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精选14篇)
1.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篇一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秒。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手,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清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人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手75%乙醇擦拭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日更换。
6、使用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按照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的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冲洗
1、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将消毒好的内镜取出,并用气枪或注射器吹出各管腔内的消毒液。
2、将内镜转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八、干燥
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水分,支气管镜还需要用75%的乙醇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九、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清洁消毒1~2次。
十、其他
1、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消毒剂擦拭。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
2.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篇二
1方法
准备好两种牙刷, 一种为中毛牙刷, 另外一种为软毛牙刷。牙刷的使用体会是:每根牙刷价格在5~10元之间, 1 cm长的刷毛、15 cm长的刷柄, 在清洗过程中能握持自如, 既能保护附件清洗安全也可以深入清洗平时难刷的附件缝隙, 使用寿命为3~4个月。内镜短毛刷使用体会是:价格高、其0.5 cm长的刷毛、3 cm长的刷柄容易导致附件清洁效果不佳, 刷头的钢丝软易变形, 使用寿命为2~3个月。清洗前, 可根据附件的特点选择不同牙刷。内镜专用附件要逐一细致清洗, 对于术中最常用的取石、扩张球囊, 由于其囊壁较薄, 而勾刀、Hook刀和IT刀等其刀头较细软特点, 应选择软毛牙刷并按照附件的形状小心仔细地刷洗;而对于电剪刀、热止血钳、异物钳等的咬合面则适宜选用毛边较硬的中毛牙刷刷洗其齿缝及凹陷处。刷洗后的牙刷可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 洗好的附件在消毒后再送去灭菌。
2优点
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篇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超声波清洗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87-01
随着医疗市场与国际接轨,医学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对降低院内感染也越来越重视,对医疗器械清洁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科作为医疗用品供应单位深知责任重大,并一直将引进和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了深思和探讨。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供应室首先要提高医疗器械、物品的清洗质量,并保证供应到各临床科室的医疗器械、物品达到无菌的要求。
我科在2010年11月份之前,一直是采用传统的人工刷洗法刷洗医疗器械,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清洗效果也不尽人意。如: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医疗器械难以刷洗到位,附着在此的污垢不易洗净,剪、钳的轴节处易卡刷毛及其它异物,极易引起物品生锈,特别是镊子的夹缝中,常常锈迹斑斑等等。鉴于人工刷洗法无法满足医疗器械对清洁度较高的需求,我科于2010年11月引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而且应用最广的超声波清洗技术,使用超声波清洗器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洗,它不仅清洗洁净、清洗快速,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较之以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在目前所有的清洗方式中,超声波清洗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一种。之所以超声波清洗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是与它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清洗方法密切相关的。
1超声波清洗原理
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高于20KHZ的超音频电能,通过换能器转换成同频率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传入清洗液,超声波疏密相间地向前传导,产生无数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是在超声波纵向传播的负压区形成及生长,而在正压区迅速破裂。这种微小气泡的形成、生长、迅速破裂过程称为“空化效应”。在空化效应中气泡破裂后产生超过10000个大气压的瞬时高压,连续不断产生的瞬时高压就象一连串小爆炸不断地轰击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污垢迅速脱落。当液体介质中传入一定强度的超声波时,被清洗物体的表面反复出现加压和减压产生空化效应,液体内出现微小空洞,当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空洞会发生剧烈爆炸,产生强烈碰撞,压力达.5-50吨/平方厘米,具有很大的能量,使水分以超过10000G的加速度撞击被清洗物体的表面,将污物撞击下来,从而达到显著的清洗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可随液体到达被清洗物体的所有表面[1]。这是手工洗刷,机械振动等常规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由于空化效应形成时会产生声波压力和热效应,故可对细菌,特别是链状细菌进行打击,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此外,超声波具有强烈的乳化作用,并能起到均匀搅拌、研磨粉碎和加速化学反应的作用。
2操作方法
清洗人员将污染的医疗器械,如剪刀、换药碗、各种盘子、手术刀、镊子、止血钳、内镜活检钳、注射针头、等)放入500-1000MG/L有效氯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在流动水下冲净,初步去除污染物。清洗器内注入洗涤用水,水温≤45℃,并添加洗涤剂(高效酶清新剂等)。将器械全部浸入溶液中,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清洗时间 3—5min,必要时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超过10min。取出后用软水或纯化水冲洗洁净,器械烘干后,上油,尽快包装。避免再度污染。
3注意事项
3.1洗涤槽内注入适量水,液面大于4CM,严禁无水运行。
3.2机器运行中严禁改变功率,如需要改变功率,必须关电源,再调强、弱开关。
3.3清洗温度:一般来说,超声波在30℃-40℃时的空化效果最好。清洗剂则温度越高,作用越显著。通常实际应用超声波时,采用50℃-70℃的工作温度。
3.4如起动有故障,不能强行再开机。
3.5放置物品要轻,规范放置清洗物,物品要完全浸泡在清洗液中。放置物品要轻,重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槽板上,而要用支架悬浮清与底板距离2-3CM。
3.6保持清洗槽的清洁,使用完毕将清洗液放掉,用清水洗净擦干待用。
4结果
4.1 超声波清洗的优点 相比其它多种的清洗方式,超声波清洗机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已逐渐用超声波清洗机取代了传统浸洗、刷洗、压力冲洗、振动清洗和蒸汽清洗等工艺方法。超声波清洗被国际公认为当前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清洗方式,其清洗效率达到了98.3%。清洗洁净度也达到了最高级别[2]。而传统的手工清洗和有机溶剂清洗的清洗效率仅仅为60%-70%,即使是气象清洗和高压水射流清洗的清洗效率也低于90%?不论器械形状多么复杂,将其放入清洗液内,只要是能接触到液体的地方,超声波的清洗作用都能达到?对一般的除油、防锈、磷化等工艺过程,在超声波作用下只需两三分钟即可完成,归纳其优点如下:⑴清洗速度快,清洗效果好,清洁度高,器械清洁度一致,对器械表面无损伤。⑵不须人手接触清洗液,安全可靠对深孔、细缝和器械隐蔽处亦清洗干净。⑶节省溶剂、热能、工作场地和人工等。⑷清洗精度高,可以强有力的清洗微小的污渍颗粒。
4.2 清洗成本低 在所有清洗方式中,清洗成本大体可分为:设备成本和消耗成本?超声波清洗设备使用寿命约为十年,除设备购置成本高于手工清洗和有机碱性溶剂刷洗外,低于气相清洗和高压水射流清洗,对于消耗成本,以有效尺寸为600×400×350mm,功率为1KW,价格约为1万元的超声波清洗机为例,工作一小时,耗电1度,费用约为0.5元,碱性金属清洗剂1公斤,价格约为20元,可反复使用20-50个小时(根据污染程度而定),相当于0.4-1元/小时,而一般器械清洗时间仅为3-15分钟即可,且一次清洗可对一定数量及体积的器械同时清洗,因此对于消耗成本而言,采用超声波清洗,不仅清洗效果最好,而且清洗成本相当于不到0.04元/件,还不算节省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各类清洗方法?
4.3 避免劳动损伤 以往在骯脏的环境中通过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长时间地进行手工清洗的复杂机械零件,应用了超声波清洗机以后,不仅改善了劳动环境,杜绝了手工清洗对工件产生的伤害,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在大幅提高清洗精度的基础上,清洗时间缩短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超声波清洗还可有效地降低污染,减少有毒溶剂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害?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使用超声波清洗器械能够提高工作满意率、工作效率,提高器械清洗质量。超声波清洗已成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可发展的方向,更是器械灭菌的质量保证[3]。满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各项清洗消毒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医院复用手术器械的安全供应。
参考文献
[1]黄波,周毅.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1940.
[2]王宝清,陈珍梅.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管理.2011.5(11):69-70
4.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篇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二○○四年四月一日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五、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第十六条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第十七条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条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三)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第十九条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第二十条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第二十一条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须先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二十二条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第二十三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第二十四条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或者选用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第二十五条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第二十六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第二十八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第四章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条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三、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四、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第三十条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三、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四、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第三十一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第三十二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其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5.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篇五
一、清洗规程(1)确定清洗时间后,应告示停水,通知清洗所需要的时间和停水时问,便于用户做好贮水准备。(2)应了解供水系统的运转情况,掌握水箱的数量、材质和贮水吨位,确定接电部位及清洗所需的人力、物力与设备,并相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通知停止进水、放水。(3)进入现场后,接好电源,检查是否通电或漏电,有无隐患与小安全;然后放置水泵抽水、排水、并随时观察排水情况。(4)待水池的余水在12cm — 20cm 时,清洗人员穿清洗工作服和雨鞋进入池内,严禁赤脚和穿自己的衣服进入池内。依次从水池顶部→四周池壁(尤其是池壁结合有折隙的地方)→池底→池底水槽刷洗3 遍,彻底清除蜘蛛网、泥沙、水渍,撤出清洗人员。用清水按上述顺序冲洗2 遍,抽干脏水。
二、消毒规程(1)清洗干净后,撤出水泵,断开电源,做好消毒准备工作。(2)配制消毒药:依据水池贮水量,按0.05 一0.1%的比例,将水遇净溶于容器内,罐装在压缩式喷雾器内,消毒员穿好防护服及戴好口罩、手套,进入池内依次从顶部→四周池壁→池底水槽进行喷雾消毒,退出水池(不能涉足已消毒的地方)。(3)(4)(5)(6)盖好进出孔盖30 分钟后,再放水入池,清洗干净残留药物。开进水阀送水,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对水池(箱)周围卫生进行清扫。
做好清洗消毒记录,并于24 小时后通知卫生监测部门采样化验。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一、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安全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二、设施管理人员每年进行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三、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消毒工具及设备必须专管专用。
四、设施必须加盖加锁以防范不安全隐患事故发生。
五、设施与饮水接触表而必须保证外观良好,光滑平整,所用防护涂料必须符合有关卫生规范要求,不对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
六、无水箱水质消毒设施的场所,必须配置水质检测余氯盒、专用饮用水消毒剂。每日测定水箱水质游离余氯含量并记录。管网末捎水游离余氯不应低于0.05mg/l,测试记录本必须保存以备检查。
七、通过设施所供给的饮用水感官性状不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不应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生或流行。
八、每年应对二次供水用水箱进行1—2 次全面清洗、消毒,设立清洗、消毒记录,并对水质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污染隐患,如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卫生监督部门。
九、水箱清洗、消毒应按照卫生监督部门的有关要求,按规范程序进行。
上海祥兴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6.车间清洗消毒制度 篇六
(一)各单位负责清扫和管理本单位的环境卫生间,车间内卫生责任区由各单位自行划分,生活区要安排轮流值日生,做到责任到人。
(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孳生条件。1.外门放置防鼠挡板,地漏安装隔鼠网; 2.夏天时窗户安装隔蝇、蚊等纱窗。
(三)生产一线员工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应调离工作岗位。
(四)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每天清洗和进行必要的消毒。工器具的摆放要有序、整洁,室内和室外打扫用具应分开存放。
1、待宰圈每天都要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或千分之一百毒杀溶液或25%的漂白粉溶液冲洗一次。经常轮换使用。
2、待宰圈要经常通风换气。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
3、屠宰车间的地面每周用2%或3%的火碱溶液冲洗两次。
4、屠宰车间设备每周用0.5%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一次。
5、屠宰车间每天工作完后,需要臭氧消毒器对整个空间设备表面等消毒两个小时。
6、刺杀放血处,一头猪一把刀。
7、割车间所有使用的刀器具,在刀具消毒器内用82度的热水消毒。
8、割车间的刀器具每半小时或一小时消毒一次。磨完刀具后必须清洗消毒。
9、车间输送带,每周彻底拆洗一次。方法是:把输送带放到槽车内,用2%或3%的火碱溶液浸泡。在操作过程中,员工必须要带防腐手套。取出后,用毛刷正反面清理,用清水冲刷,达到洁净为止。
10、每天分割车间工作结束后,用臭氧消毒器消毒两个小时;每天上班前三小时再打开臭氧消毒器消毒一个小时。
11、屠宰车间、分割车间所使用的所有的槽车、不锈钢工作台、架子车、脚踏台全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全部用75%的酒精喷洒或碳酸钠溶液消毒。
12、洗手间的卫生标准:
①洗手程序要符合标准。洗手程序为:手指甲长的应剪掉,然后再清水冲洗、洗手液清洗、用0.2%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清水冲洗、吹干。消毒溶液每月换一个品种,以防细菌适应,达不到消毒效果。②脚踏池内要放入0.5%的过氧乙酸溶液。
(五)各类设备始终保持清洁光泽,无尘土、油泥、油渍、污迹。
(六)各类物品、产品分类码放、整齐排列。
(七)地面、台面、墙面、门、窗、玻璃、窗台、电器设备、暖气设备保持洁净、光亮。
(九)室内经常通风,不污浊、潮湿,无潮气异味。
(十)化验室设备、器皿等,按照行业标准执行。
(十一)车间内的各种清洗设备要摆放有序,不得乱拉乱放。
(十二)生产车间和其他工作场地的废弃物必须由专人负责,随时清除。
(十三)餐厅、更衣室、沐浴室、洗衣室、休息室的卫生标准:
1.各种设备、卫生洁具、用品始终保持清洁,物品码放整齐,无灰尘、污迹。对公用物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对公共使用区域,定期进行消毒;
3.墙面、地面、台面、桌面、衣柜、鞋柜、洗手池(盆)、镜面、门窗、玻璃、生活垃圾桶等设施始终保持清洁卫生,浴室用后及时清理、冲刷,保证无异物,并作好通风换气工作,使室内空气无异味; 4.私人用品、不宜暴露物品不外露,不得有碍观瞻; 5.柜内物品码放整齐,不存放带有异味、易腐烂变质物品。
(十四)洗手间的卫生标准:
1.员工进入卫生间必须脱去工作服及工作靴。出卫生间时必须洗手消毒; 2.墙面、壁面、门面、窗面、无污迹、划痕和画痕; 3.地面无痰迹、遗留物、纸屑等污浊物,始终保持洁净; 4.镜面无水迹污痕,保持光洁; 5.房间通风,减少浊气; 6.便纸无溢、沉积;
7.不准在卫生间内出现烟蒂。
(十五)楼道、楼梯的卫生标准:
1.地面无尘土、污物、纸屑、痰迹,保持洁净; 2.墙面无灰尘、污痕、画痕、和划痕; 3.玻璃始终保持光亮;
4.楼梯扶手无灰尘、无油、无污迹; 5.扶手及楼梯内、通道内不得有血迹。
(十六)天花板、门窗及阴暗角落保持清洁,严禁在窗台、暖气、扶手上乱放杂物。
(十七)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肉品的容器混用,应有明显标志,生活垃圾与猪身上的废渣、废料不得混装。
(十八)生产加工车间的员工在生产时必须将手洗净,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带入车间;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好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进行消毒后放可进入一线车间;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每天更换;生产人员离开车间时,必须脱掉工作服、帽、鞋。
(十九)各单位应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监督员,天天检查本单位卫生情况,并做好检查情况记录。
(二十)非生产人员经获准进入车间时,必须遵守第十八款之规定。外来参观人员经公司批准后只能在走廊内参观。
(二十一)车间办公室卫生标准按照办公大楼卫生标准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公司生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根据国家、省有关劳动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方针。
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要服从安全的原则。第二条 组织机构及管理
(一)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各单位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配备若干名兼职安全员,行政一把手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二)坚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即公司总经理和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分管单位(部门)负责人,分管单位(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和班组负责人,班组负责人和员工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
(三)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公司安委会负责组织全公司的安全生产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单位每月安全生产检查不少于三次;基层单位和生产班组实行班前班后检查;特殊工种的如:乔式劈半锯、扒皮机、制冷工等操作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公司安委会负责制定、修订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这些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公司各单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及安全责任状的签定工作。
(六)各单位要把安全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加强安全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按时逐级考核。对没有完成安全工作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不能参加公司先进评选,坚决贯彻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制度。第三条 员工安全生产管理
(一)各单位生产安全员要经常检查、督促员工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设备、工具等安全检查保养工作,及时向安全主管部门报告本单位安全生产
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对新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生产部门、车间或班组、生产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员工,必须重新进行安全培训才能上岗。
(三)对从事麻电、劈半、刀具管理、锅炉、电气、制冷、起重、焊接、车辆驾驶、轨道修理等特殊工种人员,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培训教育。
第四条安全、防火、防爆、防盗管理规定
(一)进入生产厂区人员严禁带入违禁品、危险品。(二)在禁止吸烟区域内,严禁吸烟。
(三)公司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厂区时,驾驶室内不准有烟头,驾驶员不准吸烟。(四)进入危险重地维修的员工,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操作。(五)不准将化验室、仓库的化学药品和各种物料私自给他人使用。(六)不准擅自进入危险重地,如配电室、操作室、压缩机房等。
(七)各部门、基层单位必须将危险重地设置安全标志,危险重地检修时要设有“正在检修禁止通行”标志。
(八)各单位生产用刀具及刀棍要由专人管理,在刀柄和刀棍上要打上数字落实到个人,建立刀具、刀棍使用档案。
(九)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要严格遵守其使用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应急方案,必须设有防火、防爆设施。
(十)各部门、车间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应按指定地点设置,不准随意挪动。灭火器材在使用后须在一小时内通知安委会。
(十一)气焊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必须间隔5米距离。(十二)不允许任何人在回钩线下走动。
(十三)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件,为分割和冷储员工配备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员工应爱护和正常使用。
(十四)作业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汇报及时整改。
(十五)各种设备、仪器、仪表、安装、使用应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未经允许不
准擅自改装者。
(十六)严禁员工酒后上岗、岗上干私活、岗上睡觉、岗上打闹、中途脱岗、看小说杂志、打扑克、下棋等娱乐活动。(十七)不准违反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十八)个人不得把现金、贵重物品带入车间。
(十九)车间员工下班或离去时应检查是否关闭好门窗。(二十)未经允许不准擅自操作各种车辆及技术性工具。
(二十一)做好冷储的防盗工作,避免保管员与司机勾结,避免保管员做假帐。第五条 责任
(一)公司每年年底进行全面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由安委会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根据公司安全工作责任状有关条款进行奖励和处罚。(二)部门、基层单位因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人或者重伤2人以上,给予有关责任人500至3000元的处罚。
(三)单位因生产安全事故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以内的,给予有关责任人100至500元的处罚;造成经济损失1-5万元的,给予有关责任人500至1000元和处罚;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给予有关责任人1000元以上经济处罚。
(四)未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单位有关责任人处理经济罚款。第六条 安全生产检查标准
(一)依据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二)在公司组织进行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中,每检查一处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扣1分,并责令其整改,发生一起重大事故考核为0分,安全生产考核不合格的,给所在单位负责人罚款300元。
(三)公司采取安全生产管理“一票否决权”制度对安全生产不合格的单位和负责人均没有评选先进的资格。
(四)在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中,年终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或安全生产个人标兵的,公司给予物质奖励。第七条 经济和纪律处罚的原则
对于员工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时,由该主管通过综合部核实并下发通报,同时进行经济处罚。
第八条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副总经理
7.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05~2012年医院消毒内镜的活检道生物监测资料, 并按清洗消毒改进过程分为1组、2组、3组进行比较。清洗消毒方法:1组:2005~2006年, 采用手工清洗方法, 清洗设施为自制清洗槽4个, 清洗工具为纱布、清洗刷、高压汽枪、水枪, 消毒液为2%碱性戊二醛清洗流程为:初洗、次洗、消毒和末洗, 未使用酶液。清洗用水为自来水。干燥方式:使用75%酒精注入后用高压汽枪吹干, 悬挂于专用贮镜柜备用。2组:2007~2008年, 本组和1组相比, 清洗过程增加了多酶液清洗程序, 多酶液1周仅更换1~2次。其他程序和方法均未变动。3组:2009~2012年, 本组采用一体化清洗工作站, 均有定时自动的注水注气灌洗功能, 全过程包括初洗、酶洗、次洗、消毒和末洗。酶液每2~3条内镜更换1次。清洗用水为软水, 其余清洗消毒设施未有变动。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要求对消毒后使用前的内镜活检道内腔面进行采样, 检出致病菌给予报告, 未检出致病菌则不报告菌种。消毒合格标准:细菌总数<20 cfu/件, 同时未检出致病菌。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活检道检测合格率
三组共抽检内镜118件, 合格96件, 平均合格率为81.35%。各阶段内镜检测结果显示, 清洗方法的改进能有效提高内镜的检测合格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71, P<0.01) ,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2.2 病原体检出结果
不合格样本中大多数为菌落总数超标, 检出病原体仅14株, 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主要分布在第1组, 致病菌检出情况见表2。
注:不同阶段内镜活检道检测合格率, P<0.01
2.3 胃镜与肠镜检测结果
统计各阶段检测结果, 肠镜共监测51件, 合格39件, 合格率为76.47%;胃镜共监测51件, 合格42件, 合格率为82.3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于纤支镜为第3组新增内镜, 未予比较。
3 讨论
3.1 规范清洗程序是确保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关键
本院早期由于成本原因和对多酶洗液的作用认识不够, 未能采用酶液清洗, 故1组合格率低, 检出致病菌最多。杨萍等[1]调查研究表明, 应用多酶洗液清洗内镜消毒合格率较单纯流动水清洗质量高。曹小青[2]的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使用多酶洗液能使清洗更彻底, 消毒更可靠。本院监测结果显示, 采用多酶洗液后的2组较未采用酶洗液的1组合格率有所提高, 检出致病菌较少, 3组对清洗消毒方法进行了全面改进, 基本能按卫生部规范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尤其是酶液使用得到很大的改进, 检测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整改效果显著。因此, 规范的清洗消毒流程是保障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关键, 特别是基层医院, 不能因为成本原因随意减少清洗程序。
3.2 清洗人员数量和责任心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有调查发现, 人工清洗消毒费时费力、时间不易控制, 难以做到规范操作也是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不理想的一大原因[3]。本院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护理人员承担, 1组、2组阶段清洗消毒仅有1人, 工作量大、培训少。通过改进, 科内护士逐步增加到4人, 上岗前经过专业培训, 能树立质量意识并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科内坚持每条内镜每日诊疗控制在10~12人次, 低于吴晓松等[4]的调查数据日诊量最高例数平均为21例, 确保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3.3 多部门协作管理, 是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得到有效改进的重要保障
内镜室加强和职能部门的沟通, 在护理部、感控科的帮助下制定清洗流程和监测制度, 每月检查、监测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用监测数据说话, 取得院部支持, 召开多部门协调会, 解决内镜清洗消毒存在问题。通过协调会本院陆续购进了多酶洗液、超声清洗机、内镜专用贮存柜, 搬迁了内镜室, 将内镜诊疗与清洗消毒分室进行。2009年底为彻底解决内镜清洗质量问题, 多部门联合论证申请, 购进了软水机、一体化内镜清洗工作站, 并增加了内镜数量和护理人员, 使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 采取改进措施, 规范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采样监测, 并对质量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清洗方法的改进能有效提高内镜的检测合格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671, P<0.01) 。结论 医院应重视内镜消毒质量监测, 通过持续改进, 不断规范内镜清洗流程, 提高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测,改进
参考文献
[1]杨萍, 莫健莲, 李远.多酶清洗剂在消化内镜清洗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3) :26-28.
[2]曹小青.合理使用多酶洗液在呼吸道内镜清洗中的效果.当代护士, 2013 (6) :167-168.
[3]谢亮, 周哲华, 王恒辉, 等.2009-2011年嘉兴市6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9) :4754-4756.
8.浅析食品工业的清洗和消毒 篇八
关键词:食品工业 清洗 消毒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55-01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清洗和消毒技术是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许多安全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清洗和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显示,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最强的国家,但是,仍然每年有上百人会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那么,如何在日后的生后中规避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要保障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要有良好的操作规范,还有坚持危害分析。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侵入。这个问题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才是关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提高人类健康。所以清洗和消毒变得越来越重要。
1 食品工业中的清洗
清洗在日常生活中看来就是把东西用水洗干净而已。在食品工业中,这个清洗更为复杂一些。食品工业中的清洗包括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两个部分。化学清洗是通过一些化学药物来改变污垢成分,使得污垢变为更容易清洗的物质,从而让清洗起来更为顺利。而物理清洗则是通过高温、高压的方式实现的,通过一些物理和人工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两种方法在食品工业清洗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化学清洗相对来说会更加干净彻底。下面本文重点论述化学清洗。
(1)去垢原理。首先,将污垢用清洗剂浸泡,让清洗剂充分的被污垢吸收。其次,清洗剂中亲基就会吸附在油垢上面,使原来不易沾水的油污表面被浸润,吸附到油污和基体上的清洗剂分子逐渐膨润,使污垢变得易于脱离,随着物理和化学作用,污垢从基体上脱离,分散于清洗液中,最后经过漂洗被清洗剂带走,达到除垢目的。
(2)类型。食品工业在选择清洗剂的时候,要考虑很多相关方面因素。其中包括清洗剂的毒性和安全问题;被清洗对象的基本情况;清洗设备情况等等方面。根据PH不同,可以把清洗剂分为三种类型:酸性、碱性和中性。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碱性清洗剂。
(3)碱性清洗概述。碱性清洗主要是一种以碱性材料作为清洗剂的一种方法,这种碱性材料包括很多。比如磷酸盐、碳酸盐等等。这种清洗方式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了。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存在的优势,那就是是成本低,去垢能力强,使用还很方便。
(4)酸性清洗概述。酸性清洗主要是一种以酸性材料作为清洗剂的一种方法,这种酸性材料包括有机类和无机类两种。例如:乙酸、硝酸、磷酸、柠檬酸等等。酸性清洗主要对矿物质成分的污垢清洗比较好,而且能够起到抑菌的作用,但是对一些脂肪类、蛋白质类的清洗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5)CIP原地清洗系统概述。CIP原地清洗系统主要是利用固定的设备进行清洗,一般是通过机器来完成整个清洗过程,不断在管道当中循环来达到最终清洗的目的。在这种清洗条件下,加工食品工业的企业在完成生产之后,要及时对这些设备做一清理,避免日后使用时候会有沉积物留下来。而且在应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温度、化学成分、流速、动能一级化学成分等相关因素。这种原地清洗系统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一些乳制品行业当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2 食品工业中的消毒
食品工业中的消毒在是进行彻底清洗之后的又一个步骤。如果清洗不彻底会到底消毒失败。清洗和消毒之间虽然在操作上面有很多不同,但是二者都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1)消毒的种类划分。消毒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热水消毒、蒸汽消毒、超声波消毒、过滤等等。具体来说可以把这些概括为两种方式:一个是化学方法,一个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液体和气体两种形式。化学方法在学术界又叫剂法,主要又分为三类: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2)消毒的基本原理。由于消毒的种类繁多,但是从具体运行上看,可以这样概括为几个方面。对细胞壁的作用,可以达到溶菌、破坏聚集和交联的作用;对细胞膜的作用,可通过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及其他方式抑制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病原体内成分的影响,如与胞浆内蛋白质、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反应,还可与核苷酸发生反应,破坏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3)常用的消毒种类。从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来看,消毒种类有以下几种。蒸汽和热水类,这类的优点就是不会产生异味,但是缺点就是成本太高;二氧化氯类,这类对食品消毒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会对产品风味产生影响。阴离子酸类,这类优点是对皮肤没有刺激,而且渗透性较好,但是与淀粉接触会变蓝。总之,要依据消毒对象的性质和结构来选择消毒剂,以达预期效果。
3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清洗和消毒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实用技术。在清洗和消毒的过程中,还需要很多物理作用来完成。但是,由于涉及到的价格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食品工业还没能采用这些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清洗和消毒的方法也在不断增多,清洗和消毒的成本也将不断降低,因此,人们可以探索更多快速的、有效的、廉价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子霞,辛换换,徐凤,陈焕菊,朱汉泉.三种复方过氧化氢消毒剂杀菌效果的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05).
[2]Wolfgang Augustin,Tatjana Fuchs,Henning Fste,Martin Schler,Jens-Peter Majschak,Stephan Scholl.Pulsed flow for enhanced cleaning in food processing[J].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2010(4).
[3]吕守军.CIP清洗系统的分析及优化[J].啤酒科技,2011(09).
9.呼吸机清洗、消毒制度 篇九
一、呼吸机的清洗、消毒的原则
呼吸机的消毒主要指呼吸机的气道管路系统进行消毒。
(一)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消毒方法首选清洗消毒机;
(二)清洗前应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清、油污及其它污物;
(三)消毒前应尽可能将连接部分彻底拆卸,拆卸后应立即送清洗、消毒;
(四)送气口及排气口均安装过滤器的呼吸机内置管路一段不需要常规清洗消毒,请工程师根据呼吸机的特点定期维修保养;(维修保养时间根据各厂商具体要求进行);
(五)清洗消毒时,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遵循先彻底清洁,再消毒或灭菌的程序;
(六)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包括结核分支杆菌,AIDS病毒、乙肝病毒、MRSA、MRSE等耐药菌群感染等)应单独进行清洗、消毒;
(七)如临床怀疑使用呼吸机病人的感染与呼吸机管路相关时,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处置管路及附件,必要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
(八)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才可保存备用,且备用时间不能超过一周;
(九)医院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十)消毒处理过程中应避免物品再次污染,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后的呼吸机管路应用无菌蒸馏水彻底清洗。
二、呼吸机各部位的清洗和消毒
(一)呼吸机的外表面(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切勿使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二)呼吸机外置回路:包括呼吸机呼吸管路、螺纹管、湿化器、集水杯、雾化器等。
1、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防护镜、手套等。
(2)用戴手套的手将呼吸机外置回路的部件完全拆卸,各部件按清洗消毒机厂商操作说明所述方法放置,若呼吸机外置回路上有血渍、痰痂等污物,可预先加酶浸泡,再放入清洗消毒机内清洗。
(3)正确放置呼吸机外置回路后,按照清洗消毒机厂商的说明选择适宜的程序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机的最低温度至少应达到85-90℃,维持时间至少5分钟。
(4)呼吸机清洗、消毒、烘干自动完成后,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
2、手工清洗消毒方法、步骤及要点包括:
(1)医务人员在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防溅屏、防护镜等。
(2)彻底的拆卸呼吸外置回路的各处连接,仔细检查管道内有无痰痂、血渍及其他污物残留。
(3)管路消毒前应按要求清洗干净,管路中如有痰痂或血渍等赃物,需要专用的水槽中用含酶液浸泡后使用专用刷彻底清洁干净。
(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装有过滤纸的湿化器应更换内衬过滤纸并及时更换湿化液(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呼吸机被腐蚀损坏,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使用。
(5)将洗净的管路及附件浸泡在1000mg/L-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时要将其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管路不应有死弯,中空物品腔内不应有气泡存在;或单独封装进行环氧乙烷消毒。
(6)采用消毒液浸泡方法消毒后的管路和配件,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2(7)呼吸机外置回路消毒完成后,晾干或烘干装入清洁袋内,干燥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
3、传染病人及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呼吸机管路应单独清洗消毒。
(三)呼吸机内置回路:应由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时间按各厂商的要求而定,定期更换呼吸机的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呼吸机每工作1000小时,应全面进行检修及消耗品的更换,并将每一次更换的消耗名称和更换时间进行登记,建立档案。以备核查。
(四)其它特殊部件
1、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2、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应根据各厂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
3、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各种呼吸机的流量传感器应根据厂家的要求进,严格更换、清洗消毒;
4、呼吸机吸入端或呼出端的细菌过滤器、供气模块滤网、冷却风扇过滤器、防尘网等部件可根据厂家要求或按需进行清洗更换。
五、呼吸机清洗和消毒效果的监测
1、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期限。
2、消毒后的呼吸机应当至少每三个月监测一次,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呼吸机合格标准参考值为≤20cfu/m2;如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呼吸机相关感染时应及时监测;(采样部位:外表板、外管路、湿化罐、集水杯、流量传感器、吸气和呼气端细菌过滤器、呼吸机内部可拆卸的呼气管路等)。
3、呼吸机消毒效果监测方法:
(1)采样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物体表面采样方法。(2)采样时间:呼吸机使用前。(3)常规采样部位:外管路。
(4)监测方法:涂抹法进行活菌计数。
三、清洗消毒机的消毒监测
清洗消毒机自身有工艺监测。在使用清洗消毒机时,应记录水温、清洗消毒时间等,并保存好监测记录以备查验。
四、呼吸机使用中的感染控制
(一)各类呼吸机应严格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进行应用。
(二)根据产品说明定期清洗防尘网垫。
(三)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湿化液内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湿化罐中的湿化液24小时彻底更换一次,湿化罐及滤纸应每周更换。
(四)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接水碗应垂直向下,位于管路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内,冷凝水应按污物处理。
(五)感染及传染病患者应使用专用呼吸机管路或一次性管路,必要时使用专用过滤器。
(六)建议使用一次性温湿交换器(人工鼻)替代加温湿化器。
(七)建立呼吸机消毒登记本。
(八)对呼吸机管路的消毒效果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
五、呼吸机的维护
根据呼吸机的性能及附件使用寿命的要求,定期清洗、消毒管道,更换消耗品,检测主机功能等。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负责进行管理。
10.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 篇十
1.盆、盘、碗、药杯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刷洗—→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 控水—→ 干燥(90℃ 20分钟)2.手术器械(除管腔器械外)
回收—→ 常水冲洗—→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刷洗—→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 水—→干燥(90℃ 2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 3.管腔器械
回收—→ 常水冲洗—→ 管腔注酶—→ 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常水冲洗—→ 毛刷刷洗管腔—→ 加压水枪冲洗管腔—→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漂洗二遍—→ 纯水漂洗二遍(纯水冲洗管腔)—→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干燥(90℃ 20分钟)4.穿刺针
回收—→ 常水冲洗—→ 棉签清洁针座腔内—→ 针腔注酶—→加酶超声清洗5分钟—→ 常水冲洗—→ 加压水枪冲洗针腔内部 —→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针腔内部—→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干燥(擦干)—→ 高压蒸汽灭菌 5.橡胶管
回收—→ 常水冲洗—→ 松节油擦洗外面污垢(胶布印)—→常
水冲洗—→ 管腔注酶—→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 压力水枪冲洗管道内面—→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并用纯水冲洗管腔—→ 压力气枪吹干管腔 —→ 干燥(擦干)6.筒、缸、瓶
回收—→ 常水冲洗—→ 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干燥(90℃ 20分钟)7.呼吸机管道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70℃ 20分钟)8.湿化罐、集水杯、Y形管、接头
回收—→ 常水冲洗—→ 复合酶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刷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70℃ 20分钟)9.氧气管、氧气湿化瓶
回收—→ 常水冲洗—→ 加压水枪冲洗管腔—→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擦干 附:特殊药液污染器具处理流程
1.碘污染器具:回收—→ 常水冲洗—→ 75﹪酒精浸泡20分钟 —→ 常水冲洗—→ 按常规器具处理
2.石蜡油污染器具:回收—→ 常水冲洗—→ 洗洁精刷洗—→ 常水冲洗—→ 按常规器具处理
3.生锈器械:回收—→ 除锈剂(1:7配比浓度)水温50℃浸
泡10分钟—→ 纯水冲洗二遍—→ 润滑剂浸泡10分钟—→ 晾干
4.有水垢的器具:回收—→ 水垢去除剂(15ml原液+1000ml水)水温50℃浸泡10分钟—→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 干燥(根据材质选择干燥方法及温度时间)
5.不耐湿热器具(电动工具等):回收—→ 75﹪酒精擦拭消毒 —→ 擦干
6.新器械:常水冲洗—→ 毛刷沾洗洁精刷洗表面、关节、齿牙、夹缝—→ 常水冲洗二遍—→ 纯水冲洗二遍—→ 干燥(擦干)
7.胶污染器械:松节油擦去胶印—→ 常水冲洗二遍—→ 如果是新器械,按新器械处理方法;如果是正在使用的器械,按常规器械处理
8.手刷清洗流程:回收—→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30分钟—→ 常水冲洗,棉签沿毛缝擦洗—→ 常水冲洗—→ 纯水冲洗两遍—→ 干燥(70℃ 20分钟)
11.餐饮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篇十一
1、清洗餐饮具、用具时,应做到“四池分开”,并在水池的明显位置注明标识。
2、餐饮具、用具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须做到“一刮、二洗、三过清、四消毒、五保洁”,不得减少任何环节。
3、清洗时,在水池里放入5-10/1000的洗涤剂,注入热水,将洗洁剂搅拌均匀,再将餐饮具、用具内的食物残渣和油污刮掉,放入水池浸泡5-10分钟后进行清洗,最后将餐具置于另一洗涤槽内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
4、洗净后,凡能用蒸煮消毒的餐具、用具、器皿等。均应进行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控制温度在120℃保持10分钟以上。凡不能用蒸煮的塑料餐具,用具,器皿等,须用药物(一般为含氯消毒剂)浸泡进行消毒,消毒剂用量及作用时间按说明书。
5、消毒后的餐具置于餐具保洁柜中待用,已消毒的餐具要自然滤于或烘干,不能用毛巾、餐巾擦干,避免二次污染。
6、对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须收回洗碗间用清水冲洗,进行消毒后,方可再用。
7、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用具不得使用。
12.学校食堂餐具炊具清洗及消毒制度 篇十二
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病发生,杜绝食物中毒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防疫站有关规定,特制订食堂餐具、炊具、用具消毒制度。
一、食堂及餐厅所使用的餐、工、用具(盆、盘、瓢、勺、碗、称、刀、筷、铲等)必须经过高温(蒸汽)或者药物(TC101等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方可使用。
二、餐、炊、用具严格执行--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制度,由食堂工人负责。
三、工人对餐、炊、用具进行消毒时,餐、炊、用具必须清洗干净,同时做好个人卫生方可进行消毒。使用高温消毒的餐用具,必须放在蒸箱或锅内用蒸汽蒸30分钟。药物采用TCl01等含氯消毒剂时要按使用方法兑制消毒水,餐用具至少浸泡15分钟,以达到消毒效果。
四、洗刷餐用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五、消毒后的餐具、工用具必须贮存在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六、不准用抹布(特别是未消毒的抹布)擦拭已经消毒处理过的餐用具,防止二次污染。
七、每次清洗消毒:工作结束后,要把水池、消毒池及地面等清洗干净,并对所用的抹布等工具进行全面消毒。
八、对餐、炊、用具的消毒不得弄虚作假,消毒员要对其进行监督。餐、炊、用具消毒后,组长要在登记表上签字。
九、每月完后,食堂保管或管理人员要在当月食堂餐、炊、用具登记表上签字,然后交食堂存档备案。
十、如出现餐、炊、用具消毒不当引起的卫生事故,要追究责任人和签字人的责任。
十一、按照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做好个人卫生。
13.公共场所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制度 篇十三
(一)消毒范围共用部位:房屋底层总门、楼道、楼梯间等。公共设施设备: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
(二)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和检查。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等经常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通风要求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消毒方法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消毒:对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0.05%—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ml/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等消毒:卫生洁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擦拭30分钟。
(五)消毒人员要求:
1、学校安排专人对消毒人员测量体温和卫生检查,佩戴标志上岗。
2、消毒剂溶液配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配制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消毒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必要时用含有效碘3000 ml/L——5000 ml/L的碘伏或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手部1分钟—3分钟。
(六)消毒记录
1、消毒工作由学校实施的,负责人要布置具体消毒工作安排,加强自检,做到消毒记录明确,责任到人,不遗漏,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消毒工作由专业实施的,消毒应建立消毒档案,包括清洗时间、地址、操作消毒人员姓名、使用消毒剂名称及配制方法,做到自检记录。并协同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对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向消毒人员提出整改意见。
14.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篇十四
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1.1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1.2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1.3消毒包内有水滴。
1.4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2引起湿包的因素
2.1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
2.2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2.3干燥时间不足。
2.4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2.5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2.6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2.7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2.8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
2.9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
3.1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2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下送到各临床科室或放入无菌物品储存柜内,这期间应远离冷气或冷气出口的地方以防再次形成冷凝水。
3.3消毒包正确包装。物品包装大小松紧适宜,体积不大于30 cm×30cm×50cm,敷料包不超过5kg,器械包不超过7kg,盘、盆、碗等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必须多个包装在一起时所用器皿的开口应朝向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水巾隔开。
3.4消毒包正确装载物品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架或篮筐,灭菌包不直接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各灭菌包之间相隔≥2.5 cm,消毒物品离锅底6cm以上,最上层灭菌包距灭菌器顶部需相隔
7.5cm。器械包及储槽类容器应平放;盘、盆、碗类就稍向前倾斜、侧立或倒立,纺织类包竖立;玻璃瓶与管腔类包应开口一致并开口向下或侧放。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金属类器械包放下层,纺织类与管道类物品包放上层,大包放上层,小包放下层。靠门处物品盖防湿布,并用不锈钢弯盘对着安全阀排汽口装冷凝水,开门后及时倒掉,避免湿包形成。
3.5灭菌后物品的处理灭菌物品应放于离地高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远于5cm的载物架上,并加盖防尘罩。灭菌物品储存在密闭柜并行清洁与消毒措施,专人负责,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3.6请设备科人员定时维护保养灭菌器及时清除过滤器渣屑沉积物,操作人员随时注意设备运作情况。运转异常及时报告维修,并认真做好脉动真空蒸汽压力灭菌器的B-D测试、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