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双拥工作(8篇)
1.学校双拥工作 篇一
2018中职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工作计
划)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2014职业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年初以来,我们把加快发展、服务经济作为中心任务,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积极加大中职招生改革和工作力度,强化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克服非典及洪涝灾害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保持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中职学校工作计划。据统计,2014年中职招生17.75万人,比2014年
增长18.57%,其中职业高中招生11.9万人,比2014年增长24%,比2014年翻了近一番。
一、2014年的主要工作我厅及各地以贯彻全省职教会议精神统揽工作全局,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狠抓中等职教事业发展和基础建设,努力抓好职教工作。开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去年4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三位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王金山省长要求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会后,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比2014年增长18.57%,其中职业高中招生11.9万人,比2014年增长24%,比2014年翻了近一番。
一、2014年的主要工作
我厅及各地以贯彻全省职教会议精神统揽工作全局,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狠抓中等职教事业发展和基础建设,努力抓好职教工作。
开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去年4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三位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王金山省长要求要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会后,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教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我省实际,也制订了一系列有创意、针对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配套文件。与省财政厅联合制订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通知》;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联合转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经省政府同意,制订和印发了《安徽省职业教育五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了2014-2014年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各地认真
宣传、贯彻全省职教会及各项政策文件精神,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不少地方已经把职教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教育全局性工作之中,许多地方积极落实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统筹抓好职业教育的规划、政策、办学和经费,进一步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为职业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抓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
一是坚持和完善2014年中考和中职招生办法。在中职招生领导体制上,继续实行省级教育部门重在宏观调控,市级教育部门重在统筹协调,县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重在落实,统分结合、以市为主的中考和中职招生工作体制;在招生计划管理上,继续实行现行的招生计划管理模式,把普通中专连同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的招生任务一同分解到市;在招生鼓励措施上,继续完善通报制度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定期发布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普职比、各校毕业生升入职高和中专的比例
情况,对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完成好的予以奖励,对完成不好的核减有关专项经费,实行一票否决;在招生办法上,继续贯彻”五个放开”的中职招生政策,实行春、秋两季招生,秋招采取两次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办法,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自主权;继续开展学制一年制至一年半制高中起点中专班、注册入学班、综合课程班招生和城乡学校联合招生等试点,充分调动学校办学积极性。二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我省开展联合办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合作委培、定向培养”,即职教资源不足或优质职教资源不足的地方与名牌学校、重点学校合作办学;另一种是”合作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即名牌学校、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联合办学,骨干学校带动一般学校。我省举办了四次中专学校与市、县教育部门及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研讨会。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加强合作、共同发
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盘活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依靠中专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优势及农村相对丰裕的生源优势,推进省属中专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职业学校的联系和合作,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提升部分地区初中升学水平,实现合作各方的”多赢”。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活动收效良好。据统计,全省通过联合招生的人数突破2万人。三是创新中职招生宣传形式,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考虑到”非典”的影响,我省不少职业学校对招生宣传形式和办法进行了改革,从过去上门散发招生材料转变为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发布招生信息,从过去各校单独宣传转变为联合宣传和集中宣传,通过开展网上招生咨询、开通”招生热线”、与安徽日报举办”中专教育”专栏等形式,提高招生宣传实效。在抓好中职宣传的同时,我们积极规范中职招生秩序,进一步优化、净化招生环境。中考和中
职招生要求做到”三个防止”和”四个不得”,即防止招生不公平竞争和无序竞争,防止招生过程中各种狭隘的保护倾向,防止招生考试和录取中的违纪、舞弊行为;各类招生录取不得与经济利益挂钩,不得”以钱买生”,不得搞有偿招生、有偿服务,各级教育部门和初级中学要坚决抵制,地方基层学校不得擅自扣发新生录取通知书,一经发现,坚决查处。
工作重点:
加强农村职教培训。统筹和整合教育资源,每个县市办好1-2所骨干重点职业学校;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组织开展”一县一校”、”一镇一校”、”校校联手”等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活动,办好一批 “农村转移人员职教培训基地”,开展灵活多样、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抓好智力型、技术型、管理型劳务输出培养和培训工作;加强农村职业学校与企业、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单位的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和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的培养培训工作试点及推广;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完善县、乡、村农村成人教育三级网络。
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科学确定专业建设项目。根据我省建设加工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化工产业、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旅游产业等基地的需要,将选择确定机械制造、电子技术、家用电器、化工、煤炭、旅游、建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等专业大类,将选择确立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学校及地区。组织制定专业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各骨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及考评办法。依托城市职业学校,重点组织开展机械、电子等行业紧缺性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四是加大投入,对骨干专业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配套,分批分期办好一批骨干专业。
积极做好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进一步组织和建立健全省及市县和学校各级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机构,积极创造条件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实现信息联网,抓好就业信息服务、组织服务和跟踪服务。召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会议,制定加强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意见。三是加大职业学校毕业就业宣传。
具体工作:
1、研究拟定省委关于”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工作方案,并抓好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2、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省人大开展职业教育调研的各项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省政府开展职业教育督查的各项工作。
4、根据教育部”紧缺性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和省骨干示范专业建设,选择若干个专业和学校启动骨干学校建设工作。以全省5个数控实训基地为依托,选择一部分城市职业学校,组织开展机
械、电子等行业紧缺性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
5、根据教育”农村转移人员培训计划”的实施,召开我省农村职教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讨会,选择确定10所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
6、组织开展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新一轮的争创和评估,迎接国家级评估专家组复核,开展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继续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工作。
7、召开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制定我省加强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意见。
8、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省初中升学暨高中阶段招生工作会议,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文件,加大中职招生宣传。组织开展跨省、跨市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和城乡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活动。抓好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
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工作。
9、开展省”三重”建设项目第三批次的申报、评选和审定工作,并组织专家组对第一批、第二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10、组织举办职教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组织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等专业教师培训,开展新教材、新大纲的教师培训。开展有关专业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教育和培训工作。
11、组织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计算机操作和服装技能竞赛,中职学校师生书画展览。
12、研究印发《关于改革和加强成人中等教育管理的意见》,召开有关会议,推进成人中等教育改革和管理。
2.学校双拥工作 篇二
一、我国课余训练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 当时百废待兴。由于长期缺乏有利于体育发展的外部环境, 体育基础十分薄弱。在继承和发扬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体育的基础上, 提出了“批判资产阶级体育观”, 不能搞“锦标主义”的观点, 这些从当年的《体育史》和《新体育》杂志上都有所佐证, 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2年。当时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沿海城市成立的基督教青年会组织, 还有一些由教会建立的比较有名的学校组织, 主要是建立在大学和中学之中, 比如, 当年北京地区非常有名的中学——潞河书院, 但是现在报道中比较常见的一般都是基督教青年会组织, 基本忽略了当时的学校组织。如赫赫有名、打遍全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男篮“师大红”队, 还有清华大学的百年体育——马约翰先生当时在清华主张的体育教育观念完全同育人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阶段应该是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奥运会之后, 一直到1959年我国举办第一届全运会。1952年6月,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正式成立, 同年, 荣高棠带队去参加在芬兰举办的第十五届奥运会。在那届奥运会上, 前苏联在世界体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十月革命之后, 前苏联经历了思想的变化, 从拒绝和资本主义国家同台竞赛到1952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金牌总数第一, 令世界震惊。于是, 我们就开始向前苏联学习。当时的政务院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 (1954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 , 负责领导、协调、监督全国的体育工作。教育部设置了体育处,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负责管理学校体育, 制订和颁布各种有关学校体育的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 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到了1953年, 为了提高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和教学水平, 教育部又组织翻译了前苏联十年制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作为参考, 并通令各地体育教师学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和校园体育运动的开展, 群众体育竞赛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1953年到1956年期间, 全国性竞赛活动达75次, 其中1955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大会规模最大。当时注重于工人阶级的体育运动开展, 因此代表教育系统参赛的是由教师队伍组成的钟声体协代表队。1954年7月, 贺龙副总理亲自率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前苏联, 除参观全苏体育节外, 还认真考察了前苏联体育的组织领导体制, 以及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是, 1955年国家体委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试办3所青少年业余体校。1956年国家体委总结试办经验, 又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从当年起进行推广, 到1958年为止, 全国的青少年体校达到18000所。记得当年天津一中的门口就挂着一块“天津一中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牌子, 由此可见, 在那个时候青少年业余体校是实实在在建设在学校里的。
第三阶段是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后, 一直到1966年期间。这一阶段是学校培养与专业队培养并重, 而且当时很少几个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省份的专业队也都是建在体育学院里的, 并没有独立的专业队成立。第一届全运会上, 各省的参赛队员绝大多数也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但是, 1961年第二十六届乒乓球锦标赛是一个转折点, 再加上为了准备1965年的第二届全运会, 当时第一届全运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有相当一批人就没有再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而是直接进入专业队参加训练。
从以上的演变过程, 可以体现出中国学校体育始终坚持了两个根本宗旨。第一, 中国学校体育的主流是以育人为主。第二, 在各个时期里, 尽管参赛队员都是学校的学生, 学校体育也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特别是我国政治环境的变化, 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与国家体委的专业训练队划分得越来越清晰。1952年之前选派参加国际比赛的代表队及有关体育方面的工作都由团中央负责, 而1954年成立国家体委后, 由贺龙担当主任的国家体委逐步接手工作。
当时的团中央书记冯文彬提出:体育放在团中央来搞不太合适。而中华体育总会主席马叙伦认为:“体育只有放在教育体系内才比较合适。”但是, 到了1972年“乒乓外交”之后, 学校体育跟群众竞技体育真正地、彻底地分开。当时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团长庄则栋和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联手演绎“乒乓外交”传奇故事, 以小球推动大球, 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僵局。由此开始, 中国逐渐打破了在国际体育活动方面与世隔绝的局面, 开始恢复了国际交往, 重新登上了国际体坛。体育竞赛开始在外交、政治上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加上文化大革命当中, 学校体育又受到了严重地破坏, 此消彼长,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一些专业运动队在国家体委的大力扶持下, 开始重新组建和恢复, 体育场馆重新开放用于训练和比赛, 竞技体育不仅恢复且局部有所发展。
然而,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 逐渐地发现专业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学校体育就又开始加以补充。1982年分别在北京、太原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在这期间, 中国女排勇夺世界杯冠军, 并开始了“五连冠”的征程。在女排精神的鼓舞下, 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胸怀“振兴中华”的壮志,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由此“文化大革命”中沉寂多年的运动场又重新沸腾了, 各类校际体育比赛逐渐活跃。记得继由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发起的“英雄杯”篮球赛之后, “钢花杯”、“孔雀杯”篮球赛吸引了更多的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组织的排球比赛, 参赛学校也越来越多,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极大的潜力。
1985年12月, 当时的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掖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由于当时青少年的人群大部分都在学校, 所以, 这次会议为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从理论上澄清了当时学校和社会上对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一些模糊认识, 使广大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同志深受鼓舞。而1988年汉城奥运会失败之后, 中央已经感觉到专业队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只是由于一些客观环境的影响, 一时半会还摆脱不了专业性集中训练的体制, 即便体育人才培养又重新回归到学校, 也不可能达到从学校里走出来的人才就可以直接去参加世界大赛的要求。
从目前发展分析, 当年“掖县会议”后颁布的《关于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 (1986-2000年) 要求定得高了些, 可以说如果按照1959年当时参加全运会的模式, 把学校体育的路子延续下去, 那50年后的今天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二、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的探索
当前竞技体育该往哪儿走?是延续国家体委专业队的体制, 还是重新回归教育, 回到以学校体育为主的发展轨道上呢?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好多体委系统培养出来的运动员, 当他们的运动生涯结束之后, 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尤其就业问题相当突出。如果把运动员放到学校来培养, 那这个问题就相对较容易把握和解决了。尽管前苏联曾实施这样的集中训练方式, 但现在也早已经改变, 而且也确实没有一个国家会召开我们这样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在国际体育交往中我们发现, 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与其他国家相比是不融合的, 属于“两张皮”。竞技体育运动一定要和学校体育结合起来, 这样才更加科学合理。
纵观历史亦是如此。竞技体育中体育水平比较高的一般都处于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 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的时候因为没有专业队, 所以当时的参赛者自然而然都是大学生选手。尽管1958年国家体委招了一批运动员, 但是当时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大学生水平高, 所以也不能作为代表去参加全运会。然而第一届全运会结束之后, 国家体委就将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从学校带走了, 组织起来, 后来转成专业体制下的运动员了。但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 这一体制有着很大的弊病, 即耽误年轻人日后的职业取向, 因为真正有成绩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 大多数专业运动员是没有出路的。
这项研究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这个局面, 也是相当难的。目前这个阶段, 从国家层次而言, 也下不了决心, 因为毕竟体育竞赛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依靠体育显示中国实力的东西肯定会逐渐淡化的。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出现大量竞技体育人才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为什么我国学校能涌现出那么多的竞技体育人才呢?第一, 我国在近百年来都是被动挨打, 教育和体育都处于很落后、不普及的状态, 而只有那些在学校上学的学生, 才能够接受到先进的西方思想文化的教育, 其中也包括体育方面的教育, 他们得到了体育训练的机会。而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没能完全解决, 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去从事体育运动。与国际相比, 我国高校中体育教育与训练的整体水平都不够高, 因为这些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当时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比较弱, 又有前苏联的成功模式, 因此我们就模仿他们, 以体育为突破口, 努力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以此来显示和验证国家的实力和能力。第二, 1954年国家体委成立之后, 有了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培养专业体育人才, 由国家投资, 集中人力、物力做好体育工作, 就形成了体育界的“举国体制”。过去在学校里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 但是专业队却是“全天候”的训练模式, 而且还有了很多专业保障, 因此, 一时间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速度飞快。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时候, 我国体育代表团不仅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还取得了金牌总数第四的优异成绩。这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 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了万众注目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 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而且《通知》指出:“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采取有力措施, 使体育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高度发展, 要积极发展城乡体育活动, 努力提高健康水平, 重点抓好学校体育, 从少年儿童抓起,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 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根据这个《通知》的精神,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体制改革的热潮,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稳步发展的新阶段。
四、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理论依据
现在的“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有三个基本界限必须要划分清楚。第一, 职业和非职业的问题。如果不把这个划分清楚, 在教育这边探讨问题就是不科学的。因为作为正在学校接受培养和教育的学生, 肯定是非职业的。美国的NCAA拥有诸多运动项目, 光篮球每年就有300多支队伍参加, 每年四大区比赛、四强赛、决赛等都是纯学生的赛事, 绝对是非职业的。第二, 注重人才培养和注重体育运动成绩。教育内部永远把培养育人放在首位, 而在体育系统内部依然始终把拿冠军、出成绩放在第一位, 奋斗目标截然不同。第三, 体育是政治还是文化。美国的职业必须由非职业作为基础, 而我们培养运动人才却是完全从职业培养开始起步的, 这就导致退役运动员必须面临着艰难的职业选择。而在教育体系内成长起来的运动员, 他们的出路却是多方向的, 而且往往因为具备特殊的体育技能很受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欢迎;而在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下走出的运动员, 他们的运动成绩好坏就决定了他们日后是否有出路。
在我们研究“教体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之时, 应该首先确定好“教体结合”的理论基础——到底是培养人才, 还是为了追求竞技成绩?学校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阶段, 也是竞技体育与教育最好的“结合点”,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学校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基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各级是指不同层次、各类是指不同行业, 那么竞技体育也是其中的一个行业, 而学校系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责任。
第二, 现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与竞技体育的教育属性是一致的。现在我们一谈到竞技体育就会联系到奥运会, 如果忽视了教育仅仅谈竞技成绩, 那就是生物学上的较量。而现代奥林匹克的奠基人顾拜旦先生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这一思想出发, 他提倡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 是希望把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手段。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体育运动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因此, 只有以教育的观点看待奥林匹克运动, 我们才能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主义;只有以奥林匹克的精神看待竞技体育, 我们才能够理解竞技体育的教育性。所以, 竞技体育既是全面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 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全面的教育。学校是教育最集中、系统培养人的地方, 学校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 学校是开展竞技体育和人才全面培养的最好结合点。所以, 在学校中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专才教育, 也是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基础。
第三, 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对学校建设的特殊功能。1.有利于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 通过开展课余体育运动比赛对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有指导意义;2.有利于促进校际之间的关系, 通过体育比赛能够增加各学校之间的交流;3.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青年人为主体, 体育竞赛活动能够让学校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充满生气;4.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如:太原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等就是通过体育联赛扩大了影响;5.有利于满足部分有运动才能的学生提高运动水平的需求, 比如邹凯有体操才能, 那么, 他通过在北体大读书与训练, 可以提高运动水平;6.有利于开辟我国竞技体育培养渠道, 为国家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所以, 我们应该把学校对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纳入到现有的集中培养体制中, 特别是后备人才的培养, 今后就应该放在学校系统当中, 应该注重发挥体育专业院校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特殊作用。
体育回归教育是理念的回归, 业余体校回归到学校是渠道的回归, 过去由体委办体校确实短期内能够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 但是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却毁掉了一大批人。国家体育总局应该重点负责国家队, 而单项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应该回归到学校。比如华东理工大学臧玉英教练培养的乒乓球队等都可以培养出后备体育人才。目前, 北京、上海、天津、江西、江苏等省市高等院校和中学形成的集中“教体结合”的形式是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的一条重要经验, 并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五、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和重心不同
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除去极个别的学校之外, 其他学校的管理一律放在教育系统。因为这个阶段是公民素质的奠基阶段, 在这个阶段如果没有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 那么这个人就很难介入到日后的社会生活之中。到一所体校去考察时, 看到一个教师正在给两个中学生补习初二化学, 当时那两个学生因为参加比赛而落下了几节课, 那位教师就在他们参赛回来之后耐心组织补习, 当时看了后非常感动, 因为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体校真的不多。后来在学生们午睡醒了, 下午训练开始之前, 和一群学生聊天, 问他们:“你们这里有少先队、青年团吗?”他们说:“没有。”这就说明一些问题, 在义务教育阶段, 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这样的体校内一点儿都没有体现。而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们心理和品格的发育都是不健全的。另外, 平时由教育部组队参加的国际比赛, 很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员在参与比赛的同时, 去接触当地的风情文化知识;但是那些专业队的运动员只为比赛而去, 他们不会更多地关注人文等其他知识。因此,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们收获“健康、快乐、自信、阳光”。
高中阶段, 体育总局目前拥有200多所体育运动学校, 这个阶段可以认真研究, 可以学空军招飞。空军每年招飞的时候大概招收1600~2000人, 但是整体素质都不行, 合格率还是太低;后来他们试着办飞行员预备班, 就是在初中升高中的阶段, 有意识地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 在高中阶段除了上普通的高中课程之外, 还增加了飞行员基本知识的普及, 一个班毕业顶替了以前从好几个省招上来的学生。所以, 体育运动学校应该越少越精, 这样才能精心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而且也有利于这些人才日后的择业。
大学阶段, 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项目经费去培养和锻炼学生队伍, 比如像北师大女子足球队。第一届全运会之前, 各省市也提出要集中训练。当时, 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集训可以, 但是清华要自己设一个集训基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集训之后, 还可以让学生们第一时间回到课堂, 继续学习。
所以, 参加运动训练可以, 但是我们一定要先为运动员想好出路, 不能等到退役了再为他们的出路发愁, 这也是与国家人才开发培养的目标一致的。第一, 从成才的角度分析, 义务教育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第二, 体育教育要符合人才成长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第三, 教育内部要坚决贯彻德智体美相结合发展的规律。
六、课余体育训练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经过20多年探讨与实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仅以最近的10年为例, 2001年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54枚金牌, 获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之后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除第23届获得金牌总数第2名外, 第22届和第24届均保持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2009年在哈尔滨举行的第24届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上, 我国学生运动员又取得了18枚金牌、18枚银牌、12枚铜牌, 总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今年在深圳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比赛规模不断扩大, 运动成绩逐年提高, 一批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运动成绩达到了健将标准, 运动会各项纪录多次被刷新。
课余训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体育对于促进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余训练和各种比赛活动, 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地开展, 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 增强了凝聚力, 丰富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加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如CUBA提出的“大学生自己的篮球赛”、“打篮球是我的梦想, 上大学是我的梦想, CUBA是我圆梦的地方”的宣传口号都带有鲜明的校园文化气息, 使校园文化更有活力、有朝气、有个性。
体育竞赛拓宽国际教育交流渠道
20多年来, 教育部门多次组织参加了国际中学生体育比赛和国际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 我国学生运动员均获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通过参加国际间学校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 使我国的学生开阔了视野, 增进了同各国学生间的友谊, 提高了我国学校在国际学校体育界的地位和知名度, 为今后由教育系统组队参加世界水平的学生运动会及各单项体育比赛积累了经验。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奠基
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 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学籍、训练、竞赛管理及中学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工作评估等方面, 先后下发了一批配套文件 (共29种) 。这些文件的制定和颁布, 从政策和制度上保证了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健康、稳步、有序的发展。
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我国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从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国情出发, 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凡是具备了一定条件的学校, 就积极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的训练, 或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而多数暂时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 就开展一般性的学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
与此同时, 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开展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中, 也注重一般课余体育训练地开展, 两者有机结合, 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据统计, 自1986年以来, 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优秀单位的中学有315所, 大学有139所, 其中除“试点校”外, 也有普通学校。
今年, 我国先后在内蒙古包头市和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学生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学生运动员以优异战绩向世人表明,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在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 走教体结合“一条龙”培养之路是完全能够培养出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经过20多年的实践, 我国目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一是清华模式, 二是“三在”模式, 三是共建高水平运动队模式, 四是北体模式。这几种模式已成为组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主要来源, 并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现“教体结合”是一种大的趋势, 而且这方面的进程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明显加快了。在去年的广州亚运会期间, 新华社记者的一篇“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引得人们把对中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学校体育。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 也有更多的媒体发出了体育回归教育的呼喊。
3.学校双拥工作 篇三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探索;实践
初中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一生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成为全社会普通关注议论的热点和焦点。现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加强初中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办学品位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将对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改革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能否成功,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能否变成现实,学校管理的理念起着关键的作用。
1.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用好制度,兼顾人性化是管理的保障
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制度是一个企业、单位甚至整个社会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学校也是如此。现代社会高压的就业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为行业制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守则才会推动一个企业不断成功。学校管理者要用好制度,做好公正严明的“法官”。
1.制度要适合自己的校情
制定适合自己校情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方法,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全体成员,而不是个别群体,这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让全体成员都明白这一点,根据自己的校情,在标准上有一个自己的尺码,别人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可能要求得很严格,而自己又不可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降低尺码。别人在某些方面要求得不够而又是我们必须克服的或要求的,也可以适当升高尺码,只要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2.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
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没有认真的监督贯彻,那就形同虚设。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制度主要就是用来考核和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纪律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要顶住一切压力使制度得以贯彻执行,才可能维护制度的威严,“赏罚分明”是制度的公平所在,该罚的不罚,就是吃大锅饭,该奖的不奖,就会削弱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领导干部在接受“罚”的时候一定要有“愿赌服输”的高姿态,自觉维护制度的威严性。
3.制度的贯彻执行要讲究艺术性
所谓的“法外施情”就是对这一艺术性的描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以外的空间对员工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以促进学校的和谐。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4.学校双拥工作 篇四
学校财务工作报告范文大全
教职工同志们:
受学校行政委托, 我向大家汇报学校一年来的财务工作情况,请审议。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严格遵守有关财务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严把开支关,精打细算,杜绝浪费,力求合理运用有限的经费,充分发挥最佳使用效益。
一、具体收支情况如下:
(一)本年度收入情况
预算内收入总计 万元
1.财政预算内拨款 万元
2.其他收入 万元
(二)本年度支出情况
支出总计 万元
1、工资福利支出 万元
①基本工资 万元
②津贴 万元
③社会保障费 万元
④绩效工资 万元
其中 2012年1-12月份 万元, 2013年1-8月份 万元
2、商品与服务(公用经费定额部分)万元
①办公费 万元
②印刷费 万元
③水电费 万元
④交通费 万元
⑤维修费 万元
⑥邮电费 万元
⑦培训费 万元
⑧招待费 万元
⑨委托业务费 万元
⑩福利费 万元
11、工会经费 万元
12、其他商品与服务支出 万元
3、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 万元
①离休费 万元
②退休费 万元
③生活补助 万元
④住房公积金 万元
⑤提租补贴 万元
⑥助学金 万元
⑦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万元
(三)食堂收支出情况
收入总计: 万元
1、本年收学生伙食费 万元
2、教师春季伙食费收入 万元
3、其他收入 万元
4、目前伙食费支出 万元
含①伙食支出 万元
②辅助材料支出 万元
③钟点工工资支出 万元
④维修费支出 万元
⑤其他支出 万元
说明:12月份、明年一月份伙食费未计支出,部分主、副食品因未结账未计支出,教师伙食费未计收入。
二、关于学校财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2013年财务工作目标
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依法理财,坚持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原则,为把我校建成质量强校提供有力的物力和财力保障。
(二)今后财务工作的打算
1、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开源节流,精打细算,确保后勤保障工作的有序运行,严格和完善日常采购报销手续,做到帐物相符、帐证相等。
2、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三分建、七分管,管理和监督跟不上,势必造成浪费和不规范现象。学校校务监督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定期对学校财务工作进行督查。
3、努力增强学校财务的透明度,重大收支及时向全体教职工通报。
教职工同志们,今后我们将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群策群力,励精图治,遵循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开源节流,安排好各项经费,做好各项财务保障工作,更好的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最新学校财务工作报告
精选教代会上的学校财务工作报告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xx年,我校预算收入1.57亿元,实际收入2.7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72.52%。其中:财政拨款1.1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78万元、事业收入1.25亿元、其他收入3368万元。收入总量较上年增加7957万元,增幅41.43%。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拨款增幅较大。拨款总量达1.1亿元,比上年增加5252万元,增长90.40%。包括:(1)基建经费拨款3639.56万元,包括学校新建图书馆专项补助400万元和二附院财政专项补助本年形成支出3239.56万元;(2)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拨款396.60万元;(3)xx年省部共建专项经费1100万元指标结转本年度。二是事业收入增加1753万元,其中:教育事业收入比上年增加325万元,达1.01亿元;科研事业收入2347万元,比上年增加1428万元,增长155.47%。三是上级补助收入增加278万元,主要是职工增资款。
二、经费支出执行情况
xx年,我校预算支出1.73亿元,实际支出3.2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86.71%。支出总量较上年增加1.4亿元,增幅77.13%。支出结构为:人员经费支出878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2.35亿元。
(一)人员经费支出情况
xx年度,我校人员经费支出8788万元,较上年增加1967万元,增长28.84%。支出明细为:
1、工资福利支出4844万元,较上年增加1025万元,增长26.85%。支出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其他工资福利支出。支出增加主要原因是xx年兑现在职人员工改工资,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支出累计增加786万元。另外,本年度学校为合同聘用人员购买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增加社保支出45万元。
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419万元,比上年增加942万元,增长31.39%。支出项目包括离退休人员费用、抚恤金、生活补助、医疗费、助学金、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等。支出增加主要原因:一是兑现离退休人员工改工资和离休干部阳光津贴,离退休人员支出增加114万元;二是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贴397万元;三是因工改调资后增加了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增加支出83万元;四是医疗费用支出继续上升;五是因学费收入增加,提取的学生奖学金和困难补助总额相应增加。
xx年,学校发放住房补贴596万元,包括住房公积金458.66万元、提租补贴132.34万元。
本年度,我校医疗经费支出592万元,比上年增加90万元,其中:公费医疗支出259万元,医疗补助支出124万元,上解社保部门医疗保险支出209万元。当年医疗经费拨款288.90万元,医疗费用超支303万元,均由学校预算外资金支付,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高度关心,为全校职工的健康提供了资金保障。
xx年,我校在职职工年平均收入为41946元,比上年增加3633元。离休干部年平均收入为56568元,比上年增加15978元,主要是实行阳光津贴,每人每月增加收入1000元;退休职工年平均收入34786元,比上年增加3435元。职工收入稳步上升,充分体现了学校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保证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政策性经费的及时兑现和发放。
(二)公用经费支出情况
xx年,我校公用经费总支出2.35亿元,比上年增加1.21亿元,增长105.98%。支出明细为:
1、商品和服务支出4600万元,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维修(维护)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等项目支出。其中:水电费798.73万元(包括校本部642.28万元和南校区156.45万元),较上年减少32.57万元,降幅3.9%,但支出总量仍较大。劳务费262.14万元,比上年减少25.5万元,支出水平持续下降。交通费144.52万元,差旅费249.17万元,维修(维护)费587.61万元,培训费101.53万元,招待费118.47万元,实验专用材料542.30万元,工会经费44.10万元,福利费385.77万元。
2、其他资本性支出1.88亿元,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购建1.35亿元,其中:和平苑3栋职工住宅楼投入3117万元,校本部研究生公寓楼、图书馆等项目投入3285万元,南校区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楼等项目投入3855万元,二附院医疗综合楼基建投入3240万元。专用设备购置3057万元,主要是招生规模扩大后,为进一步改善实验和教学条件,学校增加经费投入,建成70万元的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完成130万元校园二级子网的升级和改造等建设任务;同时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1100万元的投入,改善了学校基础实验室的装备条件。基础设施建设1167.39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和基础设施的修缮与改造。
xx年度,全校实现收入2.72亿元,发生支出3.23亿元,年度超支5136万元,均为基本建设形成的负债。截至xx年底,学校各类贷款余额为2.54亿元。
第二部分 xx年主要财务工作
xx年,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财务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服务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要求,多方筹集办学资金,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完善财务运行机制,不断适应财务管理工作新形势。
一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重点是加强往来款项的清理工作。二是加强专项经费管理,发挥校级财务的监督作用。财务处会同教务、审计部门对教学单位xx年度教学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教学运行经费的有效使用,提高办学效益。同时,启动了财政拨款5万元以上的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的财务收支检查工作,强化科研经费监督。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为加强往来款项管理,学校专门制定了《往来款项管理办法》,规范往来款项的使用、清理、结算等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还制定了《xx大学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促进财务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确保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增强依法理财意识。
年度预算安排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全面完整、科学规范、保证重点、绩效预算、适度负债的原则,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认真编制预算方案,重点向教学科研倾斜,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改善校园环境提供财务保障。加强预算执行,对支出实行分类管理,支出安排上做到有预算安排、有支出标准、有制度依据,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勤俭节约、从紧必需的原则,严格控制消费支出。对部门发放给个人的福利费、劳务费进行严格审批;加强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支出管理,切实强化成本意识,努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一是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拨款5310万元,为我校做大做强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包括: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专项资金500万元、教育部共建实验室专项资助760万元、省发改委新图书馆建设经费300万元、省政府二附院医疗综合楼财政专项投入3750万元。二是积极争取科研经费,全校获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500多万元,创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投入新高。各类自然基金、863、973和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拨款共计1623万元,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承担国家高层次科技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利用银行贷款6500万元,保证研究生公寓楼、新图书馆和南校区四期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资金需求。
为降低筹资风险,学校去年成功申请建行1亿元10年期的项目贷款,以逐步置换现有1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了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向项目贷款为主的结构性转变,减轻了偿债压力。同时,强化与银行的联系,在国家银根紧缩的环境下,实现了部分贷款在国家基准利率基础上的下浮,为学校节约了经费。
四、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全面贯彻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按时缴纳风险补偿金,与校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和经办银行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工作,加快贷款发放进度。xx年,银行为我校1343名同学发放国家助学贷款856万元。本年度,学校还发放2885人奖学金283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460人共332万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度过经济难关。
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工作
xx年,我校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项目执行力度,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总额达1154万元,节约经费约83万元。由于政府采购执行情况好,省教育厅一次性奖励我校10万元。自行采购方面,财务处配合总务、设备、审计等部门,依法参与招投标活动。
六、关注民生工程,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学校基本建设投入较大,但涉及职工福利等民生问题,学校总是全力保障。xx年,学校在以下方面积极关注民生问题:一是在财政拨款未到位情况下,提前兑现xx年工改工资;二是认真落实国家政策,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兑现离休干部阳光津贴;三是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年终津贴发放水平,在职人员平均水平较上年增加910元,退休人员平均水平较上年增加766元;四是及时调整工改后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五是提高住房提租补贴,从xx年7月1日起按工改后的工资标准3%的比例增加房补,该项目已于本月兑现。六是为全校职工的身体健康提供资金保障,全年医疗经费支出592万元,比上年增加90万元。七是保障幼儿园和附属小学正常运转,解决职工子弟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
七、认真开展资产清查和核实工作,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自xx年3月份开始,历时近半年时间,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财务情况及资产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为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专门成立了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清查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校资产清查工作。在全校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各工作组按照资产清查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清查工作,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完成资产清查工作。进入资产核实工作阶段以后,又制定了《资产核实工作方案》,并结合学校相关工作需要,成立了资产核实工作领导组和3个工作组,负责报废设备、已交付未决算基建工程和往来款项专项清理工作。截至到年底,清理已交付未决算基建项目12项近1.9亿元,清理暂付款2000万元。通过资产清查工作,摸清了家底,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推动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第三部分 财务工作面临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十一五期间,随着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十一五目标和任务的实现,结合xx-xx年度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校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在今后的学校财务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意见》,是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财务改革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建设、预算管理、收费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意见,对促进高等学校发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财务工作全局,充分认识财务工作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财务保障。
二、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为增加学校收入,建议:一要进一步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增加财政专项拨款;二要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主要是增加二级学院招生人数,努力增加教育事业收入;三要进一步加大科研课题申报力度,努力提升科研事业收入总量。支出管理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二要加强项目支出管理,切实加强水电、修缮等项目管理,进一步控制消费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银行贷款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到xx年底,学校的贷款规模已达2.54亿元,全年支付的贷款利息高达2208万元。与办学规模相比,我校贷款总量已处于较高的负债水平,给财务运转和办学效益提高带来了压力。逐渐增加的债务负担,使得学校的财务风险在逐步积聚。根据我校现有的财务收支状况,当前的贷款规模已处于较高风险水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学校既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又要做好偿债准备,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贷款资金的效益。要坚持适度负债,风险可控,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学校财力和建设需要,合理安排贷款投向,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同时,要逐步调整贷款结构,增加中长期的项目贷款比重,缩减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减轻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的压力,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第四部分 xx年财务工作要点
一、完善财务制度,确保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xx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xx大学经济责任制》,将分别建立校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行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以及各级财务主管、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制,构建多层次的经济责任体系,将财经工作的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直至个人。建立健全学校经济责任制,是贯彻实施《高教法》、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应贯穿于学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结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安徽省相关政策的要求,修订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盘活存量资源,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资源,形成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精选学校财务工作报告总结
一、努力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财务人员能自学的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财务政策,方针、制度,使学校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从而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将影响到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财会人员要做到账目清楚,下账要字迹工事下账时,对学校血口要做到细致明了,为学校要节约每一分钱,本学期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年度收支计划,为学校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三、查找差距,努力做好后勤工作
本度虽然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上缴财政各项款项后,申请却很困难,一时半晌申请不回来,耽误了学校的正常工作,使学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想工作做得好,要手勤、眼勤、多动脑筋,要替领导分担一些困难,把后勤工作做好。
总结二:小学校财务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上级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本人始终不忘坚持认真学习,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在稳定中求创新,在创新上求发展,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为学校教学服务,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本人的工作岗位虽然在后勤,但本人始终不忘学习。一是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每晚的中央新闻30分和地方新闻是必看内容,了解大事要事,增强法律意识;二是认真学习《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会计资格培训、年审等,促进工作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三是经常向行家里手学习,比如:在电脑操作中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就立即找张兴旺老师或者陈宝玉老师请教、探讨,请教、探讨后,就在大脑中记一遍,然后在笔记本中记载下来,再加以灵活运用,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二、任劳任怨,乐于奉献.本人的工作岗位在学校财务室,财务工作琐事多,心要细,要求高,压力大,因次在处理每一件事时,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复杂的矛盾。尤其是在学校欠债、经济不宽余地情况下,债务要还,学校的经费也要正常的运转。在这即要保运转,又要偿还债务的情况下,作为财务工作人员,就要当好学校领导的参谋,精打细算,统筹规划。在这心要细、压力大、琐事多的工作环境中,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既要有宽阔的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要有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爱校如家,不图名利,公道正派, 埋头苦干, 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学校利益、师生利益为重的奉献精神.总之, 工作千头万绪, 本人始终本着〞认真细致〞的态度来完成每一项工作。
三、认真履行职责,服务于教育教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 既是一种崇高理想, 又是一种政治要求, 更是一种实际行动所在。学校财务工作负担者相应的不可推卸的职责, 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结合自己的特殊的工作特点, 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 才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该办的事, 要认真细致的坚决办, 不拖拉;能办到的事马上办, 不等不靠;不好办的事, 想方设法去办, 不推不拖。一切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着想。在服务于教学的同时,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做到有计划的使用经费, 从严掌握开支。按照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单据报销均需主管校长、分管领导审批签字方可报销。
四、谦虚谨慎,做好传、帮、带工作.财务工作性质,衔接性比较强.在学校决定安排新人接我班后,我就先领着她到教育局、人事科、计财科、教育科、勤办;财政局、行财科、国库科、社保科、预算外局;区政府人事局、物价、局档案局;市社会保障局、市医保中心、市地税局等所要办事的单位走一趟,认认门户,作个交接,试着让她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第二步教她怎样报账,填写报账单,什么样的凭证,属什么科目或哪一级的科目。第三步教她怎样做帐。总之, 我把我所知道的,毫不保留地传授与她。同时,自己要谦虚谨慎,向她人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总结三:xxxx年春季学期学校财务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依靠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以求真务实,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保证了学校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学期的财务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管理
单位预算是学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前提,因此认真做好我校的收支预算责任重大。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根据学校上年度的实际情况,拟定的预算方案,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充分发挥在财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较圆满地完成预算编制任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每月未编制好计划用款报表,充分体现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认真做好决算工作
每期决算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进行结旧建新,编制决算报表,决算报表是反映学校一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是指导学校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收支计划的基础,所以除了认真细致地做好年终决算外,同时要做好每期结算,针对所编制的报表进行对比性分析,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努力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自身素质。
财务人员能积极学习,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认真贯彻执行《合计法》,使学校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保证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
总之,在xxxx年春,财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与学校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在新的一年里,一定更加努力,发杨成绩,改正不足,勤奋务实、开拓进取,为学校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总结四:民办学校财务工作总结
xx-xx年,在我院发展又好又快的一年,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教学、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明显提高。在铜陵学院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个大前提下,财务处全体员工服务于学院发展的大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教学为中心,通过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合理编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降低了办学成本,向管理求效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热情周到服务师生,确保了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工作实绩如下:
一、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制度,改进提高工作作风。xx-xx年,我处建立了学习制度,每周三下午,我们都组织全处员工进行政治学习。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处员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大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服务意识大大增强,工作中能真正做到讲原则、讲奉献、讲服务、讲效率。在狠抓政治学习的同时,我处也要求全处职工加强业务学习,要求各位员工熟悉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总结和相互交流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提升专业素质,避免工作差错。以建设服务型、效能型、节约型、创新型的机关为目标,热心、耐心、诚心地为教学服务,为系部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机关效能明显提高。
二、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新校区工程和人才楼建设顺利进行。xx-xx年,新校区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工作重点,首先,我处为新区建设积极组织资金供应,及时掌握国家信贷政策变化,主动调整财务战略,无数次派员到各银行沟通。为了节约融资费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均由本部门组织人员撰写,华考范文网 内容翔实,论证充分。经过艰苦努力,从商业银行贷款5500万元,争取专项建设经费140万元。并多次到国土资源局磋商,收回南校区全部土地出让费。其次,我处能从大局出发,为新区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保证。新区指挥部提出从我处抽调一名会计到新区材料部协助组织材料供应和负责甲供材料会计核算工作。第三,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施工单位众多,施工任务偏紧的情况下,处领导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合理调度有限的资金,分别轻重缓急,在工程款不足支付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施工单位满意,确保新区三期工程建设和人才楼建设顺利进行。
三、开展反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根据院党委的布置,对全处工作人员进行了廉政宣传教育,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自查自纠,并配合院纪委对全院的有关方面进行协查,认真落实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强化财务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院内各项财务制度,坚持原则,规范操作,搞好自身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从严控制一般性的行政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兴廉政之风,净化校园的社会环境。
5.学校双拥工作 篇五
---典明中学2009年学校工作总结
一年的学校工作又落下帷幕了,在这一年中,我校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勤政务实、奋力拼搏,笑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各项工作在零八年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我们的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脚踏实地,扎实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可以说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工作来开展的,我校领导对其尤为重视,教学质量也较以往有很大提高,特别是08年,我校取得了一人上黄高,十三人上一中的佳绩。这对于09年学校的教学的教学工作来说既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压力。开学初,学校领导班子当即表示:一定要超过去年,狠抓教学工作,力争再打一个漂亮仗!
(一)抓常规教学坚持不懈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抓常规教学为主线,全面落实课时计划,配好教师队伍。为了抓好常规教学,教导处采取了如下措施:(1)教导处将每月26号定为教学检查日,将对各科老师的 “备、教、辅、改、查”等环节严格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在全校予以公布,并在当月对合格与不合格兑现奖惩,做到了要求严格,标准统一,结果公开,奖惩公正,并从不间断。(2)坚持教职工的每日签到制和值日领导巡视制度。学校规定:值日领导必须履行当天的值日职责,除对各班每节课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记录外,还要对老师上课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管教不管学、迟到、早退等等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这样,杜绝了少数教师的拖沓懒散的工作作风,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坚持每月月考制度,教导处每个月将举行一次月考,月考成绩和期中、期末的总积分排名来确定每位教师的教学业绩,学期末对于每个月考试总积分与第一名积分差距5分的教师要给予扣款,优与差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抓教学教研不走过场
教学需要培养创新精神,要适应这一要求,教师还须本着严谨的态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把“学、用、创”融为一体,才能教出个人风格。为此,今春四月份以来,我校认真开展了“教学质量月”活动,活动让中老年教师一对一帮扶青年教师,教案设计、讲课、评课,到修改后再讲课,再评课。教导处严密的组织安排彻底打破了以往摆花架子走过场的常规。今秋九月份,学校再度举行系列教研活动,先是中年老师的优质课展示,再是新来资教老师的汇报课,最后各科骨干教师对参加教师进行了教案评比。在十月份教研室领导一行来我校教学视导活动中,教研活动的落实情况以及我校教师的展示课都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随着研讨课、示范课、观摩课的接连不断,取得的新成果亦是精彩纷呈:王曙光校长的政治论文获得县一等奖,青年教师张丽的音乐课获得县教学比武一等奖,张英强老师的英语示范课荣获县教学比武二等奖。
教研活动月的落实,既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严抓政教工作
政教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事情琐碎。开学后政教处在班主任、校委会成员配合下,齐抓共管,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政教处于春秋两季分别开展了两次全校性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春季活动从3月1日开始,至5月1日结束,秋季为9月1日至11月1日,学期末展开讨论。具体采取的措施是:
(1)活动开展第一周班会,各班在政教处的要求下各班召开以“养成教育启动仪式”为主题的班团活动,人手一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守则》,拉开了学习序幕。
(2)月底举行一期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学生守则》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抢答竞赛活动,旨在让养成教育的要求深入人心。
(3)通过学生会、校委会领导值日巡视记载,抓各班学生养成教育行为的落实情况,这一举动,旨在用要求来规范人行。
此活动的开展,乱倒饭菜,乱扔、乱丢、乱泼、乱拉的现象不见了,打架的、说脏话的、插队的少了,讲文明、讲礼貌、爱学习的人多了。
(二)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是个严肃的问题,学校要时刻绷紧安全工作这根弦。为此,我校政教处将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典明中学安全工作管理方案》,方案中对学校体育设施、实验器材、锅炉管理等都具体分工到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二是开展每个月1号及26号雷打不动的两次安全隐患排查活动。三是通过每周的班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四是制定流行性疾病预防方案,积极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1)学校专栏展示流行性疾病相关知识,并做到学生人手一份《甲型H1N1流感宣传手册》,加大宣传力度;(2)实行日报制度,班主任每天对学生晨检、午检,无乱有没有发烧发热等学生,班主任都必须上报学校政教处,基本做到了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3)学校定期要求学生晒被子,对其进行卫生教育,并安排占才浩老师进行一周两次的喷药消毒工作;(4)学校成立了流行性疾病疾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与职责的事故处理办法。由于安全工作措施得力,学校一直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三、搞好后勤工作,竭尽全力为师生服务
后勤工作复杂,任务重,但在后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有了许多可惜的变化,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排查并解决多处安全隐患
一直以来,教师生活区的电线老化,容量有限,造成经常断电的问题,开学初,学校开源节流,耗资一万多元对生活区的电线进行了全部更换,及时解决了安全隐患,规范了教师的用电行为。
在今春学期末的一次安全隐患排查过程中,视察领导发现我校居民生活区前三排房屋在下大雨的时候漏雨淋墙,生活区的楼房和综合楼楼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校校委会和后勤处的高度重视,主任周来源得知情况后当机立断:迅速招标解决落实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经过和包工头的讨价还价,签协议,仅耗时一个半月,便基本完成了对综合楼、生活区楼房的加固,生活区前两排的除顶工作也基本完成,此举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强化食堂管理
在食堂管理方面,我校主要采取了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法,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具体措施是:一严格把好“三关”:食品采购关、餐具消毒关、从业人员健康关;二做好食堂人员的“晨检”工作,如发现有身体不适人员及时劝其休息,不得进入食堂;三定时组织食堂人员学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四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食堂操作间;五按行业规定执行操作程序,确保视频加工卫生,要求工作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食堂保洁工作和餐具消毒工作,保证无鼠、无蝇、无蟑、无卫生死角;六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液化气、水源、电源有无关闭。
(三)厉行节约,改善办学条件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学校领导深知这里面蕴含的道理,今年仅用车一项与以往几年相比学期节省八千多元,食堂待客花销节省万余元,为承包学生宿舍及危房整改,校长不知和多少包工头争过嘴皮子,硬是将价格压到最低限度。当家人的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还不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这不,学校通过厉行节约以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使我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月初,投资12余万元建起了一排女生宿舍,在操场四周及生活区域栽植了大量的樟树、杨树;兴建花坛四个,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栽植了红叶树,杜鹃花等,校园绿化面积达80%。暑期,投资9万余元将校园内主干道进行硬化,方便了师生出行;耗资7万余元对综合楼、教学楼室内、室外进行了装修,花费6万余元将教学楼门窗改为塑钢门窗;紧接着耗资10万余元对综合楼、教学楼进行出顶,铺盖琉璃瓦,对围墙、乒乓球台、水井维修补漏耗资3万余元。
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办学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春中考我校235名学生参考,考取黄高2人,一中12人。今秋11月中旬,我校顺利通过了黄冈市农村合格学校检查验收,学校在软件资料建设和硬件设施均得到了视察领导的好评。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校的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上级各部门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需要相比,我们的工作还仅仅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为教学质量再创新高,为推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继续努力!
6.学校双拥工作方案 篇六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大力开展国防教育,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双拥工作方案。
二、基本做法
1、结合相关学科和活动的课程教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与分散,课堂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开展国防和双拥教育,引导师生立足学校、心系国防,把爱学校、推动教育发展同爱祖国、保家园结合起来。
2、继续与颍州区人武部双拥结对,新生入学,由人武部官兵来校组织军训。学校将组织学生学习解放军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各项素质,促进我校创建文明校园的工作。
3、充分利用现有国防教育的资源、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4、依托团委、工会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军爱民工作。在建军节前夕,学校利用黑板报、橱窗形式宣传国防教育,增强师生全民-国防和双拥意识。
三、主要工作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规,扎实地开展学校的国防教育,切实让师生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规划方案《学校双拥工作方案》。学校将把国防教育列入教育计划,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教育落实。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采用科学直观、自然渗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2、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他 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机智勇敢、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3、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积极参加服务活动,努力形成优良双拥工作环境。学生团员转自为烈军属送温暖、做好事,号召全体党团员开展一些小型的募捐活动,给烈军属做一些实事,到这些烈军属家庭打扫卫生、洗衣等。有的烈军属在敬老院生活,组织团员学生带上慰问品去探望,进行文艺演出等。同时积极开展拥军优属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团员青年以结对的形式长期为孤寡的烈军属长期服务。协助驻军部队做好随军子女入学工作,全面落实优抚政策。
学校将对军人家属,在校军人子女就读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倾斜,给以适当的照顾。
四、工作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
学校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加强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学习《国防法》、《防空法》和《兵役法》,增强师生对开展双拥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师生的拥军之情、爱国之情。
3、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双拥的政策法规,表彰先进,树立双拥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4、加强教育。把双拥工作和国防教育,纳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建立和完善教育网络,加强基地建设,设专(兼职)教师上好国防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新生入学第一周进行军训。
5、加强共建。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积极实施智力拥军。
7.浅析学校档案工作 篇七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由于领导日常事务繁忙, 不可能把很多精力都放在档案工作上, 因此, 档案人员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 向领导多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引起领导思想上的重视。使领导从档案利用的实际工作中认识到档案是宝贵的信息资源, 是巨大的财富和无形的固定资产, 从而在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收集工作是学校档案工作的基础
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 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 是档案业务工作的基础, 也是档案工作尤为重要的环节。档案的收集和保管是提供档案信息、实现有效利用的前提。没有对档案的收集, 就形成不了系统、完整的档案资料。要通过收集把有关部门及领导、个人手中有价值的、不同载体的资料收集起来, 经过整理、立卷、归档后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最终达到借鉴利用的目的。由于学校的各类档案是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文件资料, 档案人员必须在每项工作结束后, 将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 分期分阶段的收集起来, 以确保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 将收集到的材料经过系统整理, 以备以后查阅和利用。
三、提高档案人员素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
首先, 档案工作既是辛苦的、默默无闻的, 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服务面很广的工作。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端正的工作态度, 要树立服务意识, 坚持原则, 严守秘密, 勤恳敬业, 忠于职守, 甘于清苦, 乐于奉献。
其次, 档案人员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业务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不够的, 还应有较强的业务技能。档案工作者有了扎实的知识功底, 精通业务, 才能从事专业技术档案的分类、编目、保护、修复、控温、消尘、防虫等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
四、依法规范管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保证
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才能实现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档案管理。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 《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销毁制度》等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完善, 这些制度涉及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各个方面, 明确了档案的管理范围、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 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档案法》的颁布和实施, 为依法管理档案工作提供了依据。自觉遵守《档案法》, 明确档案工作者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加强档案法制建设、依法治档,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条件
档案管理手段是指档案管理者在管理档案过程中直接使用的设备、方法与途径, 主要指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它包括:
1.保管条件的现代化。 (1) 库房建筑的规格, 标准、式样; (2) 辅助设施的配套、完善程度; (3) 温湿度的监测、控制; (4) 安全设备、措施; (5) 病虫害的防治;其它保管条件的完善, 如防尘、防有害气体、防火、防水。
2.载体材料的现代化。除了传统的纸张外, 逐步采用各种新型材料; (1) 载体材料的多样化。 (2) 载体材料的优质化。提高化学稳定性, 提高抗腐蚀能力, 延长寿命, 降低保管条件。
3.翻拍、复印、彩色扫描、装订手段的机械化。
4.检索手段的自动化。将计算机用于档案管理,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设备进行自动化检索, 成倍、十几或几十倍的提高工作效率。对满三十年的档案向社会开放利用, 在阅览室放几台计算机, 让利用者自己操作利用。
5.信息交流网络化。人们通过软件设计、编制各种专用服务程序, 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 取代由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才能够胜任的工作。
6.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对档案材料规格、技术要求、档案术语等逐步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互通性、可操作性、可比性。
六、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目的
学校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因此, 整个档案工作的价值是通过档案利用来体现的。在档案的利用工作中, 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要主动热情、服务周到, 给利用者以最满意的服务。同时, 还要做好档案利用中的监督工作。即做好档案利用中的保密工作和安全工作。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谈了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8.学校“心育”工作新动向 篇八
一、开设“心育”辅导课,独创“心育”工作新方法
心理辅导课程化是中学生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心理辅导课重在学生参与,倡导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达到辅导目的,这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我们学校把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法引入“心育”课堂,总结出以下几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收效甚佳。
1.共同创作法
共同创作法是一种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创作或设计一个剧本、一堂课的方法。主要是结合文、史、政等学科的特点,对于其中的优秀篇章进行合理的改编,创作出新的剧本;或是通过师生合作设计一堂“心育”辅导课,让学生亲自参与,旨在培养学生一种自信的心理品质。我校已成功地改编了《白毛女》《泰坦尼克号》等课本剧;设计出了“面对人生”、“面对困难”等许多优秀的“心育”辅导课,学生的反映普遍良好。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各种生活中的角色,进行现场表演,并通过观察、体验,分析、讨论,受到一种内在的启发。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所扮人物的酸、甜、苦、辣,体会他们不同的心理,以此来完善自己的性格。
3.艺术鉴赏法
利用中学生喜爱流行歌曲这一特点,在“心育”辅导课上可经常开展一些“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名篇鉴赏”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心灵陶冶,提高审美情趣。
4.榜样引导法
教师可抓住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让他们观察榜样的行为,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完善自身。在这方面,我校更注重身边榜样的树立,如:树立教师榜样、学生榜样、家长榜样、东宁县知名人士榜样等,以身边的榜样来引导学生。在榜样的示范下,学生会逐渐改进自己,将榜样的行为内化成自己的行为。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行为强化法、价值观辨析法等许多方法。这些方法在“心育”辅导课上的实施,使“心育”辅导课发挥了“心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心育”质量。
二、建立心理咨询站,是“心育”工作新起点
心理咨询站的建立,是学校“心育”工作的新起点,它有助于学生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纠正错误的行为,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我校在2001年建立心理咨询站,两年来,研究人员从学生认知的发展,中学生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中学生意志的发展,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中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中学生考试心理指导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心理咨询工作呈现了蓬勃的繁荣趋势。
三、与新技术整合,是“心育”工作新特点
现代“心育”工作所呈现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与新技术的有效整合。我校注重现代化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得学校“心育”工作也在现代化轨道上快速发展。学校的“心育”广播站、“心育”电视台、现代化综合活动室、语音室等,大大提高“心育”工作效率。我校曾在现代化语音室里开展了一次“名曲名篇”欣赏的“心育”辅导课,声像并茂的现代化教学取得了较高的美育功效。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心育”工作的新拓展
学校应立足本位,大力辐射,开辟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可以利用与社会各单位的共建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利用“五·一”、“七·一”、“十·一”这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来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利用“九·一八”、“一二·九”等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还可以利用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适时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品质培养。这些活动既融入文化的气息,也融人民族的情感,善加利用,可取得双倍的功效。
总之,新形势下的学校“心育”工作,呈现出现代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对“心育”工作更进一步的思考。相信未来的“心育”工作会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东宁县第3中学)
【学校双拥工作】推荐阅读:
双拥工作简报09-06
双拥工作准备材料08-20
双拥工作小组制度08-29
乡双拥工作简介09-11
2022双拥计划09-03
双拥计划11-03
松江双拥简报11-13
“学校年初计划”学校工作计划参考06-29
宣传双拥工作总结06-19
石田初中双拥工作计划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