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哨兵影评(精选2篇)
1.霓虹灯下的哨兵影评 篇一
那是一个距离我们很近的故事。
一群20多岁的青年怀抱着自己的梦想到警营服役,初出茅庐的他们或许有些孤傲,或许有些倔强,但是在一些磨合中,他们逐渐逐渐地融入到了班级的集体中,真的,好像都长大了好多。在困难面前,他们互相搀扶;在喜悦面前,他们互相分享见年下,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真心的.又有多少?
感情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
在几年的训练中,他们变得坚强,变得圆滑,变得执着。有过赤脚跑完一万米的毅力,有着失败了再知道成功的勇气,开始走向成熟,成熟中又带有点天真。
呵呵。
貌似很像我们诶。
我们从高中到现在已经有两年了,我们在风雨中走过,我们在阳光下挥洒汗水,我们在书海中驰骋。哭过。笑过。恨过。怨过。但是这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据说要分班了,很舍不得,可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为了大家好,忍点痛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么样才是对大家都好的方法。因为,我们都很爱我们的同学,很爱,很爱,我们的班级!
2.澳门霓虹灯下新一代哨兵 篇二
十年前,营地一建成,门口便24小时伫立着两名哨兵。他们身着迷彩服,手持钢枪,头戴钢盔,注视着营区前的土地,这曾是澳门一景。而岛上的这座亚洲赌城,也正是在这种注视下疯狂生长,成为全球第一。
“操场对着赌场,岗楼对着酒楼。”作为最直接接触澳门的窗口,考验无处不在。“靓仔,有几本好看的书要不要?”2012年7月,车勤队管理员周仕贺出车遇到红灯停车,两名女子晃着几本印满浓妆艳抹美女的杂志嗲声嗲气地敲着车窗,“我们娱乐场庆典优惠,欢迎你们光临,保你大开眼界!”“不要妨碍我们执行公务,请自重!”周仕贺扭头不闻不问,车窗没有摇下。
最近,又到新兵即将进澳的日子,看着比自己更年轻的小伙子们对那片灯红酒绿的土地满含激动与兴奋,“过来人”摩步二连班长马炜反而多了压力。这些天,他总不忘叮嘱手下的兵,“澳门的诱惑无处不在”。
马炜所在的摩托化步兵二连,是支有着“英勇善战连”等称号的英雄连队。该连队曾于1949年3月25日,在北京西苑机场接受过毛泽东主席的检阅,并第一批进驻和平解放后的北京城,成为新中国首都最早的哨兵。要成为新一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入伍前,马炜接受了比一般招兵多了数项内容的体检和政审。用驻澳部队司令员王文的话来说则是,“驻军澳门,形象重于生命”。
在李冰珂看来,驻澳部队的形象不仅在于严守纪律,还必须上紧发条、时刻待命。刚从惠州某部队轮岗来到驻澳部队不久,李冰珂就感到这里的不一样。对讲机里传来紧急集合的通知,他花了3分多钟赶到现场,但还是受到了批评。
“遇到紧急情况,不管你在营区哪个方位,必须在2分钟以内赶到事发地方。这不是要求,这是命令!”2分钟里,穿好军装,领枪、领子弹,剩下来的时间就必须快速跑步才来得及。
针对所处的特殊环境,驻澳部队制定了涉外突发事件、公共卫生、抢险救灾等多种应急行动预案。然而,15年来,真正能启动预案的机会并不多,澳门民众更多的是对这座军营的好奇。
2012年5月,一个神秘的“白衣人”每天上午5:50和下午5:50都会来到驻澳部队新口岸营区门口徘徊。连着几天的举动,让警卫工兵防化连指导员刘伟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神秘人的来意,刘伟只好找来DV拍下“白衣人”,然后将“证据”交给澳门警方。经过沟通,原来,这名“白衣人”并非恶意,只是终于在澳门找到了一个每天会升降旗的地方,能看看国旗起降。
“白衣人”的故事,让法律办公室主任温玉发想起了1999年12月21日那个早晨,部队在临时营区门口举行的升国旗仪式。时值冬季,市民们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观礼台上的很多人都穿上了大衣,安静等待着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虽然仪式只有几分钟,但市民们在升旗仪式结束后仍久久徘徊在营区的门口。
1966年12月3日,警民冲突致8人被打死,212人受伤。“一二·三”事件令葡萄牙在澳门的管治威信丧失。到1975年,葡萄牙就从澳门撤出了军队,之后,黑社会组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回归前的过渡时期里,对安全的期盼使得澳门民众对军队有别样的情感。
而谈起解放军,不少市民会将解放军驻澳称为澳门真正的“回归”。参加过3次军事夏令营的陈佩珊告诉记者,家里的长辈总会念叨这些年“治安好了很多”。“要知道,1998年澳门还发生过一次黑社会的火并呢。”因此,首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曾称赞驻澳部队在澳门的震慑作用,是“无价之宝”。
【霓虹灯下的哨兵影评】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