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教学反思(精选8篇)
1.课内阅读教学反思 篇一
比教学,促交流,夯实教学基本功
——“课内比教学”教学反思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内比教学”活动在领导的重视下,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次为期半个多月的活动中,先是要求任课老师事先做好备课工作,事先排好各位老师的公开课时间表,以学科组为单位逐轮搞好讲课、评课活动,以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教师,聆听了教研组各位老师的课,受益良多。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和讨论,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一、精心准备,热情参与。
按照教学进度和公开课时间的安排,轮到我上公开课时我选定的课题是《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课前我精心准备,这个课题重点在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方法上,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正确的分配,要弄清楚制造费用分配金额的来源与去向。在确定教学任务后,我积极备课,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学用具的极度缺乏,我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粉笔盒、粉笔,小木棍等都成为了我的教学道具。
二、力求让学习过程更精彩,让教学结果更灿烂。
三月八日上午第三节课,教研组各位老师来到10级高考班听我的课。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认真的定位了我的中心教学思想是以高效课堂为目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们能自主的去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制造费用归集的教学过程中,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制造费用”明细账演示账页,并在黑板上用T字型账户演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我的演示自己在事先发放下去的多栏式明细账账页上进行登账归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分什么,按什么分,怎么分?从而更能理解掌握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公式。并设置条件,让学生进行实训演练。及时小结。
三、教学后的深刻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在课堂上我采用直观性、账页演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我先采取手把手的每笔业务如何登账,如何归集扶着学生做,然后让学生按着我的演示标本,参照着半扶半放地去练习;最后在分配方法讲述之后,放手让学生演练。在教学中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通过此次比教学,我意识到要想有进步,必须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时时告诫自己: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时时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教会学生解题,用浅而易懂的方法教学生学习,学会将知识小结,典型题型归类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效果。
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此次的活动,使我真正明白一句话:“学无止境”,要想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能力,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真正将知识落实,这次活动,我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别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将教学工作做的更出色!以后我会听更多老师的课,把每节课都当优质课来进行。“课内比教学”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会努力把在“课内比教学”中学到的老师们的长处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只有这样,我才能在专业课教学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经贸服务部
王瑶
2012-3-19
2.课内阅读教学反思 篇二
一、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的课内阅读虽然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的教学精力都主要放在对字词解释以及文章主题的学习上,对于文章的活学活用方面并没有进行教学。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又一味地要求学生要多积累写作素材, 扩充课外阅读,而实际上,课内阅读也就是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有一定美学和思想深度的,可以直接作为学生作为的素材。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议论文写作,议论文要求作文要有鲜明的论点和充分的论据,而论据的积累是重点。很多高中学生背诵一些名言名句或者去积累名人故事来作为论据储备,殊不知,高中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可以作为论据, 并且都是经典。语文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所有作家的生平故事如海子可以用作论据,很多文言文经典如 《劝学》 等可以作为论据,阅读文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可以作为论据,而连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高中第二册第一单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就可以直接作为作文议论文教学的案例,并且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与这一内容恰有异曲同工之处, 可见,高考作文题目也是基于高中语文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设计的,高中作文的学习不应该脱离课内阅读。
二、高中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鉴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有了比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习的时间也较多,因此,在高中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一体化的实施中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角度出发。
1、教师
高中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的任务是将这些作品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学以致用。在具体的教学结合中,教师应尝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要求。
(1) 经典诵读法。对于文学经典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并最好能够背诵成文。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背诵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际上,这对于语文作文的写作直接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写作中,另一方面,诵读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写作。比如在学完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 《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 来进行作文练习,对于缺乏写作思路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诵读法的方式,来从课文入选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来进行模仿写作,实践表明,诵读并模仿提升了学生的语感,并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 边学边写法。随着课内阅读的学习,作文写作练习也随之展开,如同上一点所提到的一样,学生是边学习边进行写作,比如在学习诗歌之后,学生借助刚学到的内容进行诗歌写作,而学习了 《史记》 之后, 可以让学生练习写作“我眼中的司马迁”,而在综合学习了 《论语》 《孟子》 《荀子》 《庄子》 之后,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写作“诸子百家”,在综合学习了郁达夫、余秋雨等人的几篇散文之后,让学生练习散文写作,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还切实强化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并且将阅读内容进行了合理应用。
2、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主要需要做的就是对课本这个素材库做好整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充满故事性的作家进行档案建立,对作家有充分了解,同时对学过的所有作品进行主题分类,比如将诚信、励志、爱国、亲情、友情、爱情等进行分门别类,以便用时可以快速从脑海中进行资料提取。
三、小结
总之,阅读和写作不可分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阅读理解也与写作密切相连,课内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精品,能够对高中学生的写作起到指导作用,也可作为写作素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寻找课外素材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坤.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方法与反思[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1)。
[2]包雪芹.高中语文课内阅读与作文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2012(06)。
3.让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 篇三
【关键词】课内教学;课外阅读;相辅相成
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语文的学习应该是用两条腿走路,既要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外,乃至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将其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使得课内教学的效果真正地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了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整合?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课堂教学为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阅读理解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了阅读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没有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就很难在课外阅读方面寻求发展。
1.抓好课内个性化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原有的阅读实践。也就是说要让学生有自主的阅读空间,教师则要改变传统的“讲读”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控阅读的主动权,成为阅读行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同时,还要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读有所获。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并感悟的。学生对铁罐这一个角色争议比较大。有的学生认为铁罐的知识太狭隘,不了解自己的属性,而有的则认为铁罐其实说的也是实话,因为陶罐确实容易碎;还有的学生看到的是铁罐的傲慢无礼,也有学生认为陶罐也不能算得上是好人……学生们对此持不同的意见,对于这些迥然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都应予以理解,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视角去审视文本。尊重学生原始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认知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不必非要去追寻一个特定的答案。
2.设定有效的阅读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就是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教学就是对文学语言的深层意蕴进行品味和探索,它不是单纯的语法结构分析。
因此,学生需要思考文本在遣词造句方面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上有何作用。这些都是在课内阅读中得到的,并积累起来,生成一种潜在的阅读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养成这种积累的习惯,经由课内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诵读。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容轻视的。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以加深其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探究。对其体会文本的丰富内涵和情感,有着潜移默化的效果。同时,通过反复的诵读,还能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名言警句,陶冶其情操,从而提升其审美能力。
3.确定阅读要求
在阅读时,必须要先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第一要能读懂,第二要学会运用,第三要有所创新。阅读要达到读懂,则要经历三个阶段:“写了什么”——“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最基础的,后两个阶段则是对阅读理解层次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对文本的思想内容予以强化,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写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课外阅读促进课内教学的开展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特别是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明显。
1.课前阅读
在我们开始一篇新课前,学生对新课的预习程度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立思考,并努力去解决问题的自学过程。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做到“读、查、思”三字诀。当学生读完课文,思考文本中的内容以及一些问题,借助于现代传媒手段,都要尽其所能的去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与文本相关的地理知识、图片、诗句等,并做好相关笔记。这些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还实现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2.课内拓展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也会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些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有限,诗歌中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鉴于此,我就补充了一首也是送别友人的诗《别董大》,让学生尝试进行对比阅读,从送别地点到送别对象,再到两者的情感基调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送别场景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送别主题。
3.课外延伸
当我们在讲授完一篇课文时,可以依据课文的类型或主题思想等,向学生推荐与本课相关的文章或读物,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后面的选读课文,让学生结合在平时课堂中所学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式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宗旨。例如,笔者在教授《开国大典》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对文中“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是54门齐发,而且一共有28响呢?”。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们在课下自己去寻找答案,等明天上课时再拿到班里进行交流。当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课内中去,再到课外的二次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得语文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的课文、节日、活动等,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并完成各项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和理解,提升其口头表述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向其他同学复述所读内容,评出优秀者若干,鼓励他们更多、更好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为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让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时摘抄精彩文段、优美词句,写读书感悟,积累写作资源,提升其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语文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密切,因而我们的教学也要由课堂延伸至课外,将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紧密结合,增加阅读量,拓寬学生的阅读视野,使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士宏.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J].广西教育,2012,41:41
[2]潘景峰.立足课内教学 拓展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浅谈[J].快乐阅读,2011,25:93-94
4.课内比教学常规教学情况反思 篇四
1、学校自开展课间微型活动以来三年级坚持最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1年中考英语全县第一,其中英语听力得分功不可没。初一、二课间听力有的班在讲课,有的做习题,有的则是第二节课老师延时下课,没有落到实处,还有待于加强。
2、音乐课是学生非常盼望也是最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课,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缓减学生的学业负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其他科目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决不是一堂简简单单的教会学生几首歌或一边放音乐...一边让学生自习可有可无而毫无技术含量的谁都能担任的课。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欢乐课堂、欢乐校园的源泉。
3、学校自要求老师候课守课以后大多老师都能按要求准时候课守课。但候课守课决不是延时下课和简单的提前上课,而是要求老师利用这段时间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学情、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培优辅差和为下节课上课作好准备。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有效补充,对于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关爱后进生和学困生、消除不安全因素有着重要作用。
4、学校今年结合“三万”活动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高效课堂。但我校的课堂还存在不少问题:①不少老师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②不能或不能完全实行“20+25”教学模式。③上课时没有充分准备,没有深钻教材,对于别人的课件只是简单的“拿来”而没有结合本班学情进行内化吸收。④教师对于打造高效课堂意识不强,没有积极主动投入教研教改中而是被动应付。⑤模式课前没有实在备、论课,大多数教师是一已之见而没有博采众长,模式课后没有切实评价和总结、反思,所以对讲课教师的触动不大,导致效果总是不明显。
5.吴喆老师的“课内比教学”反思 篇五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教学反思《吴喆老师的“课内比教学”反思》。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李娟老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6.课内阅读教学反思 篇六
(一年级)
开学第一天,让学生有事可做
一年级学生开学第一天,用哭,跑,乱几个字形容实不为过,老师则是提高八度的嚷,忙,哄,一年级老师,烦不胜烦!
为什么一年级难教,因为学生不会拼读,不认识多少字,他们无事可做,只能闲着到处找别人的麻烦。
让学生有事可做,就是做好的组织和管理。省得他们多余的精力无处打发。
1、结合先前的一点学习经验,读儿歌识汉字。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词语表 耳朵 蹦蹦跳跳 萝卜
可爱 竖起来 吃菜
生字表 真 兔 两 竖 又 吃 白
只 爱 可 耳 起 萝 来
教师选择每个孩子在幼儿教育阶段耳熟能详的儿歌,诗词,编写一本几页纸的二个小书,选择大家都会念的,给学 生找点事做,开始教师的“读书第一课”。
(这也是韩老师平时简单教语文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没有忘记“识字”这个基本目标。在一年级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即是“识字”,通过她的海量阅读,一年级结束,他们班级的孩子识字量将会达到2000字。学生在学前班就会背这些儿歌,这是学生的认知基础或叫先前经验,韩老师做这样一个幻灯片或印刷这样一页纸给学生,在他们不会认读打乱顺序后出现的字的时候就到耳歌原文中去找,按顺序一念就知道读音了,这是韩兴娥老师“惯用的定位认读法”。)
韩老师的小册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熟知的儿歌,也都是上边这个样子的。教师教的时候,念一念,唱一唱,接着告诉大家,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手指头指着字。教师出示卡片“耳朵”,学生找到了,老师会说一句话,“上课的时候要用耳朵仔细听”,然后让大家一起念这个词语。然后找下一个……接着“和同桌一起找、认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和生字表。”第一周就有学生认会了“七首儿歌中的100个汉字”
小册子第二部分是结合入学教育的儿歌,韩老师绝不给学生讲学习的意义这些正确的废话,也不讲那些禁令和规范。她的入学教育是通过学儿歌进行的。如:
上课前读书、听课前背诵《坐得正》 坐得正
坐得正,像口钟。
站得直,像棵松。
走路时,挺起胸。
小册子的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景歌,结合学习汉语拼音教学生读熟儿歌。如
ā ō ē
大公鸡,0 0 啼,阿姨带我去村西。
小白鹅,ē ē 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ī ū ü
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
词语表 蹄叫 伯伯 蚂蚁 山坡 过河
公鸡 四声 阿姨
带到 村西 乌龟 驮
金鱼 笑呵呵 带到 白鹅
韩兴娥老师她的拼音教学一般只用三周教完。
让学生安静下来
在以后的学习日子里,韩老师没有要求孩子们守纪律,但 时时刻刻都在强化安静的概念,学生没安静下来,老师不教学生认读,通过各种手段组织教学,学生安静下来之后再教学生认读,这是实施面向全体的具体体现。孩子坐不住,精力不集中是正常现象。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不抬头、不张嘴,是常有的现象,韩老师的经验是“只有在老师领读时教室里是安静的”。所以在一年级教学中特别是要强调领读,教师领,学生领,领读儿歌、领读课文,读书给孩子听。
在组织教学方面,老师给学生定下规矩,老师手指黑板时学生念,老师手放下时学生停止出声,老师手持卡片时学生念,老师把卡片从胸前藏到身后时停止出声,老师伸出一个指头,学生只念一遍,老师两只手做暂停姿势,学生要立即安静下来。
一年级的课一定要掌握好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学生从一个环节转到另一个环节都会出现乱的情况,比如已经让学生开始动笔,老师再讲或让学生再读,此时写不完的学生就不抬头,早早写完的学生就会乱动,所以每个环节的安排的教学时间必须适当。
一年级学生不好组织教学,所以老师说话经常是大嗓门教学,其实老师说话太多、声音太大,都不利于创设安静的氛围。一开始老师大嗓门教学,以后再要求学生安静教学就比较困难,一年级教学拼音、儿歌或者认读生字,一般老师领一遍,学生齐读三遍,(“我一你二或我一你三”)形成习惯。4 老师便省了力气。
组织教学方法有:
小组之间互相评比、给优秀队组加分或适当给犯错误的队组减分;
表扬聪明的学生,让大家给予他掌声,夸夸谁的声音好听;夸夸谁的眼睛明亮;夸夸谁的坐姿最好;让全体同学给予掌声,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自信。
走下讲台去巡视,防止滥竽充数,先给学生讲一个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学生要听听谁是滥竽充数的孩子。
开火车读,让不抬头、不张嘴的学生领读。
要求学生读书时手到、眼到、口到,号召学生读书时用手指着,眼睛看着、嘴里念着,学生都崇拜武林高手,老师在教学前简单描述一下武林高手的千里眼、顺风耳、快捷手的雄姿。
我们和韩老师都知道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给学生讲故事、读书给孩子听是最能让学生安静下来的好办法。韩老师讲故事前都有两句激励语。比如,老师要给学生念一首儿童诗《懒汉歌》前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早上将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我打了女儿两巴掌,她挨了打后竟然高兴地哈哈大笑,这是什么原因?”学生的脑袋都晃起来,接着老师说:“先听我念一首儿童诗吧。”
教师一定要像阿莫纳什维利那样“挑战学生的思维”。我们常用的办法还有,等学生读累了让他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放一段高雅的音乐。
怎样闯过艰难的第一学期识字关?
在学课本之前,老师先和全班学生一起学习《三字新童谣》,老师和学生一起学这些儿歌时先把儿歌中的生字打印出来,家长们一首一首剪开贴在儿歌旁边,可以边练习拼读边认读生字。
小老鼠学电脑
小老鼠,学电脑
按鼠标,喵喵喵
大黑猫,上台教
小老鼠,吓一跳
词语表 教电脑 上台 老鼠 黑猫
学电脑 鼠标
生字表 台 老 猫 吓 鼠 教 黑
跳 学 按 脑 标 电
小酒窝
笑一笑,酒窝深,爸爸抱,妈妈亲。
生字表 酒 抱 亲
爸 窝 妈
深 笑
上课铃响,老师对着话筒念儿歌,孩子们或念或背,一首接着一首,前面有个复习过程,直到全班学生都拿出书,翻到正在读的页码,让他们停下来。表扬已能背诵的学生,让他们下课时领张小卡片,激发学生课前背会的孩子越背越多。然后按座次自告奋勇领读儿歌,一首读完全班跟读。
在十月份开火车读为时尚早,让那些磕磕绊绊读的学生读,对全体听众无疑是个痛苦。除了老师领读之外,是让优秀学生领读,领读是给孩子最好的鼓励。
齐读二十分钟自由读,或站在讲桌前让学生分排上台检查。给只会读儿歌的在书上盖小星星印章,给既会读又能认读生字的盖大奖章。一次找老师熟读十首的之外还有奖品,读二十首的三个奖品,三十首的五个奖品。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们不急着找老师检查,减轻了检查的压力,避免了排队等候。
国庆节前一周学完拼音开始读这本书,所以除三分之一学生只会拼读儿歌之外,有识字基础的学生国庆节后一周就读完这本书了,并且认识了二百个生字占全班三分之二。当然这些字认的并不扎实,在儿歌下面会认,换个地方不认识,这不要紧,也无需专门进行复习。
韩老师识字教学方法还有:
1、把孩子不认识、不熟悉的字打印成空心字,让孩子用彩笔描一描学过的部件,动手又动脑的效果很好,应该受学生欢迎。(我们在写字教学时可以用)
2、打扑克拼儿歌,把能组成儿歌的一套汉字卡片分给家长和孩子,一家人边念儿歌边像甩扑克牌一样把汉字卡片甩到桌子上,甩完后交换卡片再甩。(这个我们可以作为游戏在学生小组里进行)。
3、把孩子不熟悉,易忘记的字写到纸上,贴到门上,经常复习。一周换一次,把念熟的去掉,换上新的生字。
课本怎样教?
一年级上学期要求会写的字有一百多个,从一笔一划学起,写得慢占时多,还必须安排反复复习,所以写字任务很重。国庆节第二周我们开始学课文,课文的朗读与生字的书写不是同步进行的,写字阶段写一课生字要用三天时间,要反反复练习。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笔顺、比划。同时老师用一节两课的速度来练习阅读。
教阅读时第一遍师范读,让孩子用手指着静静地听。力求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第二遍第三遍我对着话筒大声读,学生跟着小声读。然后学生自己读,教师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的听。要求学生合上书当堂背诵,教师俯耳过去听然后8 在学生书上盖印章。有了正事干课堂上玩的学生就少了。
关于二类字,给学生打印一张不带拼音的生字表,比教材中要求的数量多一些,标上页码,让学生去认读。拼读很慢的学生,找时间给他们个别辅导,或给家长写公开信,要求家长配合去做,做好一对一辅导。元旦前把课文背过,课本上的生字认会。背诵不成问题,但认读汉字很困难。
对识字困难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字理知识”也要求家长通过一对一帮助孩子闯过识字关。
“字理识字”举例(附图片)
十一月中旬,课堂上结束对语文课本的集体阅读,一半学生能背诵全部课文,并认识其中生字,当然识字写字任务没有完成,老师没有换新书读,而是等待那些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熟悉课文、熟读课文)的学生。等待期间教师用多媒体学习了其他读本到十一月二十左右除五个学生没有完成认读生字外全班五十几个学生都能背诵课文,生字的书写还是按基本的常规教学,但课本作为读本的教学内容基本结束。
课外读物当课本教
教师的第三个读本是《读儿歌识汉字》,这本书前半部分供九月份用,主要配合入学教育选的儿歌,即汉语拼音情景歌,后半部分是识字教材,有注音。如
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请问燕子为啥来?
这里春天最美丽。
读一读:
1、燕 穿 衣 问 啥 最 美丽
2、衣服 穿上 来到 请问 这里 美丽
3、穿着花衣的小燕子为什么年年春天来到这里来?因为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一开学就把这个小册子发到学生手里,好的家长一拿到书就开始辅导阅读识字,也有的不理不问,十一月下旬在课堂上集体学习这本书,老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儿歌,通过领读、开火车读、晃着身子读、伴着乐曲唱韵文等多种形式,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念儿歌,儿歌下面的字通过卡片、黑板、屏幕读一读,但要达到人人都会的程度,还要学生自己慢慢对照着儿歌找生字,到十一月学生自学的氛围就已形成。
十二月中旬,集体学习结束,但一直等待那些识字慢的孩子,教师要求把<<读儿歌识汉字>>这本书,600个汉字都认会,到十二月底53个学生完成任务,四个学生没认会600字。在等待的时候教师和其他孩子读第N本读本。
每学一本书我总要留一段等待的书。在等待中领孩子读可读可不读的书,对这些书教师不提任何要求,愿读的有奖,10 不愿读的督促。这些书有《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等许多儿歌。教师编辑不带拼音的小册子或是借用不同的版本教材给学生读,另外还有《日有所诵》、《好妈妈儿歌》四本书。老师见缝插针的和孩子读一部分。
五花八门的教学组织方式
1.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刚入学宜按座位分为四个大组,上课开始,可比赛哪个小组坐得最快最直;上课过程中,可比赛哪个小组听讲最专心;写 字母时可比赛哪个小组拿笔写字的速度最快,书写姿势最正确;念书时可比赛哪 个最早找到要念的内容。上述比赛都是给优胜小组加分,孩子有一点儿不守纪律 的表现属正常现象,尽量不要减分。初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向往,老 师应尽全力保护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学校生活的热情。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 生明知故犯不守纪律,适当减分,会起到震慑全班的作用。
入学第一天上课,给小组评分发奖要当天兑现,让小孩子明白得分是有用的。以 后慢慢地变为每天只积累分数,一周发一次奖,让他们心里有个盼头,有努力表 现的动力。奖 励不要太频繁,对知识的渴求成为学习的动力才是目的。2.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聪明可爱。给孩子讲解“耳聪目明” 的意思,告诉孩子老 师说话的声音不会太高,老师不想让教室里太吵,聪明的孩子能很快听到老师的 声音。能跟随老师的指示看黑板、看卡片、看书、看屏幕的学生是聪明的孩子。借机夸夸谁的声音好听,谁的眼睛明亮,那是教室里最亮的一道风景等。
3.走下讲台,防止滥竽充数。先给学生讲讲滥竽充数的故事,一节课到了后 20 分 钟,学生的精力已很难集中,这时老师走下讲台,告诉学生要听听谁是滥竽充数 的孩子,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声音也高了。当然应当以表扬为主,说几组读得最好,没有一个滥竽充数的学生之类的话等等。4.全班教一个学生。
有的小孩子在集体学习时不抬头、不张嘴,老师指名让他念他一般不会,如果一 遍一遍地教他,其他学生就乱了,对这样的个别孩子,在课堂上教与不教都似乎不符合面向全体的原则。解决的妙招是:全班同学教他三次,于是教师领读一遍,全班齐读三次;再次让他读,如果不会,让全班学生再次教他三次。这种情况 下,那个头不抬、嘴不张的孩子也会跟着念的。
5.手到、眼到、口到,做武林高手。
学生对武林英雄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心理。简单描述一下武林高手千里眼、顺风耳、快捷手的雄姿。号召孩子们读书用手指着、眼睛看着、嘴里念着。以达到使学 生集中注12 意力的目的。不要害怕学生形成指读的恶习,当他们的阅读速度提高到 一定程度时,指读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定能生慧,静能通神。”初入学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 安静。
下半学期语文教学
课内语文教材的学习
开学第一课学习集中识字一至四课,四课一起学。跟录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对着话筒读学生跟着小声读;开火车读让每个学生读准字音;让学生自己有声有色读。
然后教比笔顺写字。现让学生照着课本拆开的字用手指在桌上画,然后看黑板书空,一遍就行,不熟悉的部首多书空几遍,比如“桃”字的右边的“兆”师生一边念“一笔撇、二笔点、三笔提、四笔竖弯钩、五笔点、六笔点”,以便用手指在桌上画。越念越快,越画越快。
第二天学习《春笋》《雨点》。
《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学生先自己读,再开火车一人读一句;然后听录音听背景音乐,想象着课文描绘的画面再读;最后看着我的动作读。
老师没有指导一次但课文背过了,最后同桌一个做动作一个背诵。
第三天第四天学习《小池塘》《草原的早晨》《春到梅花山》,还是不遗余力,不留痕迹的领学生朗读课文,不同形式地读,不停地读。语感就是这样读出来的。教师就这样悠然自得的领学生四天学了九篇课文。
第五天我打开录音机让学社往下听课文录音,听一遍自己念一遍,又预习了两个单元,这样集体预习一遍是为了方便他们超前背诵,开学三个星期我班结束了课本的阅读教学。在这三个星期中有的学生急着背诵,有的学生忙着看课外书。我的眼光定在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身上,我的教学目标是:全班学生都按进度把课文读熟至于那个孩子背诵到哪里那是读完整本书之后才关注的事情。第三周的周一半数半数学生提前背诵完整本书,其他孩子感受到了压力也暂把阅读课外书转移到课文背诵上,第三个周末全班学生无一例外背诵全册课文。第四个星期结束全班55个学生认完课本上出现得生字词。最慢的两个学生第五个星期终于认完了全册生字词。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百分之百的完成了语文课本的阅读、识字任务。写字教学的提速,按部就班地进行。没想到上学期五个后进生也突然开窍,这些都是大量阅读的功劳。
课外读物的教学
五月学习另外的版本人教社第二册课本,做为课外阅读读本,只读熟课文即可,不需要写生字,于是两周学完一本教材。老师在学这些课外读物的时候,转来转去个别提问,最后全班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一篇课文就学完了。教师体问题具体两个特点,一是简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来,后进生想一想也能答出来;二是总领全文,提领而顿,白毛皆顺。如教学11册课文《桂林山水》时,只提“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学习2000多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如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的备课则是一气呵成:读几遍课文把生字词输到电脑上,印发给学生,再揣摩一下重难点。此后直到上课前课本就再也没有翻开过,备课简单教课也简单。
7.阅读,课内缺失课外补 篇七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
课堂上实现了单元阅读教学目标以后, 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和阅读材料, 从各类报纸杂志等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Reading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本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 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可见,课外阅读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精选趣味性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 ,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悦的情绪, 意识到阅读并非枯燥乏味的活动, 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享受的行为过程, 才会真正做到“为读所乐”。兴趣是行为的动力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 ,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精选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对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和女作家Rowling个人生活的介绍学生甚至无需字典就可以精确翻译出对应中文系列书目的名称,尽管该篇文章生词较多。学生在容易理解也急于获取更多感兴趣的信息情况下,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坚持下来。
三、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消除课外阅读障碍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对西方文化不了解,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理解,而在阅读中产生太多的迷惘,无法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甚至放弃继续阅读,失去阅读兴趣。因此, 在实际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俗、道德规范、传统节日、幽默、禁忌等文化背景及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阅读时的理解障碍,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从阅读技巧和策略入手,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和培养习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永恒,更加简便”。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成绩;反之,就会成为智力发展的障碍。Go for it! 牛津英语在每个单元第二课时都设了阅读课,设计了各种形式的阅读练习,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学习策略(Integrated slills)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实际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领悟并贯彻教材意图, 将各种学习策略(skimming,scanning,summarizing,using the context, 等等 ) 贯穿于各 篇阅读训练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能自然延伸至个人课外阅读学习之中。学生在自主阅读课外素材时,笔者也要求和鼓励他们对文章进行大意分析、找出mainidea或者自己给出标题等。当然,原则上不要给学生太大的额外学习量,因为部分阅读检查题中已经包含了此类要求。
五、开展阅读交流,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每周或每月要组织一次阅读总结课, 让学生将这一阶段的阅读成果向大家汇报,集体分享各自的阅读成就和愉悦。让每个学生将阅读进展(页数)、笔记质量的等级和字面评价(根据生词查阅、短语回顾、阅读策略的使用等进行评价)在班上公开,也让部分做得好的学生在全班交流个人的阅读心得,相互促进,形成班级课外阅读档案。为了交流好,学生会积极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就广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交流让全班同学彼此增长了见识,而且通过交流,说带动了读和听,可谓一举而四得。
总而言之, 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灵活广阔无限的天地空间。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弥补教材的局限、教者信息量的局限、课堂教学的局限;是课堂阅读的重要补缺手段,让学生在提高阅读水平的同时,增加词汇量,扩大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而必将帮助学生在各级英语应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学生从中个人学识增长、自学能力形成等,更是让他们终身受益。
摘要:目前,很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法、词汇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机会和时间少之又少,学生的阅读量严重缺失,阅读水平远远低于大纲的要求。作者通过实践,提出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以弥补课堂英语阅读的缺失,同时介绍了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看法和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水平,实现提高学生总体英语成绩的目标。
8.课内阅读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意义深远;激发兴趣;信息交流;和谐共振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一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二者同样负担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使命,而且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作用。学生在实践中不但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了技能,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意志、态度的综合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了互补、互助的作用,相得益彰。也就是说,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双翅,今天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语文课本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内,而必须课内外双翅和谐共振。
一、课内外双翅和谐共振的意义
阅读是人类获取新知的基本手段之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认知行为,它对于社会进步、历史延续、科技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人才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1.促使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双翅共振,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然而它不是唯一的,还必须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得到综合训练。课外阅读可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通过多渠道接受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
2. 促使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双翅和谐共振,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历来的“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在我国,南开大学创建人张伯岑先生主张,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他呼吁:‘“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人格教育应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而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儿童读物,会对小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发生极大影响;英雄模范人物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多姿多彩的儿童科普读物,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研究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等等。这一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好书报的引导、激励下,学生人格和才能都会向高层次发展。
二、如何激起课内外双翅的和谐共振
1.通过课堂教学的“课外拓展”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由课外辅助课内,再由课内走向课外,使学生学会迁移,扩大信息量,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这篇文章描写的是“长征”这部英雄史诗中的一个情节。要想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
有关“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个故事在各种传播媒体上都有记载与宣传,查找这方面的资料途径有很多,因此我给学生下达了任务。果不其然,学生从网上、历史书籍、画册等传播媒体上找来了很多资料。望着厚厚的资料,学生只感受到查找的快乐,却没有进行筛选,这样就会影响课堂上资料的运用。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整理资料。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仔细研读资料,然后划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并且还要写一些自己的读后感悟。有了这样的信息补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就更充分了。在学习描写红军飞速前往泸定桥的部分时,学生就能结合课外资料体会课文,如有的学生在体会红四团战士克服自身困难时,就利用信息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理解:红四团战士为了和敌人抢时间,连吃饭的时间都节省下来,党团员带头吃生米,喝凉水,走不动就削根棍子拄着走,以此战胜饥饿和疲劳。有的同学在体会抢时间的重要性时,提到了当年石达开就是因为贻误战机而全军覆没,由此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的精神。
2.通过语文群体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上的时间必定有限,不足以达到阅读的广度。而语文群体活动是比较广泛自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可以同时吸收大批学生参加。学生处于相近的阅读水平,参与面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利用学生课后的在校时间,开展丰富的语文群体活动。如美文诵读会、名言警句赏析、新闻回顾、读书成果展览、猜词秀等。
美文诵读会:师生互荐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并诵读。读后,大家议一议,互相启发,说说感受——或是明白了道理,或是记住了好句佳段,或是学会了遣词造句,或是又记住了一个素材等等。
名言警句赏析:“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积累毕竟有限,学生把自己积累的格言、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内容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赏析,资源共享,知识会越来越多。新闻回顾:新闻实事的了解对小学生同样重要,但学生不太感兴趣。于是,一方面要求学生读报记新闻,一方面以评选奖项为诱惑,對增加学生对新闻实事的阅读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猜词秀:这也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这种活动寓教于乐,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的语文活动,表面上看,好像与语文课文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它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活动中,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词汇、素材的积累,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效的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把课外阅读看得与课内学习同等重要,应该把它们看作是语文学习的双翅,只有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双翅和谐共振,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
【课内阅读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散文阅读教学反思10-20
阅读感悟和教学反思07-28
阅读课教学反思一08-16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9-11
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10-04
大班阅读课教学反思01-02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反思09-16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反思10-09
神笔马良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12-30
草房子阅读交流课教学反思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