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2024-10-10

浅谈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精选2篇)

1.浅谈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篇一

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武冈市第三中学 张爱兰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新形势,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迫切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场动力”,“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也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选择。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设疑启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维,才有创新。所谓设疑启发,就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有梯度地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各抒己见、积极辩论、敢于质疑。通过设疑启发,才能使学生从原有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设疑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其次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要千方百计地把认识的对象和任务从学生的间接需要变为直接需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和强化内部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的思想活动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引用科学和生活中的事例,丰富和充实教材内容。

例如在讲人生价值观时,可引用1998年抗洪救灾涌现的“新时期的英雄战士”李向群的先进事迹制成多媒体课件。真实的材料、感人的事迹,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制作过程中既突出英雄舍弃万贯家财为国捐躯的壮举,又刻意截取英雄的部分生活片段展现英雄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以避免过去英雄宣传中“高、大、全”的陈式,贴近学生生活,整个材料让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英雄的壮举,并及时开展金钱与人生的讨论。整堂课教师无需过多地讲述就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分析、去比较,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指导实践。

二、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问题的要求出发, 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又称求异思维。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如果说问题答案只有一个的话,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便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一种好办法。这种思维活动具有多极性、灵活性、精细性、新颖性等特点,含有较高的创新因素,是创造力赖以发展的基石。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让他们大胆地、毫无顾忌地去猜想,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心境可以提高创造的敏感性, 可以激活联想,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良好的心境还是灵感发生的重要情绪因素。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整个过程的控制者、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 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使“师本”教育模式变为“生本”教育模式,构建一个民主、宽 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民主的教育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其自主精神,进而使学生潜在的创造之火得以点燃。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 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保证和扩展学生主体之间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主动引导学生以个性化的观点提出见解或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直言,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讲错改错,提出与教师和教材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这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推动学生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

四、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总之,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时代的要求,也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有许多理论问题,实践问题需要探讨。我们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政治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中努力探索,开拓创新,一定能在政治教学这块土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I江泽民·江泽民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董 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方法的选择[J]·思想政治教学,2000,(7-8)·

2.浅谈物化意识对政治的影响 篇二

篮球比赛的特点是运动素质、技战术、篮球意识、心理意志的全面对抗,在消耗之中拼搏取胜,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双方对抗,相互攻守转化。对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多变情况,变化往往在瞬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运动员不但要有全面的技术能力,而且要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在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思维活动及时采取相应的、恰如其分的对策,合理的运用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能力,以便有效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制约对手。其中,篮球意识对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有着很深的影响。

一、篮球意识

“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把外界信息转化为主体活动过程中的中介性的主导思维能力,它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固有规律。“篮球意识”泛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的总称。它反映在实践比赛中,就是自觉地适应比赛,机智地观察、判断战术的变化,能动的左右战局。

篮球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并在无数次激烈的比赛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而逐步形成的。它随着运动员篮球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产生,也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过程而提高,并形成自己的特点、规律和构架。可见,实践是“正确篮球意识”的源泉,“正确篮球意识”的形成是从感觉阶段的概念、判断到推理阶段的决断过程。反映到心理学上,就是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思维的加工认识正确,形成的意识就强,回顾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那种超群才干,无不充分体现了他们具有“正确篮球意识”。

二、篮球意识的培养

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训练中渗透篮球意识培养;战术训练及比赛中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提高文化理论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丰富篮球意识;通过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要重视意识培养与作用训练相结合。战术训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提高运动员个人和整体协同作战意识的战术行动能力,提高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发展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战术训练不仅是熟练一种或多种战术配合方法,更要重视战术素养,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在比赛中,运动员的每一个行动都属于战术性的活动,有其明显的战术目的。在与同伴的战术配合中,意识起着支配行动的作用,决定战术的实现。篮球意识的核心要素是战术思维能力,所以在战术训练阶段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应主要发展运动员的战术思维能力。篮球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的思维决策中,一方面需要用已有的概念、原则、原理等理论知识去思维,形成理论思维;另一方面,篮球运动员意识活动时的思维决策又需要用从运动实践中获得诸多的经验知识去思维,进而形成经验思维。此外,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行动是极其丰富繁杂的,在对抗状态下进行战术思维活动,常常要以经验的“直觉”方式进行思维决策,去解决自己面临的战术任务,形成直觉思维。篮球意识活动时思维类型不同,对于运动员的思维决策起的作用也不相同。理论思维运用知识、概念等进行思维决策,在意识活动中主要从“宏观”的角度上发挥作用;“直觉思维”是在运动员对情况不明、时间紧迫和对抗激烈状态下,解决小范围个人战术行动问题时发挥“随机应变”的作用。

三、如何将篮球意识渗透到训练中,提高篮球技战术

1. 潜意识渗透

一名篮球运动员从开始接触篮球活动到结束篮球比赛生涯,都需要教练员不断地采取各种途径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在基础技术训练中就必须重视潜移默化地进行意识熏陶,把学、练与用、应变结合起来,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正确篮球意识”作指导,使技术、战术在应用与应变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这里所说的潜移默化,就是要抓住技术内容进行运用与应变意识的渗透,并坚持反复强化,使运动员有正确的反射性行动。这种意识渗透往往是不知不觉,点点滴滴进行意识积累加工提炼,逐渐产生和形成一种正确的“潜意识”,正是这种“潜意识”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出许多平时训练中不可想象的高难技术动作,打出平时训练中未曾练习的巧妙配合。

2. 培养运动员的临场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正确篮球意识”的门窗,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运用与应变,都取决于能否周密的在瞬间内作出正确的观察和判断。

3. 培养运动员的眼、手、脑并用的能力

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视野的广度,反应的速度(对方意图的判断,个人技术运用的合理性),战术的运用(个人、集体攻防战术的变化策略和反应)等方面。对每个队员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在训练中眼、手、脑也是分不开的,应从理论上去提高、去认识、去培养、去锻炼,才能具有很强的能力,才能使体力、智力得到发展。具体办法是,使运动员认识到感觉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来源于感觉,战术思维是依赖感觉与客观外界的实战比赛产生联系而形成的,这就需要眼、手、脑并用来完成。

4. 把整体意识的训练与培养同训练计划结合起来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的毕业设计下一篇:垃圾分类征文800字