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生产基地项目

2024-07-22

有机茶生产基地项目(共9篇)

1.有机茶生产基地项目 篇一

广西农垦茶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 迄今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 hm2, 干茶总产量4000多t, 总产值近2亿元。由于广西农垦各级领导和茶叶企业重视, 目前, 已获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 (OTRDC) 机构认证的企业有大明山农场、百合农场、先锋农场、北耀农场、龙北农场和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总面积333.33 hm2 (含有机转换期茶园) , 总产量约112.5 t。2008年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 (OTRDC) 的指导下, 又完成发展200 hm2有机茶园的项目规划, 100 hm2茶园进行有机转换中。2008年起实施农产品追溯建设项目使农垦成为首家具有“身份证”的茶叶企业。由此可见, 广西农垦有机茶开发尚处发展阶段, 但发展迅速, 前景广阔。

1 发展有机茶的优势和条件

1.1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优势

广西农垦下辖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是广西唯一一家研究和推广茶叶优良品种种植和生产的研究机构, 茶叶品种试验园超过24 hm2, 品种65种。现全垦区茶叶有国家优良品种12个, 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98%以上。

1.2 生态优势

广西农垦茶区多分布在山地,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全年气候温和, 水热等资源丰富, 茶区到处都是青山绿水, 植被覆盖率高, 覆盖率在65%以上。茶园之间都有山林或经济林隔断, 既改善了小区间生态环境条件, 又有利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具有发展有机茶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1.3 茶园基础良好、产品丰富

至2008年底, 全垦区已有8家企业, 10多个茶叶产品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认证茶园面积达600 hm2, 茶叶绿色产品总产量0.54万t 。产品有乌龙茶、绿茶、 红茶、黑茶、 茉莉花茶和桂花茶, 既有“A”级标准, 又有“AA”级标准。这些茶园及产品能较快地转换为有机茶生产。

1.4 科技力量雄厚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前身为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多年致力于茶叶生物农药利用研究和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成果。其中推广了合理利用生物制剂, 如用Bt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 用白僵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 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利用昆虫信息素和互利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 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茶树病虫害的研究成果, 在茶区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 农垦茶叶企业在有机茶生产开发过程中, 密切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合作,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 形成以基地为依托、雄厚的科技力量为支撑, 推进有机茶开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使加工工艺标准化, 推广应用系统化。在有机茶、名优茶、乌龙茶、黑茶等方面科研成果显著, 共获得9项广西科技成果, 2项科技进步奖, 丰富了有机茶的科技含量, 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 全面推动和引领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有机茶开发过程中良性循环发展。

1.5 各级领导和企业对有机茶开发的重视

茶叶产业是广西农垦八大产业之一, 发展有机茶首先要加强开发有机茶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其次是资金倾斜。 区农垦局近年来对企业开发有机茶采取了资金投入和补贴;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协助企业建立有机茶基地。

1.6 市场需求增长空间较大

“绿色、生态、和谐 、健康”的有机茶正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我国现人均消费茶叶300 g, 有机茶供不应求, 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 但有机茶销量还达不到茶叶销售总量的10%, 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大。

2 发展思路与对策

2.1 加大宣传, 提高认识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有机茶培训班、专题讲座、创办有机茶刊物、新闻宣传等手段,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茶农、企业对有机茶开发、生产和管理水平的认识。

2.2 依托科技, 解决有机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增加有机茶的科技资金投入, 特别是加大对茶叶科研单位在抗性育种与生物杀虫剂方面的科研投入, 并以科研单位的技术为依托, 帮助茶农、企业搞好有机茶基地建设和新技术、新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健全有机茶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适当提高茶青价格, 让茶农先得到实惠;同时, 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及时解决有机茶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等难题 。

2.3 加快基地建设和无公害与绿色食品的有机转换

鉴于有机茶生产基地对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是基础、是源头, 所以, 广西农垦必须合理规划、因地制宜、有条件地、有步骤地加快大明山、百合、先锋、北耀、龙北农场和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有机茶基地的建设, 并尽快地对符合条件的无公害与绿色食品茶叶基地进行有机茶的转换。

2.4 进一步重视品牌建设

品牌是产品的形象, 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近年来, 广西农垦在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营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店标识、统一大宗茶批发部标志, 建设地域茶叶品牌的新格局, 培育了一批市场信誉好, 产品畅销的知名品牌, 如“大明山”牌、“鸿渐”牌、“珍龙”牌等。2007年, 大明山牌“碧玉剑、盘龙王、”、“鸿渐”牌金萱乌龙茶等在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选中均获得一等奖。近20个品种在广西历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得包括金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使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品牌的价值明显凸现。但面对国内外市场新形势, 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品牌建设意义的认识, 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建设生产基地, 扩大生产规模, 实施标准化生产;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和农业部“沃土工程”项目对茶园的管理, 使茶叶产品更安全, 更优质。这些技术的推广普及, 使劳动密集型的有机茶生产逐步朝着“向科技要效益, 靠科技求发展”的目标迈进, 扶持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龙头企业的发展, 实行产业化经营,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积极参加茶博览会、茶叶节, 提高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2.5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有机茶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较为复杂, 难度较大[4]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即广西农垦加大力度对有机茶生产的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的执行力度, 从区农垦局生产管理部门到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各有机茶生产企业要完善质量管理机构,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明确质量岗位责任, 加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茶农的技术培训, 增强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并加大监督和质量抽检力度, 确保有机茶开发生产质量。

2.6 培育品牌市场, 增强企业活力

在国内市场上, 完善以“大明山”品牌产品为主, 以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各项举措, 解决原有企业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 同时, 通过东盟博览会平台寻找国外市场, 不断提高广西农垦有机茶叶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黄秀兰, 唐永宁.广西农垦名优茶生产开发成就及对产业发展的贡献[J].广西热带农业, 2010 (1) :48-49.

[2]刘新.有机茶生产与管理技术问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

[3]何孝东.福建有机茶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及对策[J].福建茶叶, 2005 (2) :25-26.

2.什么是有机茶 篇二

那么有机茶和我们经常说起的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什么不同呢?

无公害茶标准是对茶叶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绿色食品茶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标准要高于无公害茶,而要求最高的就是有机茶。无公害茶和A级绿色食品茶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但是使用的品种和数量必须控制在国家制定的标准范围以内。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规定生产基地要远离工厂、公路、生活区和传统农业区以避免各种污染源。在生产过程中不准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培养土壤,采用农业、生物和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副主任刘新介绍说,就全国来说,有机茶产量是不高的,年产量只有1万吨,占茶叶总产量比重的1.3%左右,北京市获得有机茶销售资质的单位有20多家,总共200多个门店可以销售有机茶。以目前在北京市场上颇有名气的更香茶叶公司为例,该公司有机茶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武义县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生态环境良好,有机茶园的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和农药,只施用菜籽饼以及权威机构授权使用的有机肥,同时利用灯光诱导、茶园铺草、养鸡、养羊等生物方法防治害虫,从而确保茶树鲜叶富含营养且无污染。

3.有机茶生产基地项目 篇三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的有机产品,比如:有机水果,有机蔬菜,婺山水有机茶,甚至连肉都出现有机的了。那么,什么是有机食品呢?

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的区别?

1、有机食品的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或纯野生天然产品,非有机食品对原料没有要求。

2、任何有害甚至疑似有害健康的技术手段、种植管理方式、人为添加都不可以使用。非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可以使用这些人为添加,只是使用量有一定的限制。

3、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并有严格的跟踪体系。非有机食品则无此要求。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世界公认的权威机构每年抽检、审核与认证。而对于有机茶而言,它的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需要拥有很多认证资格才能算是有机茶叶。

目前有机茶国际、国内主要的认证机构如下: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认证

日本有机食品认证协会(JONA)JAS认证

美国国际有机食品标准(NOP)认证

欧盟国际生态认证中心(ECOCERT)认证

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认证

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IMO)认证

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认证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OTRDC)认证

4.茶产业研究项目申报书 篇四

(一)研究目标及意义

研究信阳市和宁波市两地茶产业,调查两地农民收入状况,对比两地茶产业经营模式和效益,进而探索这两个地区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相互之间可以借鉴之处。调研的主要目的有:

第一,弄清楚全国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同茶叶品牌的发展层次以及具体的发展层次;

第二,全面了解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茶的品牌历史和发展现状;

第三,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掌握农业产业化、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 第四,通过实践了解信阳市和宁波市当地政府对发展茶产业的政策,以及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发展政策对其影响;

第五,实践调查两地茶农收入状况,结合两地茶叶产销模式分析两地茶农收入差异的原因;

第六,通过对比,将茶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运用于发展较差的地区;

第七,在对两地茶叶产销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相关经济学知识,对两地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出具体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两地茶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

项目研究的意义:

首先,从项目本身来说,三农问题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茶产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对其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项目试图通过信阳市商城县和宁波市茶农的收入差异入手来分析两地的茶产业产销模式。在对比研究中更容易发现问题,同时使发展较差的地区借鉴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本项目研究立足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大角度,落脚于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两个著名的品牌;同时,茶产业产销模式研究成果还可以运用到其他农业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去,因而对于全国的茶产业发展和相关农产品产业化都提供了借鉴,在现实意义基础上具备了更强的学术意义。

其次,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我们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前往各地进行调研,展示了我校浓厚的科研实践氛围,有利于提高民大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民大师生风彩。

再次,从研究者个人来说,是一次重要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以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选择“茶产业产销模式”这个社会经济问题开展研究对我们虽是一个挑战,但更重要的是一次难得的锻炼,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努力,彰显NMOE宗旨,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和导师打交道、学会自己选择未来的方向、学会和自己的团队协作、学会如何实际把握自己的经费

(如何协调各种活动的投入比例)、学会如何理顺与学校管理部门的关系(如教务处、财务处等)、学会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答辩、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将我们的成就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训练我们的科学研究精神、训练我们的创新精神,使我们团队在一个看似拘谨、严肃、漫长、枯燥的环境中,培养我们做科学研究所真正需要的自主、勇敢且又严谨的创新精神。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项目主要以信阳市商城县和宁波市两地的茶产业为例,调查两地茶农的收入现状。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了解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政策;深入茶农的生产经营过程,从产销模式分析两地茶农收入差异形成的原因。

我们调研的具体内容如下:

(1)联系当地政府,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对茶叶产业发展给予的支持、引导政策;

(2)采访当地茶农,针对茶农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收入状况及茶产业收入所占比重,收集茶农对现有茶叶产销模式的看法;

(3)结合其他品牌茶叶发展模式,对两地茶叶产销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4)运用农业产业化等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适合两地的产销模式,探索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建议。

(三)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思路

1、创新点

(1)研究角度的创新。以往对茶产业的研究,往往是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的,从茶农或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本项目着眼于茶农的收入来研究两个著名品牌之下的茶产业产销模式,打破了以往的研究理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这个角度的选取,同国家关注三农,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是相适应的。

(2)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信阳商城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宁波地区则位于比较发达的地区,通过两个地区茶产业的比较,来分析两个地区的政府政策、开放程度、思想观念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2、研究思路

(1)理论准备及背景资料搜集。前期的主要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农业产业化、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了解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最新研究动态;二是搜集国内茶产业发展状况,主要是河南省信阳毛尖和浙江省宁波龙井的品牌历史、发展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明确调研的具体步骤与实行方式,详细规划实践日程。因为项目实践涉及到两个地区,因此要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科学地规划调研的时间和实践完成的各项任务。

(3)前往信阳和宁波进行实地调研,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走访茶农、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收集更多重要的研究资料。

(4)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分析两个地区茶产业中存在的产销方式及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5)结题论文、报告及相关论文写作。在深入的经济分析之后,从论文写作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写作调研报告,并且就项目研究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进

行专门的分析,其成果可以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

(四)研究的主要特色

(五)成员优势及特色

四、预期效果和具体成果及其他

(二)具体成果

项目调研在搜集两地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具体成果包括:项目研究论文、调研报告、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几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实践资料汇编、实践过程纪录片等。

(五)要解决的问题

1、课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习掌握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相关理论

茶产业产销模式研究涉及到了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理论,我们目前所学理论较少涉及到这方面的理论,因此在项目研究初期我们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以及前人运用该理论对农业产业模式研究的研究,为实践调研和后期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分析除了产销模式之外影响茶农收入的因素

茶农经营的农作物并不是单一的,其收入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研究产销模式,必须首先弄清楚来自于茶产业的收入在当地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剔除掉其它的收入影响因素。

(3)了解全国茶产业发展的各种模式

中国作为茶叶之乡,拥有十大名茶,茶产业发达。因此,要研究信阳毛尖和宁波龙井茶的发展,必须全面了解其它茶叶品牌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研究这两个地区的茶产业发展时能够跳出思维的局限,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

2、团队面临的难题

(1)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农户,要获得大量可靠的数据,就必须走访多户茶农,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而针对农户做问卷一般会面临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

(2)在信阳商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灯方面的原因,针对当地茶产业的优化建议还得考虑到产业外的其它因素,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5.发展有机茶提升小桥茶业综合效益 篇五

1.1 态环境好

小桥镇全境279km2, 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 森林覆盖率达90%, 生态环境极佳。山上的作物以杉木、毛竹、柑桔、锥栗、茶叶为主, 茶叶生长的环境以竹———茶、杉———茶、果———茶的间作套种模式为主。

1.2 土深地肥

由于境内绿荫面积大, 经过长期累积培育了地力, 土壤疏松、肥沃、深厚。据调查, 全镇土层达1m以上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左右, 表土疏松层大多为60~80cm之间, 地面植被度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一般都在1.8%~2.5%之间。

1.3 气候独特

境内气候温暖, 光热丰富, 雨量充沛,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性气候明显, 昼夜温差大。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 全镇平均气温18.8℃, 年均降水天数为150天, 降水量1638mm, 严寒酷暑天气极少出现。

1.4 发展环境好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 连续举办了四届“小桥品茗节暨小桥茶王赛”, 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组织和鼓励茶企茶农参加武夷山“海峡两岸茶博会”, 厦门9.18投资洽贸会等活动, 扩大眼界。

1.5 全民参与热情高

全镇3.8万人口, 茶业从业人员有8000多人, 其中茶叶种植户分布在全镇13个行政村50多个自然村, 种茶面积2000hm2, 初制茶厂200多家, 精制茶厂50多家。广大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茶经验, 生产基础好, 积极性高。随着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 茶叶机械化加工得到推广普及, 农民接收新事物快, 科技意识日益增强。

1.6 技术力量强

自2010年起, 小桥成立了茶叶协会, 吸收茶叶生产各环节的从业人员60人为会员, 定期对会员进行培训, 开展技术交流。同时还有一支近百人的农村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这些有利条件, 为小桥开发有机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2 开发有机茶的实施

2.1 组织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讲座、技术交流、微信等各种形式, 广泛宣传有机茶概念、有机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规范, 有机茶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等, 突出有机茶健康、生态、公平和关爱四大原则, 让广大茶农在观念和意识上有所提升, 在心中树立起“放心茶”、“生态茶”的概念, 制造公众关注的热点, 从而吸引企业参与有机茶的开发。

2.2 有机茶园开发

一是开发有机茶园。今后把新开发的中、高海拔茶区重点放在发展有机茶。全镇海拔在800m以上、坡度15~35°的高山占18.95%, 集中在百丈、龙峰、上屯等6个村。要充分利用这些山场的林伐地, 在适合种茶的地段全部种茶, 逐步扩大有机茶园面积。二是改造现有茶园。对海拔在300~500m的占土地总面积33.62%的分布在西边、洽历等村的茶园进行技术改造, 转换为有机茶园。严格控制化肥用量, 在全村选择8~10个点进行土壤测试, 然后有针对性地补肥;实施养殖和种植配套, 茶林下养鸡、养猪, 为茶树供给有机肥料。用物理方法防虫, 利用黄色诱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控制病虫害。

2.3 改造原加工工艺为有机茶加工工艺

有计划、分批次地技改茶厂, 通过对现有厂房、机具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后转换为有机茶生产加工, 争取2年内覆盖面达40%。

2.4 示范点的培育

建立百丈村有机茶园示范点, 取得效益后, 向周边茶农或企业扩散, 带动周边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新技术, 完成研究成果的扩散。

2.5 从业人员的培训

组织参加全市、全省性的技术培训, 建立技术骨干队伍, 形成了覆盖主要茶区的技术服务网, 将有机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重要的咨讯通过这个网络扩散到茶企和茶农手中。

2.5 做好有机茶认证工作

有机茶生产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必须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要组织力量开展有机茶认证, 注册品牌商标, 取得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保护权。对有机茶实施销售柜台制、加贴认证标志和数码防伪等监管措施, 保证有机茶产品的可信度;搭建产销合作平台, 降低销售成本, 提高生产者和贸易者的效益。组织大型有机茶展示活动和推广活动, 开拓国内有机茶市场, 实现小桥茶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摘要:茶叶历来是小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笔者认为, 在当前倡导低碳农业, 重视食品安全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形势下, 接轨全球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 大力发展有机茶, 是解决小桥茶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有机茶,措施,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亚平, 周喜娟, 李国兵.湖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6)

6.世界有机大会青睐的中国茶 篇六

现在,这里已是茶树环绕,梯田层层,鸟语花香。茶园边上,鱼塘、菜地、果园,相得益彰。因为远离城市和污染,国内外客商宁可舍弃城市舒适的宾馆,也要来此小住。

这里,就是福建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龙坚守了8年多的有机茶园。如今,雷龙已经走过了寂寞的耕耘期,成为2011第17届世界有机大会邀请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一人。

有机茶有讲究

光照人有机茶与一般常规茶的不同一直令雷龙自豪。“普通茶叶冲泡第一到二遍时较香,冲3到4遍时就没味了,而光照人有机茶第一冲可能不太香,冲2到4遍时越来越香,冲泡8到10遍时还有茶味。”

雷龙介绍说,有机茶对种植环境、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远远高于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简单的说,就是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合成物质。因此保证了有机茶的‘好’味道。”

有机产品没有农残,比较安全,这是一般消费者的认识,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有机产品中含有更多有利人体健康和免疫力的物质。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可以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营养素,例如:有机茶中含有许多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各种微量元素,常规茶园使用的基本是化肥和催芽剂、生长激素等,无法转化形成这些物质。

雷龙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不使用农药,茶园内套种的降香黄檀散发出的清香味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驱避虫害的作用。同时,因为茶园四周生态环境很好,许多鸟类、青蛙、蜻蜓、七星瓢虫等都能帮助控制虫害。加上茶园施用农家肥,茶树茁壮,抗病能力较强,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如果确实发生了病虫害,我们也是使用农科院研制的以植物为原料的有机茶专用杀虫剂,而不使用化学农药。”雷龙说。

为了控制草害,茶园还全部采用人工除草和铺放晒干的野草控制草害而不用除草剂。茶园只用羊粪和猪粪、茶梗、茶末等做肥料。“羊粪来自于内蒙古大草原,猪粪是向周围村庄农民收购的,肥料质量安全可靠。”

“有机茶园有助于环境保护。我们的有机茶园为避免水土流失、增大土地使用面积,全部人工开垦梯田,不用挖掘机等;由于有机茶园采取了等高种植、植树等措施,不但防止了水土流失,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机茶园的蓄水能力也因此增强了。”

事实上,有机茶不仅好喝,在冲泡时也不一定要洗茶。“普通茶饮茶时一定要洗茶,为的是洗去农药、尘土和各种化学添加剂。有机茶生产时卫生严格,第一道完全可以保留,因为许多营养素都在第一道里。即便是刚制好的新茶有青味需要洗茶,但动作也一定要快。”雷龙介绍说。

有机茶远期投入更低

在坚守有机茶种植的日子里,雷龙深深地感受到,尽管有机农业是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和地球健康的事业,可是愿意投资有机农业的企业家还是寥若晨星。“采茶季节你到茶区看一下,就会明白‘茶贱伤农’的道理,茶农没有销售渠道,只有卖毛茶给茶商,当茶商拼命压低毛茶价格时,茶农有什么办法呢?只有用最毒的农药、效果最快的激素和除草剂来降低成本。这样陷入恶性循环,土壤被破坏,环境和食物链被破坏,干旱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接踵而至。”

当地流行一句话:“种茶的不如制茶的,制茶的不如卖茶的;卖茶的开轿车,制茶的骑摩托车,种茶的走路!”茶农的积极性很低,想找到种有机茶的茶农更是如大海捞针一般。许多消费者虽然感到有机产品好,但是觉得贵、买不起。许多专家学者也说:“有机农业是好,就是成本高,不适合目前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其实,这些对有机农业的认知都是片面的。”雷龙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反驳道。

雷龙表示,大家可以计算的成本是,有机茶在种植过程中只能用农家肥,不能用化肥;只能人工除草,不能用除草剂;不能用任何生长激素;只能用生物或物理方法杀虫,不能用化学农药。因此成本比常规茶高许多倍。“这样算起来,有机农业初期投入高,见效慢,但5年后再对比,有机农业的成本更低、效益高于常规农业。”

“例如:有机茶园内的茶树生长健康茁壮,树龄比普通茶树长,到20多年后才需要挖掉重新种植新茶树,而常规茶园的茶树老化快,一般10年后就要更新,重新种。有机茶园对比常规茶园,由于生态链的形成,不需购买任何农药,更不需花费人工来喷洒农药。”

雷龙还表示,有机茶园的产量更高。“有机茶园施用的全是农家肥,土壤越来越肥沃,产量越来越高。而普通茶园为了追求快速经济效益,施用大量化肥、化学除草剂和生长激素,结果土壤贫瘠、沙化、板结,产量越来越少,如果某一季不用化肥,就几乎没有收成。”

可喜的是,由于光照人有机茶园的示范作用,现在该地区已经有几家企业开始在茶园内部和周围套种名贵树木,也有家庭农户开始用太阳能灭虫灯和粘虫板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越来越多的外省商家前去采购茶叶,农民感到自己的茶叶比以前好卖了。

“如果带动普通农民都来用这些先进的无害化的方法,设备的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销售价格也会降低,农民都用得起了,就会进入良性循环。”雷龙说。

茶园也能减压

由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有机农业种植方式,雷龙的有机茶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不但成为鸟类和野生动物的天堂,对城市里的人们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减压和洗涤心灵的理想场所。

雷龙告诉记者,一些人因为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能投入有机农业,他会逐步学会如何吃、何时吃、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又因为经常进入农村,深入山林,他的价值取向会逐步由原来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过渡到环保、有益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在有机农场久了,原来在城市里因激烈竞争产生的许多想法和做法都会改变,心灵也会逐步得到净化,由此越来越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7.有机生产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篇七

一、规划设计

对选择好的基地或决定转换的基地,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建立良性循环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生产体系。

1.1.基本情况调查

对基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资源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条件,明确当地适合开发的优势产品和有机转换可能遇到的问题;

2.制定发展规划及生产技术方案

在掌握了基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及生产技术方案。规划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规划内容应包括:

>> 有机生产土壤培肥方案;

>病虫草害防治方案;

> 耕作方法(免耕法、垄耕法、穴耕法等)及相应的管理方法;

>农场生态保护计划,包括种植树木和草皮,控制水土流失,建立天敌的栖息地和保护带,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畜禽的生活环境(圈舍、围栏、野外觅食和活动空间)设计和卫生管理(包括畜禽粪便处理)计划、有机饲料生产/购买计划、畜禽健康计划以及运输屠宰计划;

>全过程质量管理计划(内、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跟踪审查);

>基地经营模式;

>基地的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资金投入等;

>有机农产品的检查认证计划;

>营销策略规划。

二、规划的实施

1、人员培训

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了解并掌握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与生产技术、基地建设的原理与方法,是有机农业成功开发的关键。因此,必须由有机农业专业人员和生态工程专业人员以及相应种植、养殖领域的专家召集基地管理、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培训:

>有机农业与有机产品的基础知识;

>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

>有机农业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模式;

>有机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

>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状况; >有机农产品检查认证的要求与申请有机认证的程序;

>有机农产品的营销策略。

2、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基地必须建立起专职部门负责实施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以保证各项措施能够及时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以公司—农户/农场的形式组织基地生产,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建立专门机构组织农户/农场进行生产,或通过农民专业协会的形式,形成以政府/公司—农场/农户—农民/技术员的实施与监督基地规划与生产技术方案的三级结构,确保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

3、基地申请有机认证

基地开始有机生产后,应及早向有机认证机构申请有机农产品的检查与认证,做好接受检查的各项工作,使基地能够顺利地通过检查并获得有机生产转换证书(证明)或有机生产证书。

4、销售有机产品

有机农产品获得认证后,其证书就是进入国内外有机农产品市场的通行证。但有了证书并不意味着产品销售就没问题,就能以高于常规产品的价格出售。为了顺利地出售有机产品,需要在生产的同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销售方案,不要等产品收获后再找市场。

5、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

有机生产基地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包括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跟踪审查三方面内容。

>>外部质量控制

外部质量控制是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派遣检查员对有机生产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审核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检查员一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同生产者直接交流,了解生产者是否了解有机农业的基本知识,同时检查生产者是否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否使用违禁物等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系统的考察,了解生产者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有效。

>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是指生产、加工的操作者内部本身采取的保证有机农产品质量的措施。首先,需要建立从上层领导至管理人员,再至生产人员代表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生产管理政策和内部质量管理章程,督促生产、加工过程严格遵守有机生产标准;第二,必须建立完整的文档记录体系,记录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物质的投入、产出,包括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贮藏、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文档记录,相互之间要能够互相衔接,保证能从终端产品追踪到作物的生产地块,从而保证产品有机质量的完整性。

>内部跟踪审查

8.洋顶岽高山有机茶的境界 篇八

也许好茶的可贵,就在于它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内涵;也许好茶的难得,就在于它能将自身的品牌与消费者的口碑相融合。这二点洋顶岽茶园的管理者们都做到了。走过十余个春秋的洋顶岽茶园,一直独立于深山之中,尽管鲜为人知,但它始终如幽隐的高人一样,以洁身自好的形象与独善其身的境界,令来者欣喜,令品者赞叹。

“作为中国第一家CSA茶园,漳州御品茶业有限公司的洋顶岽茶园,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文章,给人带来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CSA茶园这种产销形式,让茶园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直接的联系。茶园确保以有机的方式种茶,社区成员愿意预定茶园真正有机的好茶,这样就省略了很多中间环节。这种CSA经营模式虽然早在1960年就诞生于日本和瑞典,但是如今在洋顶岽茶园里,也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洋顶岽茶园自从采取了这种科学的经营模式后,这片茶园的影响力就迅速传播到了都市人群、茶农、茶叶专家以及媒体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洋顶岽茶园品牌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茶园的管理者很自豪地介绍说。

一位业内专家,在长期品尝洋顶岽高山有机茶后,由衷地感叹:洋顶岽高山有机茶的确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一款“让人喝了之后,还想再喝的好茶”。

在那片一望无际的茶园里,记者亲眼看到,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出没。当地人告诉记者,那片茶园既是当地海拔最高的茶园,更是当地最大的公司化经营的绿色生态茶园。

相信有很多细心的饮茶人和种茶人也像记者一样,曾亲自去看过那片茶园。其实大家的用意都一样,就是想亲眼看一下那片茶园的“庐山真面目”。对那片面积多达2000余亩的绿色茶园,去过的人都有一种“恨不相逢”的感觉。

记者在半年的时间里,连续饮用此茶后暗自惊叹:此款茶的香气与滋味,的确非比寻常!于是记者毫不犹豫地将此茶列为每日必品的唯一茶种。记者深知,这款茶虽然是来自偏远的福建深山之中,但是“英雄不问出处”,“英雄”只问内涵。这款茶在培育加工的全过程中,从未使用过化肥、农药、除草剂,而是非常罕见地一直选用豆浆与红糖做肥料,因此这款茶本身所具有的营养元素含量很高,并且虫害极少。

来自洋顶岽茶园的高山有机茶,原本由台湾人开辟,后来这款茶的经营者们从台湾人手中收购了那片茶园后,不仅完整地继承了原有的有机种植模式,而且还借鉴了国外科学家们研究的成果,例如他们在种茶的过程中,给茶放音乐听。记者在深入那片茶园时,曾格外留心地观察过安放在茶园里的近百台太阳能音乐播放机。那些太阳能音乐播放机在外观的设计上,就像一朵朵彩色的莲花。这些“莲花”就开放在清香绿色的茶园里,其自然的造型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和谐的场面令人震撼。行走在那片24小时播放高雅音乐的茶园里,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洋顶岽茶园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给茶树听音乐,能让茶的品质与众不同。洋顶岽这款在音乐相伴下培育出来的高山有机茶,可谓茶中极品。这款茶新梢肥壮,色泽翠绿,茸毛多,节间长,鲜嫩度好,且条索肥硕、紧结,白毫显露,其茶汤往往具有特殊的花香和奶香,而且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回甘久长。

茶之道甚深,洋顶岽高山有机茶的境界甚大。

善于品茶的人如果有缘遇到了洋顶岽高山有机茶,请记住,一定要静静地用心灵去体会。

9.有机茶生产基地项目 篇九

项 目 简 介

湖北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月

宣恩县200吨厚朴茶加工

项 目 简 介

一、项目名称

宣恩县200吨厚朴茶加工项目

二、建设地点

宣恩县椒园工业园莲花坝片区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条件

厚朴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属木兰科,树皮供药用,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能,在全国制药工业中采用厚朴皮的中药达200余种。由于过度剥皮和砍伐森林,使厚朴这一物种资源急剧减少,分布面积越来越小,野生植株已极少见。目前尚有的小片纯林或零星植株多为人工栽培。

紫油厚朴,又名川朴,为产于四川、湖北的凹叶厚朴,品质最优,特别是恩施州恩施市新塘、双河两乡,宣恩县椿木营乡等地所产紫油厚朴在国内外最为著名,厚朴皮一直是出口的紧俏商品。

1.厚朴茶极具开发价值

对厚朴的传统利用,是以其皮和花入药,为名贵中药材。国内目前对厚朴叶的开发,仅限于对厚朴叶,出口日本、韩国,产品附加值不高。厚朴茶是由湖北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独家研制开发的固体饮料,清甜无味,具散热、利气、消痰之功效。产品的试样生产获得成功,市场调查反响极好,极具开发价值。

2.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宣恩县地处武陵山区,80%的国土面积海拔在500—18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十分适合紫油厚朴的生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和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施,至2010年,全县紫油厚朴基地面积将达到7万余亩,为本项目设施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厚朴保障。

四、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新建加工厂房1200 m,包装车间500 m,成品储存库1000 m,办公等场地900 m,改造原料基地10000亩,年产200吨厚朴茶生产线一条,运输设备等辅助设施。

五、主要产品、产量 1.厚朴叶固体饮料。2.年产200吨成品。

六、匡算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105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800万元,流动资金250万元。

2.资金筹措

建设单位自筹资金700万元,银行贷款350万元。

七、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

正常年份生产商品厚朴茶200吨,年总产值6000万元。年利润总额18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9.2万元,增值税

222

240万元,所得税270万元,年盈利1530万元,投资利润率145.7 %。具有良好的清偿能力,市场风险极小,具有高额的经济效益,项目可行。

八、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前期工作 1.项目选址; 2.设备询价开始; 3.技术依托单位选定; 4.原料基地改造方案确定;

(二)项目计划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完成,即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2011年8月可研性分析;2011年12月完成厂房建设及生产工艺设计; 2012年1月-2012年4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2012年5月试生产; 2012年6月项目达标验收,2012年7月正式投产,达到年产200吨成品目标。

九、项目业主或承办单位

(一)项目业主基本情况

湖北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位于恩施州宣恩县城,成立于2004年12月,公司以2.4万元起步,经过短短四年的发展,现已拥有固定资产1910多万元,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占地7800㎡,建筑面积5300㎡,公司以山野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主要产品有蔬菜及树叶类产品(萝卜、橄榄、白菜、厚朴叶、粽叶、竹皮),主要市场为日本、韩国、台湾及国内市场,是宣恩最大的出口业农业企业。二 4

00七年~二00八年认定为州级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二00五年~二00七年被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授予“AA”级纳税企业,为“AA”级信用企业,二00七年~二00八年被国家出入口检验检疫局评定为“AA”级质量信用企业,二00八年被恩施州工商局等部门联合授予为“文明诚信私营”企业,是湖北省进出口商口检验检疫局在宣恩县唯一实行质量远程监控的企业。

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中科院研究生院。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内设四部(计划财务部、业务部、生产部、质检部)二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现有员工120人,管理人员12人,营销人员10人,公司有高级职称的一人,中级职称的三人,初级职称的六人,公司拥有完备的实验室,符合国家“AA”级食品卫生要求的生产车间。

(二)项目业主财务状况

公司2010年末资产总额167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71万元,流动资产900万元,负债总额为635万元,所有者权益为1043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2010年营业收入4127万元,净利润228万元,营业利润为23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1.8%,投资报酬率14%,资产负债率为37.8%,流动比率为141.7%,速动比率为107.2%。

(三)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李兴华:男,现年43岁,湖北利川人,中共党员,大

学文化程度,高级农艺师,1992年—1996年是湖北省园艺学会会员,曾任“利川市莼菜开发公司”总经理,“宣恩县外贸局”副局长等职,曾两次获“利川市十大推销能手”称号,1994年获“利川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是恩施州第一个绿色食品产品—福宝山莼菜的开拓人;1999年来宣恩工作后曾获宣恩县和州商务局多次表彰,并创办了“宣恩县武陵风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北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恩施不可多得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外销人才,是宣恩特色山野菜开发的领头人之一,具有丰富的外贸经验。

湖北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上一篇:金融投资分析员个人简历下一篇: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