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选8篇)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一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改的途径有很多,但核心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而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有效课堂的打造。时下,各地课改推出了多种多样的课型,如阅读课、写作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的结构也层出不穷,有的甚至标新立异。但实践证明,我们教改课题“整体读写教学研究”中的两段三步结构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掌握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两段三步结构的整体读写教学法就应运而生了。
两段指课前预习,清障质疑;课后写作,专题讲评。
三步指:第一步,整体感知,突出异同;第二步,取舍片断,精读重难点;第三步,总结运用,同类作文。
课前预习清障质疑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态度、习惯和方法,避免盲目性应付性,不管哪篇文章,先总要读几遍,没有谁一拿到文章就能读懂的。读什么呢?1.借助字典词典解释音字词的问题。2.基本完成教材上的作业和旁批中的思考题。3.准确的写出每篇文章的思路标志。通过阅读中心词和中心句,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言词标示作者的思路,称之为思路标志。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4.明了每篇文章的详略和主次,懂得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5.初步判断哪些文章片断是精彩片断和学习难点,以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虽然不是上课但至关重要,这是质疑,上课就是以讨论的方式答疑。学生围绕这一疑问可以和周边的同学互相切磋讨论,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畅谈自己的看法,甚至猜一猜与老师的答案会否一致。这一阶段的时间不能固定,但必须具备先期性。
第一步:整体感知,突出异同。
这是在预习基础上,在课堂里实施的第一步。这是一步见森林的过程,这里要搞清一个单元内的所有文章,作者写了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写,以及各篇文章之间的异同。把这个比较异同作为一个单元专题,用一节讲授,效果是相当好的。
第二步:取舍片断,精读重难点。
以义务教材七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为例,用两节课时间精读,第一节专读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节课专读怎样旁批。
《一面》中的鲁迅为什么写外貌?《同志的信任》中的鲁迅为什么又侧重写动作?对《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周恩来为什么侧重写语言?所有这些应该留给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解答学生想说又说不出的问题和新的知识。
第三步:总结运用,同类作文。
总结,包括每篇文章思路标志的顺序,思路与主旨的关系,准确严密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象征烘托暗示对比等表现手法,总分总并列递进等结构。
同类作文,指运用本单元各课例的思路,写同一类的文章。写作基础好的,可以在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基础一般的可以依照该思路改变写作素材而已。
这一步,用一节课时间,重点要求学生写100字左右的精彩片断。
以上三步只用了四节课就圆满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写素质。而在常规教法中,上述三篇课文要用6课时教完。这样就减少了2课时。这缩短了的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学生可以安排这个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迁移和写作实践,大大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后写作,专题讲评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前三步知识的延伸,更是写作实践的深化。
在学了一单元整体构思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自觉运用观察分析联想想象手段,进行写作。在这个写作过程中,也许有人认为时间长速度慢,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位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他们没有成熟的思想,更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在短时间内快起来,基本上不可能。当然这个过程不是太长,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管得更严。具体操作是:1.要求在每一篇习作之中写明中心、思路标志、详略主次,并给每项指标量化计分,以培养每位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2.要求每篇习作至少写100字的精彩片断,教师作重点评析,并给以定性评价。3.一个单元一篇大作文,一篇大作文评5篇最佳习作结集成《小荷作文选》,好的作文从横向比较评价,突出拔尖;次一等的习作,从其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突出有进步。
这个内容在一节作文讲评课上完成,评出两个“最”:最佳精彩片断、最佳习作。这个讲评课实质上就是一个写作成果的展示课。在这个课上,每位同学都能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这就大大激发了每位同学的阅读写作兴趣。由于要求学生“学课例思路,写身边生活”,这就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写生活的兴趣和习惯,懂得了“学语文就是学生活,写作文就是写生活”的道理。
何文,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南安仁。本文编校:左晓光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二
传统的不合理课堂教学结构, 教师的讲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这种单调沉闷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学习环境之中, 学习缺乏主动性, 思维缺乏创造性, 学生智能发展受阻重重。
为了让课堂焕发生机, 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是有的教师课堂随意性很大, 对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缺乏通盘考虑, 导致课堂结构松散, 教学指标不能落到实处。学习优秀教师经验时, 也往往偏重于他们的教学艺术, 而忽视了他们对课堂结构的研究, 因而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优秀教师经验的科学内涵, 只是在局部的形式上的模仿, 影响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
事实上告诉我们, 教学的艺术性在于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原则, 科学优化课堂结构,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大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合理的课堂结构中使学生兴趣盎然, 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在着眼整体的优化中, 丛整体目标出发, 研究课的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使课的各要素相互协调, 相得益彰。把握课堂结构这一关键, 依靠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二、课堂结构优化基本原则
1. 主体多向性原则
教育要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实践中自学地接受新知、探索疑难, 总结规律, 充分调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自我反思等多向信息交流方式, 彻底改变“注入式”教学中那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诱导学生不是硬拖学生, 激励学生不是硬压学生, 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诀窍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给学生。
实施多向性交流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 设疑主体性。在教学中设置疑问, 创设困惑情境, 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恰当的课堂提问, 一但新奇的演示实验, 一段有趣的科学故事, 一个使学生困惑情境, 都能引发学生交流探索的欲望。
第二, 质疑延时性。在教学中, 当学生对设置的疑问产生求知欲时, 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讲解, 因为人的学习中, 需要一个“个性化的建构时间”, 这个时间少则几秒, 多则几分钟, 几小时, 甚至几天, 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探索、交流, 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 以及学生自身反思的全方位信息交流。
第三, 答疑感悟性。知识的学习, 最终是学习者感悟完成的。教师的讲解只是外部条件, 是为学生自己感悟而服务的, 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 敢于否定, 师生平等交流讨论。不要轻视学生不同于书本的观点, 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 让学生思维无拘无束, 他们就会提出很多老师意想不到、有探索价值的新问题。
以上三方面只有通过学生的思维来完成, 教师要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 给足时间, 让学生动脑, 让他们“建构”。
2.“食谱搭配”原则
人吃饭既要讲究营养, 又要讲究口味。学生学习也莫过于如此。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着不同的优势, 必须交替使用, 合理配置。使各种教法优势互补, 扬其所长。所谓讲究营养, 是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在一节课里, 学生要学到相应的学科知识, 同时在各种能力培养、精神上抗挫力、自信心、语言表达, 以及行为道德上, 都应得到收获。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发展, 必须采取诸多教学方法变换着进行, 避免学生偏食。所谓讲究口味,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而言。教学的关键首先是兴趣问题, 学生有了兴趣, 才有课堂的注意力, 才能谈课堂效益问题。人对某一形式的对象的兴趣, 所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 时间超过限度, 兴趣减弱, 注意力下降, 这叫“兴趣疲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善于恰当地变换方法,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年龄越小, 变换频率越大, 高中课堂一般要十五、六分种变化一下。只要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 变着法上, 就能上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否则, 一节课下来, 只有一种方法, 非常乏味, 尤如催眠。
3. 控制与活跃统一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在控制课堂节奏, 进行统一的要求和管理, 维持必要的课堂秩序, 又要给学生适度的个性空间, 活跃课堂气氛。严格地掌控, 能使教师的讲授和指挥高效化, 也能使个别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跟上, 不掉队。而课堂的活跃能激发学生思维,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心理得到调节, 形成轻松和谐的氛围, 有利于学习。这二者相辅相成, 或相融相通, 或变更轮用, 使课堂收而不死, 放而不乱。
4. 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原则
首先, 课堂设计要灵活, 有变的模式, 只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学科特点, 内容特点, 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兴趣激发即可。再次,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在课堂上进行有必要的调整, 这也是体现教师水平之所在。特别是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如学生对某问题感到难度过大, 理解不了或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应变措施, 甚至改变课堂结构, 增删教学内容。不去灵活调整, 那就是“教务主义”, 连小品演员赵本山都说:“老鼠拐弯了, 猫还走直线, 那是瞎猫!”
课堂结构是指课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进行顺序和时间搭配。在时间发展上形成序幕—发展—高潮—落幕, 把最重要的知识部分放置于高潮, 课堂各部分有机组合, 程序合理, 时间搭配恰当, 轻重适度,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形成主动高效、生动有趣的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积极调动学生思维,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是近年来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这样精心设计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 会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能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收到最大的效益。
摘要:本文对课堂结构的优化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达到挖掘学生的强势智能, 积极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3.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水平 篇三
【关键词】教学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则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认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现不揣浅陋,举隅如下,以就教于大家。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教师钻研教材时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也就是说,要用教师之情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使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三情合一”。笔者在讲授现代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先播放声情并茂的录音带让学生听配乐朗诵,使学生自然进入情境氛围;然后再选取几个特写镜头(细节描写)浮雕般地再现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的感人形象,使学生情动于衷,油然感受和领悟到诗人塑造的大堰河,她不仅是诗人的保姆,也是我们的保姆,更是全人类的保姆,她是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化身。学习这首诗时,笔者把自己当作诗中的“我”,始终沉浸在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同情、挚爱和对“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中,较好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还是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发想象、激活思维
联想和想象对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美学家黑格尔也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联想和想象。不论是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还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都能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召唤性和“空白”意义,是一个意义框架。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理解和把握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直觉对“美”的顿悟。《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全文跌宕多姿,处处显示着作者精巧的构思,最能体现人物悲剧性的是结尾。作者把一大片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当教学接近尾声时,为了加深和拓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笔者将教学又加以延伸,给学生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假如玛蒂尔德永远不会知道项链是赝品;(2)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3)当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赝品后;(4)当佛来思节夫人给玛蒂尔德归还了项链后。通过上述要求,让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构思以后情节,续写小说结局。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笔者经常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笔者曾布置过这样一篇作文:“当看到太阳每天升起时,你想到了什么?”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同学们各抒己见,共生发出了“希望、执著、使命、信念、奉献、新、生命力、父亲、母爱”等20多个可写可比点。有位同学说他看到每天升起的太阳,就想起父亲,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让他谈谈理由,他很动情地说:
父亲是我们家的太阳,他给我们以温暧,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管刮风下雨,他都照常上班,骑着他那除铃儿不响,其余部分都响的自行车,他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四处奔波,早上骑车出门,就好象每天东升的太阳,傍晚回到家,总是以温水擦身,以除去每天的疲劳。在我心目中,他是一轮红太阳。
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但他却一天天地老了,车也一天比一天更旧了……
听了他的述说,笔者和同学们既为他对父亲的挚爱所感动,又为他新奇的想象所折服。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兴趣,鼓励参与
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内驱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求知兴趣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尝试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两方面合二为一。如在讲授现代剧作家曹禺的戏剧《雷雨》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剧情,把握人物个性,体味语言特色,课前,笔者就布置让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学生在熟读剧本的基础上,背诵有关人物的台词,并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等不同角色,反复演练,力求惟妙惟肖;课堂上,精心设计布局,让他们实地演出这幕戏剧。学生由于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准备充分,因而表演活灵活现,教室内时而鸦雀无声,时而人声鼎沸,……同学们无不沉浸在戏剧营造的氛围中。演出结束后,笔者让学生分组就“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情还是无情,你对周朴园其人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踊跃发言,陈述见解。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学好语文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设疑诱导,自致其知;师生换位,发展能力;运用比较,深化知识;写诗拟联,培养情趣;引入诗文,拓宽视野;观画听乐,诱发领悟等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常教常新,使自己的教学有一股源头活水不断涌来,这样,教学将会始终有生机、有活力。
4.打造高效课堂三、优化课堂结构 篇四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想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引,说白了,就是老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5.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五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兴趣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其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如讲《水的浮力》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因为铁块重,所以下沉。)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比小铁块重得多,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二、研究探讨,传授新课,让学生参与保持学习兴趣。
传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应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如《大气压力》一课,在讲完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是靠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水才能被吸入口中。
三、验证归纳,总结新课,让学生思考深化学习兴趣。
总结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较高层次认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无误,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磁铁性质》一课讲完“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我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确信不疑。
四、巩固实践,应用新知,让学生好学延伸学习兴趣。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如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
6.优化教学结构改善语言活动效果 篇六
一、优化课堂导入
1、承上启下。温故导新。在开展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时,我启发幼儿回忆故事内容,理解角色特点,主要依托三个连续的问题:(1)前几天,我们已听过“金鸡冠的公鸡”中的第一段,知道了公鸡第一次受骗的经过。狐狸是怎样引诱公鸡的?谁能来学着狐狸的样子对公鸡唱一唱呢?听了这首儿歌,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2)从公鸡的受骗中,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3)公鸡被狐狸抓住以后。它们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
2、奇妙设疑。顺势引导。在实施中班语言活动“淘淘的星期天”时,我们通过设疑,启发幼儿猜测猴妈妈的去向,引出图画信。(1)出示小猴淘淘。师:今天是星期天,小猴淘淘早上起来,发现妈妈不在家,急得快要哭了,你们想想看,他妈妈会去哪儿?(幼儿自由猜测)(2)发现信。师:淘淘在家找呀找,发现一封信,淘淘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他看一看,读一读。
3、媒体演示,直观感知。在大班语言活动“小小宇航员”的导入时,我们播放“神舟六号”发射的录像,进仓――发射――遨游太空――返回地球――定格画面费俊龙。然后,向孩子们提问:这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到哪里去了?从而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优化衔接过渡
1、由果及因,联想过渡。在小班讲述活动“猴大哥”第三环节中,教师指导幼儿玩拼图游戏,从中寻找答案。教师先指导幼儿观察到底是谁扔的香蕉皮?出示图片1提问:(1)猴大哥吃完香蕉是怎么做的?(2)猴大哥吃完香蕉把香蕉皮扔在外面,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接着请小朋友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从上到下,重新排图。
2、捕捉细节,设疑过渡。在大班讲述活动“爱心小兔”中,当说到小猴打算给大灰狼送一只小兔时,教师问:你们赞成吗?为什么?然后置疑:小猴听了笑着说送的是一只特殊的小兔,什么地方特殊呢?
3、归纳导引,总结过渡。在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的第二环节第四层次,为了帮助幼儿归纳公鸡的特点,感悟蕴涵其中的寓意和哲理,教师问:故事发展到这里,公鸡前后一共受骗了三次,你们明白公鸡一次次受骗的原因吗?
三、优化教学高潮
1、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在“爱心小兔”语言活动过程中,教师“愁眉苦脸”地说:小动物们收到请柬之后,有的愁眉苦脸,有的胆战心惊,给大灰狼送礼物可真难啊!该怎么办呢?以此引导幼儿借助音乐、图片等推理、想象故事情节。在事件的冲突中。理解爱心,感知角色的变化。
2、设计一系列连环递进的问题。还是在“爱心小兔”语言活动中,在高潮迭起的矛盾冲突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感觉到大灰狼的变化了吗?他的心现在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呢?这颗火红的心又代表着什么呢?一年过去了。大灰狼的生日又到了,其他小动物会不会来祝贺他的生日呢?(借助背景音乐)……
3、使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语言活动“淘淘的星期天”第二、三环节中,为了让幼儿理解、表述信的含义,掌握解读图画信的方法,教师直接出示图片进行提问:这信是谁写给谁的?(幼儿简单表述对图画信初浅的理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分步理解图画信的含义(猴妈妈写信告诉小猴什么事呢?这箭头是什么意思?)。然后进行小结:哦,我明白了,这些箭头表示妈妈叫淘淘一个人在家做事的顺序,妈妈让淘淘早上起来先……再……到了中午……再……最后……教师让幼儿尝试制作图画信,学习连贯表述信的内容。
四、优化活动结束
1、承前启后,前后呼应。在中班讲述活动“给熊奶奶读信”的第三部分结束时,教师先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何同样一封信,熊奶奶听野猪读很伤心,听小松鼠读却很快乐呢?那小松鼠会是怎样读的呢?谁来学一学?在音乐《ONE DAY IN SPIKING》声中,幼儿学小松鼠的口吻给熊奶奶读信。接着在结束部分,教师又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幼儿讨论:在生活中,大声说话,没礼貌会让人伤心,而用轻柔动听的声音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彼此友好。心情舒畅。这里还有许多这样的信,要让客人老师和收信人心情舒畅,你会用什么语气去读呢?
2、旧顾所学,提升认知。小班讲述活动“猴大哥”结束部分是这样安排的:(1)师:看,谁来了?(出示猴子玩具,孩子与猴大哥互相打招呼)(2)师:我们将刚才猴大哥发生的事编成一个故事告诉他吧。(3)师:猴大哥这么做对吗?哪个小朋友来告诉猴大哥应该怎么做才对?(猴大哥: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乱扔果皮纸屑了,谢谢老师和小朋友的帮助!走。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看看还有谁会乱扔垃圾,我们也去帮帮他吧!)
7.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篇七
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 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 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这一核心决定了语文教学应从根本上揭示人性的真、善、美, 充分显示人性本质力量的价值, 把每个学生都看成鲜活的个体, 把每一节课堂看成是学生成长的经历, 让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语文能力训练为轴心, 变“讲学”为“导学”, 重学法指导, 重习惯培养。要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 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 重视学生的思维判断, 通过引导学生多读、想写、巧练,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着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实践表明, 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法宝, 学习兴趣越大, 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因此,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首先必须考虑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 从而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喜欢语文。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充分利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积极变换语言的表达方式, 创设新颖的开场白, 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 如运用媒体创境, 引入故事、谜语、游戏等。以此创设趣味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入情、移情、冶情。例: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 针对“非典”远离学生已有一定时间这一情况, 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一组“非典”时期人们的生活图片, 然后播放一段医务工作者辛勤工作的录像。如此让学生有直观的生活感受, 激起他们对医务工作者的崇敬之情, 从而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三、扎实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以知识为载体, 扎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 鼓励大胆质疑
“学贵有疑, 疑则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表明, 质疑是学生认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 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质疑可以从课题发问, 从课文内容发问, 从某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发问, 从关键词语发问。例: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 教师可抓住课题发问:“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会和一个普通的12岁的小女孩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以此为线索提炼课文的内容:小女孩教爱因斯坦穿着打扮、教爱因斯坦整理办公室。在具体内容的感悟中, 体会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 不拘生活小节, 以及谦虚、友好热情的“品质特点”。
2. 开展合作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语文学习中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仍然不能解决问题时,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实践表明, 开展合作探究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探究的能力, 以及培养其合作精神。因此,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索学习, 从而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 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为了共同的任务, 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实践表明,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的互补, 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促进学习潜能的激发。例:教学《麋鹿》一课时, 教师可在学生充分了解了有关麋鹿知识的基础上, 安排小组讨论一份介绍麋鹿的课外稿件, 要求先列提纲, 再讨论正文。如此不仅可让学生在合作中扩展文本知识, 而且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2) 自主探究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加以引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对于探究中学生确实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进行耐心讲解。另外, 我经常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通过网络探究性学习开辟了新的阅读方式, 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发现了许多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理念, 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把课堂结构的优化、课堂效率的高效作为教学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镕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J].小学语文教学, 2000, (06) .
[2]肖静芬.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论[J].宁夏教育, 2002, (03) .
[3]孙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4.
[4]王青.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有效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理科专辑) [C], 2006.
8.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篇八
一、建立全面主动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突破传统教学只实现认识目标,要树立全面、主动的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是指知识、智能应达到的水平,教学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单纯为知识而教,还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提高学员的能力,同时还要结合成人学员的一些具体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渗透。主动是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在自觉的意识和能动作用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学习。教师应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如复杂情况下钻井液的处理,改变以往各种复杂情况的单纯讲解,而是结合钻井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先由教师给学员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自己去学习,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或处理问题的方法。再由教师和学员一起对每个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员达到融会贯通,同时也使学员感受到学有所用,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挖掘了学员的潜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对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构建,了解知识内容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思维背景,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精髓。系统就是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加工。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充分发挥一堂课的效能。钻井液工艺原理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有些内容变化太快,而有些内容又过时日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授课结构,对一些过时的内容要及时淘汰,对一些新内容要及时加以补充,使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同时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知识体系,要努力寻求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积极扩展、延伸知识,积极诱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而不是局限于课本的条条框框,要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教学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学内容突出,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明确重点、把握重点,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又使学员少走弯路。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精心备课、设计教学内容、引发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等。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正因为它太过于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它是一种认知型教学方法,教师理解知识、讲授知识,学生掌握认识知识;其次它是一种灌输型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优化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策略。如钻井液仪器、设备介绍,许多仪器学员在现场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直接把课堂设在实验室,每介绍一种仪器的原理及使用后,就实际演示一遍,接着让学员操作演示。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在始终遵循体现教师主导性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师的重点应着重放在钻研教材,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这几个重要的问题上来。通过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种能够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可供借鉴:
1.参与性教学。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把被动的学习方法逐渐地转化为自觉的、内在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参与性教学要做到:学生自己学,教师是向导和助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加工,指导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尽力创造发展条件,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愉悦轻松。同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把握学生知识学习和掌握的情况。
2.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不是个别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典型的个别化教学有分层教学和异步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比如刚参加工作取证职工培训和取证后(一般两年操作证复审)短期职工培训基础不同,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制定上做相应的调整,即要制定普遍的知识标准并要有一定的发挥和提高。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推荐阅读: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10-12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0-15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07-27
优化初中英语教学课堂08-16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06-14
浅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09-10
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教学09-21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校课堂08-31
优化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09-19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