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计算教案

2024-08-01

速度计算教案(精选8篇)

1.速度计算教案 篇一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颍南中心校 田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

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公式教学过程:

及,的运用。

一、复习提问: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

2、什么叫做速度?如何计算?单位是什么?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引入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几幅图,想一想图中物体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描述他们运动的快慢?常见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三、新课学习

(一)平均速度

1、大家都坐过公共汽车,它在直路上启动、加速、到站前减速、停止后乘客上下车;我们坐汽车去一个地方,人们对于汽车在路程中由于等红灯、乘客上下车或由于路况而车速的变化等细节并不是十分关心,人们关注的是汽车在全程中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利用汽车经过的总路程和总时间计算出的汽车的速度应叫做什么速度?如何去理解?

2、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短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4、例题:动车组火车沿京沪线从北京站至济南全程 495km,行驶3h20min,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公式的正确运用、单位正确换算。

s495km解:v==≈148.6km/h t3.33h答:(略)

(二)瞬时速度

1、在日常生活中或一些科学研究中,我们除了了解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有时候也需要知道物体的顺势速度,比如交通管理的测速仪,它可以帮助交警测试出汽车的瞬间速度是不是超过了限定速度,以保证行车人安全和正常的交通次序。在兵器试验中,需要测量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炮口的速度,以检验武器是否合格。在这些情况下测量的速度,是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的速度。

2、汽车速度表针指数随时变化,是显示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播放动画)表针所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平均速度还是汽车在某个瞬间的速度?速度计的指针是随着汽车的运行速度随时变化的,所以速度计表示的并不是平均速度,而是某一个瞬间的速度。我们把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三)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把复杂的变速运动简单化。而瞬时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不能反映的整个过程的运动情况。

联系: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2、当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或所用的时间短到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可以忽略的时候,平均速度就转化为了瞬时速度;反之,瞬时速度也可以看成是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四、小结:

1、平均速度的含义

2、平均速度的公式。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平均速速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2.速度计算教案 篇二

在油气勘探过程中, 钻开油气层后, 每次下钻后都要测量后效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油气上窜速度是定性反映油气活跃的一个重要数据。同时也是钻井施工现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施工现场的井控安全, 如果油气上窜速度计算不准确, 很容易导致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同时油气上窜速度对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密度的调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旦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溢流、井涌等情况, 就立即盲目提高钻井液密度, 很容易对油气层造成损害[1]。要保护油气层, 必须使油气上窜速度保持一定的数值。所以, 在录井过程中, 要密切注意对上窜速度的跟踪分析, 指导钻井液密度的合理调整, 保护油气层。

传统的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误差太大, 因为迟到时间法受到钻井液迟到时间取值、钻井液排量变化、井身结构与钻具组合的影响很大。成萍等人[2]考虑了下钻过程中钻具的排替作用对油气上窜高度的影响。李振海等人[3]用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时, 修正了油气运移的时间, 加上了开泵到油气界面运移到井口的时间, 但是并没有考虑井身结构和钻具的排替对计算油气上窜高度时的影响。赵勇等人[4]用钻井液顶替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考虑了井身结构对油气上窜速度的影响。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精度, 但是没有综合考虑井身结构, 钻具的排替和开泵后油气自身的向上运移对计算油气上窜高度的影响, 所以油气的上窜速度的计算仍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综合考虑了下钻过程中钻具的排替作用, 井身结构和开泵后油气自身的向上运移对油气界面运移高度的影响, 考虑了开泵后到井口见到油气这段时间内的油气由于受到浮力作用向上运移的高度。还修正了油气上窜时间, 考虑的因素更加符合油气在钻井液中的运移规律。

1 油气上窜速度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1.1 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基本原理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 v为油气上窜速度, m/h;H为油气上窜高度, m;t为油气运移时间, h。

油气界面从油层顶部运移到井口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首先停泵进行短起下, 油气在静置钻井液中受到浮力作用向上运移, 这段运移高度为h静;下钻过程中钻具下入到油气界面以下, 由于钻具的排替作用油气界面升高, 这个高度为Δh;最后开泵循环, 钻井液携带油气上移, 钻井液携带油气运移的高度为h钻井液;在钻井液携带油气向井口移动过程中, 油气由于受到浮力作用, 油气相对于运动钻井液向上运移, 这段运移高度为h动。则油层的深度可用式 (1) 表示。

式 (1) 中, H油为油层顶界的深度, m。

则油气由于浮力作用在钻井液中的上窜高度为

1.2 钻具的排替作用对油气上窜高度的影响

短起下过程中, 钻具下到油气界面以下, 油气界面会在钻具排替作用下上升, 忽略井径不规则对环空体积造成的影响, 其上升的高度由井眼直径、钻具的外径以及侵入的长度决定。进入原始油气界面以下的钻具体积等于原始油气界面到新油气界面之间的环空体积, 原始油气界面到新油气界面之间的高度即为Δh。

根据钻头位置相对于油层位置的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 下钻后钻头的深度小于油层的深度; (2) 起钻后钻头的深度小于油层深度, 下钻后大于油层深度; (3) 起钻钻头的深度小于油气界面深度。下面对这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2.1 下钻深度小于油层深度, 大于油气界面的深度

钻具进入原始油气界面以下的深度为h静- (H油-H钻下) (如图2) , 根据排替作用原理, 钻具进入原始油气界面后排开钻井液的体积等于油气界面上升高度的环空体积, 可得:

整理后得到油气界面上升高度为

式 (3) 中, S为底部裸眼或套管的截面积, m2;S钻为底部钻具的截面积, m2;H钻下为短起下结束时钻头对应的井深, m, 一般下钻到底, 可通过录井资料得到。

1.2.2 起钻深度小于油层深度, 下钻深度大于油层深度

钻具进入原始油气界面以下的深度为H钻下-H油+h静 (如图3) , 根据排替作用原理可得:

整理后得到油气界面上升高度为:

1.2.3 起钻深度小于油气界面

起钻后钻头的深度大于油气界面的深度, 钻具下行的高度为H钻下-H钻上 (如图4) , 根据排替作用原理可得:

整理后得到油气界面上升高度为

式 (5) 中, H钻上为起钻过程结束钻头对应的井深, m, 通过录井资料可以得到。

1.3 钻井液的顶替作用对油气上窜高度的影响

传统的迟到时间法, 没有考虑井身结构, 用迟到时间计算油气运移高度是很不准确。这里用钻井液顶替法[4]计算油气油气界面被钻井液上推的高度, 考虑了钻具组合和井身结构对油气界面是上移的影响。

1.3.1 油气界面上移到井口时排出钻井液的体积

开泵到井口见到油气显示这段时间, 钻井液推动油气界面向上运移的高度所对应的环空体积等于环空排出钻井液的体积V出。

式中H1, H2, …, Hi为各段不同钻具与井身组合的有效长度, m;A1, A2, …, Ai为各段不同钻具与井身组合的环空横截面积, m2;, Di为裸眼段直径或套管内径, m, di为钻具的外径, m。

通过钻具与井身结构的相关信息, 可以得到每段钻具与井身之间不同组合的有效长度Hi和环空横截面积Ai, 其中钻具的相关参数, 套管的尺寸和井身结构在现场录井中都是已知的。

环空排出的钻井液体积V出又相等于泥浆泵泵入井筒内的钻井液体积, 即:

开泵到井口见到油气显示这段时间内, 泥浆泵泵入井内钻井液的体积为

式中, S为泥浆泵每泵冲的实际排带体积, m3/冲次;h为开泵到井口出现油气这段时间内泥浆泵的总泵冲数, 冲次。

1.3.2 h钻井液的求取

通过比较井口排出的钻井液体积与每段钻具与井身之间不同组合的环空体积的大小, 可以得到循环钻井液携带油气界面上移的高度。如果V出>H1A1+H2A2+…+Hl-1Al-1且V出<H1A1+H2A2+…+HiAi, 则油气界面在第i段钻具与井身组合中, 油气界面在第i段钻具与井身组合环空中的有效长度Hi为

则h钻井液的计算公式为:

1.4 油气在循环钻井液中的上窜高度

在钻井液静止时, 由于密度差的原因, 油气受到浮力的作用, 在钻井液中向上运移, 在常规的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公式中, 油气上窜的高度只考虑了从停泵到开泵这段时间内油气在静止钻井液中的运移。但是, 在开泵以后, 油气在钻井液中仍然受到浮力的作用, 油气相对钻井液也有一个向上的运移速度, 即相对速度v相对。此时, 油气运移速度由钻井液的上返速度和相对速度叠加而成, 即

式中, v循环为开泵循环后油气的速度, m/s;v钻井液为开泵钻井液的上返速度, m/s;v相对为相对速度, m/s。

假设油气在上返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则油气相对于运动的钻井液向上运移的相对速度v相对与油气在静置钻井液中的上窜速度v相同, 即

则h静和h动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 (8) 中t静为钻井液的静置时间, 也就是停泵到起下钻到再次开泵的时间, h;t动为从开泵到井口见到油气显示的时间, h。通过现场录井资料可以得到。

1.5 油气上窜时间的修正

油气上窜高度为油气在静置时间内的上窜高度与在运动钻井液中上窜高度之和, 那么油气上窜的时间也应改为钻井液静置时间加上开泵后到井口见到油气显示这两段时间之和, 即

式 (9) 中, t为油气运移的时间, min。

以前用静置时间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因为井比较浅, 钻井液静止时间较长而循环时间比较短, 计算油气上窜速度时忽略掉油气在开泵后到井口油气显示这段时间内的上窜高度对结果影响不大。但是目前随着深层油气资源的开发, 井越来越深, 一次短起下的时间相对于钻井液的循环时间比较长, 如果忽略掉开泵后油气运移的时间, 油气上窜速度的计算误差比较大。

2 应用实例

2.1 实例验证

计算方法在某口井现场录井施工中得到验证, 计算精度较高, 下面是该井某一次起下钻测后效计算油气上窜速度的实例。

该井油气显示深度 (H油) 3 868.73 m, 起钻深度 (H钻上) 3 731 m, 起下钻静止时间 (t静) 为20 h。外径为339.70 mm, 壁厚9.65 mm的技术套管下深1 800.52 m, 外径为244.5 mm, 壁厚为10.03 mm的尾管坐挂于1 800.52 m井深处下深至3 100.68 m处。短起下测后效时的钻具组合为:钻头Φ215.9mm×0.25 m+410×410×0.53 m+钻铤Φ177.8mm×12根 (共111.62 m) +411×4A10×0.52 m+钻铤Φ152.4 mm×12根 (共116.83 m) +4A11×410×0.62 m+加重钻杆Φ127.0 mm×24根 (共231.60 m) +钻杆Φ127.0 mm (共3 203.75 m) 。井口出现油气显示时的总泵冲数 (n) 为5 650冲, 实测泵每冲排量 (S) 为28.6 L, 钻井液的迟到时间 (T迟) 为2.5 h, 从开泵到井口出现油气显示的时间 (t动) 为2.19 h。

开泵到井口见到油气显示这段时间内, 泥浆泵泵入井内钻井液的体积为161.59 m3, 大于前三段钻具与井身之间的环空体积159.68 m3, 小于前四段钻具与井身之间的环空体积165.22 m3, 根据公式 (6) 求得Hi为79.92 m, 则循环钻井液推动油气界面上移的高度h钻井液为3 283.67 m。

因为起钻深度小于油层深度, 所以应用式 (5) 求取由于钻具排替使油气界面上升的高度, 经计算得出Δh为289.06 m。

油气上窜高度H=296.06 m;油气上窜时间为t=20+2.19=22.19 h, 则上窜速度v=13.34 m/h。

2.2 计算方法对比

(1) 用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为v=22.07 m/h。

(2) 用钻井液顶替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公式如下。

计算结果为v=19.07 m/h。

传统迟到时间法因为受到泵排量变化, 测量迟到时间精度的影响, 计算结果误差较大;顶替法排除了泵排量变化的影响, 但是未考虑钻具的排替作用的影响, 计算精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 结论

(1) 计算油气上窜速度, 综合考虑了下钻过程中钻具的排替作用, 井身结构和开泵后油气自身的向上运移对油气上窜速度的影响, 并对油气上窜时间进行了修正, 考虑的因素更加符合油气在钻井液中的运动规律, 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适用于现场录井对于油气上窜速度的精确计算。

(2) 开泵循环后, 油气仍受到浮力作用, 相对于运动的钻井液向上运移, 所以在深井和超深井中油气在循环钻井液中的运移高度和运移时间不可忽略。

(3) 公式推导建立在油气在钻井液中上窜高度与运移时间的基础上, 未考虑油气在钻井液中的滑脱上升、气体膨胀等因素, 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摘要:上窜速度是反映油气活跃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钻井作业来说, 直接影响钻井作业的井控安全。如果油气上窜速度不准确, 很容易导致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同时也会造成钻井液密度的不合理, 从而对油气层造成污染。现场用的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根据油气在钻井液中运移的规律分析, 得出油气上窜速度一种新计算方法,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钻具的排替作用、井身结构、以及开泵后油气在钻井液中的运移对其上窜高度的影响, 对油气运移时间进行了修正, 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油气上窜速度。经过现场实验表明, 该计算方法可靠, 可为准确判断油气活跃程度, 为安全钻井作业提供依据。

关键词:油气上窜速度,井身结构,油气上窜高度,油气运移时间

参考文献

[1] 应维民, 胡耀德.油气上窜速度的现场计算.海洋石油, 2002; (02) :63—64, 19Ying Weimin, Hu Yaode.Calcul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rising speed.Offshore Oil at the Scene of Drilling.2002; (02) :63—64, 19

[2] 成萍, 周文君, 胥仁强, 等.气测后效油气上窜高度计算方法完善.录井工程, 2010;21 (01) :26—28Cheng Ping, Zhou Wenjun, Xu Renqiang, et al.Perfecting method for calculating oil and gas fleeting height of gas logging aftereffect.Mud Logging Engineering, 2010;21 (01) :26—28

[3] 李振海, 覃保锏, 金庭科, 等.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录井工程, 2011; (02) :12—13, 26Li Zhenhai, Tan Baojian, Jin Tingke, et al.Amendment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oil and gas ascending velocity.Mud Logging Engineering, 2011; (02) :12—13, 26

3.浅析计算机网络速度变慢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 硬件 啟动 故障

网络速度变慢的原因比较多,从整个网络线路上各部分分析,有身计算机的问题,有传输介质及路由器、服务器等的问题。以下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一个分析。

1、单机网速变慢

1)防火墙过多引起网速变慢

为求安全,有些用户在系统上装有两个甚至更多的防火墙软件,但防火墙会对网络通过的数据包进行检查,多个防火墙会大大的消耗资源从而引起网速变慢,并有可能引起软件间的冲突。

2)系统资源不足引起网速变慢

因加载过多的应用程序,致使系统资源不足,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导致上网速度变慢。

3)不能绑定TCP/IP协议

不能绑定TCP/IP多为网卡驱动程序未正确安装、网卡质量问题和PCI插槽不良。应先把设备管理器里的网卡驱动删除,重启后安装驱动程序;如果不好,再把网卡换一个PCI插槽;仍不好换一块网卡。

4)ADSL Moden过热或其它故障引起网速变慢

主要就是夏天气温高或散热问题没有处理好,从而使ADSL Moden不能正常工作。

5)线路问题,电磁干扰等相关问题。

线路问题主要有施工时未遵循施工标准而遗留的质量隐患,如没加塑料套管导致老鼠咬断线路;弱电强电未能分管装产生的问题;配线架或其他材料质量问题导致跳线接触不良;用户在装修时暗敷的室内线损坏等。

6)水晶头接触不良导致网速变慢

压制不规范使或水晶头刀片氧化导致其接触不良,进而造成网络传输间的丢包,导致网速变慢。

7)网线问题引起网速变慢

网线不能过长,最好不要超过100米,双绞线传送的是数字信号,其衰减效果要大于模拟信号,过长则会出现信号衰减至无法连接网络的情况。

布线要简洁,不要有缠绕。尽量不要经过有干扰源的地方,以免受到干扰,造成不必要的丢包而至使网速变慢,建议使用带屏蔽功能的网线。

8)计算机病毒及软件设置问题。

计算机病毒会使网速变慢,相关上网设置不当也会造成上网速度变慢。

2、局域网网速度变慢

1)网卡绑定过多协议引起网速变慢

因为局域网用户会需要很多相关服务,特定的服务会要求使用指定的协议,故局域网用户中很常见。当数据通过绑定了许多协议的网卡时,计算机将确定该数据使用哪种协议来传送,从而导致网速变慢。

2)ADSL、路由器等设备散热不良导致网速变慢

ADSL设备工作时发热量比较大,平时要注意散热。如果把ADSL设备和路由器、集线器等堆在一起,不利于散热,将会对ADSL的正常工作有影响。各设备需要分开摆放,设备之间应留有通风散热通道,机房内,最好做到恒温(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0~30℃)。

3)网络中存在的回路导致网速变慢

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网络中,经常有多余的备用线路,如无意间连上时会构成回路。回路产生后严重时会使整个网络的计算机都上不起网。当怀疑有此类故障发生时,一般采用分区分段逐步排除的方法。

4)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引起的广播风暴而导致网速变慢

广播在网络中作为发现未知设备的主要手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网络中计算机数量的增多,广播包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当广播包的数量达到30%时,网络的传输效率将会明显下降。如果网卡或网络设备损坏后,可能会不停地发送广播包,从而导致广播风暴升级,轻者使网络速度变慢,严重时会使网络通信陷于瘫痪。故网络设备硬件有故障时也会引起网速变慢。

5)网络中某个端口形成了瓶颈导致网速变慢。

路由器广域网端口和局域网端口、交换机端口和服务器网卡等都可能成为网络瓶颈。当这些重要的端口拥挤,会造成网络丢包变多,进而导致网速变慢。如果堵塞则可能造成上不起网这种情况。

可在网络使用高峰时段,利用网管软件查看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端口的数据流量;也可用Netstat命令统计各个端口的数据流量。据此确认网络数据流通瓶颈的位置,设法增加其带宽。

6)蠕虫病毒的影响导致网速变慢。

通过E-mail散发的蠕虫病毒对网络速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危害性极大。这种病毒导致被感染的用户只要一上网就不停地往外发邮件,病毒选择用户个人电脑中的随机文档附加在用户机子的通讯簿的随机地址上进行邮件发送。成百上千的这种垃圾邮件有的排着队往外发送,有的又成批成批地被退回来堆在服务器上。造成网络出现明显拥塞,网速明显变慢,使局域网近于瘫痪。

7)系统相关的漏洞。

系统的漏洞可以给网络攻击或病毒造成可乘之机,进而影响计算机性能,网络速度。

3、服务器端网速变慢

1)目标网站所在的服务器带宽不足或负载过大,响应速度过慢。

可以通过PING命令进行判断,看看丢包情况,再使用tracert分析路由。Tracert 建议直接使用世界网络提供的中文路由分析工具,通过地图直观显示路由走向。

2)DNS未能解释到该网站的IP。

当上网高峰期,许多用户访问同一个热点网站,由于该网站服务器响应不过来,则出现网络速度慢、长时间网页打不开的情况,最好避开高峰时段上网或改访问其它站点。

3)由于互联网节点故障,网络系统自动进行路由迂回至目标服务器,造成网络速度变慢。

网速变慢的原因是很多的,例如当交换机广播风暴较大时,交换机性能会下降;同一个路由上,其它VLAN段受到攻击导致路由性能下降,所以你也受影响;访问的目标服务器线路距离越长,经过的节点越多,传输速度就越慢。故在解决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综合考虑问题,从而有效的,全面的找到问题并解决之。

参考文献:

[1]谭元颖.计算机组成使用维护(第二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

4.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案 篇四

郭俊华 物理学2班 20042301037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掌握加速度的矢量性,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正负的意义。

3.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熟悉公式a=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加速度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过程中推理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疑、解疑探究规律,培养师生间相互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加速度的定义

三、教学难点:

1、对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拟用“类比法”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媒体:

自制课件,斜面及电池试验装备

六、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入

探索性实验:

1、研究物体沿斜面滚落的运动规律的探究;

不同变速运动,速度变化快慢不同,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加速度

(二)、新课教学

(1)讨论交流物体在所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速度改变大的物体速度改变得快。

(2)讨论交流物体速度改变相同得情况下,物体所用时间越短,速度改变得越快。(3)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 a =(vt-v0)/t

2、加速度单位 : “米每二次方秒”,符号m/s2(或m · s-2)。还有 cm/s2 等

3、加速度是矢量。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a 的方向 vtvot。可用正负号来表示.

如果加速度为正值,速度增大. 如果加速度为负值,速度减小。

5.速度教案 篇五

一、从生活情境引入新知。

(一)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1小时

1、出示表格:

2、总结出:在路程相等的时候,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二)时间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车次 出发----到达

路程

时间 4138 双鸭山-哈尔滨 500千米 12小时 4032 黑河-哈尔滨 636千米 12小时

2、总结出:在时间相等的时候,谁的路程长,谁就快

(三)路程时间都不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1、出示表格: 火车

路程

时间 特快列车 320千米 2小时 普通列车 318千米 3小时

2、总结出:原来要比较快慢,比较速度最好的方法是比一比,他们在一个小时里走了多远,谁走的多,谁就快

(四)揭示课题:同学们,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路程和时间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速度时间与路程》。【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为整堂课定下了基调,以问题解决为切入口,以观点冲突为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使学生被问题深深吸引。】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讲解速度的读法、写法:

1、学生自己概括,自己总结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请你快速的写出下面的速度,并说一说表示什么?

(二)理解速度的意义

1、单位时间:像一时,一分,一秒这样的时间我们把它叫做单位时间

2、总结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一时,一分,一秒)内行使的路程,我们就把他叫做速度。【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重视学生对速度的体会,使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也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经历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1、出示例3,可以通过计算,也可以借着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线段图的讲解: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3、抽象出数学模型: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可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自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请每一位学生写出关系式。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尽可能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关系式。给他们以鼓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1、感受生活中的速度。

2、巩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3、开发学生潜能,总结出“速度=路程÷时间”和“时间=路程÷速度”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实例中,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提升】

四、全课总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速度真奇妙,它吸引着人们去不断的探索、发现,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发现速度更多的秘密!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

生:......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⑷小强5分钟跑了600米,小强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600×5=3000(米)

答:小强平均每分钟跑3000米。()

第二关:练习八第8题。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

时用了2小时。

⑴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

⑵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三关:拓展题:

爸爸骑摩托车带小倩到粤晖园玩,摩托车速度是500米/分,从家出发经过2小时到达,小倩家到粤晖园有多远?

四、学生分享收获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的收获应该不少吧,谁想同学们分享一下?在

这节课谁表现得好,你想表扬谁?你自己呢?老师呢?今天哪个组表

现得最好?

现代化的超级集装箱船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0节/小时=55公里/小时常规货轮的速度在15-20节之间=28公里-37公里/小时之间

走路 5Km/h 自行车 18Km/h 出租车 50Km/h(市区)公交车 30Km/h 普通火车 80Km/h 特快火车 120-140Km/h 民航飞机 螺旋桨式 450左右 喷气式飞机750至950 轮船江轮 20Km/h 轮船海轮 32Km/h

6.高中,加速度教案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能记住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能说出它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 2.能说出加速度是矢量,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运动性质;

3.能说出加速度的概念,区别速度、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能在生活中准确地使用加速度的概念; 4.能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

三、学习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V-T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四、学习过程导引

(一)速度与速度变化量

1.请你通过数据感知,谁的速度变化快?

方法一: 比较速度变化量 时间 初速度 小型轿车 6s 0 公共汽车 6s 0 时间 初速度 小型轿车 20s 0 旅客列车 500s 0 末速度 30m/s 12m/s 末速度 30m/s 30m/s

速度变化最大 速度变化最快 方法二: 比较时间

2.如表格数据,该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呢?

初速度(m/s)末速度(m/s)时间(s)末速度最大 自行车下坡 火车出站 0 0.5 4 6 4

飞机在空中飞行

(二)加速度 1.定义: 2.表达式: 3.单位及符号: 80 80 10

3.为了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新的物理量──加速度,它该如何定义呢?

请您和同学一起讨论:

①有可能出现速度大,加速度小的情况呢?

②有可能出现速度变化量小,而加速度大的情况吗?

③有可能出现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反的情况吗?

④有可能出现加速度增大,而速度减小的情况吗? 4.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①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变化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这一段时间(或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加速度;

②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加速度称为瞬时加速度。5.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与练习”第1题。

(三)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加速度也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1.案例研究: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分析讨论:

①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②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③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V 〉V0,△V为正值,与V0方向一致。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V〈V0,△V为负值,与V0方向相反。2.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①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加速度描述的是 的快慢,速度描述的是 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共同决定,而与速度本身以及速度变化多少无必然联系。

②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四)从v-t图象看加速度 1.请您阅读教材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

②图1.5-3中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异同点?

③在图象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④请您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与讨论”,然后回答。

(五)当堂检测

请您完成课本“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

(六)本节课您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3.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实例,引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速度存在增加和减少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敢于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

1.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含义。2.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起动的车辆 小轿车 火车 0 摩托车 0 0 初始时刻的速度(m/s)30 20 20 10

可以达到的速度(m/s)

起动所用的时间(s)50 600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我们知道运动快慢用速度来比较。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如何描述?

二、新授

(一)加速度

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 经一段时间 后变为,那 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提问: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为此,我们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1.加速度的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单位:米/秒2(m/s2)

就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那样,加速度也有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之分。4.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①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变化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这一段时间(或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加速度。②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加速度称为瞬时加速度。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加速度也是矢量,它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分析讨论:

(1)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2)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有何关系?(3)两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1)物体: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40秒内属于的改变量为,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方向 方向相同,即 与 方向相同。

分析(2)物体: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说明 与 方向相反。,说明 方向与 方向相同,与 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总结:

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匀加速直线运动:,为正值,与 方向一致。匀减速直线运动:,为负值,与 方向相反。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①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描述的是位移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以及速度变化多少无必然联系。

②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

(三)从v-t图象看加速度

学生观看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2)图1.5-3中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异同点?(3)在图象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明确: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的数值等于其加速度.

速度一时间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一时间图象。

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还可以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v/△t来定量求加速度,从而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三、视野拓展

1、加速度与糖尿病患者

前不久,一名由昆明飞往武汉的旅客,刚下飞机就一头栽倒在候机楼大厅门口,昏了过去。由于患者系独自外出,身边没有同伴,病史无从询问,给诊断救护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明确诊断其为病死率十分高(40%~70%的死亡率)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经过抢救患者才脱离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该患者平常仅出现多饮多尿,并没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在乘机前几天一直腹泻,在飞机上由于晕机发生剧烈呕吐,从而导致身体严重脱水。我们知道,在飞机起飞和降落以及气流导致的飞机颠簸时,人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力和加速度作用的变化。实验证明,在加速度作用下,血糖浓度升高,糖原含量降低。动物试验证明,在高空气压降低缺氧时,糖的异生作用增强,血糖升高。患者在以上多因素的作用下,血糖较正常高出近5倍,从而出现高渗性昏迷,差点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航空旅行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2、冲击性加速度或过载对全身作用的机制

冲击性加速度或过载对人体的影响与持续性加速度不同,它主要不是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而是引起疼痛,短暂意识丧失和各种机械性损伤,如组织器官变形、撕裂及破坏等,严重时可致死亡。其影响的程度除了与冲击过载峰值、作用时间、过载速率3个基本参数有关外,还与过载作用的方向、人的体位、束缚状况等因素有关。

7.速度计算教案 篇七

1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概念分析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是最早的计算机功能体现的概念, 由于早起的航天航空事业非常发达, 因此需要大量的航空数据计算。而这些数据的计算如果只是通过人工进行的话, 会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同时, 人工计算还会存在一定的错误, 导致数据计算机的不准确性。因此, 计算机开始被研发, 并且利用门电路的特性, 进行电子逻辑计算, 并且将数学中的模型以及计算方式输入到计算机的程序中, 从而利用计算机的逻辑门电路功能, 实现数据的计算。因此, 在计算机研发初期,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仅仅代表计算机的数据计算能力。

1.1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宏观定义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扩充, 并且不断被家庭化以及工作化, 目前企业单位或者是家庭使用的计算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了, 而是被人们以其体积冠以称呼的微机。计算机如果按照体积和计算能力进行分析, 可以从巨型机、超大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以及微型机来进行分类。因为计算机的运算需要强符合的电路逻辑运算, 所以也需要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功能具备一定的能力。因此, 计算机能力越强的计算机, 其体积也越大。不仅仅是内部元件分布较多的原因, 更是因为计算机的散热原因。因此, 目前我们家庭和单位使用的基本都是微型机。

由于微型机的数据运算能力已经被大大的缩减, 所以其主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的数据运算, 而是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因此, 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探究过程中, 一般都是以其宏观的定义进行分析, 而不是单纯的数据运算。例如, 计算机在进行图像处理的过程中, 实际上依然是电子门电路在进行逻辑运算, 但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实际上却运算了图像数据。这也是因为在计算机的逻辑思维中, 只有二进制的数据, 0和1。而其他的数据形式, 计算机是不会识别的。因此, 宏观意义上的数据处理, 还涉及二进制与其他数据形式之间的转换。总之, 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不能完全理解为仅仅是针对数据, 还包括数据之间的转换, 从而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数据处理。

1.2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处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 计算机在接收处理指令以后, 会首先通过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指令的发出, 然后将存储在硬盘中的数据或者是远程传递的数据进行解码和分析, 变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数据。然后这些数据需要先进入到内存, 也就是计算机的ram, 进行缓存。中央处理器通过合理调用, 再将这些数据逐步提取到二级缓存甚至是三级缓存, 从而实现一整套的数据处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都需要进行缓存设置。原因在于设置存储空间是为了让数据之间的转换更加流畅, 也是为了能够缓解中央处理器的处理负荷, 降低中央处理器的工作量。因此, 对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而言,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之间的需要进行转换;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中, 计算机是只能够识别二进制的数据, 因此, 对于计算机的其他操作, 都是需要将这些操作的过程转换成二进制来进行。例如, 在进行图像处理或者是影音处理的过程中, 都是需要利用解码器来进行的。尤其是观看视频的时候, 都是有一个解码器的提示, 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数据转换成了二进制, 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因此, 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需要进行转换。

第二、计算机处理数据需要缓存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一定要进行数据缓存, 所谓缓存就是将数据先存储在一个地方, 然后再调用到中央处理器, 进行处理。设计缓存的目的其一是为了能够让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压力降低, 其二也是为了更加合理的进行流程化的数据处理。一般情况下, 计算机的数据可以来源于硬盘, 也可以来源于远程传输。然后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 就是通过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 然后调用到内存再进一步达到二级缓存以及三级缓存中。

第三、计算机处理数据是一切操作的基础;计算机的操作都源自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因为计算机只能识别一种模式, 就是二进制数据。这与计算机的设计是有关的, 由于所有的数据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的电子门电路进行的, 所以不管计算机进行什么操作, 都是需要将操作转换为二进制的数据, 然后再进行操作与处理。因此, 计算机处理数据是一切操作的基础。

2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运算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分析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原理以及数据的处理过程中以后, 分析计算机的处理运算速度就有据可依了。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 一般会有几个必要的过程, 这些必要的过程都是直接影响计算机处理速度的主要因素。以下将对以下这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处理因素分析;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对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衡量标准主要是以主频为主。主频实际上就是一种频率单位, 是用来标注计算机在在一秒内可以运算的次数。所以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主频越高, 其运算的速度就越快。此外, 对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而言, 还要进行缓存的设计。一般设计缓存是为了在中央处理器与内存之间设置一个缓存区, 这样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第二、计算机内存的处理因素分析;计算机一般都会有内存设置, 内存的设置是为了能够给予中央处理器一个缓冲的过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如果计算机没有内存, 会造成无法开机。原因就在于如果让所有的数据都让中央处理器来进行处理, 那么会造成中央处理的温度急剧升高, 从而影响中央处理器的使用。因此, 无法开机的原因是计算机设计的一种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因为温度过高, 而造成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损坏。内存越高, 就会给予数据更多的空间进行缓存, 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速度。此外, 计算机的内存制式也会影响数据的处理速度, 一般三级缓存与二级缓存都会影响计算机的处理效率。因此, 内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的处理速率。

第三、计算机硬盘的处理因素分析;硬盘相对而言, 对于计算机的处理而言, 其影响的程度也最低。但是, 硬盘的不同也会影响数据的读取速率, 虽然不是非常明显,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 还是能够有所体现的。一般对于硬盘的衡量标准, 是硬盘的转速。一般目前市场上的个人计算机使用的硬盘转速以5400R和7200R为主。这些代表在使用的过程中, 硬盘的读取速度。此外, 硬盘的固态存储方式和闪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硬盘的数据读取速率。一般情况下, 闪存的读取速率更高, 并且转换的速率也更快。但是, 闪存的不足在于其内存空间一般都比固态的硬盘存储空间要小, 并且市场上的价格相对较贵。

总之, 影响计算机的数据运算速率一般为以上几个因素, 其中中央处理器的影响最为明显, 主频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效率, 而内存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内存越大越好, 而是要与中央处理器进行匹配才行。最后, 硬盘的影响因素最小, 不过相对而言, 也是一种影响因素之一。

3 结语

本文对计算机的分类以及数据处理的方式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从而明确了计算机的操作模式。对于数据处理而言, 实际上是每个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步骤。所有的计算机指令的操作都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进行的, 因此在分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运算影响因素的过程中, 需要从计算机的基础设备进行分析, 包括对于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 内存的空间设计以及缓存的设计等, 都直接影响到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因此, 综合以上所有的运算元素, 就是影响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运算速率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魏零, 肖丹凤.基于Excel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统计学生成绩[J].考试周刊, 2013 (34) :124-125.

[2]姚徐, 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 (01) :55-56.

[3]张庆丰, 王峰.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在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 (04) :102-103.

8.速度计算教案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口算;计算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很多内容是通过运算能力表现出来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的降低必然会引起“多骨诺效应”,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打消学生快速做题必然会出错的顾虑

我们要求的计算速度快,是经过长期的训练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强化的“拔苗助长”。有的学生做题非常慢,虽然正确,但耗时。实践证明,一开始,只要求正确,后讲究迅速,收到的效果比较慢。如果同时提出要求,不但要正确,还要迅速,只要练习的次数多了,二者是可以同时达到目的的。

二、适当增加练习题的分量

做题是一个慢热的过程,就像赛跑,一开始起步,接着加速,然后冲刺。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特征,每次练习开始,思想都不会很快集中,总有一些学生磨蹭。还有就是手部的肌肉还有点僵硬,不很顺便,做起题来,自然快不了。大约两三分钟以后,才会渐入佳境,越做越快。此时,如果题目少了,刚想“大展手脚”,一下子就做完,心里上有一种“饥渴感”,直接影响学习的快感。

三、教会学生迅速计算的方法

计算能力是刻苦训练出来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往往得益于教师教给学生的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没有方法,学生就会失去计算的兴趣。例如,基本加法的卡片练习,我要求学生眼看两个数,直接说得数。做20以内的加法,知道凑十法的道理后,就应该直接说出得数。在计算中,我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用口算,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四、积极训练学生眼疾手快

做到这一点,既要有训练的方法,还要有具体的指导。例如,口算训练时,我安排学生适当的听算、视算。要求学生看得快,可以要求起初看只能看清一行数字,记住两三个,逐步增加到五六个,甚至八九个。

五、采取饶有趣味的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形式多样也很重要,如同吃饭,我们要变换不同的口味。例如,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让学生在这些有趣的练习中寻找计算的快乐,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上一篇:精选教师节校长讲话稿下一篇:分手伤心说说心情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