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唐诗

2024-10-09

温庭筠唐诗(12篇)

1.温庭筠唐诗 篇一

一、清逸淡远

许学夷的《诗源辨体》中说:“今观其七言律, 格虽晚唐而清逸闲婉, 无尘俗之态。”温庭筠的一部分羁旅、表现自然的诗歌吸取了陶渊明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也有像王维、孟浩然诗歌中清逸淡远的一面。与此同时受到晚唐社会普遍趋向佛僧的影响, 于是他的诗歌中也就有了一些访僧和问道的篇目。

如《开圣寺》:

路分溪石夹烟丛, 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 向陵鸦乱夕阳中。

竹间泉落山厨静, 塔下僧归影殿空。

犹有南朝旧碑在, 敢将兴废问渔翁。

其中“竹间泉落山厨静, 塔下僧归影殿空”两句, 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悠闲与清逸。

若说年轻时的温庭筠为了逃避现实而用浓香脂粉等方式的话, 那此时的温庭筠, 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舞榭歌台的生活已没有多大的兴趣, 但此时的空虚之情如何抒发呢?只有通过自然景物及在佛禅中寻求安慰, 调节心情。

如《利洲南渡》:

淡然空水带斜晖, 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 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 五湖烟水独忘机。

温庭筠早期的愿望没能实现, 再加上生活上的失意, 最后变成为对大自然的归依感和对隐逸生活与隐士的认同感。换句话说, 温庭筠在观念上既追求平静的隐逸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却又留恋功名。

在诗歌中, 为了突出和追求诗歌的清逸, 温庭筠还写有一些与寺僧相互来往的诗作, 如温庭筠的《赠楚云上人》:

松根满苔石, 尽日闭禅关。

有伴年年月, 无家处处山。

烟波五湖远, 瓶展一身闲。

岳寺蕙兰晚, 几时幽鸟还。

此首诗虽在艺术和意境上没多少过人之处, 但也属清逸之作, 同时还有些许的清寂。可以看出晚期的温庭筠与很多寺庙的僧人都有来往, 并且试图亲近佛老, 因此对僧人生活有一种向往和追求。温庭筠的《送僧东游》中, 诗人与僧师的别离, 顿时让人感觉到一种凄凉, 即便以后有心问禅, 又找何人“问禅”呢?内心深处的情感又如何寄托呢?

在温庭筠的后期诗作中很少能再见到一些色彩浓艳的修饰性词语, 诗中呈现出的色彩感觉也趋于清, 而且, 温庭筠给我们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如诗歌《秋日》、《送僧东游》和《春日》等中的几句:

牧羊烧外鸣, 林果雨中拾。

灯影秋江寺, 篷声夜雨船。

门静人归晚, 墙高蝶过迟。

庙前晚色连寒水, 天外斜阳带远帆。

除此之外, 温庭筠诗歌中还常常以细致的体悟与观察, 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自然景物细微幽妙的变化。这种体物精细、多形似之言、刻画工巧的特点大多是受六朝诗人的影响, 比如:

树凋窗有日, 池满水无声。 (《早秋山居》)

点细飘风急, 声轻入夜繁。 (《春初对暮雨》)

萍皱风来后, 荷喧雨到时。 (《卢氏池上遇雨》)

温庭筠在精心刻画的同时, 使诗歌意境表现出了一种远离尘嚣纷扰, 追求宁静和淡远的风致。

二、孤寂落寞

晚年的温庭筠已不再是过着醉酒纵歌的生活, 更多的是面对现实和个人遭遇时表现出的无奈与失意。即便是才气纵横的诗人, 仕途中屡次的受挫, 报国无门, 生活落魄, 于是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是不得不向这样黑暗和残酷的现实低头。如果说清逸淡远是温庭筠诗里很少能引起人们注意的特点的话, 那么从诗歌的内容和读者的情感方面来看, 还可以在清逸淡远之外, 加上一些, 如伤感、孤寂、落寞等限定词, 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温庭筠诗歌所特有的风貌。

如温庭筠的《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 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 空向秋波哭逝川。

眼前景物却融入了当下情感, 温庭筠因伤今或伤己而怀古, 所写的景物变为“有我之景”, 这样便达到了动之以情的效果。温庭筠一生坎坷, 而诗中苏武精忠精神可嘉但不堪流年, 温庭筠以自身经历来揣摩古人心思, 这就使得他的一些咏史怀古额诗篇更具个人色彩, 有着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感情至真至深。他的《芙蓉》一诗:“刺茎澹荡碧, 花片参差红。吴歌秋水冷, 湘庙夜云空。浓艳香露里, 美人青镜中。南楼未归客, 一夕练塘东。”诗歌中虽用浓艳的笔法写芙蓉美人, 但也用了清淡的笔法写出了秋水夜景, “冷”和“空”二字道出了, 即便是再好的嫣红翠碧也只是冰凉寂寞的景色。

他的《过陈琳墓》, 曾益称这首诗能够直抒胸臆, 悲壮,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漂泊不遇的思想感情。温庭筠的《过陈琳墓》这首诗不仅内容丰富、深刻, 风格也变浮艳轻靡为气韵清拔, 格调高峻。

如《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看似凭吊古人, 实则是感慨自己的身世遭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诗人经过陈琳的坟墓, “今日飘蓬”暗示诗中所抒发的感慨与温庭筠的际遇是密不可分的, 而这种感慨又是联系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而“石麟埋没藏春草, 铜雀荒凉对暮云”两句写出陈琳墓在荒草之中的荒凉、孤寂与落寞, 诗作借景抒情, 气韵清拔。

如《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骚墙。

因思杜陵梦, 亮雁满回塘。

这首诗是温庭筠诗歌中比较经典的篇目, 尤其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两句, 人们广为流传。胡仔在《苔溪渔隐丛话》中说:“古今诗人, 以诗名世者, 或只一句, 或只一联, 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 不专在此, 然播传于后世, 脍炙于人口者, 终不出此矣, 岂在多哉。”如“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写行人早行的事情, 但可以看出, 清晨, 作者独自一人出发赶路。“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两句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感觉, 因此, 自古凡是抒发漂泊在外, 背井离乡情感的人都会拿这首诗歌作为典型。诗人个人的悲剧与社会的暗淡无望使得温庭筠的诗歌中显现出的“清”又带上了苦涩的意味。从文学发展来看, 温庭筠的诗歌中所呈现出的“清”则源于山林乡野之中的“清逸淡远”和“孤寂落寞”, 这也是晚唐时期诗人报国无门, 怀才不遇的一种感怀。

摘要:温庭筠诗歌题材丰富, 风格多样, 除了受李贺影响的齐梁乐府和辞藻浓艳的七言律诗, 表现出绮丽的一面外, 温庭筠的行旅、登览及问禅访僧的诗篇, 这些诗并不用浓艳的辞藻, 而是表现出淡远的一面。本文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 看出温庭筠诗歌的清逸美这一特点在其诗歌中的彰显。

2.霸气枪手温庭筠 篇二

温庭筠每次考试,押官韵,从不打草稿,只是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称他为“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可见其作文功底相当深厚,完全具备当一个优秀枪手的条件。

枪手界有一潜规则,当一次枪手要收一定的费用。让当代枪手望尘莫及的是,温庭筠当枪手完全出于自愿,谈钱太俗,从不收费,可见其境界非同寻常。有求必应,是他当枪手的原则,有难必帮,是他当枪手的个性,他“救救人”的雅号似乎证明,温的确是枪手圈的纯爷们。

温庭筠从40岁到55岁的15年间,数次参加应举考试,屡败不中,积累了丰富的考试经验,并对考试的潜规则熟记在心,具备应对考场复杂形势的能力。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相当严格的,考生进入考场时,不但要脱衣搜身,坐席之间还要设置隔离物,传卷子是很难做到的。在这种复杂的考情之下,温庭筠如何在替考中大显身手,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儿。然而,人家做到了,并且做得很不错。

最令后人佩服的是大中九年(855年)的那一次考试。当时,北山侍郎沈询担任主考,为了防止作弊事件的再次发生,他把防范的重点锁定在温庭筠身上,因为从历年的考场违纪记录看,温庭筠当枪手是出了名的。于是,沈询特意在面前为温庭筠专设一考生席,并与周围的考生隔出一段距离,发誓要盯死看牢这个不守纪律的考生。

第二天开考了,考场似乎没有什么异样,温庭筠感到身体不舒服,就提前交了卷子,沈询一看,人家仍然交出了千字的文章。可令沈询想不到的是,温庭筠在考场外悄悄告诉别人说,这次考试我救了8个人。一次考试,替了8人,这在中国枪手的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据史载,宣宗大中九年的这次科举是出过大事儿的,考试的题目严重漏泄,温庭筠是不是搞到了原题,不得而知。不过这次事件为御史台所劾后,一批与考试有关的人员得到了严肃的处理,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出为处州刺史,监察御史冯颛则被罚一个月的俸料……

这一次考试,温庭筠再次名落孙山,他没有太在意,也没有怨恨自己,因为有多少次落选,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知道,自己除了长得丑,别人看不起,没有钱,无法拿钱把考官砸晕,还没有靠山,没有人向考官打招呼讲人情,并且本人考试记录还差,这在唐代想中举是一件很难的事。

很多后人推测,温庭筠为什么对当枪手乐此不疲?一些人说他讲义气、乐助人,一些人说他为了在众人面前显摆才学,其实这些都只能算是对表面现象的认识,其深层原因应该是,屡试不中的经历让温庭筠知道了科举考试的黑幕,滋生了对科举考试的叛逆心态,他要通过当枪手搅乱考场这些惊人举动,来实现唯一的意图:鄙视万恶的科举考试制度。

当然,温庭筠这种无言宣战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他不但屡试不中,而且还落了个品行坏的骂名;他虽然有让唐宣宗佩服的才学,但一生中只担任了县尉、国子助教这样不起眼的小官。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仕途的多舛,生活的坎坷,始终没有压制住温庭筠满腹的才华,他诗词兼工,辞藻华丽,成为花间词派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花间鼻祖。

(顾玉兰荐自《博客天下》)

责编:高冗

3.温庭筠唐诗 篇三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

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

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

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

满山荞麦花。

温庭筠诗鉴赏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致。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仰慕之情。

一、二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 ,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 。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静。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 、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 这个砍柴者并非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三、四两句写一路所见 ,是近景 。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 、树叶冲走了 ,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致和色彩,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 ,“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 上也增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五、六两句写入望的远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 ,看不清楚 。“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这两句改用协调的音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对应的。

七、八两句又改用拗句的音节,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适应的。而写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为了写人,为了衬托古朴高洁的“处士”形象。

“ 荞麦”是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 ,春间开小白花。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荞麦花既同描写处士的山居风光相适应,同时,也说明处士的生活虽然孤傲高洁,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绝;借此又点明了作者拜访的季节——春天。

4.温庭筠词 篇四

菩萨蛮系列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一作著绮)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一作日)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菩萨蛮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菩萨蛮

翠翘金缕双鸂鵣,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菩萨蛮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菩萨蛮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菩萨蛮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一作雁)归君不归。

菩萨蛮

宝函钿雀金鸂鵣,沉香阁(一作关)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菩萨蛮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一作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菩萨蛮

雨晴夜台玲珑日(一作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更漏子系列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遮鸪。

香雾薄,透帘(一作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栏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侍(原作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更漏子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归国遥

香玉,翠凤宝钗垂箓簌(此二字以“罕”字头换竹字头)。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归国遥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酒泉子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杆,窥细浪,两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一作幕),度春宵。

酒泉子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双。

酒泉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玉钗斜簪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酒泉子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

定西番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定西番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寒门消息,雁来稀。

杨柳枝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绝(一作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杨柳枝

南内墙东御路帝,须知春色柳丝黄。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

杨柳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杨柳枝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杆半入楼。

杨柳枝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一作同)芳草绿萋萋。

杨柳枝

两两黄鹂色似色,袅枝啼露动芳音。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杨柳枝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南歌子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

鬓垂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南歌子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倚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南歌子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南歌子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河渎神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女冠子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女冠子

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

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

玉胡蝶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寒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

清平乐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怎奈长安路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锁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一作争)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遐方怨

凭绣槛,解罗帷。未得君书,肠断(一作断肠),潇湘春雁飞。不知征马几时归?海棠花谢也,雨霏霏。

遐方怨

花半坼,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诉衷情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柳弱蝶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河传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一作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河传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河传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一作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番女怨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番女怨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荷叶杯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荷叶杯

镜水夜来秋水,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原作想)。

荷叶杯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存疑词]

菩萨蛮

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按:此首见《尊前集》。原注:一作袁国传。

木兰花

家临长信往来道,浮燕双双拂(一作掠)烟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容(一作红)颜镜中老。

按:此首见《温飞卿诗集》卷三,题作《春晓曲》。

杨柳枝

一尺深红蒙(一作胜)麹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杨柳枝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5.温庭筠——《更漏子》 篇五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垂,

梦长君不知。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注释】:

(一题李煜作)

迢递:远远传来。

画屏:有画的屏风。

香雾:香炉里喷出来的烟雾。

谢家:西晋谢安的家族。这里泛指仕宦人家。

红烛背:指烛光熄灭。

梦君君不知:又作“梦长君不知”。

【赏析】

这首词描写古代仕女的离情。上段写更漏报晓的情景,下段述夜来怀念远人的梦思。先以柳丝春雨,花外漏声,写晓色迷朦的气象。再写居室禽鸟为之惊动的情景。不独城乌塞雁,即画上鹧鸪,似亦被惊起。这种化呆为活、假物言人的写法,实即指人亦闻声而动。夜来怀人,写薰香独坐之无聊,灭烛就寝之入梦。通首柔情缱绻,色彩鲜明。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

《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

《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

6.试论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 篇六

关键词:温庭筠;花间词;艺术特色

晚唐五代时逢乱局,文化学术多趋于衰飒,但恰在此时,一股以写女性、闺阁为主的文学创作风气悄然兴起,不日即蔚为大观,尤其词的创作更是异彩纷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形成一个稳定的创作群体,即为“花间派”,这一词派中不乏在文坛纵横的一代大家,而这其中,作为花间词的宗师级人物,温庭筠在花间词风的形成、发展、兴盛的过程中无疑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孟子曰:“知人论世”,欲把握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就需从历史、文化的大语境,词人的生平遭际,词作的评析,这四个角度去探讨。

一、唐风的熏染

时至晚唐,唐王朝当年的隐忧终于成为了现实的危机,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外族侵扰,日暮途穷之象尽显,这时的文学承继中唐的内转向趋势,继续在细腻之中寻找寄托。胡应麟道:“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盛唐因其积极的入世态度而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眼光,中唐是颓唐与退避,晚唐则着力于日常生活中,逐渐由诗向词过渡。“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正是晚唐文人的集体写照。正当此时,温庭筠挟着盛唐壮阔浑雄的游丝,承继着中唐绮靡寥落的气脉,浸染着晚唐颓败衰飒的风气,在唐王朝堕入永夜之时,锦衣夜行。

二、自我的锤炼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雲,根据其弟名庭皓可推知庭雲在先,庭筠在后。字飞卿,本名温岐,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温庭筠当时以诗、词、骈文的成就扬名于晚唐的文坛,其诗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时人称其为“温八吟”,

在青年时,多次入京考取进士,但因其讽讥权贵,且与丞相令狐綯的不睦对其造成了很大影响,被当朝者所排挤,导致仕途颇为坎坷。而其中于《唐诗纪事》中记载或可见端倪:“宣皇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假其飞卿修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云:‘中书堂内坐将军’,讥相国无学也。又云:令狐綯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正因为如此遭际,使得他风流放荡,常常和浪荡子弟出入于青楼酒肆,眠花问柳,终于散尽资财,穷困潦倒。坎坷的身世命运并不能暗淡温庭筠的生命光华,他精通音律,善于鼓琴吹笛,时人赞曰“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他的词作发于心,着于墨,探乎幽,取乎静,和乎曲,统乎丽,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引领了一大批文人的创作倾向。

三、词作的行止

温庭筠的词现存确定的有六十八首,包括了《花间集》所收录的六十六首和《云溪友议》中的两首。其词作虽所存不多,但能经过千百年文人的审美考验而依然屹立不倒,依旧被人所称道,这本身就是对温词的一种肯定,说明了温词在艺术上达到了令同时代的词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这一观点,代表了自古至今许多人对温词的看法,甚至将温词归于艳词一类。但统观温词,艳词的创作并不是温词的全部,甚至根本不能概括温词的特色。比如《清平乐》一首: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流水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这首词并未见任何艳词的痕迹,甚至风格与之迥然不同,它并不描写相别时的儿女柔情,而是偏重于表现出行者的悲壮,透露出一种燕赵之风,慷慨之情,语言质朴无华,更加透露出一种阳刚之美。

比如温庭筠的一首词《菩萨蛮》,历来被人所称道,也是温词的代表性作品。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手法,通篇描画女子晨起梳妆之事,以女子最简单的动作,暗设了一个隐蔽的意义的空间,女子的意韵、情怀、诉求,心理的轨迹恰如首句“重叠”而且在“金明灭”之中,使人一方面或可寻踪,另一方面又难以断言,以白描的手法通行全篇,却传达出一种朦胧之美,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与奇巧的用意。温词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从细处着笔,善于描摹。

总体观之,温庭筠不仅是“花间鼻祖”,而且为整个词学开了先声,诚如刘学锴先生所言,温庭筠是“词体蔚为大国的真正奠基者”,其词气象富丽、繁缛精美的外在形貌,情绪化的审美追求,以及意象和合、意境明暗交叠、结构层递、音律复杂多变等内在技巧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了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感的能力,体现出有别于诗的以艳为美、以悲为美、以婉为美的词体特色,对词学的发展,特别是婉约词风的定型都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可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参考文献:

[1]钱 穆:《国史大纲》,第390页,商务印书馆,1994。

[2]李泽厚:《美的历程》,第129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3]龚鹏程:《唐代思潮》,第213页,商务印书馆,2007。

[4]钱钟书:《谈艺录》,第61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5]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第1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望江南 温庭筠 篇七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此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现出来。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此词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苹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后世评价:

1.明汤显祖评《花间集》:“朝朝江上望,错认几人船。”同一结想。

2.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

3.清谭献《复堂词话》:犹是盛唐绝句。

4.清陈廷焯《云韶集》: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徊不尽,是亦谪仙才也。吾安得不服古人?

5.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销魂”也。

6.夏承焘《宋词欣赏》:这“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一方面写眼前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有寓意,含有“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的意思,说明她爱情的坚贞专一。清代谭献的“红杏枝头依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词句和这意思也相近。

温庭筠轶事:

8.温庭筠拼音 篇八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他诗词兼工。虽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远不及李商隐。其词多写闺情,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是《花间集》的重要作家之一,对早期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谈谈温庭筠“筠”的.读音

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被誉为“花间鼻祖”。抛却历来人们关于飞卿的两极评价,他名字中的“筠”字的读音似乎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看“筠”。“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又引申为竹子的别称。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柴门空闭锁松筠。” 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筠连”县名。在四川省宜宾市南部,邻接云南省。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唐置羁縻筠州、连州,元并为筠连州,明改筠连县。《大明一统名胜志》:“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农产以稻、玉米、油菜籽、苎麻、茶叶为主。矿产有煤、铁、磷、萤石。工业有采矿、机械、缫丝、造纸、制茶等。名胜有巡司温泉,边石坝。

“筠州”。(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治高安(今市)。次年即废入洪州。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于今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2)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元改置筠连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难道有父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吗?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

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花间词奠定了词的基本特质,及美学特点,影响深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花间词就没有后来的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诸家。

我国传统诗歌以“言志”为中心,花间词以“缘情”为中心。

在花间词人中也各有各的特点。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而风格不同。

温庭筠写女人以艳丽的色彩,华丽的词藻,构成特有 “香而软”的风格,把女人的姿色、风情写到尽态极妍的地步。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子重叠的发髻,闪着金光的首饰,雪白的香腮,双双金鹧鸪的罗襦,一个慵懒、妩媚的贵妇人形象跃然纸上。

温庭筠的词高贵、华丽,词多艳语,富有暗示力。遣词用字复用金玉香雪等富丽堂皇和色调妖冶的词语,使他的词在香艳之外又蒙上一层贵气。

9.《遐水谣》 温庭筠 篇九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

杀气空高万里情,塞寒如箭伤眸子。

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干。

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

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

【注释】

①惊.雁:全诗校:“一作雁声。”

②伤:全诗校:“一作双。”

③号:全诗校:“一作飘。”

④犀带:饰有犀角的腰带。鼠裘:貂皮袍子。鼠,貂鼠。

⑤亭障:古代边塞的堡垒。《史记·秦始皇本纪》:“筑亭障以逐戎人。”

⑥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日“汉之飞将军”。

⑦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时所建。汉宣帝于甘露三年,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图像于阁上。见《汉书·苏建传》。

【赏析】

温飞卿这首诗,是他自创的新乐府辞,大约是从古乐府的汉横吹曲《陇头水》演绎而来的,因为从古乐府《陇头水》中,完全可以找到这首诗的渊源。例如首句“天兵九月渡遐水”,作为“陇头水”来说,写水自然是很多的。最有名的如张正见的“陇头流水急,流急行难渡”。次句“马踏沙鸣雁声起”,连水带沙的亦复不少,可以找到的有陈后主的“漠漠扬沙暗”、“移沙屡拥回”,梁元帝的“沙飞晓城暮”,刘孝威的“陇水带沙流”,以及翁绶的“平沙隔水见牛羊”等。杨师道更全面,他说:“雾中塞雁至,沙上转蓬轻。”第四句“塞寒如箭伤眸子”,有陈后主的“寒多不识春”、“寒声起夜丛”。第五句“狼烟堡上霜漫漫”有卢照邻的“旌悬九月霜”。可见九月渡遐时,这里已是有霜的了。第六句“枯叶飘风天地干”,鲍溶说:“细响风凋草”。第八句:“清光炯冷黄金鞍”,车喿攵说:“雪冻弓弦断,风鼓旗杆折”。第九句“虏尘如雾罩亭障”,陈后主说:“惊风起马嘶,苦雾杂飞尘”。第十句“陇首年年汉将飞”,刘孝威:“勿令如李广,功遂不封侯。”最末一句“楼中思妇徒相望”,陈后主:“万里望佳人”,江总的“遥闻玉关道,望入杳悠悠”,僧皎然的“旅魂声扰乱,无梦到辽阳”。细细寻来,当然还可以找到一些。

温庭筠却放着现成的《陇头水》不用,而偏要别创一曲《遐水谣》。他这样作,是为了承乐府之意绪而别有所指的;故用“遐水”来代替“陇水”。遐,远的意思。借《陇头水》的传统题意吟边塞之苦,而又不是写的甘肃这一带,故用一含糊的方位词“遐”盖过,以便写心中所思的地方。

这首诗共分三段。首四句写战士进戍边塞的情景,着眼在“杀气空高万里情”。“空”,可以作高旷讲,但这里已经是高,不必再以空来形容高;要形容,那也应当是说高飞或高扬,而不宜说空高。空,也可以作虚空讲,以空来形容高,就只能是白白地高了。“杀气空高万里情”是说白白地把杀气搞得万里晴空都是的,以其并非国防之需要,徒然浪费感情而已。所以他和传统的写法完全不一样,原因就是他认为这样的进军是冤枉的,所以说“杀气空高”。“空”字、“情”字皆下得极冷。次四句写战士们驻扎边地的感受,着眼在“清光炯冷黄金鞍”,用将官们的“犀带鼠裘无暖色”的舒适反衬起战士只能依“清光炯冷”的马鞍而憩的非人待遇。末四句写战士们久久不能回去的原因,着眼在“麟阁无名期未归”,指责统治阶级贪图功利而穷兵黩武,以战士妻子的怨望作结。全诗三换韵,平仄相间,音韵激越,俨然是一部边塞驻军思想小史。

诗一开头,点明了时间是九月,皇上派来的兵渡过了这远方的水,向着更远的沙漠进军。长途跋涉,使得人马都疲惫不堪,所以人马都威武不起来,而是杂乱地拖着沉重的步伐。一“踏”字,使整个军容都抹上了疲劳的灰色。可以想见,当此地“旌悬九月霜”的时候,连那旗帜都是凝重而蔫蔫萎顿的。然而千军万马,那气势毕竟是雄壮的,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跋涉在沙漠之中,无论怎么萎顿,那都是一种浩大的声势。人马所踢起的征尘,足可以掩没大军;而人马的杂遝声,当传闻老远,是以使得栖息在沙岸水边的大雁早早地惊飞呼叫起来。远远看去,就是黄尘与雁阵齐飞,苍天与大地一色。把一次进军写得既有气派,复又透出不济来。诗人在这里对这次到万里边地来搞得这战尘杀气弥天的行动提出了责备,表示了他对这一次进军持否定的态度。可见这次行军,不是为了守边,保卫祖国。因为如果这样,温庭筠甚至都会要去参加的。他在《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一诗中说:“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这就表白了他之所以处于岩壑,并非是为了作一个隐士,而是皇帝不用。如果要启用他,他甚至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即连扶助文王以匡天下的吕尚都不放在胯下。可见他的雄心是很大的,和这首诗的情绪迥异。因而可以推见这次进军是一次不义的行为。大约正因为不便指出,所以这才采用了古乐府的传统写法,略去了字面的违碍之处,而发泄其胸中不满之情。而战士每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当然开始是有点新奇感的,所以什么都要看一看。然而除了寒风吹得眼睛生疼以外,几乎别无什么可以压下自己那离开热土的思念之情。一“寒”字,既像水墨画般的画出了边塞的荒凉,也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了戍卒的心理感受,并为以后的怨望张本。而这些又均妙在从戍卒的新奇的眼光中出之。乍到尚如此,则今后会更难打发。一种难耐之情,跃然纸上,为“失约”的怨恨作好铺垫。这一组形象,由于溶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真切细致地表达了客观的典型环境,故而为读者提供了审美条件,从而可以捕捉到他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获得了共同语言的基础。因此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10.温庭筠:《苏武庙》教案 篇十

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新课标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新课标又规定了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此,这首诗的教学以诵读为主要方法,朗读和背诵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

由于苏武是西汉时期的人物,年代久远,学生不甚了了,所以导入时,我设计了激发兴趣的环节,并要了解历史的同学说一说苏武的故事,为下面理解苏武形象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的环节,我对学生的初读进行了指导,诗歌朗读要富于韵律美,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苏武的感人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是品读,我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美,在师生共同探究中理解诗歌内涵。当然,这个环节如果不把握好分寸,会造成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和体验。

拓展环节我选了李白的诗,题材相同。李白的这首诗浪漫主义手法不明显,相反,近于写实的手法,希望学生能从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去比较。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古诗。

2、学习诗人运用描写、对仗、用典等表现人物的方法。

3、感受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运用描写、对仗、用典等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生答:苏武)知道苏武的故事吗?(同学交流)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凭吊怀古诗《苏武庙》。

二、美读感知

1、(屏显)请同学们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有节奏美。

如:(屏显)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2、读后请思考,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思考交流)

三、美点寻踪

同学们刚才大概了解了苏武其人其事,(屏显)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流畅、有感情,要读出诗句的意思来。

1、边朗读,边翻译句子的意思。可讨论交流。

2、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美在哪里?

同学交流,教师点拨。如可以这样去思考(屏显):

(1)用词美

“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还有“雁断”及表现被困匈奴不得归之痛,也表达苏武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等。

(2)对仗美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 去时冠剑是丁年。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讲究,分别从时空角度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3)绘画美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是亲眼目睹的塞外之景,暗用典故,画面感强,形象表达苏武被困匈奴的孤独寂寞情怀。

(4)情感美

这首诗, 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

四、拓展延伸

下面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屏显):

苏武 李白【唐代】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请同学们比较二诗的异同。

五、请同学们背诵课文,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绘画美,体味爱国主义感情。

拓展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长期交战,致使两国国力削弱。匈奴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当汉朝派使者回访时,匈奴却扣留了部分人质。公元前100年,正当汉武帝打算出兵匈奴时,匈奴又派使者来求和,并答应释放以前扣押的汉朝使者。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欣喜,于是,他派中郎将苏武携带汉朝文书和象征他使臣的旄节出使匈奴,副手张胜还有随员常惠也一同前往。

然而,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发生了内讧,苏武等人也因此被扣留了下来。

匈奴想让苏武归降,便派来了曾是汉臣,后来投降匈奴的卫律去游说他。

卫律说:“我归顺匈奴后,单于赐我爵号,让我称王。现在我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和牲畜。如果你投降,我保证你也会和我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否则,你性命难保!”

苏武当即痛骂卫律道:“好好的汉臣你不做,偏偏要对侵犯喊人的匈奴摇尾乞怜。你背叛皇上、抛弃亲人,不顾君臣之礼、手足之情,你有什么颜面来见我?”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一怒之下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的地窖里不给他吃喝,想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腊月寒冬,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没有水喝,就捧着一把雪止渴;没有食物,就扯下蓬上的粘毛充饥。

就这样过了几天,单于见苏武居然还没死,更没有投降的意思,一怒之下就把他送到了北海边(今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并对他说:“既然你不肯臣服于我,我就派你去放羊,等公羊生了小羊,我就放你回去。”公羊怎么能生小羊呢?单于这么说,只是想长期监禁苏武罢了。

寒冷的北海荒无人烟,苏武只能挖掘老鼠的食物来充饥。在这里,唯一和他作伴的就是那根代表汉朝使臣身份的旄节。他每天都挥着旄节放羊,睡觉时也把旄节放在身边。日复一日,旄节上用来装饰的牦牛尾巴几乎全部脱落了。

公元前85年,这时汉武帝已死,由其子继位,即汉昭帝。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求单于放回苏武。单于却骗汉朝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汉朝使者知道苏武依然健在,便严厉地说:“匈奴既然有心同汉朝和好,就不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带,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大惊失色,他以为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天地,连大雁也替他送信给汉昭帝!于是,他连忙把苏武放了。

11.温庭筠《芙蓉》原文注释 篇十一

芙蓉

作者:唐·温庭筠

剌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芙蓉》注释

①碧:全诗校:“一作绿。”

②吴歌:吴地之歌,盛行于南朝,始为徒歌,后被之管弦。

③湘庙:娥皇、女英二妃庙,也世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

④青:全诗校:“一作清。”

⑤南楼:泛指南面之楼。

⑥练塘:在江苏丹阳县西北。

《芙蓉》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芙蓉》繁体对照

芙蓉

刺莖淡蕩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裏,美人青鏡中。

12.温庭筠《菩萨蛮》 篇十二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其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

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

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

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

月明花满枝。

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花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

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

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

镜中蝉鬓轻。

菩萨蛮 唐·温庭筠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

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

绿窗残梦迷。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

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

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靥脸,

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

燕飞春又残。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

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

燕归君不归。

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

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

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

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

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

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

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

往事那堪忆。

花露月明残,

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月,

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

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

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

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

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

故国吴宫远。

春恨正关情,

画楼残点声。

其十五

玉纤弹处真珠落,

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浥朝华,

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

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

上一篇:读《皮皮鲁遥控老师》有感下一篇:职业的探索及自我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