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精选5篇)
1.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篇一
(一)强化打击与保护并重的方针
我们一贯要求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青少年要坚持教育、挽救、感化的方针。但对青少年进行保护,并不是要千篇 一律、一味的采取轻缓的态度,在适用强制措施中,也并不是要一味的实施“不捕为原则,逮捕为例外”的方法。要在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犯罪的同时,注重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严重的暴力性犯罪,就必须从重、从严打击,在实践中也常常遇到实施抢劫等犯罪的青少年,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花,而纯粹是为了刺激,为了“找乐子”,而他们实施抢劫的手段多样,持械、入室等等,而完全不避讳摄像头,有的甚至在缓刑期间,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肯吃苦,贪图享乐,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深。
(二)全社会提高预防犯罪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打击犯罪本身不是目的,加强预防才是预防和减少犯罪最有效地手段。只有全社会重视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未成年犯罪。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其健康成长。
(三)强化法制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维权工作的实效
坚持青少年维权的工作,以法制教育基地为驻点,以学校教育为主线,定期组织检察官到学校作法制宣传讲座。结合已经办理的案例,用身边的典型警示青少年要学会取舍,辨别是非,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快捷地获得法律信息和知识。
2.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篇二
国内外专家有过相关的研究和大量的研究成果。他们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心理的成因、现状、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中国知识出版社出版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违法犯罪心理矫治实务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对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进行心理矫治的最为翔实的专著。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专著发表了相关论文,譬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外国罪犯心理矫治》一书;Allan M.Hoffman.Violence on Campus:Defining the Problems, Strategies for Action[M].Aspen Publishers;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Campus Violence White Paper[M];Violent Crimes At School Declined by One-Third, Education USA;Study:FewDie At School, But Multiple Killing Rise, Education USA.
而音乐治疗应用在心理问题上的研究,国内的如,《cooledit软件在音乐测量研究中的应用》,《音乐护理在心里亚健康患者的应用》,《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实时测量和原分析的应用》,《中国古典音乐诱发生理活动研究》,《音乐心理学手册》(第二版);国外的研究成果有,k.海芙娜(Hevner)形容词量表,k.海芙娜(Hevner)形容词量表在之前基础上考察音乐中影响情绪的元素,L韦丁(wedin Lage)通过因子分析验证音乐情绪表现中存在的三个维度,L舍勒与J奥辛斯基(schererL R&Oshinsky JS)使用MOOG合成器控制实验音响,观察音乐情绪的变化,罗伯特·瓦格纳(Wangner Robert)以800名14—21岁被试对音乐情绪与联想效应进行研究,路弗(Louw)和J冯特—鲁严(Van—ro—oven)考察不同类型音乐刺激下的心理反应,J奥斯伯恩(Osborne J)用统计分析大学本科生对音乐的反应,R兰塞斯(Rances R)与布鲁斯——施怀策(Bru—chon—Schweitzer)用词汇表和看录像的形式测量,对音乐理解的一致性,M特沃克特(TorwootM)与格林斯分(Grinsven F V)测量音乐与情绪之间的联系,L特兰娜与J劳莱尔克(Laurelk J)考察了“音乐参考意义”,W汤姆森(ThmpsonWF)和B罗比泰(RobitaileB)用心理学实证的方法验证:作曲家能否通过音乐表现情绪,J克拉土司(Kratus.J)以“儿童对音乐情绪解释的发展研究”为题考察儿童解释音乐的能力,《音乐心理学手册》第十章“音乐的体验与感情/审美反应”。
但是,目前我国正缺少音乐疗法在预防及矫治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方面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我国现行的对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和矫治工作模式的单一性、强制说教性和被动性往往适得其反,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不仅难以达到预防和矫治的初始目的,还会进一步导致其暴力倾向的上升。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及矫治工作的重点和研究方向正朝着将单纯的刑事处罚向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模式方向发展。我们也是针对这一变化,结合音乐类艺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迎合时代发展脉络,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架构,拟在为青年学生的心理矫治出谋划策。
综观世界各国对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和矫治的发展情况,我们发现,虽然各国矫正制度不尽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仅要矫正青少年学生自身恶习,重要的是通过矫正使他们融入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之中,并在社会变化中改造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需要。例如,美国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大量增多了对犯罪人的社会教育计划,缓刑、居住方案、假释等,同时各种社区矫治制度也应运而生。德国《少年法院法》中某些条款也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既然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他们的教育改造也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音乐心理矫治就是从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患方面进行全面的调适和人格的完善,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表明,人体内有一百多种生理活动具有音乐相似的节奏,而音乐本省也是一种能量,不同速度、旋律、音调和音色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发生共振,使器官协调一致,或者使相应器官发生兴奋或抑制,这就是音乐的物理效应。
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的身心成长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成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后半生的成长和命运。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暴力犯罪的行为矫治特别是心理矫治,既是净化社会环境,减少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的机会和各种可能性,也是及时挽救各种失足青少年本人的良药,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音乐作为一门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虽然它不具有直接视觉造型能力,也不具有现实生活中直接语言的交流能力,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从音乐中获得的体验绝不是单纯的音响的体验,作曲家、演奏家以音乐为媒介向听众传达感情、形象甚至哲理。在音乐的欣赏中你会感觉到快乐与悲伤,会感受到波涛澎湃的海岸和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从实用意义上讲,音乐治疗法中的情绪测量可以应用到环境音乐与音乐治疗中,了解了音乐与人类情感活动关系的规律就可以根据音乐来达到调整与改善心理状况的目的。人们的情绪在音乐情态的诱发中,获得释放与宣泄,使积极的情绪强化、消极的情绪排除。甚至可以使原有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情态,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创造自我治愈力的机会。
对于“音乐疗法”的探索我们可以从犯罪心理学、音乐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运用包括“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行为类型模式测试、气质类型测试”在内的多项心理测量表并结合“音乐情绪测量量表”进行数据采集。在数据的分析上,我们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和“司法系统心理测试软件”。在定量分析上,对材料进行单变量分析、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在定性分析上,运用理论分析方法抽象思维,进行按主价值观分析、文化程度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探索针对校园暴力预防与应急机制的“音乐疗法”。
具体的技术实施手段可以采用:1、聆听法,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Receptive Music Therapy)”。即通过聆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人们的身心,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这是一种运用非常普遍的方法。这里面包括(1)聆听讨论法。这是在美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每人选择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特别有意义的歌曲或乐曲,聆听这些音乐同时回忆当时的情景,回忆常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促使人的心理发生变化;(2)音乐想像法。这也是在美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疗法。实施时由治疗师诱导被试对象进入放松状态,在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开始产生想像,想像中要出现视觉图象,这些图象具有象征意义,常与被试潜意识中的矛盾有关。在听音乐过程中,治疗师引导被试诉说产生的想像,音乐结束后与被试对象讨论想像内容的意义。2、主动法,又称“参与式音乐治疗(Recreative Music Therapy)”,即引导被试对象直接参加到音乐活动中,以得到行为的改善。(1)工娱疗法。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引导被试在参加演唱、演奏中得到愉悦的情感表达,以促进交流和改善人际关系;(2)参与性音乐疗法。将音乐的一些特定技法编制成具体训练项目,引导被试参与,以针对性地改善被试对象的某些行为。3、即兴法,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在欧美国家应用得非常普遍。(1)音乐心理剧。这是集体的治疗形式。治疗师预先准备好木琴、鼓、锣、响板、碰铃等不用训练就能演奏的乐器,让每人选择一件能表达自己感受的乐器,即兴演奏;(2)奥尔夫的即兴创作法。它是根据人类自发地创作音乐的先天倾向而形成的一套治疗模式。
摘要:目前, 我国关于“音乐疗法”在预防及矫治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方面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甚少。我国现行的对青少年学生校园暴力犯罪预防和矫治工作模式的单一性、强制说教性和被动性往往适得其反, 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不仅难以达到预防和矫治的初始目的, 还会进一步导致其暴力倾向的上升。针对这一特点, 结合音乐类艺术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 拟提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架构, 旨在为青年学生的心理矫治出谋划策, 同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做一综述。
关键词:校园暴力,音乐疗法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违法犯罪心理矫治实务全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6.3.
[2]、吴宗宪编译, 外国罪犯心理矫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9.
[3]、刘沛、任恺译, 音乐心理学手册 (第二版) [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1.
[4]、张金海.大学生个体——社会归因偏差及其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3.1.
[5]、张金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解析[J].法制与社会, 2007.6.
[6]、莫然.cooledit软件在音乐测量研究中的应用[J], MUSICAL NSTRUMENT, 2008.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刘沛, 丁东红.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实时测量和原分析的应用[J].中国音乐, 200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篇三
专业论文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摘 要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日益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文献,探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模式,并主要从社区影响因素、社区作用以及预防对策的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社区 青少年犯罪 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张芯子琪、孙凌杉,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49-02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呈现低龄化、性质恶劣、团伙化以及重复犯罪率高等特征。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意识到社区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日益得到重视。党和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肯定社区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相关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提供帮助。
一、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探讨
对国外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探讨中,以介绍美日欧模式居多。如郑列等在《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中介绍到:在芝加哥地区项目中,社区犯罪预防的核心是社区中心、娱乐设施和教育中心。安吉拉?斯来文依据英国形势,提出了英国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新举措:一是采用指导员指导来寻求与青少年、家庭、学校以及最终与他们的雇主取得联系,是全面介入模式的一个方面;二是采用恢复性司法模式,使整个社区参与到解决犯罪问题的措施中去;三是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帮助的休闲活动,减少被社会排斥的青少年。可以说,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许多国家在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对我国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国内许多社区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对我国国内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如鞠青的《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中分别对上海市依托专职社工预防模式、杭州市动员社会志愿者预防模式、郑州市培育社区文化预防模式、天津市传统社区助学帮困预防模式、北京市浙江村流动人口社区预防模式等模式的总体工作、特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与启示。邹海蓉等以武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对社区预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从基层政府(即区和街道)和社区的关系、社区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和家校关系四个方面,总结出“区街主导、社区整合、邻里相助、家校互动”的社区预防模式。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充分体现了社区作为青少年每天成长的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平台,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从而充分提高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水平。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区影响因素
在社区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生活场所的今天,社区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许多学者从社区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找出社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社区预防措施。研究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
社区文化环境。社区文化通过文化传播,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影响学生道德社会而的进程和价值取向。然而,目前有些社区文化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社区文化服务设施结构不合理,适宜青少年学习娱乐的场所稀缺,且商业化倾向严重,对青少年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青少年好奇心重,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因而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诱导,严重者则可能引发犯罪。因此,社区建设必须注意统筹规划,重视加强各项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注重文化资源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的管理引导。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社区人际关系。孙真艳认为,在社区中青少年很有可能交往上行为不良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所谓朋友,这些不良交往会促使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强化犯罪心理并且加剧犯罪,很多青少年是在不良朋友的教唆、引诱之下走上犯罪道路的。社区人际关系多体现为社区邻里关系。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对同一居住地域中居民的互动有着一定的正向促动作用。无论是对犯罪的预防还是对犯罪的惩罚,均能消除邻里间的冷漠和隔离现象,增加邻里的互动次数。而邻里互动次数的增加,又能进一步抑制犯罪。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对邻里子女起到互相监督和批次敦促、规劝的作用,不良的邻里关系则可能形成事不关己的心态,易失去及时制止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机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社区人际关系,加强社区邻里联系,形成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的和谐局面。
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治安混乱往往会导致社区内的犯罪率高,对生活其中的青少年形成负面影响。而且,现在社区内的建筑多为单元式结构,居民生活较为独立,缺少交往和照应。社区内的全防群治工作是构筑安全社区防范系统的基本载体,是严密社会治安啊防范与控制、构筑社区犯罪防控系统的基本载体。因此,应充分发动社区力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安建设中,共同为青少年成长构建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区作用
对于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的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社区控制”的理论,社区控制理论是最早由美国学者艾伦?科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犯罪预防理论。他认为,司法体系(包括警察、法院、矫正机构)只能犯罪的一部分,而不能控制全部犯罪。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犯罪的预防需要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取得社区的参与。该理论对于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青少年犯罪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国内现有研究,如陈晓宏提出要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环境入手,搞好社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周长军等主张完善微观方面的制度安排,从基层做起,从社区入手,建构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模式。
除了“社区控制”的功能以外,“社区教育”也是一个被很多学者探讨的话题。根据社区教育内容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不同,不同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社区教育作用体现在塑造青少年良好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很多的课外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教育,利用社区这个主要空间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同时,一些学者又深入探讨了社区教育的作用,如李莉莎、曲晶等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社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同化功能、沟通功能。因此,应着眼于建立社区良好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
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从社会视角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相结合以及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等方面。
在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社区里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边缘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教育模式。开展科学、专业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将“边缘少年”的违法犯罪降到最低点,把临近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拉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又如刘欢认为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面,刘玮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上,社区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社区工作的介入措施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有着一定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方法比如将社区青少年发展为社区志愿者,增强其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社区青少年案主经过社工的帮助,成为了社区的志愿者,积极地投入到社区的一些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获得了自我价值感,这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此外,李紫媚以香港警察的“突破行动计划”为例,介绍了一个社区警务理念与犯罪预防策略相结合的行动计划,结合了“个人介入”与“社区介入”的犯罪预防策略,并采用跨界别合作模式以及核心八项要素来改善曾经犯过罪的青少年的自我形象以及对警方的认识和印象,从而降低青少年再犯罪的倾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五、总结
综观现有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已形成了大量成果。但大多研究对社区类型没有细分,社区类型不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潜力是不同的;而且目前研究多侧重于社区控制和社区教育层面,对社区其他作用的探讨较少,侧重于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分析,缺乏对当前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总之,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要针对不同社区类型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从多个方面分析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此外,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依据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等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其中,为社会和谐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郑列,马方飞.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简论.2007(5).[2]邹海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模式研究――一项基于武汉市调查的研究.犯罪研究.2008(4).[3]鞠青.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2005.[4]钟岚雨.社区文化对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1995(1).[5]陈正良.论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德育效应.宁波大学学报.2001(1).[6]陈嫡,谢振林,魏芳.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11).[7]何显兵.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防控系统.理论与改革.2012(4).[8]陈晓宏.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2).[9]周长军,温登平.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模式之提倡.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5).[10]苏虹,刘少军.整合社区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徐州教育学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研究 篇四
【摘要】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形形色色的家庭里发生着形形色色的故事。由于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中不断涌现优秀典范,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犯罪分子。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家庭暴力犯罪已不再单单是男人的代名词,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在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女性暴力犯罪的定义,由此研究了目前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就此对于预防女性犯罪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家庭暴力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目录】
一、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二、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现状
三、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原因
四、预防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建议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女性不再是单纯的家庭主妇的角色。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也能撑起半边天,甚至是多半边天了。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女性越来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但是,女性犯罪现象也随之增多,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向多元化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暴力犯罪的现状,原因及特点,也就本文的研究提出几点预防女性暴力犯罪措施和建议。
一、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及特征
(一)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
目前,我国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定义。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幼女性实施的犯罪,是相对于男性而言的。暴力,是指对被害人实施的殴打,捆绑,禁闭等暴力活动。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对另一方以各种手段进行身体、精神以及性等各方面进行的伤害。大部分学者认为,家庭女性犯罪即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笔者认为,女性家庭暴力犯罪是指家庭女性的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和精神权利。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暴力犯罪和冷暴力犯罪。
[1]
(二)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特征
在女性犯罪的原因中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情感性、报复性的犯罪。女性大部分情感丰富、易冲动,对感情的依赖程度较高,固执,认死理。在感情出现问题时容易失去理智激发犯罪,很多女性冲动型的犯罪都是因为感情问题。而另一个多数女性犯罪的原因就是报复性犯罪。这些女性犯罪人的主要特征有:
1.性格特征。这些犯罪的女性性格大都偏执封闭,心胸狭隘,固执己见。对人生的挫折容易走极端,把挫折归咎于他人,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走上极端犯罪之路。激情犯罪较多。由于女性自身特点,女性大部分情感丰富,易冲动,受心情影响较大,大多数激情犯罪都是女性。
2.人知特征。这些女性犯罪人人知范围相对有限,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家庭和社会对女性知识方面的要求往往低于男性。这使女性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相应的社会认知系统就薄弱,对法律无知,她们评价问题的标准不是社会道德与法律。而是自己的低级需要与经验。这容易导致她们违反社会规范,触犯法律,走上犯罪。
3.情绪特征。这些女性犯罪人主要表现情绪易变性和消极性。这种不稳定的情绪容易使她们在压力与危机面前失去理智。在情感上,容易妒忌,仇恨,报复。这些校级的情感特征在社会压力和冲突下很容易引发暴力犯罪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4.意志特征。女性犯罪人的意志受情绪影响大,行为易受环境和他人的暗示。当环境恶劣,心情低落时,意志便缺乏坚定性,由于自己的犯罪意识,外部环境有利于自己时,犯罪意识便更加坚定。
二、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现状
随着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的改变,在家庭生活中女性犯罪已不再是耸人听闻,有时男人也是受害者。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中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农村和城市分别为7.8%和3.1%。调查在监狱里许多重大杀人案件的女性犯罪中,有80%是以暴制暴,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身心长期受害的女性被害人,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受害后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逐步演变为犯罪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
需要有关部门对这些受害人进行保护。尤其是农村女性,增强她们自身的素质,强化她们的法律知识,使她们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原因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3]。因此,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着复杂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
(一)家庭原因
1.残忍的家庭暴力,无止境的忍让
在许多家庭中,受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大男子主义往往占据整个家庭的主要地位。在家里,丈夫对妻子抬手即打,随口即骂。邻里之间认为这是别人的家务事,清官难断家务事。袖手旁观,受害者申诉无门,得不到有效地帮助。“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在女性家庭暴力犯罪中,女性多因为自身不堪忍受家庭暴力,选择爆发,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而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2.婚姻的不幸
在农村,有很多家庭,结婚还是传统的包办婚姻,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不顾及子女的情感需求,硬是用父母的命令要求子女按照父母的意愿办事。更有甚者,实施“买卖婚姻”,父母为了自己的利益,强迫子女奉命完婚。在这些没有感情的畸形婚姻中,由于女性自身对家庭的重视和依赖,在长期得不到感情的支持,一时冲动,害人害己。
3.情感危机
女性多是感性动物,在婚姻中女性更多的重视感情的需要,家庭的稳定。在一些家庭中,由于夫妻间的不信任,彼此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相互猜忌,引发夫妻间的矛盾;由于社会的发展,另有一些家庭,丈夫在外包二奶,有婚外情,二不顾及妻子的感受,在劝说无果时,又不愿意以离婚来结束痛苦;义气用事,走上犯罪道路
(二)社会原因
1.人际关系不和
从近年来的案件来看,女性家庭暴力犯罪多发生在夫妻关系不和;父母子女
之间矛盾;儿媳公婆之间的暴力事件;邻里之间关系不和。由于这些长期积累的矛盾,越积越深,内心无法平衡,又不懂用法律解决,采取暴力取向,受到法律制裁,悔恨终生
2.影视作品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交往越来越少,比起出门聚会聊天,人们更愿意自己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聊天。由于生活的空虚寂寞,人们更倾向生活在虚拟的网络里,更愿意与陌生人诉说心事。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觉得影视作品里的暴力能解决问题,进而模仿他们,却不知自己已走上了犯罪。
(三)自身原因
1.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
女性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因而女性情感丰富,心软,易动感情,容易冲动,因而形容女性心情“小孩脸,六月天,说变就变”。另外,女性的情绪往往受心情影响,有了好心情则意志坚定,一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学习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2.文化层次低,法律意识淡薄
在农村,受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女孩长大都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因此,不重视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有的就连小学都不让读完,更不用说九年义务,高中和大学了。由于这些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遇事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只是一味的受害,忍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只知道靠暴力解决,由受害人变成了犯罪人。
四、预防女性家庭暴力犯罪的建议
家庭暴力的普遍发生,与我国的司法制度不完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司法机关在控制家庭暴力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仅靠司法机关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家庭犯罪环境上进行控制家庭暴力犯罪,笔者就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重视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水平,遇事要会动脑分析,不再是靠蛮力解决问题。遇事首
先从自身找问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无故猜测别人。不把自己的火气乱发,自己受到伤害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遭遇家庭暴力时,头脑要清醒,要保存好证据。
(二)加强法律意识
加强普法力度,提高法制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向群众广泛宣传法律。鉴于农村是犯罪的高发区,许多人不了解婚姻法有关反家庭暴力的条款,认为是家务事,司法机关不会受理。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村女性能够懂法,守法,正确的运用法律。在遇到暴力时,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不能以暴制暴,这样不但不能就自己,反而触犯了刑法。
(三)严惩婚外恋现象,保护家庭的完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稳定首先需要家庭的稳定。而亲情是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一些家庭中应有相互的尊重,相互关爱。在这个婚外情普遍存在的今天,已经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但对于婚外情的惩罚,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婚外情的处罚并不严厉,致使婚外情现象泛滥。在婚外情中,女性大多是受害者,由于求助无门才走上犯罪道路。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婚外情的案件,要严厉的惩罚。
(四)加大法律救助力度
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建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的部门。关心这些在家庭暴力中受害的女性,通过司法实践使法律实现其威力,发挥其效果。通过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使这些部门法,发挥其作用。对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街道办事处要善于做家庭矛盾的调解,破除“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告不理”的旧观念。对待家庭矛盾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控制诱发犯罪的因素。同时,教育受害人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害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防止矛盾升级,引发悲剧。
[4]
综上所述,我国女性权利地位不可忽视,近几年研究表明,很多女性被害人的权利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人,以暴制暴走向犯罪道路。这不仅仅是女性群体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今女性犯罪数量之多,只是女性自身的力量保护自己是不能够的,更需要法律对女性
权利的保护。笔者相信,通过完善法律对女性的保护,女性的权利会的到更充分保障,进而缓解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人演变为犯罪人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秀娟:《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对策》,载于《华人时刊:中下旬》,2011年第20
期,网址:。
[2]张中梅:《如何破解家暴案举证难》,载于《人民法院报》,2011年4月1日,第2版,网址:。
5.地区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工作预案 篇五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暴力恐怖份子和对社会极端不满人员使用恐怖、暴力手段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灯暴力犯罪以及社会骚乱事件,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全街整治安定、社会稳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街实际,特制定此预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力争不出大事,尽量少出小事,有事妥善处置,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要求,以创建“平安南岗”为目标,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坚决防止发生恐怖暴力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骚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努力维护全区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以下以暴力手段引发的重大犯罪案件或重大事件:
1、采取打砸抢烧、爆炸等暴力手段袭击党政军首脑机关、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公共场所及人群密集地区的;
2、采取暴力手段破坏水电气和通讯等设计国计民生,给社会秩序、国家生产、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后果的;
3、采取暴力手段袭击、劫持警卫(保卫)对象、党政领导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和大规模袭击、劫持群众,造成严重后果的;
4、因群体上访问题引发的各类群体事件,演变成大规模社会骚乱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
5、其它恐怖袭击及严重暴力犯罪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程序
一旦发生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启动处置预案,指挥部成员和各有关部门领导立即按照分工到达指定位置,迅速投入工作,有效进行处置。
(一)全街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总指挥部: 总 指 挥:张焱煜 街工委书记
副总指挥:李 艳 街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陈 琳 街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吕文华 办事处副主任 曾 薇 办事处副主任
牛红霞 街道武装部长 成员:温海滨
宣庆派出所所长
郑晓光
芦家派出所所长 刘小力
宣西派出所所长 庞淑华
党群办主任
刘志辉
财经办主任
孙
斐
城管办主任
陈
玮
社会事务办主任
徐淑梅
司法所所长
雷
扬
行政办公室主任
陈丽华
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
各社区书记
处置大规模暴力犯罪应急指挥部设在办事处综治办办公室。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确定各社区、部门(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分工;
3、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相关社区、部门(单位)应急处置;
4、研究决定事件的舆论导向和新闻发布等事项;
5、研究决定处置过程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6、向区应急指挥部提出相关建议,完成区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 现场总指挥:温海滨 宣庆派出所所长
郑晓光 芦家派出所所长 刘小力 宣西派出所所长
成 员:驻街三个公安派出所各警种及
现成应急指挥部设在案发地、附近场所或现场指挥车。现场印记处置工作主要以公安部门为主,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
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主要职责:
1、按照总指挥部的工作部署,下达现场处置指令。
2、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依据现场情况,指挥相关警种进行处置,协调和落实现场处置中的具体工作事宜。
3、组织机动力量及物资装备,做好应急和增援的行动准备。
4、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情况,提出具体处置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现场处置工作职责分工: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相应的现场处置工作组。
1、指挥调度组:以宣庆、芦家、宣西指挥中心为主。主要任务是:(1)根据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达的指令,科学部署和调配警力并安排任务。(2)积极查清事件的性质、起因、规模、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及时向指挥部提供决策信息。(3)掌握事件动态,随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和总指挥部报告情况。(4)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5)及时与军队、安全、武警等部门加强情报沟通,保证各部门的有效衔接。
2、交通管制组:以综治办为主。主要任务是: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迅速疏导车辆和行人,快速引导事件处置和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进出。
3、现场突击组:由驻街派出所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按照现场指挥部的指令,抓捕已经确定的犯罪嫌疑人,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犯罪,遏制事件蔓延,根据现场情况,迅速设卡盘查一切可以人员、车辆和物品,加强街面巡逻,控制事件现场。
4、调查取证组:由事发地派出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和事件侦查,手机、固定证据,控制、审查和追捕犯罪嫌疑人。
5、排险排爆组:由办事处市政科组成。主要任务是:迅速组织排险排爆人员进入现场,及时排除爆炸装置和处置可以物品。
6、情报信息组:由各派出所有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迅速围绕事件收集情报信息,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查明事件原因和涉案人员,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反馈报告各类相关信息。
7、综合保障组:由办事处市政科、社会事务办等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车辆、医疗救助、信息、通信、物资、装备等支持。
8、备勤增援组:由驻街各派出所相关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指挥部指令,保持24小时备勤状态,做好各项增援准备工作,随时根据指令执行增援等各项任务。
9、宣传报道组:以办事处行政办、综治办为主协调各媒体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客观地报道事件情况,统一宣传口径,严格控制各大媒体进入现场采访。
四、处置原则
1、坚持统一指挥原则。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公安部门依据工作预案,组织各警种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快速反应,高效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
2、坚持将就策略原则。从维护稳定大局出发,将就处置策略,积极、果断、稳妥地开展处置工作,力争多数群众、孤立和打击少数、尽快平息事态,切实把恐怖和严重暴力犯罪处理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方平安。
3、坚持快速反应原则。恐怖和严重暴力犯罪来势凶猛、破坏程度大,影响面广。各参战单位、科室应快速反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事态。
4、坚持内紧外松原则。恐怖和严重暴力犯罪社会影响极坏,在处置过程中要注意严格保密,内紧外松,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开展新闻发布,防止造成社会恐慌。
【青少年暴力犯罪与暴力亚文化论文文献综述】推荐阅读:
当前青少年与网络犯罪12-07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10-05
青少年犯罪与心得体会11-07
安图县职称论文发表-青少年犯罪犯罪特点犯罪成因预防对策论文选题题目09-22
预防青少年犯罪资料06-18
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09-03
浅析青少年犯罪问题09-11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07-03
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09-3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