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品网络营销

2024-08-22

电影产品网络营销(精选8篇)

1.电影产品网络营销 篇一

以电影《阿凡达》举例说明产品的五个层次

无形产品:电影《阿凡达》

第一层:核心产品: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能带给人刺激,新颖视觉享受的故事片。观众去影

院最主要就是想看《阿凡达》讲述了关于外星球的故事,以及良好的3D视觉效果。

第二层:形式产品:一个电影的投资额,时长,导演,明星阵容,票房等将它打造,包装成有一定形式,特色的商品。《阿凡达》投资5亿美元,由著名导演卡梅

隆指导,全场2个半小时,全球票房超过27.26亿美元,这些都成为了

《阿凡达》的宣传卖点,和区别于其他电影片得形式,特色。

第三层:期望产品:在观众去电影院观看《阿凡达》时期望得到的包括一个安静的环境,舒

适的座椅,和一副能够观赏《阿凡达》的3D眼镜。

第四层:附加产品:在看完电影之后,观众会得到片方赠送的《阿凡达》海报,还有影院为

了吸引顾客下次再来,凭票赠送的纸巾等。这些都属于这场电影的附加

产品。

第五层:潜在产品:卡梅隆凭借当年的《泰坦尼克号》的成功,在全球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所以当我们知道《阿凡达》是他导演的时候,才会以极高的热情去电影

院排队。可以说《阿凡达》是《泰坦尼克号》的一个潜在产品,因为《泰》的成功为《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如果以后《阿凡达》再拍第二

部,或者卡梅隆再拍其他的好莱坞大片都是《阿凡达》的潜在产品,是

它成功的延续。

By 090250 卢琼珮

11.5.2

2.电影产品网络营销 篇二

1. 中国电影消费趋势

我国消费者对电影历来有着空前高涨的热情和需求, 而对于文化的渴求也是以往所未达到过的。预计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将达到42400亿元, 占个人消费23%。而消费者在享受着生活的同时也承担着来自社会与生活的重重压力, 逐渐将其消费需求转向了寻求休闲放松。

而今中国观众早已不再满足于观看电影本身, 由电影所引起的消费热潮正在社会生活中被追捧。消费趋势也发生巨大变化:同一产品的需求转向多样性, 并向文化、思想、艺术等精神层面的价值取向转移。

2. 中国电影后产品开发现状

我国的第三产业日渐兴旺,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 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并得到了社会文化消费的集中肯定。而观众对电影后产品的消费需求更是浮出水面。

电影后产品, 是指除电影票房以外, 随电影产生的相关产品, 包括生活日用品、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品。电影后产品中的“后”并不意味电影放映后所开发的产品, 它贯穿于电影制作各个环节中。中国现今电影行业的后产品研发如同襁褓中的婴孩, 还在不停地摸索中, 市场上升空间很大, 仍需借鉴国外电影的成功实践。近几年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子, 《英雄》、《长江七号》、《手机》等让电影开发商逐渐意识到电影后产品背后巨大的市场, 唤起对后产品开发的意识。

3. 电影后产品的特点

电影后产品能够使消费者联想到特定电影的情节、场景、人物、故事等等, 同时电影后产品依附了电影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 更快地拉近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而它除了具有与同类其他产品相同的属性外, 还包含了自身的特性: (1) 依附性。电影后产品对电影本身有极强的依托关系, 其附加价值的体现更多地倾向于电影品牌, 如若脱离了电影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2) 娱乐性。它作为观众消费电影后的再消费品, 传承着电影的娱乐性, 是精神上的再延续。 (3) 文化辐射性。电影后产品承载着电影所要传播的文化和意识, 并且潜移默化改变观众的审美取向和地区时尚潮流等。

电影后产品与以往产品的生命周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其引入期较短暂, 成长期更快速, 加速了资本增值。而消费者渴求电影后产品能够充分地满足其人性的、情感的欲望。并且好的电影后产品可以激发消费者的灵感, 编织消费者与之独有的故事。

4. 美国电影后产品开发经验

美国好莱坞对于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始于上世纪初期, 并打造出自身品牌产业, 可谓电影文化产业领域的“巨无霸”。好莱坞电影生产的一切手段和模式, 其最终经济目的, 都是为了树立电影品牌, 形成区别于其他电影的差异化的个性定位[1]。而好莱坞影片的成功之处正是得益于“塑造”品牌, 它不仅实现了银幕营销、电视营销、家庭影院、网络营销和相关商品开发“五位一体”的电影营销构架, 而且以2:8的盈利比率, 使票房和后产品开发齐头并进[2]。

在《哈利波特》拍摄之前, 华纳利用各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宣传造势, 长达半年之久, 并在电影公映前, 就开始与商家洽谈片中魔法棒、棋盘、魔法帽等产品开发权利, 同时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更让人叫绝的是, 《哈利波特》在取得创票房纪录下, 华纳看重《哈利波特》的长久发展, 避免长期宣传而带来影迷的厌倦情绪, 集中注意力策划《哈利波特》续集, 将其电影的生命力与品牌价值延续下去, 有节制而又谨慎地开发。

好莱坞的电影后产品开发确切地说是一种品牌开发、延伸和衍生, 涵盖玩具、旅游开发、日用消费品、网络游戏、邮票等各方面, 并配合媒体的传播时间间隔, 步步抢占市场空间, 提高品牌附加价值。在整个营销过程中, 他们始终从观众的角度出发, 了解消费需求的变化与趋势, 从中做出准确的产品定位, 确定“5W1H” (what、who、where、when、Which and how) , 选择适当营销手段, 引起观众合适的观影期待, 创新开发电影后产品, 持续电影品牌效应。

5. 中国电影后产品的出路

中国电影后产品开发在参与电影前期创意设计和后期产品宣传方面力度不够, 这一点和国外正好相反[3]。电影后产品不是等待成功影片出现后开发, 应在影片未开拍前就着手准备各项预期工作, 有目的、有安排地做好策划工作, 寻找可开发的资源, 抓住消费趋势, 由制片方、设计师等共同参与合作。而中国电影后产品开发设计需借鉴“双关”原则:

(1) 类型电影与电影后产品的关联性, 需区别对待、合理开发。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科幻片《创战纪》相较爱情片《单身男女》等在玩具、电子游戏等方面开发空间较大, 《非诚勿扰》在旅游业有过显著成绩, 使杭州西湖西溪湿地人流量空前火爆。一般而言, 具有时尚元素的商业化电影比较容易开发后产品, 而艺术片和主旋律影片则因自身局限性不易开发[4]。

(2) 目标消费者与电影后产品的关联性。中国消费群体间差异极大、群体内差异极小, 需准确定位目标群体, 合理开发设计。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因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而衍生出针对单身男女群体的相亲节目。《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后产品由迪斯尼全权代理发行, 针对情侣、儿童等群体创新开发不同电影后产品。

但如若呆板地抄袭复制电影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 电影后产品研发将进入市场的坟墓。设计师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更好地做到人性化, 增强产品的趣味性, 使产品达到人性化设计的高度[5]。通过引入新技术与新卖点, 结合受众的口味和电影发展的新趋势, 将电影的故事、文化元素等信息转化为设计元素, 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使电影后产品与消费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而非物质设计是与体验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一种新的产品设计思想[6]。电影产业在这块领域还未很好地实践, 关注度不高。产品创新的内涵由物质领域向非物质领域转变, 越往外发展空间越大[7]。用户也越来越追求非物质的交互体验, 这为中国电影产业提供很好地机遇。

6. 结语

电影的生命力是通过一个故事被合理的包装后由大众媒介传播出去, 而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又将电影生命力延续下去。好莱坞的经验启示, 我国电影产业需横纵整合, 增加后产品开发力度, 形成相互扶持的产业链。而电影后产品有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也有消费者的挑剔, 国内开发商要抓住机会, 走出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祺午.中美电影文化营销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5.

[2]陈硕.中国电影后产品的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 2010:5.

[3]余佳丽.内容+渠道浅议中国后电影产品的营销策略[J].电影文学, 2010 (6) .

[4]何晓诗.电影衍生品行业呼唤意识先行[N].中国电影报, 2009, 09, 03 (20) .

[5]唐纳德.A.诺.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6]鲁丽君, 李世国.论产品非物质设计中的内涵设计观[J].包装工程, 2008, 29 (11) .

3.电影的产品力 篇三

什么是產品力?产品力是指企业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电影的产品力就是制片公司生产满足观众需求的影片的能力。不排除有的制片方不追求这样的产品力——他们不是面向观众,只是面向领导。这里,我们所说的电影特指那些面向普通观众的影片。

在市场化环境下,一部影片的产品力由价值力、技术力和质量力构成。电影的产品力直指市场,直指观众。脱离市场,不研究市场的制片企业不配谈电影产品力。中国电影要占据超过50%的国内市场份额,就必须重视和分析市场,然后制定电影产品力开发方略和基本模板。优秀的电影导演会把电影市场想得很复杂,他们的艺术追求常常超越一般人对电影的要求。比如《人再囧途之泰囧》,怎能否认其对市场的穿透力——这也许是第一部启动中国三四线市场的电影,从此这一个被很多片方和业界忽视的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就是该片的市场穿透力。

一部影片有多少市场穿透力就有多少产品力。认识电影的产品力不需要添加很多复杂的概念。相对高科技产品,电影的产品力相对简单直接。今年在市场上赢得成功的影片,绝大部分显得简单直接,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还有饱受诟病的两部《小时代》,市场成功均源于直接简单。

当然,今年也有很多“简单的影片”在市场上惨遭失败。电影产品力的秘密就在其中。现在还不能说国产电影质量已经很高。但它们锐不可当地闯进了市场,搅动了市场,让进口大片措手不及。它们所呈现的多元价值观,让很多观众眼前一亮。观众是电影价值力的判决者。价值观优秀的电影自然会拥有更多观众支持。有的影片也许价值力很好,但后两力较差。有的影片价值力不够,但技术力、质量力较强,一样会成功。提出电影产品力,是为了让大家注意市场和观众的需求,而非自以为是。

影片好不等于有产品力。作为文化艺术产品的一种,电影首先要尊重观众的需求。人心思变,精神产品应运而生,其产品力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下,观众需要娱乐,因此跌宕起伏、一气呵成的喜剧电影受欢迎;观众对非传统的价值观感兴趣,对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感兴趣,所以人物性格丰富饱满又与现实生活有高度关联的影片受欢迎;观众需要正能量,所以结局回归真善美的电影受欢迎。产品力的研究,包括前述“三力”的深究都需要时间和苦功,需要从相关性的角度找出基本的规律。

我国社会正处在复杂的转型期,多种价值诉求都会进入电影创作。我们要宽容地对待争论,宽容地对待分歧。产品力的核心部分就在这里。

4.电影营销话术 篇四

销售员:您好,可以耽误您一分钟做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吗? 客户:怎么说? 销售员:您爱看电影吗?

客户:还好,有机会就会去看看?

销售员:嗷,近期这么多电影您最新哪一部呢? 客户:《XXXX》吧,我感觉还可以。

销售员:那如果您有机会可以直接参与到这部影片的制作的话,您会尝试吗? 客户:有机会么那当然可以试试咯

销售员:恩,好的,谢谢您的配合,我们是星吧佬影视传媒的,如果我们可以满足您参与优质电影制作的愿

望的话,您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客户:怎么说?

销售员:这个电话是您微信吗?我把具体的情况跟您说一下 客户:恩,好 2.他人引荐开场法

销售员:X小姐/先生,您好,我是星吧佬传媒的,是XXX先生把您推荐给我的。客户:xx?怎么说?有什么事情吗?

销售员:是这样的,xxx先生使我们的投资客户,之前的电影芳华您知道吧?他投资了这部电影,是他推荐您给我的,说是您也会对这一块感兴趣 客户:具体是做什么的?

销售员:那真不好意,我向您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吧,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银行、信托、债券、基金、娱乐宝、众筹等传统行业或是互联网新媒体兴起的投融资方式纷纷试水影视圈„„随着电影票房的不断走高,随即而带动的即是电影衍生品产业链发展,我们是国内首创集电影投资,电影衍生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目前我们有部正在投资影片xxxx影片(此处做影片题材),不知先生有没有兴趣一起参与·······(此处介绍前景趋势)

3、故意找茬开场法 planA 销售员:小姐/先生,您好,我是xx公司的xx,最近可好,不知您还记得我吗? 客户:你是? 销售员:是这样的,我们公司主要是做电影出品的,您在半年前给我们打过咨询电话。这次打电话给您,是因为我们最近新出品了两部电影,想听听您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客户:你打错了吧?

销售员:可能是您之前在我们平台留了合作电话,所以我们这边才来联系您的,是这样的,电影《芳华》您听说过吧?一共投资了1.3亿,票房14个亿,翻了11倍!包括美人鱼啊这些都是我们公司的投资项目。。

planB 销售员:小姐/先生,您好,我是某公司的xxx,最近可好? 客户:您是? 销售员:不会吧,小姐/先生,您贵人多忘事啊,我xxx啊,对了,最近我们有部正在投资影片xxxx影片(此处做影片题材),不知先生有没有兴趣一起参与·······(此处介绍前景趋势)。

渠道整合:

1、企查查、天眼通等企业整合咨询平台。

2、邮件群发(群邮件及个人邮件)

3、直播间引流

4、资源互置(各平台间)

5、活动平台尝试????

6、理财经理/投资经理兼职招聘

7、其他销售行业高经级别合作

8、中高端酒会沙龙举办

9、参与其他同行或同类型投资线下活动

10、参与对应平台活动或培训

11、。。。

针对性问题解决:

一.你们影视项目合法吗?

答:合法。我们项目发起方系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复同意,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的省内唯一进行文化产权交易专业机构。系由国资主导,由国有企业读者集团(603999)、甘肃文化发展集团、金城资本等多家国有企业联合发起设立,其中(甘肃省财政厅持股36.3636%,甘肃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40.9091%,华龙证券持股2.7273),我们系2017年第一批通过联席部门验收。其中包括如下批复: ①中宣部批复同意。②甘肃省政府批文 ③再由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联合下发批复的国有控股的交易所。二.投资你们资金安全吗?

答:资金第三银行监管,客户资金安全有保障,与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强强合作为客户的资金进行第三方监管,保驾护航!三.你们票房财务有监管吗?

答:票房数据系由电影票房发布机构为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委会办公司并且会定期进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

四.你们影视项目有保障吗?

答:我们影视项目均是由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项目,专家委员会组长:陈国军,组员包括韩三平·高军·李晓军·嗽呗康等。我们影片均是名导·名演打造确保每部影片保质保量。我们合作名导有:冯小刚· 韩三平·陈凯歌·田壮壮·嗽呗康·高军·李晓军·成龙(具体个人简介请百度查阅),我们合作发行机构:中影股份·八一电影制片厂·华夏电影发行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影视·腾讯企鹅影视·中国邮政等。五.影视行业我认可,为什么要买你们电影项目?

答:1.我们是结合互联网影视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推出了“互联网+影视产品+影视文化衍生品”的新型影视生态体系;

2.新型影视体系极大的解决了电影资金链问题,以友好、共赢的+融合模式带动了实体经济、互联网产业、影视产业的循环流通,在国家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形势下将得到显著提升。

3.我们做的均是国家级名导名演的片子,拥有最具权威的专家委员会及邀请了国内影视行业顶级机构合作;成立了评审委员会对影视及影视文化产品进行评定保障影片100%上院线。

电影趋势引导如下:

(1)国家宣传和各大媒体宣传,每年国家在春季档,五一档,国庆档,贺岁档都会把电影作为文化宣传主体进行炒作,而且每年都会有几部大片获得高额回报盈利均在几倍或者十数倍,所以影视产品趋势加上国家炒作前提下,很多人都有投资电影的欲望,苦于没出路,我们在高背景,高规格的前提下响应国家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19大***提出要振兴中国文化,树立文化信心,重点发展影视文化,2018李克强总理提出让中国电影走出去方针。通过影视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及传播国民素质自信在“一带一路”政策方针下走出国门传扬世界。国家政策推动从2018-2020年要打造中国电影票房超过北美,市场体量要超过北美。所以现在电影是黄金时期大力上升趋势,不管是从业者,投资者都会收益的影视黄金期。

(3)把握趋势才把握未来,读懂政策把握趋势,才能“钱途”无量。在我国,文化产业可算是朝阳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三五”规划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影视娱乐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影视领域呈现良好的投资前景。为促进文化领域的社会投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最近,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家为激活文化等社会投资领域活力,落实相关政策,在投融资方面,也给社会投资大开方便之门。在国家激活文化产业社会投资的背景下,把握趋势及早布局,投资就是投趋势。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类资本相继进入影视行业,影视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电影票房迅猛增长,二级市场估值不断提高,投资价值逐步显现。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一直是文化产业政策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国家先后出台过融资、版权保护、放映等各方面相关政策,全方位、深层次对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帮助与指导。

2012年国家电影专资办先后颁布了《关于对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进行补贴的通知》、《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政策”的补充通知》、《关于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补充通知》和《关于返还放映国产影片上缴电影专项资金的通知》,通过对进入市场发行放映的国产3D和IMAX影片按票房收入分档对影片版权方进行奖励以补贴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制作费;通过返还专项资金等奖励方式鼓励国产电影影片制作;鼓励电影院线放映国产影片,加大对国产影片的扶持力度。

(4)电影衍生品的升温,吸引了众多电影产业巨头及新玩家布局。在2016年的电影产业中,各界对衍生品市场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阿里、万达、光线、中影等纷纷发力,到2016年,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这块宝藏,很多片方在电影上映前就开始筹备衍生品的生产,并取得巨大成功。例如,《魔兽》衍生品在上映前就超过1亿,《星际迷航》衍生品在国内销售超过5000万。

国内的大公司们,如中影、BAT、万达、光线、博纳、华谊等,早就开始布局电影衍生品产业,而且舍得烧钱,野心很大。不过国内目前大多数公司都是以拿国际大IP的国内衍生品授权为主,自主开发的少。事实上,电影作为集合了大量创意和智慧的文化产品,单靠票房赚取收益远远不够,也不利于电影产业长远发展。因此,通过衍生品来充分发挥电影价值、余热是必然之举。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完善,电影衍生品市场前景可期。同时,电影产业延续中高速发展,为衍生品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成长空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电影产业总票房为170.73亿元,到2016年,中国电影产业总票房已达457.12亿元,增长强劲。国内电影收入的90%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衍生品收入只占10%,而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投资回报30%靠票房收入,70%靠其他收入。综上,电影衍生品市场正逐渐苏醒,潜力开始释放,市场规模至少可达千亿,前景一片大好。目前产业链正在成长,衍生品和电影作品是相辅相成的,衍生品是商品不是简单的礼品、赠品、宣传品,如果都以做商品的心态去做衍生品,相信中国的电影衍生品产业会更加快速地成长。所以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公司,都看好中国衍生品产业的巨大可能性。

(5)2018年两会期间马化腾提出中国传统ip不输好莱坞,马化腾表示,经过几千年文化传承,中国其实诞生了许多很好的IP。过往大家经常看许多好莱坞大片、国外的动漫作品等等。但现在发现,如果国内也具备了很好的讲故事、美术制作、以及技术制作等等能力,就可以把一个IP用多种形态(动漫、文学、影视等)呈现,可以把中国传统的文化IP进行多种领域再演绎。“锻炼好这个能力后,我们也完全可以打造大片,并不会输给好莱坞。”

马化腾认为,从文化投入角度,应重点挖掘和培养成功概率最高的IP,这样IP的价值才会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去年两会,马化腾提了“文化出海”,希望中国文化企业更多输出,掌握全球文化主导权。今年马化腾在文化领域的建议,主要针对国内文化发展。如十九大报告所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当前的主要矛盾”。马化腾认为,美好生活不仅与物质有关,更多还是与精神层面息息相关。他建议,应做文化精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

马化腾还认为,文化要跟科技结合。许多新技术如AR、VR、AI都可以促进文化发展。数字文化,是未来的方向。

六.投资收益·投资周期是怎么样?

举例:影片《鹰猎长空》投资周日为18个月,投资成本为21000万元。相关数据评估预测本部影片(影片主要内容介绍)上线后票房将在15亿30亿以上,收益保守估计3倍。网络平台播放点击收益5000万以上,衍生品收益1000万-1亿以上。

七.如何保障收益

答:首先我们的产品具备最权威收藏价值影视衍生品且为限量版具备相应升值空间,其次我们打造的系以产融联动方式将影视衍生品打造成文化传承产品,以影视收益为着手点,以粉丝福利为入口,以普通大众投资影视作品分羹为目的。最后我们的影片均系由名导名演出品保证了影片的上院线保障了影片的相关收益。

八.现在骗子太多不相信现在投资产品?

答:现在的骗子确实太多,我也非常痛恨骗子。同时非常理解您的理性。首先我们投资资金随时接受监管,透明公开。我们的影片欢迎您的探班与部分角色合理化参与,同时我们有30余部影片投资经验其中包括:《智取威虎山》·《美人鱼》·《驴得水》·《芳华》等。将要上线的:《向阳花》·《极限速递》·《我不是陈真》等。目前正在拍摄的:《猎刃之勐拉行动》《·失控》·《小时了了》等。接下来将要投资的:中国海军实力现代海军谍战片《危机重重》·河北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地道战之地下奇兵》·公安部内部定调贩毒维和大片《猎魔行动》·阿里影业出品广电总局鼎力支持教育片《武林孤儿》·贾乃亮主演传播太极文化影片《推手》·一带一路“中卡文化年”献礼影片《一千零二夜》等 九.如何投资?

答:此处根据线上及线下产品不同进行讲述 十.投资后我们的权益有哪些?

答:高票房收益·网络版权收益·高附加值权威名人效应的文化收藏品·真实感·参与感·影片上映后的自豪感·电影娱乐的乐趣,同时可获得去拍摄现场旅游·探班·剧组合影·参与角色·上映时字幕显示本人或指定人员姓名·中影股份为期一年影视总裁办·上海交通大学影视金融(BFF)高级研修班等机会。

十一.预期收益是多少?

答:投资者收益3-10倍,战狼2收益是16倍.十二.票房达到多少能保本?

5.微电影的营销模式 篇五

目录

一.对微电影以及商务微电影的介绍及见解 1什么是微电影 2什么是商业微电影 3微电影和商业微电影的差别

二.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分析

1.商业微电影的出现

2.商业微电影出现的原因和产生背景 3.商业微电影的发展 4.商业微电影的特点

5.商业微电影相对于普通广告的优势 6.商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7.商业微电影的传播机制 8.微电影营销的注意点 9.行业现状及其弊病 10.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11.企业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

正文

一.对微电影以及商务微电影的介绍及见解 1.什么是微电影?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Wiki给出的解释:微电影(英语:microcinema,在其名词发源地中国通常称之为Micro film)为短片分类之下的另一分支,华语地区对于微电影之时间长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中国,通常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如Youtube、土豆等视频网站),适合在移动状态或是短时间休憩状态下所观看,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其时间长度通常低于300秒,可以单独成篇,但也有成系列的微电影。现今,每年有连续三天会在分属全球十几个不同国家的50多个城市同时举办“国际非常短片节”(Very Short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参展作品的限制为不超过三分钟的短片为限。内容型态包含:公益推广、形象宣传、商业订制、个人创意等等,因其模式是在网络上以超短时(30~300秒)且有完整剧情的影片呈现,对民众来说是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因此近年来微电影以各种形式被社会各界广泛地使用中。

虽有“微电影”一词,但此类影片类型在各方面上,并不具备与“短片”一词所代表的影片类型作区别的特质。在国外此类型影片,一般还是以"Short film"(即“短片”)来称呼。有人认为“微电影”一词,仅是华人媒体业者为了商业考量,在“短片”一词上作装饰来区别一般的短片,强加独创的名词,事实上微电影并非短片的分支,但依然是短片。

事实上,百度和wiki分别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微电影这个名词,百度的解释很明显是国内人士编辑的,也代表了我们眼中的微电影的概念,我们认为它是指那些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相对于普通电影微型化的视觉作品,该作品不限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以连续成剧或者系列,也就是说,它拥有普通电影拥有的大部分性质和特征;但是,wiki却不这样认为,wiki认为它只是短片的一个分支,说是微型电影还太勉强了。这很显然是外国人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见解,体现了文化之间的差异。虽说一方坚持是电影而另一方觉得比较牵强,不过正好双方又恰恰是互补关系,我们可以认为微电影既具有微型电影的性质在其本质上又分为短片的一种,有了这种性质,它的伸缩性和扩容性就变得很强大了。

2.什么是商业微电影?

所以,假如以如此概念定义微电影的话,那么,商业微电影的概念也就很好判断了。虽然百度百科里并没有明确的对什么叫做商业微电影做出明确的解释,但是我们自己也能够解释的很明白。

我对商业微电影的见解:我觉得商业微电影就是利用微电影的嚼头人为制造出的为营销效力的新型商业广告。

是的,追究其本质,它还是广告的一种,但有别于电影,与其它媒体植入的广告不同,商业微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广告,整个影片全过程可能说的都是一个产品或者为某一方面做的宣传,可是,却冠以微电影的名号,来吸引人气,推销产品,不是做得很好么!商业微电影必然拥有微电影拥有的一切属性,也在一些层面对微电影做了创新,其引起的新型广告热潮带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3.微电影和商业微电影的差别

我觉得二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因为微电影一般都是草根级的普通大众制作出的,为了表达一定的感情和内涵以及主题而创造的非商业性作品,而商业微电影则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品牌或者产品而有意创造的,引导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营销性质的作品,所以,两者的区别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了商业利益而制作这个字眼上了。

二.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分析 1.商业微电影的出现

商业微电影乃至微电影的雏形其实是2010年凯迪拉克和中影集团携手吴彦祖斥1.3亿巨资创作的《一触即发》,影片中吴彦祖在短短的90秒的“微时间”内,在凯迪拉克赛威的帮助下,甩开对手,最终与合伙人成功交易。整部影片的时间虽然较短,但是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跳伞、追车、爆炸等多种电影特技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整个影片中除了广受欢迎的明星吴彦祖外,恐怕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逃脱工具凯迪拉克赛威了,因为它从头到尾,风头出了个遍,实在是叫人难以不对其感兴趣啊!

没错,如果你对这部电影里面的汽车感兴趣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对于制作方来说就开始起作用了,它本来的目的就是唤起那些汽车迷的共鸣。在这部微电影的背后,制作方总是在用更多的时间思考产品的受众是谁,他们自身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记忆里最深层的感动来源自哪里,产品本身的属性回归到用户身上,就可以找到很多共鸣点,《一触即发》把梦想与激情贯穿在整部电影中,锁定了汽车爱好者——年轻人和中年人。

一个好的商务微电影首先它是一个能够让人记住的电影,其次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广告,然后是关注植入产品的属性。看了吴彦祖在电影中的视觉体验,你是不是想驾着车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飙车了?而这辆车,当然是凯迪拉克赛威了!

所以,这个《一触即发》的出现,即代表着商业微电影的兴起。它不仅为什么是商业微电影做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定义,更为今后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以及制作方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模板。

2010年,商业微电影作为新兴之秀崛起了。2.商业微电影出现的原因和产生背景

商业微电影的诞生看似是在一个短期过程中完成的,其实则不然。

首先谈谈它的诞生背景吧。首先商业微电影是新的广告发展形势的需要,广大网民对于广告的容忍度越老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的、直白的、叫卖式的硬广告。其次是网络视频平台竞争的推动。各大门户和视频网站在视频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热门影视剧的版权也随之水涨船高。再者是碎片化传播时代的需要,现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娱乐时间零星、短暂。

其次还有很多从其他方面阐述的微电影的诞生原因及背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Web3.0的必然产物

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一句话概括为Web3.0 造就了微电影。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2011年广电总局更是颁布了“限娱令”,“限广令”更是进一步压缩了电视植入式广告的空间。此时,活化的软性植入方式必然是未来企业广告的走向。

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

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例如《纵身一跃》就是蔡康永用Sumsung Galaxy拍摄出来的。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手机,但真正把它提升到“电影”层次的,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登堂入室,上升到电影的层次。投资规模也从几千几万上升到几十万不等。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商业微电影显然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很多矛盾纠缠了许久后稍稍解开诞生的适应了新时代要求的“异形”商业广告。从本质上来讲它是由时代的发展培育出来的富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生儿。

3.商业微电影的发展

从最初的带有汽车广告性质的作品到现在扩散到个行业中来,已经出现了很多有别于上面介绍的商业微电影,而事实上,商业微电影的也确实做得越来越动感流畅了,虽然我还得举一个跟汽车相关的例子——莫文蔚为凯迪拉克拍摄的广告《66号公路》,但是人家做的就是很带感啊,起码我是想开着他们的新车在公路上“撒野”了,而其他的食品类微电影虽然也一定程度上令人垂涎三尺,可是还是差强人意吧!总之,现在商业微电影正在蓬勃发展,发行数量虽然不是呈直线型上升吧,也是增长很快的,而且质量普遍提高,创新程度也随之增加,关键是越来越引起电影受众群体的共鸣了。

4.商业微电影的特点

商业微电影最常见的地方当然是微博了,尤其是新浪微博。这样的特性不光是因为二者都是微时代下的产物,最关键的是微博是当前网络广告流通最快最广的地方,大家当然喜欢把自己的作品投入到有宣传价值的地方啦!

说起微电影的特点,就不得不提一下微传播,因为微传播是微电影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微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性、及时性、互动性,将网络媒介打造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微电影正是流淌于这种微传播当中的新血液。借着微传播的力量不断地被广为人知。

抛去微传播,商业微电影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即:草根互动性、微营销性、借微博之势和广告电影化。没错,通过和平民大众之间的互动,借着“微”力量,以微博微靠山,电影化的新型广告就是商业微电影!

微电影有着“三微”特性。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微投资规模,这也是他的三个优势。微时即意味着制作时间短,省成本,而为制作周期即意味着流通的迅速化。微投资规模有利于一个企业节省它的广告制作费用,也是节省成本的一个好方法。

5.商业微电影相对于普通广告的优势

更具吸引力。每个人都可能仅仅因为对微电影内容的好奇而播放、欣赏,而 普通的企业广告宣传片却无法吸引不相关观众的目光。

更具亲和力。普通的企业宣传片纯粹以宣传自身为目的,容易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而企业微电影的剧情、内容更容易让人接受。

更具可看性。剧情赋予了企业微电影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相对于千篇一律的企业宣传片,企业微电影可以包含更丰富的创意元素。

更具传播力。好的微电影作品能够将企业品牌融于故事情节,与观众情感共鸣,因而观众的参与深度更有利于传播。

6.商业微电影的商业价值 商业微电影对于受众的价值

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软性广告营销方式向受众宣传自己企业的形象或产品功能,迎合自我意识时代下人们反抗填鸭式生硬宣传的需求。对于一部好的商业微电影,观众觉得它并不是令人厌烦的广告,而是能令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的小电影!

商业微电影对于企业的价值

大量消费者转移消费阵地,开始网购,为了追踪网络上的目标消费者,微电影成为了众多知名企业塑造品牌的不二选择。是的,微电影正在成为一个企业展示自己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表现出色,你有可能就成为一代新的王者。

商业微电影对于广告公司的价值

微电影营销的项目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广告效果易于监测评估。为广告公司找到了新的营销手段。

7.商业微电影的传播机制 渠道

第一类是视频门户网站如优酷、搜狐 第二类是官网,权威、目标受众集中

第三类是微博,门槛低、多平台、传播快、互动性强 第四类是社交网站、论坛等其他传播渠道

对比各类传播渠道,我觉得对于中小型企业,首选微博以及官网。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微电影传播机制的内在分析 营销目的

商业微电影兼具病毒视频的自传播性和电视广告的制作精良,同时还能将品牌和产品诉求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故事里,并且,其主题是产品的核心价值观可影响观众的情绪,帮助品牌建立与观众间的感情纽带。

目标受众

根据相似的特性、需求和需要,将目标受众的细化,对受众目标分类越细,就越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制定宣传战略和鼓励措施,并由此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媒体渠道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手机媒体、数字杂志、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都是当今时代涌现的新兴媒体。商业微电影凭借着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和感染力,选择低成本的网络视频微电影则是一种理性选择。

广告策划

广告策划的核心内容是广告的诉求策略、定位策略、表现策略和媒介策略。向消费者传达清晰有力的销售讯息,提供利益给消费者,并且解决消费者的问题,从而实现一个优秀策划方案的成功。

商业微电影的营销模式

简单的来说,商业微电影都是遵照一个营销模式创造出来的。这个营销模式就是“商家—微电影—消费者—购买力”。也就是说,根据细分的市场以及潜在的购买人群,商家创造出微电影,然后微电影通过传播媒介的流通传播给大众,大众消化吸收微电影当中的产品内容讯息并不断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发生购买产品的行为,而购买行为促成新的商务微电影的诞生,不断循环。

商务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也可以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进行研究

线上:立足于网络媒体,建立独特的网络化模块,将销售网站嵌入到网络化模块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化模块必须是以微电影为主题,销售网站占很少的比重,以此产生不自觉的购买力。

线下:企业将商业微电影、广告公司和网络媒体集成,开发出一款移动终端APP。定期更新,以电影打动消费者,不是以产生购买力为显性目标,而是让消费者来期待微电影的心理来产生直接购买力。

商业微电影营销模式目前还处于一个比较混沌比较单一的阶段,无非就是在微电影中宣传自己的产品,促使购买力的直接增长这一单调的模式,企业还需探讨今后作微电影的新方向,比如,在自己的微电影中同时宣传几种产品,或者在微电影中为广告(电影)赞助方也做一些宣传从而拿取更多的利润啊,以及和同类企业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啊等等等等,此外微电影的制作方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拍摄手段,争取吸引更多的人气。

8.微电影营销的注意点

首先是必须要坚持原创,然后注重电影的实际质量和趣味度,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性和商务性。

然后制作的电影必须要和受众相匹配,必须要能够引起受众的共鸣。

再然后应注意成本的控制以及拍摄时间、制作周期的控制,否则一旦微电影宣传不起作用,那么,你的亏损就大大的了。

最后应注意微电影和实际产品品牌的匹配,切记不要在电影中夸大自己产品或者企业的形象,而是要实打实的突出自己才对!

9.行业现状以及其弊病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商务微电影)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优秀的微电影作品大量涌现,各大网站也纷纷开启微电影计划。不过,尽管其影响力快速扩大,但是其商业模式至今仍未尽清晰。很多企业只是听说微电影的成本很低,效果很大,而动心。作品点击率倒是上去了,但最终只是博大家一笑,事后很少有人能够提起品牌名称,更别说品牌定位及文化了。而且过度商业化的运作令创意微不足道也是一大弊病。

现在制作微电影的公司虽多,但是能把它拿得出手的却很少,竞争很激烈,任务也很艰巨,总体而言,现在,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在摸索的初期阶段。

10.商业微电影的发展方向 内容为王,创意制胜

微电影的“微”决定了它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并让观众产生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如果电影质量越来越烂,消费者慢慢就会失去兴趣,广告效应也就无法实现。

平衡数量和质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微电影要沿着艺术的路线继续走下去,商业化的市场运作当然也还需要,但艺术成分要充分保证,唯有如此,微电影的生命才会继续延续下去,才会在将来进一步大放光彩。

差异化经营,打造微电影品牌

微电影是大众流行消费产品,大众品牌消费的今天,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11.企业微电影营销成功的必要条件

必须依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产品。

根据自己品牌和产品的特性创造出具有个性和创新意义的微电影,微电影应该具有充分宣传自己的必要条件

必须注重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特色 配合其他营销模式进行宣传 注意营销模式的创新以及完善 利用免费媒介广泛传播的特点制胜 微电影的受众化 线上线下宣传的配合 与传统广告的有机配合

6.电影行业十大经典营销方式 篇六

今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票房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21时,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400.5亿元,票房首度超400亿,较上年同期增长47%。数据显示,这400亿元中,59%是由国产影片贡献的。在2015年票房排行前十名的影片中,国产片占6席。国产片的逆袭,固然与影片的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密不可分,但营销在其中的作用也绝对不可忽视,下面我们不妨回顾下在2015年电影行业中的十大经典营销方式,看看你都记得哪些——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靠实力搞定一切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绝对是今年最实至名归的黑马,一部国产的3D动画影片,一个被演绎了无数次的猴子,却席卷了9.5亿的高票房,取得内地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不仅如此,该影片并没有像其他影片在上映前大肆宣传,刚一亮相时甚至无声无息,然而却靠影片的实力,赢得了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最终成功逆袭。8年酝酿3年制作,《大圣归来》视效饱满流畅,情感描绘细腻,无数的观众被过硬的影片质量打动,成为这部电影的免费宣传者。《大圣归来》在豆瓣电影的推广营销的初期就获得高达8.8的评分,无数为其叫好的影评奠定了影片强有力的口碑“广告”。

《捉妖记》大牌明星造势

《捉妖记》由许诚毅执导,白百何、井柏然、曾志伟、吴君如、姜武、钟汉良主演,姚晨、汤唯特别出演的一部奇幻电影。还请来田亮、叶一茜与森碟一家献唱为胡巴特别定制的宣传曲《精灵奇缘》。“花钱多,阵容大”是《捉妖记》的一大特点。花钱多,虽不能作为宣传的亮点,但其邀请的大牌明星对营销造势效率非常之高。大牌多不仅迎合了国民天生讲究大排场的心理习惯;同时,能为《捉妖记》整个营销宣传节省巨大的营销成本,而且性价比非一般性硬广所能比拟。下面看看《捉妖记》庞大明星阵容各自社交媒体影响力:

如此庞大明星阵容,所带来不仅是高超的演技,还附带着数以亿计高质量的粉丝力量。这意味着,不同明星身上蕴藏着一支数以百万、千万计免费品牌宣传员;意味着,巨资邀请大牌加盟《捉妖记》,同时也请了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忠实电影代言人,由此为整个电影在口碑传播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煎饼侠》网生时代的“屌丝”营销

《煎饼侠》以网络热门剧《屌丝男士》为雏形,讲述了一个屌丝如何从网红变成咸鱼,又如何因为电影梦而咸鱼翻身的故事。无敌的人脉是大鹏的制胜法宝之一,影片网罗了两岸三地以及好莱坞的众多大咖助阵,吸引着一大批受网生代文化影响颇深的人群。如此俗套的屌丝翻身故事,自然得用屌丝式的营销方式才显得接地气。影片宣传方似乎也认识到了这点,一连串的屌丝营销让人目接不暇:大鹏在中关村街上摆摊卖煎饼,走进“蓝翔”、大鹏带领主创人员在35座城市中游走、在沙尘暴袭击北京期间,制作了“擦亮北京”的H5小游戏等等,轻松、调侃式的营销方式格外符合屌丝的胃口,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引起众多网友们参与线上话题讨论互动,煎饼侠和大鹏的话题高居微博热搜榜。最终让这一部来自互联网的IP,在大银幕上收获11.6亿的票房,刷新了“互联网电影”的票房纪录,这几乎是互联网电影的一次“逆袭”。

《港囧》将到计时海报进行到底

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经历了《人在囧途》、《泰囧》的火爆,大家对徐克的第三部影片并不看好,特别是其又演员上有王宝强变成了包贝尔,然而最终出乎意料的是《港囧》最终席卷16.1亿票房。这个成绩的取得不得不说与其花样百出的营销方式密不可分,变身雷布斯,大搞内衣发布会,扮委屈……不过,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非其独具一格的海报莫属,其将海报营销发挥到了极致。祝贺了竞争对手《捉妖记》票房大卖海报,定档925的发布会海报都别具一格,特别是从上映30天时每天发布一张到计时海报,整整30天,看港囧都成了一种乐趣。

《我是路人甲》:梁朝伟写影评

让明星写影评这看起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然而《我是路人甲》却做到了,而这个明星还是大名鼎鼎的梁朝伟。2015年5月,电影《我是路人甲》在香港举行了一场小型试映会。活动结束之后,梁朝伟为其写了一篇标题为《听见流星的声音》的影评。文中对尔冬升新片《我是路人甲》颇多赞美之词,并回顾了自己的演艺之路,文辞朴素却精致。众网友纷纷点赞梁朝伟的文笔,更有网友表示这是梁朝伟的高考满分作文。姚晨也转发影评全文,并表示:“没想到,梁朝伟先生的戏好看,文章也写得这么动人!其中的许多话,带我回到做演员的本初:唯有耐得住寂寞,方得始终。”

《一个勺子》学好归来危机公关

3月10日王学兵涉毒事件将他参演的《一个勺子》推上风口浪尖。这对影片方来说,无疑摊上了大事。3月13日,《一个勺子》片方发布了“人生无奈,学好归来”的海报。海报中,陈建斌、蒋勤勤、金世佳都身穿黑西装,三人排成一队光脚走过西北荒凉的无人公路。细心者会发现,地上多出了一道影子,而这道影子所对应的正是陈建斌和蒋勤勤之间的空位,显而易见,这个位置曾属于王学兵。海报正中间的宣传语是“人生无奈 学好归来”。王学兵的微博名为“王学好”,大家都希望王学兵这次能痛下决心,真正学好,重新归来。该海报一经发出后,在朋友圈、微博都引起强烈反响,被电影圈内奉为危机公关的经典案例。

《小时代4》郭敬明作业本撕逼

7月6日晚11点左右,网络红人“作业本”突然发出一条微博,称“所有挺小时代的人,都将在电影史耻辱柱上,有一席之地。”似乎在嘲讽看《小时代》的观众以及导演郭敬明。随后,郭敬明转发此条微博,30分钟后他又转发了一条“作业本”之前发的为《小时代》辩白的微博,在去年的7月份,“作业本”还声称“‘小时代的票房统计出了中国的XX数量’,这种论调隐隐不妥,大家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应该允许别人看自己喜欢的东西”。郭敬明尽管一句话没说,却让作业本哑口无言,甚至自动删除了微博。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营销。郭敬明导演的电影《小时代》系列取得12亿的超高票房,但是口碑却走向另一个极端。可以预见,《小时代4》将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让网络红人作业本都吃了瘪,自然就让抨击《小时代4》的人们多了一些顾虑。

《澳门风云2》发哥发红包+对赌“票补”

谈起“赌神”发哥绝对占的第一把交椅,而这《澳门风云》的地位功不可没,《澳门风云》系列似乎成了春节档一道必不可少的快餐。看着周润发、刘嘉玲、余文乐等人在一起边打架边逗比,也算是可以满足港片迷的最基本需求了,更何况第二部里还加上了王诗龄和张家辉两位接地气的主角。但总得来说,发哥无疑仍然是其中的人气之王。在《澳门风云2》的宣传当中,发哥开微博、发红包获得了影迷的关注。2月22日,当发哥在微博上秀出与钟楚红的合照,并且转发与刘嘉玲的自拍合照,让网友陷入了“八卦狂欢”。2月23日,一条《刘嘉玲周润发登山合影 网友调侃梁朝伟一直在拍照》的新闻再次博关注。而发哥在微博派的30多万元红包,有超过58万名粉丝领取,#发哥发红包#这一话题的阅读数达1.9亿。而这30多万现金中的20万,都是来自支付宝的赞助。另一方面,得益于大众点评的推动,据悉,《澳门风云2》最高峰单日每3张电影票中就有1张通过联合发行方大众点评售出。据传,博纳与大众点评签订了对赌协议,如果《澳门风云2》的票房没有过6亿,片方跟大众点评合作的那2000多万元“票补”,将由大众点评自己承担,O2O平台的价值在电影市场中得以突显。

《左耳》打情感牌,勾起青春记忆

作为饶雪漫暖伤巅峰之作,《左耳》无疑是一部承载80后、90后青春记忆的电影,具备一定的原著粉丝基础,未映先红。“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则是《左耳》的经典台词。《左耳》之所以在与进口大片《速度与激情7》的角逐中仍取得了近4.8亿元的高票房,与其在营销上,大打情感牌,以情感勾起人们的青春记忆密不可分。3月24日QQ首发推广曲《放心去飞》,由三位男主角演唱;发了歌立马校园行走起,让巡校不单调。4月8日,宣布提档,配合“小题大作”的话题、新版定妆海报、110s预告片一齐发布,显然有备而来,一改此前清新风格,海报采用泼彩的迸发感,展现了暖伤青春的浓烈。4月13日,电影同名主题曲及MV首发,由赵薇献唱,小燕子出山给五阿哥唱主题曲,并由苏有朋掌勺MV拍摄,真实版青春的见证。《栀子花开》导演何炅的独角戏

7.电影产品网络营销 篇七

关键词:电影,营销策略,好莱坞,影响

据统计,世界上所有的故事片虽然不都是与好莱坞有关,但是好莱坞电影确实是唯一进入世界上所有市场的电影。1996年,好莱坞约有一半的利润是来自海外,其中占据欧盟电影市场份额的70%,占据日本电影市场份额的50%,单是《泰坦尼克号》一部电影在世界的票房收入就高达18亿美元。而在1980年,好莱坞海外票房收入仅占30%,到2004年,海外市场超过70%。在其全球化市场中,以一种跨语境的方式获得世界电影的财富。

中国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借鉴好莱坞成功电影的营销策略,以实现产业化经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呢?抑或是在发展中不断探索自己新的出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营销之路?

那么首先看看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整合营销运营体系。美国电影的商业成功,无论是从单纯的票房价值、产业的规范良性发展,还是美国电影的全球化影响,文化传播的博弈渗透,均在电影学界和经济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分析其背后的根源,宏观经济稳定、产业化结构合理、商业环境活跃等固然是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美国电影的商业运营中,营销像在其他商业经营领域一样,起到了激活全局、攸关成败的关键作用。

“电影市场营销就是从市场调查入手,了解观众需求,进行分析、评估、定位与创新,再进行加工制作,确定价格,选择分销渠道和促销方式。”好莱坞电影生产已从以导演为中心过渡到以制片人为中心,在发展到当前的以营销策划为中心的格局。[1]

整合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营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使企业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战略目的。[2]

所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知道如何分析观众,了解电影观众需要,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制定战略,认真剖析观众心理。例如,根据市场调查,好莱坞“市民喜欢的电影类型”,粗略分为四类:严肃型、轻松型、刺激型和趣味型,结论是轻松电影和严肃型电影分别占据该调查的76.7%和60.6%。而美国各大电影公司正式按照这种比例来决定拍摄影片类型的,以2001年夏天为例,好莱坞九家大公司共推出45部大片,70%是这两类影片,其中轻松型又占了大多数,这样保证了影片有良好的潜在市场,而这个市场正是营销传播的基础和舞台。

相比于美国,中国电影近年来在营销上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如《英雄》、《赤壁》等影片,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较高的票房,取得巨大的利益,而且在国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显示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已经走上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期间,曾经常在100部左右徘徊的国产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产量已经有402部,在世界上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但就数量而言,中国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个“电影大国”。还出现了中国大片票房不断攀升几乎超过进口大片的喜人形势。但是以张艺谋、冯小刚和陈凯歌三位著名导演为代表。他们利用丰厚的投资和超强的明星阵容打造了了中国电影的“大片”。这些国产大片几尽豪华的投入和不菲的票房记录给中国电影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拉动了中国电影的活跃。但同时,这种盲目模仿好莱坞“大片”模式、走资源耗费型电影生产与消费模式引发诸多了质疑。一味地按照好莱坞那种大片的发展模式到底能走多久?我们的电影产业是不是应该更关注于自己的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之路呢?

在不断地了解中国电影营销并且结合美国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策略后,我自己产生了一些关于中国电影营销的一些思考。

首先,中国电影在营销策略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打造中国电影的“大片”。以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大市场的“四大”商业电影模式固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它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促使我们去模仿,但是我们还应时刻记得我们自己的中国国情,盲目模仿好莱坞“大片”模式、走资源耗费型电影生产与消费模式会使得电影的发展走上一个一味跟风的道路,所以应时刻立足于国情,走中国自己特色的电影营销发展之路,带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其次,应注重中国电影品牌经营的必要性。电影品牌同其他商业品牌一样,就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而且被观众所确认的、电影产品的标志。一个正常的消费市场,是由不同的品牌商品来带动的,不同商品的不同功能定位、价格定位、消费者定位组合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消费市场。电影市场也不例外。电影进入市场后,在某种意义上说,电影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观众就是消费者。而要培养观众一种成熟稳定的电影消费习惯,就要树立品牌。

好莱坞的环球电影公司把拍摄场地变成了主题公园,接着电影的魔幻技术,魔幻般地把主题公园开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并且凭着对电影明星的包装,还开发出一系列的附加产品,服装、发式、首饰、包袋等等,引领消费的潮流,这种潮流既带动了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热情,也会引发其他消费行为的发生,这样,两者相互促进,给美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好莱坞电影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影品牌的繁荣。

总之,品牌作为一种独特性的标志,是一种相对统一的技术艺术和文化标准,是一种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是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增值性的无形资产,而且在新产品的开发中还具有灵活的调节能力和再生产能力。中国电影就应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具有品牌优势的电影。

再者,中国电影应该注重后电影市场发展战略。后电影市场是指非电影票房收入的,由电影而产生并与其密切相关的所有的产业市场,它包括电影品牌、玩具、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市场,电影书、录像带、DVD、CD、VCD等市场。[3]在好莱坞电影王国中,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可以只占到这部电影总体收入的1/3左右,其他收入主要是靠着后电影市场的开发。而目前中国电影在后电影市场开发上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以《英雄》为例,《英雄》在国内和国际的票房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完全具备条件对文化消费市场进行组合开发,但却历史性地失去了这次翻番赚大钱的良机,所以中国后电影市场发展需要很好地发展。

在后电影市场开发上,中国电影可以整合非娱乐企业资源(联合促销、贴片广告、相关产品开发和特许经营),也可以对纪录片、电玩、游戏等多元化市场全面出击,以取得较好效果。

形象产品开发,利用影片剧照制作海报、T恤、图书等产品。还有,与企业做贴片广告,获得巨额利润;在影片中加入软广告,为企业宣传产品。总之,充分利用影片资源,做好后产品开发。

最后,中国电影还应注重良好的口碑效应,整合营销配套。《疯狂的石头》被视为2006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黑马”,300万元人民币换回了2200万元的票房,宁浩更是直接被中影看中,晋升亿元俱乐部。除了影片自身实力外,网络时代的口碑传播在这里显示了最强势的威力。[4]所以赢得良好的口碑,也会为电影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契机。

酒香也怕巷子深,卖电影重吆喝已经成为营销重戏。中国电影营销显然已经度过单一票房营销模式为主的初级阶段,迈入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的进入市场完善期,和好莱坞的银幕营销和非银幕营销齐头并进、互为支持的连锁式营销方法,相距甚远。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中约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有约80%则是由非银幕营销所得。也就意味着非银幕营销的成功更能决定电影营销的成功与否。而中国现状恰恰相反,中国电影营销还有要经历以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发展期)———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成熟期)两个阶段。20%票房对比80%的非银幕营销时候,我们的电影才形成真正的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当代好莱坞:电影风格与全球化市场策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136.

[2]张勇,郑品海,黄沛.美国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体系[J],电影艺术,2003:116-118.

[3]张爱华.当代好莱坞:电影风格与全球化市场策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148.

[4]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335b10100e2qu.html

[5]夏卫国.电影票房营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

[6]潘天强.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

8.从科幻到真实电影中的数码产品 篇八

跟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情况一样,手机肯定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数码产品,相比之下电脑和相机的比例就低了一些。在我们选择电影里的数码也是这个比例,所以占绝大多数的手机作为上半部分,电脑和照相机就归在这一期一起出来,让你一次看个痛快!

电影中的电脑

电影里出现电脑的形式更加多样,不过自从在电影里出现,电脑总是以反派的形象深入人心,那些大导演都惧怕来自电脑的威胁,诸如人类与电脑的战争题材更是多如牛毛。

在强大的电脑威胁之外,电影中也不乏对电脑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展望,当然广告植入也有,所以我们把电影中出现的电脑分为两类,超现实的和真实的两方面,分开看。

超现实的电脑

电脑最早出现在电影里,主要是在科幻片中,那些影片中的电脑更多代表一种虚拟的角色,而人类与电脑之间的战争往往成为那个时期科幻电影的主题,不过这种对于电脑的恐惧恰恰与我们对电脑的期待是相似的,在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我们在使用高速计算的同时希望电脑能够拥有智能,而电影导演们则帮我们想象到了当电脑的智能能够取代人类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危机?在影片中以虚拟形象出现的电脑大多是一种反面的角色,不信?来看:

你相信吗?我选择谈和数码有关的电影,会从一部1968年的影片开始。在电影里,关于电脑的想象仿佛是无穷无尽的,这部名为《2001太空漫游》是1968年的电影人畅想2001年人类实现太空漫游的境况,现在虽然咱们早已经跨过了2001年,但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还滞后于导演的想象。

在早期的电影中,电脑的出现往往带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在《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登陆木星的团队由宇航员和一部HAL9000电脑组合而成,然而在宇宙航行中,HAL9000开始了邪恶的计划,在几位宇航员先后丧命之后,幸存的一位宇航员与邪恶的电脑展开战斗,终于关闭了HAL9000,完成了预定任务。

说到对电脑的恐惧,《黑客帝国》一片把恐惧的想象发挥到了极致。在《黑客帝国》系列影片中,人类是被电脑程序“母体”像庄稼一样种植着,而电脑程序需要的是人类的生物电能以维持自身运转,这样的想象让我们无形中产生了更大的恐惧。

《黑客帝国》全片共三部,当我们还在为第一部中的人类战胜了Matrix而兴奋的时候,却完全没有想到后面的剧情还是在母体的操控之下,甚至Neo在多次突破之后,发现自己还没有进入真实的世界—看来,想要跳出母体的控制,需要像《Inception(盗梦空间)》那样,从多重梦境中依次醒来。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拟?在面对“母体”为我们创造出来的环境时,你能分辨吗?然而所谓的“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把我们向这样的世界所引导,面对这样的技术方向,人类应该接受还是恐惧?

应该说这是一部足够恶搞科幻的科幻影片。故事从“野蛮拆迁”开始,Arthur Dent在为自己的家面对野蛮拆迁而焦头烂额的时候,整个地球也面临着来自星际之间的野蛮拆迁。当然,我们这里就不去讨论这些搞笑的科幻剧情了,影片中出现的超级计算机也带给我们很有趣的搞笑故事。

一个智慧的种族,为了得到关于生命,关于存在,关于一切的最终答案,制造出了一台超级计算机O Deep Thought(深思),在一个足够隆重的仪式之后,这个智慧的种族向深思追寻这个答案。超级计算机深思回答说这个答案需要750万年才可以计算出来。于是这个智慧的种族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经历了750万年之后,智慧种族又来到了深思面前,在一片鸦雀无声的期待中,深思给出的答案是“42”。

为什么是42?无论电影还是原著小说都没有给出答案,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记住影片中的超级计算机深思,一个双手托腮形式的拟人化外形很是具备亲和力,然而在面对来访的客人时,深思竟然能够回答“我在看电视”,这样足够拟人的智慧方式很有亲和力,一改其他科幻影片中视电脑为危险的敌人那种常见的视角。

在有关手机的章节中我们也曾经提到《夺命手机》这部影片,不过事实上,影片中的手机不过是电脑程序的一个终端体现,整个故事还是在超级电脑的超级程序下规划出来的。

《Echelon Conspiracy》这个名称按照字面的翻译应该叫做“梯阵阴谋”,“梯阵”简单的解释是一个窃听监听的系统,因为这一系统严重影响到公众隐私,因此梯阵被披露之后就曾经引起广泛的恐慌。

具体这个梯阵存在与否我们没必要追究,不过一个能够搜集各种视频、音响信息,进行分析而且准确预测,并且将相关信息给你提示的电脑系统需要的肯定是足够大的分析处理能力。电影中的梯阵系统有了自己的智慧,甚至可以自己为自己开发升级程序,好在主角Max Peterson借助梯阵系统自己的判断让它决定关闭自身,保证了我们的信息安全。

相比那些更超前的科幻影片来说,《夺命手机》的想象力和我们的距离并不算遥远,然而这样的接近让我们更加恐惧,毕竟片中的梯阵系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当电脑拥有自行升级甚至控制人类的能力,会不会让你感到威胁?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电影编剧的想象力,这部2010年上映的《创战记》的全部故事都来自1982年的卡通片《Tron(电子世界争霸战)》,要知道1982年电脑还没进入家庭,IBM制定PC标准也不过是1981年的事情。然而1982年的卡通片就已经想象出来未来我们生活在电子世界中的景象。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电影《创战记》描述的是一个网络游戏,人类进入之后就可以在里面进行各种各样的战斗,想来我们现在沉迷在电脑屏幕前面的游戏方式还不如1982年的创意水平呢。不过,在电影《创战记》中,参与游戏之后能把游戏中认识的女友带回现实之中,这是不是来自网恋的遐想呢?

现实中的电脑

相比那些虚拟的电脑形象,当电脑在我们身边普及以后,就越来越多地变成了我们身边实用的工具,所以在电影里面,电脑也从虚拟的幕后走向了前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还会在一些影片中变成“追星”的形象。

《变形金刚》系列

在《变形金刚》系列影片中,电脑的位置也是从科幻变成了现实。要知道,变形金刚的故事最早诞生于1984年,经历了28年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数码科技早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变形金刚》系列影片中的电脑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着。

卡通版《变形金刚》(1984)

在1984年的卡通版《变形金刚》电视片中,电脑以一个虚拟的形态出现,那就是来自汽车人的方舟上的超级计算机Teletraan 1。Teletraan 1的功能十分强大,无论是用于管理汽车人之间的作战计划还是制造全新的汽车人甚至修复负伤的汽车人都不在话下。当然汽车人的人类朋友Spike也经常操作Teletraan 1。当时电脑并没有进入家庭,使用电脑大多来自军事机构,和影片中的表现形式很相似。

《Transformers(变形金刚)》

嗯,时隔23年,真人电影版的《变形金刚》不仅故事发生了变化,就连电脑在影片里的出现也显示出了变化。一方面,电脑对于军方来说是用于存储管理各种信息文档的资料库,而来自霸天虎的力量数次需要从数据库中窃取信息;另一方面,无论军人还是平民,都将电脑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Sam使用电脑在ebay上出售自己曾曾曾祖父的遗物,而Captain William Lennox则借助电脑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变形金刚2)》

也许是因为Facebook太过火爆,也许是Mark Elliot Zuckerburg的故事太吸引年轻人的梦想,在《变形金刚2》中,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Sam就被同学邀请加入他们的网络公司。虽然画面上并没有专门强调电脑的内容,但是宿舍中的那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做出来的网站相信还是能够让你有点兴趣的。

还记得影片中说的网址吗?我帮你记下来了:TheRealEffingDeal.com,有兴趣去看看不?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变形金刚 3)》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咱就不讨论是不是从威震天那里反向工程研究出来的吧,电脑在《变形金刚 3》中更广泛地出现。当然,里面有不少lenovo的植入广告咱们就没必要在意了,不过剧情中倒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情节,Sam的机器人朋友Brains陪在Sam的身边,在防备被其他人发现的时候,会变身成电脑的形式,片中曾经出现他变身为lenovo E420笔记本上网查询资料,变成机器人的时候还专门调侃了一下笔记本高速运行发热的状况——头发都冒烟了。

杀手用什么电脑?没错,军用级的产品也很适合他们,《史密斯夫妇》中就有这样小小的桥段。相互隐藏身份的杀手夫妻看似平静的生活中经常穿插着杀手任务,不过因为隐藏得很好,竟然对生活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因为两家杀手公司并不能允许他们的结合,因此设计了让两人执行同一刺杀任务引起自相残杀的结果。

两位杀手的任务在同一地点进行,然而Jean认为John可能会影响到她执行任务—当然那时候她并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而开枪射击,来自John的报复则是火箭炮的炮弹。

放心,要是这就产生死伤,剧情就进行不下去了,不过这里看到Jean使用的电脑倒是不错,即便挨了一枚火箭弹,都没影响到它继续开机运行设定好的引爆程序。

也许美国的各位电影导演都有相同的思路,不信你看看电影里面的电脑就能知道,前面Smith家两口子都是杀手,人家选用的电脑就是Panasonic ToughBook CF这一系列,而到了速度与激情中的各位侠盗手里,虽然影片相隔了6年之久,但是他们选择的还是Panasonic ToughBook CF的电脑。

想来,Smith家小媳妇是需要在野外环境下使用电脑,所以选择了这样一款三防产品,而《速度与激情》片中的Mia Toretto负责在基地中用电脑监视警方的动作,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对电脑的三防真的不必有太高的追求。

嗯,我相信,他们肯定是6年前看过《史密斯夫妇》,追星买的这台ToughBook CF。

“冯氏广告”在我看来也是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中一个很有趣的噱头,至少每次看电影的时候拿出一点精力择广告也是一个乐趣,有关《天下无贼》里面的其他广告和这个选题无关,倒是值得看看里面出现的电脑。

电影中,张涵予饰演的隐藏身份的警察就像是一个画家,总是抱着一个屏幕画下身边的人物。那可不是iPad,2004年的时候还没有iPad呢。

直接在屏幕上用笔输入是很多人对电脑的要求,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写输入文字都需要屏幕手写,早在2002年Tablet PC产品就已经上市,那时候的屏幕绘图的确符合电影中的警察应用需求,将画像发送给总部,经过总部检索准确判断了嫌犯的信息。

不过,为什么不能用相机拍张照片传过去呢?

没错,《阿凡达》的确是一部科幻片,不过我们宁愿相信电影里面对电脑的表现能够变成真实。

在人类的基地,各种各样的显示屏分别以透明或是3D的模式显示,甚至可以随时将屏幕图像拿起,带到需要的位置,这样的操作感受是我们更期待的。

想要这样的电脑变成现实,相信目前很多技术都已经可以实现,例如透明的屏幕、触摸式操作、便携的平板电脑、网络服务下的云应用等等,相信以人类的智慧,实现电影《阿凡达》中电脑的形式,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不过我们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于,纯透明的屏幕,关机之后恐怕什么都看不到吧?下次想用的时候找不到它在哪里的时候怎么办?

电影中的相机

相比前面的手机和电脑,照相机在电影中的出现从来没有经历过科幻的过程,毕竟电影这个产业是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后出现的,所以在电影中表现到有关拍照的情节时早已经不是幻想之中的情景了。

不过在不同时期的电影中,出现过的照相机也有不同的意味,比如早期的影片肯定不会出现数码相机,而即使是新片,也不乏用胶片相机摆出文艺范儿的桥段,甚至同一个故事中也有可能出现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对比,想起来还是很有趣的比较。

2000年的时候,数码相机这个名词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即使是专业的摄影师也很少有机会使用到数码相机,《垂直极限》一片中的Peter Garrett就是一名《国家地理》的摄影师,他所使用的是一部当时顶级的单反相机——Nikon F5。

片中有这样一个很小的细节,Peter Garrett躲在观察哨中拍摄雪地上嬉戏的雪豹,助手帮助他更换胶卷的时候不小心把胶卷掉到了地上,虽然声音很轻微,还是惊扰了雪豹,让Peter Garrett脸上露出不快的神情。

其实那时候我就已经了解数码相机了,记得看到这段情节的时候,我就想到:如果用数码相机就不会有换胶卷的麻烦,更不用担心惊扰雪豹了。

另外,在影片开始的时候,主角Peter Garrett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了对摄影的热情,在山崖上举着相机拍摄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成为整个影片的开始。当然,还是学生时代的Peter Garrett肯定玩不起F5,那时候他手里的相机是一部Nikon FX90—很有品牌忠诚度嘛。

《蜘蛛侠》系列电影中,也许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蜘蛛侠的打斗场面中。侃相机,你肯定会想起在Peter Parker变身成为蜘蛛侠之前担任校报摄影师,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拿着照相机拍摄。《蜘蛛侠》第一集是2002年,Peter Parker的相机是一部胶片相机,还没有数码相机可以选用。

到了2007年,第三部《蜘蛛侠》中的Peter Parker已经变身成Spider-Man。而在蜘蛛侠的身份之外,Peter Parker还依靠为《Daily Bugle》提供蜘蛛侠的照片作为兼职。片中Peter Parker为女友Marie Jean拍照时,我们看到了他手中还是5年前的那款胶片相机,然而在蜘蛛侠救人时偶遇的那位自由摄影师Edward Brock已经用上了数码,难怪他在《Daily Bugle》轻松地抢走了Peter Parker的饭碗。

对了,拿长焦镜头当望远镜你会玩吗?Edward Brock就在电影中用过,学着点儿!

美国的漫画英雄们好像都很注意公众形象,前面说到的蜘蛛侠身边有记者追随,这边的超人也一样,无论是化身Clark Kent就职于Daily Planet报社,还是女朋友Lois Lane作为报社的金牌记者,都能够及时将超人的消息公诸于众。

现在我们都在推崇“有图有真相”,作为报社记者更需要保证新闻现场的照片,于是一部强悍的相机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在《超人归来》一片中,我们就曾经捕捉到一幅Nikon数码单反的出镜画面,那个笨重的机身加上一个超长的大炮,绝对专业摄影记者范儿!

虽然影片上映是2008年,但是其中有一段主角Jamal Malik小时候的情节,讲述Jamal Malik与哥哥Salim Malik在泰姬陵做"黑导游"的故事,期间出现过Jamal Malik使用照相机的场景。

推算一下那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的Polaroid的确是旅游景点经营拍照业务必备的利器,之前大家都没有照相机的时代,很多旅游景点都有拍照服务,你可以付款留下地址,然后人家会把你的照片冲洗出来邮寄给你,有了Polaroid一次性成像照相机以后,再也不需要漫长的等待,可以直接将照片带走,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同样是Polaroid相机,到了2012年,反而成为了时尚的象征,在2012年上映的电影《春娇与志明》中,杨幂饰演的尚优优就更喜欢Polaroid那种“有瑕疵的真实”,也许感性的视角咱们并不理解,但这并不排除我们记住并且喜爱Polaroid的心态。

2006年的时候,数码单反相机刚刚走下神坛,面向广大消费者展示除了价格的亲和力,而一部基于“草根”的《疯狂的石头》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照相机从胶片到数码的转变。

提到影片中出现的照相机,相信你肯定会想起那句“Nike,也出照相机喽。”这句足够搞笑的台词来自谢小萌为老坑翡翠拍照的环节,借助闪光灯掉包的情节咱们没必要回忆了,他手上这款Nikon FM3A你注意到了吗?这还是一个胶片相机呢。

而来自香港的大盗麦克的设备就先进了不少,在现场踩点的时候带着一款Canon EOS 400D,想来数码相机也是一个不错的伪装,既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游客,又可以用相机拍下现场的安保环境,更好地制订犯罪计划。

好像好莱坞的导演们都比较排斥数码相机,回想各个时期的电影中出现的相机,好像胶片相机占据绝大多数。不过也不排除在影片中比较追新的作品,比如2011年上映的《龙纹身的女孩》中,刚刚上市不久的全新概念微单相机就在影片中有出色的表现。

影片中男女主角Mikael Blomkvist和Lesbeth Salander都是专业的侦探,全片中多次看到Mikael Blomkvist在电脑前检索现场照片寻找疑点的镜头,然而片中自始至终鲜有相机登场,不过在Mikael Blomkvist家的猫被人扒了皮丢在门口那一个残忍的场景中,Mikael Blomkvist仿佛只剩下了难过,而Lesbeth Salander表现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迅速拿起相机拍摄下了凶案现场的照片。

当然,这也是本文主角—微单相机登场的时刻。

上一篇: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词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不生气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