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2024-10-16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精选19篇)

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一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尝试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中的美术学科,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美术审美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最适宜开展创意教学活动的一门学科。美术美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学生教育阶段就开始。为此,教师在开展创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依据美术教材的实际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为此,对于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尝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教学;实践策略

小学美术学科,不仅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还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物质保证。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大力实施,小学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止步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美术教师只是片面地重视课堂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际美术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只会绘画却不会进行美术的创新。为此,笔者在文中就将创意教学活动应用于小学美术的教学课堂中,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具体实践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小学美术学科实际教学存在的不足

当前阶段,虽然新改革的颁布和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还是有许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人讲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处于一个比较被动尴尬的学习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生在沉闷的学习氛围中,也很难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教师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但是这种竞赛类中的评分、名次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的压力。学生往往会因为成绩不理想就认定自身的学习差,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策略

1.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实际开展创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不仅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教学要求,同时也是美术创意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阶段中,小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的年纪,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身潜在的学习潜能。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无疑是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最适宜的场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改为教授应该会好一些)哆来咪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一段战国时的编钟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随后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询问学生“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学生在认真思考后回答说:“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教师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并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将班级中的七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后,看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教师这一做法不仅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还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的思维和空间上的自由。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潜在学习能力被充分挖掘,进一步促进了美术学习能力。

2.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美术教材中虽然也含有大量的图片教学资源,但是无法完全满足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渴求。教师在运用创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将教材中生硬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为具有吸引性和风趣性的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周末日记”这一节课程时,课堂上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教材中的他们是怎样度过的?是不是和我们很相似?通过学生对教学课件的观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学生在这种形式下进行学习,不仅更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自身对教材内容的渴求也得到了真正的满足,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多种多样的创新活动的设计和应用。运用创新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美术学习能力。学生在创意教学的氛围中,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陈欣欣.生命教育融入美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编辑 谢尾合

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因此,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运用直观教具完成课堂示范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录像、实物、范画进行现场展示或示范能够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美术的内涵,适当地辅以教师示范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通过示范教学,学生运用自己的视觉观感与生活经验、审美过程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分析、判断和评价,可以更深刻地领悟美术内涵,实现见多识广,多欣赏、多领悟的目的。

(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好的美术作品能够振奋精神,带来正能量。通过课堂直观示范,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感受优秀作品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磨砺他们的品质与意志,以达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功效。

二、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问题反思

(一)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学段,美术学科一般不纳入期末考试,客观上导致很多教师与学生都不够重视。因此,很多时候推行的示范教学方式也应付任务式的过程。这就造成老师无论是在课前备课还是教学积极性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教学中也没有给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美术课堂就成为了学生的放松时间或完成其它作业的时间;而且很多学校美术课程的开课学时也严重不足。

(二)师资力量薄弱

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师资力量十分缺乏,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美术老师往往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学校也没有规范的画室和绘画工具。

(三)教学方法简单枯燥无味

较多学校的美术课教学,往往采取的是老师画一步,学生跟着画一步的教学方式,鲜少有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示范教学的习惯,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丝毫没有艺术创作的空间。因此,这种简单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教学系统性不强

小学美术课堂的示范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系统性都不强,基本上都是教到哪里算哪里。所以,零散的美术知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难以有帮助。

三、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策略

(一)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要做好小学美术课堂的示范教学,师资力量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学校要增加对美术老师的招收名额以及提高老师的待遇,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美术老师走进课堂。其次,学校要加大对美术教学的资金投入,学校不仅要完善教学设施。如画室、画板等。学校要增加与美术有关的辅助资金,以便能组织学生写生、看画展等。

(二)教学方法上的改善

小学美术示范教学并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画作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而是应该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绘画的技艺以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根据一些有典型特点的画作举一反三;要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让美术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里,也不完全局限于教师。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课堂搬移到室外,或者是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

(三)改变考核机制

要通过改变考核机制,来刺激教学和学习上的积极性。首先,我们可以在考试中适当增加美术学科的考核,将学科考核成绩做为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范畴。其次,在学校平时的评奖评优当中必须兼顾美术学科的成绩。当然,最重要的是美术成绩不能仅仅靠一张理论考试试卷或者一幅画来决定,而是应该参考该学生的绘画技艺以及鉴赏水平等综合能力考察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兵.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平台.2015。

[2]毛丽敏.小学美术课堂示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小学美术;构图应用;教学设计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构图应用的重要性

构图,其实质就是指绘画的基本要素。例如,我国现有绘画活动中最常见的散点透视法、三段式构图法等。我国传统的山水绘画作品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构图与取景。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论述中并不叫构图,而被称其为布局,又或称之为经营位置。还有一部分画家将其称之为“布白”或“落幅”。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小学生绘画构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小学美术教师对班级学生的绘画作业进行批改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发现了一些学生进行绘画构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整个绘画作品中空白部分太多,主体内容不够突出;画面结构不均衡,一边内容比较多,一边内容比较少或者是没有;对在进行绘画过程中,画面空白部分偏多的美术作业,教师需要学生再加入一部分与绘画主题相关的形象内容,并告诫班级中的学生“宁多勿少”。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构图的应用设计策略

1.美术教师要依据班级中的学生实际绘画规律,全方位培养学生美术构图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班级中的学生,在进行绘画活动前精准地把握全局。小学教育阶段中的低年级学生在进行绘画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绘画下笔意识。一般经常是想到什么样的物质绘画什么样的作品,并没有具备完整绘画构图意识。为此,学生经常性地将整个绘画作品的内容画得太小或者过大,不能够精准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描绘目的。针对班级中的这一问题,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于教学如何构图内容的重视程度。同时,不断指导班级中的學生在绘画过程中,绘画眼光全部放在整个绘画作品中,准确无误地找到表现主题形象的内容和位置。学生需要先用自己手中的铅笔轻轻绘画其轮廓,再用概括性美术绘画线条将自己要表达出的景物内容抽象地表现在画面上。与此同时,画面背景的形象位置也可以直接确定。这样一来,学生绘画过程就会比较容易并表达比较充分。

2.美术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绘画构图

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在绘画构图的过程中害怕自己画不好。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的自我创造绘画不够大胆,主观心理情绪认为自我的绘画内容小,绘画就比较容易,进而严重导致学生自我绘画创造过程中的构图丝毫不具备美感。为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大胆绘画创造,并及时纠正学生在绘画构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班级中的学生在绘画“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的情景。班级中的一部分学生将整幅作品画得很小、画面的构图看起来非常拘谨和小气。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讲解与不断的语言鼓励,让班级中的学生大胆轻松地进行绘画,学生的绘画构图信心不断增长,表现欲望也变得特别强烈,画面的编排也变得更加丰富饱满。

3.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启发学生想象力,不断丰富绘画中的内容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想象画、命题画、创造画”等内容的过程中,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创造的画面内容比较单一、空洞,严重凸显出绘画作品内容的不丰富、重复等问题。为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开发班级中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需要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进行学生潜在绘画构图能力的开发,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和热情,全方位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绘画能力,最大限度地使整个绘画画面内容变得丰富饱满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就不会特别呆板和空洞,画面也不会很空旷。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需要不断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切实有效地培养班级中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例如,定期举办班级内部的美术作业展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绘画心得体会,使学生可以不断吸取好的构图方法,进而不断开阔学生的绘画眼界,进一步促使班级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稳步提升。

总而言之,构图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作品的呈现效果。为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构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日后的绘画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静.浅谈构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0):178-179.

[2]袁尚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范画的应用[J].才智,2014(7):110.

4.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四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试卷

(一)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20分)每格2分,共20分

1、我国向有“瓷国”之称,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陶瓷工艺已较为发达,发掘于黄河流域的有

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发掘于长江流域的有屈家岭文化和

的彩陶;以及发掘于沿海的龙山文化和

的黑陶等。历史上有瓷都之称的城市是

,有陶都之称的城市是

。青瓷成熟于魏晋,白瓷成熟于隋唐,是唐代陶瓷美术中的代表作品。

2、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

透视法。

3、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有

、、自学性教学模式、交往性教学模式、练习性教学模式、情感性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群辩法教学模式、课堂讨论模式、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等。

第二部分 简答题(20分)每题4分,共20分

1、你认为怎样的美术课是一堂好课?

2、案例应该具备哪些因素和特征?

3、一般来说,教学中的提问有哪两种表现形式?

4、什么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评价目标?

5、教学模式构成有哪些要素?

第三部分 辨别题(20分)

请分析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1.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2.美术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放手让学生动手,教师不能指导。

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20分)

1.你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应该先于行动(教学过程),还是产生与行动(教学过程)之中?为什么?

2.现在主张向“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转变,那么是不是不要接受性学习了呢?是不是每节课都要合作学习呢?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20分)

1.中国写意画运用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等方法,可以出现斑斓绚丽、变化莫测的画面。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此技能的练习表现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分别介绍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的方法。

2.“近大远小”透视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绘画造型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请你针对“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这一内容的学习,进行15分钟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二)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20分)每格2分,共20分

1、宋代著名的瓷窑有

、、哥窑、钧窑。

2、中国传统刺绣品种很多,其中苏绣、湘绣、、称为中国传统四大名绣。

3、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遵照的原则是、思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第二部分 简答题(20分)每题4分,共20分

1、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2、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3、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4、探究学习的实质是问题解决的学习,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5、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请解释“课间设计”和“课后设计”。

第三部分 辨别题(20分)

请分析下列观点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1.

教案是精确的不可更改的“铁案”。

2.“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目标达成,都不能脱离知识学习的内容。

第四部分 观点论述(20分)

1.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让教师措手不及难于招架怎么办?

2.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20分)

1、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习环境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请你举一个以学为主的例子。

2、对下例案例设计进行评析。

和新课程同行

与学生共成长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区小学

吴萍

下课铃声响毕,当我夹着书本走出教室时,不禁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随着给予孩子的自由空间的不断增大,对于教师的要求真的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从前没有被关注的问题变得那么重要,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新的教育观念是很难适应现今的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上的是二年级人美版的《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应该说是一节传统的课(关于拓印方面的知识),可我这几天一直处于矛盾中,是照搬还是创新?是重美术知识技能还

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是重学生感受与需求?是稳妥地教还是来点“冒险”呢?最终,我选择了后者。

于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教室,我是用一个魔术导入教学的,一方面为引起大家的兴趣,一方面也为立刻将同学们推向矛盾问题的前端。当我在白纸上变出一个硬币的模样,同学们有的惊诧,有的不屑,也有的自信地喊道:“我也会!”我故意很失望地说:“原来你们都会啊,谁来说说是怎样做的?”答案是一致的:老师纸底下有一个硬币,笔在纸面上一涂抹就印出来了。我马上追问:“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使硬币会印出来呢?”教室里像炸开了锅,集中起来大概有三种意见:硬币是硬的;硬币上有花纹;硬币表面凹凸不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同学们自动分成几派争论起来。我心理暗暗高兴:好极了,不怕你犯错误,就怕你不犯错误。

正当大家争的面红脖子粗时,我又抛出另外一个问题:“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你能举例证明它是错的吗?”有的同学说:“玻璃是硬的,可印的出来吗?”真有趣,我接着说:“好,你动手做一做吧!”果然什么也印不出来,第一种说法的人错得心服口服。接着有人又说:“书上有花纹,可你们看我怎么印也印不出来!”边说边做,真棒!他已经学会用事实举证了,于是第二种说法也被否定。

师生们的目光都集中到第三个观点上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想这只是表面的安静,同学们一定都在积极的思考。“它是对的吗?”我想,结论还是应该由学生自己来下。我请第一个说出自己这种观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他腼腆一笑,拿出一个硬币说:“我是摸的。”我大力地表扬他,让大家都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凹凸不平可以印出东西来”,这就是我们的结论。按预先的教学设计,关于拓印的原理讲到这里也就可以了。正当我对自己不用多费口舌,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出了原理而得意洋洋时,意外出现了。

一只倔强的小手举了起来:“凹凸不平的东西为什么就能印出来呢?”我一下子懵了,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深钻下去,势必会影响教学进度,但压下去对学生有利吗?一节课是关注教学任务还是学生的需求?会不会把美术课上成了科学课?学生能回答出这么难的问题吗?考虑片刻我还是决定放弃了我的教学进度和顾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们都来动手印一印,找寻答案吧!”不过这次我是一点底也没有。课堂再也不是教师能完全控制的了。随即师生都紧张地印了起来,不一会一小手举起来了:“我发现了纸是紧紧贴着硬币的,硬币上凸的地方笔檫上去就重些所以颜色就深些,凹的地方轻些颜色浅些,图形就是这样印出来了!”我在惊叹之余,深深理解了“教学相长”四个字的含义,我的学生用事实教育了我: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资源不光来自教材,来自教师,更不要忽视学生,他们才是教学活动中不竭的资源。我想我会记住这两个学生,在这一问一答之中,他们在我的美术课上为我上了一节课。

接下来的课我更自信了,在同学们说出身边可以印的物体这一环节后,我改变了由我引导、同学们一步一步学习拓印方法的教学方式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犯错,然后从错误中去找出正确的方法。学生犹如是放出鸟笼的鸟儿飞出教室,他们在制作、在试验、在思考、在修改、在商量……然后他们飞进来,告诉我他们的发现,他们的失败,他们的成功!

虽然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没有完成一幅完整的画,没有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计划,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这样的学习是他们喜欢的,他们需求的,不是吗?新课程改变着你我,改变着学生,让我们和新课程一起同行,和学生共同地成长!新课程让我们思索,给我们提供了宽广、更多教师考试资料尽在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

5.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五

1.认知花边是图形的重复廷伸;

2.培养学生折、剪、贴、画、印等动手能力,掌握制作技法;

3.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创造意识,体验花边图案的美感;

4.培养学生造型设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花边图案的图形特点;

教学难点:

花边的设计、应用;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有花边的东西(例:手帕、餐巾布,碗、蝶等)剪刀、胶水、腊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上台展示(投影)收集的各种有花边的东西。( 教师提问、学生欣赏相结合导入课程主题内容)

1你喜欢自己收集的东西吗?它漂亮吗? 引出花边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能使一件原本单调的物体更加美观、丰富。

2这些漂亮的花边造型选用了什么材料?

3你能发现这些漂亮的花边,这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出是图形的不断重复排列延伸的知识点,教师可适时作简单演示。

4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东西还有哪些有漂亮的花边:手帕、餐巾布、床单、布帘、衣服的衣领、袖子、热水瓶、碗、蝶、瓶子、画框、轮胎纹理等。

二、探索研究:

我们知道花边是一种向两边重复延伸的图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作花边?

学生:画的、剪贴的、盖印的

教师示范:

1画:

2剪:连续图案剪法:

1.取一张长宽合适的长条纸,从中间连续对折数次成一小方形;

2.在折好的纸上画上要剪的纹样(纸两边的点不要剪断,一定要有物与物有连接的地方);剪掉空白处,留下色彩花纹展开为延接的图案花。

数张纸重叠剪出的单个图形(不连接)进行排列组合,也能作出漂亮的花边

三、设计制作: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纹样)

2、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辅导帮助,使每个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四、应用建议:

1.给自己的美术课本封面、学习园地、黑板设计一个漂亮的花边

2.在各种瓶、罐或日用器皿上进行装饰。

1.小学美术教学设计反思

2.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3.小学美术:《我们的版画乐园》教学设计

4.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课件

5.日月潭课堂教学设计

6.《水上飞机》课堂教学设计

7.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

8.三亚落日课堂教学设计

9.梦想课堂优秀教学设计

6.小学五年级美术的教学设计 篇六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及其排列方法。

情感目标:在生活中,寻找重复现象,感受重复的形产生的整齐美、秩序美和节奏美。

技能目标: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重复的形,并能设计绘制出重复的图案。

教学重点:

了解重复的形的特征和重复的形的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尝试表现重复的形,能设计绘制新颖的重复图案。

教师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卡纸、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

彩纸、剪刀、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流程:

一、视屏导入(4min)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舞蹈视屏,大家想看吗?

生:齐声,想。

师:请你认带着问题欣赏,他们服装、动作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完后回答老师(播放多媒体视屏《大河之舞5》)

生:欣赏视屏

2、师:看了这些人的精彩表演,你觉得他们的着装、动作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一样的;

生2:相同的……

师:为什么穿相同的衣服做相同的动作?(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相同的服装和动作看上去比较整齐、有秩序……

3、师:你的感觉很灵敏。这么多位演员穿着相同的服装,做着相同的动作,产生了重复的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重复的形》。

二、欣赏发现(8min)

1、师:充满节奏感和秩序感的舞蹈,给每个欣赏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它描绘到了彩陶上,让我们看看它是怎样画的呢?

(出示彩陶图片)先画出一个跳舞的人的样子,再沿着陶碗的边,照着第一个人的样子画出第二个,第三个,直到一圈都被围住。第一个人形我们称它为基本形,像这样把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的排列就形成了重复的形。

2、师:生活中用重复的形装饰的事物随处可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重复的

形的世界,擦亮眼睛来找一找都有哪些基本形在重复出现吧!

图a桥栏——石狮子图b楼房——窗户、阳台

图c花布——花朵、叶子图d家居——格子窗、壁纸等

师:栏杆上的雕刻反复不断,高楼的窗户一个个排列,这些重复的形又是如何排列的呢?(如:平面构成图案,基本形是花朵,就是基本形反复排列……)

图a包书纸——冰激凌基本形单元重复排列;

图b靠垫——菱形重复基本形的错位排列;

图c平面构成图案——花基本形局部群化排列……

(还有重复基本形单元间空格反复排列、重复基本形在方向上进行横竖或上下变换位置、基本形交错排列等形式,每种形式和相应的图配对展示)

三、欣赏实践(5min)

1、师:重复的形就像一位美容师,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整齐大方。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重复的形带来乐趣。我们第一步该干什么呢?

生:确定基本形。

师:非常准确,你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生活物品、动物、植物等作为基本形。

老师喜欢水里自由自在的鱼儿,瞧,这么多一模一样的鱼儿是怎么得到的?

生1:像折扇子一样不断向前或向后折出宽度相同的长条,再在上面画出喜欢的图案作为基本形,剪下就可以了。

师:解说的很到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获得重复的形呢?

生2:还可以用拓印、彩笔绘制等方法。

师:很好。(多媒体出示步骤一)基本形出来了,下一步呢?

生:选择摆放的方式。

师:很好,确定排列方法。(多媒体出示步骤二)

(教师先示范一种排列方式),你还能上来摆放出和老师不同的排列方式么?(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鱼形卡纸片自己摆一摆,再请摆的方式新颖学生上台排列出自己的排列方式。)

他将几条鱼组合成一个基本形单元,然后重复,图案很漂亮,说明摆的时候很用心。只要肯动脑一定能设计出新颖的图案。

最后注意的是图案色彩的搭配。(多媒体出示步骤三)

四、欣赏学习(3min)

1、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同龄伙伴完成的重复的形,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们,一饱眼福。

(课件出示多幅作品)

师:同学们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欣赏它们:你觉得这幅作品设计的图案怎么样?是怎样重复的?色彩搭配还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觉得图案简洁大方,很美观。

生2:色彩还可以再鲜艳些......

五、活动与辅导(15min)

1、师:看了这么多出色的作业,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能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出更出色的重复的形。老师要请大家帮个忙,我在超市里买了很多生活物品,(窗帘、靠垫、床单、小包)但是它们都太过单调了,请大家当一回图案设计师,为它们设计一身漂亮的“外衣”好吗?

生:齐声,好。

师:让我们在动手前先来看看设计要求:(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为窗帘、靠垫、床单、小包等设计一个重复的形的图案,设计的图案简单独特;排列整齐有序;色彩鲜亮恰当。

b、可以彩纸剪贴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或两者结合及其他方式。

2、(多媒体播放滚动图片),学生尝试表现教师巡回辅导。

六、展示作品,师生评价(4min)

1、师:完成的同学可以把作业贴到展示区。

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好多出色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出色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你最喜欢几号作品,可以从完成方法、设计的图案是否有个性、色彩搭配合理与否等方面进行评价。

生:评价

七、小结(1min)

7.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 篇七

研究教材深钻教材, 是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一味注重传授知识技能, 以灌输为主, 是难以实现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 重视人文教育, “以人为本”, 才是美育教学所追求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 发展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我们要充分吃透教材的内涵和精神, 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这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二、明确教学目标, 重视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取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设计教学的步骤和方式方法起制约和决定作用。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特点, 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好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 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教学备课中, 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兴趣, 更要制定好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目标。

小学美术第五册《留住秋天》一课, 教师不能只引用一些新奇、刺激的游戏吸引学生, 过于强调秋天的景色如何美, 大量引用视频、图片, 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 却没有实现教学目标, 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这种方法与目标相背离的教学, 其效果必然不佳。

我在教学本课时,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充分放手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 激发学生的动手制作热情, 鼓励学生协同合作,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基础教学, 凸显美术课的学科特点

各学科各有特点, 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扬长避短, 重新开辟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不能瞎碰乱撞,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习得, 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是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片面理解, 认为美术教学要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 认为如果讲究技能技法就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 这是一种不良的态势, 作品不论好坏, 都一律倍加赞赏, 甚至到了高年级也疏于对基本功的指导。试想不学技能和技法, 孩子再有灵感和想象力也很难将它表现出来。本学期我在教学生画荷叶时, 问:同学们, 荷叶还有哪些形状和姿态?很多学生愣住了, 更有学生站起来说:荷叶不就是这样吗?可见, 艺术来源于生活, 美术是艺术, 没有生活的体验, 没有直接的观察, 是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美术艺术作品的。我让学生回家在不同的天气, 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时段仔细观察荷叶, 看看它们的颜色、姿态、形状等, 用画笔画下来。他们的作品千姿百态, 富有个性。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思维, 培养团队意识

积极的群体的兴趣调动是小学生积极学习的有效途径。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学习, 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美术课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相关教材资料, 学生难以感悟到美感,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十分重要。充分利用视频、图像、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

学生要搜集资料, 积累知识, 见多识广, 提高艺术创造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尽管注重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研究。一次, 我让学生认识“色彩的冷暖”, 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 我通过“五光十色, 红艳艳, 金灿灿”等词语引发学生联想, 为导入新课埋下伏笔。继而让学生欣赏有关色彩冷暖的作品, 借用人类社会文化资源,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 再通过品尝酸、甜、辣等滋味, 颜色表现出来, 要求学生大胆地联想, 充分地感受, 细腻地体会, 加深对色彩冷暖的深层理解, 感悟到色彩的魅力。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树立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 只是开发培养与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树立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 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 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 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 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发表见解。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 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创新活动要在宽松、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进行, 让学生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学生创新至关重要的法宝。最重要的艺术本领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 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幻想, 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 对校园、班级、家庭、书房的美化活动都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

8.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 尝试教学 策略

尝试教学,有探究、发现教学的优点,却比探究发现更切实际、更有效率;尝试教学人人可以参与、每堂课都可以进行、每个教师都能驾驭。我们把尝试教学理论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尝试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尝试,变革教学,提升实效。

一、以“试”导课,激发兴趣

尝试教学注重“先练后讲”,通过学生的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自主尝试的形式导入新课,相对于传统的谈话导入、多媒体导入、问题导入、情景表演导入等更能体现美术学科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以“试”导课,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质疑”尝试——从问题入手

从问题入手,启迪学生尝试提出疑问,导入新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组织学生初步体验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欣赏、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探讨,试着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疑点,尝试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既能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使教师由问题导入新课。

(二)“材料”尝试——从工具入手

从工具入手,尝试让学生先试用工具,激发兴趣。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材料的特点,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自主尝试组合与表现。如五年级上册《江南民居》一课在导入时,教师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把小刷子,让学生大胆用小刷子的不同部位表现点、线、面,激发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表现和探究欲望。

(三)“直接”尝试——从目标入手

从教学目标入手,通过尝试初步的创作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直接尝试,比较适用于手工制作课的导入。面对着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学生早已按捺不住心中“尝试”的激情和欲望。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如立即动手试起来。如四年级上册《正负图形》一课,我们就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尝试“剪一剪”的方式导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即考验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巧妙地导入了本课。

二、以“试”探究,自主学习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我们要积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定学”转变到“以学定教”。这种观念的转变可以通过尝试教学来加以实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开展探究。

(一)先试后学——积累基本经验

先试后学,是指在课堂教学的新授阶段,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先进行尝试,让学

生在自主尝试中发现问题,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为下一步的问题解决和教师指导做好铺垫。

如四年级上册《毛茸茸的动物》一课。在新授环节,我们不要急于传授学生画小鸡、小熊等动物的技法,而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画一画,加强体验,引出问题。尝试要从简单的造型入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三点两线”画一只小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墨色渗化成一团、形不准确、墨色缺少变化等。问题的出现,就为接下来的教师指导、合作探究等打下基础。这样带着问题的先试后学,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效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实效。

(二)边试边学——探究解决方法

边试边学,是学生在尝试中不断产生学习困惑,然后探究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再深入尝试,又对出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展开探究。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我们就要按照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品质来展开。

如《正负图形》一课的重点探究环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一个典型图形案例的不断尝试、探究,来获得正负图形的设计知识。如以“苹果”图形为例,尝试让学生设计“负形”,通过尝试发现可以在图形边缘或中间展开设计;进一步尝试添加“负形”,学生又会发现“正形”与“负形”在意义上是有某种关联的,或者是极其巧妙的;再进一步深入,尝试进行知识拓展,为某个主题设计标识,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学以致用。

(三)学后再试——内化知识技能

尝试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策略,它更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更关注学生尝试习惯的养成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课堂里能学到什么,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帮助学生把学习过程延续到课外,从而巩固学习,内化知识,促进成长。

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经过尝试探究与自主学习掌握了知识、方法,体验了学习过程,并通过作品创作巩固了知识技能。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运用由于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积极性、创造性受到限制。课堂中好多知识点、技能是需要后续的拓展与运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感知和美好情感。

如六年级上册《生活与科幻》一课。本课中隐含着的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启发与引导不是一节课里能够实现的,只有拓展到课外,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设计需求。因此,本课就可以充分发挥尝试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课外把课堂中学会的创作方法用自己的想法大胆表现,更可以尝试用其他美术创作的手段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四)以“试”促学——凸显学习价值

探究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兴起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让学生被自己所探究的主题所吸引而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在尝试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独特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励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努力去尝试、去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展综合能力,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尝试”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学习策略,不但使学生获得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追根究底、锲而不舍的美好情感、正确态度,凸显了学习的真正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将我们的“尝试学习”常态化、日常化,这种学习就具有了某种审美教育的特性。学生在不断坚持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中逐渐实现“学习尝试化”的境界。于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体验到的“尝试”乐趣被逐渐迁移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中。这样的学习是一种不断的挑战,引领着学生们不断超越自我,真正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价值和理念。

三、以“试”创新,多元表现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尝试,就是一种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为美术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和无尽创意。

(一)改变材料尝试

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的材料也丰富了很多。从常见的纸、笔、颜料等传统材料到油漆、塑料片、木料、树叶、稻草……凡是具有一定可塑性、色彩丰富、便于使用、安全的材料都能成为我们美术创作的材料。同一主题,如用不同材料来尝试创作,呈现的作品特点就不一样,作品会更有趣,更具视觉性,也更具创意。

如三年级上册《彩色拼贴画》一课,我们可以尝试用各种材料来创作彩色拼贴画,如用各色豆子、各色瓶盖、各色纽扣等等,学生的作品就显得丰富多了,精彩多了。

(二)改变形式尝试

美术表现形式多样,不同表现形式可以获得迥异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水平差异和个人喜好。我们的教学目前无法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私人定制”,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某项特长,用他喜欢而擅长的形式去大胆尝试。

如六年级上册《中国扇子》一课,教材要求我们用水墨画的形式创作扇面画。在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扇面画的创作方法,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未能熟练掌握水墨画技巧,作品效果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有部分学生就尝试用彩铅画的形式来创作扇面画,清新淡雅,效果独特。如果我们反对学生用其他形式表现,不但打击了学生积极性,还抹杀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独特想法。

(三)改变视角尝试

美术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打开了作品创作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视点。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美术课堂教学中,在美术作业的视角选择上,我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差异,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视角尝试创作。

如以《江南民居》一课创作内容为例,我们不但要大胆鼓励学生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视角去表现江南水乡的美,还可以启发学生尝试表现不同天气、季节里江南民居的美,那么这节课就更有深度和广度了。

(四)改变方法尝试

现代艺术创作手法越来越多元,有的单一,有的综合。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我们不妨尝试可以从改变创作方法上动点脑筋。

如六年级上册《流动的风景线》一课,教材中要求我们用剪纸拼贴的形式设计汽车装饰。但是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少学生的设计创意无法通过这种方法体现。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改变单一的表现方法,采用综合表现的方法来进行设计。很多学生就尝试采用绘画与拼贴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既巧妙利用了彩色纸的底色,又可以在上面大胆作画装饰,相得益彰。

所谓教无定法,尝试教学打开了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我们如果尝试让学生在绿草地、树林中上美术课会怎么样?水墨画课中,我们尝试让学生站着作画会取得怎么样的效果?我们美术学科尝试用微课来翻转课堂,会激起怎样的课改浪花?……一个个奇妙的点子正期待我们去尝试、去研究。尝试教学,也为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研究指引了方向,使我们对于建构“学本”美术课堂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儿童的认识与发展:尝试教育的理论假设》[J] 人民教育 2014,15:10-11

[2]刘良华 《谈尝试教学之核心精神》[J]人民教育 2014,15:11-13

9.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九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和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纹圆点、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水滴纹、花瓣纹。

能力目标:能独立完成对称纹样——蝴蝶的设计、剪纸。

情感目标:了解剪纸的用途,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剪纸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改进等流程完成相关作品。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和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能独立完成对称纹样——蝴蝶的设计、剪纸。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为每生准备一张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都带来了剪刀、彩纸,知道要学习什么内容吗?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剪纸。那同学们知道剪纸是干什么用的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常用剪纸:窗花(装饰窗户)、喜花(喜事装饰)、实用图样(服装、鞋帽等纹样)等。

3、是的,同学们说的非常棒,剪纸有各种用途,边课件演示边讲解:美丽的剪纸可以装饰窗户,作为喜事的装饰,也可以用作服装、鞋帽的花样。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美丽的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学习新知

(一)分析讨论

课件出示“蝴蝶剪纸”作品范例,学生欣赏。

问:这些剪纸作品都剪的是什么呀?它们漂亮吗?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自己的小巧手剪出漂亮的蝴蝶作品好吗?(出示课题:蝴蝶)

1、讨论特点。

师:这些蝴蝶都非常漂亮,但是它们虽然形态各异,却都有共同的特点,仔细观察一下蝴蝶的身体,你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吗?跟同桌讨论讨论你们找到了蝴蝶剪纸的什么共同特点呢?

2、汇报小结。

学生汇报,师小结蝴蝶剪纸的特点:这些蝴蝶剪纸的身体都是两边对称的,并且都分为三部分:触须、身子和翅膀。

追问:那么你知道它们都有几对翅膀吗?

(师板书:对称、三部分组成:触须、身子、两对翅膀)。

3、比较。

课件出示剪纸蝴蝶图片和现实生活中的蝴蝶图片。

师:那么剪纸蝴蝶和现实生活中的蝴蝶是一样的吗?你能说说剪纸中的蝴蝶和日常生活中的蝴蝶有什么不同吗?

4、教师总结。

我们设计图样的时候,可以设计得跟实际的蝴蝶差不多,也可以设计成自己想象中的比较夸张的样式。(板书:写实、夸张)。

(二)设计剪纸

1、轮廓设计。

(1)你觉得我们要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剪纸,第一步要做的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要把彩纸对折呀?然后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示范。

(2)学生独立设计。在一张彩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轮廓,完成后按轮廓线剪下来。

2、纹样设计。

(1)修改轮廓。

师出示一位学生的作品,问:我们将设计剪好的蝴蝶展开,你觉得这只蝴

蝶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得更匀称,更漂亮?

学生回答,师操作。

师:自己想想,你的蝴蝶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跟同桌同学讨论一下,动手修改好。

(2)学习纹样。

师:同学们把蝴蝶的轮廓修改地漂亮多了,那么除了修改轮廓外,我们是否可以在蝴蝶的身上剪点图案呢?

师:老师这里有只已经完成的蝴蝶剪纸(课件出示),你来找找看,有些什么纹样?

教师根据学生找的纹样课件演示。

(3)小结剪纸常用的符号:纹圆点、月牙纹、柳叶纹、锯齿纹、水滴纹、花瓣纹。

(4)学生设计。

师:你能在你的蝴蝶上设计一些纹样,让蝴蝶变得更漂亮吗?

学生独立设计。

3、剪纸。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一只蝴蝶剪好?

学生回答。

师总结、提示剪纸的方法:剪纸时一般先剪图案内部的小块地方,再剪大块的,最后剪外轮廓。像这些纹样是在内部的,我们可以用对折的办法,然后小心剪开一个口子,再把剪刀头伸进去剪。

三、学生练习

1、根据今天学的方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对称蝴蝶纹样的剪纸。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评。

师:将你设计完成的蝴蝶剪纸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觉得同学们设计制作的蝴蝶剪纸怎么样呀?是的,真漂亮,很像是那么多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一样(板书:翩翩飞)。

四、小结拓展

蝴蝶是剪纸中常用的元素,人们还

根据需要,在蝴蝶的元素中加入其他的剪纸元素,让画面变得更加丰富,精美。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至下课。

【板书设计】:

剪纸蝴蝶

对称三部分组成:触须、身子、两对翅膀设计图样:写实、夸张。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二)十月的一天,有蓝天白云,我走在乡村的田野,在田埂旁、山路边见到一丛一丛的野菊花,淡淡的透出紫色、黄色,还有一种几乎嗅不到的清香,这小小的身体所散发的生命之光,给我一种创作的欲望,很想把这种对生命的感悟传递给学生,于是以《野菊花》为题给学生上了一节美术课。以下是教案设计。

课题《野菊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野菊花,了解它的造型、品性,感受它的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以野菊花为题材,利用水彩、水粉、水墨、剪贴等表现形式,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1、过程:情景引 入→观察欣赏→品味体验→自主表现→交流评价。

2、方法:教师启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猜一猜这首诗写什么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类花具有什么品性?(生命力强:“霜重色俞浓”)。

揭示课题:《野菊花》,并展示实物野菊花。

2、观察分析:

⑴小组内观察野菊花的花形、构造、颜色。

⑵说一说野菊花的特点(梗瘦、叶少而小、花娇小玲珑,像一个个小精灵)。

3、欣赏以野菊花为题材的剪贴画、油画、水彩画。

4、学生结合想象,自主表现,创作一幅《野菊花》,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评价:

⑴自评:说一说你的画表现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觉得画得怎样?

⑵互评:你觉得他(她)的这幅画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⑶教师评。

四、总结。

后记:这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说,简直是享受艺术;学生说,大自然太美了。而其中的一幅四人合作的剪贴画《我爱野菊花》也给了我“这节课很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学习点、线、面在绘画中的运用。充分展开想象,用绘画、拼贴等多种手法为动物穿上迷彩服。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中存在的美。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或临摹画出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外形。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课件、运用各种方法和材料制作的范作若干幅、示范用纸版、颜料笔等。学生准备作业纸、油画棒、水彩笔、橡皮泥、剪刀、胶水等材料工具。

教学活动

一、引导阶段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里有一名同学的穿着很特别,他是谁呢?(全体学生都将目光投向那个穿迷彩服的男生)你到前面来好吗?

师:哦,真精神!为什么今天的---同学会显得这么帅气呢?

生:因为他穿了一身迷彩服。(师

板书课题---迷彩服)

师:啊,是因为这身迷彩服让今天的---这么精神这么帅气这么令人羡慕。引入新课

师:大家有没有兴趣来交流一下对迷彩服的认识啊?(有)。

生:上面有颜色深浅不同的色块;是军人在打仗的时候穿的;因为它的颜色跟周围的自然色彩一样,所以穿着它时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师:说的太好了,那么动物身上的花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啊?(是)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森林里的动物们要为迎接春天举办一场联欢会,他们都想穿上一件新颖别致的迷彩服去联欢,于是悄悄地问我能不能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我想你们一定愿意帮助小动物们的是吗?

二、发展阶段 讨论交流

师:我们课前已经通过观察与记忆或者临摹的方式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 的外形图,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动物身上有怎样的花纹,你们准备怎样为它们设计迷彩服。(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讨论的结果,看看动物身上都有怎样的花纹。

生:瓢虫蝴蝶、身上有点状的花纹;猫、老虎身上有线状的条纹;奶牛、长颈鹿身上有不规则的块状斑纹等等。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动物身上的花纹虽然很复杂,但是我们都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对吗?

师:在我们教材的第10页和老师这里都有为小动物们设计好的迷彩服画面,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再讨论一下它们是用什么形式和手法制作的。

生生,师生交流讨论结果:以点的形式用亮纸粘贴的;以线的形式用橡皮泥拼贴的;以面的形式用油画棒画的。(在汇报每一种之前先播放课件图片)技法探讨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与讨论我们知

道了可以用哪些手法来表现动物身上的花纹呢?

生:绘画;剪贴。

师:我们的教材中还介绍了一种更加简单有趣的制作方法,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好吗?

师生互动,探讨小结新的技法学习: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明确新技法。创作实践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种手法来为动物设计制作迷彩服,那么快快伸出你的小巧手,开动你的小脑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为动物们穿上绚丽的迷彩服吧。

屏幕切换到第四张幻灯片—动物场景并播放轻音乐,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共同探讨解决,鼓励创新。审美评价

陆续将所有完成的作业展示于黑板上。生生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小结。

师: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啊,看,这么多动物都可以如愿以尝地去参加他们的联欢会了。听,它们在齐声说谢谢咱们呢!同学们,你们看到它们(师手指黑板上的所有画)想说什么呢?

生1:我为花蝴蝶设计的迷彩服还不够鲜艳,应该再加上一点红色就更好看了。

师:哦,你这么谦虚一定会进步很快的。还有谁想说说?可以到前面来指着说。

生2:我很喜欢这幅作品,他是用点来表现的,颜色搭配很和谐,感觉这只小瓢虫很可爱。

师:这节课同学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动物们设计制作了许多绚丽多彩的花衣裳,把它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参加迎新春联欢会了,我们虽然有点累但心情怎么样啊?(高兴)因为我们不但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发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原来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要用心观察,注意积累就会有很多收获,就

会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来的。

三、收拾整理

宣布下课,整理用具用品。

课后拓展

10.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

2、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及发展,了解剪纸的造型特点及艺术色。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资料、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播放陕北民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这是哪里?

资料反馈

三、讲授新课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小组研究:

民间艺人为什么喜欢将抓髻娃娃作为剪纸的表现题材?

抓髻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哪些变化和寓意?

在制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需要注意什么?

四、艺术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尝试

五、课后拓展: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代表自己独特地域风格的古老艺术,有很多艺术形式与剪纸是姊妹艺术。

1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美术;主题单元;调整;扩展;挖掘

回眸美术教改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把教材中的课程当作既定的内容,被动、忠实地按美术大纲的要求一节一节地进行授课与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单元教学内容不连贯,课与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知识点跳跃大,显得突兀而零乱,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很大的困惑。怎样使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调整教学内容

整合主题单元的教学资源,首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优势。翻阅我们现用的浙美版美术教材,不难发现:1~4册每册18~22课不等,学习的知识点一直在变化,有时候一节课就是一个主题单元。而5-12册每册均有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里的内容又可以交叉重组。所以说,教材在丰富学生美术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树立整体教学观,整体设计,通盘考虑,深刻认识并合理运用同一主题下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它们互为资源、互相支持。

以我们现用的浙美版第三册教材为例,整册教材中表现人物的内容有五课:第6课《我的老师》、第7课《爸爸妈妈真忙》、第8课《快乐的假日》、第9课《泥娃娃》、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可以整合为一个主题的学习单元。分析五课教学内容,确定单元目标为初步学习人物的表现方法,观察、了解用不同方法来表现人物造型、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创意地表现人物形象。《我的老师》一课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表情、五官特征,学习人物形象表现的基本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点。《爸爸妈妈真忙》是《我的老师》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突出“忙碌”中父母形象的刻画,通过对不同情景中“忙碌”的父母表情、动作的观察与回忆,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快乐的假日》是在上面两课学习人物造型表现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用色彩、动态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泥娃娃》一课则从平面的人物造型转向了立体的泥塑人物造型,它是在对前三课的小结和提升,使学生在创作中拓展思路、举一反三。《手拉手,好朋友》一课采用剪纸的方法来表现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人物形象。

二、横向扩展教材内容,增强主题意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利用现有的地域、文化等资源进行学习。它给美术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自主空间。据统计:每个学期美术课30课时左右,而实际的美术课一般会有36~42课时。这其中余下来的课时便要安排校本教材或是其他内容。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将原本只有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形成一个主题单元。

美术教材中有许多的欣赏内容,例如:七册《秦始皇兵马俑》九册《飞天》《民间木雕》、十册《中华扇子》《亭子》等,都是以中国传统艺术为内容;九册《水墨画动物》、十册《水墨人物画》《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映日荷花别样红》等,都是以水墨为绘画材料的国画课。这些美术内容是学生喜爱但又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东西,美术的知识点较强,教材中自带的相关图片不足以满意学生的审美需求。为了让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更强,笔者针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例如,教学《民间木雕》一课前,笔者亲自到我们临海的紫阳街拍摄古建筑中的木雕、石雕作品,整理成课《古街中的艺术》供学生欣赏,初步了解雕刻的特点。再去寻找木雕制作的相关知识短片,让学生对木雕的艺术种类、木雕的制作步骤进一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教材中的《民间木雕》和《各种各样的门》,课外再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木雕、石雕、根雕等作品,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印象更深,对单元主题意识更强了。

三、纵向挖掘教材内涵,优化单元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节课都做得面面俱到,这就要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仔细分析,根据课题对教材作灵活地处理。

在上浙美版第三册《好大的向日葵》一课时,根据教材的安排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对向日葵非常感兴趣,于是设计成了《向日葵》这一主题单元,从认识向日葵、欣赏向日葵、画向日葵;到创编《向日葵》想象画;最后用不同材料来制作向日葵,创编向日葵的故事等作了系统的学习与表现。

以上是笔者在主题单元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与探索,主题单元的学习要根据课标和教学实际,大胆地重组、优化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校内外多种教学资源。主题单元的学习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教学资源的整合起优化主题结构,提高课程实效的作用。本着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原则,教学资源只有与单元主题有机融合、与美术学科的内容特色相适应,才能真正有用。

参考文献:

尹少淳.走近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01.

12.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十二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笔者长期在农村小学任教, 所以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非常了解, 尤其是看到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严重状况, 更是深深地担忧, 因为农村多数中小学其实根本就谈不上美术教学, 学生连最起码的美术知识都不懂得, 就更别提什么美术素质了。

例如:教学学时严重不足。据笔者走访许多农村小学,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在课程表上美术课程是有所体现的, 但是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 根本就不上美术课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 美术课程其实就是一种“摆设”, 是迎接上级检查的“挡箭牌”。在个别学校, 即使上美术课, 也是在教学语文、数学课程比较烦的时候, 作为娱乐一下学生情绪的调节剂, 上一节形式简单的所谓“美术课”, 教师什么都不管, 学生随便画。由此可见, 在农村小学, 美术课课时根本就得不到保障。

教学形式单一。农村小学美术课教学形式比较简单, 很多教师上美术课时, 就是在黑板上画几幅简单的图画, 然后让学生自己照着画, 学生画完后, 拿给教师看, 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评判好或不好。整个上课过程, 极其简单,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甚至教师上课之前, 根本就不备课, 上课时, 就是“信手拈来”。这种简单的上课形式, 距离新课标美术课要求有很大差距, 所以根本就起不到上美术课的作用。

教学没有创新。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 也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是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无论是教育形式上, 还是教学内容上, 都没有任何创新,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品质。多数教师只是应付式地进行教学, 多少年如一日, 始终没有任何变化, 教师不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不研究教学新动向, 不学习新教学方法, 不改变旧的教学思想, 这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纵观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是教学成绩考评制度的影响。小学阶段, 因为多数考评的结果基本都依据语文和数学两科的成绩, 所以考试的指挥棒, 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命运。而且多数校领导和教师也因此不再重视美术教学, 使美术课变得可有可无, 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错误。

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农村小学因为受许多条件的限制, 美术教师严重不足, 甚至在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美术教师, 也有一个教师身兼数职, 既是语文教师, 又是数学教师, 还是美术和音乐教师的现象。专业教师的短缺, 造成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严重不足。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 确实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警惕和重视, 农村美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 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培养更多具有审美能力、正确审美观的有用人才。

1. 考评制度需要改革。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美术教育的状况, 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的是考评制度。因为考评制度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 在指挥着教师的教学侧重方向, 教师肯定会按照上级领导的考评, 来确定自己教学的重点, 究其原因就是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其衡量的尺度就是主要科目的考试成绩, 并且还会和工资奖金等挂钩。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才是美术教育失宠的根本原因。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 是令人喜悦、有意义的课程, 但是对于教师来说, 却是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科目, 只是偶尔用来放松一下紧张情绪的调节剂。因此,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成绩考评的方法, 教师教学效果要从多课程、多层次去考评, 也不能仅根据学科考试成绩来评定, 还应该有更多方面的评价。比如, 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以及学生各种能力的测试, 教师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的测试, 接受新教学知识, 利用新教学方法的能力, 都应该加入教师考评的范畴, 也才能从根本上使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保证。

2. 培育美术教学人才。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严重缺失, 和缺少专业的美术教师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在农村许多学校都是一名教师教学一个班级, 往往身兼数职, 就像是一名“全能”的“超人”, 同时还要承担学校的很多事情, 比如各种劳动和上级的检查等。这种情况下, 要想让一名教师担当起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 而且还要教学成绩得到领导和家长的满意, 那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终极任务, 更何况多数的教师根本就不具备美术教学的能力, 因此教师也只能是把美术课“束之高阁”, 而把教学重点放到语文和数学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 要想改变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 就必须多培养一些美术教师, 补充到农村小学当中去, 这样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才不是“无米之炊”, 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彻底改变美术教学的尴尬境况。

3. 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要引起重视。

造成农村美术教育落后的另一个原因, 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据笔者的调查, 有很多校长本身就认为只要把主要课程教好就可以了, 何必费那么多的力气搞美术教育呢?领导的不重视, 就更加剧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轻视, 教师干脆就不上美术课, 这样都省事、省力、省心。但是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 都忘了学生那渴望知识的心, 更忘了作为教育者所承担的学生素质教育的重担。因此, 要想农村美术教育的状况得到改变, 就必须引起广大教育领导者的重视, 改变他们的错误思想意识, 认真贯彻关于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精神和要求, 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而不是空喊口号。

4. 保证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是美术教学得到保障的重要前提, 如果连最基本的教学课时数都不能保障, 又怎么能保障美术教学的效果呢?所以各个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必须以高度重视的态度, 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美术教学的时间“不缺斤少两”, 不再让美术课只停留在课程表上, 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道具”, 把美术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保证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 使学生受到国家义务教育应有的学科教育。

13.小学美术《我做的文具》教学设计 篇十三

课题:我做的文具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简析:

文具是学生最熟悉的朋友,本科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尝试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文具。在生活与艺术的联系和互动中,获得用艺术的方法美化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仔细观察常用文具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鲜艳的各种常用文具。

2、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表现各种文具的形象,提高学生立体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打开学生积极、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引发对文具造型的兴趣。

教学难点:

文具的造型、装饰。

教学准备:

1、纸盒、小瓶、橡皮泥、剪刀、双面胶。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造型新颖、别致的文具。

教学活动过程:

第19课时

一、引导阶段:

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

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课后拓展:

课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设计制作几种学习用品。

布置下一课时带纸盒、纸袋等废旧物品。

第20课时:

一、引导阶段:

欣赏各种不同媒材制作的文具,了解制作文具的材料与手段是多样的。

以大纸袋做的书包为例分析如何将废旧物品进行适合的改造成为文具。发现基本的制作方法。

三、指导学生探讨设计与制作文具的具体方法步骤:

1、讨论用自己带的废旧物品可以制作什么文具,怎样进行改造,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总结出设计制作的方法:

①观察想象(所带材料的特点)

②拼摆组合③固定装饰(固定一定要结识)

四、发展阶段: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用自己所带的材料,通过巧妙的设计,认真的制作,打造出全新款式的文具。

五、新款文具发布会:

各组将自己设计的文具以发布会的形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以讨价还价的形式来对其评价。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思考,利用更多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文具。

【小学美术《我做的文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我做的文具》教学反思参考

2.一年级美术课《我做的文具》教学设计

3.一年级美术《我做的文具》教学设计

4.文具小管家小学美术教案

5.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6.今天我值日小学美术教案

7.《买文具》数学教学设计

8.《买文具》的教学设计

14.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118) 篇十四

主备人:贾佳

第16课 叶子片片

(二)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各式各样的树叶,让学生观察、欣赏叶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使他们亲近大自然,发掘自然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用叶的剪裁、拼接、粘贴等方法组合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体验联想活动所带来的自由自在的想像情趣与表现乐趣。

三、教学重点:利用叶的形与色和固有的肌理特点,展开丰富想像,联系事物,采用剪、裁、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在减少对叶的剪裁的基础上,抓住联想实物的特征,加以表现。

四、教学准备:各种树叶、剪刀、粘胶,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展示学生搜集的叶片,感受这些叶片的造型美、色彩美。触摸叶片,感受叶面的肌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二、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

对各式各样的树叶仔细观察,分析它们是什么形,有什么样的颜色。A.展示各种造型的叶子,讨论:这些叶子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启发联想)B.把各种叶子进行剪裁与组合,讨论:它们又变成什么形状?像什么?(启发联想)C.自己想用树叶做什么?怎么做?并向大家介绍小组的计划,同学之间互相探讨,充实想法。

2.欣赏图片与教师范作引起制作兴趣,吸取方法。将教材中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三、制作展示

学生尝试制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构思,要勇于打破常规,自由地创作和表现。

A.独立完成。用单片叶进行联想造型表现。(不作裁剪)B.分组合作。用多片叶进行组合。(对叶稍作剪裁)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并评出谁的构思最巧妙,谁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与整理 灌云县陡沟中心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主备人:贾佳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六、课后拓展

15.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十五

本课是高中新课程美术教科书(人美版)《美术鉴赏》系列中的第4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种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中的第二类型——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是介于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之间的综合的艺术类型,兼有两种艺术的特点,在学习了具象艺术之后,理解艺术家对主观意念——感觉和意图的表达,是学生学习如何鉴赏意象艺术的入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较难理解的抽象艺术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意象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从初中的美术以及生活中的装饰品等视觉艺术中已经接触到不同的美术类型。他们能列举出中国画的写实性作品——工笔画,表现性作品——写意画等。但没有认识到意象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对艺术美缺少全面的了解,学生不能意识不同形态的作品表达艺术家不同的创作意图,不懂得“怪异”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和艺术观念。高中学生具有好学,善于思辨的特点。班级中已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勇于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良好学风,他们的洞察力较敏锐,凸显个性思考,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较强,对问题学习有研究精神。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美术新课程的具体目标,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将美术语言运用于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鉴赏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和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运用视觉感知和美术知识对意象艺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想象与体验,并与生活相联系,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能辨析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1.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进入教师创设“‘意术’(意象艺术)魅力大家谈”的讨论。根据课前教师布置自主学习课题内容,搜集相关作品资料,以“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真实”、“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比哪一种更有表现力?”为题展开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引导自主学习并参与课堂主题性讨论,既检验学生的学习实效,也有利于生成课堂教学。)

2.比较与研究。选择英国画家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与前一课学习过的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来说明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有着巨大的差异。委拉斯凯兹笔下“教皇”形象那幅凶狠与狡诈的面貌和性格被真实地刻画出来,而培根以委拉斯凯兹的“教皇”为蓝本,两片血淋淋的大肉片被置于肖像左右两侧,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加阴险恐怖的教皇形象。这幅画所产生的艺术震撼力更为强烈。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形象上反复对比、研究两幅作品存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就表现在它传递出的不是艺术家的“眼”中之“象”,而是艺术家的“意”中之“象”,即“意象”。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另一个就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来表现。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常用夸张与变形)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见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这样,我们可以认定,意象艺术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的形象。

3.分析与理解。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探究不同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意图。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赏析重点:A、蒙克的《呐喊》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成长历程、艺术家的论述、断。B、达利的《内战的预感》主要从人体的肢解、打破、、凡高的《星月夜》主要从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创作激怪石图》主要从艺术家的个性、情感、艺术观、创新方面来韵,笔墨只是画家寄情之物。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先让学,教师再做小结。指出意象艺术是与艺术家对现实的感觉、观念和意识密切相关的。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异”。在赏析凡高作品时教师介绍了凡高选择别人没有角度地从不同的侧董点去分析理解作品,从而象与艺术家观念的关系。而教师介绍凡高确定自己主攻.三分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要完成的的问题提出来请老师解决,或个人对作品的看法提出来方面学生能将自己的疑惑问题提出来要求教师解答;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5.联想与体会。我们的,只是我们不经意去发现

座,将两者组合起来,创造出一件《牛头》的装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生活中的意象美的种天空漂浮云彩的影像。接着,朗诵一段散文“天上的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麟,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栾;像河流;像雄师;像用形象思维创作一幅简单的意象艺术作品。教学反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搜集有关意象艺术的资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运用课比较学习方法探究不

知识,领悟研究的方法。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强,课较与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作品的比较,分的主要因素。这种学习方式直观、感受快、启发效果好。行探究的愿望。三是通过诱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内一步增强了对艺术多元性的理解、包容与接受,培养人文:讲述凡高选择向日葵作为自己研究目标

而达利创作《内战的预感》也说明了艺术家心里怀有识,引起共鸣。四是通过倡导学生学以致用,联系现亲身体验创作的心灵轨迹,尝试创作的滋味,促进学生对学语文课程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实践综合教学是本课教学设然时间不长,但让学生当场质疑却显得非常重要。学生有能知道教学预设的目标是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有一位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意象艺术都采用变形术不能以表

得“意象”

意”中之象。因此,意象艺术也可以运用写实:石涛的中国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一例。这幅作。当然,在一节课里就要让每一个学生一下子就把意象美术语言方面进行分析,判

组,画家责任与唤醒无知方面进行感受,体验。C、色彩表现方面进行想象和评价。D、苏轼的《枯木解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不求形似,唯取物之意气和神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相关作品资料谈个人对作品的见解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

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越“怪过的向日葵作为自己主攻的项目获得巨大成功的事例。多破教学难点。同时帮助学生厘清意象艺术的“怪异”现向的事例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4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知识梳理。对于存在教师交流。三分钟质疑创设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一方面也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当场反馈,有利于实生活中其实很多地方就存在着意象艺术美的形象

它。比如说;毕加索从废弃物中挑选出自行车把和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形象……之后,教师展示火烧云的图片资料,以及,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他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奔马……”要求学生以文学作品或图像资料为素材,运思本课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

点:一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视野课程资源,主动参与交流。二是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美术类型的艺术特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美术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他们能独立探究解决。例如:在比

16.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51-01

美术作为引发学生创造力,突出学生个性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就是综合素质培训,将美术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美术课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个性,加强学生的艺术水平才是我国美术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将教师与学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交流与讨论,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互动的主体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的讨论。师生之间由控制关系转变为朋友,告别了以往机械式灌输知识的情况,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根据老师的安排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演变成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由教师进行引导与调整。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锻炼自我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上,双方的互动环节非常多元化,不仅交流了知识,还对情感、生活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沟通。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单纯的学科知识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都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交流,激发出潜藏在学生内心对于美的追求。在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互动式教学可以使用多种教学媒介,合理的使用可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投影仪或者实物来帮助学生进行绘画,搭配教室环境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良好的美术氛围,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强了教学深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二、互动式教学的优点

美术课堂教学非常灵活,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学生通过自由的教学活动开放思维、勇于尝试,摆脱传统教育的老观念,将填鸭式教育方法改变为理解式教育方法。教师通过细致的讲解,将理论知识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互动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朋友关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美术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通过学习可以舒缓学生的情绪,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互动教学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寻求自我需求,这种学习效果要远大于教师说教的效果,真正的做到现学现用。

三、互动教学的实际应用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儿童心理专家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互相尊重关爱,课堂上互相合作学习,生活上互相信任帮助,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关系良好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教学顺利展开,并且加强学生的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学会宽容,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教师应当理解并且帮助学生改正,信任学生不要过于苛刻,对学生的优点加以激励,不要总批评缺点。

2、加强交流与合作

合作学习过程,师生的互动多为课堂上的互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来讲解分析重点难点。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问题的难度应当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学生无法把握节奏。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团队学习,一些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应当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学生有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使课堂秩序和谐、平稳。我们可以利用美术教材中的《摸一摸、画一画》来帮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利用一些美术道具,让学生先接触,之后在进行绘画,并且老师提出一些道具特点的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

3、实际教学引导

互动式教学过程教师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体现出学生自我个性。在学习静物画的过程中,例如画鸡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达芬奇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说出一些达芬奇创造的名画,再将一些名画重点提出,并且让学生对名画的创作过程进行猜想,最终由教师介绍名画的历史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绪之中,学生会充分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与名画的感染力。通过对比一些不同风格的画作,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例如喜欢写实派画风可以推荐塞尚的风景画,喜欢抽象风格可以推荐毕加索的画作,对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画作的色彩特点,让学生对画作色彩进行更改,了解不同颜色的表现力。

结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美术课程应当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加强课程的人性化教学,通过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美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利用美术的感性与艺术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为我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丽芳,李绪洪.还孩子一个率真的童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60.

[2] 杨正强,曾本君.打破学生的消极沉默,革新中学课堂教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1).

17.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十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第二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专为入学儿童进行涂色训练而设计的一堂综合课,是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任意涂画成色彩斑斓的糖衣后,用各种简单的方法包扎的一堂课。涂色和包扎是本课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应注重以涂色为主,包扎为辅。在前课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学生大胆随意地运用色彩进行涂色表现,进一步熟悉各种绘画材料的运用。掌握好正确的涂色方法,有助于学生以后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利用涂好色的画纸包扎“糖果”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创造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农村的一年级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美术方面的训练,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任你涂抹。他们个个天真烂漫,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对一节活生生的美术课更是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小完成作业速度不一,有的甚至需要家长的协

师的指导。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参与教学活动。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教学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

教具学具:糖果实物、包装纸、白纸、各类彩笔、彩纸、范品、各色彩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糖果。

(1)说说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的?(2)糖纸的颜色是怎样的?漂亮吗?(3)它的包装有什么特点?

学生介绍后,教师小结:花花绿绿的糖纸漂亮极了,夹在书里还可以当书签呢。

问:同学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糖纸,你想说什么? 师出示作品范例:想学做吗?

2、揭示课题,板书。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异常喜欢的物品——“糖果”引入本课的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人爱美,小孩子对鲜艳的色彩更是喜爱,五彩缤纷的糖纸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三、欣赏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教材P3

2、学生交流感受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学生尝试涂色

1、师简单介绍涂色方法,提醒学生:大胆的涂,看谁涂的最漂亮!

2、学生尝试

3、学生交流、展示作品

4、师小结(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问:涂色后的纸 可以用来做什么?

五、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1、小组合作进行糖果包扎。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交流包扎方法

3、师:除了这几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 师介绍多中形式的包扎方法。

4、师: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添加彩带。。。

5、师:同学们真聪明,个个都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评析:

四、五两个环节设计衔接紧凑,过度自然,在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两个教学重点:涂色和包扎糖果]

五、情景活动

分组活动: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8人一组经营糖果铺,其余6 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

活动要求:介绍自己的“产品”时要大胆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美术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并让学生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出了那么多漂亮的“糖果”,你打算送给谁呢?

生甲:送爸爸妈妈,是他们养育了我。

生乙:教师节就要到了,我把我的糖果送给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谢谢他们!

生丙:送给山区的贫困小朋友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幸福成长。

送。。。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懂得了感恩于对我们有恩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回去之后再创作出更多更漂亮的作品送给你们喜爱的人,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评析:以包扎好的“糖果”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和创作的满足感,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在这一环节里也渗透了感恩和爱的教育。]

[教学反思]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就这堂课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这节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用彩笔大胆地涂色,在涂色中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2、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及创造性思维: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这节课里,我让大家尽量敞开心扉,大胆着笔,涂出自己最想涂的颜色。

3、素质教育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意将本课安排在教师节前及学校正在开展感恩前教育活动期间上,好让学生能够联系周围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动机是直接推动并维持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动机具有指向性、强度性、清晰度、力距

等特点。动机与需要不同,需要的动力作用是潜在的,动机的动力作用是直接的,现实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主要采用了综合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18.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十八

就一年级《美丽的印纹》一课,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简案。要求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与一般教学环节。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手、树叶等印纹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边听轻音乐)。

二、导入: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上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往白纸上一印,出现漂亮的手纹,导入课题:美丽的印纹(板书具有纹理的字)。

2.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白纸,让全班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让学生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地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可以印出纹理以外,还可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分小组合作,用手、树叶、瓶盖等进行印纹练习。

要求:1.团结合作。2.注意卫生。3.比比哪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五、展示每组作业,引导观摩,让学生谈谈观摩感受,并表达出来。

六、配乐播放各种美丽的印纹,学生整理卫生,结束本节课。

阅读《巧巧手》教材,针对三年级学生,就教学目标与导入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确认哪些材料是可利用的材料。②能力目标:收集可利用材料,用拼贴、剪、折、卷、插等方法制作成装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体验设计制作作品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导入:

1.谜语导入: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树叶不开花,能写会算真聪明,团结合作本领大。(老师讲述的时候结合手部的动作)学生应该能猜出谜底是手。板书:手

2.大家真棒。我这儿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校园环保社和校园巧手社团联合举办一台擂台赛。听说他们要在我们当中招聘一部分人才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还真热闹。“大家伙想参加吗?”“想”那首先我们要先来看看擂台赛的要求和规则。出示擂台赛的要求:利用环保社提供“百保箱”内的各类材料来进行工艺制作,(注:百保箱里的材料应事先让学生收集好了放在里面)通过我们同学的巧手来制作,谁能将它们赋予更新更美的生命,谁就将获胜,即获得“巧巧手的荣誉称号,和精美礼品一份。板书:擂台赛的项目:比赛过程中共有“三关”,必须闯过前两关后才能进入第三关。“

一、二两关均为智力知识类:包括1.比眼力2.比口才3.比智力,这两关比赛中知道答案的同学可以抢答。这样你就将顺利进入“第三关”:能力测试设计关。

认真阅读《黑与白》(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材内容,针对四年级学生,就课堂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导入与新知探究进行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欣赏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课件展示)。

(1)生活中常见的黑与白:足球、太极、连续纹样、水墨画等;(2)心理学上产生错觉的黑白图片:人与杯子、房间、会亮的灯;(3)美学上渐变的黑白图片:埃舍尔的一组鱼鸟渐变图。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探究新知:

1.学生按照《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尝试制作人像与杯的黑白正负形。(1)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人像与杯》的制作过程。(2)练习制作人像与杯图。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本中的插图。小组讨论:这些作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归纳总结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出示课件):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如变化的脸、一家三口等。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如人像与杯、皇后与卫士、女人与狗等。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如象与羊、埃舍尔的变换等。

19.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教学案例 篇十九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刺绣蜡染、根雕奇石、民间剪纸、世界建筑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认知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我们的美术课堂也会成为开放式的课堂,利用一方银幕、三尺讲台就可以将五彩斑斓的社会和美轮美奂的自然展现在学生眼前,催发学生艺术创造的灵感,让学生深入感知色彩、感知线条感知生活,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开拓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因为小学生平时缺乏辅助资料和日常生活经验,所以在创作时就会出现无力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性和容量大等特点,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成具体的事物,带领学生接触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场景和事物,开拓学生的创新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知识。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

传统教学以板书和教师口述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分外枯燥乏味,缺乏生机与活力,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于一体,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同时,多媒体教学具有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起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美术教学的质量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例如,在学习美术图画基本要素的线条、形状、颜色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打开计算机的“画图”工具,一边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一边在“画图”工具上写写画画,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会更加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例如,我们在练习绘画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个题目,让学生一人一笔,共同完成绘画任务。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互联网上的图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图画中的意境生成共鸣,让学生喜欢上美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动力。

3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欣赏水平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美术欣赏课比较难上,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往往要在选择作品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比如收集图片、幻灯片、录像资料等,还需要配以丰富的语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美术著作的意境。但是,即使教师用心付出,有时学生也难以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精髓,所以容易导致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取得预期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再让美术教师感到头疼了,因为我们可以借助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将所要欣赏的内容以动态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教师只需要操控鼠标即可将作者的生活背景、生平简介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全部呈现出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由学生的思维在美术艺术的殿堂中驰骋,让学生展开自己充满想象的翅膀,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例如,在欣赏美丽的建筑作品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不但可以给学生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而且可以通过各种空间展示功能,让学生欣赏建筑物的内部结构,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建筑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同时还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因此,我们要不断推进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融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教学的需求,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课件,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让我们的美术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获取的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小学美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教学实践,得出了几点个人教学认识和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分数除以分数教案下一篇:小班艺术活动新年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