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事热点的个人看法

2024-11-30

对时事热点的个人看法(精选8篇)

1.对时事热点的个人看法 篇一

对解放战争史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华国富

【原文出处】《军事历史》(京)2002年06期第55~59页 【作者简介】华国富,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一室主任 【关 键 词】解放战争时期/学术研究/热点问题

全国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解放了除西藏、台湾、澎湖、马祖、金门、西沙、南沙等岛屿,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胜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更加成熟,全党高度团结,战争的指导者和实践者把握了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能够得心应手地指导战争和建设军队,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为成熟、最为丰富、最为完善的时期。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人民解放军完成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

长期以来,党内、军内和史学界对解放战争的一些重大问题并没有大的争议,认识比较一致。然而,由于战争形势急遽多变,作战形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对个别事件和战役战斗的性质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现就解放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谈些看法。

一、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问题

这一问题,在史学界特别是第四野战军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认为,从1945年9月下旬起,中共中央多次指示中共中央东北局,要“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大力建立东北根据地。因此,这八个字是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工作方针,是一个战略问题。1960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的题注中曾写道:在国民党向东北大量运兵,并占领山海关、锦州等地的情况下,“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这个指示中,预见到东北斗争的艰苦性,及时作出了把东北的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方面,‘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以便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在将来转入反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正确的方针,由以林彪同志为首的东北局有效地实施了。”1987年由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编纂、军事科学院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3卷也写道:1946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东北我军从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东满、北满、西满的广大农村及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基地”;1988年由中共中央党校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合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辽沈决战》一书中收入的由韩先楚撰写的《东北战场与辽沈战役》一文中也说:从1946年“九月下旬起,中共中央多次指示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大力建立东北根据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和原东北局的主要领导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中共中央从未给东北局发过“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如1988年10月《辽沈决战》书出版后,彭真同志就韩先楚撰写的《东北战场与辽沈战役》中的提法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当时东北局从未收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并报告了当时任中共党史领导小组组长的杨尚昆,后经杨尚昆同意,《辽沈决战》编审小组于1988年11月对韩先楚的提法作了更正,指出:“据查,中共中央当时并未对东北局作过这样的批示,这种提法不是事实”。1991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一文的题注中了删去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一提法。

笔者在长期研究解放战争史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文电,没有发现当时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中有“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一指示,仅在1945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就东北问题给在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中共代表团的电文中查到这一提法。原电是“彭林电,11月19日友方通知他们,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有红军之处不准我与顽作战,要我们退出铁路线若干里以外,以便蒋军能接收,他们能回国。彭林不答应,我们已去电要他们服从彼决定,速从城市及铁路沿线退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但近两日情况如何尚不知。望你速探听中苏谈判结果电告。”从上述电文中可以看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主要是针对为使苏联红军顺利撤离东北回国而提出的,并不是为建立东北根据地给东北局的方针。

二、关于如何评价四平保卫战问题

从1946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向东北解放区发动进攻。东北民主联军于四五月间进行了四平保卫战,歼灭国民党军1万余人,自身也伤亡近万人。对这一战役的评价,早在1946年9月19日,即东北民主联军撤离四平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军委在致电东北局的电文中明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但是,学术界特别是在原四野一部分老同志对这一战役作了基本否定的评价。他们认为,四平保卫战在战术上有某些成功,英勇的抗击了一个多月,但在战略上是失败的;四平保卫战是得不偿失;四平保卫战,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是失策的。

笔者认为,对一个战役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敌我伤亡对比多少作标准,而应将这一战役放到当时的形势中去考察,应看战役本身在战争全局中所起的作用及对今后战局的影响。1946年1月,国共和谈取得重要成果,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在北平设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负责调处双方的军事冲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包括《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在内的五项协议。但在谈判中,国民党军借口东北例外,拒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东北已取得的政治、军事地位,调动大批军队进入东北,企图利用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凭借军事优势和美国援助,武力独占东北。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独占东北,但考虑到东北国共双方力量对比,东北民主联军一时难以全部控制东北,同时也估计到,苏联由于同美国及国民党政府有外交关系,将要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把苏军进驻的大城市及交通要道移交给国民党政府的情况,提出了坚决击破国民党军的进攻,力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的合法地位,力争和平解决东北问题的方针。1946年2月上旬,国民党军开始沿北宁路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在秀水河子和沙岭地区给进犯之敌以打击,迫使其暂时停止了进攻。3月,到达东北的国民党军已达24万人,并于13日乘苏联军队撤兵之机占领沈阳,接着兵分三路向南、向东、向北推进,企图首先占领辽东半岛,歼灭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尔后再集中主力进攻北满。21日,国民党军侵占抚顺、辽阳、铁岭等地。27日,在中共和谈代表的努力下,国、共、美三方代表在重庆签订了《关于派遣执行小组前往东北调处停止冲突的协定》,并准备派遣4个小组到东北两军冲突现地,调处冲突。但国民党军为了在东北停战前抢占更多的地盘,使以后谈判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于3月下旬继续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根据上述情况,中共中央多次指示东北民主联军,要“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军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两万人)求得大胜,以利谈判与将来”,应“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春,哈尔滨及中东路”,应“尽一切可能,不惜重大牺牲,保卫战略要地,特别保卫北满”,“我军必须阻止蒋军于四平街以南,并给以严重打击,方有利于今后之谈判”,要“化四平为马德里”。综上所述,四平保卫战是中共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国共谈判,争取东北和平局面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此战,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使其无力继续组织向北满的大规模进攻,配合了东北的和平谈判。6月6日国共双方代表达成了东北停战协定,使东北赢得了四个月的和平时间,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工作,整编军队,从而为东北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正如中共中央1946年5月19日所指出的“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但此役中,东北民主联军也消耗了较大的有生力量,因此,中共中央在5月27日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

三、关于如何评价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东北解放战争头九个月东北局的工作问题

1946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扩大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东北一年来自卫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讨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东北根据地建设和作战方针的指示,确定了今后的方针和任务。最后会议作出了《东北的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历史上习惯称“七七决议”)。如何评价这个决议,涉及到如何评价东北局特别是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前九个月工作的问题,在这方面,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史学界、一部分学者和原东北局、第四野战军的一些老同志认为,东北局特别是东北局书记彭真在前九个月的工作中是有错误的。他从来不承认东北敌强我弱,没有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留恋大城市,主张坚守大城市,不注重根据地的建设,使部队的建设和作战受到了影响。因此,“七七决议”对改变整个东北形势起到了决定作用,有如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那样重要,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和后来的红军;没有“七七决议”就没有后来的四野和东北的胜利。史学界及原东北局、第四野战军的另一部分老同志则认为,东北局前九个月的工作完全是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进行的。彭真同志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东北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指示,是完全正确的。改组后的东北局上报的“七七决议”,是针对6月以前任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里面有不少不符合实际的内容,所以毛泽东才对其作了重大原则性修改。说“七七决议”有如遵义会议那样重要,等于说以前东北局执行了错误路线,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特别是第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当时,中共中央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争取东北,但由于国民党政府也企图独占东北,再加上苏军的存在,使得东北的形势变化多端,矛盾错综复杂。因此,在争取东北的前提下,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方针也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从1945年9月至10月中旬,在八路军、新四军一部进入东北,而国民党军主力一时还无法到达东北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将部队分散配置,开辟工作,并加紧扩大、整编军队。据此,东北局以少数兵力调往北满、东满地区配合原抗联开辟工作外,以主力分布于以沈阳、安东、锦州为中心的南满、西满各地,从事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军队等工作。

10月中下旬开始,根据国民党军在秦皇岛登陆后,即沿北宁路向东北推进的情况,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立即改变分散配置的新部署,集中主力,守住东北大门,占领全东北。遵此,东北局立即集中主力进行了山海关保卫战,但未能击破国民党军的进攻。

11月中旬,国民党军相继进占山海关、锦州等地,并在美国的帮助下,继续向东北大量增兵,苏联政府也在国民党政府的要求下,同意国民党政府空运部队“接收”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要求,并强令东北人民自治军退出各大城市。根据上述形势,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从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退出,以控制长春路以外之中小城市、次要铁路及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据此,东北局将主力的3/4,以师(旅)为单位,有重点地分散于西满、北满、东满广大地区,执行剿匪、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任务。至1945年底,东北局和东北人民自治军在建立根据地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剿灭了大量的土匪,各省建立了民主政府,绝大多数的县也都建立了中共组织、政权组织和地方武装;在发动群众反奸清算的基础上,部分地区开始进行减租减息,城市和乡村分别成立了工会、农会以及青年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

1946年1月以后,随着国民党军大举向东北运兵和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要不惜重大牺牲,坚守四平,以配合东北的和平谈判,争取东北和平局面。东北局据此集中主力,进行了英勇的西平保卫战。

综上所述,东北头九个月,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东北,在工作方针上,既有全力控制大中城市和铁路干线,独占东北;又有集中主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争取东北的和平局面;还有分散发动群众,首先占领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简单把它概括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一种方针,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更何况,中共中央当时并没有给东北局发过“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当时的东北局是按中共中央制定的方针展开工作的,取得很大的成绩。当然,由于东北形势的复杂性,东北局主要领导没有及时将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向中共中央汇报,对中共中央的指示,没有结合东北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发生过一些偏差,犯过一些错误,但并非是路线错误。中共中央对彭真在东北的工作是肯定的。彭真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在讣告中指出:“彭真同志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政治委员,在矛盾错综复杂、形势变化急剧的情况下,严肃执行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命令,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迅速扩大部队,建立根据地,为以后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对1947年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略行动性质的看法问题,究竟属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中的反攻? 1947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举行鲁西南战役,8月挺进大别山;同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第9纵队和第38军在陈赓、谢富治率领下挺进豫西;9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在陈毅、粟裕率领下挺进豫皖苏。如何看待这一战略行动的性质,究竟属战略进攻的范畴还是属战略防御的范畴,史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史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应属战略进攻的性质。当时,战争的形势已发生了有利于我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经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虽然敌人对山东、陕北的重点进攻仍在进行,但已受到重大挫折。敌强我弱的形势已有所改变,我军在战场上的机动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我军已转入战略反攻或进攻,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依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抓住国民党军在南线战略布局上的致命弱点,以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以主力打到外线去,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的主要战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3卷的战史著作,都持这种观点。

近年来,有些史学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一般来说,处于战略防御的一方在没有打破敌方的战略进攻并使之转入战略防御之前,是谈不上战略进攻的,因为战争双方不可能同时处于战略进攻的地位。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在国民党军尚处于战略进攻时进行的,由于当时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解放区面积缩小,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解放军的后勤供应、兵员补充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中共中央才决定以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以一部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打破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因此,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战略反攻而不是战略进攻,它依然是战略防御的范畴。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认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是毛泽东依据战争形势的发展,摈弃了一般战略进攻的理论而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它发展了战略进攻的理论,应该属战略进攻的范畴。当时,三路大路的战略行动,中共中央和各战略区都曾有大反攻的提法,随着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均对这一行动的性质作了重新评价,提出这是战略进攻。1947年9月1日,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一文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周恩来9月28日在陕北神泉堡对中共中央直属单位干部战士所作的《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报告中也指出:“现在已进入大反攻时期”。到12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又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即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人民解放军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1948年1月11日,周恩来在西北高级干部扩大会议的所作的《关于全国战争形势的报告》,在深刻分析战争第二年开始后的形势后指出:“从去年的七月起,也就是革命战争第二年的开始,全国各战场都逐渐地无例外地进入了反攻,也就是全国新的战略进攻。”“第二个年头开始,无例外地打到外线,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到全国新的进攻,而且现在已经站稳脚。可以肯定,战略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敌人处于被动,转入防御我们的进攻。”

五、关于渡江战役的性质问题,是属战略追击还是属战略决战? 1949年4月下旬至6月初,人民解放军举行了渡江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和东南、皖南、浙江大陆及江西、湖北、福建的一部的广大地区。如何看待这一战役的性质,史学界的基本观点是:渡江战役是在经过战略决战,国民党军的主力已丧失殆尽,已无法在战略上实施有效防御的能力,中国革命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已经不再具有决定国共两党战争胜负问题。因此这一战役应属战略追击的范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3卷等一些军战史著作,均将这一战役列入战略追击阶段。

但在1989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纪念渡江战役胜利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渡江战役两方参战的兵力、作战区域、歼敌数都不亚于三大战役,并且国民党政府还没有完全撤离南京,经过渡江战役,国民党军才实施战略退却,人民解放军才转入战略追击。因此,这一战役应属战略决战的范畴。

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过于强调了渡江战役的作战规模、歼敌数量等表面现象,没有全面分析整个战争形势,没有把握住战略决战概念的本质。战略决战,是敌对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而战略追击是对战略退却之敌的追击。渡江战役前,整个形势正如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指出的: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与军事战线上的胜利同时,中国人民在政治战线上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为这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现在在全世界,包括一切帝国主义的报纸,都完全没有争论了。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没有必要与国民党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决战了。也是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政府也看到了自己覆灭的命运已不可避免,在被迫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组织长江防线的同时,加紧进行了战略撤退,从1949年2月开始,国民党政府和海空军的大部分已逐步撤离南京、上海,其中大部撤向台湾,留在南京的只不过只有李宗仁等少数官员,解放军一渡江,李宗仁等也立即逃离南京。与此相反,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主要精力已放到如何建立新中国的问题上,在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本年内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决定,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规定了全国胜利后的各项政策。随后,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进驻北平,进行建立新中国的准备工作。再从渡江战役的进程看,4月20日晚人民解放军中集团发起战役后,仅半个多小时,就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1日,人民解放军东、西集团全线渡江后,国民党军即于22日部署全线退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线追击,整个战役,除攻打上海外,人民解放军是在追击中进行的。至于解放上海的作战,虽然战斗激烈,但这也只是一种战役性决战,并非是战略决战。

综上所述,渡江战役是属战略追击的范畴。

2.对时事热点的个人看法 篇二

【时事聚焦】

1.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 2020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

2.《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于2015年4月9日印发。

3.“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动员会”于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开幕。

4.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等。

5.2015年6月16日,司法部召开“在全国律师队伍中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为在全国律师队伍中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教育作出了部署。

6.2015年6月21日,“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召开。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法律制度、监察和司法制度的建设与演变。 中国古代的各派别关于法治与礼治的争论与主张。

2.近代列强对中国司法主权的侵略,如关于领事裁判权的演变;近代中国的各阶级、各派别关于民主、法制的主要主张和实践,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司法近代化的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我国司法体制发展的阶级特征、变化原因和影响。

4.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司法体制建设及对近毦代世界民主、法治建设的影响。

5.近代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民主、法制建立、发展的过程及对其的认识。

6.巴黎公社、苏联民主和法制的演变历史。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近代中国民主宪政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民主、法制的措施,以及对近代政治文明的影响;三是通过古今中外主要法律文献的比较、分析,考查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试题训练】

下图是某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一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比较图, 其中a、b、c、d空白处按顺序填写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制制约与平衡的民主代议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至上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至上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共和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的民主代议制

【答案与解析】D本题考查民主代议制, 2015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60周年,因此符合2016年高考的命题趋势。

热点二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时事聚焦】

1.国务院于2015年4月5日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2.2015年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标志着我国自贸区的建设正式迎来“2.0”时代。

3.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

4.201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5.“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动员电视电话会”于2015年6月9日在北京召开。

6.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的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农、工、商业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的经济政策与制度。

2.近代中国各阶级、各派别发展经济的思想和政策;近代反动政府阻碍中国近代化的表现与影响。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失误,更有成功,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4.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表现、发展原因和影响,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思想与模式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5.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二战后苏联对该模式的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教训。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二是针对斯大林模式,苏联是如何进行调整与改革的,这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三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三次改革,我国政府是如何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四是中、外是如何调整政策、转变政府职能的。

【试题训练】

据资料显示,中国的GDP在1957、1979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D.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

【答案与解析】A 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1979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可见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了GDP的发展。

热点三展示中国外交风采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时事聚焦】

1.2015年4月22日,在 “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2.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5月6日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欧盟建交40周年。

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5月14日在西安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

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5月16日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克里。李克强表示,当前中美利益的交融日益深化,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于2015年6月1日在韩国正式签署。

6.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成立亚投行及其日后运营有了各方共同遵守的“基本大法”,迈出了筹建最关键的一步。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交流;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原因及影响。

2.近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亚、非、拉美各国、 各地区都曾遭遇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亚、非、 拉美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都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原因、表现及影响。

4.历史上中国与日、俄、美等国间外交关系的演变与阶级特征。

5.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对大国间外交关系的影响。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影响;二是大国间外交关系变化的表现与影响,如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变化等;三是面对威胁人类的重大危机,中国同世界的主要国家是如何应对的。

【试题训练】

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表明亚太各国朝着实现以“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主题的“亚太梦”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B.反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

C.体现了亚太各国搁置争议、共促发展的精神

D.凸显了大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答案与解析 】D抓住材料中对本次APEC会议主题和作用的理解,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既不符合本次会议的主题,也不符合中国的外交原则。

热点四反思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时事聚焦】

1.多位美国国会议员于2015年4月23日联名致信日本驻美国大使,要求日本确认和重申“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的历史结论,正视历史。

2.联合国于2015年5月5日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纪念大会”。

3.2015年5月7日至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对俄罗斯等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4.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柏林将举行数百场活动来纪念纳粹战败、人民解放。

5.韩国国会于2015年5月12日通过一项决议,谴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歪曲史实,未就日本强征慰安妇等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反省和道歉。

6.2015年6月29日新华社报道,日本多家周刊和网站近日频繁爆出首相安倍晋三的惊人言论,诸如“‘安保法案’就是冲着南海上的中国”,还承认自己的确“在谋划和中国的战争”, 要和美军一道“敲打在南海上的中国”。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与日本、韩国和俄国保持长期友好交流的史实。

2.近代中国与日本、朝鲜半岛都曾遭受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人民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强大后的日本成为侵华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手段最野蛮的主要凶手,成为中国和朝鲜半岛近代化最大的障碍。

3.20世纪30年代,日本和德国发动了法西斯战争。中国和俄国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了维护战争胜利的成果,不仅成立了国际审判法庭对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而且成立了联合国等国际机构,确立了雅尔塔体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中国等国先后赢得了民族独立,并且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促进共同发展,各国携手进行反殖、反霸的斗争,如召开“亚非国际会议”和开展不结盟运动。

4.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为代表的爱好和平的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二战以来, 日本始终没有正确地对待历史问题,近期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借机修改和平宪法,军国主义沉渣泛起,引起爱好世界和平的人们的批判与反思。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和影响,特别是日本侵华的史实与影响;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是如何团结一致地战胜法西斯的;三是二战后德、日两国反省历史态度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试题训练】

有同学在历史课堂中列举出了下表的内容供组内同学讨论,下列讨论结果正确的是

A.这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悄然结束

B.这再现了中国主权从丧失到重获的历史

C.这体现了中国一直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

D.这说明了国际上已承认我国是世界大国

【答案与解析】B从鸦片战争中主权的部分沦丧,到抗日战争时期主权的部分收回,体现了B项的表述。

热点五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时事聚焦】

1.习近平于2015年4月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2015年4月3日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累计达到了757个。

3.“启功教师奖”于2015年5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这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奖项。

4.“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于2015年5月23日在山东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

5.2015年6月29日,针对近期被高度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知名学府在高考录取中抢夺高分考生的事件,教育部要求相关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纪律”。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特点、原因及影响。

2.近代中国教育落后的原因、影响及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表现、 原因和影响。

4.古代以希腊和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的发展概况。

5.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时期西方教育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落后于近代西方的原因和影响;二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特别是近代中国三次留学高潮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三是近现代中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四是近代以来主要西方大国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五是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试题训练】

1957年11月,中共中央文教小组召开了 “省市文教听证会议”,会议指出,采取办全日制、二部制、建议小学等各种学校的办法,力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普及小学教育。下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状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结合本国国情B.普及基础教育

C.发展速度较快D.形式多样灵活

【答案与解析】C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教育发展的速度。

热点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进中国智能制造

【时事聚焦】

1.2015年4月13日,我国首个零碳能源互联网片区落户河北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2.2015年4月14日,从“2015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获悉,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

3.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于2015年4月23日在上海成立,将构建国家技术转移战略高地,打造全球技术转移枢纽。

4.2015年5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工作。

5.2015年5月13日,“联合国青年赋权项目合作办公室揭牌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联合国青年创新奖”评奖基地和颁奖基地永久性地“落户”北京。

6.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6月29日在布鲁塞尔出席了“第二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并同主要代表合影。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特点、原因及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落后于近代西方的原因和影响。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农业科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发展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3.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时期西方科技发展的表现、原因及影响。

4.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重大发明和影响。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表现和影响;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影响;三是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主要创新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试题训练】

右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对a处理解正确的是,此时期

A.电话、电报等通信工具已发明、使用

B.煤炭开始成为工业国家的主要能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开始热销

【答案与解析】A a点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话、电报等通信工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热点七关注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时事聚焦】

1.财政部、农业部于2015年4月3日下发通知,拨付2015年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3项资金1434亿元, 同时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2.2015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

3.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4月30日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了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4.2015年5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工作,以稳就业、惠民生、助发展。

5.2015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6.2015年6月1日,中央财政下拨26亿元,用于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工作。

【知识链接】

1.中国历代政权实行的宽刑薄税的政策及古代中国关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主张,如孟子的“仁政”思想。

2.随着近代列强侵华的进行,中国小农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社会经济一片凋敝。 近代中国的各阶级、各派别针对民生保障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主张,如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生主义”和无产阶级开展的土地革命等。

3.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党犯了“左”的错误,盲目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 “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4.近代欧美各国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断暴露,特别是每次经济危机爆发后,人民生活变得困苦不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如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发展、完善。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古代中国不同派别的和谐思想和主张; 二是近代以来,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是如何迎接和战胜挑战的;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解决民生、维护和谐方面的失误与成就;四是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对策及影响。

【试题训练】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的气息。以下为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 1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都有四盘菜,公社日子赛神仙;2跟不完的形势,站不完的队,写不完的检查,流不完的泪,搞不完的批判,受不完的罪,建不完的是革委会;3吃有油,穿有稠,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4流行歌曲“红楼梦”,喇叭裤儿兜威风,农村有了万元户,城里有了商大亨。 上述顺口溜出现的顺序是

A.3214 B.1243

C.4123 D.1234

【答案与解析 】B通过 “公社日子赛神仙”,可知其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通过“建不完的是革委会”,可知其反映的是1966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通过“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可知其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改革开放使得人们日益富裕,过上了小康生活; 通过“农村有了万元户,城里有了商大亨”,可知其反映的是改革开放的实行。

热点八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

【时事聚焦】

1.2015年4月4日,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走过了25年的辉煌历程。

2.国务院于2015年4月15日发表了《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3.香港特区政府于2015年4月22日发表了《行政长官普选办法公众咨询报告及方案》。

4.“第十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于2015年5月3日在上海浦东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5.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于2015年5月23日在金门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会面。

6.2015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南海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

【知识链接】

1.古代中国的分裂与统一。古代中国的中央政府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促进台湾地区的发展和加强两岸的交流的,如元代设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台湾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近代列强侵华,特别是对台湾的侵略与殖民,以及两岸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史实,如1895年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斗争。

3.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4.两岸关系由对峙、隔绝到交流不断加强的原因和表现,特别是“三通”的实现和“九二共识”的达成。

5.台湾问题的产生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实现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6.历史上各国的分裂与统一,如美国的内战和德国、朝鲜半岛问题等。

【命题角度】

2016年高考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与统一;二是国共关系和两岸关系的演变;三是德国的分裂与统一;四是如何正确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试题训练】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导致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产生分歧的根源是

A.对中国革命任务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革命性质的理解不同

C.对中国革命对象的理解不同

D.对中国革命阶级的理解不同

3.关于营销时事热点的总结 篇三

但事实上,除了传统制造业以外,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所有厂家采取的都是差异化竞争策略。就是根据市场细分和定位理论生产和其他厂家不同和有差别的产品。没有厂家还会愚蠢到去开发和生产和其他厂家完全一样的同质产品。

所以,生产可口可乐并没有什么技术和资本的难度,但你如果要建立一家工厂去生产和可口可乐同质的产品,假如不是自寻短见那也是肯定无法长期生存下去的。

而且即使在可乐这个产品领域,最后也只有可口可乐和白事可乐两个厂家。而且在美国,就是这两家的产品也不是同质的,在定位上也有区分。如可口可乐定位于”正宗的可乐“,面向的群体是成年人市场,而百事可乐面向的是年轻人,所以,它的口号是”百事新一代“。

我们看到即使是在可乐这种传统的制造领域,也是没有第三家厂商可以长期生存和参与竞争的。

其实特劳特早已指出:在任何一个成熟的领域最多只能有一个最大的厂家和一个第二大的厂家可以长期赢利。即使第三家要想赢利都很困难。更不要说什么几十家,几百家共同参与竞争了。这个规律在汽车(通用,福特),大型飞机(波音,空客),电脑(惠普,德尔),洗护用品(宝洁,联合利华)领域依然适用。而且现在一个人即使再有钱也不会愚蠢到想要建立一个新厂去和宝洁或联合利华竞争。即使他这样做了,可能也很难成功。

所以什么市场完全竞争的说法即使在美国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因为这和产品竞争和消费者心理定位理论直接矛盾。

所以,垄断可能并不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而是资本积累和垄断的形成都是消费者心理定位理论发生作用的结果。因为人的心理选择机制的规律就是只愿意要么买同类产品中最正宗最好的产品(如可口可乐),要么买具有反叛精神的第二大产品(百事可乐)。没有人再需要什么第六种,第七种品牌的可乐。

还有一个消费者心理选择趋势就是越是快速的消费品品牌越多,但一般也不会超过七个(超过7个人人的记忆就很难记住,不信你数一下你能记住的牙膏品牌有几个,即使你记住了七个,你也不可能在一生中把这七个牌子挨着都一个一个用一遍,所以这个领域的厂商最终不会超过七个。

即使是在这七个之中,真正活得好的(赢保持利)可能也就只有高露洁和佳洁士两家。如果你想牙齿坚固,你就会买高露洁,如果你想口气清新你就会买佳洁士。而你如果牙齿不好,还有龋齿,你是决不会不买高露洁而去买佳洁士的。

同样,在洗发水市场中,去头皮屑就会买海飞丝,柔顺头发会买飘柔,营养发梢会买潘婷。而决不是相反。这才是企业竞争和产品竞争的实质和真实现状。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宝洁公司自己出的洗发水也不是同质的,而且也是互相不可替代的。即使你现在就准备去开发一个可以去头皮屑的洗发水,可能成功并保持长期赢利的可能性基本上为0%。因为消费者如果想去头皮屑要柔和一点的可以买海飞丝,要快速高效的可以买西安杨森的采乐,看不出还有多大的必要去买你的新产品。

消费者心理定位的另外一个规律就是,越是经久耐用的产品生产厂家会越少,品牌也越少,所以,飞机,汽车,电脑每个行业最后只会剩下一个到三个大品牌而决不会还有第四家,第五家大公司可以长期存在。而最经久耐用的产品可能就是棺材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棺材也有贴上商标卖的。

由于马克思完全不懂心理学,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简直错得离谱。我们看到垄断的形成和资本的集中完全是消费者心理习惯的自然结果,和资本家的贪婪毫无关系。

4.个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篇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方攻入南方,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或许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正确的猜得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会损失惨重并且会妥协。

提到朝鲜战争,许多年轻人对它的影响只是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再加上现代人还津津乐道的黄继光、董存瑞等战斗英雄和民族志士。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国际状况,当时中国可以有两条大的军事方向:其一,全力解放国民党统治的台湾,解放全中国;其二,抗美援朝,消除从朝鲜半岛上对新中国的威胁。从大的表面上来看,肯定是走第一条线彻底解放全中国。事实上,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根本无法打造出一支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海军力量,解放台湾损失极大。如果当时走第一条路线,虽然损失一定很大,台湾问题在今天却将不复存在了;东北边境就会永无宁日,一旦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领了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如果哪一天美国人看共产党中国不爽,那么美国人就立马出兵东北,损失危害将会最大化。只凭当时的中国国防力量单独对抗美国,就无异于在重演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东三省是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这样算来中国工业能否发展就得全看美国人的脸色了。只要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一日,新中国就一日强大不起来。再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北朝鲜沦陷了,那么美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阵营就可以从朝鲜半岛来直接牵制整苏联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可能现在有人会想:“美国和资本正义国家惹不起,那么就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断交,这样让他们斗去,我们自己发展自己”。但事实上,如果真是那样做了,中国就真正的在夹缝中谋取生存和发展,随时会面临两大阵营的同时进攻;并且中国的科技力量和生产力整整落后世界一个时代,没有强国的援助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打,必须要打,并且一定要打。不管它是怎么打起来的,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本质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家国。志愿军在那边受冻,就为了我们这些在祖国的同胞们能好好的享受温暖;志愿军在那边受饿,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在祖国的后辈们能好好的享受美食;志愿军在那边打仗,就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在受战火的摧残。志愿军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他们的梦想——一个大国梦,一个强军梦——而我们将延续并完成这个梦想。

朝鲜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至少不是同一战线上的人,它是战争的根本。如果当时北朝鲜没有对南韩动手,美国就不会在台湾驻海舰,台湾问题就可以相对容易的解决了。但既然打起来了,美资本帝国主义狠,我们就要比他们更狠,因为他们侵犯了我们邻国的领土安全,如果北朝鲜沦陷,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东亚的陆地战线将会拉倒中国边境。

也确实该打,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仍然是那个东亚病夫,抗战14年,东北是苏联打的,原子弹是美国投的,中国人不行,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军队在一些友好的国际友人的客观宣传中有一定的威慑力,但远远不够。在与联合国军交手中,大大改变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就算什么都不为就为了这一口气——一口民族气,抗美援朝也是值了。

5.对网站推广的一些个人看法 篇五

好多站长都在想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网站的流量呢?怎么才能是自己的网站特别完美,怎么让自己赚到更多的钱呢?下面我说下我所知道的,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第一、你的网站内容是提高流量的关键点

有了好的文章别人才会常看,比如一个人买了一个笔记本,联想的,你的网站正式介绍联想笔记本的,介绍的特粗糙,那么他看了没用肯定就走了,如果介绍的特想起,还有人帮你回答你问的问题,那么这个人以后肯定还会来,朋友买了笔记本也帮你推广网站,来看看这个网站,介绍联想笔记本的,特别细,还有专人回答问题呢,你看到这句话你心里肯定特舒服吧,所以你网站的内容要丰富,易懂,别人看了半天琢磨你写的这段话什么意思等等。

第二、给自己的网站选好域名

这个也很关键,比如联想,你还是申请个www.51hlht.com 这个你要是让那个别人看了之后第一印象就是联想,www.mingong123.com这个也还行,联想的拼音,你要是申请了个www.study365.com 那么就不好了,网站的内容跟域名也有关系,最好是一级域名。

第三、深刻研究网站统计

看下你的网站那个页面别人看得最多,别人停留的时间最长。比如联想的售后,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等,别人买了都怕用着用着就坏,或者价格贵了,他肯定要看质量问题,价格问题。假如他买了肯定就不怎么看价格了,因为贵不贵也都买了,就看质量了。或者买之前看下**型号的价格以及质量问题,他一看这个型号老是光驱弹不出来或者贵了,他就不买这个,买别的,买完了觉得你网站很不错,那么他就推荐给朋友。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百度,谷歌等等之类的搜索引擎网站,还是朋友告诉我的百度,我后来才上,呵呵,这些都是口碑问题。

第四、文章内容的原创(这个很重要)

网站内容的原创对一个网站来说非常的重要,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你要是想让自己的网站运营的很好,千万别复制别人的文章,你可以自己写,写得好坏没关系,搜索引擎一看你的内容跟别的网站内容一样,它就会很生气,蜘蛛是一个很聪明的家伙,它吃过的食物你还给它吃,那么他就很生气,你的网站在它心里就不是好网站了。所以要原创,比如我这篇文章吧,被别的网站了,就等于给我推广了,别人一看这文章出自于怎么赚钱网,那么他就会来你的首页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能帮助他的文章我们也要感谢那些知名的网站,比如站长网,他要是转载了,好多人看的时候就到我的网站,毕竟站长网很出名啊。回过来说下原创,其实原创并不能写,你看了一篇文章,你想当作你的,你可以修改标题,内容,修改个图,图上加些你网站的信息,改了链接等等,

这么告诉你不是让你偷懒,是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知道你的是原创,不是复制别人的内容,不是垃圾文章,不是腐烂的食物,呵呵。

第五、网站的推广

1、写一篇你自己网站的软文

就是介绍一下你网站的功能、目的等等。这对于一个网站来说也很重要,写一篇好的软文可以给你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也能给网站增加权重,之前我也说了原创的软文的重要。如果你不会写的话可以来我的网站给我留言,大家一起商讨。

2、提高搜索引擎的收录数量以及质量

如果搜索引擎没有收录你的网站,那么就很困难了,90%的用户都通过搜索引擎查看的,去年百度的日点击率是5亿,你一天得点多少次,我一天还得去几十次呢。你可以去百度的高级VIP,呵呵,开个玩笑,就是百度更新快的网站发帖,让蜘蛛从他们的网站爬到你的网站,比如站长网,草根网等等,你可以去百度查下,那些大型网站,论坛更新快,你就去那里发帖。说一下,好多人都去百度的知道,贴吧发帖,最好不要这么做,给你带来的流量是指一时,没有回头客,别人一看不是想要的,3秒钟就关掉,我之前还去发过呢,后来我也不去了,被封过IP,呵呵,很丢人的- -!如果你非要去,我也拦不住你。

3、给你网站增加外链

给你网站多增加外链,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外链一天给你带来好几百甚至好几千的IP,有的一天带来几个甚至没有,所以多做些有价值的外链。那些没用的外链加起来也不如一个有价值的外链带来的IP多。

4、自己的友情链接

管理好自己的友情链接,轻松又复杂,因为添加友情链接谁都会,我就不多说了,复杂就是怎么做友情链接,在和别人做友情链接的时候,友情链接的名字可以写上你想要做的关键词。比如我的网站就是“怎么赚钱”,我要是让别人给我做友情链接就写怎么赚钱,呵呵,尽量跟PR高的站做友情链接,别跟垃圾站做链接,别跟没有收录的做链接,更不要跟被K的网站做,你会收到连累的。

5、其他的辅助方法

其他的方法就是用QQ,MSN, 等等,其实这些没有什么必要,因为别人发的我一律删了不看,你想你发的会有人看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太猖狂了,没人敢看

6.关于对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看法 篇六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一个企业的兴衰和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懂得,企业是每个员工生存的空间,是我们发挥才智的舞台,是我们发展前进的依托。只有企业生存发展了,才有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企业兴旺发达了,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企业是什么?企业是由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共同组合起来的经济组织。他们是以“利益”为原动力,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走到一起,都为在企业中取得自己的利益。从静态上看,企业是“人、财、物、技术、信息、关系”等聚合起来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从动态上看,企业是人们带着各自追求最大利润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组织起来,并把人们的经营管理思想变为组织的行为,在这种组织形式的制约下,通过这种组织行为,共同为市场提供服务,由市场分配给这个群体利益,从社会中实现人们获取最大利润之目的的过程。企业是什么?“企”字分开就是“人”与“止”,企业离不开“人”,企业没有人就要停止。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而企业是人们实现利益和价值的载体,任何一种社会生产活动,如果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把人们组织起来,人们就不可能采取有效的共同行动,也就不可能实现预期目的,只有人企统一,形成利益和命运的共同体才能实现各自的利益、体现各自的价值。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也是相辅相成的。企业与个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没有好的团队,没有好的工作氛围,企业的利益也无法维护。企业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员工通过这个平台来为企业盈利,自己赚钱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为个人利益而不顾企业利益,或许能够得到一时的好处,但就长远而言是非常不明智的。首先,为了一时小利而损害长远利益是极为短视的,这样做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次,为了个人小利牺牲企业整体利益,企业因此发展受阻的同时,也会殃及员工自身。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有悖职业道德,会严重破坏自己的声誉。

可见,坚持公司利益高于一切,并不仅仅对公司有利,同时也对我们自身有利。因为只有永远将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员工,才能获得企业领导者的信任和重用,在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企业是实现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获取利益之目的的共同工具。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和需要产生的,人们是为了在企业中取得自己的利益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聚合到企业中,企业是我们的创收平台,是为我们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基础。企业如果没有“利益”,人们就会散去;人们不到企业中去,企业永远不会产生“利益”,因此企业中的人们是相互依靠、相辅相存的利益共同体。

每个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活下来并且活得长久,只有企业生存下来,企业的员工才能有工作,只有企业长大,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的成就是每个人共同的努力去赢来的,如果企业员工不去努力,企业不会自动产生利润。如果企业没有利润,个人也无法获得利益,“皮之不存,毛之何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只有员工的成长和进步才能带动企业全面创新,才能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只有企业的持续发展才能带动员工的健康成长。企业的好坏关系到企业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企业与个人在企业中的形态不光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艘驶往成功码头的大船,操作这艘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保证这艘船能够正常的前进,船长(老板)需要无数的人来充当他的助手(员工)。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大家走到一起来了,目的只有一个,把公司做的更好。每个人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到最好,最正确,并且尽力帮助同伴,共同协助船长,就能将这艘船安全平稳的驶向目的地。如果企业在风浪中倾翻掉了,不仅是投资者、经营者要受损失,员工也要受损失;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投资者、经营者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每个员工的成功。对个人而言,企业是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这个舞台越宽广,环境越宽松,个人的价值体现就越充分;如果失去这个大舞台,自我价值的实现便成为空谈。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发展源于每个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正如“大河涨水小河满”和“不积溪流无以成江河”一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生死与共的关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有了命运共同,企业就有很强的凝聚力,员工能一致为企业的发展努力,企业在经营中能克服各种困难,创造良好的业绩;只有命运共同,才会思想一致,只有思想一致,才会行动一致,只有行动一致,才能实现企业的目的。

不论在什么社会里,企业与员工并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不是工资与工作关系、不是劳动与报酬关系,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共同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必须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企兴己兴,企荣己荣,企衰己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能否“与公司命运共同”是衡量每个员工是否合格的标准。让我们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公司发展我们才能发展,只有公司发达了,我们才能够发达,只有公司盈利了,我们的工资收入才能有所提高,只有公司发展扩大了,我们的才能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事业才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7.时事热点联网 篇七

【热点材料】欧洲南方天文台2013年6月26日发布消息称,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 太阳系附近有三颗适宜生命繁衍的“超级地球”, 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 距离地球仅22光年。按照天文单位计算, 其堪称地球的邻居。

“超级地球”也称超级类地行星, 是指那些环境可能和地球类似, 而质量通常为地球1到10倍的行星。这三颗刚被发现的行星拥有适宜的温度, 而且有液态水, 这都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天文学家称, 这些行星属于天蝎座格利泽667C恒星的“宜居带”。

【命题分析】重大天文事件是高考的命题热点, 可能出现的命题角度:

1. 日、月、地三者的关系。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

二、神舟十号再探“天宫”

【热点材料】北京时间2013年6月26日8时7分许, 搭乘三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返回舱目视烧蚀正常、外观良好。“神十”载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傍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执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任务。中国首位“太空老师”女航天员王亚平和“神十”飞行乘组指令长聂海胜、航天员张晓光联袂出征太空。在15天的太空飞行中, “神十”飞行乘组三名航天员圆满完成进驻天宫一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国首次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 以及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等一系列太空活动。

【命题分析】往年的高考试题曾考查过美国的火星探测、航天基地的建设。今后的高考试题可能考查以下问题:

1. 航天基地的建设。

2. 航天器的发射条件。

3. 着陆场的选址。

4. 太阳活动。

5. 时间计算问题。

三、美国西部遭遇极端高温, 局地逼近地球记录

【热点材料】中新社纽约2013年6月29日电美国西部多个地区遭遇极端高温酷热天气, 凤凰城、拉斯维加斯等多个城市最高气温超过45℃。29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谷”的最高气温飙升至54℃, 直逼有气象记录以来地球的最高气温57℃。当地居民称, 在路边被烈日暴晒的汽车里、柏油路面和人行道水泥路面的温度已超过90℃。

【命题分析】近年来,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今后的命题可能以此材料为背景, 考查以下问题:

1. 常见的天气系统。

2.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四、印度北部暴雨引发洪水, 造成重大损失

【热点材料】根据印度官方2013年6月22日公布的数据, 印度北阿肯德邦连日暴雨带来的洪水及泥石流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升至556人。6月16日至18日, 强暴雨袭击了印度北部的北阿肯德邦、北方邦和喜马偕尔邦等地区, 降水量较往年平均增加40%, 从而造成洪水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雨造成许多地段积水, 房屋被淹, 交通严重堵塞。

【命题分析】自然灾害是高考命题中必修与选修的交叉点。可能出现的命题角度:

1. 暴雨洪涝产生的原因。

2. 洪灾引发的次生灾害, 如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

五、中缅油气管道贯通, 开启中国—印度洋“直通车”

【热点材料】2013年5月30日, 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 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至此, 由东北、西北、西南 (以上为陆上通道) 和海上通道组成的四大油气进口通道战略格局逐步成型。我国绝大多数的进口原油是依靠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进入境内的, 中缅原油管道为我国的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 中缅原油管道成为第四大能源通道。投产后, 中缅油气管道每年的供气量相当于2012年进口量的1/4, 使中国进口能源不必经马六甲海峡。缅甸凭借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成为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一个天然气大国。缅甸地理位置特殊, 濒临印度洋, 可帮助中国打通印度洋通道, 保障中国能源进口的运输安全, 破解“马六甲困局”。

【命题分析】能源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我国能源问题日益加重, 而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可能出现的命题角度:

1. 中缅油气管道沿线的地形和地质特点。

2. 能源调配对输出地、输入地及沿线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3. 破解能源问题的措施。

六、不以GDP论英雄, 扭转发展路径

【热点材料】2013年6月28日至29日,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干部考核体制时, 习近平强调, 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 既看发展又看基础, 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再也不能简单地以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十八大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 正是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之下的明智选择和科学选择, 也深化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和目标。

【命题分析】绿色GDP, 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绿色GDP=GDP总量- (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 。今后的命题可能考查以下内容:

1. 绿色GDP的内涵。

2.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3. 资源与环境问题。

七、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助推能源变革

【热点材料】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研究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我国日益突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 治理好大气污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前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多管齐下、科学施策, 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 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确保防治工作早见成效, 促进改善民生,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会议确定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 包括建议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加强人口密集地区和重点大城市PM2.5治理, 构建对各省 (区、市) 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内容。

【命题分析】2013年, 我国雾霾等大气污染事件频发, 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后的命题可能考查以下内容:

1. 环境问题的成因。

2. 节能减排的措施。

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原因及具体措施。

八、青岛最凶浒苔群猛烈来袭

【热点材料】受洋流和风向的影响, 山东省青岛市2013年最大的一波浒苔从7月2日开始从海面向青岛漂来。3日一早, 青岛沿海普遍被大面积浒苔所覆盖, 其严重程度堪比200年的首次浒苔灾害。据了解, 浒苔最初形成于江苏外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每年6~8月进入生长期, 此时正好漂浮到山东半岛, 而山东半岛的地形正好有利于拦截浒苔, 最终形成灾害如今, “来青岛看海还是看‘草原’”, 已经成为一句经典的流行语。

浒苔能遮蔽阳光, 影响海底藻类的生长研究表明, 浒苔分泌的化学物质很可能还会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另外, 浒苔暴发还会严重影响景观, 干扰旅游观光和水上运动的进行, 这是人们想要竭力消除的最大不利影响。

【命题分析】近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 海洋大型海藻浒苔绿潮频频暴发。今后的命题可能以此为背景, 考查以下内容:

1. 浒苔发生地区的洋流和风向。

2. 浒苔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 浒苔产生的人为原因及治理措施。

九、201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思前, 食后, 厉行节约”

【热点材料】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思前, 食后, 厉行节约”。天育物有时, 地生财有限。减少粮食浪费, 就是减少对有限资源的无序消耗,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数据显示, 全球每年约有1亿吨食物被浪费, 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浪费约3亿吨, 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产食物总和。与发展中国家的食物浪费主要源于技术原因不同, 发达国家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的不当行为。

【命题分析】粮食问题是长效热点问题, 也是每年备考的重点。今后的命题可能以此为背景, 考查以下内容:

1. 农业区位问题。

2. 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3. 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十、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热点材料】2013年6月22日, 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审议通过中国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5处, 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 仅次于意大利。

哈尼族以数十代人的毕生心力, 垦殖了成千上万的梯田, 并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 梯田中可长年饱水, 保证了稻谷的生长和丰收。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 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 为水、用材林、薪炭之源, 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 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 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 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的, 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命题分析】元阳哈尼族梯田如此壮丽和独特, 首先是大自然特殊的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其次, 哀牢山特定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梯田必然成为最壮丽、独特的奇观。今后的命题可能以此为背景, 考查以下内容:

1. 哈尼梯田的生态系统中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

2. 哈尼梯田四季景观变化的原因。

3. 评价元阳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十一、国内重污染城市扎堆儿河北

【热点材料】2013年, 在全国74个以新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的城市里, 石家庄1月份和3月份排名全国倒数第二, 2月份和4月份排名全国倒数第一。截至5月29日, 石家庄优良天数仅有12天, 所占比重仅为8.1%。和石家庄成为“难兄难弟”的河北城市还有邢台、唐山、保定、衡水、邯郸、廊坊, 这几个城市在2013年第一季度一起位居重污染城市前十名, 这让整个河北深受震动。

重污染城市大多分布在太行山东麓, 这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然而, 比自然因素更为重要的, 还是巨大的污染排放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后果日益显现。面对如此现状, 各地也纷纷展开了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何时才能重见曾经的绿水蓝天”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命题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年来备考的重点。今后的命题可能以此为背景, 考查以下问题:

1.重污染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3.城市化问题及对策。

8.对时事热点的个人看法 篇八

关键词:地理教学;时事热点;材料获取;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79-1

一、时事热点材料选取的原则

1.客观性。时事热点材料的客观真实是指材料来自客观存在的地理事实,不能自己随意编造。客观真实并不是毫无取舍,无所选择,而是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能生动表达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即科学性,这是选取时事热点材料的第一原则。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广泛的领域,要有开拓的视野,敏锐的地理感悟性。

2.趣味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材料选取的过程中,怎么投学生所好,选择这个年龄段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是选材料过程中的重点。而有些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比如“濒临海洋的荒漠地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等有趣的地理现象。而这些现象学生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它们,联系到书本中的洋流和季风等知识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3.即时性。强调这一点是为了使教学跟上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一方面教学必须快速反映客观现实,与时代进程合拍。同时,通过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富有时代感的地理时事热点材料,具有鲜活生动的教学特色,能充分显示地理教学的强大生命力。

4.教学性。地理时事热点材料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不能弄颠倒主次位置,使得课堂沦为教师夸夸其谈的“战场”,而置教学内容于不顾。而且地理时事热点材料的选取必须要有地理特色,多采用图表数据和图示、图片,辅之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比如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跟最近几天与天气相关的卫星云图(可以通过Googleearth截取),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去学习这节课的知识。

二、地理时事热点材料的获取途径

1.教师获取地理时事热点材料的主要途径。教师对于时事热点材料的获取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是根据自己备课的内容去找关于这节课知识点的时事热点材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在因特网上查找。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在信息全球化的环境下,要搜寻跟自己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无疑是比较方便的。因特网上比较丰富﹑即时﹑精彩的地理时事是目前我们地理教师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因特网上,你只要在各种搜索引擎里输入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文字和图片甚至是视频等资料。除此以外,作为一个地理教师,要有地理敏感性,要从平时的电视和报刊上找出跟地理有关的内容。我们可以在网上继续查找跟这些内容相关的信息,用于我们的学案和课件上。

以上便是教师信息整合使用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比较高水平的信息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信息的选择﹑收集﹑处理等能力。信息的选择能力是指教师在众多复杂的信息海洋里能够挑选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手机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能力。处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合﹑运用的能力。我们地理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使用自己的材料,那么这三种信息能力便是我们平时需要多加锻炼的地方。

2.学生平时获取地理信息材料的途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所以不管我们教师准备多充足,但是如果学生对于这些信息材料都闻所未闻,那么这个时事热点材料的运用过程笔者觉得还是比较艰难的。比如,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跟学生解释我们所找到的材料。所以怎么加强学生的信息存储量,丰富他们的信息含量使他们能够在老师使用热点材料时能够很快地进入教学情景,这是很重要的。

根据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从电视新闻上获取信息。我们学校由于地理位置较偏,所以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配备了电视机。笔者觉得应该把教室中的电视机作为教学工具使用起来,而不能光成为摆设。据笔者自己的经验,笔者会在中午会给学生收看《午间信息》,也会挑选时间带同学们一起观看中央十套的《地理中国》。(2)从校园网和地理专题网站获取。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上网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高中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和专业能力不高,需要在我们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网络信息收集。平时的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即时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在网上查找相关的地理信息。最好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资源性地理网站,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查到所需要的信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教室里配备能上网的多媒体电脑,让学生更方便地浏览获取知识。(3)建立班级报刊架,除了电视和网络,对于住校生比较多的学校来说,每日的报刊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对来说更多。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班级报刊角,即时收集整理每日的报刊,并每个星期抽出一点时间带着学生截取出报刊上跟地理有关的信息。

最后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如此迅速的今天,我们地理教师一定要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开拓自己的视野,勇于尝试。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会继续深入地进行时事热点材料方面的研究,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地理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路建群.浅谈地理教学与时事柚料.基础教育[J],2007(27).

上一篇:伤心啊300字日记下一篇:儿童画教学计划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