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2024-10-22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共8篇)(共8篇)

1.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一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与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合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一

一、“双包”落实

我局包村任务落实,有具体分管领导,有扶贫村三年规划和工作计划,有工作安排,有总结(此项标准分10分,自评得分10分)。

二、驻村扶贫

我局将驻村扶贫工作纳入单位计划,驻村扶贫人员做到与本单位业务脱钩。加强对驻村人员的管理,要求驻村人员吃住在村,解决驻村人员实际问题,落实驻村人员相关待遇(此项标准分15分,自评得分15分)。

三、责任落实

局主要负责人重视扶贫工作,先后四次到扶贫村进行调研。帮助贫困村理思路、谋发展,制定扶贫双包方案。每季召开1次帮扶工作专题会议,听取驻村扶贫干部和贫困村扶贫工作建议,研究推进帮扶工作进度(此项标准分20分,自评得分20分)。

四、扶贫项目

驻村帮扶村产业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资助帮扶村教育资助、雨露计划全覆盖,没有因遗漏而引起信访案件(此项标准分25分,自评得分25分)。

五、措施成效

我局为帮扶贫困村办实事,争取涉农项目落地帮扶贫困村,干部包扶的贫困户中当年有50%以上实现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得到有效发展(此项标准分30分,自评得分30分)。

综上所述,20xx年,我局切实做好各项帮扶工作,标准分100分,自评得分100分。

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对照《关于开展精准扶贫重点工作督查的通知》(皖扶办〔201x〕41号)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组织人员对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了全面检查,认真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201x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扶贫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1x〕19号)和《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精神,不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内容,强化包村单位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着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实施整村推进工程、“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村民互助资金等重点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方式。对43个重点村和1.58万户、4.05万贫困人口实行精准管理,对201x6100贫困人口实行预脱贫管理,采取精准帮扶。建立201x年-2017年精准扶贫项目库,较好地完成了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落实情况

霍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做出批示,要求第一时间做好省精准扶贫相关文件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迅速行动,有力的促进了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为推动文件贯彻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组在听取汇报后,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到山库区乡镇、贫困村进行精准扶贫调研,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陈俊就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围绕精准扶贫,强化“双包”定点帮扶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会后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立即行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霍山县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广泛宣传,使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入到各单位,各帮扶干部和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心里。

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根据省、市关于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面核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资料信息,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全面做好201x年脱贫户和201x年预脱贫户的标注,做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定期进行核实和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和预脱贫户的贫困户按照“两公告、一公示”的程序由村民评定,切实做到贫困户进出有序、合规。

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情况

按照省市关于“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对接,研究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转发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的通知》,建立健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机制,成立县扶贫开发“双包”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扶贫工作制度和县重点企业帮扶贫困村制度,确定了43个贫困村的包村扶贫单位,共有11家市直单单位、104家县直单位、57家企业参与了定点包村工作,包村单位确定后,各包村单位迅速组织人员开展贫困调查,了解贫困村及贫困户现状,访问贫困户,再结合帮扶单位和贫困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制订干部包户计划和贫困村201x-2

017三年定点帮扶规划,确定工作计划,确保所有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各包村单位年初“建账”、年中“对账”、年底“查账”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并把县直各单位的扶贫工作成效纳入考评内容,进一步强化考核,促使包村单位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截至目前:各包村单位共落实帮扶项目132个、筹措帮扶资金620万元,参与包户干部达0.88万人,共包扶贫困户1.82万户,走访近4万人次。

四、驻村扶贫工作队情况

我县从201x年11月新启动开展驻村工作,共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正副队长49名(其中市直单位下派6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员人数

136人,驻村工作队下村之前,组织人员对49名工作队队长进行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确保每个工作队下去之后就能立即开展工作。各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按照《安徽省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帮助贫困村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和实施计划,帮助贫困户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还专门为驻村工作队队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要求凡贫困村实施的项目,驻村扶贫工作队要参与立项、管理、监督和检查验收,扶贫项目申报须经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审查签字。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为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每季度都召开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工作队的工作汇报,并为每个队员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

五、专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一)201x年扶贫项目总体情况。201x年,共争取中央扶贫资金140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8个,其中到户项目52个。在收到项目审核批复后,立即督促各项目实施单位尽快开工,抓紧实施,早日完工,不定期地对201x扶贫开发项目进行督促施工进度。截止今年五月,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已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开工率达100%,目前完工率达99%,已完工的项目验收全部合格,项目验收后资金全部拨付到位。

(二)201x年扶贫项目分类情况

一是着力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根据扶贫开发规划,201x年全县共实施了20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程,其中国家级重点贫困村8个。3月中下旬,组织人员赴20个整村推进村实地调研,对今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进行现场评估、论证、选项、立项,摸排全年整村推进项目。201x年共投入整村推进项目扶贫资金884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59个。

二是切实举办“雨露计划”劳动技能培训。201x年安排“雨露计划”培训资金13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达到全部达到10%,两个省级培训基地共完成培训430人,同时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5000人次,完成率超过100%。

三是认真开展“扶贫助学行动”。对在册贫困户家庭的子女上大学进行扶贫资助,通过摸底宣传、组织申报、对象审核、现场照相、录入系统、公告公示、资金拨付等程序,通过“一线实”进行打卡发放扶贫助学资金。201x年共资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245人。发放资金49万元。

四是加强深化产业化扶贫。继续加强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大支柱产业基地建设,培育种养业大户,强化龙头企业对贫困农户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201x年,为我县8家扶贫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两行扶贫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和进出口银行)规模1.1亿元,并申报扶贫项目贷款12家龙头企业近4000万元,企业贷款扶贫贴息资金75万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资金短缺困难,完成率超过100%。

五是实施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深化产业化扶贫工作,201x年共争取扶贫到户小额贷款项目财政贴息资金近50万元,坚持定贷款对象、定贴息方向、定贴息期限、定贴息标准“四定”

原则,农户可自选贷款银行,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补贴到户,将有近200户从中受益。采取财政无偿支持启动资金和农户贷款财政贴息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生产。

(三)扶贫项目管理情况

一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我县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扶贫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关,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惠原则和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并组织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的资金运作,在资金监测上,实行动态资金监测,镇、村及扶贫项目都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报资金使用情况,县扶贫部门随时进行跟踪监测。专项资金报账率达到95%,项目计划完成率和项目合格率均达

100%。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扶贫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二是去年扶贫资金审计及整改情况。去年四月中旬,裕安区审计局对我县2011-2013年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审计发现,我县扶贫资金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还有少数扶贫资金在立项、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还存在问题,挤占挪用扶贫资金214.03万元,审计后,县政府立即召开涉及单位会议,已责令涉及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坚决予以纠正,于201x年8月27日前全部归还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调整有关会计账目,全部整改到位。并以县政府文件反馈至市审计局。

六、扶贫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一)201x年、201x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403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资金884万元,雨露计划投入13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和贷款贴息90万元,所有资金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项目实施完毕,项目资金全部拨付到位。201x年,共安排扶贫资金1290万元,全部投入43个建档立卡村。目前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加紧汇编和申报,待省扶贫办备案同意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工建设。

(二)201x年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情况。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县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扶贫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201x年我县配套扶贫资金为300万元,201x年配套资金已达500万元,占上年到到县专项扶贫资金的30%左右,扶贫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有效解决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困难。

七、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扶贫库建设情况

《安徽省扶贫办关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皖扶办〔201x〕32号)下达我县后,我县立即召开专门工作会议,部署精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库建设工作。会后各乡镇立即行动,各贫困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履行职责,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谋划贫困村总体规划,根据贫困村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全县整村推进村共计上报201x-2017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4250个,总投资约58609.2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625个,要投资38998.4万元;产业发展类项目545个,要投资19460.8万元;雨露计划类项目80个,要投资150万元。在三年扶贫项目库的基础上,进行走访调研,在考虑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资源环境可承受条件等因素的同时,充分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筛选出201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76个,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结合自身现有条件,拟定出今年预脱贫户的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共拟定预脱贫户1837户,制定帮扶措施1934个,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县的脱贫任务。

从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自查情况看,我县能迅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32号文件精神。做到了传达快、学习透、领悟深。在扶贫资金管理的使用和管理上,做到财政扶贫资金不擅自改变项目和资金用途、不截留、不挪用、不挤占扶贫资金,所有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做到规范管理,施工合同、报账手续等合乎要求,项目资金使用达到预期效益目标。在扶贫项目的实施上,做到项目安排合理、项目实施进度快、资金拨付到位、项目完成质量高。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不断完善,驻村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三年扶贫项目建设顺利完成,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建设工程项目后期维护不到位,非重点贫困村的驻村扶贫工作未到岗到位等。项目库申报过程中不考虑实际,贪多、贪大等等。在今后的精准扶贫工作管理中,我们将积极改进,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力争全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xxx市第三轮第二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开始以来,xxx镇xxx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规划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积极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对照金堂县脱贫攻坚要求,现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xxx镇xxx村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先后通过个人申请、镇村干部入户调查核实、村议事会筛选、镇村两级公示等具体工作环节,全村共识别出25户相对贫困户,完成建档立卡工作。走村入户,积极沟通,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并协助制定脱贫措施,9月13日协助进行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仔猪和仔羊全部分送到户,并按程序完成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生产资料补贴的报账工作,补贴资金已全部打入相对贫困户账户并用于支付生产资料采购费用。组织帮扶责任人“回头看”,并请农技人员到户指导仔猪、仔羊养殖技术和诊治生病的家畜,按标准进行疫苗的注射。明确脱贫目标,建立相对贫困户收入明细分析表,实行动态管理,实时了解收入情况、帮扶项目落实情况及效益,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对应措施,确保脱贫目标的达成。

(二)规划引领,全面布局

20xx年4月完成《xxx镇xxx村20xx年-20xx年扶贫开发规划》。按照脱贫与致富、扶贫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原则,立足地域、文化、乡村特色,统筹考虑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方面,会同县级主管部门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配合县规划局9月完成《金堂县xxx镇xxx村扶贫规划(20xx-20xx)》,对xxx村产业发展方向、整体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配合县水务局完成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配合县交通局进行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勘测2.1公里,为发展产业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规划的编制完善中,注重鱼渔同授,造血输血并举,将产业致富作为脱贫的根本,围绕镇特色水产定位,建设标准化鱼塘,推行稻田养鱼,坚持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向,规划建设桃子、梨儿、杂柑等精品果园,按照“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方式,因势利导帮助相对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市区级帮扶单位xxx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和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也多次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村了解情况及沟通发展规划和意愿,研究制定了《20xx-20xx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1对1”结对帮扶表》,明确了增收项目、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

(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将产业致富作为扶贫的根本路径和方法,围绕xxx镇特色水产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资源、有序推进”原则,注重“输血”“造血”一齐用劲、扶贫扶智共同发力,拟新发展春见二代优质杂柑300亩;高改核桃600亩;新建精品梨园250亩;新建“四大家鱼”及鲈鱼、武昌鱼等名贵鱼种标准化鱼塘100亩,新增生猪、黑山羊养殖等80余头;新修产业道路7公里,整治塘堰12口、蓄水池42口、泵站6座及沟渠13公里。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育群众易学易懂易于接受的农业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多方支持,助力脱贫

围绕建设“乡村田园、幸福xxx”的目标,市级联系部门和区县帮扶单位把帮助xxx村“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帮扶责任人也相继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9月初到11月20日,工投集团15家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即帮扶责任人分别到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和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金堂县水务局主要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也分别到对口结对帮扶的相对贫困户家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截止到11月20日,xxx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帮扶资金到位176万元(其中杂柑基地建设50万元,精品梨园建设10万元,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30万元,道路建设50万元,标准化鱼塘建设25万元,培训费1万元,精准扶贫15户资金4.5万元和困难户慰问金及慰问品约5.5万元;xxx区街道办、xxx区发改局分别到位10万元,共计20万元帮扶资金。金堂县水务局帮扶资金50000元也已拨付到镇财政所村组专用账户。

(五)项目实施进度

1.村民文化活动室建设。7月16日开始建设,8月28日顺利封顶,目前外墙装饰已完成,正在进行屋顶防水和收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即可投入使用。

2.目前由市县财政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市工投集团帮扶资金10万元的250亩精品梨园项目已按程序确定苗木供应商,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和产业道路规划及栽种株距的划线工作。市工投集团帮扶50万元的300亩杂柑基地项目因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预计在20xx年1月启动。

3.县水务局新建12口堰塘、42口蓄水池、6个提灌站、13公里沟渠的设计工作已完成,正按程序启动下一步实施工作。;县交通局支持的产业道路和入户道路2.1公里通过勘测设计后已按程序完成项目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场。

4.标准化鱼塘建设,已与农户就土地租金和使用性质达成一致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5.目前由市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贴7.5万元的农户自行采购的生产物资已全部到位,25户相对贫困户中21户采购仔猪共计62头,3户采购仔羊共计13只,1户采购微耕机1台。在开展“回头看”工作中,有一户仔猪死了1头和一户仔羊死了2头,因均过了1个月质保期未能得到赔偿,针对以上情况,加大了对2户的监控和帮扶力度,要求农技人员重点跟进,从圈舍卫生和饲养管理提供指导。

6.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劳动技能的培训2次,通过参加金堂县劳动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种养殖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作效率不够

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项目较多的情况下,对项目基本情况把握不够,没有分门别类的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时没有合理安排实施进度,导致杂柑基地建设错过了栽种季节而暂停;前期精品梨园项目规划不够细致和全面,只规划了面积和范围,在项目实施时才进行产业道路的规划,没有考虑坡地的占用导致涉地农户提出意见,最终致使实施进度较缓。

(二)监控力度不够

在对相对贫困户生产资料采购后的养殖情况监控力度不够,虽然在仔猪仔羊生病时到户查看,并请专业人员诊治,但仍然死了1头猪和2只羊,对农户的技术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三)村集体增收机制不完善

目前村集体收入基本全靠财政拨款的村公经费,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以前引进业主,经济指标是上升了,但村集体没有得到发展,收入并没有增加,土地租金也只能让涉地农户收入增加,其他农户收入也没有增加。前期拟启用村两委下集体经济组织海兰土地股份合作社,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等原因而暂停。项目实施和管理还是由村两委组织进行,但村两委日常工作任务也较重,对项目的管理力度缺乏。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分析,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进度,并组织落实。做到细致全面,避免漏项和重复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监控力度

制定定期巡检制度,加强对相对贫困户种养殖情况的掌握和技术的支持,加强对家畜的防疫,定期接种疫苗及时进行病畜的诊治,并帮助分析致病原因,针对性制定改善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加强目标督查力度,帮扶责任人绩效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三)探索完善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为加快项目推进,目前项目实施采用由村集体承建项目,业主承包,村集体收租,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的模式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后期资金投入、技术管理、人员等问题,还能促进村集体收入增加。杂柑基地、精品梨园、标准化鱼塘等项目拟采用该模式进行。

(四)积极与大公司开展合作,发展种养一体化

目前正大集团与xxx村初步达成意向,拟租赁100余亩土地建设生猪养殖场,项目建设用地50亩左右,其余打造种植园区,养殖场的粪便集中回收处理后就成为种植园区的有机肥料,形成循环利用。村集体可合作建设种植园区,然后承包出去达到增收的目的。

(五)智力扶贫,推动就业就学

积极开展智力扶贫。结合相对贫困户需要,协助xxx村开展法律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充分就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还通过全村摸排,了解农户就业意愿和入学困难,依托市工投集团平台,针对精准扶贫对象、有就业需求和入学困难的农户,针对性的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和入学帮助。

2.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二

江西省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辖17个乡(镇、场、管委会),105个行政村(社区),169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丘陵多、耕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赣南山区县,也是苏区县。

一、龙南县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龙南县抢抓苏区振兴发展机遇,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

(一)专项扶贫基本情况

中央、省、市不断加大专项扶贫力度,仅2012年 -2014年,上级投入龙南的专项扶贫资金就达1.6亿元,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尤其是龙南县开展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试点工作以来,累计搬迁近1.2万人,建设了“金塘花苑”、“东江新圳花苑”、“黄沙新岭地质灾害安置点”等高标准安置区,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行业扶贫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2年以来,每年有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26个部门开展行业扶贫,给予贫困乡村倾斜支持,三年累计帮扶资金达3.89亿元,为扶贫开发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社会扶贫基本情况

当前,龙南县社会扶贫主要有4种形式。一是省、市领导带队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2014年累计帮扶资金1321万元。二是县直单位定点扶贫。结合“三送”活动,龙南县每年都安排县直、驻县单位定点扶贫57个贫困村,2014年帮扶资金392.6万元。三是干部结对帮扶。2014年有222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帮扶资金达276.5万元。四是社会捐赠。2014年累计接受社会捐赠556.3万元,比较突出的有“光彩事业”、“希望工程”、“育贤爱心基金”等。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有益补充,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龙南县贫困现状及成因分析

尽管龙南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三农”建设首要任务来推进,贫困乡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扶贫产业和转移就业深入发展。但严峻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龙南县仍有贫困户9197户2412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9.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客观条件影响脱贫。一是人均耕地不足。人均耕地只有0.54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山被封为公益林,难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导致农民长期的积贫积弱。二是道路交通落后。57个贫困村还有100.8公里道路没有硬化,公路路面硬化率仅有56.7%;同时,已硬化的农村公路中45% 的村道为等外公路。三是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50-70年代,农田设施老化严重,防御干旱、洪涝灾害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贫困农民的增产、增收。四是生活配套设施落后。农村饮水难、用电难、电压偏低现象长期存在,如饮水不安全人口龙南县还有4.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18.2%。

(二)主观因素阻碍脱贫。一是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因病因残致贫人口占总数的64%,是贫困的主因,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也是致贫的重要成因。二是贫困户文化素质较低。贫困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能特长,只能从事简单传统耕作和出卖苦力,增收门路狭窄。三是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长期的贫困导致部分贫困户思想不平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走上了“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死循环之路,这类人在“等、靠、要”的同时,有些还变成了农村的泼皮无赖,影响了农村和谐。

三、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只有因地、因户、因人制宜,“一户一策、一户多策”的精准发力扶贫到户,才能加快改善苏区人民生活。

龙南县桃江乡无土栽培蔬菜基地,目前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已带动 50 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依托“三送”,帮扶到户

发挥“三送”工作双向全覆盖的“管网”优势,开展单位定点、干部“543”结对帮扶、村“两委”干部“1对1”结对帮扶活动,定点、定人、定责,实现57个贫困村、9197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从帮发展产业、帮就业创业、帮完善保障、帮改善条件、帮提升后劲入手,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突出重点,精准施策

1. 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一是增加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将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参合农民就医人次较多的广州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列为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报账比例由35% 提高至50%,起付线由800元降至600元。二是适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报账比例。将县级公立医院新农合报账比例由80% 提高至85%,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开展大病保险工作。贫困群众全年累计可报费用中自付部分达到起付线1.5万元以上的,由大病保险按50%-70% 的比例进行再次补偿,年补偿最高金额达到25万元 / 人。四是扩大救治病种范围和提高相关病种的报账比例。在全市统一15种重大疾病的基础上,新增4种重大疾病纳入救治范围;在原有19种慢性病的基础上,新增3种常见慢性疾病纳入新农合报账范围,进一步提高报账比例和补偿封顶线;新增14种临床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药物为新农合目录内药物。对扶贫对象慢性肾衰透析、癌症放化疗等不设起付线。五是提升乡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利用农村老村部、村小等改建为乡村医疗一体化场所,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六是提高医疗救助比例。将支出型贫困家庭大病患者的个人自付救助比例由50% 提高到60%;城乡低保非常补对象的救助比例由80% 提高到90%。同时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残等致贫家庭给予临时救助。

2. 着力解决就业难问题。一是提升扶贫对象就业技能。整合“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等资源,实施就业扶贫培训工程,落实扶贫对象培训及生活补助政策,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二是完善就业补贴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员连续就业一年以上,贫困人口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给予每人每月300-350元扶贫岗位补贴。三是创新就业扶贫方式。创办公益性龙南县就业扶贫福利厂,并在乡级设立外发加工点,在中心村建设扶贫车间,提供充足的简易手工产品生产岗位。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农村公路养护、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加大贫困人员就业扶持力度。

龙南县乡村就业扶贫车间

3. 着力解决就学难问题。一是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基本实现城区每5万人口1所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1所中心公办幼儿园,较大行政村1所村级公办幼儿园的目标。同时,对在园特困幼儿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是加大高中阶段助学力度。对普高和中职在校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补助;设立优秀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对品学兼优的100名贫困学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三是保障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取消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办理限制条件,做到“应贷尽贷”;在上级对当年考上全日制大专院校以上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专项资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一次性2000元的资助,确保特困大学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是设立圆梦助学基金。设立政府圆梦助学基金,通过广泛募集并积极整合各类社会助学资源,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

4. 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一是加大县级层面保障房建设力度。对在建的3个项目6334套保障性住房,除了低价出售外,贫困群众连续在城区务工半年以上的,政府优先供应公租房,切实减轻进城贫困农民生活负担。二是加大乡级层面统建保障房力度。集中力量在圩镇或中心村统建一批50平方米左右的保障房,免费提供给贫困对象居住。同时,组织“三送”单位给予每户不低于3000元的物资帮扶。三是加大贫困对象原址改建帮扶力度。对坚持留在原址或就近异地改建的贫困户,加大差别化扶持力度。对实行差别化补助后仍存在建房资金缺口的特困户,可申请贷款2万元,并给予为期两年的贷款贴息扶持。

5. 着力解决增收难问题。一是实施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发展油茶、脐橙、生猪等优势农业产业,根据产业品种及规模分别给予贫困户4005000元不等的产业奖补。二是实施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贫困户养殖母猪、生猪和种植水稻、林木等由政府整合资金投保,增强贫困户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实施产业帮带奖补。整合“惠农信贷通”、小额就业贴息贷款等专项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能人大户采取“公司 + 基地(合作社)+ 贫困户”的方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尽快脱贫致富。四是扶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每年实施一批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扶持一批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类生产经营项目。

(三)建立机制,长效管理

1. 拓展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建立龙南县社会扶贫信息网、开展“扶贫济困月”活动、成立扶贫爱心基金等方式,广泛汇聚扶贫开发攻坚的磅礴力量,实现扶贫需求与社会扶贫资源的无缝对接。同时,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优先给予“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

2. 完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司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对上级涉农补助资金进行整合,精准投入,把扶贫资金用在最急需、最实用的地方。

3.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开发;机制;思路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87-03

2013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提出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其中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重要内容之一。辽宁省从2014年4月开始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通过精准扶贫、找准贫困人口、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来提高扶贫水平。

1 精准扶贫的提出

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扶贫工作,心忧落后贫困地区百姓的生产生活,连续3 a在新年伊始离京考察,地点都选在贫困偏远地区,并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问题。此后他又多次强调,扶贫要“注重精准发力”;“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精准扶贫体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指针,是扶贫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2014年,我国开始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习总书记就首个“扶贫日”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创新机制 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机制、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新思路。

创新扶贫机制就是要求扶贫攻坚遵循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并运用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体制、新机制,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效果。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要求是对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这些新思路为辽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做好精准扶贫的思路

2.1 准确识别、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

为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瞄准扶贫对象,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4月出台《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从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片区4个层次明确建档立卡工作的范围和对象,确定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落实工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机制,明确提出要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

2.1.1 落实工作经费 省扶贫办于2014年4月中旬成立辽宁省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发《辽宁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启动此项工作,并落实建档立卡专项经费700万元。

2.1.2 总结工作试点经验 省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期在铁岭市西丰县郜家店镇平原村、丹东市宽甸县步达远镇复光村、阜新市阜蒙县太平镇大道村进行了建档立卡工作试点,归纳和总结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3 落实培训工作 省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于2014年5月中旬举办由全省扶贫办主任参加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培训班。省扶贫办主要领导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此项工作是2014年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一号工程,必须按国务院扶贫办要求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真实。

2.1.4 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强力推动 省委、省政府于2014年6月26日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座谈会,对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再部署。省委副书记许卫国强调“当务之急是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副省长赵化明强调:“这是对全省贫困人口的一次全面普查,工作量很大,难度很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抽调精干力量,提供必要经费保障,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

2.1.5 开展督导检查 省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7月底和10月初2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督导检查,对建档立卡工作进度、工作质量进行督查,要求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成任务。

2.1.6 增强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省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于9月中旬举办全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培训班,邀请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到会讲解操作流程,并对具体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截止2014年10月末,辽宁省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全面完成。全省共识别贫困村1 791个,识别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 369元以下的贫困人口75.5万户、214.4万人,其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 736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43.6万户、126.7万人;年人均纯收入高于2 736元低于3 369元的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31.9万户、87.6万人。

2.1.7 实施动态管理 从2015年初到3月末,在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下,辽宁省2014年对采集数据进行审核;采集2014年度帮扶措施及受益贫困户信息;采集2015年度帮扶计划信息;采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基础信息;对2015年全省计划减贫目标进行预脱贫标识。通过上述工作,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分析,为辽宁省2015年开展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保障。

nlc202309040928

2.2 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为依据实施精准扶持

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是深入分析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依据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精准扶贫提供决策支持。根据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各市、县扶贫工作情况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2.2.1 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制度 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政治素质高、能力强、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2.2 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如雨露计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2 a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2.2.3 提供扶贫小额信贷 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2.2.4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同时,各行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10项重点工作。

2.3 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确保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

2.4 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完善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4.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四

第一书记

×××

××年,对于***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不平凡的一年,是整村脱胎换骨的一年,是集乡、村和各帮扶单位之智、举全村之力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的一年,这一年,紧紧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创建目标,坚持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以精准脱贫为主线,以产业扶持为重点,以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为抓手,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贫困群众真正做到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脱贫;紧盯“一低五有”精准退出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整村建设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本完成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要求,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就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贫困户的情况

1、产业发展。一是种植情况。今年全村贫困户新增花椒40亩;嫁接核桃200余亩;贫困户种植烤烟30亩,试种植生姜25亩,从收入情况看,花椒今年收入很不平衡,在丫雀树和龙家坪子两个社基本上都丰收了,但新田榜社群众没有什么收入;烤烟维持原有水平,没有多大利润;生姜种植亩产达到了5000余元。目前群众对生姜的种植积极性比较高,其他村生姜亩产有12000余元的,从我村的种植情况分析,主要是管理没有跟上,试种阶段没有引起群众的重视,还有就是技术指导上存在滞后的问题。二是养殖情况。养殖各类还是只限于牛、羊、猪,牛、羊数量明显减少,主要是因为群众实施了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由于前期缺乏资金,均卖掉和吃掉了一部分;其次还有生病死了一些,有养殖保险政策赔付,也都直接变成了群众的收入。

2、政策扶持。一是住上好房子方面。全村31户贫困户,享受危房改造的19户,享受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的2户,享受易地搬迁的10户,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每户政府补贴4万元,除了今年实施的9户危房改造户,由于进度不一,还没有全额拿到补贴外,其余的11户,都全部拿到了;易地搬迁政府给予每人是21000元的补贴,今年实施的10户易地搬迁户,除有2户在外地购房,统一验收、统一拨付外,其余8户建房户资金都支付了60%,无论是危房改造还是易地搬迁,群众都已经全部入住。二是教育方面的扶持。义务教育阶段全部落实了 “两免一补”政策;中职学生补助:助学金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每学期500元,免除杂费和书费;普通高中学习补助:助学金2000元每年,免除一切杂费和书费;大学生补助:每年给予4000元补助,直到学业结束。这些政策由在校学生直接在学校申请。三是医疗扶持。建档立卡户生病住院享受医疗上的“十免四补”政策;全部享受了政府购买的医疗保险,今年是每人150元;政府还强制每一户贫困户参加了政府补贴80%的“扶贫保”,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意外身故残疾5万元;意外住院5000元;疾病死亡1000元的赔付,保费每年60元,参保的每一个人只需要交12元;同时贫困户还享受大病救助政策,确保贫困户支付的医疗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杨友林、沙文安、杨德发都享受到了。四是产业扶持。对今年脱贫的贫困户,都有人均9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我村今年脱贫的××,××都享受了。

3、金融扶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小额信贷的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由乡、村同意,对每一户贫困户评级授信,可以通过农业银行贷款3-5万元,由政府贴息,期限是3年。***除了刘华君以外,全部都贷了最低3万元,最高5万元的产业贷款;二是产业周转资金扶持。政府给了每一个贫困村50万元的产业周转资金,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求每一户最高借款不超过10000元,最低不少于5000元,我村向群众借出了30.05万元,剩下的将用于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4、达标情况。贫困户脱贫达标,主要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七个方面,由县级相应部门出具达标认定书。我村31户已经全部达标,达标认定书已经放入户档案资料。

5、脱贫情况。按照盐边县的减贫指标,***2014年建档立卡户贫困户脱贫计划是2015年,2016年重新识别了2户6人,预计今年脱贫,2015年脱贫标准是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2017年脱贫标准是人均纯收入超过3300元;今年对全部贫困户收入进行了统计,贫困户收入最低的是4100元,只有1户,最高达到了15000多元,平均纯收入达到了8200余元,已经全部超过了要求的脱贫线,而且贫困户都自愿写了退出贫困申请,村、乡、县、市正按照程序逐级申请退出。

(二)整村推进情况

按照整村退出要求,必须要达到“一低五有”条件,即: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有文化活动阵地、有通村硬化路、有通信网络、有村卫生室,今年全部完成。

1、集体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的集体经济要达到人均不低于3元。***利用荒山承包经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经召开群众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全体村民同意,以每亩20元的价格,先做后交,每户村民和村委会签订租赁经营合同。今年5月共签订了220多亩的承包经营合同,已经入账3700元,人均收入达到了9元,进入了集体经济收入先进行列。

2、文化阵地。今年新建了550平方米的村部,5月开始修建,9月底达到入驻办公条件,投入了近100万元,有文化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等,完全符合验收标准。

3、公路硬化。今年按照通村等级公路标准要求,重新维修了原有的通村路3.5公里,硬化道路0.5公里,总投资135万元,全村基本实现了硬化路到户。

4、通信网络。由县经信委牵头,从去年底开始对村的通信网络进行建设,今年2月实现了村网络畅通,办公楼投入使用后,达到了网络全覆盖。

5、医务室。由县卫生局负责投入5万元,对现有村卫生室进行维修,5月底改造完成,完成设备采购、配备有资质的村医后,于7月正式投入使用。

(三)基层组织建设

1、配齐了村两委班子。利用去年底换届选举机会,今年1月顺利地选出了村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3月选出了村委会干部,把年富力强、想干事、能干事的年轻人选入了村两委,结束了村里几年来党组织生活不正常现象。

2、“两学一做”工作常态化。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立后,把“两学一做”活动常态化和制度化,不定期开展党组织生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了总书记在不同时期的讲话精神。

3、宣传了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村支部把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治任务,利用党员大会、支委会和村社干部会议学习和宣讲,要求党员要在新时代用新思维、新理念武装头脑的同时,要有新作为,大胆建设党员示范工程,助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

二、工作亮点

(一)不落下一户,舍得投入。村里有一户建档立卡户××,家有6口人,住在村对面半坡山上,隔着一条小河,是2017年精准脱贫工作计划的危房改造户,本人也特别希望改善居住条件,但要实施危房改造,材料运输是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公路,经村乡逐级上报,政府投资了45万元,专门为他家修建了一座桥和推通了一公里产业路,解决了该户生产生活中最大的困难。

(二)不落下一人,帮扶具体。整合帮扶单位的力量,对生产资料少,又没有劳动能力的绝对贫困户,采取个性化帮扶措施。村里建档户××因为老公去世,自己带两个小孩,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小学六年级,农闲时在外务工,小孩由其丈夫的哥哥××照顾,××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经济上并不宽裕,为了解决小孩的上学问题,市、县联系领导主动一对一帮扶,每年为一个学生资助3000元钱,作为生活补贴,直到初中毕业。还有一户××,一家三代三口人,年龄最大的户主××61岁,最小的孙女××5岁,在上幼儿园,儿子××,33岁,精神二级残疾,每个月需要700多元的药控制精神病不复发。因病、无劳动能力、无资金致贫。按照贫困户脱贫的要求,该户勉强能脱贫,但生产生活一直都是很大的问题,帮扶单位除了为该户捐款捐物以外,正在联系企业,希望能把杨馨帮扶到18岁。

(三)感党恩、跟党走,回馈社会。利用农民夜校开展感党恩、跟党走教育,目的是唤醒群众要学会和懂得感恩。通过精准脱贫实实在在的措施,贫困户得到了实惠,都非常感谢共产党,纷纷表示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不能再为国家添麻烦。村里有两户贫困户××和××,为了感谢党的政策好,让他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们就利用自己的手艺回馈社会,主动义务为村民理发,每个月一次,轮流为村民服务。

(四)“四好”创建,措施有力。村里制定了《××乡***村“四好” 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都是看得见的,但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为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培养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实施了“8+2”的创建模式。一是开展家政服务培训。邀请市或县妇联的专家,为全村家庭主妇开展培训,以形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收拾打理家庭卫生、居家物品的方法技能为培训内容,达到帮助贫困户家庭主妇懂得料理家庭及个人卫生、操持家务,养成好习惯的目的,一年开展两次。二是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聘请政法系统领导,为全体村民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群众通过学习和自己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达到知法、守法目的,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气,坚持了一季度一次。三是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利用“四好同创,支部共建”活动,把脱贫攻坚政策、法律、卫生知识融为一体,组织群众参加抢答竞赛活动,让群众熟悉四好创建内容,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好的习惯,坚持一年两次。四是开展义务赠送活动。利用特别的日子和特殊的时间,向群众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大规模宣传“形成好风气 养成好习惯”内容,不定期开展,今年共开展了4次。五是开展送知识下乡活动。整合帮扶单位资源,邀请他们组织一批法律和农村实用技术书籍,赠送村文化室,方便群众借阅。六是开展“我卫生、我光荣”评选活动。主要是督促群众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通过提供每户群众家庭院坝、卧室、厨房、厕所、圈舍照片,由群众自己投票评选。七是开展 “我脱贫、我光荣” 评选活动。主要是针对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和“我是贫困户我怕谁”的思想,导致出现瞒报收入、甚至打电话向帮扶领导索要帮扶物品或资金的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形成“勤劳致富光荣、贫穷落后可耻”的风气。针对每一户群众一年的养殖、种植和工资性收入的总和为评比依据。八是开展贫困户感恩回馈教育活动。一方面是唤醒群众要学会和懂得感恩,带动更多的人关心集体、义务为大家做事;另一方面也是号召大家养成保持个人形象的好习惯。村里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自愿利用自己会理发的长处,主动为村民义务理发,作为他们感谢党的好政策,回报社会的行为,每个月用一天时间,义务为村民理发。把这些活动常态化,每年都开展,督促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就是开展雪亮工程和支部共建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经济相对脆弱。尽管集体经济的收入达到了脱贫的先进要求,但是总共就只有那么点,还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群众持续增收的问题。现在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花椒和核桃,一旦市场不好,群众收入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三)生态建设问题。生态保护是目前各级政府的重头戏,但群众一旦养殖数量增加,势必会给林、草地带来影响。

四、下一步的工作

(一)加大农业培训力度。一是加强对现有花椒和核桃的田间管理培训;二是对牛、羊的养殖,引导群众圈养和种植饲草养殖。

(二)探索群众增收途径。群众在短期收入方面,今年是种植了生姜,只是××社的群众进行了试种植,部分群众愿意种植,但海拔高的另外两个社群众积极性不高,需要探索新的种植项目。

5.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五

胡章胜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祠堂湾村红心猕猴桃基地、安全饮水工程、村级便民服务站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听取镇、村负责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等情况。胡章胜对该村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绿色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在产业发展、市场开拓上,实施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加快推进脱贫步伐。

县委书记禹敏对省审计厅在双峰精准扶贫工作中给予的倾情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要求,祠堂湾村要珍惜省审计厅对口帮扶的大好机遇,以扶贫项目开发为契机,做到人人有信心,人人出主意,人人参与动手,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重点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重建设群众需要、群众共享的惠民项目;县、镇、村三级联动,确保扶贫资金使用高效,项目质量安全,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部门加强指导支持,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6.精准扶贫工作总结报告 篇六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包村领导、同事、村委和群众的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市、县对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在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使××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一年来,我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利用工作间隙,我抓住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十八界四中、五中全会,深刻领会了全会的精神内涵,找准了工作的方向,抓住了工作的重点。使工作得心应手。始终坚持服务为民的理念,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才能真正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看法。回到工作中,便游刃有余。

二,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年,根据镇党委,政府对社保工作的具体要求,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村20xx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44户167人,20xx年减贫12户50人,全村共有贫困户79户281人,其中扶贫户32户116人,兜底户61户165人,交叉户14户,贫困发生率9%。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5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村上经济结构以种植、养殖为主,年粮食种植面积3400亩,粮食总产量1360吨,牛存栏20头,羊存栏500只,鸡存栏3000只,猪存栏2000头。使村民的收入显著提升,幸福指数日益提升。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工作:

(1)扶贫工作贵在“精”“准”“实”,为了取得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我经常深入群众中去,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加以记录。同时、在下班以后,还经常通宵达旦,与同事研究相关算法和数据填报格式。最终,成功上报了全部数据,完成了省级大数据采集工作。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最现实的依据。

(2)要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一年来,走访入户群众300余户,虽然起初,困难重重,也碰到了不少钉子,没少吃闭门羹。但我并不气馁,还是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镇相关领导,以便对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问题隐患。半年下来,在我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终于和群众打成了一片,融入到了群众中。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群众才会接纳你,认同你,支持你。才使自己以后的工作更加顺手,才能最终回归到服务为民的这个出发点上。

(3)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农村工作繁纷复杂,特别是和群众有关的工作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工作人员,我深有体会。农民作为的弱势群体,对自己直接的相关利益最为敏感。今年,在收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时,有几户群众认为自己身体不错,都不愿缴纳。我便主动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仔细讲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最后,这几乎群众均主动足额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圆满完成了当年的收缴任务。

三,尽职尽责,严以律己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廉洁从政、庸政懒政、工作作风的文件。规范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净化了从政环境,改进了机构效能。在这种氛围下,镇党委及时召开会议,宣讲精神、内涵。虽然今年工作任务重,困难多,但我还是能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在入户期间,从来没有接受村上和个人的各种邀请和礼品,认认真真、严格足量的完成了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是思想上学习不够重视,由于工作经验少,总觉得忙,没时间,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即便学习,也是培训中学一学,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缺乏全面了解。

2、是在工作中落实不够全面,表现在抓全盘、注重经济,轻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建设,放松了计生工作,与群众接触和交谈少,理论与实践结合差,学以致用不够活。

3、是与同事交流少,不够积极主动和同事探讨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

总结过去,汲取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新的一年又将到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更加努力,期待在20xx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二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沐委发〔20xx〕6号)精神,以及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沐川县精准扶贫工作立标定责考核办法〉的通知》(沐委办〔20xx〕11号)文件要求,我乡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扶贫攻坚的要求,把握时间节点,走实规定步骤,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现就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境西北部,其东、北两面与xx县毗邻,西北角与xx区接壤。乡人民政府驻xx寺街1号,距xx县城75千米。下辖xx、xx、xx、xx4个村3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7平方千米。20xx年末辖区共有2095户,总人口7265人,其中农业户1935户,共7043人。20xx年县政府分配我乡贫困人口总数927人,贫困村1个,我乡根据全县制定的范围进行总量控制,并将贫困户按照上升10%的标准分配到各村。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269户,贫困人口972人,贫困村1个。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会议和讲话精神,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确保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成立以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置扶贫开发办公室,明确扶贫专干,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LED显示屏、党务村务公开栏等方法在村组干部和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主动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三、明确工作职责,组织驻村帮扶

按照“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全乡222户贫困户,副县长xxx领导联系3户,县安监局联系严湾村29户,县残联联系青山村7户,电力公司联系同心村20户,县邮储银行联系和平村30户。按照剩余贫困户由乡镇兜底联系原则,我乡印发了《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xx〕11号)文件,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乡的基础上,结合全乡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乡属各单位、各村选派乡干部、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136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4个驻村帮扶工作组,明确驻村工作组组长,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村到户2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驻村工作组在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结对帮扶贫困户,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实施对帮扶人员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逗硬奖惩,确保责任到人、帮扶到户。

四、加强项目管理,开展精准扶贫

结对帮扶干部在主动做好扶贫户摸底调查的同时,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愿意,结合扶贫户实施找准帮扶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致富措施。同时督促“两委”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主动协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争取项目资金,指导村“两委”开着“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严格按要求做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公示工作。20xx年实施严湾村、同心村、和平村精准扶贫工作,扶持贫困村和其他贫困户种植茶叶515亩,实现全乡27户111人产业脱贫致富。20xx年将实施和平村和同心村精准扶贫工作,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计划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9.9万元,养殖土杂鸡6100只,种植核桃27.5亩,新建农房120平方米,改建农房60平方米,预计能实现47户156人脱贫致富,能够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贫困人口减贫任务。目前新改建农房正在实施过程中,土杂鸡和核桃已进入采购程序,即将实施到户。

五、查找存在问题,明确工作难点

一是基本公共工程相对薄弱。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目前我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三是贫困对象缺乏自我发展后劲。目前,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仍以资金投入、物品赠予为主,输血的多、造血的少,对扶贫对象的素质、能力培养不足,缺乏良性互动,对贫困村落实的项目较少,村级议事、决策、干事的长效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四是扶贫体制不健全,推动工作较难。精准扶贫工作程序多、资料多、工作量大、时间较长,虽已安排部分经费,但仍不能完全保证工作需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在基层操作非常困难,扶贫干部几乎都是兼职,工作量大,精力上顾不过来,推动工作较难。

篇三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xx县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的文件精神,根据“一进二访,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我们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将“助学一批”和“驻村帮扶”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扶贫工作。现将201X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助学一批”扶助对象共计1016人。其中,县内就读学生598人,县内入园幼儿80人,在读大学生35人,县外就读幼儿和学生250人,暂未入园47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1人,“两后生”5人。

在我县13个“省定”贫困村中,我局和市四家后盾单位对点帮扶龙门镇李家村。

二、助学一批抓落实,技能富民有成效

(一)摸清底子,明确工作目标

根据县扶贫办提供的“助学一批”名单,我们要求对应学校借助村委会力量,对受助对象再次进行人员信息核实。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缺口台账、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全县范围内的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程度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实施。

(二)健全机构,制订三年规划

为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我局成立由党组书记、局长xxx同志任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我局还制定下发了《xx县教育精准扶贫规划(20xx-20xx)》和《xx县教育行业扶贫二0xx实施方案》,全县各学校向县教育局签订并递交了工作责任状,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围绕目标,狠抓工作落实

1.实施精准资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每一个贫困学生(幼儿)予以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201X年,全县共发放助学金770.14万元,惠及贫困学生8412人次。在县内就读的678名“助学一批”贫困学生和幼儿中,有552人获得资助。其中,受助学生515人,受助幼儿37人。此外,我们竭力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2.做好控流保学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幼儿)成长,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幼儿)辍学、流失,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设立贫困村学生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实施“一人一案”,安排未入学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切实提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实现就业脱贫。做好了家庭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县职教中心设立学生就业处,对家庭贫困大学生给予就业指导,对需要进行职业岗前培训的大学生提供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保障家庭贫困大学生及时充分就业。

4.实施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工程。认真贯彻落实《xx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20xx-20xx)》,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县域职业教育纳入xx市职业教育统筹规划,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支持建设汽修、酒管、服装设计、海员为主体的3-4个特色专业群,适时有效调优专业,提高了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建立“一家一”助学就业档案,深入推进“一家一”助学就业。积极引导“两后生”、青年农民、城乡劳动者等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分期分批开办养殖、种植等培训班,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三、驻村帮扶出实招,精准扶贫见实效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我局高度重视。一是宣传到位。我局利用教育信息网、月工作通报及QQ工作群,将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要求及时宣传到位,让教育系统人人都知道精准扶贫及其工作要求。在2xx年xx月xx日召开的教育系统精准扶贫动员大会上,号召全系统人人参与,个个参战。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派出精兵强将为工作队员,与市后盾单位一道进驻xx村,认真扎实开展扶贫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党政会,听取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扶贫工作。20xx年xx月xx日,我局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布置会议,局党政班子、局机关及二级机构干部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强调要在扶贫、扶知、扶智上,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落实到位。20xx年xx月xx日,xx市人大常委会xxx主任主持召开了精准扶贫调度会,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所有后盾单位及相关乡镇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会议。遵照会议精神,我局牵头先后召开了三次精准扶贫协调会议,全面协调扶贫工作。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行动上的认真落实,为我局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扎实调研、精准识别

遵照XX市人大常委会鲁立彬主任“走遍李家村的山山水水、访遍李家村的组组户户”的工作要求,201X年11月5-7日、13-14日,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两次进驻龙门镇李家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调研工作。工作队分三组实地踏查了李家村的村级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走访了所有由村镇两级提供的贫困户和大部分未纳入贫困户的农户,专访了有一定规模且有种、养殖经验的村民;召集了村民代表座谈,与村民贴心交流,全面摸底;组织了扶贫工作队员研讨会,对走访的每家每户的情况进行研讨分类,对村支两委和村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初步确立了26户贫困户名单,并将其再次交由村民大会表决确认。201X年11月10日,李家村根据相关程序召开了村民大会,经村民投票表决最后确定,XX县龙门镇李家村贫困户为19户。

(三)结对帮扶、责任到人

按照市、县、乡“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一户一帮扶档案”、“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由五个后盾单位结对帮扶,确保每户贫困户有2名以上干部帮扶,并建好档。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建立了贫困对象推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以户为单位,了解贫困户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账、经济账,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按照“一户一策”制定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每户每年的扶贫工作情况纳入这户所有帮扶责任人的年终考核,将扶贫工作情况和效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扶贫工作队通过近两个月扎实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调研工作报告。在此基础上,我局因地制宜、初步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一是确定了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文化惠民工程到村到户、医疗救助扶持到村到户等七大工作任务。

二是制定了组织协调到位、资金筹措到位、综合帮扶措施到位、项目监管到位、基层组织服务到位、宣传提炼总结到位等六项保障措施。

三是出台了《xx镇xx村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实施方案》、《xx镇xx村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到村到户实施方案》、《龙门镇李家村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实施方案》、《xx镇xx村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方案》等四大方案。

四是制定并通过了《龙门镇李家村精准扶贫三年攻坚规划(20xx-20xx年)》,为三年的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认真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1.完成了结对帮扶、建档立卡工作,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面对面沟通,交换意见。完善了贫困户分批次、分类别进行扶贫和脱贫的规划。

2.筹措资金25万元,帮助李家村完成李家村——醴陵1.2公里道路硬化,已竣工。

3.沟渠改建水利建设项目已动工。

4.为改善村容村貌,签订了环境卫生治理承包合同。

5.确定4户为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

6.向全县教职工发出“精准扶贫”爱心捐资倡议书,共收到爱心捐款173340.7元,所捐善款全部用于帮扶贫困户家庭。

7.由机关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帮助李家村贫困家庭销售茶油1000余斤,解决当地土特产销路难问题,帮助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

8.为保障贫困户家庭欢度祥和的春节,年前逐户上门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及物资5.2万元(包括现金2000元/户,棉被1床/户,还有米、油等食品),同时向学校捐赠床铺、课桌等物品共计两万余元。

7.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篇七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庆阳辖内7县1区, 是六盘山连片特贫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贫困人口共计54.86万, 贫困面达20.94%, 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集中金融资源实施精准扶贫, 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 组织领导得力

全市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所在地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并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 开展了金融扶贫示范县、金融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专题调研和专项推动。通过召开金融联席会、信贷工作座谈会, 制定下发了《2015年庆阳市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庆阳加快扶贫开发的意见》等文件, 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二) 积极推动落实

庆阳市辖内华池、合水两县积极创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 率先在全市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 涉农金融机构与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主办行合作协议, 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并累计发放贷款6 240万元。

(三) 加大信贷支持

一是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大量再贷款资金。截至2015年8月末, 人民银行占用支农再贷款限额9.9亿元, 累放支农再贷款9.4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扶贫, 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0.9亿元、双联惠农贷款8.93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2.39亿元、农耕文明贷款1.12亿元, 助学贷款9万元, 为贫困群体提供了信贷支持。

(四) 缓解贷款难题

在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 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降、贴、让”措施, 即“及时落实人总行关于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门给予支农贷款适当贴息, 法人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支农贷款利率”, 通过三方努力, 切实降低了支农贷款利率, 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贵问题。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目前, 庆阳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以强大的实力和悠久的历史, 在金融业以几乎垄断的市场份额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相对集中, 市县分支机构授信额度普遍较低, 因此, 部分国有商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不高,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不配合, 存在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的现象, 导致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缓慢, 工作任务难以完成。

(二) 个别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县政府扶贫部门与辖内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协调较少, 信息共享不全面, 双方存在“雾里看花”现象。即地方政府的一些扶贫措施未及时告知金融机构, 同时, 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工作措施未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导致个别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时滞, 工作开展情况不甚理想。

(三) 部分金融机构扶贫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的方式多为信贷支持, 主要表现为向贫困群体发放贷款, 利率水平普遍上浮偏高, 并未降至合理区间, 加之担保基金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贴息不到位, 形成银行欠息挂账, 金融机构发放扶贫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导致贫困群体获得实质性的帮助较少, 未达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要求。

(四) 金融服务有待创新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垂直管理体系限制, 市、县分支机构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 全市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合水县金城村镇银行推出信贷产品“金灿灿”, 惠及果农722户, 发放贷款5 821万元;合水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信贷产品“金果宝”, 惠及果农2 406户, 发放贷款11 090万元。尽管地方法人机构大力开发产品、不断创新服务, 但对贫困群体而言, 这些金融服务仍然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

三、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 建议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深刻领会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定决心和信心, 从讲政治和践行社会责任的高度, 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精准发力, 把金融精准扶贫放在心上, 落在实处。同时, 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抽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推进措施和意见, 全力促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二) 建议地方政府建立银政协调机制

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 如通过召开银政座谈会等形式, 将政府扶贫部门项目告知金融机构, 为扶贫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同时, 使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信息交流, 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此外, 地方政府应对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通过银政之间的有效互动, 推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化。

(三) 建议人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化

人民银行应结合双联行动, 将扶贫村创建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同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建立以人、财、物投入为辅, 以信贷支持和提供金融便捷服务为主的“一对三” (即“行对村”“行对企”“行对户”) 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 严格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同时, 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产品或开发新的信贷产品, 加大对示范村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并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 贷款利率予以优惠, 使贷款期限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和农户需求匹配。

(四) 建议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扩大带动效应

建议金融机构做好涉农项目, 提高贴息贷款占比, 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县域不得高于5.85%、非县域不得高于6.85%的要求。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 发挥辐射带动脱贫致富的作用。同时, 紧密围绕庆阳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等重点项目, 加大信贷投入。

摘要: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调研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5月, 甘肃省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处于发展期的庆阳市, 如何借助金融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庆阳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的基础上, 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认识不足、扶贫方式单一等是影响金融扶贫效果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人民银行3方面着手, 建立协调机制、创意服务手段。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许锡龙.金融支持扶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 2013 (09) :9-12.

8.宜丰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篇八

一是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宜丰县从2014年开始积极争取上级产业扶贫资金,并结合县情,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商品蔬菜、优质种苗花卉、优质家禽和特种水产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外销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培育壮大果业、茶叶产业、高产油茶、优质竹木、中药材等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体系,县内各贫困村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积极参与,从中受益,增加收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此外,还大力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丰富金融扶贫服务产品,县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作为信贷基金,确保贫困户生产和发展产业贷款的需求。

二是认真做好保障扶贫。按照国家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2015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55元/人.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245元/人·月。全县城乡实际月补差为城市低保291.36元/月,农村低保165.26元/月。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达到305元/人·月;分散供养标准继续执行260元/人·月。三年来累计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1800人次、近500万元;共为154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58万元。此外,每年还有180多户农村贫困家庭得到财政有效资助。

三是扎实推进安居扶贫。近年来,宜丰县进一步加大贫困村危旧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力度,逐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600万元,实施村组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12个,新修维修村组公路3.3公里,新建自来水10处。项目实施村组“满目疮痍”现象基本消除,贫困村自然道路基本完成硬化改造,用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

四是积极开展定点帮扶。近年来,宜丰县积极加强与省总工会、省邮政总公司、市委农工部、省晶昊盐化有限公司等定点帮扶单位的协调联系,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的作用,两年来,省、市、县三级帮扶单位共向105个村派驻了111个工作队、累计派出挂职和驻村帮扶干部2000多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600万元。

(江西省宜丰县财政局 彭熠锋供稿)

责任编辑:洪峰

上一篇:治超办月总结下一篇: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自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