,徐德明同志重点提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测绘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肯定了当前测绘工作面临的大好局面,指出了当前测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为全国测绘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议要求全院各科室通过专题会议、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国家测绘局《关于印发徐德明同志在2011年全国测绘信息局长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国测办字[2011]4号)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干部职工,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高度重视,将讲话精神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将讲话精神的学习落到实处。

通过集中学习、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理解了徐德明同志讲话精神的深刻含义,认清了当前测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了做好测绘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大家决心要不断学习徐德明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测绘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推动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深入贯彻落实徐德明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徐德明同志的讲话精神,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是做好2011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测绘工作的行动指南。就我院来讲,贯彻落实好徐德明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为我省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提供测绘保障服务。

1、认清形势,把握机遇。

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测绘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测绘工作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对测绘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当前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战略期,必须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切不可错失良机。

2.统一思想,统筹安排。

从徐德明同志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形势的判断、对重点工作的部署都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没有思想的统一,就没有一致的行动,所以我们必须高度统一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思想认识,紧密围绕国家局的总体部署,这是我们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的坚强保证,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强国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3.承认不足,勇于挑战。

在当前工作面临大好局面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看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基础测绘投入仍显不足;公共平台竞争力还不够强;测绘技术装备仍然难以满足需要;管理机制仍需完善;测绘工作节奏仍需加快。总体来讲,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应该按照李克强副总理给我们确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奋勇挑战,不断把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做大做强。

4.狠抓落实,讲求实效。

在抓好理论学习为指导的前提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必须深入细致、结合实际,真正做到学懂、学通、学透,用实、用足、用好。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锲而不舍地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实,明确主体、落实责任,紧抓项目,抓出实效。发扬测绘人“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发扬开拓务实的精神,努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

7.重要讲话 篇七

第一, 深刻领会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 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 昭示着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 才能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总书记强调, 中国梦是我们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 练就过硬本领, 勇于创新创造, 矢志艰苦奋斗, 锤炼高尚品格, 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提出了殷切希望, 对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为每个青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是下一步开展青年工作和青年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 对于进一步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化对中国梦的认同, 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 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 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讲话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实现中国教育梦积聚强大合力。

第二, 积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全面发展成才报国。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影响人生方向, 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二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师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 应该把学习作为主要的任务, 作为一种责任, 一种精神追求, 一种生活方式, 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三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青年是社会上最具活力、最有创新力的群体, 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四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矢志艰苦奋斗。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自胜者强, 自强者胜, 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五是教育引导青年师生锤炼高尚品格。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第三, 迅速掀起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8.教书重要 育人更重要 篇八

但此项规定出台后,“老师有批评学生的权利”立刻成为媒体和网络的讨论热点。有人认为它督促了班主任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尽更大的责任;也有人认为,批评的尺度难以把握,这一规定容易成为一纸空文;更有不少人认为,《规定》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如此郑重地重申了一条老师天经地义应具有的权利,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一个无奈之举,然而,这么一句话,真的能捍卫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吗?

在各种言论充斥的呼声中,我们不禁要问:“老师,你敢批评学生吗?”

关键词:批评;育人;适当

中图分类号:D8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22

文童编号:1672-0407(2012)01-053-04收稿日期:2011-11-15

一、老师。你敢批评学生吗

目前大城市中小学本地生源的在校生中,95%是独生子女。全国有400多万班主任,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工作繁琐、责任大,缺乏幸福感,一项调查显示,有近70%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

(一)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对“批评学生”的问题很苦恼,也很为难,甚至不敢批评的也普遍存在。“批评学生可能导致家长的质疑,更有甚者会反过来威胁老师。一旦师生间出现不愉快,人们一般会同情学生。”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政体卫处处长曲连坤表示,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是许多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的原因。

“我们宁可选择‘唐僧式的教育方式’,即不停地唠叨,很少批评。”石家庄市某中学班主任黄老师说。上海市某中学的李老师说,上学期他们学校一位老师因某事批评了一个学生几句。结果学生不但顶撞老师,还要“离校出走”。“老师不敢让学生跑出去,一旦学生出问题,那还了得。于是老师就拉住那个男生,不让他跑。结果该学生一回身就是一拳。”李老师说,这位40多岁的女教师本来就有心脏病,这么一来就住院了。

还有一位班主任陈老师这样感慨道:“现在的家长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可能会说,‘孩子不好你就教育,随便打’,而现在哪怕是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就有可能到学校去投诉。”在当今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同时,一些老师特别是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的班主任,可能会出现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甚至是放任学生的现象。

有老师总结称批评学生的“三大危险”:一可能导致学生离校出走、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老师表示现在的学生有时很脆弱;二是可能造成学生甚至家长对自己的误解、伤害;第三就是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评价低,影响到奖金、评奖等。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教师批评学生的问题,各方观点不一。

(二)教师:怎样的方式才是“适当方式”

什么样的批评是“适当方式”的问题,不少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一些老师建议能将《规定》的内容更为具体化,建议对“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中的“适当方式”进行细化,比如如何防止类似殴打、谩骂,还有其他一些不当的方式的出现,仅是“适当方式”会让人觉得有些模糊。

南京市莫愁新寓小学教师周涓说:“我们在学生犯错时,主要还是通过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但会注意自己的仪态语气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打骂学生’是个高压线,就算再生气,我想绝大多数老师不会去碰它。”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出于关心、爱护,还是为了发泄愤怒,进行报复,学生是能够感受到的”,上海某中学的李老师说,“真正有效的批评和惩戒不应使学生产生报复心理,而应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让他们知道之所以受到惩罚是因为自己的言行不当。”他认为,“适当方式”中应该包括一定程度的惩戒手段,可以有语言上的严厉训诫、隔离惩罚、代价惩罚——暂停犯错学生的某些权利,“问题的关键不在方式本身,而在于我们一定要真正爱孩子。”

“没这个规定,不代表老师就不要批评学生了;有了这个规定,也不代表老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说学生。”一位在高中任教的班主任徐素敏表示,其实规定毕竟只是一纸理论,要真正教育好学生,靠的还是用心。

(三)校长:教师批评学生天经地义

某市某高中校长表示,班主任批评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就是教育部不做此规定,老师只要注意分寸,不辱骂和体罚学生,适当的批评本来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权利。

在开学典礼上,该校长还在全体师生面前声明:“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接受老师的批评,要敢于承担责任,反思老师为什么要批评自己……”该校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看了近日教育部关于“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的规定后有所感慨。“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却要拿到纸面上说,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教育界大力提倡激励教育、表扬教育,使得‘批评教育’被忽视,甚至造成有的学生说不得、碰不得的现象,老师一说重了,家长就向校长告状,甚至‘投诉’于新闻媒体,久而久之,很多教师都不敢管学生了,宁肯放任自流,也不‘惹一身麻烦”’。该校长认为,批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对于部分学生,就得批评,必要时可以进行小小的“惩罚”,可以是让学生为班级作些贡献,比如清扫卫生、整理班级图书角等,这种惩罚不但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还会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它不同于“体罚”。

(四)家长:一半感激一半质疑

老师不作批评,家长心里有些担心;而老师过多的批评,更让家长们心里难受。

身为家长的沈阳市民表示:“孩子被送到学校,就是要接受教育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有需要改正的地方,作为班主任自然应该进行批评教育,这也是班主任的职责,否则也就失去了学校的教育意义,所以即使没有该《规定》,作为班主任也该这样做的。”

李先生的儿子在学校非常调皮,几乎天天都要挨老师的批评,但他一回家里常常将老师当天批评自己的语言、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地展示给父母看。“看儿子‘演’的这些内容,发现老师大声呵斥和批评孩子的,其实都是些芝麻绿豆小事儿。”李先生说,孩子现在已经被过多过滥的批评整“皮”老师的话已完全没有任何效果。

豆豆上小学一年级,她妈妈认为学校的老师对孩子不是批评得太多,而是太少。豆豆妈说,现在很多名校都在进行“快乐教育”“鼓励教育”,老师找到孩子身上一个优点就死命夸,对缺点很少提及,据说这样可

以让孩子从小增加自信,老师还在家长会上告诫家长,在家里也尽量不要批评孩子,而是要多用鼓励的形式。一时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了教育界的新观点,老师对孩子说话,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都是笑容可掬,轻言细语,甚至在一些学校把“不及格”称为“待及格”,生怕孩子心理受伤害。豆豆妈对这个始终有些怀疑:“孩子的缺点如果不给她指出来,不进行批评教育,她怎么能改正呢?”

在一些非名校的宋长中间,排斥批评的意见更加突出一些。一位家长说,前不久,她把自己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告到了校长那里,因为,这位班主任一周里批评了她的孩子3次,还因为不完成作业的问题把孩子留校补写,为此,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她认为这是班主任的批评方法不当造成的。

(五)学生:善意的沟通更容易接受

多年来,无论是教育部门制定政策还是老师对待学生,我们总听不到孩子的声音。孩子总是被包办,被代表,被管理。实际上,无论是老师该不该批评教育学生,最具发言权的应该是孩子,因为他们是受众。对于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批评教育方式,只有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我当然不喜欢受批评啦。老师批评我,心里会不舒服。如果老师说得对,也不会太记恨老师的。”今年刚刚参加高考并考取河北大学的李然然说。她表示,表扬更能让她进步,她希望自己能多受表扬。

“当众受批评,很丢人的。”今年下半年就读小学三年级的米玲玲说,她自己还没怎么受到过老师的批评。但她希望,如果老师批评自己,要找个没人的地方,这样她更能接受。

即将走入大学的省实验中学毕业生于静文说其实无论是处于小学阶段还是进人中学,作为学生都不喜欢班主任采用带有刺激性的批评方式,不喜欢班主任指名道姓地批评,更倾向于老师能够采用以沟通为主的批评教育方式。大部分学生表示不希望老师行使“批评的教育方式”,善意的提醒或不是当众批评,他们更容易接受。

事实上,学生们更希望能够和他们的班主任成为互相尊重的朋友。

二、各界回应

(一)教师心声

其实,一些地方和学校之所以出现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的现象,并非是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相反,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早就对教师拥有合理的批评教育权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我想,教育部之所以要“多此一举”地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再次明确这点,其出发点不过是为广大教师“撑腰”。

但作为一名有18年教龄的班主任老师,我想说的是:对不起,我还是不敢批评学生!

虽然法律赋予了教师一定的批评教育权,但对于违纪学生究竟应该采取何种批评教育方式,相关法律并无明确具体地规定,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的管理上无所适从。相反,倒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条文被过度解读。于是,教师对严重违纪学生罚站被称之为“体罚”,批评教育几句更是被扣上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罚”的大帽子!打不得、骂不得、开除不得,不夸张地说: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已经苍白得只剩下一张只会进行“正面教育”的“嘴皮子”!

——《对不起,我还是不敢批评学生》瞿玉杰

笔者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无论在亚洲还是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制定有完备的教育处罚制度,详细规定了处罚的标准和尺度。例如,韩国有《教育处罚法》,对违纪学生的处罚规定得非常明确,如女生打小腿5下,男生打小腿10下,并对处罚用具的材质和尺寸作出具体规定。这样,让师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保护。笔者以为,将教师的批评教育权具体化,才是落实教师批评权的当务之急。

(二)网友评论

等待:国家规定“班主任有这个权利”,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或许学生犯错,其他任课老师都能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这样的政策一出台,反而让其他老师觉得批评学生超出了自己的管理权限,就不敢“多管闲事”。

朵朵:某个教师批评某个学生,学生一时想不开而寻了短见,这本是极端事件,可教育部门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为显示领导权,为了方便今后推卸责任,就会针对个案发禁令限制教师:教师不得如何,否则要承担责任。

小鱼:一句“采取适当方式”,就让班主任教师无所适从。打一巴掌、踢一脚显然不够“适当”,那是典型的“体罚”;罚站、罚劳动大概也不“适当”,那是“变相体罚”;话语说重了当然还不“适当”,因为要“尊重学生的尊严”。教育部新规中“赋予”班主任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注定是一句空头支票。

沧海孤雁:中国的教育大臣们,别玩深沉了,别玩文字游戏了,还是按咱孔老夫子传下来的法儿办吧,每位教师统一发一把戒尺,哪个学生上课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直接了当打手心,痛痛快快、明明白白的打,谁也别心疼,我就不信有管不住的学生。少年强则中国强,连一个学生都不敢管,都管不了,中国还有什么未来。

(三)专家观点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师这一职业千古流传和传统承继中自然积淀下来的角色规范,这种传统不仅规定了教师的责任,还有为履行这种教育责任、实现教育目标而被赋予的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教育权力,“可以批评学生”是这种教育权力最基本、最底线的部分。批评与教育,两者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无批评,不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缺乏自觉性、自主性”的中小学教育而言,不可想象如果没有批评,教育如何可能存在?

这一传统承继下来的天经地义的教育权力,这种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何需要教育部文件的强调和赋予呢?仿佛没有教育部门的明确赋权,班主任就无权批评学生了。是不是班主任和教师在教育环节中的每一种权力,都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和计划——那教师还有什么教育自主权,岂不成了教育官僚的木偶和工具?“有权批评学生”也要教育部门指手划脚,暴露的是教育自主权在行政桎梏下近乎窒息的窘境。

一些地方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最极端的表现是某地一位教师面对两个同学上课时打架而放任不管,结果导致一位学生死亡——这个教师被舆论讥称为冷血的“杨不管”,“杨不管”事后的解释就是:不敢管。教育部门只知道在道德上谴责这位教师,可有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教师为什么不敢管?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很大一部分责任应归咎于教育部门:过多过滥的教育规定让教师无所适从,动辄指手划脚干预教育窒息了教育自主权,使教育失去了自治的能力,使教师养成了“规定依赖症”,以至于到了没有教育部规定教师就不会施教的程度。

校园每发生一起事故,教育部门隔几天立刻会发相应禁令,去束缚教师的教育权。久而久之,教师身上叠加了无数个禁令,教师权被无数个教育规定所束缚,从“不得随意组织春游”到“不得体罚学生”,具体入微到每个教育环节,每种教育行为都受到了规定的

束缚。行政权力无孔不入地干预教育领域的结果就是,教师成了教育的配角,官僚成了教育的主角,教师没有了教育自主权,离开了教育部的文件教师就不会教育了,以至于连最天经地义的批评都不敢了。教育不是教师凭自身才识启蒙学生的事务,而必须依规定,无明文授权不得自主教育。

当学生犯错误时,已养成“教育规定依赖症”的教师一定非常犹豫,要不要批评呢,能不能批评呢,万一批评引起了什么问题,要我承担责任怎么办——这就是行政权对教育的过度干预酿下的恶果。可惜,有关部门不反思过度干预导致的教育窒息,反而以文件规定“有权批评学生”,这只可能进一步让教育无所适从,进一步加剧教师的“规定依赖症”。——《有权批评学生与被压抑的教育自主权》

(曹林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四)国外的教师是如何“批评”学生的

美国:老师对待学生的第一原则是尊重

美国一些地方还保留英国传统的spanking,这种体罚触及的学生身体部位和方式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一般是用手掌、小棍子或木片打学生的臀部,所以又可以叫做“打屁股”。

在美国学校里,老师对待学生的第一原则是尊重。老师的用意再好,也不能以令学生觉得羞辱的方式去批评学生。老师在指出错误之前,都会先听听学生怎么说,然后再以规劝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有时候,老师不知不觉嗓门大了,学生就会说:“你怎么对我大吼大叫呀。”这时老师再有理也会顿时变得理亏了。学校允许老师批评学生(指出错误),但决不会授权老师大声吼叫地训斥学生。如果不涉及批评的具体方式,笼统地授权老师批评学生是没有意义的。

澳大利亚:学生可以直率地批评老师

澳大利亚教育的宗旨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直至高等教育,教育体制、课程设置、班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无不体现出它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现出一种人文的精神。

基于上诉原因,澳大利亚有着和谐的师生关系。澳大利亚的中学采用了近似于大学的授课方式。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和教师,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选课到不同的教室去上课。在校园里,学生可以直率地批评老师,上课时同学回答问题也不用起立。教师在乎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心情下来学习他的功课。他有权利不听,作为教师你必须通过和谐的办法来吸引他的注意力,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在澳大利亚的课堂中,老师时常会说赞许的话语,来鼓励学生,即使有时教师发现学生有错误,也会用“我认为……”“你觉得呢……”等话来提醒,而很少说“你应该”之类的话。

英国:师生间讲得最多的是平等

在英国,很多教师是没有办公室的,一个教师一天到晚就是和这个班级的孩子打交道,更容易全面地了解、评价和帮助学生,师生关系比较融洽。课堂上,英国老师和学生是朋友,老师最多算是一个引路者,讲授的内容提前跟学生交待,学生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觉得老师讲得不对可以随时站起来反驳。

课堂上很多时间都用来讨论,通常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定要达成一致,只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所收获就好。老师特别欢迎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因为他们觉得不同的观点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或许有所启发。而课后,老师、学生很少一起聚会。英国老师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课后的时间是属于老师私人的时间,一般不会轻易跟学生一起度过,如果学生真的有什么问题需要在课后来解决,必须提前跟老师预约,而谈话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老师的办公室,少有学生到老师家里拜访老师甚至讨论学术话题。

三、应艺术批评

教师批评学生也是要讲究艺术的。

(一)朋友式的平等

建立朋友式的平等。朋友间应是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地位平等的。老师要和学生成为朋友,首先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多采用交谈的方式和学生交换思想,增进了解,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感受到母亲般的慈爱,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并且老师要学会做一个听众,尊重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当学生这种理解和尊重得到满足后,自然而然会和你成为朋友,从而学生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自觉自愿接受你的意见,乃至是批评。

(二)低声细语

低声调的批评能减缓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逆反心理,从而便于问题的暴露和解决。

学生都害怕批评,哪怕是那种被认为是“油盐不进”的学生,也厌倦语气生硬的说教,这种说教或多或少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如果老师能用朋友式的平等,加和蔼的态度,低声开导和说服,缓解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神经松弛了,情绪稳定了,心结解开了,老师的批评也就容易接受了。

(三)婉转的语言

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日趋严重。而语言的婉转对于优秀学生该如此,对于品行恶劣的“坏学生”更应如此。强烈的语言会使老师在学生眼里变得不可亲近,甚至歹毒,让人憎恨。婉转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放松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减弱乃至消除“逆反心理”,化尖锐的对立为真诚的信任,按老师所讲的道理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祁霏

四、编后语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古人对教师教育学生提倡严加管教,时至今日,虽然提倡赏识教育,人性化教育,但批评教育仍不能抛弃。

批评原本就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的“天然权利”。一般来说,批评别人的人,都是被尊敬的,他们的教育权和批评权应以别人的尊敬为前提,否则谁会买账?现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没有老师的位置,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老师也就失去了批评的动力。不加管束和放纵,应付和讨好,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在浅近的功利之风浸染之下,许多学校“学店”色彩浓厚起来,“育人”渐渐被空壳化,这样造出“娇”和“骄”的学生,经不起挫折,容易走极端,很难适应社会环境;而因为若干教师的不想管“闲事”,也使一心向学的学生苗子失去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制度下一篇:英语主题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