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精选7篇)
1.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篇一
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
一、现象描述
小班新生入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物化环境的改变会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1.持续型哭闹
轩轩妈妈早上送轩轩来园后即偷偷走掉了。轩轩在发现妈妈离开后立即开始哭闹,要找妈妈。教师百般哄劝均无效。午睡时轩轩在床上哭着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哭,直到晚上妈妈来接才停止哭闹。2.间歇型哭闹
杰杰来到幼儿园很乖,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午餐时,杰杰突然哭着要妈妈。老师去哄他,杰杰不哭了。到了睡觉的时间,杰杰又坐在自己的床上哭了起来,怎么都不睡觉。老师把他带出来,他不哭了。下午吃点心时,杰杰又看着点心哭着要妈妈。3.感染型哭闹
晨晨早上来园后很平静地跟妈妈说再见,后来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跟着老师做游戏。旁边的小小一直在哭。一开始晨晨看着小小脸上的神情也变了样。不一会他也张开嘴巴哭着要妈妈了。4.分离型哭闹 祺祺来到教室后,发现奶奶有要走的趋势,立刻大哭向门口跑去,被老师拦住了。祺祺一直在教室里哭着跳着。这时教师播放了孩子们接触过的亲子音乐,祺祺的哭声也随之变小了。不一会他就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后来一直都没哭。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后存在持续型哭闹、间歇型哭闹、感性型哭闹和分离型哭闹四种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小班新生幼儿的年龄特点 1.心理依恋性较强
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幼儿来园的哭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幼儿与心中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2.情绪化,易受感染
小班幼儿较情绪化,因此其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也特别容易转移。因此一些不哭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哭闹后很快就哭了起来,一些本来哭的幼儿也会因为其他注意力的分散而很快转移注意力,不哭了。3.自我中心
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中,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他人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因此虽然有那么多同伴在,他们只愿意选择那些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群。
(二)幼儿的实际情况 1.家庭带养
经观察,持续哭的幼儿多来自隔代带养或母亲全职带养的家庭。这两种状况都容易造成幼儿极度依赖的心理。幼儿在家庭中已经建立了一种事事代劳的生活方式,因此来到幼儿园后,环境的改变和凡事要亲身而为的状态让幼儿有了本能的情绪宣泄—哭。2.家长接送
一些家长十分关注幼儿在园情况,于是在送幼儿入园后依然在教室外密切关注,幼儿由于初入园,大多还没没找到乐趣所在,看到自己的亲人在外驻足,难免会开始掉眼泪。此外,不同家长接送也会造成幼儿入园的不同情况,如天天较依赖妈妈,每天早上奶奶送时,他就会爽快地跟奶奶说再见,但只要是妈妈送了,就会大哭大闹。
(三)幼儿的需要
妮妮在奶奶走后就趴在门边哭着要奶奶。这时教师走过去,把妮妮抱在怀里,并一直安慰她。不一会妮妮就不哭了,并坐在桌子边玩起了雪花片。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说人有生理、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幼儿的入园焦虑说明他们也有这些需要。当幼儿的需要未被满足时,幼儿就会出现哭闹现象。
三、策略分析
(一)环境—给小班幼儿缓冲的坡度 1.动物形象—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
教师在前期的家访中得知幼儿都非常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角色形象。于是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布置了以“喜洋洋与灰太狼”为主题的主题墙,幼儿来园后注意力立刻被墙面吸引,几个孩子甚至还有一搭没一搭地交流了几句。
营造幼儿喜欢的环境,不仅要画面鲜艳、温馨,更要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2.人物照片—抓取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在布置主题墙《树》时,将幼儿的照片彩打出来贴在树上,豆豆边哭边到处看,结果看到了墙上的照片。突然他跑到前面去,指着自己的照片对我说:老师,这个是我。我的照片怎么在这里啊。
幼儿园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小班新生入园会因陌生而产生焦虑。因此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可在环境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因素。3.音乐氛围—调动幼儿的愉悦情绪
教师在教室里播放幼儿第一天试学时学习的音乐《小手、小脚》,音乐一响,几个孩子就开始跟着音乐做起动作来。几个哭闹的幼儿也边哭边看着那群动起来的孩子,最后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
小班幼儿喜欢欢快的音乐,他们的情绪特别容易受欢快音乐的感染。教师可在幼儿来园前准备一些欢快的儿童音乐来调动幼儿的愉悦情绪。4.爱—让幼儿安心
心理环境的营造比物化环境更重要。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如早上迎接幼儿入园时的招呼,一个拥抱都是在用言行来传达对幼儿浓浓的爱。
(二)多渠道—给幼儿情绪宣泄的平台 1.合理释放
小班幼儿情绪化的特点使得他们经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特点。如一些幼儿一直在说:我不哭了,我不哭了。但眼泪还是不断地留下来。针对这样的幼儿可让他们尽情地哭一会,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2.有效安抚
焦虑是幼儿入园的障碍之一。因此教师要对哭闹的幼儿进行安抚。(1)语言安抚
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妈妈(爸爸、奶奶)。这时教师的回应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告诉幼儿妈妈(爸爸、奶奶)去上班了,他们会在下午三点半的时候来接他们回家。这种说法的效果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够长;二是告诉幼儿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这种情况可以安抚一部分幼儿,并使这一部分幼儿在一天中持续跟着她。(2)行为安抚
小班幼儿感知外界事物是具体形象的,因此教师也要通过外在的肢体动作来安抚幼儿的不安情绪。如给幼儿一个拥抱,轻拍其后背等。3.积极转移(1)言语的转移
霆霆早上来园哭了起来,教师将其带到一边。不一会,霆霆边哭边指着自己的鞋子:老师,你看。教师发现霆霆今天穿了一双新鞋子。于是立即夸奖霆霆的鞋子,并询问诸如谁买的、在哪里买的、家里谁最好等问题。
作为幼儿教师不难发现,很多小班幼儿正在哭时会突然冒出一些话,如我也喜欢喜洋洋、我们家也有这样的玩具等。因此教师可在幼儿哭时细心观察,找到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聊天。(2)环境的转移
囡囡经常出入幼儿园,所以奶奶送来后表现得很勇敢,一直在桌子边玩玩具。结果丁丁进来后就一直坐在位子上哭。囡囡看着丁丁,不一会也哭了起来。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因此经常出现一个幼儿哭闹带着许多幼儿都哭了起来,这时教师带幼儿到睡房坐一会,或去外面走一走。事实证明,当幼儿到了安静的环境或离开教室后情绪很容易平静下来。(3)注意力的转移
丁丁看到奶奶走后就大哭起来,教师边哄边把他抱了起来。恰好到了评比栏边,教师问:咦,你的照片在哪里啊?丁丁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积极地投入到找照片的过程中去。
这也给予了一线教师一些启发,幼儿在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的环节中,除了利用家长这个人力资源来过渡外,还可以在环境、物化资源上对幼儿的适应进行过渡,逐渐转移其负面情绪的注意力。4.冷处理
元元进班时哭的特别凶,教师怎么安慰都不行。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方法不对,教师选择暂时离开一会,但很快教师就发现元元在一边玩起了玩具,一点都不哭了。
一一早上一来就开始哭着要妈妈,老师看着急忙将她抱了起来,并给予安慰,很快一一不哭了。教师想放一一下来去玩玩具。但刚一放手,一一又开始大哭起来。
元元是因为教师的安慰反而更激发了他内心对妈妈的留恋;一一是为了能引起教师的关注,所以本能地选择了哭泣的方式来让教师给予安慰和爱的行为。入园初,教师都特别关注那些哭泣的幼儿。但是对待哭泣幼儿的方法不一。对待以上两种类型的幼儿都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但是要让他们明白教师是关注他们的,只是由于一些原因暂时不能和他们一起玩。对待一一更要如此。一味地哄抱只会让他更加依赖,情绪难以平复。
(三)家长的通力配合
《纲要》中指出,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小班幼儿入园初的顺利过渡,与家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参与式亲子课程
在幼儿入园初,幼儿园一般会进行一些亲子课程以让幼儿在熟悉的人际氛围中顺利过渡。因此教师在入园初的亲子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首先将亲子活动的方案提前给家长,让家长知道要怎么做。其次一些常规习惯细节的处理上,要请家长配合教育。如教师在示范洗手的正确方法后,可请家长在带幼儿洗手时能够监督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2. 接送人的选取
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较依赖的亲人多为女性长辈,如妈妈、奶奶。而且女性特有的感性,也多让他们在送幼儿入园时的依依不舍而忍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这种现象无疑给幼儿的入园过渡带来了很大干扰,因此在送幼儿入园的对象时,可选择幼儿相对来说较不依赖的亲人。下午的接幼儿对象则可以任意安排。3.逗留时间尽量缩短
东东上过托班,因此入园后一直表现得很独立,却从不哭闹。这一天是爸爸送来的,东东很爽快地跟爸爸说再见后就开始玩玩具。结果爸爸一直在门外逗留观望,惹得东东无心玩玩具,一直在与爸爸对视。陆续来了一些哭闹的幼儿,最后东东也开始哭了起来。很多时候,原本不哭的幼儿在看到外面亲人的观望后都开始掉眼泪。所以家长再送幼儿入园后要果断地幼儿说再见后即刻离开幼儿的视线。家园双方是一个相信信任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家长也应该对教师放心。
适应是小班幼儿初入园时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他们顺利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其次是教师技巧方法的巧妙使用,而这一切均要教师走进幼儿、有一颗童心。最后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利于幼儿一生发展的爱才是真爱,也只有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目标。
2.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篇二
一、家长应当保持正确的态度,理解孩子的情绪
很多孩子离开家长的那一刻都会紧紧抱着父母又哭又闹, 死活都不肯进门, 这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容易表现出焦虑、情绪不稳、少言寡语等状况,这在心理学上被称做“入园分离性焦虑症”, 家长在减少孩子入园哭闹行为上起着关键作用。对此,我们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1.幼儿要求父母去做的 ,切记随便答应 。
很多幼儿在入园之前或者入园过程中都会给家长提出一系列要求满足自己不愿意入园的心理, 有些父母因为过于心软,孩子说什么都答应,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行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给他们起榜样作用,答应的事情就要去完成,如果答应的事情不做很容易让孩子失望,久而久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守信”的家长会在孩子心中失去威信,孩子在未来不仅不会再相信父母甚至反感, 还会在未来人格形成中模仿家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不力。
2.忍心将孩子交给老师 。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不再忍心送到幼儿园,并且在这之前家长一直陪在孩子身边,不舍得离开孩子,他们不愿意看到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要停下脚步,也不要哄他们,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相信每一个家长的心里都不是滋味,但是家长并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一辈子,要放心将孩子交给老师,如果仅仅因为怕他哭得太厉害而放弃送他们去幼儿园, 那么这样的爱最终只会成为伤害。
3.了解孩子语言欠缺的特点 ,多 与老师沟通 。
孩子受到年龄限制,碍于和老师进行沟通,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所以 ,在孩子入 园之前或 者在幼儿 园期间 ,家长都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和老师一起共同努力让孩子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所以,家长应该理解老师的工作,了解孩子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让孩子减少入园的哭闹行为。
二、加强对幼儿的友爱教育,培养幼儿的友爱之情
幼儿一旦在学校里学会友爱他人, 便会很喜欢幼儿园生活,逐渐接受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团体,哭闹行为会随之减少, 所以,教师应当对孩子做积极引导,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的友爱行为,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根据幼儿特点实行友爱教育 。
每一个幼儿在园期间都有不同表现,一些幼儿比较善于与其他孩子交流和交往,与同伴和老师能很好地融洽相处,有些孩子攻击性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对不善于友爱他人的幼儿,老师应当帮助他们克服交往中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会关心同伴。
2.家庭学校共同配合 。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模仿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家长应当以自身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感染孩子,用正确方式解决他们的哭闹问题,并加强与幼儿园的交流和沟通,让幼儿通过有效方式树立友爱思想,减少哭闹行为。
三、老师要用敞开的怀抱和温暖的坚持赢得孩子的心
幼儿的种种行为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 老师的作用也十分重大,尤其在幼儿园里,当家长离开孩子之后,接下来老师的工作就变得繁重起来。面对幼儿的哭闹,老师应当采取合理方式制止, 用敞开的怀抱和温暖的坚持赢得孩子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1.真 诚的理解 。
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莫过于老师对孩子最真诚的理解,老师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哭诉, 并表现出十分理解他们想回家的想法,让孩子相信老师一定可以帮助他们,进而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2.积 极的暗示 。
暗示在心理学上被广泛应用, 对幼儿的暗示应当采取更有效的方式, 如向孩子们讲述小狗和小猫携伴去上幼儿园的故事,并从中暗示孩子们他们的心情十分愉悦,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接受上幼儿园。
3.哭闹的安抚 。
最令老师头疼的是如何安抚正在哭闹的孩子, 对于极个别哭闹行为过于严重的孩子,教师可以将其搂入怀中,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逐渐安抚他们。
4.温 柔的触摸 。
安抚一个正在哭闹的孩子的时候, 老师要用手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头发或者手等,通过肢体接触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让孩子逐渐接纳老师,减少哭闹。
3.如何对待新入园哭闹的孩子 篇三
【关键词】新入园;新生;哭闹;策略
作为幼儿教师,该怎样尽快安抚幼儿的情绪,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呢?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孩子不同哭闹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对策。
一、野蛮冲动型
这样的孩子哭的声音很大,哭声中往往伴随着叫声,边哭边叫,时而也会在地上打滚。这类孩子大多是个性外向,平时任性、家中溺爱的孩子。环境的突然变化,要离开了“呵护有佳”的家长,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因此甚至会对老师“拳打脚踢”,也经常会。他们通常哭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一些好玩的玩具和游戏一般能够吸引他们,尤其是户外游戏时,他们基本可以停止哭闹。
(1)哭闹的特别厉害的幼儿可以有一个教师暂时带离集体,以免造成对其他孩子的情绪上的影响。
(2)以好玩的玩具吸引他们,老师边玩,便自言自语“真好玩”“它还会唱歌的”。
(3)待情绪稍有稳定的时候提醒进一步的要求,如:“你不哭我们就到外面去玩”,“你想玩滑滑梯吗?不哭了我们就去玩”“不哭了,老师就给妈妈打电话”,但是老师给孩子的承诺一定要是切合实际的,答应孩子就要做的,不然孩子将不再相信你。
(4)当老师被打疼时,要马上告诉孩子自己很疼,要孩子帮自己揉揉,这样一来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二来也能使孩子知道这种方式是不对的。
(5)及时表扬,幼儿离园时给孩子一张粘纸进行奖励。约定明天再来幼儿园。
二、难舍难分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每天最痛苦的是早晨来园后和父母分离的时候,他们会大哭,有的还甚至拉住父母,勾住父母的脖子怎么也不愿意下地。一旦家长离开了,他们会更大声的哭,一般哭的时间不会很长,往往在家长离开后一会儿能停止哭闹。
(1)及时和家长联系,取得配合,希望家长送幼儿来园时不要在班级里逗留时间太长,时间越来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哭闹。
(2)带幼儿去照镜子。“哎呀!这是谁呀?谁在哭呀?真难看!”“***笑嘻嘻的脸很好看的,老师喜欢”。
(3)看看爸爸妈妈的照片,缓解离开家长的焦虑。
(4)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吸引幼儿。
(5)及时表扬,幼儿离园时给孩子一个奖励,约定明天再来幼儿园。
三、唠唠叨叨性
有些孩子在入园后,情绪不稳定,虽然所表现出来的哭闹并不是十分厉害,但是他们总是唠唠叨叨,“我要回家”、“我要打电话”、“我要妈妈”……,他们的哭经常是断断续续的,有的也会在特定的时段,如:点心、午餐时,午睡时。通常这些时段所进行的活动是他们不喜欢的,或是在家中都是由家长包办的。
(1)耐心、认真的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唠叨,并给与回应,如“好的,你先去玩,我打电话叫妈妈来带你来接你”,又如:“娃娃家有电话,你自己给妈妈打个电话”
(2)在孩子觉得有困难的生活活动中,给予孩子一地定帮助,如:喂孩子吃饭,暂时允许挑食,午睡时拍一拍,帮助孩子入睡。
(3)及时表扬,幼儿离园时给孩子一个奖励,约定明天再来幼儿园。
四、轻声抽泣性
轻声抽泣型的孩子大多都是个性比较内向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轻声抽泣,不和其他小朋友讲话,也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也有的孩子一直拿着自己的“依恋物”。
(1)多和幼儿进行交流,可以多抱抱这样的孩子。消除孩子对老师的陌生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
(2)老师主动和幼儿一起玩,教他玩幼儿园的玩具,使其将注意力逐步转到幼儿园的玩具。
(3)暂时允许他们拿着自己的依恋物,但要尝试逐步减少拿依恋物的时间。
(4)及时表扬,幼儿离园时给孩子一个奖励,约定明天再来幼儿园。
五、不声不响型
这样的孩子不哭,不闹,不讲话,不游戏,似乎是与世隔绝的,有的时候容易被老师忽视。但是有时也会拒绝吃饭、拒绝睡觉,这时候才会引起老师注意。
(1)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请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允许孩子有情感上的发泄。
(2)和孩子多沟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允许孩子哭。
(3)教师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允许他暂时不参加游戏,但是,老师可以带着他四处走走,边走边说“他们在玩什么?”“真好玩”。然后慢慢过渡到和老师一起玩,再到自己玩。
(4)及时表扬,幼儿离园时给孩子一个奖励。约定明天再来幼儿园。
以上的这些策略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了,有时这些方法也是互相通用的。由于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4.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 篇四
宝宝第一次独立地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多数幼儿会抗拒或哭闹,为了让幼儿尽快幼儿园生活,在家庭中,家长可从如下几方面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一、 心理准备
入园前,家长应该带孩子去参观幼儿园,使幼儿逐渐有幼儿园的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带孩子去看看他的班级、屋里的玩具、睡觉的小床,、洗手和大小便的地方,再带孩子去院子里看看花草、操场和大型玩具,这样,孩子会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有助于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同时,家长也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要刻意渲染孩子入园的紧张气氛,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入园,避免家长的紧张感传递给孩子。
二、 生活准备
1、入园前,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并有意地按此安排幼儿在家的活动。如:帮助幼儿建立适宜的午睡习惯,一般,幼儿园的午睡安排在中午十二点至两点之间,早上入园时间八点左右。
2、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在家独立进餐,用杯子喝水,自己洗手,自己穿脱衣服、鞋袜。
3、在家中建立必要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饭前洗手、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等,不要让幼儿在家中随心所欲,毫无规则意识,否则孩子入园后,面对幼儿园的各项要求会无所适从。
三、 语言准备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从他出生就开始了。孩子有时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孩子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或同伴理解,以至于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入园前要让孩子建立用语言表达愿望的习惯。
四、 交往准备
5.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篇五
9月1日就要去幼儿园了,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自己温暖舒适、随心所欲的小家,来到有组织、有秩序的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刚开始是很难适应的,多数幼儿总以哭闹来表示他们的不满和反抗,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种抵触情绪,家长需要提前做好以下入园准备工作:
1、加强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
因为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养成了任性、固执的性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不会互相谦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带孩子出来走走,鼓励他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沟通,避免因语言障碍影响入园后的生活。经常跟邻居的`小孩进行交往和玩耍,让孩子在交往中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通过日常接触,提高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为过集体生活做准备。
2、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吃、喝、拉、撒、睡等。在家里要大胆放手,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来完成。如:让孩子自己用小勺吃饭、自己喝水;大小便也要让幼儿自己解决,在需要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适当帮助;要从小养成孩子独立睡眠的好习惯。这样入园后,孩子可少碰到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另外,要熟悉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要求,入园前就让孩子在家照这个作息制度生活一段时间,入园后会更快地适应新生活。
3、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及生活。
入园前,家长可提前带幼儿去附近的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让幼儿喜欢和向往集体生活。同时,家长可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多给孩子讲述一些有关幼儿园的趣事。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入园后的焦虑感。
6.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 篇六
张璐伟
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幼儿园
摘要: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幼儿和社会的交往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有的幼儿在父母面前天不怕、地不怕,可是一到生人较多的场所便藏前躲后、畏头畏尾。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闹着要回家。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天哭闹不止,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也忧心忡忡,因此,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显得尤为重要。
新入园的幼儿爱哭闹的原因,主要是幼儿感到爱的缺乏和环境的陌生,对幼儿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一个大的转折,本来他们在家里习惯有很多人围着他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儿园里却要和同伴分享老师的爱,本来在家总是独享玩具、食品,现在却要与同伴分享;在家里,周围的环境那么熟悉,那么习惯,一到幼儿园,一切都是那样陌生,于是产生不安全感。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尽快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主要总结以下方法:
一、入园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做好心理准备,在未入园之前家人给幼儿铺垫好思想准备,告诉幼儿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以及游戏的场所,多说一些幼儿园的情况和好处,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好感和向往,使幼儿有想来幼儿园的欲望,此外还可以带幼儿到将要上的园所参观玩耍。这样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以后上幼儿园更好的适应环境还是特别有好处的.2.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家尽量让幼儿自己吃饭如厕喝水,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希望家长能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他就不会有想依赖别人或者想着别人帮自己做的想法。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全家照顾,希望更多的家长明白包办代替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孩子都能自己做他就不会去想爸爸妈妈这样就减小了依赖的机率。
例如:今年新生入园有个小朋友叫安安,从小婆婆带大的,自己能力比较差,不会喝水、不会上厕所、不会吃饭、挑食特别严重。遇上什么事情都说你给我怎么怎么样、你给我喂我喝水、你喂我吃饭、你帮我洗手、他就丝毫不明白这些都是他自己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就没有自己要做的想法和概念。认为别人帮他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这样无论他碰到什么事情都会想婆婆,因为他不会这些事情都是婆婆帮他做的。这样就增加了他的依恋情节。我在想假如他什么都会,就不会对某一个人这么依恋,没有那么大的依恋分离焦虑也就不会产生。
3、家长的心理做好心理准备幼儿新入园换一个环境生活肯定会有哭闹现象,就算是大人换个环境生活也会有不适应的现象。所以要做好幼儿哭的准备,在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坚定每天送幼儿入园的决心。这样才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刚入园的时候回家后要给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这样避免幼儿上火生病。
4、家长的分离焦虑要克服,幼儿入园不光是幼儿有分离焦虑要克服,家人也有分离焦虑老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吃不好?会不会穿的不合适?会不会渴着?会不会饿着?离开家人会不会睡不着觉?会不会受小朋友欺负?等等。永远有好多好多担心,焦虑着急想的上不成班只要孩子没有在眼前家长总是在担心种种焦虑。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这样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强的多。幼儿入园大部分是家长比孩子焦虑,孩子哭家长也跟着哭,孩子哭完该活动活动早就没事儿了但是家长还在焦虑。
例如:和合从小就是爸爸带大的,无论上哪里都带着出去开会也带着,这进幼儿园了和合哭爸爸也跟着哭,孩子哭着看见好玩的好吃的就不哭了,可是爸爸焦虑的上不了班就在幼儿园门外走过来走过去焦虑的走来走去简直是度日如年。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好得多看到幼儿园的新鲜事物早就被吸引过去了。二:转移注意力
当幼儿入园后,会有哭闹现象严重的会满地打滚儿,有的哭的额头上会起红色的点点。每个孩子面对新环境的表现不一样,有的会大哭,有的特别安静也不爆发,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丝毫不意识到上幼儿园了,当幼儿明白过了反倒比那些满地打滚的孩子还爆发的厉害。遇到这些情况时要让孩子发泄出来,这些不好的情绪爆发出来反而会好些。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会舍不得也跟的掉眼泪。这时候家长应该理性的离开不能感情用事。当遇上哭的幼儿时,先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拿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让幼儿缓解情绪。在孩子哭的时候通常嘴巴里总是说我要妈妈我要找婆婆我想要回家,而且是不停的重复这些话一边哭一边说。为了缓解幼儿这些紧张的情绪我们一般都会开解幼儿或者说等着妈妈一会儿来,等着下午就来接你了。刚入园幼儿哭的比较严重不太爱吃饭也不适应环境就是一味的哭泣。这时候老师要想办法让孩子多喝一些水或者吃一些水果什么的,免得孩子生病。用沟通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 幼儿刚入园还不太熟悉可以与幼儿交谈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妈妈叫什么?家住在那里?喜欢吃什么?告诉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初步了解。可以带幼儿参观教室以及幼儿园的环境选择幼儿喜欢的地方让他们玩耍。
和家长做沟通了结幼儿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根据这些照顾幼儿的饮食。让幼儿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每天放学和家长简单的说一下孩子的情况。共同配合。可以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在户外大型玩具那里游玩,增加幼儿对幼儿园的好感.六、有的放矢,助新生度过“依恋关”
(一)动之以情法
幼儿对依恋物往往具有较深的感情。为此,教师可从爱护依恋物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暂离依恋物。比如,给毛毛熊、布娃娃等建立一个“托管所”,让幼儿感到自己的依恋物在“托管所”里“生活”的很安全舒适。我一般是引导幼儿将带来的物品放到托管所里。当幼儿和依恋物暂别后,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有趣的活动,如游戏玩拼图等来充实幼儿的精神世界,否则幼儿可能会索要依恋物。在幼儿索要依恋物时教师应先允许幼儿接触依恋物,然后再想办法让幼儿离开依恋物,比如。张浩博向我索要依恋物汽车后,我看到他把小汽车涂上颜色后,关心地说:你看小汽车被你弄脏了,咱们先洗洗车吧!要不汽车该脏了。没办法赛车了。虽然心有些不干但是还是把小汽车放了回去。
(二)以物代物法
教师可提供新颖、有趣、富有吸引力的物体来替代幼儿的依恋物,尤其是那些不安全、不卫生的依恋物。比如四晨安经常将奶嘴吮吸,即使在如厕时也不肯放下奶嘴。为了改变他的这一依恋行为,我先仔细观察四晨安的爱好。经过两天的观察,我发现四晨安特别喜欢看有关巧虎的图画书和动画片。我想何不利用与巧虎有关的物体来解除四晨安对奶嘴的依恋行为呢?于是我自制了一顶可爱的巧虎帽。我拿着巧虎帽对安安说:“如果你同意把奶嘴交给老师暂时保管,我送给你这顶可爱的巧虎帽。”安安犹豫片刻后就和我做了交换。为确保巧虎帽能对暗暗有持久的吸引力,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关于巧虎的游戏促使他逐渐爱上巧虎帽。为了防止安安对巧虎帽产生依恋行为,我又用巧虎T恤衫巧虎手帕等来替换巧虎帽,然后再逐渐用与巧虎无关而安安又感兴趣的物体来替换巧虎有关的物体。
运用游戏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用轻松的亲子游戏帮助幼儿逐渐与教师、同伴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亲子游戏能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良好情绪的形成。一般在新生入园时我们会开展亲子游戏。用丰富的教育游戏帮助幼儿享受幼儿园的生活的快乐,如温暖的肢体接触性游戏、放松的涂鸦游戏、好吃好玩的游戏、温情的娃娃家游戏、快乐的音乐游戏等。这些都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在幼儿园的快乐。
1、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爱,让幼儿在园体验到“家”的感觉
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克服由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老师。因此,老师要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入园后,教师应以行动和语言满足他们情绪上的需要,用爱尽快
消除他们的不安心理。老师可以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蹲下来同他们轻声说,甚至亲亲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爱,渐渐从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老师。
有些幼儿不管怎么哄他,都无济于事,整天哭闹不止。对这些特殊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粗暴、恫吓,以免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爱,我们可以在开学的几天里,组织“一对一”大带小的活动,让大班的哥哥、姐姐跟他们同吃、同玩,以弥补班级老师带许多幼儿的不足。
2、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快乐,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我们觉得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因为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尤其要以幼儿园同龄幼儿集中的优势,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如:为了满足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玩大型玩具,如:娃娃城、滑梯、迷宫等,组织幼儿玩沙土等;我们还可以开设活动区,在活动时老师参与活动,并且到各个活动区内照顾组织好孩子。这样孩子们会完全放松地去活动,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
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带他们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充当角色,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无限的乐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丁点儿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度过每一天。
(三)、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幼儿将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物质基础。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儿年代,应当特别主张习惯的养成。”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和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受不了常规、纪律的约束,而不愿上幼儿园。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幼儿必要的自理能力,让幼儿习惯幼儿园的制度、生活和学习纪律。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将常规教育溶于各种活动中。如:许多孩子在入园前没有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教儿歌等方式激发他们自己吃饭的愿望,我们可以采用“喂动物吃饭”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掌握吃饭的方法。对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要求,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要。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地帮助他们向学前期顺利过渡,为他们在整个学前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三:不能一味迁就
在孩子入园的阶段可能会遇到比较特殊的孩子,他们会习惯跟着一个老师如果这个他们喜欢的老师在就会比较有安全感,但是不能离开一会儿看不见就哇哇大哭,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老师身上,在老师身边寸步不离。遇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幼儿跟着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能一味迁不能毫无原则的退上,老是宠着幼儿,顺着幼儿,该干什么就得让孩子去干什么不能搞特殊化,这样反而是害了孩子。他会比其他的孩子适应的更慢。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老师或者家人是大家惯的。孩子特别聪明他知道跟谁撒娇有用,知道谁比较好“欺负”。例如:丹尼每天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哭,时间长了我发现妈妈送他的时候他哭,爸爸送的时候就不哭,只要妈妈在就撒娇就哭闹,当家人一走该干什么干什么就跟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六: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和个别性表现
在入园这个问题上还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与个别性的表现,每个孩子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环境有所不同,所以、性格、脾气、爱好、习惯、年龄等都存在差异,根据这一点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因幼儿来进行因材施教,用不同的办法方式,来对孩子进行了解,针对这些情况,再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快速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喜欢上幼儿园,这就更需要教师用加倍的耐心和爱心来对待孩子,让幼儿更好的快乐健康的成长,拥有一个七彩并且快乐的童年时光。放慢脚步等等孩子
幼儿幼儿存在差异性与个别性,教师还应该给幼儿时间和空间,来接受和转化情感。有时候我在想幼儿是一张记忆卡储存卡,你说的话教的东西他们不会马上做出反应他们需要时间来接收,有些话得不断的重复和反复,这样才能储存到他们的记忆卡里,随着时间的累积他们会一股脑将所知道的知识以及才能全给你展示出来。所以放慢你的脚步等等孩子,耐心等待孩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奇迹。
7.幼儿入园适应特征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七
一、幼儿入园适应时间长短的不同
根据我这几年带班的观察, 幼儿入园适应时间有快慢的不同。
1. 很快适应
这类幼儿很大一部分不是由父母亲自所带, 而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保姆所带, 早就离开父母怀抱, 依恋性较小, 知道自己要去一个新环境是必须的, 哭闹是没用的。如我班今年入园的李涛小朋友, 他是外地人, 他父母在老家, 一直由姥姥带大, 而且姥姥还带着小姨的孩子, 在家时他也老是自己玩没人管。入园前一天姥姥领着他认了一下教室和老师, 第二天姥姥放下他们哼哼了一会儿就没事了, 而且还帮老师安慰别的小朋友。
2. 较慢适应
这类幼儿大多是父母不上班自己亲自一手带大的, 孩子一直在母亲怀抱长大, 依恋性特大, 让他们离开自己的保护伞那真是太难了, 而且孩子摸透妈妈的脾气知道哭闹能解决问题———不上幼儿园, 带自己回家。如我班今年入园的孟子尧, 他妈妈生下他后就为了看他不再上班, 所以是妈妈一手带大的, 这样的孩子放到幼儿园, 妈妈不放心, 入园很长时间了妈妈还是要中午接走, 说自己一下离开孩子不适应, 而孩子知道哭闹就可以不来幼儿园, 致使孩子入园非常困难。
3. 刚入园不哭, 过段时间才不适应
这类孩子双重性格明显, 在今后工作中是会带来“麻烦”的孩子。如我班的乔子瑞就是这样的孩子, 一开始入园就没怎么闹而在入园一周后哭闹不止, 怎么哄都不行必须哭闹完才听你说, 性格有时特硬有时又特软, 老做一些过激的事, 很难捉摸透。
二、幼儿入园适应的心理学思考
那么, 幼儿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体征呢?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1. 基本需要尤其是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
综观幼儿入园适应的种种问题, 究其本质, 是基本需要尤其是安全需要的暂时性缺失。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是其他高级需要 (如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的需要, 探求新鲜事物的需要) 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拥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需要有相对固定的成人来照顾, 这是幼儿基本需要的体现。幼儿刚入园时突然和亲人分离, 从早到晚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师、小朋友和周围环境, 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一系列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 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 所以, 孩子们常常哭闹着要找妈妈、爸爸。
2. 陌生的情境导致幼儿基本需要的缺失
社会性依恋及分离焦虑产生的依恋是指个体对和其有密切关系的人 (如父母、亲戚或亲近的人) 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和依赖。与社会性依恋的形成相伴而生的是分离焦虑。一般而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 分离焦虑会减轻并消失。初入园时, 亲人的离开, 陌生的情境, 导致幼儿基本需要的缺失, 激发了幼儿的依恋情感, 再加上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与要求的不能及时满足或延缓满足, 分离焦虑就自然产生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及分离焦虑的产生与成长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及教师的言行关系密切。
3. 情绪与机体状态的变化
幼儿入园基本需要的暂时性缺失及分离焦虑的产生必然导致两种结果: (1) 幼儿情绪恶化, 行为失常, 如不停地哭闹, 不肯吃饭, 不肯午睡, 大小便解在身上等。 (2) 机体状态的变化, 如夜惊、盗汗、恶心、呕吐、免疫力下降、发热等。如果幼儿长期适应不良, 会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 成为个体发展中心理问题产生的隐患, 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1. 幼儿入园的准备———入园适应的良好开端
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环境和人际的陌生导致基本需要的暂时性缺失造成的, 因此, 做好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工作, 缩小家庭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性显得尤为重要。
(1) 扩大幼儿社交范围, 降低幼儿对父母的完全依恋。心理学研究表明, 幼儿对亲人的依恋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接触社会的程度有关。所以, 幼儿在入园前, 家长应有意识地扩大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 使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交往的安全感。
(2) 鼓励幼儿主体参与, 缩小家庭与幼儿园的差异。过去对幼儿入园, 我们更重视外部条件的作用, 而忽略了适应过程中幼儿主体 (内因) 的积极作用, 从而导致幼儿只是被动适应。现代教育理念非常强调主体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幼儿入园适应问题上, 我们同样应在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尊重他们, 关注他们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 在入园前带幼儿去幼儿园玩, 让幼儿感受幼儿园各种玩具的趣味, 感受每个教师的和蔼;也可让幼儿参与准备入园要用的东西, 要穿的衣服等, 使幼儿体验入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盼望早日入园。
(3) 初步建立师生信任关系, 形成新的依恋关系。大部分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幼儿园) 、见到陌生的人 (教师) 会有安全感, 通常也不会产生分离焦虑。因此, 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提前入园, 使他们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 把精力放在认识和探索新奇的事物上, 产生兴趣并建立人—物依恋。另外, 在家长的帮助下, 幼儿通过提前入园与教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关系, 等到正式入园时, 幼儿有了新的依恋对象, 与父母的告别就相对容易多了。
(4)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技能。分离焦虑的产生有时还与幼儿的生活能力差, 在幼儿园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关。这种适应不良同样也会引起幼儿心理上的紧张。所以, 在入园前, 家长应该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 如要求幼儿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 不随意走动;指导幼儿在大小便时自己脱、穿裤子, 自己洗手, 自己睡觉, 认识自己的物品, 等等。另外, 注意创设条件,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 按时洗漱, 按时睡觉等。
2. 幼儿入园的渐进———入园适应的有效技巧
(1) 循序渐进, 完成依附对象的转变。幼儿对亲人的依恋是在双方接触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同样依恋对象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这个过程的存在, 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2) 循循善诱, 逐步完善幼儿入园行为。首先, 对于幼儿入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表现,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其次, 应遵循耐心引导、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 教师不要勉强幼儿在刚入园时就很懂礼貌, 说“老师好”“老师再见”;家长也不要在幼儿入园之初送了孩子就走, 接了孩子就回, 更不能在幼儿不听话时轻率地说出“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话。
3. 针对入园适应时间长短的不同应有不同的策略
(1) 很快适应的幼儿。这类幼儿不仅不会带来麻烦而且还能帮你忙, 对这类幼儿你应多加表扬, 发挥他的优势, 使孩子有成就感, 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老师需要他的帮助, 这样他就更喜欢来幼儿园了。如孟祥宇, 我不断表扬他, 使他很自信, 而且表现出我离不开他, 且特需要他的帮助, 使他觉得自己很厉害, 必须每天来园帮老师。这样他特爱来幼儿园而且来的都很早。
(2) 适应慢的幼儿。这类幼儿你不仅要更加关心而且要多做父母工作, 只有取得家长很好的配合才能改变幼儿的心态, 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入园, 这样对家长和幼儿都是最好的。如栾淳善, 在我和他妈妈大量沟通, 让她了解怎样让孩子入园才能让孩子以最快速度适应环境, 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让她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 对幼儿园有信心, 对教师放心。最后在他妈妈很好的配合下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而且越来越爱来了。
(3) 刚入园不哭, 过段时间才不适应的幼儿。这类幼儿应先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情况, 告诉家长这类孩子入园特点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孩子为什么现在不愿去幼儿园而一开始愿意呢?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要更多关注幼儿, 多抱抱, 多哄哄, 让幼儿感觉你就是妈妈, 愿意和你在一起, 喜欢和你在一起。如乔子瑞, 当他妈妈了解孩子不愿来园的原因不是来自幼儿园而是来自自己的孩子时, 很好地配合了我们的工作, 使孩子很快地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4. 家长要积极配合
要解决幼儿入园适应问题, 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要统一意见, 坚定信念。幼儿入园之初有些哭闹是正常的, 家长适当地陪伴一下就可离开, 并且相信教师一定有能力哄好。有时候, 幼儿哭家长也哭, 这种情况对幼儿绝对没有好处。有的家长在送完幼儿以后不忍离开, 不时地在门口张望, 这样只能使幼儿刚刚稳定的情绪又产生波动。有的幼儿入园时较少哭闹, 过了三四天哭闹却厉害起来, 家长以为幼儿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 就暂时不送幼儿入园了, 结果幼儿上幼儿园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其实, 幼儿哭闹与反复是正常现象, 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幼儿入园, 幼儿一般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适应幼儿园生活。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努力, 让幼儿以最快速度、最科学的方式参与到幼儿园———他的第一个社会课堂中来。让幼儿身心都健康发展, 快乐成长, 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现在非常注重让幼儿身心健康愉悦地发展, 通过几年带小班的经验, 提出了幼儿入园适应特征, 并以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观察为依据对此进行了分析, 找到了解决的策略。
【幼儿入园哭闹如何解决】推荐阅读:
孩子哭闹不止,我该怎么办06-20
如何克服幼儿入园焦虑感10-08
幼儿入园协议10-16
幼儿入园安全教育07-21
小班幼儿刚入园的评语06-16
幼儿园入园申请书06-18
幼儿园新生入园家长须知08-03
幼儿园入园介绍信例文07-18
幼儿园入园安全协议书10-18
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系列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