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共17篇)
1.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2012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情况的通知,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专项自查,现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情况:
1、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十名的品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g、头孢唑啉钠0.5g、头孢曲松钠1.0g、克林霉素磷酸酯0.3g、左氧氟沙星0.3g、替硝唑0.4g、头孢哌酮钠|舒巴坦1.0g;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致为65%,针对每位患者而言抗菌药物使用的较少;
3、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0,我院从不给患者使用;
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大约占到门诊处方总数的23.60%;
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
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3、对超常使用抗菌药物的,及时给予停止使用。
4、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存在半衰期较短的抗菌药物药物用法用量不规范。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强各临床科室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上级医师讲课,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
2、对各科室抗生素应用进行监管,对超范围使用、超长期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并要求科室定期进行自查。
3、严格控制门诊抗生素处方比例,门诊药房进行监控,及时提醒超范围使用抗生素的门诊医生。
4、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严格监察,避免手术患者出现抗生素滥用情况。
2016年12月20日
2.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二
1 资料来源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成立 ADR 监测室,建立 ADR 报告制度,制定 ADR 监测工作程序规范,全方位地开展 ADR 监测工作。2010年共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68例,其中188例与使用抗菌药物有关,占总例数的70.15%。188例抗感染药物 ADR 报告中,男100例,占53.19%,女88例,占46.81%,男女比例1.14:1;年龄分布为1~90岁,平均年龄43岁,各年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其中,患者本人有药物过敏史的11例,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的5例。
1.2 药物不良反应涉及药物种类
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居首位,其次是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等等。这与几类药的使用广泛有关,与国内有关报告一致[3];但也不排除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情况,例如左氧氟沙星有33例,占17.55%,临床上应加强这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各类抗菌药物引起的 ADR 例数详见表 2 和表 3。其中,合并用药者69例,占总数的36.71%;单一用药者119例,占总数的63.30%。
1.3 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分类
导致皮肤及附件损害的居首位为120例,心血管系统次之,这与其易于发现和观察有关;但全身性损害,特别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应予以重视 (详见表4)。ADR 发生原因除药物为一抗原性物质外,也可能与制剂的质量和附加剂等有关,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产品中若其水解产物含量高或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久时均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
1.4 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评价及转归
按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估方法,结果为肯定 12 例,很可能 138 例,可能 33 例,怀疑 5 例。转归:治愈 109 例,好转 79 例,无后遗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2 结果
188 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经对症处理的 171 例,未经处理的 17 例。治愈的 29 例,好转的 135 例,有后遗症的 0 例,使原病程延长的 15 例,使病情加重的 9 例。
3 讨论
3.1 年龄与药物不良反应
从年龄分布看,抗菌药物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以成年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老年患者次之,其中 40 岁以上的患者占 46.81%。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60岁)不良反应程度较重,这是由于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都有不同程度减退,以及往往常患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合并用药等因素,增加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开展对老年患者 ADR 监测工作应成为 ADR 研究领域的重点。临床医生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药物代谢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体用药方案,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 ADR。
3.2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抗感染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引起的 ADR 例数最多,涉及 8 种药物,54 例报告,占总数的 28.72%。由于该类抗感染药物的作用强、使用方便,临床上应用广泛,故 ADR 的相对发生率就增大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其次为过敏样反应。这就加大了对临床用药的要求,不仅要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过敏史,还要询问有无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仅对青霉素过敏而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其他严重过敏反应发生者,在必要时仍可用头孢菌素,但一定要先做皮肤过敏试验[4]。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局限,临床上对头孢菌素的皮肤过敏试验还很不到位,需要引起重视。
3.3 青霉素类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引起的 ADR 例数在本次调查中居第三,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 (26例)、过敏样反应 (2例)、抽搐(1例)。2例是口服阿莫西林引起的 ADR。《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0版与2005版规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而阿莫西林说明书上则没有相关注明。基层医院目前往往不能做到每例需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者都行皮肤试验,若是遇上医疗纠纷,医院则处于劣势。因此,在今后的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需更加严谨本职工作。
3.4 喹诺酮类药物与药物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静脉炎 (22 例)、胃肠道反应 (8 例)、皮肤反应 (17 例) 等。从大范围来看,喹诺酮类药物特别是第四代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正日益增多[5]。氟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药物,临床上现建议日计量单次给药,故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较多,这可能与静脉输液的速度、剂量、给药间隔等有关。ADR 信息员在获取相关信息后,提示临床使用该类药物时静脉滴速应控制在30~35滴/分左右,否则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系统反应[6];同时建议选择大静脉滴注。在 ADR 信息员的干预下,类似的不良反应有所改善。临床上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影响骨骼生长发育而不能用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但在调查报告中还是发现了1例,虽然只是引起了静脉炎,可还需引起临床重视。此外,在52例喹诺酮类药物的 ADR 中有2例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其机制可能与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 受体的活化有关[7]。
3.5 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本次收集的 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 (120例), 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属于药物变态反应,抗感染药物由于抗原性较强,引起的这类反应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易于发现。而抗菌药物对其他系统的损害,如肝、肾功能,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虽然危害较大,但由于其 ADR 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且不易和疾病本身的进展相区别,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不易发现而可能发生漏报现象。因此,应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而提高医务工作者对 ADR 的鉴别判断能力,是 ADR 监测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方向
4 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避免用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用药时应就各项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关注用药后的反馈情况,以免发生难以挽救的后果。
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2010年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级、统计。结果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88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药物(29.647%)、喹诺酮类药物(22.22%)、青霉素类(22.22%)。结论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0(5),6-7.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2),11-16.
[3]施玲玲.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168例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6):531.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0(5),14-15.
[5]刘莹,王玉,曾昭全.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61-63.
[6]张象麟.MCDEX2005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2.
3.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111-01
临床中使用的药物类型较多,抗菌药物属于当中较典型的一种。近些年来,临床病人因运用抗菌药物而出现不良症状、不良后果的几率逐年升高。为探寻使用此类药物的科学、合理方法,本文从临床用药的角度出发,对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展开回顾探讨研究,调查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指出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解决方法,现作以下报道:
1.对象及方法
1. 1 研究对象
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各科室运用抗菌药物的有关情况,各项资料选自各科室抽查到的用药处方,当中包括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241例病人的用药处方,2015年5月-2016年4月259例病人的用药处方,上述病例用药处方都符合审查、调查的具体要求。
1.2研究方法
对各年的病例资料展开统一整理,重点统计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药物运用占比率、溶媒选择情况、运用适应证、Ⅰ类术口的使用情况等),同时,评估运用抗菌药物后的微生物样本送检结果。参照上述临床信息资料拟制调研表格,综合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运用问题及其相应解决办法。
1.3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予以处理,采用 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表明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调查,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运用抗菌类药物的抽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据指出,2014年4月-2015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总使用率是65.56%(158/241);2015年5月-2016年4月抗菌类药物的总使用率是48.65%(126/259),对比得出,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示,强化临床用药的管理干预力度,能对抗菌类药物的运用情况形成相应影响。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此次研究活动得知,向病人予以抗菌类药物的过程当中,常常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没有明确抗菌类药物的运用指征而使用抗菌药物。例如,对没有确诊患有细菌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类药物。(2)药物运用不符合抗菌药物用药规范。例如,未参照专科感染的用药标准向病人开具药物,并诱发脏器功能障碍、血药屏障、药物代谢不畅等问题。(3)盲目联用药物。联合运用抗菌类药物时,需遵循相应的指征原则,且应慎重选择三联、四联用药方式。(4)给药的具体情况存在问题。例如,用量不当、给药途径有误、药物浓度不准确等。(5)Ⅰ类术口运用抗菌药的情况有误。例如,药物档次不符合、手术后没有及时停止用药等。
3.2用药管理措施及相关对策
(1)规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各科室按照用药情况拟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度,严格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每月定期抽查一次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并遵照合理标准展开用药评估,以全面掌控抗菌药物的运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2)增强医疗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让医疗人员深入认知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科学运用知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医疗质量。
(3)推行“临床药师与主治医生联合给药”制度。在临床给药过程当中,主治医生在向病人开具药物后,临床药师需对药物处方展开专业点评,以核查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当发现药物处方中有不当之处,临床药师及时作出纠正、调改,以减少错误用药的出现几率。
(4)注重病原菌检测的管理工作。医院各科室送检的病原菌种类较复杂,微生物检测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到耐药性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此,感染控制科、医务科等科室需联合预警,向各大科室传达抗菌药物的实时耐药情况,同时强化
科室医师的用药监控力度[2]。
(5)定期组织举办医疗质量评估会。对医院的医疗用药工作展开重点评估,调查评述门诊、不同专科的抗菌药物运用情况,分析出现以及潜在的有关问题,并积极探讨相应的管理解决办法,对严重违反用药规定的行为进行惩处,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合理给药意识与技能。
(6)全面落实抗菌类药物的督查管理工作。对医院使用抗菌类药物较多的相关科室,督查管理人员需增加用药审查次数,认真贯彻并落实药物处方的规范点评制度,监测全院使用抗菌药的实际量,持续监控重点病例的给药情况,以提升处方药的运用合理性[3]。
综合以上论述,医院在对抗菌类药物展开管理干预的过程中,需积极强化各科室的用药管理力度,选用动态监控和行政管理相互联合的干预方式,整体提高抗菌类药物的运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郭燕,朱德妹,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 13(2):86-92.
[2]程鎏,徐洁,周磊.从老年病房分离菌构成及耐药性探讨抗菌素使用和配备[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 (5):830-832.
[3]付陈超,文细毛,任南,等.湖南省2013年重症监护病房血标本分离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 40(7):549
4.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自查报告 篇四
根据卫医政[2010]111号文件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印发《2011年XX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的精神,我院认真落实,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我院成立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方面进行规范。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做了调查;
2、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
3、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分级制度。
二、现将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列出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用药。临床工作中,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便开始应用抗生素,而不做相应病原学检查。
3、预防用药过多。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不合理。
综上所述,不应凭经验选用抗生素,应当把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作为重要依据确定或改换药物。且要以口服给药为主。为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就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配伍、个体差异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三、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3、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四、处罚情况
定期对全院临床医师的处方及病历进行抽查、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1、对抗菌药物超常使用采取预警制度。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
2、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3、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医院简报通报,并计入考核。总之,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自查报告2 篇五
为贯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文件精神,落实《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院领导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认真部署,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综合措施,首先成立了由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工作,分工院长靠上抓,建立、健全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全院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由院长亲自主持,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制定了符合我院实际的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
通过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工作进展良好,效果初步显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品种结构较为合理。我院原有抗菌药物75种,种类较多,删减困难较大。我们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山东省增补药物目录,经过多次遴选,最后保留了疗效好、价格适中,不良反应少,临床常用的35种抗菌药物供临床应用。
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适应症、抗菌谱,参考国家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制定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权限。并认真执行,对检查中发现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了通报批评,并给予处罚。
三、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对门诊处方和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医院医疗质量简报上予以通报,督促整改。从自查情况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通过统计,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排名,使用前十位的品种大多是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品种。
四、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大部分科室能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抗菌药物。各科主任认真贯彻落实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使用抗菌药物有明确的适应症,疗程适当。基本杜绝了那种长期用药、无适应症用药、联合用药的不良习惯。
五、加大管理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加大奖惩力度。我们给各科室制定药品使用比例,降低药品费用,限制抗菌药物用量,对超比例的科室严格处罚,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
六、加强学习,持续改进。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我院临床医师参加《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远程培训,明确我们的责任,为了有效延缓和控制细菌耐药,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转变错误的用药观念、纠正错误的用药行为、摒弃错误的用药习惯,切实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以对人民健康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药品信息,坚持因病施治原则,合理、审慎地处方抗菌药物,并指导和教育患者正确用药。存在的问题:
1、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较长;
2、预防用药品种选择还没有完全按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38号文的规定执行;
3、更换品种、联合用药依据不充分;
4、仍有越级使用现象。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既是有效控制细菌耐药,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迫切需要,又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克服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细化落实措施,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奖惩力度,总结成功经验,巩固活动成果,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公众教育,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营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社会环境,确保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6.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六
抗菌药物使用自查报告
自开始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以来,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数量和强度明显下降,9月26日的统计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00以上,10月26日的统计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为66.18。虽然,这样的数字离标准的40以下尚有不小的距离,但也能够证明我院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做到了实处。
现在各科室的三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权限明确到名一个品种,药剂科调剂人员严格按照每一名医师的权限进行调剂,杜绝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在工作中发现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下:
1、收治的患者大多在基层卫生机构使用过大量的抗生素,造成患者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在不得不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出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增加的情况。
2、围手术期的患者,尤其是无菌切口的,手术科室担心院内感染的发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偏多。
今后工作的设想:
对所有的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重复培训,使他们完善的掌握相关知识,正规的使用抗菌药物,医院的管理部门对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督查,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另外,患者自行到药房购药,乱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的。在公众中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安全的教育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在广大群众没用切实认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之前,希望卫生和药监部门共同努力,将普通人获得抗菌药物的难度提高,普通家庭中再也不将抗菌药物做为家庭常备药物。
高阳县中医医院
7.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2013年心内科1244份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设计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表格, 按照“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相关标准。
1.3 观察指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患者微生物送检率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患者微生物送检率。
2 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 但7月份相对偏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逐渐降低 (详见表1) 。
3 讨论
3.1 住院患者人数变化
2013年心内科住院患者每月人数为100~120人, 6月、7月较少。
3.2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我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1—5月总趋势在逐步下降, 2月份较为高, 其原因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容易受凉、感染, 特别是心功能衰竭的患者更容易感染。另外, 6、7月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回升, 说明抗菌药物使用有所反弹, 可能与这2个月出院患者较少, 重患者较多有一定的关系;从8月后基本趋于稳定, 使用率在20%~30%之间波动 (见图1) 。
3.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我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5月下降明显, 6、7月有所上升, 从8月后趋于稳定, 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 说明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先盲目性的不使用抗菌药物, 而后恢复使用, 通过全院培训、科室学习、临床药师讲解等多途径干预抗菌药物使用后, 抗菌药物合理性使用明显提高, 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频次等趋于合理 (见图2) 。
3.4 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率
我科室细菌送检率有所下降, 特别是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下降明显, 未达到原卫生部要求的标准 (I>60%) [1], 由于抗菌药物发展迅速, 品种不断增加, 虽给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治疗环境, 但同时可能带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耐药现象, 造成感染无法控制的严重结果[2], 故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给患者留取标本并送检, 尽量做到根据培养+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见图3) 。
4 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在临床用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3]。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多数合理, 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 建议临床医师在使用抗菌药物时,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 及早查明感染病源, 根据疾病情况、药敏结果、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选择疗效肯定、安全性相对较高、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4]。今后要继续发挥药师的作用, 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工作, 定期调查用药情况, 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 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 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并结合实验室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的发生, 使临床药物治疗达到安全、有效、经济这3项合理用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医发[2009]38号.
[2] 温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不良反应[J].中外医疗, 2010, 29 (32) :126-128.
[3] 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 号.
8.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八
国家规定抗菌药物等药品在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只有根据医师明确诊断和使用品种、剂量及疗程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抗菌药物。这既是为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也是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产生的细菌耐药性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4月30日发布警告,如果再对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听之任之,不采取重大举措改变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那么抗菌药物将丧失抗菌作用,而具备耐药能力的超级细菌将使多年来可治愈的疾病再度变成致命杀手,由此产生的影响对全人类将是毁灭性的。
9.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九
整治活动自查报告
根据市局文件要求,我中心立即认真落实,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加强我中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我中心成立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方面进行规范。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做了调查;
2、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
3、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分级制度。
二、现将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列出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我中心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用药。临床工作中,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过宽,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便开始应用抗生素,而不做相应病原学检查。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
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不合理。
综上所述,不应凭经验选用抗生素,应当把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作为重要依据确定或改换药物。且要以口服给药为主。为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就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配伍、个体差异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三、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3、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四、处罚情况
定期对全中心临床医师的处方及病历进行抽查、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1、对抗菌药物超常使用采取预警制度。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
2、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总之,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10.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十
应用专项整治自查情况汇报
呼兰区卫生局医政科:
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为更好落实区卫生局印发《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分管院长组织相关人员于2013年7月17日进行了自检自查工作。
我院为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政治工作,调整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完善了抗菌药物各级医师可使用目录。抗菌药物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点评工作,并将相关文件,资料归案管理。
存在问题
1.未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师、药师职称晋级、评先选优、定期考核、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2.无专职临床药师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3.微生物实验室设备简陋,不能完成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工作,只能完成药物敏感实验;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率低; 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例>20%;
6.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率>30%(近于100%); 7.无信息化管理体系。整改意见 1.分管院领导将存在问题报告院长办公室,研究决定选派符合临床药师资质的药师参加临床药师培训,投入资金购置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设备。
2.科教科通过宣讲、培训、督查、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率为重点。
3.药剂科每月对门诊部药局随抽取使用抗菌药物100张处方,按照《处方点评表》进行点评,对不规范处方通报批评、经济处罚。
11.浅谈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篇十一
1 抗菌药物系统设计思路及数据库实现
(1) 根据卫生部对于抗菌药物管理的要求, 结合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实际, 实现抗菌药物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在于管控内容和审批流程两方面的实现[4]。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流程, 见图1。
(2) 通过整体流程图可知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需与医院信息系统 (HIS) 相应模块实施整合才能实现系统的应用, 其中涉及HIS中人员信息库、药品字典、科室信息库、ICD-10诊断库、ICD-9库等库表, 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中为医师分级库、抗菌药品分级库、抗菌药物用量控制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控制表、围手术期控制库、其他特殊使用控制库、审批医师库等库表[5]。HIS—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关系图, 见图2。图中展现了系统数据库整合后主要表间结构关系。
2 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消息平台
系统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效管控的同时, 也必须对确实因临床病情需要越级使用的情况作出高效响应, 具备消息机制的系统平台是本系统完成抗菌药物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抗菌药物的管理必须要结合HIS才能有效应用, 因此该项目中建立一个具备消息机制的系统平台是项目成功的必备条件, 同时系统平台的实现可将医院相关信息资源、业务流程进行有效整合为今后医院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项目以HL7卫生信息交换标准为基础进行规划, 考虑到未来的可扩展性和易用性将系统平台设计为中间件模式并实现符合HL7软件模块即插即用功能, 具体技术上则采用Microsoft.NET framework3.5开发平台和C#语言。
越级申请利用系统平台的消息组件进行实时转发;接收到越级申请的审核医师可利用系统业务调取不同维度的临床业务信息、抗菌药物管控标准纳入到申请信息中作为参考依据, 而上述数据信息是依赖于系统平台中的业务逻辑对HIS和抗菌药物管理系统中不同模块完成整合得到的;审核医师人工做出的审批决定最终利用平台的消息组件转发, 及时向越级申请医师反馈审批结果。
3 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使用
系统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进行管控, 从抗菌药物分级控制、抗菌药物用量控制、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控制、其他特殊使用控制等方面进行有效实现[6]。医院抗菌药物信息系统分级管控流程, 见图3。
抗菌药物分级控制主要通过3个方面实现: (1) 根据医师职称级别分别确定一线、二线和三线医师; (2) 根据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将抗菌药物设置为与之相匹配的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3个等级; (3) 将上述两方面的基础数据在逻辑实现是进行相应的智能匹配完成控制流程的前提, 如一线医师只允许开非限制使用级药物;二线医师可开列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药物;三线医师可开列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药物等, 如果越级使用则需要进入审批环节。
抗菌药物用量控制主要是在医师开列抗菌药物的同时根据病人已使用的药物情况, 从医嘱或处方中抽取相关药品使用剂量、累计量等信息, 结合系统中预先设置好的用量标准智能判断。依赖其中预设的基础数据系统可以对门诊、急诊和住院环节中的单次剂量、使用天数、累计剂量和每日用量进行相应使用时的报警和控制, 可以很好地在临床工作中实现医疗质量管理控制。
其他特殊使用控制是该信息系统的一个特色功能, 由于抗菌药物管控是未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方向, 为使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 特设计了该功能。其他特殊使用控制的功能主要用于满足医院管理部门的一些特殊要求, 例如可根据相应科室、病区或特定的医师设置抗菌药物的使用控制。如设置“甲硝唑片”[外科医保用]的特殊控制, 实施该控制后“甲硝唑片”将只能应用于外科医保病人。该功能主要根据医院临床实际由医院职能管理部门进行控制管理, 是抗菌药物管理的延展, 也是强化医院用药管理的一个创新。
审核医师针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审批和系统平台消息提示的应用, 其中消息机制的应用将越级用药申请实时呈现, 只要相应的审核医师在院内任何一台局域网内电脑登陆系统即可获取到申请信息。根据消息机制获取到申请后, 审核医师不仅可在抗菌药物用药审核中查看到越级使用的基础信息, 同时还可依据“临床症状或理由”中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临床诊断进行整合显示的辅助内容, 对越级用药审批作出正确判断。
4 总结
我院于2012年6月实施了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 至今已平稳运行了11个月, 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促进了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地控制了细菌耐药, 并且利用HIS和本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 保证了临床抗菌药物合理越级的高效使用, 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7,8]。实施该系统前后抗菌药物相关数据的统计情况, 见表1。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门诊处方比有了明显下降, 同时由于系统采用管控使得越级必须通过审批环节, 规范了医师的开放行为, 避免了过去大量不规范处方退方情况的发生。
该系统有2个创新: (1) 设计并实现了具备消息机制的系统平台, 该平台将HIS与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无缝整合, 该系统平台作为独立的中间件系统, 符合标准HL7规范, 为今后医院系统扩展避免信息孤岛奠定基础; (2) 其他特殊使用控制功能是在卫生部规定的抗菌药物控制管理规定之外设计并实现的, 该功能使得医院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医院具体应用实际情况细化抗菌药物控制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可以按照分级和用量等基础完成抗菌药物控制, 还实现了针对按照医院行政配置划分、病人类型、甚至具体医师的抗菌药物管控。
此外, 本系统还实现了功能丰富的相关统计如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 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在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 使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以卫生部颁布规范为基础进行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和应用环境, 实现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功能及配套具备消息机制平台和抗菌药物控制细化扩展功能。经过近1年使用, 建立了整合医院信息资源的平台, 并利用其中的扩展功能为抗菌药物进一步深入管控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耐药菌株,抗菌药物管控标准,抗菌药物分级控制
参考文献
[1]曾化松, 王艳琳.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5) :341-3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12.
[4]李允武, 金芝贵, 吴飞华, 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动态监测分析系统的开发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9, 9 (1) :4-8.
[5]孟黎辉, 姜雪, 郑佳.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1) :1422-1424.
[6]王丽英, 南凯, 韦兰柘, 等.抗茵药物使用监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12) :106-107.
[7]朱宏, 孙树梅, 谢新鹏, 等.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软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2) :181-184.
12.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考核标准 篇十二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余江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类使用管理办法》,特制定考核方案,具体如下:
一、日常检查范围及内容
(一)检查范围:全院门诊处方、运行病历、终末病历。(二)检查内容:
1、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
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4、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
5、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6、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始终居于异常前列的抗菌药物;
7、临床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成药物;
8、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二、检查标准
(一)抗菌药物分级应用
1、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应符合《余江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分类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局部感染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3、门诊处方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4、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由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的医生填写《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意见》,并将其附在病历中,病程记录中必须有相关主任查房意见。
4、限制级抗菌药物如发现超常使用或有潜在风险的,可升级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5、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1、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表》执行。
2、预防性抗菌药物必须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
3、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4、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的,应不超过24小时。
5、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6、I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1、经验性治疗仅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2、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3、不得将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作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对违反上述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四)对抗菌药物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用量超常预警通报
1、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2、连续两个月使用量排名位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3、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4、药物严重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抗菌药物。
药剂科每月对抗菌药物销售数量和金额进行排名,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如发现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的、随时监测其销量并对医师进行警告;使用量排名连续两个月居于前列,限量供应并对使用排名前列的医师进行警告,三个月仍居前列者暂停使用;发现企业违规销售的药品进行清退;对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清退。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情况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并给予其考核周期;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医院提交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三、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1)抗菌药物培训考核不合格;
(2)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3)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4)因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私利的;
1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本院目录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二、本院目录是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最低要求。各科室可根据本科室具体情况将“非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限制使用级”,或将“限制使用级”品种提升为“特殊使用级”以加强管理,但不得下调抗菌药物管理级别。
三、各科室应加强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分级管理,建立培训、考核和权限授予机制,有效控制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
(一)我院按以下原则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各级医师均具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主治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医师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资格;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二)医务科要定期组织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和调配权限。
(三)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14.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十四
1 我院近2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前10名排序如下。见表1-2。
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还存在部分问题:预防性用药不合理;无指征用药偏多, 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多, 这样不仅容易引发耐药菌株, 而且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过分依赖抗菌药物致使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较多。
2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情况
2.1 抗菌药物的分级及使用
根据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简称《指导原则》) 规定, 从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 对我院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分为三类: (1) 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经临床长期应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对细菌耐药性影响小的药物, 一般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即可使用。 (2) 限制使用的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明显、价格较贵、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有权使用, 或经主治以上医师签字后有权使用。 (3) 特殊使用的药物:疗效独特, 但毒性较大, 不良反应明显、价格昂贵, 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发生严重后果的药品;这些品种应有严格的临床应用指征或确凿证据方可使用, 并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科主任签名,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1d。
2.2 我院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的三级管理制度是《指导原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临床执行较有难度的一项工作。能否严格执行三级管理成为《指导原则》贯彻情况的关键。我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 按照分级管理的精神,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将目前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并严格按照医生职称规定其所能使用的抗菌药物, 同时将相应的材料印发到各个医生手中。 (2) 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指导原则》, 邀请知名的抗菌药物专家进行专业培训, 在每期药讯上对新进入医院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类, 并对其使用方法及适应症等进行详细阐述, 从源头上把关以防止不合理用药。 (3)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加强审方的力度。特别对医师越权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使用剂量问题、使用途径及次数上不恰当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处方审查反馈制度, 药剂科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研究表明[3], 由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审查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并将审查结果每周反馈给处方医师, 每月院内通报, 每季度向医院各部门汇报, 可将处方医师对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的依从性由70%提高到了93%。抗菌药物处方审查反馈可增加治疗针对性, 减少广谱抗菌药物、增加窄谱抗菌药物的用量,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从而降低细菌耐药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4]。
3 讨论
总之,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是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有效监控的基础上, 各基层医院还应加强宣传教育,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和奖惩细则, 并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建立健全并完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机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 使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及合理化。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4) :4-9.
[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90 (23) :94-124.
[3]Fowler S, Webber A, Cooper BS, et a1.Succesaful use of feed-back to improve antibiotic prescribing and reduce Clostridium dififcle infection:a controlled interrupted time series[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7, 59:990-995.
1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篇十五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和应用原则”等规定。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药事委员会监督各科室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医院的抗感染药物专家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三、检验科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它药敏试验结果。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四、药剂科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五、临床医生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毒副反应和给药剂量方法,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
闽清县医院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措施
一、严格执行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二、临床医师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三、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四、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应用。
五、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应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
六、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抗菌药物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16.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自查总结专题 篇十六
为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督察下,我院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自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自查结果:
1.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超出了《XX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所规定的范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强度也稍有偏高。
2.我院抗菌药物品种(含口服剂型)共计31种,未超出《XX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所规定的抗菌药物品规的范围。
二、已按照相关政策和区卫生局指示精神,制定了相应的院内规章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政策以及区卫生局指示精神,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XX医院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为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根据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工作。我院根据已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此项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将具体工作深入细致开展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已理论为基础,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自查整改,努力完善相关细节,严格执行分级原则和实施细则,为使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达到实际效果
四、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结合原来我院合理用药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合理用药工作的实施,并努力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保障。
五、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我院定期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并注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切实提高全院医务工作者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水平,努力促进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XX医院药剂科
2011-8-15
17.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 篇十七
目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存在的多个问题去分析得出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和促使药物合理运用的方法。
2 门诊药房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2.1 需要不断的修正抗菌药物的使用
想要增强临床药学水平、解决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难点、做到药剂科工作从供应型向临床应用型转移。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加大投资, 着力于研究医院药学科, 将正确的结果使用到临床治疗上去。其次是合理的监测治疗药物, 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最优秀的用药方案, 减少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1]。再次是创造一个组建药剂师咨询组等用药咨询平台, 可以通过广播和网络来讲信息介绍给患者, 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去介绍药学研究的进展、药学信息和新药介绍等。最后是帮助患者达到治疗的目的, 患者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来挑选正确的, 经济的用药方案。
还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情况。门诊药房在对发药的过程中或者总结各个科室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的时候,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要不断的进行纠正。尽最大的努力做到贯彻落实抗菌药物的应用制度。并且可以反映出各个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药物数量或者药物使用的情况。
2.2 继续改变制剂室的工作方向
目前随着制剂生产的规模的不断缩小, 迫切需要充分发挖掘制剂室的潜能和改变制剂室的工作方向[1]。主要方法有:目前大部分的制剂产品已不再生产和供应, 其他的制剂产品受到市场需求量变化和生产成本增高的影响, 慢慢的停产倒闭。所以, 医院就要弄清楚市场需求的变化, 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着力于研发新的制剂产品, 这样可以扩大医院制剂的规模和提高技术的含量。给药的时候采取单剂量方法, 尽量做到减少药物的浪费和滥用药物现象的产生。
2.3 药品管理的方法还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方法, 完成管理方法的转型
药品的管理最主要的模式是药品供应型。主要是指:药品的采购、入库、分配直到交付到患者的手里为结束。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需要马上改变, 药剂科的工作需要向着学术性方向变化。主要的方法有:合理的改变药品的结构;严格的检查和审核药品的引进渠道, 跟药品的供应方保持密切关系, 需要制定一些协议和法律文书,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慎密的检验和查收要入库的药品, 尽力保证入库药品的质量;医务人员在给药的时候, 一定要对患者说清楚药品的具体用法, 不可含糊其辞。主要内容包括:用法、用量、副作用等。
定期的查处方和病历。药剂师需要定期的分析病区和门诊的处方, 详细的掌握对抗菌药物整体处方比例和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定期进行药学查房。充分的了解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剂量、种类和用药途径等重要的信息。在调配处方的环节, 仔细谨慎的检查处方, 预防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后果。
2.4 药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整体提高药剂人员的专业素质
伴随医院技术的不断改进, 药剂的调配工作开始转型, 转向技术型。这就需要严格的要求药剂人员, 药剂人员需要具备很专业的素质。面对医院的优胜劣汰趋势, 药剂人员想要利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操作技术和积累操作经验[2]。但是目前的医院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 就是药剂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主要的原因有:目前社会的药剂人员中, 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少之又少, 医院可以从高校去引进。同时还要对现有的药剂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经验的指导。还有就是医药的药剂科是一个以药学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核心的业务科室, 不只是单纯的管理科。这个科室的负责人不只是一个科室的管理者, 也是整个学科的领头人。
门诊药学服务于实践, 药剂科开展药学实践的重要领域是门诊药房。取药的患者是门诊部的主要服务对象[2]。所以, 需要提高门诊工作人员的总体业务水平, 让门诊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各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和药物使用的对象群体。其中需要特别注意老人和儿童的用药。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细致的、耐心的给患者讲解, 消除患者的疑惑和问题[3]。
2.5 应该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
药品应用中药剂科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药物人员一定要积极的强化对业务职能的认识。药库药品派发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在药物配发的时候发现某一类抗菌药物在销售或者是应用中出现显著的递增趋势。经过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来统计和分析对各科室用药情况, 把分析结果和统计结果汇报给药剂科的主要负责人。
药剂科可以统计和总结各科室住院病例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处方, 进行定期性的抽查。对医院信息中心调取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位居前列的几种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析, 监控实际使用中是否出现预防抗菌药物滥用或者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存在。同时还要强化与院内感染科的合作, 要及时的掌握各个科室的用药情况以及用药动态。
3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问题, 也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院就需要提高医院自身服务水平。药剂科作为医院的核心科室, 不仅需要发挥其药品在采购、药品的研发、药品的监督、药品的保存、发放等各个方面的作用。经过分析得出, 在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中采取正确的措施可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医院感染率以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率等。
参考文献
[1]刘利萍.药剂科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用药探析[J].中外医疗, 2012, 10 (24) :478-490
[2]李方.药剂科管理与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8 (07) :417-420
【抗菌药物管理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08-17
抗菌药物分类管理记录01-17
抗菌药物信息管理系统09-03
抗菌药物临床医师处方权限管理措施06-29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AMS11-27
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制度12-17
最新抗菌药物试卷07-01
抗菌药物季度分析12-06
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06-12
抗菌药物应用整改措施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