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阅读教案第一课

2024-06-22

综合阅读教案第一课(精选10篇)

1.综合阅读教案第一课 篇一

第十一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2.正确书写四个难点汉字

绍 教 授 留 3.按正确的笔画顺序描写汉字

4.通过组合、分解汉字,了解汉字结构

5.理解攵、禾两个偏旁的意义,并能写出同偏旁汉字 6.练习并会用课文中的句式

二、教学环节及内容 1.识读并记住生词和词组

介绍 教授 教师 校长 欢迎 留学生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我们俩 你们俩 他们俩 2.按正确笔画写出下面四个汉字

留 3.组合汉字与分解汉字

(1)组合汉字

左右结构 禾:口 且 中 火 呈 只

攵:孝 娄 贝 方 古 正(2)分解汉字

没 授 都 校

绍 们 欢 俩 4.理解下列偏旁的意义,能写出同偏旁的汉字(1)攵:与“文”相关

政 改 数(2)禾:与“禾”相关

种 租 5.作业:完成练习与课外练习

(1)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的题要查字典、理解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处理课文 要求:

(1)理解对话内容,并正确回答问题(2)流利背说短文内容,并能默写 1.处理对话

(1)学生反复朗读对话,归纳句式(2)提问式讲解

你们是留学生吧?

你是英国人吧?

你们学习什么?

你们学校留学生多吗?

(3)分角色背对话(4)检测背诵效果 2.处理短文(P64)

提问式讲解: 山田是哪国人?

安娜是哪国人?

他们在哪里学习?

3.分角色背对话 4.检测背诵效果

5.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预习下一课生字生词

第十一课

练习题 1.看拼音写汉字 Jiàoshîu jièshào jiàshì

xiàozhǎng huānyíng liúxuéshēng

2.给下列词注音

留学生 校长 教授 教室 我们 你们 他们

3.根据偏旁,写出汉字(至少4个)攵: 禾:

4.写出笔顺 绍: 教: 授: 留:

5.写出5个左右结构的汉字

2.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爽、吟诵、瀑布、唱和”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作者展开联想,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

3: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作者采用“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妙用排比,一句一景,进行略写的方法。体会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段落抄写的行款美。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

2:学习作者采用“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妙用排比,一句一景,进行略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前准备: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齐读课题。理解“山中访友”的意思。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散文作家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板书课题)

师:“访”就是?

目标一: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清爽、吟诵、瀑布、唱和”等词语。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词语:清爽、吟诵、瀑布、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其中 “唱和”的“和”是多音字,音调为四声。

2、特别提醒“挺”字右边不要写作“延”,“拔”字右边不要写成“发”。指导写好笔画较多的“瀑”字,最后一画不要写成一捺,应该是一点,是学生练习写两遍。

3、形近字组词。

瀑()邀()度()驱()爆()遨()渡()躯()独立完成后小组相互批改,教师了解情况。

目标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作者展开联想,运用拟物的修辞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

1、师: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2、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学生根据“导学精要”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探究内容,教师巡视。

问题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怎样运用拟物的方法抒写人与山中景物亲密无间的关系的?

【学习反馈1】小组汇报,交流问题,组际补充、评议。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法。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请你勾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表达效果。

(2)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漫步山中展开的联想,将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方法相融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指名展学,交流“学习反馈1”中的问题,组际评价并补充。

教师小结: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采用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方法相融合的手法,是文笔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对 “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

过渡语:下面有一篇文章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大家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一)阅读练习

春雨写意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仿佛是调皮的云娃娃惹恼了老天爷,使它一天到晚都阴沉着脸;又像老天爷把云娃娃打哭了,使它抽抽噎噎,清泪涟涟。小雨时而无声无息,时而淅淅沥沥,下得天潮潮地湿湿。

雨渐渐地大了起来。大滴的雨缀成一条条“鞭”抽在玻璃上,打在大地上,甩在大树上。雨水把玻璃冲刷的模模糊糊,看不清外面的风景,只听见由飕飕风声 潇潇雨声,沙沙树叶汇集成的交响曲。

不知不觉中,这宏大声音退去了,天空中飘落下来的只是朦胧的小雨星。推开窗户,使劲儿闻这儿空气,清清爽爽。我推开门下楼,投入了雨的怀抱。雨星乱蹦乱跳像调皮的孩子,待偎依到人身上却是温暖的,像母亲的手臂。雨默默的,但仍然能听见一种不可琢磨的声音,如一把古老的竖琴,奏出深沉的曲调,余音袅袅,似幻似真,又似儿时的摇篮曲缥纱在耳边。雨仿佛密了一些,抬眼望去,俨然一幅清虚淡远的山水画。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漫步,细细玩味着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路旁的花贪婪地吮吸着甘露,花瓣上缀了些水珠,让人不由联想到美丽姑娘的容颜。小草修长的碧发被润湿了,发梢上还挑着没来得及擦干的水珠呢!

雨淅淅沥沥地下啊下啊,我化作一滴雨,和着柔柔的风在空中飞舞。我总是轻轻柔柔,丝丝缕缕,朦朦胧胧。我悄悄走向大地,滋润干涸的土壤;落到水中,交织出悠扬的曲子。我对着淡淡的绿洒下一点缤纷;我静静聆听小草对我的呼唤,再唤醒梦中甜甜的小树苗。待雨过天晴,被我洗涤一新的花草树木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而后,我与阳光打个招呼,便匆匆转身离去„„

(1)短文①—④自然段写了,第⑤自然段写了,描绘了一幅“物我交融”的画面。

(2)短文第二自然段,作者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把自己想象成“一滴雨”,首先写“我”在空中 ;接着写,;然后写

;再写,;最后写 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3)指名展学,交流拟人和拟物的修辞方法相融合的手法,组际评价并补充。过渡语:在文中,作者除了使用拟人和拟物,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哪一个自然段用了排比?(第五自然段)

目标三: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作者采用“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妙用排比,一句一景,进行略写的方法。体会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问题2: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介绍了山中哪些景物?想想运用第二人称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学习反馈2】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ɡǔ)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第5自然段作者采取“全景式”选材,大量选取山中景物,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一句一景。作者都介绍了哪些景物,请默读课文圈出来。

(2)第5自然段五个排比句都以“你好,××的××”开头,请读一读,想想这里运用第二人称的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为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为充分,让人倍感亲切。

(二)表达练习

请你抓住事物的特点,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采用“全景式”选材,妙用第二人称,一句一景,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或熟悉的地方,介绍一下那儿的美景吧。课后完成小练笔:写一个片段(全景式选材)目标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段落抄写的行款美。

1、自由诵读,练习背诵。

2、抄写自己背诵的部分。提醒:大小、间隔、高矮一致,一段话自成一体。

3、展示、评价。

4、总结全文,学生交流收获。板书设计:

3.《声律启蒙》第一课 教案 篇三

一东(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2、根据译解及小故事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

3、了解有关对仗、押韵的知识,尝试“平长仄短”的读法。教学重点: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

初识声韵格律、应对知识,了解平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缺字对联导入,简介《声律启蒙》

二、正音正读

1、初读,读准字音。

2、提示易错读音,练读。

3、去掉拼音读正确。

过度:相信在理解意思之后,大家会读得更好。

三、正字正义

1、出示前五句:自由读,理解意思。

2、有不理解的地方看书上的译解。

3、师介绍“三尺剑”、“六钧弓”的典故;师生配合读其句,解其意。

4、游戏:找对子(练习有节奏读文,弄清有哪些相对应的词。)

5、找规律,了解有关“押韵”的知识,解题“一东”。

6、出示后三句,学习“平长仄短”的读法。通过欣赏图片、配乐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7、指导完整朗读第一部分。

四、正心正行

1、抢答 填空。

2、用古诗填对子。

4.安全第一课教案 篇四

四(4)班 符文平

一、指导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使学生懂得在校园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二、活动时间:2017年9月1日

三、活动地点:四(4)班教室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安全问题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个问题,可是尽管这样,还是会有许多小朋友不注意安全。这一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在校园里如何做好安全。让我们永远将安全牢记在心中。一年级一班《校园安全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讨论:

1、集会、做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a集会、做操时要做到快、静、齐。

b.集会、做操时要由班主任带队按顺序入、退场。

c.集会时要专心听,做操时动作要规范。(有的同学集会时动来动去,老是去碰别人。)

2.上、下楼梯要怎样,不能在哪些地方玩?讨论、反馈。

① 上、下楼梯不拥挤。

② 不在楼梯、走廊上玩游戏。

③ 无事不上楼。

3.教室里电器设施(如:录音机、插头、日光灯、电扇、多媒体等)不能随便触摸。(我们班有专人负责开关电灯,无一人随便触摸电器设施。)

4、在教室内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 在室内活动,有许多细微的事情值得同学们注意,同样容易发生危险。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磕碰。目前大多数教室空间比较狭小,又置放了许多桌椅、饮水机等用品,所以不应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滑、防摔。教室地板比较光滑的,要注意防止滑倒受伤;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还先留意会不会夹到他人的手。

(5)防火灾。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等行为。

(6)防意外伤害。改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图钉、大头针等文具,使用时必须有老师指导,用后应妥善存放起来,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5.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 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应当尽量在室外指定的地方活动,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跳跳绳等,不追逐打闹,避免出现不安全事故。

(4).活动更要要注意在安全情况下,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撞上、卡伤等危险。

6、放学回家时应注意什么? 每天放学后全体同学必须在指定地点统一站队回家。路队行进时掉了东西、或散了鞋带要迅速出队等路队过去后在捡东西或系鞋带。

7.学生不得爬窗台、栏杆等。知道爬窗台、栏杆等危险,无一人爬。

8.上厕所时应该怎么样? 不抢先、不拥挤。

9.学校里哪些地方我们也不能随便乱爬?

① 不能随便爬到乒乓球台上玩。

② 不能爬围墙。

③不能爬学校周围的建筑。

五、总结:

5.第一课:我知我家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一般概况;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和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

导入新课:

展示《三毛流浪记》的四幅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学生答“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家”。

听歌曲: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

活动一(教材第4—5页)

联系所给的情景,说说并体会“家是什么”?

.“家”的遐想

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

生1: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生2:我的家像一个石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生3:我的家像一个桃子,颜色鲜艳,中间又有一个核,那就是我。

生4:我的家像一个芦柑,刚开始吃的时候有点苦,但仔细一品又有点甜。

生5:我的家像一个苹果,很普通,但营养很丰富。

……

体会:说明家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是吃饭的地方,更是亲人、亲情的一代名词,是与感情关系密切的一个词语。

2.我说我“家”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情景故事:学生阅读教材P4两则故事,思考:家到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庭关系的确立也有多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结婚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关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现在的舰艇结构有哪几种哪?

学生结合教材P5的内容回答,家庭关系的建立

家庭的结构类型家庭的功能

说自己不同的家:

教师板书四种家庭结构形式,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等。

你现在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你的家庭(家族)中,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3.“家”的情结

“我可以选择吗?”

我是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他们有着优越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父母。每当他们谈及父母时,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神情,我只觉得我心中的“秘密”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为我的家庭跟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为让我受好教育,带着我和母亲来到这个城市,和别人合租了一套房子,为了让我有个独立的空间,他戒掉了20年的烟,每月多花200多元钱给我租下了那房子的阳台,但是我睡觉还是得缩着脚。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父亲在街边摆的修车摊,为了多赚钱,父亲从来早上没晚过5点出门,晚上没早过8点回家,而且风雨无阻。我怕同学看不起我,一直不敢跟任何人提及我的家庭和我的父母,这个秘密已经存在我心底七八年了。而且每次和同学一起经过父亲的修车摊前,我都痛苦地低下头,装做没看见……

我常常想不明白,在班上,我的学习不比别的同学差,可即使考了第一名,为什么我还是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为什么我就偏偏生在这么个家庭?为什么我的父母这么辛苦,却还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为什么……

我可以选择吗?我可以重新选择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吗?……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

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

父母子女的关系不可选择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一年轻人向一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

智者:“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不愿意。”智者:“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

学会感恩父母年轻人:“不愿意。”智者:“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不愿意。”智者:那就快感谢你的父母吧,他们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血浓于水。

教师讲解:对我们来说,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活动二(教材第6页)、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答:不会。家庭的状况会变化,父母的地位会不同,但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不可选择、无法改变的。

2、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

答: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所以我们应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系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你知道家人在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委屈吗?你能说说家人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活动三(教材第7页)

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缘关系。

提示:将自己的家人、亲戚的姓名填写在树上。

、你现在的家庭属于什么类型?

提示:家庭结构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根据自己实际家庭情况来选答一种。

2、你的家庭成员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提示:主要是写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长处。如团结、勤奋、经商等等。

3、在你的家庭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提示:如勤俭、勤学向上、乐善好施等等。

课堂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家,知道了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家,了解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立志为自己的家庭做贡献。

结论: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种天然生成的最

自然的亲情,是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

6.音乐 第六册 第一课 教案 篇六

春 天 第一课时(歌曲与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2.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能用轻快、和谐、轻轻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1.用色彩表示音乐的情绪,想象音乐描写的情景。

2.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

教具准备:电子琴、电脑、图片、四季变化的影片等。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复习上学期学过的歌曲2首:

1、《我是草原小牧民》

2、《苏珊娜》 学习新歌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叫声?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讲解歌曲

1、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2、再听歌曲范唱,3、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4、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导入:欣赏女声独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

2、随老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

3、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设问:

A、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B、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4、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

5、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

6、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 理位置。

第二课时(欣赏与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创编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嘀哩嘀哩》,体会歌曲感情 教具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1、歌曲《嘀哩嘀哩》。

2、再次聆听《春到沂河》。学习新歌

1、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

2、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3、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4、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5、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6、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7、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8、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歌曲欣赏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7.开学第一课:地理(教案) 篇七

——与学生谈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地理是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地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与学生思考,使学生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明确学习

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对待地理学科。教学重点:了解地理时什么,学习地理的价值。教学难点:学习地理的价值。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自助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我姓王,是你们的地理老师,这学期就是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地理,领略地理的神奇与魅力。因为地理不参与中考,所以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它不重要。其实恰恰相反,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学识之渊博,可见掌握地理知识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

(课堂要求)为了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我们能一起和谐愉快的相处,我需要强调几点课堂要求:

课堂纪律:该说时说,不该说时不能说 课堂笔记:勤记笔记(不懂的,重点的)

课堂发言:发言要举手,请讲普通话(认真思考,敢于发言)课堂作业:优质完成,按时完成 作为地理的入门课,我们有三个疑问:地理课学习些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地理?

一、什么是地理?

从地理这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地可以理解为大地,再往宏观想可以是地球甚至是宇宙;理可以理解为道理、理论、规律;所以地理就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科学。这么说太笼统,同学们也没什么概念,我们现在把它具体化,一起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地理的影子?

说到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我们先来谈谈衣服,不说别的国家,从中国的服饰就可见一斑,同学们想想东北汉子的宽大棉袄与南方姑娘的婉约旗袍,这些穿着与地理有哪些联系呢?

其次我们说吃,中国是一个盛产吃货的国家,不同的地方,人们的口味儿也各不相同,北方人喜食面,南方人好吃米;山西人是醋坛子,湖南、江西、云、贵、川是辣缸子,广东人?除了两条腿的爷娘,四条腿的板凳,还有什么东西没上过广东人的餐桌?为什么各地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呢

吃说完我们来看住,我这里列举了陕西的窑洞,湘西的吊脚楼,草原上的蒙古包,这几个地方都富有本地的建筑特色,为什么他们的房子要这样修呢?这与地理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最后我们说到行,现代的交通工具多种多样,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走到哪里,势必会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如何选择也是一种地理技巧。

由此可见生活离不开地理。除了这些,与地理相关的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地形;大江大河;四季变化;各种资源;各地不同的农产品等等,可见地理是一个庞杂的世界,总的来说地理包含了自然与人文两大部分,自然部分又包括位置、地形、天气与气候、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植被土壤;人文部分又包括人口、文化、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区域。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理学习些什么,那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从几个事例来得到启发。(ppt四幅图)我们看这四幅图:第一幅为什么沙特阿拉伯的旅店将床搭在楼顶?他们不怕被蚊子咬吗?不怕下雨吗?第二幅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第三幅为什么在长跑比赛中,来自东非高原的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第四幅为什么漂亮的丝绸服装出现在我国的江浙一带?

(通过讲解,做出解释)得出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是指一个地方或区域,“水土”是指该地方或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资源条件,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就有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换句话说,某些带有地方或地域色彩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能够折射出当地的地理环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结: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地理知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世界,也给了我们环游世界的渴望。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当今世界,我们经常听到“地球越来越小”的感慨。的确如此,不论是自然环境的变化,还是社会经济的动荡,使世界局部地区影响到整个世界。(举例)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们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发出的忠告。

3、学习问题,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地理事物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结果,比如城市的形成,可能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因素有关。比如建立一个机场,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善度,未来发展的趋势等,考虑其建立发展的可能性。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学习地理,我们势必会接触各种地图和图表,我们需要从各种地图中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从遥感图片中,分析地理事物的时事状态。会读图、用图,还能够增强我们的生活技能。

三、怎样学好地理?

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地理课研究的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课堂不仅在教室中,还在大自然和社会中。不论是教科书中的图片,还是野外的真实景观,我们都要仔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要学好地理,我们需要做到:

1、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

2、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8.六年级组教案 第一课 篇八

六年级组教案 第一课 (初稿)

学科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主备教师 王海田 授课 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默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讨论;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简单说歌曲内容。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请学生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作上记号。 (3)、指名分节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交流之后小结: 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民族多样 光辉历史 伟大成就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交流。 第一段: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第二段: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 第三段: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 5、朗读全诗,体味祖国的可爱。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盎然”。 2、思考:(1)这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祖国幅员辽阔的?(季节的反差体会幅员辽阔)(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是全诗的主旋律)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哪些可爱的地方。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2节。 (1)朗读第2节。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默读体会,第2节表现了什么?(祖国山河的雄浑壮丽) (4)有感情朗读第2节。 (5)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哪些祖国的美丽风景。 (6)朗读、背诵。 (7)小结学法: 朗读诗句,理解词语。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累,丰富画面。 感情朗读,联系背诵。 2、运用学法,自学3~6节。再交流讨论。 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 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简介: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巍峨”。 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介绍战国编钟。 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刚强不屈、纯洁高尚、胸襟博大、气魄恢弘)举个例子说说这些精神。 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可爱。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七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说的。 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3、有感情朗读,表现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四、朗读、背诵全诗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把自己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知道的某个特产,古老的历史文物等,向同学们说说。 课外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总写: 幅员辽阔(对比) 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分述(五方面)民族多样(强烈的爱国 光辉历史 伟大成就 总结: 展望未来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9.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学习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方法的不同。

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内容。

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时间:20分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自我介绍

通过一个小魔术“白纸变字”引入教师的自我介绍(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环节: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抽两名学生演示(初高中对比实验)

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加入约3-5滴酚酞试液,振荡后再观察。

实验2: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碘水,再加入约2mlCCl4溶液,振荡后观察。

学生观察得出:两支试管的溶液中均出现了红色。

教师讲解:以上两个小实验均产生红色,但产生的原因不同。由此,我们上高中后一定要学会不仅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活动设计:一位高三学生谈高中化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播放视频)

教师:实验是感知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的重要途径。

学生演示:

实验3:向一个盛有与水(水中先加入酚酞)的烧杯中加一粒黄豆大的金属钾

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分析,从而引出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要求: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

第三环节:高中化学学什么

介绍高中化学课程设置:高中化学共八个模块,其中有两个必修模块,含必修1、必修2,六个选修模块,含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实验化学》。

我们要学的模块有必修1、2,选修1、4、5。

第四环节:高中化学怎样学?

讲学习方法,并通过一则小故事带给学生启示:做任何事贵在持之以恒。

10.美术第一课教案 篇十

第一课时

课题:

1、巧置换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设计作品中置换的含义。2.欣赏置换作品,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3.让学生体会招贴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招贴画来表达。

4.大胆创作,有招贴画来做有意义的宣传。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招贴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招贴画来表达。

难点:大胆创作,有招贴画来做有意义的宣传。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1)欣赏《精神粮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汉堡中的肉片换成几本书?

(2)学生思考发言。(揭题:《巧置换》)2.赏析作品

《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这张招贴画中,你们看见了什么?从中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否和主题一致?

讨论:这幅招贴画的主体是一片代表生命的绿叶,作者把叶子的边缘部分置换成冒烟的工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染,突出了环保的主题。(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生活中的题材很多,现在你们就学者创造一幅作品。3.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讨论你所创作的素材,将如何表现?

(2)互相交流、启发注重突出主题。(3)自由创作或改编创作,也可以或作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题:

2、自画漫画像

二、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时期:

四、教材分析:

漫画人像是漫画家族中的一员,创作人物漫画像时,不仅要对人物外部特征进行夸张和变形,而且要对人物的神态。表情进行夸张,从而达到幽默、夸张、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五、教学目标:

1.认识漫画的基本特征,了解漫画语言。2.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3.观察自己特征,用漫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真实的一面。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漫画的基本特征,了解漫画语言。

难点:观察自己特征,用漫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真实的一面。

七、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

(1)欣赏《爱因斯坦漫画像》提问:这位人物同学们认识吗?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这和我们平时看见的肖像一样吗?

(2)讨论:爱因斯坦长长的头发,高高的鼻梁,思考的眼神„„这和平时看见的肖像是像非像„„(揭题:《自画漫画像》)

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

(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像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像的外形特征夸张、人物的神态进行了夸张)(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欣赏《马三立漫画像》等作品。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尝试创作。

(1)运用夸张、变形手法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2)互相交流、彼此的外形特征。(3)自由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自画漫画像

漫画像的特点: 外形特征夸张、人物神态也夸张„„

教师当堂范画:„„ „„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课题:

3、漫画与生活

二、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时期:

四、教材分析:

漫画是一种来自生活的艺术,是我们的生活写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漫画作品朴实、生动而富有智慧,能使大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难点: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七、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播放《三毛流浪记》歌曲,思考:三毛的形象给你怎样的感觉?

(2)小结:对漫画中的人物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夸张,甚至变形,为自己要表现的思想服务。“三毛之父”张乐平爷爷的创作经验:漫画来自于生活。(揭题:《漫画与生活》)

2.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

(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某君到此一游》: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错位》: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独幅漫画)4.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自由创作或改编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漫画与生活

漫画的表现手法:幽默、夸张、寓意、讽刺„„ 认为表情简画:

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课题:

3、漫画与生活

二、课时:二课时

三、授课时期:

四、教材分析:

漫画是一种来自生活的艺术,是我们的生活写照,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漫画作品朴实、生动而富有智慧,能使大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教学目标:

1.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3.了解生活中的幽默因素,培养学生开朗的个性,并通过观察与思考来明辨是非的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难点: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漫画与生活》这一课中,同学们画了许多有趣的作品。大部分的同学的作品是独幅的。那什么是独幅漫画呢?

2.讲解构思。

(1)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只有一幅放映生活的漫画。(2)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多幅漫画来放映同一个生活现象。这又叫什么呢?

(小结:系列漫画、多幅漫画、连环画)

(3)你能用多幅漫画来放映现实生活,并组成一个系列吗? 试试。(同一主题;事物起因、后果;设想等)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3.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踢雪球》: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自由创作或改编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漫画与生活

漫画的表现手法:幽默、夸张、寓意、讽刺„„ 认为表情简画:

漫画与生活的关系:„„ „„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4、身边的风景

二、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时间:

四、教材分析:

漫步在街头巷尾,不论是林立的大厦,还是弯曲的小巷,不论是匆匆的上班族,还是街边叫卖的商贩„„只要我们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

五、教学目标:

1、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平凡的美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绘画人物形象。

3、用速写的方式画风景画。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平凡的美丽。难点:用速写的方式画风景画。

七、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当你走过大街小巷,有时你会发现,身边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说说你认为有趣的事,让大家也来分享分享。

(2)学生谈话。

(3)教师小结:只要我们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揭题:《身边的风景》)

2.讲解构图。

(1)当我们看风景时,能看见的风景很多,如何来采景呢?(2)学生思考、讨论。

(3)教师小结:双手组成镜框采景。(4)把你看见得景象有简单的线条画下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3.观察操作。

看书中的采景方法和步骤。

分析:对景物要仔细观察,确定主体,可勾画草图进行构图比较。4.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身边的风景的同时,你看见了什么?如何构图?(2)互相交流、启发用速写的方式绘画。(3)自由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身边的风景

身边的故事: 采景方法: „„„„ 双手组成镜框采景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4、身边的风景

二、课时:二课时

三、授课时间:

四、教材分析:

漫步在街头巷尾,不论是林立的大厦,还是弯曲的小巷,不论是匆匆的上班族,还是街边叫卖的商贩„„只要我们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

五、教学目标:

1、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平凡的美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绘画人物形象。

3、用速写的方式画风景画。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身边的风景,感受平凡的美丽。难点:用速写的方式画风景画。

七、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中,同学们画了许多精彩的作品。许多生活中很平凡的

事物,在你们的画面中是那么的美。

想不想让自己的画面更加美丽? 2.欣赏作品。

(1)吴冠中的《山村新居》:从画面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用美术的语言说说画家吴冠中是用了那些绘画手法体现出你们所感受到的美丽?

讨论: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4.尝试创作。

(1)仔细观察,用心感受身边的事物。(2)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3)自由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一、教学内容:

5、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二、课时:一课时

三、授课时间:

四、教材分析:

站在树下往上看,大叔参天如云;长满硬刺的象牙球,从顶部看时变得像话一样美丽;从玻璃幕中看人、看楼房、看街景,一切都变得非常奇妙„„换一个视角看看你熟悉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五、教学目标:

1、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

2、学习简单的透视原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难点:学习简单的透视原理。

七、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1)看长颈鹿的图片:这只长颈鹿的头怎么这么大呀?(2)学生回答:是从头上往下看的。

(3)原来如此。从不通的角度看世界,会有不同的风景。(揭题:《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2.模仿尝试。

(1)通常我们看风景时,总是从一些平常的角度去看。今天呢大家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看事物,你发现了些什么呢?

(2)首先,来从树下往上看,看见了什么?(3)学生讨论:大树比以往看见大高大得很多等等。(4)在看看从上往下看的象牙球呢?

(5)教师小结:以不同寻常的视角表现事物,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3.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你想画什么?想从哪个视角表现?(2)互相交流。(3)自由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从不同的视角变现

第八课时

一、教学内容:

5、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二、课时:二课时

三、授课时间:

四、教材分析:

站在树下往上看,大叔参天如云;长满硬刺的象牙球,从顶部看时变得像话一样美丽;从玻璃幕中看人、看楼房、看街景,一切都变得非常奇妙„„换一个视角看看你熟悉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五、教学目标:

1、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

2、学习简单的透视原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难点:学习简单的透视原理。

七、教学过程: 1.情境激趣。

这只长颈鹿的头这么大,同学们都知道是从头上往下看的。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讲解构图。

(1)学生思考、讨论。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绘画构图中,要遵循近大远小的规律。3.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作品。

《脚步匆匆》:画面是从什么角度看事物的?如何表现的? 讨论:(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尝试创作。(1)讨论创作内容。

你想画什么?想从哪个视角表现?(2)互相交流。(3)自由创作。5.作业展示。6.课堂小结。

八、板书设计:

构图规则: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反思:

上一篇:学科导论结课报告下一篇:复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