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2024-10-25

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共12篇)(共12篇)

1.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一

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当今,新的科学革命浪潮中引人注目的遗传工程(即生物工程)给许多领域带来飞跃发 展。例如癌症、高血压、遗传性疾病、老化等机理的阐明,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酶 等徽生物工业产品产率的提高,赋予农作物以耐寒、高产等优良特性的育种等等,世界各国都予以重视,正积极研究开发。由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生物工程 的概念和应用发展有所认识和了解。本文对此试作详细讨论。伴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食品方面

首先,生物技术被用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食品产量。其次,生物技术可以提高食品质量。例如,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固定化酶(或含酶菌体)生产高果糖浆来代替蔗糖,这是食糖工业的一场革命。第三,生物技术还用于开拓食品种类。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为解决蛋白质缺乏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全世界单细胞蛋白的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质量也有了重大突破,从主要用作饲料发展到走上人们的餐桌。材料方面通过生物技术构建新型生物材料,是现代新材料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生物技术使一些废弃的生物材料变废为宝。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甲壳中获取甲壳素。甲壳素是制造手术缝合线的极好材料,它柔软,可加速伤口愈合,还可被人体吸收而免于拆线。

其次,生物技术为大规模生产一些稀缺生物材料提供了可能。例如,蜘蛛丝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强度大,可塑性高,可用于生产防弹背心、降落伞等用品。利用生物技术可以生产蛛丝蛋白,得到与蜘蛛丝媲美的纤维。

第三,利用生物技术可开发出新的材料类型。例如,一些微生物能产出可降解的生物塑料,避免了“白色污染”。能源方面

生物技术一方面能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率,另一方面能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首先,生物技术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效率。其次,生物技术为新能源的利用开辟了道路。现代生物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农业中,使农业经济达到高产、高质、高效的目的。农作物和花卉生产

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和花卉生产的目标,主要是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和获得抗逆植物。首先,生物技术既能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快速繁殖。其次,生物技术既能改良作物品质,还能延缓植物的成熟,从而延长了植物食品的保藏期。第三,生物技术在培育抗逆作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出的抗虫害作物,不需施用农药,既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了我们的环境。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1999年已经推广200多万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畜禽生产利用生物技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畜禽产品和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首先,生物技术不仅能加快畜禽的繁殖和生长速度,而且能改良畜禽的品质,提供优质的肉、奶、蛋产品。其次,生物技术可以培育抗病的畜禽品种,减少饲养业的风险。如利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抗病动物,可以大大减少牲畜瘟疫的发生,保证牲畜健康,也保证人类健康。农业新领域基因工程不仅提高了农牧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科研人员希望能用食用植物表达疫苗,人们通过食用这些转基因植物就能达到接种疫苗的目的。目前已经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出了乙型肝炎疫苗。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同样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多种转基因动物,它们的乳腺能特异性地表达外源目的基因,因此从它们产的奶中能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药物,由于这种转基因牛或羊吃的是草,挤出的奶中含有珍贵的药用蛋白,生产成本低,可以获得巨额的经济效益。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得最广泛、成绩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疾病预防利用疫苗对人体进行主动免疫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注射或口服疫苗可以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专门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生产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将病原体的某种蛋白基因重组到细菌或真核细胞内,利用细菌或真核细胞来大量生产病原体的蛋白,把这种蛋白作为疫苗。例如用基因工程制造乙肝疫苗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主要采用酵母表达系统产生疫苗。疾病诊断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诊断技术,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和DNA诊断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疾病特别是肿瘤、传染病在早期就能得到准确诊断。图4-40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它明显的优越性得到迅速的发展,全世界研制成功的单克隆抗体有上万种,主要用于临床诊断、治疗试剂、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等。有的单克隆抗体能与放射性同位素、毒素和化学药品联结在一起,用于癌症治疗,它准确地找到癌变部位,杀死癌细胞,有 “生物导弹”、“肿瘤克星”之称。

DNA诊断技术是利用重组DNA技术,直接从DNA水平作出人类遗传性疾病、肿瘤、传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它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疾病治疗生物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主要包括提供药物、基因治疗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利用基因工程能大量生产一些来源稀少价格昂贵的药物,减轻患者的负担。这些珍贵药物包括生长抑素、胰岛素、干扰素等等。基因治疗是一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遗传学原理对人类疾病进行治疗的新疗法。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基因治疗是对一位4岁的美国女孩进行的,她由于体内缺乏腺苷脱氨酶而完全丧失免疫功能,治疗前只能在无菌室生活,否则会由于感染而死亡。经治疗,这个女孩可进入普通小学上学。截至1997年6月,全世界已批准的临床基因治疗方案有218项,接受基因治疗和基因转移的患者总数已有2557名患者。

在2013年6月3日的“Cell”期刊上发表的罗伯特·温伯格等研究人员在乳腺癌侵袭性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基因决定乳腺癌细胞命运。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2003年4月14日,中美英日法德六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有助于人类认识许多遗传疾病以及癌症的致病机理,将为基因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器官移植技术向异种移植方向发展,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上,再将此物种的器官取出来置入人体,代替人的生病的“零件”。另外,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制造出完全适合于人体的器官,来替代人体“病危”的器官。污染监测现代生物技术建立了一类新的快速准确监测与评价环境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利用新的指示生物、利用核酸探针和利用生物传感器。人们分别用细菌、原生动物、藻类、高等植物和鱼类等作为指示生物,监测它们对环境的反应,便能对环境质量作出评价。核酸探针技术的出现也为环境监测和评价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例如,用杆菌的核酸探针监测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发展很快。生物传感器是以微生物、细胞、酶、抗体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作为污染物的识别元件,具有成本低、易制作、使用方便、测定快速等优点。

污染治理现代生物治理采用纯培养的微生物菌株来降解污染物。例如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昆虫的耐DDT基因转移到细菌体内,培育一种专门“吃”DDT的细菌,大量培养,放到土壤中,土壤中的DDT就会被“吃”得一干二净。再例如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耐污力强的生物菌种RhP,放到污染的水中,可在不消耗水体氧气的情况下,迅速吸收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硫、碳等污染元素,减少水体的富营养成份,切断蓝藻生长的营养来源,达到治理蓝藻的目的。

一、生物工程的甚本概念

广义上说,生物工程是应用生命现象为人类造福的科学技术,概括地说,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有目的、有计划、有定向地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类型。也有人称它为显微工程。生物工程是70年代初期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主要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徽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今的生物工程己进入了新的综合性科学术技阶段。

二、生物工程的发展史

生物工程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遗传科学不断发展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1953年watson和Criek通过x射线衍射法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新见解,建文了“遗传密码”和“模板学说”,从而揭示了分子遗传学的序幕,使遗传学跃进到分子水平。随后,在人工分离基因、人工合成基因以及基因重组和表达分别取得成功,又导致了现代遗传学中一个新的分子的出现,即遗传工程(或生物工程)。遗传学从整体水平到细胞水平,进而跃到分子水平,仅仅经厉了八十多年的时间,其进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70年代后期,我国很快地开始跟踪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并开辟了有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生物技术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成果,对社会和生产起了一定的影响。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胰岛素、日一干扰素、人生长激素等基因工程研究己获得阶段成果。目前已有几种单克隆诊断试剂投入市场。

三、生物工程的其体技术及其相互关系生物工程的具体技术及其相互关系或基因操作(图见封四),一般是将某种生物细胞(供体细胞)的某个或某几个基因的DNA分子提取出来或人工合成,在体外借助于酶的作用,人工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嵌合体”,再通过质粒(质粒是一种存在于细菌中,如大肠杆菌中小而完整的DNA环),即运载体,将其携带到宿主细胞(受体细胞)中去,使转移的基因或外源DNA分子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和遗传,以改变后者的遗传特性。所以这种生物工程实质上是分子水平的杂交。从图可见,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丰富多采;其中微生物起着巨大的作用。此外,动植物细胞本身的改造和利用也有发展前景。如何将生物工程应用于医疗卫生和医药工业是当前面临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四、基因组技术的研究

重组体DNA技术的发展,也就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所以本文重点讨论DNA重组的方法、种类、条件等,以便于今后的使用和研究。基因重组必须具备三种条件:①外源(供体)DNA,②载体DNA,③宿主细胞或受体细胞。供体DNA需具备以下特点:①较纯的DNA片段,②能被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成不同大小的片段,③有一定的内切酶选择性位点,④DNA序列中具有一定的编码序列,而载体DNA同样应具备以下特征:①能在细胞中独立自我复制,②带有可以被筛选的基因标记(一般为两个),③只有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以便把外源DNA连接在它的上面,又不妨碍它本身细胞增殖。此外,基因重组过程中还需要四个主要的工具:①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endornuelease),这类酶起裁剪工具的作用,它只能在固定的DNA部位上剪 切。目前已发现有百种以上的限制性内切酶(如枷mHI、Bgll、EcoRI、Hindl)。②DNA连接酶(DNALigase),它在基因重组中主要起搬运工具作用。它能把外源DNA“搬”到载体DNA上,并使二者连接在一起。依靠这酶,载体DNA才能携带另一种生物的DNA进入寄主细胞。③载体DNA,该DNA在重组中主要起交通工具作用。外源DNA通过连接酶连接在它的上面,再经由它运送到宿主细胞里去。④转化过程,也就是使已经重新组合的外源DNA与载体DNA放进大肠杆菌去的过程。目前基因重组研究最为常用的技术是基因组文库构建和cDNA文库的构建。它们是DNA重组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具体方法如下。

1.基因组文库构建:细菌、动物、人体染色体基因组DNA经内切酶切割后和载体DNA连接,使成为重组DNA分子,重组DNA与包装裂解物经离体包装反应,变为可感染的噬菌体顺粒,后者经转导宿主在指示菌株内构建成重组的基因组文库。

.2cDNA文库构建:首先分离纯化经体外反转录酶的作用后合成出互补的双链cDNA,经内切酶剪切和连接酶作用与载体DNA连接重组,经转化或包装宿主在受体细胞内使构建成CDNA文库。构建的基因文库有以下用途:①从荃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筛选出有用的基因克隆,从被筛出来的克隆中进行结构序列分析,和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②用特异DNA探针或特异抗体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与医药工业有密切相关的重组基因菌株,开拓新药品种或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干扰素、疫苗、激素、酶和其他蛋白质生产以及遗传病的治疗等,③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特异基因,并制备出DNA探针作遗传病、肿瘤和其它疾病的丛因诊断。

五、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生物工程在实践上的应用前景己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已经能够将真核细胞的基因转移到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例如使细菌产生出各种多肤激素等。它的应用前景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医药上的应用设想:(1)治疗癌症的设想:目前己知癌细胞的病变过程,主要是由于基因调节控制失灵,使蛋 白质酶的生产发生混乱所致。针对这种机制,最近又发展了反义技术,使癌症的基因治疗又迈进了新的一步。反义技禾是利用细胞核物质片段(即反义寡核昔酸或反义基因)和细胞中的 DNA或RNA相结合,从而控制DNA或RNA的功能。它的主要用途是阻止细胞产生某一细胞基因所编码的特定蛋白质,还可以用于结合病毒、细菌核物质中的DNA或其他形式的RN人,阻止它们的复制。目前生物学家认为反义技术治疗癌症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为优越,它可以避免化疗的有害副作用。目前美国已有4个以上这类型公司从事反义RNA进行疾病治疗的研究开发。

(2)医药工业上的应用发展:1977年美国某中心已成功地用大肠杆菌生产出人脑激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Somatostatin)。这是a科学上头等重大的胜利”。9178年美国HoP“国家医学中心又成功地用人工合成的人胰岛素基因掺入到大肠杆菌中获得功能的表达。使大肠杆菌终于成为生产胰岛素的一座“活工厂”。近几年来,InternMinerChem公司和iBoferon公司及以Hiver公司分别成功地研制出人生长调节素C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水平表达,和日一干扰素重组DNA载体以及抗艾滋病病毒疫苗生产等。从上述的应用发展来看,生物工程在医药领域上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这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因诊断的应用发展:基因诊断技术近两年来飞速发展,它已经从研究室逐渐向临床实验室过渡。美国各大医疗中心已开始建立这类临床实验室。随着DNA探针杂交技术和体外基因扩增技术(PCR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外已研制出许多遗传病基因诊断的探针(例如G一6一DP缺陷DNA探针、1989年美国Murey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基因探针以及hGH基因探针等)。公司(Norcriss,Gerrgia)研制出艾滋病快速诊断盒(商品名为EvaluateS10MinuteAIDsTest),并得到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

六、生物工程今后孟点的发展趋势生物工程中尖端技术是遗传信息操作技术,即指重组DNA、DNA转染、细胞融合、核转移等技术。如上所述,该技术应用广泛,前景诱人。今后应重点发展有关细胞分化研究,和推动有关细胞间信息传递机制和脑一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双功能和单链的单克隆抗体,和特异基因型和抗特异基因型疫苗开发),代谢系统等在个体整体上的调节机制的研究,同时,推动真核细胞生物从而建立能够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生物技术。

七、结语

生物工程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和工程原理,提供商品或社会服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作为最新高科技行业,它将会为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发展。当今世界上生物工程的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它在科研领域里不断有所突破,将来在医药、医疗、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必然是前途无量的。

2.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二

海洋工程一般指人类为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建设的各种工程设施及海上运输设施[1]。海洋工程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工程技术。由于海洋资源与陆地的禀赋环境差异巨大, 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因此海洋工程就成为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同时海洋工程也是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与获得应有的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 发展海洋经济, 实现海洋强国, 必须加强海洋资源开发所需的关键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储备。

1 海洋工程应用现状

当前, 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技术, 以争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动权和优先权。这些海洋工程按照工程的结构和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海洋工作平台、人工岛、海上风电、跨海大桥、港口码头、海底工程等。

1. 1 海洋工作平台

在开发利用大陆坡、领海, 特别是深海的各类丰富的自然资源时, 首先必须具有进入海洋环境空间, 驻留定位的能力。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建设海洋工作平台。张力腿式海洋工作平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进入1 000 m深水海域, 且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能够平稳地定位于水面, 从事海洋资源开采的永久性系泊深海工程构筑物[2,3]。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正计划建设无人采油平台, 这种无人采油平台是在GULLFAKES B混凝土重力平台上安装遥控监视器和控制程序, 实现无人采油。英国正在研制一种300 m水深的无人操纵平台, 用于开发利用英格兰毗邻的北海水域深水中型油田。我国自20 世纪60 年代就因海洋石油勘探开采的需要开始研制海洋工作平台, 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有上百座海洋石油工作平台, 并且已经开始出口国外。

1. 2 水下/ 海底工程

水下/海底工程包括海底隧道、海底管道、海底电缆、海底/存储实验工程、深潜器等。目前, 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 著名的英法多佛尔海峡海底隧道, 全长53 km, 海底部分37 km, 隧道由两股火车隧道和一股工作隧道构成, 于1995年建成通车。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连接日本本州和北海道的一条海底隧道, 1987年建成, 隧道全长54 km, 其中海底部分23 km。中国香港海底隧道包括中、东、西三条线路, 分别于1972年、1989年和1997年建成, 是连接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重要交通枢纽。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连接厦门岛与大陆, 全长8.695 km, 2010年4月正式通车, 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海底隧道, 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海底管道工程是海洋底床及以下建设的各类管道工程的总称, 建设目的是为海底油、气、水等物质和能量的输送提供通道。海底管道包括海底输油管道、海底输气管道、海底输水管道、海底油气混输管道、海底油水混输管道、海底水气混输管道等。当前, 海底管道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将海上油、气田所开采的石油或天然气通过海底管道输送到陆地上的油、气库站, 或者将大陆的淡水资源通道海底管道输送到偏远海岛。海底管道工程主要是随着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目前, 海底管道主要分布在海洋油、气田分布区域, 我国油、气管道主要有渤海油、气海底管道, 东海平湖油、气通往上海的海底管道、南海北部至香港的海底输气管道等。海底输水管道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于浙江舟山群岛至大陆之间。

海底电缆工程是铺设于海底底床上的各种电缆、光缆、通信线缆工程的总称, 当前的海底电缆大多是以光纤为媒介传输电话和互联网信号。全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工程是1850 年在英国和法国之间的英吉利海峡铺设完成, 中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 年完成。1993 年建成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海底光缆工程, 可同时开通7 560 条电话电路。1997 年在上海南汇建成的天下无难事光缆 ( FLAG) , 连接全球20 个国家, 可开通12 万条电话电路。当前, 我国开始建设中美、亚欧两条光缆, 总通信能力将猛增到132 万路。

在海洋深潜工程方面, 主要有海底实验工程、深海潜水器、海底储存工程等。深海潜水器是目前海洋深潜工程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 主要用途包括:

1) 用于探测海底石油、天然气、可燃冰以及其他矿产资源;

2) 用于其他海底工程建造、检测、维修、维护等;

3) 用于海底考古、海底沉没物件打捞;

4) 用于海底科学考察、海底地质、水文等环境调查与观测等;

5) 用于海底军事探测及水下军事基地建造[4,5]。

当前, 海洋深潜工程正朝着大型化、深水化、机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6]。载人深海潜水器的潜水深度不断地增加。美国、日本、法国等等发达国家拥有多艘6 000 m级的载人潜水器。我国“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2 年7 月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 062 m的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这使我国具备了载人抵达全球99. 8% 海洋深处探测作业能力。

1. 3 人工岛

早期的人工岛是浮动结构, 建于止水, 或以木制、巨石等在浅水建造。现在的人工岛大多填海而成, 人工岛的大小不一, 由扩大现存的小岛、建筑物或暗礁, 或合并数个自然小岛建造而成; 有时是独立填海而成的小岛。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建设海上人工岛的国家, 20 世纪80 年代竣工的神户人工岛标志着日本海上人工岛建设技术水平达到最高。海上城市是在海上人工岛基础上建设的集工业、商业、科研、居住、娱乐等人类社会活动为一体的城市设施综合体[7]。近年来, 我国人工岛建设工程技术日趋成熟, 已建成的人工岛主要有海南岛的凤凰岛、河北唐山市石油开采人工岛, 此外, 福建厦门、江苏启动、山东龙口等地都在规划修建规模较大的人工岛。

1. 4 港口码头

随着全球范围的海洋贸易、航运业的发展, 港口码头工程是最早的海洋工程之一, 也是目前最重要的海洋工程之一。港口码头按照建设用途可以分为集装箱码头、煤炭码头、石油码头、矿石码头、散粮码头等。目前, 全球港口码头有数万个之多, 比较著名的主要港口有荷兰的陆特丹港、新加坡港、阿联酋的迪拜港、韩国的釜山港、我国的上海港、深圳港、香港港等。随着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 我国万吨级以上的沿海码头有近500 座, 10 万t级以上的码头有50 多座, 2009 年全球货物吞吐量前十名的海港我国已占8 座, 成为全球主要的海港分布区。

1. 5 海上风电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海上风电工程成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海洋工程。欧洲是海上风电发展最快的地区, 有8 个海上风电场, 主要分布在西班牙、英国、丹麦、瑞典和德国, 总装机容量577 MW。目前, 我国海上风电工程已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等多个省市开始建设和规划, 总装机容量超过1 000 万kW, 其中上海东海大桥风电示范项目已于2010年成功运营, 同时已经启动了海上风能观测项目。

1. 6 跨海大桥

跨海大桥是建设在海洋水体表面以上的桥梁工程, 主要用于贯通海湾、海峡、大陆与海岛之间的交通运输。全球著名的跨海大桥有美国的切萨皮克湾隧道大桥, 该桥融合了人工岛、沉管隧道和大桥三种形式, 是世界桥梁建设工程历史上的里程碑; 连接日本本州岛冈山县和四国岛香山县的濑户内海大桥, 由两座斜拉桥、三座吊桥和三座桁架桥组成,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连接我国上海浦东新区芦潮港和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之间的东海大桥, 2005 年建成通车, 全长32. 5 km, 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另外, 我国的跨海大桥还有1974 年建成的澳门跨海大桥、1996 年建成的彭湖跨海大桥、2007 年建成的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 年建成的青岛跨海大桥和2010 年建成的平潭跨海大桥。目前, 我国正在建设横跨珠江口的珠港澳跨海大桥。

2 海洋工程发展展望

地球表面70% 的区域为海洋, 海洋区域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能源储藏区。随着人类海洋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 海洋工程将会与核工程技术、航天工程技术一样, 逐步形成庞大的科研、工程技术、生产实用综合体, 成为在今后工程技术领域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产业[8]。

2. 1 海上平台发展展望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 针对海洋资源开采的海上平台将向大型化、自动化、专用化方向发展, 同时国际海事组织 ( MO) 对海上平台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 海上平台建设掀起了研究超大型浮式构筑物 ( VLFS) 的热潮[9]。超大型浮式构筑物 ( VLFS) 不同于目前百米尺度的海上平台工程, 它的尺度在千米以上, 具有综合性、多用途的功能特征。超大型海洋浮式构筑物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海上平台工程的理论问题和施工技术问题, 包括: 选型和概念设计、动力特性预报、设计和建造、耐久性和可维性、事故载荷与风险评估以及生态与环境影响等。

2. 2 海底/ 水下工程发展展望

随着通信业务量的加大和光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海底电缆正向超通量、耐久性方面发展, 海底电缆工程随着全球深潜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向深海、超深海域延伸。海底隧道建设随着隧道掘进机的发明和技术不断更新与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施。为了探测海底隧道钻探前方的地质结构, 超前钻探技术已成为探测掌子面前方复杂情况最可靠的方法, 同时有压力舱 ( 土压平衡) 盾构技术的发展也为深层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这些海底隧道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将使未来的海底隧道向超长度、超容积方向发展。

目前,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对水下工程装备的需求日益增大, 在深海工程领域的研究建设投资不断增加[10,11]。总的来说, 海底/水下工程装备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 构件逐渐向标准化、模块化发展;

2) 耐高压的深海潜水工程发展极为迅速;

3) 海洋水下工程的智能化提高, 能够自动检查排除故障, 恢复作业能力;

4) 海洋水下工程远程操控能力提高, 能够远距离操控海洋水下工程运作。

2. 3 人工岛建设展望

进入21 世纪, 人工岛建设已由以前的海上油气、矿产开采平台向亲海、旅游休闲型的海上城市方向发展。人工岛建设规模也由以前的小型、单一人工岛向大型化、岛群化方向发展。在人工岛平面设计上多采用工程内部大水道分割的格局; 在岸线形态上, 大多采用曲折的岸线走向。这种人工岛工程的空间规划, 虽然会增加人工岛建设成本, 但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能力: 第一, 提升了人工岛临岸亲水效果, 体现了海洋价值; 第二, 有效增加了海岸线长度; 第三, 减少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第四, 减缓用海矛盾和冲突。阿联酋迪拜棕榈岛是未来世界人工岛建设的一个新示范。目前, 我国江苏启动规划建设的太阳岛、山东龙口规划建设的人工岛群都体现了这种人工岛建设的新趋势。

2. 4 港口码头发展展望

港口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枢纽作用和产业集聚、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日显重要。港口码头建设将向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大型集装箱码头、大型原油码头、大型天然气码头、大型煤炭与矿石码头等专业码头共同构成超大型港口群。整合港口资源, 优化港口布局, 调整泊位结构, 是我国港口码头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发展重点完善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 促进异地港口间的物资流动与合作, 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优势互补的港口企业群体。港口发展在带动临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对所在城市带来交通、生活、环境、安全等诸多影响, 这些都是未来港口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11]。

2. 5 海上风电发展展望

将随着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 海上风电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发展壮大。目前, 美国、加拿大、欧洲都规划了规模庞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我国也在江苏沿海滩涂规划了浅水滩涂风电区域, 在浙闽粤沿海规划了中深水海上风电区域。通过研究海上风电的发展, 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趋势: 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技术成熟, 海上风电的水深逐渐增加, 电场的总容量逐渐扩大。这对技术和环境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5 MW级的风电机组具有125 m高度的体形庞大, 其视觉及物理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适合于近海建造。在此趋势的推动下, 欧洲海上风电场具有震撼力的阵形正被全球性地广泛沿袭, 总计9 000 MW的机组正处于规划、开发的各个阶段。

2. 6 跨海大桥发展展望

随着区域间联系紧密程度的加深, 跨海大桥设计已由以前的单通道、单出口向多通道、立体化、多出口方向发展。跨海大桥桥体设计向自然流体, 形态优美, 观景、造景等功能特征转化。跨海大桥也将日益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尤其是限制区域间联系的瓶颈区域, 如我国的渤海海峡拟规划修建的蓬莱—长岛跨海大桥、海南岛与雷州半岛之间拟规划修建的琼海跨海大桥。

3 结语

在当前全球资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海洋将成为沿海国家解决资源供给不足问题的新选择, 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新兴开发领域[12]。在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国对海洋工程技术的强烈需求推动下, 包括海上平台工程、海底/水下工程、人工岛工程、港口码头、海上风电工程和跨海大桥工程在内的海洋工程总体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深远海工程需求增加, 随着人类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深海、远海资源探测开发必需建设深远海工程做以辅助;

2) 海洋工程逐渐向大型化发展, 大型化的海洋工程可以提高工程运营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海洋工程建设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在全球环境保护呼声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也逐渐使用环保新材料, 实现废弃物料的循环利用;

4) 海洋工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随着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海洋工程建设将集成应用各类通讯高新技术, 实现海洋工程的远程操控, 智能作业, 自我检测、维护与排除故障。

摘要:从海洋工作平台、海底工程、人工岛、港口码头、海上风电和跨海大桥六方面入手, 介绍了国内外各类海洋工程的应用现状, 结合海洋资源开发对海洋工程发展的需求, 研究了各类海洋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3.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三

关键词: 车辆工程;虚拟仪器;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有效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测量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仪器设备的硬件测量与控制能力紧密结合,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信息的把握、保存和处理,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无缝集合等优势。近年来,虚拟仪器技术在汽车工程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汽车设计、制造、使用和检测的水平,带动了汽车工程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一、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就是通过软件将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仪器硬件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处理,因此有“软件就是仪器”之说。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在于可由用户定义自己的专用仪器系统,且功能灵活,容易构建,所以应用广泛,尤其在科研、开发、测量、检测、测控等领域。虚拟仪器功能强大的开发软件,可让用户迅速建立用于设计和产品测试的自动化测量系统,并能方便地实现系统在各种环境下重复使用,而且维护起来简便。而其集成式软件架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造复杂测量系统所需时间和资金,同时这些软件架构针对大型系统的管理任务,提供了满足测试和控制要求的完全客户化的测试管理软件及从大型测量系统的服务器上收集与分析测试数据的软件工具。

二、应用

目前在车辆工程领域,虚拟仪器主要用于车辆设计、研究、生产控制、检测维修等,而且大都处于理论试验阶段,大范围的应用尚需时日[4~7]。深化虚拟仪器技术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应用,必将有助于提高车辆科研水平和生产效率。

1、虚拟仪器在汽车仪表检测中的应用。在汽车仪表大批量生产的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生产成品的检验问题。仪表总成是现代汽车的信息中心,它的生产质量,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整车的质量。由于汽车仪表的更新换代,新的产品不断出现而旧的仪表又没有退出使用,如何设计出一种能针对各种不同型号仪表的检测设备应用在汽车仪表检测中己经成为一项重要而且极富现实意义的课题。

通过NI公司的软硬件产品对整个检测系统进行设计,根据仪表测试所需的各种模拟、数字、开关、K-Line、CAN等各种信号参数,采用NI的PXI系列板卡、中泰的PCM-536以及自制的可编程网络电阻和数据通讯转换卡组成系统的硬件电路部分。以此为基础,再利用NI的LabVIEW软件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设计,最终目标是研制一个小巧、灵活、可靠性高的便携式检测系统,在汽车仪表检测中它能够针对大部分的车型,模拟产生仪表所需的各种采集信号信息,并且通过CAN接口与被测仪表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汽车状态信息的实时反馈。

通过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平台对整个测试系统进行设计,经过实践证明它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而且一个完整的汽车智能数字仪表的检测系统,也适用于通用的汽车仪表检测系统。

2、汽车的性能设计方面。在汽车性能设计中,虚拟仪器技术逐步代替了以往传统的设计方法或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良好。传统的设计方法复杂而又浪费时间与精力,且无法实现功能设计和功能实验的共同进步。过去的设计方法通常是先做出系统,然后在实验层面上进行测试,然后再验证这个系统的功能,这种方法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改进系统设计,改进的结果且不能立即展示,而且测试系统价格高昂,使用不方便。运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对设计系统进行更改或改进,并及时了解设计的效果,有效的改善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

3、虚拟仪器在汽车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中的应用。在传统的汽车的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五轮仪、非接触式车速仪以及方位陀螺仪、垂直陀螺仪等仪器。这些设备大多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有些参数的测量误差较大,没有综合测试的配套软件、数据处理不方便等,而利用虚拟仪器可以很方便的解决传统测试中的问题。

此系统主要由接口电路、软件和虚拟仪器面板组成,其中硬件可实现与PC机的接口,即完成模数转换、数字量输人输出及记数器/定时器操作等功能。软件包括驱动接口和仪器功能程序。由以上测试原理构成的汽车综合测试系统,克服了有些硬件检测仪器需要使用模拟跟踪仪绘制曲线,靠人工判别辨认的缺点,实现了全数字化处理。

4、车辆检测与维修。在车辆安全与维修检测中,一般都采用仪器设备与人工直观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结果因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丧失准确性。运用虚拟仪器技术,可使配光检测系统和车辆尾气系统相结合,更新检测方式,实现对汽车及汽车相关部件的自动检测,并提高准确度,如用虚拟仪器研制的车灯配光检测系统和车辆尾气成分含量检测系统等。另一方面,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对汽车的实验与测试方面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汽车实验和测试中,需要对各种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操作,由人工或機械方式完成这些任务难度大、时间长。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不仅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也为汽车测试与实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汽车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更加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

4.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四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分析

1.1发展第二阶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发展第二阶段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此阶段已经到了空间技术时期,此时的控制工程性能更加优化,并且在数字计算机融合下,使分析设计得到有效实现,而且还使多输出、多输入以及非线性等复杂系统得到有效完善。另外,还能够得出更加优化的控制模式,从而使现代控制理论更具完善性及科学性。

1.2发展第三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如今,控制理论及控制工程日趋成熟,无论是系统的结构方案还是整体设计,均显得十分成熟。并且,能够完成分解方法以及协调处理的相关基础性理论研究。对于智能控制理论来说,是基于控制理论更为深入的一种扩展模式,能够完成控制信息的传递,使人类实现进行智能化活动。总之,现如今控制理论研究以及控制工程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2.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具体应用探究

基于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应用当中,其核心内容是最优控制。在对最优控制进行研究的情况下,需充分满足相对应的约束条件,进一步将最优控制方案得出,进一步在获取性能指标最大值及最小值的基础上,使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效果。基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过程中,还会涉及两类极具典型性的研究策略:其一为PDI控制器;其二为Ka1man滤波器。在诸多实际系统当中,这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为了使投入应用的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有效实现,通常需要利用线性模型加以证实。从具体层面分析,上述两类方法还能够应用在非线性系统证明上,研究者对以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反馈机制加以利用,进一步进行定量研究便是结合了上述两类方法。从现实生活层面分析,对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来说,在水槽内水位的控制利用较为广泛,同时在对电加热器温度的控制中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自动控制主要是对自动化的高度及温度测试仪进行了充分利用,进一步使测控目标得到有效实现。结合相关学者作出的`研究,可以发现对控制理论进行应用,不但需要做好结构及性质层面的分析,还需要对系统运行状态加以调控。并且,反馈概念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通过反馈主要使控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工程智能化,工程智能化将进一步使工程相关系统的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对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来说,在应用方面是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在充分融合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够为企业生产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提供保障依据,进一步使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实现。

3.结语

5.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五

工业工程学科简介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进和实施的学科。

发展:

经典工业工程:工作效率、生产管理、成本规划、质量管理

现代工业工程:系统集成、数字制造、全球协用、知识管理

竞争核心: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

工业工程是将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它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思维方法,是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数学、运筹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系统科学等。近年来,IE学科领域兼收并蓄了计算机科学、现代制造工程学等最新科学成果,发展成为包括多种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近年来,服务业蓬勃发展,无论是就业人口数还是产值均大幅上升。面对服务业时代的来临,如何将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经验及技术转换到服务业等非制造领域,成为目前工业工程应用的主要课题之一。虽然目前制造现场和制造领域仍是我国工业工程技术应用的主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流通、商贸、服务业等非制造领域工业工程技术也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可以将工业工程技术应用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上。在这些领域应用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将会促进社会发展,并推动工业工程学科的自身建设。

目前,制造业已从单一规格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发展到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生产的柔性制造系统,这是制造业或加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柔性制造,这也是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的方向之一。用户需求与柔性制造系统获知此类信息之间的时延是影响柔性制造系统响应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进而也会影响到柔性制造系统其他优势性能的充分发挥。如果不能及时、准确获取有效的需求信息,“柔性制造”就成了一句空话。

工业工程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应用IE技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已在增效降耗、生产管理、质量保证、现场管理、项目开发和实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业工程成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切入点,随着时间的推进,必将产生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过多、管理职责混乱、管理模式粗放、企业生产过程欠优化、企业生产系统集成功能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工业工程的应用变得十分复杂。对于工业工程应用的复杂性,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畏葸不前,只有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才能推动工业工程在中国的深入推广与发展。

6.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六

★ 高压输电线路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研究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输电技术总结

★ 基于固始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调研

★ 道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

★ 输电专业学生实习总结

★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 输电类班员个人总结

★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提高的途径

7.浅谈金融工程的发展及应用 篇七

关键词:金融工程,发展现状,风险管理,个人理财

一.金融工程概述

二十世纪中后期,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高速发展, 使得金融创新的发展越来越完善、蓬勃辉煌, 从而各种新的技术、方法便在金融领域开始了广泛的应用, 因而金融工程诞生了。金融工程, 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 各不相同, 但是其中以美国金融学家约翰·芬尼迪 (John Finnerty) 提出的定义最合适、恰当, 他认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1]。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时代里, 金融业已经成为了其中最为活跃的角色, 因此谁能在金融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谁就能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实施金融工程几乎正在成为参与国际金融活动的通行证。金融工程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于很多领域中都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 例如公司理财、个人理财、风险管理等。综上所述, 金融工程在现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时代下, 是经济发展所需求, 可见其重要性。

二.金融工程发展现状及完善对策

(一) 发展现状

至今为止, 金融工程的诞生也不过十余年左右, 发展都还尚不完善, 尤其是我国, 就目前情况来说, 我国对金融工程的理解和运用依然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 有很多阻碍以及不稳定因素存在, 制约着金融工程在我国的发展, 如果我国想要和美国一样, 达到用金融工程来规避风险的程度, 从而为资金的配制以及流动加快速度, 进一步实现能够提供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那么我国必须对于金融工程的发展必须或者说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进和提高。

(二) 改进对策

首先, 我们可以采取分阶段的逐步地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2]。因为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 还不具备全面实施金融工程的加快建设, 必须稳扎稳打, 一步步落实好, 逐步推进建设, 这样才能更好更完善地促进金融工程的发展。其次, 我们应该建立合理、高效率的金融监管体系。监管过于严格则会抑制金融创新的发展, 不过监管过于松懈也未必是好事, 将很有能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在逐步推进金融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同时, 适当地采取一定监管, 在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那么此时建立合理、高效率的监管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另一方面, 我们应当加强、重视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广泛普及金融工程相关知识, 让众多中小投资者能够意识到金融工程所能带来的积极效应和发展成果, 这样可以为金融工程的发展以及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实施基础。而从金融工程广阔的发展空间入手, 我们又可以有一些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要想和美国一样的很多国家一样, 金融工程的发展有着比较健全和稳固的发展, 那么我们必须多多学习和引入许多国外的金融工程中所运用和采取的各种成熟、高科技的技术手段, 从而使得我国的金融工程能够吸收很多有益的东西, 而且还能让我国在金融工程的技术手段以及管理、运作等等方面上能够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准, 这可以大大加快和促进我国金融工程的飞速发展。不过, 在我们引进国外各项关于金融工程发展的成熟、高科技技术手段以及模型的同时, 我们还不得不考虑到我国经济市场的特殊性, 根据国情需要, 制定设计出符合、适合我国广大中小投资者需求以及适应经济大市场发展情况的相关投资战略。总的来说, 除上述方法外, 我们还可以加强金融信息系统的建设, 提高金融部门的运营水平;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努力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工程的创新力度, 不断增强金融行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相关部门的合作, 强化金融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等等, 这些都是完善金融工程在我国发展的很好的对策及其建议, 只要虚心学习、吸收好的, 摒弃不好的理念, 金融工程在我国一定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金融工程的相关应用

(一)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金融工程在我国可以运用进企业的风险管理中, 一方面, 利用金融工程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即指交易中, 当一方违约而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时候可能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 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可以控制企业的价格风险, 当金融市场充分反映了信息之后, 市场的风险这时候主要体现在价格的波动, 即称为价格风险;再者, 金融工程于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可以控制企业的数量风等险, 即指的是经济主体所面临的的产量、销量等数量方面的不确定性。其实, 金融工程在企业管理中, 还可以起到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作用, 对企业的投资进行风险管理等等作用。

(二) 在个人理财中的应用

金融市场是瞬息万变的, 只有合理掌握金融工程技术在个人理财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获得最大利润。首先, 在个人理财中, 金融工程的应用可以扩大广大个人投资者在大金融市场中的选择范围, 其构造的衍生品能够很好地使广大个人投资者在混乱的经济环境依然能获利, 更好地实现个人理财的终极目标。其次, 金融工程技术在我国, 未来将会有着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逐渐对金融市场的开放, 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那就在个人理财中起到了决策性的作用。

四.小结

金融工程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越来越多的领域有了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 金融工程除了上述诸多用途以外, 还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微观效率, 亦可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更加能够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 金融工程在企业融资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总而言之, 金融工程的发展以及完善是我国未来以及现在都将重点关注的部分, 它能带来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参考文献

[1]詹文英浅谈金融工程技术在个人理财中的应用[J]金融证券, 2012年第5期

8.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八

【关键词】桩基础;工程测量;混凝土构件;新技术

0.概述

桩基础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型式,应用新的桩基技术,使散装水泥应用、高强混凝土技术等得到相应的发展;进一步推广GPS、全站仪等先进测绘仪器和测量技术,提高施工测量的技术水平,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对于新的预制构件技术的采用,在多层民用建筑中逐步提高新型装配式楼盖结构和叠合楼盖结构的比重,加快多层建筑的工业化进程。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的管理和大量技术上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应用到建筑业的各个领域。

1.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2.新技术在具体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桩基础技术

2.1.1刚性桩柔性桩复合桩基技术

这是一种用刚性桩(如素砼桩)、柔性桩(如搅拌桩)与桩间土共同承担基础荷载的复合桩基技术。利用刚性桩本身强度较高,桩长较长,把上部结构荷载向深层传递,调动较深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而利用柔性桩提高较浅层土的承载力,柔性桩的桩长较短。这样就把深层和浅层土的承载能力都发挥出来。从而形成刚性桩柔性桩与土共同作用的复合桩基。由于桩材料经济性好,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很好的经济效果。适用于浅层土层较软弱,而深层有较好土层的地区。

2.1.2钻孔压浆桩技术

钻孔压浆桩是用长臂螺旋钻机钻孔,待到达预定的深度后,通过设在钻头的喷咀向孔内高压喷注水泥浆,同时向上提钻,至浆液达到没有塌孔危险时停止,起钻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投放粒料至孔口,然后利用补浆管(桩长超过13m时放一长一短二根补浆管),再向孔内二次补浆,直至浆液达到孔口为止。其特点是无噪音、无震动、无泥浆护壁排污。由于是高压注浆,其桩体很密实,与周围土体有明显的渗透加固作用,其承载力比普通灌注桩大幅提高,有很好的经济性。

2.1.3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

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是由小方桩与承台下的地基土共同承担外荷载的桩基技术。一般小方桩桩身截面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长细比可到80左右。桩间距一般不小于5~6倍桩截面边长,以充分发挥桩侧面的摩擦阻力。用于穿越较弱的土层,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但尚不十分坚硬的持力层,适用于多层和小高层建筑。其沉桩方法可用静压法也可用锤击法,施工设备灵活、因地制宜,但用锤击法时不能用重锤。这种桩尤其适宜在中小城市中应用。

2.1.4多节挤扩灌注桩技术

多节挤扩灌注桩是在灌注桩成孔的基础上,利用挤扩设备,在成孔的多个部位自下而上逐个挤扩成盘、岔(肢),在按设计要求完成多次挤扩后,取出挤扩设备,立即进行灌注桩的各项工艺成桩。由于桩体上增加了多个盘或肢,其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2.2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

2.2.1 GPS施工测控技术

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要求高,测设困难,GPS精密定位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成果的可靠性有保障。随着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物的不断出现,高层建筑施工常规测控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已成为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利用GPS测控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可动态测定建筑物的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测定建筑物(或构件)的垂直度,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2.2.2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坐标法放样是充分利用全站仪的这些优点,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该技术对一些形体复杂的建筑物放样工作有明显的优势。

2.2.3 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高程传递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时间长,且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时得不到保证。现代测距仪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快捷、方便等优点,只需将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或全站仪稍作改进,就可完成高程传递的测量工作。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特别有效。

2.2.4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是衡量建筑物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通常采用经纬仪交会或悬挂锤球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不但测量精度低,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利用激光准直技术可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该技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小,测量作业快速方便,测量成果的精度高,且可进行检核,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另外,该技术采用多次定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误差的累积,保证最终成果达到规范要求。

2.3新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

2.3.1发展新型装配式楼盖结构

采用革新的预应力空心板,按预制装配式楼盖设计,以保持施工安装快速的优点,同时在楼板找平层中加配钢筋网片,使之具有相当于叠合楼板的整体性,捉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用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提高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质量标准(高于现行的国标),以促使构件生产工艺和模具水平的提高,使构件生产集中于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预制构件厂,以保证构件的高质量;通过改进后的板侧面设计与灌缝材料,增强板缝间的抗剪能力;通过上述几项措施并可解决当前困扰民用建筑开发商的频频引发争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2.3.2发展预制轻混凝土内、外墙板和复合外墙板

与框架结构的结合,可逐步取代现有的磚混结构,从而实现民用建筑基本不用粘土砖的节地要求。预制外墙板、新型装配式楼盖与框架结构及已有的各种轻质内墙相结合,可形成框架现浇或预制梁、柱装配整体,其余均为预制装配的新型建筑体系。

2.3.3发展叠合楼盖结构

以中、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的预应力平板、带肋平板、空心板作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叠合楼盖。减少了现场的支模施工工序和钢筋工程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尤其适用于大开间民用建筑。

3.结束语

9.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九

公路工程横断面观测方法集束及应用前景预测

公路工程横断面测量方法很多,且各有优势.对其各种方法及特点作一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应用前景预测.

作 者:徐兮 冯晓 XU Xi FENG Xiao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刊 名: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6(4)分类号:PZ07+2关键词:横断面 观测方法 测量

10.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十

【关键词】CAD技术;工程设计;应用;发展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1-28-168

1. 前言

(1)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它是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率的图形处理能力来进行工程的设计和分析的一种技术,它是综合计算机技术和土木工程设计方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与计算机软硬件及工程设计方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技术、数值分析等技术,随着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工程方法的更新换代,CAD 技术也日趋完善,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纺织、服装、医疗、国防及工程设计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了极大的经济技术效益。

(2)我国主要使用的CAD 软件是美国AUTODESK 公司开发的AUTODESK 软件,它是一个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具有开放型结构的软件,中望CAD 也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系统本身可不断地扩充和完善,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微机及工作站上。因此,国内外软件开发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工程设计专业的二次开发,如建筑行业:华远的HOUSE软件、建研院的ABD 集成化软件和BICAD 软件、理正的CAD 软件、方圆公司的方圆三维室内设计系统等。随着CAD 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覆盖的工作领域也不断地扩大,如工程设计CAD 项目的管理、初步设计、分析计算、绘制工程、三维动态、统计优化等。CAD 技术的应用正在有力而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生产的管理模式。

(3)通过多年的设计实践CAD 技术以简单、快捷、存储方便、精确、功能强大等优点已在工程设计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工程都应用了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绘图,尤其建立了计算机网络辅助设计与管理后,不仅能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AD 技术的应用使工程设计人员如虎添翼,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施展才华。但随着CAD 在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及其技术的成熟,它的一些缺点也暴露无遗,有少数人不愿接受这一技术,认为它限制了建筑设计业的发展。建筑CAD 的应用过程复杂,处理信息量大,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因此要求计算机容量大,计算速度快和显示分辨率高,即对硬件要求很高。随着微机性能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引进国外高性能的图形支撑软件,使国内出现众多AutoCAD 平台上的建筑及设备专业CAD软件,可以进行三维造型,自动生成平、立、剖施工图,渲染图可以表现光影、质感和纹理,我国自己开发的建筑设计软件有:HOUSE 建筑CAD软件包、AUTOBUILDING(ABD) 建筑绘图软件等。国外引进的图形处理软件有3D Studio、3DMAX、Adobe Photoshop 和CorelDraw 等。设备专业软件功能强大,三维模型解决了碰撞问题,丰富的零件库为CAD 设计提供了极大的方便。CAD应用在真实感的建筑设计、建筑规划、建筑装修行业、建筑施工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相对结构设计来说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4)CAD技术只能在创新中求发展,创新一方面必须跟踪国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需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商品软件的每一个功能细节,都要受到用户的欢迎,市场的认可。例如数据输入要尽可能的少;操作要方便,高度的自动化和人工干预要有机结合;输出图形要简洁、排版灵活,数据表格化,便于查阅及理解等。

(5)那么CAD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怎样才能对它善加利用,我们不妨对CAD的双重性做一个剖析。

2. 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优点

CAD技术的长处使得人们趋之若骛,它主要表现在:

2.1劳动强度降低,图面清洁。

传统的手工绘图法需要设计人员经常性更换十几种绘图工具。一旦画错,就要在图面上修修补补,破坏图面的整洁性。而CAD制图,只要配齐了电脑,安装好绘图软件、打印机或绘图仪,鼠标轻轻移动就可以完成心中设计的图形。同时,软件本身还可以提供UNDO 限制防错功能,让工程设计师们制图事倍功半。更有甚者,软件还可以为每个设计人员的独特的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和绘图习惯,提供广阔的空间,只要充分使用参数化绘图工具就可达成。

2.2设计工作的高效及设计成果的重复利用。

CAD之所以高效, 因其最伟大的功能之一: 复制“COPY”。一些相近、相似的工程设计,图纸只要简单修改一下就行了,或者直接套用,而你只需按几下键盘、鼠标。而且现在流行的CAD软件大多提供丰富的分类图库、通用详图,设计师需要时可以直接调入。重复工作越多,这种优势越明显。

结构计算的高效,一个普通的框架结构,以往手工计算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时间,用CAD快的一天就可以完成,而且误差不多,计算和绘图可以同时完成,效率极高。

2.3精度提高。

建筑设计的精度一般标注到毫米,结构计算的精度也不是很高,施工时的精度更低,但对于一些特型或规模大、复杂的建筑离开了CAD困难将成倍增长。由于精度高,现在CAD 绘制图上进行工程量的自动计算,其速度和精确度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以前繁琐的工作,一下子变为便于解决的工作。

2.4资料保管方便。

CAD 软件制作的图形、图象文件可以直接存储在软盘、硬盘或光盘上,资料的保管、调用极为方便。你可以将设计项目刻录成光盘,数据至少可以保存50 年,也可以多份存贮。你可以将以前的图纸通过扫描仪,数字化仪输入电脑,避免资料因受潮、虫蛀以及破坏性查阅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资料的管理更有科学性,只要一台电脑就可以管理的井井有条,资料室也将告别成排的资料柜,因为一个院所从成立到现在所有的资料几张光盘就装下了。

2.5设计理念的改变。

CAD 的智能化将部分取代设计师的一些设计工作,而CAD对设计的标准化、产业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地区合作设计,异地招投标、设计评审也将普及。在第一时间接受科技信息,与世界同步。通过一根电话线“在家工作”将成为可能。文件传输极为方便,距离不是问题。

2.6CAD 在水利工程上的基础性地位。

近年来,水利工程领域利用CAD 的辅助设计和其平台进行二次开挖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和负载决定了CAD 软件的局限性,同时也决定了CAD 在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性的地位,利用CAD 绘制溢流坝断面曲线,水库库容- 水位特性曲线等时,由于其形状比较复杂,甚至是函数曲线,所以在绘制过程中利用传统方法会比较复杂;将CAD中命令的巧妙运用,并与其他软件结合,会在绘制复杂曲线和函数曲线时操作简单,绘制迅速。

3. 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缺点

CAD 技术在给建筑设计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值得我们深思。

3.1CAD 技术对设计思想的束缚。

由于电脑屏幕尺寸的限制,设计师关注的往往是设计的局部,对全局的把握有一定影响,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比例、体量失控。CAD 的精确性要求其每一笔都要有准确的数据,使得方案设计中需要的模糊性、随机性被扼杀,设计缺乏灵感,使得建筑师好的灵感、创意不能通过CAD 表达出来,建筑师的思想、思路、灵感被束缚。

3.2CAD 技术扼杀建筑艺术。

俗话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点明了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它是一门融科技、文化、艺术、哲学于一体的学科。任何土建设计师都需要艺术家的灵感和天份,这种灵感和天份在处理建筑物的造型方面应有不少的“模糊感”。但CAD 制图所要求的尺寸精确消磨和扼杀了这种灵感和天份,让设计师的设计图样屈从于电脑的机械和准确。还有,不少设计单位为了能够中标,将自己的设计投标文件,尤其是总平面效果图,做得非常精致美观,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CAD的制图上,而忽略了总平面布置图的建筑效果和建筑师的艺术创造。

3.3CAD 技术存在不可靠性。

CAD技术使得设计师不得不面对计算机病毒,CAD 软件本身的更新升级,电脑资料的保存等一些不可靠因素。由于上述一个或几个原因设计师就得停止工作,可能辛苦几天甚至几年的设计成果被误删、覆盖付之东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CAD的使用提高了土木设计中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水平,同时也显示了不完善的方面。因此,设计师们在使用过程中总结经验,注意克服CAD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和对土建规范的使用,促进CAD 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UTOCAD建筑工程设计绘图 唐海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AUTOCAD2002建筑工程设计绘图 李香敏 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AUTOCAD2000建筑工程设计绘图入门 张敏胡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4]AUTOCAD建筑工程设计与绘图初步 王一春 主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5]AUTOCAD 工程设计 黄连素 主编 上海科技大学出版社.

11.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十一

1.1工程造价管理在发达国家的应用与发展

发达国家, 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工程造价管理很早就已开展, 在工程计价, 成本核算和工程进度控制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资本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符合市场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选择, 对于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分析国外的工程造价管理, 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特点, 但其共同的特点依然比较明显。总体来说就是政府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主要采取行业规范、企业主导、市场调节、政府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施工企业实施、建设全程监控的措施。

在欧洲,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一般由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核算确定,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概预算的执行, 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修改和突破, 这一监管过程亦由核算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员负责。德国的工程投资控制是动态的, 影响投资的因素有设计、市场供求价格以及特殊情况等, 其关键在于建设前期的成本确定与控制。德国国内有专门从事工程造价研究的行业协会和学会, 政府将会通过这些专业的科研学术机构对具体的工程造价实施间接的监管。

美国政府对于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欧洲有所不同, 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工程进行直接的监管, 而对于私人性的投资项目, 主要采取政策引导和信息指导以及市场调节的措施, 政府对于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不加干预, 只进行宏观意义上的管理与调整。

欧美国家对于建设工程的造价依据和造价信息的管理并不统一, 但其基本原则依然是市场调节与市场引导, 并且由造价工程师根据市场环境进行动态控制, 采用多渠道获取工程造价信息。

1.2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建立于建国初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我国基本建设概预算定额管理模式已逐步转变为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1) 以工程价值为基础, 采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控制项目总投资额, 使建设工程项目造价趋于合理化、可控化。

2) 打破以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和施工单位依附行政主管部门的体制, 引入竞争机制, 促进招投标环境的相对公平, 并以此促使各职能单位改善经营, 提高竞争能力, 降低工程造价。

3) 政府设立专业的主管部门对工程造价实行一体化管理, 并逐渐对专业的私人工程咨询公司和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实施市场准入, 参与工程造价咨询和顾问。

4) 工程计价依据及信息管理逐渐从政府定价向市场主导定价转变, 逐步建立市场价格机制, 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 形成社会化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

2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与行政干预过多的交叉影响

尽管经历了30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是政府对于材料计价, 工程招投标的干预与控制使得工程造价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而在工程具体施工阶段又缺乏相应的有效监管, 由此导致许多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衍生出工程竣工后的很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2.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不足, 全局性的管理意识缺失

首先, 虽然我国工程造价人员比较多, 但是多为初级工程造价人员, 缺少中高级人才, 且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造成能为业主提供的服务范围有限。其次, 国内普通公众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意识比较单薄, 许多业主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一味追求较低预算, 忽视了工程质量的控制与工程造价管理的联系。

2.3工程概预算在工程实践中的执行力不足, 缺乏有效监管

建设工程造价制定后, 由于我国特殊的人文交流环境, 有些承包商为了获取项目, 投机钻营, 甚至不惜违规违法。同时, 监管的缺失导致承包商获取项目后又层层分包、转包, 利润层层盘剥, 致使最后实际实施工程的施工单位利润大幅缩水, 由此引发偷工减料, 造成工程质量隐患的出现。

2.4造价控制中重施工轻设计

多年来, 我国建设项目普遍忽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 而将造价控制的重点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是决算阶段, 因此造成了经常性出现投资超限现象, 而我国传统的做法是把造价控制重点放在施工阶段, 在客观上造成了轻决策而重实施, 轻经济而重技术, 先建设而后算账的现象。

2.5缺乏市场主导下的行业标准与规则

目前, 我国工程造价的行业标准主要由政府制定, 而政府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则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造成工程造价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滞后性, 缺乏市场活力。

3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对策

3.1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转变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自2003年以来由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转变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有助于为各承包商营造更加公平的参与竞争的环境, 能有效降低或者规避行业风险, 更具可操作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3.2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工程实施阶段是实际发生资金支付的主要阶段, 也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和控制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工程变更、工程索赔、工程价款结算、资金使用和竣工结算等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 管好用好资金, 将建设项目工程总造价控制在审定的设计总概算之内, 对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工程造价能否被合理控制关系到施工单位能否实现工程建设利润最大化, 建设单位能否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现阶段我国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依然缺乏有效监管, 因此建立完善的施工造价监管体系, 努力构建和形成完备的监管行业标准,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仅要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的造价管理体系, 还要加强对施工阶段中的造价控制。

3.3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计算机技术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 它贯穿工程可行性研究至竣工决算的全过程, 仅靠人的头脑和双手, 很难准确快速地完成这项工作。计算机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将人力从这项工作中解放出来, 给造价师们带来极大的方便。

目前, 计算机在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已不仅局限于提高预算编审的准确度, 而是已扩展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当前国内造价管理软件种类繁多, 功能各异, 主要有:工程预算软件, 定额管理软件, 工程量计算软件, 钢筋抽样软件, 指标收集和分析软件等, 而网络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工程造价管理领域, 其应用主要体现在造价信息网站开发和造价管理单位内部局域网络的建设。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 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工程造价实施不间断实时监管, 将对提高工程效率, 确保工程进度, 节约工程成本, 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凌.分析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 2011, 19 (2) :77-78.

[2]杨根生, 尹跃华.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的初探[J].工程建设, 2011, 20 (9) :279-280.

[3]韩联峰, 李海鹏.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价值工程, 2010, 29 (27) :39-40.

[4]袁园.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价值工程, 2010, 29 (17) :68-70.

12.应用工程师发展前景 篇十二

浅谈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计算机、卫星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替代了传统测绘技术,测绘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地质工程测量的发展应用.目前在地质工程测量中进一步研究和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地质测绘单位科技创新的任务和方向、也是提高单位自身实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作 者:李淑燕 作者单位: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山西,运城,044004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5)分类号:P2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 地质工程 应用

上一篇:文化述职报告下一篇:学习色彩基础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